时间:2023-05-30 10:0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言文学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华文化国学经典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全人类公认的伟大道德智慧宝库,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古代文学的结晶,是现代汉语的源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高年级课本中选入了四篇文言文,分别是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和六年级下册《学弈》《两小儿辩日》。因此,学生学习文言文,既吸收语言精华,又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了解,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文化品位。新课标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到正确的人生启发。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言文的释,体会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表达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阅读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教好小学文言文,一直小学语文教师们谈论的焦点,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教学文言文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准确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意,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在读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和理解文章内容,做到熟读。朗读文言文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正所谓“熟读成诵”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朗读还应建立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这样,才有利于读出文言文的感情和韵味。如我在上《伯牙绝弦》中就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默读课文、理解文意、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上完课后让全班齐读,感受伯伢和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以及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进行翻译。如“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直译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为人名,可不译。又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翻译时应在“出”的后面将省略的“去人”补上。因为老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翻译和熟读课文,所以课堂上也不必一字一句的翻译。只要把一些重要的字词、特殊的句式、词类的活用现象讲解清楚,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将其疏通,个别不懂的再举手提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悟性。
三、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少学习文言文的枯燥,还能更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伯伢绝弦》后,补充: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接着给学生讲: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让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最后小结: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这样的教学活动设置,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也让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教师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理解课文也自然水到渠成。
四、理解文言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
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非语言因素”,如人物、情节、内容、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去复述、改写、辩论、写读后感、表演等。如学习《矛与盾》《郑人买履》后,可让学生讲故事;在学习《学弈》后,可让学生改写成记叙文;在学习《两小儿辩日》后,可让学生表演等。在学生做上述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加进一些课文中没有的因素。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延伸、创新了文言课堂,达到了“古文新教”的效果。
理解每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如《弈秋》一文,通过和弈秋学习的两个人的不同表现,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再如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我们应透过文章的内容,深刻体会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以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以上文言文教学三法正是根据学生学的法子而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相信它能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学。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掌握了适宜的教学方法,就能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充分引导学生吸收文言文这份珍贵遗产,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兴趣―――化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2]《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兴趣
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一大难点。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感觉上似乎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又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先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接着串讲课文,再就是分析内容和总结归纳等等。一节课下来,老师费了不少劲,学生却学得厌烦,结果自然是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文言文,不是“谈虎色变”就是“望风而逃”了。因此,教好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由于小学高年级才出现了文言文学习,虽说文章较浅显易懂,但毕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且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在自主研讨这一环节上基本上是不能实现的,但又不能一味地“填鸭”,所以,我采取的方法是“寓学于读”“寓学于演”“寓学于练”。
一、寓学于读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篇幅比较短,极易上口,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范读、领读、自由读、齐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大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宋代朱熹云:“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定,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慢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由此可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1.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我在上《学弈》这一课时,在简单介绍学习文言文朗诵的重要性后开始范读,正确的断句、抑扬顿挫的语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然后播放录音朗诵,让学生模仿,最后播放与该课意境相类似的纯音乐,让学生自由练习,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感知课文大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年级许多老师都忽视了诵读这一环节,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从而导致许多学生都变成会看不会读的“读书人”了!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
2.诵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感染学生的心灵
文言文的诵读,往往比单纯的逐字逐句讲解、逐段分析更能使人体察并感受至深。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总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文言语境中,感受课文的语言形式,经过反复诵读更深入理解古人的语言习惯、句读和课文深刻含义。学生熟读了,在诵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语言、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那高尚的情操,那高雅的语言美感,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3.诵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诚然,学生对文言文字面上的理解和文章整体的美感及其主题的挖掘可以依靠老师的讲授,但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学习文言文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由于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采用的方法是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学生的朗诵。先让学生熟读,再加以分析,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有一种熟悉感,畏难情绪自然会减轻些。而对于一些要求背诵的篇目就更要熟读以至成诵了!
诵读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方法,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都可以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对诵读法的重视程度。今天的语文教师应运用较高超的诵读手段,指导学生在诵读中进入意境,诱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潜移默化,融古今名句于自己的语言系统中去,并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去感觉、去联想、去认知、去汲取文章营养。文言文教学加强诵读训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言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法有重要作用。
二、寓学于演
文言文中有不少是故事性很强的,曲折的情节,趣味的内容,都极富表演性。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也大半能自学,教师如果再讲,就会显得嗦了。因此,还不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去诠释故事的内容。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杨氏之子》一课,我就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去表演,而通过表演,老师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如何了,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归纳与总结,点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就可以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文言文的教学就不再会是难题了!
三、寓学于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否则,一切都将会是空谈。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积累出丰富的经验,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文言文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过考试这一关,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落实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的基础差,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就要详细些,并要求做好笔记,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练习题,不少老师也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这固然很好,但我认为,如果让学生自己出题来考会更好些。从学生出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如何了,这样的话老师也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补充与归纳。另外,我还经常以课堂上自测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教授过的基础知识。每教完一课,我就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互测,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实现新课标要求中的“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活动相比,合作学习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在轻松、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并培养相关技能。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需要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时期小学生发展的特点等进行分析,做好合作学习的相关准备工作,提高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很多教师认识到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教学工作,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然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首先,教师没有做好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把控工作。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师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不同,对合作学习的应用程度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论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一味强制地开展合作学习,导致教学中过分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其次,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方案落实不到位,教师没有认真领会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和意义,导致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很多教师都将学习小组活动与合作学习画上等号,对合作学习存在认识误区。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没有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不科学,质量不高。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关系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科学性、有效性和实践发挥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合作教学活动的成功起决定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力进行提高,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能力,科学地认识、了解和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加强学习,注重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2.科学准备合作学习工作
首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语文合作学习开展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选择的内容要具有价值和趣味性,从而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某个主题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学弈》文言文教学的时候,由于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因此简单的教学可能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并且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对这篇寓理故事进行体会,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先明确自己能够读懂的句子,将学习困难的句子作为小组讨论交流的主题,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记录下来开展全班讨论。其次,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组织活动的重要基础,根据“组内成员各有特色,学习小组整体水平相当”的要求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兴趣、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科学配比。
3.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除了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传授以外,还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进行培养。此外,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例如,在《学弈》这篇课文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对文章中句子的理解能力也是有所差别的。在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互帮互助,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建立科学、完善的合作教学评价工作体系
关键词 语言 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加强语言的积累,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正确认识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很难做到一蹴而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便成了“空中楼阁”。学生Z言积累的薄弱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教学不厌其烦地,详尽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以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取代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组织学生学习语言。而学生的阅读,部分同学的课外阅读量太少,所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够丰富。有些同学可能看过许多课外书,可积累的语言依旧很少,那是因为他们看书时只注重故事的情节,缺少对表达形式的品味。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内外语言积累及方法指导尤为重要。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言的积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等训练项目,还有像《秋天的雨》、《匆匆》等精美散文,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诗篇,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1重视课内示范引导,教给积累方法
进行积累,理解先行。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准确,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更是多样,换词法、想象法、感情朗读法等等。如:《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自然段,“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出示这段话后,把动词去掉让学生读,然后添上这些词再读,分析,品味这些用词的准确,作者为什么用“闯”这一词,这一“闯”字向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朗读感悟中,学生对英法联军的仇恨日益增长。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提高。
强化积累,背诵是关键。摘记是背诵的途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学期发给学生一本课内摘抄本,一课一面,分成好词与佳句两部分,要求他们认真摘抄每课的好词佳句。每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颇丰。
背诵是积累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教育心理学》中也曾说过,“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力活动水平的基础”,教材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经典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背一背。
我们要防止盲目给学生多讲解、要适当多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尝试让学生多读一点儿,多背一点儿,效果会更好。教学《学弈》一课时,我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读通、读顺、读懂、读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最后背诵出来,结果绝大部分同学能知道课文的意思,要知道,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读、诵两个字,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后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揠苗助长》,如“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这样难懂的长句,学生一会儿就读懂了。
迁移积累,活动与实践是载体。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鼓励学生在课堂的口语交际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课堂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课本剧”,“小导游”,“介绍课本人物”,“课堂小辩论”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中运用。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他们所积累的语言。成语、谚语、歇后语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亮点。教师在讲评作文时,注重引导学生修改用词不准确,或语句生硬的地方,经常问一问学生,这里可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还可以用些什么词?对作文中出现的生动语句,教师要添上醒目的波浪线,批注上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评语,并在班上大声诵读,写中运用。
2学法迁移,加强课外语言积累
每学期都有课外积累的重点。依次是:成语、古诗、精彩语段、名人名言、宋词等。对所背内容,稍加解释,或干脆不作解释,让学生背下来。对学习成绩较好的,要求他们读课外书时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写一写读书笔记。
背诵的形式要多样化。一味的死背,易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要在形式上变换花样,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背诵成语时,把成语分类,含有数字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等等,让学生先摘抄,再背下来。背诵时可以同桌互背,可以到小组长那儿背,也可以到家长那儿背,教师的检查也多种形式,成语接龙,讲成语故事……
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我坚持了两年的课前三分钟语言积累,当他们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地背出课外古诗或格言后,再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或启发,并为日后运用做好准备。经常举办一些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展览,古诗朗诵会,主人公精彩故事演讲等活动,学生还有自己的“采蜜本”,“词汇百宝箱”,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积累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
3适当进行生活语言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