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班体育游戏

小班体育游戏

时间:2023-05-30 10:0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班体育游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班体育游戏

第1篇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受规则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是激发幼儿活动热情的最好切入点。而情景游戏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在新《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情景化的学习不仅有趣味性,还能让幼儿迅速进入游戏状态,游戏规则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幼儿的潜意识,提升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游戏在以故事的形式创造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玩游戏要一个一个轮流玩,讲秩序、懂礼貌。规则意识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在体育游戏中能直观地感受到各种规则,让孩子可以迁移到生活中去,增进孩子的生活技能。

例如,在“垫上运动”的体育活动中,如果教师直白地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爬垫子,看谁爬得快。”不难想象孩子在玩过几次后无精打采了吧!如果换个方式:“孩子们,我是兔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宝贝,今天兔妈妈想让孩子们自己去拔萝卜吃,你们愿意吗?”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接着说:“萝卜可不好拔,首先要走过独木桥,再爬过山坡(垫子),还要钻过山洞,才能拔到哦!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在练习了几次之后,我又提高要求,让小兔子们分成两队进行比赛,看看哪一对的小兔子能先拔到萝卜。有了情景的导入,活动内容马上丰富,孩子们听得清楚,玩得带劲,我在不同的情景中也隐含了不同的游戏规则,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同时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发地遵守游戏规则。

二、巧用儿歌,自发遵守规则

围棋中,讲究的是先角后边讲秩序,一步一个脚印,但并不是一味地去围堵,而是应该巧用技巧下围棋,这样孩子才会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高超的棋艺。在体育游戏中,小班的幼儿理解能力较低,在讲解活动规则和动作技术性规则的问题上,老师们总是无从下手,儿歌作为小班孩子喜爱又熟悉的学习技能,既朗朗上口,又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巧用儿歌,来帮助幼儿自发遵守规则。

例如,体育活动“木头人”,儿歌是这样念的: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具有趣味性的儿歌,幼儿易学、易玩,不受空间、人数限制,随时随地都能玩起来,在孩子无所事事时,增添了娱乐性。体育游戏“丢手绢”,为什么在我们小时候就开始玩的游戏,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孩子能一下子爱上它,原因不言而喻,儿歌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喜欢。这样的集体游戏,老师又好管理、孩子又喜欢,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孩子们就都掌握游戏玩法和规则。在老师的参与下,不仅能增进师幼关系,又给了每个孩子发挥的机会,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

通过以儿歌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游戏后,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通过儿歌来自己理解游戏规则。如果有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马上可以说出来,给那孩子一个提示,让每个孩子都能遵守规则,不再用老师不断提醒。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让幼儿边说、边唱、边做,这样的形式,促使孩子学会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特别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来说,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何尝不是件事半功倍的事?

三、关注评价,内化规则

在围棋中,收官后常常会再去看一看我下过的棋,跟对方讨论一下,哪一步应该怎样走,有一个反思的过程。俗话说:我们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也一样,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评价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有所提升。

(1)随时随地评价。体育游戏的活动评价不该单一的在活动结束后进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评价,有时孩子正在大胆尝试时,教师应该尽量不给予评价,以免打断孩子们的创新思路,可以用鼓励的言语去激发幼儿,给尝试的幼儿以鼓励与肯定,得到教师的支持,其他孩子也会模仿,接着教师就应该鼓励孩子不断地交流,合作能力也就能不断提升。教师还可以在孩子游戏过程中用言语来激励,如“小明你真棒,能遵守游戏规则,所以你参加的游戏都能玩到最后!”如果有孩子失败了,我会说:“不要紧,继续努力,看看哪里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让评价贯穿游戏,在游戏中成长。

(2)榜样示范评价。我们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进行示范评价。我们不难发现游戏中能力强的幼儿,玩游戏特别出色,例如,在“学做文明小主人”活动中,几次游戏后,我提出:谁来完整地玩玩这个游戏?孩子们都愿意来玩,并举手。最后我请了一位佼佼者来玩,请其他孩子说说他是不是文明小主人,为什么?在他完成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他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他知道人行道慢慢走”“我要像他学习”……接下来的游戏,孩子们明显有了提升。榜样示范作用真的很强大,不需要老师去一个个说教,孩子在观察中去探索、学习,真正学到的本领。榜样让规则意识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3)无声的评价。有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如同教师无声的评价。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红苹果,就会给孩子自信心。因为那眼神是充满鼓励的,那微笑是带着甜蜜的,那红苹果是代表进步的。培养体育游戏规则不是难事,但是一份讲方法的事,善于沟通不是仅仅靠嘴巴,无声的评价也能让幼儿有进步。

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前体育教育;民间体育游戏

1研究依据与意义

学前教育作为人终身发展的起点,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话题。2006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学前教育—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为主题的教育论坛;2010年11月,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学前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2010年12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召开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提出了三点建议。这表明学前教育越来越被我国高度重视。学前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它同样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从世界各国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体育,他们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且教育部门还编写了包括幼儿园在内的体育教学大纲。他们认为“人的协调、灵敏能力在幼儿园、小学时期发展最为显著,因而体育锻炼的效果也最好”[1]。我国对学前体育也十分重视,我国在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健康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首,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2];在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提出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总理提出的要求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同样应“坚持以游戏为基础”,足见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体育游戏是一种融合了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于一体的身体练习;在幼儿园中,体育游戏不仅是身体锻炼的主要手段,也是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民间体育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它是由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自发创编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娱乐活动;它既有体育的色彩,又有游戏的味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它完全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儿童的个性要求,满足儿童好动、交往、自我表现和自我放松的需要,有助于儿童体能、智能、感知、语言、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4]。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教授指出:“就我国专业研究的实际情况而言,学前儿童体育是指在幼儿园中对3-6岁幼儿所进行的体育实践。”[5]通过网络搜索和期刊网查找发现,我国专家学者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学前体育这个处于学前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边沿问题上,并没有多少文献资料。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对学前体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我国的专家学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学前体育进行相关研究。在实践应用方面,在我国上海、南京、深圳、汕头已经有部分幼儿园意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学前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在实施中;但是很少按照幼儿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安排体育活动。就目前现状看,采用地方特色民间体育游戏,根据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尚未发现。为此,本研究将以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为例,并根据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对这些游戏进行选用。为学前儿童提供更为科学、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民间体育游戏,为学前体育教育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使潮汕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学前体育教育提供参考。

2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学前阶段的儿童正是长身体、长智力、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语言、情感、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学前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情感丰富,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和游戏,追求新奇、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单易行、随机性较强,特别是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的特征完全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儿童的个性要求,满足儿童好动、交往、自我表现和自我放松的需要,有助于儿童体能、智能、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6]。

2.1有效促进幼儿体能健康发展

学前阶段的幼儿是生长发育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促进儿童身体和动作的发展。但是,如果用一般体育活动的动作让他们机械地反复练习,势必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则能吸引他们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他们同样能对各种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且乐此不疲。这样,既使儿童享受到游戏带给他们的欢乐,又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根据李玉峰[7]和李向宇[8]的实验研究表明,他们一致认为,民间体育游戏与一般体育活动对发展幼儿身体形态的效果是相同的,且对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李向宇的深入研究表明,民间体育游戏同一般体育活动相比,民间体育游戏对提高幼儿体质的作用更加显著,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跑、跳、投、平衡、协调等方面的运动技能[9]。我国学者曹中平的研究同样指出,民间体育游戏同一般体育活动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体质、运动技能的发展[10]。由此可见,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能更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和运动技能的健康发展。

2.2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因为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深受儿童的喜爱。民间体育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动、社会交往、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表现欲等方面的需要。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抛开一切心事,敞开胸怀尽情地玩耍。在这种完全放松的环境下,能有效地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情感享受,对幼儿心理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根据李玉峰的实验研究表明,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中,比一般体育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11]。

2.3有效促进幼儿智能健康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表明,8岁前儿童的智力获得已能达到人全部智力的80%[12]。而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一般处于3-6岁之间,所以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是人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学者施小菊的研究指出“幼儿时期的智力开发主要是靠做游戏实现的,儿童是在形形的游戏活动中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形成性格,促进智能的发展”[13]。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能、技能和智能于一体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采取行动等一系列反应。通过游戏,对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进行良好刺激,有效地发展幼儿各种感官的敏锐性,活跃其思维,使幼儿的语言、身体动作、人际交往等多元智能全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2.4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是多人游戏,一般需要多人合作进行,聚集在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们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小伙伴们随时都必需进行语言交流,在这过程中他们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要理解他人的意愿并作出应答,从而使他们的社会语言和交往技能得到不断发展。每一种民间体育游戏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只有大家都遵守其规则,游戏才能顺利地、更好地玩下去。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同伴和对手、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从而促进幼儿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使幼儿的社会性日趋成熟。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规则理解不一致、人员分配不均等问题;幼儿通过对游戏存在问题的协调和处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绝大部分的幼儿需要扮演某一角色,承当一定的职责,且要与同伴齐心协力争取胜利;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民间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功能上已得到我国学者曹中平的证明,曹中平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14]。总之,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的玩耍中,通过游戏角色扮演、问题的解决以及同玩伴之间的接触、沟通等,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有效发展。

2.5有效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民间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携带着中华民族遗传信息的“文化基因”,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体育游戏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人们的生活常态、文化意识和民俗风尚,蕴含着某一地区人民所积累的智慧。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然而,让民间体育游戏参透在幼儿园每天的体育活动中,经过长期的熏陶,将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悟和认同感。所以,将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既是传承和保护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保障,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也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幼儿喜欢的校本教材。

3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选用

民间体育游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而流传至今,是因为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完全符合人们游戏的心理。而且,民间体育游戏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失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选择。同时,民间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体能、智能、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民间体育游戏更好地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使民间体育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本研究将以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为例,以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视角,重点研究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对民间体育游戏的选用。

3.1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与整理

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且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民间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间体育游戏便是其中的一种。通过走访和资料查找,挖掘、搜集了大量的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经过仔细筛选和整理,整理出了最经典、最流行、最具潮汕文化特色以及那些频临消失的潮汕民间体育游戏,具体有:撬寸杆、拥军掠贼、走掠、“盲人”捉“鱼”、“拔河”、掠水鬼、拾子儿(潮汕方言:掉科)、转瓦饼、揭火柴棍、拍安仔、转荔枝核、转“盲人”(潮汕方言:挨青夜人)、铅铜铁锡、跳房子、钩脚击掌(潮汕方言:钩脚拍噗)、蛇剥壳、一鼠二牛、孵鸡仔、捉“蜻蜓”、掷“死老鼠”、滚铁环、丢手绢、厕棋、行龟、放直等。

3.2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选用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比较快,不同年龄在动作发展、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上都存在着差异性,不同年龄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在游戏的选择中,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在动作发展、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用。使他们能够“跳一跳,摸得着”,从而更好地发展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学前教育的班级划分方法,学前儿童一般分为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

3.2.1小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小班儿童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发展,骨骼硬度小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该年龄儿童的大肌肉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脑功能的发展日趋完善以及小肌肉的开始发展,手部小肌肉已发展得比较好,手部动作逐渐精细化,手指变得灵活起来。该年龄儿童的神经细胞还比较脆弱,容易产生疲劳,且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同一事物坚持的时间短,一般只能坚持十几分钟[15]。小班儿童已能掌握简单、单一的几乎全部基本动作,但对于复杂的技巧性动作他们仍难以完成。他们已能到处任意活动,能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能双替上下楼梯。一般能掌握双腿向上、向前的跳跃动作,单腿站立能坚持5秒左右,有部分儿童已出现单腿跳跃动作[16]。他们已有进行简单游戏的能力,但理解能力、情绪控制、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还比较差。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游戏应适应小班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动作技能发展特点,使用那些方法简单、涉及动作单一、持续时间短的游戏。根据小班儿童的特点,在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中应选择捉“蜻蜓”、蛇剥壳、拍安仔、转荔枝核、掠水鬼等游戏。这些游戏的方法、规则比较简单,且游戏中所涉及的动作比较单一,只要求参与者能做出基本动作,符合小班儿童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

3.2.2中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中班儿童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大肌肉继续发展,小肌肉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年龄儿童的有意已开始发展,责任感已初步出现,他们已开始学会情绪的控制,对游戏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已开始喜欢与他人交往,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步加强[17]。中班儿童已经能熟练、灵活地完成各种基本动作,且动作的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提高。该年龄的儿童已经可以自如地进行奔跑,能较好地做单腿跳跃动作,能抛接球及抓住跳跃中的球,平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脚尖对着脚跟直线向前走,能较熟练地进行钻、攀爬等动作[18]。此时的儿童对各种游戏都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且玩游戏的水平逐渐有所提高。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力逐渐增强,已能自己选择、组织简单的游戏。在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中,根据中班儿童的特点,他们适合进行转瓦饼、“盲人”捉“鱼”、孵鸡仔、揭火柴棍、走掠、滚铁环、铅铜铁锡、丢手绢、厕棋等游戏。这一部分游戏的方法、规则稍有复杂性,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理解力、情绪控制能力、规则意识及完成稍有复杂性动作的运动技能。而该年龄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已能达到参与这些游戏的要求,基本上能胜任这部分游戏的角色扮演。

3.2.3大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大班儿童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发展得更加完善,“条件反射的形成已比较稳定和巩固,形成动作技能的能力更加提高”[19]。该年龄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好,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开始喜欢与同伴三五成群一起玩游戏,且合作意识逐步提高。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逐渐发展,能根据事物的属性进行分类,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20]。大班儿童走路的速度基本接近成年人,能迅速自如地奔跑,且跑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较好。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继续发展,动作的力量、控制能力和灵活性明显提高。已能进行有一定复杂性的技巧类运动,能够一边跑一边拍、踢球,能脚尖对着脚跟进行后退走,单腿站立能坚持10秒左右[21]。他们已能坚持较长时间从事同一种活动,一般能坚持40-50分钟,对感兴趣的活动坚持的时间会更长。在潮汕地区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中,根据大班儿童的特点,他们适合进行拾子儿、跳房子、掷“死老鼠”、钩脚拍掌、拥军掠贼、转“盲人”、“拔河”、行龟、放直等游戏。这些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有一定的复杂性,参与者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部分游戏属于集体性角色游戏,需要同伴的团结协作,所以参与者要有一定的角色扮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有部分游戏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参与者需能完成有一定复杂性的技巧性动作。而大班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已能达到这些要求,具备进行这些游戏的能力。

4结束语

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既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传承、保护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其价值作用是显著的。但是,不能盲目地、无选择性地将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为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功能作用,经挖掘整理得到的民间体育游戏应根据不同年龄层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用,再经过教材化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学前体育教育中应用。在课堂运用上还必需做到以下4点:首先,充分考虑民间体育游戏的应用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控制好游戏的时间、强度及运动量;再次,教师应随时掌握游戏过程,及时排除游戏中的一切安全隐患;最后,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游戏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并从小班到大班逐渐培养儿童对游戏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佚名.发达国家重视儿童体育[J].教师之友,2000(7):47.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29.

[3]于秀,矫祯玉.我国学前体育现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47-48,75.

[4][6]梁周全.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教育价值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00-501.

[5]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

[7][11]李玉峰.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2):99-102.

[8][9]李向宇.民间体育游戏对3-6岁幼儿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79-180.

[8][10][14]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35-37.

[12]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02.

[13]施小菊,徐志诚.论我国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3(5):35-36.

[15][17][20]佚名.0-6岁儿童生理和心智发展特点[EB/OL].

[16]解毅飞.论学前体育的特点、年龄分期、内容和分类[J].浙江体育科学,1994,16(2):20-22,14.

[18][21]佚名.3-6岁儿童的动作发展特点[EB/OL].

第3篇

一、游戏中快乐教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运动中趣味教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一)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第4篇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第5篇

关键词: 规则意识 体育游戏 培养方法

当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有约束的集体环境,接受集体教育,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而规则意识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对幼儿长远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培养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

3~4岁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体育游戏能满足他们这些特点。针对小班幼儿特点,运用情景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运用情景教学,体验规则意识

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富于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布鲁纳曾经说:“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有可感性,加深记忆,又可提高运动兴趣。良好的情绪体验,规则的自觉执行,更好地激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幼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运动兴趣的先决条件。

情景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小班幼儿行为的目的意识较差,游戏过程能使孩子情绪愉快,潜能得到开发。如为了发展幼儿快速躲闪和灵活的反应能力,《老鹰捉小鸡》就是一项孩子们再熟悉不过且相当感兴趣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需要扮演的人物有老鹰、母鸡和一群小鸡,找一位小朋友当老鹰,一位小朋友当母鸡,母鸡后面的小朋友依次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尾,后面的小朋友就是小鸡,游戏开始后,老鹰要捉到小鸡,而母鸡负责挡住老鹰,如果小鸡被老鹰捉到,就输了。有了这样的游戏情景,孩子们能快速融入情景中,自然而然地遵守游戏规则。

二、以儿歌游戏方式,遵守规则意识

把体育游戏规则及动作要领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可以边说边做、边唱边做,以儿歌形式表现游戏规则,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如民间体育游戏《丢手绢》、《老狼几点钟》、《放炮仗》、《木头人》等集体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情节生动有趣,易学、易会、易传,而且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幼儿很感兴趣。开学初,孩子们吵闹、奔跑、不受控制的现象非常多,因此,我们就玩了“木头人”的游戏,考验孩子们静止的能力,边说儿歌“一二三、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边摆一个姿势保持不动,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胜利。简单易学,这样的方式很适合小班幼儿。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样的游戏才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我认识到有两个关键词:首先内容要新,其次方法要简单。以“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产生兴趣;以“简”帮助幼儿尽快掌握玩法,让幼儿有大量玩的时间,在反复多次游戏中不断遵守规则、变换规则。如体育游戏《老鹰捉小鸡》中,可以进行创编儿歌:“天上老鹰飞,地上小鸡跑,老鹰捉小鸡,小鸡队排好,紧紧抓前面,老鹰捉不到!”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很自然地做到遵守游戏规则。在躲闪跑的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抓住前一个人的衣服不松开,幼儿摔倒或相撞的机会相对减少,不容易被“老鹰”捉到。游戏熟悉后,再让幼儿尝试不同角色,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又如体育游戏《丢手绢》能锻炼幼儿灵活性,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群发展。游戏前我首先教会幼儿歌曲,因为儿歌内容和韵律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很喜欢。然后以集体活动形式,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幼儿就都掌握了游戏玩法和规则。师幼共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都玩得很开心。

三、注重游戏评价,强化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赏识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每次游戏完的评价过程中,教师都应该鼓励幼儿,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游戏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认真完成,真棒。”除了语言上的评价外,还可以运用非语言评价,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眼神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肯定、鼓励的话语既能淡化幼儿的挫折感,又能使幼儿保持对后继活动的成功期望。在这种爱的氛围中,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克服困难和挫折。

其次,在培养小班幼儿秩序感的问题上,我觉得应该反思日本幼儿园和浙江安吉幼儿园的教育,为什么日本幼儿园在狭小的、甚至窄窄的过道上都能完成体能锻炼,而教师只需要一个手势、一个口令,孩子们就知道要完成什么。浙江安吉的幼儿园在户外体育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能够井然有序地自己收拾好体育用品,这样的秩序感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变要求为支持,对孩子并不规定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而是在安全的基础上,放手支持孩子的活动,如收拾体育器械,老师会担心孩子们小,其实孩子们是乐意的,如果他们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投入进去,那秩序感自然就形成了。所以有时候这种秩序感不是你教给孩子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养成的习惯。

规则意识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教育和引导,制定适宜的规则要求,使幼儿在不超越底线的状态下生活、游戏。在和谐的秩序中主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形成和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

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建立幼儿秩序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幼儿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便更加重要。在幼儿发育初期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规则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身心发展,更能够从小培养他们的秩序感、道德观、与他人相处与沟通的方式。

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情景教学,培养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发强化规则意识;注重体育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让孩子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协调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规则意识,培养,小班,体育游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什么是规则?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

游戏是幼儿自主参加的上一项快乐活动。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而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育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了我们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

3至4岁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性格特点。而体育游戏既能够满足他们这些特点,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建立秩序感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应变能力。但是如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呢?针对不同幼儿的情况,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制定规则是有很大难度的,但他们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能让游戏顺利进行,幼儿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得到自我的奖赏。

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有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运动兴趣。良好的情绪体验、规则的自觉执行,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幼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运动兴趣的先决条件。

情景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小班幼儿行为的目的意识较差,游戏过程能使孩子情绪愉快,潜能得到开发。例如为了发展幼儿跳跃和奔跑的能力,我先是以故事的形式创造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孩子们以“快乐的小兔子”这一可爱的动物身份,听音乐跳到“草地”上,分散练习向前跳。还如在“打蚊子”的游戏中,分散练习向上跳,鼓励幼儿大胆跳跃。还有当听到“大灰狼来了”的信号时,快速跑回家里,庆幸自己跑得快,充分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还有专为幼儿跳跃设计的“摘苹果”游戏,苹果充分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沉静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规则意识逐步得到发展。

2至3岁的孩子处于对新异事物的探索阶段,此时他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们需要合理的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喜爱。如在《小猫运鱼》这一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小猫头饰、筐2个、小鱼图片若干。我不急于去教会他们玩的方法,而是先让“小猫”自由学本领,耐心的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们在游戏环境中会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让幼儿“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同时个别指导一些孩子进行比较薄弱环节的练习,如身体协调的走和跑,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通过自己的尝试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我让孩子们带上小猫头饰,组织集体进行练习游戏“小猫运鱼”又一次把活动推进。我将参与到游戏中,因为当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孩子们会很高兴,他们会模仿老师做动作。可见,教师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需要做活动中的协助者、总结者。

二、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发强化规则意识

以儿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探索,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把体育游戏规则及动作要领以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可以边说边做、边唱边做,以儿歌形式表现游戏规则,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如体育游戏《吹泡泡》、《木头人》等集体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情节生动有趣、易学、易会、易传,而且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幼儿很感兴趣。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选择改编那些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民间游戏,在组织运用的过程中,力求在“新”、“简”两方面动脑筋想办法。“新”是指游戏内容的新鲜性、形式的新颖性、方法的新奇性;“简”是指讲解简练、练习简单、教法简易。以“新”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其产生兴趣;以“简”帮助幼儿尽快掌握玩法,让幼儿有大量玩的时间,在反复多次的游戏中不断遵守规则、变换规则。在体育游戏《吹泡泡》中,创编了儿歌“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吹高了,泡泡吹低了,泡泡吹破了,砰!”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很自然的孩子们跟着儿歌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幼儿很自然的有了规则意识,不用教师整理秩序,不用教师组织纪律,幼儿在很快乐的氛

围中得到了锻炼。游戏熟悉后,再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又如体育游戏《木头人》,能锻炼幼儿灵活性、快速反应的能力与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游戏开始前,我首先把歌曲教会幼儿,因为儿歌的内容和韵律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很喜欢。然后我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孩子们就都掌握了游戏玩法和规则。老师与幼儿共同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三、注重体育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第7篇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影响,数学活动对他们来说,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要让幼儿的学习变成一种兴趣学习、快乐学习。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根据这一理论,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们必须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因为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学习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在幼儿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开展小班数学活动,使幼儿从中感觉到有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数学活动

        幼儿的数学教育无处不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着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无任何负担,可形成无痕教育,化整为零,从早上开始就接触数学,如:你是几点钟上幼儿园的,我们班今天来了多少名小朋友,每组吃饭要发多少只碗,你玩得是什么样的玩具,排队序列等等。又如:引导幼儿在来园的路上、去观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很多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平时各种日用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等。和小朋友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高矮、树干的粗细。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让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玩,引导孩子发现不同动物的数量是多少、什么动物多、什么动物少。经过日积月累,小朋友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可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能够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游戏活动中开展数学活动

        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借助玩具一天天成长和进步的。教育家曾经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深受小朋友喜爱,把握住这个关键点,将数学活动融入到游戏中,倍受到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们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数学游戏,简单练习让游戏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首先,可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游戏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可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中。 

比如,我们设计了“撒圆片”的游戏,用红、绿两种颜色不同的圆片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得到4个圆片,3个绿圆片,请手持圆片的幼儿把4个圆片往桌子上轻轻一撒,请另一位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红色圆片、几个绿色圆片,从而幼儿数数自然得到结果。如此经过反复几次游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再由老师系统地总结幼儿所记录的答案。这样把幼儿所获知的感性经验真正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强化其数的概念。又如:在吃水果桔子时,让小朋友边吃边数桔子,提问你吃了几瓣,然后渗透一个桔子可以分成许多瓣桔子,认识1和许多,久而久之使幼儿觉得学数学不再枯燥了,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其次,可结合幼儿感兴趣的案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表演,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案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有意识地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运用“一、二、三,变、变、变”的口令,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会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开展数学活动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好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抓住这一年龄特点,我们有意地将数学活动和户外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进行数学活动,效果非常明显,使幼儿在轻松的体育游戏中学习了数学。首先,对有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吗?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了改编,融入数学活动。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5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五下”等,让幼儿边练拍球,边进行数学活动。这样有机地渗透数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达到教育效果。其次,把许多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游戏调整到户外体育游戏中,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也能进行数学活动。如《按大小排序》、《我们来排队》、《给玩具分类》等户外游戏。同时,我们结合图形的教学,还创编了体育综合游戏《玩圈》,不但巩固了圈的颜色、形状,还引导幼儿学习了数数,这种方式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锻炼了幼儿的体能,使幼儿身心愉悦。因此,通过户外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活动,会使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总之,我们应该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索,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创造性、乐学性,让幼儿在轻松与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渐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挖掘数学的特殊潜在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幼儿 体育 情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49-01

情景式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幼儿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促进幼儿协调发展。近来,这一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却还没有有效普及。在体育活动中有效运用情景式教学会给体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将健康放在首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如此看来,健康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处于重要位置。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然而,小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性不高,规则意识薄弱,理解动作术语能力弱。为此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使教师觉得不是活动氛围不够,孩子们不积极、不参与;就是孩子们过度兴奋,随意活动,没有规则,无法控制。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用情景式体育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使幼儿根据情景内容,愉快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增强体质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 导入游戏,变枯燥为生动

小班幼儿的动作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技能要求不高,以跑、跳、爬为主。为了满足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爱玩的特点,并使他们会玩、玩好,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以不同的角色参与游戏。

例如,小班体育活动《欢乐的小袋鼠》,活动的要求很简单,要幼儿双脚并拢向前跳。如果是就这样练习小朋友肯定也能达到目标的,但整个活动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我们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小朋友都熟悉的小动物角色――小袋鼠来设计情景:袋鼠妈妈要带宝宝出去玩,可是会经过很多条路,有弯路,有直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沿直线跳河曲线跳,变化游戏形式,利用多种玩法帮助幼儿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这一技能。

又如,体育活动《大熊小熊比高矮》,目的是锻炼幼儿能爬上1米高的凳子。为了使幼儿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请幼儿戴上“熊掌”扮演小熊,提供情景,一只小熊在草地上爬行、另一只爬上凳子,两只小熊比高矮,活动的趣味性一下就提升了。游戏化的情景使孩子们在扮演模仿中很快学会了爬高。

2 融入故事,变被动为主动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故事,变换情景,幼儿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情景的转换,表现游戏的主题,而且随着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情景转换程序性和连贯性也逐渐增强,主题也更加统一突出。正是这种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景的转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非常自觉和专注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将故事情景融入其中,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贯彻教学要求,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景中,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为的愿望和动机,激励幼儿为满足这一愿望或达到这一游戏目标主动付出努力,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例如,在体育游戏《黑猫警长》中,幼儿就是在游戏中,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自我角色的参与创编(汤姆、黑猫警长、花猫战士等),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正在干坏事的老鼠,从而真切体验到完成某一件事所带来的成功感。

又如,在体育游戏《小红帽》中,教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穿过森林给奶奶送礼物的故事情景中,教师创设情景,幼儿扮演小红帽,提着食物(沙包),走过独木桥、跳过小河(绳子)、绕过树林(椅子),最后将食物送到奶奶家。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让幼儿走、跑、跳、绕、提这些动作都得以练习。

3 加入儿歌,变无序为有序

在体育游戏中选择幼儿熟悉的形象,加入节奏韵律感强的儿歌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儿歌为幼儿创设生动的主题情景,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想象,使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运用儿歌提示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游戏过程、锻炼方法。

小班幼儿在学习某一技能时反复的练习会使幼儿情绪消极,难以达到活动的目标。儿歌中对体育游戏情景的语言提示指导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起幼儿兴趣,还可以轻松的使幼儿达到预计的目标。

如,体育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在游戏开始时念儿歌:“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东边游来西边游,闭上眼睛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生动的情景性语言帮助幼儿想象游戏的环境、角色、动作,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活跃了气氛。

又如,在体育游戏《我的宝宝在哪里》中,教师创设情景,戴上鸡(或青蛙、鸭子等)妈妈的头饰,念儿歌“小鸡小鸡怎么叫?”幼儿模仿小鸡动作走路,嘴里发出“叽叽叽”的叫声,老师又念“我的宝宝在哪里?”时,鸡宝宝快速送四周跑回到“妈妈”身边。在这个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随着儿歌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同时教师变换角色,让幼儿始终充满兴趣,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中。

情景式体育教学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情景中,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皑洁.感悟情景 收获精彩――浅谈情景性教学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的尝试[J].家教世界,2015.18.

[2]包新萍.浅谈在快乐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情感[J].成才之路,2011.6.

第9篇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孩子进行以健全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强化情感、兴趣、创造、个性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为中介,达到主动学习和愉快发展。为了实现“快乐体育”所勾勒的美好愿景,我在幼儿园开展了如下尝试和探索:

一、丰富环境材料,营造浓厚氛围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创设幼儿园环境,营造浓厚、宽松的体育氛围,让幼儿自主快乐的参与体育活动,是我们一直在实践着的内容。

1.利用已有设施。园内的沙池、长廊、戏水池、轮胎等设施可以成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区域。如:大型玩具融钻、爬、攀登、平衡等动作练习于一体,是孩子乐此不疲的好去处;草地上的树桩、轮胎、沙池边沿是他们练习平衡的好器材;戏水池是孩子们捉迷藏的最佳场所;地面上鲜艳的图案是孩子们“踮格子”的最佳选择;最令人向往的还是那充满自然和神秘气息的小山坡,孩子们或漫步欣赏满眼苍翠,或席地而坐享受温暖阳光,更有不少孩子借助地势和植物的掩护不约而同地玩起了“打敌人”的游戏,欢呼雀跃不绝于耳。

2.布置运动长廊。在环境创设上,我利用楼梯走廊、班级墙群、外墙群布置运动长廊,让幼儿参观、欣赏。充满京剧韵味的福娃运动图被张贴在楼梯墙面上,它们有的在游泳,有的在跳水,有的在踢足球,身姿矫健灵动;廊道上的“奥运中国”主题墙,各种运动项目吸引着孩子的眼球,众多奥运冠军的精彩瞬间向孩子们诉说着中国的骄傲;班级的“民间体育游戏”主题墙展示着孩子们描绘快乐运动的绘画作品,记录着孩子们欢乐游戏的美好瞬间。

3.添置体育器械。我园每学期都添置部分体育运动器械,如: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的跨栏、平衡车、平衡木,发展钻、爬技能的体操垫、小拱门,提高投掷能力的篮球架、小皮球,融攀爬、平衡、娱乐为一体的大象滑梯、大型玩具等综合活动器械。每到户外活动、晨间锻炼时间,操场上便会出现我班孩子们矫健的身影,整个幼儿园活力四射,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组织多元活动,彰显“快乐”内涵

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是寻求“快乐体育”的最佳途径,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的孩子。我从快乐体育活动课、快乐体育游戏、日常体育活动入手,构建了一套全面彰显“快乐体育”内涵的活动体系。

1.开展集体备课,关注体育教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提高平衡、耐力、速度、灵敏度等运动机能,还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每学期,我都会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针对小班幼儿的“泛灵”心理,我设计了“好玩的彩带”“猫抓老鼠”“玩布垫”等教学活动,童趣盎然的游戏情境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贯穿始终,培养了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中班孩子我又开展了“化蝶”“趣味游戏”“连体人”等活动课,采用生动新颖的游戏增强教学过程的吸引力,使幼儿情绪饱满、兴趣浓厚。大班的体育课更是花样迭出、精彩纷呈,“百变魔棒”“抬轿子”等教学活动不仅教具新奇、场地设计独特,更有效地满足了幼儿感受体验、分享交流的需要,促进了幼儿多元化的发展。

2.搭建展示平台,丰富体育游戏活动

(1)挖掘游戏内容,展示多元体育游戏。从游戏的内容、形式入手,我将游戏分为角色性游戏、合作性游戏、器械性游戏、竞赛性游戏、主题情境性游戏等。每学期我会选择一种类型的游戏作为研究重点,和孩子一起熟悉游戏玩法、了解游戏规则。在全园体育游戏观摩中,我们展示了“小老鼠上灯台”“小麻雀偷粮食”“开火车”等以情境性和角色性为主的游戏,“跳橡皮筋”“躲地雷”“滚球”等器械性、竞赛性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2)打造班级特色,研究民间体育游戏。民间体育游戏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根据幼儿特点,确定1~2个民间体育游戏项目,以此形成本班特色。如:适合大班幼儿的抖空竹、跳皮筋、滚铁环、打四角板,中班幼儿可以玩踩高跷、跳格子、竹蜻蜓,小班幼儿抛绣球、赶小猪、套圈,孩子们在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了运动的乐趣。我还设置了民间体育游戏的主题墙,将调查表、图片、玩法呈现在上面,并让幼儿记录、绘画,表达对游戏的感受。

三、拓展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只有他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我们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快乐体育”的基点,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主题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一物多玩”主题活动

我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如垫子、绸布、瓶子、绳子、报纸等,鼓励幼儿想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玩法。活动中,孩子们学毛毛虫一耸一耸爬过垫子,用垫子堆成小山来跨跳,分散垫子抢占阵地;用绸布骑小马,将绸布高飞迅速穿越;用报纸当雨伞,把纸棒当马骑,搭成各种图形跳房子;用瓶子来套圈,把瓶子玩保龄球,用瓶子做乐器……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创新的火花。

2.“亲亲自然”远足活动

我充分利用园外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把快乐体育的课堂移到了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带领孩子开展了远足、春游、放风筝等活动,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拓展了幼儿体育活动的空间。

四、吸引家长参与,发挥共育功效

家长的共同参与,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培养亲子感情。

1.家园同乐运动会,见证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家园同乐运动会是我园的传统项目。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比赛项目,让每个孩子选择合适的项目参加。如火如荼的个人赛中,小选手们个个生龙活虎,奋发拼搏,展现自我;热闹非凡的团体赛上,队员们争先恐后、团结拼搏;其乐融融的亲子赛上,热火朝天、激情无限……宝宝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爸爸妈妈们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与呐喊声交相辉映,为赛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中又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2.亲子体育器械制作,提高孩子和家长的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每位家长收集各种材料,如娃哈哈瓶、旺仔牛奶罐、布头、毛线、轮胎等,集中带至幼儿园共同制作器械。在家长和孩子的努力下,奶粉罐改装成了小班幼儿的赶小猪,碗垫变成了飞盘,牛奶箱、竹棍组合成了小推车,纸箱、彩纸组合成了新娘的花轿。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全园体育器械更加丰富,还让家长和孩子体会到废旧材料再利用、再创造的乐趣,获得在家庭中开展体育运动的启发。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园 体育游戏活动 创造性游戏 民间游戏 竞赛游戏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形式。积极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既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又可以使幼儿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还能为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将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打下基础。

一、积极创设和开发游戏情境,让幼儿充分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我们常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赋予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使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跳绳,先让幼儿自由选择然后分散玩,教师观察幼儿的玩法。在分散活动中,一些幼儿有创意地想出了许多玩跳绳的方法,有二人摇绳,一人或多人跳的,也有一人跳的,还有一人跳前面带一人或前后各带一人的跳法。一人跳有双脚跳、单脚跳、跑跳、蹲跳等。当幼儿尽情地玩耍后,我们让玩得有特点的幼儿来介绍自己的玩法,组织幼儿集体进行练习,或将好的方法告诉其他幼儿,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他们自己选择游戏方式,准备玩具材料,协商角色,构思情节,控制游戏环境,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因此,体育游戏充满着无穷趣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只有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学习。

二、在创造性游戏中开发幼儿智力

幼儿年龄小,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注意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重视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获取经验。在体育游戏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在体育游戏中,我经常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年龄一般为五六岁,他们的理解能力相比小班幼儿有了提高,逐渐萌发出独立思考的意识,开始注意事物的形体而不仅仅是颜色,精力也更加集中,对趣味性强的游戏能专心致志地玩很长时间。这时期的幼儿已不再满足于对外界事物的简单模仿,他们开始能够零零碎碎地讲述小时候的故事,能够用积木搭建出人和动物的形象,能够用黏土造出房子的轮廓,做出大象的鼻子、动物的脑袋、人的双手等。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时,可以给幼儿选择一些智力型玩具,如橡皮泥、积木、智力拆装车、绘图板、计算玩具等;还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棋类、球类活动,让幼儿的智能和运动技能得到同时发展。

三、积极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民间游戏一直以来深受幼儿的喜爱,它既能较好地满足幼儿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又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孩子们来说,民间游戏“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熟悉的、简单又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最值得推荐的地方是,它不需要任何辅助材料就可以让幼儿玩得非常开心,所以广为流传。通过小班和中班的学习,幼儿会用手或者脚来玩“石头、剪刀、布”“迈大步”等游戏,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会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游戏的特征在于它一方面服务于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使幼儿得到满足和快乐。“石头、剪刀、布”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游戏,幼儿从哥哥姐姐那儿学到后,来到幼儿园把这个游戏教给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大家在积极的互动中互相影响。在游戏中,由于教师的加入,幼儿的参与性更高。在这种游戏中,幼儿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合作意识得到培养,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四、组织竞赛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意识和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民间游戏 幼儿园 体育活动 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21-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近年来,幼儿园教学设备设施飞速更新与换代,科技产品、大型运动器械、大量高结构材料占据了幼儿的游戏空间,当幼儿走近日新月异的玩具时,我们遗憾地看到具有浓厚民间文化传统的游戏正从他们的童年退出和消失。面对这种现状,笔者清醒地意识到:民间体育游戏的消失正是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传承的预警,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挖掘并扩大其中合理而优秀的资源,尝试摸索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施策略,并将它适时、有效地应用到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为此,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前期预备,精心铺垫

(一)问卷调查,了解基础

为了解家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熟知程度,我从全园选出大中小三个实验班共108名幼儿,对他们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如下问题:您知道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吗?您和孩子一起玩过民间体育游戏吗?玩过哪些民间体育游戏?您希望孩子参加民间体育游戏锻炼吗?调查结果显示:知道民间体育游戏的有89人,占82.4%;和孩子一起玩过民间体育游戏的有14人,占15.73%;孩子喜欢民间体育游戏的有83人,占93.25%;希望孩子参加民间体育游戏锻炼的有89人,达到100%;游戏内容为跳绳、跳房子等居多。以上结果反映了三个现实状况:一是家长对民间体育游戏熟知度很高;二是喜欢民间体育游戏的幼儿大多喜欢常见的、材料易于购买的游戏如跳绳、沙包等,因此,在利用这些材料对幼儿进行动作训练时,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而对于一些如跳皮筋、滚铁环及编花蓝等器械类及群体游戏,由于材料制作复杂和群体结伴难等原因,很多幼儿基本上没有接触过。

(二)凝聚思想,积累素材

挖掘和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教师和家长是关键。首先,我们举办了教师民间体育游戏团队竞技比赛,让教师重新回到童年,找回玩民间体育游戏的乐趣。随后,我们将研究的意向抛给教师,让教师开展头脑风暴,讨论自己玩过哪些民间体育游戏、哪些民间体育游戏适合在幼儿园玩等话题,既调动了大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又凝聚思想达成了共识。然后,我们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集民间体育游戏。此举在家长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家长们热心介绍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绘声绘色地描述游戏时的情景……大家一致赞成让民间体育游戏走入幼儿生活,并表示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给幼儿创造参与的氛围和空间。

二、积极探索,灵活实施

我们不断探索和挖掘民间体育游戏,在实践中进行改编和创新,既继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丰富了幼儿的体育活动。

(一)多元化的组织策略

单一的组织形式会局限民间体育游戏的实用性,在研讨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多种组织策略:

1.民间体育教学活动。即教师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主要让幼儿掌握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的基本玩法,建立基本规则,并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每周安排1至2次活动。

2.自选材料开展民间体育游戏。选择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并将器械、玩具(板鞋、高跷、骑马棍、跳绳、铁环、绣球、沙包等)集中放置,遵循就近原则和开放性原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自主选择内容和材料进行游戏,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这样更能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予幼儿更多发展自由度。

3.民间体育游戏亲子活动。通过节庆、运动会开展亲子活动,以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亲子活动项目,为幼儿和家长们创设共同游戏的机会,增加他们共同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我们开展过的项目有抬花轿、抛绣球、赶小猪、贴鼻子、打野鸭、板鞋比赛、滚铁环、夹粽子等活动。

(二)丰富的教学策略

1.一物多玩。民间游戏的器械取材于生活,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可开发的空间很大,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进行了民间游戏器械一物多玩的开发。例如,沙包的原始玩法是打野鸭,可以练习目测能力和投准,但只能在大班开展,我们课题组经过开发,找到了沙包的更多玩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玩耍,有小马过河(幼儿扮演小马,将沙包放在背上,练习手脚着地爬,适合小班)、顶沙包(头顶沙包走线,训练幼儿专注力及平衡能力,适合中班)、夹粽子(将沙包包装上绿色的外壳,用线绑紧,制成“粽子“,幼儿用筷子夹“粽子“,训练小手肌肉与合作能力,适合中、大班)、炸碉堡(练习投掷、投准、目测能力,适合中、大班)、收果子(亲子游戏,父母拿箩筐,幼儿投掷沙包,训练幼儿手眼协调力,适合小班)。一物多玩开发了民间体育游戏器械的价值,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持续兴趣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2.多重组合。(1)器械组合。在原来单一器械的基础上,将器械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玩法,可增强幼儿挑战自我和开发器械玩法的兴趣。我们课题组开发的器械组合有:轮胎与梯子(玩架高攀爬等)、易拉罐与塑料瓶(易拉罐制成“梅花桩”,塑料瓶制成挑水担,幼儿挑着塑料瓶走在“梅花桩”上,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臂力)、沙包与竹筐(竹筐可放置地上、可背在身上、可顶在头上,让幼儿将沙包投掷到竹筐中,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等。

(2)游戏组合。一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游戏组合。我们的做法是将民间无器械游戏安排在体育教学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将器械游戏安排在基本部分进行,两种游戏的组合达到了非常巧妙的教学效果。如在民间体育活动“飞绣球”中,教师在开始部分组织幼儿玩“木头人”的游戏,要求幼儿模仿木头妈妈的样子,变成飞机、螺旋桨,以游戏训练幼儿的挥臂动作和臂力,为基本部分的飞绣球活动奠定了基础。有了开始部分的动作准备,在基本环节的飞绣球练习中,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就更好了。结尾部分教师又组织了无器械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进行放松练习,让幼儿既放松了手臂又训练了脚力,平衡了动作发展。几种民间游戏在集体教学中的组合,很大程度地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锻炼幼儿身体机能的优势。二是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游戏组合。每个游戏都对应训练幼儿的不同能力,如果一次体育活动只安排一种游戏,或没有难度的递增,幼儿就容易在熟悉玩法后生厌。为了在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各种能力和保持民间体育游戏的魅力,我们尝试进行了游戏组合,将几个游戏改编串联成新的游戏组合,同时也启发幼儿参与调整、组合。如:“老鹰抓小鸡”游戏,在内容设计上,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始终,利用具有特色的民间游戏“过独木桥”“城门城门几丈高”“跳房子”“三大炮”四个环节来发展幼儿走、钻、跳、投掷等动作,组合玩法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3.情境创设。孩子都喜欢玩角色游戏,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特征。教师在活动中,若能巧妙创设游戏情境,开展角色游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跳皮筋”游戏中合作、连续、有节奏的蹦跳等规则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许多教师认为中班幼儿不适合开展,但经过研讨,我们认为可以尝试,突破点就是使用角色扮演法。教师通过创设“去兔奶奶家做客”的情境,让幼儿扮演爱蹦跳的小兔出l去奶奶家,路上遇到了难度不同的小石头路、河沟等障碍,让幼儿挑战这些障碍,从而训练连续蹦跳、跨越等技能,然后在兔奶奶家巧妙地引出礼物“皮筋”,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有了跳、跨动作的铺垫,幼儿在玩起皮筋来就自如了很多。同时,教师将跳皮筋的玩法分解成几个过程:打节拍念歌谣――小脚跳跳背歌谣――进入皮筋房玩游戏――分组建起皮筋房――你念歌谣我来跳,设计巧妙,独具特色。在游戏内容的设计上,由易到难,“河沟”由窄到宽,难度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为幼儿创造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实现了中班幼儿开展跳皮筋游戏的设想。

第12篇

关键词:日常生活;学习兴趣;游戏;运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又具有现实性,来源于现实生活。《纲要》在数学教育的目标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的真谛,正是趣味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和追求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一、将趣味数学渗透于游戏中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满怀兴趣地学习数学。

为了巩固幼儿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让小朋友把形状卡片喂给相同形状“娃娃吃”,从中学习到相关经验。建构游戏《盖房子》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图形积木,上面分别写有1~6的数字,复习6以内的组成,感知分成的排列规律。

在小班的“按颜色分类”这一教育活动中,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教导黄树叶的时候,手持黄树叶的幼儿站起来挥动手中的叶子,其他幼儿蹲下不动。结果在活动实施时,发现这个游戏的设计忽略了小班幼儿的直觉思维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不仅没有达到隐含的教育效果――按颜色分类,而且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发现问题后,我立即改变了方法,优化了这一游戏活动。先让幼儿见到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以后,随音乐做游戏。游戏停止,树叶娃儿都回到树妈妈的身旁,红树叶找红树妈妈,黄树叶找黄树妈妈,绿树叶找绿树妈妈……这样一来,幼儿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也都能按要求自主地做好分类活动,在多次的交换树叶中,幼儿都能在自由的游戏中按颜色进行分类,教师也实现了在游戏中引导的教育价值。

二、将趣味数学结合在运动中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效果很明显。

1.改编现有的体育游戏

很多体育游戏注重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传统的体育游戏“拍皮球”“跳格子”中,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三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和“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等,改变后的游戏深受幼儿喜欢,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能还使其掌握了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新的体育游戏

原有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我在思考如何将数学融入体育游戏中。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容易组织的体育是可行的。在“按大小排序”的教学中,组织户外体育游戏“我给球儿来排队”;“按高矮排序”的教学中,户外体育游戏“我给大家来排队”;图形的教学,可以在跳房子的中进行复习。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活动效果更好。

三、将趣味数学体现在各领域教学中

《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游戏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在各领域教育中应渗透数学教育,将数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结合,让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提高。

在艺术领域中,绘画和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健康领域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将趣味数学体现于日常生活中

生活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他们还会感到轻松、自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