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业务规划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IMS;规划流程;核心网
0 引言
由现在网络技术和其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IMS会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其可以使移动与固网融合,引进多种融合业务。IMS越来越被运营商接受,未来基于IMS的网络及业务应用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IMS网络的优点突出,但同时建设的难度和风险也大为增加,这就对IMS的网络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这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 IMS核心网的总体结构
IMS网络是一个开放、分层的体系架构,整个网络包括业务应用层、核心会话控制层、承载与接入层和运营支撑等4个层面。由IMS网络提供统一的会话控制,采纳全IP的宽带承载方法;网络核心接入层同控制层之间通过标准的SIP接口协议,实现接入的无关性,可适应各种的固定移动、宽窄带接入方式;架构在核心网络之上的业务应用层接口更加标准和开放,业务能力部件向第三方网络开放,将便于新业务的快速成长和安排。
2 IMS核心网规划的前提条件
进行IMS网络规划和设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包括IMS建网策略、用户及业务发展需求、技术发展预测等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是。
2.1 明确总体建网策略
对于固定运营商而言,由于受移动替代和VoIP的挑战,IMS建设重点关注于PSTN改造、IP语音及增值业务;对于移动运营商,则重点关注业务差异化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综合运营商,重点关注实现固移接入融合业务以发挥全业务运营的竞争优势。
2.2 用户预测及接入类型分析
用户预测应首先根据上述网络建设策略以确定IMS终端用户类型。从IMS自身的网络特性来看,IMS用户是由多种不同的用户群体构成的。IMS用户可包括传统固网POTS用户、PBX用户、软交换IAD/AG用户、xDSL/xPON/LAN宽带用户、无线WLAN用户以及2G/3G移动CS及PS域用户等多种。因此,需要针对上述不同用户类型,在分别采用合理方法预测的基础上,对各种用户数进行累加,得到总的IMS用户预测规模。
2.3 业务需求的规划分析
IMS的网络规划建设必将以用户及业务为中心展开。规划前期需要对用户的业务需求及业务部署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分析,明确目前市场上IMS相关业务的需求度及各省和各地区的差异,从而决定:哪些业务属于基本业务,可以全面部署;哪些业务属于特色业务,可以由个别有需求的省单独部署。IMS建网初期,可考虑针对集团、家庭和个人客户的业务需求,在全网提供多媒体电话业务、企业统一Centrex业务、多媒体彩铃业务;局部区域可开展融合一号通业务等自有特色业务。
2.4 业务模型分析
业务模型是用户在系统忙时的表现,它主要包括话务模型和信令模型2个方面。每种业务有自己独特的话务模型,话务模型包括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各种业务的比例、话务的流向、业务速率、会话持续时长等指标;信令模型对于不同的业务来说具有普遍性,一般包括忙时注册(鉴权)/注销/订阅/通知请求次数、忙时呼叫次数、每呼叫消息数量以及消息长度等参数。有了这些业务模型,可以计算出每种业务的平均话务量和接口带宽,进而根据全网支持的总的用户规模数量计算出全网的话务量和对承载网的带宽需求,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就可以作出最优化的网络规划和设计。
3 核心网的规划流程及规划内容
3.1 IMS核心网规划流程
IMS核心网规划应该是从业务需求入手,结合IMS网络特性,并充分考虑现网情况和演进策略等因素,按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过程进行,IMS核心网规划流程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IMS总体建网策略及制定网络建设原则、明确IMS的整体网络架构和总体规划思路。
(2)信息收集:包括现网网络信息、用户业务发展信息等,根据收集的信息对现网网络拓扑、网络容量扩展、承载网、业务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
(3)业务需求分析:对用户需求及业务部署进行规划分析,进行业务预测、取定业务模型及话务分布模型。
(4)网络资源规划:根据上述的现网分析和业务预测结果,进行网络开销预算及容量分析,结合现有IMS厂家的设备处理能力,进行合理的网络设置及资源分配。
(5)确定网络建设方案:对IMS网络具体网元的配置、容量、质量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及规划,包括核心网方案、业务网方案、接入网方案、承载网方案及网络安全方案等。
3.2 IMS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
IMS核心网规划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建设方要求,明确目标IMS网络需要具备的业务能力,并确定核心网规划建设总体原则,明确核心网技术版本和总体网络架构,确定相关总体建设原则。
(2)对现有网络情况、网络资源现状以及国内外其他运营商IMS网络商用部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3)根据对现网及其他运营商IMS网络相关业务数据的采集分析,结合现网用户业务发展信息,进行IMS业务预测。
(4)进行网元节点设置的规划设计,具体包括HSS的设置方案、I/P/S-CSCF的设置方案、MGCF/IMS-MGW的设置方案、业务网AS的设置方案以及现网关口局等网元的改造需求方案等。
(5)进行IMS核心网络的网络组织方案的规划设计,包括IMS域内网络组织方案、IMS域间网络组织方案、IMS网络与业务平台的网络组织方案、相关IMS业务路由策略以及漫游/游牧方案等。
(6)进行IP承载网对接的规划设计,具体包括IP承载网的解决方案、核心网络与IP承载网互联方案、MPLSVPN的部署方案、不同业务QoS的保证策略、IP地址规划等。
(7)进行IMS核心网流量带宽计算和接口配置,主要包括核心网各网元间IP带宽需求计算、核心网元与业务平台AS间带宽需求计算以及核心网与接入网间带宽需求计算等。
(8)根据IMS网络容量设置,以及码号分配原则,对IMS用户的码号资源进行分配,包括用户标识、公共业务标识、信令点编码、APN等。
(9)提出核心网规划对相关配套资源的需求,具体包括对传输的配套要求、对同步网的配套要求、对信令网的配套要求、对局房的配套要求,以及对网管、计费、支撑系统改造等方面的要求。
4 核心网规划关注的相关问题
IMS核心网的规划和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网络结构规划
核心网采用何种网络结构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规划设计,目前IMS网络组织可采用2种方式,一种是单域集中式组网,另一种是多域分布式组网。单域组网即只集中建设全国性的IMS核心网网络及业务平台,省内建设IMS接入网和互通节点;多域组网即采用分省或分大区独立建设方式进行IMS部署。采用不同的组网结构所要求的IMS网络设备类型和数量都不一样,对业务部署和承载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4.2 漫游方式
移动IMS用户处于漫游状态时,所有会话业务均需路由至归属域网络的S-CSCF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服务,但对于以GPRS/WCDMA分组域网络作为IPCAN的IMS核心网,存在2种漫游方式。一种是IPCAN漫游(GPRS漫游),即通过漫游地的SGSN和归属地的GGSN为IMS用户提供IP-CAN接入,然后直接连接到归属网络的IMS域;另一种是IMS漫游,即用户附着在拜访地IP-CAN的GPRS/WCDMA分组网时,用户将通过拜访地P-CSCF接入到IMS网络,并由归属地S-CSCF进行用户注册和会话控制,漫游用户发起主被叫业务时,所有信令也均由拜访地P-CSCF进行转发。
4.3 网络安全保障
由于IMS核心网络采用全IP承载,且采取开放的网络架构,可以将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不同业务,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接入方式来共享业务平台,增加了网络的灵活性和业务互通性。但这也使得IMS的安全性要求比传统运营商在独立网络上运营要高得多,IMS的安全保障问题不容忽视。除了采取标准协议规定的IPSec、AKA鉴权等SA机制实现接入安全和网络安全外,IMS核心网规划中可将IMS核心网划分为多个安全域,包括接入网络域、核心网络域、承载网络域、业务应用域、运营支撑域以及与其他网络互通等安全域,对于各个安全域间采取各种隔离技术,包括物理隔离(如防火墙、SBC等)和逻辑隔离(MPLSVPN、THIG、VLAN)等,并执行一定的QoS控制机制,实现不同域间的信息拓扑隐藏、业务开关控制等功能,充分保障IMS核心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4 IMS核心网元的容灾建设
在IMS网络商用初期,建议对IMS所有核心网元(包括CM-IMS核心网元、AS、SBC、ENUM/DNS)均实现设备级容灾备份;CSCF、HSS、MGCF/IM-MGW要求实现网元级容灾备份。对于设备级容灾,主要功能模块可以采用1+1(N+N)方式,也可以采用N+1备份机制;保证单模块故障情况下,系统容量仍旧能够满足需求。若设备为服务器架构,应采用双机热备。
对于CSCF设备,建议采用1+1或N+1工作方式;在相关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对于S-CSCF设备,可以采用池组(Pool)方式进行网元级容灾备份;对于MGCF/IM-MGW建议采用成对设置方式,并设置在不同局址;成对MGCF/IM-MGW采用负荷分担方式,为保证互通安全性,MGCF/IM-MGW应至少选择连接两个异网关口局设备。
5 结语
由上可见,文章主要分析和探讨了IMS网络规划流程、规划内容,对IMS规划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能够为以后的IMS网络规划和网络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PTN网络;关键技术;组网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034-02
1 分组传送网(PTN)概述
所谓分组传送网(PTN),它依托于分组交换,是一种面向连接形的业务传送技术,其主要优点有:能够很好的承载电信级业务,满足标准化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及较好的服务质量,在运行管理维护上也更加完善;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兼顾传统时分复用以及异步传输业务。
2 PTN组网结构分析
当前,PTN在基站回传和集团专线电路的承载上应用较为广泛;就本地传送网来说,PTN多采用独立组网的方式进行建设;它在组网结构上与SDH是类似的,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接入层、汇聚层、骨干调度以及楼内调度。各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组网方式。
2.1 分层组网结构
(1)接入层。就接入层来说,它以汇聚型业务为主,主要负责业务的接入;在组网结构上采用的是环网结构,有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链型结构;为了保证组网的安全,常常采用双节点互联的方式将接入系统与汇聚系统联系起来,可以防止单节点方式下出现失效节点的现象。(2)汇聚层。该层以汇聚型业务为主,主要负责业务的汇聚和传送,该层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汇聚层光缆的拓扑结构已经固定,同时组网对安全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常常将汇聚系统组网设计为环网结构。(3)骨干调度层。该层以分布型业务为主,主要负责承载跨机楼调度业务,它不需要进行业务的汇聚处理,因此,可以选择PTN技术也可以选择OTN技术。其中,前者在线路侧的速率有10GE,带宽容量有限,所以选择具有较大带宽容量的OTN技术。
2.2 PTN端端组网结构
当前,PTN网络保护所采用的端端组网结构是LSP1:1/1+1保护方式;根据业务配置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将端端组网结构的业务分为两种,分别是:本机楼落地业务、跨机楼调度业务。这两种业务的路由配置方式为:(1)本机楼落地业务。主用路由开始于汇聚系统,经过楼内系统,最终直接落地;备用路由开始于汇聚系统的另一个节点,经过骨干OTN调度系统回到本机楼,最后通过楼内系统。(2)跨机楼调度业务。主用路由和备用路由均开始于汇聚系统,经过骨干调度系统之后通过物理路由回到楼内系统最后落地。
3 PTN组网规划流程
分析PTN的组网规划时,需要从业务的流量和流向开始,逐渐规划出整个PTN组网方案。对PTN组网规划的具体流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业务流量流向分析、分层组网方案、分层对应关系以及最终的流程规划。
3.1 业务流量及流向
在业务的流量和流向分析中,其基础数据为基站的业务基础数据表和RNC分布数据表,对汇聚区到机楼的业务流量和流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相应楼层的业务流量分布情况以及各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谓业务的流量和流向分析,它主要用于对PTN组网方案规划进行有效指导,随后进一步对具体的方案和相互关系以及连接端口进行配置。
3.2 分层组网方案
在分层组网方案中,骨干汇聚层的方案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按需开展是接入层组网的基本原则,无需进行预规划。根据汇聚区内部以及各机楼楼层的业务流量分布编制相应的调度层组网方案;底层基础承载网为传输网,在建设初期,网络方案需要考虑未来3到5年的业务需求;在扩容方案上,应该考虑未来1到2年的业务需求。可以直接参考业务流量和流向的数据进行方案的确定,另外,业务流量和流向数据还可以作为方案均衡的参考。由于无线网络的规划变动比较大,骨干调度层业务在一般情况下是较难预测的,此时就需要有较为丰富的规划经验。
3.3 分层对应关系
所谓分层对应关系,主要是指汇聚系统和楼内系统以及调度系统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互联对应关系有助于有序配置网络资源、保证网络的结构层次清晰,扩展性也更好。在确定互联对应关系的过程中,主要的基础参考为业务的流量和流向,主要的参考原则是:业务符合均衡分担、汇聚系统连续。
在PTN网络规划系统中,依据T-MPLS分层结构实施层次的划分,可以支持多层规划。网络层次有:用户业务需求层、PW层、LSP隧道层、物理拓扑层等等,表1给出了PTN网络层次结构表。
3.4 流程规划
在进行网络规划时应该明确规划的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常常需要进行规划步骤的修改。对于开发的PTN网络而言,其规划系统要进行分层设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网络规划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规划步骤。这样一来,用户可以依据具体需要返回到开始的步骤重新进行规划。在软件系统中,提供给用户很多规划方式选择。图1给出了软件系统的一般规划流程。
图1 系统规划流程
4 PTN网的关键技术
图2给出了PTN组网的核心技术示意图。
图2 PTN的核心技术
4.1 全业务支撑
当前,3G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它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传统TDM业务,TDM业务依然是通信业务的主体,对此需要PTN具有多业务承载的能力,端端伪线仿真技术则正是该需求下的产物,依托于电路仿真技术,PTN利用PWE3进行客户业务的适配,如:以太网、TDM以及ATM等等,同时为它们提供端端传输通道。
4.2 分组交叉技术
将PTN与数据、电路以及光层传输功能相融合,能够实现分组的交叉连接,同时还可以实现业务的统计和复用。在通用交换结构中,采用的是量子交换的理论,业务流向被分为信息量子,它可以实现从一个源实体到另一个目的实体的交换。PTN在进行网络简化时,采用的通用交换平台是统一的,它能够解决很多融合问题,实现业务处理和交换的分离;另外,它还可以将不同的技术业务处理功能放置在不同的线卡上,而与之无关的业务则安置于通用交换板上。
4.3 QOS技术
传统SDH网络中的传输管道为刚性传输管道,尽管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可靠性,但是存在某种意义上的资源浪费,比如:普通的上网业务与语言业务,后者具有高时性,它们对网络的传输要求是不相同的。PTN可以实现对业务特性的感知,同时提供较好的业务质量,实现按需分配。
4.4 层次化OAM和保护
PTN可操作管理机制继承了SHD的思想,它为各层提供层次化告警以及性能管理,从而支持层次化OAM,最终对网络的故障进行定位,实现网络性能的检测。另外,PTN还支持链路保护以及网络级保护的接入。
4.5 同步技术
在实际的PTN网络中,存在大量的TDM业务,这种业务对同步的要求很高,因此,要对时钟以及时间的同步需求进行考虑。PTN与普通的分组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同步技术,它在支持TDM业务过程中,在网络出口有相应的充足机制。对此,有人提出了各种时钟处理技术,如:CES、TOP以及同步以太网等。
5 结语
作为面向通信网络的传送网技术,PTN技术的可用性以及可靠性都较高,具有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以及流量工程,另外,还实现了智能化OAM;提供了扁平化和低成本的网络架构。在PTN网络中,其关键技术无疑是T-MPLS,它的快速发展能够给分组传送网技术支持;因此,在未来,它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成良,荆瑞泉.PTN技术组网趋势和发展应用
[J].邮电设计技术,2010,(3).
[2] 李芳,张海懿.PTN在全业务运营趋势下的应用探
讨[J].电信网技术,2009,(8).
[3] 李芳.PTN技术的标准进展[J].电信技术,2009,
(6).
关键词: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Softswitch Network Planning Methods Study
Fu Xiao
(Chongqing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MSA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Chongqing404300,China)
Abstract:As the next generation softswitch network,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y,has becom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telecom operators,technology and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hot new hop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softswitch network system architecture,combining communications operators the status of the softswitch network planning method of brief analysis.
Keywords:Softswitch;Next-generation network;Network planning
一、软交换网络体系架构
(一)软交换的体系架构。软交换网络的主要思想是业务、控制、传送与接入相分离,各实体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其网络体系架构按照功能可分为“业务应用与支撑层”、“控制层”、“传送层”、“接入层”四个层面。
接入层为用户提供各种方式和设备接入软网络核心骨干网,传送层负责软交换网络内的各种信息如信令流和媒体流的传递,控制层提供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协议处理等功能,业务应用与支撑层利用底层的各种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网络业务。
(二)软交换的功能结构。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其主要功能包括:呼叫控制功能、协议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互通功能、资源管理功能、计费功能、认证与授权功能、地址解析功能、语音处理功能、过负荷控制功能、与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相关的其他功能、利用黑白名单进行呼出过滤的功能、呼叫鉴权功能、呼叫拦截功能。
二、软交换网络规划流程
软交换网络规划的步骤包括:规划准备和业务分析、网络结构及网元的规划、软交换网络带宽的预测和规划、网络号码资源规划等。
规划准备和业务分析包括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整理、对规划所需要的基础信息的汇整、确定规划将涉及的业务类型和具体业务模式、进行业务意向用户数量及业务量的预测等。
网络结构及网元规划首先要明确其所规划的软交换网络的网络结构,并以此为根据完成主要网元的设置方案,包括软交换设备、信令网关设备等。
网络号码资源规划是对目标的IP地址、用户编号、信令点码等的规划。配套设施规划是对软交换网络的硬件设备如设备局址、空调、电源等的规划。投资效益分析是对软交换网络的投资估算、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等,是对软交换网络规划的整体环节的考察和补漏。
三、软交换网络的规划方法
在软网络规划工作中,规划准备和业务分析、网络结构及网元的规划、软交换网络带宽的预测和规划、及投资效益分析是较为关键的技术环节,下面我们将结合实例对此展开着重分析。
(一)规划准备和业务分析。规划准备和业务分析工作是软交换网络规划的前提,也是软交换网络规划工作的基础环节,能否通过规划前的准备和对意向业务的分析,为软交换网络规划准确的提供定量数据和定性发展的基础依据,直接影响着整体规划的规模、实用性和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际的操作是业务分析预测的关键所在。其中,自身技术、业务和行业发展趋势是进行网络规划和业务预测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网络结构及网元规划。软交换网络规划首先是网元的设置规划,包括确定网元的设置方案和计算网元配置容量等。
软交换网络中,主要网元是指软交换设备、综合接入设备、接入网关、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等设备。网元设备必须在容量和性能等方面达到一定能力水平,以满足入网要求。对于用户数量较大的集团用户可选择接入网关AG,对于用户量较少的区域,则可选择LAD设备;根据自身业务类型和业务量科学计算出所需语音通道数量,以准确布置媒体资源服务器的设置数量;根据业务预测和业务量计算合理安排应用服务器设置的数量和应设局所数。
确定网元设置方案后的下一步工作即是网元设备的容量测算问题,以确保软交换网络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利用,并且便于维护管理。首先是根据具体的业务特性参数、业务流量及流向和网络结构来准确计算网络的容量需求,然后根据具体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设备的性能参数,来计算网络设备的设备数量及板卡配置量等具体配置。
(三)网络带宽的预测和规划。在软交换系统中网元设置方案确定后,需要依据承载的业务量及网元设置方案对承载网的带宽需求进行测算。网络带宽的预测主要根据网络承载的业务数据类型和应用特征、实际网络流量与传输数据量的比例、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及对带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网络带宽的规划以其预测结果为主要依据,因此,对网络带宽的预测必须科学、精确。
(四)投资效益分析。投资效益分析是指对网络规划项目的费用、收益及获利能力等财务问题进行计算和分析,由此评价网络规划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投资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软交换网络规划中的经济效益评价一般以财务评价为主,从企业角度考察规划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价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结合对规划项目的业务种类和市场规模分析预测收入能力,并结合各项运营成本计算投资回收期及其他敏感性分析综合评价软交换网络规划建设的财务可行性。
四、小结
软交换网络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为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融合的网络架构。如何确定软交换网络在未来实用中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策略,在软交换规模化应用于商业网络的今天,是电信行业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关乎其他相关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技术和体制的日益发展,软交换网络规划的方法也将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包宸曦.软交换网络建设规划研究[J].硅谷,2008,22:68
[2]赵红学.山西网通软交换网络规划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王春艳.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规划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平台运营总监需要能独立策划产品运营相应内容及营销活动,并组织资源完成推进方案的实施;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强,良好的的沟通能力,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1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创建职教平台运营机制,提升客户粘性、用户活跃度、产品使用率。
2、策划各类型平台运营活动,协同各业务部门完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助推客户与公司不断开展更加深入的业务合作,助力达成公司业务目标。
3、通过多种用户运营手段,激发用户兴趣,不断促进用户活跃度,实现更多用户激活及用户留存。
4、策划各类型用户运营活动,组织各部门协同进行项目实施。
建立并不断扩大用户社区。助力公司实现用户战略。
5、打造运营团队,负责运营团队的人员培训、培养、考核、激励。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21、负责政务平台整体运营,制定运营策略、方案并组织执行;
2、推动各项业务发展,提升营运效益,确保运营目标的实现,对KPI指标负责;
3、分析平台各类数据,提出改进方案,带领团队进行平台的维护及升级;
4、制订、完善、贯彻实施公司平台运营管理制度、流程;
5、通过线上线下运营提升网站平台价值和粘性,提高服务会员、企业活跃度,提高申请、交易量,促进平台各项销售业绩提升;
6、用户体验、业务流程等的分析和改进并参与公司平台的品牌、产品、市场的规划,实现公司既定目标;
7、规划平台的风格、架构、功能、,负责团队建设、团队培训和日常工作开展等。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31、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整体战略目标,制定网络货运平台相关的战略实施计划,并落实实施;
2、负责网络货运平台相关业务的市场调研、客户开发工作,与同行开展竞争,找寻并确认企业竞争优势;
3、负责为网络货运平台的客户提供系统培训;
4、负责业务开展过程中与交通运输、税务、保险等单位沟通协调;
5、负责竞品调研,对公司竞品在产品层面进行分析和对比,为本公司产品更新和功能调整制定方案。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41.负责设计、构建云平台运营业务,统筹线上线下运营;
2.负责组建、管理云平台运营团队,建立成长、激励和考核体系;
3.负责云平台运营制度建设和机制设计;
4.负责云平台运营分析,评价运营效果并不断提出改进运营策略;
5.负责与运营相关的渠道和媒体,促进云平台推广;
6.负责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51.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与决策,收集信息提供决策支持;
2.参与制定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负责平台战略规划的制定,并监督实施和改进;
3.负责平台整体运营规划和策略的制定与执行,对运营结果负责;
4.负责平台的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日常运维管理等工作的策划和实施管理,以拉新、留存、转化、盘活为目标,全面推进平台的商业化运营;
5.建立和完善下属部门,领导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和预算,并组织实施;
6.组织市场调查,深入分析用户行为、需求,了解竞争对手动向,进行运营方案的改造;
7.参与公司发展业务指标的制定,开发潜力用户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对最终业务指标负责;
8.负责分管部门的员工队伍建设,提出和审核对下属各部门的人员调配、培训、考核意见。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6(1)创建合理高效运营团队
(2)负责公司互联网平台的网络运营整体规划与推广,明确定位目标;
(3)负责公司网络商城的指导加盟合作商日常工作;
(4)制定公司运营活动策划,推广公司品牌,突出品牌形象;
(5)监控和分析行业动态并针对性的进行市场分析及制定相应策略;
(6)建立运营风险预警机制,实施运营的风险和危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并备案。
(7)独立完成运营部门各职能体系搭建,业务流程梳理,能从运营角度对产品技术部门提出需求;
(8)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执行能力,能够在诸多限制条件下进行业务创新;
(9)有很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善于合作协调沟通,思维敏捷;
(10)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主动,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71、负责互联网需求分析,对产品规划给到决策性建议,并完成产品运营规划,通过产品,运营手段,提升平台流量转化、用户增长和留存;熟练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事件营销、口碑营销、软文/新闻稿等新媒体进行产品推广,提高用户量和关注度;
2、负责互联网及新媒体维护、更新与完善;平台年度、季度、月度运营计划并执行;制定和组织推广及营销活动;
3、负责客户的开发,拟定活动计划方案,制定线上营销推广战略,以及具体实施策划方案;
4、负责企业品牌创意及品牌策划工作,并形成策划方案
5、提高到达客户的关注度、转化率及用户黏性,持续改善平台服务;
6、组织策划产品、品牌、市场推广等市场活动的策略、推广方案、相关预算,组织、整合相关资源推动方案的实施并监督实施效果,提高网站与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产品设计;优化法;产品管理小组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77-02
一、概述
目前,对工业产品及一般消费品的规划设计已形成了完善的流程体系,企业可以根据大量积累的产品设计理念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跟踪、完善。但在同样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电信行业和广电行业,由于这些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别性及特殊性,一般行业的产品设计概念就无法完全适用于此。特别的,相比于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其领域内的增值业务产品的规划、设计,广电企业由于体制、发展以及人才的原因,新产品、新业务的发展经验不足,在新产品面向市场后用户接受度不高,离市场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客观上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浪费和市场机遇的丧失。因此,本文将在总结企业多年来在广电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阐述通过确立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结合广电产品特性,进行产品的规划设计及改进优化。
二、新产品规划设计流程
1.整体规划阶段。整体规划阶段着重于新产品发展整体规划设计,主要通过企业中业务规划与技术支撑部门的协作,成立新产品规划设计小组完成各项工作并取得相应成果。在此过程中,业务规划部门主要负责收集内外部市场信息,分析研究本地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同时进行初步市场需求分析和产品组合分析,结合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和业务发展计划,形成年度新产品总体规划草案,规划总体新产品发展方向与目标,制定总体预算与初步的产品计划。技术支撑部门负责收集内部的网络、技术支撑等信息,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寻找技术与业务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形成行业发展前景调研报告和新产品年度规划,以及年度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及本企业技术发展规划,供企业决策层评估,以便完成新产品年度开发总体规划审批。
2.概念及可行性分析阶段。概念及可行性分析阶段着手于新产品概念及可行性分析,由业务规划部门主导,技术支撑部门配合,以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目标,分阶段完成各项任务。首先,业务规划部门收集并汇总来自各个渠道,包括市场、技术、客户、合作伙伴、厂商等的新产品创意,然后整理形成初步的新产品概念,通过概念测试初步筛选结果,完善更新产品概念书。其次,业务规划部门进行针对性的市场调研,确认目标客户需求特点、市场潜力、产品价值定位、竞争分析、业务资费建议、法规政策、风险等信息,做好产品市场分析。之后,技术支撑部门从网络支撑等技术实现复杂与难易,潜在影响、技术领先度等,来评估技术可行性与风险,估算技术投资预算,完善产品技术方案。在此过程中,市场营销部门在用户市场调研过程中也需参与市场分析,供业务规划部参考。最后由业务规划部门整理新产品的前期可行性分析,形成和完善新产品开发可行性方案,完成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
3.设计与开发阶段。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新产品成型的重要阶段,关系到产品落地后是否能充分表现出设计意图和功能实现,需要市场营销部门的参与和监测。在此过程中,技术支撑部门作为产品开发的主体,承担联系各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具体来说,技术支撑部门通过制定新产品技术白皮书确定产品功能和技术方案,并组织制订产品业务规范、技术规范;控制网络、终端配套时间节点,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网络和终端环境实现;对产品按设计文档进行验收测试,完成产品相关说明文档;组织进行试商用的业务平台和支撑平台计划和建设,进行功能、计费等测试,完成试商用技术准备计划和建设。期间,物资部门控制项目设备到位时间节点,配合物资、技术部门实施项目设备物料采购,完成设备采购、调试;业务规划部门执行项目管理,控制产品开发时间节点,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新产品开发实现,按照产品开发计划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形成产品原型;市场营销部门制定测试初步方案及新产品试点方案,完成测试市场准备。最后,由业务规划部门梳理项目整体进度和时间节点,协调控制开发、设备、网络、终端、支撑系统、市场准备、客服流程环节进度,并形成项目开发进度总结报告。
4.测试与商用准备阶段。新产品的测试与商用准备阶段,以市场营销部门为核心,辅之以业务规划部门和后台运营支撑部门,为新产品的全流程测试和正式商用做好运营准备。市场营销部门在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完成后,第一时间制定设计产品的用户测试方案,确定用户测试各环节的时间节点,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新产品测试;测试过程中,组织相关部门,收集数据,完成新产品测试总结报告。期间,可向业务规划部门提出改进意见,由其根据用户测试评估结果,完善新产品开发方案,改进新产品。在过程中,运维保障部门需评估商用准备的需求,制定产品商用相应准备方案,形成商用准备检查表,确定产品商用移交标准;完成产品规模商用所必需的相关技术,系统、流程等技术与支撑类准备工作,并制定系统运营支撑标准规范。市场营销部门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制定新产品市场规划:新产品营销方案,包括品牌,资费、渠道,传播、促销等策略与总体计划;新产品销售目标、策略及计划;新产品上市促销及传播策略与具体计划等。同时,客户服务部门制定业务受理、服务保障、投诉处理、计费等业务支撑流程与规范;组织培训相关业务部门如客服,区域公司等业务人员,进行内部培训等,形成客服服务流程与产品培训机制。
综上,在新产品规划设计四阶段完成后,即宣告新产品即将进入商用阶段。经企业决策通过,确认新产品运营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即可由市场营销部门正式产品,正式推向市场。
三、新产品本身及上线后的问题
1.整体规划阶段,缺乏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理念受限于自身技术条件,很大程度上还是技术导向型产品,缺乏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开发。
2.可行性分析阶段,缺乏用户参与,对用户使用行为的研究分析不足,同时会受到技术实施能力的影响,导致产品实际需求与“修正”后产品实际的差异。
3.整体规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市场、业务、客服、运维等部门参与度不足,缺乏产品经理与业务支持骨干参与,导致产品在初始阶段就存在先天不足。
4.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不能对所有产品进行用户调研,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用户反馈,实际开发出的产品往往与最初的产品设计理念有较大的差距。同时,技术部门在产品研发进度、设计方案修正等方面透明度和预知度不足,造成产品设计与需求的背离。
5.整个设计流程中,规划部门与技术部门的沟通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传导机制。
在新产品上线后,还存在产品后续管理上的问题:
1.产品上线就基本定型,对用户使用意见的收集缺乏有效的渠道,产品的后续改进流程不系统、不规范。
2.产品上线后,规划部门、技术部门对产品的关注度降低,缺乏产品管理小组在产品周期内给予持久的支持。
四、面向用户的产品规划设计及优化
面向用户的产品设计及改进流程是指以用户为中心,实现设计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实现用户需求最大程度的掌握,实现设计系统对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产品改进。此流程会改变传统产品设计流程中内外部要素沟通不畅,上线后产品僵化的问题,除了要加强体系内各主体的自觉意识外,还可以通过对现行的产品流程优化和启用产品优化组织两种手段加以解决:
1.流程的优化。优化后流程注重用户在整个产品从设计开发,到上线测试,乃至商业运营中的体验感受,注重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意见和建议。在新流程中产品的各个发展阶段,明确了主要进度控制和实施部门,采取部门负责制与产品管理小组相结合的产品管理模式,明确了流程的控制主体。通过双架构的产品管理,可以有效将产品管理小组的优化要求直接反馈到各职能部门,将用户对上线前后的产品使用感受及时反馈各系统组织,最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改进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起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有效联系渠道。
2.启用产品优化组织。新产品试商用准备完成后,企业应依托以市场营销、业务规划、技术支撑和客户服务四部门为基础组成的产品管理小组,强化产品管理小组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管理和优化职能。企业应将产品经理的职能提升到对产品的全面负责,在产品管理小组的组织框架下,由产品经理协调产品优化与改进工作。同时,由产品管理小组建立定期产品报告制度,周期性对产品的各项性能进行评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改进建议,由相关对口部门组织优化实施工作。
企业除了运用以上两种流程和组织优化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常规化的产品优化流程对新产品规划设计及改进提供更多支持。企业在产品商用测试准备阶段,以及在产品优化阶段进行的定期调研和改进中,还可以特别加入以下环节对产品优化加以改善:
1.在新产品商用准备阶段测试过程中,在新产品商用准备阶段前加入用户和相关部门测试环节,产品测试通过后方能进入后续商用准备流程。
2.在产品优化阶段定期调研和改进过程中,在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产品经理牵头,产品管理小组协同,按季度进行调研和反馈信息汇总研究,给出产品优化建议,并进行优化措施的报批和实施,通过该流程的不断循环达到产品持续优化目标。
五、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现代企业新产品规划设计及改进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广电企业如何面向用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及改进的方法。通过在产品设计过程用户的充分参与以及上线后的产品管理小组,持续对产品品质、体验和服务进行优化,并给出了持续优化方法,以达到保持产品活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小亦.电信产品的规划管理[J].电信技术,2010,(10):51-53.
第一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时间长。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效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组织、实施和管理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根据《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经国家和自治区审批并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经费的项目均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为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具体如下:
第四条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审核、平衡、汇总,负责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各业务部门,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第五条财政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规划的编制,负责专项资金的拨付、监督和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的管理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林业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并负责补植补造、经济林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农牧业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并负责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八条水务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并负责改河淤地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九条科技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协助发展和改革部门做好退耕农户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
第十条监察和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各项目乡镇、开发区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协助各业务部门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人民政府将与承担任务的各业务部门和乡镇、开发区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县巩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国家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编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各业务部门按照规划于每年的8月15日前将下一年度建设任务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汇总后,于9月15日前由发改部门联合林业、农牧业、水利部门上报市有关部门。年度建设任务经国家和自治区批复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方案要落实到有退耕任务的行政村组。自治区于年底前批复下达实施方案,各业务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部门编制作业设计(工程设计),经市相关部门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充分听取退耕户的意见后编制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十六条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投资形成资产的效益要落实到农户,避免向承包大户集中。
第十七条各项建设容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工程补助标准执行,暂无国家补助标准的项目,各业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类似建设项目补助标准及比例确定。
第十八条各业务部门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编制作业设计,严格按设计施工。实施方案和设计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确需调整和变更的,必须报经原批准部门,按程序审批。
第十九条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在建设之前,必须明确项目法人。
第二十条工程实行招投标制。要建立健全项目所需大宗物质、原材料和较大土建工程招投标制,降低工程成本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种子法》、《自治区林木种苗条例》有关精神,要加强林木种苗、草籽的生产与管理,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公开招标,严把质量关。
第二十一条工程实行监理制。根据项目情况及相关要求实行监理,主要监控工程建设质量、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费用由本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经费解决,不得从国家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二条工程实行合同制。根据工程性质与项目设计、原料提供、施工、管护、监理、科学技术支撑等单位签订工程委托合同,规定各自责任、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第二十三条工程实行公示制。各乡镇、开发区及行政村要利用媒体和村务公开栏将各自承担的任务、资金、标准、分配原则、涉及人员姓名和完成情况进行张榜公示。领导小组将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工程档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业务部门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管理等工作,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管理,设计固定的档案保管场所,并保持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连续性,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重要容。
第二十五条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进行自查,自查合格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验收报告。
第二十六条工程实行管护制。各部门要将建成的项目及时交付使用,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落实工程维护责任,保证工程建设成果得以巩固和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七条各项目实施单位要于每年6月20日、9月20日和12月20日前及时上报各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报表。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八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按照“三专一封闭”(专人、专户、专帐和封闭运行)的管理方式,实行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第二十九条购买列入政府采购的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三十条工程项目竣工后,业务部门要及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凭业务部门的竣工验收意见书审核批准并拨付资金。
1、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是企业发展远景明晰化的过程。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有明确的、能够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并保持一定阶段内相对稳定。
在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方式上,可以由企业内部的战略发展部来制定,也可以通过外聘管理咨询公司来制定。当然,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主要体现的还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发展意图。
2、分解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从各项业务的角度,需要IT技术给予企业哪些信息化方面的支持,可以按照下述过程进行分析:整体发展战略―分解为业务发展战略―支持业务战略目标的业务流程描述―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分析(信息的来源是哪些部门或者单位?需要何种信息技术才能够获得以上信息?具体的信息网络架构是如何的?
3、对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优化设计。
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整个企业IT规划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也是最需要企业各级员工参与的一个部分。在此阶段,首先需要与企业部门经理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的主业务流程,以及各种业务流程在部门间的流转关系。然后,需要与各部门的业务骨干进行详细访谈,对每一个业务流程进行各个环节的分析,对各个业务流程的信息流入、信息流出、流程负责人、流程设计的出发点等进行确认。
最后,会分析每一业务流程的各项信息流入、流出的内容是否有变化?是否为多余的流程?可否删除?流程的负责人级别、位置是否合适?是否流程负责人没有足够的权力对该流程进行约束?流程的设计出发点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目标的需求?通过对关键业务流程的分析,将现有的企业业务流程与最优业务模式进行比较,以需要大力改进、有待改善和符合最优模式三种水平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评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针对新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信息流分析,找出信息系统的需求。
在与各级业务人员讨论确定好新设计的工作流程之后,还要针对各个关键业务流程的信息需求,进行个别分析,如:
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监督与控制,在其资金计划流程中,需要得到的信息就是各部门资金的即时存量数据。
根据该数据,财务部才可以掌握各部门的资金信息,加强资金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5、根据信息系统的各种需求,设计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架构。
在分析了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需求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各个系统的业务信息需求,再根据明确的信息需求,设计出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架构。
在此阶段,在软件和管理方面,需要对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组织进行设计、对信息管理流程进行设计、对信息系统的预警系统进行设计、对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进行设计、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切换流程进行设计。
在硬件方面,可以与相关硬件服务商取得联系,要求硬件服务商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企业组织人力对硬件及网络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工作,选取性价比高并且适合企业情况的解决方案。
6、对IT规划项目的实施风险进行分析,并指出如何规避各类风险,提高IT规划项目的成功保障程度。
构建财富管理规划体系
恒丰银行通过整合优化海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资源,以了解客户、细分客户、服务客户为手段,打造了融智能获客、完整客户画像、产品推荐、市场跟踪、资讯推荐等全功能为一体的财富管理系统,改变了产品销售的传统模式,客户量和业务量等都得到了显著增长。
为整合优化全行资源,加强财富管理中心的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增强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恒丰银行启动了财富管理系统的建设。财富管理系统基于恒丰银行自主设计开发的企业级大数据应用平台,利用海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低成本加工存储、快速统计分析、业务模型探索、实时分析与决策等能力,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工具、规范的理财服务流程,大力提升顾问式销售能力和专业化理财服务水平。
2016年初,恒丰银行正式启动财富管理系统建设,开始进行需求研制。2016年7月,系统完成一期上,主要实现了对理财经理的功能支持,包括理财工具、金融资讯、单目标规划、快速规划、基金投资组合规划、产品货架、客户视图等功能。2017年12月系统二期将上线,提供更多工具,主要有财富方案、财务诊断、全产品投资组合规划等功能。
本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综合的财富管理方案平台,构建一整套完整的客户财富管理规划体系,为理财经理提供专业化的理财工具支撑,实现多维度客户细分,进而针对不同的细分客群提供差异化的规划服务。通过大量运用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智能推理引擎和自动规划等智能技术,充分挖掘行内外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价值,构建更加清晰和立体的客户视图,并通过优化组合产品方案、智能产品推荐等多种业务功能,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方案。以及通过向其提供目标规划,理财、基金投资规划,投资组合方案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对客户的资产、负债和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通过对财富客户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服务,不断挖掘客户潜在价值,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最终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贡献度。
面临挑战及实施过程
基于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财富管理应用系统,目前在国内金融行业鲜有成熟、可借鉴的模型。如何依托大数据实现客户服务和业务创新,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资产配置服务为核心的财富管理的关键。
但是,大数据带来的外部数据量是巨大的,并且数据碎片化严重,对客户同一特征的分析往往无法依赖单一的指标,需要从数据的不同维度综合考量。大量非结构化数据更需要整理和加工,需综合运用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构建庞大的信息资讯库。
恒丰银行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需要更多地依托外部数据进行客户获取,进而构建完善的客户画像。如何从各渠道获取海量数据,并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精细化地分析和判断,定位潜在客户并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是系统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何通过新技术实现精准客户营销,向客户推荐既适合其风险承受能力又符合其购买习惯,构建千人千面的产品推荐和个性化的产品配置体系,同时推动利润增长,也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另外,对于存量睡眠客户,还要考虑识别其是否具有潜在的高价值,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激活。
为此,系统对客户进行了九大特征数百个标签的设置,对客户持有的产品亦赋予不同的属性以便更好地分析资产状况,在计算不同资产在实际持有过程中产生的损益和价值波动,需要将所有产品细分类都根据市场行情和产品特性赋予其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和市场方向等属性,每个资产类分别定义一套收益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对所有的产品和资产以多种维度进行多方位的统计,每日需要处理的数据体量庞大。
系统通过组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相关技术,基于恒丰银行企业级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了海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低成本加工存储、快速统计分析、业务模型探索、实时分析与决策等需求。
财富管理系统以客户财务分析和产品组合分析为基础,以财富规划管理为前提,以资产组合配置和分析为核心,从风险、流动性、收益率等角度为客户制定合适的理财方案,配置合适的产品组合,包括有:
完善的客户财富管理规划体系,在不同维度,针对不同的客群,设计不同的规划服务:转化新客户的快速规划、挖掘客户需求的单目标规划和基金投资组合规划,以及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全产品投资组合规划和综合规划;
全面的财富工具包,满足理财经理在实际营销中各种财务计算需求,通过引入外部数据模拟基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的损益,同时亦了解到同业机构同期发行的理财产品;
开放的产品货架,产品信息以更适应业务开展的结构展现,同时支持产品经理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灵活全面的客户管理,灵活调整客户归属,客户360度视图涵盖基本信息、业务信息、工商信息、风险信息和财富信息,可对客户资产状况进行全面诊断,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财富规划建议;
根据客群分析,由专业产品经理量身定制营销方案,一线销售人员可以在实际场景中迅速定位客户需求,吸引客户,并在营销过程中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
全渠道互动式财富管理体验,提供线上智能服务。
提升营销效果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危机事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3-0110-03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充斥着恐怖袭击、黑客、电脑病毒、自然灾害、罢工、环境污染等各类风险,近年来发生的“9.11”、“SARS”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2008年发生的大范围雪灾、汶川地震等,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在金融领域,重大灾害事故亦不鲜见,2005年11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由于系统故障,所有股票、可转换公司债、信托投资等共计2,520个品种暂停交易,整个上午无法进行主要交易;2006年4月,银联全国跨行交易系统瘫痪6小时,国内大部分商户的POS机无法刷卡,所有银行的ATM终端无法跨行操作,造成了重大社会影响。
世界各国的案例表明,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灾害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构建真正有效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体系,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业务持续管理(BusinessContinuityManagement简称BCM)应运而生。时至今日,BCM的重要性显著增加,在英国,拥有行之有效的业务持续计划,已成为企业上市的基本要求;美国企业法对业务持续管理的具体措施也有明确要求;新加坡已拥有多个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标准流程和管理规范,其金融局已经制定了业务持续管理的指导规范和管理标准。
一、我国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在IT系统的连续性计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不少机构投入大量资源建立灾难备份中心,制定了IT系统业务连续性计划,在技术层面上开展灾备演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工作仍停留在IT系统灾难恢复的技术层面,仍未建立以全面业务恢复为目标的全面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需求规划、应急响应策略、流程和持续维护等机制。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中国银监会加强了银行业全面业务连续性管理监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初,银监会将“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监管控制”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部分,要求各家银行进行自我评估。2007年10月,银监会召开专门会议对评估情况进行了通报和分析,表示将把业务连续性规划纳入银行风险的监管体系之中,并将组织人员对各家银行的整改情况组织现场检查。根据监管要求及内部管理需要,部分商业银行已着手开展业务连续性规划设计工作,但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对国内银行业而言是全新领域,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此项工作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各机构资源投入、开展情况各不相同。
二、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应涵盖业务经营、运营支持、后勤保障等所有业务板块,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等全程管理,构建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一)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目标及构建思路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商业银行抵御危机事件的能力,有效消除或抵御潜在的风险,迅速处置,阻止或抵消不确定事件造成的威胁,并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完善,确保商业银行日常业务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是:预设灾难场景,事先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机制,当危机真正发生时,确保有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执行事先确定的管理程序、操作步骤,以达到减少损失、实现业务可持续的目的。也就是说,提早设定整个危机事件处置的决策过程,事先考虑危机事件影响的可能性,预先做好内外部资源的安排、外部信息的处理与公关、人员及设施的备份等各项安排,当危机来临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系列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置,防止因事件突发导致处理决策失误,确保机构主要业务的可持续运作,尽可能将损失减到最少。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危机事件的分类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对象是危机事件,危机事件是指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的事件,此类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波及多个层面,甚至影响商业银行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包括自然灾难、人为灾害、重大运行故障等。危机事件主要分为内外部欺诈、实体资产损坏、IT系统、运营危机、人员危机、流动性危机等类型。
内外部欺诈事件指商业银行内外部人员以违法手段诈骗、侵占商业银行财产的事件,包括盗窃、勒索、挪用、欺诈、伪造、诈骗、抢劫事件;实体资产损坏事件指商业银行实体资产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损毁的事件,包括自然灾难,如地震、火灾、水灾、雪灾、台风,以及人为灾害,如人为破坏和战争等;IT系统危机事件指由于计算机系统故障、通讯故障、信息网络异常、电子载体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商业银行经营中断的事件;运营危机事件指针对商业银行各机构的聚众上访、请愿、静坐、示威或冲击、围攻商业银行办公营业场所的事件;人员危机事件指商业银行员工因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的问题,造成商业银行经营中断的事件,包括有组织的劳工事件、重大传染疫病等;流动性危机事件指银行因内部或者外部原因,无力偿付到期债务的事件,如金融挤兑事件等。
(三)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
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关键业务为核心、以流程为基础的原则。“以关键业务为核心”指梳理业务流程,针对关键和支持性的业务环节制定解决方案,以确保关键业务的可持续性运作为目标。“以流程为基础”指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当损坏事件出现时,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解决方案,确保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
1.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构成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识别、报告、评估、处置、恢复与改进、培训与演练等六个部分。
(1)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识别部分,应预先设计可能导致业务活动中断的损坏场景,明确事件触发要素,如涉及金额、损失金额、影响程度等。(2)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报告部分,应明确信息收集、报告的人员及职责;报告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报告程序;报告时限;报告路径及频率等要求。(3)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评估部分,应明确危机事件影响范围及损失评估;可以接受的损失范围;可容忍的最大中断时间等。(4)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处置部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处置是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根据预设的损坏事件场景,确定处置的总体步骤和具体操作要求,以及人员备份和授权、技术保障、设施配备、通信联络等各项工作,以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持机构关键业务的运作。包括:业务处置的总体步骤和具体操作要求;人员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关键人员备份和紧急授权方案;设施取得计划;技术保障计划;联络沟通计划;机构协作计划;危机公关计划;重要信息记录等。(5)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恢复与改进部分,应明确业务恢复及改进运行策略的选择,以便在恢复时间目标范围内恢复主要业务,维持机构运行的关键功能。包括:确定业务恢复最低要求;关键业务恢复的目标、优先顺序、恢复时限;非正常状况下的运作程序及方法、所需资源、资源取得途径、恢复运作的步骤;迁回固定场地、恢复正常运作的步骤等。(6)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培训与演练部分,应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熟知实施方案及操作要求;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定期演练,不断提高相关方案的可操作性,确保方案的持续更新和完善。
2.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分级管理
危机事件具有演变、发展的特点,微小的灾害可能演化为严重的灾害,在危机事件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即介入处理,效果往往较坐待事态发展、事后补救好得多。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及危害后果,综合考虑管理活动的成本及收益,将危机事件至少划分为突发应急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二个层级进行管理,连续性管理的是升级、恶化后的突发事件,二者以是否影响业务运营为标准。二者实际上是针对危机事件在不同程度危害情景下,事先制定的、区别轻重缓急、有所侧重的应对预案,同时,应尽量保持处置程序、报告路径的总体一致性,以便于理解、易于执行。
以火灾为例,若网点的非营业区域局部发现火情,则按火灾应急管理规定,由该区域火情责任人迅速组织人员扑灭火源,防范火势蔓延;若灾情扩大,导致营业区域大范围业务停顿,则在组织灭火的同时,还要进行财产转移、安全保卫、客户疏散、资源调配、重要物品运送、伤员救护、媒体公关、业务恢复等工作,二者的处置程序、响应时间、资源投入等并不完全相同,危机事件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图表示如下:
(四)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阶段性规划
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业务、IT、后勤和外联等众多资源,复杂程度较高,要做好此项工作实为不易。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投入大量资源、一蹴而就地构建出完善的连续性管理体系既不现实、亦不经济,应由易到难、稳步构建。建议在本阶段先提取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影响程度较大的危机事件,以较高标准做好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打好连续性管理的基础;在后续阶段,各级机构还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补充、细化、完善,使本行连续性管理进入不断更新完善的发展轨道。金融机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制定并执行系列管理程序,对危机事件进行识别、报告、处置、恢复、改进的全过程管理。
三、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对业务连续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少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存在畏难及侥幸心理,认为制定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需要动用全行的IT、业务、后勤和外联等众多资源,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而灾难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不必费这么大力气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际上,威胁银行业务连续性的事件并不一定都来自于火灾、地震等小概率事件,诸如内外部人员欺诈、控制流程缺陷等经营中各类风险,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样可能会对银行造成致命的打击,如果没有事前详细的规划和充足的准备,在危机真正来临时,业务连续营运必要的资源保障可能无法顺利获得,将使商业银行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二)充分考虑危机情景,细化操作步骤。灾难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在灾难来袭时越是明确、细化、具体、全面的指导方案应对灾难的效果越好。在制定连续性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灾难发生的各类情景,明确灾难管理的具体程序、操作步骤、人员及资源的获取途径,确保有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若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仅处于原则性要求或框架性步骤的层面,未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操作步骤,灾难应对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明确责任人及通讯方式并实时更新。应在实施方案中明确灾难管理每个具体步骤的责任人,在实际操作中,常有机构反映,由于机构人员及职责时有调整,无法将人员落实具体,待真正发生灾难事件时,再临时指派或根据职责分工处理。实际上,人是灾难应对中最重要的因素,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及有效的沟通联络是成功危机管理的前提条件,若灾难发生时再临时进行分工,或是寻求资源援助时找不到具体对象,将严重影响灾难应对的效率及效果。
(四)正确认识IT系统灾备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关系。基于对信息化的高度依赖,IT灾备系统在全面的连续性管理中通常都处于基础配置地位,因此,有些业务部门认为灾难恢复只是IT部门的事,在灾难面前,业务部门能做的只是等待系统恢复。实际上,IT灾备系统IT灾备只是业务连续性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是解决了数据恢复的问题,无法承担全面业务恢复的责任,灾难对业务的影响、关键业务的确定、业务恢复策略的选择、业务人员的安排、灾难恢复所需的后勤保障、客户安抚和危机公关等工作,仍需要管理层和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实际上,业务连续性管理涵盖面远远超出了IT灾备方案的范畴。
(五)分步实施、从易到难、稳步构建、持续改进。从目前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囿于人力、物力、经验的限制,尚无法立即全面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可集中资源,先从对银行影响最为重大、影响银行可持续经营的事件入手,逐步积累经验。商业银行应逐步扩大连续性管理的对象和范围,根据风险发生的部位、概率和危害程度分级制定连续性管理预案,分步骤、持续地推进分层次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及时进行维护、调整和更新,提高跟踪识别和快速反应能力,保证应急启动时的有效性。
关键词:系统优化;必要性;优化原则;主动优化模式;被动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138
1 系统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的架构及组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高耦合度的系统带来了通信效率、可靠性、组件瓶颈等问题。
快速变化的市场,迫使系统需要快速形成服务能力。而较短的开发周期往往不足以使设计开发人员对未来有较充分的预见,同时缺乏清晰、明了的演进路线及蓝图,最终导致架构设计、开发、测试过程通常以满足当前需求为目标,快速开发通常给系统带来了系统可扩展性、支撑能力不足、应变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快速变化的市场也迫使系统不断再开发以满足市场需要,不断增多的功能往往使系统变的越来越臃肿,响应能力越来越差。
综上所述系统处在一个持续不断的调整优化过程之中,为了应对系统存在的这些问题,业务人员、系统架构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系统的相关人员必须对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协同应对这些问题,对系统的调整优化是客观和必然的,如果系统的调整优化遵循最佳实践方法,则可以减少系统的调整优化次数,从而最终使系统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能力以及服务能力。
一般而言,根据系统的建设生命周期,系统优化模式分为主动优化模式和被动优化模式。主动优化模式主要适用于系统设计规划期,被动优化模式主要适用于系统运营期。
在系统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采用的优化模式不同,优化的成本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在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主动对系统进行优化,由于可以借鉴同类或者类似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经验,可以规避已有的常见问题;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在系统上线运营后,碰到问题只能被动采取措施,系统已经成型,调整空间有限,通常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解决当前的问题。
根据优化的成本收入分析,系统的优化应及早开始,因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规避系统的常见问题,减少上线后的调整优化。
2 系统优化原则
系统依赖多层基础软硬件,以及内外部支撑系统。系统优化应着眼于构成系统及支撑系统所有组件,否则容易忽视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系统优化应从整体着眼,在系统的不同生命周期,选择不同的模式,遵循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对系统进行开展优化。
因系统构成复杂,系统的优化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先系统后业务,先调整应用系统本身,然后调整业务需求、边界、规则、范围。(2)先内而外,先调整系统自身,然后再调整内部支持系统,最后调整外部支撑系统。(3)先基础后应用系统,即先优化对应用系统支撑的软硬件,然后再优化应用系统本身。
单步优化方法,即每次优化调整只做一个因子,避免因子之间的互相干扰。
遵循以上原则,可以确保基础设施,系统本身,内部支撑系统,外部支撑逐步最优,确保整个系统生态环境逐步最优。
现简单介绍两种优化模式的优化方法。
3 主动优化方法
主动优化模式。自上向下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调优模式,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借鉴类似项目的成功经验,规避已有的风险。优化流程图1如下:
3.1 规划阶段。系统的规划设计,应防止自建、自审、自评的模式,这样易导致系统缺陷,同时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系统质量。引入专家团队对系统的规划、架构设计、开发实施、评审等关键环节的建设性指导意见,可以大幅度提升系统质量。
业务规划阶段要对即将实施的业务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对业务的复杂性、业务的相关性,即将实施的业务的边界有基本的认知,确保在当前的软硬件技术框架下基本可行。
在标杆筛选阶段要选择具备可比性、参考性的系统进行深度分析,借鉴它的分析方法、规划方法、架构设计理念,实施策略,演进路线。标杆筛选结合当前的软硬件技术及自身的管理水平通常会选择在业界已经实施的、成熟的、且业界领先的,在短期内可实现的系统作为标杆。通过分析,对即将实施的业务进行边界和能力的基本界定,对系统存在的挑战及基本应对策略有基本的认知,基本明确系统的架构及演进路线。
标杆筛选对系统的设计有导向的作用,因此标杆的筛选应遵循专家团队的意见,选择切实适合业务的系统进行分析借鉴。
3.2 设计阶段。在明确业务的边界、复杂度、交互关系以及业务流程后,结合当前的软硬件技术及业界的最佳实践进行架构的设计,在架构设计的过程中要重点对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高性能、能力、容量、扩展性、与系统的交互性进行深入的论证和长远的规划。由于架构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在架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入专家团队,确保架构为整个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型设计主要是对业务需求以及规划设计好的架构抽取关键点进行基本的实现,进一步通过原型验证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以及架构设计是否合理。原型设计对系统的预见非常的关键,因此原型设计在关键点设计上应该与系统设计基本保持一致。
在原型搭建完毕后,应以业务为输入,对各种不同的业务及系统场景进行推演,系统推演的结果对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的修正产生重要指导。
3.3 实施阶段。在系统推演完成后,确保系统架构在关键环节上的正确后,方可开始系统的设施。测试是系统质量的基本保障,在实施阶段一定要重视测试环节,测试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系统的质量。
对系统的初步评审,建议以外部评审为主。结合专业经验,专家团队可以对整个系统的架构、可靠性等核心指标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客观地对系统质量进行评价,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专家团队可以给出专业的修正指导意见,有助于进一步对系统修正,从而提升系统的质量。
3.4 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由于已经承载了真实的业务,可以对前期的规划设计实施进行基本完整的验证,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的修正。
在最终评审阶段,专家团队以试运行持续监控数据为基础对系统的整体质量进行客观评审,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优化调整建议。
4 被动优化方法
被动优化模式即自底向上模式的优化过程,通常是在系统上线运营碰到问题后被动采取的一种优化模式。虽然系统主体架构无法进行变更,但是遵循下述的方法,仍旧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并为后续的系统建设优化提供指导。优化流程图2如下:
上线运行后的系统调优离不开专家团队,特别是在专业领域。系统架构已经成型,对架构的调整、业务的调整空间有限,专业领域的调整相对而言空间较大,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调整优化,通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的能力。
4.1 分析定位阶段。在进入具体的建设优化阶段后,问题的分析定位决定整个建设优化的成败。在分析定位阶段,首要的任务是获得用户的反馈,并建立基线数据。用户的反馈反映着系统运行的不良信号,如何从这些不良信号定位问题的根本原因,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对系统进行还原,所谓的系统还原不单单是还原系统的架构,更重要的是还原系统的运行状态。在完成系统架构还原后,需要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还原,尽可能还原问题发生时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完成系统还原后,就可以以用户反馈为基准开始进行问题的分析定位了,如何才能确保问题的定位分析准确呢?建议按照业务流向,比照系统部署图,对系统的组件及支撑的系统进行逐一及整体分析。这样的分析流程可以覆盖完整的业务流程及整体系统架构,结合系统的运行状态数据,通常能准确定位问题的原因。
4.2 优化阶段。通常在优化阶段除了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要结合前期持续改进的目标,对当前阶段的目标进行综合纠正。
在明确了纠正的目标及当前的系统运行状态后,就需要针对纠正目标设计纠正方案。此时的纠正方案设计,通常受制于已有的系统架构设计及外部系统支撑能力,软硬件技术,业务需求等,纠正方案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制约因素,在这些制约因素中获得最佳平衡。
在总体纠正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如何筛选候选方案?建议在均衡业务需求、系统架构、软硬件技术的基础上选择可接受、可实施的方案。
筛选方案后,就进入系统优化的核心阶段,在优化方案实施阶段建议比照标准的项目管理流程,对人员,实施进度及风险进行管控。
方案实施完成后,需要对方案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可以使用比对法。采集方案实施后的数据与实施前的基线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通过基线比对,建立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从而可以对优化方案进行量化的评价。
4.3 收尾阶段。在收尾阶段,主要是对前期的优化方法、实施过程、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和知识的沉淀,同时对优化的方法、优化的方案及实施过程进行规范化,并进一步将相关的知识反馈到业务需求、系统设计人员,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系统建设优化朝着既定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中信网络有限公司是中信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2000年左右开始建设并运营长达3.2万公里、覆盖全国21个省会城市的“奔腾一号”骨干DWDM网络。目前奔腾一号网络承担着对内中信集团20多个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网络服务,对外可以为各级电信运营企业、政府、金融企业、跨国集团等用户提供跨地区网元出租服务(SDH电路、MPLS-VPN、波道)、互联网接入服务、IDC服务等业务的重任。
在历经十年的运转后,当初用于建设奔腾一号骨干DWDM网络的设备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这使得扩容和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对业务进一步拓展也造成了很大阻碍。而原骨干网所采用的传统DWDM技术和简单的点对点业务开通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复杂的企业业务调度需求,也不能有效地利用波分的波道带宽资源。面对这样的运维瓶颈,建设一张大带宽、智能化调度、安全可靠、易于运营的企业专线网络,成为摆在客户业务发展面前最紧迫的需求。
奔腾一号网络改造建设项目是目前中国企业网市场上最大的国干网络项目,站点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及重要城市。奔腾一号2.0网络在原有的奔腾一号网络站点选址基础上增加了站点数量,使其成为除运营商外全国最大的T比特骨干波分网络。因此,如何做好网络规划,使原有网络业务快速并无缝地接入到新的骨干网络上,并且做好后期的运维保障工作,都让实施整个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种种挑战无疑对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实力、工程服务专业能力、网络实施规范性及售后服务体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0TN技术和标准发展的主导力量,华为拥有全球上百个波分骨干网的成功经验,是0TN光传输网络传输设备市场的引领者。经过深入研究,华为为客户详细制定了基于ODUkin度的80波OTN波分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了新一代Tbit-OTN技术架构,通过支线路分离的方式实现业务接入和调度。在业务接入方面,高密度、自动适配多种业务类型的单板实现对GE、2.5G、10GE等业务的统一接入,通过集中的交叉板可实现1.28T容量的全交叉适配,真正实现任意带宽、任意地点业务接入和灵活调度的需求,为拓展大客户专线业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前期网络规划中,华为还考虑到了业务运营发展对带宽指数级增长的需求,对全网进行了统一规划,系统支持升级到单波40G,设备支持升级到单波100G,为将来升级扩容做好充足的准备,有效提升了设备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保障客户的初期投资。作为国家级干线,网络的可靠稳定是重中之重。首先从设备选型上,华为针对奔腾一号2.0网络采用了当前主流的OSN8800系列0TN产品。该系列产品是当前业界应用最广的明星产品,不仅性能优异,而且成熟稳定已经经过了长期的现网验证。从设备配置方面,关键单元全部实现1+1热备,保证设备稳定。业务单板在OSN8800系列产品上全部通用,且模块支持热插拔,业务及网络调整不影响现有业务,并且还大幅降低客户备件成本。
华为0TN解决方案最佳匹配了客户对奔腾一号网络改造建设的需求,凭借华为在0TN领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客户提供了高附加值的服务,促进奔腾一号2,0网络快速实现盈利增收,为下一黄金十年的增值业务运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加速了企业腾飞。该项目中,华为从网络规划到业务设计,从跨省域的交付到全国范围的售后维护体系,都为客户提供了端到端定制性的高级别服务,不仅保障了项目的高质快速交付,还为项目后期维护解决了后顾之忧。
1、公道正派、敬业爱岗、工作严谨、勇于创新;
2、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3、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运用电脑办公软件。
报名方式:
登录我行网站:省略,点击“招聘启事”栏,下载并填写《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应聘报名表》,以附件形式发送至:recruit@spdb.省略
邮件主题:
“产品开发――××××(应聘岗位名称)――×××(姓名)”
(适用于产品开发部岗位)
“财务――信息系统管理专员――×××(姓名)”
(适用于财务部岗位)
报名截止日期:2006年3月22日
欢迎登陆我行网站省略查看详细招聘信息。
产品开发部岗位:
一、信用卡产品研发团队
1、团队负责人(1名)
职责:总体负责信用卡业务的产品规划和研发管理工作;负责与信用卡业务部门(信用卡中心)的业务协调工作;负责与产品研发其他条线/团队的协调合作;负责信用卡产品研发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
2、系统架构师(2名)
职责:落实IT总体规划的业务和技术管理要求;负责信用卡产品的业务定位与管理模式的评估审定;负责信用卡产品的技术框架与系统架构的评估审定;组织信用卡新产品系统选型评估工作;协助总经理做好信用卡业务的产品规划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做好业务模式/技术方案制定与项目管理工作。
3、系统分析员(业务方向)(2名)
职责:负责信用卡产品的业务需求与市场跟踪分析;负责与信用卡业务部门(信用卡中心)的对口业务联系与交流工作;协助系统架构师做好新产品系统选型与应用评估工作;协助系统架构师做好与其他产品研发团队在关联业务、服务渠道等方面的业务协调;组织/配合业务部门完成业务需求整理与市场方案制定。
4、系统分析员(技术方向)(2名)
职责:负责信用卡产品的技术开发与集成方案分析;负责与信用卡运行支持部门的对口技术联系与交流工作;协助系统架构师做好新产品系统选型与应用评估工作;协助系统架构师做好与其他产品研发团队在关联业务、服务渠道等方面的技术协调;组织/配合项目经理完成技术方案与上线计划的制定。
5、应用开发人员
(信用卡核心系统)(8名)
职责:参与信用卡产品核心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上线工作;参与信用卡产品研发相关业务需求与技术方案讨论;配合产品研发其他团队做好关联系统接口与系统集成工作;配合项目经理完成项目开发过程管理工作。
6、应用开发人员(系统)(4名)
职责:参与信用卡产品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上线工作;参与信用卡产品研发相关业务需求与技术方案讨论;配合产品研发其他团队做好关联系统接口与系统集成工作;配合项目经理完成项目开发过程管理工作。
7、应用开发人员(业务需求)(3名)
职责:根据市场和产品的要求参加需求的编写和整理工作;参与信用卡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上线工作,负责需求解释工作和操作手册的编写;负责根据需求编写相应的测试案例,并直接参与应用的测试工作;参与并配合相关的业务制度编写,协助新产品的培训工作;负责产品(系统)运行期间涉及系统方面的业务咨询、问题查找和修正工作。
8、应用开发人员(应用维护)(3名)
职责:参与信用卡产品核心/应用系统的后期开发工作;负责信用卡产品核心/应用系统的上线后维护开发工作;参与信用卡产品维护相关的业务需求与技术方案讨论;配合做好系统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工作。
二、其它岗位
(一)渠道条线
1. 产品开发专员(1名)
2. 产品研发助理(1名)
(二)个金条线
3. 卡业务研发专员(1名)
4、储蓄与理财产品研发专员(1名)
5、核心系统技术研发专员(1名)
(三)中间业务条线
6、产品开发助理
――中间业务技术方向(1名)
(四)平台条线
7、产品开发助理
――核心采集批量方向(2名)
8、产品开发助理
――影像工作流方向(1名)
(五)开发管理中心
9、项目管理员(1名)
总行财务部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