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赞美长江的诗句

赞美长江的诗句

时间:2023-05-30 10:0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赞美长江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赞美长江的诗句

第1篇

关键词:唐诗 美丽中国 道德教育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唐诗中对祖国山水赞美与热爱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丽中国”理念的灌输与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炽烈情感。

一、对应节令时序的诗句:一草一木皆关情

“美丽中国”的概念首先看重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唐诗里有很多对应节令时序的景致描写,抒发出的是对自然景色的直观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幻化成诗人笔下的美丽词句。在学习这些诗句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些洋溢着自然情趣的诗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流传不衰的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的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的旖旎风光给予人的感受,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颇有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教师能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换用于本地的景色描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就更大了。

又如,杨万里的《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静谧氛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的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直接描写了西湖夏日的美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炎热在唐代诗人的笔下竟然透出阵阵的清凉,别有一番趣味。

刘禹锡的《望洞庭》则描绘了秋天的平静与坦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在日暮时分遥望洞庭湖而写的,表现出洞庭湖面开阔,水光月色交融。诗人还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远望湖中翠绿的君山仿佛白银盘上漂浮的一只青螺,意境深邃。

高适的《别董大》显示的是另一种意境:“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中的灰色天空给我们以强烈的感官冲击,似乎联想到了眼前的环境问题。

通过朗读和比较这些描写四季景色的唐诗,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以让他们领悟用心感知秀美景色的道理,进而培养他们爱护美好河山的道德情感。一草一木皆关情,而建设“美丽中国”是需要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对应山水胜景的诗句:青山绿水在心中

唐诗里还有很多对应着山水胜景的诗句,表达出的是对祖国山水胜迹的迷恋与赞叹,而背后则是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阅读和学习这些诗句时,教师应让学生抓住自然景色的独有特点,在抒发个人情怀的同时关照生态环境的变化。

杜甫的《登高》可能唐诗中最为萧瑟凄冷的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长江之滨的夔州(今四川奉节)以猿多著称,夔门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感慨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则对比了长江两岸的不同景致:“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时的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景观也不同,地带性的差异是观察者的立足点,别有一番风趣。

第2篇

一、用事典

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逸闻趣事等提炼成诗句,用来影射时事和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向秀为怀念被司马氏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而作的《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引《述异记》的传说,说的是晋人王质进山砍柴观看两童子对弈,棋终后发现柯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前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后句抒发了岁月流逝,人迁的慨叹,感情极为深沉。借用神话传说入典的,常见的还有“蓬山”,指遥远的仙境;“青鸟”指爱情信使;“巫山云雨”喻男女恋情;“蟾桂”代称月亮等。引用历史故事入典的,还有“扁舟”表示功成名就后及时归隐;“燕然”指抗击外族的赫赫武功;“易水”喻慷慨送别之地;“南冠”“楚囚”指被羁绊的正义之士;“长门”为失宠生怨的别称;“乌衣巷”“金谷园”以示昔盛今衰的对比等。

二、用诗句

灵活运用诗句,能因故知新,产生联想,以前人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胸中的意指,富有韵味。

1.原句借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改一二字。如辛弃疾《南乡子》:“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一句,就源自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大江东流浩荡磅礴的气势。

2.改字借用。既能保留原句精华,又可适应诗词格律。如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取自《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劝告人们珍惜青春时光,读来亲切感人。

3.套用。套取或活用前人的诗句而改变句法,变换字面,结果与原句差异明显,乍看似乎是诗人的创作。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受到李白“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启发,陡然发出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4.化用。融汇前人的诗句,用自己的言语重新组织起来,既有所本,又出新意。如曹植曾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劝慰,王勃承袭其意,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绝唱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深情,尤显脍炙人口。

三、用语典

作者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取前人的成句入诗。如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隐括了庄子“大辩不言”与“言者所以不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语意,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以前人语句入典的,还如“桃源”指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境地;“大鹏”“鸿鹄”指胸怀大志的英雄等。另外,一下自然风物、习俗也可入典。常见的如“红豆”喻相思之情,“芳草”“折柳”写离别情意;“天堑”为长江;“西风”代秋风;“黄花”代;“南浦”“长亭”泛指送别之地。

第3篇

关键词:初读诗文精读课文研读诗文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入的古诗词,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生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一些社会情况,而且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怎样来学习古诗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参考文献:

[1]《辽宁教育》

第4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3分)

1.

(4分)认一认,连一连

dòu

qiáng

wēi

dǎi

逗________

逮________

蔷________

薇________

2.

(2分)《望天门山》不但写了长江水势的________,更借水势写了天门山的________。

3.

(3分)我会选择划横线词的解释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

A.中午的时候断开

B.从中间断开

C.从中间拉开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

A.水中的灯光

B.湖面波光

C.水面上的灯光

③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

A.天空迷蒙

B.空洞而迷蒙

C.云雾迷蒙的样子

4.

(10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绿油油)的禾苗

________的脸蛋儿

________的小手

________的麦穗

________的山洞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挺拔—________

调皮—________

犹豫—________

喜欢—________

特别—________

明亮—________

5.

(14分)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3)《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________。

6.

(3分)判断对错。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楚江”指的是楚国的一条江。

________

②小红用抹布擦去了玻璃上的污物。“抹”的读音是“mā”。

________

③《凉州词》的作者是杜甫。

________

7.

(5分)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捐献

②耐心

9.

(4分)默写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5分)改变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改变原意,把句子换个说法。

①我天天坚持给鸟儿喂食。

②小明是我最好的朋友。

11.

(5分)请你从这三首诗中选择一首你最喜爱的诗默写下来,并说说喜爱的理由。

12.

(5分)我会把意思相近的词语选出来。

妈妈________

生日________

吃饭________

害怕________

收拾________

A诞辰

B恐惧

C母亲

D整理

E就餐

13.

(5分)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②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14.

(4分)根据解释写诗句

①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________

②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________

③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________

④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________

15.

(5分)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16.

(5分)《山行》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________”。

17.

(5分)翻译句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

(4分)默写《望天门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

19.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眺望天门山所见,始终描绘了哪些景物?

20.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诗人为山川景物抹上了哪些色彩?

21.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

回答问题

诗人在描绘这幅画时,是以什么景物为主体的?其它景物起什么作用?这些景物衬托了天门山怎样的景象?

22.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怎样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3.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本诗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3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

19-1、

20-1、

21-1、

第5篇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3、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周敦颐《爱莲说》

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雨晴》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郑板桥《芙蓉》

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北宋。李清照【一剪梅】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12、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朱槛月明中,清香为谁发

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4、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第6篇

作者:福海初级中学九(2)班

王周婧子

“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题记

“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这片非常富饶,非常繁荣的土地上,我度过了十三个春秋。我目睹了祖国母亲的强盛,伟大!

过去的几百年,祖国母亲遭受了多少磨难和艰辛,我们从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从悲愤彷徨走向意气风发,在反复选择中找到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的客观真理,在艰辛探索中走向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可是,当今我们同龄人中的有些人,他们不大了解祖国母亲的过去,不大理解祖国母亲的今天。虽然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历经十年的浩劫,使我们的祖国母亲落后贫穷了,但是,她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母亲啊!她没有被打倒,而是以挺拔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作为祖国母亲的女儿,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和自豪。我爱我的祖国母亲,她给了我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让我茁壮成长。我的祖国,我的母亲,她生我,养我,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我一刻也离不开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就像台湾与大陆永远不能分割一样。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我深深地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知道她是多么值得人们的尊敬,知道她是多么的让人爱戴。我在这片土地上,虽留下过无数的脚印,但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留下一首优美而激情的赞歌。赞美我的祖国,我的母亲,赞美她那一头乌黑的像瀑布一样的秀发——森林;赞美她那激情澎湃的热血——河流;赞美她那白皙无暇的皮肤——土地。

总之,我要高声赞美我的祖国,赞美她的富饶,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勇敢。她既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又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立于天地之间,永恒长存!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在祖国的大地上,有无数座高山,无数条河流。我爱她的两条龙——长江和黄河。

这两条龙哺育着十三亿的中华儿女,对我们的恩情不次于自己的母亲,我们称他们为母亲河。

我爱她的五岳——泰山、恒山、衡山、嵩山、华山,他们风景如画,让人们如痴如醉。祖国的山河一起奏出了和谐美妙的音符,使得儿女放松自己,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而回首过去的历史,我们的祖国她饱经风霜: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经历了无数的灾难,经历了从古至今五百年的光辉历史,经过了多少次的改朝换代,经历了两次的世界大战,也经历了辛辛苦苦的八年……这些还历历在目,使得祖国千疮百孔,但是,她没有丧失斗志,没有被难倒,反而更坚定了她前进的步伐。

她的坚强不屈,她的百折不挠,她的坚韧无比,她的……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有人用诗词歌赋来赞美我们的祖国,有人用实际行动来保卫我们的祖国,甚至有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祖国神圣的领土。

在战争年代,英勇的抗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身躯阻挡了敌人的炮弹;如今的解放军战士,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百姓的安全。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些爱国的诗句更激发了我爱祖国的信念!

第7篇

关键词 诗歌赏读 想象 外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103-02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想象是实现文学作品再加工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想象读者能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触及到作者的心灵,体验着作者的情感经历,感受到作品语言的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诗歌赏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行走在想象的诗歌赏读世界中,尽情地享受诗歌带给他们的快乐。

诗歌依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层幽远的意境、生动形象的画面、真挚感人的情感来感染读者。在诵读与欣赏诗歌时若不借助想象是很难把握诗歌的的内涵,体会到诗歌的美,感悟到诗人的情感的。

一、反复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得非常“妙”,它仿佛让人感觉到一阵拂面的春风吹过,江南大地随即遍地披上绿装,绿茸茸的“地毯”触手可及,空气中到处散发着青草的清香,若不借助想象哪有这般美的境界呢?“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道出了贾岛在月夜中轻轻地、缓慢地而又有节奏地敲着朋友的门,显得小心而有礼貌,若不借助想象读者哪能体会到诗人那般心境?“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芳春时节红杏竞相开放、争占春光、姹紫嫣红的喧闹图景,若不借助想象读者的眼前哪能出现这样的画面?

二、激活思维,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诚然,在很多的诗歌中都蕴含着生动优美的画面,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诵读这些诗句时巧妙地展开想象,通过电视镜头读古诗,激活自己的思维,感受诗歌中的画面美,并体会画面中蕴含的诗人的深层情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短十个字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沧桑,不停用手挠头,头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的忧国忧民的老人形象;每当读到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我们每个读者眼前总会出现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叶孤帆不停向远方驶去,越来越小,最后在碧蓝的天空消失,只见滔滔不断的长江水从天际流来,但诗人李白仍然伫立在那里,深情目送中好朋友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溢于鲜明的画面之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归耕图”:诗人很早出去除草,夜晚才扛着锄头归来,走在田间的小径上,圆月已当空,显得格外皎洁。这一切若没有想象,读者是很难感受到如此优美而感人的画面。

三、深切感受,体会诗歌的修辞美

诗歌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形象性与抒情性,其中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最为常见,它们能更充分地展现诗歌的美。若要更好地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妙处,想象不失为一种有效地途径。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以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了诗人的惊喜赞美之情。这一切若不借助于想象是很难完成的。的《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同样如此,读者若不借助想象,是很难体会到拟人手法给诗歌带来的美妙之感。

四、跟着诗人一起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想象是诗歌的特点,也是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但读者如果不跟着诗人一起想象是很难体会到诗中那种美的意境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在《望岳》中的千古绝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在阅读时可根据自己登山的经历跟着诗人一起想象:独自一人登上泰山绝顶,俯视一切,群山尽在眼底,一切都是那么渺小,真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通过想象,诗中那美妙的意境会重现眼前;又如《天上的街市》一诗,如果读者不跟着诗人一起想象,是很难感受到天上街市的繁华与美丽,也绝不会体会到牛郎织女牵着牛儿闲走的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想象是对文本情景的大胆猜测,是对文学作品的合理加工,更是一种有效的诗歌赏读方法。它能激起学生思绪的涟漪,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感受到诗歌作品的语言美,进而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教师在教学时可伺机诱导,让学生畅游在想象的诗歌赏读世界中,感受到诗歌赏读的兴趣与快乐,既能提高阅读效率,又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祖远.通过电视镜头看古诗[J].语文天地,2010,(2).

第8篇

[摘 要]《池上》《小儿垂钓》都是描写孩童的古诗,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孩童的形象。对比阅读不止于此,适当拓展还可发现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文本解读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5

在苏教版第八册课文中,编者把《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编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在这里,笔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赏析,发现了别样的精彩。

一、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彩纷呈

《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诗虽然都描写了乡村孩子,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别有风味。

1.两首诗的相同点

(1)作者都是唐朝人。《池上》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而《小儿垂钓》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2)内容:描写的都是乡村儿童,在诗中都能流露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是在情景交融中勾勒出孩童的天真可爱。

(3)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平实,都体现了白话诗的特征。

(4)地点:情节的展开都离不开水,虽然一个在池上,一个在岸边。

2.两首诗的不同点

(1)作者的经历不同。白居易大半世做官,而胡令能一生没有做官,早年还做过工匠。

(2)儿童的年龄不同。偷采白莲的小娃,大概七八岁,而学垂纶的儿童据估计大约有十一二岁,从“路人借问遥招手”来看,他的心机似乎多一点。

(3)描写的意象不同。《池上》所描绘的意象有白莲、浮萍等,而《小儿垂钓》所描绘的意象有垂纶、莓苔等。虽然这些意象在诗中都是轻轻一笔带过,但两者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莲、浮萍是主角,小娃天真可爱,没有心机需要通过它们来展示。而在《小儿垂钓》中,意象仅仅是辅助角色,仅仅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这首诗表达孩子的天真可爱主要是通过孩子的“遥招手”来完成的。

(4)表达的情感不同。《池上》的小娃主要是描写他采到白莲的高兴以及得意忘形的样子。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是乡下孩子的专注,“侧坐莓苔”是为了垂钓,“遥招手”同样也是为了垂钓,最终都是为了表现孩子的专注。

同类题材的古诗适合比较阅读。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同中求异,能够把诗挖掘得更深。就这两首诗而言,在比较中,学生不但领略了乡村孩子的淳朴、天真,更重要的是在文本解读上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二、教学设计,异中求同,结构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这两首诗的思路也是清晰可见的。

1.初读两首诗,要求读通

学生自读这两首诗,要求读音准确,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大声诵读,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同桌互听互评。

2.略读两首诗,要求读懂

(1)重点词语理解。同桌、小组讨论,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小组交流不了的,可以全班交流,教师也可以适当点拨。

(2)诗句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小组交流,互相印证,最后全班交流。

3.品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出感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是读出来的,特别是古诗,那种韵律,那种节奏,需要学生慢慢品读,毕竟教师是讲不出来的。这是其一。其二,加强对诗歌的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更容易与诗人跨越时空对话,从而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乡村儿童,但品读需要做不同的处理。比如《池上》是轻快明亮的调子,要着重读出小娃兴奋的心情。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则需要轻一点,慢一点,读出稚子的那份专注与谨慎。

4.拓展阅读

出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这首诗重点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请认真品读,并对照所学的两首诗说一说它们都写了儿童什么样的特点。(由于是补充阅读,只要大意对即可。)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呢?请列举一二,全班交流。

5.赞美儿童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活泼,各位同学也大多是农村孩子,你们能不能结合实际也说说乡村孩子的可爱之处?你们可以结合具体事情来谈谈吗?

6.全课小结

第9篇

关键词:阅读 美 李白诗歌

“腹有读书气自华”,说的是饱读读书,能培养人与众不同的气质。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一直很注重阅读,提倡阅读成为一种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在我从教的近二十年中,我身体力行,在学生中广泛推广阅读的理念,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阅读。李白诗充满了各种美的元素,这是每个语文教师不能忽略的。品读李白诗歌,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内在美,得到美的熏陶,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一、李白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美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李白的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同时,李白又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完成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最后离开了繁华的,走到了民间。他认清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看到了人民的痛苦,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他张扬自我,豪放不羁,洒脱乐观,如一位飘逸不群的仙子出于浊世而不染。经历多少痛苦,他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等待着“大鹏飞兮振八裔”。可他的一生又是怀才不遇,以至浪迹天涯,抱酒而歌。李白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其中有许多无奈。在他留下的 1000多首诗歌中,充满了浪漫气质的夸张之词,豪言壮语。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毫无顾忌地蔑视和抨击;他虽然对功名有向往和追求,却又无法与权贵同流合污。他的浪漫,借助他的饮酒诗句总洋溢着劝饮行乐,开朗乐观的情调。他的抱负,也在这些诗句中得以体现。

二、李白诗歌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美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李白的诗篇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另外,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手法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李白的绝句,大都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其风格有的清丽宁静、有的洒脱自然,有的俊逸爽朗。不论何者,大都能以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李白的诗飘逸不群,他的情怀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在《上李悒》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殊调”二字正好可以说明他不受世俗观念束缚,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个性。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李白在山水诗中表现也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三、李白诗歌有奇特的想象美

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在《蜀道难》中诗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李白诗中想象更为非凡的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奇谲瑰丽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的梦境仙界。这些想象之辞,奇幻之笔,或神奇,或瑰丽,或诞幻,或壮美,无不都是天马行空,奇幻交织。

四、李白诗歌意象壮美

李白诗中有许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庞大的壮观事物颇为倾心,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常是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如《关山月》以凌空欲飞之笔,生动展现了一轮明月在云海苍茫、气势磅的天山云雾间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举目望去,那浩浩长风从遥远天山吹来,以不可抵挡之势横跃万里山川,一直吹到玉门关内。由天山明月、苍海云海、万里长风所构成的境界是何其雄奇和阔大。《望天门山》着重写出浩浩荡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有巨大的约束力和反作用。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了无数的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丽景,境界何其开阔。

五、李白诗歌有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第10篇

英雄是什么?一个一生轰轰烈烈、战绩名垂千史,流芳万代的人才算得上是英雄?一个一生为事业奋斗,最终得以报国的人才是英雄吗?

我不能否定这一点。但我想,一场悲壮的人生胜于一切对英雄的赞美!

他们的一生是壮阔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有岳飞势如高山坠石,破空而来的“还我河山”!有陆游意气风发,豪情万千的“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戎 ”;有辛弃疾壮志凌云,激昂奋发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还有诸葛亮一生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文韬武略……

他们的一生是坎坷而灿烂的。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气;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气。从陶潜“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隐生活,至柳宗元那“悄怆幽邃”的小石潭,再至欧阳修“醉能同其乐”的能屈能伸——

他们的故事被一代一代的人诉说着,永远也不会停止!这中间,又岂仅仅是他们骄人的功名、战绩,流芳百世的经典?

——更是因为一个“悲”字,为他们的人生画上一个感叹号!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这样被终结了生命;“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政治上的屡不得志,也终于让这位一代忠臣在“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去了;“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只得在梦里回到“吹角连营”的沙场……

武人精忠报国,却没有战死沙场,寂寞地度过了自己凄凉、孤独的余生;文人仕途也屡不得志,或独自一人游历名山大川,或隐居寄情于山水之间。在我们看来,他们拥有“生前身后名”,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寂寞的,在感叹着“可怜白发生”的同时,看着、等着自己死去。“白首为功名”到头来只是一场“空悲切”。

“志未酬,志未酬。问君之志几时酬?”古人的悲切是我们无法悉知的,他们苍凉的一生也只能换来我们的一声叹息。

——然而,读过他们一首首的诗句,翻过他们一页页的历史,我仿佛看到了那一个个不屈的,内心孤寂的灵魂傲然立于历史之巅,诉说着自己生前的未酬之志,舞着那一段悲壮的人生!当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行时,总不会忘记这些舞动在高山之巅的灵魂,他们在鼓舞着人们向前进!

历史总是弄人的,或许他们一生的寂寞是生来就被注定的,但他们却用这“寂寞”舞出了一段如此可歌可泣,如此凄婉而又悲壮的一生!

第11篇

从上海出发往西走,到苏州、无锡、南京,往北走到扬州,南下到黄山,往东到杭州,都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沿江高速和苏嘉杭高速将这些城市与上海相连,不管是自驾还是参团都十分方便。为了给你们好好地做介绍,几年前芹菜就从上海出发把这些地方都走了一遍,真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名胜啊。

第一站,周庄

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称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现已是中国5A级旅游景区。在评选“最受外国人欢迎的50个地方”,周庄就是其中一个。

第二站,同里

同里,位于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中国南方三大著名城市,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区,唐称铜里,宋改今名。镇内河渠纵横,房舍沿河修建,砂石驳岸。缀以石桥。现尚存宋、元、明、清古石桥23座和石碑、牌楼、名贵树木多处。其中,宋思本桥、月形和合桥为江南罕见。原有历代园林数十处,均已倾圮(pi),仅清同治年间所建退思园尚保存完好,已恢复开放。居民房舍,粉墙乌瓦,仍具江南水乡古镇特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十三景区之一。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

第三站,苏州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这样称赞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之美誉。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兼备山水之秀丽,交相辉映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的寺观名刹,文人墨客题名的书画,名扬中外,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必看的园林芹菜个人推荐拙政园、狮子林,必游的山推荐虎丘山。

第四站,无锡

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风景区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各具风貌的景观。风景区已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度假休养胜地。鼋头风光,山清水秀,天然浑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

第五站,南京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划着船在玉带般蜿蜒舒展的秦淮河缓行,让您宛若梦回古代;结构严整,依山而建的中山陵,俨然一股浩然之气;古色古香的夫子庙建筑群,见证明清时代市井繁荣的最佳选择地;还有那设计巧妙,气势宏伟的中华门,置身城堡,似有战马嘶鸣,引人遐思无限。

第六站,扬州

古人赞美扬州的诗句皆成经典传世,如“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等。扬州的园林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是扬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今人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名联传诵于世。但是扬州在长江南边,去扬州要往北走,不顺路,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和爸爸妈妈建议跳过扬州,直接去黄山。

第七站,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李白等大诗人也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它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天下第一名山”。‘黄山古属徽州,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和历史文化,留有文化气息浓厚的手工艺品。“天下名山,必有灵草”,到黄山旅游购物,千万不能错过这里的“黄山特色”哦。

在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的宏村非常值得一游。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坐车可以当天来回,建议大家伙去,龙其是看过《卧虎藏龙》的同学,你会在宏村发现很多出现在电影里的经典景色。芹菜很为自己当年错过去宏村而后悔涅。

第八站,杭州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青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美丽的西湖及在西湖边的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最为著名。

杭州附近芹菜大力推荐游千岛湖和普陀山。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湖中大小岛屿形态各异,群岛分布有疏有密,罗列有致。群集处形成众岛似连非连,湖面被分隔得宽窄不同、曲折多变、方向难辨,形成湖上迷宫的特色景观,更有百湖岛、百岛湖、珍珠岛等千姿百态的群岛、列岛景观;岛屿稀疏处,湖面开阔、深远、浩渺,宛如海面。湖湾幽深多姿,景色绚丽多彩。与此同时千岛湖的动物种类也非常繁多,各色形态的鱼儿在这湖中交汇,这也是千岛湖的一大奇观。

第12篇

在金玉无声、瓦釜雷鸣的当今书画市场,有一位辛勤耕耘在丹青艺苑而不事张扬的实力派画家,先后于2005年、2010年、2013年3次应邀参加在世界顶级艺术殿堂――法国巴黎卢浮宫举行的世界艺术大展,两次荣获最高特别奖,享誉海内外,他就是陕西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华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广州乾坤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名家书画院陕西分院院长、新疆克拉玛依西部书画院院长、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佳先生。

步入山佳国画工作室,那雄奇、伟岸的秦岭,层峦叠嶂的巴山蜀水,雄浑、壮阔的黄土高原,苍凉、旷远的大漠戈壁,一一展现在眼前。那磅礴的气势,独具特色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流连忘返。

山佳祖籍山东,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三原,1960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专,师从国画大师蔡鹤汀、赵望云、何海霞、黄胄等,主攻山水、花鸟。为了探究国画这个中国文化瑰宝的真谛和奥秘,他牢记“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一面刻苦钻研传统国画,细心揣摩古代名家珍品,一面虚心向当代著名画家刘文西、王子武、王西京、李世南等大家请教,同时还深入陕北高原、关中农村、秦巴山区体验生活,多次远赴西北五省实地采风,不止一次地登上西岳华山、山东泰山、新疆天山、青藏高原昆仑山、甘肃麦积山、浙江雁荡山、台湾阿里山、辽宁千山以及井冈山、庐山、云台山、崆峒山,践行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夙愿,不断开阔视野,积累创作素材,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领略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

他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当一幅幅生机盎然、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的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笔下的水墨做梦幻般的神游。在他的笔下,巍峨高耸、飞泉挂瀑的秦岭,江流蜿蜒、空灵险秀的巴山蜀水,云雾缭绕、帆影点点的峡江烟云,刀削斧劈般的长江三峡,雄浑、苍凉的大漠骆驼,各具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无不表现出他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给人以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水则情满于水的感觉。他把自己的真挚情感诉诸笔墨,把使他感动的自然山水和盘托出供大家共同分享,而不想迎合市场获取名利。

从这一点讲,他是一位以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人,是真正执著于艺术的艺术家,也是他穷数十年光阴,不断探索艺术真谛,不断吸取、借鉴古今大家的经验和学养,从自然到自我、再到自由的艺术生命的升华。

山佳先生的山水画构图洗练、简约,别具一格,追求一种空灵、如梦如幻的诗的意境。这也是从繁复到简约,从造型到内在精神的一种跨越。

他笔下的山水,层峦叠嶂,又疏疏朗朗,突出空间的纵深。如《巴山蜀水》《峡江烟云》《高山流水》《云横秦岭》《大漠云烟》等等。在秦岭系列山水里,则高山深涧、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秦岭的雄伟、高大。从他的山水画中隐约可以看出范宽的雄峻、王维的诗意、山樵的秀润、米氏的烟云、石涛的清新、“”的简约。

最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在水一方》,一汪秋水,几湾堤岸,数枝芦苇,一只鹭鸶,别无他物,笔墨简练到了极点。作者采用泼墨写意,不用线条勾勒,在水墨深深浅浅的晕染中,秋水共长天一色,岸上草木影影绰绰若有若无,远处一群水鸟掠过水面,有动有静。近处,则用浓墨,远近层次清楚,给人一种辽阔、旷远的纵深感。一只鹭鸶缩颈敛神,迎着瑟瑟秋风兀立于水边沙滩上,意境悠远,引人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笔法上,他肆意皴擦,在《巴山蜀水》里尽情点染,突出巴山蜀水温润、柔婉之美。南柔北刚,尽收眼底。不仅如此,他随着画面线条的抑、扬、顿、挫和浓墨的晕、擦、点、染,山石、林木、峰峦、云海、溪流、渔舟,在淡墨的晕化中深深浅浅,阴阳向背,极具质感。时而具象时却虚远,笔法老道、气韵天成。表现出他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娴熟老辣的笔墨技法。

他着力于意境的追求,在崇山峻岭、茂密葱茏的树木掩映间,几间屋舍,一座亭阁,营造出一种“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境。在西域风情画《西出阳关》《大漠豪情》《赶牲灵》里,几棵枯柳、几峰骆驼,寥寥几笔,便勾画出荒凉、空旷、孤寂、清冷的戈壁景象,使人联想到“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顿生思乡之情。他始终让笔墨趋于理性,注重从自然形态中营造胸中沟壑,以简约、洗练的笔墨与清新淡远的意境水融,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彰显独特的神韵,使笔下的青山绿水在大写意中更含蓄、隽永,贺敬之为他的画作题词:“黄土风情”,廖静文题词“高原之味,诗情画意”,刘文西题词:“西部风情,文采风流”,王西京题词:“山毓佳色,人钟灵气”。

他用艺术广交朋友,用艺术来奉献一片爱心。在东南亚发生海啸时、在汶川地震发生时、在玉树地震发生时、在华阴水灾发生时……他同艺术家一起挥毫,无数次参加赈灾义卖;他多次给贫困大学生、给希望工程捐款,表达了他的一片爱心,尽到一个画家的社会责任,中国文联授予他“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崇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