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23-05-30 10:0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第1篇

1、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独生子女、生活居住形式的变化,使幼儿逐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非常重视。他说:“必须以大自然为你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真教育吗?”优质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环境,从而使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2、开发园本课程资源的需要。提出《“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课题是贯彻落实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深化我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具幼儿园特色,我们根据《纲要》中指出的“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1) “生活即教育”:园本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生活化,亲亲大自然特色活动的开展将根据“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幼儿活动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课题的开展主要是将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有选择的整合幼儿园周边、社区的自然资源将其作为孩子学习的课堂,活动的现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教育化,使大自然成为孩子的乐园,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使师生成为创造的主人。

(2)“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不要只研究自己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不能仅备“教法”,还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亲亲大自然”教育不片面强调幼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以人为本,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目标、内容编织成主题网络,然后再组织幼儿在大自然这个活的背景中去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造。

2、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方案教学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外扩散,编制主题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副主题或由副主题分化出来的下一级主题都可以成为儿童探究活动的学习主题。方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儿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园本课程: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中挖掘教育因素。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亲和自然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方法上的“亲亲”,其含义是进入现场和情境,让孩子在自然中自主探索,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并结合新《纲要》、《指南》中“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教育因素,并创设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情境,从而把自然环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使幼儿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愉快地成长,和谐地发展的课程。

四、研究目标

1、幼儿园构建“亲亲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接近大自然、让幼儿喜爱自然的环境是一种智能。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幼儿,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培养幼儿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在“亲亲大自然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不同年龄段幼儿“亲亲大自然”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增强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意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对象:全体幼儿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但主要采用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

2、案例研究法:案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就是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叙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的众多方面。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研究性四个特点。

3、经验筛选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教育理论。

(2)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情报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

(1)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实施调查研究:进行幼儿园开展“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的资源调查,幼儿园组织实施“亲亲大自然”活动的现状调查。

(2)实践探索。在调查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实施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收集、分析、筛选有关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炼和整理出自己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召开中期评估会。

此阶段的研究方法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筛选等方法着力于反映教师经过学习与探索,所获得的对课程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包括对有关的理论知识背景的分析、课程的整体框架、管理,以及课程中的环境、教师指导等诸多方面,展现幼儿不断发展的过程。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编著理论研究成果集和实践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第2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下引领我园教师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幼教专业技能与保教工作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20xx年幼儿园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以及市局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相关要求,以“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宗旨,切实开展好我园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日常教研、课题研究及教师培训工作,激发调动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内驱力,特制定20xx年园本研修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

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我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和能力,提升我园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主要内容

(一)园本教研内容

1.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化研究。组织教师继续深入学习《指南》,将五大领域32个教育目标、87条教育建议全部内化于心,在日常的各个环节中深入贯彻执行。

2.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各个班级要继续巩固以往区域活动的尝试探究及组织开展的成果。保持已有的区角规模数量,在材料投放的次第、数量,活动内容的扩展、深化,区角规则的遵守,幼儿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精益求精,深入思考和研讨,让区域活动材料和小组游戏活动形式更好地辅助配合五大领域、课题研究和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日常说课备课研究。要求做到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教研小组每周一次(每周五上下午)说课研课活动必须坚持。个人初备是教师个人在学习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己独立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集体研备是大家坐在一起,每位教研组成员将自己的活动设计呈现给教研组成员,并听取和采纳别人的建议,集体研备不是教学任务的分摊,而是提升、完善、分享、整合集体智慧的过程;个人精备是教师在听取和采纳大家建议之后重新思考和审定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再次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

4.幼儿及班级组织管理方法探究。深入研读《指南》《纲要》,对照法规发现并提出班级管理、幼儿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研讨解决日常保教工作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与教研组长、组员、园内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积极探讨并及时解决问题,真正使日常研究落到实处。

5.课题研究。各分园围绕201x年新立项的省级课题和本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各班级、各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及步骤切实开展好相应的课题研究工作,将课题研究活动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贯穿到每周的课题活动、区域活动及主题活动中,使得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目标、方法、步骤都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执行,达到应有的课题研究效果。

(二)校本培训内容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引导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树立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和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去影响幼儿,使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的良好榜样,以爱与关怀、尊重的态度面向幼儿,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幼教工作,将《指南》和《标准》中专业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日常的职业行为。

2.继续鼓励教师以自学的形式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三个幼教法规,不断学习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日常保教工作实际,撰写有一定理解深度和认识水平的每周教育反思。

3.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各分园积极围绕相关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培训。邀请专家来园举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广泛利用资源为我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打开思路,并积极开展课程故事撰写、游戏观摩、一课三研等研究实践活动。

第3篇

2017幼儿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下引领我园教师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幼教专业技能与保教工作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2017年幼儿园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以及市局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相关要求,以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宗旨,切实开展好我园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日常教研、课题研究及教师培训工作,激发调动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内驱力,特制定2017年园本研修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

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我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和能力,提升我园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主要内容

(一)园本教研内容

1.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化研究。组织教师继续深入学习《指南》,将五大领域32个教育目标、87条教育建议全部内化于心,在日常的各个环节中深入贯彻执行。

2.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各个班级要继续巩固以往区域活动的尝试探究及组织开展的成果。保持已有的区角规模数量,在材料投放的次第、数量,活动内容的扩展、深化,区角规则的遵守,幼儿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精益求精,深入思考和研讨,让区域活动材料和小组游戏活动形式更好地辅助配合五大领域、课题研究和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日常说课备课研究。要求做到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教研小组每周一次(每周五上下午)说课研课活动必须坚持。个人初备是教师个人在学习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己独立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集体研备是大家坐在一起,每位教研组成员将自己的活动设计呈现给教研组成员,并听取和采纳别人的建议,集体研备不是教学任务的分摊,而是提升、完善、分享、整合集体智慧的过程;个人精备是教师在听取和采纳大家建议之后重新思考和审定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再次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

4.幼儿及班级组织管理方法探究。深入研读《指南》《纲要》,对照法规发现并提出班级管理、幼儿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研讨解决日常保教工作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与教研组长、组员、园内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积极探讨并及时解决问题,真正使日常研究落到实处。

5.课题研究。各分园围绕2017年新立项的省级课题和本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各班级、各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及步骤切实开展好相应的课题研究工作,将课题研究活动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贯穿到每周的课题活动、区域活动及主题活动中,使得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目标、方法、步骤都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执行,达到应有的课题研究效果。

(二)校本培训内容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引导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树立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和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去影响幼儿,使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的良好榜样,以爱与关怀、尊重的态度面向幼儿,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幼教工作,将《指南》和《标准》中专业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日常的职业行为。

2.继续鼓励教师以自学的形式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三个幼教法规,不断学习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日常保教工作实际,撰写有一定理解深度和认识水平的每周教育反思。

3.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各分园积极围绕相关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培训。邀请专家来园举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广泛利用资源为我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打开思路,并积极开展课程故事撰写、游戏观摩、一课三研等研究实践活动。

4.开展保教人员保育工作及保健知识培训,固化已有精细化管理成果。组织全体保教人员重温《泰州市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托儿所、幼儿园卫生工作规范》等,以制度来保证和规范保教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5.开展教师专业基本功培训。对幼儿园的案例分析、环境创设、半日活动设计等教师专业技能和基本功进行培训,丰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具体安排

2017幼儿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引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2、深化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3、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积极致词。

3、通过专家的引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努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博采众长,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向专业化教师的标准靠近。

四、研修内容

1、认真听取专家教授的讲座,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2、积极参与班级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3、听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记录感悟的点点滴滴。

第4篇

自20__年开展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以来,我们基本完成了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和《幼儿园课程》的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较好地理解与认同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儿童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能较好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但部分教师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理论虽然掌握得较好,但是如何把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实践却比较困难.譬如,如何体现儿童为主体,如何师幼互动等问题一到具体的活动中往往会不知所措.因此,20__学年我们将积极开展以教育科研为主题的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科研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计划实行分层培训.一层是五年教龄以内的新教师培训.针对这部分新教师理论功底较好,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培训主要以如何开展教学反思为重点,积极引导他们更好地贯彻新《纲要》,更好地把握课堂环节促进师幼互动,帮助他们提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不断地积淀教学经验,成长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另一层是五年教龄以上(包括五年教龄)的资深教师培训.考虑到他们在课堂环节的把握上,对幼儿的认识调控等方面已基本成熟.因此,资深教师的培训基点定在如何让他们由经验型教师向"全能——研究型"教师转化,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教科研的一般过程和常用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并能尝试应用于课题研究活动中,逐步形成以科研的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增强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性.

二,培训形式

1,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主要以课堂教学,研究讨论,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主要解决观念建构问题,帮助教师系统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与方法,逐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园本培训主要以自学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引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实践建构问题.

2,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个规定的课时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它还需要一个由理论到操作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逐渐走向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进一步转变观念,同时,更要加强实践的操练,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集体备课评课,撰写反思日志,开展幼儿园课题研究等方式,积极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把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操作能力.

3,全员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每一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与经验,有着自己特有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所以,实施继续教育要重视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发挥中小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需要采取全员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分层培训方式,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三,培训考核及学分认定

本次培训对教师参训考核分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两部分.

1,过程评价主要考察参训教师平时的到课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等.

2,终端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基础知识考试主要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践能力考核主要由教师所在幼儿园组织.

3,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两部分结合,作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最终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取得及格以上成绩的教师,记相应学分,考核成绩不合格不能取得学分.

4,培训结束,教师进修学校以镇乡(学校)为单位,按照省制订的培训教学标准,对其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管理,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价意见,汇总后,报教育局人事科,通报全市.根据诸教[20__]11号文件精神,此项工作纳入20__学年度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考核内容.

四,培训安排

准备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3月).主要工作:

1)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拟定培训计划.

2)召开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3)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报名造册,编排班级,聘请教师,准备教材资料等.

4)各园制订园本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要求,内容和培训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报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要求在3月31日前完成)

2,实施阶段(20__年4月——20__年7月).主要工作:

1)分层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新教师培训大致安排在4月中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反思的理论与实践等.培训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专题讨论(讨论主题: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教学观摩和研讨,教学反思等.其中专题讨论要求人人参与,并且人人都要有成文的发言稿,讨论完毕后,归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教学反思作业,要立足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培训要求独立完成,完成后,由教办(幼儿园)为单位统一上交培训教师,作为培训考核的一部分内容.

资深教师培训大致安排在4月下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幼儿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等.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其中专题讨论也要求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书面材料,讨论完毕后,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集中培训结束后,每位教师都要结合培训要求和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课题方案,该课题方案作为培训考核的 一部分内容.

2)实施园本培训.由教师所在教办(幼儿园)组织,各园要围绕本学年学习的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反思创新,完成集中培训时布置的反思作业,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课题研究,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加强对园本培训的管理.通过实施学校领导,培训教师挂联制度,定期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与指导,进一步规范与提升园本培训工作,提高园本培训质量.

4)培训考核.考核分过程考核,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三部分.过程考核,理论测试主要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践考核主要由教师所在幼儿园负责.

3,总结阶段(20__年8——9月).主要工作:

1)学分审核,认定与学分登记.

2)分类整理培训档案资料.市级培训资料由市教师进修学校整理归档.校本培训档案资料由教师任教学校建立和保管,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校本培训档案,其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名单及幼儿园相关的培训制度,培训管理办法;各类培训计划;校本培训行事历和每次校本培训记录;主讲教师或组班教师授课方案或相关材料;大组或分组讨论记录等反映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的相关材料;教师培训名册和出勤记录(或者教师参训签到簿);校本培训的考核内容,形式和结果;校本培训的总结与反馈,如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效果的评价等.一类是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以一人一只档案袋形式存放,其内容包括教师参加培训的记录;研讨活动时的发言稿;培训体会;参加各种培训交流活动的论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书面材料或公开课教案;专题培训的课堂笔记,自学笔记,作业(反思日志或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报告等);各类考核材料等.

总结评价,表彰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

五,培训报名的有关事项

1,报名时间:20__年3月14日——3月15日

2,报名地点: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1号楼310培训处二

3,报名办法:请各单位填写好《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名册》和《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审核表》,用A4纸打印好(一式二份),并随带报名表磁盘一张,报教师进修学校俞长岩老师.

4,报名费用:每人交培训费,教材资料费130元,按教办(幼儿园)为单位一次缴清.

附件一:《诸暨市教办(幼儿园)20__学年园本培训计划书》

附件二:《诸暨市20__学年园本培训月安排表》

附件三:《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名册》

附件四:《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审核表》

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

20__,2,15

附件一:

诸暨市教办(幼儿园)20__学年园本培训计划书

一,园本培训项目名称项目主持人:

二,本单位年度开展园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三,本单位年度园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四,本单位对园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教办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根据本计划书,经审核开展本项目校本培训.

同意学分数:

(公章)年月日

师训干训领导小组意见

(公章)年月日

说明:1,本计划书及附件均一式二份,幼儿园,市教师进修学校各存一份.

2,可按此表制式另行打印,有关栏目可放宽

附件二:

诸暨市教办(幼儿园)20__学年园本培训月安排表

月份

内容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附件三:

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名册

(20__年3月)

教办(幼儿园)填表人联系电话

序号

姓名

性别

教龄

培训类别

序号

姓名

性别

教龄

培训类别

1

26

2

27

3

28

4

29

5

30

6

31

7

32

8

33

9

34

10

35

11

36

12

37

13

38

14

39

15

40

16

41

17

42

18

43

19

44

20

45

21

46

22

47

23

48

24

49

25

50

注:1,培训对象:全市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在职幼儿教师.

2,培训类别:五年及五年以上资深教师培训;五年以下参加新教师培训.

3,本表要求用电脑打印,一式二份,一份报教师进修学校俞长岩老师,一份由教办(幼儿园)自己留存.

附件四:

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审核表

(20__年8月)

单位审核人

序号

姓名

教龄

过程考核

理论考核

实践考核

总评

学分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第5篇

关键词 课题;灾区;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65-02

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2013年又发生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宝兴紧邻芦山,受到严重波及,再次成为重灾县。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包括教育信息化设施在地震中遭受巨大损失。面对两次严重震灾,近年来宝兴县在灾后重建中,按照“课题引领、研建结合”的方针,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重建。

1 “课题研究”探索灾区教育信息化

有效、务实推进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宝兴县成立课题组,拟定《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课题申报并被立项为2013年度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课题组按照研究方案,通过客观地调查调研、收集整理、学习研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与纲要、标准规范与要求、规划(计划),结合灾区实际,探索适合灾区教育信息化办法、措施、策略。

明确灾区教育信息化重建应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多方互动;应用主导、培训先行;注重特色、手段多样;分步实施、注重效益;实用先进、安全可靠”为原则,重点是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基本掌握现状基础上,按不同类型、规模学校与标准要求,统一编制信息化装备建设项目内容,规划软硬件,制订实施方案。要求系统平台要具有可持续性、扩展性,技术标准统一、校际均衡。系统构成、技术选择先进成熟、安全可靠、与时俱进。

实施中,一要健全组织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二要合理引导社会各界捐赠、援助;三要补充更新、改造完善捐助设备系统;四是部份设备系统纳入灾后校舍房屋重(新)建项目;五是结合灾后重建,使用重建资金有序、规范按规划或分期装备建设;六是同步实施精细化管理;七是开展必要活动促进教学应用。

基础环境建设同时,强化教育信息化发展队伍建设与师资培训,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利用。

2 课题研究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灾后重建面临范围广、系统内容多,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情况。结合灾后重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进度要求,宝兴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应用研究成果或边研究边建设,研建结合推进教育信息化。

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推进信息化责任主体。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宝兴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宝兴县教育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宝兴县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各学校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室”,下设信息技术组或信息化推进组,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主体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

其次,查阅文献资料、多次到各级各类学校调研,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掌握教育基本情况和现状、需求。

再次,收集整理、学习研究了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与纲要、标准规范与要求、规划(计划)。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目标、内容、任务要求。

第四,结合宝兴县实际,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拟定并由宝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宝兴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5)》。

第五,结合灾后重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编制《宝兴县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的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聘请了省教育厅、川大、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所专家、教授进行了评审。按照评审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第六,按规划项目与实施方案,依据项目的基础、关键性,合理引导捐赠援建(助)、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期信息化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有22所中小学校26间、学生计算机950台,间数达到标准要求,台数满足最大班额学生人均1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县38所中小学(含教学点,下同)、1所幼儿园225个教学班级、75间功能教室的数字化教室建设,其中30所中小学、1所幼儿园143个教学班级装备交互智能一体机,占到全县教学班级的63.56%;在试点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22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全千兆、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系统;出口带宽暂行500 M,实名注册,5所中小学1000 M接入,17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100 M接入,16所教学点或条件具备后50 M接入已试运行的宝兴县教育城域网(含管理资源平台);全县38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中小学教师人均1台,师机比1:1的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用计算机;2所中学、3所小学通过灾后重建等资金分别组建1套共计5套自动录播系统;22所校园22套数字图书馆设备组建22个数字图书馆等。

推进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装备建设同时,加强了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拟定下发了《宝兴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对包括信息化项目系统设备在内的教育技术装备同步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举办或配合开展相关活动,促进教学应用;逐步思考并准备创建具有宝兴特色教育管理和数字教育资源。

第6篇

硬件是竞争的前提。在完成创苏州市基本现代化示范幼儿园的目标后,今年我们又抓住了校级新一届领导班子重建的机遇,积极向新校长争取经费。利用暑期将幼儿园底楼三套活动室进行改造装修,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还将幼儿餐厅墙面进行重新粉刷,餐桌、餐椅也进行了重新油漆;开学后又添置一架大型玩具、一架钢琴等,办园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我们首先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重新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次,我们还十分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针对我园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

本学期我们:一是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杂志上的有关文章、观摩姐妹园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二是加强了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备课质量。一开学,我们组织大家理论学习,然后针对上学期的课堂教学情况,组织大家进行讨论,针对自己的备课情况进行逐步改进,行政人员做好每月备课检查和抽查工作。一学期下来,从整体上看,教师的备课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所更新;三是开展各类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多次竞赛活动,如:“家长园地的设计评比”、“园内说课评比”、“各班区域活动观摩评比”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了提高,同时也相互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四是抓好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督促教研组长开展好二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本学期的教研课的内容选择重点放在“怎样使自己的研究主题有机的渗透在各个领域之中”,上好半日活动(综合活动)。从选材到组织教学活动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能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幼儿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去感知事物,发现问题。通过认真的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也有了一些的新的教育观产生。如:对幼儿不能管得太死,应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等。

三、寻找合适课题,加强园本课题的研究。

在“十五”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在园内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以点带面,由课题组成员负责,督促每个年级教师怎样更好地利用农村环境进行科学活动的研究,将课题内容更深入、广泛地研究下去。另一方面做好本学期园本课题的选题等前期的准备工作。经过教科研组织人员共同协商,根据我园农村孩子的特点及师资结构特点,初步确定了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方案,初定《在垃圾分类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课题,并认真做好了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加强保育工作,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本学期我们首先根据太仓市卫生局、教育局关于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要求,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幼儿一日活动中保育工作的内容、要求”,强化了教职工的保健意识。其次落实晨检和消毒措施,

加强幼儿的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做好了疾病预防工作,杜绝了传染病的蔓延;再次加强了食堂管理工作。注意食品卫生,把好质量关和入口关,改善幼儿伙食,精心编制营养平衡的食谱,保证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所需的营养。每周向家长公布幼儿食谱,月底向家长公布幼儿伙食开支情况,接受家长的督促。

五、抓家园合作工作,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的素质受到家庭、幼儿园等环境的影响,只有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本学期我的一方面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原则;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又通过家园联系册发放、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从整体上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解决家长的忧虑。

六、下学期的打算

第7篇

关键词 “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22-04

一、课题的背景

(一)基于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人深省。其实质是“如何掘与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而要培养出杰出人才,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是关键。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操作、尝试、现、创新是将个人带到成功终点的交通工具。”我们需要把幼儿好奇心、探究热情、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最关键的目标。

(二)基于对幼儿园课题深化研究的思考

“十一五”期间,我园依托课题《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从幼儿科学探究环境、内容、途径的设计与实践以及教师的角色与定位四个方面进行扎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科学启蒙教育特色”。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取向仍把握不够,理解不透,常常导致幼儿创新意识、探究热情和能力培养的缺失。“十一五”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确立“十二五”研究的生长点提供了可能。我们将以幼儿的内在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立足园本,研究和构建“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策略,践行幼儿园“爱德、求真”之园训,改变传统科学教育中“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素养”的教育观念,创新科学启蒙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基于对师幼科学探究素养内涵式提升的考量

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和善于动脑、不断反思的科学作风。初步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求异的思维力、多维的创新力,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品质,使幼儿的智慧得到生,个性得到张扬,生命价值不断被唤醒、显、弘扬、提升。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去结果”式

“去”即除掉,减掉。“结果”即在某一阶段内事物达到最后的状态。

“去结果”式:指的是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以尊重幼儿本真、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首要目标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和方式。“去结果”式是一种注重过程的科学探究。整个科学活动不在乎幼儿最后做出的结果是什么,而是要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想象、记录、实验、讨论等等;“去结果”式是一种注重品质的科学探究。它注重幼儿求真态度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不只是知识性的东西;“去结果”式是一种注重开放的科学探究。它是一种多元的科学探究策略,是一种“去权威、去答案、去规则”的科学启蒙教育实践。“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和一切皆有可能。它强调去“有形结果”,留“无形结果”(即“探究过程”),这种“探究过程”就是“结果”,就是“价值”。对于幼儿来说,“去结果”式是一种最为重要、最自然、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科学探究方式。

(二)科学启蒙教育

指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游戏等方法与途径,自主寻求答案或信息,自主建构意义与理解,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激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究和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重在教授大量的科学知识。

三、支撑性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是一个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过程,新知识也是在学习者的原有认知图式基础上逐步生成的。”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明确指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唯一主体。

(二)布鲁纳的“现学习”理论

“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他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展思维能力。

(三)施瓦布的“探究学习理论”

探究学习就是儿童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通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展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该理论倡导在观念上注重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强调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表现生动、多样、有趣;在目标上追求现代的务实、多元。

据此,我们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应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点和归宿,以尊重幼儿本真、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首要目标。

四、研究目标

(一)梳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涵特征,形成较为系统、理性的认识,构建具有园本化的、前瞻性的科学启蒙教育理论体系、基本框架及应用策略。

(二)提高教师在“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指导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以求真、解放、游戏、体验为基本指导策略,以实物感知、多通道参与、游戏探究、交流分享等为主要学习方式,激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

(三)更新教师观念,以“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理念为指导,有效促进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的形成,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素养,丰富园本科学特色内涵。

五、研究内容

子课题1:《科学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本园教师组织和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持续的、跟踪的分析研究,探讨影响其成效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子课题2:《“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价值取向和内涵特征的研究》

研究和梳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其内涵、特质等进行理性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实践验证、活动分析、经验总结等方式,探索并建构园本化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策略。

子课题3:《“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框架建构的研究》

研究和构建以“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核心理念为支撑,以游戏、生活、教学为主阵地的框架体系,为教师分析、处理和评价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引领。主要包括理念系统、操作系统和评价系统三个层面。

子课题4:《“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研究求真、解放、游戏、体验等多元指导方式在“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策略,提高教师指导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

子课题5:《“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学习方式的研究》

研究实物感知、多通道参与、游戏探究、交流分享等学习方式在“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建构个性化、多元化的经验,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子课题6:《“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教师科学素养的研究》

研究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实现我园教师科学素养的内涵式提升。

研究重点:“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涵特征是导向、是核心、是灵魂,框架的构建、指导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运用等都需要以此为支撑。因此,子课题2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幼儿科学教育文献资料,以理论指导“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

(二)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性研究,改进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

(三)个案研究法

在“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对教师或幼儿个体进行跟踪观察、分析与研究。

(四)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反思、提炼,形成可供借鉴和应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研究措施

(一)操作要点

本课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精神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现学习、探究学习理论等为支撑,从科学启蒙教育现状分析研究入手,构建既有理论深度,又在实践上有效可行的“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理论体系和应用策略。

(二)研究措施

1 课题组的构建与课题的策划充分挥民主,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民主管理体系,对课题进行整体构思,明确分工职责,明确“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内涵和特质,围绕总课题制定相关子课题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施。

2 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在研究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文献学习、研讨交流、观摩培训等活动。

3 遵循“十一五”期间形成的“研到‘实’处方是‘真’”的课题管理思路,创新课题管理模式,以名师工作室、市幼教学科中心组、课堂观察协作组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与专家、同行互动交流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4 实施教师专业展分层考评和成果考核奖励机制,课题研究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及时总结,不断反思,现问题,及时调整,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逐渐从实践上升到理性,探索“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规律。

5 依托课题网络管理、环境创设等平台,动态展示课题研究过程和阶段成果,丰富幼儿园特色内涵。

6 设置局域网,每班配电脑,订阅幼教专业杂志和相关理论书籍,为课题组教师搜寻、查阅资料提供保障。

7 聘请吴江市教科室主任、幼教教研员、苏州市教科院专家担任学术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以弥补课题组成员理论造诣不深之缺陷。

八、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01~2011.06)

1 组建课题组,采用文献法,对课题内涵、特质等进行理性思考。

2 举办设计论证会,逐级申报。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07~2015.06)

1 围绕课题涉及的六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探索性研究。

2 定期组织开展文献学习、研讨交流、观摩培训等活动,丰富理性修养和实践经验。

3 依托课题网络管理、环境创设等平台,动态展示课题研究过程和阶段成果,丰富幼儿园特色内涵。

4 总结提炼,形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修改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逐步形成基于“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性认识,并给予实践印证。

(三)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鉴定阶段(2015.07~2015.12)

第8篇

一、结合教学工作和改革方针,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

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包括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三个方面,而教师的教学研究应是和具体教学问题相关的微观研究;且从性质方面看,由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多涉及具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因此多是和实际教学有关的应用性研究,这和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给教学以知识体系的填充和指导的理论性研究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广大一线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从有效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理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选择课题及研究范围。教师的教学研究,一般可以以个体、群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选择个人力量所及的应用性研究课题,也可以和其他教师合作共同研究某一课题。此外,课题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单项课题和综合性课题。单项课题是指课题内容来源于单一学了的教学问题,研究所涉及的材料也是限制在该学科范围内,不存在边缘学科的研究问题。比如汉字的传统文化因素研究就涉及到中国文化学、文字学、汉语言文学等不同专业,是综合性课题研究,而关于智育问题的研究,就是单项课题研究。

教师要及时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跟随党的理论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标准。近年来,呼声较高的教育改革政策有传统文化、生本教育、素质教育,教师不应盲目跟随潮流,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标准,结合当地区的学生实际和教育状况,摸索改革方针落实的有效方法。在改革落实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此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总结规律;并以扎实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研究规律使用的条件、方式和效果,使教学规律在研究中能够上升为理论,具有实践和推广的效用,为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可行性做出贡献。

二、明确、有价值、科学、可行的选题标准

教师在确定初步的研究方向后,要根据方向进行课题的选择。教师应注意,课题要明确、可行。这需要教师的选题范围不要过于笼统,范围过大的情况下,会使教师的研究量过大,在科学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和广博的情况下难以研究出成果。因此,尽量选择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微小课题,使课题研究周期短、工作量小、资金消耗小,并且要考虑到研究需要的设备自己学校能否提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从而使课题研究具体、可行。其次,教师选题后要充分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成果,以便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审视该课题,如果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那教师应尽量选择其他较少人涉及的、有研究及实用价值的课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研究都是从简便的、周期较短的、与教学实践结合密切的工作做起。广大一线的人民教师,在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下只要注意用心观察、不断积累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发现一些教学问题及规律。这种在自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就是进行教育研究的最好的灵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广泛阅读被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在学习与推广别人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教育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深化,从而使前人的理论研究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并为自己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灵感,推进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进程。

三、设计科学、周密、合理的教学研究方案

教学研究方案即计划,是研究切实可行的保证。在方案定制c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在搜集、参阅资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对自己的课题有新的认识和想法,因此可以根据情况对初定的课题做出适当的调整,使选题更符合研究实际与教学需要。

在制定教学研究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研究对象。要确定自己课题涉及的对象,如学生这一参与主体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等,如果涉及的学生群体总数过多,可以采取抽样的方式,包括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2.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在搜集和参阅材料,不断了解研究课题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新的认识对研究方案做稍微调整,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制定每一部分切实、可行的计划。3.确定研究变量。研究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干扰因素等。教师需要清楚研究设计的变量中哪些是可控的因素,控制的具体条件,还有存在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误差等,尽量使变量造成的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研究的科学和准确性。

第9篇

课题研究的意义

游戏是儿童的最爱,它不受任何外力的约束和限制,是幼儿自主、自发、自愿参与的活动。游戏的产生是源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它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和动机。幼儿教育中,为使游戏更好地起到浸润、影响、熏陶、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将游戏融汇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并努力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此背景下,注重幼儿园环境创设对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环境特征应充分体现趣味性、丰富性和生活性,同时还要易于操作,动静皆宜。

但当前,许多幼儿园对环境创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对游戏化环境材料的设计模糊,游戏化环境材料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策略等。因此,探讨环境创设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环境创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广大教师的理念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班级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如墙面的布置,过去教师普遍追求作品是如何精美、设计如何完整等,偏向于要让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现在,教师在环境创设时,首先考虑到的是环境是否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以及能否实现师幼之间的对话交流,构建融洽和谐亲密的师幼关系。同时,有些布置更加突显了班级中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特长等。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育者应做有心人,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幼儿精心创设一些适宜的条件,只有具备了适宜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使师幼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将幼儿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关注并增进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能经常保持与成人的联系,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培养幼儿自信心,营造积极向上的情绪氛围;能满足幼儿多种心理和生理需求,能帮助幼儿确认和预测事情的结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有适当、及时的反应;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尽量减少对幼儿的限制;游戏材料和设备丰富多样,满足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教师创设幼儿综合水平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课程的研究方法及形式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客观地了解并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具有其他研究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主要是针对以主题为中心所进行的深入探究的活动,是一个半开放的过程。包括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的主题综合活动和主题游戏。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目的性和计划性强,且具有可重复性,对于启发人的思维,引领新的发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元活动 主要是以教师预设的某一类或某一时段的相对稳定的、集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活动;包括与教学相适应的单独游戏、娱乐活动、实验操作游戏、种植活动、区角游戏等。

生活活动 包括户外之乐、安静的民间游戏等半开放性的游戏。自由游戏:幼儿随机的、自发的全开放性的游戏。

环境课程游戏化创设的策略

环境装饰中的色彩策略 教室里的环境,首先在色彩上,应该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所以每班应该有自己教室的风格和主色调,贯穿、体现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孩子们比较喜爱明快亮丽的色彩,布置环境时,教师要注意色彩的跳跃和对比,也要考虑画面的整体美,尽量使画面既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整体协调感,这样布置出的环境就更加和谐,富有艺术美感。

环境装饰中的造型策略 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幼儿和材料进行互动、游戏,完成作品,那幼儿的作品应该怎么来发挥它的特点,让幼儿和家长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持续的关注呢?教师可以对孩子稚拙的作品进行造型的设计,通过教师的再加工,让他们更美地呈现,吸引家长和幼儿长久的兴趣和持续的关注。

注重幼儿环境创设中的互动 在每一个班级的环境创设中,要充分关注师幼之间的互动,可以反映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可以将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记录下来。在瑞吉欧眼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它能够随着幼儿的心智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平时的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与环境多进行“对话”。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幼儿息息相关且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带领幼儿自主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给予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共同参与,并意识到,教师只是协助他们在创设班级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然就有了充分想象、自主操作、创造的空间,幼儿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环境之中。环境有时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可有意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渗透到环境当中,引导幼儿随时关注和参与。

环境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快乐成长,这是在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尝试中所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幼儿园环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游戏也具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

课题研究中的规划

多元途径,拓展幼儿体验 教育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不仅有视觉、听觉的参与,还有运动觉、言语知觉、直觉等各个方面的参与。

游戏教学,开启心智之门 蒙台梭利说:“游戏就是小孩的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游戏也是儿童艺术创作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对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幼儿提供游戏化的材料,选择游戏化的内容、游戏化情景,将游戏引入到美术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开启幼儿的智慧之门。可运用故事导入、情景表演等游戏化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把精彩情节生动表现出来,激发幼儿乐于表达表现、敢于表达表现的情感。

第一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认真制定课题计划、研究方案,同时对实验小组、实验班进行落实等。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6月)实施阶段。重点解决问题:第一,研究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和幼儿课程的游戏化问题,试图解决如何创设利于孩子游戏的环境,以环境为突破口,研究课程游戏化的积极策略。第二,研究幼儿园日常生活游戏化问题,试图探索充分利用幼儿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事件、有趣的活动更好地与课程融合。研究优化区域活动,将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整合问题,试图解决打破区域与游戏的传统界限,真正将区域与游戏整合,有利于孩子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幼儿园里的安全实习场、模拟社区等。第三,研究幼儿园正规教学的游戏化问题,试图能通过研究解决如何发挥幼儿园正规教学游戏原有优势,克服其不足,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第10篇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园已尝试把刺绣纳入到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的研究当中。当时,幼儿园仅仅是按照传统的粤绣方法在大班开展刺绣教育,在经历了十年的探索之后,从2002年起,我们在小班和中班开展了刺绣教育的尝试,拓展了刺绣材料的范围。近年来,为了发挥刺绣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我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刺绣活动与五大领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了体现在五大领域的刺绣教学活动,并把刺绣教育活动提升为专项园本特色课程,进行区级立项科研课题研究。接下来,笔者将作具体介绍。

一、重视科研工作,建立科研机制

幼儿园重视教育的科研工作,并把刺绣科研放在园工作的重要位置。在进行研究时,幼儿园领导直接参与指导,建立科研小组,制订了小、中、大班研究方案,逐步建立健全科研制度,包括:科研会议制度、奖励制度、推广制度、科研与教研协调制度等。在园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把科研与教研、常规工作融为一体,同时,改革评价机制,把教师参与科研的态度和水平列入评优评先的行列之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刺绣的科研活动。

二、开展师资培训,明确课题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开展刺绣课题研究,我园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师资培训计划:邀请有刺绣特长的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全体教师学习刺绣的针法和技能;组织教师到陈家祠刺绣馆、广州绣品厂参观,拓宽视野,深入了解更多刺绣的材料和技巧;邀请了广东第二教育学院的高慎英教授、广州市教研室李麦浪主任、广东省工艺大师梁桂开女士等专家指导科研课题及园本课程的开发。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培训,加深了教师对刺绣的了解,明确了不同阶段刺绣课程的目标和方向,教师们的教育观、指导观、儿童观也大大增强,极大地促进了刺绣课程的开展。

三、融入终身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刺绣教育环境

我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努力创设良好的刺绣教育环境。首先,着力营造刺绣氛围,我园在美工室和活动室中开设刺绣区和刺绣角,展示幼儿自己的刺绣作品;在活动室、楼梯、走廊、大厅的墙壁以及天花板上挂上各种刺绣作品,这样一来,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而且还能营造刺绣的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刺绣的兴趣和欲望,为他们提供学习刺绣的环境与氛围。其次,我园建立了刺绣资源库,并不断丰富资料库中的资料,这些资料提供了适合幼儿操作的刺绣工具和材料,让他们在操作中不断思考、不断增长技能、不断发挥想象力,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循序渐进,让刺绣从课堂融入生活

如果想让刺绣融入幼儿的生活,那么就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设定与之相适应的小、中、大班的专项刺绣教育目标,并围绕目标寻找相应的教育方式,真正把刺绣活动融入幼儿的课程和生活之中。

1.设置适合年龄特点的刺绣课程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幼儿园自创了塑料针和线,用竹篮子、竹虾笼、竹帽子等材料让幼儿自行操作,作品也由平面发展到立体,参与刺绣的对象由教师指定逐渐变为幼儿自主参与,幼儿在操作中领略到了刺绣的魅力。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教师先带着他们观看中、大班幼儿的刺绣操作,欣赏他们的作品,充分感受刺绣的美。课程的目标定位在“完成穿、插、拉、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练习前刺绣。幼儿们在操作的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练习了穿、拉、扣、插的技能,手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高了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中班的幼儿首先由教师带领观看大班的刺绣活动,激发他们对刺绣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在目标设定上,主要是完成穿线、拉线、编织、打结。教师特别制作了一些塑料针,让幼儿用塑料针穿上绳、丝带、毛线,在竹制品、蚊帐布和网布上用上下拉线、锁边、平绣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刺绣。待技能熟练后,尝试让幼儿使用大号针进行准刺绣活动,在准刺绣活动中,教师要教会幼儿认识刺绣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刺绣技能,并丰富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大班幼儿的刺绣教育,教师首先让他们了解我国刺绣的历史,欣赏四大名绣的作品,从而了解传统刺绣文化。在技能目标培养上,则是让幼儿学习常用的刺绣针法,熟练掌握各种刺绣材料,例如灵活使用各种型号的针、布、无纺布、绣花圈、毛线、绣花线、剪刀等,并运用锁链绣、锁边绣、卷线结粒绣等针法进行综合刺绣,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刺绣基础,将刺绣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

2.开展融入日常生活的刺绣活动

我园注意把刺绣引入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刺绣用品,并结合幼儿园的环境,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和讨论刺绣的主题,尤其要与生活相关。鼓励幼儿动手设计、制作生活用品,例如活动室的标示牌、角色游戏中餐厅的食物、布娃娃、小围裙、小笔盒等。另外,教师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鼓励他们合作设计大型刺绣作品并用以装饰校园,例如在“喜迎亚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们就合作设计、制作了大型刺绣壁画“激情广州、和谐亚运”。通过合作刺绣,不仅能让幼儿在相互合作中提高刺绣能力,而且也在刺绣中发现了生活的魅力,为童年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五、传统与现代相融,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动手操作,能够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幼儿期是综合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培养良好的素质对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传统的刺绣活动来提高幼儿的素质,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培养幼儿自信、独立、专心致志的品质

刺绣所使用的材料多且碎小,如针、线、布、珠,各自都有不少的材料,幼儿从小班开始便逐步掌握了使用的材料,并能自主选择。除了在选用材料上能培养幼儿独立做事的能力外,在创作上也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一次刺绣活动,从构思到创编,无不体现着幼儿的创新和独立,而在独立创作一个作品时,幼儿要学会细心和专注,这在无形中又培养了他们专心致志的精神。

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幼儿园充分利用刺绣教育为幼儿提供集体创作的机会,如全班共同创作一幅主题刺绣作品,或几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主题刺绣作品,能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与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为今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大班幼儿共同创作完成的一幅名为《美丽的幼儿园》的作品,幼儿们先构思“幼儿园”的蓝图,然后展开讨论,在合作中把幼儿园描绘得五彩斑斓。构思、探讨、合作,能够给予不同水平的幼儿发展的机会,让每个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与合作的乐趣。

3.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模仿能力和思维能力

注意力、观察力、模仿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一个人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而在刺绣的学习活动中,同样能够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在学习刺绣阶段,要求幼儿认真观察,这就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在初步模仿阶段,则培养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在进入创作之后,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创作出富于个性的作品,这能够大大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11篇

一、认真组织课题评审立项工作,确保课题研究方向

在学校总课题的设计中,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质量,我们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课题必须具备学校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条件,确实有助于学校改革与发展,成为动力;二是课题必须科学地体现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贯穿校长的办学思路与理念,成为决策;三是课题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能够使学校各部门形成合力,成为特色。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关系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全市基层学校总课题在正式开展研究前,我们都要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开题论证会,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答辩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科研兴校”意识。开题论证主要搞好“三个论证”与“三个设计”,即研究目的论证、研究背景论证、研究基础论证;研究目标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过程设计,确保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与计划的切实可行。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对所有立项课题的开题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督促和检查,促使每个课题都按期开题。

二、完善课题管理办法,规范课题管理过程

为加强和完善课题管理,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方针和基本任务,明确了全市以及基层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责、科研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工作重点等基本问题。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制度和方案,对全市教育科研课题从选题、申报、评审、立项、阶段检查到鉴定验收等整个工作环节进行了规范。由此,更好地发挥了教育科学研究对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大大提高了课题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

三、加强课题主持人培训,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课题主持人的研究素质高低,决定立项课题的研究质量。因此,必须把提高课题主持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性工作来落实。几年来,我们把课题主持人能力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建立课题负责人工作会议制度,每年的3月和9月召开培训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总结交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情况;布置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与任务;做好课题负责人培训。培训充分考虑课题研究阶段性特点,坚持课题评审立项前对拟申报“十一五”课题的科研主任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图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重点研究范围、课题申报程序以及如何编制课题研究方案等。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管理方法、课题研究资料建设、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内容进行培训。课题结题与鉴定前,对结题相关材料的准备以及结题鉴定程序等内容进行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注意不断总结经验,采用理论学习与参观交流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了每个阶段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了课题主持人的课题研究意识与研究水平。

四、加大指导检查力度,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对课题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是课题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切实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每年组织力量对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各基层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各课题单位认真执行研究计划,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为建设精品课题奠定基础,使课题研究在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档案建设、课题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主要经验和问题等。检查按以下程序进行。一是审查学校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二是检查课题研究过程性、成果性等五大块研究资料;三是听取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的汇报;四是座谈与反馈。在检查中,坚持自评与督评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以过程管理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检查结束后,我们“图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阶段性检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课题研究及课题管理的好经验、好典型及时进行表扬,对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

五、规范课题结题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实效性

规范课题结题工作是保障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抓好科研规划与立项,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落实的同时,也必须组织好课题的结题与鉴定工作。每个课题研究工作结束以后,我们按照省、州科研部门有关科研课题结题鉴定办法,做到“三注重”,规范结题工作,即注重规范的课题结题资料;注重有效的结题方式;注重严格的结题程序。我们聘请相关专家按照省、州、市级课题分层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信与现场、会议相结合、鉴定与推广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结题质量和实效,为以后继续深入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和成果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六、注重优秀研究成果推广,充分发挥课题研究效益

第12篇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评价体系,促进科研工作有效开展

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想工作开展得好,制度保障要先行。龙井市教科所自“十一五”以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科研活动有章可循,这不仅是科学管理的需要,还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手段。为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龙井市教育科研培训制度》、《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条件和办法》、《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职责》、《学校课题管理条例》、《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主任职责》、《科研课题实验教师工作职责》等十几项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在课题申报、立项、成果鉴定、推广应用等方面都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工作流程,针对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课题的申报与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公正的、合理的审批、监督制度。课题研究坚持初期检查、中期调查、跟踪指导、成果评价等阶段管理方式,形成了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推进的全过程的管理体系,避免了工作有名无实、敷衍了事的现象。

2.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促进教育科研有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研究解决好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二五”科研工作开展以来,教科所进一步强调学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只有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形成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的良好局面,我们教科所的工作才能真正达到做好做实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多次召开科研主任会议和教科所工作会议,根据全市的科研工作情况制定了《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评估方案》和《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年度考核评估体系》。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的制定,进一步加强了规范管理,以“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科研工作的定位,进而优化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使教育科研工作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评估体系的每一项内容和评分标准的详细制定,特别强调了学校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要达到100%的问题和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问题。尤其在结果认定和使用中强调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校,不仅在科研工作中取消各项评先选优的资格,在其他教育教学工作评先选优时也实行“一票否决”,学校的科研考核成绩将作为评职晋级和评选先进个人、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在教育局备案。《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引导各校将教科研工作的评价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之中,做到了以制度为准绳的检查督促、考核评价、指导反馈,提高了科研质量,保证了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仅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划化、科学化、群体化、常规化、日常化、本土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科研主任会议形式,促进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为促进“十二五”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龙井市各中小学科研主任变动频繁的状况,龙井市教科所在“十二五”科研工作开局之初,就将科研主任会议的形式进行改革。为了规范科研工作,有效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教科所变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为教育科研现场会,以现场观摩的形式对科研主任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进行培训。为了让科研主任了解课题开题会的形式、内容,明确开题会的目的,2011年10月13日,教科所组织全市24名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科研主任参加了龙井市细鳞河学校的州级课题开题会。通过会议,对开题会的程序、目的、作用进行现场指导,为各校做好示范工作。2012年3月14日和10月16日组织召开了两次“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现场会”,分别观摩了龙井五中和北安小学的课题研究材料,学习了龙井五中科研主任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经验;观摩了北安小学科研室,观看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基本做法的宣传片和课题研究资料,了解了科研室建立的作用、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实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方法,为参会的科研主任和实验教师代表开展好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办法及帮助,促进了各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真抓实干,彰显特色

(一)注重调查研究,做好前期铺垫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各项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基础性材料收集的正确与否,是判断课题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达到数据研究的准确性,增强研究前后的对比性,龙井市教科所要求课题立项学校做好基础性材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工作,尤其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测试工作。以龙井小学的国家级《小班化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评价研究》课题为例,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学校重点强调实验教师做好实验班学生前期和中期摸底调查问卷工作,问卷内容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高中低各年段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差异,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层次教学,在优等生拔高的同时,重视学困生的指导,促进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以及学生各项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课题研究中期,学校再次进行了调查分析,与前期情况进行对比,了解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如何,从而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是否可行,阶段研究计划是否合理,哪些教学技艺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根据各实验班级的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得出实验方向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调整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的主要任务,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教育科研有效开展

1. 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北安小学根据学校实际,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小班化优质课堂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省级课题《小班化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研究》和《小班化与小组式教学模式研究》。学校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按照研究课题的不同分为3个课题小组,每组通过选举产生了课题领导小组。为促进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深入地开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专门制定了《课题组竞赛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教导主任为组员的课题组评选领导小组。课题组竞赛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而定的。每位实验教师都制作了实验教师成长记录袋,他们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把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点滴进步、研究情况都记录在内,记下了自己向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竞赛内容主要分为实验教师基本功竞赛、实验教师备课竞赛、实验教师研讨课竞赛、学习笔记评比、实验教师业务竞赛、优秀实验成果评比、教师成长记录袋评比等多方面,大家比哪个小组的研究课上得好,哪个组的教师成果多、哪个小组的板报出得好、哪个小组的活动更新颖。在竞争中学校鼓励每个课题组成员发挥创新能力,大胆创新研究思路,发现好的经验就在全校表彰并进行推广。

2.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各个学校都将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归位于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如,东山实验小学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教师搭建展示舞台,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科研。活动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参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年组(或教研组)初评阶段,评选出参加校内竞赛的教师;第二阶段是校内评选。在活动中,教师们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主动克服困难,在保证说课、出课质量的同时,挤出时间研讨、听课、评课。为了使本教研组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每个教研组开展“教学沙龙”式的教研组汇报课活动,即以教研组为研究团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利用集体备课和同伴互助的方式,采取“找研究点、选课例、一课多上,反复磨砺”的研究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更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积淀和生成实践的智慧,得到专业的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使课堂有质量,学生有收获。

(三)开展“教师先做读书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