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9: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普通话 智能测试 策略
一、熟练智能测试流程
在上机进行智能测试的过程中,会出现测试失败的情况,主要原因是:(1)考生不熟悉电脑或考试系统的操作,造成耳机佩戴错误、话筒关闭、输错准考证号等失误;(2)考生在试音或正式考试时音量小,导致试音或评测失败;(3)考生读完一题不主动点击“下一题”,造成测试时间过长;(4)个别考生在读字词时速度不均匀,有漏行错行现象;(5)考生第四题“命题说话”的时间不足3分钟;(6)计算机在考试过程中突然故障,造成测试失败。
这些情况会导致测试失败,因此有必要在考前培训中加强对测试流程和测试操作的熟练,安排考生在参加正式考试之前进行模拟测试,模拟的内容包括测试环境、计算机操作、测试系统的操作等,考前认真检测每台机器的性能,将系统不稳定的计算机及时更换,以确保考试时硬件的正常运行。
以上就是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的流程,考前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注意事项:(1)耳机配戴好之后不要用手扶或握住话筒,耳机线上的话筒开关也不要随意关闭;(2)试音时应保持较洪亮的声音和正常的语速,并且跟测试过程中的音量保持一致;(3)测试过程中不要说与测试内容无关的话,“说话”题要等到系统结束测试才能停止;(4)结束离场时要马上安静地离开,不能与同场考生交流或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正常测试。
二、克服紧张心理,轻松应考
考生在考试之前往往心情很紧张,根本原因一般是考前准备不充分,对考出合格或优异的成绩没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要想从根本上调整好心态,还是要考生平时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过程对考生来说也是考前的必修课,考生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能熟练操作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1.多听多练多写。听要听标准普通话,比如新闻联播、散文朗诵等,听的时候要把握一些自己平时容易读错的音并作记录,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的同时可以跟着一起读,达到练习的目的,平时也要多用普通话读文章找语感;写是要写一些规定题目的提纲,根据提纲展开话题,然后逐步的锻炼出打腹稿的能力。
2.多交流多请教。考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普通话与周围的人交流,养成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若常说方言则会影响普通话的语感,对语音面貌的改善有弊无益;请教普通话好的同事、同学或朋友,让他们指出自己说普通话时的不标准之处,并给予一些帮助或指导。
3.测试之前参加考前培训,认真听培训老师讲解测试过程和注意事项,把陌生环节都记下来,以便在模拟测试中进一步熟知和理解;参加模拟测试,并在心理上将模拟测试当成真实测试,以便更加适应测试过程。
4.进入考场要尽量地放松心情,可以深呼吸调整紧张情绪;测试开始时要专心听系统提示,按步骤进行考试;平常心对待说话题,看准系统页面的时间提示条,防止提前结束说话内容。
三、应试技巧
考生应熟悉测试题目的要求和评分细则,下面就以测试内容的顺序分别介绍一下相应的应试技巧。
1.读单音节的字词。要求考生横向朗读,不错行不漏行不跳读;考生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过慢会超过题目要求的时间从而扣分,过快则会影响每个字读音的完整性造成语音缺陷;若读错一个字可以再更正一遍,系统按第二次的读音评分,但切勿改读隔字或隔行的字;遇有多音字时考生读正确其中的一个音即可,无需读出所有读音;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位再下一个字,切勿字与字在声音上的“藕断丝连”;读时声音要洪亮清晰,切勿含糊不清以免影响系统评分。
2.读多音节的词。除了与第一题相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之外,读时还要注意词语的轻重音格,即词语一般是“中重”格,轻声词语则是“重轻”格;该读轻声地音节一定不要重读,勿把儿化音节中的“儿”独立出来读,并注意发音要到位;不嘣字不嘣词不读破词,若遇不熟悉的词语不要放弃,能读对一个也要坚持读出来。
3.朗读。在朗读文章时不仅要有正确的语音而且应流利顺畅传情达意:首先应做到不错读漏读,语速正常、语调合理、停顿和重音正确到位;若有读错和漏读的字也不要重读词语或者句子加以改正,应忽略此处继续下文,以免影响整篇文章的流畅程度。
4.说话。“说话”的分数最高,当然扣分比重也较大,在应试“说话”项时,考生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语音正确语调自然,用平时练习普通话时较的正确语音,按照正常口语的语调来“说话”,不能以背诵、演讲或者朗诵的腔调来考试;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让说话方式口语化,减少书面用语或总结式的句子;用标准词汇不用时髦语、方言词和口头禅,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时髦词汇往往是不规范的,直接“翻译”过来的方言词只能削弱表达影响语音面貌,过多的“嗯、哈、是的、那么”等口头禅会让说话内容显得匮乏无力,也让语句的流畅大打折扣;说话时应全局构思且思路清晰,切勿在说话中间发现话题无法进行转而选择另外一个题目和内容;在说话过程中勿停顿过长的时间,评分细则规定是四秒钟之内不计入缺时,若超过则累计计入“缺时”中;注意系统的显示时间,不要提前结束说话。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教学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中国的通用语言,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好坏,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工作和人际交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很多相关专业都已经开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自1994年开始实施至今,这项测试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考核方式也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测试转变为机测,考试更趋于客观公平,应试的难度也有所提升,新的形势同时也给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应考虑怎样将普通话测试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顺利通过考试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以测促训,以训保测”。
一、了解测试的基本性质
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选拔性的考试,而是标准参照考试。它重点是从语音的角度来考查应试者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熟练、规范和标准程度 ,应试者在测试中表达是否有感染力,口才好不好, 不列入考察范畴。所以应试者必须要在充分了解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流程之后,吃透评分规则,有针对性地备考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了解测试的评分要求
第一题读单音节字,占10分。要求每个音节的声、韵、调必须饱满,每个音节要独立,字字分明,读题时音节中只要有一个成分错误,该字就被扣0.1分,如有缺陷(发音介于正误之间),被扣0.05分。声调缺陷按四声分别量化。应试者如有口误,可以重读一次,测试员按第二次发音评判。此题要求在3分半钟内读完题,超时1分钟内扣0.5分,1分钟以上扣1分。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测试工作14年,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测试实践中,我们发现此题失分严重的是读上声的字,失误原因往往是把上声字的调值读成21,时值太短。
第二题是读多音节词,占20分。要求读出音变。应试者如有声韵调,轻声、儿化、变调、轻重格式等错误,每个音节扣0.2分,缺陷扣0.1分。应试者读题时如有口误,可以重读一次,测试员按第二次发音评判。此题限时3分钟,超时1分钟内扣1分,1分钟以上扣1.5分。此题应注意词语应连读,如出现字化倾向要扣分,还有末尾是上声的音节,例如“调整”,应试人往往把后一音节的声调读成半上(调值)。另外要注意不要把儿化词的“儿”单独念成一个音节,如“好玩儿”不应读作hao wan er而应读作hao wan r。
第三题是短文朗读,占30分,从60篇中抽取。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漏字、添字、回读每个音节扣0.1分。不同程度地存在方言语调酌情扣0.5-3分,语速过快或过慢扣1分,停顿不当每次扣0.5-1分。限时4分钟,超时30秒以上扣1分。此题要注意准确熟练。因为按规定,停顿、断句、语速不当均被扣分,而不熟练造成的漏字、添字、回读同样被扣分,这些失误对成绩的影响不小,此题所占分比重较大,扣分点也较多,况且它毕竟是有文字凭借的作品,应作重点练习。
第四题是命题说话,占40分。从30个谈话题目中抽签决定。测试时当场抽签,每张题签上有两道话题,应试者从中任选一题单向说话3分钟。
此题分别从语音面貌、词汇语法、自然流畅三方面评分,其中语音面貌占分比重最大――30分。
根据语音失误的多少和方言语调程度的不同,语音面貌评分按六档评判。一档:28-30分。二档26-27。三档:25-24分。四档:23-22分。五档:21-19分。六档:18-16分,分别对应三级六等。 说话是四项测试内容中难度最大的一项也是技巧性最强的一项。对于母语是方言的应试人来说,说话时既要表达流畅,又要语音标准,的确不易。建议注意下列几点:
1.避免方音,力求规范。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尽可能用普通话交谈,应试者要尽量绕开自己的难点音,换一个字或词语,以免暴露更多的方言,说话要口语化,语气语调自然,不要“背”或“演”,口头禅要尽量避开,不能出现方言词汇或语法,少用不规范的、表述有语病的时髦语和网络语;
2.统观话题,把握类型。30道说话题目多和日常生活有关,不外乎叙事、记人、议论、说明等体式。在练习中将话题分为几大类,内容相当的可以互相通用,比如“难忘的旅行”和“童年的记忆”这样有目的地准备十多篇话稿,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操作;应试人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述
为了减轻测试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量,提高测试质量与效率,促进普通话学习和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国家语委在“十五期间”组织专家研制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并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试点,目前已有18个省(市、区)开展了这项工作。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参加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各市(州、地)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我省从2007年起,就对开展试点的几个兄弟省市进行了考察和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和做法,2009年9月,与安徽科大讯飞公司联系并在省里开始进行试点。迄今为止,已有1000余人参加了机测,我对这些应试人在机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此项工作在全省开展和普及有所帮助。
应试人
在机测实际运作过程中,应试人对机测程序的熟悉程度是测试是否成功的关键,有的顺利进行,而有的却测试失败,不得不重新进行测试。失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应试人基本不懂电脑。进入测试室后,不知道怎样操作电脑,耽误时间,造成资源浪费。
2.测试四个题目均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很多应试人每读完一道题目,不知道直接点击“下一题”按钮进入下一题测试,而是等系统自动跳入下一题,这样也耽误了时间。
3.出现问题最多的是试音环节,应试人音量太大或太小、试音过程中拨弄耳麦发出噪音、第一次试音不成功不知道点击“确定”按钮等等都关系到试音是否成功。
4.应试人试音音量与正式测试时音量没有保持一致,导致计算机前三题评分不成功。
5.应试人进入测试室,做与测试无关的事情,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
除了以上所列影响测试进行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对测试进程有影响。
1.工作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在测试室里随意走动。
2.考试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死机,造成此次考试不能继续。
3.有的应试人在考试过程中无故退出。
造成测试不能继续的因素还有很多,这里列举的仅是我们在实际机测过程中所碰到的较为典型的一些情况。
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机测应试人的情况,我们对影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常进行的因素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机测过程中有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将应试人分成两批,一批在测前进行机测培训,另一批不通过培训直接参加机测。结果发现,培训过的应试人出错的情况大大少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应试人。因此,针对应试人出现的情况,结合机测的特点,我们制定了机测流程的培训内容。
第一步:佩戴耳机
进入测试室,戴上耳麦,将麦克风调节到离嘴唇2~3厘米的距离,麦克风在自己的左侧。戴好耳麦后,点击“下一步”按钮。
第二步:登录
填写准考证号的最后四位,点击“进入”按钮登录,核对自己的考试信息。
第三步:试音
进入试音页面,听到系统的提示语后,以适中音量和语速朗读文本框中的信息,进行试音。若试音失败,请提高音量再试一次。
第四步:测试
测试时,每一题都在听到“嘟”的一声后开始朗读试题内容。第一题、第二题应按横向朗读。测试完一题请立即点击屏幕右下角“下一题”按钮,进入到下一题的测试。测试过程中不要说与试题内容无关的话。
第五步:测试结束
测试结束后,摘下耳麦后安静离开考场。
机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试音时,要以正常适中音量朗读试音文字,正式测试时朗读音量要与试音时的音量保持一致。
2.测试的过程中,手不要触摸麦克风,同时要避免麦克风与面部接触。
在正式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将以上内容做成幻灯片并结合图片对应试人进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
[关键词]多民族聚居地区;大学生;普通话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60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27-04
[本刊网址] http://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2012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一方面,是国家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从我校2016届学生的普通话测试成绩来看:42.33%的同学不达标(即二级乙等以下),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面对这一矛盾,应积极调整、改革我校普通话的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现状进行调查,试图在调查分析中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为普通话的教学、培训、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在我校2016届学生中随机抽取样本。样本的抽取既保证代表性又考虑可行性,故样本选取对象均为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生。
本次调查的问卷,共设计20道题目,涉及到学生学习与成长环境,普通话基础,学习普通话的能力、习惯、动机以及对普通话课程的要求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1份。在本次调查的251名同学中,城镇户口18人,农村户口233人,农村人口的比例为92.8%;民族有汉族、彝族、哈尼族等11个民族,近1/3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这便是学生长期以来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些都会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普通话的基础
1.学习汉语拼音的时间。13.6%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41%的学生在学前班阶段,45%的学生在小学阶段,0.4%的学生在初中阶段。
2.汉语拼音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7.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29.4%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45.4%的学生认为水平一般,10%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8%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3.学习普通话的时间。1.2%的学生在幼儿园,6%的学生在学前班,34.3%的学生在小学,14.3%的学生在初中,13.1%的学生在高中,31.1%的学生在大学。
4.普通话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25.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52.2%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21.5%的学生认为一般,1.2%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
上述问题反映出,学生都是在12周岁以前这一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完成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要知道,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语音的一套正音工具,学习者们要学好普通话,必须要先过汉语拼音关。但就师资情况来看却不是很理想,有近2/3的学生认为教授汉语拼音知识的老师,其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也不高,使得学生们虽然学习时间上把握得很好,但是学习效果却很不理想。在访谈的过程中,就有不少学生表示,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有不少的发音都有问题,要么是自己的方言里边本身就没有这么一个或几个音,要么就是受民族语言腔调的影响,造成发音错误或是缺陷。另外,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时间都比较晚,有一半多的学生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段,虽然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较高,但学生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上中学之前都是说本民族的语言,压根就不会说汉语,直到上了中学才开始学习汉语,这样的生活环境和语言背景,大大地增加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难度。
(二)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1.自身普通话的水平。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非常标准,16.7%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57.8%的学生认为一般,19.1%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5.2%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2.周围同学的普通话水平。0.8%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普通话非常标准,10.8%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66.5%的学生认为一般,18.3%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3.6%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3.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5.2%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非常标准,36.2%的学生认为比较标准,49.4%的学生认为一般,8%的学生认为不太标准,1.2%的学生认为不标准。
4.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2.8%的学生认为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非常好,21.1%的学生认为很好,66.5%的学生认为一般,9.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
上述问题反映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周围也很难找到可促进提高的交流、学习对象,学校老师的普通话也不是很令人满意,整个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也很一般。可见,学生对自己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很不满意,这些问题、困难都亟待解决。
(三)学习普通话的习惯及动机
1.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原因。52.2%的学生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其中,11.4%的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普通话很有信心,敢于开口,0.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没有方言,17.5%的学生是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需要,46.6%的学生是想通过不断练习考取合格的普通话等级证书,23.7%的学生是为了今后就业的需要。
2.在学校不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原因。47.8%的学生在学校不能坚持说普通话,其中,24.2%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好,没自信,不敢开口,37.5%的学生是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38.3%的学生是因为周围的同学都不说普通话。
3.练习普通话的时间。26.3%的学生可以坚持经常练习普通话,24.7%的学生是在普通话测试报名以后,13.9%的学生是在考试前一个月,24.7%的学生是在考试前一周,10.4%的学生从来不练习。
4.参加普通话学习、测试的原因。6%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普通话,23.9%的学生是因为喜欢用普通话进行交流,7.6%的学生是为了拿到课程学分,62.5%的学生是为了获取相应的证书。
上述问题反映出,在学校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学生和不说普通话的学生基本各占一半,而能保持经常练习的学生比例更低,不到1/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普通话学习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学习的习惯不够科学。日常生活中的“说”固然很重要,但是有针对性地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日常交流中发音错误、缺陷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也很容易被忽视。另外,就普通话的学习动机来看,兴趣动机和交流动机这两种对普通话学习和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的动机,所占比例很小。相反只是为了拿到等级证书的应试动机,却占了很高的比例。
四、讨论与建议
(一)客观认识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面临的困难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虽然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但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境内使用着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而云南的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我校就处于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外部语言环境十分复杂,学校内部的语言环境也不简单,这些都使得我校学生的普通话基础、学习的环境氛围等与发达地州昆明、曲靖、玉溪等地有差距。调查、访谈中获悉学生们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如基础薄弱、课时不足、实践场所较少,学校缺乏学、说、用普通话的氛围等等。
同时,也要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动机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学习普通话,主要靠课堂上那几十分钟,课后很少进行学习,只有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会花点时间读读、练练,殊不知,普通话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是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从学习动机来看,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证才来学习和练习普通话,这种动机也是不可取的,也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这样的学生面对学习和考试,采取的只会是临时性、突击式的应试学习,他们不在乎普通话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只在乎测试成绩能否达到自己想要的等级,形成了有考试就有学习,没有考试就没有学习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机,普通话水平是不会真正有所提高的。
(二)加强思想引导,端正学习动机,树立信心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普通话形成正确的认识。
1.普通话的学习不是为了学分,也不是为了证书。在我校,普通话虽然是作为一门课程在开设,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与其它课程一般对待,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学习普通话不仅仅为了获得课程学分,为了一张普通话等级证书,而应该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提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动机很重要,一定要变“应试动机”为“兴趣动机”、“交流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纯正的普通话。
2.普通话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持之以恒。同样,在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这一点上,普通话也与大学的很多课程不一样。其他课程,临时抱佛脚可能是有效的,但普通话的学习,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普通话的学习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不断地坚持和练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存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尤其是在丽江这一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普通话的学习深受各地方言,各民族语言的影响,学生们的普通话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错误或是缺陷,而且这些错误或缺陷将会长期存在,对它们进行纠正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改变和进步,要时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也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要让学生坚信只要坚持练习,不断巩固和积累,就一定能改掉语音中的错误或缺陷。
(三)重视课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提高效率
通过前期的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大学生,因为受方言和自身民族语言的影响,普通话学习的基础非常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曾有学生表示,普通话课本上面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声母、韵母,在他们小时候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当时的授课教师压根就没有教过或者教的发音跟其他的没有区别。比如,声母zh、ch、sh和z、c、s,有很多学生就无法进行区分,前鼻音韵母en、in和后鼻音韵母eng、ing也没有办法区分。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坚持因材施教,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1.讲解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
课堂上讲解一些简单、基本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发音器官,应该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舌位、什么是唇形、什么是开口度,声母的发音中有哪些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等等。
2.充分了解学生,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教学
汉语拼音一共有40多个声、韵母,不一定每一个都需要详细的讲解和练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听学生的发音,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再选择学生发音有错或有缺陷的对象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学生综合口语的训练
在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学生,测试的前三题即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测试的分数很好,基本可以达到二级乙等的高分段甚至可以到二级甲等的水平,但是最终的成绩,却只是达到了二级乙等的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就是最后一题命题说话,综合口语的表达能力、表达效果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们自身存在的方言音、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腔调等,稍微不注意,就会在说话时暴露无遗。第二,说话时,由于平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或是受到方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表述和表达。例如,在丽江,“看着”、“听着”、“走着”这些词语,人们习惯表达为“看起”、“听起”、“走起”,也就是说,人们在用到“着”这个动态助词时,把“着”说成了“起”;还有一些很典型的方言词汇,比如“粑粑”(普通话中的“饼”)、“洋芋”(普通话中的“土豆”、“马铃薯”)、“孩子”(普通话中的“鞋子”)等等;第三,网络流行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测试和平时交流中,就会有不少的同学使用到诸如“神马”、“有木有”、“给力”等网络语言。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同学们的测试成绩和整个语音面貌。作为任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练习课本上的单字、词语、短文之外,综合口语的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训练他们敢于开口、勇于开口和善于开口,要逐步提高训练的难度,要加以正确地引导,让他们说得自然、流畅、准确。
(四)强化课后练习,调整学习策略,巩固成果
普通话这门课程,在我校的开设时间为一学期,一共18学时。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希望增加学时数,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但是,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而必须要开设的课程也很多,不能所有的问题都用增加学时数来解决。因此,在课程开设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策略,高效利用课余时间,才是解决练习时间不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普通话的学习,仅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余时间的学习和巩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学生需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踏踏实实地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在此,建议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四用”,即“用耳”、“用口”、“用心”、“用手”。“用耳”,就是要多听标准的普通话,记住字、词、句的发音,并且尽量分辨出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之间的差别,并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就是练得越多,错得越离谱。“用口”,就是一定要敢于开口,不管对错,先把自己的胆子练出来,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食堂,都大胆地,用心地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用心”,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用心想想,老师是怎么讲解发音方法和技巧的,多留意身边普通话说得好的人他们是怎么发音的,他们的语音语调是怎么处理的。“用手”就是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普通话考查的虽然是口头表达的能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需要记一些你一直出错的音,你需要记下你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区别比较明显的发音,你需要记下容易出错的单字、词语,只有这样不断地积累,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语言环境,营造氛围
1.普通话的推广、宣传要和保护方言、民族语言共同进行
国家在积极推广普通话的时候,强调了各民族语言是平等共存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所以,我们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向被推广者宣传、普及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在推普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普通话与各地方言和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要使被推广者认识到,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存在,与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普通话的抵触情绪,有利于普通话的学习和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2.普通话的推广、宣传要与学生活动的开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刻意的学是给人枯燥的印象,如果这种学习还要与考试、获取证书联系在一起,那只会让人觉得沉闷,给人带来压力,甚至很容易造成抵制情绪。因此,大学里边普通话的推广、宣传、学习,可以和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
(1)做好全国的“推普周”活动
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开展很多活动。对于刚人校不久的新生,我们活动的重心主要放在学习、观摩方面。学习一些关于普通话、关于推普周活动的知识,积极参加学长学姐们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们,就可以要求他们紧密结合每届推普周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演讲、辩论、汉字书写等等。而在外实习的三年级学生们,则积极鼓励他们主动配合实习单位做好各项推普活动,把我们学校好的经验介绍到实习单位,也虚心请教、接受实习单位的做法和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做好我校每周的“推普日”活动
全国每年有“推普周”,我们地方高校,尤其是在多民族聚居地区的高校,为了学生们普通话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更应该紧跟国家的步伐,积极做好普通话的推广活动。因此,在学校可以尝试开展每周一次的“推普日”活动。活动内容可根据时段来进行安排:中午,可以在学校的普通话学习广场进行,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由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晚上的活动,主要在学校的普通话实践机房开展,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普通话朗读音频,观看测试流程的动画视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等等。
(3)做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推普活动
我校是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种民族语言的存在和使用,使得我校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251名同学中,就有彝族、哈尼族、白族、纳西族、傣族、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中,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造成了困扰,但如果我们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一现象,也许会有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可以开展“民族语言对对碰”活动。这一活动,就是鼓励普通话学得好的汉族同学和普通话学习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同学结成学习对子,他们之间的学习是互相的,即汉族的学生辅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而少数民族学生则教汉族的学生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这样,既可以让汉族的学生体会到学习民族语言的困难,从而能很好地体谅学习对象,在辅导的过程中能更加耐心、细心;另外,也可以把少数民族学生说自己民族语言的那种自信逐渐地转移到学习普通话上面来,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普通话和本民族语言之间的区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普通话的推广、宣传离不开教师们的积极参与
调查显示,有49.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水平一般,只有5.2%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们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有66.5%的学生认为学校说普通话的氛围一般,甚至有9.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学校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很不满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其他专业素养暂不提,就口语表达这一点不能让学生满意的话,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在以往的推普活动中,我们确实忽略了教师这一群体,只针对学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要求,而作为引导者身份的教师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殊不知,在普通话的推广、宣传中,教师是不能缺位的。
据统计,我校现有的400多名教职员工中,一共有汉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傣族、普米族、回族等1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的比例占了全校教职员工的51.7%,虽然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大家都能坚持说普通话,但在日常交流中,教师们很少说普通话。大部分教师对语言的选择一般是这样的:在能听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本民族语言,其次是丽江汉语方言,最后才是普通话。教师们的这种交流习惯,给学校学、说、用普通话氛围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普通话的推广、宣传同样需要教师们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总之,“机测”在我校刚刚施行不久,2016届学生的成绩较之2015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学生们在普通话学习上面临的问题也急需解决,只有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学、说、用普通话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促进学生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1]。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2]。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
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
,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再次,竞赛形式的多样化问题。现在的师范生技能比赛,大多围绕“三字一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来进行,其基本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在竞赛形式上长期不加变化,会使学生感到缺乏新鲜感,兴趣会渐渐消失。特别是已经参加过这类比赛又拿过名次奖项的学生,兴趣会更差。因此,如何将竞赛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成为摆在举办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如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从举办单纯的演讲比赛进到辩论赛、擂台赛,形式就更吸引人。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还可以在奖励机制上作点文章,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加大奖励。如西南大学举行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3]这种奖励形式的比赛,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可以考虑与重点中学或相关企业合办比赛。
最后,赛后的总结与反思问题。竞赛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平,不是为竞赛而竞赛,因此必须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反思存在的不足。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比赛后他们总结了活动开展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板书检测、普通话检测和从教综合检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得非常具体,并就这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在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关建议”[4]。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和反思不足,专业技能竞赛必将在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师范学子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传佳绩[eb/ol].jhc.cn/index.asp,2010-12-7.
[2]关于举办第一届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的通知[z].湖北省教育厅鄂教高[2010]20号文件.
[3]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eb/ol].news.swu.edu.cn/,2009-11-3.
【关键词】中职语文 口语教学 能力培养
一、分析当前中职语文口语教学效果不高的五个原因
首先,由于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中职生是因为考不上高中才来读中职的,所以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思路理论能力较差,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会出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知道,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说”的情况。
其次,文化课基础的薄弱容易产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学生怯于表达,羞于说话,更害怕由于说错而遭到老师与学生的笑话,导致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选择默默不语,甚至被提问到了也宁愿说“不知道”而不愿大胆开口来试试。
第三,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口语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中职语文教师大多比较关注字词句的分析与文言文、散文、诗歌等课文的阅读写作上。最多是朗读课文,但读和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至今,专门的口语交际教学还没有被提到教师日常的授课日程与授课计划上。
第四,学校实行过于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语文考试一直只有笔试,缺少相关的听力、口语考试,没有对学生的整体发展给予重视,也导致了中职语文口语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广东各地有各不相同的方言,学生习惯用方言来思维、表达,上课时用普通话交流,大部分学生转不过弯来,用方言思考,用普通话回答——这个过程使得学生觉得困难。
二、分析中职语文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口语教学符合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近年来,国家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变化与发展,不断改革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育部门不但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更遵照“以服务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重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要求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不仅符合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更符合当前时展的要求。
(二)口语教学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口语交流能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会通过多次面试来考察学生的交流能力。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确实能影响到沟通的实效性,也间接影响到团队的协调性。所以,那些口语交流能力较弱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较好,个人能力较高,也无法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一些在校成绩较差的学生,却经常通过面试,这种反差不得不引起教师的反思与思考。
(三)口语教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通过相关的调查统计显示,孩子的语言能力在15岁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在15岁之前交流自然,能说会道,但过了15岁以后,变得不善交流。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水平较低,很多学生在小学与初中的学习过程中缺少锻炼、很少进行当众发言,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当进入中职以后,这种现象更加严重,遇到问题的时要先观察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反应,担心自己回答错误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也害怕由于指出他人的错误而伤害同学感情。可是,中职毕业以后,他们却马上就要融入社会,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如果表达能力还没达到相应的程度,那对于他们事业的起步会很吃亏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口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中职语文口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分阶段、多形式的纵横并用法
(一)纵向:整体规划口语训练步骤
在中职语文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应变能力、思维能力与接受能力的不断变化,对口语训练的步骤进行整体规划,由浅入深,分段进行,并制定不同阶段口语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从敢说到能说,再到会说,最后综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中职第一学期
在这个阶段,口语能力的训练应主要以朗读为主,要求学生读准文章中的字、词与句子,可以配合跟读、齐读、示范朗读、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教学手段,发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口能表达的基本能力与当众发言的勇气。同时,鼓励学生在学校要坚持使用普通话来交流,试着用普通话来思维。这一阶段口语能力的训练应以“解说与介绍”为主,其目的在于扫除当中发言的障碍,树立学生的信心。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的准备之后上台“自我介绍”;还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介绍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的流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发言,用一个来带动三个,用三个来带动九个,体会到成功感觉的学生大多会对口语能力的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大家对于上台讲话就不再恐惧了。
2.中职第二学期
这一阶段的口语教学应以“演讲与交谈”为主,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要求应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其次让学生掌握语调、节奏、语速与停顿等有声语言的技巧进行表情达意;第三引导学生利用手势、表情、眼神、姿势等无声语言的技巧表达感情与思想。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曾将学生的专业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上了一堂“访谈”课。首先由老师约请一位已经毕业,并在本专业有较成功的创业经验的校友来当“被访者”,让他对于在校如何把握专业学习、毕业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准备。然后让学生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访谈的内容范围等。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适时引导,双方进行实际访谈。由于准备充分,提问的学生相当踊跃,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
3.中职第三学期
到了第三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口头交流能力,因此这一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协作能力,应以“辩论与讨论”为主,例如教师可以定期提出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论,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材料,培养学生相关的辩论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模拟辩论赛,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应变适应能力,这是口语表达能力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进行模拟招聘,让学生提前感受到面试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从容应对。
(二)横向: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强化口语教学的效果
前文我们确立了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后,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设计类型各异的口语课程,从而提高口语教学的实效性。例如讲演课、模仿课、表演课等。
1.讲演课
这种课程类型是最基本,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口语训练课程。它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口语基础知识与口语技巧,并在讲演课中传授给学生,为后面的课程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模仿课
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语调、语气与手势等要素必须让学生有模仿的机会,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优秀主持人、播音员的录像与录音,对学生的口语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教师的辅助与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3.表演课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把书面语言改成适合表演的台词,并在课堂上表演出来,从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在口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以上纵向、横向两种方法的并用,口语教学才能深入语文课堂,全方位地影响学生的思维、表达习惯,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
中职学生在学三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一头连着初中的少不更事,一头连着就业的诸多压力,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中职的毕业生不仅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需要有口语交际的能力。加强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社会人际关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提高;策略;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前言
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传播信息、表述观点、串联节目,与受众的沟通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语言运作正确与否、得体与否、优美与否,几乎全凭自身的语言功力、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最终关系到节目的总体质量和效果,决定着收听率的高低。由此可见, 对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展开研究, 对于提升播音主持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播电台播音主持过程中语言表现力内涵概述
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是指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进行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既包含自然属性,又包含社会属性;既包括新闻性,又具有言语传播和艺术的属性等等。这众多属性,同时发挥作用,构成了播音的性质。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是指作品创作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通过词语的语音要素恰当多样地将声音表现出来,创造出丰富的声音形象,充分调动听众在收听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功能,所凸显和流露出的语言特点。
二、坚持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原则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西方人称之为“智慧的语言”。广播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传播媒介,播音主持工作者在语言方面对大众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标准、用语规范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在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严谨规范的考试项目,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国家新闻的传播者,可以说是普通话推广的代言人。 所以说,讲好普通话,规范语言是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的最主要功课。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逻辑思维顺畅、语感表现力强、情感表达突出的能力。
三、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提高策略
(一)塑造多样化的语用思维。社会在进步,播音主持语言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愈来愈具有时代色彩,更具多样化、实用性。现阶段广播节目类型不断增加,不仅有新闻、综艺节目,还有访谈、专栏节目等,从而也塑造了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特色。 这也要求播音主持人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现阶段的语用思维展开全面的分析、了解,以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收到听众欢迎的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二)语言运用要强化“情感性”。播音主持人员在具备基本字正腔圆、勇气发声的同时,应当将情感交流摆放在首要位置,唯有将自身情感与观众情感形成共鸣,方可达到广播节目传递信息的目的。有句俗语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指广播主持人对听众要热情、亲近,对听众要有“对象感”。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和听众的交流中,充满真情、感情、热情、激情,而且这种情感一定要发自内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对象”之间形成交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三)语言风格更具有亲民性。听众属于电台信息传播的主要接受对象,在人们所喜好的广播电台节目中,语言表现力的亲民性是关键性要素。具体来说,首先,亲民性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要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学会运用敏感性和洞察力,科学合理的做出超前性的信息评估,从而制作出符合受众品味的电台节目。其次,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文化修养。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人们在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电台主持人应不断学习,熟悉了解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充分满足听众朋友的个性化需求,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规范标准。最后,电台主持人要学会选择性的使用一些口头用语,从而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社会文化底韵,提升自己的亲民性。
(四)将生活真实体验融入进播音主持语言。播音主持工作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项情感工作,听众可通过对节目的收听感受到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述的情感。由此可见,播音主持人员将生活真实体验感悟融入进播音主持语言,能够一定程度上与听众构筑情感共鸣。在时代背景下,将“人性化“放在重要位置,关注人的感受,注重自身情感体验,如此方可将这些体验分享给更多的听众、感染更多的听众,如此方可全面起到播音主持人员传播新闻、情感以及价值等内容的重要作用。
(五)参与节目制作,语言风格与节目融合。播音主持人员必须要参与到节目的前期采访策划,编辑制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结合团队的整体智慧,才能制作出一档优秀的节目。对于节目的整体结构要清楚,明确节目最终呈现的效果,要和节目制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了解,明确节目的流程,运用与节目形式相符的语言风格,穿针引线,力求贴切统一。这样节目才能正常运行,播出之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综上所述,广播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升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以及系统化要求,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广,直接关系到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过程中,应在语言表达的语音标准度、词汇规范性、审美情趣、意境美、幽默感等几方面下功夫。可以通过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化、语言风格的亲民性、加强词汇与修辞上的合理性以及提升广播电台主持人的文化底蕴等措施,最大限度提升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播音主持工作者要不断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为进一步提高广播节目的档次,更好地服务听众,做出应有的贞献。
参考文献:
[1]彭慧芸.浅析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以广播电视台微信点歌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03).
[2]吴佳桐.对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4,(22).
[关键词]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20-03
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也被称为劳动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经济发展,可以反映人所拥有的劳动能力。在宏观意义上,人力资源是以国家或者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在微观上,则是以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企业中能够使人们更有效发挥作用的管理职能。主要是对员工的激励。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金体系和福利等方面的工作。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员工的业绩以及把对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取得组织效益重要来源的同时,也把满足员工需求、保证员工个人发展作为组织重要目标。这就是说,在现代组织中,人力资源不仅是组织运作的要素和工具,其本身也已经成为组织本身的目的,即这样的管理是“为了人”。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本身可以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目的,也是现代管理中人本主义哲学的反映,它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产生质的飞跃,也有利于用人组织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取得巨大效益。
总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2 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
我国的旅行社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旅行社市场发展缓慢而且不规范,大多数旅行社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认识不清,缺乏专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其中,沟通与激励是当今我国众多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最不健全的职能,这两点的缺乏也恰恰是我们在人事管理中出现许多问题的根源。由于大多数旅行社没能通过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去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旅行社内部管理混乱、利益分配不均、佣金流入个人腰包现象时有发生。导游素质低、服务质量差以及低价竞争,致使旅行社业一直处于盲目、低效、混乱无序的状况,导致整个旅行社行业的不健康发展,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旅行社作为旅游行业的龙头,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很少考虑持续经营和品牌建设等问题,很多旅行社的导游员都是临时东借西凑,没有固定的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更谈不上为提高导游素质而进行培训了。在旅行社的业务中,毫无疑问,导游是处于核心位置的重要人员。因为导游给游客提供的是面对面的服务,导游人员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整个旅行过程的评价。如果客人不满意,甚至有投诉,就会损害旅行社的利益,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行社的兴衰成败。而导游人员需要独立完成的导游接待服务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但目前导游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差,讲解水平低,对游客缺乏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造成客人对导游人员的不信任。
目前,无论是大的旅行社还是小的旅行社,国际旅行社还是国内旅行社,大多数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模式通常采用部门承包的方式,各部门独自经营,互不干涉,从而出现了同一家旅行社一模一样的线路有几种不同报价的尴尬局面。有的时候,为了争夺同一客户,竞相降价,甚至出现了零、负团费的情况,其结果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投诉增多、客源减少,以致旅行社声誉严重受损,导致旅行社的业务无法正常展开。因此,承包责任制不是一种可取的旅行社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应尽快改革企业制度,培育一套新的合理的企业机制来解决现有的承包制问题。
3 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旅行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制度、方法的落后。虽然旅行社在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方面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很多根深蒂固的落后管理制度以及理念的存在成为了限制旅行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导游人员结构不合理。单从学历上看,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总体上讲,在中文类导游人员队伍中,高中、中职、大专的学历者占40.5%,大专学历者占39%,本科以上学历者占20%,在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要比中文类的导游人员高一些,但大专以下学历仍然占41.3%。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导游队伍呈现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的状况。在35万名执业导游中,30岁以下的大约占80%,大专以下学历者大约占80%。目前,在导游队伍当中,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人数比较少,这就与市场对导游的知识和阅历要求明显不对称。
(2)管理机制落后,人才培养不足。就目前而言,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到现在为止还停留在权力的理念上,并没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论的“人本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缺少人文关心,缺少导游人员职业事业化的政策保障,缺少对导游人员薪酬的制度性保障,并且不能把导游人员的培训落到实处。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所以,加强旅游人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对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培训应该是导游人员发展的铺路石,是导游素质技能提升的加油站。但是当前旅游行政的管理部门为导游人员组织的培训形式大多数都大于实质,这样的培训往往都没有细分导游人员的层次差别,并且没有根据不同的受训人员来设计不同的方案,培训内容深度不够,培训的课程不切合导游工作的实际情况,授课老师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这样的培训导致了培训效率很低,导游人员参与度也很低。
(3)导游人员薪酬体制不合理。导游人员是旅行社组织成员的主体,也是实现旅行社功能的核心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导游的薪酬结构不是很合理,所以,导致了导游不得不违背原则、破坏旅行社和谐发展的方式来获得报酬。绩效制度是现在备受关注的,它是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作为基础制定的。任何一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绩效考核,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自身发展和企业的兴衰。绩效薪酬制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使员工绩效得分能够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结果。否则,会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可是,当前大多数旅行社没有建立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仍然还停留在承包制和薪金制上,而且很多旅行社只考虑短期的利益,不愿意把精力过多的投入到完善薪酬制度上。
4 优化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如何有效地开发旅行社人力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是旅行社业要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根据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并且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原则,对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如下:
(1)控制导游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就目前市场而言,导游数量过于庞大,普通话导游特别多,但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和少数民族导游发展还很缓慢,导游的学历都是以大专为主,人力资源严重浪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在数量上控制普通话导游的人数,提高普通话导游考试难度,降低普通话导游过级率。可以多办些高级导游员的培训班,适当增加些高级导游员的数量,提高导游员的学历,可以把普通话导游报考资格设定为本科以上学历。对于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紧缺,可以鼓励和吸引各类外语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甚至可以兼职导游工作,以培养更多的多语种导游人才。
(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现在我们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树立了人才意识,增强实施了人才发展战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将培训工作系统化。首先,要明确开展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出发前点和归宿点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其作用最终会归结到人上,具体会落实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上。所以,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满足员工响应的需要,而且增强员工的满足感,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员工通过培训知识和技能都能得到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素质,要想提高旅行社的竞争力就一定要重视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其次,对员工培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让员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参与培训,并且进行培训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建议设计培训系统,对导游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最后,对导游人员可以进行多种培训方式,例如课程培训、经验培训、情境培训、研讨式培训等,使导游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他们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这样才能增加智力资本,有利于旅行社的发展。
(3)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造成了旅游服务产品的质量控制的特殊性要求,而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服务质量的最终控制者。旅游行业的特点是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旅游行业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旅游管理与有形商品营销管理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加强了内部员工的关系管理,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对提高服务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绩效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的内容达成共识:员工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工作、什么时候完成工作、为完成工作需要提高哪些知识技能、得到什么样的培训,管理者能为员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其次,要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设定不同的操作性强的考核流程。最后,对绩效考核进行评价,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对绩效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
5 结 论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可以说,人是旅行社的核心,是整个企业的精髓和支柱,旅行社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归根结底取决于员工队伍的素质。所以,对旅行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样旅行社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同时要通过塑造旅行社的文化,制定合理的绩效机制以免人才的流失,对旅行社的稳定与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这无疑对旅行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赵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3] 余凯成,等.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 马爱萍.旅行社经营管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5] 宋耘,傅慧,李美云.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6] 包毓敏.柔性化:现代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51-54.
[7] 赵丽萍.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J].市场论坛,2006,25(4):259-260.
[8] 胡君辰,郑绍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平煤股份六矿 “五精”管理 探索
平煤股份六矿建于1958年,1970年投产,年生产能力近400万吨,是一座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科学、生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近年来,平煤股份六矿坚持“继承、创新、整合、提升”的指导思想,以学习型企业文化为统领,以OPM管理为基础,把“安全、质量、任务、学习、文明、节约”六项元素融为一体,推进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有力促进了安全质量与生产建设同步发展。根据“五精”管理样板矿的培育导向和选定条件,进一步完善《创建全煤“五精”管理样板矿实施方案》,构建了六矿创建“五精”管理样板矿框架图和创建任务分解表,依据“五精”管理的五大分支,着力健全人本管理、OPM管理、作业管理、考核激励、安全管理、成本控制、岗位价值核算、人才培育、质量标准化、环境精美化十大体系,动员全矿各方力量,扎实推进“五精”管理样板矿建设。
一、强化“三基”建设,打造“四力”团队
按照集团宣传部提出的建设“三基四力”团队要求,六矿抓基层、打基础、练好基本功,着力打造精诚团结的决策团队、执行有力的管理团队和作风扎实的班组团队,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凝聚力。
围绕“四力”团队建设,首先从团队学习入手,以“提高职工驾驭先进设备、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为目标,以职教中心国家煤矿三级安全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六矿大学校”工程建设,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对于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学习培训,由矿领导排定课时,带头讲课。对职工的学习培训,突出“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学习人员、时间、内容、奖惩四落实,做到天天有学习、周周有考试、月月有奖惩,并对连续3个月成绩不合格者脱岗培训,有效增强了员工学习力,使全矿干部职工整体安全技术素质不断提升。矿井连续四年在集团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冠军总数位居第一,并先后获得全煤行业采煤机司机第七名、河南煤炭行业矿井通风工比赛第一名、维修钳工第五名等优异成绩,近年来为集团兄弟单位输送正科级以上管理人员50多人。
二、推行精准确认,促进安全高效
建立完善精确化安全管理体系,推选精准操作、安全确认,精确管控管理操作点、重要环节、流程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深化“双述”,精确操作。以“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制定了各岗位、各工种岗位操作标准,组织开展“双述”展示大赛,强力规范“双述”安全确认操作,并在井上下主要工种建立100个“毫米、秒、克、厘”精确管理示范岗。同时,健全了安全检查网络。由宣传科(文化办)、纪委等部门组成地面组,到地面岗位和班前会上随机进行抽查;井下由安质区、安全小分队、安全“八条线”负责,不间断现场抽查提问、现场考核,对掌握不熟练和不会的,按照“三违”处理,进行脱产学习,并与责任者单位主要领导经济联挂处罚。
管理精确闭环,消除事故隐患。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安全“八条线”管理精确闭环、安全评价隐患治理精确闭环、机电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安全隐患编码、危险源编码与安全信息日报相结合,进行了补充完善,实现了隐患系统编码,井上下安全隐患分类定级、动态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安全“八条线”作用,每周每线活动两次,形成全方位查隐患、反“三违”网络,做到天天有活动,班班有人查,并实行相互监督,闭合检查,即上一条线排查的安全隐患,由下一条线跟踪落实整改,提高了隐患整改效率和矿井安全系数。
三、做岗位、做现场、做流程,系统推进岗位价值精细管理
六矿把“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等岗位价值理念充分融入到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精确细致管理中,坚持从岗位、现场、流程做起,由矿、区、队、班组四级管理,向岗位、个人更精细化管理延伸,使核算点下移,从源头上节支降耗,增加效益。
四、拓展精美管理,增进矿区和谐
坚持从行为规范的细节入手,持续实施全员质量达标,持续规范员工行为,大力推进井上下质量达标和工作、生活环境品位提升,实现了全过程和美,全方位优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深化细节管理,提升文明素养。坚持文化固本,注重行为养成,从细节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地面行走到员工衣着、文明行为,再到排队乘车、排队买饭、文明接打电话,井下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和规范操作给予了明确规定,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深入规范职工文明行为,不间断在矿院内巡查,对员工、文明着装、规范行走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举办普通话讲座培训班,规范使用普通话,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与现代文明全面接轨。
五、完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创新创效
多路并进,有效激励员工。一是不断完善日清考核,坚持“三工并存、动态转换”,连续三个月评为C级者进入矿内部劳动力市场,体现了日事日清,联效计酬。二是开展“英雄冠名行动”, 以研究生采煤工董刚等职工姓名命名了一批精优作业法、卓越管理法。三是开展“首席员工”评选活动,首批命名了10名首席员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提升了全员综合素质。四是打造六矿“精英品牌”,以先进班组、技术状元、农民工劳模、技术工作室等先进典型为主,建成了一批精英品牌,树立了学习标杆。五是大力推行素质金字塔攀升工程和“星级员工”评比活动,健全考核标准,使晋级、攀升与员工素质、安全、技能、工资、奖金等因素紧密挂钩,进一步调动员工学技术、钻业务、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六是积极实施“创纪录”行动,构建了矿、区、队三级创纪录网络,从而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学习创新、岗位创效的热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了转型期,原有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升级将对于“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推到了台前,使之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并且此一需求将成为促进地区发展新的增长动力。
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呼叫中心以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呼叫中心的出现,导致了“客户互动管理”的革命,以呼叫中心运营机构为基础的企业客户管理体系正趋形成,以呼叫中心为重要工具的服务科学发展迅猛,呼叫中心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了更好地帮助相关院校办好呼叫中心专业,提供体系化专业建设、辅导和运营支撑服务,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全国服务外包考试管理中心”正式授权呼叫中心产业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服务平台——客户世界机构在教学体系梳理、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级方面提供指导,集合呼叫中心产业资源,积极配合各地大中专院校“呼叫中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经过周密的策划与精心编辑,客户世界机构于2012年10月推出了“呼叫中心教育系列丛书”首批基础课程教材:《客户管理与客户导论》和《呼叫中心实务》。
《客户管理与客户服务导论》一书内容涵括了客户定位、客户识别、客户联络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体验管理、客户忠诚管理、客户价值营销、客户心理管理、客户沟通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及客户服务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是对客户管理理论的系统阐述。
客户管理是兴起于服务经济时代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视为最重要的企业资产,通过深入的客户分析和完善的客户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保证客户终生价值和企业利润增长的实现。客户管理的基本过程是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出决策的过程,是经营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收集和分析客户信息,把握客户需求特征和行为偏好,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品或服务,发展和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客户的长期忠诚度,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之间平衡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
一个优秀的呼叫中心座席员必须掌握呼叫中心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必须接受专业的教育和训练,《呼叫中心实务》则是一本为培养专业的座席员而编写的比较系统的教材。
这本教材首先介绍了呼叫中心的基础性知识,包括呼叫中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呼叫中心的发展历史、呼叫中心的运营规则和常规操作流程等。其次描述了呼叫中心座席员的职业和岗位特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为日后能走上专家型销售和客户服务人员或管理型销售和客户服务人员的发展道路奠定知识基础。之后阐述了座席员基本职业技能及训练技巧,包括普通话训练、发音训练、礼仪训练和话术训练等。座席员是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职业,要塑造一个美丽的声音形象,必须经过刻苦的技能训练。本书也重点分析了呼入及呼出性电话服务业务和技巧,包括座席员日常业务的基本内涵、工作流程、操作规则和技能要求,为座席员进入呼叫中心工作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是最基本的业务训练内容。最后介绍了呼叫中心常规管理体系,包括现场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内容,座席员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管理要求,才能真正做到规范作业,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与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步成长。
此两本教材是由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从理论到实际,从理解到应用,由浅入深,对于客户管理和呼叫中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既可以作为相关职业院校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指导用书。
一、数学课程教学的不足与改进
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注重“教”的艺术,不关心学生“学”的规律,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上一节课,没有提问,没有重点,课讲完了,学生仍不知所云。而考试前多数教师给学生划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脱离,学生上课便没有了积极性,所以上课时学生在下面睡觉、说话、看小说的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对教师本人没有大的影响,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老师上课似走过场,不管学生是否在听课,是否听得懂,是否学得到知识。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量的多少,未能充分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
第一,高师的教师应该明确,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应从学生的学出发,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转化为“学”,使学生的学具有主动性和自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应体现在教学的组织、教材的讲解、教具的演示、学生的练习等环节,各个环节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专业知识,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正像叶圣陶说的那样:“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第二,培养学生自发式压力,一方面向学生指出数学在本专业所处的地位,列举出学好哪些专业课必须要有数学基础的实例,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知道“数学锻炼思维”,通过数学的学习,使人头脑更加敏捷,谁不想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当然不能忘记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兴趣的大前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工作中流程、常识以及人才竞争对学生切身利益的影响,让学生真正明白“能者居上”的道理,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愿的自发式压力,在没有任何督促的条件下自觉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必须提高师范生的师范素质
师范生和其他一般院校的学生性质不同,他们毕业后就直接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如果在学校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师范素质,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那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师范素质包括: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写好“三笔字”,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且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达到一定的能力。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师范意识不强,学生对师范生身份的认同还不够。因此,当新生刚进校时,学校就要通过宣传途径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浓郁的师范气氛。
首先,学校应制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各门必修课的课程标准,举行各种教学比赛,不仅要明确学生的教师职业要求,更重要的是组织与实施:一般安排为:一年级重点训练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二年级重点训练“三笔字”和写教案(备课),三年级重点训练综合技能。
其次,应遵循专业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在讲授课程理论的同时,在向学生阐明这些理论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认真负责地做好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将自己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对专业的热爱、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也就是自身优秀教师的素质、师德、师风有形的表现出来,在课堂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影响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学生在思想、情操、教师素质和教师工作规范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
三、数学专业课程的问题与改革
高等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等数学从体系到内容,从讲授方法到基本要求,一直没有摆脱传统高等数学的约束,不能大胆删增内容,应用性和先进性得不到体现;二是高等数学课程与后继课程的配合,物理、力学等课程需要的内容在高等数学中还不能及时给出,从而影响某些后继课程的讲授。三是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特别是一些基础数学课程,多数都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的数学内容,对当代数学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渗透很少,对学科的边缘知识,在当前的应用及发展介绍得很少。
另外,有些课程过分强调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理论要求高,难度大。我们的教材都是从最抽象,最难掌握的极限“ε—δ”讲起,连续、导数、不定积分……这些都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讲得不好,就会使学生进入了迷宫,甚至师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效果甚微。在数学内容和体系上,仍然是重连续、轻离散;重推导、轻计算;重运算技巧,轻数学思想,有概率,无离散数学;有运筹学,无数学模型。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专业知识,不能满足21世纪人才的需要。
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过的专业课程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对将来的中小学教学作用不大。目前师专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说与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并不是很相吻合,例如,对于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及研究的课程,开设得较晚而且课时较少,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不能很快地进入状态。根据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为目标的这一特点,应该把教育类课程放到师范课程设置的重要位置,并从教材到教法方面都加大改革的力度,切切实实的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现对现行课程设置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教材教法》课的改革力度,应保证给予足够的学时;
(2)、增加课程《初等数学研究》;
(3)、改革现有《教材教法》课的教法内容和授课方法,使这门课程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加强《教材教法》课与“中小学数学教法”之间衔接的研究,更多地介绍初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要有机结合,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适当压缩学科课程,压缩学时,降低难度,精约内容,开阔视野,提高境界,培养一专多能的毕业生。
(5)、建立优化的“精品课程”;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增加课程的灵活性,使之成为数学专业中的“扩展课程”。
参考文献:
[1]、许乐灵,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12月
关键词:考试制度;职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01-02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增加专业资格考试或等级鉴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初中、高中的考试制度和方式。目前在"应试"教育仍然起作用的情况下,学习成绩较好一点的初中学生都选择上普通高中、升大学,剩下这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才无奈地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在传统的考试制度下,中职学生某些课程不及格的人数甚至超过及格的人数,学生对考试越来越厌烦,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职业适应能力,缺乏竞争优势。
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新的角色期望,使自己逐渐达到所从事职业的要求、顺利完成职业活动,并且能够利用环境、创造条件使自己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综合能力。因此想要对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就要改革考试制度,解决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的情况,多元化比较科学地评价中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1研究对象与范围
我校以2010级护理专业三个班为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共156人,2009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191人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初中起点四年制中专学生,组间年龄、知识基础、自身素质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考试制度,实验组采用新型考试制度。
2实验步骤与方法
依据教育教学的研究资料,结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课题组研究决定建立多元化的考试考核措施:调整考核内容,调整学科考评成绩的构成和百分比,改变单纯纸笔考试的方式等。具体实施如下:
2.1善考核内容,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并重。
按照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内容做到全面又重点难点突显,且兼顾高职考试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同时,在考核中体现部分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主要有职业道德水平考核,包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爱护病人、对同事以诚相待、乐于奉献;基本能力考核,包括普通话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能力考核,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判断分析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就业能力考核,包括求职应聘能力、自制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承受与调适能力、交往合作与协调能力等。
2.2调整学科考核成绩的构成。
学科理论考核成绩总分仍然采取百分制,具体的分值比例为:平时课堂学习情况考查占30分,期中考试占20分,期末考试占50分,学科期末总评成绩60分及以上为及格。
2.2.1平时课堂学习情况考查包括:出席情况满分为5分;课堂纪律满分15分;提问满分4分;笔记与作业满分3分;阶段测试3分,授课教师灵活掌握时间与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考核。
2.2.2期中考试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人机对话等方式均可。期末考试:考试科目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以百分制出题判卷,按比例折算成50%;考查科目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灵活掌握期末考查形式。最后期末考试与平时课堂学习情况、期中考试成绩合成学科的总成绩。
2.2.3专业课程实践操作成绩单列。总分采取百分制,具体的分值比例为:出席情况满分为5分,课堂纪律满分15分,课堂实践技能学习效果10分,期末考试占70分,学科期末总评成绩80分及以上为及格。
2.3考核形式灵活多样。
2.3.1平时成绩考核采取奖励加分与扣分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在开始进入各学科学习前,平时成绩均为满分,即30分,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和分值,对学生违反平时考核规定的项目进行扣分。只要学生不缺席、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课堂记录、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23分。课堂提问采取抽查与举手发言相结合的方式,抽查回答错误扣分,举手回答问题的错误者不扣分,正确者奖励加分。
2.3.2根据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考核形式多元化。加强学生的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与敬业精神考核,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考核量表,自评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及团组织评价综合的形式考核。专业课考核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病例和实例分析题在考核中占主导地位;组织学生分组参与社区实践、到医院见习,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或编演情景剧等考核学习效果。实践技能期末考试时教考分离,学生全员逐项过关,授课教师交叉考核、现场评分。举行系列实践技能大赛,在各种竞赛中的成绩作为相应学科考核的补充和延续,通过实践技能学习效果成绩而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单独考核,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畅想未来、案例分析、演讲比赛、应聘模拟等形式考核。
2.4期末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
2.4.1期末考试命题题库制,期末考试课程的考试,根据专业、学科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人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命题,依照内容结构、难易结构双合理的原则建立考试题库。考试时教务处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试题基本知识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提高题比例恰当,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护士执业考试与高职考试相结合。
2.4.2试卷评阅采取密封、流水作业评阅,教师评阅试卷严格执行评分标准,保证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结果
分别于2012年 1月、2013年1月对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随机抽样,由各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填写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问卷,统计结果见下列各表:
采用t检验比较2009级和2010级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各项目得分有无差异。由表2可知,在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能力、就业能力上,两个年级中职学生表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4.1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敬业是每个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要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与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与考核。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如何引导他们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学校制定了思想道德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学生每学期学业考核的一项独立内容。同时教师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考核的内容,即课堂讨论过程中结合病例和实例增加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探讨,明确哪些做法是对的,那些做法是错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护理道德、遵纪守法、敬业奉献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4.2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在考核中提高了学习过程的分值构成比,对平时学习过程考核中的学习状态量化赋分,逐渐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试内容中增加大量的病例分析题,有效地培养了资料搜集与处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是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方面,根据护理操作技能目标,确定考试内容、操作流程标准。对练习时每个学生的态度、操作准确性、熟练度都予以逐项赋分,督促学生勤学苦练。同时,通过举行实践技能大赛,将竞赛中的成绩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进一步调动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4.3强化就业能力考核,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4.3.1中职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趋于浅表化、简单化,从学校步入社会的"第一步"--面试、求职应聘时常常手足无措。所以,需要让学生在学校就要了解社会,知道就业的要求,给自己的职业适当定位,清楚该怎样面对自己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单独考核,以联系生活实际畅想未来、案例分析、演讲比赛、应聘模拟等这些联系实际生活和实践的考核方式,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明显提高了学生的面试技巧与求职应聘能力。
4.3.2中职学生自我认识水平低,自我评价与监控能力差,纪律观念弱,多消极的自我暗示,少成功的体验。对此,学校制定合理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量表,同时加强赏识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考核,使学生感觉到考核目标只要我"翘翘脚"就能够达到,使学生的自制力在不断被肯定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4.3.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经常处理病人的急救、死亡或病人与家属不合理的纠缠等问题,因此,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是作为护士必备的条件之一。而部分中职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挫折。心理学研究显示:对挫折的预见可以降低挫折感,减弱受挫的消极体验,更理性地分析问题。在考核过程中,结合临床的病例和案例进行交流与辩论或编演情景剧,使学生明确护士的职责和价值,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学会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善于舒解各种压力,促进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心理承受与调适能力的形成,提高社会竞争力。
4.3.4具有良好的交往合作与协调能力是每一个从业者必备的素质。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团结协作或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实践、医院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撰写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论文或编演情景剧等方式考核实践成果。在实践与考核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4不足与思考
4.4.1学生基本能力提高不明显。由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虽然加强了基本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不明显,今后在教学中除改革文化基础课的考核方式外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反面要加强研究,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
4.4.2平时成绩考核加大教师的工作量,要加强教师的改革意识。由于课程设置的因素,部分教师一个学期授课的班级数较多,而且每班每周只有一次课,甚至两周一次课,而且课堂上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有限,这样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要付出更多的经历。为此,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进教师的人才观、评价观的转变,保证考试制度改革的效果。
4.4.3主观因素影响考核结果。小组答辩、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论文撰写、口试、演讲和辩论、师生评价等多种考核形式,可以充分考核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但考核结果受考核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需加强教研,统一考核标准,避免人情分,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公平合理。
考试制度改革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考试制度改革要结合专业、学科与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考试方案,转变考试观念,科学的进行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考试与现代中职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唐文君.论能力本位教育观与职业教育考试改革[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
[2]张维津.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