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

时间:2023-05-30 10:0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消费行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消费行为

第1篇

关键词:女性;旅游动机;消费行为特点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外出度假和公务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来说,女性旅游市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源市场,要想得到这块极具诱惑力的"蛋糕",就应该从了解女性游客旅游动机、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入手,从而开发出适合女性游客的旅游产品。

二、 限制女性外出旅游的因素

1.安全。现代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已经变得相当独立。但是,女性天生比男性柔弱,在心理上也比较感性,当处在陌生环境中时,女性比较容易没有安全感。大多数的女性外出时曾遭受过性骚扰、抢劫、盗窃,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女性也更易成为受害者。所以,安全问题成为女性外出旅游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2.家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耕女织的说法,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仅要照顾好家人的身体健康,还要顾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问题,把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是女人认为很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因为家庭的诸多琐事,女性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出游。缺少了闲暇时间这一必要条件,家庭这一因素阻碍了女性外出旅游。

3.费用。目前,世界各国存在一个相似的问题,女性的工资比男性的工资低,这是由于女性习惯性地低估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的这种弱势地位是理所当然的,而很少有人会去质问,为什么干相同的工作,得到的薪酬却比男同事低。虽然现代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独立,不再是全职的家庭主妇,但是普遍女性的收入低于男性,也是限制女性旅游消费能力的一个因素。

除了安全、家庭、费用这三个因素外,由于旅游中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情况,比如交通或者住宿方面的问题,以及很多中年女性由于过度操劳而引起身体健康的问题,都是限制女性外出旅游的因素。

三、女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

1.主要的旅游动机。女性虽然还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但其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递减。因而,摆脱了繁重的家务,女性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加之经济的独立,使女性产生了旅游消费的需求。女性的旅游动机主要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购物、探亲访友以及商务、学术交流或培训等等,还包括交友、探险以及宗教朝拜等等的旅游动机。

2.不同女性特征下的旅游动机

(1)不同年龄的女性。不同年龄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扮演的生活角色不同,社会化的程度也有差异,因而在心理和行为层面有很多区别。

青年女性一般是在校学生或者刚刚工作,时间相对宽裕,没有家庭负担。这些人旅游动机强烈,且她们年轻又充满活力,好奇心强,但这些人经济收入有限,其旅游动机多是观光游览、探险等。

中年女性在生活中得扮演上班族、家庭主妇、好太太、甚至是好妈妈的多重角色,她们一方面通过旅游来暂时逃离现实、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女性追求时髦,讲究时尚,频繁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她们尤其喜欢购买昂贵的奢侈物品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并想赢得别人的羡慕与尊重。在旅游动机上,中年女性除了休闲度假、游览观光、放松身心外,购物的旅游动机明显高于其他各群组的女性。

老年女性旅游者正处于更年期阶段,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更年期女性正值家庭的“空巢”阶段,闲暇时间充裕。从经济上看,经过年青时期的奋斗,事业已获得一定成功,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另外,孩子的独立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多。“空巢”家庭中的母亲没有了孩子的束缚,偶尔想摆脱家务劳动外出散散心也成为可能的事情。旅游动机也主要是以休闲度假、强身健体为目的,尤其是强身健体的愿望比其他各群组要强烈得多。

(2)不同收入的女性。收入不同的人,旅游动机水平差异非常显著,收入越高,旅游动机水平也越高。旅游动机来源于旅游需要,已经产生的旅游需要,要转化为旅游动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个人收入水平就是其中的一个。收入水平不同,人们的旅游支付能力也不同,从而产生水平高低不同的旅游动机。青年女性由于大多是学生或者刚参加工作,收入一般是无收入或低收入。她们的旅游动机主要是集中在观光、知识、新鲜、经济上,而高收入的女性则更多的是追求品位、时尚、声望。

(3)不同职业的女性 。不同职业女性,旅游动机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为不同职业的人,在工作性质和经济收入方面差异很大,从而他们具有不同水平的旅游动机。如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工作性质要求他们经常出差,工作和旅游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他们要经常到各地进行商务活动或参加各种会议,旅游的机会和经历较多,因此,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有更高水平的旅游动机。再如从事教育工作的,平时时间要求紧,他们的旅游动机水平相应就较低、出游时间也较多选择在暑假和寒假。

四、 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

1.注重安全性。受身体素质、体力等方面的限制,女性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对安全方面的考虑比较多,对于提供专项安全服务的旅游产品,他们尤其感兴趣。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传统女性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陌生的旅游环境、混乱的社会治安等安全问题都会让她们减少出游的欲望,所以这部分女性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偏向于以团体的形式出游以增加旅行途中的安全系数。当然,也有一些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开放的年轻女性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旅游项目,多以自助游和自驾游的方式出行。

2.注重细节。女性在旅游前期会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就算是参加旅游团,男性一般会认为是没有必要或者很麻烦,但是对于女性旅游者来说,处理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旅游的一部分,是一种乐趣。她们会考虑到旅游过程中会遭遇的种种情况,希望不要出任何问题,甚至是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尽可能的收获一次完美的旅行。

3.热衷购物,精打细算。购物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来说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收入较高的职业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在购买时“货比三家”,挑剔、细致、耐心,在开支上精打细算,是女性消费的典型特征。在旅游途中,尽管女性的购物次数要远远的多于男性,但在消费金额上却一直低于男性。传统的中国女性都比较节俭、因此,他们在购买旅游项目上往往精打细算,对物美价廉的产品有着浓厚兴趣。在旅游产品的购买过程中又要“货比三家”,经过反复比较之后才决定购买既经济又实惠的产品。

4.从众心理。女性喜欢群聚、爱好虚荣、喜欢攀比,她们非常关注自己周围的同事、朋友的生活方式,从众心理强,购买决策易受相关群体的影响。她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总是习惯性的把相关群体去过或曾经介绍过的景点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一方面,她们认为相关群体的亲身经历或介绍值得信赖,购买这样的产品可以降低她们的购买风险;另一方面,她们希望购买与之相关相类似的商品,获得心理上和地位上的平衡。

五、 结论和建议

1.结论。尽管女性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开发仍然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针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量身定做的女性旅游产品并不多,旅游企业应该重视这一片细分市场,充分的发挥其潜力。

2.建议。

(1)产品策略 。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旅游的需求侧重点各有不同,旅游企业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开发出能迎合她们需求的产品。如青年女性,浪漫、精力充沛、喜欢交朋结友,可推出浪漫之旅、交朋结友女性旅游专线;中年女性,年轻,家庭负担较重,孩子小,不能远距离旅行,可设计市内一日游、周边二日游旅游线路供她们选择,可为他们设计海滨度假游、温泉游、森林有氧游、欢乐购物游和瑜伽等女性化的美容健身旅游产品;老年女性可推出符合老年人的心愿和怀旧情愫的健康产品如生态游、红色旅游以及各种庙会、朝拜游活动等。

(2)价格策略 。价格是影响女性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旅游企业应抓住女性对价格敏感这一心理,制定出灵活的价格策略。首先,用低价位的旅游产品吸引传统女性。一般的女性对价格都非常敏感,购物时“物美价廉”是其基本要求。其次,用高价位的的产品迎合虚荣心理较强的女性。很多女性都有着很强的攀比心理,她们认为通过自己所购买产品的价格,可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等。

(3)促销策略。首先,利用电视、广播、杂志等广告媒体把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提前传达给消费者,以影响其购买决策。其次,进行情感促销。女性比男性感性化,一旦对某种产品产生感情,便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它的忠实顾客,因此,要以高质量的服务,耐心周到的讲解,人性化、女性化的服务设施给女性以人文关怀,引起他们的共鸣。最后,用折扣吸引女性顾客的注意。女性多为经济性消费者,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很多女性会因打折或降价的刺激而购买不需要或不打算购买的商品。因此,企业可以灵活的运用数量折扣或季节折扣等折扣促销方式刺激女性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4)品牌策略。品牌消费就是女性经常使用的手段,她们购买名牌,追逐时尚商品,主要不是为了“使用",而是她们认同名牌产品的符号价值,并乐于购买其中所蕴涵的符号价值。所以旅游企业一旦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市场后,既要进行产品定位,也要进行品牌形象定位。只有让品牌形象在目标顾客心中产生共鸣,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品牌建设并非简单的对企业的正面宣传,必须循序渐进、由内至外。企业通过对自身内部资源的梳理和整合,使之形成竞争力,而后通过品牌管理的战略和手段,逐渐树立起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5)服务策略。女性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时对于产品质量的关注并不只集中在饮食、住宿、交通和购物等方面,她们更多关注的是舒适程度以及能否得到细致周到的照顾,所以在旅途中营造一种亲切、友好、互帮互助的旅游氛围,对于女性旅游者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女性旅游者出游,考虑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导游在服务过程中要力求给予女性顾客一种安全、稳当的感觉。尽量安排成熟、稳重、经验丰富的男性导游去带女性团队,让她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女性游客入住酒店,如果酒店本来就有女性楼层或者无烟楼层,要尽量安排她们在这样的楼层;如果没有女性楼层,一定要尽量将团友安排在同一楼层,便于她们串门和相互照顾。

参考文献:

[1]谷金明.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8.

[2]蔡洁,赵毅.国内女性游客旅游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以重庆旅游目的地为例[J].旅游科学,2005,19(2).

[3]蔡文.关于现代女性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8).

[4]邓敏,李丰生.中国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3,(6).

[5]范向丽,郑向敏.女性旅游者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7,3(22).

第2篇

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一代“80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出生的“90后”,两者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特征影响着各自的消费行为特征。“80后”作为工作和家庭群体,“90后”作为学生群体,在工作,家庭,学习生活中,他们承载着不同的压力,而旅游正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心理角度对比分析“80后”与“90后”的旅游消费行为,并归纳了其旅游消费行为特征,为更好的细分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80后”;“90后”;旅游;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06203

1引言

如今,“80后”,“90后”,两个时代鲜明的群体,自从进入人们的视线便备受关注,不论从生活方式,工作习惯,学习生活各方面来看。无形的压力压在两代人的身上,自从1995年国家出台黄金周,旅游并成为他们释放压力的新方式。两个群体心理特征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旅游消费行为。对比两者的旅游消费特征,可以更好的细分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研究综述

“80后”,“90后”作为当今旅游消费主体,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几年,学者对这两个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

有些学者单纯的研究其中一个群体。姜岑,赵佳君,梁曼(2010)通过阳翼所开发的量表,对“80后”调查对象的价值观分为五类:传统型,享乐型,成就型,世故型和自我型,并分别研究了各自的旅游消费行为。袁省,宋丹萍,党春梅(2011)分析了“80后”的心理特征,结合“80后”网络时代的背景,提出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市场开发战略。白凯,严艳,高言铃(2011)使用“Saucier五大人格特质量表”和“自主开发的潜在旅游消费偏好测度量表”分析了“80后”消费群体人格特质和旅游消费偏好之间的关系,对“80后”的人格特征进行了五种分类,发现不同特征的人,旅游消费偏好是不同的。苗燕(2013)基于时代特征对“80后”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旅游消费条件做出分析,对“80后”旅游消费开发提出决策:产品多元化,注重目的地形象建设,基础配套建设完善,加强媒体宣传。杨艳华(2013)以安阳市高校为例,研究了“90后”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旅游需求的驱动因素。

一些学者同时研究两个群体的旅游消费,杜继淑,郑惠(2010)分析了“90后”的旅游动机,总结了他们的旅游消费特征,并与“80后”进行异同点比较,为“90后”旅游市场开发提出建议:产品开发更注重娱乐性,价格定位要灵活,宣传方式要新颖。重点研究的是“90后”的开发市场。唐丹,郭晶莹(2010)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80后”“90”后青年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其旅游消费行为特点:由于时间和金钱的原因,他们会选择在寒暑假或黄金周去比较近的周边城市旅游,住宿和交通会选择舒适便宜的方式。

在前面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发现将“80后”,“90后”的旅游消费对比分析还很少。基于此研究空白,我们将对“80后”,“90后”两个群体比较分析,得出两者的旅游消费特征,并希望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3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南宁市的“80后”,“90后”,其中“90后”主要为在校大学生,“80后”主要为在校研究生和参加工作的人士,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项目的选择、旅游信息的获得渠道、旅游出行方式的选择、旅游城市偏好、出游频率等等。

本次研究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于2014年9月到12月份主要是在南宁市和网上共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82份,有效问卷270份。其中“80后”调查问卷156份,“90后”调查问卷113份。问卷有效率达90%。

4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80后”与“90后”都非常喜欢外出旅游,两者喜欢旅游的比例都高达80%以上。有旅游动机才能促进旅游消费。下面通过问卷具体分析“80后”、“90后”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

4.1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把旅游者分为五种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五种心理类型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自我中心型旅游者行为比较谨慎,不爱冒险,喜欢熟悉的环境,他们倾向于选择传统热点的地区。相反,多中心型旅游者思想比较开放,爱冒险,喜欢有巨大文化冲击力的地方,因此他们会避开选择大众化的旅游目的地,比较喜欢有特色的或民族性的旅游地,这些旅游目的地处于开发初期或者还未开发,多中心型使我们旅游者通常成为这些目的地的开拓者。中间型的旅游者则处于两者之间,这部分旅游者数量最多。选择传统热点的地区的调查者中“80后”占72.8%,“90后”占27.2%。相反,选择有特色及巨大吸引力的旅游地“90后”占80.3%、“80后”占19.7%。由此可见,“80后”更加偏向自我中心,喜欢谨慎熟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90后”更喜欢冒险刺激,喜欢有巨大文化冲击力的地方。

4.2旅游资源的选择

旅游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欣赏一路的美丽风景,也是希望用旅游购买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一些心理需要,比如对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绿色的食品等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些,旅游者的享受需要旅游者除了对旅游活动过程中,自己生存需要之外,还有享受的需要,这是一种高级需要,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也是建立在旅游者的生存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为了满足旅游者不同的旅游需求,我们就需要对旅游资源做出选择。

在旅游资源的选择上,“80后”与“90后”的选择情况基本一致。“80后”与“90后”多选择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所占比列分别为35.72%,32.23%及36.87%,3289%。由于“80后”多为工作和家庭群体,他们大多选择商务旅游以及家庭度假游。出于工作的需要,“80后”的旅游者可能会多次被公司派遣到同一旅游目的地。因此,商务旅游的重游率较高。另一方面,繁忙工作之余,与家人一起度假休闲旅游也是他们的必选项。既能和家人在一起,又能调整身心。“90后”多为学生群体,他们大多选择观光旅游及文化旅游,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又能体验当地的风俗传统和生活方式。其他的探亲旅游,体育旅游的旅游者较少。

4.3旅游信息的获得渠道

调查数据表明,在获得信息方面“80后”、“90后”分别有45.5%、48.2%通过浏览网页获得,36.45%、3278%的人通过朋友介绍,12.34%、10.8%的人通过向旅行社咨询获得信息,其余的人通过报刊杂志获取信息。网络在我国流行在1994年就开始了,所以“80后”、“90后”青年从小就能够接触到网络信息。当问及“通过网站搜集哪些信息”时,选择旅游景点的占44%,查看各大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线路和报价占32%,通过贴吧或论坛占29.71%。由此可见,“80后”与“90后”在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从网上获取旅游信息简便快捷,但相对于网络这种虚拟环境,他们中还是有很多人更倾向于人们的口碑效应,从众心理很普遍,因此在获得旅游信息的时候,他们会亲自去征询亲友的意见,与自己的好友探讨旅游攻略,以减少风险,获得比较详细可靠的旅游信息。

4.4旅游出行方式的选择

在调查结果中,“80后”选择自驾游占42.7%,207%选择火车出行,18.9%选择汽车出行,9.2%选择飞机出行。“90后”中48.7%以上选择火车出行,326%选择汽车,很少选择自驾游。由于“80后”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所以自驾游比较多。而“90后”为学生群体,没有经济条件,为了满足自己实惠的旅游,所以选择普遍而又便宜的出行方式。

4.5出游时间和频率的选择

“80后”、“90后”青年每年旅游4-6次的占到总人数的23%。从1995年国家黄金周出台起,黄金周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而选择每年不出游的人数几乎为零,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从出游的时间来看,“90后”中有27%的人选择寒暑假,45%的人选择黄金周,9%的人选择双休日。而80后中有46%的人选择了双休日,其次是21%的人选择黄金周,由此可以分析出选择选择寒暑假的“90后”青年主要为在校学生,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黄金周也是他们最佳的出游时间;而选择双休日进行旅游的多为“90后”,他们一般会选择郊外近游。

4.6停留时间与住宿选择

从旅游中停留时间来看,57%的人会停留2-3天,24%的人会停留1天的时间,20%的人选择停留4-6天。不难看出停留时间集中在2-3天,主要考虑到学习和工作。从停留时间和住宿的交叉分析来看,住宿首选为宾馆,“90后”大多选择如家等经济型酒店,他们只想满足便宜、安全,舒适的需要,“80后”会选择星级酒店,还有少部分为了体验生活会选择当地居民。

4.7旅行方式的选择

根据数据分析,“80后”、“90后”在选择旅行方式上保持基本一致。“80后”中有62%的人选择了自助游,23%的人选择参加旅行团,仅有7%的人选择半自助游。而“90后”选择自助游的占67%。由于“80后”、“90后”作为新世纪的青年群体,他们追求个性的独立,追求刺激,希望能够摆脱旅行社等所提供的绑定式的旅游服务,因此在旅游途中倾向于自主性,享受旅游带来的自由和快乐,更多的人选择自助游。

4.8旅游城市偏好

“80后”、“90后”青年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城市偏好的时候,55%选择所在城市周边地区,32%选择其他省份。“80后”、“90后”青年向往的地方集中在、云南丽江、西双版纳、四川九寨沟、海南、新疆、内蒙古大草原,其中区别较大的是“90后”出于时间和经济的考虑,绝大部分人实际出游的目的地集中在所在城市周边地区。

5总结

通过问卷的调查数据对“80后”、“90后”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80后”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谨慎熟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而“90后”更喜欢冒险刺激,喜欢有巨大文化冲击力的地方;在旅游资源选择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上,“80后”、“90后”的喜好情况基本上保持一致,多选择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自助游;在旅游信息的获得渠道上,“80后”、“90后”也能保持基本一致,都喜欢在网上获取旅游信息这种简便快捷的方式,但其中也有很多人更倾向于人们的口碑效应;然而在出游时间的选择上存在很大不同,“90后”大部分为学生群体更喜欢在黄金周和寒暑假,而“80后”大部分是工作群体大部分人选择了双休日出游;在停留时间和住宿上,选择2-3日的居多,但是“80后”更喜欢选择星级宾馆,而“90后”更多的会选择经济型酒店;在旅游城市偏好的选择上,“90后”出于时间和经济的考虑,绝大部分人选择所在城市周边地区,而“80后”的选择没有一定的局限性,各个城市都有选择。

综上所述,“80后”、“90后”成为当今社会旅游消费的主力军,既有共同性,他们时尚,独立,喜欢冒险。又有不同性,“80后”的群体已经拥有工作和家庭,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和“80后”相比,“90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的经济支出,所以旅游限制更多。各旅行社等相关部门可以根据“80后”、“90后”旅游需要的不同,细分旅游市场,制定不同的旅行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貌,李蓓蕾.80后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4).

[2]邱敏,李颖.“80后”生存现状大调查[N].广州日报,20100205.

[3]阳翼.中国独生代消费行为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2.

[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5]苗燕.基于时代特征“80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经济师,2013,(12):206207.

[6]陈春.“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第3篇

关键词:年轻旅游者 旅游 网络 营销

一、引言

本文以年轻大学生和在职青年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70后”“80后”“90后”),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9份,无效问卷30份,有效问卷共359份。

当今,年轻消费者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主要群体。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比起其它层面的年龄段,他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来之社会和家庭的巨大的压力。结合之前人口统计数据,估出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大约在4亿左右,大约占全国人口的 38%左右。在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的同时,旅游企业面临机遇,我们会关注到年轻旅游者在压力下产生对旅游的需求,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特点,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的。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年轻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期望能为旅游等相关的企业提供参考。

二、年轻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1.年轻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特征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年轻旅游消费者对外出旅游持非常赞成态度的占35%,持赞同态度的占55.7%,认为一般的仅占8.3%,同年轻旅游者相比较而言,其它一些消费群体更注重消费的实用性,更倾向于将钱用在一些重要的必须物质的消费上,而年轻消费者则更舍得消费在外出旅游等方面。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年轻旅游者认为旅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获取信息的渠道。旅游者长期固定的思维不足以做出购买决定时,就会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来搜寻。对于年轻旅游者来说,通过一些旅游网站如去哪儿网、携程等旅游网搜寻更多的旅游信息更加简洁方便。而且也会了解更多季节折扣等优惠信息。年轻旅游者的信息渠道广泛,来源于各样渠道的推荐和网络。他们把网络当作放松休闲的方式,他们主要在网络上打发时间比如游戏、微博、电影、聊天、搜寻信息等。同时这些旅游者也是非常在乎口碑的,为了减少一些旅行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他们除了网上搜索以外,还会寻求亲友好友的建议。

(2)旅游者的初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年轻旅游者将休闲放松放在首位,然后才是开拓自己见识。对于这个消费群体来说,暂时远离喧嚣的城市、暂时忘掉生活及工作中的烦恼,由于这些人平时主要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比如繁忙的工作、社会的竞争、高昂的房价等压力,于是在旅游中,他们更多的是想寻求一种放松和解脱,同时,由于高等教育普及和高考的扩招各种因素影响,使得大部分年轻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背景,他们更希望有机会能够接触外界,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开拓了视野,感悟人生。

(3)年轻旅游者出游方式的选择。年轻旅游者在不同的出游方式上的比率如下:

从上面的比例可以分析出与传统的旅游方式不同的是,年轻旅游者跟团旅游的比例还是非常小。对他们而言,他们更倾向于自助游(包括自驾游)等其他旅游放松的方式出行。他们的理念里,他们能够随机安排自己的行程而且更加的贴近自然、释放压力,这也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现在也有很多驴友在网络上发贴,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旅游的行程安排等等,这些人基本都有着资深的游山玩水经验,而且驴友们一起也加强了交流。

(4)旅游项目的选择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旅游的项目的选择上,年轻旅游者的兴趣多样,但自然美丽的风光在他们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经过最后分析,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他们面临各种生活和工作压力,他们希望通过旅游的方式去寻求忘却烦恼和放松自我。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能让这些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年轻的旅游者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的浓厚的文化积淀。

2.年轻旅游者的网络消费行为分析。由于年轻消费者对网络的喜好和熟练程度较高,就此对旅游者的应用网络以及其旅游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

(1)年轻旅游者与网络上的旅游信息。在调查表中涉及到“是否通过网络查询旅游信息”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年轻旅游者会通过网络查询旅游信息。在问卷中,大多数年轻旅游者表示通过网络主要是搜寻旅游景点信息,然后是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查看网友的点评,了解景区信息。以及他们还会通过搜索,查询各旅行社提供的路线和一些报价等旅游信息,并了解具体的行程情况。同时,通过调查显示,年轻消费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新浪等)、专业旅游网站(携程网、去哪儿网等)搜寻旅游信息。

(2)年轻旅游者使用网络的行为。使用网络查询旅游信息的年轻旅游者中,一小部分的年轻旅游者会使用网络进行酒店预订,其次是机票预订。

(3)部分年轻消费者不使用网络预订的原因。现在社会大部分的年轻消费者在农村或者在城市务工,很少使用网络这是现实原因,由于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以及网络营销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一些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在一些区域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且网上年轻旅游者担心网上支付的风险也是影响网络预定的原因之一。

三、针对年轻旅游者的营销策略与市场开发

在对年轻旅游者行为的分析中,我们的旅游企业需要针对性的开发出一些适合这个年轻旅游者的旅游特色产品,以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有序、快速发展。

1.开发年轻旅游者的特色旅游产品。现在的年轻消费者已经成为旅游的主力消费群体,加强针对于这一消费群体的旅游产品具有时代性和急迫性,在旅游项目的选择方面,这些旅游者的兴趣多样,因此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上,旅游企业要具有前瞻性并针对大部分特定的消费群体开发出特色旅游产品,如:开发一些中国传统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甚至可以开发一些高端的年轻旅游者去国外生活体验等。

2.加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年轻旅游者的信息敏感度高,且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这促使旅游相关的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扩大信息传播的点和面。比如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树立口碑、景区也可以通过适当的促销、降价等宣传去宣传旅游地、加强与某些网络旅游论坛博主的信息沟通,使其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发表正面的信息扩大知名度。如景区还可以适时的让一些旅游专业学者、媒体记者、博主、微博名人等免费参观游览,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去为景区宣传造势。在一些人文景区,通过引进名导在电影、电视剧以及戏剧拍摄,达到无形的深度宣传的作用。如在桂林,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就是借助名导,宣传了景区,而且定期的表演也为景区增加了收入。

3.进行网络互动营销。据DCCI日前的《2013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网民则将达到5.2亿人,比2012年的4.3亿人增加20%。而年轻消费者会是网络使用的主体,网络的宣传应该是众多旅游企业实施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比较好的一个案例就是旅游与游戏相互联系:某旅游企业在网络游戏中把景区在虚拟世界里表现出来,游戏玩客可在游戏的同时游览虚拟的景区,这些年轻的玩家也是潜在的游客;旅游企业在他们的景区和一些场合宣传游戏,并吸引游客成为游戏玩家。游戏之余,凭一些游戏中的奖励在真实景区游览中享受实实在在的折扣优惠。景区游客可凭门票,玩游戏享受一些优惠或者积分奖励,这样,旅游企业在线上线下都在营销,或许都在盈利。

4.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目前国内大部分旅游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营销网站,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加快,网络推广将会更快更便捷。首先,大部分的旅游消费者选择去旅行社询问路线以及价格,眼见为实,所以目前进行网上预订在旅游行业消费预定中的所占比例还是较少,但随着年轻旅游者市场的不断开发,旅游企业应考虑加大对网络营销的投入比例,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而创造更多收益。其次,影响年轻旅游者出游选择的因素中还有时间和费用,所以,旅游企业应该针对年轻旅游者对网络有特殊的偏好,抓住影响出行的主要因素,加大创新力度,推出不同时间段适合年轻旅游者的网络旅游产品和促销策略。如: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加强自身网站的建设,实现景区虚拟化,旅游者足不出户就能如同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到各地美景,达到吸引年轻旅游者预定亲身去体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树峰,杨珑.俄罗斯度假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求索,2009,(12):29-30

[2]杨丽萍.我国消费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中北大学学报[J].2005,(21):41-43

第4篇

旅游,作为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其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行为方式、消费习惯等各个涉及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成败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关于旅游消费群体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女性消费者在大多数消费活动中都饰演着重要购买决策者、使用者的角色,以女性消费者作为目标顾客群或营销对象已成为商家的共识,甚至有人已将21世纪称为"她世纪"。而在旅游消费中也不例外,女性消费群体越来越多的在旅游消费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女性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对于有效地引导旅游需求,开拓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中青年女性旅游者(19岁~29岁)的队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她们与少女相比多了经济保障,与中老年女性相比心理活动更活跃,体力较好,适合频繁外出旅游,据本次网络调差所获数据显示,青年女性旅游者外出旅游次数(1.51次/月)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选择这一群体进行研究,为旅游市场高度细分化可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对女性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针对我国青年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和现状,进行问卷设计、执行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得出当前青年女性旅游消费者的主要行为特点以及其消费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希望从特定的角度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有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从而为旅游企(事)业单位更好的制定旅游营销和发展策略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和参考。

二、青年女性旅游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发放采用多地点、同时间进行的方式,在5天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调查工作。最终,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31份,剔除涉及漏填多项或不符合年龄段要求的问卷20份,整理出有效问卷111份。在调查成果基础上对11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受访问的女性游客背景概述

此次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访问的青年女性,在直辖市居住的占12%,在省会城市居住的占10.67%,在地级市居住的占28%,在县级市居住的占29.33%,在农村居住的占20%,因地区分布较广泛,数据比较具有代表性。1.文化程度方面,大专以上学历占96.4%,这符合教育普及的现实情况;2.职业构成方面,以学生、公司职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主;3.在婚姻状况方面,85.33%未婚;4.月收入方面,1500元以下的占41.33%,1500-3000元之间的占44%,此年龄段的女性,多数无家庭顾虑,没有小孩,在经济上比较宽裕,精力充沛,在旅游市场上非常活跃。接受访问的青年女性中,52.25%的青年女性都非常喜欢旅游这项活动,对旅游态度一般的仅占11.71%。

(二)受访问的女性游客的行为特征分析

1、出游动机分析

如图1所示,出游动机方面,被访问者在可选择一至三项的情况下,答案呈现趋同,居于前三位的旅游动机分别是"放松减压"、"增长见识"、"享受时尚"。可见,在目前的旅游市场中,青年女性还是把旅游的目的定位于休闲娱乐,摆脱日常繁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在旅游中寻求身心的放松并调节自己更好地享受生活。她们多喜欢选择一些轻松的旅游产品,大多对惊险刺激而且耗费体力的产品没有兴趣。充实自我的旅游动机使得她们希望能够参与一些活动,亲身体验旅游的乐趣,学习一些独特的东西。而对于旅游相关的健体美容、商务访问、购物则选择的相对较少,同时,在被调查者中,只有一例将出游目的选择为宗教崇拜活动。

2、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分析

旅游者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是因该旅游目的地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可分为诸多方面,旅游者对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视程度和倾向性可能直接决定着其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由图2可见,在可选一至三项的情况下,国内青年女性对于旅游目的地类型的重视和倾向出现总体趋同,个别几个类型差异较小的现象。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都把"自然风景区"作为自己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可见自然风景因素对旅游者选择的影响变的越来越重要。而同时,作为旅游目的地人文风景独特的历史古迹、地方文化和民俗,对青年女性游客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视,这跟此年龄段女性的知识阅历和好奇心有关。我们在图2中可见,对于"现代都市风情"和"农村田园风光"这两种类型目的地的选择,基本持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年龄段女性游客口味的差异性。

3、影响出游的因素分析

为什么人们有想去而又去不了的旅游目的地?了解这些抑制潜在消费者成功出游的因素,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弄清楚这些,可以通过旅游营销以及产品组合等方式,更好的使得潜在消费群体最大限度的成为现实消费者。

对于出游的影响因素,在多选的情况下,有80人选择了"费用"。此年龄段的女性,虽然经济负担较小,但不容忽视的是其经济创造能力也相对较弱。例如调查中得出,60.33%的青年女性游客选择国内其他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选择国外的仅占4.96%,这与此年龄段的女性经济收入有限有极大关系。从而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她们对"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要求会相对不高。所以旅游企业在针对青年女性做营销策略时,应注意考虑此方面,要主动迎合她们的口味及承受能力。

其次,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时间"、"路程距离"这两个因素,其一方面跟假期较短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如何安排旅游线路的行程和时间,让特定的旅游消费者能够从时间方面做到放心,已经成为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并且女性害怕旅途中发生意外情况,独自一人无法解决,因此对"安全"也非常重视。同时,"景点知名度及吸引力"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旅游企业要努力提高旅游景点知名度,完善旅游景点的布局设计,增加其内涵,使旅游者能够真正感到不虚此行,增加其口碑!另外,因为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这一因素一般不作为青年女性考虑的主要原因。

4、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青年女性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来源很多,包括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如书刊杂志、广播、电视,也包括现代信息传播渠道--互联网。基于上述认识,本次问卷中设定了对游客了解旅游相关信息方式的调查。在可选择一至三项的情况下,经调查发现,占较重要位置的信息传播渠道是"亲戚朋友介绍"。青年女性们"往往认为第一手的经验更为可靠和重要,她们的主观看法是,朋友和熟人提供的经验没有偏见,更为可信"[2]。可见,基于中国社会特点和人们对关系文化的认同,以及信任度方面的原因,口口相传这个最为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在现代社会仍有着较大的空间和较重要的地位。另外,"网络"、"电视"和"旅行社咨询"分别由于其方便性和专业性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而相对较传统的报纸、广播等传播渠道则较容易被忽视。

5、出游方式选择分析

(1)出游时间的选择

从外出旅游的时间选择来看,在可选择一至三项的情况下,有61人选择寒暑假或年休假外出。主要在于此年龄段的女性,多为学生或上班族等假期较为固定的人,其希望在节假日的时候出外旅游,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缓解来自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有45人选择了法定节假日,主要是随着国家实行新假日制度,原本集中的假期分散开来,使青年女性可根据季节时间不同,对短途旅游休假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从调查中也得知,有32人会选择周末外出,并有31人选择了随时外出旅行,从中不仅可见青年女性游客对旅游的喜爱程度,也可得知青年女性旅游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2)结伴对象的选择

从外出结伴同行的旅伴来看:在可选择一至两项的情况下,答案十分趋同,有81人选择与同学或朋友一起,72人选择与家人一起,仅有24人选择独自旅行。因为女性天生是群体生物,而青年女性的依赖性相对其他年龄段更强,在旅游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结伴同游的方式。她们在准备外出旅游时,通常会邀请朋友、同事或者亲人等共同出游。这是群体心理的原因,也是规避旅游决策风险的需要。她们认为和熟悉的人共同做出的决策更具理性,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更倾向于结伴而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喜欢参加旅行社团体旅游,并且她们不太喜欢冒险,安全意识比较强,对于选择陌生人结伴而行,比如驴友,都不太接受。

6、旅游消费水平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得知,受访问的青年女性平均每年出游1~2次的占72.97%,出游3~5次的占9.01%,出游5次以上的仅为2.7%,其余的15.32%为基本没有出游。同时调查显示,青年女性旅游者,每次平均出游支出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为72.98%,所以即使她们外出旅游比例比较高,但其性质上多属于经济型旅游消费者。

关于国内青年女性的旅游消费支出构成,调查显示,其支出主要用于交通费、参观游玩费、住宿费、餐饮费这四项基础的必备费用上。接下来最多的就是用在购物方面,并且根据访问知道,青年女性游客较倾向于旅游当地的土特产、服装、首饰等支出份额并不大且有特色的物品,而她们对于休闲娱乐等其他旅游项目的花费则相对较少。

三、结束语

女性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普及化,女性旅游者需求的层次性、差异性以及女性旅游产品的单调性、雷同性等特点,使得女性旅游市场的细分成为必要,其中青年女性旅游消费群体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而只有深入研究青年女性旅游消费群体的特征,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范向丽.女性旅游市场细分及其特征分析.经济论坛,2009,9(17):80-84

第5篇

摘要: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一条重要的线,运用无差异曲线进行消费决策是旅游者行为选择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所在,以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旅游消费新思路。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消费者经常会面临一些行为选择间题,需要作出理性的决策,使得效益最大化。多数旅游消费者都具有这种效益最大化的内在倾向,但就行为选择过程来看,其依据往往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和判断,因此,行为选择的过程一般缺乏一种标准,过程与结果之间容易前后矛盾,效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难以实现。比如,一对恋人准备购置下周去新疆旅游的物品,在采购物品的过程中两人对购买零食和CD碟片产生了不同看法,喜欢吃零食的女士认为,这次旅行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当火车在大西北黄土高原或大沙漠中行驶时,嘴里一边含着话梅,一边眺望车外的风景,这才可以消除旅途的单调;若买CD碟片还要带上CD播放机,太麻烦了。而喜欢音乐的男士则提出另外看法,因为旅途中的时间较长,带一些流行音乐(或歌曲)的CD碟片,可以消磨旅途中一些时间,并且法国流行歌曲和大西北的风景融和在一起,其效果将是精神上、物质上双重收获;况且,更重要的是,新疆有的是水果,到时你吃都来不及,还是CD碟片的效用较大。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还是依从男士的看法来决定花费呢?这是在旅游前购物决策中常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条件的选择等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旅游消费行为。

一、序数效用理论与无差异曲线

旅游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归结为旅游者对各种选择的效用分析与比较。效用是旅游消费行为理论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与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主观感受,而后者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不同,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来体现消费满意度的无差效用就产生了,无差异曲线也就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差异曲线研究旅游消费的前提是序数效用论,即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因此,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感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是消费者主观嗜好的几何表现。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的线,因此,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个旅游产品消费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种旅游产品消费的减少。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曲线的凸性。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旅游产品组合量越大,满足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这种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这时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选择,只有先后次序间题,没有大小问题。

二、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社会越发达,人们就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费者一旦受到了“心理伤害”,是很难靠金钱等物质赔偿手段来进行弥补的。因此,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行为,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自身的消费心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是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决定的,其中,无差异曲线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会的属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对于黄山和泰山两种类似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的不同组合而言,科学考察和休闲度假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闲度假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比科考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要更远离原点,效用更大,满意度更高。进而,在同等条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选择此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

三、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规律,因此,在人们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获得最大效用就成为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如图所示,既定的预算线I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E点,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均衡点E上,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购买数量的组合为。在旅游消费行为决策中,消费者均衡可以指导旅游经营者认识到潜在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地做出相应促销和准备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选择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费各为80元/天、50元/天,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总额为500元。以时间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时间限制线X十Y=7来表示,如下图所示JK线;以费用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预算线50X十80Y=500来表示,如图所示的CD线。

预算线和时间限制线相交的区域,如下图所示OCEK,双重限制线为CEK,CEK与坐标轴之间的区域OCEK表示既满足收入和价格的限制,又满足时间的要求和消费组合。而区域JCE表示只满足时间限制并不满足价格、收人限制;区域EKD只满足价格、收入限制,但不满足时间限制。

第6篇

【关键词】入境旅游;市场消费;发展与对策

一、河南入境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外汇收入增长强劲,一直呈现良好、健康、稳步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开局。根据河南省旅游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7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总收入3875.5亿元,同比增长15.2%,相当于全省GDP的12%。我省的入境旅游业从纵向来看,呈上升增长势头,但和全国其他省份比,我们却远远落后于周边省份,和旅游发达的京、沪、广、滇、琼等相差更大。

二、河南省入境旅游面临难题及问题剖析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实现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旅游业是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十二五”旅游发展思路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把河南省建设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强省,旅游综合经济实力进人全国前五位。可惜的是,在河南省旅游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标志的入境旅游业却成为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位置。

2011年我省接待入境游客人次上位居全国第19位,2013年我省接待游客人次依然保持全国第19位,但入境旅游市场收入却下滑至21位,这说明河南省整体旅游产业在国际上影响力有限,创收能力低。究其原因,这固然有投资环境、市场前景、建设方向、文化内涵、规律、开发时序及投入产出分析没有科学依据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 一些旅游景区 ( 点) 开发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规模条件出发论证, 而忽视了另一个条件, 即游客行为规律。游客对一个景区的显行为, 是对景区开发、产品设计最好的检验和反馈。在不同的大文化背景之下,游客旅游决策、空间行为 ( 包括选择偏好、目的地评价等) 、客主交互效应等可为旅游资源评价、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佐证, 并使其更切合市场客观实际。

三、河南省入境游客消费行为研究

(一)游客目的地选择集中

通过官方网站的统计,河南省的众多旅游目的地中,最能吸引入境游客的主要是一些国家级景点,基本上为5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和安阳,焦作五个城市, 景点主要有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白马寺、龙亭、相国寺、云台山等。说明这些重点景区的知名度较高,对游客吸引力相对大。而我们新开发的景点则极少有海外游客光顾。

(二)获取旅游信息来源差异大

游客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之一。调查数据表明,来河南入境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第一主要依靠旅行社,占总数的30 %;其次依靠他人介绍,占总数的30%;第三依靠互联网,占总数的24. 3%;而依靠媒体和广告宣传获取信息的仅占7%和3. 8%。期间不乏是因为郑西高铁的开通,拓展了西安旅游的线路,方便了更多游客由西安直接进入河南市场。由此看出,媒体、广告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游客对这些宣传不够信任。

(三)入境消费整体涨幅不大

我省近几年的外汇收入有所增加,但主要助推因素是入境游客的规模急速扩张,游客消费水平没有质的提高。其消费结构依然以基本消费为主。主要表现在交通消费依然是主力,而购物消费也整体上呈现上涨趋势,但总体涨幅低于娱乐消费。究其原因,有区域经济的拉动因素,也存内涵挖掘和旅游产品设计不能有效与游客兴趣耦合所导致。

四、河南入境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一)切实改进入境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工作及人才培养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我省的海外旅游形象宣传;加大对市场研究、产品开发、信息服务、资料库和网络建设等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基础工作的推进。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定期举办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培训,对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市场负责人进行分级培训;通过引入旅游、外包服务等提高旅游市场宣传推广的专业水平,打造复合型的市场宣传人才队伍。开展营销绩效评估:尽快开展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目的地知名度调查制度;不断改进推广策略,提高工作实效。

(二)加强区域化发展协作,扩大河南旅游影响力

中部六省中,陕西,山东的入境旅游也相对发达,要实现河南旅游服务业的国际化标准化,必须整合旅游资源。特别是加强和中部其他省份,继而是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旅游合作,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转变发展思路和模式,在合作中扬长避短,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先通过合作,扩大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 然后依靠自身的品牌和精品做强。

(三)开拓更好的消费环境,增加游客消费兴趣

我省旅游产品设计应结合入境游客的需求特点,构建适销对路的入境旅游产品体系,精选优质旅游产品与特色旅游景区,推进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向外推广高品质的旅游目的地体系;结合各地区位状况与旅游资源特色,构建覆盖全省的线路体系;设计精品特色旅游产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增强消费兴趣。突出发展适合入境旅游消费的新热点,创造入境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引领入境旅游的需求导向,支持多种旅游产品的发展。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河南旅游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树立服务入境旅游企业发展意识,为旅游企业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的竞争环境,为中外旅游企业搭建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扶持大型旅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为大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客户提供便利化服务渠道。进一步调动旅游企业参与展会的积极性,成立入境旅游营销中心,把大景区、旅行社、旅游集团纳入旅游营销中心,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协助营销中心做好海外宣传推广工作。

第7篇

一、引言

《关于旅游业21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旅游定义为: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研究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可以审视旅游景区目前的发展状况,诊断旅游景区的发展不足和瓶颈,还可以依据旅游景区的现存不足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延缓旅游景区的发展阶段和巩固阶段。

伴随着旅游行为产生的是消费行为,相对于一般消费来说,旅游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高层次社会性消费。吴清津提到,旅游消费就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如果旅游企业只是一味地使用现成产品向旅游消费者反复劝说兜售,而不仔细研究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过程,就难以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难以协调旅游者、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深受旅游目的地特殊区位因素的影响,旅游目的地所具有的条件会引起该地旅游者一系列特定、相似的消费行为。

文章从北海银滩景区旅游者消费行为角度,研究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经过调查走访、实地观察、查找报刊资料发现北海银滩景区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严峻问题,并探索发展路径。

二、北海银滩景区旅游者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

(一)北海银滩景区概况

广西北海银滩景区是广西旅游的主导品牌,是我国最理想的海滨浴场和疗养胜地。北海银滩景区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海滨浴场,还有充满大自然生态气息的大片红树林、D家文化等鲜明的滨海标志。北海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内地城市的50至l000倍,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氧吧”,是各类慢性及老年疾病患者最适宜的疗养场所。自从开发成旅游景区以来,银滩因不合理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发展问题。2002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北海银滩旅游区规划》,并启动银滩中区改造工程。重建后的北海银滩景区免票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来度假旅游,此措在银滩景区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免票也给景区收益、管理、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法调查北海银滩景区游客的消费行为模式,从现行免票模式下银滩景区游客的旅游动机、市场需求、消费能力、偏好、期望等维度分析该景区旅游消费行为。通过调查得出真实的游客行为来分析景区综合影响力,并以此为根据诊断银滩景区的现行状况,发现景区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契机,打造新的营销市场,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在北海银滩景区的游客,随机选取男、女、老、少各阶层的旅游消费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选择景区淡季和旺季时间通过访谈的方式与工作人员交流,获取相关信息。问卷共设置了14道选择题和一个评价矩阵,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8份,有效问卷为102份并用于分析,实际有效率为85%。

(三)北海银滩景区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1、旅游者基本背景属性

本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在北海银滩景区参观游览的游客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比例占52%,女性占48%,年龄在25岁到35岁的被调查者占28%,在36岁到55岁的占到36%。分析北海银滩旅游消费者的人群特征发现,银滩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其中来自山东、辽宁、河北等东北和华北地区的56岁到70岁退休老人为数不少,在被调查者中占据18%的比重。根据访谈了解,这些老年人基本上是专程到北海养生、过冬或者康体疗养的,尤其是在每年冬季11月份到过年之后的3月份人数最多,更有部分老年人常年居住在北海,已在北海买房。

这部分养生群体有明显的特征:基本为已退休、经济能力较好的老年人,以及少数身体患有疾病的中老年人,多来自繁华大城市,其子女已独立,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通常长期居住在海边的经济型旅馆当中,含餐,给该养生族带来很大方便。

2、消费者实际消费特征分析

(1)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北海银滩旅游消费者有48%的人是通过亲友推荐而了解到北海银滩的,12%的被访者通过网络渠道、12%通过旅行社渠道到访北海银滩;而促使其最终来到北海银滩旅游则是因为银滩环境优美、气候舒适,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被调查者在回答“在银滩旅游期间最喜欢做什么是事情”时排名前四位的是漫步散心,在海边吹风晒太阳,游泳堆沙,品尝海鲜。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推断出身边亲朋好友的口碑对潜在旅游者的影响极大,所以在旅游过程中给旅游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提升游客满意度,可以为景区树立有感染效应的品牌口碑,吸引更多潜在旅游者。

(2)调查发现北海银滩景区有30%的被访者会在银滩停留2-3天,20%的人只在此停留1天;而在旅游期间游客的消费基本上都不高,50%的游客主要支出于品尝美食,其次是在用于交通(18%)和住宿(16%)。旅游者在北海银滩景区的旅游天数短、消费低,对景区的经济贡献不高。

3、旅游消费者消费满意度分析

在调查北海银滩旅游者对于该景区的满意程度时,最让银滩游客感到满意的排名前三位分别是风景、环境、免票制度;而最让游客不满意的前三位是坑宰游客现象、文化底蕴不够、环境卫生差;有72%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银滩之旅基本达到预先的期望值,28%的被访者认为低于期望值,被访者中没有人认为此次体验超出期望值;65%的被访者表示下次还会来银滩或者推荐亲友来银滩旅游。

数据显示,银滩的风景和环境还是让旅游者较为满意的,银滩的免门票政策无疑是给休闲养生群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北海历史底蕴不够浓厚,坑客宰客等混乱的市场环境给旅游者留下了极其消极的印象。

4、北海银滩旅游消费者对景区综合评价分析

问卷在最后设置了矩阵评价调查,将银滩的海滨风光等19项内容呈现在旅游者面前接受评价,设置了“非常好”、“好”、“一般”、“较差”、“差”五个评价等级,以期对银滩景区进行全面地游客感受调查。评价结果如下:

表格数据反映了旅游消费者对于银滩景区最直观的评价,据表格数据取最高票数得知,旅游者们大多认为:银滩的海滨风光非常、空气质量、免票制度深的旅游者喜爱;沙滩海水质量、当地居民接纳游客态度、景区带来的缓压效果、生态环境较好;旅游活动项目的丰富程度、景区规划效果、景区工作人员素质、旅游商品市场秩序、物价水平对生活影响、交通便利度、景区宣传效果、人文关怀、景区的意外安全保护和危机处理一般,有待加强。最后,旅游者对景区的综合满意程度较好。

三、旅游者消费行为调查所折射出北海银滩景区的存在问题

北海银滩景区因其自身区位因素、气候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等特点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

(一) 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低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除去部分长期在银滩周边养生的长居旅游者外,普通的旅游者在银滩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5天,人均消费金额为600元左右,且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直接略过银滩景区直奔北海涠洲岛。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北海银滩景区旅游活动项目少,无法吸引游客的目光,致使很多人来到银滩匆匆看了几眼之后便离开了。如此浅度的出游不仅给游客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重游率低,缺乏游客忠诚度,经济贡献低,对景区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力。

(二)滨海旅游缺乏主题亮点,高端旅游产品欠缺,市场竞争力弱

解芳君认为我国海滨旅游度假区主题定位不明确,缺少文化内涵,资源类型相似,开发雷同很严重。要做到差异化经营,就要明确不同的主题。我国海滨度假区主题开发雷同情况的严重使得度假区的建设庸俗化、功利化,缺少创新意识。北海银滩景区同样存在缺乏主题亮点的问题,无法摆脱传统的海滨度假区的存在模式。旅游产品种类少,档次低,雷同度高,缺乏自身特色。产品主要有快艇、摩托艇等的海上娱乐项目,良莠不齐的海鲜产品,缺乏高端的滨海类游览项目,无法激起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经济收益。拥有优质的海滨资源的北海银滩景区,却无法打造成三亚、鼓浪屿级别的海滨度假区,银滩“质量高、档次低、无特色”的现状令人堪忧。

(三)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薄弱

随着银滩接待游客人数递增,银滩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显现出来,海水污染、沙滩变黑、沙子减少、垃圾成患、海洋生物骤减等不容忽视。调查过程中曾有多位被访者提及银滩的沙子越来越少的问题,因为许多游客为了纪念旅途,会想方设法带走一些沙子,这看似“人之常情”的行为却给银滩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沙滩上沙层越来越稀薄,生活在沙层下面的海产生物将无处可藏而数量骤减;海岸原本拥有的自净能力将减弱,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四)景区免票制度带来一系列管理保护问题

在城市经济不发达的北海,银滩景区免票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良好社会口碑的同时也给地方管理发展带来较大的难题。首先,免票导致大量游客涌入,游客接待人数无法控制,一旦超过当地生态环境容量,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今每逢节假日,沙滩上人山人海,道路阻滞不畅,沙滩沙质破坏,海水遭受污染。免票之后收入大量减少,银滩景区每年入不敷出,依靠政府财政扶持和少量收入,仅仅能够维持景区日常运营管理,难以建设完善景区设施设备、保障产品质量和扩大宣传。例如,北海银滩曾有号称“亚洲第一”的大型音乐喷泉,本该成为银滩特色旅游产品却被迫停止直至消失。因为喷泉位于海边沙滩上,海水对喷泉设备损害极大,需要高额维护管理费用;且音乐喷泉耗电量大,每晚需要近万元电费,成本极高;银滩景区难以投入巨资运作喷泉景观。

四、基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广西北海银滩景区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开拓滨海养生度假市场

根据本次调查得知,北海银滩景区每年会吸引大批中老年旅游者过来避寒养生,该部分群体在北海银滩景区停留时间较长,消费行为特征自成规律。作为数量庞大的市场,北海银滩景区应该抓住机遇,适应市场需要,利用北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造成中国乃至国际著名的养生胜地。随着北海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北海银滩景区还须改善接待条件,在旅游接待设施、景区综合结构、生活需求的配套服务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宣传,营造出自然养生的环境氛围,吸引世界各地的养生族到此感受“天然氧吧”的魅力。

(二)开展深度旅游,发展高端旅游体验项目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者需求层次逐渐走向高端,情感需求所占的比重增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欢迎。本次调查发现,游客来到银滩只能简单地体验浅海戏水之乐,乏味而没有新意。为了丰富景区旅游活动,满足旅游者的观赏需求,景区可以开发深度旅游,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出发,注重旅游者消费时的感受,走向高端化和个性化。根据银滩的资源条件,发展适合的高端旅游项目,如海上(底)餐厅、海底探险、海上垂钓、划艇、沙雕、摄影、沙滩体育等项目。

(三)开发生态体验型旅游产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力度

北海银滩景区的生态环境是景区存在的灵魂,景区的环境是带给旅游者直观感受的重要因素。北海银滩景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监测和保护机制,对银滩的沙质、海水、绿化等实行科学管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构建完整的垃圾监测清理流程,控制旅游者人数,使银滩游客接待数量与景区环境承载量形成和谐合理的发展状态。培养旅游消费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倡导文明的旅游消费行为,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纵观北海银滩的现有优势,银滩可以结合现有珍贵的生态资源,开发生态体验项目。例如,北海银滩周边有大片原生态红树林,大量生物寄居在红树林和浅滩之中,譬如蛤蜊、牡蛎、沙蟹、沙虫等物种,很多当地渔民在滩涂上耙螺,挖沙虫。景区可与政府共同制定生态体验新线路,科学管理红树林生态景观,轮流圈定一定区域的红树林景观作为旅游者可进入的海洋体验基地,组织旅游者参观沙虫、蛤蜊的生长环境和挖掘过程,尝试亲身体验的劳作之乐,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望。北海银滩可以轮流圈定区域,消除人为进入对红树林的破坏,并定期监测维护红树林的生长环境,严格控制进入的旅游者人数,在体验过程当中向游客输入生态保护的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海上农家乐,组织游客捕鱼、捞蟹,让游客参与渔船上的捕捞活动。

(四)坚持免票制度,引资建设周边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多年来北海银滩景区是否应该免票的问题引来多方不同意见,近几年争议愈发强烈。北海银滩景区应该以区域发展为目标,坚持免票制度。银滩坚持免票十几年深得人心,如果此时突然开始收取门票,必然会引起消极的市场变动,引发公众不满,严重影响北海旅游市场秩序。北海银滩景区可以借鉴杭州西湖“免费+周边消费”的模式,银滩免费之后周边消费却大大低于预期水平。所以当地政府要加强的是发展周边吃、住、娱乐等综合产业,扩大休闲度假的综合效应。优化提升现有景点,开发新的旅游消费项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建设休闲消费场所,提高旅游者消费力度,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完善旅游基础建设,规范旅游市场

第8篇

对于居民来讲,旅游本身是一个消费行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刘嗣明,1998)。旅游消费行为符合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当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现代消费需求受到时间、环境、表现形式及自身心理的影响时,旅游消费行为就会形成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林增学,1999)。影响消费行为方式的各种原因及消费行为本身的状态即静态旅游消费模式会伴随每次旅游消费的发生,而动态消费旅游模式着重强调对该消费行为做出的评价,并不是每次消费行为都会影响旅游者以后的消费行为的选择。为此,笔者以河北省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方式、旅游消费内容、旅游消费满意度和旅游消费投诉等作为切入点,探究河北省旅游消费模式。《河北省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报告》显示,以个人出行或家庭亲友结伴为主的自助游成为游客最为喜爱的旅游方式。其中,以家庭、亲友结伴方式出行的游客占游客总量的31.20%,个人旅行类的游客占总量的23.01%,以上两类总计占54.21%。由单位组织的游客占总量的16.17%,旅行社组织的游客占总量的15.41%(见表2)。《河北省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报告》显示,交通费所占比重最大,为21.37%;住宿费次之,为20%;餐饮费为17.95%;游览费为16.35%;购物费为13.47%,娱乐费为6.1%。一般来说,旅游消费水平与旅游基本性消费成反比,旅游基本消费支出越高,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就越低,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基本消费中各项消费占旅游总消费比重的大小可以作为各项旅游消费内容基础性程度的标志,比重越大,基础性越高,消费弹性系数越小。从河北省旅游消费构成看,交通、住宿、餐饮三项弹性较小的基本旅游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大,而消费弹性较大的购物、娱乐这两项非基本旅游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小,旅游者消费结构不甚合理,旅游消费层次较低(见表3)。

旅游消费满意度可简称为游客满意度,是顾客消费满意理论在旅游业中的扩展,是游客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对其要求感受被满足的程度(蔡伯勋,1986)。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交通、旅游市场秩序、导游服务、景区游览环境、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是否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邓祖涛,2012)。因此,游客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旅游消费的过程和变化。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国60个样本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来看,苏州以85.96列全国60个样本城市首位,上海、黄山、南京、成都、厦门、宁波、杭州、无锡、重庆在全年排名中跻身前十位。河北省的石家庄以74.72%的游客满意度排名第54位,承德游客满意度为75.15%,排名第51位,而秦皇岛游客满意度为70.86%,排名第49位。结合四个季度的调查数据来看,从空间分布上,长三角城市群游客满意度相对较高,满意度排序前十位的城市中,长三角城市有7个。而河北省的三个样本城市中,石家庄和承德这两个样本城市的数据呈现下降趋势,只有秦皇岛的游客满意度有所提升,但是满意度排序也较低。可以看出,河北省的旅游消费满意度还不是很理想,整体上处于中等或者较低的水平。旅游消费投诉即旅游投诉,是游客为了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对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实施的服务质量进行反馈,是对他们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原伟,2009)。旅游投诉的数量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旅游消费的过程和变化。河北省高度重视游客的旅游消费投诉问题,努力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2012年,全省进行旅游质监执法检查591次,出动旅游质监执法人员共3648人次,联合公安、工商、交通、物价、质监等部门执法检查211次,检查旅游经营单位2524家。其中旅行社1162家、星级饭店415家、景区(点)353家、旅游车船公司39家、旅游购物店189家、演艺场所15家;检查导游IC卡1324人次,处罚违法违规旅行社26家、A级景区6家、星级饭店3家。2012年前三季度,全省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共受理旅游投诉272起,接听游客咨询电话1841次,为游客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5720元,全省旅游投诉处理游客满意率达95%以上,创历史最高。旅游及相关部门正在通过有效措施对河北省旅游消费环境的优化进行有益尝试并已初见成效,旅游投诉率降低,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正在逐步改善。在河北省的旅游消费过程中,旅游者不仅有旅游消费的方式选择到实现旅游消费,也有旅游消费效果评价直至再次消费可能性的旅游动态消费行为,旅游者开始充分重视自身对消费效果的评价。但是,旅游主动消费还未成趋势,丰裕的旅游产品、完备的消费技术以及充分的旅游产品信息都较欠缺,旅游者能够自由选择找到符合自身目的的丰富、个性化需求更少,因此很难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旅游,并通过旅游产品满足自身欲望。

旅游消费正在逐渐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并逐步推动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河北省只有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积极构建旅游消费保障体系,以高质量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赢得游客信赖,旅游者才能享受安全、放心、满意、和谐的旅游消费体验,更好地达到自身的满意程度,激发主动消费的良性循环,促进旅游消费空间的和谐发展。

本文作者:季娜娜李昌强王文娟工作单位:河北省旅游研究会

第9篇

内容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的旅游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旅游基础设施和自然文化遗产被损毁,旅游业的人财物大量损失,四川的旅游业务被迫全面暂停。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灾后旅游者赴灾区旅游的消费行为特征,以期为灾区的旅游市场的恢复和重建以及营销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对灾区的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感知较高;旅游接待设施存在不足,并不影响旅游者对灾区旅游形象和综合评价;对灾区的旅游安全有良好的评价;旅游者赴灾区旅游的消费意愿受诸多因素影响,旅游动机和旅游活动主动呈现多样性,消费结构分配偏重于参观游览。基于此,文章就灾区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灾后 旅游者 消费行为特征 地震灾区

问题的提出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的旅游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旅游基础设施和自然文化遗产被损毁,旅游业的人财物大量损失,四川的旅游业务被迫全面暂停。地震发生地在四川,但影响范围波及面大,四川的非灾区以及省外地区的游客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海外游客对四川灾后旅游发展也存在质疑,担心灾区的旅游安全、旅游资源的恢复、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等。四川作为旅游安全目的地的形象严重受损,地震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心理,必然会出现灾区旅游地游客的流失,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旅游市场出现消费低迷、经济发展缓慢的态势。

此次地质灾害使四川全省568家旅游景区遭到损坏,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其中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全省524家星级饭店、684家旅行社、58家旅游汽车公司停业或基本停业:全省超过30万旅游从业人员面临没有工作、减少或没有收入的困境。

此外,受地震灾害影响,受灾地区旅游团全面退团。2008年5、6、7、8月份,全省旅游总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4.9%、45%、20.6%、19.5%。从1到8月,全省累计完成旅游总收入652.2亿元,同比下降19.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1.7万人次,外汇收入1.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6.6%和56.1%。

根据四川省旅游局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就旅游人数而言,地震后至2009年10月四川旅游远远没有恢复,如世界遗产地九寨沟2009年10月旅游人数为26.06万,仅为2007年同期的54%、2006年同期的65%;黄龙景区和九寨沟景区由于客流相关,旅游恢复状况大致相同;峨眉山景区每年的旅游高峰是8月,2009年8月旅游人数35.22方,是2007年同期的87%、2006年同期的106%。

学术界有关地震灾后的研究

地震的影响颇深,也引起了众多国内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学术界对灾后重建的关注和支持。其成果主要体现在灾后的重建,如城镇与农村、基础设施与居民住房的重建及重建模式等;灾后的心里重建;灾后救助动员模式的比较等。灾后旅游重建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如灾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灾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灾后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旅游市场的恢复和重建、旅游人才市场的重建、灾难地景区的游客流失问题等。

灾区旅游市场的恢复面临巨大挑战,从研究成果来看,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灾区旅游迅速恢复市场的需求,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研究手段单一、缺乏实证研究。旅游的实现和发展需要旅游地和客源地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针对灾后旅游者前往灾区的旅游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特征研究比较缺乏,对该类主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四川地震灾区为例,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前往灾区旅行的国内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以期为灾区旅游市场的重建、恢复和营销提供参考。

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因素

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对象可分成3类,即个体的旅游者、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和文化与亚文化群体。本文选择个体的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处于最微观层次的旅游者。

广义的旅游者消费行为涉及诸多方面,是对消费行为的系列过程的研究,这一过程包括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出发前旅游动机的产生、有关旅游地信息的收集、感知(价值判断)、旅游决策过程、购买、前往旅游地的空间移动、使用旅游产品或服务、旅游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消费后的感知或评价等。作为个体的旅游者,其旅游消费行为主要受感知、自身的学习或经历、动机、价值、态度、旅游者的个性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对旅游决策的产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旅游者的学习或经历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感知,感知的好坏直接影响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形成,又通过态度和价值影响旅游决策的制定。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等调查前往灾区旅游的国内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问卷调查时间为2009年9月到2009年10月,地点主要是在地震的重灾区映秀、都江堰等地。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采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设计而成,1=非常好,5=非常不好,调查旅游者对灾区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质量的感知及综合评价;第二部分调查前往地震灾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第三部分是关于旅游者的人口社会特征。调查方式主要是把印制好的问卷通过导游员向来四川地震灾区的游客进行发放,现场收回。通过这一方法发放问卷,回收率比较高:发放问卷合计300份,收回289份,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高达95%。

结果分析

(一)问卷量表的可靠性分析

在实证研究领域,通常使用克朗巴哈信度系数法(Cronbach α)来测量问卷的信度,它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一般认为 在0.7以上问卷的可信度较高。大于0.9则认为问卷量表十分可信。利用SPSS 11.5统计分析,Cronbach a系数为0.9011,问题项与量表总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Item-Total Correlation)最大值为0.7642,最小值为0.4126,反映量表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二)样本分析

问卷总共调查了258名来川的游客,其中男性占60.13%,女性占39.87%;18岁到50岁年龄段的游客最多,占94.94%,18-25岁、26-35岁和36-50岁三者的比例相当;被调查对象中具有大专学历者占81.15%,其次高中学历者,占13.29%;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10.12%,家庭月收入在2001-3000元和3001-4000之间的游客比例相当,家庭月收入大于4000元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2.28%;被调查者大部分来自于外省,占46.84%,四川非灾区者占39.24%,四川灾区占13.29%。

(三)旅游者对灾区旅游资源质量和接待质量的感知(见表1)

为了研究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国外很多学者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引入了大量的变量因素,并且建构模型,以此来分析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总结出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前者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收入、旅游产品的价格上。后者包括需求、动机、个性、感知、态度、闲暇时间、旅游地的信息、社会、家庭、文化等。

多数学者认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处于消费者购买行为五阶段中的购买决策阶段,即其经历了需求识别、信息收集和选择评估这三个阶段后形成的。而在选择评估阶段,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与旅游消费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旅游者产生消费意愿后一般会根据消费意愿进行决策。

地震造成了部分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损坏,但从整体分析,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破坏,主要集中在龙门山脉沿线的21个极重灾区县,其旅游业收入仅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主要景点及成都主城区、乐山等主要旅游城市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地震对四川著名的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程度有限,况且灾后也形成了一些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新的景观和已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共同构成了旅游者前往灾区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因素。

89.87%的被调查者认为地震并不影响自己前往灾区旅游,并且对灾区景区旅游资源质量的感知价值较高,“非常好”和“好”评价率均达到80%左右,灾区的旅游接待设施设备还没有恢复到震前状态,从调查者的感知也能体现出来,除导游服务质量评价较好外,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和娱乐方面旅游者的感知质量都不高,此状况可能会构成潜在的旅游者前往的阻力因素。不过这并没影响旅游者对灾区景区的综合评价,“好”评价率为86.79%,这表示对灾区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安全评价良好。

(四)旅游者赴灾区旅游消费的推动因素分析

国外学者Huang Jenhnng和Jennifer C H Min以台湾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地震的破坏及对旅游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对地震给台湾岛带来的危害报道影响了潜在的游客。同理,灾后政府、旅游企业和媒体对灾区正面信息的积极传宣也会影响潜在旅游者的消费意愿。

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对就地震灾害来的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的损失、环境的严重破坏等进行了最全面、最及时、最准确的报道与公开,全世界的民众通过大量的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报道,了解最新的地震灾情以及抗震救灾的情况。于此同时,这些报道提升了四川以及汶川、北川、青川等地的知名度,为灾区日后的旅游恢复创造了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前往灾区旅游的推动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对灾区旅游目的地恢复和重建的支持心态(X4)、旅游目的地所在地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X1)、爱国教育体验的驱动(X5)和周围其他人的推荐和介绍(X3)。其次是旅游目的地经营者的各种宣传(X2)、好奇心的驱使(X6)和其他(X7)(见图1)。可见,旅游者对灾区重建的支持和关注决定了大部人的旅游消费行为决策。政府对灾区重建的宣传做了大量的努力,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旅游决策形成的影响因素调查表明,65.1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个人意愿”驱使自己前往灾区旅游,其次是受大众媒体宣传、旅游企业宣传的影响以及亲朋好友的推荐。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前往灾区旅游的消费动机呈现多样性,多数被调查者同时有几种动机,如缅怀遇难者、参观灾难遗址等,同时期望体验当地独特的民俗或考察灾区的经商机会等。排列前6位的旅游动机见表2。由此可见,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灾区的灾难有关,旅游动机率最高的是缅怀地震遇难者。也有较少部分旅游者伴有“接触友好的居民”、“体验独特的当地民俗”、“缓解工作压力,求清净”、“增长知识”、“考察灾区的经商机会”等旅游动机。

旅游是复杂而具有高度象征性的社会行为,旅游者通过旅游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同事,又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体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大众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体现在休闲、商务、文化、探亲、疗养、体育等方面。旅游者前往地震灾区旅游的动机更是多样化,同一旅游者伴随着多种旅游动机。

旅游者到了灾区以后,旅游活动的选择呈现多样性。85.27%游客的旅游活动主要是参观灾难遗址,其次是观光游览、体验民族风情、看望、慰问灾区、休闲度假等。有少数旅游者会探亲访友、进行体育健身等。旅游消费结构分配调查结果显示,80.62%的消费项目首选“参观游览”,餐饮、住宿、交通的比例不高,最低的是娱乐,此结果与旅游者对灾区景区对旅游接待质量的感知结果一致,是由灾区的旅游重建现状决定的。地震发生后,震区旅游在短期内恢复困难较大,目前只能满足小规模旅游者的吃住需求。调查结果还显示,有41.14%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在灾区吃住,而是选择在灾区附近接待条件较好的旅游地吃住。究其原因,团队旅游者认为“旅行社已安排,别无选择”、大部分散客认为“在灾区停留时间不长,无需在此消费”、“灾区吃住设施环境不好、卫生条件不好”,也有极少数游客认为不在此消费是因为价格较高。当问及“在灾区旅游项目消费与以往您在其他旅游地的旅游消费相比”,24.68%的游客会“更大方些”,34.89%的消费将会和往常一样,33.54%的旅游者认为“因为没什么可消费的项目,花费得更少”,也有认为因为价格高花费更少。

结论

旅游者对灾区的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感知较高,虽然旅游接待方面存在不足,并不影响旅游者对灾区旅游形象和综合评价;对灾区灾后的恢复和重建持积极的态度,支持灾区的旅游发展,对灾区的旅游安全有良好的评价。旅游者前往灾区旅游的消费意愿受诸多因素影响,政府、旅游企业和媒体的积极宣传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决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旅游者的消费动机和旅游活动主动呈现多样性,与灾区的灾难经历有紧密联系。旅游者消费结构分配偏重于参观游览,在住宿、交通、购物和娱乐方面的消费比重偏低。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灾区的旅游项目局限于单一的观光旅游,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多元化和深度,体验性的新旅游产品较少。旅游接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匮乏,适应不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跟不上旅游发展的步伐。

灾后旅游的恢复和重建任重道远,旅游的重建不能仅仅是恢复到地震前的局面,更应该利用“地震”这一条件给当地旅游业注入新鲜活力。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大力打造地震后形成的地质景观,如地震后形成的峡谷、堰塞湖等自然景观;利用灾难遗址开发一些具有体验性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冒险型旅游者追求差异与刺激,感悟人生,体验生与死的旅游需求;在遗址处修建博物馆,游客通过展览可以增加知识,深入对灾区的了解。

为了缩短灾区景观与游客之间的心理距离,保证游客的安全,灾区必须重视灾区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加强景区旅游安全管理与旅游安全宣传。重新开放的景区必须经过权威部门的安全排查,包括基础设施、道路、宾馆以及景区建筑等。此外,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旅游安全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花海燕,刘世明,李蔚.严重自然灾难地景区游客流失原因和旅游意愿关系研究―以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为例.海南大学学报,2010(4)

2.邱建,蒋蓉.关于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J].城市规划,2009.7

3.宁维卫,徐建.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J].西南交通大学报,2008(4)

4.童文莹.中国巨灾灾后救助动员模式比较―以“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例[J].江海学刊,2010.5

5.刘世明,严澍,李蔚.四川灾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机制与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

6.石磊.汶川地震灾后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7.谭越.四川地震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8.马晓路,王杏丹.灾后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9.刘阳炼.浅议震区灾后旅游市场的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10.陈钧,王玉琼.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旅游论坛,2009(3)

11.HUANG Jen•hung,MIN Jennifer.Earthquake devastation and recovery in tourism:the Taiwan Case[J].Tourism Management,2002(2)

12.马佳.地震旅游开发研究―基于旅游者审美心理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9

13.刘纯.旅游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第10篇

摘要: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以及4G网络的覆盖,当今消费者的网络消费行为同以往发生了极大变化

>> 网络消费行为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影响研究 世代研究背景下的中国“独生代”消费行为分析 网络信息消费行为分析 精神饥饿的消费一代 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游戏消费行为研究 基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的网络商店形象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网络消费行为与传统消费行为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网络团购服务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网络营销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服装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网络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影响研究 Web2.0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回顾与展望 虚拟社区人际互动与网络消费行为关系的研究 浅议网络消费行为分析的社会科学研究 大学生网络团购消费行为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伊莎贝尔・普兰特:欢迎“C一代”[M].智利:信使报,2010(13).

[4]闵庆飞,王彦博.社会化媒体的影响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3.

[5]Engel J F, Blackwell R D. Consumer Behavior [M]. New york :The dryden press,1995 :10-11.

[6]吴延凤.E世代网络消费行为研究[D].延安大学,2013.

[7]高学敏,姬雄华.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研究[J].企业导报,2012(22).

第11篇

[关键词]河源;教师;旅游行为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14-03

1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深入,旅游市场细分也越来越细,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老年人、女性游客、学生、教师、公务员、医生等旅游市场也引起了企业的关注,针对这些旅游市场的专项旅游产品也逐渐增多。同时针对老年人、女性游客、学生、教师等人群的旅游消费行为过程引起旅游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开发这些细分旅游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中专院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消费群体,具有知识水平较高、收入稳定、闲暇时间较多、旅游服务要求高、旅游需求强烈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但是,对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较少,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沙、兰州、西安等省会城市,对中小城市的教师群体研究不够。彭丹[1]等对长沙12所高校教师的旅游消费心态、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陈同庆[2]调查了佛山14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游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张建军[3]等再一次对长沙市教师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鲍春红[4]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西安高校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消费特征;刘春莲[5]对兰州市高校教师的旅游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归纳出兰州市高校教师旅游行为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张龙[6]对秦皇岛市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河源市位于粤东北山区,近些年经济与旅游业发展较快,城市居民外出旅游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大中专院校教师群体这一旅游市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因此,对河源市大中专院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研究,不仅能准确掌握他们旅游消费行为特点,开发适合他们消费的旅游产品,同时也是对大中专院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更为重要的是为同处于广东省欠发达山区的梅州、清远、韶关等城市开发教师旅游市场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位于河源大学城的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技工学校、河源理工学校的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3所学校分别发放问卷200份、50份、50份,共300份,回收275份,回收率91.7%,其中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85.8%。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出游信息两个部分14个问题,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由于是随机调查同时调查对象广泛,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的旅游行为特征。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①男性占41.1%,女性占58.9%。②年龄构成:24~30岁占51.7%,31~40岁占35.6%,41~50岁占10.2%,51~60岁以上占2.1%,60岁以上占0.4%。③收入:2000元以下占7.6%,2001~3000元占66.1%,3001~5000元占25%,5001~6000元占1.3%,6001元以上占0%。④职称:初级占53.4%,中级占34.3%,高级讲师占2.1%,副教授占2.1%,教授占1.7%,其他占6.4%。

3结果分析

3.1出游时间

调查发现,11.9%的教师每年基本不出游,70.3%的教师每年都有1~2次的出游,15.7%的教师每年出游3~5次,2.1%的教师每年出游5次以上。说明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的出游意识较强,88%的教师每年都有1次以上外出旅游经历。他们选择出游时间最多的是节假日(五一、十一、小长假),占44.1%,其次选择在寒暑假,占39.4%。这与彭丹、张建军等调查结果存在一些差别(教师出游的时间最多选择在寒暑假),说明国家法定长假在一段时间内对促进地区的旅游发展还是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选择外出旅游停留时间为1天的,占5.9%,2~3天的占55.9%,4~5天的占32.6%,5天以上的占5.6%。

3.2出游动机

通过对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出游目的分析发现,他们出游的目的不尽相同。增长见识、商务或专业访问、探亲访友、购物、宗教活动、放松减压、其他等8种类型都有(见图1)。33.1%的教师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减压,表明教师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希望通过旅游来调节情绪,放松心情。26.4%的教师外出旅游的目的是增长见识,这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关,研究表明通常学历、知识水平较高出游的意识也较强。21%的教师希望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探亲访友。2.1%的教师外出旅游的目的是探险和宗教活动。2.7%的教师出游目的是其他,表明教师出游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图1旅游动机

3.3旅游偏好

通过对教师外出旅游目的的调查,我们发现60.1%的教师选择到广东省外旅游,说明到外省的长线旅游对河源教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同样不能忽视广东省内及河源周边地区的旅游产品的宣传,39.4%的教师选择在省内及河源市区旅游。自然风景区、人文历史古迹、民俗风景区这三种类型的目的地对教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位于前三位。说明目前河源教师还是处于外出观光旅游的阶段,优美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是他们选择外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类型。主题公园、现代都市风情旅游区位于第二层次,表明休闲度假类型旅游目的地已经引起部分教师的关注,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趋势。

3.4出游方式

通过对河源教师出游方式的调查和分析(见图2、图3),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的出游方式主要以自助旅游为主,约占62.3%。全包价、半包价和借公务出差的出游方式较少,合计占37.7%。表明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追求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方式,也符合河源教师的年龄特征。在出游同伴的选择方面,55.5%的教师选择与同事或朋友出行,37.7%的教师愿意同家人一起旅游,3.8%的选择与恋人(也算做家人)出游,这与中国人比较传统的“家”的观念有着较大的关系。只有1%教师选择独自出游。表明追求自我享受、注重个人体验的个性化自助旅游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少,与朋友、家人一起自助出游方式是当前旅游一种发展趋势。

3.5信息渠道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营销宣传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出游选择。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为互联网(见图4),选中率达29.4%,以年轻人居多,这表明教师对新兴的媒体工具比较熟悉,已经把互联网作为最主要的信息搜索工具。其次为朋友介绍,选中率27%,说明旅游的口碑效应在信息化时代同样非常重要,也是旅游宣传的最佳途径。书刊、报纸、杂志位于第三位,选中率为19.1%。旅行社宣传位于倒数第三的位置,说明河源旅行社对大中专院校教师群体的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效果欠佳。这与鲍春红2008年对西安高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前三种方式(排名依次为互联网、朋友介绍、电视广播)基本一致,说明基于互联网的旅游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4获取旅游信息渠道

3.6旅游消费

调查显示,影响河源大中专教师出游因素位于前三位的是旅游费用、时间和景点知名度。旅游费用依旧是旅游者出游首要考虑的因素。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能够接受的单人单次出游费用以1000~2000元居多,占44.1%,以广东省周边(江西、厦门)短线旅游产品为主,旅游消费处于中档水平。单人单次旅游费用2000~5000元的占18%,表明目前长线旅游产品对于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压力。单人单次旅游费用在1000元以下的占37.9%,说明省内及河源市周边旅游产品还存在较大的旅游市场。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购物消费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地区旅游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作用。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在旅游过程中愿意支出购物费用100~500元的最多,占57.6%,100元以下的占13.1%,500~1000元的占27.1%,1000元以上的占2.1%。说明大中专院校教师旅游购物的意识较强,但消费能力一般,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旅游购物环境、旅游纪念品存在较多的问题。

4结论

(1)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外出旅游的意识较强,多数教师每年都有1次以上的出游欲望。他们出游的时间主要选择在国家法定长假。出游的动机多种多样,包含增长见识、探亲访友、购物、宗教活动、放松减压等各种类型,主要以放松减压为主要目的。教育部门及学校工会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适当组织外出旅游放松减压,提高工作效率。

(2)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外出旅游的方式以自助旅游为主,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多数教师选择和家人(恋人)一起出游,个人单独出行较少。他们选择的旅游目的地以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悠久历史和民俗的人文古迹为主,以广东省外长线旅游产品为主,但是广东省内及河源市近郊的短线旅游产品同样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河源旅游企业应加大这类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

(3)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的旅游消费能力处于中档水平,1000~2000元的单人单次旅游消费居多,有旅游购物的热情,消费水平一般,每次旅游多数教师只愿意花100~500元用于购买当地旅游特产,旅游购物消费还具有挖掘的潜力。旅游相关部门应加强旅游商品的创新和开发,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购物环境。

(4)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以互联网为主,说明网络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良好的旅游服务同样是旅游宣传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信息化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对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丹,陈巍,吴凯.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研究——长沙市12所高校教师旅游客源调查报告[J].经济与管理,2005,(5).

[2]陈同庆,李凡.教师旅游消费市场及其实证研究——以佛山为例[J].特区经济,2007,221(6).

[3]张建军,刘云.长沙市教师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J].大众商务,2009(99).

[4]鲍春红.西安高校教师旅游行为研究[D].兰州:西北大学,2008.

第12篇

关键词:旅游消费动机;旅游消费行为;市场研究

一、研究目的

目前中国各省份都在大力开展旅游项目已吸引资金,以提高省份整体国际声誉以及经济效益,黑龙江省也不例外。作为消费市场成员之一的大学生市场不容忽视,因寒假暑假的存在,也是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旺季时期。受地域及特殊事件影响,能够吸引省内大学生旅游资源将对地方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地域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对如何进行大学生旅游市场细分、制定营销策略,改善景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研究目的主要有(1)识别黑龙江省大学生旅游的主要动机因素;(2)检验旅游消费动机和大学生人口统计学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总结,借鉴杨瑞在西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研究问卷及刘力在九华山旅游市场的研究问卷,设计了关于黑龙江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调查问卷,共列举了17个项目。问卷采用的是里克特五点式量表,按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5)设计成问卷,用来衡量黑龙江省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动机。问卷的第二部分设计了5个题目,用于观测调查人群的人口统计学因素。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本项调查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为方便调查,分别选取了黑龙江省内的各大城市的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33份,回收率为96.2%,删除64份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0%。在被调查人群中,男生195人(52.8%),女士174人(47.2%);月花销在800元以下18人(4.9%),800-1200元95人(25.7%),1200-1600元152人(41.2%),1600-2000元(14.1%),2000元以上52人(14.1%);独生子女283人(76.7%),非独生子女86人(23.3%);来自农村118人(32.0%),来自城市251人(68.0%)本科生351人(95.1%),研究生18人(4.9%)。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作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及分散分析进行后续的处理和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黑龙江省大学生旅行动机因子分析

通过对17个旅游消费动机描述性项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黑龙江省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结果显示,KMO=0.773,近似卡方=1441.542,df=105,p=0.000,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简化对公因子的解释,使结果更有理论意义。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果,结果只显示大于0.5的因子载荷。这样提取出的5个公因子,包含了5个公因子,15个旅游消费动机项目,(删除了2个因子在多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项目),累计解释63.806%的方差。问卷的总体可靠性系数达到0.792,说明黑龙江省大学生旅行消费动机测量的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经过因子分析后的各个因子载荷均大于0.5,说明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表1列举了因子分析结果及动机描述项目。

第一个动机因子是“从众心理动机”,包括5个项目,特征值为3.933,解释了26.22%的方差。“从众心理动机”成为黑龙江省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主要动机,是因为社会上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思想和行动易到周边环境影响,同时从众心理行为也符合人们的社会学效应。第二个动机因子是“寻求归属”,包括3个项目,特征值为2.143,解释了14.28%的方差。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也是人生中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起始,心理不安感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现象,为了消除因适应性问题而来带不安感,决定去旅游自然成为了另一个动机。第三个动机因子是“疗养探险”,包括2个项目,特征值为1.294,解释了8.63%的方差。第四个动机因子是“实践访友”,包括2个项目,特征值为1.185,解释了7.9%的方差。第五个动机因子是“内心修复”,包括3个项目,特征值为1.017,解释了6.78%的方差,说明学生的这一旅游消费动机强度较低。

(二)旅游消费动机和大学生人口统计学关系分析

在研究中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采用了分散分析的方法检验了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和人口统计学直接的关系。结果显示除学生否是独生子女外,旅游消费动机在其他人口统计学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1)女性在“寻求归属”旅游消费动机方面强于男性,男性则在“疗养探险”旅游消费动机方面明显强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女性一般性格有关,女性在性格上比男性更为感性,男性则具备一定冒险精神。(2)月花销在800元以下的学生旅游消费动机主要集中在从“寻求归属”及“从众心理”两个方面,可能因学生没有大额零花钱进行旅游或者没有一定的旅游经历而选择从众心理行为以及意志上愿意寻求心理的归属有关。花销在1600-2000元的同学有了稍微多一些的社会实践及探访朋友的意志,而花销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的旅游消费动机集中在疗养探险动机上,也就是说,学生家里提供的生活费越多,学生的旅游自主意志越强烈。(3)在生源地方面,来自农村的同学在旅游消费动机上更多是“从众心理”,而城市的学生则更注重“疗养探险”及“实践访友”,这可能与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有关,来自城市的同学接触到的社会环境更为开放,因此在旅游消费动机上也更为主动。(4)在受到的教育程度上,本科生在“从众心理”、“内心修复”的消费动机上更为明显,而硕士以上学历的学生在旅游消费行为上,在”寻求归属“、“实践访友”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可能因学生受到的教育程度越多,自由选择的意志也就越强烈,对旅游的目的越明确。

四、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显示,黑龙江省的大学生在旅游消费动机上主要表现在从众心理、寻求归属、疗养探险、实践访友、内心修复五个方面,其中从众心理和寻求归属为主要消费动机因子。黑龙江省大学生旅游市场消费行为动机的研究和以往的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研究结果类似,旅游消费动机和人口统计学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显著性差异。

(二)建议

受到各地旅游资源相互竞争的影响,能够吸引旅客的主要因素是能够开发出满足游客旅游动机的旅游项目。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动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不同人口统计因素和相关消费特征也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相关旅游开发部门及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旅游消费动机进行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实施针对大学生市场的差异化营销,以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市场的需求。(作者单位:韩国大田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静.黑龙江省入境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其应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