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奔腾年代影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电影艺术;关系
一、奥林匹克运动与电影艺术的百年之缘
电影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同龄人”,又是“老同乡”。1894年,在巴黎索邦神学院,13个国家的2000名代表济济一堂,通过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次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人顾拜旦,就在巴黎组建了国际奥委会。1895年12月25日,又是在巴黎,在嘉布遣大街的大咖啡馆里,电影正式诞生。两者如同孪生姐妹,为20世纪的人类生活增添了乐趣和光彩。据说,在首届奥运会上已经有摄影师用电影记录下了运动会的场面,但是直到目前尚未找到影像资料。以后,每届奥运会期间都有影像记录,而且国际奥委会指定电影摄制组拍摄奥运电影,称为奥运官方电影,这些电影保存在国际奥运会博物馆。
第一部奥运会大型纪录片竟是希特勒宠信的女导演莱尼里芬施塔尔拍摄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意志的胜利》。影片记录了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50年后,贝尔蒙多主演的法国故事片《王中王》嘲讽了纳粹分子在柏林奥运会上的丑恶表演。英国故事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以26英里马拉松赛为题材,表现了4名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的艰辛。冬季奥运会始于1924年,承办城市是法国的夏蒙尼。迈克尔・里奇导演的美国影片《雪岭雄风》,以冬季奥运会为主题,表现了美国奥林匹克滑雪队的生活。
奥运会一桩公案引出了美国故事片《吉姆・索普一全美球队》的一段话题:美国著名印第安裔运动员吉姆-索普夺得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十项全能和五项全能冠军,有人揭发他大学时曾参加过职业棒球赛,拿过酬金,不能算业余运动员,奥委会追回了他的金牌。临死时,索普还念念不忘“还我金牌”。他离世30年后,国际奥委会才把金牌还给他的子女。
奥斯卡获奖影片《烈火战车》中的主人公埃里克-利迪尔与中国有不解之缘。1902年,利迪尔出生在天津,后来,返回英国读书并参加了1924年巴黎奥运会,曾夺取400米冠军并打破了奥运纪录。1925年利迪尔到天津教会学校任教,1943年被日本人押入山东潍县集中营,1945年2月21日辞世。1982年,以利迪尔的运动生涯为主线的英国影片《烈火战车》凭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诸如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体育精神等)一共获得了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象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最佳创作剧本、最佳服装、最佳音乐四项大奖,达到了奥林匹克电影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是迄今奥运会题材影片赢得的最高褒奖。
二、电影艺术是宣扬奥林匹克的良好载体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非常需要传播媒介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奥林匹克属于文化和教育的范畴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平台,它的发展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亦即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奥林匹克精神、主义、宗旨的正确传播是影响和引导人们奥林匹克价值观的主要力量。传播媒介的宣传可以将奥林匹克运动展示给普通大众,使奥林匹克运动及其所蕴涵的奥林匹克精神得以在中外之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引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趣并使之保持始终,这样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发扬光大,深深扎根在人类的最基层。从而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电影艺术是利用现代摄影技术手段,以戏剧和绘画艺术为基础,综合和汲取了各门艺术的一些表现方式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艺术种类。电影是利用白描、写实、怪诞、蒙太奇等手法表情达意的生活化艺术。电影的画面与声音元素结合,相辅相成,以变化丰富的动作、声音、色彩、情调、节奏、寓意性等刺激观众,产生丰富的银幕效果。电影艺术可以利用声画结合、时空转换、变换节奏、特殊造型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以造成各种艺术效果,在作品中传递出一定强度的情绪情感脉律,并引发观众情绪情感上的震荡或共鸣。因此,电影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宣传效果。
历届奥运会的官方都非常重视电影的宣传作用,特别是在奥运会的筹备阶段。例如,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已经的奥运宣传片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动画宣传片》、《中国,魅力永存》、《魅力北京》、《新北京新奥运》、《我们赢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宣传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动画》、《走进奥运中国奥运》、《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等等。可见,电影是一种宣传奥林匹克运动的很好载体。除了宣传片外,还有奥运会的官方电影。近百年来,无数荣耀的面孔在银幕上浮现,而凝固精彩奥林匹克运动瞬间和展示奥林匹克精神的奥林匹克电影,则更以其体育和艺术的双重震撼,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观众。许多成功的范例使我们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与电影的完美结合,既可以将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给全世界,使奥林匹克的精神得到光大与宏扬,也可以使电影平添动人的艺术魅力。
三、奥林匹克运动是电影的重要题材
奥林匹克运动历来是世界电影领域的一大主流题材,因为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本身就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奥林匹克运动又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奥运会场内场外都有丰富感人的故事,因此使得奥林匹克运动成为理想的电影题材。1936年,真正的奥林匹克电影《奥林匹亚》呈现银幕。直至今日,据不完全统计,以奥林匹克运动为题材的电影,历史上拍摄过不亚于3000部,成功的也不在少数。《洛奇》将史泰龙推上了好莱坞一线动作明星的行列;《胜利大逃亡》吸引到球王贝利和欧洲球星客串演出,成为最获影迷和球迷青睐的足球故事片;罗伯特・德・尼罗凭着《愤怒的公牛》里的精彩演绎,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奔腾年代》里的赛马“海洋饼干”以黑马姿态横空出世,成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心中的传奇。2004年美国影片《奔腾年代》以愈挫愈勇的立意引发了影评家的共鸣,荣获奥斯卡7项大奖提名。2005年美国影片《百万宝贝》又以对生命意义的探询再次问鼎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影片”奖。
目前,在我国公演过的与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有关的体育题材电影还有很多。照运动项目分类:篮球有《女篮五号》、《战斗年华》、《高中锋,矮教练》、《空中大灌篮》等;足球项目有《京都球侠》、《加油一中国队》、《飞吧,足球》、《狂迷》、《球迷心窍》、《神射手》等;排球的Ⅸ沙鸥》;自行车的《神行太保》;拳击的《拳击手》、《黑暗中的拳头》、《灵与肉》;摔跤的《现代角斗士》;乒乓球的《五虎将》;曲棍球的《一个女教练的自述*;游泳和跳水的《女跳水队员》、《美人鱼》、《最后的情感》、《隐形的翅 膀》等;体操的《乳燕飞》、《健儿春色》等,不胜枚举。
历史是最伟大的编剧,它所呈现出的故事的精彩和复杂性,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够描摹得尽。一部奥运史蕴含着各种戏剧元素,有正剧(震撼的竞赛行为)、有悲剧(惨重失败、牺牲)、有喜剧或闹剧(幼稚、尴尬和骗术),呈现出超出普通观众想象的多元性。耐人寻味的是在百年的电影历史中,有关奥林匹克题材的影片以表现拳击内容的为最多,仅美国好莱坞推出的就超过500部。其中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丰富了拳击运动本身的文化内涵。表面上是拳击运动本身的惊心动魄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究其根源则是西方民族崇尚个人征服、追求个体价值的原因使然。于是围绕一名拳手的经历或一场激烈的拳击赛,就可以成为一个绝妙的电影故事。
四、奥林匹克精神是电影艺术永远的追求
[关键词]立春;孔雀;出类拔萃;回归庸常;宽容
雪莱诗云: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
中国二十四节气歌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应该是这个时段。
顾长卫第二部独立执导的影片《立春》,续《孔雀》结尾之画外独自:“我记得爸爸走的时候,离立春不远了。”于是“立春”来了,从影片中出现的倪萍与杨澜主持新春晚会的电视屏幕,清晰地显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这也是老实人顾长卫的实事求是的影像风格。顾长卫言:《立春》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发生在我国北方一个工业小城中的故事,依然延续着《孔雀》中“普通人梦想与现实碰撞”的主题。但是,人物命运结局大同小异,无他,这是顾长卫的深刻之处,人类的命运大都如此,出类拔萃者永恒的是少数,所以才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和“生命重在过程”的哲理之言。
影片彰显的是小城中一个个孤独又纠结的另类人物,但归根结底仍属底层大众――城市平民。是“边缘人”么?是,也不是。把他们称作“理想主义”者,高抬了一点;或曰“活得不耐烦”,又贬低了一点。因了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的钟情爱好,又总做着出人头地的白日梦,“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于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结局自是绝大多数向凡俗人间妥协,因为“将军”不可能太多!人生,到底就是这么回事。
蒋雯丽只因戴上假牙变成“吃里扒外”的龅牙、脸上装点了黑斑,肥了肚皮和臀部便变成了丑女王彩玲,从而反证美容广告的可行性。当然,蒋的气质犹在,尤其是一双会说话的咄咄逼人的眼睛,倒也符合女主人公外形与内涵的要求。虽丑陋,但对音乐的痴爱和狂热使自命清高的她一遍遍往京都跑,想用三万元买个北京户口,再一遍遍往中央歌剧院跑,想进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做甚都行!说她是痴人说梦,也不尽然,她的歌喉的确美,但这美在她生活的小城中知音甚少,在雪花轻飘的街头义务演出时,人们对跳芭蕾的“二尾子”胡金铨报以轻蔑不屑,给她也无甚好果子吃,是纷纷散去的冷漠。也许,她与胡金铨是“同病相怜”的一对,但是,当胡金铨迫于世俗无处不在的沉重压力,哀求她假结婚时,却遭到她斩钉截铁的拒绝,原因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这个女人也有“知音”――一个酷爱朗诵,朗诵也是包头普通话的老粗男人周瑜赏识她,且以菠萝、呼机等来“巴结”她,在她崩溃之时欲娶她,她却瞧不上眼,答曰:“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然而“鲜桃者”何许人也?一个跟她一样发“艺术高烧”的狂热者黄四宝,他每年都要进京考中央美院,每年都名落孙山后,每年都喝成酩酊大醉倒在家乡车站等处。对这样的“艺术疯子”,连他的母亲都费解,而王彩玲理解,并懂得。透过窗口,盘腿坐地上的黄四宝将一长纸条卷成筒状放地上,那随风或缓或急舒展的纸简便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当然,这是因了顾长卫的捕捉和感觉,将艺术情趣落到了实处。因为懂得,她对他是慈悲式的“一见钟情”!并且在他又一次从京都失魂落魄归来,深更半夜主动到进她的房间后,她与他结合了。怀着无限美好瞬间记忆走向课堂,她给学生上的这堂课也分外美好。然而,美梦并不只是昙花一现,而是被这个疯狂的男人疯狂地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煽了个粉碎,他吼叫――“我的感觉是你了我!”他有什么资格说出这样不要脸的话?!就因为他长得有这么个样?就因为她是一个丑女?!即便如此,不是他自个儿送货上门的吗?她自杀了,从高楼坠下,却没有死成,于是活着,成了一个名声极不好的女人,度日如年地面对她所生存的世界。
年轻的、漂亮的、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自身条件也不错的女人出名就很容易吗?非也。当一个自称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的光头女孩高贝贝与其母来到她的陋室,且卟嗵一声跪倒在她的面前,说,她临死前的最大心愿就是上北京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拿个名次。丑女被感动了,她从买北京户口的人手里要回了剩下的一万多元钱,全心全意帮助这个光头女孩,光头女孩的传奇――不,是神话变成了现实。王彩玲自己为自己所感动――艺术生命的链条是这样地环环相扣!光头高贝贝却又是卟嗵一声跪倒在她的面前。坦白说这只是一个骗局,她没有病,母亲也不是她的母亲,但是她的男友患了癌症,男友又是她的音乐老师,这是男友的心愿云云――鬼晓得是真是假!难道说人世间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假话才是真的吗?
然而,这种种挣扎、拼搏、奋斗、探求,总能在观众的心里引起共鸣,“少年不识愁滋味”,哪个没有过不切实际的抱负和梦想?以至老了也难以忘怀?然而在与现实的抵牾磨损中,哪有不跌跌撞撞,乃至头破血流的?无奈中的回归更见无奈!当然,也总有个别的在经过久久的等待之后,梦想成真。就像《孔雀》结尾,你以为它不再开屏时,它却在瞬间绽放!就像王彩玲终于突兀地在北京音乐厅堂皇高歌,真让人目眩神迷。可是,不要悦这只是导演的一厢情愿,即便如此,孔雀开屏之时,自己亦毫不留情地展示出了自己的!有时尚名字的高贝贝如是;恶俗名字的黄四宝如是,终沦为开婚介所行骗的油子;与英姿勃发周瑜同名者如是,竞以讹诈黄四宝老母的钱买一对呼机送王彩玲一只自留一只!王彩玲同事兼邻居小张发的是“爱情高烧”,总在丑女前炫耀!事实就是这么残忍。而王彩玲也并非一味善良单纯,对周瑜的居高临下,对胡金铨的断然拒绝,对爱情破灭、前来哭诉的小张的冷酷:你想找我做垫背?!只因为外、张说了:我就要变得比你还不如了!还有她面不改色的“谎言”:我马上就要去北京了,中国歌剧院就要调我啦!这些都只能归之于丑陋。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理想与现实”主题的影片,不如说是一部人与人之间难以理解、沟通、宽容却又仍要理解、沟通、宽容的影片。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还是哈代说的那句话: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够相互应答。
如果说《孔雀》聚焦于一个小市民家庭,那么,《立春》在散点透视中专注王彩玲,平民家庭淡化为背景。女主角王彩玲农村的家――善良的言语不多的老母、痴呆症的老父成了人生季节的意象背景,老母放鞭炮迎春已成经典镜头。男角黄四宝的绘画房间与蛮不讲理的恶俗母亲代沟对抗之张力。王彩玲与修复好兔唇的养女在天安门前游览的画面是人生链条总得环环相扣的象征,也是回归“家”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