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想家的诗句

想家的诗句

时间:2023-05-30 10:0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想家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想家的诗句

第1篇

课堂上,我刚让学生读完课文,他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老师,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她’呢?”

我把探寻的目光投向其他同学:“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太阳就像妈妈!”一个孩子脱口而出。

“你为什么觉得太阳像妈妈呢?”我没有拘泥于《教师教学用书》上把太阳当作我们的朋友这一说法,饶有兴致地问道。

学生开始“引经据典”:“因为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她趁着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别的国家。妈妈就是等我们睡着了才走。”

“如果说太阳是一位妈妈,那她是谁的妈妈?”

“是我们的妈妈!”

“我们是谁?”

“是小朋友!”“是祖国!”

“太阳只是小朋友的妈妈吗?”

“还是鲜花和小树的妈妈。”

“什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是……?”

“祖国就是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祖国是中国!”

“太阳只是我们中国人的妈妈吗?”

“她还是别的国家的妈妈!”

“如果说太阳是一位妈妈,那她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是一位好妈妈!”

“好在哪里?”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

“请同学们看看课文插图。”

“图上的小朋友在放鸽子!”“图上还有黑人!”“有个小女孩正在祈祷!”(该生边说边双手合在一起做出祈祷的样子。)

“太阳真是一位伟大而无私的妈妈!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播洒阳光和温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她不但是我们全人类的妈妈,还是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妈妈。”我将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和延伸。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问道:“第二段和最后一段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请大家读读第二段,看看第二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快速读完第二段,抢着说:“是太阳给我们做好事!”

“那太阳给我们做了哪些好事呢?”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

“大家想想,太阳就给我们做了这么几件好事吗?”

“太阳做了很多很多好事呢!”

“这儿写完了吗?”

“没有。”

“那知道这儿为什么用省略号了吗?”

“知道!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没写完,所以用省略号!”

但我并没到此为止:“那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呢?你们能仿照着继续写下去吗?”

孩子们马上高兴地在练习本上写起来。

第2篇

1、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它是古人为纪念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修建的一所祠堂。 南阳武侯祠建于何时,文献上没有记载,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已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诗句。

2、河南福森丹江大观苑位于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主要水源地━河南淅川境内,历时六年,强力打造的以“水文化、佛文化、药文化、楚文化、商文化”为主要内容,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养生性”为一体的中原休闲度假胜地和祈福圣地。

3、八仙洞位于丹江小三峡风景区的中部,丹江水库的北岸,濒临环库公路,水路、陆路均可到达。八仙洞融雄奇、惊险、深幽、雅静于一体,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大的宏伟壮观,小的精巧玲珑,或如仙如佛,或如笋如林,其景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播种于春,只愿收获

作者:颉小杰

很是不想写这段压抑的文字,可还是迟迟动了笔。双手抚上键盘,就如同古人抚着古琴,感慨却不知怎么言表流露?还清晰记得是卯年之春,早晨起来却看到的是壬辰煦煦的太阳。到底是卯兔跑的太快,还是辰龙的马不停蹄、乘虚而入?

乘虚而入的是辰龙,那马不停蹄的就是时光。时光确实是个美秒的东西,他承载着无与伦比的太多,却如流水潺潺般前行,轻快而又不单调。若载忧伤,他就忧伤地深刻而又厚重;若载欢笑,他就欢笑地酣畅淋漓。若载乌云,他就笼罩着寂静与庄严;若载晴空,他就阳光明媚那一望无际。若载着你,他就载着你的披星戴月;若载着我,他就载着我的春华秋实。感谢时光对我的厚爱,搭载着我,让我亦义无反顾的前行。

前行,我总是义无反顾奔波于路上,彳亍也是迫于情不自禁。

除夕的晚上,万家灯火明,只待辞旧迎新。今年央视春晚的主题是:回家过大年。而我却在路上。家,你说:别去想,我却怎能不想?你说:路上的男儿不能想家!这我知道,可我却做不到。你说:北京是国都,是皇城。这我知道,可我更知道这不是家。当第一个爆竹炸响的时候,便开始想家。当第一束礼花在空中化为焰火的时候,便开始疯狂的想家。当看到一个个面含微笑吃年夜饭的家庭,便开始想家想的更疯狂。想我的亲人,想我的朋友,想你们,想他们,想你,想他,想自己,想我们所有的岁月。想的我心疼,想的我刻骨铭心。

那年的此刻,若遇古人,或许他会撩动琴弦,奏上一曲《笑傲江湖》。小杰一介书生,哪有那种豁达,那般胸襟?我只说:“回家过年的人们,我祝福你们。没有回家的人们,我祝福你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心系田园。想着想着想起了去年日志中引用的陶潜先生的诗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啊,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我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收获啊?

呵呵,收获源于大家,源于你,源于我,源于我们。关于2012尽管流传着这样那样的传说,但我们还是心里充满了无数的希冀,无数的向往!在此感谢亲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朋友,感谢同学的点滴帮助。

2012了,我感谢自己,感谢2011这一年来自己的自信与坚强,感谢2011这一年来的欢乐与悲伤,感谢2011这一年来的铭记与遗忘,感谢……

第4篇

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

它们肯定不是一棵树上的

但它们都是苹果

这足够使它们团结

身子挨着身子 相互取暖 相互芬芳

它们不像榴莲 自己臭不可闻

还长出一身恶刺 防着别人

我老远就看见它们在微笑

等我走近 它们的脸都红了

是乡下少女那种低头的红

不像水蜜桃 红得轻佻

不像草莓 红得有一股子腥气

它们是最干净最健康的水果

它们是善良的水果

它们当中最优秀的总是站在最显眼的地方

接受城市的挑选

它们是苹果中的幸运者 骄傲者

有多少苹果 一生不曾进城

快过年了 我从它们中挑几个最想家的

带回老家 让它们去看看

大雪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

下面,我具体地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标题很平实,平实得让读者去“顾名思义”都显得多余:“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唯一需要说明的是,用“一群”而不是“一堆”“一筐”什么的,暗示了诗歌中“苹果”的所指。

行文也很平实,无非是用拟人的手法对在街边出售的苹果进行描绘――它们的身份(肯定不是一棵树上的,但它们都是苹果)、模样(挨着身子)、气味(芬芳)、颜色(乡下少女那种低头的红)、品质(最干净最健康、善良),以及它们的表情(微笑、脸红)、它们与别的“水果”对比、它们的姿态(最优秀的站在最显眼的地方)……读者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从苹果转移到了“人”身上――诗人写的其实是从不同的乡村进城的打工女孩们,她们朴素、善良、羞怯,干净而健康,不轻佻也不张扬,未被城市的灯红酒绿所污染。他给予了纯洁的她们以极高的赞美。而从“最优秀者……接受城市的挑选”是“幸运者”,更多的女孩还在乡下,“一生不曾进城”这几句,诗人表露出对城乡差距的担忧;同时,作为读者,对于这些“最干净最健康”的女孩们进城之后将会遭遇的命运,我们也无法不给予牵挂。因此,可以说诗人在写下这些诗句时,对这些和自己一样来自乡村的姐妹饱含着深深的同情与关注。

最后三行,写的是作者的心理。作者从这些来自乡下的“苹果”进而联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以及亲人,他知道快过年了,“苹果”们也在想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她们不一定都能回去,于是,诗人生出了带她们回家的念头。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诗人只能借买苹果回家来达成这一良好的愿望。

从它们中挑几个最想家的

带回老家 让它们去看看

大雪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

诗歌写到这里,又回归到最初的描述之物――苹果上面,如同一个放飞的鸽子,绕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点,在形式上和技巧上都相当完美。

和卢卫平的其他许多诗歌一样,《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涉及到城市与乡村生活的碰撞这一主题。作为一个来自乡村而在城市站稳脚跟的诗人,他对乡村所特有的那种田园的、朴素的和真诚的精神面貌怀着深深的敬意。他的视角是向下的,捕捉普通人的酸甜苦辣,语言触角也是“向下”的,平实而自然。他的一本诗集就叫《向下生长的枝条》,“枝条”虽然“向下”,却因为它汲的是天地灵气,灵魂是“向上”生长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我的印象中,卢卫平的性情也是内敛而沉默的,为人处世相当低调,在写作上也不事声张,不趋附任何风潮。在喧哗的广东诗歌界,卢卫平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这样的诗人交往起来令人放心,写出来的作品基本能够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之上。

第5篇

1.单选题

【2013.10】《行路难》(其一)中,包含了伊尹故事的诗句是( )。

A、闲来垂钓碧溪上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长风破浪会有时

D、金樽清酒斗十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核对课文内容的掌握。A姜尚;C宗悫;D没有涉及故事。

2.单选题

[2012.10]关于爱情的话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认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他们表达的意思为,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

A、生理欲求

B、衣着和相貌

C、财富和地位

D、道德和精神

第6篇

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这样预设并实施了“月亮像眼睛”这部分的教学: 在欣赏了月景之美和诗句之美后,我问学生,“在你眼里,月亮像什么?”学生回答,像香蕉,像镰刀,像圆盘,像大饼,诸如此类。接着我让他们读了小外甥的想象,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体会了小外甥的聪明、爱幻想。但是当我让他们和小外甥比赛想象时,学生却心事重重,思维呆滞了。

是什么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是什么给他们造成了思想的压力,使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是什么桎梏了他们的语言?

深思过后,我有所领悟。首先,我不恰当地使用了比较,在比较中孩子自信缺失。在潜意识“小外甥的想象是最好的,我不可能超过他”的影响下,学生自卑着并压抑着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学过程仍局限于对文本的理解,忽略了情感的培养;意识到了 “用教材教”和“超越教材”的理念,却忽视了具体的实施策略的建设;意识到了要引领学生从文中读到自己并联系生活成为自己,却忽视了情境的创设,在没有任何渲染和形象依托的大白天想象晚上的意境,学生确实很难进入状态。

据此,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预设,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多媒体出示各种明月图]伴随着舒缓的古筝音乐,学生读着古诗句,读得很美。

师:诗与月光共舞,小外甥望着月亮展开了轻轻的幻想,在他眼里,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学生争先恐后插嘴说道)

师:这是怎样的天的眼睛?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多么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呀!他赋予月亮以生命和情感。难怪有人说――

[多媒体出示]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

每一个孩子,天然地就是一首诗。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在他们的眼里,大树是年长的爷爷,月亮是美丽的姐姐,他们会同情整天待在天上的太阳,会担心小鱼夜里睡在哪里。

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扑棱着翻飞的诗性。

这讲的是谁呀?

“小外甥、儿童……”有的学生自由插话,有的学生一脸疑惑地望着我。“是我们,我们!”有几个学生首先意识到,一讲出来,其余同学顿时醒悟,几乎不约而同地大声说:“我们,我们。”(他们眼睛里闪动着惊喜、激动与兴奋)

师:对了,不正是你们吗?同学们,你们正值幻想的年龄,正是多梦的季节,快快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和小外甥比一比,在你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多媒体播放]《月亮女神》空灵柔缓的音乐缓缓响起,伴着幽蓝的画面:如水的月色,幽静的湖面,闪烁的点点星光,扇着翅膀的天使和叼着橄榄枝的白鸽。莎拉・布来曼柔美、空灵而富有磁性的英文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渲染出一个无比空阔、无比幽远的意念空间,宁静而致远,清逸而淡雅,古朴而豁达。学生听着歌声,欣赏着美妙的画面,目光不忍移离大屏幕。画面定格,音乐继续,音量被我调得略低,学生闭上了眼睛,进入了幻想的境界,一分多钟后,学生陆续发言。

生:月亮,似路灯,照亮夜行的路;月亮,像铜镜,照出最美的景。

生:月亮像一个大月饼,是后羿过生日的时候,嫦娥用最好的面做的。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位女神,她有纯洁、温柔、无私的心。她每晚在夜空中挂着,在月光的沐浴下,我觉得有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庞。

生:一轮玉盘似的月亮,拨开蒙蒙的雾霭,悄悄地投下一缕缕柔和的光,花香已托付给夜风,吹着,吹着……

生:月光她静静地洒向田野,于是田野一片朦胧;她温馨地泻到河面,于是小河闪烁着点点银光。

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生:月啊!你像玉盘一般晶莹剔透,你像安琪儿般纯洁、善良;不,你什么也不像,你就是你,我喜爱的月。

…………

我未就此满足并停止追求,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语言。

师:多美啊,月亮是未上弦的弓,挂在青云碧霄边。

师:月亮是――

生:月亮是善良、慈祥的母亲。

生:月亮是纯洁、温柔的女神。

生:月亮是爱的化身,她的羽翼是天上最美的星辰。

生:月亮是孩童熟睡中,笑出声来时弯弯的嘴角。

…………

学生边讲我边敲击键盘,一首小诗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在大屏幕上,出现在孩子们眼前。

师:同学们,快读一读,看,你们写出诗来了,你们一个个真的成了小诗人了。

生:无比兴奋地轻诵着自己创作出的小诗,欣赏着集体智慧的结晶。

师(再次出示那几句名言):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把“儿童”“孩子”换成“我”读一读。

教学反思:

无疑第二次教学,稍做改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原因何在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了文本的充分阅读,引领学生紧扣“现成的童话故事”,透过文字理解文本意思,入文本之情,入文本之境,为进一步的阅读引领与对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重视了文本的意境开掘,引领儿童与作者对话,与小外甥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消融了彼此的距离,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情感得以沟通,思想得以深化,文本得以超越。

三、 关注了儿童的心境,缩短了文本与儿童的心理距离,由作者与小外甥的望月逐渐变成儿童自己望月,由望文中的月逐渐变为望自己心中的月,由读别人的语言逐步变成抒写自己的语言。

四、 情境的渲染,托举了孩子想象的翅膀,激发了潜藏的诗性。教学过程跳出了文本与教室的狭小空间,在语言与人文的天地间自由翱翔。

五、 名言的引领,给孩子以自信,点燃了诗情的“火种”。尽管儿童是天才的诗人,可缺乏引领,诗情并不会自发,名言在这里是诗情的“火种”,教师适时地点燃了它,并鼓励学生成为自己,从小外甥的童话故事走向自己的童话故事,抒发自己的望月情怀。名言的引入,更增强了孩子的自信,使他们从内心意识到自己正是最富想象力的年龄,天生就是诗人和幻想家。

第7篇

在近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每次课上学生也是反应热烈。因此,我愿将自己教学古诗的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第11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古诗三首》,三首诗分别是《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一、兴趣,从预习开始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安排预习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有新意,因此,我采取了“中央扩散”的方式。所谓中央,即是教材的核心,我要做的就是在预习中让学生初步接近核心,而后带着这种初步的认识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安排的预习题是:

1、《暮江吟》中哪两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哪两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我为诗确定的核心是:借景抒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思乡之情)

3、《赠汪伦》中有两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请问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显而易见,对三首诗的核心处理各不相同,《暮江吟》侧重于诗的风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旨在突出情感,《赠汪伦》则偏向于写作手法。这样做一方面是扣住诗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考虑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预习三首诗,当然比让学生用“理解诗句”这一种方法预习三首诗有趣得多。

二、设问引入,妙趣横生

在学习《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明是个喜欢文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唐诗。小红同样是个文学爱好者,所以两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其中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代表。今天,我讲一个李白和白居易赛诗的故事……”这时,小红打断了小明的话:“对不起,你弄错了!”请问,小明错在哪儿呢?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两位诗人的生辰、卒年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多数学生恐怕答不上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然而,故事性的叙述及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悬念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这时我再告诉他们答案: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白居易则于公元772年才出生,两人生活在两个时代,是见不着面的。之后再引出《暮江吟》。

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是这样引入的:小明在小红的帮助下纠正了自己知识上的错误,知道李白与白居易不在一个时代,于是他又接着说:“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不过比起杜甫来,他就不行了。杜甫多才多艺,不仅能作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和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时,小红又指出了小明话中的错误。同学们,小明错在哪里了?(“杜甫”应改为“王维”)这样做,一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介绍照本宣科的架式,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基于此,我在新课引入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吸取了一些综艺节目的手法,力求接近儿童心理,这样,也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进入到教学中来。

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我的引入是介绍式的: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浪漫的。他的诗不仅想象丰富、独特,而且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李白是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向权贵们低头,却与平民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

这一介绍中,突出介绍了李白的性格特点,因为文如其人,扣住此点介绍,通俗易懂。之后以介绍内容方式引出课题,目的是使学生由浅入深,在预习后对本课有了再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克服畏惧心理。

纵观三首诗的导入,各具特点,当然,上课时如何安排教学将取决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

三、二次创作,诗意盎然

古诗的教学特点是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是不可改变的。然而,教师应设法使之更具趣味性,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所以,我在教学“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一环节时,首先是将预习题再次出示,要求学生交流自己对预习题的理解,这一安排达到了让学生互帮互学的目的,同时也为教师后边的指导打下了基础。之后,师生合作将诗句意思弄懂,在大部分学生已表现出对诗句的理解后,我以“二次创作”作为对整堂课教学的巩固与提高。

何谓二次创作?就是让学生在直译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学加工。

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的表现形式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差太远,这也是使学生望而生畏的主要因素。而古诗的限制又更多,学生难免不发怵。因此,在近几年的古诗教学中,我增加了“二次创作”这一内容,让学生也来尝试作诗。

下面是几首学生的创作:

《暮江吟》

余辉洒落江水中,

一半青来一半红。

深秋月色令人醉,

遍地珍珠天上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做客他乡,

每逢佳节格外思亲。

猜想家人登高远望,

遍插茱萸少我一人。

《赠汪伦》

李白坐船上,即将去远行。

忽听河岸上,传来踏歌声。

眼前桃花潭,潭水千尺深。

第8篇

关键词: 孔平仲 杂体诗 诗戏

孔平仲,字毅父,一作毅甫,北宋临江新淦人,与兄长孔文仲、孔武仲俱以文章名世,于北宋末享誉颇高,号称“临江三孔”,存世诗文有《清江三孔集》。时人多把三孔与二苏并列,可见当时三人盛名。三孔中,诗歌存世最多且尤工者为孔平仲。

翻开《清江三孔集》不难发现,孔平仲有三卷诗题为《诗戏》单列,何谓“诗戏”?细读得知,这些诗皆人名、药名、回文、集句之类,盖为诗人游戏之笔,因得“诗戏”之名。此类诗早在两汉魏晋即已产生,唐人皮日休在《松陵集・杂体诗序》中总称为“杂体诗”,与古诗、律诗等正体区分。宋以前,杂体诗尚难入文人法眼。宋继唐后,尚变,在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上转为以俗为雅,于是宋人一面视杂体诗为游戏,一面又喜为乐作。杂体诗发展到宋代,终于在士大夫文化天地的诗苑占有一席之地。但宋代诗人的杂体诗创作多偶一为之,以显雅兴,如平仲大量创作杂体诗并集中编集的诗人却不多,苏轼亦赞其“好学怜君工杂拟”。三卷《诗戏》共收录孔平仲杂体诗共九十六题百余首,约十数种。是继皮日休、陆龟蒙《松陵集》后又一次个人创作杂体诗的。

今我欲从中撷取几种游戏意味较浓且能体现孔平仲创作才情的体式,与读者共赏其中妙趣横生处,体味宋人以作诗为智力遣玩、人文娱乐的风气。

1.人名诗

顾名思义,人名诗就是在诗句中嵌入人名,所嵌人物事迹与诗歌内容并不相涉,仅是利用人名用字的双关含义使诗别具一格。宋王安石、苏轼皆有人名诗。平仲更是钟爱此体,其《诗戏》中有人名、妇人名诗多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和萧十六人名》(卷二十六),此诗共六首,其一云:

赣江淹泊嗟旅滞,夜雨萧萧复无睡。乡程千里断书来,律管仲冬迎日至。空山屈曲环高塔,与子游嬉同眺视。日沉北陆云冥冥,晚景丹枫照川。兰房凤枕可自娱,桃李寻春旧游地。便将跃马超然往,向人直不疑心事。婵娟一笑应奉留,醉倚王孙宝钗坠。更持大白起祝君,偕老子须坚此志。

诗抒写仕宦旅途中思念友人之情。十六句各嵌一人名,依次为南朝宋人江淹、唐人萧复、唐人程千里、春秋人管仲、唐人曲环、春秋人子游(言偃)、西晋人陆云、西汉人景丹、西汉人房凤、西汉人李寻、三国人马超、西汉人直不疑、东汉人应奉、西汉人孙宝、战国人白起、春秋人老子。

所嵌人名始于商周终至隋唐。这些人名有的引自史书,有的引自其他杂著和民间传说,范围十分广泛,人名涉及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等,正印证了《宋史》卷三百四十四孔平仲本传所言,其“长史学,工文词”。更为难得的是,平仲诗中所嵌人名皆用本字,不用假借。在如此长的篇幅、如此多的限制中仍能自如吟唱,足见诗人才学之深广。

2.药名诗

药名诗产生于南北朝,兴盛于宋代,王安石、黄庭坚等都有药名诗传世,清张道《苏亭诗话》特提“东坡诗好使药名”。宋人最早写药名诗并有专集之人为陈亚,可是陈亚的药名诗散佚严重,仅有少数篇章及零句流传至今。而平仲创作的药名诗流传至今颇多,故祝尚书称平仲为“陈亚之后最负声望的药名诗人”。平仲《诗戏》中药名诗数量多达24首,诗中所嵌药名多达数十种。

他的药名诗均为每句嵌一药名。如《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卷二十六):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老去,已逼白头翁。

柞叶何摇落,今逢淑景天。山椒红杏火,岩石绿苔烟。炉火沉香烬,琴丝续断弦。忍冬已彻骨,衰白及长年。

诗人描绘了自己于新作西庵中钩帘赏景、焚香弹琴,怡然自乐的闲情逸致。然不识药名之人,很难看出诗中竟然藏了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柞叶、景天、山椒、石绿、沉香、续断、忍冬、白芨等十几味中药,融药名入诗而又不留痕迹,可谓出神入化。

有的药名诗还仿照唐皮日休、陆龟蒙把药名与离合结合,将药名离于前一句末字和后一句首字。如《药名离合寄孙虢州二首》其二(卷二十六):

孙八远在虢,丹霞绚崖苍。耳目虽清远,志愿多参商。陆沉众人中,白首滞铅黄。耆英绍前烈,当复佐兴王。

该诗嵌苍耳、远志、商陆、人中白、黄芪、列当等药名于诗句首尾,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鼓励。

另有一首药名诗《再作药名诗一首寄甫,并用本字,更不假借。此诸名布在〈本草〉中,虽或隐晦,然以为不当但取时俗之所知而遗其所不知,亦君子之用心也。至于搜索牵合,亦可以发人意思而消磨光景,请甫同作》,诗题吐露了孔平仲创作此类诗的初衷,“发人意思”是指锻炼智力,与求难相关;“消磨光景”则指娱乐功能,与求趣关涉。其实,这不仅是平仲写药名诗的理念,而且是他杂体诗创作的整体用心之处。孔平仲对药名诗的兴趣,盖出于宋人趋向雅趣的性格追求。在茶、酒、琴、书、画等日常生活的琐细事物成为宋代诗人笔下的诗料之时,药名诗成为时髦也在情理之中。

3.一至七言诗

此体特点是句式由一字逐句增加到七字,每种句式重复一次。鄢化志于《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云,此体形式起源于隋释慧英所作的逐句增加二字的一三五七九言诗。因其由少渐多的句式在分行排列时形状为浮屠宝塔,也称其为“宝塔诗”。中唐时此体颇为流行,平仲《一字至七字送梦锡托疾引归》(卷二十八)亦为此体,诗云:

行,行。夙驾,宵征。秋渐老,雨初晴。黄叶归思,青山去程。随身一雁远,入眼故乡明。流水光阴可惜,浮云轩冕皆轻。把酒日飞鹦鹉盏,寻花更到凤凰城。

4.集典切姓体

即集中与某个姓氏有关的典故,运用于诗,以褒扬其族望家。平仲《戏张天觉皆用张姓》一诗全篇切张家典故,诗云:

踔跞英才比孟阳,合排三戟坐朝堂。鲈鱼莫忆江东,竹叶聊煎仲景汤。屡羡青钱文甚美,尝乘白马谏何强。知君每厉霜雪操,未怕朱云请尚方。

当路埋轮气概慷,身长九尺貌堂堂。高吟当似封侯祜,巧诋宁同小吏汤。幽阁画眉多窈窕,华颠饮乳自康强。知君博物饶才思,近试家传辟谷方。

经考察,以上诗句分别切合西晋张载,唐张俭,西晋张翰,东汉张仲景,唐张,东汉张湛,梁张充,西汉张禹,东汉张纲,唐张镐,西汉张汤,西汉张敞,唐张旭,西晋张华,西汉张良等。

5.笔画诗

古杂体体式至宋已如百花盛开,然平仲沿袭各种古杂体之余仍力图新变。《清江三孔集》卷二十七中《十画农谣一首》《十画惜别一首呈陆亨儒》《九画一首》《八画一首》《七画一首》《十画四言》等即为例证。细心观察后不难发现,以上诗的特点在于诗依题各字笔画数完全相同,如《十画农谣一首》(卷二十七),诗云:

春雨津浃洽,秋苗香芬。京坻看便是,完固促修。

此诗各字依古代算法笔画数皆为十,其余各诗每字笔画数亦均与诗题所标一致。这种诗中各字笔画数相同的体式未见前人有尝试,可看作是孔平仲新创,笔者姑且名之为“笔画诗”。

由以上所举孔平仲三卷《诗戏》数例,不难发现“北宋时代,随着文人群体扩大和交游互动的频繁,作诗成为人文休闲的一个基本活动方式,变得普遍和日常。对诗歌艺术的深厚修养和创作技巧的熟练掌握又使得文人群体有能力以作诗为智力遣玩、人文娱乐的手段”。因此,杂体诗唱酬之风于文人间特别流行。于是,平仲与诸友于酒间席上雅会之时,聚散分离吟唱之际,品藻调韵,玩弄机警,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趣谈。

参考文献:

[1][宋]苏轼.[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清]张道.苏亭诗话[M].清道光19年(公元1893年)刻本.

[3]鄢化志.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作文 语言艺术

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精心组织的语言如天空的片片云锦,绚丽多彩,灵动鲜活。只有用心的砧去锻造语言,才能让你的作品字字珠玑,流光溢彩。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诗人杜甫更是大声宣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文采的语言会给人带来有风韵有格调的美感,令人回首频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 、描摹:

例1:“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

前句单调乏味,后句就形象可感,给人美感。

例2:“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后句通过女孩眺望远方的意向,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凄凉,给人印象深刻。

具体描摹可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

二、置换:

数学常用换元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文字同样可用置换法而意思不变却增色,同时能传达一种新的情趣。

例1:“我的生活一贯这样”。

“我的生活‘涛声依旧’”。

前句平淡,后句则显得达观诙谐,积极向上。

例2:“早上道好,晚上道别;上午学习理化生,下午学习语文”。

“早上打拱,晚上握手;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曰诗云’”。

置换后形象鲜活,增添生活情趣。

三、排比:

例1:《谈意气》“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气概;

意气,是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以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

意气,是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由三位伟人的诗句导入,引用他们的诗句,采用铺排方式,让文章顿时变得气势充沛,强调意气是“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

例2:《肩膀》“他将致情流动成笔下肆意的华彩;

他将真诚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

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章;

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要”。

文章以排比开篇,显得大气磅礴,凝练隽永。

高考作文已由许多考生运用排比这种修辞,且与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兼用造成一种铺排扬厉、节奏齐整的语言特色, 既丰富文章的内涵,增香添色,又增强说服力,渲染气氛,增强气势。

四、引用:

例1:《感谢生活》“我们作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们登山,吟咏‘一行白鹭上青天’,‘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我们下水,吟咏‘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我们观察星空,信手拈来‘天阶夜色凉如水’;

我们三五结伴,踏青郊游,‘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我们走在路上,会随口唱出‘让我们荡起双桨’ ......”

作者在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信手拈来名言佳句,形象地抒发了对人生的认识,情思流转自然,语言清丽隽永,使语言熠熠生辉。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粹,适当引用,会为你的语言增添文学底蕴;名言警句意蕴深远,耐人寻味,不失时机地引用或化用,会为你的文章增添几分深刻;而历史典故都是先贤们生命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引用名言佳句,特别是那些贴近主题的名句,点缀在文章之中,增强理性升华之美。

五、叠词:

例1: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如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脉脉的流水”,写尽荷花的风致,也写出荷塘的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例2: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雨来了,最轻地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写出冷雨给人的综合感觉:轻细,柔美,温婉,亲切。

例3:李清照《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寻觅觅”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的往事。这种寻觅,只能是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内,如此陷入愁境的不得解脱。亡国之痛,,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描写类作文中适当运用,既能营造出柔婉深情的意境美,又能增强徐缓和谐的音韵美。

六、褒词贬用:

例:“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日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伊拉克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亚洲当裁判”。

运用反语,增添辛辣、讽刺或幽默意味。一个霸气十足的国际警察形象跃然纸上。

七、俗语巧用:

例: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与日本保持着暧昧关系,当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暖和。换句话说,如果日本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马上就会把日本蹬出被窝去。

日常用语在分析美日关系上,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用语巧妙,叫人拍案叫绝。

八、非常规句式:

例:雨露成全新绿、构筑一派繁华、送你一个福、读懂每一声微笑、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非常规句式常使人觉得涵义深邃,诠释不尽,韵味悠长,令人感到耳目一新。这种方法运用要求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要多锤炼语言,敢于创新。

“天机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处非刀尺”,语言组织得好,如“疏影横斜”,“月移影动”的景致,往往使人产生“姗姗可爱”的造型美感。

参考文献:

葛兆光《唐诗过后是宋词》

第10篇

shāo wēi wān yán shàn lián jiān yìn zhēn chá

zhàn ài xí uàn cuī mián zàn shǎn zhuó zhuàn

二、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5分)

塞sāi( )sài( )sè ( ) 着zhe ( )zháo( )zhuó( ) 吁yù( )xū( ) 扁biǎn( )piān( )

三、找伙伴。(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起来)(4分)

维持 利益 新鲜的 曲线

维护 房屋 蒙蒙的 蔬菜

维修 人心 诧异的 细雨

维系 生活 优美的 目光

四、我会填。(在括号里填写带点词的反义词)(4分)

1.全世界人民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 )。

2.他是个( )的孩子,可今天却显得很懦弱。

3.通过这件事,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但没有疏远,反而更加( )了。

4.花坛里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 )

五、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成语)(4分)

1.平庸,没有特殊能力,没有什么作为。( )

2.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 )

3.指伟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 )

4.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指使人不可理解,摸不着头脑。( )

六、想一想,用“望”字可以组成多少个词语,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望:

自从爸爸去执行维和任务那天起,我就日日( )他早日归来。我( )爸爸实现诺言,给我带回一顶“蓝盔”。可是,现在这顶蓝盔却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全家泣不成声,我原有的( )化为乌有,我( )了。

七、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分类。(12分)

翠( )欲滴 坚韧不( ) 风( )雨顺 心惊( )战 恩将仇( )

坚强不( ) 风和日( ) 聚( )会神 眉( )眼笑 五彩( )纷

一丝不( ) 多( )多彩 全( )贯注 助人为( ) 神( )十足

(1)描写自然景物的: (1.5分)

(2)描写人物神态的: (1.5分)

(3)描写人物品质的: (1.5分)

八、按要求写句子。(3分)

1.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

2.描写月亮的诗句:

3.描写落日的诗句:

九、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6分)

1.他的家乡是湖南人。

2.我们要明确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3.在公园的长椅上,我们吹着笛子和手风琴。

4.小红虽然被评为“金星”少年,只是他一点也不骄傲。

5.看了精彩的表演,许多大部分观众都发出赞叹。

6.他崇高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十、阅读直通车。(共28分)

(一)神奇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大海的“呼吸”指的是 。(2分)

2.大海的“呼吸”的特点是什么?(2分)

3.“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分)

4.“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把这句话中的“如果”去掉行吗?为什么?(2分)

5.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分)

①“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这句话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②地球上的潮汐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 )

(二)南海上的明珠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等,在不同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南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田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积累词语。(3分)

气候( )人 四季( )青 天( )海角

一( )无( ) 景色( )人 果实(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8分)

①海南岛的两大特点分别是 、 。

②在写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一部分时,作者分别介绍了海南岛的 、

、 、 。

③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 、

、 四处景观。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4.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①文章第1自然段采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 )

②“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不是比喻句。 ( )

③“闪闪发光”和“椰林风光”的“光”意思相同。 ( )

5.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把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2分)

6.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如果你面对着这秀丽的海南风光,你会做些什么呢?(2分)

第11篇

在网游离我们越来越近,书本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今天,也许提到“劝学”二字,大家头皮都有点发麻。“劝学”行为也曾被理解为非说教即矫情。那么,今天我们既不说教也不矫情,只是和喜欢诗词的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国古代的一些经典的“劝学诗”。也许,你会从中有所收获的,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古乐府诗《长歌行》里有一句“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陶渊明的《杂诗》里也有一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诗人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中的第一首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其《劝学》诗中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朱熹的《劝学诗》里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些流传很久的名句都告诫我们: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读书学习一定要珍惜时间。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是宋代思想家陆九渊的《读书》诗。这首诗与韩愈的《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讲求方法,强调沉下心来仔细阅读,而且好书还要反复地玩味去读。

宋代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又强调了读书与实践要结合,不可纸上谈兵。

晚唐诗人杜荀鹤的《闲居书事》中写道:“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告诉我们读书必须要勤奋努力。

清代诗人萧抡谓的《读书有所见作》:“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则忠告我们读书要做到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享受适可而止,学问永不知足”。希望大家都能从古人的“劝学诗”中得到启发,有所感悟。也希望大家能把自己搜采的一些名言警句投过来与我们共同共享。

第12篇

2、今年过节不收礼,其实给点也可以。十块八块不嫌弃,十万八万过得去.你要真是没的送,短信一条也可以。新年快乐!

3、老婆:爱你!新年好!感谢你又一年辛勤的操劳!祝你新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继续辛勤操劳!谢谢!:)

4、新年到了,事儿多了吧?招待客人别累着,狼吞虎咽别撑着,啤的白的别掺着,孩子别忘照顾着,最后我的惦念常带着。

5、如果有钱也是一种错,祝你一错再错!新年快乐!

6、新春佳节到,向您问个好:办事处处顺生活步步高;彩票期期中好运天天交;打牌场场胜口味顿顿好;家里出黄金墙上长钞票!

7、一斤花生二斤枣,好运经常跟你跑;三斤苹果四斤梨,吉祥和你不分离;五斤桔子六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七斤葡萄八斤橙,愿你心想事就成;九斤芒果十斤瓜,愿你天天乐开花。

8、祝:脸上不长小豆豆,身上不长五花肉,头上戴个大花帽.今年30,明年28,永远都是一支花,快快生个胖娃娃!

9、要过年了,我没有送去漂亮的冬衣;没有浪漫的诗句;没有贵重的礼物;没有玫瑰的欢喜。只有轻轻地祝福请你牢记:祝你在新年里万事如意!

10、福气满满;快乐连连;万事圆圆;微笑甜甜;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好运、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祝你过一个幸福的新年!

1、难忘的是你我纯洁的友情,可贵的是永远不变的真情,高兴的是今生与你有缘,献上我最温馨的祝福,祝你新年愉快!

2、 一份不渝的爱情,执着千万个祝福,送给思念的爱人,捎去温馨地问候。不管我们的距离有多么远,关怀你的心永远不变。祝你新年好!

3、花开花谢,此消彼长,云卷云舒,又是一年。愿时间更替带给你美丽心情,飘送着我的祝福,萦绕在您的身边。祝你新春快乐!快乐每一天!

4、我想要昙花永不凋谢常开在人间;我想要冬天阳光明媚溶化冰雪寒;我想要流星永不消失点缀夜灿烂;我更想要你在新的一年开心天天!

5、 祝福加祝福是无数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新年快乐幸福平安!

6、 漫天的雪花是飞舞的蝴蝶,采集着思念的芬芳,传递着祝福的花香,带你进入甜蜜梦乡,祝你好人一生平安!

7、 片片绿叶饱含着对根的情意,他乡的我载满对家乡的思绪,每逢佳节倍思亲,想你想家想亲人。送去美好的祝福,愿全家幸福生活更甜蜜!

8、日出+日落=朝朝暮暮;月亮+星星=无限思念;腊梅+雪花=期盼新春;流星+心语=祝福万千;祝你新年愉快幸福天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