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化建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初探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intelligent context,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preliminar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建筑的期望值也会增高,有可能会导致对建筑布局,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为使建筑物更适合用户需要,建筑师在构思建筑方案之初,就要考虑建筑智能化的问题,智能化设计人员也要在方案阶段参与建筑设计,只有建筑师与智能化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建筑与智能化系统、设备设计更完善、更合理、以使用户满意。而智能化不应作为建筑建设的主要目标,智能化只是一种手段,更不能是一句口号。只要全社会包括建筑师,房地产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来关心智能建筑的建设,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水平就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1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概念
充分认识和理解智能化楼宇的概念,是设计高品质智能化楼宇的前提。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承包方是建筑物的三大关联体。业主方因对智能化楼宇的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往往会忽略一些可以智能化的项目。设计院则因依靠以往的设计理念,而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或因对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预估不足,而将系统的功能设计得偏低。施工承包方则往往从方便施工操作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向业主方提出修改设计图纸或建议使用昂贵材料和设备部件,而忽视了业主方的工程造价成本。因此,业主、设计和施工三方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围绕下列几项原则去协调和统一设计思想:智能化建筑设计时,应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建设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与建筑物主体相配合,尽量做到同时设计和同步施工建设;明确各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及各自的责任;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遵循的相关标准;系统设计不仅要满足业主方当前的各种使用功能,同时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以便业主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动与扩充。
2 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建筑中,有的“智能”水平低,智能系统运行不良,业主和用户不满。在形成这一结果的许多原因中,设计是主要原因: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误区。过分听信设备供应商,盲目求新、求全,提出大大超过建筑物功能与规模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国内有些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因而不能完备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体设计。也有些业主转而请境外设计,出了高价,也无满意效果,甚至不少境外设计也并非智能建筑设计的行家,图纸与设计文件低于国内水平,而且境内外的设计方法与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很大差别,结果却无法实施;不重视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技术、产品的配合选择。有些建设、设计单位误以为只要各种“一流产品”堆积起来,就可能成为一流的智能大楼,缺乏“系统集成”概念,因缺少智能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产品选择、盲目上马,造成不良效果。
3 智能建筑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除了要有自身特点外,还应注意智能建筑的特殊性。根据智能建筑的性质,建筑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3.1.1首先,设计师要准确界定所建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这一方面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物功能需要、国内智能化水平的程度及建筑物的规模进行定位。从规模上看,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达到2万㎡以上用于智能建筑会更经济、实用。
3.1.2智能建筑的目标要尽量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尽量避免大进深的平面布局,进深控制在l0m左右,保证办公区充足的阳光和室外景观。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rner 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3.1.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一般9 m的柱网对停车、空间分割及结构设计都比较适宜。由于智能建筑内部要求舒适的环境,所以所有管线均不能暴露,考虑到中央空调的管道、综合布线的要求、空调捧水的坡度及架空地面等方面。建筑物的层高应大于3.6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公区域的净空不小于2.6m,走廊里的净空不小于2.3m。
3.1.4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而建筑物内的设备会产生热量、噪音,设备的维修及各个办公区和生活空间的不同性质还要求合理的区域划分,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居住的最佳处境。
3.1.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
3.2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3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3.3.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幢智能建筑的心脏部分,负责设备运转监控及安全保卫监控等。
3.3.2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中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微缩阅读及闭路电视等。
3.3.3电视会议室中需要考虑音响、光源、照度及配电等的设计。
3.3.4决策室需要考虑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另外,接待柜台、电脑机房等机能室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3.4屋顶的设计
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3.5节能设计
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专业密切合作,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节能若做不好,用来供应能量的花费就会增高,这会使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大打折扣;反之,节能设计做好了,智能建筑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持续发展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日渐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正在我国兴起。智能建筑作为21世纪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国际性主流趋势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素萍.关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探讨[J].低压电器,2011,(10).
【关键词】智能建筑 智能化系统 安防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智能建筑的需求量也会急速增大,可见智能建筑是最有生命力的建筑。随着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许多开发商无不以自已的产品冠以“智能建筑”为荣。智能建筑以楼宇自控技术为核心,能将空气调节制冷、照明、给排水、变配电、电梯等进行自动控制与调节。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不仅是一套控制系统,它还是一套完整的大楼能源管理系统,它一系列的标准软件程序可在确保不影响舒适度的前提下使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并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费用。智能建筑可以利用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快速数据处理的手段,预先计划并周期性地作出报告,这样能够得到最合适的运行程序和维修方案。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还能对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安保系统、停车系统、电梯、IC卡系统进行集成。一旦有火灾及偷盗事件发生,可进行现场照明等联动,并组织疏散。
二、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主要部分
(一)建筑设备的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基于现代分布控制理论而设计的集散系统,通过网络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控制器连接起来,共同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化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三级结构,第一级为中央计算机(操作站),主要由带鼠标及彩色显示器的个人计算机和打印机组成。通过显示器显示的各种信息以及打印机所记录的各种信息来了解当前或以前整个大厦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可通过键盘或鼠标的操作来改变建筑物内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达到管理者各种特定的控制要求。操作站以高速通信方式与次一级的智能网络控制器级进行信息交换。第二级为网络控制器,其功能主要是实现网络匹配和信息传递,具有总线控制,I/O控制功能。第三级为现场控制器(电动车),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安装于各种机电设备内的传感器、检测器信息,按DDC内部预先设置的参数和执行程序自动实施对相应机电设备进行监控,或随时接收操作站发来的指令信息,调整参数或有关执行程序,改变对相应机电设备的监控要求。建筑设备的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是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系统、电梯系统等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系统。
1.空调系统监控。空调系统是智能建筑设备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证建筑物内具有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空气品质。空调系统由制冷系统、冷却水系统、空气处理系统和热力系统组成。并且空调系统的各种设备不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以满负荷方式运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用自动化装置检测各种参数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负荷情况及时地控制设备的运行,以节省能源。
2.送排风系统监控。送排风系统监控主要完成对送风机、排风机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发出故障报警和对风机的启停控制。
3.给排水系统监控。给排水系统主要由各种水泵、水箱、水池、管道及阀门等组成,对该系统进行监控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各种储水装置的水位,各种水泵的工作状态,按照一定的要求控制各类水泵的运行和相应阀门的动作,并对给系统的设备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给排水网的合理调度。
4.照明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照明系统的监控有两方面,一是监视照明配电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便对照明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其正常工作,实现照明设计的要求;二是根据一定的策略控制各类照明灯的开启、关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框图如下:
它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防盗报警系统。为适应不同要求,在现场使用不同的探测器对建筑物内外重要地点和区域进行布防,在探测到有非法入侵时,及时向有关人员示警。
2.出入口管理及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为了建立封闭式住宅小区,加强出入口管理,防范小区外闲杂人员进入,同时防范非法翻越墙或栅栏。智能化建筑均安装有门禁管理系统和周界防越报警系统。所有的出入口采用一个用户拥有一张唯一编号的加密智能卡,用户要进入,只需将自己的智能卡接触读卡器,门禁管理系统会自动判断该卡是否有权进入该地区;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可以立即将警情传送到建筑物业管理中心,中心将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翻越区域,以利于保安及时准确的处理。
3.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在重要的场所安装摄像机,提供了利用眼睛直接监视建筑内外情况的手段,使保安人员在控制中心可以监视整个大楼内外的情况,从而大大加强了保安的效果。
(1)建筑消防系统。建筑消防系统能自动捕捉火灾探测区域内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或热气。从而发出声光报警并控制自动灭火系统,同时联动其它的设备的输出接点,控制事故照明及疏散标志、事故广播及通信、消防给水和排烟设施,以实现检测、报警和灭火的自动化。
(2)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主要是通过通信技术和相关媒介,将其他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统一控制。
三、结束
智能建筑因为具有了对设备、对安全设施的一些自动化系统,就使得建筑更加的节能,更加地高效,也更为绿色环保,所以智能建筑越来越广泛了。
参考文献:
[1]胡崇岳.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沈瑞珠.楼宇智能化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刘晓胜,吴乐南等.智能小区系统工程技术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是两个不可分开的部分,绿色建筑必须具备着节能的特点,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就是要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目前,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科技有了不少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尤其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在运营管理阶段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所以,对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
建筑在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内消耗了地球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50%的材料,产生了全球24%的空气污染、50%的温室效应、40%的水源污染、20%的固体垃圾和50%的氯氟烃等。绿色建筑改变建筑业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智能建筑将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是智能建筑的平台,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建筑这一平台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内容、技术以及内涵均要随之扩展。
当今,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绿色”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智能”已经成为一种手段,因而智能建筑规划、设计应采用绿色的观念和方式,而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应扩大到对绿色生态设施、新能源的监控与管理;而对于绿色建筑来说,智能技术是其技术要点之一,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要求“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系统与产品,提高绿色建筑性能”,设置“满足用户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和高效率需求的智能化系统”。
二、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指建筑物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及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来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使建筑物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一门新的、交义性的、多学科的应用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当今各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开发和利用智能化技术用于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及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舒适性,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率等。
1、BA控制技术应用
BA系统指楼宇自动化系统,它运用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技术,实现设备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保证建筑设施的安全、可靠、高效、节能运行。BA系统是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供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水及电梯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
BA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实现机电设备的启、停控制和连锁操作;实时监测和存储设备运行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和存储设备的故障报警信号;实时监测和采集系统的主要参数,如温度、湿度、流量、电源电压和电流等;按预定的控制程序对系统的被控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使其运行在设定的范围;实现机组的台数控制和优化运行;采用综合措施实现节能运行;在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同时,提供远程操作和就地操作的功能;自动形成系统运行报告、设备故障报警报告及设备维修报告;提供的系统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记录等均可以以图形化界而显示;满足物业管理需要,提供数据分析报表;共享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资源,进行设备控制。
BA系统设备的变频节能技术、先进的控制算法、综合控制策略可以通过减少设备运行时间或降低设备运行强度来实现节能,有效节约建筑设备能耗的20%一30%,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备的磨损与事故发生率,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护成本。
2、建筑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建筑需要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因此,将冷热舒适、视觉舒适和听觉舒适作为主要指标,通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监测技术,采集、存储及分析相关数据,以便于对相应系统(如照明系统、遮阳系统等)进行统筹控制。
通过智能化技术控制空调与通风系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空气品质及其它影响冷热舒适性的环境指标,从而提高冷热舒适性。
通过智能化技术控制照明、遮阳及采光系统,自动调节室内自然光采集、灯光照度和亮度,从而提高视觉舒适性。
通过声压传感器采集噪声源数据,联动其他系统以限制噪声的传播,从而提高听觉舒适性。
3、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日显突出。目前,我国每年竣工建筑面积约为20亿m2,其中公共建筑约有4亿m2,2万m2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到4%,但能耗却占到建筑能耗的20%以上,其中单位面积耗电量是普通民宅的10一15倍。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酒店、高端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暖通系统消耗约50%一60%消耗,照明系统消耗约20%一30%。
我国的建筑运行能耗控制水平,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控制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有很大的节能潜力。通过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采集实际能耗数据,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建筑能源监测管理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供热、给排水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视、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管理系统,是实现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的软硬件系统的统称。它由各计量装置、数据采集器和能耗数据管理软件系统组成。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结构见图1。
图1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结构图
通过实时的在线监控和分析管理实现以下功能:
①对设备能耗数据进行采集监视;
②找出低效率运转的设备;
③分析能源消耗异常原因;
④降低峰值用电水平。
(4)通信技术应用
通信系统是现代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送服务。
随着建筑功能的不断扩展,信息化需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电话语音通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通信系统需要对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进行及时传输,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综合的通信网络。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大力推广,通信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支持系统和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领域更趋如何体现节能、环保、低碳及提高建筑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为使用者提供绿色、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的通信技术相关应用系统很多,分别用来传输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如数据传输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传输涉及程控电话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会议系统、背景音乐与广播系统、同声传译系统等;图像传输涉及卫星与有线电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随着IP协议应用的不断扩大,利用IP技术传输数据、语音、图像等成为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将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结合相关智能技术的应用经验,不断促进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促进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之路不断前进,充分重视绿色建筑以及智能化技术在节能环保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践行我国建设环保型社会的理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IP融合;系统构建
建筑智能化系统根据其实现的功能,形成多个子系统,由于系统的功能、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不同,各个系统实现的具体技术有所不同,这也带来了建筑智能化系统整体构建的复杂性和系统集成的难度。
1 建筑智能化系统构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1.1 众多的子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的主要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通话系统、卫星和有线电视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系统集成、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系统、喷淋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信息、多媒体会议系统、排队叫号系统。
1.2 各子系统采用不同的实现技术及带来的问题
由于各子系统采用了不同的实现技术,由此带来了工程实施和系统管理的问题:各系统彼此独立,布线的时候采用不同线缆;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分组交换,布放的是5类或者以上的双绞线,这些系统各自形成了独立的一个信息和控制网;各系统采用的不同的技术,特别是在信息的通信协议上不同,造成系统之间的互通存在问题,例如语音通话系统发明和应用较早,采用电路交换技术,布放的是大对数电缆;各系统的独立构建,加大了工程实施中设计和施工难度、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1.3 各子系统的集成和整体构建
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动,减少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整体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子系统的互联问题,其实现是通过通信互联设备和应用软件实现;而整体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但就目前的应用和发展来看,完全重新构建各个子系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来实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提供了途径。如果各系统的设备都能处理IP协议和具备以太网接口,然后再接入到计算机局域网中,计算机网络也变成这些系统实现的信息通道。这一变化也就形成了IP技术融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概念,建筑智能化系统全IP化的发展趋势。
2 IP融合下建筑智能化系统整体构建实现
IP融合使得整体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了可能,尽管这种构建仍然要保留各个系统的功能特色和各自特有的技术,但在信息传递部分却可以都采用计算机局域网,各系统不再构建主干信息传递部分。
2.1 承载全系统信息传递的IP网络平台
原有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构建主要为了满足计算机终端的内网和外网的通信需求,IP融合下的局域网的构建,不仅如此,而是面向全部的智能化系统,包括语音通信、有线电视、安防、消防等各个系统;也就是说,计算机局域网将面向所有的系统终端,所有系统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和IP协议接入到局域网中,计算机网络俨然成为了整个建筑的信息传递通道。这对网络平台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高稳定、高可靠、易管理的IP网络平台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构建的重点,也是各系统实现的基础。目前,为应对IP融合的大趋势,各网络设备生产厂家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2 IP电话和统一通信平台
有了这样的网络平台后,语音电话的实现已经不再通过布放电信的线缆到桌面的方式,更多的采用IP电话或者是统一通信的平台来实现。电话线路采用4对双绞线,电话终端能处理IP协议和以太网接口,通过局域网和语音电话交换设备通信。
2.3 网络电视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的融合主要就是三网融合,即计算机网络、语音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因此电视网络的实现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对于智能大厦、办公大楼、酒店而言,可以不布放同轴电缆,而是由综合布线线缆,电视终端也有了以太网接口和具备处理IP协议的模块,可以接入到IP网络中,利用计算机局域网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了网络电视。
2.4 全数字化网络监控
模拟监控技术已经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清数字监控技术。高清数字监控带来了好的监控图像,但随着而来的却是大量信息的传递和存储问题。要完成这些信息的传递必须要构建通信系统,由于监控图像的信息量大,目前很多监控系统的局域网都是独立存在,而高性能的IP网络平台能应对这一问题,所以对于全数字化的网络监控而言,高性能IP网络平台的构建是其实现的基础。
2.5 以IP网络为主干的控制网络
对于建筑设备控制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外的安防系统,这些系统的构建在信息传递的主干层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递,而在控制层,传感器、执行器等与控制器的连接仍然采用总线技术等其他技术。比如,楼宇对讲系统,现在新的建设基本上都基于IP网络,各个管理机、入口设备、室内分机全部基于具备IP协议,采用以太网接口接入到局域网中,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传递,而其他室内传感器则通过总线技术与室内分机进行通信,各个楼宇对讲的厂家目前主推IP对讲设备。
2.6 其他系统的构建
其他系统包括会议系统、信息系统、广播系统等,目前的构建均采用上述模式的构建,主要的设备均具备处理IP协议模块和以太网接口,而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功能实现部分采用总线等其他技术,比如广播系统,现在主要构建的是IP广播。
以太网技术和TCP/IP协议的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形成了IP融合的趋势,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整体构建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各子系统构建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模式,降低了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的难度,减小了系统管理的复杂程度。当然这一发展,也对IP网络平台的构建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2]熊飞.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电气,2014(5):99-101.
[3]薛凌,范晨.建筑智能化系统IP融合承载网分析[J].建筑电气,2013(6):81-86.
关键词: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
Abstract: intelligent high-rise building with flexible, efficien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ther features, is one of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Reasonable intelligent desig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high-rise building function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arry out high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design,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measurement design, etc.
Keywords: high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的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项目工程越来越多。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许多建设单位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之上加强了智能化设计。然而,目前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合理措施,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概述
智能化建筑兼备信息化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于一体,将建筑的结构、功能、管理、服务有机地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健康、安全的建筑环境。工程建筑智能化设计的重点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智能化集成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把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信息汇集的多功能系统。其次,信息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能够使建筑和外部保持信息互联,接收、存储、检索各种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为建筑运营管理提供基础的通信服务。第三,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以设备管理系统与信息设施系统为基础,提供各种信息应用服务。第四,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综合管理建筑各项设施的管理系统。第五,公共安全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设计的保障系统或技术防范系统。第六,机房工程。机房工程是保证各个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综合系统工程。
在进行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时,必须具有创新设计意识,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建筑功能的实用性。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就是为了营造一个低能耗、便利、和谐、稳定的环境。高层建筑的智能设计不可以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华丽、高端,背离建筑设计宗旨。智能化设计需要和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安全防控技术等有机地结合,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建筑功能需求。
2高层建筑智能设计要点分析
2.1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设计是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的重要内容。高层建筑通信系统有着较大的规模,通常由电信运营商负责建设,提供互联网、传真、视频、数据和语音等综合传输业务。设计、布置通信网络时,需要预留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便于城市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接入、应用。根据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特点与相应的使用功能,在建筑内部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构建两级通信网络系统,以满足不同区域使用的功能需求。例如,在商业、酒店、办公等区域设置网络型程控交换机,提供相应的通讯业务服务。如果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较多,就可以采用ISPBX、EPON等通信接入技术,提供相应的语音、数据业务服务。通信系统的组成方式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通信系统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2.2系统互联与集成设计
高层建筑通常会有多个功能分区,例如商业、酒店、办公等功能分区。因此,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时,应当选用恰当的智能子系统,构建互联机制。不同功能分区有着相应的管理、运营和维护部门,所以需要设置相应的子系统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同功能分区部门的子系统之间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还必须构建互联机制,使各个分区子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目前,高层建筑的智能化设计中,大多采用主从式系统、分立式系统或对等式系统方式,实现系统互联。通常,停车场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系统等应当采用主从式互联方式,在设备总机房设计主系统,在各个功能分区设置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当采用对等式互联方式;扩声系统、会议系统等不需要共享信息的系统,可以采用分立方式。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应当采用纵横式集成方式。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目前常见的高层建筑系统集成方式,能够以动态的图形显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指令、设备状态,提供历史数据查询服务,有利于各个子系统之间联动。从功能分区和子系统两个方面,考虑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问题。首先,功能分区不同,但是子系统相同,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就应当进行对等式互联,设置用户权限,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其次,同一个功能分区内的同一个子系统,应当进行集成式互联。
2.3节能与能量计量设计
高层建筑智能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建筑能耗。采用能量计量系统能够有效地掌握高层建筑能耗情况,有利于高层建筑的运营管理。高层建筑能量计量主要包括:总计量,即冷热源总计量、电源总计量、燃气总计量、蒸汽总计量、给水总计量等;分区功能计量,即冷热源功能分区计量、蒸汽分系统计量、给水分系统计量、变配电分系统计量等;分用户、楼层计量,即冷热源楼层计量、给水分户计量、电源分户计量等。智能化能量计量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筑各项资源的需求情况,选择恰当的设计形式,采用合适的计量装置。通过对能耗的智能化控制,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3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节能、高效、便捷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的使用需求。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应当加强通信系统设计、系统互联与集成设计、节能与能量计量设计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夏静.论现代建筑的智能化设计[J].江西冶金,2004(4).
[2]张仕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2(04).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设计发展方向;智能化
1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存在比较多的缺陷,比如在没有充分考虑其使用价值时的盲目投资,还有核心技术匮乏,导致我国每年都会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技术,这样不仅增加了智能化设计成本,而且电气智能化设计应用时,实际效率并不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智能化电气设计理念还没有大范围普及,很多设计人员还不了解智能化设计理念,所以不能进行对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设计,再加上我国电气智能化引进较晚,所以真正掌握并应用此类知识人员还不多,这种状态是影响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的首要因素。
(2)由于目前有些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水平有限,一些盲目投资导致智能化电气使用率不高,造成浪费现象。
(3)虽然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越来越高,但还是缺少核心技术,大部分设计都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也没有结合本土资源合理使用,所以核心技术的缺乏,增加了成本却没得到很高的效率。之外,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因素。
2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要点
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要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1)在拟订设计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电气智能化设备寿命,并对未来电器设备的使用都有预留量,各种布线都应合理规划在电气设计中,合理采用接地方式,在住宅内做等电位接地,提高实用性;做好防雷设计,增加安全性。
(2)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设计必须具有实际操纵性。制定的规定在关于公共建筑电气部分已占有的比重也相当多,但少具体的落实措施,暂时还不够更加细致、科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失误;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电气研究暂时还不够精准。
(3)对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需要标准化。对建筑电气的设计而言,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遵循唯一的准绳就是国家制定的设计规则,但是在大型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没有完善节能和安全这两个因素,对于那些投资巨大、设备先进、控制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而言,其安全和节能方面更需要深思熟虑。因此,必须制定操作性能、实际利用率、后续设施配备、整体适应性的相关制度,要求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标准化,这一标准必须科学规范,符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发展有更长足的后劲。
(4)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方法。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是电气照明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对于大型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功能和要求来讲与正常照明的要求不同,于是对照明的方法和要点也不同。智能化照明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一般照明;②分区一般照明;③局部照明;④混合照明。注意以下几个建筑场所可采用白炽灯:①需要瞬时启动或者需要连续调光的场所;②使用其他光源不合理的场所;③电磁干扰要求不严格的场所;④对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从建筑物的功能出发,选择正确的光源和灯具,考虑变化预留照明等条件等是智能化照明设计基本原则。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是大型公共建筑通信网的发展方向。目前建筑物通信业务包括数据分组交换业务、会议电视业务、移动通信业务等等。通信的目的是实现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间的信息交换。要完成这一目的,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用户终端设备来解决;②信号的传送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把简单的音频传输设备换成先进的微波设备、数字通信设备和及光纤设备等等;③信号的交换问题,可以由更具备信号地交换、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新交换设备解决。实用性、扩展性、可靠性、高效性的建筑网络系统是保证大型建筑物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扩展。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法要点:①充分考虑建筑物各种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扩充预留充分余地。②充分考虑建筑内主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③智能化设计原则需要统一、全面、有根有据、有条有理。④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标准(OSI)和实用的TCP/IP协议系统标准。⑤在保护实现系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3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条件慢慢走向了成熟,国家的政策对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相关制度也日益完善。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知识应尽快普及,优秀的电气设计会使建筑物的附加值大大增加,有效地利用电能对负荷合理分配,可以减少电能损失,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节约环境资源。按照当前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方向,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理念对控制和操纵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多种使用方式的兼容性,注重使用起来高效性、快捷性,对电气系统性能的要求更严格,因此要求技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素质。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这将会带来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设计的改变甚至变革,大型建筑电气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当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拥有良好的大环境。真正实现大型建筑电气智能化对服务信息的搜集使用,需要建立在建筑电气中的各种智能化构想实施和应用上。因此顺应当前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利用好各种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为建筑电气的设计者提供更多的系统化信息,最终解决大型建筑智能化设计问题。
4结束语
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探究过程十分重要,虽然我国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在设计人员努力解决这些挑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进一步掌握大型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方法,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工程设计中,将来一定能够解决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飞峰.大型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1):94.
[2]罗兴.大型办公建筑的智能化先期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2.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智能建筑、宽频网络、系统集成、智能物业管理。
建筑的发展有史以来就和其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以及营造技术同步发展,相互关联,互为促进。建筑材料由土木、砖瓦、混凝土、钢筋水泥向钢架材料发展;建筑结构由单体、多层、高层向超高层发展;同时建筑的营造技术也由手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超高层建筑顾名思义就是超高度的多层建筑物。通常建筑界将超过300米建筑高度的多层建筑物称之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物无论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需求与设计以外,,在电气及弱电监控功能与系统配置上也有着与超高层建筑特点相适应与配合的关系内涵。特别是近年来建筑界、科技界提出了智能建筑的概念以来,国内外智能建筑专家都试着确定建筑与智能化的关系内涵。普遍的认同是:现阶段的“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建筑的实现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在一座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信息的采集和综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也是信息处理的一个方面。因此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智能建筑”就是具备了综合信息应用和设备管理自动化能力的建筑。
尽管目前国内号称有近千座“智能建筑”,但是在超高层建筑中实现“智能化”还是一种尝试和探索。以下通过参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信息化建设,以及智能化物业管理的特点,来体会超高层建筑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是现代建筑的完美体现。
1.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定位
金茂大厦的设计是由美国SOM公司提供,但在其初步设计的图纸中并没有体现所谓“智能化”的概念。然而金茂大厦业主张关林董事长与筹建办公室的领导们却高度重视金茂大厦智能化的建设。多次召开由智能建筑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智能建筑”技术咨询会议。最终确定了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定位目标,即:在金茂大厦内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智能化技术和系统产品,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物业管理的模式,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终结目标。SOM公司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按照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定位目标,聘请美国智能化系统专业顾问公司对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最终提供了十章280页,近18万字的“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技术说明书”技术说明书详细描述了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宽频网络结构、系统集成功能、信息服务与智能化物业管理等内容。SOM公司所提供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之完善,水准之高档、配置设备之先进,完全可以满足21世纪超高层建筑对现代科技IT技术发展的需求。
2. 金茂大厦的信息化建设
金茂大厦智能化建设始终将信息化建设放在第一位,仅我参加的金茂大厦信息网络论证方案就超过五次,张关林董事长亲自参加信息网络方案论证会,在会上强调了金茂大厦通讯与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设计一步到位,工程可分步实施,同时网络应具有兼容性。由于金茂大厦楼高420.5米,大厦主干网络必须采用光纤传输体系,甚至有些传输通道采用单模光缆。主干网络传输速率高达千兆以上,每8个平方米的办公位置就有一个155Mbps的计算机信息插座。
金茂大厦的信息化网络建设也将电缆电视网络纳入其中,该电缆电视网络可以实现860兆的双向信号传输功能,不但为可以提供交互电视(ITV)和视频点播(VOD)等服务功能,同时也为今后在金茂大厦内实现“三网合一”(即电视网、电话网、计算机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提供了另一种宽带传输模式。
3. 金茂大厦智能化物业管理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智能化物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在金茂大厦内实现智能化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厦机电和安全设备运行的完好率与利用率,以及节能、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大厦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金茂大厦的智能物业管理是建立在大厦智能化系统之上的,并基于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从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一开始,就强调了物业管理信息集成对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层次性,即监控层和综合信息管理层。在金茂大厦内分别设置了三个监控管理中心和一个综合物业管理信息中心。
转贴于
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的概念是:
建立大厦物业管理与大厦智能化系统之间的人机交互平台,在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的支撑下,实现大厦物业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的具体功能是:
房产管理
信息与资讯管理
综合事务管理
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
综合节能管理
智能物业管理与传统物业管理在管理模式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智能物业管理借助于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综合机电与安全设备监控和综合信息集成的功能,通过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的支撑,促进和提升大厦物业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彻底改变传统静态(历史性)物业管理的模式为动态(实时性)、交互和网络化的智能物业管理模式。智能物业管理同时也可以提升物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对金茂大厦智能物业管理(IPMS)的支撑和促进:
1) 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体制的合理化
信息是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重要资源,是金茂大厦各级管理人员决策的重要依据。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传统的物业管理体制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仍属于落后的人工分散处理的方式,不仅中间层次多,也不便实现横向联系,因而不能很好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就是建立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使信息处理由分散处理向综合与集中处理转变,使分散的信息管理向集成信息管理转化,这样不仅能发挥信息综合利用的作用,还能提高信息的质量(准确、及时)和数量,使金茂大厦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建立与信息集成处理模式相适应的金茂大厦物业管理体制。
2)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通过建立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运算能力的特点,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对金茂大厦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定量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避免管理决策中的主观随意性,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预测功能,使管理工作由粗变细,由事后管理向实时管理方向发展,甚至做到事前有预测,从而使管理工作由被动状态逐渐变为主动,通过大厦智能化系统的监控和信息集成的功能,对那些不可预测的事物和状态进行监视,出现突发事件时,立即采取措施,还能够通过事先制定的对策(程序)做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和科学,使一切的事务处理都处于受控状态之下。
3)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物业管理的严密性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能够满足物业管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同时由于大厦智能化系统能够提供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性和历史性,这对于大厦物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甚有帮助,可以使大厦物业管理更加严谨、细致,加强和促进大厦物业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物业管理方法更趋科学化,一切以数据说话。通过数据的量化来提升物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水平。
4)支撑和促进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IBMS),大厦的各级物业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各种数据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分析大厦内物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改进和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通过从事信息分析,判断和决策,并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总结和提升大厦各级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经验。必然导致这些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成长和加强。
5)支撑和促进金茂大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茂大厦通过智能化物业管理,可以直接和间接的提高金茂大厦的经济效益。通过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可以节省大厦的运行和维护费用。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讯与网络系统(CNS),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和工作时间。这些都将给金茂大厦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社会效益。提高金茂大厦的竞争力。
4. 结束语
金茂大厦巍峨威武的雄姿,屹立在上海的黄浦江畔。每当我途经上海时,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上了望到它。远远望去它似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更宛如一支描写中国建筑与科技结晶的神来之笔。金茂大厦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里产生的,它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时代象征。金茂大厦的智能化只代表它自己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文献
李 林 智能大厦系统工程
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年第1版
张 激 金茂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实践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设计;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智能化内涵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智能化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办公建筑的应用当中,而是更加广泛的运用到民用建筑当中,智能小区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智能化住宅的含义指的是通过对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应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物业管理系统、安防系统、社区信息平台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为小区居民提供安全、环保、高效、便捷的生活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实现小区的智能化管理是一项集计算机、通信、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居住环境系统工程。智能化的居住小区主要应具备四项基本功能,分别是安全防范、物业服务与管理、信息网络及布线、家庭智能化。
第一,安全防范要求确保小区入口与出口的安全以及周边的安全防范、电子巡更等,而这些要求的实现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条件来实现,即智能化的安全防范措。
第二,由于物业服务于管理是直接涉及业主利益的项目,所以包括的内容也相对较多,主要有各项费用的结算,水、电、煤气、供热等项目的远程抄收与管理、车辆出入、工艺设备监控与管理、社区公示栏的管理等。
第三,信息网络与布线,包括了模拟计量数据传送、网络信息数据服务、开关控制量传递、视频等。
第四,家庭智能化指的是包括温度、湿度调节、室内外空气对流调节、室内空气净化等在内的家庭办公、室内人工环境的调控。
二、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
1智能化建筑热潮悄然掀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建筑的兴起满足了人们对电子信息化追求的意愿。“3A智能建筑”、“5A智能建筑”广告牌比比皆是,而且其建筑水平也随之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所提到的智能化建筑,只是在消防系统方面实现了自控,其他方面根本不具备智能化管理的条件。直到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也不是所有设备都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但相对于六、七十年代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除了消防系统外,楼宇、保安等方面也实现了自控,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即智能化管理。而在近两年中建成的智能化建筑的各项系统已经较为全面的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例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些系统操作的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通过集散式或分布式对其进行控制,并运用精确的方式加以监视和控制。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深远的发展。
2智能化监控系统的设计
近几年来,我国的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各类刑事案件屡见不鲜,最常见的是入室行窃案件,因此加强安防系统能提高人民财产的安全。可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特点,防范能力强。可视监控系统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就可以对被监控环境的情况进行直接观察与了解;被监控场所的图像、声音内容可同时被传送到监控中心,可以清楚了解被监控场所的情况;
另外,在防盗报警方面,电视监控系统还可以与其它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联动运行,增强防范的能力。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像文件处理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监控系统有了巨大的发展,例如在视频报警、自动跟踪、实时处理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从而显著提高了电视监控系统在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地位,成为大力推广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将被监控场所的图像与声音全部或部分记录下来是电视监控系统的另一个优势,这样便于某些案件在日后处理时有理可据。安全防范监控系统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视监控系统要便于操作,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被监控区域的动态,并且保证24小时内连续不断的监视和录像,同时要求具备回放功能;第二,可将监视系统作为辅助手段,协助内部管理;第三,保证监控系统在夜间可以同样发挥作用;第四,监视系统要起到预防犯罪以及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能够起到制止犯罪的辅助作用,并能协助破案。
3天花板、墙面及地面的设计
3.1天花板
智能化建筑的天花板需要承担很多任务,例如照明、送风等的走线以及出口任务。
3.2墙面
智能化建筑内的墙体不仅可以做隔断,而且墙面还有利于布线作业的进行,做出线口,墙体内部能够设置各种传感器以及相应的控制设施。
3.3地面
智能化建筑的室内地面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其中最常见的是预制线槽的楼板面、架空地面或地毯地面等。预制线槽对于布线工作有很大帮助,使布线工作避开高差,并设在面层10厘米内。而架空地面则会使布线面临地面高差的难题,但其它工作简单。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线路少,而且最好没有交叉点,最大的弊端是容易产生静电。
4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4.1中央控制室
中央控制室在智能化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控制的中枢环节,需要全面监控整个智能化建筑的运行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4.2咨询中心
咨询中心作为问题的处理中心,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智能化监控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对智能化建筑的全面监控。
4.3决策室
决策室的设计需要对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全面统筹。同时还应顾及接待柜台、电脑机房等机能室的配备。
5屋顶的设计
智能化建筑的屋顶存在许多设备的暗转,因此设计者要尽量将其美化,同时还要注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等,做到环保节能,实现大自然为建筑服务这一目标。而且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自然灾害对建筑的损坏。另外,由于各种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噪音等,因此要做好这些风险的预防措施。
三、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前景
目前,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实现了对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而且在未来的智能化建筑领域中,控制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可视化技术等都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尤其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着更加标准化、更加广阔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具备了可移植性、可扩展性等特点。智能化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坚持“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其正确的发展之路,所以在对前文所述的已有高科技技术继续利用的基础上,应更多的融入新型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从而实现人类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水平越来越高,而且相应的各方面技术也愈加成熟,例如计算机技术、可视技术等,都为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也为建筑行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林.21世纪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12,5
[2] 杨晓晴,孙万志,桂垣.关于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的几点看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
[3] 杨国忠,郑国兴,王兆青.论只能建筑设计的现在与未来[J].浙江建筑,2006,23
[4] 成建设.浅谈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咨询,2008,12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绿色建筑;应用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产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为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将生态发展与建筑行业结合在一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建设,可将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在节能环保、环境检测、通信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新兴的名词,强调建筑的绿色性,集环保、无污染、人性化、节能、节水等优势于一体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1]。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重视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行业的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构建的主题和要求,有利于保证居住着的生命健康,提升居住者的满意度和舒适感。绿色建筑是由早期的生态建筑演变而来的,由国外传入到中国,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世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资源的珍惜,构建生态型社会成为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出现,是顺应时展趋势的重要体现,将节能、环保、节水等问题囊括其中,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
2 绿色建筑的特点
2.1 绿色化
绿色建筑,之所以称之为“绿色”,与其绿色性的特点密不可分[2]。绿色建筑中所谈及的绿色并不是颜色的象征,而是指代绿色无污染、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等内容,与绿色蔬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绿色是生态的象征,应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实现人文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的保护,实现了环境与科技的高度统一。
2.2 人性化
绿色建筑的构建,将人性化作为其核心内容,注重对绿色、和谐、舒适环境的构建,以满足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生态、自然型的建筑环境有利于增强居住者的满意度,让居住者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居住者来说是一项福利,能够受到居住者的广泛好评。
3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3.1 照明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问世,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智能化技术得到了普及,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照明技术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典型应用案例。照明技术是以照明接触器、传感器为载体,在内部安装节能灯,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照明的时间和亮度,以节能为主要核心内容,既能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也可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如声控灯、光控灯的出现,就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2 智能遮阳板的应用
智能化遮阳板,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系统,是借助亮度传感器来对遮阳电机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3]。智能遮阳板能够对太阳光线的强弱、光照角度等进行识别,并进行自动转化,以避免太阳光对建筑的直射,影响居住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智能遮阳板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能够根据太阳光的实际照射情况进行遮阳角度的智能化调节,能有效控制室内温度。例如,炎热难耐的夏季,适当的遮阳工具是必不可少,利用智能化遮阳板能及时起到遮挡太阳光的作用,能避免室内温度升高,给人带来不适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3 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智能化技术众多,作为最为基本的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如今,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就可实现水、电、煤气费的缴纳,利用磁卡充值,在刷卡机上一刷就可获得水电,实现了物业信息的电子化,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现如今,各个家庭机会都安装宽带、WiFi 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工具,满足了人身体与精神上的需求,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重要体现。
3.4 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
信息集成技术是信息集成系统运行的一种技术,是对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与集中,实现对各项系统的综合控制与调度,具有高度的指挥性与协调性。智能集成系统能够对各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并对各个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将信息系统标准设置成节能、减排的最佳程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信息集成系统的运行,应结合照明系统、通信系统、计量系统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整合,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节能、环保、节水等的方案,将绿色性的特点不断贯彻下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当今社会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强调节约、节能,提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与生态自然共存的建筑形式,是顺应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随着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在通往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可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中,将建筑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结合起来,以促进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就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季文娟, 顾永松. 智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节能应用[J]. 江苏建筑,2014(03):100-10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节能设计;问题;对策
近年来,能源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改善生存环境,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智能化与节能的设计,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1 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的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建筑智能化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种体现与应用,建筑的智能化设计与多个领域的知识有关,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前期的设计过程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智能化的设计原则应该囊括建筑设备的先进性,建筑配套的合理性以及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设计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主观设计倾向浓重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的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主观的倾向于想法,这很容易导致建筑设计偏离原始的智能化预期标准。常见的主观设计倾向主要有四种。
第一,简单化。在建筑设计中,能尽量采用简单的设计准则,比如,为保证楼宇的自动化系统恒湿,但设计中并没有采用必要的湿度调整设备。第二,形式化。即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没有任何条件的区分,只是将各种技术知识堆砌而成。第三,概念化。设计的概念化主要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方面,建筑的水平线缆一律采用非屏蔽双绞线,有时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第四,理想化。即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动态发展,一味将设计过程静态化,忽视外界环境以及系统的多变性。
2、缺乏设计的整体把握
建筑物是为人而用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应该以建筑功能为导线,优化各种配置的组织。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多经济利益,很多设计者把“最好”以及“最先进”的设备堆砌到设计中,有的设计者只考虑局部问题,没有考虑设计的整体性以及与环境的结合性。有的设计者却以充分的准备为借口,一味增加设备的数量,却并无实用等,众多原因导致建筑的智能化缺乏整体规划。
3、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设计较难
不同的建筑物,因为用户不同,环境不同等因素,都应该有不同的设备以及运行要求。针对不同的设计要进行量体裁衣,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设计。要考虑现在,也要规划将来,切忌盲目追寻国外或者其他建筑。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智能设计的方法把握不准,或者由于业主提出过高的要求,导致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有时候存在硬件上的不足,有时候注重了硬件却忽视了软件的不足,都会导致设计的总体规划与思路存在缺陷,最终导致设计的不稳定以及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
另外,建筑设计过程中科技发展的跟进力度不够,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等,都会导致整体的设计过程存在问题。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物普遍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相比于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其他国家,我国的单位建筑能耗要高出2~3倍。建筑耗能、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要想引导房地产行业从能耗较大的粗放型向能源集约型发展,节能设计是必经之路。但我国的建筑节能,还存在很多问题。
1、我国建筑普遍能耗高。高能耗的建筑会极大地阻碍经济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大约占据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并且能耗的总量逐年都在上升,上世纪70年代末,建筑能耗只占社会总能耗的10%,而今年已经上升到30%,这个数字还只是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比例,如果再加上生产过程中建材耗掉的能源以及和建筑相关其他能耗,建筑物的总能耗将占据社会总能耗的46.7%。如此巨大的能耗量,对社会发展带去极大的影响。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自然界中很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而建筑设计则需要用到很多不可再生的能源,因此,大比例的高能耗建筑会加剧能源危机。我国每年大约要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其中99%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大约是发达国家建筑的3倍以上。
3、建筑节能的技术和状况落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发达国家就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做相应的研究,而我国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建筑节能比较落后。比如,我国建筑的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3至5倍,外窗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等。
2 我国建筑的智能化与节能设计
(一)我国建筑的智能化设计
针对我国建筑智能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1、掌握智能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进行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了解建筑智能化的标准以及目标。智能化建筑是为了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因此,智能化建筑的温度、光线、空气、计算机网络、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外部环境等,要经过巧妙的构思。比如,智能化设计时尽量不要采用大进深的平面布局,对于进深大概控制在10米左右,同时要保证办公区有充足的光线以及室外景观。对于外墙的设计,可以将其布置成凹凸状,设置带有自然风味的休息角落,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等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设计应用于住宅建筑中,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模式的需求,智能化设计应用于住宅建筑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人们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更便捷地获得信息。智能化设计使住宅建筑的管理服务系统趋于完善,使居民可以接受更便捷的服务。总之,智能化设计应用于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智能化住宅建筑的定义
1.智能住宅建筑的定义
智能住宅是实现人、设施和建筑的相互协调,人们平时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传递,这就需要一定的设施,方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进行的传递,智能住宅中的电话、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等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并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智能住宅是具有预测性和舒适性的智能管理和服务系统的住宅,其设计理念是运用信息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通讯设备、家用器材连接到一个总线上,方便人们进行集中的监控和管理,以便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智能设备和居住环境的协调。
2.住宅智能化的定义
住宅智能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家庭的管理系统将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使家庭中的各种设备高效地发挥其功能,住宅的安全问题、住宅的设备和设施的管理和检测都是住宅智能化的体现。
智能化居住模式的内容
1.智能化住宅要满足居住安全性
智能化住宅首先要确保人们的居住安全性,要注意居室内的防火、防盗设施的设计。
2.智能化住宅要满足居住的高效性
智能化住宅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效率,智能化住宅中配以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智能化设备,人们可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在网上进行缴费,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
3.智能化住宅要满足居住的舒适性
智能化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自动化的日常设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良好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4.智能化住宅要实现居住的便利性
智能化住宅要利用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设施,人们在使用智能设施时,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节约时间。
智能化设计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1.网络通讯的智能化设计
网络通讯技术应用于智能住宅中,其是智能住宅的核心,将住宅区内的各个系统连接在一起,并与网络连接,这样就实现了居民与外界的沟通,物业可以及时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管理。网络通讯系统实现了住宅区内各个用户的电话线连接、有线电视连接、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为居民提供了方便。
2.报警系统实现智能化
灾情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盗系统和紧急呼救系统构成了智能住宅的报警系统。
(1)灾情自动报警系统
灾情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报警系统,其实现了在楼道内、电梯口处和客厅内安装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与住宅区的防盗报警系统连接,一旦发生火灾后,报警系统就会启动,及时通知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灭火措施。灾情自动报警系统还可以预防天然气的泄露,在厨房内安装天然气泄露报警设备,当住宅户的天然气发生泄露时,通过声光报警,及时地通知物业部门进行安全防护。
(2)安全防盗系统
安全防盗系统是采用门禁设备,在住户的门框上安装门磁设施,这时,住户可以用钥匙开门,如果有人撬门,设备就会发出警报,警报会及时地传到住宅区的保安那里,保安可以及时地到达现场进行处理。安全防盗系统还体现在对讲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上,在每一户都安装了对讲机,如果有人来访,必须先通过对讲机进行对话,待住宅户确定来访的人是熟悉的人,才可以让来访的人进门。闭路电视的装备也是防盗系统的主要设施,其主要在住宅区的入口和出口处、停车场和道路上安装摄像头,住宅区的保安室内可以观察到在这些路段上的人们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盗窃行为。
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项目管理
智能建筑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
一、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智能型建筑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与渗透,它很好地体现了建筑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结合。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和今后大中型甚至相当多中小型建筑物发展的主流趋势。智能型建筑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安防、防火、楼宇控制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筑主题的多功能化和更人性化,以及建筑物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高效能化。智能型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舒适、运营高效、信息化、整体功能强大,要做到整体功能强大就需要对智能化建筑中的诸环节、诸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将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通信、办公、安防、消防智能化子系统和建筑物整个网络系统有机集成在一起,使各子系统高度相互关联,同时又能统一、协调地高效率运行,使建筑整体上成为具有高性能价格比、高度信息化的实体。
二、建筑智能化施工项目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两个。首先技术上的管理,设计作为智能化建筑建设的起始部分,其设计的方案是否周密影响着建筑最终达成的效果。智能化建筑与一般的建筑不同,主要取决于智能两个字,一般的建筑只要有建设方给出图纸,施工队伍只要按照该图纸进行建筑就行了。然而针对于智能化建筑,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图纸进行有关专业系统的深化设计,系统深化设计必须在与设计方案协调统一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系统调试,在系统运行之后对物业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其次是实施过程管理,建筑项目是由多个专业和工种共同运行的,那么只有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且在每个小的工序完成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看该工序是否达标,只有达标了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要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
三、建筑智能化设计分析
能够有效实现建筑节能与环保目标,是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建筑智能化从建筑环境的多角度出发,通过对空调、给排水、照明以及电梯等环节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从而对相关设备进行实施的监控和评估,满足相关工作需求的同时,有效地提升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起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实现良好的高效、低耗、减少污物等建筑环境,保证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
(一)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
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建筑监控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实现对区域照明系统的有效控制,对照明设备进行定时的通断,对照明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保证有效控制照明系统的高效应用;二是通过对感应设备的改良和应用,做到对照明系统照度控制以及通关的控制,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是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视的一点,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二)空调系统智能化设计
空调系统智能化设备,能够有效提升空调机组的工作效率,减少共条机组台数,并可以根据相关感应设备,对室内C02浓度进行有效的监控、对室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反馈进行空调运行效率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有效提高空调机组的运行质量,避免能源消耗,优化室内环境,真正解决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问题。空调系统智能化设计是现代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综合的计量和分析,并加强对技术的优化和引进工作,保证室内环境和室内条件的基础上,做到对能源消耗的降低,并有效建立评价体系,建立良好的量化指标,使空调系统智能化设计真正起到良好作用。
(三)给排水系统智能化设计
给排水系统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对水泵的故障报警、对水泵的状态检测以及对水箱的自动监控,使给排水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进行自动调整,以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并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同时,给排水系统智能化设计也逐渐涉及到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面,通过良好的雨水收集系统,加强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如园林绿化、建筑清洁以及部分生活用水的补充,提高雨水的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有效目的。
(四)建筑系统综合智能化设计
建筑系统综合智能化设计,就是充分的利用BMS集成系统,对建筑工程系统进行开放式的设计,通过对子系统接口的有效设计,有效的解决建筑系统的标准化,使建筑系统保持良好的互操作性,并实现建筑工程系统的局域网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操作性的简单化和效率化。建筑工程BMS集成系统的有效建设,能够对中央空调系统、建筑照明系统、建筑配电系统以及独立的发电机组进行智能化的协调和控制,能够根据相关数据反馈对相关建筑系统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减少能源的不合理的浪费,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全自动运行。建筑系统综合智能化设计,是目前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现代建筑工程智能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建筑系统综合智能化设计结合了多种现代技术,在保证建筑工程良好运行状态的同时,做到了真正的环保性、安全性、智能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现代建筑工程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综合安保系统
综合安保系统是大楼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安全保卫技术的集中体现。整个安保系统由视频安防监视、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电子巡更、停车管理等系统组成。建设一个完整的、集成的、可靠的、易操作的安保系统,使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整个建筑进行监控和管理,并接入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建立安保系统时重要达到的目标。对于一般大型建筑来说,可能在一个建筑里针对不同区域会建立多个监控中心,这就要求各个监控中心既可独立运行,又可统一协调管理,并与其他子系统(如BA系统)进行联动,形成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功能强大的技术防范体系,实现人防与技防的统一与协调。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