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步入社会

步入社会

时间:2023-05-30 10:08:10

步入社会

第1篇

同学们,我们不再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了,我们是即将要步入社会,为自己谋求生存的青年了。

在职业规划时,我们总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选择一个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或许,我这会儿所说的话题很是让我们感到迷茫,因为我们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走向,而选择了颓废度日,这样的人生是不可取的。

虽然我们没有中年人那样有着丰富的社会积累,但我们却很年轻,有着热情和朝气,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在职业规划的时候,我们要先问清自己的心,想一想自己在哪个方面擅长,同时也要去社会上锻练一段时间,通过这段时间去发现现实所需,从而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走向,同时也能为日后选择的行业做出个人的贡献。

同学们,但同时也要注意,我们的选择不能是跟风,和所谓这个行业能够赚多少的钱。因为,一个青年职业的选择,往往能决定一生的价值取向,和自己能够成就的事业。所以,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一个能一生倾心的事业,这样才能在行业里实现自己的抱负。

或许,我刚才所言的只是一种理想的人生规划。因为现实并不一定给我们太多选择职业的机会,而是可能让我们从事和自己人生规划无关的职业。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也曾感到很沮丧。但经过一些朋友的指点,和自己对所在环境的分析之后,懂得了怨天尤人是无用的,还不如趁年轻的时候,在社会上多多磨练一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结识一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团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状,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也许还有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会从事自己并不喜爱的职业呢?我想,这是因为现实压垮了他们,从而让他们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做出多大的成就,一生就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了。对于此事,我的看法是,既然一个青年人发现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就要坚定自己的心,不管遇到了怎样的挫折,也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所以,我对于职业选择时的考虑,就是要发现个人所长,放眼现实所需,在社会上要多多磨练自己,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然后,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职业方向。

所以,请为了明日的美丽,我们不要再徘徊了,要展现个人所长,让世人见识一下这是我们90后的时代!

后记:或许,您会觉得这是空口号,但我要告诉您的是,我虽然没有对某个行业有着清楚的了解和一定的人际关系,但我要说的是,这的确是,一个十九岁青年的考虑。

第2篇

一、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前的心理特点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同学选择职高并不是真正地对技术有什么渴望,而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无可奈何之下来到了这里;而他们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比别人的智商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没有一定的自制能力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学生在毕业前心理方面有这样几个特点:

1.对未来充满憧憬。社会与学校相比,对学生的诱惑更大。因为,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通过种种渠道已经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社会当中才能真正地运用自己的所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和未来。因此,他们对自己即将面对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和希望。

2.对自己有较强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极快地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学校三年,在老师的教育与引导之下,学生在学校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而且通过与家人、老师、同学的交往也渐渐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感觉到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在知识技能方面都相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再加上正是青春年少,大多数同学都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顺利地解决在社会中所碰到的问题。

3.因为迫切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有一定的焦虑心理。虽然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学生也怕自己的第一步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不能顺利地迈出去,比如说第一份工作是否顺利,在工作当中的第一次独立的任务是否圆满完成等等。因此,在充满自信的同时,会突然出现持续时间比较短的焦虑心理也就完全正常了。

4.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虽然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老师们曾告诫每位同学要对自己的人生有长期和短期的规划,但实际情况是,有一部分同学总是认识不到这个对自己有什么样的作用,不知道其重要性。因此在毕业之际,对自己步入社会以后做什么样的工作并没有一个自己成熟的看法,仅仅停留在听从家长或者学校对自己的安排这个层面上。

二、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引导

1.通过开班会、个别谈心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工作当中碰到一些困难很正常,但如果一碰到困难就对自己的决定失去信心,不再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完成工作,那就不对了。因为一旦在工作当中因为一些困难而对自己失去信心,那么将很难再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在学生步入社会以前就要让学生意识到:碰到困难不怕,怕的是被困难打倒;真正对自己充满信心不仅仅是在顺境当中,更应该是在逆境当中同样对自己充满信心!

2.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阴影,同样,社会当中不仅仅有美的地方,也一定会有丑恶的地方。进入社会以后,不仅仅要能看到社会当中不好的现象,更要能发现社会当中的美丽。不要因为局部的黑暗而让自己戴有色眼镜去观察社会。学生在刚刚进入社会时,原本对社会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可是,一旦碰上一些丑恶的现象,因为难以接受,而极有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怀疑,让自己不能再客观地去看待社会当中的事物,而这种心态对学生在社会当中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防止这种心态的产生,我认为提前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角度去看待社会当中的黑暗会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第3篇

上流社会对裤子的长度有很高要求,男士裤子的长度以从鞋尖算起的第三个鞋带眼为宜,女士等到要外出滑雪时才能套条秋裤保暖,其他时候还是用丝袜硬撑。

去掉所有衣服上的Logo

上流社会他们的衣服都是在法国或英国几家裁缝铺定做的,绣有他们姓名的首字母。即使你的西服并非定做,请保持袖口的扣子一定要是真的。

拥有特殊场合的外套

上流社会一定要备齐一套射击服、一套骑马服和一套猎装,它们可以把你和普通阶级迅速区分开。当然还要有与之相配的帽子和靴子。

有几套运动装

即使不运动,看上去也要有经常去运动的样子,而且要有一副“我有钱,我也有闲”的气质。如果是家庭主妇,专门的瑜伽服显然比家居服看上去更健康。

不会挂档就不要开保时捷

上流社会要么懂得玩车,要么就有自己的司机。如果他们自己开车,更看重的是车的操纵性能、路面附着力、偏航性、马力等等。

被邀请参加各类会

如果被列入邀请名单,那么意味着你的身份便与众不同。在这些场合要尽量让摄影师捕捉到你的身影,以便有机会登上各种杂志的社交版,但要表现得是不经意间被拍到的,别人问起时也要用“嗨,瞎凑合”来表示谦虚。

有多余精力用在旅游上

上流社会的旅行不是为了从工作中解脱出来,而是去发泄多余的精力。并且可以有长达6个月的时间浪费在欧洲,按照英国18世纪大旅行者的路线游历。

常举行家庭烧烤聚会

烧烤聚会的前提是至少有一个超过100平米的花园和全套烧烤装备,不仅如此,在烧烤的同时还要做到驾轻就熟,来参加派对的都是家中至交,其中不乏各种上流权贵人士。

善于选择合适的慈善机构

参与慈善已经不是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还要看你怎么选。天涯那个关于上流生活的名帖里,“周公子”曾表示,他从不捐钱给希望工程,而是捐给中华慈善总会,以彰显在慈善机构选择上的品位。

讲话时经常蹦出外语单词

在谈到金融、投资、职场时,英式英语听上去严谨高贵。运动中夹杂一些美式英语的专业词汇,立刻显示出你是此项行家;描述一个品牌或吃大餐时,用法语准确读出名字,你的时尚品位立刻能够得到加分。

说“lavatory”而不是“toilet”

拜访外国政要、商界名流或学术权威时,去洗手间最好始终坚持使用“lavatory”,女士们可以使用“化妆室”或者直接说“我要去给鼻子补点儿粉”。

在适当的场合适当八卦

最好能在恰当的圈子里,恰到好处地提到一些骇人听闻的轶事,比如某位董事的怪癖,或者某位电影明星的童年趣事。

拥有丰富的夜生活

上流社会更注重隐私和文化品位,并不是说他们就不玩儿那些普通人的消遣,而是这些服务他们都可以请人上家里来做,完全不必出门和人挤作一团。

会玩桥牌和桌球

能增强体能的户外运动固然是一种消遣,高级智力游戏和绅士运动也必不可少,哪怕只是装装样子。这两项运动除了家里有空间可以举行以外,一定是在私人会所或俱乐部里,有专人端茶倒水记分。

去吃夜宵

这里的夜宵指的是在早餐、午餐、晚餐和下午茶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时尚感的加餐,一定要在晚上去过剧院、听过音乐会之后举行。通常以一些不太油腻的健康餐及水果组成,谈论的话题是刚刚的那场演出。

喝过好酒并能说出个所以然

说出美妙的酒应该如何品尝,说出几种价格昂贵的法国酒庄出产的名酒,以及适当指出红葡萄酒的温度该在15℃或16℃,白葡萄酒的温度该在7℃或8℃最为理想。

吃有机食品而非鱼翅燕窝

真正的上流社会喜欢吃健康美味的有机食品――自家花园出产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乡下农户养的家禽、自己打猎来的野味、游艇外出钓来的海鲜。

第4篇

关键词:沿黄经济 建设 小康社会 战略

宁夏沿黄经济区是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带,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10年3月,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不仅对于实现宁夏及周边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意义。

1、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沿黄经济区”紧靠黄河中上游,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引黄灌溉地带,集中了宁夏水、光、热等核心资源。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是西部水资源和煤资源结合最好的地带。宁东煤田含煤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是中国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2、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2.1 这是立足区情实际促跨越的需要

有水就有灵气、就有生机、就有活力。古往今来,世界主要城市都是依靠大江、大河、大海而建设、而兴旺、而发展。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经宁夏的区域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精华地带,可以说,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沿黄经济区利用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沿黄地带集聚十座城市的优势,倾力打造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有魅力、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沿黄城市带(群),显现出一幅“黄河玉带缀玉珠,玉珠落玉盘”的美景。

2.2 这是统筹城乡发展促协调的需要

从发展阶段来看,宁夏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宁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能形成新格局的制约因素。从宁夏发展实际来看,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住房条件、发展机遇、就业机会、收入水平上。建设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促协调的突破口,承载着人民群众渴望发展的新期待、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新愿望。

2.3 这是优化发展模式促转变的需要

沿黄经济区地处黄河上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黄河灌溉之利,得国家支持之策,结群众勤劳之果,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千百年来,沿黄城市致力于发展传统产业,解决了群众温饱,但守着金碗喝稀粥,群众生活并不宽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10年间,宁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兴区富民发展路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少生快富和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宁夏虽是一个小省区,但如果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能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迸发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小省区也能办成大事情。

3、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抢抓机遇、科学决策是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前提

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加快建设以银川和吴忠为核心,石嘴山和中卫为两翼的城市群。在城市发展上,瞄准国际化大城市,做大做美银川,增强龙头带动力和区域辐射力;科学定位石嘴山、吴忠、中卫沿黄骨干城市功能,制定大县城、特色镇的发展思路,构建以沿黄城市带为核心区,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点线结合、良性互动的城乡一体新格局。

3.2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奋力宁夏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再造一个新宁夏、少生快富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村广播电视上“村村通”工程,这些“宁夏模式”和“宁夏亮点”,不仅证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有所为、前途广阔,而且蕴育和创造了“小省区也能办大事情”的宁夏精神。回顾西部大开发10来宁夏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不是沾沾自喜,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小进则满、小富即安,而是要继续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牵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克服自我满足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惰心态、克服因循守旧的方法、克服狭隘封闭和目光短浅的思维,为我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第5篇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建设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通过商业策略解决社会问题,在社区发展等内容的社会公益事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社会企业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企业嵌入社区可能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因此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选取广州市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实践项目为研究对象。该社企以空间营造社群,发掘社区中的积极力量,推动社区营造和民间公益为目标,扎根社区进行各类社区建设营造项目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本文将主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是否有所意义,若有,意义何在?社会企业具体如何介入社区发展?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是否有所困境?社会企业怎样可以更好地促进社区发展?

二、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意义

在社区发展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在作用。政府介入社区发展主要分为两类: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以及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政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一大任务就是让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参与进社区服务供给。市场也因此承担起了社区发展的重任,市场的自由竞争和优胜略汰在促进社区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然而事实并不如理想状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造成一定的角色偏移。在我国社区向来就是国家权力的专有领地,政府加大干预,不可避免会导致社区中政府角色的越位与功能失调;同时,社区发展上的过度市场化也会导致过于功利主义以致社区衰退。

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界限对于我国社区发展至关重要。利用商业原则来满足公众利益的社会企业为这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借鉴。社会企业运用市场规则,为社会企业的运转提供资金来源;聚焦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同时社会企业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社会企业因其特性具有介入社区发展的意义,把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种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解决了多元主体角色偏离问题并促进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综观中国当前的一些较为知名的社会企业,这些企业所涉及领域大部分依赖于社区,如社区营造、社区生态保护等。社会企业把社区作为资源和介入的场所,与社区保持着亲密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社区发展的活力,也有利于让社会企业在社区永续其生命力。

三、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具体路径

通过对广州市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实践项目的观察及相关人员的访谈,本文归纳出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的具体路径,具体路径主要分为三步。具体路径的归纳有利于促进其他社会企业吸收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发展。

第一步、共建公共空间。先有公共空间方能促进社区发展最基本空间条件的满足。通过对B社企在该方面工作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共建公共空间主要分为几步:招募居民共同搭建空间、征集空间共建团队、团队共议运营规则、后期团队自主运营。第一步直接调动社区人员共建公共空间,会让社区居民对于公共空间有一个认同和归属,对于之后社区发展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第二步、公共文化活动和公共教育。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在社区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与公共教育,旨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增进对本土社区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活动需要在社区进行调研并弄清相关需求的基础上进行。B社企就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类社区文化课程以及老年人公共教育课程诸如长者音乐疗愈课堂。这一步需要注意吸引外部团队自带资源来到社区,注重联系多方资源。比如B社企各类活动的举办就联系了诸多公益机构进行资源的互相支持。

第三步:培养具有志愿精神的社区行动者。行动者的培育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并提供公共参与机会。这一步关系到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注重挖掘社区的积极力量,并积极支持社区中的积极公民参与社区建设。注重挖掘社区中的内生资源并进行其发展能力的培育。

四、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困境

社会企业因其种种特性和优势,在介入社区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然而,社会企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通过对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中仍面对着诸多困境。

第一、法律体系的限制。发展缺乏相应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扶助。B社企在活动举办中缺乏相应政府支持,一些活动举办需要得到当地居委等机构允许,繁杂的行政程序难免降低效率。我国2004年才有第一个管理条例,中国才开始有了民间的基金会,社会企业方面仍有许多法律空白,社会企业在成长发展中缺少法律支持。

第二、公众信任缺乏。“社会企业”作为外来引入的概念在嵌入中国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上的缺位与认知上的差距。社会企业在西方有着来自文化方面的积淀,而中国缺少这些方面的文化背景。同时,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的文化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巨大冲击,社会企业公信度不足。诸如B社企在社区办活动自我介绍时,很多居民并不知何为社会企业从而缺乏信任。公众信任的缺乏不利于社会企业进一步介入社区发展。

第三、缺乏资金来源,自我造血能力较低。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社会企业的发展。政府对于社会企业支持较低,缺乏相应的专门支持项目。同时社会企业自我创收能力较低,大多通过募款、政府支持而非经营创收的方式获取资金支持。这种现状严重限制了社会企业可持续地介入社区发展。

五、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相关建议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企发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让社企在运营中有所保障,同时政府还应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实现地方社区内的权力下放,促进社会企业进入社区。

第6篇

目前,我国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一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断,对我们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形成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认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到重要位置,重要的是解决好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

1.充分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重视和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尽管我国初步建立了各种扶贫、基本生活保障、最低工资保护等制度,但投入严重不足,相当多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援助,他们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很可能增加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冲突,甚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目前应以失业保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新型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领导干部要带领群众把经济搞上去,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群众中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做到工作到位、政策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帮助他们在全面奔小康途中不掉队。

2.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过大,基尼系数已攀升至0.45左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即使社会财富总量迅速增长,社会矛盾也会越积越多,社会冲突就不可避免。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强化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3.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当前,农业滞后、农民增收困难、部分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难题。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加快在农村建立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让农民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靠工业化致富农民,靠城镇化减少农业人口,靠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土地制度、城市化和农民利益”三方面统筹和谐起来。历史证明,农民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善待农民,中国的发展才能和谐繁荣。

4.协调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的局面,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削弱对立,理顺情绪,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当前亟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解决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化解群众的意见和不满,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对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采取“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方法,既要采用说服教育,沟通协调的方法,更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健全人民群众渠道畅通机制,完善联系群众制度,逐步开辟多种民意表达途径,并充分发挥城乡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版权所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认为,还有几个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比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压快等慢”,搞“齐头并进”平均发展。和谐发展的深刻价值在于保证全局的、整体的和根本的发展,不是“压快等慢”,搞“齐头并进”平均发展,而是让快的更快,慢的加速赶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搞“劫富济贫”,重新回到平均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在尽可能地扩大富裕群体成员比例的同时,扶贫济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同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增富减贫,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稳定社会结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等于没有差距和差异,不是取消竞争,而是承认差距,鼓励竞争,并逐步缩小差距,在差距中求得波浪式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竞争、进取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体现了社会文明。《决定》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也体现了社会文明。

第7篇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做好衔接为着力点,以推进规范化、法制化为目标,不断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努力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1)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体医疗救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完善贫困群体医疗救助作为推动20*年民政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增长点,放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加以推

-2-

进。加强调查研究,修订出台《*市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努力在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缩短救助时限,优化救助程序等方面下功夫,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强贫困群体医疗救助费用结报工作,做到每月结报一次,有条件的实行即时结报。加强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筹集,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力争人均达到或超过5元。强化资金使用和管理,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力争使困难群众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缓解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矛盾。(2)不断强化低保工作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低保的规范化管理,努力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搞好提标扩面,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3)继续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平台建设,全面启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救助网络,加强救助站(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救助信息录入准确,更新及时。(4)继续开展分层分类救助工作,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各类群众的各类困难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着力提升慈善理念,开辟慈善资源,增强慈善实力,不断提高慈善救助水平。深入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确保每一户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个单位进行帮扶救助。继续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无主贫困精神病人等的救助工作。(5)在普陀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避灾中心建设,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响应及时。

-3-

2、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着眼于缓解社会福利与广大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矛盾,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社会福利水平。(1)重点抓好定海福利中心、普陀福利中心、新城福利中心等一批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使正在建设的早完工,早使用,正在筹建的早立项,早动工。加强市本级海山福利院、海晶福利院的管理。搞好与社会救助体系的衔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涉及养老、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急有所救、困有所帮。(2)深化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力争扩面和提质齐头并进,各县(区)选择1-2个基础较好的城市社区继续进行试点,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社区“3587工程”,结合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与和谐社区建设,逐步将“3587工程”向渔农村新社区延伸,探索建立渔农村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加强渔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召开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活动交流会,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鼓励和支持民资进入养老服务业,注重发挥社区干部和义工自愿者在推进城乡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的作用。(3)在认真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集中供养机构管理的方式方

-4-

法,建立健全集中供养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集中供养工作成果,集中供养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着眼于推进敬老院、福利院的规范化建设,积极举办敬老院、福利院工作人员培训班,着力提高敬老院、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强化集中供养对象的医疗保障,确保“县(区)以上补助给集中供养机构专项资金中的20%用于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政策落到实处,有条件的要设立医务室。(4)认真研究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带来的影响,积极探索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的办法,全面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5)加强管理,扩大网点,大力发展福利彩票事业,确保全年销售量突破5000万元,力争达到6000万元。

3、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围绕和谐社区建设这个主题,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1)认真贯彻《关于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完善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广泛开展城市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力争20*年全市每一个县(区)都有一个社区达到和谐示范社区标准。大力开展城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建设,力争用2—3年时间使城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以上。(2)不断完善渔农村社区功能,丰富渔农村社区服务内容,提高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治安调解、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与经营相结合的渔农村社区服务新路子。(3)稳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积极做好2008年换届选举有关准备工作。

-5-

围绕“三个三”工作目标,继续加强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重点在完善公开内容,强化财务监督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社(村)务公开栏完好率达到100%,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社区达到60%以上。

4、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认真贯彻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关于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行业协会政会分开,年内实现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相关组织在人员、场所、财务等方面分开,同步提高行业协会自主办会、民主管理、自律发展能力。着眼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加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功能,深入开展“民间组织服务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大社会福利、科技、教育、卫生等公益类民间组织的培育力度,探索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快民间组织数据网络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民间组织管理水平,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新格局。

5、进一步提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1)20*年是建军80周年,又是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年,做好今年的双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加强军地之间协调沟通,整合力量共同办好首届中国*双拥文化节。做好包括“*舰”在内的广大驻舟官兵的拥军慰问工作,帮助部队协调解决“五难”问题,重点是家属安置难问题。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

-6-

渔农村小康社区工作,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典型做法。修订完善《*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2)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出台《*市军人抚恤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优抚政策体系,提高优抚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复员退伍军人数据库建设,做好退伍精神病人的评残工作,完善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积极探索城乡优待金统筹办法。(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坚持自谋职业与安置就业相结合,确保城镇退役士兵自谋就业率达到95%以上,完善教育培训、推荐就业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服务办法和工作机制。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军籍职工、转业士官等各类对象的接受安置工作,加强军休所的规范化建设管理。

6、进一步加强公共事务管理。(1)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努力扩大遗体火化区域,力争20*年定海环南街道8个土葬岛纳入遗体火化区域,积极推动普陀东极地区实行船运火化。加强殡仪馆建设,做好市级殡仪馆的选址和建设启动等前期工作,力争完成洋山、黄龙火化殡仪馆和泗礁岛陵塔的建设。进一步推行生态葬法,确保全市村生态墓地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态墓地入葬率有新的提高。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根据省厅要求抓好殡葬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殡仪服务市场化。强化“二沿五区”坟墓整治,重点抓好连岛大桥沿线等新增“二沿五区”坟墓整治。(2)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

-7-

意见》,深化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建立涉界双方协商议事机构和界桩管理专人负责制度,创建“平安界线”。继续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完善地名管理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地名的命名、更名与使用行为,依法纠正和查处地名违章案件。适时设置新城街路牌,不断完善城乡地名标牌增补、更新与管理体制,建立地名标牌设置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地名规划的编制、评审、公布等工作,基本完成包括一套电子地图、一部声讯电话、一组地名查询触摸屏的“三个一”数字地名工作。完善*地名网,加强地名基础资料社会价值的转化工作。加强沿边沿海地名普查,协助指导普陀区搞好试点,确保试点工作出成效。(3)加强婚姻登记联网管理,指导全市各婚姻登记处开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4)深入实施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搞好有关政策的兑现工作,全面开展《*市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的编制,稳妥推进小型水库移民帮扶解困工作。

7、进一步夯实民政工作基础。(1)着眼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政干部职工队伍,不断加强民政干部职工社会建设理论、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着力培养胸怀全局、心系群众的工作情感,树立心诚、心重、心善的职业责任,不断提高民政干部尤其是中层领导干部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把年轻干部的选

第8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税务部门;统征

一、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意义

(一)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有利于保证和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力度

在我国,税务部门肩负着筹集国家财政资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支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等重要职能。经过多年实践,它们积累了大量和丰富的征管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熟、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论文百事通同时,税务部门机构遍布全国城乡,拥有在登记、申报、征收、管理、统计、检查、清欠等环节征管工作的优势和手段。因此,实行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征收优势和运行机制,而且还可以不断规范社会保险费征收行为、提高征管质量和降低征收成本,有利于保证和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力度。

(二)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的完善

由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按照税收征管模式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规范化征管,不仅促进了社会保障资金由收支混合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转变,而且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管、用等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同时,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又大大减轻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量,能够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繁重的征收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

征收社会保险费,是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是税务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国分忧的具体体现。税务部门通过征收社会保险费,不仅扩大了收入规模,而且更多地参与了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这将直接有助于税务部门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此外,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还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准备条件。

二、云南省某市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成效

按照《云南省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实行办法》的规定和要求,该市地方税务局于2003年7月正式启动了社会保险费统征试点工作。三年来,该市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初步建立和规范了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各项具体制度

两年多来,该市税务部门围绕着抓紧抓实组织收入、强化征管和优化服务的原则,初步实现了以“统一征收机构、统一征收范围、统一征收办法、统一入库方式和统一征收票据”为内容的“五个统一”;将税收机制全面引入到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中,逐步形成了“税费同步征管”制度和模式;着手费源监控管理,不断强化和规范欠费管理及清缴措施;加快推进全市性的部门协调,促进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制度和系统内部管理制度等等,从而使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不断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社会保险费收入稳步增长,征缴力度不断加强

从收入总量来看,2003年,该市共计征收社会保险费170,282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17.15%;2004年,共计征收社会保险费229,24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4.62%;2005年,实现社会保险费收入263,64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5.01%,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保险费收入的稳步增长。同时,不断强化欠费清缴,努力推进征收扩面,征缴力度得到不断加强。以2005年为例,全年共扩面4,600户,约占全年实收社会保险费户数的8.85%。

(三)统征社会保险费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保险费征管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统征工作的实际成效。为打破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瓶颈”制约,该市地方税务局已先后两期进行了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一期中,该市地税部门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及时补充、调整和维护征收一线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有医疗保险等征管软件的功能拓展和使用层次延伸,不断修改、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管系统软件。特别是第二期以数据大集中模式的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系统的成功开发并于2005年1月1日起的正式上线运行,不仅基本实现了部门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促进了征管流程的进一步规范,而且全面提高了该市地税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技术层次和信息化水平。

三、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征社会保险费的相关立法滞后

当前,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而该条例总体上沿用的是原劳动保障部门的征收模式。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后,其征收方式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必须进行相应变革,原有模式显然已难适应税务部门统征的需要。比较而言,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实践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其立法进程,相关立法的滞后导致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缺乏全面和完整的法律规范,并造成税务部门在实际征收工作中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措施。社会保险费虽然由税务部门征收,但并没有赋予税务机关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手段,税务部门很难象适用税法那样采取诸如冻结账户、银行扣款、查封资产等征缴措施,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税务部门征收只是代征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就不仅给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带来了难度,而且还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险费征缴率的提高和征管力度的加强。

(二)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各项制度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首先,统征社会保险费还存在各险种缴费基数口径、参保范围不同等问题。社会保险费各险种缴费基数构成口径的不统一和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间参保范围的不同,直接带来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间的费负不均,不仅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还影响了缴费人的积极性和统征制度的规范。

其次,社会保险费欠费问题依然突出,征缴面扩大尚有一定困难。虽然该市税务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强化清理欠费的措施,但欠费问题依然突出,欠费管理办法和制度急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五个险种都存在欠费问题,尤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最为突出。

第三,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征管流程尚需进一步规范。虽然“税费同步征管”制度和模式的推行,确保了社会保险费在征管流程上的初步规范和有效运行,但是,社会保险费的征管离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目前社会保险费核定权和征收权的分离,税务部门在扩大覆盖面、核实缴费

基数等方面就很难解决在征收前就可能存在的“跑、冒、滴、漏”等问题,不仅影响了缴费的快捷性,而且也影响了缴费人的积极性。

(三)统征社会保险费的运行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首先,部门权责尚未有效协调。就目前而言,虽然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主体已明确规定可以是税务部门,有关法律和规定已从宏观层面对部门权责进行了界定,但由于统征涉及的部门较多,客观上依然存在着交叉管理严重、权责脱节、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等现象,有的甚至限制了税务部门征收职能的充分发挥。

其次,统征社会保险费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保险费的统征,在税务部门内部已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目标和重点明确,组织领导保障有力,但仍然存在社会宣传不够深入,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和充实,缺乏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等不足,致使有的单位和个人对社会保险费的知识知之甚少,思想意识不高,难以及时、自觉纳费,客观上给征收工作增加了难度,影响着社会保险费收入的均衡入库和征缴管理。

第三,信息化建设不能很好地满足统征社会保险费的需要。虽然该市税务部门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依然存在着基础信息收集难、各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欠费催缴方式与管理信息系统不匹配等问题。

四、完善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加快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法制建设

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法制建设和完善,是规范社会保险费执法秩序、健全统征社会保险费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立法和加快法制建设,首要的是立足于强化税务部门的征收主体地位,从法律、法规及征管体制上逐步实现税务部门作为社会保险费统征唯一执法部门的地位,以便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手段,完成包括征收入库、处罚、催缴等方面的全部工作,有权对不缴纳或欠缴的参保单位、企业采取如税收一样的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以提高社会保险费征收效率和刚性。

(二)切实推进统征社会保险费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首先,努力夯实基础管理,进一步规范征管流程。夯实基础管理,就是要尽快实现缴费基数、参保范围、基础资料和参保代码等的统一。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缴费登记程序、建档管理程序、申报程序、征收程序,不断规范检查程序、催缴处罚程序、接受举报及处理程序和内部管理程序,实现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科学规范。

其次,加强费源监控,积极稳妥地推进欠费问题的解决。加强费源监控,客观上要求确定费源监管的权责主体,定期、深入地开展费源调查,强化缴费人户籍管理和动态管理,对不同费源实行分类监管,建立对有效费源特别是重点费源的重点监控制度,不断促进有效费源培育,完善费源监控管理办法等。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欠费管理和清缴,努力提高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缴面的扩大。当前,在没有相关法规出台的前提下,要扩大社会保险费征缴面,首要的任务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法规覆盖的单位应保尽保,同时,积极开展试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将为数众多的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覆盖范围,不断争取社会保险费征缴面的扩大。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统征社会保险费的运行保障机制

首先,进一步促进和加强部门间有效协调。为此,必须进一步合理界定和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范围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特点,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负总责,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制度化监督协调机制,实现部门间的有效协调。

其次,严格依法征费,规范执法。依法征费、规范执法,是各级税务部门在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这要求税务部门在组织社会保险费收入和清缴欠费等工作中,必须始终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正确、有效地运用法律赋予的各种征管手段和工具,应收尽收。同时,还必须坚持贯彻“税费同等重要”的原则,促进征税和征费良性互动的实现。新晨

第三,加大社会宣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可以税收宣传带动社会保险费宣传的办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长期宣传制度和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征费信息和告知事项,包括建立对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欠费单位予以曝光、对诚信缴费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等制度和措施,逐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意识氛围,不断提高缴费人的遵从度和支持度。同时,必须继续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采取形式多样、求真务实的培训方式,将社会保险费业务培训纳入税务部门基本业务培训的范畴;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杜绝“重税轻费”的思想,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能力。

第四,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统征社会保险费的质量和效率。社会保险费的统征涉及面广,数据量大,数据内部层次和关联多,数据的存储时间长,只有依靠信息化手段,才能适应当前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的需要。可行的选择是进一步强化税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绝对优势,以税务部门数据大集中和医保现有系统为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广多种申报方式简化申报、缴费程序,加快实现社会保险费信息资源在财政、税务、银行、劳动、社保等部门和单位的数据联网和共享。此外,统征社会保险费,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应积极采取各项具体措施从各个层次上努力降低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制度成本、征管成本、遵从成本等。

参考文献:

[1]亳州市地税局课题组.社保费征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税收科技,2002,(09).

[2]董树奎.对我国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体制的分析[J].税务研究,2001,(11).

[3]王潇颖.谈税务机关与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3,(03).

[4]吴亚荣.社会保险费征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税务,2003,(05).

[5]王素平.开创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新局面——全国税务机关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座谈会综述[J].中国税务,2003,(10).

[6]武汉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费改税”是我国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的必然选择[J].税务研究,2004,(08).

第9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税务部门;统征

一、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意义

(一)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有利于保证和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力度

在我国,税务部门肩负着筹集国家财政资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支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等重要职能。经过多年实践,它们积累了大量和丰富的征管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熟、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同时,税务部门机构遍布全国城乡,拥有在登记、申报、征收、管理、统计、检查、清欠等环节征管工作的优势和手段。因此,实行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征收优势和运行机制,而且还可以不断规范社会保险费征收行为、提高征管质量和降低征收成本,有利于保证和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力度。

(二)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的完善

由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按照税收征管模式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规范化征管,不仅促进了社会保障资金由收支混合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转变,而且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管、用等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同时,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又大大减轻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量,能够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繁重的征收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

征收社会保险费,是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是税务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国分忧的具体体现。税务部门通过征收社会保险费,不仅扩大了收入规模,而且更多地参与了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这将直接有助于税务部门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此外,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还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准备条件。

二、云南省某市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成效

按照《云南省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实行办法》的规定和要求,该市地方税务局于2003年7月正式启动了社会保险费统征试点工作。三年来,该市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初步建立和规范了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各项具体制度

两年多来,该市税务部门围绕着抓紧抓实组织收入、强化征管和优化服务的原则,初步实现了以“统一征收机构、统一征收范围、统一征收办法、统一入库方式和统一征收票据”为内容的“五个统一”;将税收机制全面引入到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中,逐步形成了“税费同步征管”制度和模式;着手费源监控管理,不断强化和规范欠费管理及清缴措施;加快推进全市性的部门协调,促进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制度和系统内部管理制度等等,从而使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不断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社会保险费收入稳步增长,征缴力度不断加强

从收入总量来看,2003年,该市共计征收社会保险费170,282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17.15%;2004年,共计征收社会保险费229,24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4.62%;2005年,实现社会保险费收入263,64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5.01%,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保险费收入的稳步增长。同时,不断强化欠费清缴,努力推进征收扩面,征缴力度得到不断加强。以2005年为例,全年共扩面4,600户,约占全年实收社会保险费户数的8.85%。

(三)统征社会保险费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保险费征管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统征工作的实际成效。为打破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瓶颈”制约,该市地方税务局已先后两期进行了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一期中,该市地税部门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及时补充、调整和维护征收一线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有医疗保险等征管软件的功能拓展和使用层次延伸,不断修改、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管系统软件。特别是第二期以数据大集中模式的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系统的成功开发并于2005年1月1日起的正式上线运行,不仅基本实现了部门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促进了征管流程的进一步规范,而且全面提高了该市地税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技术层次和信息化水平。

三、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征社会保险费的相关立法滞后

当前,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而该条例总体上沿用的是原劳动保障部门的征收模式。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后,其征收方式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必须进行相应变革,原有模式显然已难适应税务部门统征的需要。比较而言,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实践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其立法进程,相关立法的滞后导致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缺乏全面和完整的法律规范,并造成税务部门在实际征收工作中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措施。社会保险费虽然由税务部门征收,但并没有赋予税务机关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手段,税务部门很难象适用税法那样采取诸如冻结账户、银行扣款、查封资产等征缴措施,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税务部门征收只是代征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就不仅给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带来了难度,而且还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险费征缴率的提高和征管力度的加强。

(二)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各项制度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首先,统征社会保险费还存在各险种缴费基数口径、参保范围不同等问题。社会保险费各险种缴费基数构成口径的不统一和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间参保范围的不同,直接带来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间的费负不均,不仅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还影响了缴费人的积极性和统征制度的规范。

其次,社会保险费欠费问题依然突出,征缴面扩大尚有一定困难。虽然该市税务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强化清理欠费的措施,但欠费问题依然突出,欠费管理办法和制度急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五个险种都存在欠费问题,尤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最为突出。

第三,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征管流程尚需进一步规范。虽然“税费同步征管”制度和模式的推行,确保了社会保险费在征管流程上的初步规范和有效运行,但是,社会保险费的征管离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目前社会保险费核定权和征收权的分离,税务部门在扩大覆盖面、核实缴费基数等方面就很难解决在征收前就可能存在的“跑、冒、滴、漏”等问题,不仅影响了缴费的快捷性,而且也影响了缴费人的积极性。

(三)统征社会保险费的运行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首先,部门权责尚未有效协调。就目前而言,虽然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主体已明确规定可以是税务部门,有关法律和规定已从宏观层面对部门权责进行了界定,但由于统征涉及的部门较多,客观上依然存在着交叉管理严重、权责脱节、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等现象,有的甚至限制了税务部门征收职能的充分发挥。

其次,统征社会保险费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保险费的统征,在税务部门内部已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目标和重点明确,组织领导保障有力,但仍然存在社会宣传不够深入,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和充实,缺乏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等不足,致使有的单位和个人对社会保险费的知识知之甚少,思想意识不高,难以及时、自觉纳费,客观上给征收工作增加了难度,影响着社会保险费收入的均衡入库和征缴管理。

第三,信息化建设不能很好地满足统征社会保险费的需要。虽然该市税务部门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依然存在着基础信息收集难、各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欠费催缴方式与管理信息系统不匹配等问题。

四、完善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加快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法制建设

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法制建设和完善,是规范社会保险费执法秩序、健全统征社会保险费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立法和加快法制建设,首要的是立足于强化税务部门的征收主体地位,从法律、法规及征管体制上逐步实现税务部门作为社会保险费统征唯一执法部门的地位,以便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手段,完成包括征收入库、处罚、催缴等方面的全部工作,有权对不缴纳或欠缴的参保单位、企业采取如税收一样的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以提高社会保险费征收效率和刚性。

(二)切实推进统征社会保险费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首先,努力夯实基础管理,进一步规范征管流程。夯实基础管理,就是要尽快实现缴费基数、参保范围、基础资料和参保代码等的统一。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缴费登记程序、建档管理程序、申报程序、征收程序,不断规范检查程序、催缴处罚程序、接受举报及处理程序和内部管理程序,实现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的科学规范。

其次,加强费源监控,积极稳妥地推进欠费问题的解决。加强费源监控,客观上要求确定费源监管的权责主体,定期、深入地开展费源调查,强化缴费人户籍管理和动态管理,对不同费源实行分类监管,建立对有效费源特别是重点费源的重点监控制度,不断促进有效费源培育,完善费源监控管理办法等。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欠费管理和清缴,努力提高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缴面的扩大。当前,在没有相关法规出台的前提下,要扩大社会保险费征缴面,首要的任务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法规覆盖的单位应保尽保,同时,积极开展试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将为数众多的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覆盖范围,不断争取社会保险费征缴面的扩大。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统征社会保险费的运行保障机制

首先,进一步促进和加强部门间有效协调。为此,必须进一步合理界定和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范围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特点,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负总责,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制度化监督协调机制,实现部门间的有效协调。

其次,严格依法征费,规范执法。依法征费、规范执法,是各级税务部门在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这要求税务部门在组织社会保险费收入和清缴欠费等工作中,必须始终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正确、有效地运用法律赋予的各种征管手段和工具,应收尽收。同时,还必须坚持贯彻“税费同等重要”的原则,促进征税和征费良性互动的实现。

第三,加大社会宣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可以税收宣传带动社会保险费宣传的办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长期宣传制度和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征费信息和告知事项,包括建立对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欠费单位予以曝光、对诚信缴费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等制度和措施,逐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意识氛围,不断提高缴费人的遵从度和支持度。同时,必须继续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采取形式多样、求真务实的培训方式,将社会保险费业务培训纳入税务部门基本业务培训的范畴;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杜绝“重税轻费”的思想,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能力。

第四,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统征社会保险费的质量和效率。社会保险费的统征涉及面广,数据量大,数据内部层次和关联多,数据的存储时间长,只有依靠信息化手段,才能适应当前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的需要。可行的选择是进一步强化税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绝对优势,以税务部门数据大集中和医保现有系统为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广多种申报方式简化申报、缴费程序,加快实现社会保险费信息资源在财政、税务、银行、劳动、社保等部门和单位的数据联网和共享。此外,统征社会保险费,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应积极采取各项具体措施从各个层次上努力降低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制度成本、征管成本、遵从成本等。

参考文献:

[1]亳州市地税局课题组.社保费征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税收科技,2002,(09).

[2]董树奎.对我国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体制的分析[J].税务研究,2001,(11).

[3]王潇颖.谈税务机关与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3,(03).

[4]吴亚荣.社会保险费征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税务,2003,(05).

[5]王素平.开创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新局面——全国税务机关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座谈会综述[J].中国税务,2003,(10).

[6]武汉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费改税”是我国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的必然选择[J].税务研究,2004,(08).

第10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出现与必然性

职业生涯规划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能否科学地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成了大学生就业的重中之重,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实现准确有效的就业途径,早已成为各大高校师生着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实践与探索的特殊阶段,在大学期间,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而心理发育却处在步入成熟且在不断吸纳新的观念,逐步确立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成长尤为迅速,对于个人的理想、兴趣也会逐渐稳固成形。渴望自我价值的体现感触最为强烈,个人潜能与爱好方向会清晰地展现出来,逐渐确立职业的发展方向。而在此时完成了个人职业的学习与准备,毕业后就会初次登上就业岗位,开始职业生涯。而就国内的大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对于社会以及自身的认识匮乏,对于就业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此时最重点的问题就是对其发展和认知加以正确的引导及纠正。职业的发展与职业规划的教育是处在学生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一个发展动态的过程,它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其带来希望,从而突破个人发展中出现的内外障碍,最终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成长体系。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与意义

基于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大学生所需求的东西也是繁杂多样,并且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对社会理解的不同也导致每个大学生所追求的丰富性。他们的需求与自身生活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息息相关。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能够大大地激发自身的动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在社会中定位自身的位置,完成自我目标,实现社会价值。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更与进步,大学生的迈进是联系新生代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枢纽,对于推进并完善社会的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必要的动力不断地推动着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形成新生的思想与概念,从而一步步促进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使当代大学生更加全面的接触社会中的各色职业,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帮助其确立目标,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激发潜力,从而使其较早确立自身的职业认知度与发展道路。而大学生在确定自身的职业道路后,会根据自身的知识以及个人特点逐步地完善职业所需,提高新环境的生存能力,能有针对性地改善自身不足,使自身更加贴合社会需求,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增加自己在新事物下的竞争能力,激发潜能,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而各大院校也能更好更准确地培养多方面的能力,社会各界也将获得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学生在职业知识、职业素养、社会认知与适应能力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就业就成了顺水行舟,自然事半功倍。在其步入社会后能更加从容稳定地接受新环境。

三、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迫切需求

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以及国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要经过残酷的高考后才能步入大学的校园。而在经过了漫长的注重学业成绩而忽略心理成长的时间后,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校门之后,对自己的未来专业一无所知,对整个人生规划毫无头绪。在初步体验到高校的自由之后,可能很快就将职业规划这一概念抛之脑后。无论是从个人的成长需求还是从社会进步需求来看,当代大学生迫切地需要对职业规划的了解,对职业未来的认知。他们更迫切地需要了解自己整个学生生涯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巧,如何与自己的未来职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对自身职业的信心与动力。实际上不只是本科生有这样的难题,即便是硕士、博士生也同样会存在这样的困惑。基于国内目前的教育形式,很少有学生考虑自己继续深入学习的目的,以及对自身所学知识如何实际应用到社会当中,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定位依然处于迷茫状态。这些状况无不说明了现在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相当匮乏,大学生普遍对职业认知度低下,这也是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职业生涯是每个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进步的基石,它能够帮助个人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促进学生、社会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职业是所有人都需要在社会中扮演一生的角色,无论任何人的生存价值都需要社会来体现。人的一生需要接受很多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了社会的繁荣应当重视,为了个人的未来更是必不可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索,着重实践,使它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期待我国大学生们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踊跃出更多的人才。

作者:窦守强 宋双 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11篇

一、自治区老龄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间,自治区老龄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本养老金水平逐年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初步健全。农村建立了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老年人的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纳入了城乡三级医疗保健网络,老年人均寿命逐步延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统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的“三无”老人得到“五保”供养,“三老”人员各项待遇得到落实,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良好,覆盖面逐步扩大。各地为百岁老人每月发放50-300元的生活补助和保健费。城乡老年人在生活、医疗方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全区现有各类老年大学(学校)571所,开设专业30多种,在校学员4.6万人,历年毕业学员12万多人,老年教育呈现出向基层扩展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创造了条件。社会各界积极引导老年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区各级各类老年文体活动组织1857个,老年活动中心(室)5705处,各地和社会各界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投入资金2.4亿元,建成600多个老年服务项目,“星光老年之家”遍布社区乡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更加注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风尚得到巩固和加强。自治区制定了《优待老年人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24号令),老年人普遍受到优待,地州、县市老龄工作机构基本理顺,老龄工作有效开展,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对未来五年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自治区老龄事业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对自治区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不够,老龄问题和老龄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老龄事业发展经费的投入机制还不够健全,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比较缓慢,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老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需要在**期间切实加以解决。

二、**时期自治区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

**期间,自治区老年人口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20万,约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与**时期相比,未来五年老年人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和对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将迅速增加,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供求的影响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赡养负担加重,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社会压力显著增加。

据预测,自治区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将在2030年到来,2040年达到顶峰。**期间,是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老龄事业,认真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

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从我区实际出发,努力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促进老龄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老年政策法律体系,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高效规范的老龄工作体系。积极推进老年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为老服务体系,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和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兼顾当前与长远,把解决当前老龄问题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结合起来,促进老龄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坚持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确保老年人和其他社会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构建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养老保障格局。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为老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4.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城市老龄工作,切实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因地制宜地推动老龄事业协调发展。

四、**期间老龄工作主要任务

(一)老年社会保障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比较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老年社会保障覆盖面,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老年社会福利水平。

1.养老保障

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工作,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增加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加强基金征缴,继续保持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稳定增长。适当提高养老金水平,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加强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保障的基础作用。继续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赡养责任,巩固家庭保障功能。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提高自养能力。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集体养老津贴发放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

鼓励发展企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积极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养老储蓄,倡导个人储蓄养老,继续对所有百岁老人实行生活补贴。

2.医疗保障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服务对象。加强社区老年卫生工作,建立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增设为老年人日常医疗保健提供服务的医疗服务站,增加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措施,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通过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和老年护理、康复队伍建设。

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民看病就医条件,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初步建立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快农牧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努力改善老年人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卫生支农、卫生扶贫力度,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困难。

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好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做好贫困老年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大病费用的补助工作。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对无支付能力老年人的医疗救助水平。

重视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康复研究,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普及率在城市达到85%,在农村达到55%。

3.社会救助

积极发展福利、救济等社会保障事业,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努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加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力度,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探索五保户供养的新形式,具备条件的地方对五保户实现集中供养。逐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救助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对长期贫困、收入在贫困线之下的老年人进行生活和医疗救助,逐步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水平。

(二)老龄事业基础建设

加强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打牢基础,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和健身需要。

1.公共服务建设

努力增加投入,逐步完善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现有场所为老年人服务。公园、展览馆等文化娱乐场所要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对老年人继续免费、优惠开放。在城市和农村基层社区,增加适应老年人特点的健身器材,方便老年人使用。

2.养老服务建设

切实落实好《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6号),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大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私营、股份制、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

积极扶持发展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增加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社会需要建设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托老所等服务设施,建好示范性的养老服务设施。**期间,要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支持建设养老、医疗设施较为完善的老年公寓。到2010年,全区养老护理床位数要基本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

充分利用城市社区现有资源开展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养老设施网络,发展托老养老、家政服务、社区医疗等服务项目。

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重点修建、改建县、乡级敬老院,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3.活动场所建设

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加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具备条件的地、州、市要逐步建成一定规模、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服务到位的老年活动中心。

社区和街道要整合资源,开辟老年人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县、乡、村要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的建设和推进中,开辟老年活动场所,指导老年人开展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

4.生活环境建设

各地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场所应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环节严格把关,新建城市道路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与老年人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要制定改造计划,增补无障碍设施。2010年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改造率达到60%。

大中型城市要积极实施城市交通无障碍工程,加强道路改造和无障碍公共交通工具的研制开发及引进,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2010年公交设施无障碍率达到30%以上。

(三)老龄产业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方针,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

1.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等服务项目,为老人提供良好、便捷的服务。

2.大力发展老年用品和老年服务产品

鼓励和扶持开发老年产品,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的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用品,鼓励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促进旅游市场为老服务项目的发展。拓展老年健康服务领域,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等服务。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其他服务项目。

3.引导老年人消费观念

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消费理念,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带动老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老年人日常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努力提供符合老年人特点的老年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

1.完善老年教育网络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继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办好老年教育,促进终生教育体系中老年期教育与其他年龄段教育的有机结合。到2010年,各县市区要普遍建立有适当规模的老年大学,并逐步扩大乡、村两级老年教育网络。促进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网上学校的发展,逐步实现电教化、网络化。倡导社区办学,以多种形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2.丰富老年文化活动

老年文化和体育事业要纳入全民文化和体育健身的发展规划。要加大对老年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老年文化体育事业,逐步建成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文化体育设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推广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健身项目,为老年人自发的文体活动提供条件。支持各类老年群众文体组织的发展,加强基层老年文化人才的培训工作,引导老年文体组织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

(五)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敬老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敬老思想道德观,形成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倡导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和文明之风。

2.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加大保障老年人权益工作,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做到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执行,对经济确有困难的老年人实行诉讼费的缓减免。对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的不法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妥善处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厉惩处。

3.建立老年法律服务与援助体系

加强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组织建设,建立老年法律服务与援助体系。各级法律服务机构要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鼓励社会各界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

(六)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1.努力营造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环境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营造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为广大老年人参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根据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鼓励、支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老专家参与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老年人在教育下一代中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鼓励老年人从事青少年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咨询服务、医疗卫生、科技开发应用等具有专业特点的工作。支持老年人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农村,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经济活动。积极倡导和支持老年人广泛开展自助互助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银龄行动”,为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发挥老年人作用创造条件,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途径。

2.大力开发老年人才资源

大力开发和培育老年人才市场,开拓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和老专家参与社会发展的途径。建立老年人才信息中心,建设自治区老年人才资源信息系统,建成并逐步完善各地老年人才信息数据库,为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为老年人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贡献经验、才智和力量提供条件。

五、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真正把老龄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作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承担的老龄工作职能,把老龄事业纳入本部门的发展规划。

(二)加强宣传工作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老龄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进一步畅通宣传渠道,充实宣传内容,建立老龄宣传工作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力度。根据老龄工作的特点,整合资源,面向全社会,与法制宣传和道德宣传相结合,长期有效地开展宣传工作。

(三)加大老龄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

**期间,各级财政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发展规模及老龄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建设、老年文化教育、老年活动、老龄干部培训等日常经费的投入。各地、各部门要做好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项目规划、立项、审批、资金投入及项目建设、实施等系列工作,要保障项目经费和各项工作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自治区一级要做好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项目规划,确保项目资金的投入,保障专项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地区及以下老龄事业发展经费按不低于每位老年人每年两元钱的标准从各级财政列支。**期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长状况,在逐步增加投入的同时,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经费投入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的机制,逐年提高投入比例,从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老龄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四)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众组织建设

强化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明确任务和职责,保证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规范老年群众组织的建设、管理和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民主自治、社区建设和老龄工作中的作用。

(五)改善工作条件,强化自身建设

加强基层老龄工作部门的硬件建设,逐步改善各级老龄办的工作条件。**期间,结合基层实际情况,为县市老龄办配备工作用车,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改善办公条件,为基层开展正常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六)加强老龄科学和老龄工作的研究

各级财政加大对老龄事业经费投入,加强老龄科学和老龄工作的研究,准确把握自治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结合《规划》的目标任务开展调研,以老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工作调研为手段,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力争建成示范性的自治区级老龄科学研究机构。

(七)加强老龄工作干部培养和老龄工作信息化建设

提高老龄干部的综合素质,对老龄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将老龄工作干部的培训纳入组织人事部门的培训之中,加快提高工作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逐步实现为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知识化。

加强老龄工作信息化系统软硬件、网络及安全系统等建设,逐步建成老龄工作信息网页,依托公众信息网,提供老龄信息服务和信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12篇

记者:鸿儒书记,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我们确定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您所工作的西夏区地处贺兰山东麓,是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生态环境建设责任重大,生态移民安置工作繁重。请您谈谈西夏区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全力推进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李鸿儒:感谢《宁夏画报》长期以来对西夏区的关注和支持。刚刚过去的“十一五”西夏区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394元和4337元,分别是2006年的1.6倍和1.7倍,年均分别增长15.0%和13.2%,从这个数字中可以看出,西夏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在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紧扣宁夏区情,紧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坚持充分肯定成绩与客观研判形势相统一,坚持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坚持富民与兴区相统一,坚持主题主线与统筹推进各项建设相统一的特点。我们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西夏区在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具体实践中,要着力在 “六个新”上下工夫。

一是经济增长再攀新高峰。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强调了“两个力争达到指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做大增量与提高质量并重,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壮大新兴产业并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工业企业优化升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物流城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完善服务功能,美化城区环境,打造市区产业升级的典范。要抢抓自治区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机遇,加快特色卫星镇建设,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切实解决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促进农民变市民。大力实施水、电、路、沼气、网络和新能源“六到农家”工程,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个翻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

二是城乡收入再上新水平。我们要把民生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解决民生的最核心任务,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围绕工业、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认真实施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惠民、政策利民“四大工程”,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以贺兰山东麓世界酿酒葡萄种植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以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以商贸物流业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农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的差距。要抢抓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全力抓好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和新市民培育工程,统筹推进新村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技能培训等各项工作,逐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融入城市的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16年,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

三是社会保障再跨新台阶。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在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推进城乡一体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名师、名校长、名学校“三名”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积极发展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扶安置和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事业,认真做好失业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管理工作。加快廉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四是社会管理再创新佳绩。我们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和谐乡镇建设,积极推行片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大网格、大巡防、大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围绕人地事、吃住行等基本要素和活动轨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模式,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要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执法服务队伍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五是民族团结再谱新篇章。报告指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同心”思想统领统战工作,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作为第一责任,秉承同心、民主、包容、共赢的核心理念,调动广泛力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六进”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 “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要结合民风教育,深入开展以“脱贫感恩、致富思源,感恩励志、富而思进”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感恩党的强农、惠农和富民政策,感谢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生态移民政策,感谢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移民群众的关怀、关心和帮助。要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六是党的建设再铸新辉煌。报告指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党。我们要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忠诚党的事业不懈怠,牢记党的宗旨不淡忘。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凝心聚力增合力、党群共富促发展为实践主题,巩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完善拓展党小组功能,扎实开展“党建月”活动,努力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这条主线,全面唱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旋律,营造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我们加快推进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绘就了蓝图,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西夏区掀起学习贯彻新高潮。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主题,深入推进和谐幸福新西夏建设,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