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

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

时间:2023-05-30 10:0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

第1篇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胸痛3年,加重伴乏力半年入院。患者近3年反复出现胸痛,位置不固定,与活动无关,持续数天不缓解,当时至外院行冠脉造影术未见明显异常,查心超提示心脏增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好转后出院,但患者未予重视。近半年无明显诱因下胸痛仍有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即刻缓解,复查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及左前降支近段可见钙化斑块,回旋支近远段分出右室后降支后狭窄约60%,右冠动脉未见异常,心超提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值32%,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宽度160ms。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140/100mmHg,1月24日患者为植入CRT-D遂来院治疗。入院胸片示: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射分数32% ;TDFI提示静息状态下左室壁收缩运动普遍性减弱且欠协调。于01-29日成功植入CRT-D起搏器,术中测右心房阈值0.9V,感知>4.5mV,阻抗700欧,右心室阈值0.5V,感知>18mV阻抗700欧,左心室阈值1.2V,感知>15mV,阻抗700欧,无膈肌收缩。术后起搏器工作良好,起搏器呈DDD工作方式,起搏心率70次/分,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双心室起搏,QRS宽度118ms。患者于住院8d后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中年男性,外地人,家庭经济负担重,CRT-D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一项新手段,患者对它的认识不足,植入CRT-D为有创性手术,手术费用高,病人对手术存在一定焦虑。我们的护士长、责任组长与介入手术医师积极主动的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向其介绍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及有望获得的疗效,详细讲解CRT-D治疗的原理、手术的简要过程及麻醉方式和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术前护理 完善凝血功能四项、24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为了减少术前手术部位感染,术前1h给予备皮,CRT-D起搏器安置术备皮范围为颈部、双侧锁骨区、双侧腋下、双侧腹股沟区和会。右上肢浅静脉留置。

2.3 术后护理 电极移位、穿孔、出血、囊袋血肿、气胸、血胸及感染是CRT-D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即行12导联心电图,并给予24 h心电、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心电示波显示的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良好。术后以1kg沙袋压迫切口6h,观察有无切口处敷料渗血、渗液,局部皮下有无淤斑血肿等状况;术后患者需卧床48-72h,术侧肩关节及上肢制动,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由于心室导管电极末端位于肌小梁内及冠状静脉内,结合血流动力学分析及金属重力和克服血流浮力的影响,指导患者严禁右侧卧位,防止电极脱位;3d内左上肢活动范围

2.4 出院指导及随访 除交待起搏器安置术后常规注意事项外,着重告知病人CRT-D治疗的目标是在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后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并不是替代药物治疗,不可自行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术后每个月有责任组长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提醒并督促病人在术后1、3、6个月及以后每半年来院随访。如病人感觉起搏器自行放电复律,嘱其立即取坐位或平卧位,并立即来院复查。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多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猝死,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7] 。目前,通过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衰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延长寿命及预防卒死,该患者安装CRT-D进行心肌同步化治疗的指征明确,在成功植入CRT-D后患者心衰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通过护理本例病人,我们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为植入CRT-D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之一。术前我们要重视心理护理和准备,做好医、护、患三者密切合作;术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重视伤口护理,防止出血,给予严密的心电监护,注意控制卧位与活动,及早发现并处理各项并发症;出院后将电话随访与门诊随访相结合;定期进行起搏器的程控,观察起搏器的功能及有无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确保CRT-D正常工作,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英珍,陈瑞珍.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新动向[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34):196-197.

[2]陈玉萍,陈翠杰,陆海燕,等.1例植入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与护理[J].

[3]中外医疗,2010,10(7):150.

[4]刘梅林主编.老年心血管病学[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79.

[5]姚芸.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65-67.

[6]赵碧琛,李莉,姜玉如.双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并发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11):1092.

[7]华伟,王方正.CRT-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

[8]7(4):104-105.

第2篇

[关键词] 结肠恶性肿瘤;扩张型心肌病;精神分裂症;手术前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157-02

结肠癌是由于结肠黏膜上皮或腺体上失去正常生长机制的恶性细胞不断增殖而产生的恶性肿瘤。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及某些慢性肠疾病与本病发生相关[1]。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死率高,猝死发生率为30%。该院2011年6月收治1例结肠恶性肿瘤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通过我们精心的护理,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2岁,因“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一月余”于2011年6月9日步入病房。病程中出现大便带血,经外院住院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周前再次出现大便不规律,无带血及黑便,感腹胀,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胀缓解。既往有右半结肠切除史5年,术后病理示腺癌,术后化疗2次;精神分裂史20余年,服用氯氮平4片/d控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病史2年,心功能NYHA分级3级。入院后查肠镜示:距90CM处粘膜隆起,活检病示:腺癌,余结肠多发息肉。血常规示:Hb81g/L,生化示:ALT339u/L,AST201u/L。心超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84,EF16%,FS7%。于2011-06-28 08:20在全麻下行结肠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10:20术毕入住ICU,神志清,带入保留导尿管1根,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心电监护:心率115次/min,血压100/60 mmHg左右,指脉氧99%左右。患者自主呼吸尚可,16:30予以脱机后,指脉氧维持尚平稳,约97%,予以拔出气管插管,接鼻导管吸氧3 L/min,各项生命体征尚平稳。术后第一天转入普通病房,持续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3L/min,抗炎、化痰支持治疗为主,生命体征尚平衡,出入平衡。6月30 日09:00左右出现室速、胸闷、气喘,查体:神志清,颜面潮红,心率138次/min左右,指脉氧94%左右,两肺满布湿音。请心内科会诊:予速尿、甲强龙、西地兰处理,多巴胺3 mL/h泵入,调节补液120 mL/h泵入,同时面罩吸氧流量5 L/min,取半卧位休息,患者12:00左右胸闷、气喘缓解,生命体征平稳,改用鼻导管吸氧流量3 L/min。7月2日突发烦躁不安,情绪不能自控,自行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通路,予氯氮平、地西泮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第5天病情基本平稳,停心电监护,鼻导管间断吸氧,停保留导尿管。7月8日康复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接受治疗,甚至对医护人员有敌意。因此,接触患者前先了解其病史、爱好、兴趣、个性特征。当患者到达新病区时,应热情接待,介绍周围环境[2]。术前患者多伴有有焦虑,恐惧,抑郁自卑,愤怒和暴躁等心理特点,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表现给予护理干预措施[3]。护士经常预期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住院后的心理动态,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过程,及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使其心中有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益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2.2 心功能护理

感染、发热及排便困难为心衰的首发诱因,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休息,防止感冒和情绪激动;指导患者劳逸结合,适量运动,逐步增强心脏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度,为手术做准备,根据情况2次/d爬楼梯各5 min并有人陪伴,若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应立即休息;指导其做深呼吸及吹气球改善心肺功能,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如口唇、指甲发绀等症状[4]。

2.3 用药护理

按医嘱使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护士要掌握抗精神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反应,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服药受人监督,故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显示高度服药依重性[5],因此,护士给药时特别注意对口服药,拿药的手及服药水杯的检查,确认其咽下方可离开[6]。根据生化结果,给予保肝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血常规结果,予输血治疗,并密观输血反应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2.4 饮食护理及肠道准备

患者又是一个扩张型心肌病首先饮食应限制钠的摄入量,保证低盐饮食,并适当控制水分及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但患者体能消耗大,营养吸收不良,应指导进食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预防便秘;少量多餐,尽量控制每餐的进食量,避免加重心脏负荷。患者血红蛋白偏低,属中度贫血可适当进食红枣、猪肝等食物。术前3 d进食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 d流质饮食,术前晚清洁灌肠,直至排出液为清水样。灌肠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以及患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疾病及手术应急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可有心衰的可能,严重者危急生命,加上精神病的困扰,三种疾病并存,使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故易产生烦躁、易怒、悲观绝望的心态甚至不配合治疗。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不断巡视病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到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动态,语调要亲切,准确判断异常心理,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使其尽快适应,达到预期目标后,多给予病人表扬,从而获取病人积极地态度,让患者家属多陪同、多支持、多鼓励,使患者产生安全感。

3.2 护理与病情观察

术后进行心电监测,并于3 L/ min氧气吸入,密观生命体征变化、呼吸情况、咳嗽咳痰情况及有无心律失常发生,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腹部体征变化,四肢末梢血运循环及尿量变化,警惕腹腔内出血的发生,平稳后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3 心功能护理

患者心功能极差,且术后第2天出现心衰症状,术后应严密观察心功能各项指标变化及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指脉氧的变化,观察口唇、指甲有无紫绀等缺氧症状,术后取平卧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及时调节补液速度和种类,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是术后护理要点。

3.4 肠功能护理

患者由于施行肠道手术,一般的肠道手术病人,要置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是重点观察和护理的目标。由于该病人特殊、心肌病的原因和病人家属的要求,免插了胃管和腹腔引流管。那我们重点观察腹部情况和肠功能恢复情况,早期使用全肠外营养,补充能量。术后第2天开始腹部听诊,听到微弱的肠鸣音时,指导其可少量饮水开始刺激肠道,再逐渐过渡到全部饮食,患者自己经口摄入。

3.5 安全护理

患者是一个精分症患者,存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分裂,可出现自杀,伤人,毁物等行为,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们安排患者住开放式的单间病房,家属24 h陪护,由护士专人护理。护士,家庭,患者融为一体,能够体现随时与患者沟通,护士可通过家属支持,更全面了解病情,为患者提供全身服务。同时患者自由活动,身心得到放松,体现了人性化管理[7]。对患者所住病房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清除一切引起自杀,伤人工具。护士应做好相应的安全指导,实施有效的约束用具,并请家属24 h动态看护,晚夜班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妥善固定保留导尿管。

4 小结

综上所诉:该患者为中年癌症患者,又因为结肠癌导致肠梗阻,不采取手术治疗危在旦夕。其实病人手术本身并不复杂,其合并原发病的特殊性给我们带来挑战。通过对病人的精心护理使我们体会到:针对病情、病因实施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心功能的恢复护理、肠功能的恢复护理等,都离不开细心观察、仔细护理。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理论及实践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范卉,李坤,朱春勤.一例Marfan综合征合并主动脉瘤的术后护理[J].士进修杂志,2012(12):96-97.

[2] 骆韵访,李艳红,陈艳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妇科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8(5):11-15.

[3] 郭贵云.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工社,2009:87-154.

[4] 李桂英.一例青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33):74.

[5] 刘王林,邱淑英,詹来英.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46.

[6] 金惠敏,叶美凤.精神患者藏药行为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6):428.

第3篇

关键词:心力衰竭诱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41-02

1心力衰竭

1.1心力衰竭(heartfailure)。在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等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1.2诱因。

1.2.1心力衰竭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脏机能下降,从而导致心肌功能下降,心脏所输送的血液很难满足身体自身的需求,从而引发相关的疾病,诸如性肺梗塞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疾病。而这些疾病都是可能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同时,妊娠期间的妇女、过度劳累的体弱者、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人群均属于加重心脏负担的群体,皆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1.2.2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温度变化大,很容易感冒并由此患上肺部感染,这恰恰是引起心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肺部感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脏跳动的频率加快。人的体温每升高1度,心跳会增加16次左右,心跳加快,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使心脏本身所需求的养分增加,但心脏的功能却不能提供,这种恶行循环的结果就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过度的体力劳动,以及情绪激动都会诱发心衰的发生。人们都知道,剧烈活动以及情绪过度激动,易导致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脑出血、心肌梗死,也会导致心力衰竭。

1.3早期症状。心力衰竭主要以老年人为最多。随着增龄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即所谓“生理性老化”。同时老年人又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疾赋存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发生变化。抗病能力。

早期心衰的表现并不典型,有的患者会在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时出现气短,上楼时胸闷、气短,休息后即可缓解。有的晚上入睡后憋气戟胸闷,需用好几个枕头垫高才舒服,每晚双下肢浮肿、疲乏无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可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它是目前诊断心衰最准确、最简便、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还有一些隐性心衰者自己并末感觉特别异样,如不是心脏超声等检查表明其心脏增大、功能减弱,这些患者几乎与最佳的治疗时期擦肩而过。

2心力衰竭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2.1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从而保证足够的睡眠,在饮食方面,在盐的摄取量上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以清淡为主,这样可以防止水在体内长时间的滞留,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要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因为如果摄取的食物量过多,会导致身体器官承受过多的负担,尤其是在心脏机能下降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保证病室的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防止患者着凉。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在加强对其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洁,防止褥疮的发生。患者便秘的情况下,要使之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严重这可服适量缓泻剂。呼吸困难时,给半卧位,低流量吸氧。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应给予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水肿,高流量吸氧4-6升/分,或氧气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心率、心律、脉搏、呼吸及血压等,做好认真记录。而且需要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以15-20滴/分为宜,同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同时,需要根据病人的特点制定带有预见性的护理计划,加强夜间尤其是上半夜对患者的巡视。

2.2在治疗心力衰竭中洋地黄类的药物属于常用的有效药物。但是因为该药物的有效治疗量同中毒量变准的含量相进,极易导致中毒现象的出现。因此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变化,并且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不适。从而针对出现的状况,及时作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注意病人有没有其他疾病,从而可以在药物治疗前为医生作出最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基础保障。在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压宁定、硝普钠等药物的病人,要严格听从医生的嘱托。严格控制用药量,而这类药物使用微量注射泵静脉疗效最好,但是护理人员在患者使用期间要加强巡视,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因为体重和排尿量都是观测患者体内水负荷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护士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在相应的时间对患者的体重、腹围进行测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同时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电解质、心电图,了解病人在这方面的平衡状况,从而及时纠正病人出现的问题。

2.3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心理护理,态度和蔼,给予精神安慰,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从而更好的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有报道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护士可以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嘱咐,讲述禁忌事项与家庭护理的知识。对于一些病程相对较短的患者,要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身体状态,更要加强他们对健康的认知教育。只有提高了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才更有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从而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同时要让他们明白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出院后对后期治疗的连贯性和科学性,以减少疾病加重和复发。

参考文献

[1]刘风纯,杨文东.药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

第4篇

一、病理生理学

出现心源性休克时,左心室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机体会代偿性地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水钠潴留,并选择性地收缩内脏血管。但是这些代偿措施会增加心脏负荷和氧耗,使心脏泵血能力降低,特别是那些伴有心肌缺血的病人。大量血液回流又会导致肺水肿。最后,当代偿机制不能维持有效灌注时,会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和多脏器衰竭。

由于任何病因造成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下降和心排血量下降时,均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如MI(最为常见),心肌缺血,肌功能障碍和终晚期心肌病等。

其他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脏骤停后或长时间心脏手术后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室机械功能异常,如急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室间隔穿孔或室壁瘤等。

二、护理措施

在ICU,建立静脉通路输入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穿刺时使用大号穿刺针(14~l 8G),以方便必要时的输血操作。

特别关注:为腹部创伤导致体克的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时,一定不要选择下肢血管,避免液体通过破裂的血笾渗漏到腹腔。每1~5min监测并纪录一次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外周动脉搏动情况,直到病人病情平稳。每15min记录1次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监测心律。若病人的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往往会引起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心脏缺血、心律失常,继而使心排血量降低。因此当发现病人的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应增加吸入氧流量并立即通知医师。

当病人血压持续下降伴有脉搏细弱时,往往提示由于血容量下降导致的心排血量不足。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快输液速度。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密切监测PAP、PAWP和心排血量。 PAWP过高提示有心力衰竭、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和心排血指数降低,发生这些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必要时为病人插入并留置导尿管,每小时监测尿量。如果成人尿量低于30ml/h时,应加快输液速度,同时密切观察液体负荷过重的征象(女PAWP升高),若病人尿量仍无改善时应立即通知医师。

静脉给予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以增加肾血流灌注和尿量。可根据监测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PAWP确定补液量。为精确测量CVP,应选择右心房水平测量,并保证每次选择胸部同一个参照点。

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经面罩或气管插管给氧以保证组织的氧气供应。根据血气指标调整氧流量。许多病人需要给予100%浓度的氧气吸入,有些病人需要给予5~15cmH2O的呼气末正压或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监测血象和电解质水平。

治疗过程中,应评估病人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并及时发现变化。如病人皮肤潮凉往往说明存在持续的外周血管收缩,提示体克会逐渐加重。

特别关注:当应用IABP治疗时,移动病人应尽量减小幅度。避免下肢过度弯曲造成导管移位或断裂。当气囊扩张时病人绝列不能采取坐位(即使拍X线片时也不允许),否则球囊会造成主动脉撕裂而致病人立刻死亡。评估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皮肤的颜色温度,以确保下肢供血充足。经常观察伤口处敷料以发现有无出血并按常规更换敷料,还要观察穿刺处无血肿或感染征象,引流管需定时做细菌培养。

如果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应逐渐减少球囊充气的频率以帮助病人脱离IABP。脱机过程中,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及有无胸痛,有无心脏缺血和休克复发的症状和体征。

第5篇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路径;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98-0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1]。它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但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而且有可能慢性演变成扩张性心肌病(dileted cardiomyopathy DCM)[2],因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寻求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融为一体的整体护理作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护理的有效途径,临床护理路径是按照时间性和顺序性向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照护,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职责,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其最大特点是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时间性和顺序性向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照护,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职责,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先将护理过程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10 月我院心内科共收治确诊的心肌炎患者84 例,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6~72岁,平均年龄17.1岁。平均16 岁。经诊断,排除合并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免疫或结缔组织疾病者,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修订草案) 》诊断标准[2]。在院里治疗一段时间后将这些病人转到晨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

2 方法

2.1 基本护理

(1):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在床上活动肢体,按时翻身,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以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形成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不要过早恢复活动,以免病情加重。应视心功能好转情况逐渐逐渐增加活动量。(2)密切观察体温,超过38. 5℃要给予物理降温,无效时需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3)病情观察。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律严重失常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4)环境配置。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需具备新鲜的空气,良好通风条件,并注意室内温度保持恒温状态,白天温度应维持在24~25℃,相对湿度50%~60%。同时,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

2.2 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对入院的患者护理查房后进行讨论评估。

根据以上护理内容确定护理措施,填写临床路径表格,记录患者入院后临床路径护理全过程(表1)。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中制定的内容,每完成一项,要做详细记录和签名。患者出院后,及时收集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评价路径实施效果。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中制定的内容,每完成一项,要做详细记录和签名。患者出院后,及时收集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评价路径实施效果。

3 结果

84例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痊愈75例,占89.3% ;复发9例,占10.7%。满意度97.8%(82/84)。

4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一组成员(医生,护士) 共同针对某一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及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准确时要求的照护计划,以减少病人康复的延迟及医疗资源的浪费[1]。它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我科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标准原则,结合自身医疗水平,参照现有的医疗护理常规标准,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归纳护理实践经验,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出适合本科室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设计的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路径表,适用于护理人员的临床指导,便于临床护士的操作。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群体,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教育效果良好,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有效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Heiko Mahrholdt, Anja Wagner, Claudia C. Deluigi,et al. Presentation, Patterns of Myocardial Damage, and Clinical Course of Viral Myocarditis[J]. Heart Failure,2006,114(10):1581-1590.

第6篇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效果

心力衰竭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复杂性的疾病症状,患者的病发率较高且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状况。从目前的治疗情况看,病人的状态主要为烦躁,焦虑。制定针对性的心力衰竭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有着促进作用。现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取得的满意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98例,均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60~82岁,平均62.4±3.7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7例,风心病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冠心病14例,肺心病5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50例,Ⅳ级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两组病人在治疗的同时均安排了专业的护士进行教育宣传,让病人对心力衰竭有所了解。健康教育工作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疾病知识、药物知识、饮食知识、休息活动原则、自我监测等等。除了这些常规护理之外,对观察组添加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考虑到病人心理状态的波动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护士需根据患者的性格给以指导,在语言上给予安慰,在生活上细心照顾病人,这样可以不断加强患者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的能力,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2)遇到输液时间长的病人,护士要陪伴患者进行医疗指导,对生活不方便的则需完善生活上的护理。(3)使用药物前需向病人阐述长期用药的目的,引导病人合理用药。同时,还要将药物运用的注意事项表明清楚,避免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问题。利尿剂等药物不得在夜间使用,以防造成休息上的干扰。 (4)护士在护理时要引导病人养成自我调理的习惯,对一些常见的症状加以调整观察,出现异常问题后能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自我护理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疾病自我管理的病人症状可显著改善,如: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等,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方便。(5)护士要将病人的实际情况描述给病人家属,让家属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主要可通过讲述心力衰竭的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6)调整心肺功能,护士可为患者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通过增强体质的方式来改善治疗效果。对于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降低长期卧床导致血栓形成和性低血压的发生率[1]。(7)对慢性心衰的病人,医生要尽快处理相应症状,要求病人及其家属能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1.3评价指标两组患者1年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 结果

两组患者1年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相比差异为有显著性(P

表1两组1年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比较(x-±s)

3讨论

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让医生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此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心脏失代偿期,在护士的引导下让患者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用药方面可指导病人正确用药,促进服药依从性的提升,避免患者病情恶化[2]。此次经过MHL评分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心力衰竭造成体力限制、情绪、症状积分等所致,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护理干预之后,病人的维度评分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情绪积分下降最显著,且体力限制、情绪、症状和总分各分值要比对照组低,这些都说明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采用这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曲彦慧,王莉,张桂侠.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6): 1499-1500.

第7篇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心血管内科;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51-01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冠状动脉由于血供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发作性胸痛。其临床七要特征表现为胸胃后或心的区的短暂性压榨性疼痛,可放散到左肩部或左上肢,一般经休息、去除诱闲或使用扩冠药物可使疼痛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是急诊急救中较常见到的急症之一,绝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痉挛为基本病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重度主动脉办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等非冠状动脉本身病变也可引起类似的发作性胸痛,但这并不归人缺血性心脏病的范畴[1]。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8月64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8月64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18例,女14例; 年龄( 69.3±5.6) 岁。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68.2±6.3)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32026198,生产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口服:一次10~20mg,一日2次。极量,一次40mg,一日0.12g。观察用药期间 2 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 高于对照组的 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心脏对于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反应,当冠状动脉的氧供与心肌的氧需之间失衡时,导致心圳L急剧的缺血、缺氧时,心肌组织内积聚过多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及缓激肽、组胺等化学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传人感受器,经胸1―5交感神经节将冲动传至相应的脊髓节段,交换神经元后经脊髓丘脑束传至大脑皮质产生疼痛感觉。由于内脏感觉迟钝,而躯体感觉敏感,定位性准确,因此,心绞痛不足反应在内脏部位,而是通过胸1―5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表现出来[2]。另外,缺血缺氧造成的酸性代谢产物与化学性物质的刺激也可引起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动脉血管收缩或产生异常牵拉,成为疼痛的直接刺激因素。临床所见的心绞痛绝大部分是冠状动脉某主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程度达横断面积75%以上,当运动时耗氧量增加而心肌供氧不足。典型的心绞痛多呈现为压榨性、窒息性或紧缩性疼痛[3]。疼痛发作时开始症状轻微,随后迅速加剧,常常迫使患者不自觉地停止原来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迫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个别患者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非典型患者可表现为伴有气短的持续性胸部闷痛。心绞痛急性发作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主要根据特征性症状,参考年龄(男>40岁,女>45岁),既往史及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结合临床体征、心电图变化综合进行分析[4]。需特别指出,诊断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心绞痛发作必须具备何种阳性体征或心电图改变;对急诊患者不要轻易否定初步作出的或疑似的诊断,应待症状缓解后再做进一步深入检查。也可采取药物试验性诊断(如对劳力性心绞痛者可试含硝酸甘油,对自发性心绞痛者可试含硝苯吡啶),观察应用扩冠药物后短时间内临床症状有无缓解。对部分持续性胸痛者需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硝苯地平(以下简称NF)通过阻碍心肌及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膜转运,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的流人,引起心肌的收缩性降低和血管扩张。动物实验表明,通过降低心肌的收缩性及末梢血管的抵抗性,而使心肌的耗氧量减少;通过冠状血管的扩张和侧支循环的发达,增加心肌缺血部位的氧供给;通过抑制高能量磷酸化合物的消耗,增强抗缺氧能力[5]。可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肌代谢,减少心肌耗氧量。另一方面能舒张外周阻力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减轻心脏后负荷。本品可延缓离体心脏的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整体动物和人的电生理研究未发现本品有延缓房室传导、延长窦房结恢复时间和减慢窦房结率的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 高于对照组的 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也有所缩短,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急性心绞痛,可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旭武,蒋丽华.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3,11:81-82.

[2] 曹仙丽. 关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3,06:25.

[3] 李虹,张红. 150例急性心绞痛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09:86.

第8篇

【关键词】心内科;整体护理;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05-01

心内科主要负责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衰、风心病等疾病诊治及各种危重病人的监护诊治,病人多,病情重,护理工作与病人的病情恢复息息相关。198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护理专家李式莺博士来华讲学,将“护理程序”引入我国,即“责任制护理”,打开了中国护理与世界护理接轨的大门。1994年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学院吴袁剑云博士来华,设计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先进护理接轨的整体护理,随后整体护理在我国逐渐普及,不断完善。近几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心内科积极开展以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2月~3月在心内科住院有完整详细护理记录的患者43例,其中男24 例,女19例,年龄21~ 75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冠心病患者9例,心衰患者6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

1.2 人性化护理

1.2.1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最基本工具,不中听的话语能让患者心里不安和不快,不利于患者的诊治及康复;美好的语言能够促进护士与患者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增进护患关系。人性化护理要从患者感觉最直接的“人性化的语言”入手。在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各种不同的环境,我们对每个人都一律使用全面规范的、礼仪性的、敬重性的语言,要求把礼貌用语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当中。对患者我们可以叫他们师傅、大叔、阿姨等,使患者有亲切感,增进感情。

1.2.2 护理质量是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赢得患者满意的基础之一[1]。护理人员的责任主要是在护理工作中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和需要。大多数患者对护士的择优心理较明显,不太喜欢实习护士,我们尽量选择技术娴熟资历较高的护士来完成比较需要技术性的护理操作,以满足患者的择优心理。由于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的较多,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各种抢救工作中要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不出差错,以增加患者的信赖感,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3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居住环境和休养环境,帮助患者适应新环境,使患者能心理上满足。1)为了使患者住在病房有如在家的感觉,我们在病区走廊上摆放鲜艳漂亮的盆景,在病房的墙壁上悬挂让人心情舒畅的风景画等。2)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做各项操作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尽量不打扰病人的休息。3) 对办公环境进行管理我们运用五常法:即常清洁、常规范、常组织、常自律、常整顿),确保环境整齐干净、安静舒适,让患者及家属感到舒适和安全放心。

1.2.4 实行人性化的全面护理流程。全面流程管理是以流程为导向进行的病房管理,以活动为导向进行流程管理[2]。我们根据护理职能的要求及患者的要求,对护理流程的步骤进行合理的调整,强调护理流程中的主要环节的人性化服务,如为了解在应用抗凝剂过程中有无出血现象,我们针对支架术后长期应用抗凝剂的患者,我们增加了术后回访流程并实施快乐康复流程等,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1.2.5 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品牌, 通过高质量的、全面的、全新的护理,使患者生理得到护理服务的同时,心理上得到享受满足,使患者对于护理品牌留下烙印[3]。我们创建了心内科“护心天使”这一护理品牌,我们通过在深入开展星级护理的基础上,提高护理技能,树立护士新形象,实施人性化护理,用精心的服务赢得患者满意的笑容。如每月举行医患交流会,听取并采纳合理的建议,逢年过节给患者送上祝福及礼品,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与亲情;科内制作并发放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并为出院的患者开展电话健康咨询服务,加深患者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得到患者的一直好评,实现护理零投诉。

1.2.6 基础护理细节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规范强化各项基础护理,基础护理

越细,病人、家属满意度越高。在巡视中,护士主动察觉患者的需求,并及时解决,使患者感到舒适,如:危重患者大都末梢循环差,手脚冰凉,在患者手脚处

垫热水袋,给予保暖;晨晚间护理时为患者梳头;为病人勤翻身,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及时更换有污渍的床单、被褥;考虑到一次性塑料中单透气差,在上面再加垫一层布中单,既使患者感到柔软舒服,又不易弄脏大单;为病人翻身时,注意患者摆放的舒适;随时察看患者皮肤和大小便情况,及时整理。

1.2.7 护理操作人性化 护士每项操作前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该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动作轻柔、准确、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并耐心询问患者的感受。操作完毕后给患者摆好,盖好被子。维护患者隐私,为患者备皮、导尿、灌肠、插胃管等护理操作时,用屏风遮挡;抢救危重患者时操作熟练敏捷,忙而不乱,并顾及邻床病人的感受,予转移病房,避免刺激,营造和谐宽慰的人文关怀氛围。

1.2.8 心里护理 由于心内科大多老年患者,慢性病,发病急,病情重,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心里上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恐惧,抑郁,焦虑,绝望等心里,影响疾病的恢复。针对患者的心里特点,我们采取以下心理护理措施:(1)尊重患者的人格,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诚恳与患者交谈,当患者焦虑,抑郁时多使用安慰性语言,帮助重树信心;当患者病情好转时,及时使用鼓励性语言,同时可适当保证,对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避免不良语言刺激,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重点讲解强烈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的心里反应会降低人的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不利。(2)以精湛的技术取信于患者。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动作要轻、稳、快、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减低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能更好的配合。(3)认真评估患者心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心里护理,并告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能尽快恢复健康,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鼓励患者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4)治疗期间同患者亲友联系,利用电话,短信,书信等方式传递信息,慰藉患者。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可口的饮食,喜欢的书报,音乐等。(5)加强安全护理。对心里障碍的患者,应做好各种防范措施,确保安全。患者在心理问题较重时期,设专人护理,避免不良刺激,转化不良情绪,满足身心需要。

2 结果

经合理治疗和积极的人性化整体护理后,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例心衰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情绪不稳定,心理问题较突出,经多次人性化整体护理后,情绪逐渐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也康复出院。

3 体会

心理活动会影响生理功能,抑郁可导致躯体功能明显下降,可致服药依从性下降;抑郁导致患病率、复发率升高,导致死亡率上升等[4]。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最为常见,疾病本身和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严重影响其情绪变化。所以人性化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人性化整体护理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调动了护患双方在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本次对43例患者进行了重点观察和评估,从中找出了影响其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通过人性化整体护理,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心里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我科在实行人性化整体护理后,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高度的责任感驱使护士在工作中必须认真、细致,勤巡视、勤观察、时刻记挂着病人的安危,有利于观察病情。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医院护理的知名度。通过实施人性化的整体护理,给患者创造了一个安全可信的、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患者健康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婉珍,薛金增.李忠明,等.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 450~451.

[2] 吴秀娥,王玉玲.全面流程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08~209.

第9篇

[关键词] 现代化医院;护理;质量管理

医院基本现代化涵盖服务观念、设施、医疗、医疗队伍和医院管理五个方面。

1健全科室组织管理体系

全科实行护士长、三级护士(责任组组长)和二级护士(高年资责任护士)的三级管理体系,三级护士和二级护士通过竞争上岗,病区按20张床位为一组设立1名三级护士和3~4名二级护士,并配备相应的一级护理论文护士(护师以下护士)。每日护士长针对全病区,三级护士针对本组进行质量控制,节假日等护士长不在班时,排班时注意留1名三级护士当班全面负责,中晚班2人搭班时二级护士即为临时负责人。

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

在原有岗位职责、护理工作制度、操作规程、一般护理及专科护理常规(非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配合护理部结合本专科特点建立并完善了科室护理质量标准五大体系:①一般及专科护理常规;②质量标准及服务规范;③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④操作程序及抢救流程;⑤住院须知及健康教育。

3全面控制主要整体护理质量指标

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现代化医院要求整体护理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以下标准:入住院评估与病人状况符合率≥90%;护理诊断问题符合率≥90%;护理措施事实率=100%;健康教育覆盖率≥90%;健康教育有效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100%;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90%;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率=0;护理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率=0;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为达到上述质量指标,实施了全面控制工作方法,全面控制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对计划全过程的控制,二是指全体工作人员均参加控制工作,即把标准交给大家自控,实施全方位综合性控制,以确保目标的最佳实现。应用了ISO9000族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护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基本方法、单项奖惩与双因素激励理论及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等。

3.1“写我所做”、“做我所写”,控制护理措施的事实率所有人员应明了护理记录不仅是现代化医院要求、更重要的是法律举证的有效依据。护士长每日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的事实率全部考核,即记录措施的及时性、客观性和合法性[3]。

3.2单项奖惩与双因素激励相结合控制基础护理合格率进行此项指标控制时,首先让管床护士自己讲评存在的问题,然后护士长再指出不全面之处,对于影响病人舒适度的部分,考核时虽总分合格,但实行单项奖惩措施,如皮肤、头发、会不洁均扣发奖金。另外在考核中,及时发现每位护理人员的长处和闪光点,给予表扬,同时配合绩效工资量化管理考核方案,对每一位护士奖惩分明,以激发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3逐级汇报制度防止卧床病人褥疮发生为防范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笔者认为可以在医院实行潜在护理并发症的逐级汇报制度,培养各级护士对于所分管的病人存在潜在并发症的早识别能力,逐级在大组内汇报,向护士长汇报,如心衰全身皮肤严重水肿者、风湿性心脏病极度消瘦恶液质病人,科内质控小组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通过此项举措确保了褥疮发生率为零。

3.4强化安全意识防范护理严重差错发生让每位护理人员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要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强调关键制度的落实,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并与时俱进,根据工作程序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改,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①因目前使用电脑输入医嘱,执行每日总查对一次,核对时输入医嘱者不允许读病历,以免形成定式思维,遗漏医嘱。②在治疗室加药台上建立写有“你查对了吗?”及应查对的内容的警示牌。③各班次交接时增加了普通病人交班本,主要交接液体余量、心理状态、70岁以上未留陪人者及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者,如扩张性心肌病病人等。④在入院健康教育时请病人或家属在重要告知措施栏内签名,如排便时勿用力,不能离开病区等。⑤每月末召开差错事故防范讨论会,找出本月护理工作安全薄弱环节,每人针对科内及自己情况发言。⑥实施潜在护理并发症逐级汇报制度。

3.5全员参与全程控制提高入住院评估和护理诊断的准确性评估是整体护理的基础,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评估准确才能使护理诊断与病人存在的问题准确符合,措施得力,完成预期目标。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ISO9000族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全员参与。对全员强化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病人入院评估技巧、方法,评估内容要求。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即一般病人的评估、急危重病人的评估、生气哭泣情绪不稳定病人的评估、老年病人的评估等。让每一位护士了解住院评估的要求及知道做好住院评估可使得护理资料具有连续性,是入院评估的继续且入院评估护理论文与医院评估具有联系。全程控制即护士长对入住院评估和护理诊断符合率进行检查,每日随机抽查1~2位病人,对于存在问题当面指导,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每周五晨会总讲评一次。

4结束语

笔者认为,以后优质的护理管理体制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一项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艰苦事业,护理体制管理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广大医疗工作人员集思广益、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李亚洁,王丽姿,王秀岗.ISO9000族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护理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16-918

第10篇

关键词:远程医疗;移动心电监护;远程监护;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19.2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在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在人们面对工作及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已成为各国人民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千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与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医生常常不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心跳记录,因为常规的静态体表心电图(12导联)往往会错过病人心脏异常的短暂变化期。怎样才能使病人在家庭中得到更好医疗保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相关研究人员及医生面前,同时可以减少病人家属及社会的负担。

1 远程医疗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开发改变了病人的日常监护方式,并可以起到预防和提醒作用。这种新式的监护手段比以往监护方式更有临床性和社会优越性,这种无线远程监护系统的使用效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验证。无线医疗监护系统同时可以使身处偏僻地区和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患者获得良好的医学信息的分析和诊断帮助,如农村、山区、野外勘测地、空中、海上、战场等。此外,无线监护与无线互联技术随着TELEMEDICINE(远程医疗)的发展也将使大有用武之地,所以研制开发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势在必行。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是通过导联兼容的数字式全信息记录发射器,可以连续采集患者各种生活状态下的心电信息,监测心脏电生理变化。利用移动GPRS信息发射技术,发送监测数据,自动分析诊断预警,接收医生下达的诊断医嘱;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长时间监测心电信息传输到监护中心,通过动态心电分析软件,检查分析患者多种症状,给出诊断报告。研究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方便于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电情况并为患者提供救助;利用远程监护系统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通过对患者的心电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可以评估监护对象的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所以,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发挥着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作用。

2 国内外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早在1962年,北美更建立了第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随后,监护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心电监护系统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

随着无线网络时代的诞生,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带动了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的发展。远程心电监护系统使得被监测者利用随身携带的心电监护设备采集心电信号,然后通过无线网络将信号直接传输至医院远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医护人员根据心电图显示的问题给与针对性的服务[2]。医生通过分析心电设备采集的心电、脑电、心音信号、病人血压、体温等生理数据,并根据需要可将医嘱和服药信息发并显示在患者随身携带监护仪上。目前,常用的动态生理参数监护仪作为一种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长期监测的小型随佩戴装置,在临床与健康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监护系统不仅除备以前的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的智能报警外,还要求在监护质量以及医院监护网络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监护、药物评价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3 移动式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移动式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嵌入式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远程医疗仪器感测系统用于采集用户(病人)的身体生理信号(体温、心跳等),并且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送给基站。第二部分是通信传递系统,通过SunSPOT基站构成局域无线网络将数据传送给监护中心。第三部分是医疗监护中心,接受由基站传递过来的数据并且处理数据是医生能够实时监测到病人的身体状况。

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

(1)实时双向通讯:永久在线,全球移动漫游功能,不论身在 何地,实时地将监测数据发送到医院心电监测中心,及时接收医生下达的分析意见,在紧急状态下,患者可向医院和亲属发出求救信息。

(2)自动分析预警:自动根据用户心脏状况调整心律、心率、ST段分析预警阈值,自动将异常情况传送到心电监测中心。

(3)心电分析系统:自动分析速度:2-3分钟,快速的系统干扰波的识别、染色标识正常和室性心电图,自由设置模板类型,查阅压缩图形:可实时显示1:1,彩色趋势图、全屏幕显示或分屏叠加显示、屏幕编辑和确定病人心电图资料、测试结果储存(可回放/编辑)、S-T段数据分析和HRV分析软件、单个心电图编辑、屏幕电子卡尺等等。

(4)临床评定窦房结功能:可检出更多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心律失常,对SSS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其他心脏病中的作用如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预激综合征、肺心病等等,提高这些疾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及协助判断其预后。检测人功心脏起搏器的功能。用于药物疗效观察:评价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正性肌力药物的疗效。

4 结语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认识以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的重心已经逐步由原来的治疗为主转移到防范及预防上来。互联网、无线传输、单片机、数字通信等新兴技术为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监测已经成为现实[4]。随着远程医疗移动监护系统的迅速发展,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本身的监护功能只是众多功能的一个方面,并且监护仪正在向小型化、便携化、家庭化发展的趋势。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可以将病人的信息资料快速传递,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使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反馈到疑难病人的治疗中,便于病人的治疗。随着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技术及功能完善,必定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救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薇,赵冬.我国心血管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43-146.

[2]郑捷文,吴太虎,韩皓.基于CDMA网的GPS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10(5):87-90.

[3]Dai Shaosheng,Zhang Yue.A Wireless Physiological Multi-parameter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C].Proc.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based Medical Systems.IEEE Press,2006.

第11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不良情绪;高血压;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39-03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的疾病,同时高血压常有8~12年无症状期,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1]。但是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多伴随有焦虑抑郁情绪[2]。随着现代医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医学模式已经由原来单纯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扩大到“以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上来。其中生活质量(QOL)的概念及其在高血压药物评价中的价值、可行性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接受和认可。心理护理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给患者正确的健康指导,预防疾病是更为重要的护理工作[3]。本研究具体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入选标准: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龄40~79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纯舒张期高血压、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89±2.15)岁,平均病程(9.36±0.2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7.34±2.33)年。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两组都均服用倍他乐克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H32025391,每片含酒石酸美托洛尔50mg),每次1片,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高血压病的自我管理和防治的技能、低盐饮食干预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地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个体一对一的面对面咨询指导方式(每周2次),有时召开小型座谈会(每周1次),并适当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使干预措施更加有效,加强对血压知识的教育与宣传范围,不断提高患者的医学知识,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保持自信。鼓励患者向医护人员倾诉自己的压力,开导患者积极摆脱生活中的各种烦恼。

进行一定负荷的体力劳动或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限制超重,每天30min左右,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至正常;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正常,但下降10~19mm 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4]。

情绪评分:两组在干预后选择抑郁量表(SDS)与焦虑量表(SAS)进行调查,分数越高,抑郁与焦虑症状越严重。

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在干预后采用简化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四个维度,每个117分为中间值,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与计数数据对比分别采用t检验与x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2.2 抑郁与焦虑评分对比

2.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减少并发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当前在干预中,多采取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也容易复发,并且由于长期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生理、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6-7]。

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不断的深化改革,心理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会进一步加强,并

将成为居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形式,也是慢病管理的主要战场[8-9]。本研究采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中,将心理护理管理扩大到患者的各面,主要通过宣传资料的派发、个体干预、讲座培训等形式。既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作用,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2%和87.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生活质量反映个体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等健康状态,其中SF-36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作为生活质量的评定标准,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和操作性,较客观地得到高血压患者对预后的总体反应[10-12]。本研究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

总之,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建清,孙国祥,徐敏皋,等.常熟市高血压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0,6(7):408-410.

[2] 靖康宁,刘佳,罗世坤,等.重庆市中梁山地区社区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12(38):510-1514.

[3] 罗斌,黄育玲,于李,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及生存质量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774-775.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

[5] Chen JX, Zeng H, Chen X, et al. Induction of home oxygenase-1 by ginkgo biloba extract but not its terpenoids partially mediated its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induced damage[J].J Pharmaco Res,2011,43(1): 63-69.

[6] 金向阳.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13-114.

[7] 侯丽霞.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67-68.

[8] Vulapalli SR, Chen Z, Chua BH, et a1. Cardio selective over expression of HO-1 prevents I/R-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 and apoptosis[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2,283(2): 693-694.

[9] 余景丽.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17(7B):816-817.

[10] 任素琴,国希云,赵黎明,等.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6):555-556.

[11] 蓝玉娟.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247-248.

第12篇

【关键字】肿瘤患者;化疗;护理

一、引言

目前肿瘤的治疗除手术外,尚需结合化疗、放疗,化疗是运用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肿瘤病人。实践证明,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及时、优质、全方面的护理,可以减少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化疗的效果。化疗药物口服种类少,静脉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抗肿瘤药物属细胞毒药物,静脉化疗常因药物渗漏引起局部毒性反应,在化疗过程中几乎每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反应及对各系统脏器的损害。因此,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顺利接受化疗,减少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缓解肿瘤患者承受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创伤,本文在分析肿瘤患者化疗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的提出来保证肿瘤患者化疗护理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肿瘤患者化疗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一)药物因素

1、药物的毒副反应

在化疗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ADs治疗时的毒副反应引起。按化疗毒副反应的特性分类,可分为普通毒性反应和特殊反应。普遍反应如恶心、呕吐、黏膜炎、骨髓抑制等,对病人心理干扰很大,长时间反复出现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出现烦躁、焦虑,丧失治疗生存的信心,而构成不安全因素;特殊毒副反应,如环磷酞胺(CTX)引起膀胧炎,蒽环类引起心脏毒性, L-门冬酞胺酶(L-ASP)、紫杉醇引起的过敏反应等,其中紫杉醇引起的过敏反应高达39%,其中2%为4级反应,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若护士给药后观察不仔细,失去抢救的最佳时间,即可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护士必须熟悉药物的毒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措施。

2、化疗药物外渗

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引起组织损伤或坏死的情况,是化疗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避免的。按照ADs外渗引起的损害程度不同分为腐蚀性药物如阿霉素(ADM)、放线菌素D等,其外渗后与核酸结合引起进行性、长期组织损伤和溃烂,严重时可累及筋膜、肌肉、韧带、骨骼,导致功能丧失;刺激性药物指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经路疼痛,局部炎症反应,如卡莫司汀、VP-16、5-氟尿嘧啶等,ADs也可引起深部静脉炎,加重或诱发血管病变,如雷诺综合症。ADs引起的损伤,痊愈时间长,极易引发护患纠纷。

(二)患者心理因素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产生不良情绪。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时,对治疗产生疑虑,表现为行为失控,易激动,缺乏耐心,自责和挑剔,护士与之接触稍有不妥便造成护患纠纷。有的则表现为抑郁,沉默寡言,消极厌世等。

(三)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理人员在肿瘤化疗护理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护理人员的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我国目前尚缺乏专科护士培训机制,肿瘤化疗专科知识主要来源于临床工作经验的积累,因此大部分护士所掌握的化疗药理知识、化疗毒副作用、安全用药方式等专业知识存在局限性和差异,由此,在观察和处理化疗并发症、毒副作用及相关的操作时,不能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发生严重反应时措手不及,而构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其二,工作失误,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为的最终实施者,护士的责任心、规章制度的执行、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到化疗护理的安全,其中医嘱执行不及时、误抄医嘱以及治疗操作失误等等是高发的失误类型。

三、提升肿瘤患者化疗护理质量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化疗药物负面影响

1、患者发生骨髓抑制时的护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限制性毒性反应,可造成患者体内白细胞水平下降及血小板水平下降。因此,医护人员应在化疗前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变化,当患者的自细胞水平低于3.0×109/L、血小板水平低于8.0×109/L时,应立即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并密切观察其体温的变化情况,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对于自细胞水平较低的患者,可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200ug(瑞白)对其进行治疗,对于血小板水平较低的患者,可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注射液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同时应用紫外线对其病房进行消毒,让其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对于骨髓抑制反应较为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将其送入无菌隔离室,并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以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当人体的白细胞水平减少时,极易受到皮肤及胃肠道中病原菌的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感染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2、对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1)心脏毒性反应

主要包括心肌病、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等可引发心脏毒性反应的最常见的药物是阿霉素,因此,临床上对阿霉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剂量限制。目前,科学家已经研制出多种经对阿霉素进行改进的药物,研究证实,这类经过改进的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

对心脏毒性反应进行预防的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应用心肌保护剂;②慎重选择适应症;③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④在为患者进行化疗前,必须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⑤查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认该患者是否伴有心脏病患病史。

(2)化疗前对心脏毒性反应的预防

①在为患者进行化疗前,应首先查看其临床资料,确认其是否伴有心脏病患病史;②在为患者进行化疗前,必须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及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了解其心脏的基础情况;③应用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E、辅酶Q10、ATP、钙拮抗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心脏保护;④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重视其主诉,同时对其心率节律的变化进行检测;⑤改变给药方法,尽量延长静脉点滴的时间,以降低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⑥必要时可应用与阿霉素结构相近的米托蒽醌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以降低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二)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1、增强患者信心

据统计,绝大多数肿瘤化疗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症状,因此,医护人员要为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并注意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以改善其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化疗的方法及疗效,让其知道化疗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将化学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的一种疗法,具有杀灭癌细胞的作用,这样做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认识度,还能降低其焦虑、恐惧的情绪,。此外,医护人员还应经常与肿瘤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为其争取家庭方面的心理支持。

2、出院指导

①饮食指导:让其多摄取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如鱼、奶、蛋等及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并注意饮食不要过于精细,以使肠内的废物及毒素能够及时排出体外;②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肿瘤患者的身体恢复;③预防感染: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其机体免疫力会大大降低,因此,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预防感染。

(三)保证护理人员的执业安全

确保从事化疗护理人员具备所在岗位应有的素质和技能。学习化疗药物基本知识,如ADs的药代动力学,掌握化疗药物作用机理,毒副反应,护理要点;用药技能如化疗穿刺置管技术、安全用药技能、预防导管并发症技能,传授化疗观察评估工具的应用,让每位护士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掌握相关知识,才能透过患者微小的变化,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质量。

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接触致癌物质的机会逐渐增多,于是,患恶性肿瘤的人也逐年增加,化疗是使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肿瘤的一种疗法,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在为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医护人员要细致全面地对其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做好防治工作。一旦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及时对诱发这种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综上所述,系统、全面的护理是减轻肿瘤化疗病人的痛苦、降低各种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霞,韩娟.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