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己安慰看的短文

自己安慰看的短文

时间:2023-05-30 10:0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己安慰看的短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的一种认知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感思维,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情绪奋发激昂、思维处于活跃升华状态时,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启发或课堂情境的刺激,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长期探讨而未解决的教学问题突然得到解决的思维过程。

叶燮在《原诗·内篇》中称灵感思维为“触兴”,并说:“当其有所触而兴起也,其意、其辞、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易有,随在取之于心,出而为情、为景、为事。”可见,灵感思维的创造功能是思想内容丰富、质量超常、思路开阔、洞察本质,对正确审美、构思、设想、创新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迅速做出优化选择,做出创造性的预见,更重要的是展示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去激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感思维,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其中“生动的创造”,就是要能突破思维定势,悟出新见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善于触发学生的储存信息,善于通过生活中的不同事物来启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把从书本上和生活中摄取的大量信息,转化为深层的潜意识,在教师的恰到好处的启迪之下,能够使学生的灵感思维绽放开来,来表达他们对阅读的不同感受。这不同的感受正是学生阅读个性的真实体现。

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经典短文,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在赏析如何描写月景之后,笔者立即追问学生,从作者描绘的美景中你能体会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课堂由刚刚的热烈、激动顿时变得鸦雀无声,看到学生眉头紧锁,笔者灵机一动,提醒学生可以从以前学过的苏轼的文章中寻找切入点,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来体会。

立刻有学生恍然大悟,笔者还没有示意他站起来说,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学过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在作者人生失意,远离家乡时写的,里面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对月亮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愿望。“

笔者趁机引导:在学习写景散文时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庭下如积水空明”看出作者笔下的月光犹如一池春水那样静谧、透明、清澈。

一生立刻说:作者也融入这美妙的月景中,他的心情也是平静、明亮的,月光安慰了诗人的灵魂,让诗人感受到了美好,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生2:我从中感受到作者很潇洒,也很乐观,你看作者遭受“乌台诗案”又被贬到黄州,这放在很多人身上都会灰心丧气的吧,但作者却借游山水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把月色写的这么美,可见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博大的胸怀。

生3:我想起以前学过苏轼的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人虽身处困境,但还自强不息。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生4:“大江东去,浪淘尽。”我喜欢苏轼豪迈的情怀,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感动。

生5:作者也是借着这月光来倾诉他的情怀,他把自己的遭遇倾诉出来,他就又可以笑对人生,我一遇到挫折就会悲观失望,不知怎么办,我要学习他从容应对困境的精神。

……

只需稍微一点,学生的思维便如泉涌,他们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是独特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离不开平时积累的知识,离不开一些阅读经验,学生因为积累了有关苏轼的大量素材,所以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有时甚至也是在创造,所以他们的思维是流动跳跃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

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特级教师于漪善于通过富于情感的课堂导语,将学生带入某一特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悬念。这种悬念正是对直觉和灵感思维的一种诱发。

如果问题情境创设得成功,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求心理。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易使学生对新授课文产生新奇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在大脑相应区域内求知欲陡增,形成强烈的兴奋中心。因而教师适时地、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启发、鼓励学生思考,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会使学生如坠入云雾或味同嚼蜡,兴味索然。

下面这个课例,教师上的是朱自清的《春》,在品味描写春草的句子:“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老师让学生体味“偷偷”的妙处,在学生仅是局限于表层的、大同小异的感受时,这位老师并没有着急,而是笑着说:“例如我感冒了,有细心的同学看我鼻涕快要流下来了,就偷偷地放包抽纸在讲台上;上课了,迟到的同学从后面偷偷溜进教室。”然后让一位同学当场表演刚刚的两个情景,让学生明白“偷偷”就是做事不想让别人知道,要悄悄的、小心的。教师这情景创设后,学生豁然开朗,便有了下面精彩的感受:

生1:小草刚出来时又嫩又绿,也许很害羞,怕给别人看见,所以是“偷偷的”。

生2:我觉得是因为小草在泥土里等了一个冬天,等了很久,所以出来时很小心,害怕惊动了春天,所以用“偷偷”的。

生3:也许是小草不知道春天有没有到,不知道那些花开没开,不知道鸟儿唱没唱歌,所以小草“偷偷”出来看看。

生4:我想是小草想给人们一个惊喜,就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钻出来,然后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赶快生长,长的又青又绿,让大家惊叹。

……

教师举例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思维。让思想“从学生脑袋中产生出来”,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示虽简单,但给学生的刺激非常强烈,因为认识过程基本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上便会生机盎然,每个学生都会异常活跃地参与学习,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张扬,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

三、采用联想想象激发学生灵感思维

清初学者陆世仪曾经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这就告诉我们思维之“悟”是出自于对问题的勤奋思索。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就必须让他们平时养成多思善想的好习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海阔天空地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大脑浮现出联想的画面,也可以使人获得灵感或直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细细品味,体现其个性特点。

例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和领悟“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一句所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笔者先让学生想象当时作者所处的情境,并描绘出画面,再让学生说说新娘和金柳的相似点。“金柳”既有新娘色彩光泽鲜艳好看的特点,又有新娘的婉约柔美。这样,学生的灵感思维被激发,不断延展和深入,领悟到柳树给人一种女性的柔弱婉约之美,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就像新郎对新娘的爱恋,这也更能体现出康桥的美丽及作者的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朱光潜说:“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语言可以表达。”的确,在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东西看起来是那么不起眼,但只要你去挖掘它,用心去领悟它,就会从感性直观一下子领悟其理,就会悟出许多深远而优美的新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