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冰心的简介

冰心的简介

时间:2023-05-30 10:0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冰心的简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冰心的简介

第1篇

指导老师简介: 马萧(1965―),湖北赤壁市人,教授、博导,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语用与翻译研究,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

摘 要: 纪伯伦的《先知》不仅借鉴了圣经中“先知书”的体裁形式,而且在语言上也体现了圣经的语言特点,即叙述直白而富有节奏感,措辞简洁而蕴含哲思。能否在翻译中传递这种圣经般的文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读者对《先知》意旨的理解。本文将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分析黄少政、华云译本的语言特征,并适当与冰心译本相对比,看译者如何再现原文类似圣经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先知》;汉译;语言;风格

一、《先知》作者及译者简介

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虽一生短暂但是却先后接触并学习了阿拉伯文化、中国和印度文化、尼采的哲学思想和威廉・布莱克的文艺思想。这样融贯东西的人生体验造就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1923年出版的《先知》就体现了他的深邃哲思。主人公先知阿穆斯塔法(Almustafa)即将离开阿法利斯城(Orphalese)航行远方,离别前他将关于爱、婚姻、死亡等的智慧向众人娓娓道来。

黄少政和华云都是当代译者,二者都偏爱“古典”诗文的翻译与研究,但他们都是体制外翻译者,一直在凭着对翻译事业的热爱钻研着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对纪伯伦的精妙诗歌十分推崇。(黄少政, 2012, 尾页)由于自“冰心本1931年问世后,笔者[此处指黄少政]收集到的所有译本都因袭了冰心本的两大弱点:思想感受力和语言感受力极为贫乏,使得目前的译本存在普遍的通病:语言苍白、语沓气泄、平庸至极”,“根本没有译出应有的如虹气势、节奏铿锵、庄严高贵、清晰生动的所谓‘纪伯伦风格’”,于是他推出了与华云的合译本,力图摆脱“冰心开创的欠译、死译传统”,“还原其隐藏在‘圣经般简洁’文字后面的属灵母题和宗教意蕴,复制出原文铿锵的内在节奏和强大的‘圣言’语气、韵味及其吟诵特质”。(黄少政, 2012: 2-15)笔者将在下文对该译本进行分析,考察该译本是否有效传递了原文的语言风格。

二、《先知》对圣经文风的因袭

《先知》既以“先知”命名,这本身就是对圣经的一种致敬。《先知》不仅形式上跟《新约》中的《马太福音》(Matthew)的结构类似,都是28章,在体裁上采取圣经中“先知书”的体裁形式,即先知无不宣称自己在转述上天传来的神的话,强调自己信息的神圣来源是神(赵宁, 2011: 1),对话总是众人疑问先知解惑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词汇、句法和修辞上具有类似圣经的文风。在圣经的众多版本中,《钦定本圣经》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版本,它保留了廷德尔本圣经的语言特色。这种语言特色被后世研究者称为“圣经般的简洁(Biblical Simplicity)”,它的特点是叙述直截了当,少用抽象的议论;节奏上轻重音交错,排比结构较多;不用抽象的长词,大多是表示具体动作、具体事物的词,没有过多的形容词、副词修饰或渲染。(侯维瑞, 1988: 382)此外,由于古代经文是口口相传,译文是否朗朗上口,应该作为译经成败的关键。(冯象, 2013: xvii)而《先知》正是继承了这种直白简约、朗朗上口的文风,才能赢得广泛的读者。

三、圣经语言风格的再现

1.词汇特征

词汇是组成意义的砖石,译文是否直白、清晰首先体现在词汇层面。在词义的选择上,黄少政、华云译本(以下简称黄译本)相对于冰心的译本更灵活而具体,厘清了许多晦涩之处。纪伯伦的原文中有很多抽象的意象,冰心仍以抽象的形式翻译出来,并加双引号以区别,例如:Life―“生命”, children of space―“太空”的儿女,ether―“以太”, giant self―“大我”。而黄译文总是试图将抽象的含义具体化、清晰化,没有加双引号,译文分别是:生命、宇宙的子民、大气/以太之气/天地间、自己的神性。值得一提的是,原文中多次出现“ether”,冰心每处的译文都直接音译,但是黄译本各处都翻出了不同的含义。其次,从词类转换的角度来看,黄译本比冰译本更不受原文词类的拘束,常根据行文需要转换词性。例如将“laugh”译成 “笑声”而不是 “笑”,将“shield”译成 “对付”而不是 “盾牌”,将“great”译成 “伟人”而不是 “伟大的”。这样灵活、具体而不拘泥于原文字形的翻译有利于实现圣经般直白、清晰的文风。

另外,黄译文就意图通过对词汇的锤炼使译文更具有节奏感,读来铿锵有力。

例:And what desert greater shall there be than that which lies in the courage and the confidence, nay the charity, of receiving?/And who are you that men should rend their bosom and unveil their pride, that you may see their worth naked and their pride unabashed?

冰译:还有什么德行比接受的勇气、信心和善意还大呢?/有谁能使人把他们的心怀敞露,把他们的狷傲揭开,使你能看出他们的价值和无惭的骄傲?(冰心, 2012: 43)

黄译:一个人居然有勇气和信心接受你的施与,这是何等的无量大德!/你有何德何能,居然能叫人们曝露自己的胸膛,解开自己的狷傲,让你把内心和自尊看得真真切切?(黄少政, 2012: 73)

四字格在黄译文中运用频繁,其他还有喃喃低语、柔情似水、此消彼长、严防死守、荡然无存、食不果腹、巧言令色、大快朵颐、游手好闲、卑躬屈膝、波澜不惊、启愤发悱等。显而易见,黄译文不仅清晰地表达了原文的涵义,而且汉语四字格的运用使黄译文读来更朗朗上口,符合宗教文本易于传诵的特点。再者,黄译文的四字格常颇有佛教意蕴,使译文更有庄重典雅的宗教气韵了。

2.句法特征

英汉句子组合方式不同,英语句子就像葡萄串,是形合;中文句子像竹林,是意合。因此,如果硬邦邦按照原文的句法来译,译出来的句子肯定有让读者陌生的地方。相比冰心的亦步亦趋的译文,黄译文多处将句子拆译、合译、重组翻译,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译文更顺畅,涵义更清晰。

⑴Then the gates of his heart were flung open, and his joy flew far over the sea.

黄译:一阵惊喜掠过心头。(黄少政, 2012: 56)

冰译:他的心扉砉然地开了,他的喜乐在海面飞翔。(冰心, 2012: 5)

⑵For to be overmindful of your debt, is to doubt his generosity who has the free-hearted earth for mother, and God for father.

黄译:一个人急于报恩,近于在质疑施与者的慷慨。真正的施与者都有大地为母、奉主为父的大慈大悲,超凡入圣。(黄少政, 2012: 73)

冰译:因为过于思量你们的欠负,就是怀疑那以慈悲的大地为母、以上帝为父的人的仁心。(冰心, 2012: 43)

⑶Almustafa, the chosen and the beloved, who was a dawn onto his own day, had waited twelve years in the city of Orphalese for his ship that was to return and bear him back to the isle of his birth

黄译:先知穆斯塔法,被人誉为时代的曙光,来到阿法里斯城,转眼十二个年头过去了。此时正在等船,载他回到故乡的岛国。(黄少政, 2012: 56)

冰译:当代的曙光,被选而被爱戴的亚墨斯达法(Almustafa),在阿法利斯(Orphalese)城中等候了十二年,等他的船到来,好载他归回他生长的岛上去。(冰心, 2012: 5)

上文例句中⑴为合译句,⑵为拆译句,⑶为长句重组句。当然,为了使译文明白晓畅,黄译本在有些句子(例⑵)可能会比冰心直译的译文增了一定的字数,但是其他句子的凝练 (例⑴和例⑶)使译文总体上达到一种平衡。句子形式上的变化或字数的增减是在英汉语转换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情况,这是由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句子组合方式所决定的。黄译文为了有效通畅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和宗教气韵,在译文中进行一定的变形,对于读者来说是很有利的。

3.修辞特征

修辞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感叹和反问就是常用的修辞手段,用以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增强感染力。黄译文译者几处将原文的问句译成感叹句(如本章第一节的例句)或将陈述句译成反问句(如下)。

例:Then I shall stand among you, a seafarer among seafarers.

冰译:那时我要站在你们中间,一个航海者群众的航海者。(冰心, 2012: 5)

黄译:然后,我就会弃岸登船,我不也是一位浪迹天涯的水手吗?(黄少政, 2012: 56)

感叹和反问的使用增加了译文的感彩,一位滔滔陈词、普度众生的先知形象不禁跃然纸上,与气势铿锵的四字韵一道,使庄重典雅的宗教气氛油然而生。

总结

译者在译文中倾注什么,往往是译者读出了什么。黄少政与华云读出了《先知》中浓郁的圣经文风和宗教气息,因此在译文的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再现这些特色,期望在读者中引起共鸣。然而在传译的过程中,限于英汉语人士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本身的不同,不得不做出了许多调整,其功与过还有待读者自己评判。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指导老师:马萧

参考书目

[1] 冯象. 摩西五经 [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2] 侯维瑞. 英语语体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3] 纪伯伦著, 冰心译. 先知・沙与沫 [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第2篇

老师说:“人的一生如果活八十岁,就由二十五亿二千二百八十八万秒的十位数组成。你知道你在这十位数中提取了几位数吗?”

我是一个有些自负的人,在第一次参加的成功训练中,有一个课程是“认识自己”,老师说:“我们大多数人知道这个世界,却唯独不认识自己……”我当即举手,说:“老师,我认识我自己,我知道我想什么,要什么。”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叫什么名字?”“ 李艺林。”我答。“你多大年纪?”“5岁。”我答。你别笑,训练中老师要求我们放松自己,放掉身上所有的包袱和解除满身的束缚,回到天真的童年――5岁。老师又轻轻地笑了:“很好,那么你的血型?”“O型。”我答。“O型血有什么特质?”我答不上来了。老师又再次轻声笑着,示意我坐下,对全场几百人说:“你不知道了,所以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照镜子。”

照镜子的游戏是每人找一个褡裆,面对面,你当他的“镜子”,他当你的“镜子”,上半部让我们真的像5岁小孩,一人做各种怪动作,另一人就模仿,每个人笑得很开心;余下来便甲乙两个站好,互相找优点、缺点,以找优点为主,赞美对方,每个人也觉得很好玩, 仍是笑;可到下半部,当在音乐、灯光和老师的引导下,闭着眼睛,每人脑子里都放了一次“电影”,当大家找回了自己过去的种种不足,甚至开始忏悔以往的过错和罪责,眼睛里便闪动着泪花、脸上便流淌着泪珠。我也哭了。我这一次是在没有任何生理痛苦和心理苦楚时哭的。

奇怪吗?

使我泪流不止的原因是,在闭着眼睛的过程中,我听老师给我们仔细地算了这样一笔账。老师说,这账其实是作家谢冰心80岁生日那天算的。

他说:“80×365=29200,

29200×24=700800,

700800×60=42048000,

42048000×60=2522880000。 ”

老师说:“人的一生如果活八十岁,就由这十位数的秒组成,而现在你已经提取了许多时日,在你生命库存中也许只剩下九位数、八位数,甚至更少。我不敢断定你是否功成名就,但我敢说,在这里的每一位没有像作家这样给自己算过账,没有哪一位能准确无误地把自己过了几位数说出来,也就是说,没有人真正认识自己;我还敢说,在这里的每一位,年龄最小的也有二十多岁,所以,你剩下的时间并不多,而你要做的事却多得数也数不清……我们的很多人在买菜的时候,在消费的时候,在经营店铺的时候,把账算得很细,几元几角几分,可人生也是经营,为什么我们不认真地算一算人生这笔账呢?”

……

那一年,我正处在而立之年,如按“谢冰心原理”80岁计算的话,我应该是活了10950天――946080000秒。而具体到我那天的时间10月14日,在10950天里,还要加上314天。

生命其实很短暂,请珍惜每分每秒!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趣味性教学 教学研究

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突出了趣味性这一方面,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程度,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更加投入,从而推动教学工作深入开展。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语文趣味性教学应当补充生动信息作为基础

语文教材中所蕴涵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师如果简单依照课本进行教学,课堂信息容量就必定无法满足要求。正确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手段对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进行拓展,以教材为依托构建丰富的感觉印象,从而实现活跃课堂的目标。例如在《冰心诗四首》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冰心这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介绍了她一生情系少年儿童成长的可贵品质,介绍了她创作的主要作品,通过这样的介绍让学生对冰心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深刻研读冰心的作品也做好了铺垫。再比如《凡尔赛宫》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凡尔赛宫富丽堂皇的景象,以图片信息资料作为补充,让学生对凡尔赛宫具有全面的直观的感知认识,这对提高教学分析理解的有效性帮助非常明显。在《神舟5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神舟飞船研制的历史、当前取得的成果、具有的积极意义,对学生普及了航天航空知识,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语文趣味性教学应当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激情

初中语文课堂应当是生动活泼的课堂,趣味性不仅体现在信息的生动丰富上,还体现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求参与的欲望比较强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将学生的这一思想特点有效运用于教学工作之中,搭建平台、设置线索让他们参与探究,教师着重发挥启发引导作用,让更多的教学疑难点突破交给学生和学习合作小组完成,这是提高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抓手。例如在《背影》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每一次背影出现的情景是怎样的,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通过4次出现的背影帮助学生理清3个文章脉络,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同时也深刻感悟了其中的思想情感,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培养了合作研究和思维分析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要有了积极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学习积极性就能够被有效调动,和教师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大大增强趣味性。

三、语文趣味性教学应当同步建设语文学习阵地

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同步构建语文学习的阵地,使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学习,课后也有研究的平台。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强化了三个方面的阵地建设,首先强化了语文趣味知识方面的阵地建设,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选取和教材相关的一些语文趣味知识,包括著名作家的生平资料、主要作品简介、文学修辞手法等,在黑板报上开辟专栏进行编辑,定期更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与研究,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发挥了作文园地的作用,选取一些优秀的习作公布出来供学生观摩欣赏,这些优秀的习作既有报纸杂志上的精美文章,又有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以及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难点,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习作供学生借鉴,能够发挥授人以渔的作用。另外,笔者鼓励学生编辑手抄小报,以语文学习经验技巧为专题相互交流切磋,推广一些好的学习经验方法,比如怎样背诵文言文,怎样快速高效地开展阅读分析,等等。通过这样的语言学习阵地、立体化的学习活动,使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四、语文趣味性教学应当发挥竞赛活动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是竞争欲望和自尊心较强,他们渴望在班级与同学中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采取学习竞赛活动可以搭建平台,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竞争欲望,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笔者在语文学习竞赛活动安排中,首先突出了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同步设置一些竞赛活动,包括文学常识抢答赛、课文背诵竞赛、古文翻译比赛、口头作文演讲比赛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活动中需要巩固加强的内容,或是存在的难点。通过竞赛方式让学生提高积极性,在相互竞争的氛围中提高自我,实现了趣味性教学的目标。另外,在竞赛规则上进行了调整,并不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竞赛,而是划分成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竞赛,这样大家面对的竞争对手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公平地开展竞争。分层竞争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欲望、竞争意识,让整个语文学习活动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五、语文趣味性教学应当彰显课外资源补充功能

语文趣味性教学既包括课堂教学又包括课外活动,其中课外活动资源是重要组成,教师应当将课外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兴趣程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重难点和兴趣爱好组建一些兴趣小组,将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巩固任务放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进行。兴趣小组活动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与教学活动一脉相承。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又为他们写作活动积累生动的素材,使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有话可说,有深厚的情感可以表达。无论是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能够给繁重的语文学习活动带来勃勃生机,学生在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让学生的身心状态得到了调节,有利于学生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广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研究,为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现状;翻译语料库

一、陕西省公示语翻译现状调查

公示语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志、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 1 ]。笔者以陕西西安旅游景点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分析公示语的翻译情况,总结出陕西省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书写不规范

以西安火车北站检票口的指示牌上的翻译为例,中文标识“如果您持有红色普通车票,请您由闸机旁边的人工检票通道进站。”英文翻译“The passengers, who hold the redordinary ticket, please enter the station through themanual ticket check pass, next to the automatic machine.”可见,划线部分的单词在词典中不存在,根据原文,笔者发现,两个单词均由不同的词粘连到一起,应该在词与词间添加空格。无独有偶,在曲江遗址公园的一处草坪上立着这样的标识牌:“请勿攀爬”译文:“No clim bing”。笔者认为,上述错误很可能因制作指示牌的工人不认识英语及制作过程中监管不利造成的。

(2) 误译

再以曲江遗址公园一处公示牌为例:“坡陡路滑,注意安全。”译为“Steep slope slippery Safety”。分析译文可知:格式上大小写不统一,意思上并未传达出原文的正确含义,也没有发挥公示语的提示。建议修改为:Caution! Steep Slope and Slippery Road.

在西安城墙有观光游览车出租处,是这样翻译的“Tour Service on the city wall rent of (Bicycle, Tri-cycle and scotter)”。译文中除有语法错误及划线单词的拼写错误外,笔者认为标语就在城墙上,没必要把“on the city wall”翻译出。建议保留标语的简洁明了的特点,译成:Tour Service(Bicycles and Tri-cycles for Rent)。

(3) 翻译中信息传达不全面

以曲江寒窑遗址内有关“寒窑遗址简介” 的译文为例:

“传说唐朝末年,长安城中有位显赫人家的千金王宝钏,在绣楼上抛绣球择婿,结果抛中了寒酸的薛平贵。

It is said that at the end of Tang Dynasty, Mrs. Wang Baochuan, the daughter of a high rank official in Chang’an City, threw the colored silk ball to choose her Mr. Prince Charming Poor Mr. Xue Pinggui fortunately caught the lucky ball.”

关于“绣球”的翻译如划线部分,笔者认为仅仅把“绣球”的外表及材质描述出来是不够的,因为这是中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建议采用“直译加注释法”既是在划线译文后面加上括号简要介绍绣球的文化意义。笔者试译: the colored silk ball (It’s one of symbols of traditional wedding custom in ancient China, which was commonly used by girls from respectable families to choose their Mr. Right.)

语法错误

笔者发现西安市内的一些商铺名称的英文翻译也存在着问题,例如某个米旗蛋糕分店的门头上赫然印着“enjoy delicious enjoy life”。 “enjoy”是及物动词,后接名词或动名词, “delicious”是形容词,因此本句语法错误属词性误用,笔者建议改成名词形式“delicacy”。再如:曲江一处景点介绍: “史载,上巳之时,曲江池畔(pan),百花次第盛开。”其译文是“Hundreds species of flower would bloom on the bank of Qujiang Pool on the third day of third lunar month.”可见,划线部分的数量词表达错误,建议改为:Hundreds of species of flowers。

中式英语

在西安某超市的烟酒专柜上写着“名烟名酒”译成“Name Smoke Wines”,让人费解。 “名”意为“著名的”,译成 “name”(名字)确实不应该,且“smoke”一词更加荒唐。建议修改成:Famous cigarettes and wines。在公示语翻译中存在很多类似依照汉语思维,一对一死译的例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则因为译者不懂得英汉语言的差异,是位门外汉;另一方面很可能因为是机器翻译。西安某高校食堂在开学之际挂出了这样的横幅:“西三食堂翘首欢迎您!”译文“West three canteens eagerly welcome you!”不懂中文的外教读了,会误以为在学校西边有三个食堂。关于“西三食堂”的翻译,笔者借鉴北京马路标识牌上“西二环”的译文“West Second Ring Road”,将其修改为:West Third Canteen.

拼音译法无注解

“金缘阁”位于寒窑内,是一座以川菜为主的4星级酒店。取此名是借《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有美好姻缘之意。关于专有名词的翻译,为保留源语文化,一般需要拼音,但如果有蕴义的话,需要加注解。笔者建议此处改为:Jin Yuan Ge (A Restaurant for Enjoyable Courtship)。

“思夫亭”位于寒窑内,据说当年王宝钏在寒窑苦守十八年期间,常坐在一块石头上思念丈夫,夫妻团聚后,薛平贵被妻子这份情意所感动,为此石取名为冰心石。后因战乱,冰心石不幸遗失。1984年修复寒窑遗址时,人们修建了一座六角小亭来代替“冰心石”,并取名为“思夫亭”。若仅用拼音翻译,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无法了解此亭子的寓意及所发生的故事。笔者建议改为:Sifu Ting(Pavilion for Missing Her Husband)。

二、改进翻译现状的建议

为了规范陕西省公示语翻译市场,准确且较全面地传递公示语的信息,使外国友人在欣赏西安风光的同时能够了解历史文化,提高西安的国际知名度,我们有必要规范公示语翻译标准,提高翻译质量。这里,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翻译现状的建议:

提高翻译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翻译质量。由以上西安市公示语翻译现状可

见,很多错误都是因翻译人员的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不全面、工作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造成的, 严重影响了翻译的质量。建议对西安市的公示语进行大规模翻译前首先应对翻译人员进行公示语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筛选方能从事翻译活动。

建立本省公示语翻译语料库。语料库是承载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是在语言

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本课题组成员计划通过对陕西省公示语及译本的搜集,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试译,后经过专家校核,形成最终语料库以备学习者查询或使用。

通过公示语翻译语料库的建立,形成一套规范的公示语翻译标准,并将其推

广到陕西省各大高校、翻译公司等相关单位学习,有助于快速规范公示语翻译市场。

三、结语

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

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早日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当然也需要通过西安的强势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来拉动经济、拓展与国际接轨的领域。而目前,公示语翻译(包括景点翻译)市场不规范误导了游客甚至严重影响了西安的形象,这对于西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本文通过分析公示语的翻译情况,总结出陕西省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错误的译例进行修改或重译;但是仅凭笔者及所在研究团队的努力是不够的,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上几点建议期望对陕西省公示语翻译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06).

[2]吕和发.公示语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第5篇

内容简介:

《独自闲行》是作者傅光明继获得首届冰心散文奖的散文集《书生本色》之后的第三本散文结集,可分如下几辑:一是由对明清几大文学名著“水浒”“三国”“西游”“红楼”“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的解读,来抒写对文人小说与文人命运的感性解读,视野开阔,颇有新见;二是对鲁迅、老舍、季羡林、周汝昌等现代作家及学者的学术理解,亦常立一家之言;三是亦散亦杂的情感抒怀,尤其“岁末感言”系列,独有韵致;四是对由“百家讲坛”而引起的大众文化现象的反思。

经典掠影:

《周易》神亦不神,它全部的关键、核心都在一个“易”字上,英语世界把“易”译为“Changes”,意为这就是一部关于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的书。什么变化?简言之,就是阴阳变易。乾坤调和,才有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所以,“和”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故宫里皇上主政的大殿叫“太和殿”,“太和”即取自《周易》。人的内在肌理也有阴阳,这便是传统中医的学问,人自身的阴阳调和,身体自然就是健康的。家与国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深度解读:

《独自闲行》是本W者散文,它更见才情,更活泼,更有趣味。它又比很多学者散文更多作家本人的个性,习性,脾性。比如,“历史从来不是僵死的,它只是沉沉地睡着了,有着几乎听不到脉搏的跳动和轻微的喘息声。掠美陈平原先生的话,它需要触摸,才能进入。”又如,“我清晰而深刻地记得《艺术的故事》第九章《战斗的基督教》起首那句简单而深邃到漂亮的话――‘日期是不可或缺的挂钩,历史事件的花锦就挂在这个挂钩上。’当历史过去以后,宿命地想,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日期里,似乎就是早已注定、不可更改的。”像这样有见地而不失漂亮的话,在《独自闲行》中还有很多。

纤合度是女性美丽的理想境界,也可以借用来概括一种文章风格。《独自闲行》所呈现的诗性智慧,既没有哲学、美学书籍的抽象与枯索,也没有一般散文,特别是一些家长里短散文的情感泛滥。这就像一个美人,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在肥与瘦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平衡。《独自闲行》在论文与散文、思想与情感之间达到了美妙的平衡,是一本感性与理性兼备的散文集,是一本具有清明的理性,又如话家常,亲切温暖的书。从前述引文中我们是不难得出这样的感受的。即使在非常家常的岁末感言里,写到最感人的作者与韩秀的结缘和相互支持时,作者也只是用很知性优美的语言,如“秋思韩秀”来表达。写到妻女,有爱,有亲情,但也多与文学,艺术,写作,精神生活有关。作者对于“度”的把握恰到好处,在情感的流露与节制,在思想的深入与浅出方面收放自如。读这样的书,不仅可以提升读者对于文学的品鉴能力,也能滋润读者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

――《丰沛人性与诗性智慧》

第6篇

读查一路的美文是一种享受。篇幅简短,却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这是因为他的美文笔触细腻,表现深刻,诉说一种情怀就能动人,揭示一种哲理就能悦人。品味查一路的美文,你能感受到其作品鲜明的时代气息、非凡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表达技巧。

【作家简介】

查一路,安徽怀宁人,生于1968年,研究生毕业,高校副教授,《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搜狐网“中国时事评论员”,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在《散文》《青年文学》《读者》《大公报》《台湾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数百篇文章被收入百余种图书,获各种文学奖项多次。出版随笔集3本,其中《一条裙子的励志版本》一书,获“2009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有作品收入中学课外阅读教材,多篇文章作为中、高考阅读材料。

【美文】

身后的目光

妻子要出差了,我把她送到门边,说了声:“走好啊!”不久,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你太令我失望了。”我相当意外,我做错了什么呢?

电话打过去,妻子说:“刚出门,你就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这声音让人听了,心里不舒服。”

想一想,也能理解她。我应该目送她离开,一直到看不见为止。离家的人,总希望自己的背影,把身后送别的目光牵得很长,而一声门响,如何不让离人失意?

人到中年,内心变得脆弱。读龙应台的《目送》,竟然读出了几许伤感。她在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身后的目光,距离只有一小段,却是最令人愁肠百结的空间。中年,人生有了点秋凉的感觉,有许多词在心里变得沉甸甸的。比如,离别,纵然不是时空上的“若干年后”与“千里之外”,几天的别,几里路的别,也都有足够的分量。

母亲来了,又要回她居住的城市去,送她到车站。当她转过身去,我才看到了她的衰老和无奈,却无法宽慰老人家深埋在内心的苍凉。看着车子启动,离去,在视线中消失。我能用什么去宽慰母亲的心?我只能送给她我送别的目光,她只能把我送别的目光带走,带到所在的城市,慢慢忆起,慢慢回味。

儿子上高中住校了。他要经过一个操场去他的宿舍,挥手告别,我突然意识到,他已是只离巢的鸟儿了。今后上大学、工作,我们会聚少离多,我和他的缘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站在那里,我心中有太多的不舍……

朋友、熟人、同事、亲人等与自己有缘的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注定要离开,背影成了一枚枚纪念章。对离别的人,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把送别的目光真挚地送给他。离别,是注定的。不用追,追也追不上飞奔的车轮。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用他身后的目光告诉他――我心中有多么眷恋。

(摘自《广州日报》)

第7篇

老舍简介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后不久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冰心曾这样赞叹过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

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区小杨家胡同的一个普通旗人家庭。但幼年丧父,生活清苦,让他从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对母亲也是特别的孝顺。让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坚贞不屈,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当他面对着凶残、毫无人性的敌人、黑暗的腐败社会的时候,他从没低头,不被压抑住,坚决与他们抗争。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沉重的代价,为人民写了一本本充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扛鼎之作。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的时候,书上介绍说,那时,祖国又陷入了空前大劫难。老舍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用笔做武器,著写了《剑北篇》,里面热情地赞颂了边疆军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在这场战争中,老舍成了民族英雄,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

老舍是个广交益友的人,虽然他自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大作家,但他不妄自尊大,和许多知名作家都是好朋友,如:郭沫若、茅盾、张恨水、丰子恺等。他们在一起,不耻下问,一起探讨文学方面的琐事,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让大家都理所当然地喜欢与他交谈。

第8篇

摘要:短信诗歌是新世纪近十年来网络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产物,可以看作网络诗歌的延伸。在形式上,短信诗歌与五四时期的小诗相似,然而同中有异。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文学内外部特征的比较,来反思当代短信诗歌所具有时代特点,并预测短信诗歌或可成为当代新诗发展瓶颈期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选择。

关键词:短信诗歌;五四小诗;文学内部;文学外部;异同

新世纪以来,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文学的传播有了更为便捷的媒介。其中,以短信诗歌为主的短信文学在这个信息与网络结合的时代应运而生。这一文学形式具有新事物特有的适时性和局限性,然而随着近十年的发展,短信诗歌已经逐渐摆脱热闹诞生时的青涩与粗糙,安静地成长与成熟起来。纵观中国现代诗歌史,不难发现短信诗歌与五四时期小诗的诸多相似,因此,将二者纳入历史的发展中来对比异同,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当代短信诗歌的特点,更好地明确其价值。

一、文学内部的貌合神离

首先,在形式上。短信诗歌和小诗在篇幅上都很短小,这是它们最为直观的共同点。然而小诗的篇幅是五四时期的年轻诗人受泰戈尔和日本俳句的影响后,借鉴国外文学的自觉选择;短信诗歌是受手机屏幕的限制,被动将诗歌限制在一定的字数内。因此,主动创作小诗是诗人情绪和哲思即行即止的自然流动,而被动压缩的短诗必然会导致诗人有意与无意间对情感和诗意的压抑控制,使得表达复杂情感或哲思时难以深入透彻。此外,短诗的平台是当前最为普遍和快捷的手机网络,小诗在当时的平台是文学期刊或报纸副刊,同样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传播方式。然而,虚拟网络与纸质刊物相比仍有很大区别。尽管网络更为快捷,但短信快捷也带来了“快餐文化”的弊病,诗歌的文字表述在虚拟空间里的保存时间极为有限,正如一秒更新的手机微博,没人关注则会很快被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掩埋。而手机的个体性与闭塞性使得短信诗歌很难形成一个自己的阵地,因此,也难以形成流派,以及文学争鸣,也就无法像小诗那样在刊物中有一个诗歌专号,难以扩大影响力。所以有学者指出,“只有使其从手机上走到纸质媒介,才可以把这种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固定下来,使之具有保存性和长久性”①。

其次,在内容上,短信诗歌尽管引发了全民创作的热潮,却也存在泥沙俱下的弊病。先看五四小诗,当时小诗的创作群体均为其时已有一定名气的具备较高学养的作家或学者,如冰心、宗白华等,由此诗歌选取的内容也多为人生哲理或宇宙思索,在艺术技巧上更广泛吸取了古典诗歌的营养并受到了国外如日本俳句或泰戈尔诗作的影响。而短信诗歌的平台多为虚拟网络,其作者多为普通网民,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专业作家的创作态度认真,知识结构也多受限于一般教育,没有主动吸收古文或西方文学的意识。这些使得短信诗歌的内容过于大众化与通俗化。当然我们不排除五四小诗也有类似问题,如梁实秋便批判过“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的便成一集”,②的创作现象。再看当代网络上的“流行经典短信诗歌”:“对我来说/你是黑暗中的灯泡/饥饿中的面包/冬天里的棉袄/夏天里的雪糕/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宝”。很显然这里并没有诗歌应有的审美价值。再看首届短信诗歌大赛的获奖作品,《自由》(作者:胡佑军):“我把/一个气球充满气/然后/拍破/倾听空气重获自由的声音。”尽管这样的诗较之前者明显更有诗意,但离开手机这一平台,我们很难发现这些诗歌与传统纸质诗歌的文学本质有何差异,只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而必须在文辞上更加精炼而已。同期刊发表诗文的必要审核相比,在缺乏规范的网络世界,人们享有平等的发表言论的权利,但是短信诗歌的这种特点也使得“它注定要成为最大的电子垃圾制造厂,而要在这个电子垃圾场中不断亮出耀人眼目的东西并不容易”。③

二、文学外部的同中有异

尽管文学内部的比较得出的多为短信诗歌的劣势,但在文学外部的环境上,短信诗歌自有其生存空间。首先,小诗处在新诗诗体重建的关键时期,对自由诗过于散漫和传统格律诗的陈旧落伍进行了调整,使得小诗既保留了传统的意象和诗意,又在形式上有现代风格,是为过渡的产物。而短信诗歌同样在当代诗歌日趋边缘化的困境中出现。与五四时期或80年代的诗歌辉煌时期相比,一方面,当代诗歌缺少读者,另一方面,当代诗歌缺少足够的社会地位,诗人没有经济来源做支撑,这些都使得短诗以其独特的姿态在夹缝中成长起来。

至于五四小诗的命运,正如朱自清所评,“《流云》出后,小诗渐渐完事,新诗跟着也中衰。”④的确,1925年后,冰心、宗白华等小诗作者很快就不再创作小诗。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小诗自身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不是小诗的理想土壤。那么,与小诗极为相似的短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是如同小诗一样在诗坛上昙花一现,还是能够继续成长,在诗坛站稳脚跟,这需要进一步对其性质进行定位。

而针对短信诗歌的性质,葛红兵曾较早提出“次文学”的观点,认为其“虽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却很有可能会成长为网络文学的另一个同胞兄弟。”⑤如果说小诗的最终式微是由于后期的生存困境,那么短信诗歌与小诗的最大差别在于,短信诗歌的困境正是其成长的必要条件。她如同一个石缝中的野草,随处生长,生命力顽强,虽然不能移植到温室中,但也需要必要的合理培植。然而,作为以虚拟网络为平台的短信诗歌,要真正确立位置,需要有多种流派的争鸣,以及随之而来的代表诗人,诗歌阵地,诗学主张,创作特色的总结,以及后期出版诗集,而这些对于短信诗歌来说无疑有很大难度。

短信诗歌作为新兴的文学形式,或许是继网络之后,诗歌新的生命力的延续。因此,合理利用与开发短信诗歌的平台,将实现诗歌与大众之间的近距离传递,从而摆脱90年代诗歌“边缘化”的危机。但是,大众的定义仍是一个问题,诗歌如何保持其独立性以及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沦为媚俗化写作,口语化写作,垃圾诗歌,下半身写作的低俗,这是网络诗歌的前车之鉴。短信所具有的便捷、简短和强制性特点将极大的扩大诗歌的受众。从而,短信诗歌在合理引导大众审美趣味方面,会比网络诗歌更为有力。

三 结语

新事物的诞生与立足总是充满艰辛。从得到正统诗刊认可的2002年至今,短信诗歌在争议中已经走过近十个年头,十年来对于短信诗歌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普遍认为其尽管在书写方式上有所创新,但没有改变诗歌的实质,无法真正确立自身在诗坛的位置。诚然,在诗坛中到底处于怎样的位置,或说其价值到底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短短十年仍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综上,短信诗歌可以看做网络诗歌和五四小诗的综合,或可称其为网络小诗。理想的网络小诗应该既有网络诗歌的大众化优势,同时也应有小诗的艺术水平,这些需要利用短信的手机平台特点进行合理规范,同时需要诗坛主流话语的引导,更需要短信诗人的自觉追求。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相信短信诗歌将不会沦为电子垃圾,同时也不会如小诗一般失去存在土壤,从而在诗坛上为自己开辟一片广阔的领域,也为新诗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为开放的选择。(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论媒介时代新诗的裂变.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第19卷第2期.2005.

[2] 梁实秋.繁星与春水.黄影编.当代中国女作家论,上海光华书局.1933.

[3] 陈红莲.浅谈短信文学.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第4卷第3期.2005.

第9篇

关键词 语文阅读 现状 策略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

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带到班级来,建立班级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

2.保障阅读时间

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3.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具体做法是:

1.巧借连环画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而“连环画”则是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

2.榜样引路

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同时教师挖掘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的故事,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学习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趋向,从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3.开展活动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①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②习作、出墙报。③开展读报活动。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三、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1.思读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的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2.精读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

3.泛谈法

对所读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了解内容大略,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

四、推荐读物,使学生多读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可以选择有益的读物介绍给学生。选择读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3)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4)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5)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宏扬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

五、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第10篇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月意象  拓展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万千事物,由诗人词家的精心筛选而成为抒情主体的观照对象,经过作者情感与意识的加工并呈现在诗意的语境中,成为诗词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并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系统。有的以月话团圆,有的象征永恒的生命和柔美的女性,月的圆缺变化还蕴涵了盛极必衰的哲理。据统计,月意象在李煜现存的31首词中出现了13次,在纳兰性德的347首词中出现了131次。具体表现为:

 

一、对月怀人,回首往事

李煜的月寄托的是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悔恨,纳兰的月包含的却是对亡妻的悼念,虽然内容不同,但它们都包含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追忆以及物是人非的怅恨。情感真挚,痛苦与悲寂的风格一脉相承。

纳兰在词中,习惯于通过明月来传达自己对于物是人非的哀伤。他与亡妻伉俪情深,见月伤心、对花溅泪,直接将妻子比喻为天上的明月,一片冰心。“断肠明月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苏幕遮》)词中所写明月依旧,人却不在。往事浮现,黯然惆怅。离别之人,只能空见明月,心中充满哀愁。纳兰性德的这种写法,直接师承李煜的“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虞美人》)。

二、月是美好时光与美好事物的象征,多姿多彩

月意象的这种用法在李煜和纳兰的早期词中都有体现。亡国前的后主,过的是偏安一隅、无尽享乐的极乐生活,夜夜笙歌,踏月归去,特别是与小周后的爱情更是柔情蜜意。这其中月作为美好夜晚的一部分景色也被渲染上了欢快愉悦的色彩。和李煜一样,丧妻前的容若是一个“侧帽风前花满路”的乌衣少年。那时纳兰笔下的月涂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这在纳兰的友情词中有很多体现,月明如水,体现了君子之交的纯洁与高贵。 

三、月是男女相思的寄托

李煜和纳兰男女相思的词,必不可少的是对月而起。这不仅是纳兰对李煜的继承,而应该是这两位词人对于传统月意象象征系统的一个继承。李煜写“樱花落尽阶前月”(《谢新恩》),纳兰写“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生查子》)都表现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对月落泪。词风真挚自然,寓情景以生命,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羁旅月中最愁思

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没有羁旅生活,他有的只是沉迷过去,怀念故国的伤情。纳兰作为康熙的御前侍卫,跟随康熙出巡,边塞生活虽壮丽奢华,但对于生性追求自由的纳兰来说,个中酸楚自是无法言说。 纳兰的边塞词,多用“寒月”、“冷月”来抒发自己对侍卫生活的厌倦无奈以及对分隔两地的妻子的思念,月意象包含浓厚的思乡情谊。这是李煜的词所没有的。

五、以月自伤,悲情无限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课题《李煜和纳兰性德词之比较研究》(14SA0086)阶段性成果。

 

纳兰的词哀感顽艳,千古伤心。他以月自比,暗喻自己缺失的人生。如:“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此词的重点在“缺”,在“离”。会少离多,毕竟是人生一大憾事,因此写得悲凉凄恻。他怜月实是自伤。纳兰借月亮的盈亏表达了自己对于爱妻早亡的无奈与悲伤,他希望妻子永远健康如月亮那般。然而自己的命运和月亮一样,是一夜月圆,却夜夜月缺。这是纳兰性德对月意象的发展,由于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所以能将自身比为圆少缺多的月亮,这种用法出李煜之上。 

六、赋月以灵性,月能体味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苦痛

李煜词中的月是一种寄托情思的景物,没有生命。人只能对月怀思,月却不能体味人的心思。而纳兰笔下的月是有生命的,这一点,是纳兰性德对李煜在月意象运用方面最大的发展。纳兰说“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临江仙》),月有灵性,它能知道人类那些卑微的怀念和愁思;纳兰说“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临江仙寒柳》),月能爱人,懂得怜惜;纳兰说“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鹧鸪天》),月是镜子,空照离愁。难怪张草纫先生说他“显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纳兰词继承李煜词月意象象征意义的同时,有所拓展,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艺术手法上也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后主词,缠绵凄婉,愁肠百结,字字血泪,是“从心灵深处弹奏出的一支支人生悲歌”。纳兰性德则是哀感顽艳,婉转凄清直追后主。陈维菘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梁启超也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参考文献

 

[1]曾国全.李煜词的意象分析[J].读与写,2015,(2):18

[2]吕菲.痴情二公子风华两词人[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4)

[3]李煜著,田松青注.李煜词注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纳兰性德著,钮君怡注.纳兰词注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曾国全,男,生于1963年8月,四川邻水人,西昌学院汉语言文学副教授。

    李娜,女,生于1980年11月,四川会东人,西昌学院中文教师。

稿件联系人

曾国全  住址:四川省西昌市土城南路39号西昌学院二教区。电话:13698261109,邮编:615000

 

 

 

 

第11篇

在散乱的典章中,我们还能缀辑出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家庭,他们是来自浙江山阴(今绍兴)安城村的杨家――杨越、杨宾父子。

杨越少时好读书,生性侠义豪爽。其父杨蕃,明末曾任京口(镇江)副总兵。明朝败亡后,杨越散尽家产交结反清志士。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进攻长江流域,沿江反清复明的绅士纷纷与之联系表示支持。后来郑军大败,清政府追查“通海”事,杨越与祁班孙、李兼汝、钱氏三兄弟等百余人被长流宁古塔。此即轰动天下的“浙东通海案”。

我们不知道,从山明水秀的江浙到苦寒无边的宁古塔,从慨然忠义的乡绅到朝廷的罪孽之人,杨越经历了怎样的炼狱之旅。在《吉林通志》中,他被列为“寓贤”第一人,是宁古塔有缘,还是杨越有幸?

今天,我们慕名来到黑龙江省海林市满城村,已是三百多年后的初秋。屋舍毗连,田野含烟笼雾,黄绿相间。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杨越与难友携家眷历经五个月艰难行程来到这里,当时叫“蛮子城”,在宁古塔旧城西门外。

来时正是天寒地冻,流人无处居住,杨越带人入山伐木,树皮盖顶,使流人们有了安身之处。这种建屋方式被当地人效仿,广泛普及,一改当时掘地为屋的习俗。

在宁古塔,杨越不以罪人之身苟且自保,却以他的琴心剑胆润泽着宁古塔日煎月熬的一天又一天。

宁古塔土著居民以游牧业为主,不重视农耕,谷物品种少,更少种蔬菜。杨越求人到辽南买来粮种菜籽,带头种植,亲自教当地人农耕技术。

宁古塔不兴物品交易,商贾、店铺很少,杨越建议宁古塔将军辟建人参互市贸易场所,之后一年,宁古塔东大街开设了30多家贸易货栈,人参、蘑菇、毛皮等都得以交换、出卖,同时吸引了盛京(今沈阳市)、吉林乌拉(今吉林市)等地的客商。

吴臣在《宁古塔纪略》中有这样的描述,“货物客商络绎不绝,居然有华夏风景”。商业贸易的日渐活跃,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杨越的妻子范氏擅长烹饪、面食,夫妻二人开了一家经营江浙风味小吃的店铺,受到宁古塔人的欢迎。夫妻俩毫不保留地向当地满人、流人们传授,直到现在,他们带来的烀饼等制作技艺还在当地流传。他们还教怎样养蜂采蜜,酿酒制蜡,用玫瑰做别具风味的玫瑰糖,至今宁古塔仍保留着用玫瑰糖作馅蒸豆包的习俗。

宁古塔人世代以穿皮麻为主,杨越夫妻和流人们教授当地人裁制服装,以内地的棉布、绸缎为衣,逐渐改变了当地满人简单落后的生活习俗。

作为一介读书人,书是杨越生活的一部分,他千里迢迢从家乡带来《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书籍,开“读书草堂”,设席教满汉子弟,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和礼仪,可以说,是杨越与吴兆骞等流人开宁古塔教育之风。

杨越乐善好施,行侠仗义,经常周济贫苦流人与当地满人,多次出银为贫困流人为奴的女儿赎身。宁古塔人尊称这位“蛮子”(南方)老人为“杨马法”(马法是满语,即长者)。宁古塔副都统盛赞杨越为“济世英才”。

康熙三十年(1691年),70岁的杨越病逝于宁古塔,没能终老故里。因为当时不允许死于戍所者归葬。为此,其子杨宾入关进京,在刑部和兵部衙门跪哭恳求,据说长达四百五十余天,其情其景甚为感人,两年后终于得到朝廷准许。范氏与杨宾护棺迁归,行前,亲朋好友与当地满人哭道送行。

杨越,在他近三十年的流放生涯里,把自己放逐成宁古塔岁月风尘里的雕塑,“寓贤”是对他在塞北异乡无私付出的最高褒奖。

说到杨越,不能不提及杨越之子杨宾。

据《苏州府志》载,杨宾少时“才高气豪,名重一时”,擅长诗文,并工于书法与金石学。杨越被遣戍时,杨宾只有13岁。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到达苏州,杨宾与弟弟杨宝不顾卫士鞭打,哭请皇帝允许自己代父流放,但因杨越谋反罪重,未准。杨宾毅然起程,万里跋涉出塞省亲。

第12篇

一、不对称信息理论简介

不对称信息理论又称之为契约理论,是研究在不对称、不确定信息条件性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并且寻求一种均衡的制度和契约来规范双方的经济行为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微观经济中非常活跃的理论,它能够解决传统的经济理论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医疗保险行业中[1]。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和保险市场具有密切的关系,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在最为典型的一种不对称现象。对于保险企业来说,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而且也改变了保险企业经营的基础,的保险企业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经济学中不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要有一些其它的参与人所不拥有的信息,只有自己了解而其它人所不了解的信息称之为私人信息,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之为人,没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之为委托人。信息不对称又可以分为不对称信息内容和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不对称信息内容指的使某些参与人的知识或者行动,在某种环境性人所拥有的私人信息是指其本身所不能控制的外生学习,例如保险推销人员虽然知道他所推销产品的好坏,但是真正能够决定保险质量的是保险公司的行为,这不是由保险推销人员的行为所能够决定的[2]。不对称信息的发生时间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前,应当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事前的不对称信息称之为逆选择的模型,事后不对称信息称之为了道德风险模型。道德风险和道德具有直接的关系,它是由于当事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所采取的行为。

二、不对称信息下的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医疗保险是保险逆选择发生的重要区域,由于投保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具有足够的了解,而保险人则很难得到明确的相关信息。在确定的保险价格之下,会发生健康不佳者积极投保的现象。投保逆选择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投保人对保险的标的的质量、环境以及风险等因素以及和个人的损失期望具有密切关系的私人信息等具有足够的了解,而且保险人由于成本和知识的约束,职能按照医疗保险标的的大类来确定保险费率。当标的的风险水平高于保险费率时,被保险人就倾向办理医疗保险,反之则自留保险。投保人的逆选择会导致其后果不断的循环加强,由于逆选择提高了保险的平均损失率,导致保险企业亏损。保险人为了减少亏损,就会相应的提高保险费率,这又会导致低风险水平的投标人退出医疗保险。这样不断的循环最终将会影响到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和质量[3]。投标人的道德风险也是影响保险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办理医疗保险的投标人由于投保的影响,而降低了在事故发生之前的投入,例如坚持不好的生活习惯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放松警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故的发生率。保险欺诈也是医疗保险中常见的消极现象,投标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伪造保险事故的原因、故意夸大自己的损失、故意制造医疗保险事故等方式,使保险人因为认识错误而支付保险金的行为。保险欺诈是对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非法利益,是投标人道德风险的违法保险,是违法法律的道德风险行为。由于医疗保险市场中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以医疗保险出现之后欺诈也随之出现。同时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具有比较高的隐蔽性,导致了欺诈随着医疗保险的不断壮大而不断的上升[4]。道德风险增加了医疗保险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保险标的的损失,同时也提高了保险的成本,破坏了保险市场的平衡。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市场发展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过度医疗的问题,表现在对新技术的过度使用、临终过度治疗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也影响了医疗保险的发展。为了降低我国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应当在吸取国内外保险检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医疗保险市场发展党员实际,从建立完善的制度,把医患双方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决道德风险的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下,要努力的保持信息的透明、公开和自由,避免在医疗保险的发展在出现信息扭曲、失真。因此对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进行改革,是解决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

在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下,保险公司常常面临着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风险,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济风险。如果这种放任这种现象不断的循环,最终会降低医疗保险的质量和效率,导致医疗保险市场的混乱,对于社会医疗保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当从制度上加强对信息的公开、披露,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度,降低保险公司在进行医疗保险业务时产生误判的现象,保障医疗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董冰心工作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