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

故园东望路漫漫

时间:2023-05-30 10:09: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故园东望路漫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作者: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碛中作》

作者: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3、《陇西行》

作者: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4、《前出塞》

作者: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第2篇

凭君传语报平安。赏析: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全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全文赏析: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浓厚。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题。到了南朝隋唐时代,诗歌形式日臻完善,思乡诗更层出不穷。其中,南朝江总的微山亭赋韵,唐代王维的杂诗和岑参的逢入京使特别有代表性。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著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著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

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

第4篇

“第十一册期末综合复习”部分参考答案

一、一)1.陈力 刘文 王晓明 赵春平 王晓明 刘文 陈力 赵春平 2.御 喻 喻 誉 二)1.F fèi 月 4 2.│ 8 ① ② 3.① ① ② ① 三)1.峻 怒 视 舞 集 愁 奋 清 1)眉飞色舞 愁眉苦脸 2)视死如归 奋不顾身 3)崇山峻岭 山清水秀 4)心花怒放 百感交集 2.名词:彩虹 冰雹 北京 马路 大厦 动词:朗读 叮嘱 攀登 驾驶 抄写 形容词:秀丽 凶恶 通红 恬静 端正 轻盈 四)1.植树节 清明节 劳动节 儿童节 建军节 国庆节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2.亚洲 东亚 中国 中部 湖南 长沙 按区域范围从大到小的顺序 3.韩非子 秦始皇 李白 陆游 朱元璋 林则徐 按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 五)1.溜之大吉 2.威风凛凛 3.囫囵吞枣 4.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5.纷至沓来 世外桃源 六)黄牛-任劳任怨 骆驼-任重道远 银杏-文明古老 松柏-坚韧不拔 万年青-永葆青春 海鸥-搏击风浪 春蚕-奉献到死 喜鹊-吉祥如意 梅花-坚贞不屈 百合花-团结友爱 七、1.琴棋书画 2.呼风唤雨 招兵买马 3.出生入死 古往今来 前因后果 辞旧迎新 二、一)1.这个园林的设计不拘一格,特别是园中园、借景等方法的使用更是奇妙无比。 2.孩子睡着。 3.星期天,妈妈带小洋逛公园。妈妈对小洋说:“这里的风景真美!” 4.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救出来的时候,难道会不欢喜吗? 5.小然对爸爸说:“姑妈打电话来,叫你明天到武汉去。” 6.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二)1.拟人 2.比喻 3.反问 4.夸张 5.对偶 6.排比 三)1.1)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2)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3)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4)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2.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霜叶红于二月花 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涯共此时 低头思故乡 千里共婵娟 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3 2 6 4 1 5 三、1.C 2.1)比喻 2)夸张 3)拟人 4)排比 3.现在 过去 4.光阴(答“时间”“时光”“岁月”均可) 5.只要你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就会有丰硕的成果。(意思相近即可) 6.1)人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2)平民,老百姓 借代 7.示例:A.他能把沙丘点染成绿洲。B.他能把沧海变成桑田。 (答案不唯一) 8.示例:“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原因:把时间比喻成“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句子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9.示例: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C.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答案不唯一)

“第十一册期末综合测试卷”部分参考答案

一、1.1)陡峭 挺拔 身躯 2)畜生 伶俐 胯 窜 3)抑扬顿挫 2.A.hè hé huó hé B.bēn bèn běn bēn 二、1.片 块 座 条 根 只 句 门 盘 部 级 把(答案不唯一) 2.挺拔的-身躯 轻轻地-挥手 优美的-音韵 津津有味地-听课 僻静的-小路 红鸠鸟的-歌声 悠悠忽忽地-漫游 如饥似渴地-读书 3.德 望 顾 冠 戴 丧 炯炯 霜 虚 假 挺 A.德高望重 奋不顾身 炯炯有神 巍峨挺拔 B.张冠李戴 垂头丧气 冷若冰霜 弄虚作假 4.1)欣赏 2)注视 3)俯视 4)环顾 5)瞻仰 5.一)1)C 2)A 3)B 4)D 二)1)D 2)B 3)A 4)C 三、1.1)比喻 2)夸张 3)拟人 排比 4)排比 5)反问 6)设问 2.示例:1)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轻诺必寡信 3)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4)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5)借问人间愁寂意 伯牙绝弦已无声 3.1)秋季 2)春季 3)夏季 4)冬季 5)夏季 6)冬季 7)秋季 8)春季 4.1)老人注视着海鸥们。 2)舞台怎能对我没有神奇的吸引力呢? 不能否认,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或:舞台不可能对我没有神奇的吸引力。) 3)坐在轮椅上的他叫住了我:“你怎么不来看书?” 4)这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小麦的丰收。 5.你爱美浇花,可不能不顾别人哪。你看,把我晾的床单淋湿了。 李阿姨,真对不起,我没注意到下面晾了床单。要不,这一次我帮你再洗洗吧!下次我一定会注意的。 四、《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己亥杂诗》-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月》-刘方平-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五、(一)1.A.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B.自己做了某件事,自己承受事件的后果。 2.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3.B 4.忐忑不安 5.俄 列夫・托尔斯泰 (二)1.A 2.瞻前顾后 当机立断 恍然大悟 3. , 、 : “ ! ” , 。, , 。 4.因为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必要过早地定夺,所以错过了机会。 5.第⑦段 (提示:从珍惜或把握机会、不好高骛远、踏实做事等方面谈) 六、略

《龙年“龙”成语对号入座》参考答案:1.龙飞凤舞 2.大水冲倒龙王庙 3.来龙去脉 4.龙潭虎穴 5.龙凤呈祥 6.龙马精神 7.画龙点睛 8.望子成龙 9.直捣黄龙 10.藏龙卧虎 11.生龙活虎 12.乘龙快婿 13.神龙见首不见尾 14.群龙无首 15.强龙不压地头蛇 16.龙游浅水遭虾戏 17.龙吟虎啸 18.龙生龙,凤生凤

第5篇

漫步诗海,徜徉情天,静温喜悦,品味哀愁,那是一种特别的消遣,那是一种异样的旅行。相思泪,离别苦,思乡愁,贬谪恨,亡国痛,这一股股泪水的泉流从古诗的山谷缓缓流出,浇灌了我们枯竭的湖泊,涨满了我们干涸的江河,一次次使我们情感的海洋涨潮。当春风吹拂,那阵阵的春雨世闺妇的眼泪吗?当秋风沙沙,那一片片飘落的枯叶是游子的家书吗?人世冷暖悲喜,人生离愁别恨,眼泪盛满了诗人们苦涩的诗行。

我撑着一艘破旧的独木舟,滑行在古老西周的河流,那岸上分明是一位朴质的少女,在举首张望。“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 卫风 氓》)她流泪了,她深爱的那远方的男子也许不在复关,也许在复关躲藏着不来见她,这已经是多次的遥望,那个卖布的货郎怎么能这样绝情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遥望天空,我又见到了一对长久分离的夫妻,虽然银河只一步之遥,但是他们却跨不过它,那本是神仙的女人,也只能拥悲伤同眠,她的眼泪化作了满天的秋雨。我不忍细看,掉转了船头,驶进硝烟以后的南宋江南,我看见一个孤独的妇人,长久地背靠着一扇失修的窗棂,口中轻声吟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原来她就是天下有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在思念自己丈夫赵明诚吗?唉,可怜的女人!一阵凉风吹来,撩起了她那稍显宽大的绿衣,那秀发下的面容,真的憔悴消瘦得很啊!嚯,河对岸的柳桥上,还站着一对青年男女呢,那不是风流才子柳永吗?他正与自己的青楼知己依依话别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玲》)谁说男儿无情?柳永分明就是那“多情伤离别”的性情男子啊。

不知不觉间,我的船已靠了岸。眼见风景宜人,山川秀美,我决定漫步独行,仔细欣赏一下这久违的大自然。那槐花开处,有个十里长亭,里面有几个男子正在饮酒唱歌话别。“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江上别李秀才》)两个大男人竟然在垂泪,是不是遇上了伤心事呢?呵,里面那敦厚的书生不是韦庄吗,原来是他在与李秀才话别呢。不管我事,继续上路吧。“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野望》)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吟诗很工整的,这难道是杜甫吗,他一个人站在这荒郊野外干什么呢,他也会有寂寞思好友的癖好啊。别打搅他,身上寒冷,我先喝一点热酒去。“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徐熥《酒店逢李大》)今天怎么尽遇上怪事,两个大男人相逢了也流泪,真是的。人说“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你都见面了该高兴才是呀。罢了罢了,酒也别喝了,还是继续走路吧。

我从一家农舍租得一头毛驴,准备学张果老做做神仙。所谓无巧不成书,又遇上杜甫了,这一回他更加悲伤了,原来常年漂泊在外,又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思乡之情又来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花鸟也有情啊,竟然跟着杜工部流泪伤感。毛驴走得真快,怎么就到了边塞了。“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岑参虽然报国志坚可也难耐那越来越强烈的思家念亲之愁,拉着去京城的使者一个劲地叮嘱,让他将自己的家书带到。也好,看看天色已晚,趁着有人做伴,我也赶紧回去了。“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行》)神驴真是神速,不一会儿又到了浔阳县城,白居易正和一个女子在江边谈心呢,看来谈的都是伤心事,两人都已是泪湿衣襟了。流落天涯,谁不思家呢,连我也已经青衫湿透了。

回家翻开诗书,竟然也是处处泪痕,遍纸伤感呢。如白居易那样仕途坎坷的人真是不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登幽州台歌》)这是年轻有为的陈子昂眼见庸人指挥军队而屡遭败绩,自己却不能受以重用的无奈感慨。“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醉酒蜀江中,和泪下荆扬。”(《江上对酒作》)这是陆游受主和派排挤,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老泪纵横的凄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如诸葛亮这样的英雄能够有驰骋疆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何等快事,可往往英雄落寞,壮志难酬,怎不让人肝肠寸断!

英雄尚且落泪,那亡国之人也就更是泪流成河了。“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破阵子》)李煜直到成为别人阶下囚,还依稀记得那亡国之时的情形,江山失去也就罢了,可怜那些成天与自己歌舞欢乐的宫女,如今也成了别人的战利品,一个败国之君,责任自然难逃,思之自然泪落如雨。“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一首《何满子》对故国的感伤何其哀哉!这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所表达的悲哀十分相似:“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为国破家亡而流出的眼泪是最沉重的眼泪,相比于那些儿女私情,恐怕又超越其境界甚远了。

“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当我静坐于舒适的现代化建筑中时,古人的一串串眼泪依然从我的视线和脑海中流过,正是这一串串眼泪连接成的诗行,感染了我枯竭的心湖。诗行览尽,我也不禁泪落成河了。

第6篇

一、了解诗歌类别

诗歌按内容来分,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1.山水田园诗

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代表人物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咏物诗

特点是托物言志。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边塞诗

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4.咏怀诗

特点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歌前两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进一步抒怀。

5.咏史诗

多以特定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讽刺当政者荒,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苏轼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二、了解诗人生平,把握诗人风格

掌握诗人的生平,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终生郁郁,所以其诗歌多写旅途漂泊,两鬓先衰功业未就的悲叹,风格沉郁顿挫。还有陶渊明的淡远拙朴、李白的清新飘逸、李清照的清丽婉约等。但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也往往是高考命题点,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悲歌。

三、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

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对不同的社会时代特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唐代的诗歌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安史之乱前的诗歌刚健大气,境界开阔,多写丽山盛水,理想志向以及边塞战事。而安史之乱后的诗歌则多是一些写战争之惨,征调之苦,离乱之愁,以及希望统治者励精图治,重振河山,却又难以变为现实的文字。

四、了解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

五、了解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意境,是诗的灵魂,体味意境要从诗歌描绘的生活图景入手,进而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先将曲中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这些形象再现组合而成一幅深秋晚景图;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图景蕴含的情意,进而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羁旅行人的思乡之情。

六、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主要有抒情、描写、修辞三大类。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第7篇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单独的诗歌单元,每个单元后还配以彩图的“古诗词诵读”二首。经过编者的挑选,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名篇。它们用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创造出独特感的意境来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由于每首诗词都附有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疑难字、词、句注释等相关资料,中学生完全可以看懂,因此,上课时过多地作面面俱到的讲解只会使学生索然无味。再说许多诗句的意境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所以,除了老师作必要的点拨外,贯穿整个诗词教学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朗读,让学生自己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去欣赏、去感受、去领悟。古人是非常重视朗读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再现了当年东林党党人读书时的盛况。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可知给童年鲁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先生那仰头拖腔、忘乎所以的读书时的神态。大家或许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浏览过的诗词可谓不少,但大多已如过眼烟云,至多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而那些经过反复诵读,烂熟于心的则可招之即来,脱口而出。许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至今仍记忆清晰,挥之不去的诗词也大多数是青少年时期积累的财富。所以,趁中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的时候,狠抓朗读与背诵,充实他们的“诗库”,必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一、朗读可帮助学生领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虽有抒情诗和叙事诗、新体诗和旧体诗之分,词虽有许多不同的词牌,但创设艺术境界,以情感人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优秀的诗词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和丰富真挚的感情,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柯岩的《,你在哪里?》,全诗以步履匆匆地寻找为线索,采用新颖奇特的构思,创造出一个极其深沉而又壮阔的背景,学生们朗读时随着诗句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感人的艺术画面,仿佛随同诗人与亿万民众一起踏遍神州大地,一起深情呼唤:“,你在哪里——”,继而由朦胧到清晰,逐步体会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是人民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古诗中这样的诗句也很多。岑参的《逢入京使》通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就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无限眷念之情。孟郊的《游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诗讴歌了春天阳光般崇高博大无私的母爱。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述的是一幅绚丽的春景:春暖花开,彩蝶娇莺在花丛中轻歌曼舞。这样的美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感官上的愉悦。朗读中仿佛自己走在千年成都郊外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明媚春光所带来的视听上的美感。再如: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更是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借描绘江南水乡美丽春光中渔翁在雨中垂钓的图景,借白鹭展翅飞翔,鱼儿自由游弋来寄托隐逸之情,可谓景中带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既是一首抒情诗又是一幅风景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诫年轻人。流光易逝韶华难留,只有争分惜秒,积极进取,才有美好的前程。否则将一事无成,抱憾终身。

学生通过朗读,想向诗中的画面。勾勒诗中的形象,因为它和谐的音韵。体会它的感彩,是能够理解寓藏在诗句中的深广的思想感情的。

二、朗读可帮助嘘声体味诗词语言的将脸和形象

诗词的感人力量,遣词造句之抄,都能从朗读中表现出来。所以,通过朗读来体味诗人的炼字、炼句,体会诗人的感情,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诗篇中的关键词语。往往包含着积极丰富的意义。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是历来传诵的的名句,炼字的典范。月光如水,鸟儿栖宿,一个“敲”字以动衬静,音韵响亮,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恬美静谧的夜晚的迷人意境,倘若改用“推”或其它字,就起不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了。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的“潜”字,它不仅活化了春雨“知人意”的性,还传递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可谓一字之用,意境全出。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把我们带到辽阔无边的塞北大草原上,骤然一阵疾风吹过,只见草浪翻滚,此起彼伏,肥壮的牛羊时隐时现,出没在绿色波涛之中。草因风吹而“低”,牛羊因草低而“见”,这一“低”一“见”,的扫前面给人的空旷苍凉之感,全诗顿时充满生机活力,令读者思接活野,浮想联翩。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这句写景诗借春风吹绿大地,春意正浓的景象,比喻新法实施后给国家带来的新气象。传说在草稿上,这个“绿”字原曾是“到、过、人、满”等字,最后才定为“绿”字。这个绿本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把春天的江南美景和春风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真可谓反复锤炼、妙手偶得。古人常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现代诗人写诗也是讲究语言的精炼,形象的。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其中“抓”、“贴”两个富有力度的动词运用非常精当,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诗人珍爱革命延安土地强烈感情。

诗词是语方艺术,因此历代诗人都十分注重文字的锤炼,追求一字之工,也产生过一字之师。这样的事例在浩若烟海的诗词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诗人们这种字斟句酌、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严谨创作态度,当然不能只靠课堂上有限的理论说教,主要还得通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朗读前有学习体会。

三、朗读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既有强烈的音乐性,又有丰富的形象感,能在读者面前展现生动的画面,激起强烈的共鸣。朗读作为诗词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视觉激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形象思维,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得到更为具体深刻、细致入微的感受,孩可以帮助他们去分析理解诗歌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由于诗歌形象的集中和凝练,而诗人创作时的浮想联翩又使得诗歌的篇章结构常常不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和逻辑推理的过程,而是按照抒发感情的需要,所以诗行与章节中往往省去某些过程,出现急剧转变和巨大跳跃,学生通过朗读循着诗人的感情脉络就能理清诗词的篇章结构。

为了加强诗歌的感染力,作者常常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拟人、夸张、比兴等。在诗词教学中,不仅是告诉学生哪些是比兴,哪些是比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借助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进一步感受诗词的艺术形象,并在比兴基础上分析概括,领会写作特点,使学生既理解表现方法的作用,又切实地感觉诗词那感人的力量。例如《炉中煤》,这是诗人郭沫若唱给祖国的恋歌。写于1920年,当时诗人正在日本。诗人把“五四”时期革命的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像年青的女郎那样美丽,那样朝气蓬勃,那样富有青春的魅力,叫人想念。这一形象的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的赞美,又道出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眷恋的缘由。诗中的“黑奴”即“炉中煤”,诗人借煤黑色的形象,比喻自己是祖国忠实的奴仆,具有“火一样的心肠”;“你不该嫌我黑怒鲁莽?”写出诗人祈求祖国不要嫌弃他,形象地表明诗人眷恋祖国、报效祖国的情绪是何等炽热,何等强烈。

诗词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反复朗读与老师以内容到形式分析、讲解相结合的过程,只要两者完美结合,就一定能达到诗词教学的既定目标。

第8篇

【关键词】诵读 积累 诗歌内容 诗人风格 诗歌意象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从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学习只强调如何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历年来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对诗歌教学的体会,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意境、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二、积累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诗歌分类标准很多,常见的是按内容分类的有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还要把握时代特征,仔细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它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孟浩然诗风的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等等。我们应加强对作家的感性认识,注重归纳各个作家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古人云:"诗言志"。意象是诗歌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诗歌中的杨柳、流水、残月、松、竹、梅、等意象都是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东西。古人"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们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三注意。首先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其次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三、书面表达训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