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互联网技术管理

互联网技术管理

时间:2023-05-30 10:0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技术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互联网技术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互联网 房地产 经营管理

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是现代经营管理的技术优势。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仅作为服务和销售渠道,还要将其运用到改善房地产业经营粗放现状的各个环节,提升解决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趋势性走低的问题所必需的信息的掌握、运用能力,提升成本控制、产品标准化和精细化方面管理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经营模式。

一、房地产经营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主要涉及房地产建设的投资、开发、出售、出租、维修、服务等方面。基于互联网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涉及财务管理、经营计划、采购、项目管理、物资设备管理、人事教育、安全质量管理、审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房地产经营管理过程特殊且复杂,正是这种特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一)房地产经营活动

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它既是房地产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房地产商品的经营者。房地产开发可将土地和房屋合在一起开发,也可将土地和房屋分开开发。房地产开发需要较多的人力与物力作保证,其开发量大,工期长,各类人员、设备使用多,需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进行规划统筹,对人员与设备等做到高效统一的管理与安排。

房地产经营的主要业务有: (1)土地的开发与经营。企业将有偿获得的土地开发完成后,既可有偿转让给其他单位使用,也可自行组织建造房屋和其他设施,然后作为商品作价出售,还可以开展土地出租业务。(2)房屋的开发与经营。房屋的开发指房屋的建造。房屋的经营指房屋的销售与出租。企业可以在开发完成的土地上继续开发房屋,开发完成后,可作为商品作价出售或出租。企业开发的房屋,按用途可分为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安置房和代建房等。(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开发。(4)代建工程的开发。代建工程的开发是企业接受政府和其他单位委托,代为开发的工程。

(二)房地产经营特点

(1)进行开发的建设计划、销售计划具有的经营计划性。(2)开发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构成商品性。

(三)开发经营业务的复杂性。

(1)业务范畴庞大、内容与过程繁杂。(2)业务对象多,涉及面广。(3)投资数额大,形成并可回收的利润效益周期长。(4)开发产品单位价值高,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大。

(四)信息间的联系频率高

(1)房地产经营管理存在管理对象的庞大,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制定科学有效的程序,把各个部门、环节及工程项目作整体考虑,合理安排作业,实现人机料法环有序高效配置。(2)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工程过程管理工作与信息分析,及时调整与改进,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应用互联网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中,通常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前期工作,如工程招投标、工程预算及施工组织计划等。忽视了其在房地产经营管理的整个工期,如在房地产经营管理的质量控制、人机效费成本及工程时效成本等。针对经营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机制响应滞后、方法与手段单调粗放。(2)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在服务和销售渠道,没有有效开展网络上的招投标、信息以及项目管理等,导致经营管理成本高,效率普遍较低。

(二)原因的分析

(1)市场环境的影响。房地产经营管理涉及的经营条件多变、干扰因素及其影响较多、拖延项目进度的原因较多及资金运用存在的拖欠款等。这些因素的存在,给互联网制定与调整互联网计划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实现使用互联网计划进行有序高效的经营管理目的。(2)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与传统工作方式的矛盾。企业对互联网计划实施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互联网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全面,经营管理中的现场数据采集跟踪检测未能得到高效可靠地保证。高素质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匮乏,经营过程的进度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工以及分析能力比较薄弱。部分项目单位的管理人员又担任技术人员,通常只重视工程技术的改进、进度过程的管理不合理,造成经营过程不愿意接受互联网计划的安排。

三、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科学策略

推进房地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要依靠创新思维催生新的业务增长点,努力向消费者提供简洁实用的产品,努力向客户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持续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这正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优势所在。

(一)提高房地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素质

(1)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基础网络。推进房地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总部、分公司和各项目部内部局域网及广域网链接。(2)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网站。通过网站向社会房地产经营管理相关信息,使潜在客户和公众可以随时了解发展情况,在房地产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先机。(3)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数据库系统。建设全面、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是房地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汇集及时准确有效的企业数据,是房地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4)房地产经营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一是根据房地产经营管理业务的需要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各管理层需要的信息,为各管理层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二是为房地产经营管理数据库采集基础数据提供界面,如人员信息数据要通过该系统录入到数据库。(5)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经营管理业务流程标准化、全员工作流程标准化,是房地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体现。通过开展全员信息化素质的教育培训,把互联网技术思维植根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使其融入互联网技术管理中。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互联网技术应用,是房地产经营管理的质量保证。

(二)开展信息化合同及材料的管理

(1)注重信息化的互联网技术在合同管理与材料管理中的应用。完善合同的建档、归档、变更及分类并使之更加全面正确细致,完善制作、查询、监控合同、质量控制等功能,对设备材料进度质量等进行系统化管理,使经营过程与管理程序有序进行。(2)注重信息化的互联网技术在提升管理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水平等的应用。对标准审核、进度安排、变更设计图纸等信息,通过房地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促进房地产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四、结束语

互联网强大的交互功能,为房地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重视信息技术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业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全员信息化素质的培训提高,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重视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透明度高、交互性强的优势,应用到房地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工作,不断提升房地产经营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作者单位为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 系统性风险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起的金融形态,其不成熟性,不完备性,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难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凭借其自身优势,迅速吸引了广大的中小型投资者,为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开拓,做出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使得金融服务开始面向中小型投资者,不再为大型投资机构所垄断,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服务本身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等特性,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型投资者的金融产品,对中小型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些投资者其自身并不具备强大的风险担负能力,一旦破产,就会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与之相关的人或机构都会陷入偿还黑洞,从而引发行业或系统风险,对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造成极大困难。因此,警惕和保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实时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是金融业的必经之路。

(二)价值与目的。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是应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和互联网技术拓展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其余各个行业开放与改革走在前列,而金融业一直是政府的重中之重,每推行一层改革,必须进行广泛而深刻地研究与评估,就是因为金融业事关国计民生,责任重大。所以,我国的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限制都是比较严格的。而且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虽有待提高,但还是十分严格与规范的。所以,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可以引导我国的金融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也是为我国的金融改革,金融体制的创新,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保障,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有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信用违约风险。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大幅降低了金融准入门槛,使得更多的中小型投资者可以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这一方面扩大了资本和货币市场的资金量,提升了金融市场的交易范围和规模,是非常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中小投资者不具备专业的投资能力,有可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这将搅乱金融市场的秩序,使得很多政府或机构的战略不能被很好地得到市场回应,因为,散户游民的存在。而且,这些中小投资者,资本量小,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一旦发生违约,很有可能引发连锁效应,导致很多机构或投资者受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涌现出的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公司,他们创新了很多金融投资模式,如P2P,众筹,私募,网上借贷,分期贷等形式,普遍业务形式就是通过很多中小投资者的资本聚合成为一个大体量的资本发展业务,而一旦亏损这些中小投资者就会血本无归。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新兴的资本运作形式,而从事这方面业务的公司,大都是中小型企业为主,资本少,能力弱,运营能力有限,他们不大可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背书,如果他们经营不善,或者是风险偏好者,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他们对投资者的偿付能力是捉襟见肘的,违约的概率大大增加,这会加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水平,系统性风险不得不防范。

(二)技术管理风险。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才刚刚起步,很多应用于金融业的互联网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即时的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这也是一项风险。要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需要对互联网技术 融入金融业进行更加深入有益的探索。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推动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三)法律法规风险。作为新生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监管这一方面还十分欠缺,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并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因此,留下了巨大的政策空白,也给不法分子了可乘之机。现在已有很多民间中小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发生违约亏损,偿付不力,遭遇挤兑,甚至诉诸公堂,但是因为法律并未对这些领域做出严格准确的界定与规范,常常引发众多的经济民事纠纷。因此,加快金融立法势在必行。

三、针对互联网金融应采取的监管

针对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这些风险,进行必要的监管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讨论以什么方式,什么方法进行监管是有必要的。

(一)从分业监管走向混业监管。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为避免资本在各个市场中进行相互套利,各个国家都有相关的严格的法案,相对地,在监管层面上,分为证券,银行,保险,衍生品等不同的市场进行监控,我国分别有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机构。而互联网金融的跨市场性更加强烈,很难单一界定某一产品是属于那一个市场的监管范围,因此,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混业的监管,防范金融系统风险。

(二)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运用。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体两面的,凡是政策没有规定到的,原则上都是可以进行的,既要在金融监管上防范金融风险,又不能对互联网金融统辖过死,扼杀其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运用,则不失为一个正确的决策,宏观审慎监管,注重金融行业整体的发展和波动态势,主要注意异常点和异常值的问题,积极主动干预市场,保证金融市场的平稳安全。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立法。法律法规的缺失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大障碍,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立法,不及能够给互联网公司以明确的法律界限,而且会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大幅度创新。明确清晰的法律规则会对金融业产生重大影响。

四、结论

我们从上述分析中能得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是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发开放的结果,是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的,但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风险特性,金融监管是不能缺少的,因此,结合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特点,进行混业的宏观审慎监管是必要的,同时注重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进程,必定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很大的推广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越雷月广泛,也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就处于落后阶段,在管理过程中仍能反应出存在的许多问题。1.落后的信息技术基础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我国仅仅是采用单机操作的方式,并不能利用计算机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就无法尽力精准的数据库,更加无法将信息共享和传递、无法再网络上进行工程管理、材料采购等。很多施工单位忽视对施工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造成素质差别异常大,且很多建筑公司并未建立关于信息技术的规章制度,在施工现场并未按工作流程规范操作。在一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意识淡薄,这一因素也就抑制了信息技术的普及。2.落后的管理水平由于我国建筑工程中采用信息技术的时间较短,致使手段落后,管理模式较单一,也就造成建筑工地的管理过于混乱,在建筑工程的编制环节生缺乏相应的管理方法,这一因素也导致信息技术致使反应单方面的问题,不能表现全面,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3.软件应用不够成熟虽然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技术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国外信息技术仍处于落后阶段。由于很多信息技术软件由外国进行开发研究,有些在国外较好的软件并不能完全适应于我国施工单位。很多软件采用全英语解说,即使使用汉化软件进行翻译仍有一定的差异,且维护成本极高。再加上我国很多施工单位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这一因素也抑制了信息技术发展。4.缺乏普及信息技术的意识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仍处于落后阶段,很多施工单位采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仍然薄弱。较多施工单位并不会定期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也造成管理人员的意识淡薄。缺乏对信息化管理及技术的掌握,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同时在我国部分企业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也不一样,这些人为因素也是影响信息技术普及。

二、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由处在流动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加上生产空间的变化,很多因素也会随之改变,例如施工环境、施工顺序等。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管理者要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变化,以应对和适应新条件。对于绝大部分建筑项目施工周期为一年以上,气候的变化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和强度。为了应对这一制约因素,大部分施工单位利用建筑工程体型较大等特点,通过合理利用空,各施工单位紧密配合,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组织计划,进行多层次的立体交叉作业及平行的流水作业。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规模和难度也随之加大。这就要求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加大施工管理水平,加大各部分之间的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逐渐渗透到建筑施工领域。建筑施工管理者应着眼当下,紧跟时代潮流,加大创新,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去,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水平。建筑施工管理者在应有信息技术时,应将整体工程放在考虑的范围,通过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程管理工作,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

三、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本文前面提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本文从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完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加大投入力度及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四个方面进行解析,并提出自身的建议和意见。1.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完善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较多,数据量较大,涉及面较广,这就要求将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按照一定标准的进行归纳,形成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管理者在完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时,还应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例如包配、设计变更等。还要注意的是一些不可或缺的要素及不同环节对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影响。在建立合理科学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时,管理者应将不同的环节结合起来,进行良好的沟通,打破单一环节的局限性,使得各单位进行紧密的合作,进而形成全方位的管理系统。2.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关键核心,因此这就要求各大建筑施工单位重视对管理者的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加上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意识的加强,做到真正实现工程项目信息化,进而增加建筑企业利益。还要加强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使得管理者主动加强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者要结合项目的成本、进度、安全等各个环节,并将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同时能有效控制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加大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3.加大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的力度本文在上方一提出我国信息软件开发存在落后的现状,因此各大建筑施工单位应加大对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对人才的引进力度。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制约关系等特性显示出来,再利用网络来控制施工进度,及掌握施工现场的突况。管理者应意识到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整个施工。管理者可以利用质量管理软件,有效节省处理施工过程出现各种问题的时间,同时会更加提高处理问题的有效性。还要极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对信息技术软件的开发力度,使得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能够快速、专业的得到应用。4.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建筑施工单位在研发和使用信息化系统时,必须将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作为有效考虑的因素。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旧观念,摒弃各部门单一的应用的局限,将各部门与个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团队之间、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业务板块的联合监控,使得各部分都可发挥自身部门的价值,化零为整,进而提升整个企业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

总结

综上所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建筑公司领导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转变管理模式即信息化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这也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者提出一新的要求,管理者应转变管理模式,着眼于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战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意识的普及和技术的培训,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进而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许振龙.关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探析[J].长三角,2010,04(7):72.

第4篇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成为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日益重要的工具。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对于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发生着变化。档案管理的信息量日益增大,档案管理内容的内容日趋复杂化;社会化的生产也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知识密集型方向转化,为档案管理实现自动化和程序化提出了现实需要和必要挑战。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g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1 计算机信息技术集成有效促进档案管理载体发生重大变化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载体不同,信息技术更多的是将档案内容转换成信息化数字内容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相关软件作为载体予以保存,实现了档案管理储存的数据化、虚拟化和数字化。例如在高校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中硬技术的不断应用,大部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均配备了相应的多媒体电脑、资料扫描仪、打印机以及相机等硬件设备。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每一阶段利用计算机从互联网等多个方面获取资料信息,对于收集的资料可以利用扫描仪全部转换为电子版,从而实现资料数字化。电子文件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其更易于保管,并且方便,所占空间大大缩小。因为电子文件属于一类新型信息载体,近年来以光学材料及磁性材料作为信息载体的电子档案逐渐取代了以纸质作为信息载体的纸质档案。针对学校获得个人中奖旗、奖杯以及各种纪念品,由于是属于立体物品传统保管工中很难确保其经过长时间之后不会出现变色、损坏等。传统的档案管理往往是以实物保存为主要的载体形式,受保存空间和时间影响较大,档案储存内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载体的可承受能力。信息技术集成条件下的档案管理载体有效实现了计算机的全程操控,有效实现了档案数据处理与交换的效能,有效避免了受传统档案管理时间和空间约束的限制。

2 计算机信息技术中软技术的应用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越来越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文档的管理工作数据库逐渐被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数据库技术的运用早期文件系统也可以实现电子文档的存储工作,但是因为早期文件系统在数据信息冗余、数据共享以及信息检索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从而未能得到推广采用。数据可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容易的完成数据信息的冗余消除、信息检索、存储以及信息共享工作。一旦建立了用于管理档案信息的统一数据库,可以使其充分发挥计算机具有的密集存储以及快速检索功能,不仅能进一步提高高校档案信息的保密性,还能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网络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善,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其中为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例如依托云技术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由基础硬件设施和云管理平台以及云档案管理应用程序所构成。档案管理云应用程序主要是面向档案信息用户,对档案进行相关操作管理的软件。通过构建云计算档案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不同部门档案信息封闭的缺陷,有效的避免重复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弊端,降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本支出而互联网技术属于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其由不同中规模大小、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组合而成。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资源共享变成了可能,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设备及技术上都能达到档案的网络化管理相关要求。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实现数据档案的传输、接收、收集,还能真正实现网上信息资源数据的共享,从而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节省了人力、财力。

3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从现实生活中的档案管理分析来看,很多档案馆都把计算机当做是一种被动的辅助工具,大部分的工作仍然依靠的是手工管理模式。传统的手工档案模式往往是以档案信息为核心,其工作对象不是现有的档案信息,往往都是一些文件形式的纸质材料。在具体的档案管理中,计算机这一有利的工具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档案数据库管理上面。因此,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角色扮演仍然处在辅助的状态,其功能并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其次,不够重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培训。有些用人单位并没有积极的招聘一些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和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没有认识到通过培训可以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塑造全新的观念,形成新型的服务价值观,以便更好的指导自身的工作与此同时重视对相关人员操作能力的培训,让他们充分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来解决日常管理中的管理问题,并能够熟练掌握处理日常问题的办法。

在信息化社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已成为现代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资源管理的重心也逐步从传统载体档案实体向各类电子文件转移。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也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它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组织以及处理,并最终转入到计算机存储的形式和过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积极探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新模式和信手段。计算机技术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现代、网络化得重要工具。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计算机技术在各个档案管理环节中的应用,是当前各档案馆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5篇

关键词:工业4.0;生产新模式;管理创新

一、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世界不断增强的竞争压力,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2011年~2015年初,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先后推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工业4.0”战略、“工业新法国”战略、“工业2050”战略和“机器人新战略”,力图重振本国制造业,并谋划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于2015年5月推出《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尽管上述主要国家所提的工业发展新战略的名称有所不同,但从其内容看,核心是通过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以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这一发展新趋势建立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变革基础之上,并正在对全球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结构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初露端倪。

二、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近十多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即将全面进入以IPv6(InternetProtocolversion6,互联网通信协定第6版)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为技术基础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也正在对全球商业模式和生产制造模式带来深刻改变。1.互联网技术引领商业模式的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以及传统上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正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销售模式和消费者的购买方式。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并从B2B、B2C、C2C等模式向O2O模式发展,“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过去五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2016年,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的用户分别从2.42亿人和2.21亿人增加至4.67亿人和4.75亿人,年均各自增长17.86%和21.08%,带动电子商务逐渐替代传统的销售渠道。而从全球层面看,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统计数据,2000年~2015年,全球每100人中互联网用户数从6.77人增加到了44人,年均增长13.29%;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4月12日的《世界经济展望》,2015年全球总人口为73.16亿人,由此可以推算出到2015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大约32亿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奠定了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持续成长及壮大根基。2.工业互联带来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网络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商业和消费领域,近年来还加快向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InternetRevolution)正在形成。从技术层面看,目前IPv6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与IPv4技术相比,其地址比特数从32位扩充到128位,理论上的地址空间上限由此从232个拓展2128个。IPv6有足够的地址使智能对象间通过互联网大范围直接互联(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2013)。从应用层面看,自2012年6月6日全球IPv6网络正式启动以来,其应用推广发展十分迅速,根据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Ladid在今年3月9日北京举办的“全球IPv6论坛媒体见面会暨IPv6WorldLeader,2017颁奖仪式”上的工业4.0时代生产模式与既有生产模式的对比发言,比利时的IPv6用户占全网用户比例已经高达56.56%,美国的这一比例从2014年的5%上升到了目前的33.2%,印度则已经拥有近1亿的IPv6用户数。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看,未来物联网和服务网将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从而将传统的工厂升级为智能工厂,带来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

三、工业4.0时代的“智能主义”生产模式

工业4.0被称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CPS)的第四次工业革命(Kagermann,2013;森德勒,2014),将对既有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制造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迅速成为主流的生产制造模式。“福特主义”是指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建立在流水线分工基础上的劳动组织方式和大批量生产模式(陈秀山,2003),这种生产方式建立在专业化劳动分工、生产流程标准化和规模经济基础之上。从市场需求来看,“福特主义”模式建立在高度同质的大众化需求基础上;从投入生产要素看,采用的是专门化的机器,雇佣能熟练掌握专项任务的低技能工人进行生产;从产品特征看,生产的是标准化产品;从空间特征看,主要是根据资源禀赋所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功能性的区域分工,不同区域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分工合作。概括而言,“福特主义”模式是用低技能劳动力和高度专门化机器的组合以流水线作业形式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可以说是工业2.0时代的代表性生产模式。“福特主义”模式最大的局限是其成功是建立在消费者需求同质化的基础之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日益增大,企业不得不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恰恰为企业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提供了可能,“后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从市场需求来看,“后福特主义”模式考虑了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可以满足小众化的特色需求;从投入生产要素看,采用的是多功能的机器,雇佣能熟练应对多项任务的技术工人进行生产;从产品特征看,生产的是多样化产品;从空间特征看,上下游的企业聚集在特定的区域内,可以保证个性化零部件或服务的及时供应,有效解决了制约灵活化柔性生产的库存问题。概括而言,“后福特主义”模式是用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技术工人和多功能机器的组合以灵活形式小批量柔性生产多样化产品,可以说是工业3.0时代的代表性生产模式。“后福特主义”模式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有效开拓了各种细分市场,但这种生产仍无法满足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需求。然而,就每一个的本质而言,都是一个具有个性的主体,因此有效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新的工业生产模式应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工业4.0时代到来的市场基础。与既有的“福特主义”模式和“后福特主义”模式不同,工业4.0时代建立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基础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使智能生产、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王喜文,2015)。从投入生产要素看,采用的将是智能化的机器,雇佣具有丰富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工人进行生产;从产品特征看,生产的是智能产品;从空间特征看,地理位置不在成为制约生产的关键因素,生产组织模式将由集中转向分散。概括而言,这种新的生产模式是用知识型员工和智能机器的组合以适度的规模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智能产品,鉴于该模式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以及生产产品都具有智能特征,本文将其概括为“智能主义”生产模式。

四、“智能主义”生产模式下管理创新探讨

在工业4.0时代“智能主义”生产模式下,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将被适当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所取代,由此无论对产业发展还是对企业发展,都内生出一系列的管理创新要求,核心的是需求层面的个性化需求导向、技术层面的协同创新网络参与机制以及人才层面的知识型员工培养管理制度体系建设。1.面向并满足个性化需求。过去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市场基础主要是大众化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及普及应用,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工业4.0时代的主流。工业4.0允许在设计、配置、订购、规划、制造和运作等环节能够考虑到个体和客户特殊需求,而且即使在最后阶段仍能变动(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2013)。对企业而言,获取和提升竞争能力的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个性化需求时代,企业应建立个性化需求导向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营销服务体系,主动挖掘并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重点是提升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这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工具。个性化也意味着特色化,这对企业而言,需要更加重视创新设计的地位。此外,借助高度发达的移动通讯网络,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将个人的需求反馈至生产端,这突破了传统实体店客户体验和参与的时空局限,因此利用网络工具让客户参与设计将成为产品体现和满足客户特色需求的重要手段。2.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网络。工业革命既是产业革命,也是技术革命。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工业4.0主要是以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云计算、增材制造、现实增强、大数据、自动机器人、模拟以及水平和垂直系统整合技术等9项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变革(BCG,2015)。这些新兴技术是产业和企业向工业4.0升级的关键。鉴于新兴技术研发所具有的研发投入资金量大、研发周期和产业化过程较长等特点,风险与不确定较大,因此以单个企业为主进行研发难以适应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国际产业竞争的需要,有必要采用系统创新网络的模式的组织形式开展技术创新。在学者较早的研究中,创新网络被看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制度性安排(ImainBaba,1989;Freeman,1991);协同创新网络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合作创新,被看作不同的创新参与者的协同群体,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中心性、协同性等特点,通过该网络可以实现各个主体间的资源共享、知识传递和技术扩散,实现知识、技术的增值和创新的产生(刘丹、闫长乐,2013)。对于工业4.0时代的企业而言,采用协同创新网络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关键是要形成构建或参与协同创新网络的机制。固然,这一工作主要由行业内的主导厂商承担;但对一般企业尤其是对技术需求强烈但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或水平受较多约束的中小微企业而言,也应从企业自身考虑参与机制,积极主动参与协同创新网络,凭借网络资源共享的模式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效提升竞争力。3.知识型员工培养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业4.0时代,随着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智能生产工艺的普遍采用,生产对人员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但对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将会发生“质”的变化,正如夏妍娜、赵胜(2015)所言,人在生产制造中的角色将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这意味着工业4.0对劳动的需求将从一般劳动力到知识型高素质技术型员工,这类员工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还需要得到系统的技能培训。针对网络化时代知识型员工自主性较强和喜欢以网络化方式参与的特点,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化沟通交流平台或工具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企业良好的学习氛围。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培训或模拟训练。就日常管理制度而言,重点是创造有利于激发知识型员工创新思维和高效率工作的工作环境;在薪酬设计上,也应考虑对员工创新能力的激励。

五、结论与建议技术和政策因素共同推动

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将带来革命性影响,推动其从目前的“福特主义”模式和“后福特主义”模式逐渐向“智能主义”模式升级。“智能主义”生产模式内生出一系列管理创新需求,需要管理创新方面,主要是从大众化需求导向转向个性化需求导向;技术管理创新方面,主要是从以单个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向协同创新网络模式,这需要相关的平台建构及参与机制设计;人才管理创新层面,主要是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知识型员工特点的管理方式。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拥有工程技术人才储备多、本土市场大、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储蓄率高等优势,但制度会否成为制约创新的桎梏也令人担忧(李稻葵,2016)。中国拥有的诸多优势有利于产业界和企业进行上述管理创新,但破解制度层面的体制机制束缚或制约因素也不可或缺,这方面正是政府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提供引导、支撑和配套服务。为此,本文对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积极引导鼓励工业4.0重大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强对该模式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加快我国在这些技术领域的突破,也由此诱发网络外广大企业乃至个人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进活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成功升级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第二,提供人才培训,一方面,针对工业4.0发展新趋势、新特征,对企业管理层开展培训,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认清工业4.0的发展大趋势,以促使他们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特点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决策,主动顺应并推动工业4.0的发展;另一方面,采用单独组织、与行业协会联合组织或直接与企业合作组织的方式,开展针对企业骨干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未来对智能设备的适应能力,也同时引导激励他们的创新行为。第三,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主要是公共研发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流动平台的建设,重点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为人才资源的恰当配置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第6篇

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档案信息支持,是医院办公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医院必须要加强办公室档案网络化的安全管理,在过去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对于医院给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产生了阻碍。随着医改的推进,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医改的要求,还需要不断地改善医院办公室档案工作的效率。

一、“互联网+”时代提高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意义

“互联网+”下提高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的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首先,搜索便捷化。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整合加工医院各部门病案、档案等,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搜索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医院相关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搜索到所需信息,有助于节约医院的人力以及物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收集丰富化。电子版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其特点更加鲜明,能够实时收集信息;另外,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使管理人员能够尽可能地丰富档案内容。最后,服务多元化。由于档案搜索更为便捷、内容更为丰富、载体更为多样,使得其服务范围更为广泛,并呈多元化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管理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范围将扩大,增加了档案服务途径,医院工作人员得以从多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医院档案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提高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二、改善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改善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的基础设备。医院办公室档案的网络化不仅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医院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但是,很多医院管理人员未认识到档案网络化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减少购买医院档案管理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医院档案管理设备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数量逐渐增多,原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医院档案管理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要想实现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医院就必须加大购买档案管理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医院的档案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医院在购买档案管理设备之前必须对医院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医院档案管理情况来选择网络设备,充分发挥网络设备的功能,提高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有效管理。

(二)加强医院办公室档案的安全性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电子档案已经成为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电子档案不仅节约纸张,节省人力,还可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但是,相比于传统的纸质版综合档案管理形式,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是?t院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关注的问题。在网络时代,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医院要想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就必须认识到加强办公室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医院需要设置档案访问和使用权限,只有拥有档案访问和使用权限者才能使用医院平台内的档案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档案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档案丢失的问题。

(三)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一直以来,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所注重的只有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而对于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使得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之中,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者必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档案管理理论,树立起现代档案管理意识,对过去的不端正态度进行摒弃,增强自身的工作意识与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去对医院的发展现状以及经营现状进行了解,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办公室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并将相关的工作成果在整理之后上报给办公室领导。这样做将更加有助于增强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与其他各个相关科室进行联合一起打造起信息合作平台,以实现优势互补,并尽可能地避免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确保医院办公室档案工作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医院的发展与经营中去。此外,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应用互联网技术管理医院档案的技能的培训,及时更新观念,适应时代要求。在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还需对管理人员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培训,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信息的丢失或泄露。

三、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要提高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多方努力,医院必须加大档案管理基础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医院档案网络化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医院还必须认识到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合理设置档案平台访问权限,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档案的安全性。最后,还要不断强化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才可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才能够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支持,继而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7篇

1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线长、投资大、周期久,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工作量都是极其巨大的,主要包括前期调研、工程立项、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地质勘查、施工过程和竣工试运行等。而我国在公路工程中由于主观因素,如人力成本、时间效率,客观因素,如地形地貌、天气条件等,始终存在着数据结构单一、不系统、信息资料匮乏、不规范的一系列常见问题,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很难控制。由此可见,粗放型的传统管理模式早已跟不上公路建设发展的进程。在长期的公路工程建设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下几点:⑴信息数据繁杂,数据采集难度系数大,数据分析花费时间长,造成资料分析得不完整、不及时,无法给工程建设提供完善的资料库。⑵采用人为的统计模式,重复量大,花费时间长,缺陷多,造成信息资源缺乏,范围狭窄,结构单一,总结性经验差[1]。⑶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良莠不齐,由于工作量繁多,工作能力差别大,且人员有限,很难做到工作上的分工细致和质量保证。⑷工程竣工后质量已经合格,却因为资料整理不合格不能按时通过验收,影响到工程质量、费用、进度管理等各个方面。

2公路工程实现信息化技术管理的优势

公路工程建设是企业将经济投资转化为物质成果的重要体现。加强工作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一手抓的主要内容。企业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公路工程建设,势必要将信息化技术管理运用到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中。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功能的日益强大,数据传递的实效性,资料收集的精确性,传输方式的灵活性等优势已经决定了信息化技术将会是公路工程发展中的重要趋势[2]。信息化技术管理的优势如下:⑴能有效实现信息化数据整理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建立在同一数据库上,不同的参建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进行数据采集使用,这样既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又保证了新的数据能及时更新。⑵提高工程应用中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网络数据的使用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传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捷便利,而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也是由相应的软件和程序控制,准确性大,不会受人为的主观因素限制。⑶模式化的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不同的公路建设需求做出相对应的管理需求,从公路建设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方面做到及时、有效地跟进,保证工作的质量。⑷网络检索结合信息整理所形成的咨询报告能够全面及时地传递给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样既控制了数据源头的信息完整、准确、科学,又达到了高效率的资源汇总和管理。

3信息化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顺应时展的要求,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推动交通现代化的重要部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实现三维可视化一体

公路工程质量是施工的核心内容,而公路工程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也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安全设施工程、隧道工程以及绿化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如何直观形象的向工作人员展现这些繁杂且庞大的工程体系,让施工人员清楚明了地理解工程的逻辑结构和空间位置,这时便可以采用三维可视化的手段来表现这种关系[3]。通过三维可视动态的展现时间和空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动态的施工过程,实现三维模拟图像、实时视频和质量监测数据的一体化。

3.2建立互联网质量控制系统

公路工程的建设核心是质量安全。而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4]。建立互联网质量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特点,通过互联网拟定相对应的控制板块特点,再加以工程中实际情况的分析,形成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质量控制系统,从而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质量控制。

3.3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结合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模式,构建互联网管理信息平台。这种平台架构不仅对当前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适用,也能给拥有相似信息数据的其他复杂工程项目提供模型参照[5]。信息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实现总公司、各分公司、各职能部门、客户与业主之间的资源优化整合、信息数据共享,还能加强公司对于企业业务的管理和监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办事效率。

3.4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

建立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平台,能实现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确保业务流程的统一规范,信息数据的高效整合,同时流程和数据的自动化应用能够使各部门之间信息顺畅流动,数据及时更新,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跟上工程发展进度。

3.5加强公路系统信息建设

把集合主干道、县、乡、村的公路系统建立GPS数据库维护系统,以电子地图的方式直观反映,并按照不同的技术等级、行政等级、公路类型逐层划分,把已建成线路和未建成线路加以区分,运用定位调查的功能结合卫星天线测定路段数据,完善公路工程建设。

4公路工程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人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管理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然而公路建设中数据信息不能完全依赖网络化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融合传统人力和网络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管理。在保持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及时建立数据信息的纸质文档和归纳整理,以防网络故障导致信息数据的全部丢失或部分丢失[6]。由于工作人员并非都对互联网技术熟悉,因此在施工之前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做到人人都能规范操作,尤其是施工的高层管理人员更要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技术对工程建设的开拓性发展和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

5结语

第8篇

由上可知,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已经相继引入到了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当中,只是该技术在引入的过程当中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些许问题。并且一些企业盲目追随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不能做到从自身实际出发、不了解自家企业的运营情况导致管理上的失败。化工生产管理指的是在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利用自家企业的先天条件,并且以最为经济的运作手段、最高效的生产效率,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并且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做到科学的、有序的管理。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生产管理工作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对生产管理程序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然后根据公司的规定以及实际运营状态制订科学有效的执行方案、接着就是对其生产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从而保证这些工作人员对其工作能够有效完成,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或者关键的岗位进行区别对待或者格外关注,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现代化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不可或缺,相继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这也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来说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大领域的投入使用,使得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在企业中也由原来的控制固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变成了控制整个企业的发展的阶段,说明现代化信息管理应用技术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该技术的作用将是无可限量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几项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非常简单,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普及,其操作较为简单、便捷的功能实在是功不可没;除了操作较为简单以外,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人们常说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现如今的地球不再是地球,而是一个“地球村”。这都归功于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哪怕是在千里之外也能够瞬间掌握信息的变化。最后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企业管理并进行重要的企业数据分析,这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安全性,计算机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加密处理,使得企业的相关数据非常安全。

3.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化工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3.1化工企业图纸管理

化工企业图纸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如何保证各层工艺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获取的图纸信息的一致性、唯一性,对于化工生产的高效和安全至关重要。话剧话说,即保证化工企业生产管路过程中的信息平衡。现代化工企业生产时通过运用特定的软件来对工作文件进行全程管理,该种软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其操作人员只要输入正确的关键词,该软件就会将所有相关文件呈现出来,以及该文件的建立/修改过程版本。使用人员不但可以查看最终版本文件,亦可根据过程文件了解到工作开展得各个阶段情况。此类信息化的代表软件为OpenText,DMC等。

3.2班组报表管理

班组报表管理也可以称之为班组管理,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班组操作平稳报表、班组成本报表,产品质量合格率报表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该系统将生产装置中正确的实时参数输入到监控系统中,该系统会为各项报表的工作进展提供最智能的判断和最正确的记录,最后再以班组报表的形式输出。同样,通过此类现代信息技术亦可实现生产报表的实时化报送,以及与企业ERP系统的无缝连接。

3.3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典型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企业的应用是ERP的实施。通过与MES(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和LIMS(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的系统集成实施,企业生产运行的相关数据可以有机的进行组合和及时传输。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了解各单元的运行参数,原料消耗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调整。相较于为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可以极高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的时间成本。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典型代表软件为:SAP,PIM等同时,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技术时必须进行整体计划和布局考量,避免分步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信息孤岛。

4.结束语

第9篇

我们清楚,投资界对该领域已经跃跃欲试。然而该领域目前的评价标准仍然非常模糊,用简单的感觉,用好与坏来评价不合乎理性。常规的估值方式是盈利能力,但是广告滞后效应、地方经济空间、网站未来潜力容易造成估值与实际价值的严重偏离。抛开估值,对于地方门户自身而言,也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那么,这个理性的、客观的、量化的指标如何评定呢?我认为,应该从七大方面予以考虑:

一、产品指标

产品包含网站的业务与技术构架,是业务的互联网技术体现。包括构架、设计、技术三大方面。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技术先进性与安全性。

·用户体验。

·技术管理能力。

·艺术表现能力。

·SEO应用能力。

二、社区指标

地方门户的核心往往是社区,因而社区能力成为地方门户最基本的运营指标。该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评测:

·社区产品运营能力。

·社区信息安全控制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

·社区人员管理能力。

·基本流量指标:PV、UV、IP等。

三、资讯能力

门户化是地方网站由社区进化的必经之路。门户化也就是媒体化,是网站资讯运营。该能力的分析指标如下:

·采编能力。

·专题能力。

·多媒体表现。

·专业度。

·流量指标。

四、商务能力

商务能力是网站所服务行业对网站认可度的表现,也是网站商务转化能力的体现。商务的核心是服务与推广,是使得传统客户“被服务”从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评测指标如下:

·人气转化率。

·客户满意度。

·客户绝对数。

·客户相对数。

五、管理能力

有句名言:管理基本靠吼,绩效基本靠扣,思想工作基本靠忽悠。这样的管理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这句话道出了管理的主要方面:

·部门划分。

·中层管理人员培养。

·绩效考评。

·基本制度。

·计划及实现能力。

·员工满意度。

六、公关能力

绝不要小看公关能力,这是企业运营的高阶能力。看几大主要指标就知道重要性:

·业内及社会影响力。

·公益活动。

·媒体合作。

·危机公关能力。

七、财务指标

一个网站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今天盈利多少,还要看它服务的行业有没有前途和广大的市场。地方门户则要看它所处的地域未来发展的空间有多大。因此,财务指标如下:

·销售收入及利润率。

·资本投入能力。

·地方发展能力。

·纳税情况。

·扩张与复制能力。

第10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下,2015年11月,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就扶贫开发立下军令状,以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它要求改变过去粗放的扶贫模式,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采取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将会拓宽扶贫开发工作的思维与作为,并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调研团队在汉阴县内10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后,对当地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状况和致贫原因,互联网在经济发展扶贫工作中的应用状况以及当地扶贫开发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有了进一步了解。

汉阴县互联网普及和应用状况

汉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分流其间。南北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北部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好,南部多为山地,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多发。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缺乏集体经济,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突出,生态建设任务重。当地扶贫与发展的重点是要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培育特色农业。

汉阴县户籍人口为313391人,有贫困人口6.38万人,贫困发生率约为20.4%。在我们调查的90个家庭中,70%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多为缺少壮劳力,交通不便,因病致贫。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多为在家务农和在当地务工,只有少数贫困人口在外打工,收入微薄且不稳定,并且只有13%的贫困人口拥有简单劳动技能。从事r业生产的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多为自给自足,由于交通状况无法在市场上售卖,经济收入单一。政府帮助改善居住环境,但是难以改变生活环境;政府可以派专家、请教授普及农业新技术,但是无法为其解决由于交通、市场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大量滞销的农产品。在统计数据中发现,贫困与人们的文化水平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在所有贫困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77%,初中文化程度占比1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4% 。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原因,汉阴县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我们调查的10个行政村的互联网普及状况也不尽相同。汉阴县北部川道地区的3个行政村中,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宽带光缆已连接至村,而位于南部山区的7个行政村只有两个拥有宽带基础设施。但互联网并没有普及到每户村民家中,特别是贫困家庭更无法负担网络宽带费用。

在所有调查的贫困户中,有约21%的贫困户中有家庭成员会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网。这一群体是农村中的年轻人,但他们多在外务工或学习,无法凭借其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经济生产提供帮助。不难发现,农村贫困人口由于经济和文化水平限制,会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极少。

为了解互联网在农村人口中的应用状况,项目团队调查了人们使用互联网从事哪些活动。统计数据表明,90%的人使用互联网只是用QQ、微信等软件从事社交娱乐活动,几乎没有人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了解关于创业指导,技术培训,市场需求等信息。总体来说,当地互联网普及率低,会使用互联网的人少,没有很好地将互联网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互联网在当地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状况

汉阴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汉阴县着力将互联网与特色产业结合,利用互联网宣传销售富硒农产品,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的途径,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是电商平台与农户对接,田间地头实现收益。以巨川实业为代表的多家公司正在推行农村电商的“火把工程”,以“硒田四季”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为纽带,使农民的土鸡蛋、野生蜂蜜、山珍富硒菌在家门口搭乘网际快车销往全国各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仅拓宽了农产品市场,还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帮助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是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部分实体商家转型升级。县政府协调打通物流快递、宽带接入、线上运营、产品聚集等通道,目前有邮政网点8家,快递公司和物流企业达到26家,277户餐饮住宿商家借助美团、百度糯米等平台实现了转型升级,62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建商务网站,电商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06人,网店数达到64家,网络上行交易额达到1500万元。

三是农村互联网经济初具规模,相关政策日趋完善。汉阴县筹划建设电子商务园区、示范村、示范镇,成立电子商务协会,抽调干部成立电商办,制定和完善《汉阴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用积极的政策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

汉阴县利用互联网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新路径”。靠农村电子商务,可以最大限度拓宽市场半径,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无限的空间。以“互联网+”为抓手,汉阴县通过促进互联网服务企业与扶贫领域深入合作,实现贫困村、贫困户与先进生产要素的对接。创业者将富硒大米、富硒茶叶等农产品包装,利用网络电商平台远销各地,实现年销售额过百万元。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巨大变革,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

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公益活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志愿服务不仅是服务社会的善行善举,更是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借网络平台可以让志愿服务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众多社会公益组织(例如汉阴志愿联盟、电子商务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利用互联网便捷、高效、广泛的优势,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形式众多的社会帮扶爱心志愿活动,为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募集物资,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此外,“邻里守望微公益”主题活动,以扶贫帮困为主题,通过网络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等形式的志愿服务。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为不同困难群众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类型的帮助,这对当地扶贫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政府利用互联网开展爱心促销活动,帮助农户销售滞销的农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1月,由于外省低价莲藕对本地市场的冲击,电商外销渠道受物流快递的限制,莲藕采挖成本的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全县25家莲藕种植大户、预计有250万斤优质富硒莲藕滞销。为在春节来临之际帮助藕农寻找销路,支持汉阴莲藕产业的健康发展,汉阴县举行了“情系藕农 爱心促销”活动,全面启动爱心促销活动。在网络媒体的广泛宣传下,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活动,解了汉阴藕农的燃眉之急,让藕农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新年。

三是尝试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管理贫困户信息。扶贫工作重在精准,强调有的放矢,把政策和资源落实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身上。蒲溪镇率先尝试利用互联网对贫困户准确识别,精确管理贫困户信息。采用与传统纸质版建档立卡不同的二维码管理方式简化精准管理程序,贫困户个人信息、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帮扶记录、帮扶成效等多项内容可以通过手机查询,更高效便捷。当然,为保护贫困群众个人隐私,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采取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由专人负责,对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帮扶信息、脱贫信息等及时更新维护。

当地“互联网助推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和不足

创新工作方式,由“输血”变“造血”,着力解决只扶不脱和脱而又贫的现象, 已被写入当地“十三五”规划,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全县预计实施搬迁脱贫21787人,产业、就业、生态补偿脱贫48789人,医疗救助脱贫9789人,教育扶贫脱贫11285人,2019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摘帽”。当地注重改变扶贫工作的思维与作为,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的新模式,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限制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且不成熟,缺少规模效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少熟悉互联网的技术人员。电子商务作为一项新兴产业,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从事经营管理,但当地农户文化水平有限,互联网对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新事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能力独立经营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副产品。而原有的商业部门也没有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传统经营方式下,农产品在当地销售量有限。

二是网络、交通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使当地特色农产品没有很好地“走出去”。凭借春季的油菜花节,汉阴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例如菜籽油、野生蜂蜜、有机大米、富硒茶叶)。特别是2016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汉阴县漩涡镇有机大米的丰收,产生了较好的宣传作用。但是农产品并未因此而走俏,原因在于:一方面,汉阴县南部交通不便,现存物流行业运量小、费用高、时间长,不适合农产品的保鲜运输。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还未普及,没有相应的统销统购政策。在南部山区,大多数农户都是分散经营,缺少规模效应,单个农户无法建立电商平台,稳定供应产品,再加之每一笔订单数量较少,农户往返发货不便,所以农村淘宝等行业不能较好发展。

三是农产品没有很好地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汉阴县部分农产品富含硒元素已经经过中国科学院认证,但此类产品知名度不高,在市场上影响力较小。此外,也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包装企业,深加工企业,产品形象设计部门,产品依靠原始形象进行销售,缺乏吸引力,产品竞争力不够,附加值较低。

四是缺乏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在调查中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统计,有76%的人认为,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是缺少企业和政府的投资。淘宝村、电商平台的建设需要相关技术与大量资金,当地贫困农户有参与创业增收的意愿,但是无力承担相关建设的费用。并且对农户创业技能的培训还不够全面,资费补助力度还不够大。政府规划的产业园区还正在建设,特色产业项目还正在培育,“互联网+扶贫”的脱贫模式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

五是农户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了解,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清楚,调查对象中有20%的农户缺少创业增收的意愿。少数村民认为扶贫就是发钱,有“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创业增收致富的胆识。

六是扶贫工作缺少监督,在此前出现过扶贫资金使用不当,扶贫失准的问题。在精准扶贫的要求下,县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进度、脱贫质量、资金使用、作风纪律等方面严格督查审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和纪律规定进行严肃追责问责。但以上都是内部监督,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还需要强调群众的外部监督,使用互联网对扶贫工作进行网上监督。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将相关事项利用互联网向全社会进行通报,让扶贫开发工作在阳光透明的环境下开展。

对当地应用互联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健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交通状况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行业,加快改善贫困村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将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作为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任务,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交通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的扶贫模式,不只是“输血”救急,更是“造血”新生。在实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健全交通运输设施,解决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后,推进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路通即富”。

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大对当地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打响特色农产品的品牌

之前由于汉阴县所处地区环境较为闭塞,很多特色有价值的农副产品无法被外界知晓。在信息化时代,这一障碍可以被清除,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宣传,为农民生产的产品拓宽销路。政府也要通过媒体宣传当地旅游资源,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引导下,一些拥有良好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乡村古居,挖掘自身潜力变成旅游产品,农家院落成为旅游设施,让绿水青山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利用村民活动室互联网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的远程培训,对从事电商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多媒体设备,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家的技术指导,了解到市场需求,寻求潜在商机。对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也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通过培训,让创业者进一步了解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带领更多的农村青年群众创业增收奔小康,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助推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

加强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对贫困户扶心扶志

针对一些村民不仅要重资金和技术帮助,还要从思想上引导他们,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政策和信息,动员他们走适度规模化经营之路。在脱贫攻坚战中,可以应用生动形象的网络教育资源对贫困群众加强农村政策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激活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变“帮我富”为“我要富”,鼓励他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大胆创业增收,实现勤劳致富。

政府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精准扶贫到户工作平台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动态的监测,针对他们的不同需要进行精准帮扶。在蒲溪镇“电子信息平台监督管理服务”试点取得成效后,应积极向全县范围推广。借助脱贫攻坚电子信息系统,准确把握贫困户的情况,清楚干部帮扶的过程,让贫困户信息管理更精准,提升脱贫工作透明度和管理效力。

利用互联网将农业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相连接

对产业园区提供远程技术支持,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量的增长。当地重点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取得一定规模效应,但缺乏专业技术支持。互联网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让产业园区及时获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解决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健康有效发展。

利用互联网广泛性、时效性的优势,动员广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益扶贫中

互联网助推扶贫是一种扶贫方式的创新,这种低投入、灵活性更强的方式也扩大了参与扶贫人员的规模和资助范围,能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为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提供了多种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有助于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不同问题,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也有利于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在2020年前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不仅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对困难群众进行精准帮扶,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更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扶贫工作前线,一户一策,将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众望,兑现我们向广大群众许下的诺言。

参考文献

[1]《汉阴县政府2016年工作报告》

[2]韦永耀.《“互联网+”背景下河池市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第11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91-01

摘要: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电算会计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网络会计应运而生,从而弥补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成为当今会计发展的新领域。

关键词: 会计;趋势; 网络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电算会计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网络会计应运而生,从而弥补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成为当今会计发展的新领域。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浅谈如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1 网络会计的特点

多样性。会计目标呈现多样化,会计假设得到扩展,计量展性多样化,记账方法采用多式记账法,会计核算能多种方法并用,同时,会计流程也具有多样性。

集中性。要求企业信息高度集成,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为这种集成提供了可能。同时,网络使得财务、业务协同,财务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与供应链协同和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同,真正实现数出一间,数据共享的原则。

方便性。企业在网上发生交易的业务资料会直接下载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省却了会计信息的收集和输入工作,同时计算机技术也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变得十分方便。

实时性。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滞后。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完成,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获得,会计信息的搜集、输入、处理和提供实现了实时化。

2网络会计面临的问题

2.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网络会计环境下,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会计信息在网上传递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网络黑客、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并恶意篡改,同时,病毒也会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企业的财务数据属企业重大商业机密,在网络传递过程中,有可能被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亦不容忽视。

2.3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在法律上能否接受计算机记录的电子会计数据(无纸化数据)作为有效的证据,已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特别是无纸化的电子会计数据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是会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4电子原始数据的审核和确认。会计人员怎样审核和确认存放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磁盘或光盘存储)的数据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形式是一致的。确保这些电子数据是以原始形式保存下来的无纸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关键。所以,会计人员要审核一份企业交易的电子原始数据,就不是简单地像传统会计审阅纸张式原始凭证那样,而是要考虑到电子原始数据生成的确认、数据存储的管理控制以及传递过程和方法的可靠性。

2.5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一是泄密,未授权人员非法侵入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从而侵吞企业财产或出卖商业机密换取钱财;二是恶意攻击。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者病毒的感染,将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3发展网络会计应采取的措施

3.1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 为解决好网络财务软件对现有财务软件的升级换代问题,为保证会计档案数据存贮形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必须制订和执行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使不同开发商的软件能够对会计数据相互兼容,既便于财务软件的升级,也便于网络传送,并实现会计数据和报表在银行和财政部门相互兼容0为解决隔代数据兼容问题,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计数据备份策略,既要输入光盘、磁盘等光电介质,又要按规定打印输出,满足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的需要。财务软件的升级应尽量选择年初作为升级的起始期,因为年初客户和数据量较小,易检查,部分基础资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3.2更新传统会计软件。

传统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需要。因此,应对传统会计软件进行改造或升级,加大网络会计新软件的开发力度,形成一部分自主知识产权,使网络会计软件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运行更准确、处理更及时。网络会计软件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能够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网络化管理及电子商务的需要,最终实现会计与业务协同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的有效整合。

3.3全面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员。

网络会计的迅猛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财会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各种管理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懂得对本企业财务机密保密的方法,防止网络黑客和竞争对手非法获取本企业的会计资源,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模式,加大财会人员的智力投入,建立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采用多种形式更新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优化人才结构,增加入力资本的价值。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以适应复杂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3.4加快立法工作。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从宏观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12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 网络借贷 融资 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不管是在产业结构的种类,还是在企业获得利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但从近年来我国广大小微企业的发展实际来看,很多小微企业在仍然面临着资金利用率低、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这方面问题的因素既包含小微企业自身具有生产规模小,资金周转率低等问题,也包括一些外在因素,如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不足。所以基于这一背景,小微企业就开始运用网络借贷融资的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将小微企业发展中资金缺失的问题加以解决。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以及贷款流程繁琐等问题。但当前我国网络融资模式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对小微企业的网络借贷融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由此为促使网络借贷的良好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一、网络借贷融资概述

(一)网络融资的定义

网络融资是组织在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活动中资金不足时,出现的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借贷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我国经济市场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定程度上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加以缓解,使得经济市场可以开展自我调节。当前网络融资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P2P个人与个人网络借贷模式,B2C银行网络借贷模式以及B2B电子商务网络融资模式。

(二)网络借贷融资的特点

一是广泛性。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的融资体系发展情况,广泛性就属于传统融资机构普遍缺乏的特性。发展网络借贷融资,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难题。通过网络融资,降低了金融借贷系统的准借门槛,专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的需求人员提供服务,促使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选择。二是借助互联网工具。传统的融资机构仅仅服务于少部分生产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但对于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说,要想从银行获得融资资金,必须由企业提供相应的抵押物或担保物,但是小企业发展中缺乏相应的固定资产,难以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而通过网络借贷,小微企I只需提供必要的证明,无需过多地抵押或担保,满足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三是多元化。在近年来网络融资发展领域,多元化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主流趋势,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量巨大,通过网络融资平台,可以将融资方的资金、资源等充分整合、利用,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沟通,确保小微企业随时随地享受到借贷服务,节省小微企业的借贷时间成本。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以浙江台州小微企业为例

(一)企业缺乏自有资金

一般而言,小微企业无法做到大中企业较高的自有资金的积累数量。正是因为小微企业自身缺乏自有资金,加之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率较低,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扩大产业规模等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通过债务性融资这一途径获取相应的资金。但是债务性融资的存在不只使得小微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还对企业的资金积累产生影响,不利于小微企业做强做大。

(二)传统融资渠道受阻

从目前对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情况来看,浙江台州大部分小微企业在开展融资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内部及外部影响因素限制,比如小企业的发展规模有限,企业的经效益相对较低,当地政府对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等,使广大小微企业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可以利用传统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又因为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受到本身规模资产以及运营成本的约束,要积极开展资产评估或者是信息披露等需要耗费较多的成本,这些都是小微企业无力承担的,使得小微企业通过传统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较为困难。

(三)间接融资渠道单一

小微企业发展中间接融资渠道主要就是通过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或者租赁抵押等途径,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中,其他一些间接融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够完善,相对与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较为脱节,使得银行贷款已经成为当前小微企业目前较为集中的间接融资方式。以中国建设银行台州分行为例,企业在申请融资时,必须有固定资产予以抵押或担保,这种担保方式更适合大中型企业申请较大数额、申请周期较长的融资业务,但是并不适合一些小微企业小而快的融资需求,也就对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产生阻碍。

三、网络借贷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随着网络借贷平台的不断发展,各种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发展基础的融资模式开始不断出现。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看,网络借贷所发展的时间较短,并且规模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建设也不够健全,与传统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近几年的发展中,网络借贷发展速度较快,在融资及管理体系的发展中也展现出一定的优势。比如,网络借贷的发展需要依托互联网以及融资平台,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更为充分的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并且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看,网络借贷发展中的审批机制可以直接将互联网技术加以应用,有效收集相应的信息,建立相应的能够进行量化的互联网在线贷款的审批制度,以此提升贷款的审批效率。

(二)有利于调节市场经济

银行实行借贷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市场发展中各方企业能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以此使得经济市场稳定发展,但是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则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属于将市场与互联网技术加以融合而得以发展的融资方式。网络借贷的开展需要基于申请方与借贷方互相之间的信用关系上,但向银行这类传统的借贷结构来说,需要在借贷前对企业是否具备贷款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的时间,也会出现由于银行对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贷款融资监管力度不足,容易出现贷款资金回收困难的情况。所以积极促使网络借贷的发展,对于传统借贷方式来说是一种补充,对于小微企业的积极良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四、有效发挥网络借贷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一是注重将网络借贷制度加以完善。近几年,我国较多的地区发展中都出现了一些利用网络进行高利贷的行为。网络借贷管理部门应完善网络融资利率机制,严厉打击网络高利贷行为。另外,政府应严格控制高利贷的行为容易导致的高风险,加大对网络贷款利率最高的限制力度,加强网络融资平台的信息披露,将高利贷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二是建立系统的网络借贷供应链。按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链对企业融资进行细分,提高小微企业与借贷方间融资的针对性,同时,加强网络融资平台安全技术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小微企业的切身利益。除此以外,为了能够使得小微企业发展中获取充足的发展资金,应该积极通过网络的融资平台与相应的借贷方达成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由此促使小微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五、结语

网络借贷融资模式的出现,有助于小微企业突破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积极拓展融资途径。目前小微企业的发展中,由于发展规模较小,资金相对缺乏,并且传统融资情况下阻碍较多,间接融资又较为单一等,使得融资发展存在较多的阻碍。但是网络借贷的出现,企业借贷的门槛相对较低,手续也更为简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加以缓解,使小微企业最大限度利用资金,降低了企业融资风险,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在未来网络借贷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制度监管,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借贷的安全技术管理,有效发挥网络借贷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燕.我国P2P网络信贷平台的风险及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6(21).

[2]何虹.我国P2P网贷平台风险控制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信用卡,2016(08).

[3]苑欢欢.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