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营管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保险;经营;管理;综合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马明明(1972-),男,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教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保险、理财。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2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65-02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和保险公司对于财务人员的保险经营能力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一方面,保险公司急需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保险经营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高校保险专业和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保险经营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弱。保险人才供求矛盾的根源在于高校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实践教学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的保险经营管理学的教学中应该采用“综合教学法”。
一、高校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现状
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属于应用型人才,但是在从事金融类行业的工作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与高校的保险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薄弱状况密切相关。
第一,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保险经营管理学的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课时比例,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学生的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实践教学而言,学生根据确定的资料,按照确定的方法,得出相应的实践结果,自始至终,学生很少独立思考,甚至都不可能问为什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所需的应用性人才不相符合。
第二,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实践项目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或教学软件与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毕业设计选题理论性较强,偏离实际;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不足等等。
第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保险经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之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保险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保险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保险企业等金融部门工作过,这就容易导致对具体的实践业务环境只具有感性认识,对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不是很了解,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第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比较薄弱。由于保险经营管理学科的特殊性,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的学生,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也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保险机构设置和保险业务等参观实习的层面,很难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综合管理教学在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乔伊斯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教育模式》一书,他在书中具体地分析和研究了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将教育模式分为25种,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受制于当时的经济和科技条件,在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单一,往往以课题的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则是要在毕业之后再进行。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整合,因此,综合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综合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和重心,主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同时,主张在教学中尽可能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综合教学方法不仅把教学当成是一种行为,更是把学习的方法当成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将学生看成教学的重点,将实用性看成是教学的目的,因此,综合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爱学、指导学生会学。一般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同时将以教师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贯穿于其中。核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综合。
(一)校内综合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采取综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校内的综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校外综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综合教学模式在保险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传统的保险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性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改变。所以,在大学保险经营管理课程中应该引入综合教学的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合作教学是什么、合作教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划分学习型的小组、在既定的目标中队友应该具有哪些任务等等。学生如果遇到困难,应与队友讨论,或向老师寻求帮助。让学生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分享其他小组的讨论成果。这个阶段是综合教学的初级阶段――理解合作教学阶段。其次,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形成合作学习的团体,确定学习质量的评价标准。为了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明确规定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在平时成绩中包含日常的测验成绩和进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把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后,在有效的教学之后,交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时间,实现合作教学中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阶段:教学阶段。保险经营管理课程的综合教学阶段主要分为两部分:讲授部分与课堂模拟部分。首先,在课堂讲授部分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积极组织小组的讨论活动。其次是模拟部分,模拟的作用是分析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在模拟之前,教师准备好必要的理论和案例,作为材料分发给每一个团队,而每一个团队必须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至少负责一个部分,老师会用事前准备的问题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给出每一个问题的解释,教师在模拟的过程找出错误进行纠正并进一步深入地讲解。
第三阶段:复习阶段。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每个团队都要进行最后的考试和测验,这个阶段就是课堂后的复习阶段。复习阶段主要是对上两个阶段进行的学习和思考进行复习和巩固。通过这个阶段,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整体素质有了大体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综合的合作性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合作学习的一个优势和劣势的把握,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校外综合教学
校外实习包括保险经营管理开课之初进行的认知实习和最后一学期的综合实践两个模块。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各类认证证书的考核。
第一,认知实习。在保险经营管理课程开课之初进行。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保险企业,保险企业是如何进行经营与运作的。通过认知实习,增强学生对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以激发学生对管理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树立学生的就业与岗位观念,学习企业员工的优秀品质,培养其敬业精神,增强其岗位意识,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第二,综合实习。实践的内容可以包括:顶岗实习,同时完成相关岗位的实习报告。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专门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为了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督促学生对于知识的自学,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报考各种资格认证证书,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解决目前我国高校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在校内学生主导,在校外加强实践的综合教学模式。综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保险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杨克全.高校保险学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08).
[3] 丁继安.高等教育实践性学习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饭社,2009.
[4] 郭银华.高校保险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7).
[5] 孙喜平.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1).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学;PBGS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162-01
一、旅行社经营管理学课程特征
《旅行社经营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研究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旅行社的经营特点、业务范围、组织结构,掌握旅行社管理的一般规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与分析产品、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旅行社的类型及其基本业务、旅行社的设立、旅行社产品、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旅行社财务管理及国内外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旅行社企业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现代旅行社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营销、旅行社业务管理等内容,并具备基本的行业管理能力。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突出的特征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以及行业的前沿相关知识,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法,适当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仍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所考核内容为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
传统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弊端:其一,理论讲授按照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其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业务能力。
三、PBGS教学法在该课程中应用的适应性
PBGS是指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情景、项目、学生和教师为基本要素,基于项目和情景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内容。
根据课程特点,通过运用PBGS教学法,可以完成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运用PBGS教学法能够把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转化成学生发挥自身特长与能力,并在团队活动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PBGS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要完成项目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团队能量,并时刻运用组织能力与有效沟通的方法,既锻炼了胆识又提高表达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因此提高了责任感,并在项目完成之后有强烈的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通过每次情景模拟,要求领导者充分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特长,做好分工并通过协作完成任务。每个团队成员必须通过和其他成员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到具体的旅行社业务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综合运用旅行社管理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PBGS教学法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1.学习业务操作过程时,直接采用分配项目如分小组成立旅行社,请学生自己命名旅行社名称、自己设想资金来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培养能力阶段,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法,例如一个小组在介绍产品和营销方案时,让其他的小组模拟旅游者或者以同行的眼光来找问题,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解释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并不断检讨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
3.业务过程掌握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行业,如把他们自己设计的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试推销,并在课堂上反馈推销效果,在这个过程里学生自行设计营销方案、设计宣传册等,培养了学生的开拓能力。
管理实践教学的作用与机理
管理实践教学过程是管理理论密切联系管理实际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企业和社会实践等,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管理业务实际操作训练为主,以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由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为传授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而开展的一切实践教学活动,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强化和拓展。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是系统、科学和长期的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产性、研究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管理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教学过程。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研究,是根据管理学科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创建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搭建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创新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形成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逐步完善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管理理念、管理实务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基于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来探讨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方法,并且通过课程实验、生产实习、工科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情景模拟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等实践教学过程,才能创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创新管理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以下研究:①创建符合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考评体系,优化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课程结构;②提出并创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实施细则,使之成为指导高等学校管理学科实践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方法;③建立管理学科各门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践技能培养标准和成绩考核规范,为评价学生管理技能、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提供管理规范和考核标准;④创新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技能实训法、研究性学习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管理实务仿真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促进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⑤创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教学平台、管理技能实训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项目驱动教学平台和管理实务仿真平台,完成管理实践教学过程。
管理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
(一)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从管理实践教学功能角度,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实践(具体分为课程作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模拟实践、社会调查等)、专业实践(具体分为毕业实习、专业调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综合创新实践(具体分为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等)三个模块。管理学科课程实践的主要功能则是强化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教学,它是通过模仿性学习和演练,如管理情景演示、验证性动手操作、现场参与和操作等情境化与过程化的教学过程来显现管理实践的外部环境因素,以便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更好地进行综合应用,目的是培养与管理学科相关知识紧密相关的管理技能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管理学科专业实践的主要功能是强化管理专业知识与综合管理能力教学,它是通过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集成性学习和训练,如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管理实务运作、管理方案制定等专题化和综合化的教学过程来显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广泛性,以便使学生对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实务的综合应用得到训练和强化,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将管理知识与管理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的管理过程和决策过程;管理学科综合创新实践的主要功能是强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创新的教学过程,它是通过管理知识综合与管理理念创新的应用性学习和事件,如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管理项目分析、管理技术创新等方法创新或者应用创新的教学过程来显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以便使学生对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创新得到训练和提升,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创新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二)管理实践教学的形式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平时作业和课程实践。管理学科平时作业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学科知识内化,获得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模仿性学习,通常为管理学科知识的简单应用,课程作业的目的是巩固管理学科知识,一般是在每个章节讲授内容之后进行;课程实践可以根据管理类课程教学具体情况来设计其内涵和数量,一般课程实践设在课程结束的期末进行;专业实践属于集中性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在大三初期集中进行。管理实践教学方式分为集中性实践学习、分组协作实践学习、个体化实践学习、多样化实践学习四种不同形式。集中性实践学习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优点是易于同学间可以相互观摩和借鉴,整体效果较好;个体化实践学习则比较重视学生的自身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管理实践教学活动呈现着分散性、个体性和差异性;分组协作实践学习既是集中性实践学习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个体化实践学习的重要补充形式,它既可为集中性实践学习引入个体化实践学习的自身差异和主观能动性,又可为个体化实践学习引入学生间交往因素,可兼有两种实践教学的优点。多样化实践学习是对集中性实践学习、分组协作实践学习、个体化实践学习的综合应用,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加以区别具体教学环境所选择处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方法分为示范实践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创意实践教学法、研究性实践教学法、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法等形式,在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协调发展和综合应用。(三)管理实践教学的环境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环境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实践环境和企业实践环境三种。课堂实践教学环境的特点是易于组织教学过程,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密切接触和信息交流,进而具有暂时封闭性和内部循环性的特征,比较适合于课程作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模拟演练等实践过程;实验室实践环境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硬件和相关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实务模拟训练,它使课堂实践教学环境得到时空方面的自由延伸,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得到充分发挥。实验室实践环境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单项或者综合实验而获取感性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企业实践环境是以企业为实践基地来完成采购、生产、销售、品保、财务管理、管理流程优化等工作过程的观摩、学习、体验和操作,它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为将来的管理实务操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创建管理实践教学环境,不仅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处理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可以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外部信息和企业实际,自觉地参与企业管理过程而培养和提升学生与综合素质,实现从理论知识—方案研究—实践应用—经验总结的最有实效和最为重要的一种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运用
(一)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应用既是管理学科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此,管理实践教学过程将包括以下工作内容:①将各项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进行总体设计和研究,彻底改变以前注重管理理论教学而轻视管理实践教学,以及管理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晰、管理实践教学方法比较简单的不足,建立以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技能精湛、管理能力全面的管理实践教学目标和考评体系;②确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结构及基本要求,制定每个学期管理实践教学任务、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模式和实施步骤,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来强化课堂实践教学,运用专业实习、课程实验、管理实训和社会实践来强化管理实务实践教学,运用研究性学习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法来强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利用实习基地和管理实务仿真教学法来强化管理应用能力实践教学;③根据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构成,创建综合性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过程,构思和创建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技能实训法、研究性学习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管理实务仿真教学法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平台和实施细则,编写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管理实训和管理实务仿真等实践教学教程与课件;④构思和创建与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考评体系,规范管理实践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及其实施细则;⑤根据管理实践各个教学环节特点,创新和构建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教学平台、管理技能实训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项目驱动教学平台和管理实务仿真平台。(二)管理实践教学的运用1.从实践能力需求出发,精选和编写管理实践案例脚本。管理实践教学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管理实践案例脚本,管理实践案例脚本的精选和编写应该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揭示和反映管理实践能力所需要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管理实践案例脚本不仅要包含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思维,而且要强化管理实践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构成管理实践知识的结构体系,这是精选和编写管理实践案例脚本的基础。同时,精选和编写管理实践案例脚本既要有与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成功案例素材,也要有经营管理失误甚至失败的典型案例素材,使学生寓教哲理于管理实践之中。2.管理实践情景描述与案例脚本介绍。管理实践情景的描述,是将管理实践过程编写成案例脚本,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完整的管理实践过程,从企业经营管理情景的文字叙述,到企业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数据资料,使学生在阅读案例脚本之后对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有清楚而具体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企业管理实践情景的全面认识,还应该辅以幻灯、录像片等视听资料。而对于综合性管理实践案例脚本,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阅读,通过充分阅读学习管理实践案例的脚本,抓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提炼管理理论,分析管理实践案例脚本。在学生阅读管理实践案例脚本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找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进而总结归纳出管理实践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管理实践案例脚本过程中,教师依据案例脚本的内容特点,应该精心设计企业经营过程中隐含的待解决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够由浅入深逐层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来设计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决策方案。此分析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管理实践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过程给予恰当的评价,以保证此次管理实践能够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实现管理实践的教学目的。4.应用管理理论,审视和总结管理实践过程。该教学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本次管理实践进行理论升华,使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和分析管理实践过程,特别是在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及其案例脚本过程中,提出和实施决策方案的成功之处,或者所提方案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在重新改变企业经营管理的状况下,探讨管理实践可能出现的另外其他结果。由此,使学生得到从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验证理论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通过管理实践情景模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条件,让学生提炼和总结出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理念,进一步调动其思维活动,增强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5.总结归纳,形成管理实践体系。管理案例和情景模拟教学起始于管理实践,每一项管理实践过程所验证或者得出的管理理论可能仅限于某一方面。因此,在每次管理实践教学之后,教师必须归纳总结和启发引导,将不同的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管理实践体系,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管理实务内容和管理能力框架。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以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管理实务操作能力为主线来设计管理学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通过创建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低到高的层次,循序渐进地探讨和应用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而将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科目、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管理实践的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最终,能够成为胜任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尹子民 张丹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经济学、农(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业技术经济学、农(林)产品营销学、农(林)业政策学、农(林)业概论等、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农产品加工概论、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经济调查与方法、政治经济学、经济法、国际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会计学原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基本原理。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后既可以至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行政、人事)、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等工作,也可以进入大中型农牧企业和食品加工贸易企业、与农业和食品产业有关的金融投资、流通贸易、加工运输、科技开发、新闻传媒、咨询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农业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农/林/牧/渔;
4 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5 新能源。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助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销售助理。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体育本体产业 经营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55-01
体育本体产业主要是指由体育部门管理,围绕体育自身价值和功能,以提供体育服务为主的体育生产经营活动。相对于体育产业来说,经历体制转型后的中国体育对本体产业人才的需要尤为迫切。我国自2000年以后在高等院校开设体育产业专业,时至2013年,已经形成包括体育经济、体育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信息管理、体育旅游、体育赛事运作等10多个细分专业。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体育本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这和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市场人才需要吻合。
一、国内体育本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学历、学位教育模式
这是主要的培养模式,国内专业体育院校及一些综合性大学,开设了体育产业或体育管理方面专业。分别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体育本体产业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各院校归口院系有区别,有的院校划归管理系,有的院校划归体育系。研究生教育分脱产学习的体育产业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与在职攻读( 体育产业方向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2.大学进修教育模式
大学进修教育只有证书,没有学历和学位。有联办模式,例如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和联合北京体育大学举办体育经营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中国奥委会联合国内高校开设体育产业进修班等。
3.职业培训模式
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及下属培训机构的培养。一般培训时间较短,采用专家授课、企业家讲座、主管职能部门领导讲学、业内人员讨论交流等形式。
二、培养的内容与特点
大学教学注重基础理论,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体育产业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经营管理概论等,内容涉及体育市场营销、社会体育指导、体育场馆、体育赛事、职业俱乐部、健身娱乐业的经营和管理等,基本形成完整的学科框架。职业培训教学内容主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包括体育产业背景、体制结构、市场现状,国内外参考案例,参加学习的人员多来自体育局系统内部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或社会上其他体育本体产业从业人员,目的在于短时间内提升学习者在体育经营管理方面的实际能力,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进修模式各校办学特点的不同,理论与实践两种模式兼而有之。
三、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和实际效果有差距
以高校培养模式为例,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国内外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胜任体育俱乐部、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显然是根据产业市场的需要定制的。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所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除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策划运作能力和懂财务、懂法律、会谈判等较高个人素质。这种复合型人才目前很难从我们的高校直接培养出来:大学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和教育实习,中国体育产业市场本身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目前国内院校很难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缺少专业实习的机会,理论与实践脱节。尽管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实践不足造成的经验欠缺,但受产业自身发展不足的影响,国内可以提供的典型案例很少,国外的一些案例又未必合乎中国国情,学生市场运作视野拓展不够,体育商务运作和市场开发方面出色的人才很少。
2.专业教育人才缺乏
美国早在60年代就开始体育产业专业学科建设,中国则是在2000年后才开设该专业教学。在体育产业教学领域中,既有体育实践经验又通晓经营管理的教师缺乏,各院校师资水平差异较大。有的教师是由体育技术教学转行教授体育产业理论课程,经营管理方面专业理论基础不牢;有的院校由经管专业教师担任体育产业教学,由于教师本人对体育不熟悉,使得教学与体育实践结合不足;教师自身缺乏在体育产业行业的经历是普遍现象。
3.课程设置较乱
不同学院由于教学侧重点不同,同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同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例如同一课程在一些院校为必修,在另一些院校则为选修。例如体育经营课程,在不同院校出现《体育经营学》、《体育经营管理》、《社会体育经营学》三种名称。又如《体育管理学》课程已涉及社会体育管理内容,在《社会体育学》课程中又有社会体育管理章节,课程设置中又单独安排《社会体育管理学》课程,教材内容重复,学生重复学习。
4.个别院校有仓促上马现象
近年来,国内“学院升大学,专业院校变综合性大学”风气的盛行,个别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为达到自主招生目的,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继而追社会热点转为社会体育经营管理专业,这些学院本来建院时间不长,办学条件较为有限,受教师编制影响,任课教师往往由原来担任体育技术课教学的教师兼任,教师自己也是边学边教,教学质量因人而异,高低不齐。这类学校缺少承担相关体育产业课题的经验,缺少与业界的信息交流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四、结语
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学科框架已基本达成,整体状况是学科课程建设较好,实践课程、社会课程建设不足,在满足社会对该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方面还有缺陷。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加强与社会实践联系、与体育产业联系是该专业教学需要加强的方面,该培养领域急需一批既有体育实践经验又通晓经营管理理论的教学人才。
该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到现在为止,广告知识仍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学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争夺消费者和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告手
(来源:文章屋网 )
1.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
1.1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通过研究2013年《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申报书》[1](以下简称“申报书”)发现,贵阳学院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上,都力图体现专业的特色化,避免以往社会体育专业大而全的特征。我国学者认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求来优化课程设置[2],在优先发展专一能力的基础上再培养多技能能力。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趋势是在专业下细化,保证核心专业方向特色化。经过归纳,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组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大众健康指导与服务、健身项目设计与开发等(康复、养生、医学保健方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与开发、赛事活动组织咨询(管理学方向);大众体育管理、职业健美健身指导(运动训练、俱乐部方向);指定具体专项技能人才培养,(高尔夫、户外运动专项方向)等。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了能够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可以选择上述方向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形成特色,以免形成大而全的情况。显然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申报之初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人才培养和课程构想方面力求体现专业特色。如表1中所示,贵阳学院及贵州省部分学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已初具专业特色。然而,通过研究2015年《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现,《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陈述却定位模糊、概念过大,有大而全的倾向。《方案》中强调培养目标为“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和体育教育训练等领域专业基础较为扎实、专业口径较为宽广、专业应用性较为突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的体育教育与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健身休闲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从中可看出《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力求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整个培养思路却没有任何权重倾斜,可以说和同年的贵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无差别。《申报书》与《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出现前后不一的矛盾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对专业的认识和定位不够充分。通过表2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申报书》中对培养目标的论述实际上应属于体育管理专业方向,侧重于体育学和管理学的学科交叉来申办专业,并以此为目标来设置课程,但在后期的《方案》上则偏重于体育学。这就导致了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成了“四不像”。
1.2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矛盾。由于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以“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为方向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定位。所以从其《申报书》上可看出,课程设置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实务、体育竞赛活动编排、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市场与营销、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旅游经营与管理、体育项目创编与组织等课程。从表3贵阳学院与国内部分高校体育管理专业课程对比研究中,发现以上课程均属于体育管理专业课程。而在2015版《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对专业主干课程的表述却与《申报书》中的表述大相径庭,基本没有涉及任何体育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是与体育教育专业想类似的传统项目课程,见表4。在《申报书》中规划出的体育管理专业课程仅仅是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有少量体现。所占学分只占总学分的5%,完全无法体现体育管理专业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性质。
1.3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当前知识结构与就业所需知识结构的矛盾。如前文所述,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定位于以“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为方向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定位。从这一点可看出,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际上是以体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思路来进行专业申报的。但在《方案》中这一培养思路却没有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了该专业学生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知识结构是缺失的。体育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体育领域的管理人才,要求学生能胜任体育行业的管理工作,因此体育管理类专业在知识结构上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主,在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上获得了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掌握了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决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社会调研能力,这些能力和知识试图通过学校课程在短时间集中学习是难以取得的,需要的是在学习和基层工作中不断的培养和磨练才能获得。另外由于目前社会体育行业就业机制趋于规范,对社会体育行业从业者来说需要经过特定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即“带证上岗”。而这些准入门槛和职业要求,在一般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是没有的,也不具备颁发认证的资质。这些现状都导致了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还是在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学,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轨道,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2.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路径建议
2.1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核心竞争力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申办专业之处有较为清晰的办学定位和专业方向,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在此专业方向的指导下,应坚持围绕这一方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强,坚持专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避免大而全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培养的学生能胜任体育行业的管理工作,能够物尽其才、人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应该针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来设置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严格与其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向相区分。避免造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尴尬局面。
2.2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改进课程建设,使课程的设置既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能兼顾社会性需求。对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修改,优先确定核心课程,对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适度删减,对不能体现专业定位和特色的课程经调研论证后适度删减和改变课程性质,拓宽和增加专业课的广度和深度,适当增加专业课选择面;加强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2.3加强校内外结合,建立校企交流合作平台,将体育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体系引入高校体育专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当前,社会体育行业的准入标准即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关部门授予的认证资格,体育专业的学生从事社会体育行业已经不是以往尽凭一张体育本科文凭就能就业的时代了,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的多取得相关技能的认证,对以后就业面的拓宽和竞争力的提高是大有脾益的,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拓宽思路,增加就业几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工作机制,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分期分批地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如体适能实训基地、体育保健康复实训室、体质监测与评价实训室等,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模拟企业化管理,形成真实的职业;完善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申报,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实训与科研相结合,学术并举,实现双赢。
2.4加强学院自身造血与输血能力,提升教育资源由于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定位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与组织,是体育管理学专业方向,故体育学院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更新与提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以考察、交流、访学、进修等形式拓宽体育教师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聘请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来校授课讲学,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机制形成合理的教师结构。
作者:王恒
关键词 :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 培养目标发展方向
Abstract: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compound new specialty, also has the problem in 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and the specialized plan aspect which a series of waits for is clear about and solves. This article has thoroughly analyze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ized discipline attribute, the raise goal and the society competitive ability, specially has discussed the disparity which between this specialized raise goal, the specialized localization and the social demand exists, propose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specialized constructionraise go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1.1工程管理专业介绍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该专业的设置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和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使我国未来的房地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社会对于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是巨大的、长远的。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时新设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新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4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本科专业)。将工程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门类下面,即强调了其管理类学科属性,这与国际上多数国家将其归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作法有所不同。与国际相比,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事实上,新专业目录明确规定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为管理学和土木工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即体现了这一偏重。
1.2学科特点及属性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学科,主要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显然,就学科属性来说,它属于管理类学科,只是由于其管理对象(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因而需要具有相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虽然工程管理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使用阶段),也涉及工程建设各个参与单位对工程的管理,但工程管理的专业研究主要侧重于业主方和咨询方对于建设项目的管理,而不是建筑企业的管理或施工管理。研究的客观对象则是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是土木工程项目。与此相适应,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是按照相同的思路进行设置的。 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工程。二、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2.1该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培养标准
新专业目录明确指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培养标准(按其要求的程度从高到低排列)是: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外语能力;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可见,本专业重在“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要求上也是重在“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于土木工程知识模块和法律知识模块的要求仅仅是“熟悉”,中心目标是培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然而,与此不同的是,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则明确培养目标是造就“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对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的相关知识均要求“掌握”,并且特别将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放在第一位。显然,在培养目标上与教育部先期推出的目标有所分离,即倾向于培养具备工程师素质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这就形成了两种倾向:一种偏管理,一种偏技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各高校对该专业的不同定位均有自己的理由和自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该专业培养方向的困惑。这一方向性的差异源于观念的不同,而究竟哪一种观念更可取,必须以社会实践和社会需求作为判别标准。
2.2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对本专业需求量较大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建设单位(业主)、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和房地产公司,对毕业生的核心知识的要求也主要是工程技术相关内容。房地产公司和投资公司对毕业生核心知识的要求则偏重于经济模块。因此,总的来说,社会所需求的主流人才是具有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工程师型专业人才,而不是具有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的经理型管理人才。毕业生必须首先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显然,这与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标准相一致,而与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中的培养目标有偏差。当然,对于本专业的不同方向,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偏差大小也不同。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适社会的相应要求。
三、 专业方向设置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于1989年开始设置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原有专业讲行了调整,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调整到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学科。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开始对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归属进行了调整,部分高校将该专业并入工程管理专业,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学科。 建设部作为中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于1994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1998年改为 “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继承了原对房地产专业教育指导的职责,并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延续至今。所以,目前在工商管理学科和工程管理专业下都设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或方向,设在工程管理专业下的为主流。如果设在工商管理门类下,就无法得到“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评估。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有5个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其中,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与国际上的建设管理专业最为接近,也最能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投资与造价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部分,设为工程管理的一个方向也顺理成章。但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是否妥当,值得探讨。首先,工程管理与房地产经营管理就其内涵来说,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前者并不能包容后者。房地产开发管理的过程包括市场分析、投资分析、规划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物业与资产管理等各方面,似乎比工程管理的内容更加宽泛。从学科覆盖的内容看,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虽然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均有交叉,但前者强调技术与管理,后者强调金融与投资。鉴于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学科属性,宜设为独立的房地产专业。
四、 工程管理专业的竞争力
4.1主要竞争对手是土木工程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本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土木工程专业,因为在某些就业岗位上,这两个专业毕业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而且可替代性也是不对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做的工作,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一定能做;而工程管理毕业生能做的工作,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却常常能够做。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任何岗位每年都大量吸纳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是明证。所以,如何与土木工程专业进行竞争,是工程管理专业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2 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强化其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
没有独特性就没有竞争力。要特别强化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以经济和管理知识和综合素质见长,但是,这类知识如果不转化为核心能力,就很容易被模仿,从而失去优势,甚至影响到专业的生存。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培养方案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内高校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尽量向土木类专业靠,有的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甚至与土木类专业没有显著的差别;另一种是向经济类方向靠,弱化技术平台课程。需要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素养,并不意味着在深度上要向土木类专业看齐。工程管理专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独有的看家本领:别人难以模仿的看家本领,比如工程造价管理方向,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造价编制、审核及其电算化的核心技能,毕业后马上可以与工作接轨,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4.2对自己特点进行专业定位
形成专业特色的途径有二:一是专业方向有特色,一是在培养方案上有特色。对于专业方向的设立,国家不宜限制过死,只要社会有需求,就应该可以设置。 有了合理的专业定位,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虽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本专业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关键是提高专业的社会竞争力。专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能力和特色,所以保持经济、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优势也是特色, 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房地产方向和造价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教育部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培养目标。
五、 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
工程管理专业是交叉型、复合型专业,其知识结构横跨管理学和土木工程两大学科,因此,需要设置的课程门数不仅要包括房屋建筑工程,还要包括市政、路桥等工程,而不应仅限于房屋建筑。但是拓宽课程范围,又与课时量限制相矛盾。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组织和精炼课程内容是一个重要问题。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案,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来说,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由于本专业是一新专业,各高校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标准。需要在参照专业评估标准所提出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做到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精练,课程衔接合理、与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相适应,每门课程应该明确其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
六、 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策略
由上所述,工程管理专业的社会竞争力是本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必须以专业竞争力和社会需求为依据。有了合理的专业定位,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
1、 强化专业特色。
2、 强化核心技能训练。
3、 保持经济、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
4、 重视数学、外语教学。为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考研提供良好条件。
七.结束语
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所以我们正在学习工程管理的学子应该好好学习此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前途都是无可限量的。加之社会需求像我们这样的人才 ,虽然土木工程专业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但是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由此我坚信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一定会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
2. 国家统计局工程管理经济调查总队:《工程管理监测报告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3.吕发成 ,马洪滨 .理性的思考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 0 0 0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刘洪玉.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的房地产专业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是“经营管理之父”或作“一般管理之父”,泰罗与法约尔是同时代的人。
泰罗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法约尔则关心管理学的一般原理问题。泰罗从1880年起,开始试验研究,称为“泰罗制”的管理理论和制度。1911年泰罗在美国国会上的发言使之名声大噪,著有《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形成。但不能称为管理学之父,是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亨利·法约尔是法国科学管理专家,管理学先驱之一。早年曾为采矿师,是一位在理论上有特殊发现的地质学者。1885年起任法国最大的矿冶公司总经理达30年。在实践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功能理论。虽然法约尔的思想很有价值,但生不逢时,泰罗的光芒掩盖了他,后人才发现了他的价值。
(来源:文章屋网 )
1、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工程管理系下设工程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在未来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从事项目决策、项目投资与融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和经营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房屋建筑;经营管理;问题
1引言
经营管理工作是房建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以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有所缩小,其项目具有更高的综合效益,增强项目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可以使施工进度得以促进。然而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仍旧有很多问题造成经营管理效果不佳,下就对经营管理效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之后探究有效的解决途径。
2房屋建筑项目中,经营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房建项目在实施经营管理活动时,一般会从项目立项环节开始,并对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管控,比如说招标环节、设计环节等,从而使房建向能够保持高效率以及高质量。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此人们开始越发的注重房建项目的管理工作。经理管理工作是房建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这种管理理念起步比较晚,同时相关的理论性研究还先相对较少,这造成经营管理工作的效果、质量得不到保障,下就房建项目中,经营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详细的探究。
2.1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在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建筑行业中各个企业间的竞争压力正在不断的增大,这使得我国对于房建项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的管理活动也在不断的深化,同时针对于房建项目中的各个经营管理不良状况也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制订了有效的管理体系。然而由于一些企业过度的追求项目成本,加大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力度,很多会关注于经营管理活动,造成经营管理中的多项活动没有落实到位,从而造成经营管理工作只是留存于形式,管理工作的效果必然得不到提现。
2.2经营管理的途径没有科学性
管理技术不科学是很多企业在实施房建项目经营管理活动中,常出现的一种情况。这是由于在我国房建行业当前的发展形式之下,经营管理理念仍旧没有形成专业化以及系统化,同时因为很多的施工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造成施工队伍整体的施工能力以及素质相对较差,所以很难对施工实施统筹管理,很多的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导致资源被大量的闲置或者是浪费,房建项目的经营管理活动很难得到优化增强。
2.3经营管理机制的失缺
经营管理机制的实施情况会直接关系到房建项目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失缺,已经导致了我国房建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另外房建项目在实施经营管理活动时,要求具备完善的执行以及管理部门,同时房建项目也需要得到科学的分工,并且明确各自的权利以及职责,通过有效的技术交底工作,来使房建项目的各个环节均可以在在健全的体制当中获取有效的实施。然而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企业并没有针对房建经营管理成立部门,造成房建项目的经营管理活动没有专门的人员实施管理,造成整个管理活动处于混乱状态,造成经营管理活动得不到有效的进行。
3房屋建筑项目中,保证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3.1科学的缩短项目施工工期
通过缩短房建项目的施工工期,可以有效的突出货币时间价值,进而直接的影响到房建项目的经济效益。一般由经营管理学方面而言,越是能够凸显出货币价值以及时间价值,在整体上面能够缩少的投资成本会更多,房建项目越能够及早投入,那么固定资产运行后所存在的折旧成本会降低,也就是可以使房建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有所缩小。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促使房建项目的施工工期缩短:首先需要对房建项目施工单位组织管理体系展开深入的审查,以确保其可以符合工程的实施需求;其次应当对施工技术与其方案展开详细的审查,保证施工方法的正确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投入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设备;最后需要对施工进度表进行严格的审查,减少施工冲突,充分的运用施工时间。
3.2注重风险控制工作,使项目投资得到有效的控制
由于房建工程需要投入众多的资金,所以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时,应当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尽可能的缩小以及降低房建项目之中没必要的资金流出,从而使各项资源均获得可靠控制。具体的途径为:首先需要有效的开展图纸会审工作,以使图纸会审工作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需要有序开展图纸会审活动之外,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其展开确认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方式由于设计失误所导致的资金或者是时间的浪费。需要对房建项目的图纸展开深入的探讨,并由经营管理方面来对其总体价值进行分析,从而由技术方面来保证房建项目施工技术以及工艺的可行性,并且由造价方面来确保房建项目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经济型;其次在进行材料采购时,除了需要关注于材料的价格以及质量之外,也需要注重其环保性以及服务,并对采购方案展开严格的审查,从而保证其全面性以及周密效果;最后在进行资金配置,需要使项目资金获得最大化的使用,在保证施工设备和材料得到合理供给的情况下,并降低材料的库存量。
3.3注重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并编制可靠的经营管理方法
做好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使房建项目的所有阶段均得到有效的管控,质量得以保证。由于房建项目的质量会直接的关系到房屋的使用质量以及功能的完整性,同时人们越发注重房建项目的质量,所以应当将房建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视作质量考量目标,所以应当站在日常的经营管理的角度,对质量实施全方面以及全过程的管理,充分的控制关系到房建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并对质量问题展开及时的纠正。其中五大因素也就是人、机、料、法、环,作为房建项目的施工主力,人对于房建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必须具备全员的质量意识,同时提升人员的技术能力,并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之后需要落实好房建项目的质量专职检查、自检以及互检制度,在确保工序达到质量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环节,以使质量隐患可以在源头得到消灭。当前比较推崇的是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其主要是通过人的工作质量以提升房建项目的工序质量,进而以工序质量为基础来增强工程质量。为了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质量,编制不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具有科学性的经营管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制定管理方法时,需要始终遵循计划、实施以及检查、总结这几项基本原则。同时在开展房建项目经营管理活动时,需要使企业经济效益能够达到最大化,把设计环节、成本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尽可能的细化,通过标准化以及精细化的管理途径来进行房建项目的经营管理活动。
4结束语
在我国房建项目的数量正在逐步的增多,其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在房建项目中,经营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深刻的认识到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其展开科学的处理,使用有效的策略,健全和优化相关的管理部门,提升人员的竞争意识以及质量管理意识,保证经营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从而建设好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左旭.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建筑知识(1).
[2]何平.高校房屋资源管理问题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5(2):37~39.
[3]王骐骥.试论城市房产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5):57~60.
关键词: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一、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经管类专业属于综合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普遍现状是各院系以自身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院系的独立教学,但在内容上缺乏复合性,在技术上缺乏统一规划,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在培养学生模式上缺乏连续性。其次,学校专业理论开设过多,忽略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教学。学生几乎没机会到企事业单位内部多个部门和岗位参与业务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安排和具体操作上对教学和实习单位都有较大困难。因此,经管类跨专业仿真综合实验成为财经类院校进行实验教学的突破口,是培养应用型管理类本科人才的新途径
二、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的背景
2011年11月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合校成为山东财经大学。合校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为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管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场景仿真化、业务虚拟化、机构模拟化、区划功能化"思路建设了企业运营管理仿真(Enterprise operation)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投资450万,目前拥有微机158台,电子沙盘、实体沙盘各一套超窄边DID拼接液晶显示大屏幕1组,场地总面积810平方米。
基地拥有一个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和六个场景化实验室(内设十个功能区),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开展综合实验室实习,每年承担19个管理类本科专业的2000余名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和就业创业校内实习。
三、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跨专业、全面的、体验式的学习平台。现就我校经管类仿真教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
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建立与开发是与教学相适应的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服务平台,并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提高学生就业率。
1.建立仿真市场环境
为了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实验的市场环境建设应尽可能涵盖现实市场环境中的各种机构和角色,如下图一、图二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内容主体结构图一:
2.建立EOMS综合实验平台(项目内容)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整合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金融、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是面向管理类专业的一门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联合相关学院、软件服务商共同开发。它是以制造企业和商贸公司为主体,通过深度挖掘现代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与外部服务业的内在联系,营造仿真的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虚拟经济业务、管理流程和仿真教具为载体,吸纳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企业经营和业务运作的综合实验。2013年3月11日-17日,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英文简称:EOMS)实验课正式开课。EOMS首批学生来自2009级工商管理学院3个本科毕业班。教学团队利用进行实验教学。
(1)EOMS教学管理的功能
①立体规则:②建立环境:③设定规则:④数据平衡:⑤参数控制:⑥控制制度。
(2)EOMS六大实验项目
①企业创立EOMS实验:②企业经营 EOMS实验:③业务运营技能EOMS实验:目④业务专项技能EOMS实验:⑤协同EOMS实验:⑥学习提升能力实验。
(3)软件主要功能
EOMS综合实验基本业务流程
图2EOMS综合实验基本业务流程
3.设计业务关系结构(制造企业实验项目)
除了最大限度地仿真生产制造企业核心的制造流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流程细节,仿真综合实验还要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企业经营全过程中企业内部各个相关部门和外部参与方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组织设计
1、软件功能的特点(学生组织、教师组织)
仿真性能创造接近企业真实运营现状的社会经济环境,各类市场环境等。
博弈法:百余名学生组成数十个公司,仿真数十机构,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博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了学习、探索的潜能。
实景模拟法:在工作环境仿真、工作业务仿真、业务单据仿真的竞争环境内配合案例,让学生在实景环境中去体验成功与失败。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大锻炼,自身的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协作法:一个团队由多名成员组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业务、账务处理有多人协作完成,学习过程中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的沟通配合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相互补充,激活思维。让学生就教材中的理论、说明的现象,畅谈自己的体验好感悟,使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来。
激励法:指导老师有意识设定一些陷阱,引诱出错让学生感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挫折体验,推动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激励学生专业化、实用性技能的学习。
验证法:根据各企业与机构的计划,对各个仿真运营团队的决策、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点评,专题点评,阶段点评,在点评中实施指导,在指导中进行点评,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专业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发现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素质、验证经营理念。
轮换法:在一个实习周期内,让学生轮换模拟岗位,不仅从专业出发,而且从学习兴趣出发,深入到生产企业、制造企业及服务业中,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两个角度认知行业、认知企业、认知业务,从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处理的方式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便于从业时更能理解同事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2.考核评价如下
四、结语
EOMS综合实验平台顺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制造业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程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罗仿真综合运作实验内容体系。基地同时面向的学生综合类、管理类学科经晒以及教师科研活动开放,为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