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上初中的感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议题,探究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对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体现,促使众多教师加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目前,针对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议题较多,但对初中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文在此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感受音乐的“外在美”
音乐是由节奏、旋律和曲调等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它具有明显的外在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正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曲调美、节奏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以此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以《瀑布与溪流》这篇乐曲为例,作者利用短笛、长笛、单簧管等多种乐器进行演奏,通过乐队的完美配合营造出九寨沟美丽的景象。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细心聆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外在美。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察觉到弦乐的震音和声以及竖琴的有力刮奏,在乐队的演奏中感受到音乐曲调变化、乐器组合、节奏婉转所体现出的“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求更加美好的事物。
二、体悟音乐的“内在美”
与此同时,音乐是具有灵魂的,美妙的音乐不但拥有动人的曲调,同时也向听众诉说着美好的事物。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体悟音乐的内在美,由此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日出》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首音乐的曲调美,同时向学生讲述乐曲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美丽的日出景象,让学生在音乐、图片的搭配中感受作者营造出的美好氛围。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认识到日出的美丽,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魅力。基于此,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发现美、感受美,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关键词】歌唱体验活动;教学实践;音乐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聆听,为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奠定基础
在听课过程中,如果听到学生利用歌唱声音将音乐意境表达出来时,那么我们会觉得这声音太美妙了。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时期,因此音乐教师就会采取专业的方法来让学生练习发音。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真聆听各种声音,并且要求变声期的男生要控制好声音,与女生一起用统一的音色的歌唱学习素养是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同时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聆听,将学生参与歌唱体验的感情调动起来,学生通过从力度、速度、情感等方面来控制声音,从而让学生将其所唱歌曲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养成聆听的好习惯才可以用美的声音唱出好的歌曲。
对于初中音乐老师来说,要指导处于青春变声期的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将歌曲中的情感以及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一些有个性的学生来练习教材中选用的中外优秀的歌曲,如何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些优秀歌曲中所蕴藏的感情。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00后的学生,他们都喜欢较为时尚的音乐,并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会经常聆听这些音乐,通过反复聆听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演唱风格等。由于教材中所选用的歌曲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及严谨的艺术思想,并且有一些经典歌曲的创作背景与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差甚远,因此初中学生无法感受到经典歌曲中的艺术魅力。面对这种情况初中音乐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学生感知、理解以及表现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聆听来感受音乐中所蕴藏的艺术美。同时初中学生还要借助音乐意境来把握音乐形象,从而为自己后期的演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情演唱,将音乐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一)教师的范唱
通过设计教师的范唱这一环节为了能够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以亲和的教态来形成师生融洽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要以歌曲作品表达的丰富情感为依据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学生对歌曲音乐的注意力,并且也激发了学生利用自己的歌声将其中的情感表现出来。比如:当要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一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将标题告诉学生,而是走下讲台,为学生演唱这一首歌。教师的现场范唱,让学生对这首歌有了初步的体验。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要清晰的歌唱,加深学生这首歌曲的记忆。比如:在“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一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是重复出现,然后当这句歌词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跟着教师哼唱起来,有一部分学生还会跟着音乐节奏摆动起来,教师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发现学生已经被教师的范唱感染了,他们已经完全投入到此次歌唱中。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并且激发了学生演唱的兴趣,最终让学生投入到演唱中。
(二)学生的演唱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要用心演唱。比如:当学生要学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一首歌的第一乐段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来回想一下:刚刚老师在范唱的时候,第一乐段的风格是怎样的?此时有的学生回答:第一乐段具有山歌的演唱风格。等学生知道第一乐段的风格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声音将第一乐段的演唱风格表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反复聆听这几个乐段,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蕴藏的情感。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演唱竞赛,并且为每一个小组录音。当各个小组演唱完之后,教师将录音放给学生听,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演唱得是否恰当。在此次演唱竞赛中,每一小组的学生借助自己的演唱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课堂中的乐趣。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演唱,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利用自身的魅力来进行开展教学活动。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要一起演唱,这样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利用手机将学生演唱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将这些声音传到电脑,再借助多媒体音响将学生演唱的声音放出来。当学生看到自己演唱的视频会非常兴奋,这也增强了学生演唱的勇气。这种唱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利用优美的声音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来进行创作表演,让学生体验到歌曲作品中的艺术情感。比如:当老师要带领学生演唱“北京的金山上”这一首歌曲的时候,由于这首歌曲大部分学生都听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上台来表演,其他学生一起合唱,这种教学方法将表演和合唱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该歌曲的兴趣。另外,当学生演唱完该歌曲时,教师要将该歌曲的创作背景告诉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该歌曲中的感情。
总结: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引导有个性的学生来演唱经典歌曲,将经典歌曲中的感情、意境表现出来。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有感情的声音来描述音乐形象,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提高。在初中教学阶段,通过开设音乐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还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以及情操,最终也会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音乐课堂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42-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我国的情境教学模式在很多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是非常完善。因此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树立新课改的理念,真正的将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我国初中历史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
1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所关注。一些有着远见卓识的社会学家们将道德、文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解决寄希望在凝结着古人智慧的历史学科中寻找到借鉴,因此近些年来历史的学习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初中历史课程,作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因此,我国近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方面的改革取得的成效并不是非常乐观。一方面由于初中生较之小学生多了几门课程,导致初中生的课堂时间有些紧张,因此很多初中教师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情境教学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那个使得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是一种形式,只是做给领导看的,不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也就取不到相应的改革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情境教学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还是比较短,因此有很多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学徒有其形,教师不能够真正的领悟到情境教学的精髓,导致课堂要么主题不明确,要么课堂时间规划不当等,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不断地钻研教材,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这样将有助于情境教学模式真正的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用
2.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历史可以说是人类过去生活的一种写照,它蕴含了过去生活中的人生百态,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书本上的农耕图,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农耕,这样通过对比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从而不断地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结合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每个人所喜欢的,因此对于刚刚接触历史的初中生来说,要想解开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结,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到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的放松心情,接受历史。同时通过游戏创设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角色的代入,从而有助于学生快的掌握到学习历史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代表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国家,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进行不同国家在那个时间在那个背景下的历史阐述,这样就可以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切身的感受那个年代的无奈与热血。例如,通过秦的发展感受秦崛起的必然,通过齐国的地理位置等感受齐桓公称霸的必然等等,这样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有助于创设一种历史情境,将学生带入那个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2.3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也被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多媒体将声音、画面等进行结合,可以非常容易的将学生的眼睛、耳朵、脑袋等调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
例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初,利用多媒体放一段“”的视频。通过极具特色的炮火声以及灰色的绰绰人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多媒体屏幕上,然后带着学生穿越时空,来到1842年的现场,让学生感受炮火声带来的冲击力,感受清政府的无能以及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历史的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教学,符合了心理学建构主义,符合了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达到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历史与我们的现实生活隔了不知道多少的时间与空间,我们要想学好历史只有不断的跨越历史。创设情境,给了初中历史教师跨越历史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3 结语
根据历史知识的不同特点进行创设不同的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地钻研课本,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创设真正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结构的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的写作希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促进我国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伍功成.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19):05-06.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1-01
伟大的导师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教育的真谛就是塑造学生灵魂,净化学生情感,从而润泽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挖掘文本中情感元素来唤起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加深对人生意义的体验。
一、借助文字的传达,陶冶学生的情操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传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初中语文阅读过程中,最能使师生产生共鸣的是文本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这首词时,词的开篇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饱含情感的句子。下阕转写怀人,发出了“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这样的感慨,这样的指责。虽然是感慨与指责,然而却领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胸襟顿时开阔,也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纵观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仕途坎坷的文人,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却积极向上,对人生充满了乐观的情绪。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从中感受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学生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利用多媒体渲染,营造情感教学氛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文教师的情感最容易感染学生。因此,教师要采取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让中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情境要能够激感。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好帮手,很多文本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来渲染氛围,从而把文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时,就设计了“欣赏导入语”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引读:把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打上屏幕作背景,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然后娓娓朗读导入语:在浙江省中部地区有一条美丽的富春江,那奇山异水,令多少仁人志士流连忘返……”这样,就把同学们带到如梦的遐想中,从而牵动了学生的情思,在不知不觉中穿过时光的隧道走进作品、品味作品。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既渲染了教学氛围,又引领学生领悟了事理,取得了理想的情感教育目的。
三、利用情感的儒化,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心理学研究认为,初中学生正处于敏感心理的年龄,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经不起苦难的考验。究其原因,是中学生缺乏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担当起情感教育的重任。课本中的每篇课文也包含著作者的感情,文字背后都隐藏着深厚的意义等着读者去发现,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到课文的“激情点”,从一定角度出发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体会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时,感受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冷落,从中认识到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比较今天的幸福生活,让学生产生热爱生活之情,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儒化最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我们只有用情感唤起情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师生融洽沟通,不断升华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之间真诚的沟通有利于教师的传道授业与解惑。我国古代教育理论中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实践也证明师生之间融洽的沟通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深入课文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投入需要教师的引领,只要教师能做好和学生融洽的沟通,用自己的感情投入去刺激学生的大脑,让他们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和谐开展,课堂效果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对课文的感情基调把握的准确,采用恰当的情感去为学生讲解课文。这样,才能让情感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感受其中的情感。如朱自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需要开展对话,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再如曹操在《观沧海》中东临碣石的那种壮志豪情,在解读这首诗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这样,不仅内化了诗的主旨,还让学生升华了情感。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只有利用情感的熏陶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文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 审美教育
美术教育教授的不仅是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美的精神。初中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素养。在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基础上,不断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教授关于美术方面的只是技能。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的美术欣赏知识,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审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所谓审美教育,即在对美的欣赏、感受以及创新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不仅可以正确地认识身边以及社会中各种分繁多杂的人和事,也能美化心灵,提高自身的修养,对于社会来说,对于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及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总的来说,初中的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完整的个性,提高审美素养和意识,拥有健康健全的审美观。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可以利用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定的震撼,深刻的印象也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生动形象的情景带动学生的情绪,教学效果远远比传统式的教书授课形式好。这一过程中牢牢抓住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以别致的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共鸣,方能达到一种好的教学结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孩子们束缚在井底一般的一成不变的空间里,四周雪白的墙壁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想象空间,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无疑是不利的,所以说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上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注重培养学生美感
美术总是以一种具体的形式来展示艺术的美和造诣,但是审美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东西,它在于学生自身的领悟和感受,所以,在从具体走向抽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美术的展现形式是具体的轮廓、色彩、位置、形态等,诸如奔腾的骏马、落日的余晖,给予孩子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冲击,然而重点是学生对于美感的认识和感受,所以教室应该加强引导,注重对学生美感和欣赏美的能力的培养。
(三)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形式
良好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拥有较好的学习状态,以更充沛的精力来感受和学习初中的美术课程。轻松融洽的气氛配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所了解的事物。注重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艺术教育的方式可以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所以说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也是关键。
(四)作品欣赏
对于美有独特的感受和领悟之后,便是审美观的形成,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正是关键性教学目标。欣赏不仅是通过眼睛去观看,更是要唤起感情的呼应,在情感的带领下去欣赏美。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每一笔都表达了深刻的含义,学生要多接触这些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去参观一些博物馆和重要的美术展览等。
三、搜集审美素材,做好审美服务
(一)培养形式美感
前文也有所涉及,美术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来传达艺术的魅力,初中的美术教学首先接触到的肯定是具体的表现形式,诸如线条、图案以及色彩等。所以说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是结合这些具体的表达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这些具体的形式主要分为线条、色彩以及图案三种。首先提到的要数线条,因为世间万物都以一定的形式状态存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轮廓表现出来,线条囊括了了种种形状,不同的粗细、疏密以及干湿程度的搭配组合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世界,也抽象出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所以教师教授学生通过掌握线条这一形式来感受美,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其次是颜色。当然,色彩冲击着人们的视野,色彩的搭配表现出事物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学会如何通过色彩来表现艺术,通过色彩来感受艺术,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最后是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和组织搭配,良好的组织形式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反衬对比的手法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总之,熟练感悟和掌握这些法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大作用。
(二)把握情感之美
美术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客观地存在于我们所接触到的空间里,但是对于美术的认识和感受却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好的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震撼和共鸣,激发人们的情感,可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情感是教育是一种深刻的教育方式,可以借助很多方式来传达,诸如参观展览、临摹写生等,不同的视角和主题也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学会把握情感的微妙变化和在欣赏作品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
初中是一个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孩子的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健全其审美观,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其审美素质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所以要牢牢把握初中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这一关,为祖国的未来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培;经历;感受;收获
我从2011.10.至2011.12.参加了2011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参加工作二十几年了,初次参加国培,我感受颇深,收获也很大。
首先,自从注册成为了玉林市初中语文二班的一名学员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下载了 “广西初中语文学员学习计划”,并打印了一份下来,然后按照学习计划里的各项安排,在工作之余,认真地坐在电脑前,开始学习。领略国培的魅力,而且按计划周密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参加国培,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参加的是初中语文的培训学习,学习了七个课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设计》、《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这些内容,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每个课程,里面都有详细的培训安排,还配有视频,清楚明白。学习过程中,我经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这些课程,直接涉及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让人受益匪浅。
1.先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这个课程里,我感受最深的是里面讲到的作文修改这一块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在班级论坛上发了帖,和学员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从我从事语文教学这些年来有限的经验中我觉得,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或互相修改作文,既可以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是我们学校现在一个语文课题的负责人,其中《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于是,我除了深入钻研有关修改的知识,和学员一起讨论。还把课程中作文修改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摘录下来:如在原文上修改的保持原意、语言表现力的文从字顺、内容和结构的调整要注意表达顺序等。并及时把学到的理论有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上,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也算是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添砖加瓦。关于写作修改,我记得在完成国培作业时我特地提到这一点,并表示从实践中可知,懂得修改的同学,不单写作能力强,语文成绩也会提高。我还就作文修改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疑问。事后我看到了辅导员的留言,意思是可以从写作的要求出发等。对于这,我是非常感激的。是国培,让我学到了我迫切需要的知识,并帮助我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2.除此之外,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尤其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个难题
在学习中,除了初中阶段重点的记叙文,应用文和议论文是个难点。有些农村初中生连写个请假条都错漏百出,确实需要我们老师加强指导。我感受较深的还有课程中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应该说,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可以陶冶情操,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化文化精华为学生的人格力量。通过这次国培,我认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设计,丰富了文言文课堂指导模式的应用,如朗读感知、疏通文意、理解主旨、鉴定感悟、积累迁移等。经过我认真的学习,在完成相关作业,自己提交一份教学设计与反思的作业时,我精心设计各环节,结果在这一项作业中我得到优秀,取得该项作业满分的成绩。也使我在教学中有了借鉴。国培,真的让我受益良多。
3.另外,我还要谈谈《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这门课程对我的启示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教学;思想政治;融合
前言
初中思想政治是一个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的重要人生阶段。初中生的内心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种情感的感染,教师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以初中思想政治知识为前提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情感教学方式融合在课堂中,教师要用情去感化学生,用道理去说服学生,从而真正的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开启心灵之窗,从内心深处接受思想政治学科,并激发兴趣,更好的去学习。下面,本文将对教师如何将情感教育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相融合展开讨论,以便更好的培养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进行情感教育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一位有能力的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以教育为本,更要是一名合格心理医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概念性会让学生感觉乏味,很难接受。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情动人,就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思想政治是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和社会政治观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掌握是对以后的人生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教育要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将情感和教育完美的结合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教育发展前景,尤其是对这种乏味的自然学科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成功的运用感情,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情感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师生间情感交融
“一日为师,终身为母”思想政治学科本身体现的就是学生的一种美德一种高尚的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培养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交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能够在学习中对不懂的知识敢想,敢问。反之,有些教师过于严厉,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教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学习,完全不敢去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主观想法。师生间情感的和谐发展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教师对学生爱戴,给予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教师信任,尊重。通过彼此间感情的建立从而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动力。
(二)根据学生情感特征合理融合情感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初中生的情感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教师对W生仔细的观察,不但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与帮扶,更要对学生生活出现的严重问题给以适当的关心。这样一定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也会将学习中的思想政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三、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情感进行教育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
对于初中生而言,得到表扬鼓励也是学习的一种强大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最真实的感情流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如教师在初中课程中“法不可违”一节中,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我是司法官”的竞赛,通过这个竞赛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自己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两组之间进行辩论。从中选出表现较好的一方给以发放小礼品进行奖励,表现较差的一方要进行耐心的点评,以资鼓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重视,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激励体制的建立,让师生间彼此更好的进行情感沟通,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
(二)引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学习一门课程的最佳时间就是在课堂上,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摆脱以往的传统乏味单一的课堂模式现在已经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是课程的主讲人,如果总是一脸严肃,学生肯定会很难接受思想政治学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有很多负能量,思想政治课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正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认知社会,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心用情去授教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才是自己真正的榜样。如教师在乏味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特定场景演示,或者以多媒体作为背景,教师和学生合作进行表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轻松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毕业后将成为我国人才储备库的主力军,这些主力军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而初中生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接受可能存在陌生性,但是教师将情感教育融合在其中,就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情感就是一种爱,将爱融合到教学中,教师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以情育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正确人生观。现在将情感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已经广受师生的认可,教师采取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性,提高学习成绩,这将极大的提高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OL].科技资讯,2015(30)
【关键词】缤纷 美丽 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的过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情感的作用,展现语文教学的缤纷和美丽。
当学生的感情在学生的知识的身体里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够进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中。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研究情感对于文教学的重要功能,设计出充满情感的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感情的沟通和共鸣,实现教师亲近学生,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和学生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并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情感的融合,让教师的教学中的知识被学生吸收,滋养学生的心灵,洗涤学生的灵魂,让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教学的新的境界中去。
一、运用爱心,加以关注,架设教师和学生情感沟通的平台
爱心非常重要。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爱心的作用,让学生内心产生被爱的渴望,产生被人尊重的渴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要让学生生活在教师的爱的暖流里,创造出学生学习的美好天地来。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的演讲活动,保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才华。初中学生会很珍惜教师给学生创造的锻炼才华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活动会很成功,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初中生的课前演讲越来越精彩。
目光能传情,感情能感动人。教师要给学生鼓励支持的目光,期盼学生能获得学习的进步,勉励学生逐步获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赞美和肯定,捕捉学生需求肯定的时机进行鼓睿传递给学生更多的力量,激励学生找到学习上的突破口,不断寻求学习上的突破和超越,充分肯定和赞美学生,让学生悦纳自己,欣赏自己,鼓励自己成长。例如,语文教学的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胆子非常小,不爱说话,教师这个时候就要用鼓励的目光激励学生,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错了,教师也要首先肯定学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并从多个角度鼓励学生,支持学生。此外,在初中作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从多个角度鼓励他,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上的力量,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的教学魅力
教师在初中生的心中的地位是崇高而高尚的,教师是优秀人格的化身。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的人格魅力,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要逐渐修炼自己,加强自我的修为,逐渐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加强自我的品德修养,通过多种力量吸引学生热爱学习。
仪容整洁、端庄大方是教师的外在的外貌特点。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智慧储备,成为学生心中的知识宝库,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中,教师更要做交流型的教师和亲切型的教师,这样,更能让学生走近教师的心灵,感受到教师的博大和智慧。例如,教师在教学《白毛女》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自己也亲自扮演文章中的某个角色,吸引学生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市长》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四川方言来演绎的经典台词,通过浓郁的方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睿智和才华,学习教师的才华。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说《孔乙己》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画一画孔乙己,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感受到教师的能力和魅力,树立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优秀形象,确立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教师还要铸造自己的优秀的品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自己的学习兴趣感染学生,运用坚强的学习品质教育学生,运用开朗的性格影响学生,运用平和的学习心态陶冶学生,增加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的分值。教师要努力臻于人格的完美,重视增加自己的人格力量,不断运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发挥出执着进取成为教师的最强音,感动学生,影响学生。
三、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产生学习上的愉悦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就是培育生命的经过,教师要带给学生艺术美的享受。初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教学中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内心,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对语文学习材料的反应经常是多元的,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文化浸润作用和道德品质的洗礼作用。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的见解。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情感的洗礼,审美的体验,让学生享受作品的魅力和价值,意义和内涵。语文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电影、动画、音乐、舞蹈、朗诵等教学手段,创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学生心灵释放身心开放的心理场所,运用教师的感情感染学生的感情,运用教师的感情传递作品的感情,运用感情感动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悟美点,感悟美韵,产生学习的快乐的感受。例如,笔者在教学《沁园春・雪》的时候,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声音、影片等技术手段的展示,了解课文内容,领会词语的精妙,感受课文的美韵,让学生对词语句子的豪情领悟得更加深刻透彻,让教材提供的资源展现为声音、光、色、影的相通相融的美妙境界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锤炼自己的品质,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铸造自己的优秀的风骨,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关键词] 农村初中;音乐;歌唱;技巧;提高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唱歌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唱歌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演唱知识、技能、情感投入等。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农村初中的学生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都非常积极,都能够踊跃地参与,但是在歌唱中缺乏技巧以及基本的音乐素养。这跟不少农村音乐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能力有关,也造成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越来越低。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就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歌唱技巧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以此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把握好音准教学和手势教学,夯实学生歌唱基础
1.通过音准教学为唱好歌曲打牢基础
音准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演唱歌曲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中,由于不少学生此前缺乏专门的训练,因此在音准把握方面不到位,造成一唱歌就跑调。我们常说那些唱歌跑调的人是“五音不全”,其实,生活中没有五音不全的人,音准是能够后天锻炼和培养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视唱法、随琴模唱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音准的把握,为提高演唱的水平夯实基础。
2.运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把握音高
柯尔文手势1870年由优翰・柯尔文首创,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使抽象的音高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视唱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学习音乐,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识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避免机械地强调音符的高低,而是用柯尔文手势来引导。因为音符的不同,所采用的手势也不相同,难以理解的音高就有形象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新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琴声的引导下一边做手势一边视谱,这样,就会降低学习难度,减少畏难情绪。如果训练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师即使不出声歌唱,仅仅一个手势,学生就能够唱出准确的音高。
二、通过教师范唱与合作演唱,提高学生歌唱技巧
1.教师要具有魅力地范唱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具有表现力的范唱,引导学生领悟歌曲的魅力,体验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在范唱的时候要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表现、到位的肢体动作来反映歌曲的内涵,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富有情感张力的歌曲,教师在范唱的时候要能够从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体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教师充分投入感情的歌唱表演,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力和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
2.通过师生合作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的音乐课程提倡将音乐的技能融入歌唱教学之中,师生合作演唱就有利于实现这一点。特别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师生合作演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音乐技巧。例如,《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节奏比较明快,如果是单纯的学唱,学生学起来并不是很困难,但是,如果想要把它唱得精准到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为了能够达到更高的教学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精准地唱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轻声或者假声来演唱。对于歌曲中的难点部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或者采取教师领唱、学生齐唱的方式,师生合作,这样教学气氛会更活跃,学习效果也更明显。
三、诠释歌词与节奏、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魅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节奏,都有值得欣赏的特色。
1.从歌词中感受特色
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让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特色。《阿西里西》是一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歌曲,歌曲的节奏比较明快,但其歌词很让人费解,比如“丘都者那的丘都者”这句歌词就反复出现。如果不理解歌词,就感受不到这首歌曲的民族特色。在了解了这句歌词的含义“我们都是好朋友”之后再来认真听范唱,模仿歌曲的语气、音调等,会更有味道,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充满兴趣。
2.从节奏、旋律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在唱歌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对于感受歌曲的魅力具有很大作用。《牧马之歌》《在银色月光下》等歌曲的旋律,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聆听范唱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出歌曲的节奏线条,去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
四、了解歌曲创作和情感背景,唤起学生对歌曲的共鸣
唱歌其实并不是单纯地用声音去唱,更主要的是用情感去唱,通过不同情感表现的歌唱作品,虽然演绎的方式不同,但都能够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1.了解歌曲背景,把握歌曲意境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创作背景,准确了解这些背景以及创作时的经过,对于演唱好歌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的情感意境。例如《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5月从美国留学回国,却面对的是祖国山河破碎、被列强瓜分的屈辱局面。根据被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他写下了《七子之歌》这首满含悲愤与警示的诗歌。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七子之歌・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在了解了背景资料之后,学生充分体会了该歌曲的内涵,齐唱该歌曲,会唱得激情澎湃、情感沸腾,同时加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2.加强情感渲染,营造演唱气氛
演唱是从内心世界发出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真情实感来演唱,从而达到增强歌唱表现力的目的。例如演唱《雪绒花》,在不同的场景下演唱可以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两个不同的场景――在上校家里一家团聚时、在晚会上逃难前,在这两个场景下演唱,赋予不同的情感表达,其演唱气氛和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可以通过该例子向学生灌输演唱时情感渲染的理念。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广大农村初中学校要涤除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重视音乐教学,尤其是对音乐的基础教学――歌唱的教学要逐步转变思想,创新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把握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方法 作用
1、 1、前言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需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策划适当的教学活动,实现促使学生情感领域积极变化的目的,可以说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并以此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情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初中阶段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接受的情感教育的影响会贯穿一生,也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方式。教师需要在概念上阐释并让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共识。
2、 2、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
2.1表演法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表演法是指以艺术形式表象教学内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通过学生角色的融入来体味人物典型的情感、语言和性格,这是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表演法发挥作用的关键是让学生将课程内容用表演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自读、研讨,找到课文的关键词语和主题,并对表演情节进行构思,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教学实践表明,表演法在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效果很好,让学生的听课热情更高,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2.2分析法
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分析法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上更加重视,将教材汇总内容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进行剖析,从而将这种对学生情感成长具有极大影响的内容来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对于一些非常感人的内容,作者采用的往往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笔触来抒发诸如爱国主义精神或者崇高的思想境界的赞同。通过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在联系,理解行为的思想基础——崇高的境界和美丽的心灵。当教师通过细节描写的详细分析后,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透露出来的诊治的感情,从而为之动情并产生共鸣。
2.3朗诵法
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朗读法是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可以陶冶学生的心情,增强艺术的没干,特别是是个朗诵可以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动力和情绪,更是能够进入高层次情感享受的必要环节。朗诵法的关键在于对世人心声的了解,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来加强艺术感受,把握诗歌内涵。要把握诗歌的教育内涵,必须注重朗读法在教学中的使用,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诠释,寻找诗中作者附加在其中的深厚的感情。朗诵还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加强艺术感受,并进入是作者创造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3、 3、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课堂的作用
3.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不是仅仅注重学生的认知层面,停留在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字词句含义上,而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索然无味,甚至让整个课堂的气氛都是死气沉沉的。情感教育的宗旨是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情感因子,并让其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课堂上来,真正通过语文教学体会到人生的种种喜怒哀乐。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传统的方式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理解重要字词并能够翻译成现代文就可以了,情感教育则是从文章内涵出发,解释文章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古文了解古人的思想精髓。
3.2有利于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坚强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应用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坚强,这是弥补这个社会中一些不足的主要措施之一。现代生活更加安定和富足,孩子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的,他们对于苦难的理解缺乏真切的感受,对逆境的承担能力不够。另一方面,过于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认为接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爱是理所当然,因而缺乏一种感恩之心。初中阶段的孩子又处在青春期的逆反阶段,特别对父母的教育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因而在语文课堂上采用情感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坚强意志和感恩能力。
3.3有利于营造师生共同的情感舞台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有利于营造师生共同的情感舞台,比如采用表演法进行情感教育的开展,教师也可以扮演其中一个角色,通过师生对表演内容的商讨和演习,可以大大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传统教育中往往强调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严形象,因而大部分老师都要保持严肃的态度、庄重的仪态来维护教师的威严,但实际上这是有悖于教育理念的,特别在现在思想解放的新时期,更加是需要改善的地方。情感教育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大平台,也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更加融洽,教学效率更高。
4、 4、总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情感教育并将其贯彻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上要依据作者的思路、情感来设立情感教育目标,积极地设计活泼有趣的活动,促成一种是与学生情感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完胜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颖.实施情感教育,激活语文课堂[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郑三中.浅议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3]毛小全.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4]朱爱华.试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一、微课的特征
微课也被称作微型课堂,其支撑是计算机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详细讲解某一个重难点内容,其时间一般在10到15分钟之间[1]。一般情况下,微课的授课内容都是完整和短小,能对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清晰解答。微课核心是教学视频,也包括和教学主题有关的素材、教学反思、课堂练习、学生反馈和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构成了有固定主题的半结构化资源单元。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一些不足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应用微课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尽管微课的教学内容短小,并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丰富的形式,但对老师来说,合适微课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微课无法和课堂教学融合,可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有断层现象出现。(2)老师没有充分而全面地认识微课,其表现主要是:①不少老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习惯,不愿改变;②如今的微课体系大部分是教师为了某节课专门录制的视频,而不少老师都是直接使用网上的微课,虽然很精彩但可能不适合学生,一些老师没有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作微课。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
(一)在预习中有效应用微课
兴趣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动力,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运用微课开展预习,在课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微课的时间一般比较短,语文老师利用上课后的几分钟时间播放有关课程内容的微课视频,之后布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后作答。相比单纯阅读预习,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更能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积极预习。同时,微课能够用直观形式对课文中无法详说的内容进行展现。
比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播放一段有关曹操事迹的视频,描述曹操站在沧海边的情形,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曹操在登山望海时表现出的豪迈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之后让学生自己预习这首诗,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让一两个学生描绘读诗或看视频时想象的情境,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个诗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学生的描述和理解可能会有所偏差,也能够将学生充分吸引到《观沧海》这首诗中,并深切感受曹操当时的心境,其达到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读诗。借助微课开展预习,能将诗中蕴含的情感以感性、直接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
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借助微课创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2)借助微课讲解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内容,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借助微课创建情境,其实就是通过微课视频再现场景。比如在学习《黄河颂》时,不少学生都没有实际看到过黄河,体验不到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通过播放有关黄河的微课视频以及描述黄河的音频,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黄河如千军万马一般奔腾的场景,在清晰认知到黄河的情况,也更能感受作者歌颂黄河的情怀。
再比如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时,可以播放漫天飘雪的场景和满树梨花,让学生充分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名句的美妙之处。另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观看飘雪的同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比喻雪的名句,或自己想到的比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个名句是将飘雪比喻为柳絮随风起,也有同学想到蒲公英、纸片、羽毛等等比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
(三)在作文教学中应用微课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不少学生的难题[2]。借助微课,一方面能将作文要求以丰富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从而更加顺利地写作;另一方面也能提供丰富素材,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是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仅给出一个题目或一段材料,让学生从单纯的文字中揣摩作文主题,之后通过想象写作文。但是不少学生都存在没有写作灵感,写出的作文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等问题,作文丧失了色彩和生命。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和生活相脱离,单凭空想来写作文。通过应用微课,学生能有对社会生活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更强的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内心感受。
比如在主题为“父爱”的作文时,在开始写作之前播放一个有关父爱的视频。有一个感动不少人的视频《爸爸撒谎了》,是从女儿的视角讲自己看到的爸爸,爸爸很帅,爸爸很睿智,爸爸每天看着都很快乐。但是女儿渐渐发现爸爸撒谎了,爸爸说自己很快乐,不辛苦,很有钱。但是女儿看到了爸爸的辛苦,爸爸的疲惫,这些都是想要为女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视频的最后出来一句话“为了孩子的未来,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通过播放这个视频,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爸爸为自己所做的一些小事,让学生明白“父爱”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而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中体现出来。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感动,用真情实感写好“父爱”这篇作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感恩父母的感受。
另外,微课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社会新闻、感人或有趣的漫画等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比如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地震救援时人们的互帮互助。运动员的采访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通过各种微课的播放,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的同时,有充足的写作资源,从而能够写好各种主题的作文。
(四)在复习中应用微课
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而有所遗忘,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复习也是一个重要阶段[3]。在复习巩固阶段,老师可以将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容易遗忘的知识等录制成微课,学生可以观看微课开展自主复习,在加深对重要知识记忆的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改规定课堂学习主体是学生,所以复习巩固阶段通过微课一方面能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有效复习;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时期,信息技术得到发展并在教育领域中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不但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技能,也是学生终身学习需要具备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责任,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课堂 节奏教学
一、前言
初中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音乐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改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初中音乐课堂中要充分贯穿节奏教学,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节奏学习中体会到喜悦感。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比较大,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因此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课上,一首歌需要反复教两节课,学生才能学会。但是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比较敏感,从音乐课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如果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响,他们的参与兴趣很高,很多学生都直接在座位上模仿某个声响。如果教师把学生模仿的声响转变成节奏的形式写到黑板上,那么这些节奏就能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美妙的旋律。将节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易于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将有难度的歌曲简单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敏感程度,节奏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兴趣直接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训练,比如模仿击鼓传花的游戏,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教师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打一个节奏,接着让这位学生传给第二个学生,以此类推,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游戏中增强节奏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节奏训练并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课教材中的闪光点,将训练内容与教材相结合,这样才能不脱离训练目的,真正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音乐课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节奏教学课中,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在师生的互动、配合中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平等、亲切的身份对待学生,以获取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就会勇敢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断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感觉,从而不断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选择节奏教学内容
节奏蕴含在音乐作品中,教师要想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合理选择音乐作品,根据学生对音乐需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节奏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节奏教学。由于音乐教师大多出身于专业院校,这就容易导致节奏教学的专业化,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因此,教师在选择节奏教学的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从教材出发,以教材教学目的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值得保留的方法,在评价与反思中不断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创编节奏
节奏的创编属于创造性学习,在创编节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充分发散思维,释放情感。教师在音乐节奏教学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节奏、感受音乐,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初中学生,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充分体会自己所熟悉事物的声音,例如闹钟声 :滴 滴 滴 ;慢速火车声 :哐当 哐当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节奏创编的素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型来创编节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此外,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培养感受生活中节奏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于节奏鲜明、贴近生活、易于模仿的节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一些生活元素放到音乐节奏领域中,将瓶瓶罐罐的物品代替打击乐器,感受这些生活材料发出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节奏,达到培养节奏感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将节奏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进行分组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