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葡萄酒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内外对于葡萄酒旅游的基本定义是“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的目的主要是游览葡萄种植园、葡萄酒酒庄、参加葡萄酒节以及品尝和体验本地区葡萄酒品质为目的的葡萄酒展示活动。”
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认为葡萄酒旅游应当定义为一种与葡萄酒及葡萄酒相关产品为主要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葡萄酒、美食、旅游以及艺术是葡萄酒旅游的核心产品。
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
(一)宗教神话
除中西方葡萄酒发展历史不同之外,宗教神话的不同也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因为葡萄酒是酒精饮料,所以适量饮用会让人兴奋喜悦,大量饮用则会心智狂乱。因此,《圣经》中推崇信徒引用葡萄酒,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则严格禁酒,佛教也严格禁酒,但是中国的道教却不反对饮酒,只是反对酗酒而已。
西方葡萄酒文化受到宗教神话影响深远,但是对于中国葡萄酒文化而言,则影响不大。所以在中国的葡萄酒旅游地往往会出现教堂之类的建筑,或者是借助建筑等来强调自身与西方尤其是法国葡萄酒文化之间的关联。例如云南弥勒红酒庄就建有法邑基督圣恩教堂,为了强调其与法国传教士两百年前带来的法国葡萄品种的关系。毕竟葡萄酒属于舶来品,所以这种模式的葡萄酒旅游实际上也是在模仿西方文化。
(二)饮食文化
西方较开放和个性化,并且因为其自由的游牧和还想文化,都对葡萄酒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肉、蛋、奶是西方饮食结构中主要成分,葡萄酒可以帮助其中的高脂肪和蛋白吸收,适量饮用可以降低高血压、血脂等问题的出现。所以葡萄酒成为佐餐必备。因此西方饮食文化带领着葡萄酒发展壮大,所以西方人对葡萄酒颇有研究。更加注重品酒的过程。
中国作为农耕国家,自给自足。尽管已有上千年种植葡萄的历史,但是因为葡萄酒从西域传入,所以被称作“胡酒”。所以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以及白酒文化的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中国葡萄酒文化。中国的饮食结构较为合理,所以酒只起助兴作用,并非每日必备。此外,中国价值观倾向于集体主义,所以酒的作用是用来烘托气氛,但是葡萄酒却是给人曲高和寡的感觉,所以无法达到白酒烘托气氛的目的。并且价格较贵,一般聚会不会采用, 这些都是葡萄酒在中国发展的阻碍。但是近年来因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并且处于养生角度,中国对于葡萄酒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三、中西方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区别
因为葡萄酒起源的原因,所以西方葡萄酒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因为西方葡萄酒庄的灿烂历史文化。并且法国是世界公认的葡萄酒王国。以法国为例,法国历史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葡萄酒文化,可以说法国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生活都离不开葡萄酒。法国的葡萄酒庄文化源于教会,有修道院的地方就有葡萄园,这些葡萄园的存在已经上千年,具有浓厚的宗教以及历史沉淀,所以后来人们说,喝法国葡萄酒能够体会到身处天堂的感觉。因为这种深厚而文化积淀,去法国葡萄酒庄旅游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沧桑轮回,从而加深对葡萄酒精髓的理解。这些体验也许只是因为那些存在了成百上千年的古堡,也许是那些与庄园年龄相同的葡萄老树,也许只是古老的手工作坊。拉菲庄、拉图庄、玛哥庄、红颜容庄以及木桐酒庄这五个庄园是法国最为具有代表的酒庄,这些酒庄要么是具有伟大的历史,要么是出产宫廷用红酒,或者是出产最为顶级的葡萄酒,无论如何,这些都是让旅游者震撼和敬仰的原因。即便不去这五大酒庄,其他不太出名的酒庄也肯定都拥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传奇故事。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葡萄酒旅游仅仅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且发展缓慢,近几年才开始稍作提速。尽管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从葡萄酒旅游的目的地――葡萄酒庄来看,历史最长的张裕葡萄酒庄也不过是19世纪末建立的,到目前为止只不过有100多年历史。并且葡萄酒旅游也只不过近年来才开始发展,所以中国的葡萄酒庄并不具有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所以中国的葡萄酒旅游自然没有西方国家的历史韵味。葡萄酒庄的建筑园林设计上一般是采用欧式园林景观,例如张裕;或者是像云南红酒庄一样是融合中西的风格。在葡萄酒旅游的游览中,游客一般只是走马观花般参观酒厂、酒窖以及文化中心,然后就被带进了葡萄酒销售中心,这个过程太过简单,游客并没有真正理解葡萄酒文化,酒厂也侧重葡萄酒销售,所以导游讲解时候都只是介绍葡萄酒的相关常识以及本酒庄的企业文化,对于葡萄酒的历史很少讲解,导致游客没有获得全方位的体验,没有深刻地印象。
就像一种优雅的艺术。
或典雅悠久,或优雅醇厚,
在酒的世界,
他总能品味让人感动的醇香。
品酒悟道,相伴今生,
既是对文化的引领,
亦是对品牌的铸造,
结缘美酒,他为推广文化,
品牌响亮,更是为澳门增光。
崔启荣先生(MSGB)主要职务与履历
宾利酒世界创办人
澳门首位国际资深评酒师
2005年为首位华人获邀在香港ATV
亚洲电视本港台特辑中介绍红酒投资
2005年5月获法国权威组织
MSGB Commanderiedu Bontemps
颁授“波尔多列集名庄院士”
2011年6月,获法国右岸St.Emilion协会颁授为院士,成为澳门首位双院士评酒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版华商功勳——
世界百位傑出华商之一
醇香悠长 一品而念念不忘
谈起葡萄酒,就像谈论一种优雅的艺术。衣香鬓影的正规宴席,或亲朋好友的小型聚会,品嚐葡萄酒,让香醇的葡萄酒沿玻璃杯缓缓流淌而下。葡萄酒杯也很有讲究,所用高脚杯,形状不同,需与品鉴之酒类进行专业搭配,以水晶为主要原料,杯身美观而具流线型,让开瓶後的葡萄酒在短时间内尽快接触空气,以达到最好的果香挥发之口感。通常人们喜欢时而晃动杯子,让香味集中飘到杯口。轻轻地啜上一小口,然後在口腔内缓缓地转动,回味那风情万种的韻味。
这些只是一般宾客的品嚐之道,在崔启荣博士看来,品嚐葡萄酒的过程其实就像认识一段爱情的过程一样。葡萄酒赋予他的感知和领悟,让他在生活中也同此酒一般,儒雅而饶有趣味。
崔启荣博士20年专业资历,品评超过五万种葡萄酒,被喻为“品酒达人”的国际资深评酒师。他与梁嘉婷女士一同创办的宾利酒世界,在短短十年之内,创立的BANNY WINES CELLAR宾利酒世界,已经成为澳家喻户晓的葡萄酒信誉品牌。
1961年出生的他,成长於经营钟表生意的世家。其父崔顺兴先生也是当地著名的企业家,於1955年一手创办的崔顺隆表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苦心经营,享誉钟表界。其父为人诚信,勤俭朴素,这些经商品德,在崔启荣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深远。他18岁那年,已逐渐接手家族企业,可以说,也是其父崔顺兴诚信勤俭的为人经商精神的继承。之後,在父亲创下的钟表行基础上,崔启荣先生也开始着眼国际市场,开拓国际贸易。在从事国际採购之餘,也将家族生意多元化发展。1985年成立了“万宝国际洋行有限公司”,专做国际名牌电器的採购贸易;1987年调整公司业务以崔顺隆表行为基础,发展多元化业务;1996年转型大型酒类专卖店, 由於当时市场经济差,而且並未普及成熟,也辛苦经营了数个年头。
但崔启荣博士並不满足於此,从他第一次接触到葡萄酒开始,就爱上了那种醇香悠远的感觉。1995年,恰巧市场需求,扩展葡萄酒市场业务,为了更专业经营葡萄酒市场,必须了解葡萄酒市场的最新动向。他不时前往世界各地评酒和试酒,並做市场调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增加自己对葡萄酒的认识,才能预测和把握行业的走向。不久,他放下手头的工作,远赴世界闻名的葡萄酒圣地法国波尔多,攻读品酒师专业,並获得多位当地酒界专家深入指导、並接受品酒黑房特训之专业学识,为今天的宾利酒世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品嚐过无数美味的葡萄酒,让崔启荣博士陶醉其中。那美妙的口感和香醇的体验,使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葡萄酒分享给更多人。经过专业学习,在香港多家葡萄酒公司担任董事,这期间也品评了各种美味红酒,熟悉了葡萄酒行业的流程。2003年回归澳门发展,时机成熟,他与梁嘉婷女士共同创办自己的葡萄酒品牌——宾利酒世界,意味着正式全力投入到葡萄酒市场。
宾利酒世界——红酒的世界
在崔启荣博士看来,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需要真正的爱酒之人,激发葡萄酒的魅力。葡萄酒的生产源自天然优质土壤而良好的品种、天气、长出最好的葡萄原料。其工艺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过程:原酒的发酵工艺、不同橡木桶之酿做管理工艺、不同品种之葡萄品种比例搭配等生产工艺。把存在於葡萄原料中的所有的潛在质量,在葡萄酒中风格完美的表现出来。好的葡萄酒香气协调,酒体丰满,滋味纯正,风格独特回韵悠长。酿酒师为了弥补葡萄的某些缺陷,在新品葡萄开发之初就对拟用葡萄品种作了精心的研究,将不同品种的葡萄进行最合理的搭配,才有品格高雅的葡萄酒奉献给世人。
葡萄酒在西方世界已成为一种文化,那些世界优秀的葡萄酒品牌,总会让人联想到一个个浪漫的故事。Lafite——典雅久远、Latour——刚劲浑厚、奥比康——浪漫有独特个性、玛歌——优雅醇厚、柏翠——酒中黄金、武当——艺术与好酒之良媒、白马——圆润典雅、奥松——丰厚醇和……中国葡萄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5年,张弼士率领“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适逢旧金山各界盛会,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举办国际商品大赛,後拿随身携带的红酒展出,而获优胜。发展到现在,中国的葡萄酒文化虽有所发展,卻跟国际还存在一段差距。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高端红酒也逐渐走俏中国市场,这时候,红酒文化的普及,尤为重要。
精品葡萄酒,讲究精妙的工艺,作为一位资深评酒师,崔启荣博士深知,有义务把那些美妙味道发掘出来,这也就是宾利酒世界一直推行的品牌宣言:发展成为国际名酒交易平台,推广红酒文化。品酒悟道,文化孕育新品牌,宾利酒世界,一直致力於打造成如同汽车中的宾利,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葡萄酒贸易,让顾客能夠放心地购买葡萄酒。
现在的宾利酒世界,连同分佈在香港九龙、澳门各地区之分店总面积达20000平方英呎,设有水冷式恒温专业酒窖酒柜,水吧,评酒VIP房、欧陆式评酒格等,店内备有上千种葡萄佳酿,堪称奇观,每一瓶葡萄酒都有详细介绍,方便顾客到店内设有的专业计算机终端查阅。
宾利酒世界,通过多年来的专业和对行业的探索,在澳已成为红酒界的驰名品牌,络绎不绝的客户支持,就是最好的佐证。2009年被南方卫视评为澳门诚信品牌;2010年10月,被媒体和澳门政府经济局、澳门大学、消费者委员会等评为澳门品牌,並获澳门莲花卫视及香港《文汇报》评选为“澳门故事@澳门2010”系列报导之一;连续多年获得澳门消费者委员会消费爭议仲裁中心评为诚信店並於2011年更升至A级评分;並入选香港《东周刊》2011傑出企业策略大奖;2012、2013由中国主要媒体CMN(中华传媒联合体)经投票选出成为“最受欢迎港澳卓越品牌奖”(港澳66个名牌之一),2013年11月8日更获得澳门中华总商会嘉许成为澳门(商界关怀行动嘉许礼)企业之一(全澳只有25家企业获奖)。
品酒悟道伴今生
如今的规模与成就,得益於两位创办人长远的眼光和经营之道。崔启荣博士多年前就已看到红酒的市场,加上其惯有的诚信经营之道,今天宾利酒世界能夠引领行业,也是预料之中。“其实做一个业务,我们得用心来交朋友,以诚相待,不管是供货商还是客户,这是同一个道理。我们要销售我们的服务,客户要买我们的专业,我们推荐给客户一个很好的产品,客户不用花一大堆时间去寻找产品。”大体说来,这也是他用性价比最好的产品,让一个人从富到贵,追求生活品味享受,引领他们进入不断提升的生活境界。
富到贵,需要很长的路。“富”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上的满足,但“富”不及“贵”。人的内涵修养,胸怀、眼光、学识、品味称之为“贵”。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水平已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贵”是人们所忽视的。品味红酒,就像翻阅一本书,当你决定捧阅,那麽,你就应该学到书上的内涵和学识,这就是崔启荣博士所提倡的,用性价比最好的产品,提升客户的情趣。也可从学习葡萄酒中,找到层次提升的修为。
作为一个道家的信仰者,崔启荣博士相信凡事有因有果,无为而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不能不择手段去阻扰,而是合情合理。你看的东西,是都有的价值,潛心开发,把最好的东西传达给他人,这也是他多年前选择红酒行业目的,历史证明了他的眼光。他的思维敏锐,关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思想独到,也使其对事物决策更加準确。
2008年5月,崔启荣博士获法国半官方组织MSGB Commanderiedu Bontemps颁授“波尔多列级名庄院士”,此荣誉名额世界每年只有20到30位,其专业水平被红酒最具闻名国家法国业界认同,其专业程度和影响力可想而知。
异地文化阻发展
西方葡萄酒发展大国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葡萄酒文化,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非常深刻;再加之风景优美的葡萄庄园,使得葡萄酒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发展时间短,严重缺乏葡萄酒文化氛围,犹如国外缺乏中国几千年的白酒文化一样。因为缺少葡萄酒文化的引导,使得国人对葡萄酒没有形成消费习惯,而只是被倒进贵人的酒杯中或者被亲朋好友作为长面子的礼品,造成常人没有形成消费意识,更不能完全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葡萄酒品牌没有做好在国内葡萄酒文化的宣传工作,没能摸透中国葡萄酒潜在消费者心智的需求。如果一旦葡萄酒品牌能让中国的葡萄酒潜在消费者大大填补葡萄酒文化的缺失,或者实现国际葡萄酒文化与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的自然融合,就能使得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形成更强的消费意识,最终融入日常生活品之中。
形象摇摆难锁单
近些年大量的国际葡萄酒品牌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的葡萄酒产业也有所起色,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市场,世界的葡萄酒市场在亚洲,亚洲的葡萄酒市场在中国,等等。既然有如此多的发展优势,为什么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依然迟迟不能取得突破呢?国人对葡萄酒的品质缺乏鉴定能力是阻挡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无论是世界葡萄酒品牌还是本土葡萄酒品牌都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在中国市场,让人眼花缭乱。由于中国对葡萄酒文化的饥渴,再加上发展时间短,葡萄酒品牌在文化宣传方面没有真正让消费者了解到如何识别和鉴定葡萄酒的品质等因素,造成很多消费者在选择购买酒类产品时陷入迷茫,犹豫不决时可能导致直接选择购买熟悉白酒。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识别能力的欠缺,假冒伪劣产品哄抬市价,造成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更是无从下手。种种因素导致消费者不能对葡萄酒品质做出快速识别和鉴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三大硬件待提高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真正的发展也不过小半个世纪,无论是从资金、酿造技术还是营销经验方面与国际老牌葡萄酒大国比较,相差甚远。
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认准了中国葡萄酒市场这块肥肉,不同程度的资金注入使得中国葡萄酒行业在资金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葡萄酒市场资金链来说,还相径甚远,仍然需要呼吁国内外更多的投资商走进中国葡萄酒的门槛,为中国葡萄酒市场进一步的注入后备资金,从而保证中国葡萄酒市场快速稳健的发展。
邓丽丽: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以下简称邓)
马祯:《中国葡萄酒》杂志社总编(以下简称马)
王欣:《中国葡萄酒》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以下简称王)
在眼神触到葡萄美酒的那一霎那,你或许会感慨造物主的偏心,竟将诸多神奇的特质都轻易地托付于它,但转念一想,似乎又觉得人间从此平添了一剂美味倒也是一件幸事。于是,心理平衡之后开始对其进行细致地品味,直至不断地从中拾获新的发现,才顿觉眼前的汁液并非单纯,因为它定然能够与周围的一些事物发生或多或少的牵连。
过往,这是一个不断被提及的语汇,它所涵盖的一切都与时间有关,而它的履历中记录的也都是来自旧时的回忆。或许,人们在心中都种下了所谓的“怀旧”情结,独自抑或三五成群地进行一番追思倒也别有一番意趣。那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那些坍圮的断壁残垣,它们都将自己的故事悉数交付给了那些泛黄的书卷,并美其名曰“文化”。不曾想这样一个简单的字眼儿竟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内容,难怪人们对其总是三缄其口,生怕自己肤浅的观点误读了其中隐含的深意。但转念一想,如此藏拙的心态又大可不必,因为归根结底,“文化”是由人来创造的。那么,本期话题就请您跟随我们一同走进“文化”的世界,听嘉宾畅谈葡萄酒与文化之间的微妙关联。
马:葡萄酒除了带给人以味觉上的体验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便是它所蕴含的文化性。作为“舶来品”,葡萄酒基本可以算作西方人生活必不可缺的物品之一,传承千年至今依然在延续。而其文化的内容也足够丰富,因此可供挖掘的素材会有很多。
邓:我本人从事的是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研究,包括大型国际文化项目的策划、运作;政府文化产业项目的战略规划以及网络游戏中新媒体增值服务方面的内容。文化产业的崛起反映了国人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决定了这个行业对受众的知识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于葡萄酒文化的推广而言,也便存在一定的难度。
王:中国本身有着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葡萄酒文化的推广必须考虑到这一现实状况,可以从二者之间的关联人手,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国的消费者所接受。
马:倘若谈及葡萄酒文化,那么酒标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酒标的起源时间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发展至今,各个葡萄酒生产国对于酒标的标注和设计都有着具体而严格的要求。总体而言,酒标的风格可以分为两大派系:一个是以法国等为代表的传统世界国家,一个则是以美国等为代表的新世界国家,复杂与简明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别。当然,考虑到审美方面的需求,一些酒庄在标识设计上也是煞费苦心,为的就是营造视觉上的美感。
王:葡萄酒酒标可谓形形,内含诸多资讯,包括:酒庄或酒厂、原产地、年份、葡萄品种、装瓶信息以及糖分信息等,因此又被称为“葡萄酒的身份证”。正确地辨识酒标,对于选择自己心仪的酒品而言非常重要。
邓:当初接触葡萄酒完全是出自养生的需求,在葡萄酒消费方面,我只能算是“一知半解”。个人感觉在葡萄酒消费群体中,属于我这个阵营的人应该占绝大多数,对酒标的了解通常仅限于上面标注的年份。就如您刚才所言,酒标对葡萄酒购买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事实上,很多中国消费者单纯是靠价钱来选择葡萄酒的,“只买贵的,不选对的”,这种消费心态还是非常普遍的。
王:不难发现,中国进口的葡萄酒会在酒瓶背后贴一个标签,即为“中文背标”,主要介绍该葡萄酒与酒庄的背景以及按照中国进口规定需要标注的中文信息等。其实,中文背标应该是中国消费者了解葡萄酒文化的一个途径,但是国内酒商推出的中文背标非常简单,往往只是信息的罗列,类似说明书的性质,看起来不免有些乏味。
马:其实葡萄酒酒标也可以划归到标识设计的范畴,那么,就您多年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而论,您觉得在进行标识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邓:从最宽泛的意义而言,标识设计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知名品牌的LOGO,它们所彰显的并不仅仅是审美方面的价值,更重要的还有来自商业层面的意义,要知道有的品牌LOGO的赢利空间是非常大的,比如说可口可乐。而像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大型展会,它们的标识设计除了我刚才提到的LOGO之外,还有吉祥物的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就非常不错,考虑到了这一盛会所具有的国际性,在形象上具有广泛的接受度,不同国家的展馆可以令其穿上具有本国特色的服饰来做宣传。针对标识设计的问题,我曾经跟美学专家韩美林先生沟通过,他说,标识设计有时候需要考虑现实因素,上升到大的层面,便是我们一直所谈的“文化”。对于葡萄酒文化的研究,我涉猎不多,但我觉得其中肯定也要包含设计上的元素吧?
马:的确,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葡萄酒文化的厚重并不仅仅体现在丰富多样的酒标中,其酒瓶和酒塞的设计也是颇有讲究的。比如法国波尔多和勃艮第的酒瓶就有很大的差别,波尔多酒瓶的瓶壁平直、瓶肩呈尖角状;勃艮第酒瓶的瓶肩较窄、瓶形较圆。
王:酒塞无疑有助于葡萄酒的保存,现在使用广泛的软木塞仅仅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一些知名酒庄的酒塞设计都很有看点,比如拉菲酒庄酒塞的侧面印有醒目的文字和标示,而在酒塞的另一侧印着著名的拉菲酒庄的图案,虽然不同年份的拉菲酒塞有所不同,但也都是大同小异,从中可以辨别拉菲正牌葡萄酒的真伪。
邓:我对葡萄酒的研究不是太多,但是个人认为目前国内葡萄酒的消费心理存在一个误区,其中从众心理占据上风,很多人将其视为奢侈品的代表。我有一个朋友在贵州开设了一家酒窖,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光顾的人群就比较有限,很多人不了解葡萄酒的价位分布,其实很多葡萄酒比白酒要便宜。可见,葡萄酒文化的普及要更为重要一些。
马:您刚才所说的也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为了能够让中国消费者接受葡萄酒文化,必须依附中国固有的文化,因此,我们选择将中国美食与酒文化作为两个切人的突破口。那么,可否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嫁接到葡萄酒文化的推广中呢?
邓:当然可以。具体来说,有两个层面:一是借助博览会的平台,二是通过网络的渠道。当然,前者吸引的受众群比较有限,通常仅限于专业人士,受众的关注度较低;与之相比,后者显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与号召力。从便捷性的角度而言,手机和互联网在信息的到达率上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时下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而且内容分散,通常就同一主题存在不同的观点,令人无从分辨,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权威性。从这个角度而言,你们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性树立权威。
马:目前,我们已经在联通的3G平台开通了一个“尚品”频道,定期以资讯的形式提供葡萄酒相关内容,供3G手机用户进行下载。
邓:另外,我们可以将葡萄酒文化进行通俗解读。比如我之前曾经借助动漫的方式就“中国文化”的议题出版过一套《中国文化绘本》,反响不错,那么我个人认为葡萄酒文化也可以凭借诸如此类的推广方式,化繁为简,从而吸引大批的受众。
马:是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例子。在亚洲,日本并不是主要的葡萄酒产区,但却拥有浓厚的葡萄酒文化,人均消费量很大,公众对于葡萄酒文化拥有较高的认知度,而他们宣传葡萄酒文化的途径也可谓是多管齐下,包括杂志、绘本、动漫等等,诸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漫画《神之水滴》,将葡萄酒的一些基本常识通过漫画的情节加以表现,并完美地融入其中,受到了民众的追捧。而由其改编的电视剧也积攒了不错的口碑,并迅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
编者语:
2011年,在84届成都糖果酒会与13万客商会面中,骏德酒业(以下简称骏德)以成熟的品牌价值、品种繁多的优质产品和多方位的服务受到了客商们的格外好评。
这一切,对熟悉骏德的人来说,并不感到意外。正如“骏德”二字寓意美好的德行一样。从2001到2012年,11年的努力,骏德从如何培养消费者形成饮用葡萄酒的习惯开始,已经成为了传播国外葡萄酒文化的主要阵地。
日前,骏德北京区域总监留明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骏德在三里屯使馆区的落成,将是骏德的又一丰碑。
独家直控终端
“独家,直控终端”。留明珠说,这是多年来骏德结合市场,大胆探索,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
在同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年代,许多葡萄酒商因为得不到国外厂家的全力支持,往往陷入投入高、市场风险大的危险境地。
“这也是国外酒庄、酒厂的经营思路,两者的关系只是差价驱动的利益关系”。
留明珠说,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国产葡萄酒,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既可以采用大规模的广告高空轰炸打造品牌,又可以采用包场、买断的方式在商超、酒楼、夜场大力铺货、进店、做样板市场,甚至搞专场促销。
在这些困难面前,骏德依靠的是强大的实力,成熟的市场经验,快速做出准确判断,不向厂家要求市场支持,按照自己的运作思路,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自建连锁店,构筑销售网络,走零售的康庄大道。
好的策略需要很强的执行力。骏德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东莞等地开店,并以较快的速度刷新这个数字。
在谈到专卖店的好处,留明珠告诉记者,除了省去进店费、买店费等等,自建专营店还防止了零售商加价。商给零售商的供货价一般都不高,但部分零售商加价率太高。比如,商对其的供货价只有几十元,零售价却卖到400元左右,价格翻了几倍。同时,自建专卖店也有利于商宣传产品形象。专卖店的好坏,实际上就代表着产品的形象。
除了自建专卖店,骏德同时走上了一条多品种进口葡萄酒专业商的路子。
如今,在骏德的专卖店内,我们看到了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澳洲等世界著名产酒国生产的,近300个品种的葡萄酒产品。
这些涵盖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香槟、汽酒等多个品种,使顾客能有充分地选择余地,价格层次也比较丰富,从低价几十元到中等价位的几百元,再到世界名酒几千元的葡萄酒应有尽有,能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就是通过这种自建专营店零售的办法,骏德畅通了葡萄酒销售渠道,在业内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开辟市场 文化先行
“进口葡萄酒最大的卖点其实就是文化,真正懂葡萄酒、喜欢葡萄酒的人都会认同这种文化。”
留明珠说,一直以来,国人早已习惯于喝白酒、啤酒,而对于接受葡萄酒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葡萄酒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除此之外,中国消费者有一个长期形成的观念误区:好的进口葡萄酒一定是贵的,便宜的就是从外国进口的垃圾葡萄酒。这无疑是进口葡萄酒商发展的瓶颈。
于是,骏德走上了一条开辟市场,文化先行的发展道路,在文化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品(试)酒会和葡萄酒知识讲座是骏德传播葡萄酒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向”。留明珠说,为了广大消费者能有机会感受到葡萄酒变化无穷的乐趣。骏德每月均举办几次品酒会,由葡萄酒专业人士主持,借此推广葡萄酒文化,并提供各种不同的葡萄酒鉴赏会,以满足消费者及餐饮业人士的需求;他们还会邀请各国酿酒师或酒庄园主来华出访,举办葡萄酒晚宴,由各国酿酒师或酒庄庄主亲自讲解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和配餐心得,令消费者得以提高个人品味。”
一位骏德的商表示,开设专卖店可以更好地传播葡萄酒文化。骏德的销售模式与国内名酒有很大差别。做比较是很难的,只能指出,由于骏德的产品来自世界各国,所以在销售的时候必须突出推广葡萄酒文化,向消费者展示骏德优质的服务。
消费者在选购葡萄酒的时候,能够享受独特的葡萄酒文化氛围及专业导购人员的优质服务,从而树立骏德在国外葡萄酒方面的专业形象。品牌的树立和销量的增长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清晰的品牌定位是很重要的。
留明珠告诉记者,一些没有喝过葡萄酒,甚至许多经常喝葡萄酒的人都会经常忽视一些小细节,说明了消费者对葡萄酒知识的匮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获得葡萄酒方面的知识,多一个了解葡萄酒的人,也就多了一个潜在的消费者。”
“现在的骏德酒业,每一家专营店都装修得十分精致,颇具欧美风情,让不少顾客在这样的环境里选购葡萄酒,真正得到一种享受。”
留明珠满怀信心的说,随着世界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国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逐步地了解到欧美文化,并接受了葡萄酒文化,这对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目前,骏德已经建立起了自己固定的消费群,这类人群属于白领阶层,他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十分注重自身的品位和健康,对他们来说,喝葡萄酒是其最佳的选择。每天喝一杯,促进血液循环,养颜健身。
专家品评引领潮流
“世界名酿荟萃,真诚与众共享”是骏德选择将国外正统的葡萄酒文化带进来,引领葡萄酒时尚的核心价值。作为一个进口酒的专业商,骏德一直致力于把各具风格的葡萄酒带给中国的消费者。在这些品牌中,大多都获得过世界著名奖项。不仅如此,骏德更是聘请专业的团队对每一款酒进行严密的检测。
来自法国的杜夫系列便是其中的代表。杜夫一号红、白葡萄酒曾被选为G8全球峰会会用酒。有“赤霞珠之王”称号的澳洲的宾利庄园,多款产品也获得了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评论家Robert Parker高度评价。另外,采用百年树龄葡萄酿造的西班牙的传奇系列、酿造年份最为齐全的冰酒——德国查里天使系列,综合了波尔多的优雅及澳洲古勒瓦拉有力的果香。
留明珠说,在波尔多,酒庄基本上都不自己销售葡萄酒,而是由葡萄酒批发商代劳。所以在这种体制下,波尔多的酒庄可以集中精力考虑如何把酒酿好。
而骏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就是那一瓶瓶源自正宗的葡萄酒。这些不同国家和产区的葡萄酒都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像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述说着不同故事。打造团队高效运转
“积极进取的态度,专业的知识使企业高效运转。”这是每个骏德人的责任。
多年来,骏德重视人才的引入和人才的培养。锻造出一批能堪当重任的大才和将才,从而形成了今天的骏德团队。
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安排葡萄酒专业人士对客户进行形式多样的葡萄酒知识讲座,藉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
留明珠说,现在骏德的全国团队包括资深品酒师、专业葡萄酒培训师、原产地品酒顾问等专项对口人才。随着北京三里屯专营店的落成,也拥有了熟悉北京市场发展策略的北京市场团队。
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分析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样化、健康化生活方式的推广,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快速的。2000年以来,酿酒产业均实现销售收入复合增长和利润总额复合增长,而且利润增幅大大高于销售收入增幅,说明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获得持续改善,行业处于良性增长状态。其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就是葡萄酒产业。
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始于1994年,该年国家颁布了含汁量100%的葡萄酒产品国家标准,同时取消含汁量50%以下葡萄酒的生产。1995年以后,含汁量100%的优质葡萄酒数量持续较快增长。我国葡萄酒生产区域分布较广,有葡萄酒生产的省、市、自治区就有26个,但是,发展较快并生产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吉林、天津、新疆、北京、甘肃、广西、云南、宁夏等省、市、自治区。
随着我国西部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一些区域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区域正在调整扩大,特别是不同产区的优势品种、特色品种会进一步突显,形成不同产区的葡萄酒风格。目前,一些省市如甘肃、宁夏、新疆、河北已把培育葡萄酒优质产区作为未来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一些南方省市,如四川的攀枝花和西昌、江西的新余等也在谋划发展南方葡萄酒产业。
目前,国际著名酿酒葡萄品种,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美乐(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雷司令(Riesling)、马瑟兰(Marselan)、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等已占我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的80%以上。我国自己选育的酿酒葡萄品种如“北红”、“北玫”等也正在一些区域示范推广。
但是,我国葡萄酒业仍处于前期起步发展阶段,在整个酿酒行业饮料酒总产量中,葡萄酒仅占到约1.2%的份额,在世界葡萄酒总产量中也只占到1.7%~1.8%的比例。
目前,我国葡萄酒业存在的问题是:1. 葡萄酒的科研投入和基础研究不够,葡萄酒质量体系(如分级体系)尚未建立;2. 规范企业少、产业链不完善,特别是酿酒葡萄基地建设落后,而且与产品设计脱钩;3. 我国的特色品种缺乏,产区和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优质产区和产区特点尚未建立;4. 葡萄酒文化和健康的饮酒生活方式也未得到推广。其结果又造成我国葡萄酒市场的无序,表现在:1. 葡萄酒的分级体系和产区体系缺乏监管的标准和指标;2. 企业的葡萄酒质量分级混乱,广告的宣传和酒标的标注不规范;3. 消费者处于“雾里看花”的状态,给不法企业和不法商贩提供了市场空间。如:市场出现的所谓“年份酒”、“小产区酒”、“特色产区酒”、“品种酒”以及“不同等级酒”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名不副实现象,甚至造假。
在葡萄酒传统世界国家,好的或者高端葡萄酒特别关注本国特色品种、小产区的地域性(“terroir”,即“气候、石砾和土壤”),而且关注在这种条件下最适宜的品种――单品种或混合品种(必须注明比例)和酿造方法。也就是说,在传统世界国家,越好的葡萄酒,它的“身份证”越清楚。如在意大利,最高质量的葡萄酒, 都有法律的严格规定, 如果酒庄使用了外国葡萄品种(如法国的赤霞珠)酿成的酒, 品质即使很高, 也不能定最高的等级。
目前,我国大多数葡萄酒企业连葡萄园都没有,都是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收购葡萄进行酿酒的,产区也划分得过大,没有细分,管理也不到位,也没有严格的评级,不规范的行为不少。只有很少的企业生产的葡萄酒,身份证是清楚的,如张裕的“威代尔”冰酒,山西怡园的葡萄酒,北京波龙堡葡萄酒,河北朗格斯葡萄酒,中法庄园葡萄酒等。大多数企业生产的葡萄酒,基本上处在保证是葡萄酿制的葡萄酒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处在法国的地区餐酒和日常餐酒的水平上。
葡萄酒市场是从2000年开始逐步起步的。目前,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高收入阶层和年轻的白领人群,对葡萄酒的消费越来越大,葡萄酒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消费的增长还表现在我国葡萄酒的进口上。特别是2006年以后,葡萄酒进口快速增长,开创历史新高11.47万千升(是2005年的2.14倍)。其中, 2升以下包装2.02万千升,增长95.68%; 2升以上包装9.44万千升,增长120.70%,占我国葡萄酒总产的19.07%。2007年,进口葡萄酒又比2006年增加28.62%,达到14.75万千升;特别是2升以下包装的葡萄酒进口量达到4.23万千升,增加109.29%。预示着国外葡萄酒带来的挑战离我们越来越近,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可见,我国葡萄酒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在我国发展葡萄酒产业和推广葡萄酒产品是大有前途的。
二、未来我国葡萄酒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消费市场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对葡萄酒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需求。作为我国的新兴的开放性竞争行业,而且是一个涉及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种植行业的长线投资产业,在国外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国内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是未来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优质特色产区的培育和管理尤为重要。
我国的优质葡萄酒产区发展越健康,特别是产区拥有更多的特色资源(包括特色品种、特色小产区和特色葡萄酒文化),在未来的国内外葡萄酒竞争中,我们就拥有特色和风格,就拥有竞争力!
1. 培育特色,强化特色
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产区和企业,产品的同质化严重,而且主要产区和企业也没有想改变的趋势和行动。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选择出适宜的优质产区、特色品种和酒种,特别是我国自己选育的特色酿酒品种,打造葡萄酒产区特色品牌。产区也要加强小产区的研究,细分出个性化的村庄级产区、名酒庄级葡萄酒等。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特别可怕的是带来产品的同质化和文化趋同化。尤其是具有明显欧洲文化特征的葡萄酒产业和葡萄酒文化。在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早期,引进欧洲的酿酒葡萄名种和技术,老老实实学习、认认真真酿酒是必须的。但是,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学习和借鉴应该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尤其是要学习他们的葡萄酒评价方法、分级体系和管理体系等。
葡萄酒产品和葡萄酒文化还是多样的。强调它的多样性对于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重要。首先,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欧洲的葡萄酒产品比我们的好,葡萄酒文化比我们的历史长就忘记了借鉴和创新,忘记了选育我们自己的特色品种、酿造我们的优质酒种,忘记了打造我们的葡萄酒文化。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选育出自己的优质酿酒品种,打造出我们自己的特色产区,培育出我们的特色葡萄酒文化,在世界葡萄酒舞台上才有我们的位置!
而且,我们也不能因为国外葡萄酒产品和葡萄酒文化对我们的冲击,就闭关锁国,拒绝同国外交流、拒绝国外产品、拒绝国外葡萄酒文化。相反,我们应该以更高的热情、更积极的态度,认真地向他们学习。进而培育出有自己特色的优质酿酒品种、有自己特色的葡萄酒优质产区和葡萄酒文化。
2. 强化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酿酒必须以人为本,酒的品质,首先是人品,然后才是酒的质量。我国葡萄酒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品种还很少,葡萄酒产品和产区的风格还缺乏特色,品牌也很弱小,我们的中华文化更没有融入葡萄酒文化之中・・・・・・因此,我国的葡萄酒产业迫切需要我们的努力。
一直以来,我国的葡萄酒产业缺乏创新意识,短期行为明显。我们要从基础做起,这方面要向葡萄酒新世界国家,如智利、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学习他们认认真真向传统葡萄酒世界国家学习,老老实实酿酒进而再不断创新的精神。
我国首先要摆脱已有的葡萄酒产区的经营模式――只关注企业和酿酒工艺而不重视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要培育出一批具有我国特色的葡萄酒优质产区以及众多的特级优质小产区,如村庄级产区。
要从过去以生产主体(企业品牌)的竞争转变为由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主体分工与合作形成的新的经济综合体或联合体的竞争。我们的葡萄酒产区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更要带动农民合作组织、中小企业以及农业大户的发展。要培育好产业链,更要培养好整个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龙头企业,葡萄园都是与农民合作的。企业要负责任,要统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行质量和安全。要强调和形成产业生产诸环节(产业链或产业体系)的有机联结,这包括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的明确分工、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共担和利益的合理分享。
3. 搞好标准化生产,加强规范化管理
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产品的多样化和管理的规范化,产品的可追溯制是未来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的企业和管理部门要共同努力,确保企业的原料管理、工艺管理、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建立葡萄酒产品的可追溯制。
葡萄酒企业发展将向两个方向发展:1)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产品的多样化和管理的规范化使现代葡萄酒龙头企业更具竞争力;2)酒庄葡萄酒企业逐步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色,走多样化的高端葡萄酒发展之路。
4. 不断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葡萄酒质量
发展吉林省特色酒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1.吉林省具有丰富的酒文化资源吉林省自然风光雄浑壮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古朴淳厚,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由于气候、民族融合、群落迁徙等综合因素而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吉林省特色的酒文化从黑土地里扎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繁衍生息,拥有起源于辽金时代的白酒酿造历史,多年传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满族酒文化[1],是满族酒文化的发源地,现有多处辽代烧锅遗址;东部长白山地区有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爷岭葡萄酒厂、通化葡萄酒厂,出品优质山葡萄酒,使吉林省成为酿造中国独有的、民族的长白山山葡萄酒的发源地[2];延边州是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的朝鲜族主要聚居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习惯饮用白酒和自酿米酒,在节日、丧事、婚姻习俗中酒起着重要作用,形成了延边朝鲜族酒文化。[1]此外,吉林省还拥有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酒文化[3]、关东烧酒文化、保健酒文化等丰厚的酒文化资源。在酒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方面,目前吉林省已形成长春积德泉酒文化度假村、大泉源酒业历史文化博物馆、葡萄酒科技产业园等项目,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有利于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东北地区旅游业2010年至2020年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东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扶持高品质民族与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建设;发展专项旅游产品,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骨干企业,开发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大农业”旅游和绿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旅游。[4]《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旅游业的部分,提出:“深度发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等相关产业融合,建设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和精品线路,提升整体服务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由吉林省旅游局和东北师范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共同制定了《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在20112015规划期内,在四平市新建“双红”酿酒山葡萄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占用耕地2000公顷,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在通化市新建葡萄酒庄农业观光区,为集种植、生产、旅游、贸易于一体的欧洲风格葡萄庄园,包括别墅建筑群、葡萄长廊、葡萄酒酒窖、葡萄品种园、葡萄生态示范园、葡萄酿酒园、葡萄观光走廊、葡萄酿造作坊、葡萄酒吧,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
吉林省发展酒文化旅游的对策
吉林省虽然拥有丰富的酒文化旅游资源,也有一些酒文化旅游的项目,但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形成规模,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同时酒文化的深度发掘和提升工作尚未全面展开,与酒文化旅游配合的公共服务仍不健全。针对吉林省酒文化旅游的现状,推进吉林省特色酒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力量,深度发掘吉林省特色酒文化资源
应对吉林省拥有的酒文化进行细致分析,科学划分,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办、市场运作的方式,对吉林特色酒文化进行提炼和包装。以3至4个地方特色鲜明的酒文化项目为重点,把具有浓郁民族、民风特色的酒文化旅游项目推向市场,打造吉林酒文化品牌,把酒文化精华变成财富,使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发掘、整理、提升吉林省地方特色酒文化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正确定位,突出吉林特色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希望看到的是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因此,我们开展酒文化旅游不能移花接木、一味模仿,而是要就地取材,着重挖掘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的酒文化资源。只有在吉林特色上做文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例如,葡萄酒文化的发掘不能一味模仿欧洲,而应在山葡萄酒特色上做文章,强调外来葡萄酒文化与长白山特色的融合,而非去弘扬洋酒文化。第二,保护性发掘,高品位开发客观地说,吉林省的酒文化旅游受重视程度不够,这一方面与吉林省酒业在全国缺乏知名度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酒文化没有得到深度发掘,一些传统习俗随着人口的迁移逐渐分散、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淹没于现代生活。因此,我们应及时进行保护性发掘,以集中保护为指导原则,重点恢复和保护一些具有独特风情和浓郁区域特色的酒文化。可以将一些已经流失分散到各地的同质的酒文化集中到一起进行重点培养和保护,建立酒文化博物馆,从而避免优秀的酒文化被同化。同时,在酒文化发掘和发扬时,应将一些粗风陋俗过滤掉,如拼酒、逼酒等,以避免酒文化的庸俗化。第三,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开发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酒文化既是传统的、古老的,又是时代的、发展的。在发掘酒文化资源时,要忠实地传承,保护原汁原味的部分,同时也要在酒文化发展方面进行研究与应用。比如,在酒类产品方面,应不断开发适应当代不同类别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在传统酿造技术中加入现代科技手段,等等,以推动酒文化的继续发展前行。
2.充分研究客源市场,加大宣传力度,塑造酒文化旅游品牌
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不同条件、不同季节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和预测。酒文化旅游的客源大致可分为三类:境外游客、境内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吉林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酒文化特色及其依托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对境外游客和境内外地游客都是非常新奇的,可以作为吸引旅游客源的一个宣传点。对于境外游客,特别是韩国和日本游客受我国文化影响很深,可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寻根、怀旧主题的酒文化,充分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特有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对于来自于气候温暖地区的游客,可将酒文化中与吉林省冰雪气候特点有关的元素加以提炼,作为宣传点,吸引其在冬季来旅游。对于本地游客,参与酒文化旅游,往往作为家庭或团体的休闲娱乐活动,可与农家休闲旅游、温泉旅游等结合在一起,以周到的服务、舒适的条件作为宣传点。开发特色酒文化旅游项目除了企业本身要注重宣传外,更重要的是在旅游业的对外宣传促销中,把吉林特色酒文化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有些景区和旅游地区,还应将酒文化为专题隆重推出。在旅游线路的编制中,也应考虑酒文化的介入,或穿插在一些线路中间,或编制专门的酒文化旅游线路。在各地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中,可以把酒文化当作一种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和促销项目,借机推向市场。吉林省的酒文化旅游项目应整体策划、整体包装、整体营销,各地区、各酒种、各企业应共同塑造吉林省特色酒文化旅游的形象,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的酒文化旅游品牌。#p#分页标题#e#
3.精心设计酒文化事项和旅游活动,建立酒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近两年来,葡萄酒中国市场却表现出少有的沉寂。“高端冷清,中端乏力”确实是葡萄酒中国市场当前表现的写照,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我觉得葡萄酒市场的沉寂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
首先,尽管中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或者更早,但直到1892年的张裕葡萄酒才揭开中国现代葡萄酒的序幕。现代葡萄酒无论从原料还是工艺都是舶来品,现代葡萄酒属于“洋酒”是毋庸质疑的。葡萄酒不是中国传统饮品,人们很难把它归类为中国酒,尤其葡萄酒独特的文化也与中国酒有很大区别,融入中国酒文化尚需时日。也就是说,这种有着强烈文化个性的产品,尽管被某类消费群体所追捧,但并没有为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和接受,这就导致葡萄酒的消费总量的一大局限。
第二,生产厂家在宣传葡萄酒的时候没有抓住葡萄酒自身的特点,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沿用了白酒的宣传理念和宣传模式,尤其不能把葡萄酒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出来,而是等同于白酒的社会功能;从营销角度看,依然是当白酒来卖,让消费者当白酒来喝。由于掩盖了葡萄酒的自身优势,其独特的市场魅力难以发挥,并且还要角逐于成熟的白酒市场,从成熟时常分一杯羹,其销售难度自然可以想象。
第三,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其实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的,与白酒相比,市场经验明显不足。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探索和尝试,并未取得理想的市场分额;国外葡萄酒尤其在关税下调后的更多进入,并未形成独特的销售模式,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陌生感和尝试性,所以一直表现谨慎、低调。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葡萄酒的中国市场进入了思考期、调整期是必然的阶段。
文化是葡萄酒最大的销售力
在市场操作层面上,任何产品如果不能发挥其核心特点,这个产品就很难被消费者认可,必然是销售的失败。而葡萄酒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呢?我觉得至少有两点,一是与白酒相比,葡萄酒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酒,而只是一种含酒精的饮品。在西方,高品质的葡萄酒是要喝出葡萄味的。这一点,对于以白酒为主要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显然是另外一种消费心理;二是葡萄酒文化与中国传统的酒文化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中国白酒讲究的气氛热烈就在葡萄酒中很难找到。家庭个人消费是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典型场景,而中国白酒则以宴会消费为主。所以,在一般宴会场合,大多数中国人还是要以白酒为礼节,认为只有白酒才能够显示出主人的热情来。
而现在即便是长城、张裕这些主流品牌在葡萄酒的生产和销售上也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葡萄酒的这些核心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一,从产品上看,中国葡萄酒不能反映西方葡萄酒的高品质。西方葡萄酒带有明显的庄园葡萄酒的特色,原料、工艺上有着严格的要求,追求绝对的高品质。而中国产葡萄酒尽管也在原料和工艺上有严格标准,但总整体上看却以低品质葡萄酒为主。低品质葡萄酒走到极端就是当年的半汁葡萄酒,市场价格直逼矿泉水,这简直是国家笑话了。而主流葡萄酒也多在200元甚至百十元的价格区间徘徊。产品品质与葡萄酒形象的不匹配,大大削弱了葡萄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贵形象;
二,从消费场合上看,单方面强调葡萄酒的宴会功能,而忽略了个人消费、家庭派对等的重要特点。中国人讲究以茶待客,而在欧美更多的却是用葡萄酒等含酒精饮品。而葡萄酒作为家庭个人私藏也是一大特点,在一般待客和小型派对中拿出珍藏的葡萄酒是件很荣耀的事情。而中国葡萄酒的推销者则把葡萄酒有意无意地当白酒来卖,这也是低端葡萄酒大量泛滥的一个原因。当葡萄酒跟二锅头为伍的时候,葡萄酒的品位基本就丧失殆尽了。
三,从销售理念上看,把葡萄酒等同于白酒、啤酒。追求大批量生产,追求最广泛铺货,宣传上迎合低端、平俗的消费心理,甚至“人头马”也喊出“好事自然来”这样的俗文化来,轩尼诗一方面表现高贵的架子,另一面却在价格上自跌身价,逐渐接近低端白兰地的品牌形象。
总之,用中低端白酒的手法来生产葡萄酒,又用中低端白酒的手法来销售葡萄酒,难怪葡萄酒业界产生了一个极端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葡萄酒销售就是抢占白酒的市场,并以某些地区葡萄酒消费成为主流而沾沾自喜。从经济学角度看,在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的替代产品的进入必然引起此消彼长的结果。但是,这个原理是不能解释葡萄酒全部社会功能和市场作用的。从对葡萄酒的认识上,应该树立葡萄酒是一种新的酒饮料,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增加了一种消费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替代了白酒。这与睡衣不能替代西装是一个道理。
葡萄酒到底是什么?我想引用水井坊白酒的一句广告词,那就是“高尚生活元素”。葡萄酒是一种高雅、高贵、浪漫的酒饮料,葡萄酒文化是一种以西方贵族、庄园主风范为鲜明特点的生活方式。离开了葡萄酒的这一文化特征,葡萄酒早晚会在中国变味儿。抓住了这一文化特征,那么,葡萄酒文化就会成为葡萄酒销售的最大竞争力。
葡萄酒必将还原其本来面目
说到底,还是中国人不够了解葡萄酒。西方葡萄酒尽管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但一直表现平平。有业内人士称:“真正的好酒是不拿出来卖的,更别说出口外国了。”这一说法也成了几年前“洋酒垃圾”的一个注脚。葡萄酒在过去是这样一种产品,顶级的葡萄酒总是在庄园里自酿、自藏、自用。由于对品质的极端追求,必然是小批量生产,流入市场的就很少了。到了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个品质还是保持了下来。但中国市场却忽略了葡萄酒的这一重要特征,好的葡萄酒也不会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商人逐利,何必把好酒带到一个不识货的市场呢?这也是我们喝到的一般洋酒与国产葡萄酒并无太大区别的原因。
所以,国外葡萄酒厂家一直在观望,包括关税下调后也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大批涌入,对市场造成冲击。有人说,国外葡萄酒也不了解中国市场,所以洋酒市场表现一般。当然有这方面因素,但更大的因素还是他们在寻找让中国人了解葡萄酒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快要到来了。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或者说至少是市场宣传,葡萄酒已经成为中国酒市场的重要一员。同时,经过多年的市场观察,国外葡萄酒厂家也对中国市场有了充分的认识。他们的真正到来,必然是推销葡萄酒这种生活方式来的,因为他们了解葡萄酒,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葡萄酒的文化优势和核心特征。国际葡萄酒文化促进组织国际葡萄酒文化促进组织说:“我们的目的是在中国培育出一个数量巨大的钟爱葡萄酒的绅士淑女阶层。”此语一出,可谓中的。
他们在中国推广葡萄酒文化,销售葡萄酒,并没有中国葡萄酒品牌那样的张扬,恨不得夜市、排挡都喝葡萄酒。他们采取了适合葡萄酒品质、品位和消费习惯的一种方式。据报道,国际葡萄酒文化促进组织在中国发起“私藏酒窖赠送活动”,10万个合格家庭将获得私藏酒窖和配套的酒品酒具,首批在北京、上海各送1万个。如果类似活动持续下去,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人会渐渐改变对葡萄酒的认识。
关键词:酒文化 中西 辨析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项目(YWHY12-17)阶段性成果
一、起源传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华民族的文化飘逸着酒香。在中国,酒至迟产生于夏。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杜康造酒,正史典籍不记,却为民间普遍接受。许慎《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张华《博物志》:“杜康善造酒。”宋高承《事物纪原》:“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明谢肇《文海披沙》卷七“祭古人”条:“造酒者祭杜康。”“玉匣记”:“杜康:造酒祖师。”
西方果酒中的葡萄酒是主流酒类,多数史学家认为,人类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葡萄酒,早在七千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就开始酿造葡萄酒,公元前三、四千年埃及人已经会用葡萄酿酒。
二、传统习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记载,敬神祭祖是中华民族普遍遵行的礼法习俗,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诗经》305篇,20多篇祭祀宴会乐歌,“陈馈八篇,酿酒有衍”,“有馆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酒”字共出现63次。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对祭祀的描写,也提及献给春神的贡品“桂酒”和“椒浆”。酒在中国人心目中地位颇高,人们酿酒以祭祀图腾、祖先或鬼神。酒使得中国无数历史和民间的美谈佳话津津乐道:曹操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贵妃醉酒……达官贵人、乡野村夫皆乐酒不疲。
“座上客常有,樽中酒不空”。自杜康造酒传说始,中国就是饮者的乐土,酒属于世俗大众,与人的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中国人的各种节日宴会,酒都必不可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醉酒忘世”,高兴时“举杯欢庆”,朋友欢聚时“把酒言欢”,得意时“举杯畅饮”,失意时“借酒消愁”,结盟时“歃血饮酒”,概莫道出中国文人“有酒且长歌”的诗意,渗透着诗情醉意的翩然韵致。重大节日、交际庆典活动中,酒的应景助兴也是片刻不可或缺,林林总总,热闹非凡,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
酒文化极富民族特色,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赋予其不同意象。西方酒文化一开始就和宗教牢牢联系在一起,葡萄酒是神造产物,圣经中有接近300节经文包含“酒”字,至少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就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欧洲,每年三月都要在雅典举行“大酒神节”,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狄奥尼索斯唱“酒神赞歌”祈祷丰收和庆祝丰收,“酒在流,泡沫溅飞,到处都抛撒着玫瑰……”
三、品鉴追求
“百礼之会,非酒不行”。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儒家讲究“酒德”、“酒礼”,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中国古代“酒德”指饮酒者要有德行,包括量力而饮、节制有度、饮酒不能强劝等,皆因中国人信奉“中庸”哲学,主张过犹不及,意图达到《易经》思想“和”、“中”和“天人合一”。 孔子饮酒讲究三不乱之一即谓“惟酒无量,不及乱”,就是说饮酒可不限量,以不醉为好。“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好酒不纵酒,贪杯而有度,纵然“一醉方休”,依旧含蓄内敛,陶醉,不及西方标准的醉。
对于西方人来说,酒为圣血,耶稣救世精神的化身,基督教认为一醉方能与上帝通灵,得到上帝的佑护。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就是从酒神狄俄索斯祭祀无节制的狂欢暴饮沉醉中衍生出来的。西方人喝酒主要是追求快乐,无法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奥妙,“借酒”,“饮必求醉”,狂饮只求一醉,进入“死亡的预兆――深沉的睡眠中”。狄奥尼索斯酒神文化是世俗的、如痴如醉的、狂欢暴饮的,是情绪的放纵,人性的原始欲望,是与上帝的通灵,是对人性真我的崇高褒扬和追寻。
四、精神内涵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感性主观思维,酒是媒介,承载人赋予的意义,为人服务。酒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理想、调节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就提出:“屈原不馕酾曹,取困于楚。”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关系型人情社会,喝酒世俗功利的,关系礼节、面子和人际,家事、私事乃至国事、公事都往往在奥妙无穷和玄机深刻的酒桌上敲定。否则,嗜酒如李白,自是“酒中仙”也落得“月下独酌我独酌,对影成三人”的寂寥。正是中国人独特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赋予酒文化种种价值,承载着丰富复杂的文化蕴含,于中国酒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中国酒俗古而有之,凡俗人物的日常生活取代了大场面,人们见到更多的不再是历史的链条、规律,而是人性的复杂的表现,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改造的嬗变和传承。民国时期知名国学研究大师、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徵就提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
酒对西方人来说,有一种神秘感。4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中需要用葡萄酒,促成了葡萄树的大量栽种。“地理大发现”年代,即15世纪到17世纪,最终直到法国大革命以后,传教士不知疲倦的播撒,才使拯救世界的圣血葡萄酒从神世界俗世化,并被赋予种种美好寓意,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意境,以“葡萄”作为酒的代称,代表着味觉,人们充分享受味觉快乐,共享和平,用“葡萄”和“酒”来暗喻刻骨铭心的爱情。欧洲的18世纪,葡萄酒还被当做增进人际友情的圣物,当时的画家也喜欢在画布上呈现手持葡萄串的爱神,寓意“丰收与和平”。
西方思维“以物为本”,注重科学、理性,尊重事物本质。这种理性思维也在酒文化的嬗变中逐渐崭露――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涉及葡萄酒的法典,也可算一佐证。酒神神话衍生的西方酒文化继承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思想,逐渐发展成为共存、博爱、交流以及共商与欢乐交织气氛的同义语,与中国的茶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朋友相伴,美酒增趣,享受品味酒中风味的变化,是更纯粹的品酒文化,正如葡萄酒的一句不朽的谚语“Drink less but better”(饮少些,但要好)。酒于西方人更是充满魅力和生命的神圣艺术品,酒的不同特点、性质和味道都受到充分尊重。尊重自己的存在,同时也尊重别人的存在,喝酒自由,能喝则喝,不能喝则不喝,不劝酒、不划拳,西方人喝情绪,只在某些特定场合共同举杯庆祝健康、成功、友谊等,不需要像中国人喝酒那样敬来敬去。
五、总结
酒文化不如庙堂文化庄严与明快,多姿多彩却歧义丛生,貌似混沌却意味深长,中西方的酒俗文化都是同样的酣畅空灵,酒醉神通,历史的隐秘的思维模式与复杂的发展轨迹造就了中西方酒文化上的差异。中国酒文化香醇,醇馥幽郁,含蓄内敛,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西方酒文化浓烈,激烈狂放,清爽随性,在狂歌醉舞中感受生命本我,忘情、投入,与上帝、世界融为一体,得到轻松自由的精神享受。
Q:西班牙葡萄酒虽是旧世界葡萄酒中的重要一员,但论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远不及法国葡萄酒。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A:一直以来,西班牙葡萄园的种植面积都居于世界首位,葡萄酒产量也名列前茅,之所以多年来并没有受到世人注目,是因为我们没有采用专业媒体宣传炒作。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企业本身和消费者才能够获得更多切实利益。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葡萄酒消费大国,作为西班牙葡萄酒领军品牌,多米克(DOMECQ)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并与北京杰仕达葡萄酒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多米克国际商贸有限公司,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中国进行大范围的战略布局,建立广泛的分销商网络,实行零风险的分销方式。
虽然中国的消费者还不了解西班牙葡萄酒,但并不表示会排斥它。目前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已经从最初的盲目跟风、不懂葡萄酒,开始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品尝葡萄酒、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因此,未来的葡萄酒消费不会简单以产地定消费,而会更多从口感出发做选择。
Q:但葡萄酒目前在中国整个酒类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饮酒文化差异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A:其实酒文化与食文化是一样的,比如中国有菜系,谁也不能够简单地将某一菜系直接就评价为是最合适中国人口感、最受欢迎的菜系,毕竟每个人的个人喜好是不同的。同样道理,中国消费者也不会因为这款酒是来自西班牙的葡萄酒,在没品尝之前就得出不适合我们中国酒文化的结论。消费者只会从能否满足他的口感喜好出发,并为日后的消费行为做出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要抓住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只有将产品的质量做到最好,那么市场也自然而然就会向我们打开大门。另外,我想补充的是葡萄酒的好坏不应该是按国家划分的,我们更愿意按产区来划分,因为每个产区都有各自的特色。
Q:中国葡萄酒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西班牙葡萄酒,或者具体说多米克的优势在哪里?
A:正如我刚才所言,无论产地在哪,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产品品质。所以无论是来自于哪的葡萄酒都要在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谈自己的优势在哪。
具体到多米克集团,目前在中国市场有两大优势。
首先,动态式细分市场 圈定行动性人群
细分自我品牌对应的葡萄酒市场,快速圈定特定目标群。只有细分市场,锁定潜在行动派,才能提前实现营销计划。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生活多姿多彩,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差异化,由大众消费时代进入分众时代。葡萄酒酒庄要依据资源、渠道等自身优势在深入科学地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细分市场,快速锁定目标消费者群,使品牌的个性和产品利益点能更吻合更照顾到所针对的那部分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自然能获取这一群体的信赖和品牌忠诚。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法国,新兴的美国加州、澳大利亚,还是中国的长城、张裕,他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就是做到了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细分市场,快速锁定目标消费者群。张裕卡斯特酒庄通过葡萄酒主题公园的定位,将酒庄目标群锁定在爱好旅游的成功人士,让他们在悠闲娱乐中不知不觉中了解张裕葡萄酒文化,成为忠实的顾客。
并非所有的葡萄酒消费者都适合酒庄营销,仅有某些特定消费群才是我们酒庄最终的忠实消费者,我们要依据酒庄的个性优势快速找到真正意义上属于我们品牌的行动派,集中精力,服务好每一位消费者,让他们感受到与同行业其他品牌比较至高无上的服务,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了他们的消费需求,只有这样,酒庄才能提前实现营销计划,这部分特定消费群体才能成为酒庄永久的行动派。
其次,制造焦点话题 形成庄园客源流
烦杂的信息不断地冲击着消费者的头脑,无论是指导还是误导,都无处不在。在快速锁定目标群后,酒庄可以通过制造焦点话题来吸引大批感兴趣的消费者来关注。爱扎堆、爱跟风是消费者的特点,如果葡萄酒酒庄能依据自身特点制造出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必然吸引来超级酒庄客流量。
为了制造焦点话题,很多名庄建立了俱乐部,比如中粮酒业打造的世界名庄(中国)俱乐部,一个国内外知名酒庄在中国市场可供分享和发展的世界葡萄酒交易平台应运而生。这个位于世界七大葡萄酒海岸之一的山东烟台蓬莱南王山谷酒庄集葡萄苗木研发、葡萄种植、顶级葡萄酒酿造、葡萄酒主题休闲旅游、葡萄酒文化推广、会所休闲及专卖店经营于一体,通过各种大型的主题活动拉动消费者参园,不失位这方面的典范。
俱乐部模式不仅打造了葡萄酒庄园的超级客流,还成为了一种招商加盟的好模式,与西方的“经纪人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君顶酒庄是世界名庄(中国)俱乐部的活动场所,吸引全球著名酒庄的优质葡萄酒,展开全面营销推广。所有俱乐部会员的产品将带着俱乐部的标志进入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进口葡萄酒产品的第一依据。君顶酒庄创新的“会员+加盟”营销模式与各级加盟商一起建设以“会员俱乐部+专卖店”为营销平台的市场营销网络,直接面对消费者主销世界名庄(中国)俱乐部会员酒庄的产品。此举动吸引世界上颇有知名度的酒庄加盟,如阿根廷怀来斯帕多内酒庄、澳大利亚派拉蒙酒庄、智利瑞琴嘉酒庄等;另外也不断诱惑着国内外的高端人士。
再次,趣味无限的庄园互动 变被动为主动购买
酒庄通过制造焦点话题,已经吸引大量的消费者的到来。酒庄依据自身的特点,制造趣味公关活动,让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充分的互动,让消费者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例如,酒庄聘请专业的摄影师,无偿给消费者拍照,消费者可以在美丽葡萄长廊扑影,可以在神秘的酒窖扑影,还可以在葡萄酒的展厅和陈年老酒合影。只要是消费者喜欢的,酒庄允许的范围内,消费者都可以尽情地和摄影师、大自然互动,让消费者感受到在酒庄摄影的乐趣。玩累了,口渴了,喝上一口清爽的葡萄酒自然是消费者的选择。
张裕开发“酒庄游”。张裕将其富有海外风情的卡斯特酒庄开放为一个葡萄酒主题公园,打造出一条集休闲娱乐和体验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产业链。每逢葡萄丰收的季节,酒庄会推出“酿酒过程接力赛”,游客可以体验采摘、榨汁、滚橡木桶和桶中抽酒等酿酒环节,在娱乐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酿酒知识。另外,酒庄还为游客提供了DIY制酒服务,游客可以自己制作个性化酒标,给家人或亲友一份意外惊喜。在张裕卡斯特酒庄,游客可以感受欧洲风情的葡萄酒酿造过程。另外,烧烤休闲中心也是游客互动交流的极佳场所,游客顺着蜿蜒的亭栏,伴着潺潺的流水,可以在此赏月聚餐,沟通无限。如此深刻的体验,对于品牌形象锋化非常可观。
最后,置入酒庄文化
形成终身消费
近几年来,随着葡萄酒文化不断传播与普及,中国人对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各种各样以葡萄酒为主题的会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葡萄酒消费必定是靠文化推动的,葡萄酒主题会所已经越来越受到酒商、葡萄酒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East 东方红酒窖就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应运而生。
East东方红酒窖位于闹市取静之地,环境质朴典雅,室内装修以尊贵、古典的欧洲中世纪风格为主,大堂开放式的廊桥、哥特式的挑高穹顶、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彩绘玻璃、古堡密室般的酒窖,每一处设计都强烈地表达了红酒文化的主题。酒窖设计全面兼顾使用功能,沉静唯美的正餐厅、典雅瑰丽的酒廊、尊宠舒适的雪茄吧、神秘静谧的酒窖、灵动别致的户外露台,以及奢华尊贵的VIP房。整个空间被赋予葡萄酒的灵魂。
不久前,《酒世界》杂志社参观了East东方红酒窖,并在此举办了一个内部小型品酒会。古朴而不失奢华,静谧而不失灵动――员工们在领略了East东方红酒窖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的同时,还对两款白葡萄酒,两款红葡萄酒进行了品鉴。
East东方红酒窖不仅拥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硬件设施,而且还拥有让酒窖充满思想和魅力的专业团队:
董事长杨东先生对生活有着独到的感悟,并找到自己人生的挚爱――葡萄酒。 2009年,杨东先生开始筹备East东方红酒窖,开创葡萄酒极致末端的先河,并立誓将自己的后半生致力于红酒事业,以此为乐。
行政总厨李志勇先生,拥有20多年西餐烹饪经验,曾经在天津、香港五星级酒店及精品西餐厅担任行政总厨。李志勇先生擅长法餐、意大利餐的烹饪,亦热爱推陈出新,对美食搭配葡萄酒有着独到的理解。
酒水经理兼首席品酒师Mike Wang先生,ISG国际侍酒师、波尔多CIVB葡萄酒学院品酒师,曾经在洲际酒店任酒品经理,及米其林二星意大利餐厅担任首席侍酒师。他对葡萄酒的理解颇为深刻,认真笃定的专业素养赢得了业内同行的诸多赞赏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此外,East东方红酒窖还拥有一大批资深专业人才,为酒窖注入了鲜活而富有激情的血液。到过East东方红酒窖的人,无时无刻都能享受到这里专业而精湛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