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品德修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作者:揭家新工作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把社会主义道德对“三德”的要求作为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修养,总会在他的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体现出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与其个人品德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核心任务是把社会主义道德对“三德”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个人品德修养之中。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最坚实的基础和支柱。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对于高校而言,就需要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公德做起,从小节改起,文明修身,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如做文明的大学生、合格的公民,言谈举止礼貌得体,讲究仪容仪表和个人形象,生活中与人为善,作风正派,遵纪守法,不因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于细微处实践个人文明行为,在举手投足间慢慢升华自己的社会公德境界。同时,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和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争做践行社会公德和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的模范,努力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也是一切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有20个字的基本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从目前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反映看,对大学生入职后诟病最多的问题:一是敬业精神欠缺,服务奉献意识不足,功利思想严重。二是在职业生活中合作意识淡薄,缺少大局观念,组织纪律性不强。三是背信违约,诚信精神缺失。少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上抄袭舞弊,求职时伪造各种证书欺骗用人单位,随意签约毁约,缺乏起码的诚信意识,等等[3]。这些说明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一定要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择业观念、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方面入手,帮助他们掌握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职业道德准则,并把奉献社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观念奉为自己的职业操守。这其中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将要担任的职业角色,自觉认识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深刻领悟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二是抓住大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行为,通过教育使他们形成专业道德素质,锻炼好专业能力。当他们热爱所学专业并学有专长之后,一定能够激发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乐于合作,形成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践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对大学生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引导,重点应该放在感恩观和婚恋观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讲究尊老爱幼,父辈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又为抚养和教育下一代付出了心血和大量财力,大学生要尊敬、关心、体贴父母及长辈,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主义道德在大学生的恋爱和婚姻观上必须得到体现,忠贞专一、志同道合和责任仍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那种公共场合“晒亲密”、随便玩玩、朝婚夕离、甚至以肉体换金钱的婚恋观,是与社会主义婚恋道德格格不入的,必须予以坚决抵制。
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要贯穿到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化途径之中
个人品德是一个综合性范畴,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构成的统一体;它们内部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特定的道德品质[4]。根据品德形成的内化规律,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个人品德修养,把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的要求纳入这一过程并进行教育引导,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1.提高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认同。所谓道德认同,是指个人的道德认识要与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趋同或一致;它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从个人品德形成的外部环境看,能否达到道德要求的认同,取决于社会道德环境对个人道德认识的影响;就其内在因素而言,道德要求的认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认识能力,取决于对社会道德要求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修养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认知,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意义、地位、作用、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并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宣传,营造道德教育和引导的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更要在大学生道德要求的认同上下功夫,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思维能力有了明显发展,已逐渐从经验性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转化,表现出思维的敏锐性、独立性、深刻性、全面性等品质。大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为他们的道德认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顺势引导他们完成对社会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2.升华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和态度倾向,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内部动力。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5]没有道德情感的升华,就没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道德情感的发展,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变到比较稳定。”[6]我们在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过程中,一定要引导他们把个人道德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按照社会主导道德观去衡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而产生一种对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的自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品德修养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积极进行道德实践体验,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感,形成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稳固信念,并最终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和进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克服内部障碍和外部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缺乏道德意志,道德动机就无法转化为道德行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进行道德抉择和行动时总会碰到各种矛盾和困难,这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道德意志的力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专注于完成所确定的道德行为。大学生锻炼道德意志,一方面要激发自己锻炼道德意志的愿望,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坚强意志力的道德榜样和先进人物学习,增强自己进行道德品质修养的信心。另一方面,在个人道德品质修养过程中,树立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高远的道德理想追求,抗拒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使道德动机战胜其他非道德动机,专注于自己的道德行为。3.强化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行为;它是个人品德的外在结果。如果说道德的知情意属于道德“知”的范畴,那么道德行为习惯则是属于道德“行”的范畴,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没有道德行为也就不存在道德品质。目前社会对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研究,较多地指出他们知行脱节或只知不行,这说明他们在道德践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用了才有”,“品质正是以现实活动的性质来决定的”[7]。在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过程中,要在实践中引导他们通过自律强化道德行为:一是注意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需要,让道德行为变成自己内心的道德需要,那么道德行为就会随时随地贯穿在他们的日常行动中。二是面对道德选择的困境时,能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准则选择道德行为,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三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长期坚持,必有所获。相信经过坚持和强化训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会由一种不经常、不稳定、有条件的初级水平,逐渐过渡到一种经常的、无条件的、比较固定的高级水平,也就是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根据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具备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大学生,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关键词:小学;学生主体地位;品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21
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融入社会的能力,就必须使品德课落到实处,成为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园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品德课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营造主体参与的和谐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可见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充分显现、创造力才能尽情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给学生创造主体参与的机会,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时间,做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包容学生的思想差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思想情感与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对于同一件事,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有的甚至大相径庭。我们不能用现成的模子去复制学生的思想,要允许包容学生思想的差异性。对于学生中一些偏颇的想法,不能简单地批评、训斥,应真诚地沟通、交流、引导。比如:《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有个"水泥未干请绕道"的话题,针对其中有孩子觉得"踩个印真好玩",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画面:"宽阔平坦的广场上赫然印着几个小脚印",同时呈现这样一个问题:"踩个脚印很好玩,但这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纯真的童心,又引导他们感受到不良行为给他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主体参与的广阔平台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也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主体参与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成长。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1、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做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了,每个学生都会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获得。比如在教学《拉拉手,交朋友》时,我让学生在拍手、拉钩、找朋友的游戏中,学习交往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开展"找朋友"、"网小鱼"等游戏促进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交往倾向,培养乐于交往的品质。
2、角色扮演。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理解能力不强。角色扮演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形成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心理学家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小学品德课应抓住儿童爱模仿的心理特点,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空间。比如:学习《平安回家》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小警察;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小导游。
3、实践。美国教育界流行这么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可见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自实践,将习得的知识内化为品德修养。因此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还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我掉了一颗牙》,我设计了一张月度刷牙记录表,让学生带回去贴在家里,把自己每天刷牙情况记录下来,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指导学生生活实践并内化为行为习惯。
4、竞赛。小学生好胜心强,竞赛能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适时举行的竞赛活动无疑是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催化剂。比如:在学习《我们共同的家》一课时,我组织了"民族知识知多少"的竞赛,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他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学习效果显著。
此外还可以举行资料收集、音乐欣赏、参观访问等活动,一句话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为教学服务的活动都是可行的。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主体参与的质量
音乐教育;品德修养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23-02
音乐艺术不是通过单调的说教来打动孩子的心灵,而是以其丰富的音乐形象、特有的艺术手段,如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节奏、高雅的和声及健康向上的歌词,来启发学生。通过“寓教于乐”、“寓理于情”,生动、深刻地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爱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之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1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也是每个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动力。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爱国主义内容。如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学生们是早已熟悉的,作品创作于1939年,学生们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那有如呜咽、悲壮,咆哮、怒吼的黄河的旋律、节奏,又使我们感到中华民族崇高的性格和伟大的力量。唱起《保卫黄河》或者聆听《黄河颂》时,必然是情绪饱满,心情激荡。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走进新时代》等,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加之教师的引导,歌曲及电视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深深的感染,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到:“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这些好的品德都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通过体验音乐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撞击出一束束音符的火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2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
学生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中,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从而以此为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这种审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并在对比中受到教育,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的从感情上接受教化,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成为真诚、善良、优雅的人,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例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通过对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音乐的力量渗入人的心灵时,就会使人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从而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3通过音乐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守纪律意识,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现在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便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些孩子往往会处处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如任其发展,是很难适应社会未来的需要。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律动、和声、表演、评价等几个方面。在教师的伴奏下,部分同学打节奏,部分同学唱谱例,部分同学唱歌词,部分同学作评判。每组同学都有一位小组长负责,让各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意识,那么为了本组共同的目标,大家都会努力的做到最好,要想做到最好就必须齐心协力,团结协作。
一名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道德修养,才可真正意义上被评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应该予以灌输正确的思想品德并延伸道德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结合种种教育方法来自我认识,做到品德修养高层次的缔造,以确保学生正确品行的端正与成长。
一、当前中学对于品德道德感情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品德教育方面的学习欠缺,学生被繁重的作业所包围,学校对于学生的教学也采取以考试为目的,大多时间为了升学,课节都被主课占用,对于自身的品德修养也没有意识,甚至导致不良品德行为的发生。并且中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一旦犯下品德上的错误,对其成长是有影响的。
2.学校在进行学生品德教育上不够规范,或者在品德教育方面的施教程度达不到教学目的。例如,老师在进行道德教育上采取语言叙述,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目光,学生对于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激发不出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品德方面的学习仍然得不到提升,在这方面学习依旧没有正确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来说达不到教学的期望。
二、提高中学生品德道德修养教学的措施
1.采用实例举例说明,让学生以实际例子为基础,拓展品德教育情感的释放,让学生在具备良好品德道德的事件中深有感触。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新闻与报纸上关于品德素质较高的实际例子来给学生讲解,如马路上有一位老奶奶摔倒了,最后好心的过路人将这位老奶奶送到了医院,在医生与护士的全力抢救下,老奶奶终于没事了,并且感谢了有爱心的过路人,过路人因为及时帮助了老奶奶免受更多的痛苦也感到非常欣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学生认识到过路人的品德道德情操,这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通过事实来影响学生的心智,鼓励学生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品德道德感情,不可以视而不见。
2.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中学品德道德教育的学习,尤其中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够鲜明,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展示了道德品德情感教育的建立,其中图片与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让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例如,在讲解我们身边常遇到的事情时,如很多爱心饭店冬天准备热水为那些天还没亮就开始辛苦工作的清洁工,冒着严寒,不畏寒风凛冽辛苦作业,很多饭店和商店看到他们工作很辛苦,想给予一些精神上的帮助,于是各个路边的商家就开始筹备帮助环卫工人的爱心活动,他们看到有环卫工人在自家店前,主动送去开水帮助他们抵寒,甚至请他们到店内休息,这种行为也是较高品德道德素质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道德感情融入其中,要知道这不是责任也不是义务,这是人们品德道德情操的表现,再通过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和给予帮助的人品德修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采取多方面教学手段。例如,情景假设方法。在干净的路面上看到了一个塑料瓶子,而塑料瓶子的旁边就是垃圾桶,那么老师就可以进行提问,看同学们的态度如何,有的同学会说:别人都不去捡,我去捡会不会太丢人了,而有的同学就开始反驳,别人不去捡说明他们的品德道德还不够高,去将垃圾拾起扔到垃圾桶是道德修养的体现,怎么可以说是丢人的事呢?况且做人如果随波逐流那还有何意义,通过情景假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再做正确的解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道德修养。
三、中学生品德道德教学的重要意义
1.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品德道德情感教学让学生知道道德修养在我们生活中高于一切,是一个人精神文明的体现。虽然学生的文化课程重要,但道德修养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人生学习科目,在完善人格,展现价值方面有着一定的意义。
这篇关于《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成人高考招生专升本考试科目》,是
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成人高考招生简章,昆明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成人高考招生专业包括高起专、高起本、专生本三个层次,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成人高考招生专升本考试科目如下:
考试科目:
专升本 理工类:政治英语高数(一)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管理类:政治英语高数(二)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财经类:政治英语高数(二)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成人高考招生信息详见:《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成人高考招生简章》
一、 高尚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思想品德、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追求和自我改造过程。道德修养包括依照一定 的道德标准进行反省活动和在反省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操。
思想品德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育人功能尤为明显,因而对思想品德教师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思想品德教师要有崇高的人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无私无悔;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从新疆克拉玛依大火之中为保护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教师们的身上,不难看出教师高贵的人格魅力,其精神永存.
其次,思想品德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思想品德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宣扬高尚的道德理念,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做到,不能言行不一.第一,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 美德,它体现 了教师 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理解,更显示出教师的博怀.相反,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教师是让学生唾弃的.第二,对学生有坦诚之心.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和老是之间不在被“师道尊严”所隔绝,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学友关系。信息社会必然导致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必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坦诚相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只是为了那颗虚伪的心而去欺骗学生,是不道德的。第三,思想品德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评价学生。如果教师把名利加于学生之中,此种做法不仅是教育者的悲哀,更是教师的耻辱。
二广博的文化底蕴
思想品德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它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还应有外语、电脑、军事、艺术、等等。基于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但是终身学习,天天学习。天下大事,新闻联播你是每日必知。如有条件,相关资料还要保存下来。
目前,大多数思想品德教师的知识结构框架的搭建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教师完全是被动的学习,为晋级或不下岗而去函授、去继续教育。这种做法落不到实处、意义不大。
教师要主动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己基本功训练。普通话、外语、微机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掌握。只要你在学习,你就在进步。
三,崭新的教育理念
思想品德教师在新 的课标下要树立以下教育理念:
第一,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教育”教育观念。教师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人格培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 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
第二,课堂教学的目的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方面多综合教育转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和表扬学生。
第三,教师要和家庭、社区紧密配合 ,共同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46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课堂教学开展的角度谈谈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概述
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提高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关于政治学科素养的内涵,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明确的界定,广大政治教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认同感、民族与文化认同感、民主与法治认同感、道德与价值认同感、生命与科学认同感、交流与开放认同感等,但不是政治学科知识的总和。
二、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重视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主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习惯
思想品德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分析社会信息的良好习惯。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获取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关于学科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表述为:“(初中阶段)能够认真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知识,全面解释、说明相关社会生活现象。”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关注社会,收集信息。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养成对信息的内在需求。
(二)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榜样
德洛尔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榜样。”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一生影响巨大,教师自身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日本教育理论家小原国芳说:“只有不断努力、具有进步的热烈的探究精神的人才能使人灵化,迸发出感人的火花。这就是唤起他人的自觉与引发他人的灵感。”若要学生具有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我们的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并且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这种素养表现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性。
(三)注重引领课堂,在对话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说:“教学是形形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课堂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师生的思想互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苏格拉底以他特有的“精神助产术”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通过层层设问、步步引导、弄清问题、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引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显而易见的实用性。
(四)设置有效作业,回归生活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体验,在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哲学相关知识的价值,以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意义,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生的学习体验”。思想品德课的基础理论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并又回到生活指导人们的实践,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探究,更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设置有效的作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探求的欲望,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苏人版八年级《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路口观察车辆、行人的交通状况;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份建议调查报告;4.针对当前流行的“路怒症”和“中国式过马路”,发表看法。
一、热爱工作,忠贞不渝
人民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为荣,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地做好教育工作,为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热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基本原则在教师道德中的具体化,是人民教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有了这个素质基础,教师才可能自觉地尽心竭力地教书育人,才可能加强自己的各方面修养,用行动去影响学生,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爱护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思想素质的具体体现,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职业道德特点,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条件。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智力的钥匙,有了这方面的素质修养,教师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会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就会取得成功。教师爱护学生和诲人不倦的品德素质主要体现在: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做到耐心指导、具体帮助、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尊重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应该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良师益友。
三、全面负责,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教师应该是育人的导师。只有在教书育人、全面负责原则的指导下,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得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教师要教书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必须遵循以下几点: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来影响学生;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要搞好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真诚引发学生的真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完全信服。
四、谦虚谨慎,诚实正直
谦受益,满招损。谦虚正直是教师高尚、纯洁的美德,是教师必备的优秀品质。教师要想在认识客观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一定要具有谦虚正直的品德素质,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光明磊落。为了加强对学生诚实正直的品德教育,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修养。
五、精通业务,严谨治学
精通业务、治学严谨是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不仅要具有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教育学生的技能,有从事教学研究的知识和能力。实践证明,学生最敬重的是知识渊博而富有教学能力的教师。因此,人民教师在自身业务素质方面,要有较强的理论修养,有广博、扎实、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深谙多元的教学艺术能力,对所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要成竹在胸、融会贯通,要通晓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新成就,能较深入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讲课要从容不迫、得心应手,教师应善于言谈,词汇丰富而又有艺术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六、尊重同行,团结协作
尊重同行,团结协作,这是处理教师之间,教师与政工、行政人员之间,以及教师与社会、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因为教育工作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教师之间,教师与社会、家长之间求得一致的认识,形成合力,互相配合,精诚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加强这方面的道德修养,有利于良好教师集体的建立,有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建立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推动学校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七、廉洁奉公,无私奉献
人民教师应该以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从而自觉地将自己的苦乐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疾苦紧紧结合在一起,自尊、自重、自爱,保持廉洁清明、无私奉献的情操和美德。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增强教师这方面的思想素质尤为必要。
八、美的修养,美的鉴赏
关键词:小学英语;趣味引导;品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1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英语教学的目标也有所变化,逐渐由以前单独注重学生语言技能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涉及语言能力、语言思维、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四个板块,其中文化意识中又包含文化差异和品德修养两大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促进其更好地成长。
一、提趣味问题,检测学生日常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品德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检测。一般来说学生在家里是一个样,在学校又是一个样,而学生在紧张时候的表现往往才是其真实的表现。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授课文的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趣味的问题,并请某位同学起来回答,从学生的答案中能够基本判断出学生的日常习惯。比如,在讲授课文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If you have a rubbish, but you didn’t find a rubbish can, what should you do?”或者这样提:“What will you do after lunch?”教师提出这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第一个问题一般学生会回答:“take it until I find a rubbish can。”很少有同学回答“throw it on the road”。但第二个问题很多同学觉得比较随意,于是答案都是类似“go to play”“watch TV”等。其实,教师是想看看有哪些学生会主动帮助父母tidy the room。教师问完问题后,可以借此机会给学生灌输一下做家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既检测了学生的日常习惯,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玩情境游戏,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学生们大都喜欢玩游戏,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经常组织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游戏,少开展一些意义不大的游戏,这其中情境游戏是最常见的一种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游戏。教师要带领学生玩一些趣味情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既能提高口语能力,又能提升品德修养。比如在讲授课文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过马路的情境游戏: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他每天都是走路去上学,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假设你是小明,请你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如何过马路的。随后教师带来几个汽车模型让班级同学上台来模拟公路,再请3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小明,第一位同学没有注意对面的红绿灯直接过去了,第二位同学等了绿灯过去了,第三位同学过的时候,教师在对面喊道:“quickly,you will be late。”这位同学一听马上就要过去,这时教师突然扮演一位老太太过马路,眼看就要被汽车撞上了,教师想看看这位同学会怎么做。这位同学马上扶着老人过了马路,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其实,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游戏,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样的游戏教育学生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要从小养成遵守各种规则的好习惯,并且当老人遇到麻烦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三、讲反向语句,增强学生判断能力
学生对于教师所说的话一直都是言听计从的,在他们心目中,教师口中的话就是真理。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这一道理。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故意说一些反话,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质疑,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当学生敢于质疑教师的时候,自身的品德素养也在提升过程之中。比如,课文Unit 5 A healthy diet,教师在讲完课文后给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I think Yang Lin is right. The sweet is good for our body.”很明显教师说的这句话是一句反话,但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他们不敢质疑教师。教师发现班级同学都面带疑惑,但没有一个人敢站起来质疑时,说道:“Do you think so?”学生们纷纷回答:“Yes.”这时教师看到有一位同学在下面嘀咕,于是故意说道:“某某同学,你说得很好,我这句话就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你为什么不大声说出来呢?”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也有说错的时候啊。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懂得思考别人的话,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其实并不难,因为很多学生都有英语基础,然而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仅凭简单的英语说教是不够的。为此,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提趣味问题、玩情境游戏、说反向语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的品德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毅.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实践教学是指学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有计划的为学生开展一定的活动,创造适当的活动情景,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利用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指导学生实践为主的各种活动。
思想品德是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从目前我国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思想品德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情况脱节;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自身的思想觉悟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树立"德育为先"原则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随着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消极作用,甚至有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深受"分数至上"、"文凭至上"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更多学生在对待思想品德课的态度上更加扭曲。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快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原则,坚持"教育为先",从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和精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统一原则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每当提及思想品德教育,就会出现抵触和排斥的情绪,究其原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脱离是其重要原因。因此,在建设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统一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统一,创造性的实现适应性教育,尽快帮助学生确立新的成才目标,有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自省、自律、自觉的实践学习内容,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3、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重视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而忽视了学生能力上的培养。建立思想品德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积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1、提升科学育人理念,培养育人意识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因此,实践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主,提升科学育人理念,在课程设计中努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出发,积极探索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和理念,紧紧围绕着"人"的发展,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构建三维目标,明确科学价值取向,提升科学理念。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科目,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完善自身道德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培养,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社会的多元化培养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核心价值。
3、完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组织保障
在完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完善相应的组织保障,一方面,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还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形成指导小组,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努力为思想品德实践教学提供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制度,制定相应的实践形式、实践成果、成绩与学分等具体的规定,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于和利.简论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
[2]岳天祥.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社会实践教学[J].课改实践
[3]李光平.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J].教学方圆
[4]袁小英.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反思[J].课堂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很多人片面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幼儿只需学学写、画、唱、弹、跳。事实上,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有针对性地为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等提供锻炼的好机会。
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文明行为的培养。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老师同伴道别时说声“再见”,得到别人的帮助说声 “谢谢”,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再次,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心情不愉快时,不乱发脾气,学会控制、调整情绪。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形成于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在不同领域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领域教学是开展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渠道。我们应很好地把握各个教学渠道,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故事是最能吸引孩子并能对其产生影响的文学载体。如给幼儿讲《小公鸡和小鸭子》要让孩子明白同伴间要相互友爱、互相帮助。讲《三只羊》的故事要让孩子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才有力量,教育孩子相互间要团结互助。音乐活动《小娃娃跌倒了》、《分果果》也是教育幼儿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别人的好题材。
三、在外出游玩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区建设,丰富幼儿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在参观游玩的同时,教育幼儿爱护环境卫生,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在家园共育中进行品德教育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品德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在幼儿园,如我们班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服装,组织“幼儿时装秀”表演;利用重阳节开展亲子活动,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园参加亲子游戏,这种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使家园教育取得一致,提高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呢?
首先,家长应为幼儿树立品德的榜样。以身作则,在与孩子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去感染影响孩子。其次,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关 键 词】 思想品德;教师;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目标对于人才的定义是:包括思想、道德、知识、气质、能力等多方面优秀的人才。对于新时期人才的“高素质”要求,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古人曾经强调过: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足见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身处初级教育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思想品德课程是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问题。本文就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感悟,谈一谈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一、端正教师作风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品行与政治素养是教育的前提,它直接影响到政治课程的质量。在初中的政治新课程里,着重要求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与人文修养。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触觉与思想觉悟。律人必先律己,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要树立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形象。
二、注重情感体验活动
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以勾画、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极易使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了。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来,从而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
三、吃透教材,强调德育教育对于人才思想品质的影响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从内容设计上就特别强调了学生的礼貌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抗干扰意识、事业意识、竞争意识、模范意识、诚信意识、节俭意识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意义。这些优良的品质,不但能形成文化知识获取的动力,也将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四、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结合思想品德课文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话,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等活动。其次,开展爱国先爱校,爱校先爱班,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的系列活动。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员誓师大会、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组织有趣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做起,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能使德育工作收到明显的效果。
五、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而他们又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我们教师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引导与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六、激励赏识,唤醒学生对道德的欲求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的言行、人格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自尊感受到损害时,常表现出愤怒、恼羞等消极情绪,并易爆发,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情。针对上述特点,思想品德教师在实施德育渗透时,要十分重视学生被尊重的需要,教学评价中要运用激励和赏识手段,唤醒学生对道德的欲求,并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平等施教,决不可“居高临下”,自视为“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而摆出一副说教的面孔。实践证明,平等施教,激励赏识,是对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最好关注。第二,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引起消极反应,削弱教育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实际,不能局限在课本理论上而去简单地照本宣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关心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勤于研究,锤炼教法,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中建,孟利艳. 德育走向与德育接受 现代性德育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