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东莞办证

东莞办证

时间:2023-05-30 10:09: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东莞办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东莞:治安队员拦下近百名新莞人办居住证

在街上闲逛,突然被人拦下检查居住证,没证就一律带走并交15元钱办证。8月6日晚,广东东莞塘厦镇清湖头社区的近百名新莞人就这样被带到社区治安队,直到办完居住证才获准离开。

观点

“强制”与办居住证的初衷背道而驰

办理居住证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此事件中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办证为何是治安队员出面?二是为何要强制?

若采取“强办”甚至让“强办”成为谋取部门利益的手段,那就与办居住证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鲁 西)

善待流动人口体现城市良心

作为群众自治组织,治安联防队不具备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拦下路人交钱办证,有滥用权力、侵犯公民人身自由之嫌。反思“强办居住证”的做法,不仅仅是执法方式的不当,更有流动人口权利保护的不力。

由于户籍壁垒或者事实上存在的社会排斥,流动人口往往很难获得“同城”待遇,甚至由于其外来者身份,被一些管理者不无偏见地视为影响治安的人群,这些因素的叠加,使流动人口在权利上处于弱势地位。

善待流动人口是城市的良心所在。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尊重和维护流动人口权利已成为共识,从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到农民工可申请公租房,都见证着这种改变。但把这种共识转化为文明执法、服务型管理,依然还有不小的差距。 (凯 风)

多元利益格局更需共享机制

此事件折射出东莞当地人对外来者另眼看待的事实,这里边,存在着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利益纠葛,在一些常住人口看来,流动人口是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公共资源的分享者。如何在多元利益格局中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实现共享共赢是当前的一项紧要课题。

面对这样的现实,固然需要倡导和谐互助的社会风尚,但更为迫切的是构建包容、共享的发展机制。 (子 恒)

谢谢《晚霞》!

四川乐山 罗保东

我于“5·12”大地震后进城在一小区当门卫,不久小区里搬来一位退休干部,他常把他订的《晚霞》杂志借给我看,于是我与《晚霞》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中受益匪浅,无论是今日时事还是历史典故,不管是生活窍门还是养生知识,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精神食粮。所以,我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你,《晚霞》!”

我希望《晚霞》多刊发一些关于农村老人的所想、所为,多为他们鼓与呼。

“扣婴索费”

板子不能只打医院

河南漯河 张玉胜

深圳一对夫妇因欠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12万元医疗费,他们的一对双胞胎新生儿被扣在医院达两个月。

看病付费,欠债还钱,这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以扣留双胞胎新生儿的“绝招”向其父母索要所欠12万元医疗费,咋看都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人的“人质”事件。一方是“病不起”的无助,一方是“要不回”的无奈,这样的尴尬着实让人纠结。

按照专业人士的解读,医院对病人没有“留置权”,随意扣押病人是一种侵权行为。但就本事件而言,医院之所以拒绝其家属提出的先将孩子接出、再逐步偿还医疗费的请求,缘于此前一些患者家属的言而无信。这的确是医院在面临治病救人与追讨欠款时的无奈。

从表面上看,医院“扣”人追款只是事关医患双方的道德诚信问题,但实质上是医疗保障制度缺失的表现。笔者认为,健全医疗保障机制,不仅要确保患者病有所医的权益,还要建立起切实维护医疗机构正当权益、合理调处医患纠纷的制度,比如,对医院过度医疗行为的认定,对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对特殊情况下先医疗后付费的担保,对恶意拖欠和逃避医疗费行为的惩处,等等。总之,应该将医疗活动中的价格、质量、责任、纠纷等,都纳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

补胎记

成都 燕 子 插图 高凤成

前些日子骑车上班途中,后轮胎突然没了气,一抬头看见前面不远处、宁夏街上一小巷入口处有个修车摊,于是把车推了过去。

摊主取出内胎打气,可怎么都打不进去,正在我疑惑之时,摊主指着内胎说:“你看,这里有两个小口,是钢丝戳的。”还没等我看清楚,三下五除二,摊主已补好了两个疤。可他并不急于装内胎,而是继续检查,“原来补的这个疤翻疤了”,话音未落,手脚麻利的摊主已拿起锉子开始挫胎,转眼间又补好了一个疤。“一个疤3元,3个疤9元。”摊主报出补胎价。“其他修车摊、修车铺都是补一个疤1元5,你怎么收3元?”“我这里一直收3元。”

知道遇到敲竹杠的了,因着急上班,交了钱我骑上车飞奔,心想将就着骑到单位,经“歪”师傅补的这个胎是用不得了,必须得换。骑了大约20来分钟,只觉得后胎咯噔咯噔的——又没气了。正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单位同事打来的,说开会的时间到了,我推起车一路小跑,到了单位已是满身大汗。

跟单位同事说起这事时我气愤不已,可同事们却似乎习以为常:“类似的事儿我们也遇到过。”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交通、设施等硬件上,更体现在市民素质、服务水平等软件上。”这话颇有道理。

为把敬老作为招聘条件叫好

上海 郁建民

长沙市一家中老年用品商店招聘员工时开出新条件:“不孝敬老人者免谈”。

将“孝敬老人”作为招聘条件,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金钱、物质至上的观念下,国人的道德出现滑坡,孝心的缺失也令人担忧。

将“孝敬老人”作为招聘条件并不苛刻。从招聘者的角度来看,招聘有孝心的员工,一方面有利于打造与人为善、精诚团结的团队;另一方面能提升服务水平,因为有孝心的人是能替他人着想者,这无疑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第2篇

论文摘要总分馆制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关注,通过介绍国内三大图书馆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分析总分馆制具备的特点和现存的问题,以期对国内其它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提供借鉴。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国家,其中,美国是总分馆制实行比较普遍的国家,体制也比较完备。根据美国图书馆法的相关规定,其公共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资源由总馆统一协调,图书馆的类型有总馆、分馆、图书站、借阅处和汽车图书馆等。随着总分馆制在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也同时逐步应用于大学图书馆,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多级设馆形式,它共有90个图书馆,包括5个大学馆、55个系馆和30个学院图书馆。这些馆都有基于网络的统一的管理系统、目录系统、借阅系统和馆员教育培训,总馆和分馆之间实行统一的管理与服务。

总分馆制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实现体系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的互动,充分体现了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总分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

目前,我国各系统的图书馆都进行了总分馆制的尝试,如广东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起1个总馆、36个分馆和102个服务站的集群图书馆网络,服务和覆盖东莞32个镇区;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一些综合性的高校纷纷采用了总分馆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于2006年也采用了总分馆制。本文通过介绍国内三大图书馆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总分馆制的组织结构,归纳总分馆制具备的特点,为国内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提供借鉴。

1总分馆制在国内三大图书馆系统中的实现

1.1高校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合并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出现了一校多馆的现象,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总分馆制模式管理的尝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取消院系资料室,按学科门类重新建立专科分馆的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模式;由于高校合并,图书馆重组后由一个总馆和若干个分馆组成的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模式;在原院系所资料室基础上转型为分馆的北京大学模式;对院系资料室进行二级馆改造的海南大学模式;这些不同的模式可以概括为:集中式、集中分散式、分散式等。

在我国高校人事和经费等管理权限统一集中在学校的情况下,图书资料管理体制以集中式管理的总分馆制更为有效。因此,本文以集中式管理的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高校集中式总分馆制的架构。

中山大学的总分馆制是典型的集中式架构模式,2004年,取消院系所有的分馆(资料室)建制。按学科门类和读者群建立学科分馆。现整个图书馆系统由南校区图书馆总馆、北校区医学图书馆、东校区图书馆、珠海校区图书馆共4个校区图书馆和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生命科学学科分馆、化学学科分馆等3个学科分馆组成。其组织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采用集中式管理,人、财、物都由总馆全面管理,分馆不受院系领导。各院系所原来的图书资料从业人员由总馆统一考核、统一聘用、统一培训,并在全校图书馆系统内实行图书资料人员流动制。各院系所分馆(资料室)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学校下拨的购书经费、相关家具设备全部划归学校总馆集中管理。

四个校区图书馆和三个学科分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体系。但各馆在文献服务方面又各有侧重,总馆主要实施全面管理职能和书刊文献资源统一采编工作,存放古籍、特藏、专藏等资源,侧重为学术科研服务。医学馆主要收藏生物医学文献,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珠海校区、东校区图书馆为基础图书馆,主要向本科生及教职工提供服务。学科分馆侧重收藏三大学科文献资源,为三大学科学术科研服务。学科分馆统一执行总馆的各项政策和业务标准,免费向全校开放,实行全校文献资源通借通还。

1.2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

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省、市、地区为了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图书馆单一管理、单一服务的格局,各类公共图书馆都进行了总馆/分馆制的改造。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该网络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各区县图书馆及高校、科研等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到目前为止,该体系已发展了79个分馆,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海图书馆与26家区县图书馆之间实现了“一卡通”借阅功能。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截至2006年底,全市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22个区、县级图书馆为分中心馆,118家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加入的服务网络,实现了首都图书馆——区(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三级互联。2007年,网络工程建设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将在朝阳区、海淀区以及大兴区建设街道、乡镇级图书馆26个,全市各区、县级图书馆及各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全部纳入网络,并辅以流动图书服务车,并全部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2005年底,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全部实行联网,深圳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全面开通。

这些都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图书馆共同体”,通过契约确立起彼此的关系,中心馆和基层馆在协议期内形成总分馆关系。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较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在某一方面与其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图书馆为分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地组成类似于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总馆分馆机制。

下面以广东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为例,介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架构:

2004年5月,东莞图书馆明确提出了“以技术为支撑、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见效益”的总分馆模式实施思路,按照中心馆一分馆一服务站的形式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以东莞城市中心图书馆(即东莞图书馆新馆)为总馆,以各镇(街)、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以社区图书馆、单位内部图书馆、资料室为网点,以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和调节手段的地区性图书馆集群网。

各级图书馆,被直接纳入到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总分馆体系,“统一标识、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共享资源”。

截至2007年底,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起由1个城市中心馆、36个分馆,包括:24个镇街、8个村(社区、居委会)图书室、4个企业(学校)图书馆及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组成的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

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采用统一管理,分层服务:体系内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调配,图书统一采购,书目数据统一编制,文献资源所有权归属总馆总馆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分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实行“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共同服务市民。

至2006年,东莞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除购书经费外,各分馆的行政费用仍由当地地方政府负担,人员的录用和管理,还未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实现经费和人员一体化管理为第二步目标。

1.3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和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四个机构整合而成,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总馆设在北京,下设兰州、成都、武汉三个二级法人分馆,并依托若干研究所(校)建立特色分馆。其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

国家科学图书馆负责全院文献情报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负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服务,领导各分馆开展高效的文献情报服务。作为有特色的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各法人分馆根据全院统筹布局,参与全院文献情报联合建设,负责相应领域的战略情报研究和面向相应地域研究所一线的深层次用户服务;各个特色分馆,在服务本单位需要的同时,接受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业务指导,满足特色需求,服务全院,辐射全国;各个研究所图书馆,在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统筹协调下,共同支持研究所的文献信息服务。

2总分馆制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1资源共享

包括书目数据、文献资源(印刷本资源、电子资源、自建数据库)共享。总馆与分馆之间除了书目数据的共享外,还体现在文献资源的共享:对于印刷本文献而言,由于总馆和分馆的书目和馆藏信息全部上网,供读者查询总分馆内的文献的收藏分布情况,并可按馆藏地点查阅自己所需要的书刊;对于电子资源,只要输入读者的借书证,读者就可以免费查询和下载。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电子资源和集成服务系统为总分馆所有的用户提供网络化服务,可提供包括1.6万余种外文期刊在内的各种类型文献的原文。除了购买的印刷本资源和电子资源外,许多有特色的资源(包括自建数据库、影音资料)也都可以共享,如兰州分馆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文献库”、“西北地区生态学文献库”、“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等。

2.2管理平台和技术的共享

如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中,通过总分馆制,打破过去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无论是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只要是集群图书馆网络中的一员,都可统一使用集群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统一共享总馆的服务器、设备、技术和人员,无需再自购相同设备、自设相同部门,避免了分类编目、技术维护等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各成员馆的办馆效益。

2.3通借通还

为了让读者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总分馆间都实现通借通还,高校馆的总分馆制一般是用“一卡通”来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而公共馆则采用多馆的借书证通借通还,如东莞城市图书馆群则采用“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即读者在开通通借通还业务后,可持任何一个成员馆的借书证到任一图书馆借还书。

2.4资源共建,文献分藏

实现总分馆制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建、文献分藏。如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存放古籍、特藏、专藏等资源,侧重为学术科研服务。医学馆主要收藏生物医学文献,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珠海校区、东校区图书馆为基础图书馆,主要向本科生及教职工提供服务。三大学科馆则主要收集本学科的文献资源。

资源共建、文献分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兰州分馆重点收藏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化学化工、核科学及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兼收应用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综合性文献;尤其重视收藏有关寒区、旱区、极区特别是关于西北地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工程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了有西北地域特色和资源环境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武汉分馆则形成以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为重点的文献收藏体系。

2.5服务互动

总馆与分馆有大致相同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模式;分馆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推出与总馆相同的服务项目,也可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有统一规划的读者活动,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根据各馆条件而定,这种服务互动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如2005年东莞首届读书节期间,东莞图书馆总馆及各分馆上下联动,全市开展东莞学习论坛讲座、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近300余项,参与市民200万人次,凸显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联合服务成果。

2.6共同存在的问题

实现总分馆制在有效利用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和提高整体服务效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立分馆的评估制度、稳定分馆人员队伍、促进分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分馆特色化服务的开展等方面都值得探讨。

3结语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的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总分馆制的实现成为了可能。总分馆制在我国尽管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在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方面彰显了巨大的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体系内的资源保障能力,实现体系内资源互补,而且能提高总馆的辐射能力和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及分馆的服务能力。随着这种管理模式优越性的凸现,会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尝试建立或加入总馆分馆体系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构建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树立“大图书馆”理念,坚持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整体化建设。

在实现总分馆制模式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行,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如一些图书馆,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大打总分馆牌,纷纷将街道和社区图书馆挂上分馆招牌,并一次性投入资金,之后却因体制未能理顺而疏于监管,资金也无保障,甚至文献数据亦不能统一,根本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最终使分馆空有其名,任其自生自灭,非但没有实现效益,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基本上按“一级政府建设一座图书馆,谁建设谁管理”的模式,因此,每个图书馆背后都有一个独立的主管部门,每个图书馆都对其主管部门负责,使得图书馆之间除了非常松散的业务合作关系之外,基本不存在任何组织联系。因此,要实现总分馆制一定要得到政府的长期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决策作用,为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互通互联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

高校馆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总分馆模式,如香港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一方面,其各分馆馆长又兼任总馆业务部门的主管,因此,加强了与总馆各项工作的联系;另一方面,5个分馆虽然属于所在院系,但由于设备、耗材、人员、经费等均由总馆管理委员会决定,因此,对各分馆的管理实际集中在总馆。而与各院系的联系则变为沟通、合作和提供服务的关系。这样可以提升院系对分馆的认同感,也会积极参与到分馆的建设中来。

第3篇

【关键词】出租屋;服务型;租住人口

出租屋和租住人口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它们既给城市注入了活力,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稳定和社会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目前我国暂住人口数量接近2.4亿,出租屋是租住人口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加强暂住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建立服务型出租屋管理模式,完善人口信息采集、实施"一证多能"居住证制度、建立统一管理的廉租公寓等具体措施,再配以出租屋管理立法的不断完善和暂住人口的精神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服务型出租屋管理模式一定能够很好地发挥出其设计功能,实现其追求的社会价值。

一、采用市场机制,完善人口信息采集

治安管理机关以人口基本信息作为工作的根基和出发点,如果没有准确的信息作为保障就无法采取有效决策进行服务和管理,并使公安机关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降低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架空登记制度的实际功能。因此,任何治安管理举措作用的发挥,都应当建立在及时准确地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市场经济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割断了人们对于户口和单位的依赖,户籍和单位制度发挥社会控制作用的空间正在逐渐地减小。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多,户籍制度对人们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约束力降低,单位更是褪去了社会管理职能,无法实现对人口的固定作用。那么如何用一个更好的制度来取代户籍与单位制度就是我们应当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应当采用市场机制来完善人口信息采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发展,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逐步解放,经济利益观念也深入人心。为了提高出租屋登记效率、夯实出租屋管理基础工作,本文建议采用经济鼓励手段、取消办证收费制度、降低出租屋经营的各项税收、实行登记不收费政策,来调动出租屋业主和暂住人员两方面都积极主动进行申报基础人口信息。例如在出租屋业主方面,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地方财政收入的实际情况,依据出租屋的表现评比备案,对长期表现好的出租屋进行行政奖励或者通过提高银行贷款金额、增加医疗享用额度等措施提高其社会福利保障待遇;在承租人方面,可以实行取消登记备案的各项手续费和抵押金、对良好市民进行行政奖励等措施。这种运用经济利益激励的方式,使管理机关可以获得所需信息,使出租屋业主和承租人获得了实惠,充分展示出了主动登记的积极性,创造出了多赢的良好局面。

在完善人口信息采集方面,还应当注意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例如: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管理网络体系,使暂住人口再流动时,其基本信息可以随之流转。可以考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暂住人口管理委员会及其工作办公室,公安、工商、劳动、计生、建设、民政、卫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并明确人员、编织、机构职能,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建立一套流动人口管理组织网络体系。在这样一个动态数据体系下,注意信息化管理、信息交流等具体问题,加强暂住人口来源地与居住地信息的沟通,进行信息协作,达到优势互补并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和研判分析,实现管理机关对出租屋管理的静态与动态综合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推行"一证多能"的居住证制度

我国适用已久的暂住证制度在多方批判及挑战下,终于要逐步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了,取而代之的是居住证制度。目前,上海、广东都已逐渐推出附加了大量居民权益保障功能的居住证制度,这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人口流入地政府来说,将是一种双赢的制度。所谓"一证多能"就是指以居住证为流动人口在暂住地生活、就业、办理各项社会事务的重要凭证。只有赋予居住证多项功能,才能使办证人真正享受到办证后的实惠,才能激发流动人口主动申领居住证、向政府提供个人信息并且接受服务于管理的积极性。

据报道,在广东省"居住证持证人将享有享受公益性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关待遇、享受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障服务等九项权益。如果有这样一种人性化的居民身份保障制度作为后盾,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出租屋治安管理将成为与城市房屋治安管理的一部分,这样的转变对于出租屋管理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所以,更加全面、广泛地推行"一证多能"的居住证制度也将是服务型出租屋管理模式形成的重要条件,将对服务型出租屋管理模式的实施起到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三、城市廉租房政策应逐步惠及暂住人口

廉租公寓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其明显的福利性特点,决定了其与一般商品房的开发与运作有着明显的不同。法国被誉为是"廉租房的天堂",不仅因为其申请和审核程序简单易行、房屋舒适度高,更是因为其适用对象上至低收入的公务员、下至处于弱势情形的城市流动人口。这些都是对我国建立廉租公寓制度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对象。在我国东莞,建廉租房已经作为东莞市委、市政府给新莞人的五大利好政策之一,同时,诸如土地管理等部门都将出台好的政策予以支持。建设部已经出台《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对于其适用对象、保障方式、保障资金和房屋来源、申请及审批的程序以及监督管理等规定都十分详尽。虽然这一规定不是专门针对城市暂住人口实施的,但是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廉租住房的建设与保障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视。建立针对当前居住在出租屋的暂住人口的廉租公寓居住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四、完善出租屋管理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出租屋治安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前提条件,而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并且其约束性、可执行性也不强。立法机关应当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公平正义的起点出发,逐步制定统一的、权威的出租屋管理法律体系,使长期以来一直以行政管理方式逐渐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转变。总体思路是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改、整合,全面涉及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权益立法,在时机成熟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的、可操作性强的出租屋管理法律法规。第一,通过立法明确出租屋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使这种观念上、理论上的东西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第二,通过立法明确社会各部门在出租屋管理中的相应职责,规定各相关部门在出租屋管理中的地位,规范社会部门协作机制;第三,通过立法明确暂住人口信息数据的使用、管理,建立规范使用标准保障其安全运行,使公民的隐私安全不遭到侵害;第四,通过立法明确出租屋业主和承租人的权利和义务,使这些主体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已经纳入到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轨道上来了;第五,通过立法明确出租屋管理过程中的行为程序,使各管理机关的行政行为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以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第六,通过立法严格规定各个主体的责任,如国家机关违法行政的责任、出租屋业主及承租人不履行义务的责任、各地域各部门的协作责任等。对于违反法律责任应当受到的制裁和惩罚同样不得忽视,这是现代法治责罚法定的基本要求。

第4篇

问:我儿子是一名初二学生,因在校和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学籍,现辍学在家。我儿子多次表示悔过,希望回学校上学,但被校方拒绝。我准备学校,但有人告诉我,学校不是“行政主体”,不能成为被告,被告只能是当地教育局。请问,我能否,我究竟该谁?

林洁(河南平顶山)

律师意见:我国《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由此学校获得了对在校学生法定的惩戒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开除学生,尤其对于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单位和组织都不能随意剥夺。另外,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8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49条、第51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及其监护人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或者依法向法院提讼。上述规定表明,学校可以通过合法手段惩戒未成年学生,但不能开除学生。

开除您儿子的学校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作为国家推行教育政策的特殊机关,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同样执行着公共行政的职能,享有法律所授予的行政管理权力。在我国,行政主体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还包括其他法律授权的组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因有权“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而具有了学校行政管理范围内的行政主体资格,属于行政主体中的法定授权组织。因此,如果您不服儿子被学校开除的处分决定,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投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判决离婚,无需办证

问:前不久,我向法院离婚,法院经审理认定我与丈夫感情确已破裂,遂判决离婚,并出具了一份判决书。现在,我正在办理离婚的相关手续。请问,我是否还要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

杜兰(广西南宁)

律师意见:我国目前存在两种离婚程序:一种为协议离婚,选择这种方式需要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就财产、子女抚养等达成协议,然后到民政局办理手续,取得离婚证;另一种是到法院离婚,取得调解书或判决书。以上两种方式效力等同,也就是说,法院的离婚判决书相当于离婚证。所以,您不需要再去民政部门办理离婚证了。

拖延签约,工资翻倍?

问:李某是我们公司新招聘的员工,至今已在公司上班27天。其间,公司多次要求李某按招聘时所达成的口头协议,与公司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但李某以种种借口推脱。后来公司经侧面了解得知,李某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拖延时间,以便在一个月后,向公司索要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李某私下对同事说:“只要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公司都得支付双倍工资。”请问,李某的观点是否正确,公司该怎么办?

马明宇(广东东莞)

律师意见:李某的认识是错误的,他对双倍工资处罚制度存在误解。

第5篇

1985年11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暂住人口户口管理的规定》,要求凡从本市行政区域以外来京暂住人员,均应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其中16周岁以上(含16岁)暂住期拟超过3个月的,必须申领《暂住证》。这项规定于198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直到现在,外来人口在京购房、买车,在北京人才中心建立社会档案,报名考试,应邀、因公赴台或办理商务赴港澳台通行证时,也需要出示暂住证。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农民流动到城市打工。头10年主要是到乡镇企业打工,但是规模不大。1988年前后人数开始猛增。到1992年之后,农民流动到沿海和大城市打工成为一股巨大洪流,他们也成为当时暂住证的主要使用者。

“一张暂住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作为一个外来打工者和农民的双重身份。”孙恒说:“你很难体会到那种没带暂住证看到城管时的害怕心情。”

暂住证成为历史

“恭喜你拿到‘广东省居住证’,恭喜你成为惠州市民!”日前,广东省居住证惠州市首发式,在惠城区公安分局陈江派出所举行。惠州捷丰油有限公司员工黄明主,从副市长李选民手中接过《广东省居住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再也不是暂住人口了”。

黄明主的“居住证”,是一张大小、样式和居民身份证类似的IC卡式证,上面“广东省居住证”几个字,显示出它的身份,也蕴含着它丰富的内容和意义。

卡上有持证人姓名、民族、身份证号、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址和有效期等内容。黄明主办的是长期居住证,有效期从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

“尽管‘居住证’与过去的‘暂住证’只有一字之差,但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暂住’,意味着永远是外来的,而居住证给了我一个居民身份,让我这个在惠州‘暂住’了5年的外地人找到了归属感。”首发式结束后,黄明主说出了他对领取“居住证”的感受。当得知持“居住证”可以在居住地办理商务签证等业务时,他格外高兴。

从1月1日起,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同步举行居住证首发式,在广东实行10年之久且备受争议的“暂住证”制度正式废止,广东率先实行了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改革,惠及3000万广东省内的流动人口。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据统计,全省现有登记在册暂住人口2610.9万,加上各种原因未登记的,实有暂住人口超过3000万,约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3。

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基数,长期困扰着地方政府――怎样才能对流动人口实施“科学、有效、合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外来务工者们怎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平等享受到他们应该享受的权益和社会福利?

据悉,广东“居住证”制度,首先是废除了在广东实行已久且备受争议的“暂住证”制度。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居住证”的发放和“暂住证”的废除,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流动人口根本理念和社会政策导向的改变,“居住证”的实施,要求地方政府对流动人口从“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理念。

居住证不是暂住证“马甲”

“有了居住证,我们可以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样的社会服务和待遇,我打算把在老家读小学的孩子带到惠州来读书。”领到居住证的惠州新兴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保安队长李建阳对记者说,他老家在河南,与妻子10多年前来到惠州打工,10岁的儿子在老家读书,成了“留守儿童”,夫妻俩一直为此事忧心得很。

按照《广东省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规定,居住证持证人“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满五年,有合法就业或经营证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就可在子女入托、入学方面享受和常住人口同等待遇。

“居住证”与“暂住证”的一“兴”一“废”,此前的讨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他们希望“居住证”别又成了“暂住证”的“马甲”。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废除“暂住证”、试行“居住证”制度的试点城市,截至2009年12月底,深圳累计办理“居住证”超过1000万张,已办居住证中,长期居住证总数为8402442张,持有效居住证的人在深圳可以享受就业、培训、子女教育等8个方面的权益,甚至部分企业外来务工者可以持“居住证”办理“港澳通行证”。

深圳市相关部门表示,接下来深圳会逐步扩大持“居住证”人员所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最终实现持居住证、参与深圳经济社会建设的人员,都能够平等享受各项社会福利。

另外,《草案》还规定,居住证持证人“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七年;有固定住所;有合法就业或经营证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并在居住地无犯罪记录”,可以按照居住地的有关规定申请常住户口。

“五年入学”、“七年入户”等措施的出台,不是“居住证”的全部。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郑东表示,按规定,居住证持证人在广东将享有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服务等七类公共服务,办理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还可以享有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出入港澳地区的商务签注手续等四类公共服务。

总量控制循序渐进

惠州户籍人口约325万,暂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保持在1∶1的比例。对于惠州来说,外来人口的压力不算大,但暂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达到4∶1的东莞就倍感压力。

据东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莞的外来人口群体总量大,素质参差不齐、就业低端化,流动性强,实施“居住证”制度,落实各项社会福利压力很大;但他们将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一政策。

有市民担心,新的“居住证”制度实行后,会不会造成大量人口挤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以求住满7年换得常住户口?

对此,广东省相关政策表明,要取得常住户口除了要连续居住7年外,还要求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7年、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并无犯罪记录等;此外,每年各市入户数量受总量控制,循序渐进,并不是提出申请就能够得到常住户口,例如某城市一年允许批准三千人拿到常住户口,那在审批时肯定要按照人才优先以及申请时间的先后依次办理,不会导致城市人口及发展失控。

户籍改革:从管理到保障

其实除了在广东,居住证代替暂住证,在全国其他地方已经开始进行。

2009年12月2日,北京市综合治理办公室透露了一则消息,北京正在进行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的调研,力争在2010年进行立法,在全市推广使用带有电子芯片的居住证。

北京市综治办副主任苗林透露,这种居住证,将集纳个人基本情况、住房情况、就业情况、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并附加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吸引流动人口主动办证。

2009年2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持有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符合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等5个条件的来沪创业、就业人员,都可通过申请以获得上海户籍。

在深圳,从2008年8月起,深圳市居住证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使来深建设者在深圳享受到一系列便利服务,包括其子女能够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可在当地办理赴港商务签证,持有长期证人员,将纳入深圳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等。

有评论认为:上海经验的核心意义在于,它把个人在这个城市、个人为这个城市所作的贡献记录了下来,并且变成了个人最后拥有的上海市户籍和被这个城市所认同的条件。居住证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

从“暂住”到“居住”,虽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前者强调管理,后者则增加了社会服务和保障功能。

第6篇

近两年,国内的汽车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首先体现在政策方面,推动汽车发展的利好措施不断,2001年初国家税务总局透露购置汽车消费税有望下调30%;2001年8月众多媒体报道汽车报废政策将有重大调整;2001年9月初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将促进汽车(轿车)消费放在五大消费的首位,2002年初关税下调,进口汽车配额许可证放开(2006年进口配额许可制度取消),购车上牌办证宽松,此外国家的打击走私、限制进口车的政策也为国内汽车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汽车消费需求中增长最快的国家,现在小轿车的需求量每年都以15%左右的比例在增长。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汽车工业会议传来消息,去年中国汽车销售达206万辆,2003年将按10%的比例增长,预计可达到236万辆。但去年的汽车实际销售突破了420万.辆,呈井喷状。2004年,汽车产量估计在与去年持平的基础还有增长,汽车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左右,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8%左右。

汽车毫无疑问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就以广州为例,2001年广州市制造业产值达到58。8亿元,利税4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105%,汽车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GDP由2000年的3。53%上升到2001年的6。97%。今年前7个月的统计表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同比增长达11。8%,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而这1·1个百分点中有0。4个百分点是汽车带来的。

二、“战略、当今汽车殊”——“十五”期间中国汽车销售格局的转型

按“九五规划”,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将有步骤、分阶段地转向“经济型、农村型”,加入世贸后,汽车关税5年内将降至25%,轿车广泛地进入家庭已成为可能。“十五规划”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发展方针是:坚持开放与加快自主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以零部件为基础,以经济型轿车为重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加大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改善市场环境,加强法制化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

十五规划的利好消息,大大鼓舞了汽车制造商及汽车经销商!

近来,国内各大厂家在大打价格战的同时,也纷纷将目标瞄向了家庭经济型,而众多汽车制造商依托跨国企业的背景,纷纷开足马力挖掘尚未开发的市场的潜力。同时加紧布阵,在挥舞“价格”利刃的同时,纷纷开始注重提升企业形象,提供增值服务的品牌经营之路。

去年,以“三位一体”(3S)和“四位一体”(4S)为代表的品牌专营模式盛行全国,众多汽车生产商将这种品牌经营方式作为营销模式转型的首选,与此同时,许多传统的汽车经销商也不失时机地调整旧的经营模式,以期能与汽车制造商在营销步伐上保持一致,为了更好地研讨汽车经营模式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揭示其中孕育的商机,笔者特别走访了广东汽车市场、广州汽车博览中心、华南汽车贸易城、广东国际名车城、马会汽车展销中心以及新建的美居汽车中心、三鹰汽车城等。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华南虎吼叫华南”——广东汽车流通市场点兵

目前,我国汽车销售渠道有四类:大型的汽车交易市场(如汽车汇展中心——北京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广东汽车交易市场、三鹰汽车城、广州汽车博览中心、华南汽车贸易城、浙江的康桥汽车销售集团等)、汽车制造商设立的品牌专卖店、汽车交易市场外的非汽车厂商直营的专卖店(如“授权销售服务中心”、“特约销售服务店”等)、从事汽车单一服务的行业,如汽车维修厂、汽车俱乐部等等。

就以素有华南车市“晴雨表”的广州市为例,目前广州汽车销售市场纷杂林立,充当汽车展销服务角色的机构大致有:

1、属于政府牵头扶持、企业承办的汽车交易市场:如省属重点龙头企业广东省物资集团汽车贸易公司创办的“广东汽车交易市场”,带有点政府色彩由广州市政府支持的“南方进口汽车城”、“华南汽车贸易城”等。

2、联营、民营性质的规模较大、综合功能的交易市场:如三鹰汽车城、广东(顺德)新协力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博览中心、南菱汽车城、广东国际名车城、车天车地汽车城、美居中心、南海海奔汽车城以及拟建中的申飞汽车城等。

3、国内外汽车制造商直营的品牌专卖店:国外的如奔驰、宝马、福特、丰田、三菱汽车专卖店;国内的如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富康等专卖店。

4、国内外汽车制造商授权或特约的服务中心(店),如富豪、奥迪等授权店。

5、维修厂、俱乐部及类似俱乐部性质的组织机构,如广州梅花园维修站、广俊汽车俱乐部、广州贵族名车服务中心等等。

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划分为以下几大板块:

1、机场路、黄石路板块,如广东汽车交易市场以及机场路待建中的南方汽车城;

2、天河北板块:以车天车地汽车城、广州汽车博览中心为主;

3、广州大道板块:华南汽车贸易城;

4、拟建中的广物汽贸芳村汽车流通中心和申飞汽车城;

5、黄埔大道(珠江新城)板块:如三鹰汽车城、广东国际名车城、晶都汽车城、美居中心、马会名车城等等;

以上皆为规模较大、设施配套的汽车销售集散中心;

6、下塘西路板块:如广州汽车工业贸易有限公司等;

7、环市东路板板块:如宝马、奔驰、三菱专卖店等;

8、东圃板块:如AEC汽车城、本田专卖店、菲亚特专卖店、福特专卖店等;

9、番禺迎宾路板块:如丰田专卖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等专卖店;

以上均为散乱的单一品牌专卖店。

分析上述,广州乃至全国的汽车交易市场处于百花齐放、混乱无序、割据一方的状况,各汽车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品牌形象尚未树立,企业定位不明确,市场推广未能系统化、持续化、品牌化、市场拉动力不强。

四、“物以类聚、车水马龙、百川归海、有容乃大”——扎堆效应下的汽车销售航母

在北京,人们最常光顾的是王府井商业大街、西单商场;在上海南京路,每逢节假日必定是人头攒动、如潮水般流涌;在广州,人们购物的最密集区是北京路、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天河城广场,因为这些地方店铺密布,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其实质就是“群体效应”。

在北京利用“扎堆效应”制造了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电子科技一条街。在南京,秦淮河美食购物一条街蔚然成风!在广州利用“群体效应”制造“大市场、大流通”气势而成功的企业不少,如广州火车站的“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海印电器市场”、“一德路精品批发市场”、“广州太平洋电脑城”等,上述地方都因为是某种商品的“大型集散地”而地价飞涨、商业繁荣。

同样,汽车综合流通中心的优势也在于“群体效应”。目的在于为汽车销售商提供竞争力的品牌、生命力的经营模式以及高质量的场所和服务,制造声势,从而推动汽车综合流通中心的整体发展。它不是单一的“车行”,而是聚集一切与汽车贸易有关的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场所,人们在“汽车综合流通中心”,既可以买到一切与汽车有关的商品,也可以得到吃喝玩乐的综合享受。

现以广东汽车交易市场及广州汽车博览中心等大型综合汽车流通市场为例:

广物汽贸。广东汽车交易市场位于机场路,是广东物资集团属下的大型综合汽车流通中心,它成立时间较早,实力雄厚、品牌响、发展较为成熟。广物汽贸集汽车展示、销售、维修、零配件供应、租赁、二手车交易、信息服务、汽车文化、汽车广告、车务代办等业务于一体,集中了汽车品牌专卖厅、维修服务站、汽车美容装潢部、零配件仓库、汽车租赁公司、汽车俱乐部、汽车网站、车辆按揭中心等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广物汽贸按“品牌化、连锁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战略规划发展,发展迅猛,地位彰显,在业界具有极强的综合竞争力,连连名列前茅,属于国家级汽车示范市场:

1)其经营范围广,较易进行合理规划,如按其性质可分为新车市场、旧车交易市场两大块,其中新车交易市场又可分为进口汽车综合展销中心、国产汽车展销中心、微型汽车销售中心、汽车联营公司、品牌汽车专卖店五大块。按经营服务的方式可分为:买卖、租赁、置换、车管、刑侦等综合政府职能以及中介等功能。

2)配套设施齐全:在广东汽车交易市场设有汽车维修中心、汽车刑侦检测中心、租赁中心、旧车交易评估中心、车牌固封点、提车放行处、汽车用品(礼品)部等,购车现场还设有新品速递区。

3)服务项目完善:在广东汽车交易市场往往设有车辆管理所,在各品牌新车专卖中心还开办车辆管理、购置费、工商、保险、银行、上牌、办证等配套服务,如设立了办证上保服务中心、汽车消费贷款服务中心等,在旧车交易中心提供了汽车收购、寄售、置换(以旧换新)等服务,此外,还有24小时上门服务流动、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汽车文化灯光夜市,是广东乃至全国极少真正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商家。

4)广物汽贸。广东汽车交易市场“汽车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品种齐全、档次拉开,供消费者选择的机会多,同时经营区域密布华南地区,拥有60多个品牌及一百多家连锁销售网点、极大便利顾客买车。

广东新协力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新协力集团是一家集“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4S)兼营汽车出租、汽车装饰、二手车交易的新型综合汽车专业连锁现代流通企业集团,广东新协力集团是广东省流通连锁龙头企业和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也是中国企业联合会、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广东省连锁协会的会员企业,总部位于顺德。属下有45家直营连锁专营店、30家自营公司、7家服务配套公司,分布在大佛山市、顺德区、禅城区、三水区、南海区、东莞、中山、江门、广州等地。

目前,集团经营上海通用、上汽大众、丰田、东风日产、菲亚特、一汽大众等多个汽车品牌,集团公司现有整体经营场地面积16。2万平方米,其中自有物业10多万平方米。

集团公司2002年营业额超20亿元,名列全国第四名、广东省第二名(仅次于广物汽贸,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生产资料市场委员会、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统计资料所得)

广州汽车博览中心位于广州商业繁华的天河北路,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极强的物流辐射能力以及较强的市场策动力。广州汽车博览中心自1998年10月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功能齐全、中档次的大型综合性汽车流通市场,集汽车展示、销售、维修、零配件供应、租赁等业务于一体,集中了汽车品牌专卖厅、维修服务站、车辆按揭中心等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

中心主要销售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上汽集团、上海通用、福建东南、厦门金龙、日产系列等国内外品牌,经营品种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所有中、高、低档轿车,并都已取得区域总、一级或特许经销权,经营范围覆盖了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多个省市。

2003年3月30日,面积11万平方米的“AEC汽车城”(又称广州汽车博览中心二期)投入使用,宣告汽车流通中心的圈地运动走向!

但它们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即盘子大了,对于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较难进行统一管理,各配套设施分立各处杂乱无章、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资源分散、无法最大化、合理化使用资源。

五、“小巧玲珑、恰到好处”——单一专卖店的生存之道

下塘西路、环市东路、东圃、番禺等板块,散布了许多独立品牌专卖店(包括厂家直营和特许授权):如宝马、奔驰、绅宝、富豪、日产、福特、奥迪、本田、别克、帕萨特、菲亚特等,它们大都强调“前店后厂”的“3S”专卖店运营模式。如番禺板块的发展主要是借助了其周边密集的大型房地产板块,如华南碧桂园、丽江花园、星河湾、祈福新村等大型综合配套的小区,静待小区业主们购车狂潮的“井喷”。

这种营销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及时地将用户信息反馈到厂商那里,厂商可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市场策略做出及时调整,另外,这些反馈信息也会成为制造商开发新车型的重要依据。这种经营模式避免了传统营销模式逐级分销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利润成本降到了最低。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从建店成本上来看,品牌专卖店的建设初期投入费用高,另外产品单一,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大。

六、“我的眼中只有你”——厂家、商家、买家心仪首选

汽车制造商、经销商一般都选择规模较大、设施配套的综合交易场馆作为品牌进驻或经销的首选,制造商往往在这些场管里设立品牌专卖店,新车投放推广、市场调研都会优先考虑它们。有实力的汽车经销商也中爱在大型的交易市场里开设连锁店。

作为“上帝”的消费者更是倾向于选择地理便利、信誉、售后服务好的商家买车, 然而目前能在车民心目中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汽车交易市场寥寥无几。另者,目前的各级各类汽车销售市场网点还非常不健全,许多汽车销售市场都属于“借鸡下蛋”、有点无面、供应服务链不配套的局面。而车民购车喜欢“货比三家”,更看重于规模大、汽车品种齐全、服务优质、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型汽车交易市场,据调查,在受访者中有60%选择在汽车交易市场中的品牌专卖店购车;20%的人选择在汽车交易市场内的普通经销商购买,列第二位;18%的人选择在汽车交易市场外的独立品牌专卖店购车,列第三位;从消费者消费的动机来看,选择在汽车交易市场内专卖店购买的受访者的理由是购买方便和便于比较。

可见,在这方面能满足消费者“货比三家”心理的大型汽车交易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购车是继买房后兴起的消费热点,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汽车销售商更注重规划、培育市场,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同时不断配套完善各种场馆设施,树立品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汽车交易市场的较量肯定是形象力、品牌力的比拼。

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

引言

近年来,新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广为应用,飞快地传播速度,广泛的受众范围,方便的接收媒介,再加上视听、文字、图片的有效连接,让原本乏味的内容得到了形象的展示。现阶段,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都在积极展开对新媒体在推广、应用上的学习和培训,以期能够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群体易接受、传播面广的内容。而公共图书馆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并为当地与互联网环境营造出阅读的氛围,实现社会风气向好学方向净化。本文将分析公共图书馆在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技术,在宣传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及优化宣传推广的方法。

一、公共图书馆应用新媒体技术概述

2017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了一句温暖人心的话“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经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的传播,让杭州图书馆受到大众市民的再一次关注,也让出版社、图书馆、社会团体等组织记住了杭州图书馆,记住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这几年,公共图书馆也在积极在宣传推广上寻找突破和创新,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视,利用互联网多样的表现形式,多方面体现图书馆的最新动态,包括图书馆借阅服务、活动预告、行业资讯等。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加强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能通过社交媒体与平台实现对图书馆知名度的推广,增加图书馆的人流量与活力,致力将图书馆的服务作用落入实效,并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图书馆更好地倾听读者心声。本文以公共图书馆为调查实体,选择公共图书馆开设的微博号、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公共图书馆官方账号的用户量及影响力。

二、图书馆新媒体账号分析

1.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自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促使了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市民通过智能手机就能轻松体验搜索、阅读的功能,让各年龄层的市民从中获取文化讯息。公共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以图片视频为主、文字为辅的内容,让读者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取重要信息。基于微信平台在宣传推广上的巨大作用,国内公共图书馆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将图书馆的新闻动态、活动预告、馆藏资源等信息在微信平台上,力求进一步扩大公共图书馆信息的推广范围。通过调查分析2019年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用户量,可以看出,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用户集中在珠三角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微信头条内容的阅读量最高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依次是深圳图书馆/图书馆之城,高阅读量的内容表现为信息资源的整合、最新及亮点服务、图书馆人员招聘信息、影响力大的阅读活动。

(1)标识评价研究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头像一般是专门设计的logo加上图书馆名称。基于提升搜索便捷性的目的,将图书馆名称作为微信公众号的名称,读者利用微信平台中的搜索功能快速检索到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并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立与图书馆的联系。在推文中、馆舍、宣传册等都有宣传推广本馆的微信二维码。由此来看,合适的微信名称、头像标识便于吸引更多的读者。

(2)内容评价研究

公共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包括服务、资源、互动等功能,在服务中包括借阅、办证、检索等功能,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上完成检索及借阅等。资源则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及活动资讯,线上阅读、线上公开课、图书馆服务资讯。互动板块中大部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预约及签到端口、咨询服务、附近图书馆、通知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内容,满足广大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图书馆及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3)效果评价分析

读者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在微信中搜索并添加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但是微信平台的搜索功能相比于微博平台稍有欠缺,读者多数是通过现场扫描二维码成功关注,可见在公众号搜索方面还需要加强。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公众号推送频率是每周1~2次,推送的内容条数5~7条,全年平均推送310条内容。推送的内容丰富多样,活动预告、图书馆亮点服务、读者趣事、新书推荐、公告/通知、文化资讯等,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多样性。2019年5月,深圳图书馆图书馆之城微信公众号的《深圳“图书馆之城”2019年度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微信平台已成为市民使用图书馆服务的重要途径,并实现信息公布流通的高效运转。2019年深圳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图文消息共计推送6298条,图文阅读高达525.01万人次。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号在吸引读者、提升内容阅读量等方面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2.公共图书馆微博号

公共图书馆基于新浪微博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微博官方账号的使用为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高效的互动平台,访问公共图书馆的微博账号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图书馆在活动、馆藏更新方面的最新资讯。同时,图书馆在微博上制造与阅读、有关的话题,营造文化、阅读、活动等氛围。另外微博还可以创建群组,读者在公共图书馆创建的群组中自由交流,在阅读中寻找共鸣并能吸引自己身边的朋友参与其中,达到扩散宣传的作用。通过在微博上搜索“图书馆宣传月”“阅读”等话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微信公众号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微博对于公共图书馆、文化及阅读的宣传造势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2015年“阅读”话题共有273万人参与。2016-2018年,随着微信公众号功能的完善,国内各个公共图书馆将宣传转移到微信平台。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2018年微博无“图书馆宣传月”话题,只有广州图书馆发起的“宣传月”话题。但在2019年,微博平台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图书馆及阅读”的话题阅读量较之2018年翻了近2倍。微博不仅可以发文字、语音、视频、相片、表格等,还可以圈中(@)某个机构、社会团体、出版社、个人。图书馆在微博活动讯息、新书推荐等内容的同时,圈中书籍出版社、作者、主讲嘉宾,以达到图书馆与资源方、图书馆与读者、资源方与读者的有效连接,这种连接能够引起大众对于阅读的关注度。2020年6月25日,东莞图书馆微博官方账号转发一条告别信,这则发生在东莞图书馆的真人真事,收到6.2万人点赞,5000余人转发,并因此受到央视新闻微博号的转发,告别信的当事人也与《新闻1+1》连线采访。因此事带动的微博话题“湖北农民工留言东莞图书馆”,达到1.6亿阅读次数;而以“图书馆留言大叔重新办回读者证”为内容的微博话题也达到1.3亿阅读次数。每年的世界读书日、读书月、考公、考研等重大节点期间,有关于“图书馆、阅读、打卡图书馆”等微博话题内容都能达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阅读次数。由此可见,微博因能具备评论、阅读、转发、讨论、互动等积极特征的内容正在逐步回到人们的视线里,且影响力还在不断加强。公共图书馆正好可以利用正在回归的微博,定期发生在图书馆的人与事,通过记录图书馆的点滴,扩大图书馆的宣传,为全民阅读营造积极有利的氛围。

3.公共图书馆视频号

2018年开始,抖音、快手短视频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迅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有些公共图书馆开始注册抖音、快手等官方账号,通过拍摄图书馆读者进馆情况、图书借阅流程等内容到相应的视频号中。通过对抖音、B站两个视频号的调查中了解到具有商业性的大学图书馆内的内容新颖、贴近生活。如在B站、优酷等视频平台上的清华大学校园短剧《爱上图书馆》,以新颖的视频内容让这个短剧得到社会的关注。以“阅读”为话题内容的视频在抖音和B站平台上,一部分是以“阅读日记、儿童阅读”为主要内容,视频形式轻松、活泼且娱乐点多,这类视频能够达到几百上千点播量。另一部分则以优质博主推出的“深度阅读、读书APP、阅读方法、好书推荐”等教程视频,在抖音和B站平台上能够取得超高的点播量,时长多在5分钟以上。公共图书馆在视频号上除了图书馆基础的服务内容外,还可以和这些优质的博主、机构合作,推出符合图书馆、阅读的视频内容,以扩大图书馆在文化、阅读中承担的重要作用。

三、优化宣传服务方法

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宣传推广方式层出不穷,尽管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抖音、B站、快手等视频号上的应用还未找到很好的推广方法,公共图书馆应当秉承与时俱进理念,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宣传推广方式,力求获取更好的效果。

1.合理使用新媒体资源

公共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资源推广服务时应当注意新媒体的合理使用。应用新媒体进行推广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并且能以大众喜闻乐见且轻松能获取到信息的方式,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展示。所以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微博、微信平台方面取得应用成果,不断积累较多的读者资源,让今后的宣传推广进程得到巩固。抖音、B站等视频媒介的兴起与应用也为公共图书馆在拓宽宣传推广途径上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注册符合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视频号,制作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的短视频精准展示图书馆各项服务,并在图书馆的网站、微信、微博平台上宣传图书馆的视频官方账号,引导读者关注并使用图书馆视频号,从而有效扩大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效应。

2.大数据技术与新媒体相结合

新媒体与大数据技术结合是实现宣传推广突破的有效途径。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读者用户的兴趣、年龄、获取信息的方式等,有选择、有方向,精准地向读者推广图书馆服务。并可以结合相关软件技术实现对读者阅读习惯与口味的分析实现精准图书推送,还能根据当地情况结合读者喜好举办线上线下读书会,为读者有效的交流与分享提供平台。基于年轻读者群体对于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的喜爱,公共图书馆可以创建线上阵地,由图书馆制作有关于图书馆人的幕后趣事视频,让读者感受图书馆不为人知的工作。图书馆还可以吸纳相关视频制作人才,制作图书馆发展史、图书推荐或名著讲解的系列视频,以专业的视频制作和文化角度去推广图书与图书馆,提升市民对于图书阅读兴趣与欲望。图书馆或个人通过拍摄参与线下服务的读者与馆员、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嘉宾之间的小趣事,在新媒体平台上留言、打卡、互动、交流,不仅能够引导读者走进身边的公共图书馆,还能体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包容性、共享性。

3.不容忽视的科技力量

当前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在宣传推广时应意识到科技创新作用,图书馆可以积极学习与引进科技设备,实现智能借还书、找书和应用虚拟设备预览、展示图书与图书馆布局等新科技的打造,并在宣传时着重推广虚拟现实、3D打印、三维体验等科技力量,将科幻的科学技术,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在微博、微信、视频平台上,立体化、全面化为读者展示科学技术的魅力,也能够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体验科学技术,加深对图书馆资源的理解和认同。

4.数字阅读、笔记阅读同行,创新阅读推广形式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打造舒适阅读环境、分享优质文化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图书馆要积极与各大平台和软件开发商联系,创新服务范围,让读者能通过搜索、下载获取数字读物,来达到解决问题、陶冶情操的目的。公共图书馆可以和樊登读书会、QQ阅读、豆瓣阅读等优质数字资源合作,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名人、名事、名著来宣传推广图书馆活动服务。以专业学者角度和读者思维的碰撞,来吸引读者进行阅读和交流的欲望。图书馆还可以募集馆员、志愿者、文化工作者在阅览室、自修室、活动室等区域,用声音、文字、相片、舞蹈等不同的形式记录图书馆的点滴,宣传图书馆的空间、技术、馆藏等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妍.新形势下新媒体宣传方法研究[J].传媒论坛,2020

[2]余凯璇,吴云.新媒体艺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

[3]张素红.基于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微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曾红.“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图书馆,2019

[5]杨卫芬.新媒体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探析[J].传媒论坛,2019

第8篇

汽车,改变了什么?

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延展了活动的空间,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这些中规中矩的答案都没错。如果说汽车的诞生是因为技术的驱使,而此后,汽车的发展则更像是与社会相伴而行。因为,作为消费品的一种,汽车所承载的往往又超出一般消费品,它更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只能在强大的社会支付能力支撑下才会被消费。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汽车数量级增长,会产生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汽车社会(Auto Society),它反过来又会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汽车社会是一所大学校。

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

无论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普通的中小城市,汽车长龙似乎已经成为早晚高峰时段的“标配”景观。曾经人们对于拥有汽车的艳羡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转换成了堵车时的不耐烦。而汽车从诞生到普及至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不过区区百余年。

当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1886年诞生在德国,就为现代汽车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让后世的汽车再也跳不出这个框。它的发明者卡尔・本茨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对于汽车一词的命名正是基于它“自己会动”的特征,将希腊语中的Auto(意为:自己)和拉丁语中的Mobile(意为:会动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对未来世界影响巨大的新名词“Automobile”。

经历了手工装配单件小量生产后,随着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汽车进入了大批量流水生产的时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勃兴,汽车业也逐步进入电子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当人们对于车载智能的热情依旧高涨之时,汽车又在网络化的大潮席卷之下迈出了新的步伐,由“人―车”互动迅速向“人―车―网络”互动转变,而智能交通则更进一步,将实现“人―车―网络―路”的互动。

正如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增长一样,中国的汽车社会来得比欧美等国更为猛烈,甚至有些让人措手不及。

汽车大规模进入中国家庭,这曾经被国人视为发达社会的标志,而在当下却已经司空见惯。汽车,不再是奢侈品,而变为跟电视、电脑、手机一样的平常商品,它不再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而是回归了其代步工具的本质。

汽车社会就这样悄悄降临。

不断前进与扩张的汽车社会

追根溯源,汽车社会一词最早来源于日语的“车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在战后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奇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成为越来越多日本家庭迫切选购的大件商品,这一过程与欧美老牌发达国家别无二致。实际上,汽车不单单是商品,还附加了很多意义。汽车普及,不仅仅是经济发达收入提高的一项重要指标和直接反映,而且还对人际关系、生活节奏、社会管理等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作用。可以说,汽车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形态,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专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并提出“汽车社会”的相关概念。也因此,业内达成一种共识,在汽车社会里,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更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人的空间属性的扩展和精神的延伸。

按照国际惯例,当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就进入汽车社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3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一个国家一般在拥有汽车的家庭达到10%~20%时开始进入汽车社会。

对于我国而言,2001年以来,汽车市场迅猛增长,2009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年10月,我国第1000万台汽车下线,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继美国和日本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汽车年产量超千万台的国家,作为全球新兴汽车市场,我国的汽车企业也成为全球汽车版图中无法忽视的力量。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达到1364万辆,同比增长45%,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行业的专业传播机构――NTI汽车研究在2010年北京车展《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建议把2009年设定为中国汽车社会元年。

此后,中国汽车社会从未停止前进和扩张的步伐。从统计情况看,近五年以来,汽车新注册量呈高速增长趋势,汽车占机动车比率不断提高,从43.88%提高到64.39%。从分布情况看,全国有4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其中北京、成都、深圳、重庆、上海、苏州、天津、郑州、西安、杭州、广州、武汉、石家庄、南京、青岛、东莞1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

显而易见,汽车社会的到来使得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环境正在形成,车联网、大数据、无人驾驶等,面对诸多变化,技术创新标准、互联网相关法律、汽车产业的政策制定等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创新和改革。而对于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汽车社会恰逢“互联网+”的浪潮,在此背景之下,他们恐怕对被倒逼的政策改革最有切身体验。

如何告别“考证烦”与“检车难”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5亿辆,其中汽车1.84亿辆。据了解,机动车驾驶人超3.4亿人,新领证1611万人。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相适应,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也呈现持续高速增长趋势。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数呈几何级增长,在驾校约车就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因为考试场地数量所限,造成考生积压的现象亦不少见。随着2015年12月10日《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和《关于机动车驾驶证自学直考试点的公告》落地,驾考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小汽车自学直考、自主约考、异地考试办证等都将变为现实。

《意见》明确规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将试点非经营性的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这就意味着不用去驾校学习,用私家车练习就能拿到驾照。同时也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允许个人使用加装安全辅助装置的自备车辆,在具备安全驾驶经历等条件的随车人员指导下,向公安机关领取学车专用标识和驾驶证明后,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学习驾驶,并直接申请考试。

目前,天津、包头、长春、南京、宁波、马鞍山、福州、吉安、青岛、安阳、武汉、南宁、成都、黔东南、大理、宝鸡等16个市(州)作为试点,申请驾照可以享受非经营性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

同时,实施互联网自主约考的服务已经覆盖了天津、南京、福州、成都等19个省份的85个城市,以福建为例,自主约考开通后,已有115万人受益。在全国,目前已新增社会考场438个,县级考点250个,专兼职考试员5407名。我国其他地方将于今年年底前开通自主约考。

据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公安部将会同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大型客货车职业化教育培训、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使用社会考场、严格培训考试监督和责任追究等改革措施落实。

迈过了“考证烦”这一关之后,迎接驾驶人的恐怕就是“检车难”了。网点少、排队长、程序繁琐……这些“老大难”在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现实下更为突出,有数据显示,在有些地方甚至每5万多辆汽车才拥有一条检测线。而检车流程,安全检验加上环保检验,至少要一小时。而这也是进入汽车社会后必须化解的顽疾。

自今年9月1日起,检车开始变得更简便。使用年限在6年以内的私家车(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微型客车)免予上线检验;每2年需要定期检验时,车主只需提供车辆行驶证、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车船税完税证明,将交通事故和交通安全违法处理完毕后,可以直接到车辆管理所领取检验标志;设立检验标志核发窗口3050多个;北京等261个城市推出预约检验服务;306个地市周六、周日车检不停休……因此,7000多万私家车享受免检政策,800多万车主可在省内异地检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政企不分”衍生了政府工作人员私自经营检车场、检验合格标志上未标明检验机构名称、验车场未应用统一监管系统等问题,对于种种乱象,政府部门明确规定,要求公安、质监等部门不得开办车检机构,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亲属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车检机构的经营。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实现与591家检验机构、201家驾校产权、业务、人员脱钩。

不仅检车可以实现跨区域,缴纳罚款也在试点异地缴纳的探索。公安部在去年7月1日部署河北、安徽、山东、四川、贵州、云南6省开展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5月1日起,新增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湖南、重庆、陕西等10省市作为试点。开展异地缴纳罚款的银行也由最初的4家扩展至12家,缴纳方式更为灵活,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银行自助终端均可。截至目前,已办理跨省异地缴款业务141.4万笔。

“互联网+交管”大有可为

当汽车社会与“互联网+”相重叠,带来的效应远超以往,我国机动车近5年平均年增长7.56%,交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相应快速增长,而警力在短期内难以达到供需平衡,也因此,倒逼着“互联网+交管”模式的诞生。

近两年来,公安部门一直在探索“互联网+交管”模式,构建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借助互联网,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十大类130余项在线服务,除了出行服务外,其余服务均已开通。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324个城市已启用互联网服务平台,省级服务平台应用率达100%,地市级服务平台应用率达93%。

第9篇

摘要:文章以偃师市建设县、乡、村三级总分馆制为例,介绍其创新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启示,进而探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总分馆制建设的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2-0019-03

收稿日期:2013-11-25

作者简介:赵治卿(1967-),偃师市图书馆馆员,馆长。

1偃师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概况

偃师市图书馆建于1978年,1989年建成了3,003平方米的新馆,藏书23万册,工作人员39名,馆内自动化设备齐全,设外借、阅览、少儿、电子阅览室、咨询等9个业务窗口,年接待读者20万人次,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河南省示范图书馆。

偃师市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4年起步,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试点,2007年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了一体化整合,2008~2010年完成了12个乡镇分中心和22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任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示范县”。

农家书屋工程于2008年开始建设,2012年10月完成了226个村的建设任务,每个书屋配10种报刊、藏书1,500~2,200册之间,合计藏书36.5万册。其中2个农家书屋被评为省级先进农家书屋,1个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先进农家书屋。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办公室领导视察偃师城关镇北窑村农家书屋后,称其为“全国最好的农家书屋”。 2010年9月,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孔玉芳批示向全省推广偃师农家书屋的建设经验。

2008年以前偃师有4个乡镇建有文化站,2008~2011年,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又建成了300平方米以上的8个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同时配备了书柜、音响、乐器、照相、摄像等整套设备,站内建有图书室。2012年在文化站又建起了8个电子阅览室。

2008年以前偃师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4个,到2012年共建成183个,每个面积都不低于100平方米,绝大部分的村都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广场,体育健身器材齐全。

2偃师总分馆建设的主要做法

2.1整合资源,创新模式

如何建设总分馆制?近十年来,东部地区探索出了很多模式,大城市有杭州一卡通、深圳图书馆之城等模式,中小城市有苏州、东莞、嘉兴等模式,深入到村一级的有江苏吴江推出的县级主导的四位一体(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乡村馆)模式、山东诸城市(县级)社区平台模式。上述模式,或不以县级为主导,或深入村级不够,或成本太高,均不适合偃师。实地考察的河南信阳平桥区,建了18个投资4,000万元的乡镇馆,山西第一批创建示范区的长治地区也只是纳入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偃师乡镇没有一家独立建制的图书馆,只有12家乡镇文化站;村里面也没有一家图书室。但是偃师有建设水平较高的226家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立总分馆制,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农家书屋与共享工程整合后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市图书馆共同组成市、乡、村三级网络,仅组成市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两级网络虽简单易行,但覆盖面太窄会失去意义。

2.2成立机构,理顺体制

农家书屋工程是200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导建设的,在偃师由文广新局下属的新闻出版科负责,图书馆只是协助工作。该工程初期的目标是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后变为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音像电子产品缺乏”的问题,并且要在2020年之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立出版物的更新和流转机制,使农民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因此,偃师成立了总分馆建设办公室,改由市图书馆主导,负责对农家书屋进行专业化改造,新闻出版科和文化艺术科协助工作,各乡、镇文化站配合。

2.3集中采制,统一规范

统一标识,集中制作了238套分馆和外借点的标牌和规章制度牌;统一采购了110组书架和300个书柜,书架和书柜的颜色、尺寸、样式与原来农家书屋配发的一致,并统一喷印“图书馆分馆”和“图书馆外借点”字样;统一采购新书6万多册,按照图书馆的专业要求分类编目后向下发放;统一借阅记录,集中印制了《外借登记簿》和《阅览登记簿》;统一培训,分三批对全部基层文化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原理、规章制度解析等。

2.4突出重点,引领示范

由于自身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同时对所有的分馆和外借点都进行联网管理不现实,也难以操作。因此,偃师先选出条件比较好的8个乡镇分馆和共享工程建设时配有电脑的42个村外借点作为示范村重点建设,这50个示范点分布在全市12个乡、镇(区),每个乡、镇最少2个,城关镇多达8个,统一接入互联网、统一安装管理软件、统一办理了3,000多个借书证进行联网借阅,部分实现通借通还。为保障示范村的建设,图书、设备配送向示范村倾斜,对示范村的文化管理员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待这些示范村运作成熟后,再向其他村扩展,并最终实现全市联网管理。

3思考与启示

赵治卿: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赵治卿: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3.1借助国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

从1998年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11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国家主导实施了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数字图书馆等19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其中涉及图书馆的最多,对农村、西部基层投入最大。如果没有国家的主导,靠偃师自身的力量,难以积累这么多的文化资源,也谈不上整合资源。更重要的是,2011年国家推行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和2012实施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政策,为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资金保障,也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总分馆建设有了可能。免费开放经费图书馆20万元、文化站5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每个行政村1万元,用于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农村体育活动等。偃师为发挥集约效力,同时防止被挪用,将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这才使偃师总分馆建设得以实施。

3.2搭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东风

生命在于运动,图书馆也需要由评估定级、示范区创建等活动来强筋健体,以评促建、以创促建,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2012年的示范区创建工作恰逢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借此良机,偃师市图书馆向上级争取资金60万元,对馆舍进行了整修,增添了空调、电脑等设备,增强了实力,改善了环境,提升了人气,同时借助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总分馆建设,又将服务延伸到了全市乡村,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认识总分馆制的重要作用

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拓展图书馆服务、提升服务效果的有效载体。实行总分馆制,可以使公共图书馆建设实现统筹规划,使图书馆服务网点分布更科学,方便读者利用,促进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它更是重中之重、主要抓手。示范区创建标准中,东部、中部、西部6大项中分别有31、30、26小项,绝大多数项目都与总分馆制密切相关。偃师选定的文化管理员身兼数职,除管理图书外,还要兼顾电影放映的组织、文艺演出的安排等多项文化工作,所以只要抓好了总分馆制建设,创建示范区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3.4建设节俭实用型总分馆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经济、文化差异巨大,总分馆模式也各具特色。东部地区在没有国家直接投入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多种模式,现已进入提高完善的高层次阶段。投资有县里补、镇里配、村里掏、企业捐等多个渠道,嘉兴、诸城等地不仅拨建设资金、购书费、运行经费,还增加编制,配备财政供给的专职管理人员。而偃师是利用免费开放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通过整合比较薄弱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建设起来的,财政没有过多的投入,更没有接受捐赠,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水平较低的模式,反映了偃师当地的经济文化现状,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是,它不需要巨额的投入,也不用兴师动众,操作比较方便,经济实用,不失为一种因陋就简的选择。对这样一种模式,不能要求过高,在办馆条件、开放时间、办证人数、外借册次等方面达到要求就行。就像2013年洛阳市评选“十佳农家书屋”和“优秀农家书屋”时,要求月外借分别不低于100册和50册,这在东部地区不高,但在洛阳已经不低了。

3.5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

总分馆工作很难做,除去资金的因素,一难在体制,县(市)图书馆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之间是业务指导关系,管理缺乏约束力;二难在农家书屋数量大、底子薄、路途远,下乡指导费力。如偃师市图书馆在组织安装电脑管理软件时,事先联系好了的事,去时或停电、或网络不通、或电脑出毛病、或管理员外出、或站长临时有事不能陪同,结果导致安装不成,有个别村连续去了四次都未成功安装;三难在意识,有些乡、村领导不重视,工作怕麻烦,送书不要,送戏不让演;再者农民由于信息来源多样化、娱乐多样化,对书报阅读兴趣下降。面对这样的困难,图书馆人不能退缩,而要像北川县图书馆馆长李春那样有一颗执着的事业心,默默无闻地坚守,积极主动工作,要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基层图书馆事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4结语

总分馆制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图书馆延伸服务、高效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项工作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做起来也不容易,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更难,但只要我们图书馆人勇于探索,坚守奋进,相信一定会迎来基层图书馆体系健全、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便利服务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藏运平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读者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5-10.

[2]孙乐,周晓分.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J].国家图书馆学报,2013(2):34-35.

第10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农民工;绿色通道

有关资料表明,全国进城的农民工已达1.2亿,每年又有1500万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十年将有2亿农民进城就业。农民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与公共文化设施是理所应当的。作为现代文明重要成果的公共图书馆在实践面向大众的人文关怀中,自不待言地应把农民工群体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笔者认为积极研讨和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对于图书馆走向社会、服务大众,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

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为农村带回信息、技术和资金。他们远离家乡、远离原有的社区,原有的道德传递链条中断了,又很难迅速融入新的社区,难以参加工会等群众组织,也享受不到失业救济、公费医疗等福利待遇。他们也很难受到城市报刊、电视、广播等主体文化的熏陶教育,而犯罪的文化却容易在他们群体中传播,他们是计划生育的空白区,其子女也享受不到义务教育。而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信息接受途径不畅,容易导致其思想退化,个人素质逐渐下降。没有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和信息传播渠道,也不利于农民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利于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经济日报》前不久曾有一期报道说,在采访中有的农民工问“不看录像还能干啥?”这句话反映农民工业余生活缺乏必要的社交生活,找不到适合他们消费的文化场所。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基层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应该担负起为农民工群体服务的责任,对其倾注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成为其学习、娱乐的理想场所。

2关怀弱势群体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还必须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向其提供正常服务和资料的人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从“宣言”的内容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人们利用公共图书馆,不是被恩赐,而是实现社会和个人基本价值的一种权利,因此,搞好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2.1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使然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大责任,是人民享受终身教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许多事实证明,免费教育功能和“有教无类”的理念,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值得信赖的坚强后盾。倾注人文情愫、关注弱势用户,是图书馆对人文传统的传承,也是社会和时代责任的召唤。在一个称职的图书馆员心目中,任何一个社会层面的读者,无论其职位高低,贵贱贫富,都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和“上帝”,对于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读者群,我们不但不应忽视,而且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掌握其对信息的特殊需求,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帮助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这是由图书馆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

2.2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使然

巴金对上海图书馆的题词意味深长——“散布知识,散布生命”。这正是对图书馆社会责任的高度概括。公共图书馆拥有全面、完备的信息,对社会可起到一定的整合调控作用,尤其在今天这个网络信息的时代,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弱势群体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更充分有效地汲取知识和信息的营养,更快地使自己强大起来。由于经济困难,他们无法利用现代化工具来获取信息,利用免费的图书馆是他们较好的选择,这自然离不开图书馆每一位工作者的帮助。我国一些沿海城市由于流动人口比较多,不少图书馆已经开始注重对外来读者的服务工作,如东莞市长安图书馆,其读者大多是外来的农民工。这种榜样不仅值得其他公共图书馆学习,其他类型图书馆都应该借鉴。这既是图书馆在履行社会职责,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3公共图书馆帮助农民工的措施

“绿色通道”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比如为肢体残疾者准备供轮椅通行的坡道、由带有凸起竖条构成的盲道等,这是有形的“绿色通道”。它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由一根电话线连接的两部电话机就构成再简捷不过的“绿色通道”了。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宝库,这里有人们所需的图书和信息,对求知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应开辟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朋友提供各种快捷,便利的服务,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各种特殊要求,简化他们的借阅手续,乃至上门服务等,让农民工朋友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给他们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

3.1加大政府对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方式,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利用因特网浏览、下载所需信息。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网络设备和检索技能,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来说,网络的便利似乎只能在公共图书馆得到实现。为弱势群体提供馆内阅览、免费上网,使公共图书馆成为信息时代穷人最后的避难所。而这些服务的开展要以必要的硬件设施作为先决条件,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免费场所,只能依靠政府的投入才能配备和更新这些设备和资源。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这些服务的落实和实施。

3.2消除农民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障碍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必须从思想观念、制度设计和服务理念上破除等级观念,要给农民工这类弱势群体以更大的关怀,清除农民工踏进公共图书馆大门的种种障碍,使其真正感觉到文化享有权上的平等。

据了解,农民工普遍对公共图书馆意识淡薄,或者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公益机构。针对这一状况,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墙板报、小册子等多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吸引广大农民工到公共图书馆来学习知识;其次,开展对农民工的信息教育和培训,培养其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向他们介绍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和服务,以及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介绍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传授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信息;再次,降低公共图书馆准入门槛,实行免费办理借书证、阅览证,延长外借时间,优先预借、代借、代还、送书上门,免费上网、咨询、培训等。

3.3加强馆员对农民工服务意识的培养

农民工这一特殊的读者群体,由于文化素养比较低,他们初到图书馆,一般没有确定的目的,或是一种好奇,或是一种消遣,或是冲着公共图书馆所宣扬的“服务至上,读者平等”的观念来试一试。但由于在以往生活中的一些事,比如遭人白眼和笑话,被人误解和防范,形成的某些消极心理定势,在无形中形成了与馆员的沟通障碍。此时,图书馆员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都会决定这个读者的信心和他们脚步的去留。这对某些馆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既要克服充满优越感的心理障碍,又要耐心地与特殊读者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而且很多农民工方言很重,也缺乏对图书馆的基本常识。这在无形中又加深了馆员工作的技术难度。所以,面对这种状况,馆员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是最为重要的,要有一种绝对的服务意识。“不仅要善待农民工,关键还要服务农民工”,耐心接待每一位农民工读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领他们走进图书馆,走进知识的殿堂。

3.4树立公共图书馆馆员知识导航员角色

基于农民工读者对图书馆的陌生及文化基础的薄弱,特别是一些初到图书馆的民工读者,面对浩瀚的书海,往往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员如能够积极主动地向民工打招呼,询问对方想要的图书内容,或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并及时提供可行性的指导,不但能节约民工读者的时间,还能增加彼此的沟通与了解,增强农民工读者对图书馆员的信任度。因此,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导航员的角色尤为重要。

3.5开展针对农民工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农民工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个人的个性、现状、经历、追求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层次和结构,从而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避免模糊服务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及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图书馆应正视这一点,细分民工读者,将针对民工读者的服务做到细致深入,提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多种服务。如可以针对当前农民工读者的文化消遣、专业技术和学历教育等几大类服务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6开展多样的服务模式

在为农民工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农民工读者群的特殊性,像儿童读者有儿童专区一样,为民工读者提供专门化的场所,既有利于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化服务,又有利于图书馆的统一管理,还可以消除民工的心理障碍。

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界大体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开设专区服务:在公共图书馆内专门开辟农民工读者专区。其内集中农民工读者的主要阅读资源,包括各类型农民工读者所可能需求的书、刊、报等,实行借、阅合一。同时还可以配备培训教室,作为农民工各类培训之用。

(2)设立分馆:在农民工聚居的地方,设立农民工分馆。这样,既可以节约农民工读者的时间,还为其节约了交通费用,为农民工读者提供了不少便利。

(3)流动图书馆:这是最为灵活的一种服务方式,定期地向农民工驻地征集图书需求信息,然后由图书馆派车船配送图书,还可以定期请一些专家来为农民工讲授相关知识等。

3.7其他服务形式

为农民工读者服务,公共图书馆能做的还不止这些。比如,在读者证的办理上,可以到民工聚集的单位现场办理,也可以由民工聚集的所在单位统一办理;在费用的收取上,可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由农民工、所在单位和图书馆共同负担办证的费用等;在培训经费上,可以配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实行用工企业、农民工个人和国家补助相结合的原则;也可以征求义工和自愿者的支持,义务为民工读者进行相关培训;另外,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农民工群体的特点,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和疑难问题,举办一系列讲座、报告会,还可邀请工会、劳动、工商、法律、医疗等部门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和动态,知识和信息。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还应该走出馆门,与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建筑工地等建立协作关系,与农民工读者开展联欢活动,在特殊的节假日如端午、中秋、春节等,还可以举办各种读者活动,如“外来妹之家”“民工之家”等沙龙、联谊、座谈、展览,促进农民工之间,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第11篇

一、##县农村劳务开发的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始终牢固树立“欲富民,必先减少农民”这一轴心,用抓工业的思路抓“三农”,把劳务开发作为产业来抓,创新农村劳务开发机制,积极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劳务开发步伐。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县23.11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就地转移二、三产业的有3万人,占总数的13.0%,县外劳务输出7.8万人,占总数的33.8%。全县实现劳务总收入6.4亿元,拉到农民人均增收161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5%,比去年增长14.7%,走出了一条劳务开发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新路子。目前,我县劳务农村劳动力培训总量、就业结构、文化程度等方面呈现以下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培训总量不断增加。

一是农业科技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合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科教培训工程”、“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开设了农学、农机、畜牧兽医、果树、蔬菜等培训专业,今年培训农民1.3万人以上,现已培训1.12万人;二是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扩充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共审批机电技能培训中心、东华技校、第二职业技校等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7家,开设了农机驾驶、车工、钳工、机电、服装电脑“CAD”设计等专业,今年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2730人,现已培训1964人,其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有750余人;三是引导性培训。鼓励农民外出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外出求职基本常识培训,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公民道德规范等知识培训,确保每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能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增强其外出求职信心,大胆出门闯天下,现已培训近5000人。

(二)劳务输出的地域不断扩大。

外出务工、经商的地域从过去以广东为主向全国各地拓展。目前,我县劳务输出在广东的约3.6万人,集中在深圳、珠海、东莞、广州、汕头、惠州、梅县等地;本省约3万人,主要集中在厦门、晋江、泉州、漳州三角地区约占70%,福州、莆田、南平、三明地区约占30%;其他省市约1.2万人。我县现有建筑企业70多家,其中有资质等级的企业42家,建筑从业人数约5.1万人,有职称工程技术人员1450人。我县建筑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的深圳、广州、惠州,如深圳著名的“锦绣中华”景区其供水工程就是##人承建的。随着西部开发热潮的到来,我县部分建筑企业逐步移师西部的陕西、贵州、四川等地。

(三)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从文化程度看,据初步统计,目前劳务输出人员中,高中(含高中、中专、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外出人员约1.7万人,占外出劳动力数的21.8%,比2000年增长14.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8.2%,约6.1万人。从参与管理意识看,在外打工人员中,有一部分已在企业中担任管理人员、中层干部等。

(四)从事的行业朝多样化发展。

从以往单纯的建筑行业逐步向电子、矿产、商饮、服装制造、机械加工等多行业发展。过去我县外出人员近90%的从事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近60%的外出人员仍旧从事建筑业,约22%的人员在外资企业或个私企业工作,约18%的人员从事商饮等第三产业。

(五)劳务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我县著名的“建筑之乡──才溪镇,并依托“才溪建筑”这一特色招牌,加大建筑行业的技能培训,一批批外出务工者依靠这一特色走上了致富路,该镇现有资产在百万元以上的270人,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48人,形成了新“九军十八师”的喜人现象。官庄乡通过开展装饰装璜的技能培训,靠“一个能人帮一帮,一帮能人带全乡”的乘积效应,在厦门市后厝创业形成“官庄装璜装饰一条街”,从业人员有3000多人,成为我县外出就业的新典范。稔田镇也不断利用各自优势,积累经验,发挥技术专长,长年在福州从事电脑及配件销售,目前开设电脑及配件销售10多家。

二、劳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就业观念跟不上。农村劳动力中存在“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不愿意干”等问题。农民们不愿出去是先富起来的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懒字作怪;不敢出去是怕上当受骗,特别是受到过黑中介、传销等欺骗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外出劳工的积极性;不会出去是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而“体力型”劳动力的需求量逐步减少,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种;不愿意干是期望值过高,对工作时间长、收入低、苦难脏累险工种,如城市环卫工、护工、搬运工等工种感到不满意。

二是劳动力素质偏低。全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9.1%,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1.5%。农村富余劳动力普遍存在非农劳动技能不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成为制约农民脱离土地、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的瓶颈。

三是现行体制和政策存在障碍。现行户籍、计生、土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许多制度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无法取得与当地市民平等竞争的权利和平等待遇。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一直是妨碍农民进城的障碍,人为造成许多农民在城镇已有固定职业和住所,却难以在城镇真正安家落户、溶入城市生活,致使相当部分的劳动者在城镇干几年后又回流到农村;现行计划生育工作手段落后,育龄妇女外出打工每隔半年至少需回原居住地接受一次查环查孕,这既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又使一些人因此而丢失了工作岗位,制约了劳动力外出;当前带有福利性质的土地制度及其有偿流转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民不愿意彻底放弃土地,以致成为城乡两栖、流动就业的兼职农民;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大的情况下,土地已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唯一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不解决,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强烈依存必然存在,从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此外,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在子女就学、工种选择等方面都受到一些歧视性政策的限制。

四是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育不全。由于全县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覆盖面窄、时效性差、中间环节多,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导致不少群众盲目出门,走了很多弯路。由于中介组织偏少,且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劳动力流转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反馈、中介服务和跟踪管理工作都很薄弱,在目前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大都是自发性,基本上是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转移渠道和形式,带有个人的、分散的特征,真正由中介组织介绍出去的很少,全县输出劳力中有组织输出的仅占全县输出劳动力总数的8.5%。

三、加快劳务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机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必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研究制定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和社会各方面投资建设小城镇的政策,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在发展小城镇问题上,既要积极推进,又要避免盲目性。有三点必须明确:一是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政府的责任是制定政策,扶持引导,而不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推动;二是要有总体规划,全县22个乡镇,都铺摊子发展小城镇,既不经济,也难有所作为,应在现有重点建制镇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三是小城镇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繁荣经济,没有经济的增长,小城镇的作用就很难发挥。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小城镇经济基础。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新兴行业和服务业,鼓励农村劳动力投身社区服务业,从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搬运、家政、托老、助残等社区服务,提高中小城镇吸纳就业的聚集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规模效益。

(二)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以资源利用最优化原则为指导,按照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以村、镇为单位或以产品为纽带,在自主、自愿原则下发展自己的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等较为完整的组织模式,带动相关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二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生猪、奶牛、烤烟、杭梅、反季节蔬菜、花卉、食用菌等劳动密集型特色优势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庄园经济。引导农民发展“果-沼-牧”、“果-沼-鱼”等形式的生态庄园经济,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四是继续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使乡镇企业调优、调强、调大、调活,实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品更新的目标,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门路。五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增强其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三)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强劳动者的竞争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增强劳务输出的竞争力。一要政府扶持、统筹规划。按照“村发动、乡镇组织、县培训”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事业,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大财政投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具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二要整合资源、多方协作。建立“农、科、教”统筹机制,整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乡镇政府等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保障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三要培训就业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转移能力为目标,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在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要求,区分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坚持按需培训,注重培训实效。同时,要搞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前的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保证受训学员输得出、输得快、输得好、输得久。

(四)开辟劳务市场领域,多管齐下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要发挥区域协作、山海协作通道的作用。积极主动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职能部门、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协调和联系,与厦门、漳州、广东等地区和大城市建立跨区劳务协作机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开展定点、定向输出,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同时,还要努力开拓境外劳务市场,促进国际劳务输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更多机会,各有关部门要利用这一发展机遇,组织开展国际劳务合作,尽力为外派劳务提供有关服务,把外派劳务作为今后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努力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五)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健全劳动力市场与网络体系。中介组织是劳动力转移的载体,对实现劳动力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培育中介组织作为劳务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要培育和建立职业介绍机构。要加快县农村劳务开发服务中心的组建和运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劳务开发中的中介与服务作用。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也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在农村劳务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和社区积极兴办各类农村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农村劳务中介机构。二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建设覆盖全县的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解决城乡之间,供求之间,以及招聘录用之间信息不畅的问题。乡村两级逐步建立劳动力台帐,详细记录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工作经历、技能水平及求职意向,并全部输入计算机,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加强与职介和用工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传递用工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培训,并建立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用工的信息网络。三是成立劳务派遣公司。要把劳务派遣作为深化用工制度改期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的新举措、促进就业的新形式。四是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管理,依法打击和取缔非法招工,避免和减少农村劳动力盲目外出提高劳务输出的有序性。

(六)、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基本思路,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在手续办理上给予方便,市场、税费、用地、供电、供水、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法律上给予保护,实行与招商引资同等待遇。对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可享受城市下岗职工创办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各有关部门对返乡创办企业的要实行“五优先”,即优先登记、发证,优先解决土地、场所,优先提供水、电、通讯和市场设施,优先提供信贷支持,优先解决子女入学,努力创造宽松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二次创业。各乡镇应建立外出务工拔尖人才档案,建立走访民工制度,分管领导和劳务开发管理机构,每年应到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或工矿企业看望走访务工人员,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七)采取有效形式,转变农民就业观。一是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宣传党和政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宣传各地农村劳务开发的成功经验,宣传外出劳务的典型人和典型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让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氛围。要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来教育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消除顾虑,鼓励他们大胆走出山门闯天下。二是促进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重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县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档案管理等“一站式”就业服务。三是设立劳务开发员。劳务开发员可从村干部中挑选出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劳务输出政策,思想开化,会做群众工作,对本村劳动力情况和外地用工信息比较熟悉,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来担任,力争在全县335个行政村村村设立劳务开发员。劳务开发员要及时传递劳务信息,有针对性地根据各户情况,上门为村民宣传有关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并及时将有关劳务输出部门的用工信息带给条件合适的农户。

第12篇

祝 健

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贵阳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以“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为总载体,深入开展“三思考、三创新、三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开局良好,亮点纷呈。

贵阳市积极做好“结合”和“转化”文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这个学习实践活动总载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说,要牢牢把握中央关于“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认真做好“三思考”:思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不忠诚、思考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透彻不透彻、思考抓工作扎实不扎实这三个问题;做好“三创新”: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办法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紧紧围绕便民、安民、富民“三为民”主题,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好一批群众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事情,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实效。

亮点之一:开门搞活动,群众喜参与

贵阳市坚持开门搞活动,从一开始就让群众参与进来,提高知晓率,扩大参与面,接受群众监督,使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成为汇聚民智、顺应民愿、回应民声的过程。

3月6日举行的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设在市内各新闻媒体的互动平台积极参与,表达了对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殷切希望。李军书记专门作出批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经市委学习实践办认真分类、筛选、梳理并进行责任分解,46条市民建议及时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截至3月18日晚,48家责任单位都进行了回复,回复情况已在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站上。

3月19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市民在贵阳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之前之中之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要以这次回应市民呼声为契机,形成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亮点之二:开通“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

3月29日上午,贵阳市委、市政府正式开通了“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这是该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由市委、市政府“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包括高新区、金阳新区党工委)“百姓――书记区(市、县)长、主任交流台”共同组成。

设立“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的目的有四个:一是倾听百姓意见,就是谦恭、热情、悉心地听取老百姓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看法、见解,包括批评的意见;二是汇聚百姓良策,就是走群众路线,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到人民群众中去汲取智慧;三是疏解百姓情绪,就是“活血化瘀”,给群众提供表达各种愿望、感情的渠道,让老百姓心顺、气顺;四是维护百姓利益,就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交流台开通后,李军书记和袁周市长每周将集中处理一次来信,每月还将亲自或委托其他市领导就有关话题与市民进行不少于一次面对面交-流。市委督查室还将对办理情况进行全程督查,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亮点之三: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破解难题、推进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有“湖城”美誉的清镇市,是省会贵阳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正是这一因素,使清镇多年来难以走出“一保护就穷、一发展就乱”的怪圈。清镇市对征求到的1800多条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类梳理、分析研究,找准了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并一针见血提出“三问”(贵阳市上百万人的“水缸”污染了怎么办?清镇市38万农民富不起来怎么办?全市53万人民的“蛋糕”做不大怎么办?),以“三问三破(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破解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突破制约和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一开创(开创清镇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总载体,解放思想,埋头实干,努力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局,探索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路。

市旅游局提出以建设“宣游的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着力将贵阳突出的气候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产品优势,打造贵阳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亮点之四: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人民群众得实惠”结合起来

市公交总公司着力解决学生乘车优惠卡“一卡难求”的局面,决定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在学生乘车优惠卡现有发行规模的基础上新增7100张,达到14200张,目前已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同时对遗失卡的老年人实行再优惠,工本费从原来的18元降低到9元,并根据老年人要求,将办理老年人免费乘车卡时间从4月中旬提前到4月1日开始办理,新增2个办理点,共设立8个点进行办理,使老年人办证更加省钱、省时、省力,真正做到了便民、惠民。

黔西南自治州:优化“三个环境” 强力推进跨越

查必芳 刘 义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黔西南自治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牢牢锁定“科学发展、促进跨越”主题,以“优化三个环境、强力推进跨越”为抓手,突出实践特色,着力以学习实践活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局面。

抓好关键 形成共识谋发展

黔西南州多方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五学五提高”,注重学习实效。

强化意识抓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陛。

找准重点抓学习,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

创新载体抓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欠发达、欠开发”州情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领会“只要科学发展,绝地也能逢生”的精神实质。

强化培训抓学习,进一步提高参训人员科学决策、科学发展、求实创新和统筹协调的能力。

运用典型引导抓学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改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和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求真务实 扎实开展调研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问题。从3月以来,州委书记陈敏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及对策,州长陈鸣明紧紧围绕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带头深入农村、企业、矿山等进行调研,带领全州掀起了“千名领导干部大调研”的热潮。

各参学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精心选好重点调研课题,“一部门一课题”,领导带头,紧紧围绕影响和制

约全州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扩内需、保增长”、“发展与保护”、民生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查找出了一系列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以交通和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扶贫开发、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很艰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黔西南州着力解决这些难题,启动下一轮全州发展的强大引擎。

优化环境 实践科学发展

州委、州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黔西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拼命快干,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以“绝地逢生”的精神破解黔西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瓶颈”,正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的心声。州委专题研究学习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主题,确定为“优化三个环境,强力推进跨越”。

为什么要优化发展环境,为什么要优化生态环境,为什么要优化勤政廉政环境?

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中怎样干,在优化生态环境中怎样干,在优化勤政廉政环境中怎样干?

眼下,全州广大干部群众正用实际行动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黔西南州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960多场次、1600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大讨论。形成了人人为黔西南州发展献良策的大讨论热潮,使大讨论更加深入人心。

2008年底以来,金融危机使黔西南州部分企业陷于停产和半停产的困境。黔西南州把化“危”为“机”作为调研的重要课题,深入企业,力促生产资源整合,协调银企对话,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利用黔西南资源富集的优势,主要领导率队赴深圳、东莞等地学习和招商,举行“科学发展促进跨越招商引资推介会”,签订27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86.4亿元。

全州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扩内需、促增长、保稳定”为首要任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狠抓煤炭、电力、煤化工、重化工、黄金、建材、冶金等支柱财源建设;科学规划项目,确定了一批对进一步促进全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惠民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开工率。第一季度,全州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11,968万元,为预算的27.34%,同比增长22.68%,实现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

毕节地区:深化“三大主题” 加快崛起步伐

王荣猛 郭佳能

“毕节地区作为科学发展的试验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围绕‘三大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着力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加快毕节崛起。”地委书记秦如培、行署专员张吉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毕节地委紧紧围绕把毕节建设成为“贵州省推动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的定位,在科学分析毕节试验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的基础上,确立了“深化‘三大主题’,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毕节崛起”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科学发展强意识”、“科学发展找点子”、“科学发展见行动”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试验区“三大主题”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加快崛起。

强化调研 推动思想解放

为了加快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毕节地区面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我有一策献点子”,面向毕节籍在外人士开展“情系桑梓送点子”,设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信箱”等活动。在网站上搭建学习实践活动互动交流平台,有2600多名党员群众通过平台参与了交流互动。

各级领导积极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共走访45000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征求到意见建议2100多条,组织开展了162场群众听证会,征集到175个需要建立健全机制体制的相关问题。

完善机制 改善发展环境

招商引资渠道不畅、行政审批手续烦琐是毕节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毕节地委下大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将“加快投资软环境建设,破解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摆在突出位置。成立行政审批事项改革领导小组,按照合并、取消、调整和下放的方法,依法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把目标定为全区审批事项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50%。

地区工商系统在注册登记工作中推行“三通”制度,开辟“四个绿色通道”。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水平,为全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疏通了渠道。

抢抓机遇 夯实发展基础

中央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重要决策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毕节地区发扬“向上跑争取项目,向外跑引进项目,向下跑落实项目”的“三跑”精神,努力争政策、争项目、争支持。

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和地区有关领导在搞好项目库建设的基础上,分别数次带队赴京,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工作,请求帮助解决毕节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争取到2008年中央扩大内需(1000亿元)新增项目25个(含子项579个),项目总投资11.14亿元,国家补助投资计划3.46亿元。2009年国家扩大内需新增投资(1300亿元)项目67个,总投资11.39亿元,中央预算资金5.11亿元。

关注民生 确保社会稳定

毕节地委把2009年作为化解历史积案年,下大力气化解长期以来历史遗留的法院判决生效案件,涉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经济案件,实行一律由当地财政支付的办法先行结案。深入开展地县乡三级视频联动接访活动,努力将矛盾层层化解。目前,全区共接访群众1409批次4031人次。

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扶持措施,通过开展就业培训、扶持援助等各种方式,帮助10.5万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或就地创业。争取支持谋求跨越发展

同时,毕节地委积极主动寻求中央统战部、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国家各部委对毕节科学发展的支持。4月14日,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讨了如何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继续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和智力支边工作问题,决定设立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座谈会和研讨会对于进一步把握毕节试验区工作规律和完善毕节试验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毕节试验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毕节地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铜仁地区:抢抓机遇搭平台跨越发展谋和谐

谢 辉 张著昶 文叶飞

“铜仁地区‘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深,因此全区上下必须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争抓共有的机遇,抢抓独有的机遇,深挖隐藏的机遇,努力把重要战略机遇期变为黄金机遇期,力推全区经济社会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地委书记廖国勋、行署专员李再勇明确提出。

当前,全区上下正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着力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紧扣推进跨越发展战略,立足“三思”――思考群众盼什么,思考发展干什么,思考自己怎么干;着力“四改”――改不适宜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改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式,改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做到“五增强”――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增强跨越发展的坚定性,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性,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创造性,增强服务群众的实效性。通过以上推进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六个新跨越”,努力建设和谐铜仁。

开门纳谏找准破解发展难题切入点

广开言路找问题。目前,全区已开展解放思想集中大讨论活动106场次,参加大讨论3417人次,收到群众意见建议1200余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6人次。

“跳出铜仁看铜仁”。铜仁地委、行署组织党政考察团赴周边与铜仁区情相似的湖南省怀化市、湘西自治州、重庆市黔江区等地学习取经,走出去对比找差距、查不足,促使各级党政领导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并把外地加快科学发展的理念、思路、精神、经验带回家。

深入调研找原因。经过认真查找和反复讨论,在深化“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最深区情的基础上,针对发展速度慢、体制机制不活,干部观念落后、作风不实等影响和制约铜仁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地委讨论确定了四个方面的总课题,分别由地委委员领题开展调研。

破解难题 搭建多方合作平台

在深化区情认识的基础上,铜仁地区决策层一致认为,要站在更高的起点,谋划铜仁的发展,找准制约加快发展的症结,从创新体制机制人手,多方合作搭建发展新平台。

一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资金流转不畅的难题。通过财政注资、项目融资以及龙头企业入股、吸收民间资本注入等多种形式,相继成立了梵净山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桃源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武陵投资担保公司等一批投融资公司,先后与省信用联社、国开行贵州分行、工行铜仁分行等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搭建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灵活高效的投融资平台。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广泛实施新型招商方式,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投向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和行业。三是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实现了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了互补双赢、共同发展的格局。

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为推进跨越提供组织保障

组建了专门的作风效能监督机构,建立健全追踪问效、问责的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自3月下旬以来,地区效能监督机构已先后对督查中发现的5个单位6名职工上班期间上网玩游戏,9个部门有关干部上班时间在休闲场所打牌娱乐的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和纪律处分,有力地整肃了干部作风,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此外,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行地、县、乡干部交流挂职,着力培养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力求做到边学边改,能改必改。针对返乡民工较多的问题,各级部门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30000多个;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交通、人畜饮水和住房等困难,年内将解决通乡油路6条20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2000公里;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成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21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实施260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16万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用科学发展求生存保稳定促发展

王鹏平 周永刚 袁天志

变“危”为“机”,瓮福集团凭借品牌优势,通过抢抓磷肥生产企业“洗牌”的机遇,强化营销网络,积极开拓了市场。(瓮福集团党委宣传部供图)

省国资委各监管企业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主动地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来抓,明确活动主题、找准活动载体、突出活动特色,坚持用科学发展求生存、保稳定、促发展,活动开局良好。

充分准备 迅速行动 落实责任

省国资委系统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省国资委党委提出切实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指导配合的工作思路,并制作学习实践活动组织结构图和进度表,随时掌握和反映各监管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为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六枝工矿、贵财公司、振华集团等单位建立联系点制度,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督促、指导,帮助理清思路,查找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困难。茅台集团提前半月派员参加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组织的有关学习实践活动培训,利用国酒茅台党建网和企业协同办公网,开辟“科学发展”专栏,广泛开展舆论引导,为积极筹划好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开磷集团做到提前成立领导机构、提前开展摸底工作、提前进行专题学习、提前作好启动等“四个提前”,并邀请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首钢水钢集团领导到公司就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座谈交流,理清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工作思路。水矿集团围绕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措施等方面,初步查找影响和制约集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摸底调研,为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明确主题突出重点找准载体

省国资委各监管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压力,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目标,以勇于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上水平为主线,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活动主题,突出活动重点,找准活动载体,彰显活动特色。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又好又快、做大做强为主线,以保增长、强服务、控风险、夯基础为首要任务,坚决克服重速度、轻效益,重规模、轻质量,重物质、轻精神,重管理、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的思想观念,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

盘江集团紧紧围绕“发掘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资源能源大企业集团”这一主题,注重理顺体制机制,创新企业经营理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董事会职能,提高经理班子执行力,科学定位企业发展任务,丰富和完善企业基本理念,把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贯穿到各项工作实践中。

赤天化集团始终把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坚持以构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为核心,以更加解放思想、努力实现企业新突破为主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健全体制机制,规范规章制度。

建工集团以“应挑战、抓关键、增效益”为载体,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运行质量,找准工作切入点,抓住关键性问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成黔集团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应对金融危机,主动迎接挑战作为活动主题,党政领导挂帅分别组成检查指导组和巡讲组,到基层开展检查指导和专题巡讲,增强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林东矿业集团突出单位特点、突出载体实践、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突出班子能力建设,落实保安全生产、保市场、保民生、保稳定,促进集团平稳较快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