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腊八节的意义

腊八节的意义

时间:2023-05-30 10:0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腊八节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腊八节的意义

第1篇

2) 新年脚步在行进途中,年货准备在进行中,回家行程在安排中,大大的红包发到手中,过去的美好在记忆中,来年的好运在期待中,腊八开始愿快乐在你心中!

3) 腊八节跳楼特买,廉价祝福送上一条:好运象狗屎被你踩到,财富像垃圾随处可捞,快乐象苍蝇将你萦绕,惊喜像老鼠让你尖叫,幸福象狗皮膏药粘上就不掉!

4) 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祝吾友腊八节快乐,多吃腊八蒜,多喝腊八醋,祝君喜气洋洋!

5) 情是真的好,意是浓的好,爱情是甜的好,事业是顺的好,哥们是铁的好,朋友还是你最好。祝腊八愉快,万事如意!

6) 上一碗腊八粥,驱除寒冷倍温暖,欢天喜地庆元旦,家家户户喜团圆,元旦腊八同一天,一条短信双祝愿,一祝家人永平安!二祝快乐每一天!

7)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了你能准时回家,建议你提前买车票,还站在那傻看短信笑什么,还不快去买票,要是回不来,我就画个圈圈诅咒你。

8) 岁月如山水画,笔笔见真情。友谊如抒情诗,句句拔心弦。在这寒冷的季节,让我送上温馨的祝福:亲爱的朋友,腊八快乐!

9) 我把新年的祝福和希望,悄悄地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祝您腊八节快乐!

10) 我用幸福米、甜蜜枣、快乐豆、无忧果、还有健康密做一碗粥送给你,希望你从粥中喝出幸福,喝出长寿。腊八节快乐!

11) 我用富贵枣,幸运草,平安散,健康丹,开心丸,成功果,吉祥水,顺利火,为你熬了一碗幸福如意腊八粥,愿你心想事成美梦成真。腊八节愉快!

12) 动机:温馨问候;内容:腊八节,记得喝腊八粥;路径:手机传递;终端:收件箱;接收人:手机持有者;附件:天冷,注意保暖!属性:可长期储存。

13) 八勺温馨,七份真诚,六包甜蜜,五袋好运,四盘平安,三瓢富贵,两箩快乐,一筐健康,用我火火的心意,熬成一锅幸福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拥有这一切!

14) 男:“求求你给我吧”女“不要嘛,我还没准备好呢”男:“都什么时候了,还没准备好!”女“那咱们今天不要了,好不好?”男:“不,不是今天就没意义了!”女:“为什么?”男:“今天腊八节,当然要喝腊八粥拉。”

15) 以节日为引,以文字喻情,以幸福为愿,以笑容为礼,在腊八到来之际,送你一份真诚的祝福:希望你人生如腊八粥般丰富多彩,也像腊八粥一样永远甜蜜!

16) 腊八来到,幸福“八”你宠幸,快乐“八”你逗乐,健康“八”你依偎,平安“八”你保佑,朋友“八”你祝福:祝腊八节快乐!

17) 细细的关心火苗舔舐锅底,甜甜的思念蜜枣裹满相依,黏黏稠稠的糯米缠绵不离,熬一碗醇香的腊八粥给你,祝愿你腊八节快乐。

18) 把浓浓的期盼放进锅底,把甜蜜的思念、真诚的祝福注入锅中,熬成香甜的腊八粥,送到你的手上。祝你腊八节快乐,一切如意!

19) 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20) 一朵云给飘多久;一阵雨能下多久;一束花能开多久;一脸笑能挂多久?如果问我祝福你多久,我说:心跳多久,祝福多久!腊八节快乐!

21) 腊八到,腊八到,大街冷巷好热闹;你短信,我祝福,喜气洋洋打锣鼓;孩童跑,大人跳,五彩缤纷世界俏;鞭炮响,人们笑,来年的春天呱呱叫。

22) 希望你每天都快乐得象炉子上的茶壶一样,虽然小屁股被烧得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口哨,冒着幸福的小泡泡!腊八节快乐哦!

23) 糊口不能没有美酒,糊口不能借酒浇愁,糊口不能醉生梦死,糊口不能斗志全无,糊口不能乌烟瘴气,糊口不能孤单孤寂,糊口不能没有祝福,朋友一切安好!

24) 腊八到,千万不要胡说八道;腊八到,千万不要自烦自扰;腊八到,千万不要胡搞乱闹;腊八到,千万不要自寻烦恼。一条短信祝福到,腊八节里乐逍遥!

25) 你的工作蒸蒸日上,你的朋友澎湃激动慷慨,你的糊口美满幸福,你的真情把人打动,月日好运连连,祝福万里传遍人间,财源滚滚快乐无边!

26) 明日腊八,装满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让快乐与你拥抱,存储所有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

27) 腊八节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正人,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美梦成真,做梦也笑!

28) 累了,请将心靠岸;错了,别想到后愧;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醉了,才知道难忘;笑了,才体会美丽;闷了,腊八节就找我聊聊!

29) 香甜的腊八粥带给你无限甜蜜的感觉,温暖到心田;热闹的腊八节带给你满足开心的笑颜,真情在心间。祝节日快乐,幸福无边!

30) 收集腊八饭的元气,携带腊八蒜的朝气。凝聚腊八粥的福气,搜罗腊八节的喜气,统统伴着短信送给你。祝你腊八节快乐!

31) 腊八节到了,我用幸运米,开心果,美丽豆,发财枣,美满仁,如意蜜,健康糖,无忧水做一碗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每天都快乐!

32) 月光很美,比不上朋友的安慰;星星很美,比不上朋友的点缀;夜空很美,比不上友情的贵重。愿你每天有快乐相伴,夜夜有好梦相随……,天色变凉,愿你安康;工作虽忙,愿心情飞扬!腊八节快乐哦~

33)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冲着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镜子算是扯平了。所以,别在乎那些烦恼,祝腊八节快乐。

34) 我想用阳光暖和你,用星光装点你,用美酒沉醉你,用美食知足你,用烟花辉煌你,用幸福沉没你,可我不做上帝良久了,只能用短信祝福你,祝腊八节快乐!

35) 一丝真诚,赛过千两黄金;一丝暖和,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美;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愿您事业无须惊天地,有成就行。情谊无须说谜语,想着就行。金钱无须取不尽,够用就行。生命无须过百岁,健康就行。朋友无须有多少,有你就行。好朋友祝你腊八节快乐!

36) 腊八节到了,送你“八财八气”。祝大财小财、正财偏财、金财银财、艳财喜财,聚你亿万家财;志气才气、正气豪气、骨气勇气、和气虎气,换你一生福气!

37) 风,带来轻松;水,带来温柔;雾,带来朦胧;海,带来宽容;月,带来温馨;日,带来热情;我:带来真心的祝福,祝您腊八节快乐,万事如意!

38) 喝一碗腊八粥,营养又健康;温一壶糯米酒,驱寒精神抖;饮一杯无忧水,烦恼全跑光;吸一听甜美汁,糊口乐无忧。祝腊八节快乐!

第2篇

小寒与腊八节有什么关系你知道吗?小寒时节,气候寒冷,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那么小寒和腊八节什么关系?共同阅读小寒与腊八节有什么关系,请您阅读!

小寒和腊八节什么关系?小寒是腊月的节气,古人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的本义是“接”的意思。古人取新旧交接的寓意。腊,也指一种祭祀活动。每年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与腊八节密切相关的还有腊日节。

在末代,腊八节与腊日节还是两个不同的节日,腊八节作为一个佛教节日,节期为十二月初八;腊日节则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末代以后,腊日节逐渐衰落,而腊八节的影响则不断扩大,日益世俗化。后来,因为两个节日都在腊月。人们渐渐地只过腊八节,不过腊日节了。至清代,腊八节已被明确定于十二月初八,并且腊日节的一些活动,如祭祖、击鼓驱疫等,也融入腊八节中。

腊八节成为年终的祭祀性节日。

这个祭祀节日有三层意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并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酬谢他们一年之中为农业所做出的种种功劳。

三是人们终岁辛劳,此时农事已息,借此游乐。祭祀活动多在宗庙、家庙中进行。也有的在郊外进行,祭祀对农业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灵。直至今日,一些乡村仍在沿袭着这种习俗。

小寒之中医养生如果遇到下雪,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蹲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墉鱼、蟋鱼、虾、海参、淡菜、蜡、酒等。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工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古老的食俗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小寒有什么传统活动?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劫《风俗通。义》云: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冰戏

第3篇

腊八蒜是一种我们大家很多人都吃过的食物,通常是在腊月的时候会腌制腊八蒜来吃,但很多人担心其热量过高,那么腊八蒜的热量?腊八蒜的汤可以再用吗?

腊八蒜的热量 腊八蒜热量:128大卡(100克可食部分),常见的一种调味蔬菜,含较多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蛋白质、纤维,钾含量较高,推荐在减肥期间食用。吃腊八蒜不会发胖,而且腊八蒜还有很好的降脂的功效。在大蒜的营养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大蒜素,而这种物质能够常刺激我们的肠胃。因此,建议大家每天千万不能吃太多。天津营养学会理事长付金如解释,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尽量不要吃生蒜,如果吃,每天最好别超过1瓣;肠胃好的人,适宜量则是每天3瓣。

腊八蒜的汤可以再用吗 腊八蒜的汁可以腌制萝卜丝,做成小菜食用,但不建议继续用腊八蒜的汁腌制大蒜。炮制腊八蒜的原理,就是用醋酸以及低温让大蒜的内部成分发生风味变化,改变大蒜的颜色,因此无论是大蒜还是醋,保质期都不是很长,所以已经腌制过的腊八蒜重复使用并不卫生。制作腊八蒜需要准备适量的大蒜和米醋,另外要准备一个高温消毒过的容器,保证这个容器里面没有任何污染物和水分。腌制腊八蒜最好的时间是冬季,因为这个温度比较低,能让腊八蒜更快的发酵变成绿色。很多家庭在制作腊八蒜的过程中都没有加入防腐剂成分,所以时间长了,会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过多,很有可能滋生细菌,因此常温保存的腊八蒜最好在一周内吃完。

腊八蒜的由来与传说 其实泡腊八蒜这种习俗没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因为古人们发现大蒜经过一段时间醋的浸泡之后,产生更加美味的味道,于是腊八蒜这种美食也就脱颖而出,但是大蒜和醋都是属于食品,而且也是保存大蒜的一种方式,所以人们就在腊八节这天进行泡制腊八蒜,所以也取名为腊八蒜。腊八代表了快过年,也代表了一年的最后几天,而蒜这个字代表了清算,这是一个字的谐音,就是在做年终总结的时候进行一年的清算,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们也要彻底算一下,这一年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到底赚了多少钱,生活过得好不好,于是腊八蒜的意义就这样的诞生了,就是清算一年我们的得与失。

腊八蒜的味道 泡过腊八蒜的醋是酸甜的。腊八蒜通常是指用醋腌制的蒜,成品颜色翠绿,口味偏酸、微辣。因多在腊月初八进行腌制,故称“腊八蒜”。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曲一六年级:麦源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节日;策略

利用小学课堂作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起^承和弘扬民族传统节日的意识。客观审视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广泛传播、发展我国流失悠久的传统节日是每一个人应当肩负起的重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节日的渗透和策略进行浅析。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外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有的小学生越来越愿意过“洋节”,而逐渐淡忘了传统节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节日,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继承、弘扬传统节日的优良品德意义重大。首先,继承传统节日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蕴含着一个小故事,都与民族优秀人物有关,而民族人物的优秀品质正是在传统节日中得以体现,比如“寒食节”,相传寒食节是为纪念晋国人介子推。介子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立下大功,重耳后来继位,没有忘记介子推,就想请介子推上朝领赏,介子推却不来,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就和母亲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很伤心,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讲解相关节日的历史人物故事,不仅能起到引领学生自我品德塑造的方向,而且还能弘扬民族精神。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比较传统文化的异同,正确引导学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以“中华民族风俗”为主题展开,从各层面讲解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也可以设定一个“节日文化知多少”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在网上查阅或者是在社区调查访问,分类整理关于传统节日的各种知识,在班里进行各自的演讲,然后通过调查分组,分为热爱传统节日文化组合喜欢西方文化节日组,让各组成员列出自己知道的、喜欢的节日,对其进行归类,最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传统节日,接下来各小组自由发言对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阐述,在这一过程中,能发掘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很多的故事情节。而西方文化就显得比较形单影只,在讨论的过程中,证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人物魅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弘扬传统节日的荣誉感。再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动员学生来一场“端午诗歌大赛”,学生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搜集一些自己认为是非常出色的相关诗歌,然后动手编写小报在学校的报刊专栏上予以展示,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去了解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节日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带来的情感体验。

2.挖掘节日素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节日中为学生讲解涉及节日方方面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比如,元宵节始于宋朝,主要是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象征全家团团圆圆。教师可以在元宵节这一天借来灶具等,带学生做元宵,让学生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并对学生讲解元宵节主要吃的食物就是元宵。元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心的,另一种是带馅的,有酸辣甜咸香五种口味,可以煮煎炒炸蒸,让学生感受我国先祖人民的智慧,食物的吃法如此多样,从而吸引学生主动了解元宵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再比如“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而这天主要会吃腊八粥。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这就告诉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帮助穷苦人民,弘扬乐于助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不断给学生讲解传统节日的历史人物和民俗风情,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继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是每个国人都要担负的重任,教师应利用小学课堂宣讲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充分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传统节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第6篇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通过学习“老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我又了解到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如此的有意义,不但知道了春节期间分腊八节、除夕、大年初一、还有元宵等的节气、还知道了各种节日在北京民间的过节习俗和意义,同时也感受到老北京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着积极、乐观、和谐、注重亲情、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他们热爱生活、生活多姿多彩,同时在春节的开始和元宵的结束又让我看到老北京人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读了“老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我真渴望春节早一点到来,更渴望能够去北京过一个有趣又热闹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著名语言大师老舍,用他的大笔、风格、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不仅仅是北京有隆重的春节,还有我们浙江省宁波市的春节,也称得上是热闹啊!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早盼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们素有的传统习惯,也是全国人民素有的习惯。打扫完,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日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采购,年货包括鸡鸭鱼肉、油盐酱醋、瓜果蔬菜,都要买齐全,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拜访亲戚朋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新衣服,准备过年时穿。

  春节是个欢乐和祥的日子,愿每个人都新春快乐,恭喜发财!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

  我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我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我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我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我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第7篇

国家大剧院起航

儿童剧《下次开船港》根据当代儿童心理和审美口味,对原著进行再加工。剧中除了主角唐小西外都是玩具,新鲜、夸张的角色造型给小朋友们创造了一个纯粹的童话世界。其中洋铁人、白瓷人等,形象绚丽,性格鲜明,济济一堂,满目生辉,各色玩具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台中国版的《玩具总动员》。 (霍楠)

三大动画片

暑期档同日来袭

在国产保护月的“保护”下,历经近一个月的煎熬,影迷们终于苦苦等到《冰川时代4》《老雷斯的故事》和《在劫难逃》3部好莱坞影片的上映,不过,从影迷们观影后不太买账的评价来看,这三部影片的到来似乎仅仅缓解了暑期档的“饥渴”。 (马天)

华夏动漫集团

研制领先的动漫视像技术

只要一张嵌入三维码的纸卡,用智能手机摄像头对其进行读取,一个卡通形象就跃然于手机屏幕上,再慢慢旋转卡片,卡通形象开始以不同姿态在掌上跳舞、卖萌。这种全新的手机AR三维码影像技术诞生于华夏动漫集团。 (江梅)

《魁拔》入围第九届华鼎奖

近日,由天下英才传媒主办的“第九届华鼎奖”最新提名公布,动画影片《魁拔》和其续集发行方博纳影业集团分别入围“中国最佳动漫影片奖”及“中国最佳电影制作机构”。 (王力)

动漫盛会蓄势待发

2013天津滨海魔力动漫博览会暨第二届天津魔力动漫游戏周末蓄势待发,将于4月29日开幕,这个有着天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动漫展会之称的展会实至名归。天津魔力动漫周末目前呈春、秋两季相配合之势,对了解天津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间交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张弘)

《生化危机5》特效升级

改编自同名游戏的3D生化动作巨制《生化危机5:惩罚》正在热映,自3月17日公映以来,《生化危机5:惩罚》在全国各大影院的排片量与上座率均表现不俗,有关该片的热议亦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生化危机5:惩罚》由生化危机系列的王牌编剧保罗・安德森执导,众多曾在前作中有着精彩表演的演员在新作中再度集结。 (张弘)

“中国传统节日”

第8篇

作橛判愦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商家的推波助澜,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中兴起了“过洋节”的热潮,给传统节日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我们对310名中学生(从初一到高三)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度较低,66.2%的中学生只知道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对于七夕节、冬至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大都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76.5%的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说不清道不明。

有近七成的中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气氛不如以前。他们认为,西方节日立意简明突出,时尚、浪漫元素鲜明,富有娱乐性,节日氛围比较浓厚,深受年轻人的推崇。中国传统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就像是一杯浓茶,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然而,中学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了解,因而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概念也只是停留在一些吃喝玩乐、走亲访友的形式上,似乎节日只剩下一个符号;再则思想的深度又与人的阅历成正比,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来说,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度不高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如此,中学生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81.6%的中学生依然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86.6%的中学生认为,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人,应该支持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

为了唤起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不断创新和发展节日文化的内容内涵和载体形式,积极促进其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形成活力和常态。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习惯、性格等都是从小培养的,学生对节日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家庭。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参加节日活动。事实上,对于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来说,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能有机会与孩子们一同体验传统节日,重温童年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重新检视自己的幸福感,对他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学校务必重视与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更多支持,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学生在不自觉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传统节日的浸染、熏陶。传统节日不仅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改掉一些陈规陋习,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传统节日文化延续下去。我们若能从西方节日的形式中汲取营养、借鉴经验,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就更能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在当今校园中,虽然从表面上看学生对洋节的喜爱似乎超越了传统节日,但是洋节要真正取代传统节日是非常难的。只要我们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在学生身上从小注入民族情感、节日情结,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外来文化的判断力、免疫力,不让洋节成为他们精神和感情上的依赖,肯定会唤起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文化认同和文化追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校;重庆市忠县甘井中学校

第9篇

各位看到本文的时候,在北美地区的地位相当于国内节日大boss春节的感恩节,应该正在席卷你的社交圈。肯定有那么一拨人会像转锦鲤一样地表达“今天我们要感谢×××,还要感谢×××,请向他们说声谢谢。”火鸡也有可能成为网上的爆款―如果双11秒杀失败,那不妨给“黑色星期五”留点期待。虽然那原本是歪果仁的双11,但中国的这些商家才不会放弃每一个引诱你买东西、还让你觉得自己赚到了的商机。

再接下去,一大波节日在年底涌来。过不了多久,各大餐饮娱乐场所的服务员就都会戴上圣诞帽,所有mall的门口都长出了圣诞树,等到了平安夜和圣诞节那就更不必多说了,会有人花高价买苹果,特意穿上有圣诞元素的衣服―即使帽子是绿色的。还会聚集在某个公共场合,等着领礼物,或者等时间到了冲着陌生人说“Merry Christmas”,连袜子的销量都激增了。

相比之下,除了会放假的春节、端午和中秋,其他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还真是有点受冷落。二月初二的春耕节、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清明之前的寒食节,还有重阳节、腊八节和小年,有些时候不是一些营销账号提醒,你都很难记起来它们究竟是在哪一天,更别说在这一天像模像样地过节。就连现在新造的节看上去也比传统节日热闹:双11的手感还在,6・18的时候不少人也凑过热闹,甚至连10月10日,也变身“萌”节,成了晒猫狗和扮萌自拍的日子。

为什么会如此远香近臭呢?当然免不了会有人站出来说这是崇洋,是“忘本”,但真用得着那么上纲上线吗?我们认真想了一下,现在外国的节日总是比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过得更热闹,最终原因可能还是和它们截然不同的打开方式有关。

换句话说,我们对很多传统佳节是有阴影的,它们往往都和长途跋涉、礼数周到、看无聊晚会、回答长辈问题以及分发血汗钱直接相关,要么让人在心理上直接就有点儿抗拒,要么就是有的节日即便道德、情感包袱比较小,但从技术上来说过起来也很麻烦。中华民族好像历来追求意义,撒开了就让人傻吃傻乐的节日真的比较少。至于新意,在过传统节日时用起来还得反复斟酌。前几年星巴克刚开始做洋月饼时,就有好事者评价它中不中西不西的,不像样―总有人给传统节日人为地加上太多条条框框,觉得不按既定的套路来,或者加一点风格迥异的新意,就是不尊重传统。

而西洋节就是另一回事了。就算它们在发源地还有意义可言,到了我们这里也再不会是包袱,大伙儿只汲取表面上的好吃好玩这种感官体验就行。中老年人普遍不参与,也让这事儿更好操作。

关于被冷落的传统节日,还得给它们找一条欢脱一点的路呀。怎么盘活?大家有什么好点子吗?

如果要盘活传统佳节

千万不能再高冷了

如果传统节日也是一个行业的话,它应该和现在的很多行业一样,不创新就可能狗带吧。所以一些并不是太必要的包袱,能扔下就扔下。那些节日,能做成party的就做成party,能推出熊本熊一样的吉祥物的(注意是熊本熊不是喜羊羊)就推出,能卖萌的当然也可以卖把萌。如果重阳节能像故宫一样做个官微,画一些老爷爷老奶奶的歪脖子像,或者拿茱萸和枸杞做做对比扫盲,多少也能有点人气吧。

找鲜肉腊肉还有所谓的CP分别为节日带盐

鹿晗说他为冬至日代言,李易峰说爱我就陪我过腊八,明家三兄弟说重阳节和我们一起插茱萸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粉丝的力量从来都能创造奇迹,再冷僻的节日都不用担心没人过了。

古装剧和古装游戏多装点墨水

《琅琊榜》火了后,不是有人把里面的服饰、食物和礼仪都考究了一遍么?如果下一部剧情好、颜值高、最好还有凯凯王的剧能多提几句传统节日,总会加深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吧,cosplay的时候连节日场景一同cos下来,也不是没可能。

放假才是正经事

在没有确立法定传统节日之前,并没有多少人能记着并企盼着端午和中秋快点来。与其说是传统节日的魅力,还不如说是放假的魅力。放假让节日的存在感呈几何式增长。至少,得给人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感激感激因为这些节日他们才能有假期。不用上班的日子,不也正好可以好好过节么?

不妨让每一个节日都好吃起来

如果每个节日都能对应一个食物,有人指导如何把食物做得推陈出新―《今日食谱:西式寒食》;有人指点怎样让这个食物变成像火鸡那样的聚会必备―《如何做一碗狂欢榴莲腊八粥》,就不愁没有人对它们感兴趣,也不愁没有人放到网上做二次传播了。

所以嘛,仔细想想,大家为什么那么爱凑外国节日的热闹?

公司抓住机会体现人文关怀

如果要显得整个公司的氛围团结友爱严肃活泼,在特定的节日里在办公室弄点小装饰、发点小礼物错不了。万一传统节日不够用,或者某些传统节日因为含义太过凝重不适合调节气氛,过欢乐的洋节算是个好办法。如果一栋写字楼里每家公司都在感恩节里分火鸡、在圣诞节搭圣诞树,要想路人对洋节无动于衷也难吧。

这是难得high一次的借口

外国人过洋节大概也都有一些习俗和规矩,但传到中国来就只剩了玩、聚和吃。如果整整一个月boss都在对你摆臭脸,或者为一个项目忙活了好几周脑子都快不转了,过一次洋节也就成了换换脑子释放一下的借口。至少街边blingbling的灯饰,和看上去都很傻乐的行人,会让心情舒畅起来。

大概是遗传了外国人天生奔放的基因吧,你还能在洋节里做点奔放出格的事不是?在愚人节的时候捉弄领导或者试探女神,抑或是在万圣节那天假装胆小然后找心仪的小伙子一起参加主题活动。退一万步说了,如果你要叫一个活动范围长期在松江的朋友跑到浦东来聚一下,“一起来过万圣节啊”或许会比“我想你了”更能让他有动力。

商家的包装阵仗太大

双11前的一个月,打开电脑连上互联网看到各种热闹的广告,全都红彤彤亮闪闪的,那真是有一种盛世的感觉啊对不对,再铁石心肠的人也很难做到无动于衷的。特别是当前,商家都怕流失了年轻消费者,抛出一些新奇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啥的节,正好也是图让大家开心开心。恩,就跟从前过年这些商家想方设法卖年货一样,他们恨不得也把每个洋节做隆重了卖“节货”呢。

给自己找个花钱的借口

上述造起来的欢乐气氛,无非是想让人花钱更豁得出去而已―“今天过节买买买”。这也是为啥外国公司老把自己财报的起伏跟那段时间的节日联系在一起。只是此处需要擦亮双眼,什么黑五折扣日、双11购物节,看起来省钱的背后,都是花的比省的多,以及比价抢货留下的殚精竭虑呢。

其他的生活方式都被西化了,洋节只是其中之一

说到底,洋节只是我们被西化的一方面而已,并不算特别爱,只是尝鲜凑热闹罢了。连吃饭不吃葱姜蒜的都能接受九层塔、迷迭香,在传统节日的空档拿洋节找找乐子,也就慢慢成了自然的事。

另外我们的传统佳节是不是该检讨自己的市场策略了?

农历真的不好记

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九月初九、腊月初八,如果只是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过节还算好,但现实是不管是什么节日,时间组成的数列都能够杀掉不少记忆细胞。更何况这些时间都是农历,有些时候还得加上闰年闰月一起算。在年轻人都用公历记时间、连一些手机自带日历都不再附加农历之后,要记住这些节日难度还是蛮大 的。

传统太重,不敢过度操作

传统多少总有一些文化遗留的包袱。想要用羊角豆或者洋蓟这些看起来很酷炫的东西代替茱萸过重阳也许会被诟病不尊重习俗,自然也不敢开清明和中元节的玩笑,更别想着要拿这些节日来搞些创意了。不能变着花样地过节,节日晚会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宣传又是十数年来一成不变,久而久之,这些太过古老的节日,也就和年轻人产生了距离感。

太讲文明的后遗症

虽然传统节日里有些习俗不能被侵犯,但另外一些已经被淡化得差不多了。清明和中元节提倡不烧纸钱文明扫墓,春节提倡不放鞭炮文明过年。尽管这些都是为了环保不得不做的事情,但不是已经有人在谈论,不放烟花爆竹,连年味都开始变淡了么?

第10篇

关键词班集体 班级管理 凝聚力

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班级的人性化、科学化管理使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松散性的群体过渡到成为具有向心性、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有很强凝聚力的班集体。而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是顺利实施集体教育和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关键要结合实际,讲究技巧。

1 设定班级管理目标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而恰当的共同目标,能产生良好的班风,形成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体成长的环境。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要有长期性的,又要有中期性的和短期性的。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中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而且不同年级的中专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比如,2006电子商务专业班,设定本班的一年级上半年以“养成性习惯培养”为管理目标,下半年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培养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三年级上半年‘‘树立职业道德,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围绕不同时期的目标,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快乐和温暖,从而产生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形成具有向心性、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有很强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2 制定班规,组建一支有力的班团干部队伍,建设规范自律的班级

在接任一个新班级时,首先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特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班规。俗话说:“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要使班级具有“团结、好学”精神,积极向上的风貌。用制度来规范学生言行,是激励鞭策学生进步,实现班级和谐发展,提高班级凝聚力的保证。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成功地建立了“班主任—班委—值日负责人”的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有适当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一是组成以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纪律委员、团支部书记的班团干部队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面协调、负责班级的各项事务;二是设立“值日负责人”制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管理班级的“酸甜苦辣”,感受班级管理的重大责任,我在班级实行“值日负责人”的制度,按学生座位顺序轮流当值日负责人,管理并记录班级从早操、上课到晚自习一天的全方位情况,并认真填写值日日志,每天下晚自习前宣读值日情况,谈自己值日的感受。通过这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逐步由他律发展为自律;不仅提高了班级的管理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3 提升精神文化,创建团结奋进的班级氛围

为了体现班级的精神和灵魂,利用军训时间在全班征集班级口号和班训,经过筛选与投票选出并制定班级口号为“团结奋进,争优创先”;班训为“求真、求实、求信、求能”。

借助班会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有部分同学迷恋上网,上课不认真,学习的劲头不足,我们进行了“上网的利与弊”、“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等辩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及如何把握上网的度,科学利用现代工具为学习服务的意义;通过“我能为班级做些啥”、“如何学好专业技能”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维护班集体荣誉的意义;在圣诞节前夕我们组织了晚会,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活动可参加,有任务完成,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又可培养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等优良的思想品质;通过创办有专业特色的班刊,形成专业意识、培养专业能力,树立学生职业道德。

4 情商培养,营造健康关爱的班级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日益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职生大部分是住校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而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而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恰恰是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隐患。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医生”这个任务。对每一个学生真诚相待,细心观察其细微的变化,及时疏导。

增强班级凝聚力,仅有制度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管理中讲求技巧。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大部分学生需要在学校住宿,远离了父母的亲情关爱,生病了没有父母直接的安慰及呵护,有烦恼不知如何倾诉;有矛盾得不到父母及时的疏导,往往会产生无端的寂寞、烦恼。虽然同学间的交流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多问题是同学之间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与疏导。

在新生入学后,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让学生感受集体的爱与温暖,使同学之间更亲近、更融洽。如中秋节、腊八节,我会组织学生玩些游戏;让同学们介绍各地过节的风俗;免费提供手机让学生打电话祝贺父母节日快乐;并提前买好节日食品,在晚自习时间与同学们分享快乐,感受家的温馨,让学生的身心充满阳光!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增强班级凝聚力,还离不开班主任的“勤”与“细”。“勤”即勤下班(教室)、勤到宿舍、勤与学生沟通。勤下班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纪律表现、教室卫生情况等,利于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勤到宿舍可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及同学间相处情况,及时进行协助解决同学间的矛盾,以排解学生的烦忧,利于安心学习;勤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此外,在班级设有群言交流日志簿,以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一步的沟通,通过多种沟通方式,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加强。“细”即细心观察学生,不忽视细节。对学生的了解教育不仅要在明显问题上及时掌握,还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在细微之处给予关心和呵护,如刚入学的新生,很多是第一次住宿,难免思家情绪较浓,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她(他)的吃、住问题,而且要教他们如何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生活方面的必要技能、技巧;学生生病,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于家庭离异的学生,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爱心,呵护其健康成长;沟通中还要讲求与学生谈话或谈心的技巧、方式方法。特别是自卑心强的学生,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多采用包容的心去教育与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与老师的爱和期待,在学生自信心不断增强的同时,班级更充满活力、朝气。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北京;养生;民俗;养神;起居;运动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88-02

从元代起,北京就开始了作为中国首都的历史。异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给北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北京文化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包括北京养生文化。北京养生文化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缩影,北京人的养生理念,具体的养生方式,比如饮食、居住、出行、运动、为人处事等,都受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北京地区节令民俗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和一定的传承性,同时也包含丰富的养生内涵。这里的养生是广义的养生,属于“治未病”范畴,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1 恬淡和愉的养神之道

生命是形气神三者的统一体,只有三者各安其位,才能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在这三者中,儒释道医家都很重视养神。《淮南子》明确提出“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的主张。怎样养神呢?《老子・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提出了静以养神的主张。《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神之道。

北京地区的不少节令民俗活动都蕴涵着恬淡清静的养神之道。譬如,灶王节送灶神(祭灶)、迎玉皇大帝;春节拜天地、祖宗,守岁;正月十九日燕九节往长春宫、白云观、宫观蒇扬法事烧香;清明节扫墓祭祖;浴佛节万寿寺善男信女们烧香拜佛;中秋节祭月;寒衣节祭先上坟等。这些祭祀礼拜活动,有缅怀先人、崇德报功的意义,场面庄严,必须诚意正心,涤除杂念。凝神聚气,神静淡泊,在短时间的静穆中,暗含了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神功效。

和喜怒,调畅情志。保持和愉、乐观的情志状态,也是养神的重要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素问・举痛论》日:“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良好的家庭氛围,喜悦的节日气氛,都有助于保持乐观的心情。

春节贺年、拜年、贴春联;元宵节赏灯、放烟花,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除夕守岁,吃团圆饭,象征团聚合欢。清明全家甚至一个大家族一起扫墓,有助于培养和睦的亲情。中秋是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燕京岁时记》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日团圆节也”。家和万事兴,在民俗节令中培育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身心健康。

明清以来,从冬至节始,北京士宦之家有绘制“九九消寒图”数九迎春的风俗,清代比较流行画梅染瓣法,这项有趣的活动可以怡养性情,调畅情志,和愉精神。

2 利益众生的养心之道

心主神明,主血脉,流行血气,血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血气充盛,才能精神内守,血气运行逆乱,则可致精神外越,志意恍惚。心是形之主,五脏为心所统,心安则百节皆治。养神的实质即是养心。《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只有心脏安和,五脏协调,经络畅通,才能百病不作。佛家讲人要修善业,主张慈悲为怀。大乘佛教主张,大慈大悲,自利利他,普度众生,鼓励人通过闻法思维修行。抛却贪嗔痴三毒,自净其心、自净其意,以修心为主旨。孔子说,仁者寿。古人认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必随之。久行善事,定能增福增寿。语善言,行善事,心地善良,必然心情愉快,心胸开阔,心态平和。

佛教利益众生的行为也体现在节令民俗中。每年的四月初八是浴佛节,北京的各个寺院会对路人施以茶水和盐豆等,叫做“普结良缘”。到清代,每逢腊八节,雍和宫用大锅熬粥供佛,对民众进行施粥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登莲台,九月十九传道妙,中元节之盂兰盆会,京城内外观音庙会、白衣庵、紫竹院等庙宇都举办诵经聚会,香火很盛。节令中举办各种佛事活动,民众虔诚礼佛,有净化人心、导人向善的养生功效。

3 顺四时适寒暑的起居之道

生活起居包括衣食住行,即饮食、居室、服饰、睡眠、沐浴等。《灵枢・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提出了顺四时适寒暑的起居养生之道。顺时养生,是养生的重要法则。古人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养生者必须顺应天时,适应时间、气候、季节的变化,因时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

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较详细地介绍了明代宫廷饮食,体现了饮食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时令特点。宫廷饮食不乏奇珍异馔,讲究营养,注重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在进食时鲜菜蔬水果时宫廷有一套固定的仪式。例如,四月尝樱桃,以为此岁诸果新味之始。四月二十八日取新麦穗煮熟,剥去芒壳,磨成细条食之,名曰“稔转”,以尝此岁五谷新味之始。夏至伏日,吃“长命菜”,即马齿苋。六月六日,嚼“银苗菜”,即藕的新嫩秧。八月蟹始肥,宫眷内臣吃蟹。十一月冬至节以后,宫中饮食要求营养丰富,且具御寒和强身双重功效,因此增加了肉类食品的比例。夏天饮食以清淡为主,喝莲子汤、吃莲蓬、藕、西瓜等时鲜菜品和水果。饮酒则正月饮椒柏酒。五月端阳节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可以避邪气、杀邪毒。八月始造新酒。九月,饮酒。冬至节以后则饮浑酒,可以避寒。

在居住环境方面,老北京人很重视个人和环境卫生。除了日常洒扫庭院和个人清洁外,每年的六月六日天贶节,都要晒衣、晒书。“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谓沐之不腻不垢。”清代端午节,用菖蒲、艾叶子煮水沐浴。三伏天,用放有马齿苋的洗澡水洗澡,能够清热解毒,消暑气。每年腊月二十四进行冬季大扫除,叫“扫房”。扫除的范围包括洒扫庭院、室内,拆洗被褥窗帘,清洗各种器具等。既有清洁保健、除旧布新之意,也有洗掉旧年晦气的心灵慰藉。个人清洁卫生多在腊月二十七八进行,《帝京岁时记胜》云:“岁暮斋沐,多于廿七八日。谚云:‘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岁暮,还要对居室进行消毒,“炉内焚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

衣着要适应四时寒暑的变化,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宫廷服饰尤其重视顺时更衣。《酌中志》记载,自年前腊月二十四日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即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四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九月,宫眷内臣自初四日换穿罗,重阳景补子蟒衣。十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聍丝。十一月冬至节,宫眷内臣皆穿阳生

补子蟒衣。

4 运动健身的养形之道

形体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无形则无生。静以养神,动以养形。适当的劳动与形体锻炼可以使气机通畅,脏腑功能旺盛,增强人的体质,延缓衰老。《吕氏春秋・尽数》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陈寿《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运动有益身心健康,但运动应该适当,做到“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就可以了。

在民间节令习俗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重阳节都有一些体育运动。清明节又名“寒食节”,民间讲究禁火,为防寒食冷餐伤身,这一天有很多体育活动,诸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放风筝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元时,清明节又叫秋千节,寒食、清明前后,内廷士庶皆以荡秋千为乐。清代时,清明节放风筝之俗较为流行。《帝京岁时纪胜》说:“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放风筝是融娱乐和体育于一体的活动,放风筝养生的益处,古人早有认识。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古人还认为放风筝可以送病气、晦气,谚语云“风筝入九霄,病气随风消”。端午节北京地区外出踏青的习俗比较盛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是登高。秋高气爽,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登高也就成为一项很好的健身活动,人们还认为重阳节登高可以“避邪”。

第12篇

关键词:客家;岁时节日;饮食民俗

客家地区的岁时节日很多,有诸如立春、惊蛰、食新节、立秋、尝芋节、牛生日等农事类节日;有社日、米谷神生日、清明节、沐佛日、六月六、观音升天日、七夕、中元节、冬至等祭祀类节日;有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喜庆团圆类节日;有天穿日、端午节、立夏、重阳节、腊八节等驱邪祛病类的节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岁时节日体系。客家人的节日活动内容丰富,饮食活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围绕着各个节日展开的饮食风俗成为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长期从事田野调查并参考各种文献的基础上撰成此文,试图对客家传统的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形成及其特色予以阐述。

一、传统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形成

客家传统饮食民俗的生成受到了客家族群聚居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同时,客家族群形成、发展的历史及民间的俗信心理也直接影响了客家传统岁时节日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

(一)自然地理条件

赣闽粤三角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地面积小,且中小水系发达,因此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这种地理条件为稻谷生长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决定了本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粮食生产格局,并奠定了以稻米为中心的稻作文化和饮食民俗基础。水稻的广泛种植,催生了客家地区许多以大米为主的风味食品,如粉干、烫皮、粉皮、冻米糖、雪片糕、糍粑、年糕、黄粘米果等。无论是招待亲友,匿是祭祀祖先和鬼神,这些食物都必是必备的,它们充当了节日中必不可少的角色。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客家民众提供了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山珍、河鲜、蔬果野菜及畜禽。因此,客家人节日食物的原料也大都是就地取材,根据季节的变换,适时地出现在客家人的餐桌上。

(二)历史人文因素

1.文化传承因素

首先,在分析客家饮食民俗文化时,不能脱离中原文化这个母体。在思想文化方面,南下的客家先民带入赣闽粤边区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代表的中原主流文化精神,重道义、守礼节、好学问、讲伦理,是客家民系孕育和形成的主导精神。整个客家地区因受儒家文化和理学思想的濡染,形成了一种尚仁礼、慕理义、敦厚好客的社会风习,这在客家人的年节饮食礼仪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宴席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行各种酒令的内容和方法等,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另外,客家许多传统岁时饮食民俗如过小年这天要用甜食祭灶王爷、端午食粽、重阳饮酒等习俗与中原地区传统一脉相承。中国传统医学对客家传统饮食保健习俗也影响深远。《黄帝内经》明确地指出了饮食对于人体的作用:“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气于脉。”同时还提出了“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尽之”的理论,把以饮食来疗疾和调养身体相结合。客家地区在开发初期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劣,人们稍不注意,很容易生病,加之当时地处偏远,又缺医少药,因此,这些重视饮食,以食代药,在特定的时候用以食进补的方式来调养身体的思想常常反映在客家节日食俗中。如《赤溪县志・舆地上・风俗》载:“立春日,啖生菜,饮春酒,以迎生气。”;道光《英德县志・舆地下・风俗》卷四:“夏至,砾狗御蛊毒,又谓之解疟。”端午节,以各种草药熬水沐浴,谓之可祛百病,并服用菖蒲酒、雄黄酒驱邪避蛇虫等等这些节日饮食习俗即是客家人在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指导下,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实情的以食防病、以食保健的经验。

其次,由于迁入地与原居地的自然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大相径庭,为了能迅速地融入迁入地的生活,客家先民对当地土著民俗的接受、吸纳也就顺理成章。例如,十月初一“牛生日”是客家人为答谢辛勤劳作的耕牛而设立的节日,这一天,牛不穿绳,谓之“放闲”。客家人还会给牛角上挂粉食或糍粑,喂以精制饲料,让牛休息一天,过一个象样的生日。这种风俗在北方地区是没有的,应是南下客家人来到居住地以后受到原住民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节日风俗。正如罗香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中曾说:“客家初到闽、赣、粤的时候,不能不与畲民互相接触,接触已多,要想不与他们互相混化,亦事势所不许。”0客家族群聚居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被称为吴头楚尾,周边还有湘赣文化、岭南文化、及福佬文化等多个地域文化,与客家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乃至相互渗透,因此,客家岁时节目饮食民俗的生成必定要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

2.俗信心理因素

客家岁时节日食俗的生成除了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起了主导作用,族群的俗信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正月初七日据说是人的生日,称“人日”。道光《宁都直隶州志・风俗》卷十一载:“人日,以七种生菜为羹,相互饷遗。”这天,客家妇女会早早起床,到园子里采摘芹菜、芜荽、芥菜、葱、蒜、韭菜,和以鱼丸煮羹汤,人们希望吃了七种羹后,勤劳工作(芹菜),会划善算(蒜),聪明敏捷(葱),年年有余(鱼),团团圆圆(丸)。如果谁家没有准备七样菜,这家的妇女就会被人指着脊背讥笑为“懒尸嫡,菜园里摘不出七样菜”。这种由俗众心理而产生的岁时节日食俗在客家地区还有很多,如中秋节到邻居家菜园里采摘青菜,谓之“偷青”。被偷的人家不但不会生气,反而非常高兴。大家相信,“偷青”这件事对偷青的人家和被偷的人家都有好处,能人丁兴旺。

二、客家传统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特征

绵延数百年的客家传统岁时节日饮食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然有其鲜明显著、独具一格的特征。应当说,这些特征,既是其自身长期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日渐完善的结果,同时又是其最终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重要标志。

(一)多种文化叠合

客家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客家族群独特的发展历史造成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分析客家传统岁时节日饮食民俗时不难发现它的这种多种文化叠合的特征,它既大量地保留了诸如社日酬神分食社饭、清明节吃冷食等中原古老的传统民俗,又审时度势地对赣闽粤边区的原土著文化和周边文化进行吸纳,融合。正是客家民众这种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消化吸收的开放心态,使客家传统岁时饮食民俗文化显现出多种文化叠合的特征。

(二)与信仰生活结合紧密

客家地区的民间信仰氛围非常浓厚,而且根深蒂固。从一系列的岁时节庆饮食习俗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在客家人的传统观念中,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其灵魂,无所不在,因此对各路神灵和祖先都需要小心供奉。一年中的大大小小的节日都是对举行祭祀 的好时机,因此,在节日中准备一份象样的食物来祭祀是必不可少的。客家人认为食用用于祭祀过的食物是能受到神的眷顾的,因此被用于祭祀后的食物会给家中成员分食以保全家的平安健康。

节日中客家人的无论是餐桌上食物还是与饮食有关的活动都比平日里丰富许多,但有些禁忌还是必须遵守的,否则就会触了霉头。如大年初一,许多客家人都忌吃荤,认为这样作可“以通神明”,这一天也不能进入菜园摘菜;正月初五是“五谷神”生日,客家人在这一天忌煮食生米,只能在头天晚上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再蒸熟,这样才能“五谷丰登”;立秋这日忌采食园中蔬菜,谓之“歇秋”,“不歇息触秋则无收也”。

在客家人的观念中,某些特定的时间的食物还有着可以预知凶吉的功能。如立春日,农人会将五谷(瓜、麻、豆、麦、谷)布撒于田间,然后观察种子撒得均匀与否,以此来占卜当年收成的丰歉。

(三)蕴含大量的仪式和丰富的象征

客家人的岁时节庆饮食民俗中蕴含着大量的仪式和非常丰富的象征意蕴。客家地区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要靠天吃饭,对自然气候的依赖性很大,风调雨顺是农作物顺利生长发育并获取丰收的重要保障,而水旱灾害、冰雹灾害等则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因此,人们往往要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定食物和饮食仪式来表达期待农作物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旧时的立春日的开耕仪式,不但农人们重视,连州、府、县的各级官员在这一天也要郑重其事地行参与其中,用牲果酒等祭品以一套复杂的仪式礼祭“芒神”,以此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理意愿表达出来。其它岁时节日中,民俗仪式与象征亦比比皆是,如赣南客家民间有“炒惊蛰”一俗。惊蛰日,人们会将花生、豆子、大米等放入锅中翻炒,并在口中念道:“炒炒炒,炒去黄蚁爪:春春舂,舂死黄蚁公。”人们相信这样能防治谷物的虫害,因此这一天又有“炒虫节”之称。客家人在正月初七人日食“七样菜”以讨吉利;正月二十天穿日吃糖米糍补天的漏洞;八月中秋“剥芋皮”,恶鬼就无法危害人间,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食俗中包含着大量的或繁或简的仪式和意义各异的文化象征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