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场竞争分析

市场竞争分析

时间:2023-05-30 10:0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竞争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市场竞争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产品市场竞争 序贯博弈

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互动关系研究概述

企业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管理研究的先驱Modigliani/Miller(1958)在其开创性论文《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中给出了理想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的命题。然而,资本市场并非完美,20世纪70年代,金融经济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资本市场不完美的新模型,被称为公司财务学术成果的黄金时代,包括模型,信号模型,信息不对称及企业融资选择顺序理论等经典理论。但这些理论是在假设有效资本市场的条件下讨论企业债务与股权的问题,没有考虑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性和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变化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长期以来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没有引起相关领域经济学者的重视。各自为政的结果使得两种理论都难以对现实中的企业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甚至有时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在企业界,如果仅仅重视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或者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战略,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困境。特别是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的资本结构问题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更加关注公司未来盈利信息在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和对公司资本结构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经典资本结构理论即公司资本结构选择与未来投资现金流量无关理论的分析基础(陈信元,2003)。既然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受到未来现金流量及其分配的影响,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虑产品竞争程度对现金流量进而对资产结构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互动关系日益受到财务学家的关注,企业资本结构的特性,包括财务杠杆对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投资能力、产品定价行为和业绩的影响,以及行业特征和产品市场竞争战略对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等等。

总的来说,当前对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可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基于企业行业特征、产品生命周期或投入―产出与资本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二是基于产品市场上企业竞争战略与资本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行业竞争状况和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对行业竞争状况的考察中,行业集中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在集中度高的行业,企业因为融资约束或者杠杆并购(LBO),就会导致高财务杠杆,而低财务杠杆、现金充裕的竞争对手就会主动发动价格战或营销战(增加广告投入、给经销商让利等),减少产品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入,逼迫高财务杠杆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竞争能力下降。资本结构同样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高财务杠杆对企业后续投资能力和价格战的承受能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使企业处于经营和战略上的劣势。对于企业而言,保持良好的经营效率和较低的财务杠杆才能健康发展。长远来看,保持低负债的企业由于长期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微薄甚至亏损。高负债企业也会面临着很大财务风险,特别是当对手优先发动价格战时,高负债企业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在竞争战略当中,持续竞争战略,创新战略的选择都会对资本结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的时候必须考虑目前和未来的资本结构决策。因为资本结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后续投资能力和进行残酷价格战的财务承受能力。本文将根据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以Cournot双头垄断市场为前提,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讨论在序贯博弈(sequential game)中产品市场竞争状况(特别是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在这部分当中,我们将根据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以Cournot双头垄断市场为前提,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讨论在序贯博弈(sequential game)中产品市场竞争状况(特别是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为了使分析严谨,我们作如下假设:

(1)假设在序贯博弈中,首先确定总体产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包括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然后企业决定其自身的资本结构(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最后,企业根据所处的产业竞争格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债务水平等因素,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选择最优产出规模(如图1所示)。

(2)假设在Cournot双头垄断市场中,两家企业A与B生产同一种产品,生产的产品能够完全销售。由于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企业在做决策时,必然要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这是因为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竞争,必然要把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作为自己制定经营战略时需要纳入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双头垄断市场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主要是其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和采取的经营战略。假设企业A的产品生产具有单一的原材料投人(m),企业A和B之间竞争的反应参数为t,单位产成品的成本为p(考虑企业A,B的对称性,本节的假设和分析我们主要针对A企业展开,对企业B的分析与此类似)。

(3)假设企业A的收人函数为RA(qA, qB,z ),其中:和qA,qB分别为企业A和B的产出量,z为在区间〔z1,z2〕上的独立的随机变量(zA和zB相互独立并具有相同的分布),它是产品需求函数中反映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变化所导致的市场需求状况的变量(假设其它的影响因素不变),其密度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分别为f (z)和F(z)。

(4)假设企业A的成本函数为CA(qA,pA),利润函数пA(qA,qB,z,pA)= RA(qA, qB, z )- CA(qA,pA)

(5) 假设企业A的负债水平为DA,利润是企业支付负债的唯一资金来源,如果企业到期无法足额还债,将被要求破产,从而债权人接管该企业并享有剩余索取权;否则,股东享有剩余索取权。

(6)假设企业不存在问题。如果存在两权分离,则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会主动影响资本结构的决策,因为较高的负债率会很容易使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从而使得经营管理层受到更迭的威胁。

由假设(6)可知,股东与债权人在享有剩余索取权方面的分界点Zt应该满足пA(qA,qB,z,pA)-DA=0

下面我们根据图1从后向前求解博弈均衡解。 对股东和债权人,他们所享有的企业价值VEVD分别为:

VE(qA,qB)=∫ztz2[пA(qA,qB,z,pA)-DA]f(z)dz

VD(qA,qB)=∫z1zt пA(qA,qB,z,pA)f (z)dz +DA[1-F(zt)]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股东享有,根据假设(1)和图1可知,在一定的债务水平下,序贯博弈中第三阶段的博弈均衡解就是VE最大化所对应的解,因此存在:

δVE /δqA=∫ztz2 [δпA(qA,qB, z, pA)/ δqA]f(z)dz

企业理想的资本结构当然是在一定的债务水平下,使整个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即maxDWA=maxDVE+VD),对WA关于DA求导,可得:

δWA/δDA=[∫ztz2(δпA/δqA)f (z)dz]dqA/dDA+[∫z1zt(δпA/δqB)f (z)dz] dqB/dDA+[∫z1z2(δпA/δqA)f(z)dz]dqA/dDA=0

通过对(3)式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δ2пA/δqAδz>0时,企业的负债水平恒为正值;当δ2пA/δqAδz<0时企业的负债水平为0。这说明产品市场竞争状况的不同(与δ2пA/δqAδz相对应)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当δ2пA/δqAδz>0时 ,企业负债水平的变化方向与企业间竞争行为的反应系数变化方向相同,这说明企业的负债水平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是正相关关系。

本文通过对古诺模型的序贯博弈分析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对资本结构决策影响显著,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负债水平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对于资本结构决策必须考虑企业所面临的产业竞争格局和产品市场竞争状况。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国企业 国际市场 竞争比较 对策

一、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发展的外部环境

21世纪,是世界各国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的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快慢与现代技术应用的展现时代,重点强调发明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结合,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目前发达国家依靠人才优势,掌控着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主动权。同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和市场处在领先地位、经济危机与市场瞬间变化让我们难以招架,中国企业绝大多数发展的时间短、缺少国际市场的经验,以及缺少与全球500强企业抗衡的所有核心发展要素。我们处在国际市场分工和产业链的最低端,探索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何生存与发展之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是摆中国每一个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二、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现状

1.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育不成熟。中国企业奉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扮演了世界加工制造业的主要角色,使中国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经济快速的崛起,也是导致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的主要贡献者,尽管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似乎给人们一种安慰,实际上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瑞士洛桑国际治理发展学院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中国在参评的四十六个国家中,治理竞争力排在第四十位,总体竞争力排在第三十八位,内在竞争力排在第三十三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四十位。这说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不行。中国企业的发展由于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众多的企业发育的不成熟,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信号不灵敏,很难作大做强,在遭遇如金融危机类似的风险时,所有的矛盾就充分的暴露出来。

2.中国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和专业协同化差。中国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过低,除垄断行业集中度已在50%以上,其余产业的集中度都很低,而日本则均在60%以上。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发现,机电产品外购零配件价值仅占一半左右,其中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地质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设备制造等更低。相反,日、美企业在组织形式上越来越由虚拟生产到虚拟营销等。如日本丰田公司本身只有10个工厂,只制造汽车引擎和车体等核心部件其余的零部件由1240个协作厂提供;松下公司算是自有子公司较多的,共190多家,但其关联公司更多,涉及全球近5000家协作厂商;美国“通用汽车”设有130个工厂,协作商达6000余家,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专业化协作程度亟待于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占有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协作任重而道远,更需要进行整合发展。

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参与竞争的能力普遍较低。中国很多国际化的企业多数都是为外国公司作国际代工生产,很多企业都不掌握关键性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不多,绝大多数企业都依靠从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像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技术有57%依赖于国外技术和进口,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仅占43%。在对514家重点骨干企业的2009种产品中,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只占17.5%,许多产业内我国企业的研究开发还只限于技术,在产业核心技术上还对国外引进技术有较大程度的依靠,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据估计,世界500强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以上,且这一比率还在不断上升。再从科技人员来看,中国企业科研人员占国家科研人员比不足30%,远远低于美国85%的水平,是韩国60%的一半。

4.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度还很低。目前中国约有6000家境外企业,仅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0.4%,投资额仅占世界的0.5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到荷兰的五分之一,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不到美国的二十之分一,中国的大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业务。中国在高收入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不到200亿美元,相当于《财富》500强里一家中等市值企业的资产水平。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仍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平均投资额约100万美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600万美元。地区分布也不均衡,港澳地区仍是内地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据点。此外,国际化经营的总体成绩还不理想,能够盈利的只占55%。中国企业国际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5.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力度不够。中国企业多数都是在市场竞争中自我发展壮大,企业基本上都是靠只身创天下走向国际市场的,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寻求发展,身单力薄、缺少经验、缺少资金和技术、缺少对国际外部环境的深入了解,更缺少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与合作,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普遍遭遇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壁垒的困扰和风险,特别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加大力度积极支持和关注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三、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发展的对策

1.中国企业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技术的支撑作用,企业才能经久不衰,永保竞争优势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往往拥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导致它的竞争力极强,当一个企业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的时候,他的竞争力就很强,甚至可以垄断,像英特尔公司的计算机芯片,微软公司的软件,柯达公司的感光胶片等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没有高科技做坚强的后盾,想保持永久的市场发展空间是难上加难。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转化的能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始终保持利于不败之地尤为重要。此外,要将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则还需企业其他方面的辅佐。

2.中国企业要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世界科技开发的前沿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与其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第二,要积极探索新技术管理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吸引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组织力量对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跨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待生产力转化。

3.企业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是思想范畴的,也就是人在价值理念上认可这个企业制度安排,这种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表现与实质的统一,并且与本企业的技术特点和经营治理相结合。企业文化创新,是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上,能够不断地凝聚人们的思维方式,保证企业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着企业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只有具备这种内涵的企业,才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力做到经久不衰。

4.实施差异化战略,规避国际市场的锋芒。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可为企业的潜在竞争设置一道进入的壁垒。差异性产品、差异、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具有竞争对手不可替代和模拟的特点。非凡是随着差异化程度和购买者对某一商品偏爱程度的增强,排斥新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就越高。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这一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信誉可以减少该领域的进入点,使潜在的进入者难以介入。我们一些刚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可以避重就轻,采取循环渐进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5.培育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规模经营能力。假如以量化的形式衡量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规模经营能力是重要指标之一。没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现金流量,就没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通过实施规模扩张的方式,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在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组建企业联盟、抱团出击,与跨国公司抗衡,争得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在发展规模经营能力的同时,要注意采用国际通行的先进国际标准体系,认真面对各种标准制度等,将中国企业的研发、生产、质控、物流、营销、环境等系统,尽快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中国企业的世界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家具;安徽;竞争

安徽省家具行业近十年来不断的发展壮大,企业产销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也扩大到一定规模。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徽人民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家具产品品质、环保、性能、样式等方面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这为安徽家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竞争机遇。据调查:2012年末,安徽省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业企业达151家,总资产达53.15 亿元,同比增长36.09%。2012年1-12月,安徽省家具制造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达145.61 亿元,同比增长33.23%;利润总额为9.57 亿元,同比增长20.4%;行业毛利率为16.50 %。

一、安徽家具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中国家具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家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安徽在产业转移和产业提升以及全省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家具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国内的一线品牌不断的落户于安徽各个地市,而且国外的很多家具品牌也纷纷在安徽落户,使安徽家具市场品牌竞争趋于高端化、多元化。此外,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家具的海外订单需求的巨幅下滑,加上国外对华的反倾销政策、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等因素,使得安徽家具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举步维艰。

二、安徽家具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市场竞争分析:市场呈现出多品牌、多档次混合竞争的局面。在综合考虑价格、产品设计、营销策略、产品价格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将家居用品分为高、中、低档三个层次。当前安徽家具市场产品品牌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从总体上看高档产品不足,竞争压力略小,而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竞争异常激烈。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家具行业由于技术水平低,资金密集度不高等特点,使之进入壁垒小,加上安徽家具行业发展迅速,盈利能力有很强,一些和家具行业相关的行业很有可能通过一定的策略进入该行业,行业受潜在竞争者的压力比较大。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3、替代品的威胁: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材料的运用,以及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得替代产品不断涌现。比如一体式壁柜设计,整体厨房概念等。但是,由于家居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是一种刚性需求,所以替代产品的竞争对安徽家具生产和零售企业的影响不会很大。

4.供应商的力量。家具行业的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两者的强弱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供应商分析与了解了市场的状况时,就会切断对零售商的供应,而自己开拓渠道跻身进入销售行业。

5.购买者的力量。在家具行业的消费者大体分为两种:一类是政府、大型企业等,他们的购买量一般很大,所以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强;一类是普通的家庭用户以及一般消费者,这类消费者虽然购买量不是很大,但一般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讨价还价的能力也不能小视。

三、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1、安徽的家具卖场这几年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总经营面积翻了几倍,其中以合肥、芜湖发展最为迅速。

2、安徽家具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建设,尤其是重视对产品注入的文化内涵,使产品更具生命力。

3、近年来安徽家具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而研发和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家具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4、安徽地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劣势(Weakness)

1、对专业技术的人员的训练不够重视,相对缺乏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

2、一些重要工艺环节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半手工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

3、管理还比较粗放,劳动生产率不高。

机会(Opportunities)

1、皖江城市带的建设和产业转移政策,为安徽家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当前安徽省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全省城镇人口2784.4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5%,推动了家具行业的发展。

3、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为家具生产企业带来了机遇。

威胁(Threats)

1、国际形势还是不太乐观,出口仍旧困难重重。

2、一些可替代产品的兴起。

四、安徽家具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1、质量优先,强化品牌:要真正的从消费真的角度出发,保证产品质量,从细节上雕琢产品,以服务树立品牌形象,做到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让消费者可以安心、放心、舒心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2、注重环保,不断创新:低碳环保如今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环保成为一种必须,环保低碳健康的家具对安徽的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了品质生活的象征。是否运用的是环保材料成为了今天安徽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所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绿色环保家具也成了安徽家具行业商家必备的王牌。

3、放眼农村,抢占市场: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安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4321.3万人,占安徽总人口的72.19 %。目前安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目前农村市场品牌家具缺失为企业提供了商机。

4、重视管理,培养人才:目前安徽家具行业的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企业要大力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2000

[2]樊荣强.中国家具第一镇[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3]胡旭冲.家具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

第4篇

关键词 旅游市场竞争态;国际旅游;上海

An Analysis of Shanghai's International Tourist Markets: Based on Market Competition Sate

CHEN Yang, JIA Tiefei

(Tourism College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d the index of competition state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 data of Shanghai's international tourist markets between 1997 and 2004.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market of Shanghai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star market, the enlargement of cash cow market, the shrinking of children marke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hin dog market. These features illuminat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 international tourist markets lacks sufficient impetus.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key tothe expansion of this market segment of Shanghai is to enhance tourism promotion in Japan, Germany, America and Korea, segmentalize tourist markets in Britain, India and Switzerland,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major and potential tourist markets

Key words:tourism competition state;abroad tourism;Shanghai

旅游客源市场是制约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客源市场的竞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入境旅游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近年来,上海客源市场中国际游客人数增长较快,成为外国游客偏爱的五个旅游城市之一[1]。本文将波士顿矩阵法应用于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中,选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个指标构建旅游市场竞争态,以描述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格局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一、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

1.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

波士顿矩阵法(Boston Portfolio Matrix)是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 ) 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2],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一个综合反映区域经济市场发展格局的市场竞争态模型。将波士顿矩阵法引入旅游市场分析中,一方面可通过定性分析确定优势市场,另一方面可用来全面评价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旅游市场分析中,市场占有率αi反映该市场在竞争中所据有的实力和地位;市场增长率βi反映该市场在竞争中所表现出的发展潜力,两者构成了市场分析和预测中的核心变量。因此,可以把市场占有率αi和增长率βi的双指标组合Ωi(αi,βi)称之为旅游市场竞争态(Competition State of Tourism Market)[3],αi和βi的表达式为:

上式中,Xi为某客源市场第i年的旅游者数量,Xi-1为该客源市场上年的旅游者数量,ΣXi为第i年旅游目的图1 旅游市场竞争态分类及转移地接待旅游者的数量总和。每个市场的市场竞争态Ωi(αi,βi)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为一点,这个点既能确定该市场在同类市场中的地位,同时又可以清楚地描述该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图1坐标系中以α=a,β=b为界,把市场竞争态划分4个象限,对应市场竞争态的4种类型:明星市场(Bright star Markets),指高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的市场;金牛市场(Cash cow Markets),指低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的市场;幼童市场(Child Markets),指高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的市场;瘦狗市场(Thin dog Markets),指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市场[4,5]。

由于不同类型的市场是相对而言的,所以a、b的取值根据所研究市场的特征而定[6]。

2.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分析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上海旅游发展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期。本文以1997-2000年和2001-2004年两个时期21个主要客源国的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为基础,用平均值法确定a、b值[7],分别计算两个时期内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经计算,前期(1997-2000年)取a=4.76%、b=821%,后期(2000-2004年)取a=4.69%、b=42.36%,运用SPSS软件绘制了2个时期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图(见图2),以及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2个时期竞争态格局变化图(见图3)。

(a)1997-2000年(b)?2001-2004年图2 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图3 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格局变化

从总体上看,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前期表现为高增长率,市场结构健全;在后期表现为低增长率,明星市场缺失,发展动力不足。具体来看:

(1)明星市场空白。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美国、韩国处于上海国际客源国中的明星市场地位,然而到本世纪初,德、美、韩三国跃入稳定的金牛市场范围;而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范围中,没有国家晋级“双高”的明星市场。明星市场缺失说明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的后劲不足,对上海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了潜在威胁。

(2)金牛市场壮大。1997-2000年只有日本属于上海国际客源国中的金牛市场范围,之后金牛市场范围拓展为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日本一直处在金牛市场,市场占有率最大,但呈降低趋势,由前期的4544%下降到4214%,值得引起重视。后期四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前后期累积均超过60%,是上海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市场开拓中应采取维持策略。

(3)幼童市场回落。前期,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马来西亚、法国、泰国、荷兰、加拿大、瑞典、俄罗斯属于幼童市场,但这11个国家没有转入明星市场或金牛市场,反而出现大幅度的衰退,全部都转入瘦狗市场范围。后期,英国、瑞士、印度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力,由瘦狗市场范围跃入幼童市场范围。今后应慎重选择、重点培育有潜力的客源国使其进入明星市场或金牛市场范围。

(4)瘦狗市场集聚。前期共有7个国家处于瘦狗市场,包括西班牙、印尼、意大利、英国、瑞士、印度、新加坡,后期发展为15个国家,市场占有率仅达到27.90%,市场潜力未被挖掘反而有后退的迹象。对于这些国家应予以继续观察,不可盲目拓展。

二、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的转移

以全国和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统计资料为基础①,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采用平均值法确定a、b的值,以a=16.17%、b=15.6%对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进行划分,绘制1997-2004年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转移图(见图4),可知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并未严格遵循“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的递进式发展模式[8,9],而是经历了金牛市场(1997-1998)瘦狗市场(1999-2001)幼童市场(2002)金牛市场(2003)明星市场(2004)的转移过程。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已具有相当的市场规模,1997-1998年呈现金牛市场竞争态,市场占有率为17.2%,增长率为1.5%。但受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逐年降低,1999-2001年连续三年处在不景气的瘦狗市场竞争态。

2002年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迅速,由瘦狗市场竞争态复苏而进入幼童市场竞争态,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分别达到16.07%和42.4%。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中国加入WTO给上海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上海的都市旅游特色逐渐显现,组合推出多种具有都市特色的旅游产品。但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增长率下降。2004年重新跃入明星市场,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

三、旅游市场拓展

我们通过竞争态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中明星市场缺失,绝大多数客源国属于瘦狗市场,只有英国、瑞士、印度属于幼童市场,说明市场发展动力不足。为避免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过早由明星市场进入金牛市场乃至瘦狗市场,应在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实现市场增长率持续增长。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稳定和拓展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建议:

第一,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属于金牛市场竞争态,且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是上海国际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加强对这4个国家的市场宣传和营销以保证其持续增长,是上海国际旅游发展的关键。

第二,英国、瑞士、印度的市场增长率不断增长,竞争态由前期的瘦狗市场进入后期的幼童市场,是上海国际旅游的潜力客源市场。英国和瑞士是发达的欧洲国家,经济水平高,与我国文化反差大,出游意愿旺盛。印度是新兴的客源市场,2000年出国旅游达400万人次[10],出游潜力大。鉴于上海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而自然旅游资源匮乏,可联合周边浙江、江苏两省形成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建构以上海为极核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协作圈[11]。同时应加强市场细分研究,组合开发多种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源市场的需要。

第三,后期瘦狗市场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近程的亚太地区市场,包括东南亚五国和蒙古,对于这些客源国,文化和血缘的同根性、地域的临近性是上海发展洲内旅游市场的优势;另一部分是洲际市场,包括意大利、俄罗斯、瑞典、荷兰、法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欧美是世界主要旅游支出地区,出游能力强,但市场增长率仅为25.92%,潜力未被完全挖掘。冯学钢(2002年)指出,上海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由近程到远程、由洲内到洲际[12],因而,对这部分市场的培育应采取先近程后远程的步骤,同时抓住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契机,发展商务会展旅游、购物旅游,实现市场快速发展。

四、结语

市场竞争态是一种分析旅游市场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根据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双指标划分市场类型,确定市场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对旅游市场变化趋势的预测。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近年来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前期(1997年-2000年)的明星市场客源国全部转入金牛市场,以法国为代表的幼童市场客源国全部进入瘦狗市场,瘦狗市场只有英国、印度、瑞士升入幼童市场;后期(2000年-2004年)瘦狗市场集聚,明星市场缺失。这样的变化趋势说明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的动力不足。

今后应在巩固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四个金牛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英国、瑞士、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开发力度,从而实现市场增长率持续增长,旅游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以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HJ]

注释:

①数据资料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旅游局统计司,2005;《1997-2002年上海旅游年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2003年上海旅游年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HJ]

参考文献:

[1] 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

[2] Hiram C.Barksdale,Clyde E.Harris,Jr.Portfolio Analysis and the ProductLife Cycle[J].Long Range Planning, 1982, 15(6):74-83.

[3] Porter M 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 Free Press,1985.

[4] General Electric. Stoplight Strategy for Planning[J].Business Week,1975,28(4):49.

[5] 李景宜,孙根年.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资源科学,2002(6):91-96.

[6] 王力峰.桂林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 2004(5):688-671.

[7] 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 ,2005(1):121-125.

[8] 李景宜.“黄金周”山地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研究[J].山地学报,2002(5):531-535.

[9] 李景宜.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45-48.

[10] 王怡然.上海都市型旅游21世纪发展对策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02(2):71-76.

第5篇

1我国非盈利农业科研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因

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其他国家的非盈利组织一样,我国的农业科研组织并不直接面向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非盈利组织的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4-5],催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体制改革。

1.1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足是农业科研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原因

由于事业单位数量较多,政府财政无能力支付全部开支,促使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额外的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据相关统计,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数超过125万个,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占财政供养人员的80%[6]。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起始于后,标志性的政策是1985年的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3年的《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当时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理清事业单位的职能,实质上是政府改变对事业单位大包大揽的做法,要求事业单位与其服务对象的结合更加紧密,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2个文件的出台,从政策上给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给予了许可,但从当时的农业科研组织的自身来讲,更加具有紧迫性: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政府对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科研单位的投入却增长缓慢,事业费和科研经费明显不足。如何走出困局,参与市场竞争,从市场获利以弥补经费不足,当时在农业科研组织中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科研促开发,开发反哺科研”。

1.2人才竞争是农业科研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动力

跟发达国家的实践一样,非盈利组织的薪酬管理模式与盈利组织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非盈利组织员工间的薪酬差异较小,与工作业绩挂钩较少。但这种状况在近几十年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盈利组织与盈利组织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7],很多非盈利组织采用盈利组织的管理模式,传统上只有在盈利组织才采用的绩效工资逐步在非盈利组织推广[8]。这种趋势的最直接原因是非盈利组织需通过提高收入来留住和吸引人才,通过利益机制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9]。20世纪末,由于农业科研组织的待遇低等原因,人才流失严重,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提高职工收入,鼓励直接从市场获利是较好的办法。

1.3农投品市场主体发育不全给农业科研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

从历史上看,我国为保障城市发展,实行农产品“剪刀差”,对农产品进行价格控制,使得农产品生产的利润很低,同样也使农投品的价格较低,而且一般都由国家控制,其他参与农投品生产的市场主体较少。近年来,适当放开了农投品价格,但民营资本投资农投品的热情依旧不高:一是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对农投品的价格比较敏感,使得农投品的利润较低;二是人均耕地少,单位面积产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少,使得农民对优质高价的农投品需求不高。农业科研组织在农投品生产过程中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其成本较低;二是由于投资方(政府)不需要农业科研组织回报,所以其利润需求相对较低。这种优势使农业科研组织举办的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

2非盈利农业科研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弊分析

非盈利农业科研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在增强农业科技与生产力的结合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方面有较大的作用。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促进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我国传统的科技推广体系由政府组织并实施,农业科研组织研制新技术,政府农业管理的推广机构负责推广[10]。农业科研组织直接参与农投品的推广,会使科技人员与生产实际密切接触,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二是提高科技人员开发实用技术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各级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作为农业科技人员所要做的工作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完成研究任务,很少考虑所从事项目的实用性,这也是造成我国众多农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的重要原因。若农业科技人员欲在市场上推广其研制的产品和技术,就必须考虑该成果的实用性。若在推广过程中发现问题,科技人员会试法进行改进。三是能减轻政府和农业科研组织的财政负担,提高科技人员收入。从政府层面,农业科研组织适当从市场获得利益,减少了对政府的经费需求,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从农业科研组织层面,有一定的收益,减少对支助者的依赖,增加了经费的自。从科技人员层面,参与市场竞争获利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收入。但同时,非盈利农业科研组织参与市场竞争也有诸多弊端。一是会对正常的农投品市场造成冲击。我国现有的农业科研组织大部分由政府举办,其人员工资和科研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人员成本低,知识产权成本低,农业科研组织研制的产品或中试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会使得其他全成本核算的企业很难与之竞争,影响市场的公平性。二是从短期来看,非盈利组织参与市场竞争能促进科技与市场的结合,但从长期来看,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造者,过度关注市场会影响其对所做研究的专注度,对其潜心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出更好产品带来不利影响。三是科学研究和生产经营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相差很大,很多科技人员只因有个别研究成果而进入市场,很难培育出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公司的进入,控制我国的农投品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而我们现有的企业却很难与之竞争。

第6篇

论文摘要: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入认,后,关秘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贾易的开放,使我国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文幸通过对汽牟行业市场竞争行为的分析,试图找出提高我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一、价格竞争行为

    纵观我国汽车发展历史我们发现:1995年以前,汽车行业的竞争主要是非价格竞争,在产品质量和促销方式上采取差别化战略。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速新产品开发,快速占领市场。品种上,这一时期我国汽车产品发展最快,“缺重少轻”的局面得到缓解,并且轿车和微型车也有突破性进展。促销上,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建立汽车售后服务体系。1995年至今,汽车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价格战屡屡发生以轿车为例1998年初上海大众率先降价,普桑降11. 2万元,其他厂商纷纷跟进在这次价格战中轿车价格平均下降15 % 0 2003年新年刚过,日新稚阁2.4,君威等主流厂商将中高档轿车价格下调,降价涉及zo多个品牌sd多种车型,平均降幅超过7%}到2004上半年,国产汽车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降幅达到9. 2%降幅最大的车型价格已比去年同期巨降25 %以上。有人预言:汽车行业正在重复彩电、手机行业的授辙

    二、进出口行为

    1992-2003年的12年间,我国共进口汽车190多万辆,相当于同期我国汽车产量的7.62%,,其中1994年以前,我国进汽车逐年增长1995年至1999年进口数量略有下降,2000年后又迅速增加。1995年至1999年间中国汽车产品进口数量逐年减少,是因为1995年以后,我国汽车产品种类发展较快,而这一时期国内汽车需求并未增长。2000年以后进口加快,是因为我国开始准备进人wi习,关税的降低和进口配额的增长,以及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使更多汽车产品涌人国内,成为持续增长的新起点0 20d3年作为加人wio后的第二年,整车进口数量达17.1万辆但进口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76%0权威人士预测,几年后进口整车产品的闰内市场份额可能上升至id%-  5%国内外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出u方面2003年我国共生产汽车444.4万辆,而出日整车仅有4. ss万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出口无论是与自己的产量相比,还是与邻近国家的出n量和比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三、新产品开发行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用降价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的同时也必须保证自己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扩大产品差异,保持自己的竞争地位。2003年是我国汽车新产品上市较多的一年。各企业都把及时推出新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全年共推出各种汽车新产品(含改进型)达100余种,其中轿车产品最多.达60余种,平均每月都有儿种新产品面市。

    四、结构调整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国内汽车企业之间嗜l资的整车企业家、整车合资项目3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10家;其他领域与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的企业有13家;资产重组企业27家。此外,合资与资产重组企业在合作的规模、产品的多样性及合作领域等方面与以往都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合资厂家多且规模较以往更大。从国内合资企业规模看,无论是投资额还是合资双方的企业规模都较以往庞大。先从投资额看,2002年的合资企业投资额多在几千万元左右,上亿元的只有3家。2003年合资企业投资额上亿元的企业有8家。从合资双方企业规模看,合资重组以三大集团为中心,以国有企业为依托,具有较强的实力。

    2非汽车行业继续进人。2003年,大量非汽车行业通过联合重组行为进人汽车行业。如小鸭集团与中国重汽重组;新飞电器进人专用车领域备美的整合云南汽车工业;格林柯尔收购亚星客车;浙江华翔重组汀西富奇;三星奥柯斯人主沈阳双马;比亚迪收购秦川等。另外.民营企业也加人到汽车合资企业中来给汽车行业注人新的力量,也使汽车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3合资合作的领域更加宽泛。2003年国内合资企业的合作领域较以往更广泛,新增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与保险公司及业的合作等。

    五、技术改造行为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各大集团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行为,表现为汽车工业投资额的逐年上升。我国汽车工业1995年以前投资增长较快,这是因为这一时期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速新产品开发,加速占领市场;1995 -2000年企业竞争方式多样化,广告和售后服务等手段在竞争中常被采用;2001年以后我国加人wto,为了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又开始加大投资,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试图缩短国产车与进口汽车的差距。然而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低于国外企业.2002年三大企业集团r&d费用共计4. 5亿美元,相当于福特(2000年)亿美元的1/150

    六、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人wt。后随着关税壁垒的进一步降低和进门配额的取消,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国际竟争压力日益增加。因此.除了汽车工业自身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外,政府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和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发恳。

    1.加快汽车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鼓励支持优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吸收社会资本向产权多元化发展,利用社会存量调整产品结构,扩展产品系列。在重组中,既要打破地区界限,也要打破所有制界限;既要与外资合作,也要与内资合作。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通过行业战略性重组,培育2一3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在竞争、开放条件下自主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中坚。

    2完善汽车售后服务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对汽车售后服务重视不够,汽车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很低,加入、nto后,汽车服务贸易将逐步对外开放,外资将逐步进人汽车销售、消费信贷、维修等服务领域,售后服务将成为汽车工业新的竞争点。为避免外资垄断我国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加大汽车服务领域的改革,积极引人新的销售理念,使售后服务成为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7篇

要真正了解酒店式公寓、服务式公寓、公寓式酒店、传统旅游星级酒店,甚至再把现今广受关注的经济型酒店放进来,探讨不同酒店式物业经营管理上的差别,只要我们能坚持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原则,就能正确区分不同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制订正确的经营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中国的旅游发展是从国际入境旅游开始的,所以中国的酒店业发展也是从涉外旅游星级酒店开始起步。虽然是高起点,但也带来了新问题,那就是适应不了日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多层次海内外商务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西方国家的旅游发展首先是从国内旅游开始,是在国内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形成较大规模的入境旅游。因此,西方国家的酒店业发展也是在满足其国内旅游者需求和国内旅游者对本国住宿业产品已经熟悉后才开始逐渐开发适应海外旅游者的旅游星级酒店。

中国旅游发展方式的不同,也为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奇怪现象,那就是不管是旅游和酒店行业的业内人士,还是酒店物业投资者,以及广大的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星级酒店广为人知的今天,却还在广泛讨论和探讨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甚至有人认为经济型酒店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最后晚餐,从而大肆宣扬经济型酒店的投资价值,其实,目前单一的城市商务经济型酒店的出现还只是中国住宿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开端。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不仅仅只是旅游观光、短期商务旅游等简单概念,它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人民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旅游星级酒店在当今中国社会新的发展背景下,还只是为海内外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的一部分。根据国外旅游和酒店业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实际需求特征,中国住宿业产品的创新还处在发展的初期。

客源市场细分决定酒店物业产品定位和管理模式

要准确理解酒店式公寓、服务式公寓、公寓式酒店、传统旅游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产品类型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我们不妨以上海为例,首先分析一下旅游客源市场或者说不同物业的租赁市场特征。

1. 中长期租赁市场

特征:因工作需要或临时过渡需在上海居住三个月以上的商务旅游者,以大型驻沪国内外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为主,其中可分为三个月至半年的客户、半年至一年的客户、一年以上的客户。

要求:房间具有居家功能、以两室或三室一厅(建面100平方米左右)为主;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如会所、健身房等;能提供定期的室内清扫等便捷服务。

2. 中短期客源市场

特征:来沪从事商业、贸易、会议和展览会、企业短期提供技术服务、参加培训、学习的职员、休闲、度假、购物等中短期旅游者,一般是指居住时间在一周以上、三个月以内的商务、休闲度假客户。

要求:房间具有居家氛围,有简易的厨房,以一室一厅或大一室户(建面在60平方米左右)为主;具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如商务中心、餐饮、会议室、会所等;能提供24小时登记和结算、房间清扫等旅游星级酒店服务。

3. 短期客源市场

特征:来沪从事商业、贸易、会议和展览会、科学论坛、旅游观光团队、自助旅游的短期旅游者,主要是指一天(含一天)以上、五天以内的商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者。

要求:客房要求一般是从经济型酒店客房最小套内使用面积15平方米到套内使用面积35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客房不等;该群体需要的服务也就是我们都较为熟悉的各类旅游星级酒店所提供的配套设施、设备和服务内容。

按照以上三种分类方式,我们对中长期和中短期客源市场对住宿产品的要求能非常明确地加以区分。短期客源市场对住宿的要求较为复杂,就需要引入旅游和服务行业市场细分理论来加以分析。

不同酒店物业相互竞争性比较分析

1. 酒店式公寓和服务式公寓比较

以客源租赁市场的时间长短来比较,我们对酒店式公寓和服务式公寓的区分非常明确,即产品定位基本一样,但客源市场不同,所以后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提供服务的种类也就不同。酒店式公寓一般都是针对一年以上起租的客户,要求较高档次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即可,实际上许多酒店式公寓也是自住型产品。服务式公寓针对的是三个月以上和一年以内的客户群体,因此对管理公司要求更高,在组织客源市场的同时,还能为客户提供酒店式的日常服务。

服务式公寓的主要目标市场也就是酒店式公寓或者高档住宅无法提供和接待的三个月以上、一年以内的中长期租赁市场。服务式公寓和酒店式公寓的主要竞争市场是一年以上的长期租赁客户,各自的优势取决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以及对服务的要求。

2. 服务式公寓与公寓式酒店比较

大部分服务式公寓的面积较大,以每天对外经营的模式因其总价非常高,很难被短期客户市场接受,因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的公寓房都是以三个月以上起租。只有面积在70~10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采取以天或月的方式对外出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小户型的服务式公寓和公寓式酒店形成竞争。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公寓式酒店的目标客源市场就是针对一周以上、三个月以内、追求居家氛围的中短期客户群体。

3. 公寓式酒店与传统旅游星级酒店比较

在国外公寓式酒店其实也分为高档、中档和经济型三种,高档公寓式酒店客房的装修标准和一般的五星级酒店客房不相上下,虽然配套设施没有五星级酒店齐全,但其宽敞的居住空间和居家式的氛围能够以五星级酒店豪华商务房的价格(甚至高于)吸引一天以上、五天以内的商务和休闲度假客户。在针对一周以上和三个月以内的商务客户和家庭休闲度假客户,目前在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对手。

另外,传统的高档旅游星级酒店由于目标客户群较多,尤其是旅游团队和会议团体对那些喜欢安静的商务客人造成干扰,因此,许多社会名流、影视明星更愿意选择目标客源市场相对比较单一的高档公寓式酒店。

4. 传统旅游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酒店比较

经济型酒店由于其客房的舒适度、简洁、干净可以直接和低档次的四星级和三星及三星以下的旅游星级酒店媲美;因为其缩减了旅游星级酒店里多余的配套功能、以经营客房为主,从而简化了经营管理,大幅度降低了酒店的固定成本,因此以可接受的价格广受以价值取向为选择依据的商务客和自费旅游者的青睐。上海早期的经济型酒店主要是以国内的商务客和情侣为主。尤其是情侣市场,由于高档宾馆房价太高,又不会提供钟点房,因此,经济型酒店的出现满足了这部分客源对酒店客房要求干净、舒适、安全,价格又便宜的要求。当然,随着经济型酒店在全国的广泛推广,已经逐渐被广大的中产阶层旅游者接受,从而分流了原本许多属于中高档旅游星级酒店的市场客源。

如果从旅游市场细分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成目前国内对酒店价格较为敏感的客源群体真正找到了符合他们需求的住宿产品。

5. 经济型酒店与公寓式酒店比较

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能得到国内广大旅游者的青睐,本身就意味着国内旅游消费者市场的逐渐成熟。经济型酒店的成功发展适应了旅游和服务行业市场细分理论中的价值取向因素细分法。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者对旅游住宿产品的要求必将出现新的变化。如果说今天旅游者选择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因素只是出于物有所值的价值取向,那么明天这一批人群就会走向更高一个层次,以心理学因素和行为学因素来选择住宿产品,那就是在原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开始追求宽敞、具有居家环境的公寓式酒店,因此中档和经济型装修标准的公寓式酒店将是现阶段各类经济型酒店的最大竞争对手。

如果我们把人口学因素细分法运用到公寓式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实际竞争分析上,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公寓式酒店对家庭旅游者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国内的家庭主要是以夫妻加一个孩子的三口之家为主,如果(孩子为七岁以上的学龄儿童)举家出游,经济型酒店狭小的空间肯定不太适合;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如果订两个房间,一是价格太贵(以250元每间计算需要500元),另外,大人也不放心;如果选择一间中档公寓式一室一厅的房间,总价在400元左右(即使同样也是500元),同处在一套房间里,大人和小孩有彼此的私密性,对小孩的安全也放心,就像在家里一样。

商务城市住宿业产品创新

中国酒店业从早期单一的满足国际入境观光旅游市场的涉外星级酒店,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符合各类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旅游星级酒店,已经在逐渐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但随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环境已出现了急剧变化,如加入WTO后使中国的经济进一步与全球经济接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给中国传统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更加繁荣和人民工作、生活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单一发展传统概念的旅游星级酒店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旅游已成为中国各类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发展旅游星级酒店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住宿业产品的创新,设计出真正符合中国各类经济活动所需的住宿业产品。

1. 经济型酒店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上海锦江集团在上海市政府的建议下,于1997年开始开发经济型酒店,从而揭开了发展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水平需求的国内旅游住宿产品的序幕。经济型酒店产品的设计和价格定位满足了追求物有所值旅游者的消费心理,使许多以前为了追求干净、舒适而不得不选择四星或三星级旅游星级酒店的客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酒店。但目前经济型酒店产品过于单一,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价格竞争现象,经济型酒店产品将面临进一步市场细分。

2. 公寓式酒店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浦东开发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投资资金,为上海带来了大量的常驻商务客人。在当时上海高档住宅和写字楼较少的情况下,国外投资企业以及其高级员工大都选择高档星级酒店作为他们的办公之处和住所。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上海市政府对土地批租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上海开始出现了一批高档的、以国外投资企业高级管理层在沪长期居住为目标市场的酒店式服务公寓。据有关部门统计,这些酒店式服务公寓在当时的年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平均在30%~40%左右。

随着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上海市政府于2002年取消了外籍人士只能购买外销房的规定,同时对外资企业和个人购买本地房产在金融上给予支持,再加上高档住宅和酒店式公寓的市场供应量逐渐增多,及整体房价和银行贷款利息较低等因素,许多外资企业和个人开始购买高档房产,并以公司对住房租金的补贴支付银行贷款。另外,跨国公司驻中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不断本土化因素也给酒店式公寓的长期租赁客源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也是上海市场高级酒店式公寓租金从1998年至2001年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与长期租赁客源市场相反,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上海近几年中短期国外商务客人在不断增长,因此,一些服务式公寓,包括雅诗阁集团的雅诗阁和盛捷高级服务式公寓都开始采取以按天到按月为短期租赁的酒店经营模式,从2001年开始,在高档别墅和高级公寓租金起伏不定的情势下,酒店服务式公寓的租金价格却稳步上涨。

不难看出,无论是市场潜在需求,还是市场产品缺位,公寓式酒店类住宿产品在国内大中型商务城市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能达到四星级装修标准的公寓式酒店,将对现阶段豪华四星级旅游酒店和一般的五星级酒店的商务客源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

3. 全套房酒店

全套房酒店 (亦称为高档商务休闲酒店) 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酒店创新产品,其依据是相当一部分高档商务和休闲度假客人并不会使用传统旅游星级酒店(即,中国市场广为流行的高档旅游涉外星级酒店) 里的大型多功能会议、宴会、豪华餐厅等额外功能设施,同时该部分客人也不太适应旅游星级酒店的嘈杂。因此,全套房酒店在设计上把此类功能所占用的空间分配到客人真正需要的客房中,从而使每个房间都具有独立的客厅、卧室、办公区域,以及开放式的小厨房和吧台。在服务配套功能上,全套房酒店更加注重于现代商务和休闲度假客人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休闲设施设备(如:SPA、游泳池、健身房等)的需求。由于客房空间的增大,在价格制订上具有与传统高档酒店同样的市场竞争力。

全套房酒店( All suite hotel )的设计风格在打破传统旅游星级酒店的建筑规律、空间布局和内部设计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商务、休闲、度假客人的个性化需求;配置国际一流的酒店商务及休闲设施、设备,加上细致体贴的个性化服务,以及宽敞的居住空间,为追求住家氛围和物超所值的商务、休闲度假客人提供一个真正意义的“家外之家”。未来豪华全套房酒店在国内主要商务城市的发展(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将成为目前豪华五星级酒店的直接竞争对手。

商务城市住宿业产品结构调整

从全球主要商务城市的住宿业产品结构来看,旅游星级酒店的总数只占市场总额的15%~20%左右,但国内的旅游星级酒店房间总数超过整个住宿业房间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可能就是国内近几年即使是旅游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旅游星级酒店整体赢利能力却仍然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近两年上海旅游星级酒店的经营数据来看,尽管四星和五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维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但平均出租率已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势态,尤其是四星级酒店已经跌破了70%的平均出租率。在上海旅游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上海新增旅游星级酒店速度过快;另一方面,经济型酒店和以公寓式酒店方式来经营的服务式公寓的确在蚕食旅游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

从上海中心城区来看,由于地价成本的因素,经济型酒店对旅游星级酒店的冲击将趋于缓和。但公寓式酒店的增加将对现有四星和五星级酒店形成更大冲击。

第8篇

(讯)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比2009年增长8025万,增幅达29.5%。即时通信使用率从2007年开始下滑,但在今年有所回升,达到77.1%,比2009年增长6.2个百分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手机即时通信的使用率获得较大提升,继续位列手机互联网应用的首位,从而拉动了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的增长。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基于应用的垂直类即时通讯工具发展加速,垂直类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规模的增长成为推动整体即时通信用户增长的又一动力。

即时通信工具自身没有较清晰的盈利模式,但其凭借较强的用户黏着能力和较大的用户规模,为其它互联网应用提供了一个宣传推广和增值营销的平台。因此,扩大和深挖即时通信工具的平台价值,成为即时通信厂商间的重点竞争环节,而用户、应用和平台则成为厂商争夺的三大要素。

用户方面,即时通信运营商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用户细分市场,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垂直类即时通信工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类即时通信工具依托各自细分领域的互联网应用获得较快发展;而综合类即时通信工具更侧重于现有用户的保留和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在吸引新用户方面的竞争力较弱。

应用方面,即时通信运营商将IM作为增值应用的接入平台,以此获得间接收入。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几乎所有IM运营商都将增值应用限定在自有业务上,和其他互联网应用企业合作接入的情况较少。这样一来,在增值应用运营上的竞争优势就呈现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自身用户规模较大的即时通信工具;第二梯队是依托某项垂直应用而正在壮大中的垂直类即时通信工具;第三梯队则是用户规模较小且缺乏相关应用推动的即时通讯工具。

平台方面,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跨平台即时通信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主流即时通信运营商均推出了手机版的IM,而具有电信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则在跨平台即时通信市场获得了极大的竞争力。受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因素的推动,跨平台即时通信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编选: 王京婕)

第9篇

摘要: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事业单位管理和考核都走入市场经济管理体制,通过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就事业单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 市场机制 竞争 可行性

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反映出的是竞争与供求的关系,价格的变动、资金与劳动力流动等各种市场活动之间的一种有机的联系。竞争机制往往和价格机制及信贷机制联系较为紧密,并且往往共同发生作用。竞争机制常常包括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以及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相互竞争,竞争的直接作用是各种交易的质量都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所以事业单位在人员使用和薪酬发放方面都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过去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同样待遇的不合理局面,使得各项工作都在朝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迈进。

目前,大多数地区在事业单位人员考核上,都实行了业绩考核和评聘分离的考核体制,这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考核机制在具体实施中却往往因为各个地区和单位的具体差异性,执行力度不够,往往考评只是一种形式,而实效性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成为“空欢喜”。所以看似很完善的一项改革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干预使得改革变得困难重重,所以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转变事业单位改革中各项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具体包括有:

首先,事业单位在经过改革之后,具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的可能性。事业单位在前期的改革中,已经在技术等级考核、薪酬管理和分配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效,且改革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已经深入人心,也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这为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其次,事业单位因为大多数都具有公共服务性质,从性质来看,基本上都是非盈利性单位,其工作人员在收入方面主要依靠工资收益,而没有其他收益性收入,所以和企业相比较,目前所实行的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看似很完善的奖励体制,但是对于大多数非盈利性事业单位而言,基本上奖励绩效收入是摆设。而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工作人员在收益方面与周边人群的落差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下降,这是事业单位薪酬改革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势在必行。最后是形式化考核体制依然存在,不利于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很多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上,考核成为了一种形式,看似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最后执行的还是原有的管理模式,这一方面容易滋生内部矛盾,另外一方面容易挫伤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改革中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只有把市场竞争机制的核心理念引入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才能进一步体现劳动与报酬步调的一致性。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应该注重实际业绩的考核,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当中,应该把每项具体的考核内容实现量化。这里笔者所要说的是实效量化,以往的量化考核有走过场的嫌疑。在改革中,我们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考核理念,把工作中各项业绩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真实地体现出来,让大家对考核的结果心服口服,这对于增强工作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评聘分离是实行多年的改革制度,在进一步完善中,我们应该摒弃以往职称终身制和聘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一些单位在人员的聘用上,往往是论资排辈,按照职称等级依次列队,而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却并非如此,这对于中青年工作人员而言是有失公平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应该根据每一个工作人员每年的工作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且把时效性定为一年。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和薪酬发放都有危机感和竞争性,这会增加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利于单位在人员聘用方面更加趋于理性。最后,进一步完善待遇分配制度,使考核效果立竿见影。一些事业单位在对员工完成考核之后,对于待遇的提升却不能立即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作的热情。有些人员在取得较好的业绩之后,自己的待遇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还有一些人员的业绩因为单位内部的调整,被其他人员所占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分配。这些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把考核和待遇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时效,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现有的尴尬境地。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改革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但是引入市场竞争并非让事业单位抛弃公众服务理念,只是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让单位更有活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史际春.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4,4

[2]詹国彬.治理视野中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2

第10篇

(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财政所,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融资渠道单一、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经济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如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一直是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的具体对策,旨在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248-01

1前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创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提高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一直是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2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2.1大力培养企业人才

在企业内部,只有强大的人才团队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企业要定期组织内部员工参加培训,同时进行绩效考核。对于考核结果良好的,企业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员工,企业要继续给予培训,直到考核过关。另外,企业可以邀请著名专家来开展经济管理讲座,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指导,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此外,企业要重视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的风险问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内部,不仅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对企业领导干部也要进行培训及考核。管理者要积极总结企业经济管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对内部人员大力培训的同时,企业也需要招纳优秀的外部人员,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为了体现公平,企业要结合员工的业务表现和工作能力,给予员工加薪和升职的机会,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又形成良性竞争,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2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

一个企业要想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取决于企业的资金运营,因此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就难以开展项目,当前很多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资金的来源渠道相对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法律,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最好建立企业融资系统,帮助企业更好的融资,克服资金不足的障碍,使企业的资金能够支持下项目的开展,使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此外,当地政府要和银行进行交流和沟通,使银行能够多多支持企业的融资,适当将贷款条件减少。

2.3增强管理意识,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

世界在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管理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企业管理者要增强管理意识,在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创新,最终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法。在企业中,控制收入和支出流程具有很大的意义,只有增强了管理意识,才能够实现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化。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接受科学严谨的培训指导,将践同理论知识相结合。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保障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需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管理者要对相关员工进行考核,并结合员工的长处及兴趣进行岗位分配,这样既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能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减少了人员流失量,利于员工的稳定性。会计的工作效果对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一旦会计存在不真实的信息,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企业一定要对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形成健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结束语

要想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大力培养企业人才,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企业要定期组织内部员工参加培训,企业可以邀请著名专家来开展经济管理讲座,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指导,同时招纳优秀的外部人员,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其次是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法律,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最后是增强管理意识,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企业要增强管理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创新,最终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法。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敏.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04):366-367.

[2] 赵利平.浅谈市场竞争机制下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外资,2012,4(03):347-348.

第11篇

1、引入竞争机制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包括采用自主招生政策促进高校自主办学,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等,这些改革促进了高校之间的竞争,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效率。但从整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仍然是一种垄断程度较高,效率较低的市场结构类型。横向上,公立大学(具体来说是一部分国家重点建设的一本重点院校)在财政拨款、一流生源与声望、文凭发放、专业设置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占有方面有绝对优势;纵向上,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和财政拨款等方式对高校进行过度干预,学校内部则是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这种类似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使得高校管理缺乏活力,且又因为权力不受到老师或者学生群体的监督与约束,管理忽视了学生和教职工的诉求,脱离了所存在的实际。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使我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的同时,高等教育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有打破传统高校的绝对的垄断地位,促使我国高校的百花齐放,才能真正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2.目前的高等教育竞争状况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教育逐步走向市场化,高等教育领域各高校的竞争不断加强,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建立,竞争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发挥,高校之间存在着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目前存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混乱和无序的竞争并未能发挥竞争的优势作用,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但如何进行有效的竞争才能使得高校竞争呈现良性循环,形成高等教育领域高校间相对合理的竞争格局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二.高等教育竞争的特殊性

1、高等教育的准公共商品属性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观点,根据第三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在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可以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三类。就高等教育而言,高等教育的供求是高等教育供给者向高等教育需求者提供高等教育产品的过程,高等教育产品是指高校提供的服务,是一系列的服务的整体服务的组合,包括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等。高等教育服务的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决定了其准公共产品属性。

2、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的非充分性

微观经济学中提出五种市场形态,其中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条件在于:产品的生产者和需求者无穷多,产品同质而无差异且没有能替代的产品,生产这一产品的市场能自由进出,没有障碍,产品价格由市场确定,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价格。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竞争市场,很显然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不能达到上述的充分竞争状态。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层次来看,存在着一本、二本、三本、专科学校的差别,而在一本中又有国家重点建设“211”“985”高校,其享受的国家财政的投入以及自身的资源,能吸引到的师资、生源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他们在竞争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而诸如北大,清华,南开等百年老校还存在着历史价值和名校效应,这种竞争中的明显优势地位从长期来看不会有太大改变。再者,因为国家对高校的扶持和干预,高校不存在破产的压力,并且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高等教育市场的进入障碍较多,民间办校、地区办校都是举步维艰。前两年引发热烈关注的作为教改“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在筹办四年之后,才于2012获得本科层次的招生权,其颁发的学位和毕业证书获得教育部的官方认可。由此可以明显看到,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是一种非充分性的垄断竞争。

三、美国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提供给我们的新的启示

1、美国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

美国是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如招生、就业、高等院校的规模和学科的发展等主要都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在美国,高等教育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所有的大学、学院、社区学院公立、私立和营利性院校都为生源和财政经费展开竞争。竞争使美国大学立于不败之地。美国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资助中的市场机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投资虽然总量大,但是主要投资对象是少数重点大学。以重点建设一百所高校的“211”工程为例,从1993 年7 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之后的第二年政府部门预算开始,截止到2007 年二期投资结束,中央财政共拨款约90亿。但在美国,情况则有所不同,美国高等教育通过收取学费来弥补办学成本,其正当性在于受到高等教育的个人得到的回报大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因而美国大学的学费制度加强了高等院校的成本意识,使其对学生的需求更加敏感。在过去的二十年,联邦资助的重点从学校资助转到了学生资助,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等。使得高校不得不更加注重学生的需要与意志。在州一级,州政府对公立高等教育的资助倾向于采取高学费――高资助的模式。这导致公私立院校之间教育服务的价格更加平均,增加了竞争性。

(2)合同机制

政府和高等院校之间签订合同,政府为院校提供资质,而要院校向政府提供教学,研究等教育和公共服务。该机制以合同的形式将政府的资助、补贴与高等院校的业绩结合起来,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奖优罚劣来施加对高等院校的影响,保证了政府科研经费的有效的利用,促进了高校的科研创新的能力。

院校内部的合同则包括学生对于教育资源的“购买”合同,这迫使院校重视学生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自身也面临着生产决策,在聘用劳动力,以及在选择外部生产者提供食品,安全等服务的过程中,合同制使得高等院校并不局限于唯一的选择,竞争性可以使得高等院校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较高水平的服务,从而节约了高等教育的服务成本。

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同机制则通过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本积累的规模化收益。

(3)校企合作机制

高等院校和工商业合作有相当长的历史,美国的工商业对于美国高等教育的投入历史超过一个多世纪。对于高校来说,校企合作机制既能够为其在政府投资以外寻求更为大规模的财政资助,也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相对比较稳定的进入企业实习的渠道,增加了学校竞争的砝码。对于企业来说,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他们所要争夺的重点,增加与学校的合作也能够为他们寻找到优质的人才,这是校企的双赢。

2、美国政府公共政策对于高等教育市场的规范

美国政府的公共政策主要从三个途径对高等教育市场进行规范和调控:首先,公共政策可以通过改变高等院校运行的法律影响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如设置法律对高等教育的垄断进行规范,打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公共政策主要通过高等教育市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来影响市场结构,如限制高等院校对学术项目、研究或服务的收费,规范入学或特定项目的开展,保证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有着充分的高等教育服务的选择权利。第三,公共政策主要通过规范消费者的行为来调控市场,在商界和高等教育密切合作的今天,要求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以便科学研究者能够在开展工作之前科学地进行个人决策。

四.结论

事实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提出“教育产业”的理论是不合时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行业要成为“政教不分”的垄断性市场,在教育市场中进行有效的充分的竞争,是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的。而得以公平竞争的前提就是国家要促进教育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并且采取强有力公共政策进行保障。国家要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高等教育竞争市场,通过高校间的合理竞争来谋得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袁强.论教育竞争的机制[J].教育与经济,1995(4)

第12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1-0024-05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实施期间更是将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作为环保产业的基本组成部分――环保企业,是提供环保服务或者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其市场竞争力指的是在市场竞争中合理、有效地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能否把握产业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适合环保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对提高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环保企业作为环保产业与环保产品发展的承载体,其市场竞争力水平不仅决定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区域环保产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环保产品的社会效益。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企业的盈利能力。创造利润是盈利性企业的共性与目标,优秀的创利能力不仅能够反映企业投入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程度(即效率水平)和资产组合运行的质量情况(即效益水平)[1],还能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内部资金保障。因此,盈利能力成为了复杂经济系统中的企业的竞争力构成要素之一。环保企业作为中国企业大军中的一个分支,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必然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第二,企业的成长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代表企业当前的创利能力,而企业的成长能力反映企业未来的创利能力。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塑造和提升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充分地考虑企业的成长能力对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影响,才能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后劲。因此,成长能力成为了复杂经济系统中的企业的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2]

第三,企业的技术实力。环保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环保企业的发展具有技术依赖性。众多环保企业的实践证实了落后的技术水平只能导致环保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无益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无益于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先进的技术形成了企业的内生竞争优势和独特的专有资源,可以说,技术实力是环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3]

第四,企业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因素体现在政府政策和外部融资两个方面。首先,企业的环保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特征,从而使得环保企业带有一定的政策依赖性,政府的扶持影响着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4]其次,环保企业的发展具有资金依赖性,不同于传统企业,环保产业的细分行业大多处于生命周期的初创期或是成长期,投资风险大。因此,金融资本不愿意投向环保产业的相关企业,资金来源就成为环保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瓶颈。[5]

(二)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等原则,指标的选取要既能体现环保企业的独特属性,又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实际情况。本文在厘清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企业效益、企业发展、企业技术与企业环境四个视角出发,将指标体系划分为四个模块。

1.企业效益

企业效益指标侧重于对企业在现有的条件下取得利润的能力进行衡量,该模块是环保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由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率[6]、主营利润比重四项指标构成,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四个不同侧重点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小。

2.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指标衡量的重点是环保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体现企业的长远扩张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侧重于考察企业在生产环保产品和提供环保服务等主营业务上的表现;利润增长率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的未来利润扩张能力;总资产增长率则综合反映外部投资和财政支持下的企业成长潜力。

3.企业技术

环保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属性决定了企业的技术支持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技术人员所占比重、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外购技术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等反映环保企业的技术投入能力;专利授予数量则反映环保企业的技术产出能力。

4.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指标考察政府和银行对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的支持力度由政府补贴和税收返还两个指标反映,银行的支持力度由银行愿意为环保企业提供的借款即银行贷款指标来反映。

基于以上对环保企业竞争力四个子模块的分析研究,本文建立了环保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的运用实践中,根据确定权重的不同,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指专家依据个人经验确定权重,客观赋权法则是根据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权重。[7]本文主要运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进行评价分析。

熵值法是指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相对变化程度大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权重。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8-9]:假设由m个待评项目和n项评价指标构成一个评估的原始数据矩阵X={xij}m×n。依据信息论原理,信息熵H(x)=-∑nj=1g(xj)lng(xj)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它可作为解除随机事件的不肯定性所需要的信息量的解释。可以借助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亦可用其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某项指标值离散程度越大,则信息熵越小,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根据各项指标的指标值离散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二、评价方法的应用

在环保产业的众多细分行业中,除尘和脱硫行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仅选择该行业中的某一家上市环保企业进行分析。该上市企业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环保产品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在除尘和脱硫行业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过去30年,通过不断地调整战略,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本文立足于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该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价,剖析企业效益、企业发展、企业技术和企业环境这四个因素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为属于该细分行业的其他环保企业提供一个外部竞争性标杆。评价方法应用的流程见图1。

根据表2中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赋权,结果见表3。在权重值大于或者等于0.05的指标中,企业效益指标占了3个,企业发展指标占了2个,企业技术指标占了2个,企业环境指标占了2个。企业发展、企业环境、企业效益、企业技术的累计权重依次增加,企业发展指标的作用最小,而企业技术指标的作用最大,但是各指标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这说明提升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做法应该在侧重企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盈利水平提高的同时协调好企业效益、企业发展、企业技术及企业环境间的关系。这一结论在最近几年该企业实施的以提升盈利能力为重点,大力培育新产品、新技术,大力培育核心制造能力,大力培育技术人才的发展战略中得到了验证。

以年份为横坐标,以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或各二级指标为纵坐标,对表4的指标评价结果作图,得到相应的变化曲线,见图2、图3。图2表明,自2003年以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03―2006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减弱,而2007年之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稳步地增强。图3表明,2007年之前的企业效益、企业技术和企业环境指标值均低于2007年之后的水平;而企业发展指标则相反,2007年之前高于2007年之后。

图2、图3反映的变化趋势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互印证。2007年之前,国家对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弱,企业从外部得到的投资或借款有限;企业主要通过引进他人的技术来实现产品生产,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重视不够;虽然这一阶段企业的成长潜力较大,但是由于企业发展指标所占的权重相对较小,其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弱于其他指标,导致2003―2006年企业竞争力缓慢减弱。2007年以后,随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环保政策不断出台,环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环保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在这一宏观环境下,企业得到了更加有力的财政支持,通过专利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企业在开发特有产品的同时注重传统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了企业产品市场占有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