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长教育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同家长的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康克清同志在《我的祝愿》一书中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同家长的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与教育,几乎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底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所能够代替的。”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的重中之重。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呢?我认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能力。
一、举办讲座,提高认识
召集家长举办讲座,学校采取“入村”讲座为主,“集中”讲座为辅,开展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民主的、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
二、交流合作、民主商讨
在农村的家庭教育群体中,指导思想不统一,口径不一致是常有的,多召集家长商讨,或通过村委会召集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让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商讨正确的教育方法、开展理论研究,加强经验交流,提高家长的素质,端正家教指导思想;同时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的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多与学校交流,加深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理解。
三、加强理论建设,强化宣传
在农村采取力所能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论宣传,如出黑板报、出海报等形式宣传家教方法,指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指导思想,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除以上几种方式外,也可以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充电”的教材,家长充“足”电,才能给孩子“输”好电。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和激励制度
一所农村学校,建立完善的“家教”信息反馈制度学校和村委会应联合成立“村教育委员会”,定期、不定期的走访家长,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使学校的各种“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贴近农村家长。同时,联合村委会开展“学习性家庭”、“健康家庭”等评选活动,是整个学校所在的村上形成一股“重家教、支持教育”的良好气氛。
总之,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许多共同点,而家庭教育又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是新一代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培养新世纪杰出人才系统工程的起点和根基,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又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占据这举足轻重的地位。创设良好的农村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一位农村任教教师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学研究; 教育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这也使得幼儿教育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幼儿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语言交流、生活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创作能力等,然而现今幼儿教育过程中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英语、汉字、拼音等小学课程内容,各个幼儿园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小学化倾向,其影响因素之一是家长的要求,希望幼儿园增加小学教学内容,从而加剧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一)幼儿家长教育理念存在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潜力,围绕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开展教学工作。通过与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到幼儿家长普遍认为的幼儿教育就是教育幼儿学习知识,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家长希望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一些小学的课程,同时家长希望减少幼儿玩耍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一些家长希望幼儿先人一步,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会将幼儿送去学习各种类型的补习班,帮助幼儿快速提升成绩,赶超其他幼儿。另外,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个别家长认为幼儿的学习成绩就是全部,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核心。另外,还有一些家长是通过判断幼儿的成绩来对幼儿园和教师进行评价的,片面地认为幼儿成绩好,教师和学校就好,反之,则会担心幼儿的教育环境。此外,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的成绩,认为幼儿成绩好,未来的发展就一定会好,为此,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较深。
(二)家长期望幼儿班级管理倾向小学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幼儿园、小学的班级管理有着明确要求,各个地区因师资力量的差异,也有着相关的规定。总之,幼儿园的教师学生数量均衡比例在1:9,但是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大部分都会超出1:9的师生比例要求,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符合要求的少之又少。
另外,幼儿园课堂的桌椅摆放方式最好是U形或者小组型,因为幼儿对于世界的认知十分浅薄,并且喜爱运动。摆放成U形或者小组型能够更加便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监督,并且,U形和小组型也更有助于幼儿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优化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但是,在诸多幼儿园课堂中,桌椅摆放多以排列型为主,有着明显的小学化倾向,主要因素在于幼儿园教师不足,排列型摆放更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的管理。另外,家长也比较认同,认为该形式的桌椅摆放,能够使幼儿更加遵守纪律,提前培养小学课堂习惯。
(三)作业倾向小学化
经调查发现,幼儿园作业布置绝大部分是抄写和算术,而创作类和动手实践类作业较少,这种现象与幼儿园所处位置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抄写和算术,创作类或者动手实践类作业较少;在郊区幼儿园,尽管抄写和算术作业占比很大,但是仍然保留了15%左右的创作类和动手实践类作业;而城市幼儿园则更加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动手实践类作业占比在20%以上。
另外,幼儿园作业中的抄写和算术均呈现小学化趋势,一方面,教学教材内容涉及相关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难免囊括了一定的小学知识点。另一方面,家长对于小学和幼儿教育内容差异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区分作业之间的区别。并且,家长也希望幼儿能够更早接触到小学知识,待幼儿进入到小学后更加具有优势。
(四)家长教育理念加剧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决定了幼儿去哪所幼儿园就读,虽然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但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往往会选择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幼儿园。而幼儿园为了更好地获得生源,会极大地尊重学生家长的态度,尤其是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
受其他幼儿园的影响,若某个幼儿园在大班教学中引入了小学的知识点,而部分未引入小学知识点的幼儿园就可能会发生生源减少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足。例如,某幼儿园对学生进行了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教学,幼儿在与父母交流时会表现出来学习到的知识,家长会认为学校正确培养了幼儿,而忽视了幼儿还未达到学习该知识点的最佳时期。由于幼儿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性,让家长误以为幼儿园没有正确地培养幼儿,进而家长可能会选择更换幼儿园。幼儿园也可能会为之妥协,进行小学课程教学,家长通过对幼儿园的选择加剧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二、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一)从家长角度出发,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家长的教学观念,为此,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防止家长受外部环境误导,进而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幼儿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幼儿教育小学化,而不注重幼儿的全面培养,尽管短时间内可以看到幼儿能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并且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家长和教师如果都只注重学生的语文和数学,而不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虽然,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都有教师在监督和看护,但是在进入大学以及走向社会后,学生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不思进取、厌倦学习的情况,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幼儿阶段的学习不只是为了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而应该是为了拥有幸福的人生而学习,为此,家长应支持幼儿园教学工作,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努力锻炼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天赋、激发运动潜能,度过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
(二)从幼儿园角度出发,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需要转化小学化倾向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要轻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误导。另外,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园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家长会,开展座谈活动。一方面,告知家长幼儿近期的生活学习状态,共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和教育部门对幼儿阶段的教育理念,使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另外,幼儿园要坚持科学的幼儿课程体系,避免选择小学化的幼儿教材,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幼儿园教学能够帮助幼儿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幼儿园要改进教师考核机制,传统的考核机制主要包含出勤率和幼儿教育两方面,在今后的优化考核机制时,可以增加家长评价考核机制,通过调查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满意度来对教师进行考核奖励。当然,这种考核体制不能够只考虑家长的满意度,要从各个方面对幼儿教师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幼儿教师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理念相统一,以防受家长的教育理念影响,进一步加剧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社会对家长教育理念的指导
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为此,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的指导。社区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对社区居民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到不同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同时,可以邀请社区内经验丰富的老干部、退休教师等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宣传幼儿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另外,师范类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定期开展本地区的家庭教育培训,尤其是农村地区,部分家长缺乏对幼儿有效的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师范类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长对于幼儿的期望,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只有家长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由于家长迫切的望子成龙思想,使得幼儿教育越来越小学化。小学化趋势不仅体现在幼儿教学教材、课堂设置以及作业布置方面,还体现在幼儿教学的方式上。影响幼儿园小学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为弱化小学化趋势,幼儿园应坚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积极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教育问题,社区、师范类院校以及其他机构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做出正确的选择,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秀芳.乡镇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路径[J].甘肃教育,2020(14):53.
[2] 刘小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9(10):164.
1.评价模式单一
很多美术教师在点评少儿的美术作品时,一般都是采用现场评估的方式,并惯于让少儿之间的绘画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其优劣。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的内容都是针对所学习的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能,对于少儿在绘画中表现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的进程、学习的具体方法却较为忽视,与此同时还缺少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实践性的有效评价。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2.教学方法呆滞
当前形势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滞。一些美术教师总是根据成人化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从而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死板。譬如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皆是由教师示范性地画,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最后就是教师对孩子们所作的画进行评价,谁画得最像示范画,谁的画色彩最为协调恰当,谁的画最为漂亮。然而这种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完全超出了少儿美术教育的范围,这应是属于以成人为对象的专业基础绘画教育的范畴。长期运用这种成人化的方式教学,会严重钳制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式仅是单纯地传授了绘画技巧与绘画技能,而没有注重开发少儿的美术思维,扼杀了少儿在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少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上述呆滞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中应该禁止的。
二、提升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
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在上文中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都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要注重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是一种世俗态美术教育观念,是片面的,倘若教师按照这一理念教学,家长按照这一理念督促孩子学习美术,会严重钳制孩子在美术上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这一教育理念,树立以“启蒙”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指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美术所形成的特有灵感,以此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师与家长只有形成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
少儿美术教育应从少儿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彻底放弃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虽然少儿从宏观范畴来说,年龄属于同一个阶段,可是他们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截然不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着眼于少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促使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展。对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绝对不能像评价成年人一样如实指出,而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以鼓励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以此调动广大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少儿在美术领域的创作往往不是很成熟,倘若经常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肯定他们的绘画作品,会让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从而画出更多的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绘画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三、结语
家庭、学校、社会的交叉融合是推动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STEM教育也是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让小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在实际的联合与教育中,应以学校为核心,以STEM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合、学校与社会的联合,在三者的联合下举办实践活动,为STEM教育提供保障。
一、STEM教育的重要作用
STEM教育理念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在STEM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学生培养目标,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与中学教育相比,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更容易融合到一起,学生更容易将各学科知识贯通到一起,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在STEM教育的引导下,鼓励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家、校、社融合的过程中,STEM教育理念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STEM教育当成交叉融合的媒介,使STEM教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桥梁,在三方力量的协作下,最大限度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基于家、校、社融合的STEM教育策略
(一)基于家庭和学校相融合的STEM教育
家、校、社的交叉融合应当以学校为核心,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掌握着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学校教师也是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人,所以,STEM教育要以学校为主,充分利用好家庭力量,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就能让STEM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旅游”主题活动,同时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关于旅游的一切计划,都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有条件的家长,尽量为学生提供支持。为了制订旅游计划,需要确定旅游地点,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查询,也可以通过与旅游相关的杂志查找,还可以进行访问和调研,与亲戚或邻居进行交流,通过他人的推荐了解旅游的场所。确定旅游地点的时候,学生和家长应进行沟通,既要考虑旅游地点的距离,也要考虑旅游的成本,更要考虑旅游地点的资源和价值。学生需要和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能够为旅游提供足够的资金,学生就可以更加自由地分配资金,制订详细的支出计划,将乘车或乘飞机的费用、吃饭的费用、住宿的费用及其他旅游费用综合到一起。此时,学生需要运用课堂中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旅游中各项费用的总和。本次活动设定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不同的是,以往的旅游计划完全由家长制订,学生只需要跟着家长出门游玩即可。但是,STEM教育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设计旅游计划,而且要和家长完成这份旅游计划,这种方式可以充分锻炼学生。
(二)推动学校和社会的STEM教育
学校和社会的融合能够为STEM教育提供支持,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而STEM教育需要将数学和工程等不同的内容综合到一起,但仅仅依靠学校,很难有效发挥STEM教育的作用。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图书馆进行交流,可以和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科技馆等单位展开合作,也可以寻求企业的帮助,开展创新类型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可以举办家具设计竞赛,学校可以邀请家具设计师来学校演讲,为学生介绍家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同时,学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查找资料。选择某个家具后,要尽可能了解该家具的发展历史和规范要求,如椅子、沙发、桌子等家具的高度要求,床的长、宽、高,书架的结构和尺寸,学生的设计要尽可能规范,同时还要保证家具的艺术性。对家具进行设计时,需要计算尺寸,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设计家具和绘制图纸的过程中,还能从艺术和工程的层面培养学生。在组织的家具设计比赛中,学校可以邀请家具设计师担任评委,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图纸介绍设计的理念和优点,最后由评委进行点评和评分。这个活动充分满足了STEM教育的要求,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社会一方的参与和支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以往封闭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活动形式。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决定了STEM教育的实施效果,为了更全面地培养和锻炼小学生,需要注意实践活动的跨学科性,尽量让实践活动内容涉及不同的学科知识,在STEM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引入社会的力量,保证STEM教育的效果。总之,STEM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冲突,在小学教学改革中,要想彻底解决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问题,就要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小学教师应深入研究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加强各个学科的融合,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家、校、社联合中,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作者:马国保 普彩芬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东华小学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蒙氏教育理念 培养 幼儿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52-01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长或者幼儿教师,对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识多少数较为关心,但对幼儿思维能力却放任不管。而蒙氏教育理念下,在满足幼儿认知需求基础上,重视幼儿思维、心理等各方面发展。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1 构建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对数学的恐惧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构建愉悦、宽松的学习与心理环境,保证幼儿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自己兴趣支配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其对于数学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儿对数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适当的增加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放慢学习进程。同时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尊重幼合肮撸鼓励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1.2 丰富物质环境,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在幼儿园中都设置了教学活动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千奇百怪的思维。材料的种类要多,同时保证色彩的多样性,确保这些教学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相当,能够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走向数学探究的世界中。
2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1 通过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的操作材料通常没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师为了模仿或重复动作,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对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相对来说,蒙氏数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操作能力培养十分看中,要求幼儿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才做以及机体操作等,幼儿具有充分的材料选择权,不仅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打开思维空间。蒙氏教育数学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进制原理设计而来,根据十进制规律进行数的增减。同时,这些教具具有自动订正性特点,对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区,教师应该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应该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 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点,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幼儿能否接受或幼儿思维能力,采用重复灌输的方式,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提供一条捷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智力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教材,给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在游戏的欢乐中,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3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生活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同时蒙氏数学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与数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帮助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餐具分发出去,通过分发餐具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同时,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自身位置进行观察,锻炼幼儿辨别方向的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现象,在幼儿无意识下就能够发生,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加理解。当然,师在幼儿园再怎么进行引导也很难使幼儿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当教师组织了适合幼儿水平的数学活动之后,就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这些经验的机会了。因此,家长同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老师。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给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并不能死板硬套,还应该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先进的理念、教具等进行借鉴,同时加强科研,完善我国现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化的蒙氏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套优秀的幼儿教育法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鉴,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任晓宇.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5,13(5):165-166.
[2] 贺俊.蒙氏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专注能力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26(1):298-299.
[3] 穆志丹.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19(9):336-337.
谈到美国幼儿园,可能大家都有一个误解,觉得美国幼儿园的孩子每天都在玩,今天我要更正一下大家的想法。其实美国幼儿园的孩子虽然玩得很多,但是他们其实每天也都在学。而且,虽然在美国教学理念偏重学术的幼儿园比较少,但是,其实无论主张怎样的教育理念,美国幼儿园都会让孩子在幼儿园上课期间,学习写字母,认数字,做练习题。在美国教育从业者眼里,让孩子从小掌握必要的学习知识和学习能力,是幼儿园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走访过很多美国幼儿园,接触了很多美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但是最核心的美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们在这个他们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里,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集体学习,更好地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互相关爱,互相照顾,共同进步。
这里想和大家分享我个人感触最深的两条育儿理念:1. 鼓励孩子从小爱探索;2. 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童年。
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面对那些淘气爱玩的幼儿园小家伙们,很多美国幼儿园的老师更愿意用“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去发现去学习。
通过培养孩子自己探索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小朋友独立的个性。在美国,孩子被认为是独立的个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照顾他们,因此美国人就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品格,特别强调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努力去解决。
幼儿园老师在带领小朋友们做游戏时,通常会把游戏规则、注意事项告诉孩子们,但是,游戏开始后,老师就不会去手把手地教孩子了,他们会退到一边,先当“旁观者”,仔细观察小家伙们的一举一动。当看到小家伙们遇到问题,他们也不急着过去,马上给予帮助。而是会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小家伙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园的老师说,他们发现孩子最高兴最兴奋的时候,是自己发现了答案,或者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时候,小家伙们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会感染到很多人,让更多的孩子也更愿意去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
通过让小朋友自己去探索,能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创造,是培养儿童的灵活性、创造性最好的办法。在美国幼儿园里,小朋友特别爱画画,通常老师不注重儿童画的内容、形式和技巧,而让孩子自由发挥、自由想象。你常常会看到美国的孩子画得满身、满脸都是颜料,而且虽然这些“作品”很粗糙,让大人们常常不知为何物,但老师家长一定不会阻挠和禁止他们自由创作,也不会动手去帮孩子画,更多地是笑嘻嘻地看着孩子画,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陈丁鸿
两个孩子的母亲。美国Indianan Uni-versity教育学院硕士,美国斯坦福商学院深造。美国加州硅谷丁丁电视教育频道创始人及执行总裁。曾在美国最大电信公司Verizon,全球四大咨询公司安永,微软Microsoft 任高级管理职位。近年来,致力于教育相关咨询研究和投资。著有畅销书《带着孩子去旅行》《在美国上小学》《妈妈去哪儿――海外亲子游实用手记》。并为国内多家杂志,网站,电台,电视台的专栏作家,特邀教育专家和撰稿人。作为中美文化教育使者,立志把欧美的文化教育理念及方法带到中国,影响未来一代,帮助他们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家庭充分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美国幼儿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希望在幼儿园期间,家庭充分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在美国幼儿园,你会接触到很多非常积极的家长,他们会参与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外出郊游。
幼儿园也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通过家长的参与,学校不但得到了更多的人手,能够把各项活动搞得更成功,同时,学校也希望家长通过帮助幼儿园做工作,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小家伙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比“家长会”“家校联系手册”更好的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渠道。通过让爸爸妈妈亲自参与到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才能让大家真实而且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以及老师是怎么具体进行教学,老师是怎样和小家伙们互动的。
美国幼儿园不但希望家长多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更希望家长在家里能多陪伴孩子。在美国教育从业者的眼里,家长参与孩子的童年是幼儿成长中最最重要的环节。虽然幼儿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再怎么重要也比不过家长的陪伴。
目前,中国有很多年轻父母,生完孩子以后,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观念不同,开始了“我来生,你来养”的育儿道路。他们将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交给“育儿人”――祖辈、保姆、托管机构、早教中心。殊不知,隔代抚养和保姆照看存在诸多弊端,老人和保姆通常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限制、过于溺爱,容易造成小朋友独立性、自信心、社会能力等发展滞后。而且学费昂贵的早教机构,哪里能比得上父母亲自花时间和自己的孩子玩耍交流?
【关键词】 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目标;研究措施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建立家长对亲子园活动的认可,了解亲子园的早期教育理念,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亲子活动中从而将早期教育的先进理念运用在家庭育儿中。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2)通过0~3岁亲子园的活动提高幼儿的情商、智商、认知能力、感觉统合能力。(3)在亲子园的研究过程中让亲子园的教师们熟练掌握0~3岁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形成专业性强的亲子园教师队伍。
二、研究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
(1)结合幼儿特点科学设立课程时间。我们考虑到幼儿认知能力具有反复性,注意能力具有不稳定性,幼儿的学习需要在连续的时间里,接受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一至周五由老人陪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周六父母陪伴幼儿参加亲子活动通过教师传授的专业的早教理念使家长能将理念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并感染家庭其它成员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2)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设计活动内容。0~3岁幼儿注意能力极为短暂,如果单一的进行一项活动不仅时间长,而且降低幼儿学习的兴趣。课程设计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进行,有轻松欢快的入场、有亲切的问候时间、有以奥尔夫为主的音乐时间、有以感觉统合训练为主亲子游戏为辅的探险时间、有轻松优雅的温馨时间、有变幻无穷多姿多彩的聪明时间,还有恋恋不舍的快乐时间。通过这些不同内容模块的穿插,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3)满足幼儿更广泛的活动需求。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具有较高的探索欲望和极强的好奇心。除了室内活动外,我们还会根据季节特征、节日特征开展丰富的户外活动。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幼儿与家长受益
(1)入园测评。入园测评能够对幼儿各方面发展指标给出科学的评价,对每一位入园到亲子中心的宝宝都进行入班测评,让家长了解宝宝目前发展的状况,教师也对该宝宝的情况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使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2)早期教育重在“教”家长。周六课程由父母陪伴参加亲子课程,设立了育儿咨询环节。通过相互的讨论,教师的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育儿中的疑惑。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幼儿心理健康、情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亲子园学具操作训练后,家庭的训练也应跟上,并提示家长在家庭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家长分析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应怎样解决。使家长在家庭中的指导变得轻松、灵活,实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课后延伸到家庭中也很轻松自然,家长只需要记住动作的过程,在家庭中配柔和的音乐就可以进行训练这种方法得到家长的好评。纠正老人的教育理念,对于宝宝的早期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设计课程时不仅对宝宝进行指导以外,还要调动老人们配合亲子活动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到家庭延伸活动,让老人回家后在省心省力的对宝宝进行指导训练。
(三)实现托幼一体化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但因为年龄特点关系,适应幼儿园生活非常慢,往往会持续1~2个月的时间,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不利。我园为缩短幼儿的分离性焦虑期,特别开设了过渡班,运用亲子的师资力量,内容的多彩性帮助幼儿渡过这一艰难时期。需要升入托班的宝宝首先做好统计工作,园领导也提前将人员配置到位,提前让托班的教师进入亲子中心和家长和宝宝见面,减少幼儿惧怕生人而哭闹。在亲子中心教师带领下设计各种游戏活动,让托班配班教师与宝宝们一同游戏,增进感情。当宝宝适应托班教师以后,设计与家长捉迷藏的活动,目的在于独立的与教师在一起游戏,时间从5分钟过渡到45分钟。在幼儿与托班教师建立依恋关系时,教师们会组织家长与幼儿一同参观教师布置的新班级,让家长提前了解托班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入托班后不恐惧、不陌生。精心设计并组织类似于托班半日活动的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升班后的生活情况。在幼儿园里幼儿独立的生活,牵动着每一位亲人的心,提前如开家长会,将升入托班后,幼儿可能发生的情况交待给家长例。
三、深入到社区让早教理念深入人心
从古至今,任何技艺门类都有一个师徒传授的递进关系,这种递进关系保证了技艺的传承与积累,专业素质才有可能提高。“半途而废”,顾名思义就是半途就换行改做其他行当,就相当于把以前所学所做的技艺废弃掉,再重新接触其他技艺门类。如此实际上是极不尊重各方面资源的做法,幼儿园教师的岗位流动性同样会带来如此雷同的弊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理念的形成,是与从事第一线教学工作经历密切相关,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虽然不同于小学、中学,但在日常组织学习中,各个环节科学配比,动静结合,音体美的欣赏与参与,知识的传播同样要有一定的技术技巧处理,方可被孩子们吸收并乐意参与其中。
但幼儿教育又不能照搬小学教育模式,因为幼儿阶段孩子自身特点也不适宜规范约束的传授知识,过多生硬的教育理念,非但孩子不愿接受,即便接受也容易抹杀孩子对事物天性感知的触角,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的理念是在科学性、心理学、普及知识等方面巧打组合拳,此方式还要在儿童天性性格特征允许的前提之下,幼儿教育理念的形成、建立、发挥并升华不是一种容易的可用文字规范的教学经验。
教师岗的流动性,对理念形成与传递造成断层毁灭性影响,更无法谈及理念进一步升华的可能。该损失不仅浪费教师自身的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们优质教育的权利。儿童的健全素质是在学习与模仿等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这个培养过程易于忽视,因此应该重视慎行。
二、幼师流动性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
师资流动,对孩子影响极为不利。老师与孩子之间是有感情积累的,当孩子第一次完全离开家长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孩子们心里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油然而生,因此孩子刚入园会产生哭闹与忧郁情绪。随着时间推移,教师与孩子慢慢建立起认同感,这个过程是孩子心理逐渐成熟的环节之一,并且这种认同感一旦确立,彼此间感情犹如父母亲情般的延续,在此时如若发生教师换岗,新任教师替代原来教师位置,在成人眼里原本看似简单的认知行为,对孩子的心理认知可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孩子像一张白纸,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的朋友般的感情关系,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部分,然而,当孩子刚刚适应并打开心扉与教师建立感情关系时,教师发生改变,使得本来脆弱的心理失去支撑,而变得无助、不自信甚或焦躁的情绪,个别小朋友因为换了新老师而不愿意去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已经失去了原本重心的吸引力。孩子表现无助无耐甚或伤心。当更换现象不断出现时,后果是孩子对社会认同感变得麻木而不知所从,变得迷茫,对心理产生不安全感的阴影。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幼师流动性不利于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长时间建立的家长互通渠道,因为师资经常流动会造成对接有误。家长、孩子、老师间的信任与管理都是在一定沟通基础之上的,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长期的沟通积累与目标计划。而教师岗位不间断更换教师,这将不利于家长与教师保持一个良好持续沟通的状况,刚刚配合默契的家长与教师关系,在短时间内重新建立或重新调整双方心态,彼此建立诚信互通的关系,这样不利于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家长感到心力疲惫。并会造成教师职责推诿等现象。如此一来,对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语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具体表现;深刻原因;策略方法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在于对幼儿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其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可是,纵观当今幼儿园教育现状,却能发现其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教育倾向。以下,笔者就从幼儿园小学化的具体表现、内在原因以及克服办法三个方面着手,试就幼儿园小学化这一错误教育趋势进行初步地分析与探讨。
一、幼儿园保教工作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1.弱化保育工作,突出教学工作
《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其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其任务在于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是不少幼儿园却明显违背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于幼儿园任务的规定,存在着弱化保育工作、却一味地突出教学工作的不良倾向。
(1)生活活动教育内容和教材紧缺,现行各省编教材内教育内容多需从学习活动中完成。
(2)部分幼儿教师或者家长缺乏充分的耐心和耐烦性,出于所谓的“节省时间”等方面的考虑,径自包办幼儿的一切活动,致使幼儿缺乏实际的锻炼机会。
2.盲目迎合家长的浮躁心理,迎合应试教育
(1)开设小学化课程
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明确规定:“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可是,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却严重违背了这一规定,如:私立园设拼音写字课、公办园开设英语课程等等。
(2)各种“考试”的变脸
出于生源及幼儿园整体利益的考虑,许多幼儿园有意省略或者一味地简单化了幼儿园教育中的某些固定程序。例如:某些幼儿园的入园考试变脸为“见个面”或“谈话”,学期末的考试也被改为了“评估”“评价”等不规范的形式。
二、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深刻原因
1.家长没有从本质上正确认清幼儿学前教育的性质
部分幼儿家长未真正从本质上认清幼儿学前教育的性质,也并不清楚幼儿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方向。大多数家长持有如下观点:只有让自己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学会、掌握足够多的知识(如,会数数、会背诗、会说英语),才能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才能为他们孩子接下来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等后续的专业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幼儿园能教会孩子这些,证明这所幼儿园是较好的幼儿园,否则就是幼儿园教育的失职。家长的这种错误理念显然是导致幼儿园一味地迎合、致使小学化倾向加快的主要原因。
2.私人幼儿园不良竞争的理念以及行为也是致使这一现象“发酵”的重要原因
私人幼儿园最根本的目的在于盈利,他们为了扩大生源,抓住了幼儿家长迫切希望孩子“掌握越多知识越好、日常行为越规范越好”的这一畸形心理,在对家长采取迎合态度的同时过高地拔高了对幼儿行为规范、知识学习等的要求与标准。
私人幼儿园的这一做法,势必会导致国办幼儿园在校幼儿人数的逐渐减少,而这就迫使国办幼儿园不得已放弃正常的幼儿园管理、教育理念,也采取小学化的教育观点及教学组织形式,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育,以此达到满足家长要求的目的。
那么,既然已经明确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在形成原因,作为一名幼儿园管理者又当通过何种措施克服这一不利现象呢?我以《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中的先进理念指导日常的管理与教学工作,收到了非常不错的反响。
三、克服幼儿园小学化的策略与方法
1.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带给孩子的实质性危害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前文提到家长的错误教育理念是导致幼儿园一味地迎合、致使小学化倾向加快的主要原因。因此,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幼儿园要想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小学化教育带给幼儿的实质性危害,相信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家长真正从心底摒弃以往落后而错误的教育理念。以我园为例,不论是我们幼儿管理者还是幼儿一线教师都会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同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这样一来,家长的教育理念自然得到了更新与转变,也为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克服小学化倾向”等相关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2.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质与水平是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园在日常的管理中就会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幼儿教师对《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纲领性文件进行学习与教研,以此为基础让他们明白:幼儿学前教育同小学教育有着严格的区别与不同,他们作为实施幼儿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的综合教育。
3.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前文提到,无论是私人幼儿园还是国办幼儿园出于不正当的目的与利益,为了扩大生源,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错误需要,以至于在幼儿园大搞小学化教育。这种现象必须充分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反思,并严格执行幼儿园相关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督察制度,以此规范幼儿园的教育行为。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是在违背幼儿自然发展规律下的教育教学行为,其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为此,我们幼儿园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以及实际发展认知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树立起正确、科学的儿童教育观与发展观,真正发挥学前教育应有的优势与作用,在让幼儿充分享受童年、感受快乐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及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主要是基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管理活动,将学生的发展置于首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及鼓励学生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才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小学教学管理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方式,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管理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普遍采用单一的教学管理方式,按照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各项教学活动。这种僵硬的教学管理方式导致实际的教学管理效果不佳。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小学教学管理方式也需要结合时展的特点进行适当创新,摒弃单一、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定完善的、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
2. 片面注重学生学习成绩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均较为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学生的成绩而论优差。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压力逐渐增加,更有甚者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片面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不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理念。因此,小学教学管理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二、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方式
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融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拓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等方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1. 注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教学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学校方面需要首先树立明确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结合时展的特点不断创新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其次,学校要结合当前时展的特点,制定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征询意见,了解学生及家长的建议,充分考虑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等多方面的诉求,提升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为小学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如在“读书节”开展读书的系列活动,母亲节开展“我爱妈妈”主题活动以及庆祝新年、秋游、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展示平台。
2. 融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
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小学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所需要做的不是仅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价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管理活动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入教学中,关注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等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及智力方面的因素,学习成绩也会有所不同。教师不能仅仅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忽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一般以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指导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开展合作教学活动,将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一般以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按比例进行科学划分,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3. 拓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出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班级文化氛围的构建,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班会、班歌等多种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存在偏差。部分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家庭教育重心偏离,本末倒置;重视物质满足和技能培养,轻视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重言传,但方法简单粗暴,轻身教,且不能率先示范。传统家庭美德对于引导青少年处理与家人、师生、同学关系,甚至将来组成家庭后处理夫妻、子女关系,进入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中学生心理特征,继承传统家庭美德的优良基因,构建传统家庭美德在中学德育的实现路径。
2传统家庭美德的优良基因
2.1人伦要求
我国传统家庭美德规定最基本的人伦要求,强调人的权利和义务。传统家庭美德规定了父子有亲、夫妻和睦、兄友弟亲、朋友有信,规定了父母、妻子、孩子、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睦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现代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孩子成为家庭主导。长辈的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娇蛮、自私自利的性格。有些中学生在校是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回家却成为“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视父母沉重的家庭负担。父母不能满足自己要求时,耍小性子,或以不理智行为对抗。因此,在中学德育中,需要进行传统家庭美德的“孝道”教育。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主动承担孝敬父母的责任。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分享、助人为乐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传统家庭美德的“朋友有信”、“兄友弟爱”等内容对独生子女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2.2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要求人们热爱劳动,勤奋努力;节制物质欲望,简朴生活。当代青少年攀比现象严重,重视物质追求,非名牌不穿,非名牌不用。甚至有些青少年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花费在了虚拟的网络游戏中,追寻网络游戏带来的满足感。部分青少年好逸恶劳,只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因此,应在青少年中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提倡艰苦奋斗,要求青少年保持勤俭本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劳动观。
2.3家国一体
儒家强调人生在世,要以“立德”为本,而“立德”要以“孝”为本。在家为“孝”,在国为“忠”。以“孝”促“忠”,以“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古代“家国一体”的思想蕴涵着强烈爱国热情、报国之志和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协作精神差。在笔者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学校召开运动会,报名学生寥寥无几。追问原因,学生认为,参加运动会太累,学校不会给予物质奖励,不划算。因此,将“家国一体”思想融入中学德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中学德育中凸显传统家庭美德
3.1升华传统德育精神,丰富学校德育内容
第一,继承“孝”的美德。“孝”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学校的“孝道”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愚孝”,它不仅要求子女要孝敬父母,也要求父母尊重孩子的权利。同时,学校也要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向家长灌输“民主”的观念,引导父母积极与孩子交流沟通,尊重孩子选择。第二,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精神。“自主、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青少年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我国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淡薄,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同时,家长对孩子干涉过多。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积极培养孩子“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第三,继承弘扬勤俭美德。部分中学生铺张浪费、攀比心理比较严重。在中学德育中贯彻勤劳简朴、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易,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以及人生观。第四,加强责任感教育。当代中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衡量标准,部分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淡薄,传统家庭道德中“家国一体”的思想,渗透着浓厚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中学德育中加强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中“家国一体”思想,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2拓展德育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家庭美德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将传统家庭美德精华渗透到各学科内容中,从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师在组织德育的过程中,要以教材内容作为切入点,将学科教学与中学德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意识的诱导,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要增强教师德育观念,强调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以身作则,将德育落到实处。
3.3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作用
借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传承传统家庭美德。举行家庭德育主题演讲,让同学自主准备,学生在准备内容过程中学到大量的传统家庭德育方面的知识,在演讲过程中明辨是非。也可以用文艺表演、黑板报的形式宣传传统家庭美德。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感受、学习,使中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家庭美德。在价值多元背景下,依据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实现对青少年正确引导,在中学开设哲学和心理学的选修课、建立心理咨询室,让科班出身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室的教师,服务于青少年。
3.4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统一阵线
家长会可以讲以下几个方面:
1、讲班级发展远景和教师各个阶段的教学计划。美好的远景和严密科学的教学计划显示出教师高超的教育水平和强烈的责任心,可以使家长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
2、讲班级整体情况、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班级整体情况要实事求是,既不信口开河刻意讨好家长,也不危言耸听制造紧张气氛。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进行表扬,使家长充分体会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3、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经常发现,一些家长对孩子关爱有加,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往往事与愿违,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家长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时机;
4、讲家长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学习是学生的事,和成年人无关,所以教师有必要使他们明白家长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