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端午手抄报内容简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一部分:年初工作目标回顾
一个主题:坚定信念;丰富载体;增强活力;提升效益。
二个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心理辅导活动。
三个探索:学校德育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方式;外来工子女学校家校联动育人模式;德育捆绑式发展模式。
四个提高: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效益;德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德育工作区域活动效率;学校德育品牌建设。
第二部分:20*上半年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简要小结
20*年上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按照年初计划,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信念,以提高全区师生道德水准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强化德育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与交流,大力推进德育创新,积极促进学生各种良好习惯养成,努力构建和谐向上、充满活力的学校德育氛围。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1、广泛开展“迎奥运、树新风、展形象”系列活动。①4月18日,在邬隘小学举行了北仑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宁波市、区、街道多位领导以及全区各街道相关人员、各学校相关负责人、邬隘片部分退休教师和邬隘小学全体师生参加了启动仪式。②4月28日,在东海实验学校开展了20*年北仑区中小学生社团展评活动,本次活动以现场介绍与现场展示为主要形式,全区共有28所中小学代表队参加。同时,为迎接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的到来,现场还举行了“我与奥运”手抄报比赛,一张张主题鲜明,精致美观的手抄报作品让人捧之不舍,学生“爱祖国、盼奥运”的真情皆跃然纸上。③5月27日,由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少工委、区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北仑区“童心迎奥运,快乐共成长”──迎奥运、庆六一大队观摩活动主题活动在蔚斗小学举行,蔚斗小学师生以“快乐、健身、成长”为中心,为全区辅导员奉献了一台精彩的节目,活动中还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奥运火炬传递仪式”。④6月17日,“茶香馥郁报春晓”主题队会观摩活动在三山学校举行,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老师现场观摩了本次活动。
2、积极开展创建新一轮文明城市系列活动。抓住宁波创建新一轮文明城市契机,在全区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我与红领巾的故事”主题征文比赛、“争做文明小市民、牵手灾区同龄人---端午创意活动”、“手拉手情系地震灾区小伙伴”主题队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以“迎接奥运,争做文明礼仪小使者”为主题,开展奥运知识小竞赛,奥运礼仪大家谈,奥运礼仪我来做活动以及“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不让进校园”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4月初结合区“廉政文化进校园”行动,组织了区域内四所“廉政文化进校园”实验学校参加了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组织的“清风和谐---宁波市反腐倡廉书画作品”比赛,我区有三位学生获奖。
3、加强弱势群体及外来工子女学生的关爱和帮扶力度。①3月份,北仑区关爱留守儿童启动仪式在梅山小学举行,全区留守学生帮扶、结对助学氛围进一步形成。②4月8日,北仑区外来人口结对学校少先队工作研讨会在大胡小学召开。会议分析了我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了少先队组织结对帮扶工作的基本思路,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来自全区外来人口子女学校及结对学校的大队辅导员齐聚一堂,结对双方共同协商,重新明确了各自的责任义务,签订并互相交换了《联谊学校少先队组织结对协议书》。③7月7日上午,由北仑区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北仑区教育局和共青团北仑区委联合举办的20*“快乐暑期·快乐成长”北仑区优秀外来工子女学生夏令营在东海少年军校开营。在北仑就读的,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83位优秀外来工子女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军事夏令营之旅,其中12位营员来自四川灾区。北仑区教育系统政协委员、教育系统德育干部组成的“夏令营志愿者”、心理辅导教师以及《宁波晚报》80多名小记者随营参加活动。活动中还穿插“手拉手、心连心,我们同是一家人”集体签名活动和手拉手“本地孩子与灾区孩子”结对活动,活动结束后,12位川籍营员还入住结对伙伴家庭。
4、其他活动。①组织开展首届区辅导员双技比赛,选派优秀辅导员教师参加市第九届少先队辅导员双技比赛。我区获优秀组织奖(全市3名)和团体总分银奖,三位老师获综合成绩三等奖,一位老师获优秀奖,另有两位老师获得单项第一摸、第二名。②着手选编以各校校训、校歌、校风、学风、教风、校歌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文化》手册。③进一步构建德育工作划区域联谊活动网络,组织德育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上半年,中学小港、大碶组和高中组分别组织了组内的德育干部赴余姚阳明、舜水中学和温州二中考察、学习,收获颇多。中学城区组组织了组内干部进行了一次集中性的外出联谊休闲活动。④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⑤组织两类培训和一个座谈。8月12—13日,在大碶小学举行了全区少先队辅导员业务素质培训,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张澄波老师就“少先队基础知识”、“少先队阵地建设”、“少先队活动策划”和“市辅导员双技比赛评析”四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培训期间,全体辅导员参加了现场实践体验活动,并就学校少先队文化、队室和队角布置展开了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8月14—15日,为期两天的20*暑期全区中学德育干部业务培训在顾国和中学举行,来自全区各中学学生处正(副)主任、校团委书记以及小学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同志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业务培训。霞浦中学学生处主任张斌老师以及北仑中学学生处主任张红海老师围绕培训主题,分别做了《生态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和《中学德育工作,路在何方》的专题发言。8月15日下午,德育联谊活动组各组长和召集人在国和中学会议室就上半年各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相互交流,并提出了下半年活动思路,还表彰了优秀活动组和先进个人。⑥根据年初计划,全区外来工子女学校德育干部到结对学校脱产培训顺利结束,就上交的培训日记来看反响较好。
一、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感知更多的民俗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借助于已有的儿歌、童谣、故事等进行随机性的传授教育。例如元宵节前,有的教师就随机教幼儿学习一两首儿歌:“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粘又甜……”而没有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学习。其次,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适合幼儿阶段采用和开展的传统民俗活动形式、内容、题材又非常有限。为此,根据元宵节习俗,我们通过改良、创造、设计,开展一系列更切合幼儿需要,感兴趣的“欢庆元宵”主题活动。1、园文环境:全园师生共同创设欢庆元宵环境布置,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例花灯展:收集众家长提供的花灯办花灯展;2、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龙和狮、灯龙……;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观看各地元宵习俗;3、民俗体验:舞龙、舞狮:把幼儿制作的龙和狮并配上乐队选取幼儿组队在全园舞龙、舞狮欢庆元宵;吃汤圆庆元宵:为幼儿提供相关材料搓汤圆——吃汤圆;猜灯谜。通过改良、创造、设计在主题教育的形式下,能让民俗活动更多地被幼儿感知,从而让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走进幼儿园、走入幼儿身边。
二、把民俗活动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我们不单在集体活动中传授相关儿歌、童谣、故事,并把有关的内容有机融入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还积极启发幼儿仿编儿歌、童谣。通过游戏、歌曲、儿歌、绘画、折纸、故事等各种活动方式,让幼儿轻松自如地了解掌握有关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动漫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及相关的习俗。例如春节:大班幼儿除了学习整合课程主题单元《红红的新年》,我们还在教学中渗透十二生肖的故事、儿歌。通过生动的动漫和生肖钟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和循环,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肖,还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属相、生日,并进行相关的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环境中渗透民俗教育。
各班根据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概念基础,制作、创设适合幼儿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环境,充分利用墙面环境,将班级走廊、墙面等充分利用起来,并引导幼儿参与到班级环境布置,把收集到如相关的故事、儿歌、相关图片资料等以文字或绘画在墙面上张贴,使之生动化、具体化、多样化、情感化。除此之外,每个班级还为幼儿开辟了专门的墙面——亲子作品区,用来展示幼儿和家长收集到的相关物品资料、制作的作品。例春节临近:操场上大红灯笼合理地挂在绿化树上;植物角摆满应节的年花:、年桔、水仙花……;每班门口挂上师幼、亲子合作制作的各具特色的灯笼、鞭炮、窗花、贴上春联、吉祥语;亲子作品区:展示亲子合作制作的贺卡、窗花、吉祥语……;主题墙:春节习俗图片展、幼儿绘画作品——逛花街、看烟花……等等,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春节大花园,让民俗活动更多的被幼儿感知。除了空间环境的布置,我们的教师还积极营造文化环境:根据主题创设区域让幼儿在活动角区中去听故事、绘画、看有关的资料等,并为幼儿提供适合不同层次能力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开展《红红的新年》主题单元时我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红纸及各种色纸、卡纸、大油性笔、剪刀等材料让幼儿制作贺卡、春联、窗花、鞭炮……;在益智区投放十二生肖的图片让幼儿排序、贴福字;在语言区投放故事《压岁钱的故事》、《初三老鼠取新娘》、《十二生肖的故事》……;在表演区投放师幼、亲子、生生合作制作的龙和狮子、花轿、红包进行表演……;通过听故事、手工、角色表演等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十二生肖,学习与之相关的春节风俗:贴春联、拜年、派红包、说吉祥语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力拓展民俗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以主题形式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还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民俗教育延伸到社区、到家庭。我们根据不同节日以不同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端午节:我们就开展了亲子同乐——包粽子活动;其次让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去观看我们顺德水乡富有特色的扒龙舟;有机会带幼儿去吃龙船饭,让幼儿感受短午节吃粽子、扒龙舟、吃龙船饭等民间习俗;国庆节:让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外出游览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幼儿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我们祖国的强大、富有,受到良好的熏陶;举行亲子手抄报比赛……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
关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相信很多幼儿园多多少少都有进行相关的探索、实践、研究,方法也层出不穷。不管怎样,在活动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教育教学、环境创设、区域游戏中,科学地、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丰富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引进幼儿园,走到幼儿身边。通过整合、创新、分层后的主题教育活动更有益于幼儿接受与感知民族教育民俗活动的多面性,利于幼儿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锻炼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培养民族情感,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其次,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能一概否认现代及外来的文化,要将民族文化同外来文化进行客观地分析和比较,对外来文化要持包容的态度,把现代文化及外来文化中合理因素纳入本民族文化教育活之中。
关键词:中职美术创新教育;美术教学;能力培养
一、中职幼教专业美术创新教育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强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美术教育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如何搞好美术创新教育,是现代美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中职美术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进入21世纪,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专业特长的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挑战。笔者对中职美术教育,特别是幼教美术创新教育与教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把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教授方法就抓住了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不论学生基础好坏,教师首先要巧妙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相信自己能上好美术课,画好一幅画。教学中通过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好奇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教法上要大胆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2.“施教之功,巧在授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临摹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写生是发掘潜力的语言,较强的观察、鉴别力是美术取之不竭的源泉,创新是美术的生命,细致独到的观察会使我们对生活充满愉悦,强烈的创造欲望是我们学习美术的动力。
3.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期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树立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实施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勇于改革课堂,努力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发挥各自专长,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
二、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内容
中职幼教美术教学主要有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本文以绘画技能训练、美术字(包括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手工制作(包括手工作品制作、幼儿园墙饰布置等)等教学内容作介绍。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幼教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欣赏为绘画、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体验到作者的情绪并产生情感共鸣,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使学生产生创造美的冲动。
2.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是幼教美术教学的重点。学生如能画一手好画,不但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幼教工作。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中,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素描的观察方法和步骤以及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绘画技巧等。除了讲授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而且这些教学内容,要有侧重点。比如:素描教学,不要求学生像美术班学生那样深入地画,只要求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规律,能触类旁通就行。又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时,在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和掌握之后,不要求他们进行水粉画写生,而是更多地将水粉画与幼儿园的教学需要结合起来,要他们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幼教专业学生要适应幼教工作的需求,最重要的绘画技能是简笔画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学会自主学习。
3.美术字书写、板报的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中职幼教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除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进行实训练习以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校内主题黑板报比赛,让学生轮流负责,大家都能得到锻炼。在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相互学习,通过作品讲评、修改、展览等,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联系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在我校基本做到了常态化,部分教师基本掌握了四个课型的教学流程,在主题内容选择上尝试过与语文学科整合,与德育活动整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根据《宁城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整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和《宁城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整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以研究性学习为统领,以与语文学科相整合为先导,将“中国传统节日”设置为课程主题,通过美文、古诗词等国学文化表达出来。以点带面,拓展到各个学科,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具有开放、实践、综合、自主和研究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发展个性诸方面得到提高。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1、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综合能力。
2、引导教师理解课程理念,掌握教学流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任教学科整合的方法。
3、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模式和策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年级能力目标
三年级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能提出2---3个感兴趣的问题。
2、培养学生能从问题中筛选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培养学生能把问题归纳成主题的能力。
4、学会填写活动计划表。
5、学会小组合作的方法。
6、知道搜集信息的途径:访问、上网、查找书籍等。
7、能明确被采访对象,掌握访问的技能,会制定访问提纲。
8、初步学会整理信息的方法,针对信息能简单地进行筛选。
9、培养学生掌握上网获取信息的技能。
10、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1、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成果。
12、培养学生倾听、质疑能力。
13、能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
四年级
1、知道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
2、学会从时间序列上安排研究活动的基本阶段内容。
3、能够搜集一定的文献资料,从中得出自己的基本结论。
4、初步掌握保存资料的方法。
5、学会信息的手段和方法:编制简报、手抄报等。
6、能用恰当的方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7、能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反思。
8、加强学生汇报交流能力的培养。
9、在完成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完善三年级能力目标。
五年级目标
1、理解问题解决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自己制定活动方案。
3、根据自身优势,学习组建团队参加活动。
4、能合理地确定调查对象,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要素。
5、对调查所获取的信息能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整理、统计。
6、培养学生用DV片、幻灯片等信息。
7、会撰写倡议书、社会宣传提纲。
8、对整个活动过程能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思考。
9、在完成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完善四年级能力目标。
六年级目标
1、能够从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具体活动任务等方面设计研究活动程序。
2、利用各种途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综合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信息。
3、基本能用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小实验报告进行交流。
4、在总结与交流时,会引用资料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
5、具备总结交流的艺术技巧。
6、在完成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完善3—5年级能力目标。
四、主题目标
1、基本了解通用主题“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故事、民间习俗、文学记述(诗词作品不少于5首)、传承发展。
2、搜集、整理、理解、熟记、默写课外古诗每个主题不少于10首,并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
3、能对中国汉字演变、成语故事产生兴趣,并爱上中国的国学文化。
4、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清醒的认识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和危害,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趋利避害。
五、课程内容
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通用主题
个性主题
通用主题
个性主题
三年级
走进教师节
走进李白的(山水)诗
走进元宵节
走进王昌龄的(边塞)诗
四年级
走进重阳节
走进杜甫的(抒情)诗
走进清明节
走进刘禹锡的(励志)诗
五年级
走进中秋节
走进王维的(田园)诗
走进端午节
走进贺知章的(咏物)诗
六年级
走进春节
走进孟浩然的(山水)诗
走进儿童节
走进白居易的(边塞诗)诗
六、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学校设置的主题,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缩小主题范围,确定与语文学科关联、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引课时的情境设计,能引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课程实施
第一步:主题生成与活动策划
(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生成子主题,由子主题生成活动主题。
(2)指导学生填写(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等。
第二步: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落实活动计划或活动方案。
3、总结展示
第一步:材料整理,策划展示,形成报告。
(1)对调查结果或搜集的内容进行整理、统计;
(2)策划、准备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3)撰写活动体会(逐渐上升为报告);
第二步:交流展示,活动评价。
七、课程评价
1、评价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监督管理落实情况。
2、评价教师主题活动案例、论文等。
3、评价学生小组研究计划、报告等。
八、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
1、领导小组
组长:照日格图
副组长:方国梅
成员:张秀珍于素艳温福德
2、指导小组
组长:方国梅
副组长:张秀珍
成员:全体综合实践课教师
3、指导顾问:于 萍
(二)5月12日前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三至六年级上下学期各两个,学校会同年级组共同确立,将“中国传统节日”确定为通用主题,根据学校实际再确定8个个性主题,主题与语文学科相结合,与国学文化相结合。
(三)5月12日前根据指导中心实施方案,制定苏木皋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四)5月下旬召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整合”教学改革启动会议,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施教师参加,学习两级方案,培训教学流程,并启动第一个主题“走进端午节”活动开展。
(五)本学期内研究制定苏木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办法,教师、学生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促研,以评促改。
(六)以语文学科为先导,促使“实施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并在本校发挥引领作用。逐渐由语文学科扩展到其它学科,由实施教师普及到所有学科教师。力争用一年(现在至2018年5月)的时间出典型教师,形成具备全县推广的经验。
一
当今的语文教育视野过于狭隘,教材怎么编,课堂就怎么教,这与人们长期思想的禁锢不无关系。人们总跳不出教材与课本的圈圈。当我们置身草根文化背景下去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观时,我们的思路会豁然开朗,我们的语文课程也被赋予了文化发掘的使命。
语文本身是自由的,教师在面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时候也是自由的,然而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自由得起来的,只有心灵自由了,才能享受自由。当前,课程的改革只是给课程解放开启了一条小小的门缝,我想这主要是对师资水平的顾虑。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课程权力也下放了,可是我们还是没有准备好,接不准招。
在我看来,三级课程的设置,还没有达到对人发展的真正尊重,包括老师与学生。其实我们的思想可以再开放一点,应该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我们还可以有班级课程、个人课程。
教学有因材施教,课程改革对教师而言也要因人而异。课程的落实最后要具体到班级与个人的,有三级课程为什么就不能有国家、地方、校本、班级、个人五级课程呢?教师也是有差异的,这也是我产生基于草根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观的原因与基础。
有些教师带好保底的国家课程都有困难,而有的老师都能开发自己个人的课程,我们要正视这些现实的存在。
把草根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接受一种完整人格的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人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存在种族、民族、文化、语言的差异,还因为草根文化的浸染,人因此而独特。
二
草根文化中蕴含着最基本的语文因子,语文课程关注草根文化,实质是人们对故土精神的回归。
在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差异明显的国家,进行课程改革时可以存在梯次的,有的可以是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有的则可能早已进入了较高的阶段,我们应容忍这种现象的存在。课程的“空白点”多多,方法与内容的缺失都应为人们所宽容,但这种宽容并不代表我们停止了思考与实践。
国家更关注“保底”的国家课程,释放给地方与学校的课程空间大了起来,松绑后的课程设置使人们有了获得自由的感觉,但要拥有这种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教师与社会要面临成长与发展带来的痛苦,习惯于被控制的人们,自 由乍来,让我们的教学找不着北了。鉴于此,我们应寻找一种突破,我们从认识脚下这片土地开始,从认识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亲一友开始,再去认识更大的更抽象的世界。我们着意构建了语文教学与“草根文化”契合的平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草根”的教学思想。
任何一所学校都处在“环境”中,这种“环境”包括气候、地理、人文等,无论是地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都为我们的学校课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也为我们的语文走向综合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独特世界。
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课程改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的发掘,语文课中对草根文化的关注是传承传统文化,使思想开放,保持课程多元化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秉性,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特征。因此,草根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是有其存在并发展的肥沃土壤的,这也是我们打破文本与生活壁垒的一个举措,是开发课程,让课程为人的成长服务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
语文“是人类川流不息的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活活动的记录和标示”(曹明海语)。日本著名教育家水原国芳也曾有类似的看法,“国语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和字母用法和段落或句读的问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容问题。国语不是训诂之学,而是活的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作为生命的摇篮,我们就不得不探讨语文与草根文化的渊源,地方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都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上的许多先贤先哲的高风懿德,也都在不断地滋养地方文化的形式,而地方文化也在不停地渲染、塑造、积淀着一个地方的特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我们不是一直在教着别处的“草根”吗?比如《长城与运河》《台湾的蝴蝶谷》《庐山的云雾》《水乡之歌》《槐乡五月》等课文,不正是这样的吗?教学者脚下的这片土地为什么被忽视呢?本土的历史遗存、人文景观、悠久历史等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予以“体验”,让学生置身于“活的”教材中。
语文的教学实践让笔者知道,本地在古代俊杰众多,近现代更是英才辈出,学校附近的伊芦山是商朝功臣、贤相伊尹隐居之地。据《史记》记载:“项王之将钟离昧,家住伊芦。”清代板浦许乔林、许桂林兄弟,被誉为“海州二才子”。李汝珍在学校附近的板浦写就名著《镜花缘》,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汪氏三兄弟”汪德耀、汪德昭、汪德熙,中科院院士陈吉余等等,他们都是我们在教学《詹天佑》《钱学森》《李时珍》等课文时,不可多得的辅助教材。通过这些人物的教学与介绍,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人才也是犹若灿烂群星,他们辉映海属、夺目神州、耀眼世界,他们为我们的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建设以及世界的进步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使语文的人文特性与工具特性得以充分体现。
四
草根文化对语文课程的渗透与融入,在带来教学内容微妙变化的同时,也会使教学的方式产生相应变化,书本不再是唯一,教室不再是课堂的整个天地。
语文教学是为“人”的教学,然而没有教的方式的转变,就不会有学的方式的转变。在草根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其实质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土地、热爱家乡人民的情感,同时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家乡风土人情、丰富物产时,要将搜集得来的信息、资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汇报,在整理、汇报的过程中锻炼其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梳理材料的技巧,训练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表情达意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教的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变。学生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同学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合作与探究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草根文化视野中语文教学观的转变,不仅带来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丰富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内涵。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各个区域的人民都创造了许多蕴含哲理的生活语文,有些极具地方特色的话语是在教科书中所没有的。
我们在教学“谚语”、“歇后语”等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社会语言调查的作业,收集家乡的方言土语,有许多话语是普通话所不能企及的。在学生大量搜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我们把搜集的方言划分为二十多种类别。比如:天文气象方面,有“马碴冻”(薄冰),冷冷(冰雹),水雾纳子(毛毛细雨);地理方位方面,有落头(地点),这汉丁(这地方);时间节令方面,有“麻擦亮”(天刚亮),龙眼乌(天微亮),通竿子(通宵)……这些家乡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表现了一定的语文艺术。我们把这些方言引进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领会方言的含义,丰富学生的语文词汇,在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时,让学生感悟语言的一些渊源,同时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多样性。
五
语文教学中草根文化的介入,也传递着这样一种理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建立家乡意识。做一个有根的人,往往不是先从抽象的祖国开始的,而是从家乡的草根意识开始的。
当一些家乡的风俗融入了人们的习惯与血液中,你自然就爱国了。语文教学也肩负此使命,这是大语文教学观使然。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饮食、居住、婚嫁、丧葬等习俗都在每个人的成长中留有深刻的记忆。比如在我们的家乡,过春节,初一早上吃了饺子叫“弯弯顺”,吃的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揣元宝”,饺子、汤圆不吃完,要留一些“压碗”。除夕晚上大人要把“桂片糕”放在孩子的床头,初一早上醒来就吃“开口糕”,然后才能开口说话、起床、梳洗。新年吃的杂糖等东西,吃完了不能说“完了”,要说“满了”……这些民俗是特定人群生活在特定的区域内长期相沿而成 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特定时期的心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