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波罗蜜心经

波罗蜜心经

时间:2023-05-30 10:0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波罗蜜心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波罗蜜心经

第1篇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 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期 亦无无名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已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筑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第2篇

【摘要】《心经》翻译在中国古代佛教翻译中有重要意义,以鸠摩罗什和玄奘的译文流传最为广泛。图里提出建立描写翻译学,通过时

>> 从《白鲸》的两个中译本看风格翻译 文体学角度分析和对比《飞鸟集》的两个中译本 评《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中戏拟手法的翻译 对《自私的巨人》的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批评 《饥饿游戏》中两个中译本语言翻译对比赏析 从译者主体性浅析David Copperfield两个中译本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从归化异化角度对比分析《老人与海》的两个中译本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两个中译本之比较研究 从读者意识看《汤姆•索亚历险记》两个中译本 从描述翻译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个中译本及其翻译规范 从功能对等理论对比研究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的两个中译本 从视域融合角度对比分析《我弥留之际》两个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发挥 从译者主体性对比《爱玛》三个中译本 从语篇功能看“What I Have Lived For”几个中译本的翻译 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看《哈利·波特》中译本的多维转换 《呼啸山庄》的两个中译本比较 顺应论视角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 以接受美学的视角评析《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 《嘉莉妹妹》两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对比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OL].见慧海佛光网:.

[6]孙昌武.中国文化史上的鸠摩罗什[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4-53.

[7]图里(Toury,Gideon).描写翻译学及其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王运鸿.描写翻译学及其后[J].中国翻译,2013(3):5-14.

[9]玄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OL].见慧海佛光网:.

[10]游侠.鸠摩罗什.中国佛教(二)[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11]玄奘.中国佛教(二)[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12]张德宗.玄奘译经活动述论[J].史学月刊,1996(3):18-23.

第3篇

名刹处处留经典

这是一幅巨幅的书法作品,内容是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作品全文气势恢宏,刚劲雄浑,力透纸背。五千多字,一气呵成,字字珠玑,形如印刷。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方丈室里,正在展示着这幅《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

2014年11月19日,时空定格在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境内,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终年香火缭绕、梵音不断,宗教气氛浓厚。每年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旅游节庆――“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届时各方宾客和僧众云集,佛事活动盛况空前。鉴于何旺智对禅文化的突出贡献,应邀赴五台山,展示其禅文化作品。山西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的掌门人妙江方丈正在专注得为上述这一幅《金刚经》题跋。

创作这幅巨作的就是我国禅文化的推动者、著名书法家――何旺智。

为创作这一幅金刚经,何旺智耗费了数月时间。当作品在五台山展出时,受到山西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方丈妙江的高度评价,要求收为藏品。何旺智欣然应允。

何旺智与佛有缘,应邀专门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宝鸡法门寺、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创作《吉祥经》;为安徽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方丈慧深创作《心经》长卷;为河南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创作《心经》长卷;为北京处灵光寺常藏法师创作《心经》四条屏;为北京法源寺永兴法师创作《心经》四条屏;为山西佛教协会理事、极乐寺方丈释昌义创作《金刚经》九条;为江苏常州天宁禅寺寅详法师创作《心经》长卷;为北京房山天开寺佛延法师创作《心经》长卷;作为何氏的后人,何旺智还专门为何氏宗亲总会、北京何氏宗亲会创作八米长的《金刚经》……

何旺智不仅书法造诣深厚,而且对儒释道深有研究。何旺智在中国是位知名人士,追求与人为善,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数十年间,何旺智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刹。每到一处圣地,都会留下许多精心创作的经典作品。

何旺智的创作特色

何旺智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眷恋的学者,在中国禅宗文化的海洋里像海绵一样地在遨游、在探索。

佛教经文是中国最具魅力的文化,佛教又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宗教,有许多特定的仪式。何旺智在创作之前,一般都会先打坐练功,然后沐浴点香,开始创作。何旺智创作经文,不是简单的描写,而是根据经文的特点,选择合适写经文的书法体隶书撰写,隶书厚重沉稳,特别符合经文的内涵,尤其是小隶。同时,创新各种经文新的书写形体,使经文更容易传播,被社会认可。因此,何旺智创作的作品,自成一体,融会贯通,一气呵成,将经文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同时风格各异,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禅文化的境界

禅宗的历史,是一段令中国佛教自豪和骄傲的历史。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但禅宗却是佛教完全中国化的产物,是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经说过,谈中国的宗教文化离不开禅宗。禅宗如一股源头活水,曾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过活泼生机,对中国文人画、山水诗、性灵文学乃至宋明理学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把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和谐、灵性、气韵生动的崭新意境。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的宝藏,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研究、借鉴。

旺智写的最多的就是《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菩萨与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结。读懂了心经,读佛经你就入门了。佛教界认为,心经是有法力的,可以消除业障,启迪智慧。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第4篇

云南的月亮又薄又脆

一只瓷瓶掉进洱海

一生的时间都走在告别与重逢的路上

苍山作为背景

一个忠厚的道具

应当熨帖如俗世生活

从诗歌的谶语中及时将人打捞

上岸后的世界依然空茫

]有什么比沉默更锋利

我把天空和云都返还给你

往事潮湿又明媚

不能悲伤呵

好天气是随机的

汉字的任意组合也是随机的

活着是个漫长的过程

不提往昔的时候

每个人都觉得来日方长

观音山

普渡溪 感恩湖 回音壁

怡心亭 慈云阁 耀佛岭

……

观音山的晨曦

神与人

相濡以沫

每一滴露珠上都写着:慈悲

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菩萨

我走在前世的路上

携带神秘的启示

来寻今生的福祉

每一棵树每一片绿

都是

我爱过又痛过的人间

而此时

心灵安详

诸神复活

泥沼里开出朵朵祥云

我看见

庄子披着旧衣服

在远处垂钓

余生还要碰多少次壁

他才能安全打捞起昔年的心事

一句诗

囚在语言的寺

即为偈

在观音山

日子被云雾染慢

我更适合停泊在那些没有月亮的夜晚

独自寂静

无比享受成为

无限的少数人

嘛呢叭弥

大兴善寺

我必须低成一朵莲

或者如石碑前啄食光阴的鸽子

以及许愿池里洞穿世事的龟

才能将肉身挤进世界的迷雾

诵经声从大雄宝殿传来

匍匐在佛前的人群沸腾

如光耀而巨大的罪

般若波罗蜜

捡起遗失在废园中的一枚菩提

在隐幽的夜里反复擦拭、雕刻

大雪将至

世间所有的灯都在此刻熄灭

黑暗中我才能完整的描述前世

但长安只是异乡

任凭我跋山涉水前来

不是勘测命运

而是寻找一场苦难

并把她搂在怀里

多年后

你坟前虚无的经卷已燃尽

老母亲在故乡种下的麦子

像积年的悲伤已绝收

观自在菩萨

真是没料到

三岁小儿

喜欢诵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远离颠倒梦想

成了一个孩子的口头禅

这当然得益于我

一个半吊子的信徒

每晚睡前的功课

他居然比我虔诚

我由衷赞叹

他当然很得意

随后开始轻惶

有一日他曰:

观自在披萨

有一日他曰:

我想吃般若菠萝

肆意发挥是他的特长

作为临时抱佛脚的大人

即使擅长用文字丈量人世

也并不比他领悟了更多的

智慧

不知

菩提树下微笑的佛

更愿意聆听

一个颟顸小儿的

顽劣不恭

还是

匍匐在脚下的

不可告人的一万种心事

岁月留痕

昨晚在黄昏的灯影里

看见我奶奶

不是梦见

是看见

我曾唤你为名士的遗孀

未曾谋面的祖父

宁静的碑像残缺的族谱

有我之名

除此我是游荡在青草之上的鸥鸟

从童年一直梦想着

被亲人呼唤乳名

我曾对你多么陌生呵

唯一的交集是

你的儿子是我的父亲

沿着我的血管就能找到荷花盛开的地方

而我要爱上埋你的渭水源

更胜于往日

如我珍藏废弃的旧手稿

更多的植物会在这里次第开放

下次回故乡去

要好好看看我奶奶

突然想起

她其实已经去世多年

在一个寂寥如星的夜晚我闻到了青海湖

――赠马常胜

不是看到,是闻到

不是梦到,是听到

哥哥,你的夜晚

我忘记了形容词

某些语言如鬼魅

我该如何记住

在青海湖,我梦不到你

而你却复活在

我不写诗的夜里

伴着《琴挑》

我就那样

孤独无助地闻到了花香

然后不可遏制地

跟随着它们绽放

岁月的疲惫

瞬间化作流淌的泪

你也可曾听到

在青海湖还没长大的黄昏

我该对你说些什么?

月亮照在我们的故乡

哥哥你安静如神

被风吹来吹去

青海湖不远

收藏野花与古琴的气味

我的空房子中

坐着一千个你

第5篇

向晚的霞晖轻轻地斜入窗棂,绽开满室的红光,俨然是新娘般的桃红,柔柔地启发我想象的灵智。可是,夜幕渐渐地笼上黑色的面纱,似巫婆的咒语,用黑色的头盖严实地包裹新娘的如花如梦的温婉红晕。温惋的红晕,哎,在今夜,在这中秋之夜,在等待明月升华圆满玲珑的黑暗中,我点燃了红灯笼,一盏一盏又一盏,散发满室的红光,散发满心的红光,滑腻的一缕缕红色的光波,在室内流转,在心中流转。于是,沐浴着温婉的红晕,静定于窗前,等待着期盼着渴慕着光明圆韵的婵娟。

忘记了一生的周折,浑然无知般的,懒惰的思维使我不懂得寻寻觅觅,却流连于梦的圆环,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没有障碍,一任逍遥的梦境自由自在。离奇的梦境有失却年代的深深庭院,青砖大瓦,飞檐雕梁,古朴斑驳,曲邃花幽,隐约在翠绿深处,院前是清澈的蜿蜒溪流,两岸柳树成阴,夜深寂静,聆听溪流和柳絮的摇曳是极圆滑的天籁。每当薄暮后,院内点燃无数的红灯笼,随晚风摇晃,摇晃在庭院内,摇晃在朗朗书声或琴箫和鸣里,摇晃在青山绿水的天慕下,摇晃在我的梦中我的心里。温婉的红晕在梦中在心中,红灯笼,一盏一盏又一盏,冉冉升起。

今夜,我点燃了室内的红灯笼;今夜,我燃起了心中的红灯笼!怀着温婉的红晕,沐着红晕的温婉,我等待期盼渴慕明月般的圆满,我走向飞升觉悟明月般的圆满。我默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明月似缱绻的诗魂漫自低回在云岩间,明月似温婉的新娘娇羞欣悦在红晕间。凌虚微步的圣灵娇娘,在我的心中凝成高洁的菁华,痴望着月影,落下我心湖的辉光明洁;光明圆韵的婵娟,在我心的花园绽放皎洁的光轮,“起舞弄清影,不似在人间”。

月光宛若光明的羽蝶扇动微翅悠悠地飘进我的室内,灯笼的红晕因羽蝶光洁密集的亲吻而怒放万紫千红的芳菲。月光的清辉和灯笼的红晕交织挤压混融浑茫的变色,温婉柔弱地摩挲我的眼耳鼻舌身,我的灵魂我的玉宇,我婉柔的心湖起伏无量数的微浪银沟,一齐呢喃着无声的乐章,一齐弹奏着脉络的管弦。明月、灯笼灌注我生命的红灯笼,在我的宇宙冉冉升起。

月从今夜圆,燃烧我心中的红灯笼,一盏一盏又一盏,爱的觉醒爱的圆满,芳香四溢。我的宇宙的红灯笼是温婉的红晕,荡漾着一圈圈一浪浪的光波,光波呢喃着“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第6篇

伏虎拳

简介:

少林弟子的入门功夫。使用之后可以连续对目标造成伤害。

描述详细:

单体近身攻击 增加外功攻击

金刚伏魔圈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如金刚出世,降伏群魔。使用之后可以对近身多个敌人造成大量伤害。

详细描述:

范围攻击 攻击自身周围的目标,外功攻击增加,并将目标定身

弥勒护身

简介:

少林弟子给予朋友的关怀。使用之后可以提升友方目标的体力。

详细描述:

单体强化 增加目标体力

法华经 全名妙法莲华经,记载诸佛如来秘密之藏,其玄妙莫可名状。修习之后可以提升少林弟子的闪避率。

大力金刚掌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是玄慈方丈的得意功夫。使用之后可以对目标造成大量玄属性伤害。

详细介绍:

单体近身攻击 玄攻击增加

一苇渡江

简介:

相传为达摩祖师渡江时所创。使用之后可以使你步履如飞,移动速度大幅提高。

详细介绍:

状态 提高自身移动速度

拈花指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是玄渡大师的得意功夫。使用之后可以使目标陷入散功状态

详细介绍:

单体近身攻击 使目标散功,无法使用任何门派技能

罗汉阵

简介:

少林弟子并肩作战时排布的阵法。使用之后可以提升附近队友的外功防御力。

详细介绍:

群体强化 使自身周围的队友(包括自己)的外功防御增加

大光明经 天竺镇国三经之一,记载西天四方四佛悲天悯人的深奥佛法。修习之后可以提升少林弟子的生命力。

狮子吼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兼具扰乱敌人和震慑敌人的效果。使用之后可以吸引附近的怪物攻击你。

详细介绍:

群体嘲讽 将自身周围NPC的攻击目标变为自己

袈裟伏魔功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是玄慈方丈的得意功夫。使用之后可以解除友方目标的不良状态。

详细介绍:

单体净化 解除目标身上控制、虚弱、破绽、持续减血等不良效果

礼敬如来

简介:

蕴含禅宗至高佛法的武功。使用之后可以将敌人的攻击反弹回去。

详细介绍:

状态 此状态下被攻击,能将所受的伤害反射回去

灭此朝食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兼具扰乱敌人和震慑敌人的效果。

此技能需要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点击查看门派技能任务>>>

详细介绍:

使用之后可以吸引附近的怪物攻击你

达摩心经 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秘传心经,记载佛门内敛顿悟之理。修习之后可以提升少林弟子的防御力。

金钟罩

简介:

使你从防具中获得的外功防御力大幅提高。

详细介绍:

被动蕴含 防具的外功防御效果增加

摩诃无量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是玄难大师的得意功夫。使用之后对目标造成大量伤害,并使其陷入破绽状态。

详细介绍:

单体近身攻击 增加外功攻击,击中目标几率令目标进入破绽状态

铁布衫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是玄澄大师的得意功夫。使用之后使你摆出防御型姿态。

详细介绍:

防御状态 怒气增长率增加,所有抗性增加

百无禁忌

简介:

繁琐的佛门禁忌不再对你生效。使用之后可以使你免疫一切负面效果。只有在铁布衫姿态下才能使用。

详细介绍:

状态 免疫控制、破绽、虚弱、僵硬、持续伤血状态

龙树心经 大乘宗师龙树菩萨秘传心经,记载佛门厚积薄发之理。修习之后可以提升少林弟子的攻击力。

破衲功

简介:

使你从刀斧、枪棒类武器中获得的外功攻击力大幅提高。

详细介绍:

被动蕴含 刀斧、枪棒类武器的基本外功攻击效果增加

一拍两散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是玄寂大师的得意功夫。使用之后对目标造成大量伤害,并使其陷入僵硬状态。

详细介绍:

单体近身攻击 增加外功攻击,击中目标几率使目标进入僵硬状态

韦陀杵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是玄悲大师的得意功夫。使用之后使你摆出攻击型姿态。

详细介绍:

攻击状态 攻击伤害增加

气贯长虹

简介:

充沛的佛门真气贯注你的全身。使用之后可以使你的会心一击率提高。只有在韦陀杵姿态下才能使用。

详细介绍:

状态 增强自身会心

释迦经 记载佛陀生平言行的经典,由大弟子迦叶秘传后世,为佛家至高经典。修习之后可以提升少林弟子的气上限。

如来神掌

简介:

神功不知从何而来,亦不知其去向。使用之后可以对目标发动撼天动地的一击。

详细介绍:

单体近身攻击 对目标直接造成伤害

明镜台

简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使用之后可以使你不再受到失明效果的影响。

详细介绍:

解除自己的失明状态,同时免疫失明

金刚不坏体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是先贤晦明大师的得意功夫。使用之后使敌人只能对你造成一半伤害。

详细介绍:

状态 将所受伤害的一半消于无形

易筋经 达摩祖师所著,少林第一绝学,任何平庸武功在易筋经摧动之下均能化腐朽为神奇。修习之后可以提高少林弟子的会心一击率。

调虎离山

简介:

少林绝技之一,兼具扰乱敌人和震慑敌人的效果。使用之后可以迫使怪物将攻击目标转向你。

详细介绍:

单体嘲讽 使用后将怪物的攻击目标转变为你。

易筋锻骨

简介:

少林第一绝学易筋经中所载的神功。使用之后可以提升你的血上限并回复大量血。

第7篇

生活中无处不是艺术,芦扬眼里的一花、一草、一鸟、一鱼都是艺术,选择芦苇、荷叶、鸟等题材也是根据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借用它们的品格特征。

芦扬是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艺术设计教学与陶瓷的创作研究。

芦扬很喜欢山人画风中的空灵、简约。朱耷(约1626―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号山人。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是生命的直接反应,是中国文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芦扬专擅花鸟,其作品颇有山人的意味。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

芦扬因为接触到佛教人物题材的创作,且对佛教文化的深入理解而衍生对《空非空》系列作品的创作。“空非空”的创作理念来自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空”与“色”的关系,“空非空”即是以一种哲学的辩证视角来呈现画面的深层意义,潜移默化中融入了禅意的表达。“空非空”特点首先是“少”。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前人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少,也许能有人做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是芦扬作品能感受到的,所以在欣赏芦扬作品时不会感到单薄和寂寞。其次是他的布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与此同时,充分调动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芦扬的该系列作品已经成为他个人艺术的一个鲜明符号。画面取材于大自然中最为平实的各种元素,花、草、鸟、鱼皆以极简的表达,以简约方式囊括更深远的意义,让观者的思想游弋于画面的虚实之间,能够有更多的可再塑造与想象的空间。

芦扬的《爱莲说》描绘了荷塘之中的数茎荷叶与两只水鸟,一水鸟立在水里侧身回望另外一只空中飞来的水鸟,互相呼应;画上一细长的茎上生出一朵绽放的荷花。荷叶深者以阔笔浓墨压出叶瓣,浅者则以淡墨从中扫出,反露荷叶则以粗笔勾出经脉。水面则以残根、水波与水鸟、游鱼点缀,衬托出空间的变化。整个画面虽然寥寥数笔,但见笔见墨,尤其是通过大片荷叶表现出了墨色微妙的韵味,画面传达出一股寂寞而又冷隽的气息。或许在一般人看来,芦扬没有去再现夏日荷花那千转百媚的妖冶姿态,不免有些脱离了生活的真实。但就艺术情感的表现而论,他这种笔墨所显示的形象,不是凭空虚造,而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刻体察基础上的艺术语言。

芦扬欣赏宋代小品中的“静”,喜爱简单、幽静的生活。芦扬作品的画面一般塑造的都比较祥和,但在这种风平浪静的画面之中又涟漪出很多的联想和憧憬,无形中让画面产生了静态的布局,动态的感受。不停地捕捉内心的感悟和不断地去尝试实践的结果,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体现在陶瓷创作的画面构图中,汇集了自己的感情和感受表现在作品中。

生活中无处不是艺术。芦扬眼里的一花、一草、一鸟、一鱼都是艺术,其选择芦苇、荷叶、鸟等题材也是根据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借用了它们的品格特征。所有美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都被演[成一段生命过程,一种对话,一种情结, 来述说一贯表象为内向安静,但内心却渴望飞跃的自我。芦扬笔下没有恢弘的叙事方式,但恰恰创作以自然中平凡之事物、习以为常甚至视而不见之情境来静静地讲述一种如同我们自身一样的真实存在,讴歌的正是鲜活的当下生活。

第8篇

日本有一个寺院举行大法会,附近寺庙的和尚尼姑都来参加这隆重的法会,其中有一名气质优雅,低垂着眼帘,纯洁而娴静的叫慧春的年轻尼姑来了,宽大的道袍也遮不住她青春美妙的身段与风韵。许多年轻的和尚都为慧春的美色所迷倒,其中有一个大胆的和尚趁机写了一封表示爱意的信,偷偷地放到慧春的僧房中。慧春仔细地阅读了这封表白爱情的信。在法会结束的那天,住持禅师宣布散会时,慧春趁大家都在场,当众宣读了这封示爱的信。最后,慧春说:“我不认识写这封信的师兄。但是,我很喜欢他对我的表白。如果,你真的像你的信中所说的这么爱我的话,这会儿就请你上来拥抱我,当众表白你的爱情吧!”寺院里的所有和尚都鸦雀无声。慧春微笑着静静地站立在大堂中央,等待着求爱的人前来拥抱她。可是。等了好些时候,并没见人敢站出来拥抱自己,于是慧春就大声地责问这位胆小的求爱人:“违顺相争,是为心病!”意思是说,你自己心中有欲望又不敢去爱,这种内心苦闷与矛盾,压抑的心理,是一种可怕的心病呀!

当代青年追求爱情往往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女性在感情路上是曲折的。有时一帆风顺、有时柳暗花明、有时峰回路转,延续当代爱情故事的传奇。当代女子一般高洁矜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下的世风和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幽立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仰慕者约会。另外,禅学的“随缘观”的当代意义表现为女性对待爱情的一种态度,或者是一种理念。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随缘观是东方女性对待爱情的境界,是处事的境界,是为人的境界,是人生的境界。

当代女性追求爱情的方式是自由开放的,但又不能过于痴迷和执著,男女之间的爱情是讲究缘分的。禅学中的“随缘观”认为男女交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健康行为,符合阴阳合体的自然之道。反观当代男性正常与女往时。心灵应该保持纯洁的爱情观,不能任意发泄自己的欲望,不可盲目贪念女色,也应把持禅学自然而然,随缘任运的人生观。把握着人性与人道结合的爱情志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食色,性也”。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告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孟子更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提出异议,曾上门与孟子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告子说出了著名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意思是食欲和都是人的本性。一语道出人的真本性。

人类的青春期是短暂的,18―28岁是人生最美丽的时期。特别是女性朋友们年过30以后,娇媚的花容月貌便开始收敛,开始缓慢走向衰老。如何保持“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风韵,保持一颗“平常心”非常重要,所谓禅学的平常心是禅学“空”观的内容,要旨是人生无常,人生是一场空,引申为任何人都不能抵御岁月的侵蚀,摆脱不了走向衰老的自然规律。因此,禅学的“空”观显得尤为重要,能够点化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太执着,包括能够安抚女性对光阴似箭年龄增大的恐惧,以及对爱情挫折的担忧,如果用平常心去对待这些事情,经常保持淡定、年轻的心态,那么一切困难即迎刃而解。我在素描作品《红尘了无痕》中表达了禅学的“空”观。画面中有三位具有西域风情的妙龄少女,坐在石凳上用缥缈的目光观看骷髅落下化为尘土,若有所思,感悟人生无常。青春短暂,体验禅学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是阐述万物本空的佛法观念。当代女性应该深谙禅意,领悟“柳绿花红,夜夜明月照清池,心志平和。美色如过往云烟,心不留。影亦不留”的禅学意味,参悟禅学的“空”观能点化当代女性的心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使其心如止水,心态平静,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万事随缘、美梦成真。

第9篇

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

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饶宗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二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说,家学是做学问的方便法门。要做成学问,“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少走弯路。

“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饶宗颐朝夕沉浸于父亲数以十万计的藏书海洋“天啸楼”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有人说,饶宗颐不食人间烟火,安心书斋做学问。其实不然。

香港大屿山有一游览胜地,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是饶宗颐2002年创作的,他说,要为香港开启智慧。

“‘无挂碍’中的‘挂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障碍。现在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

饶宗颐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我是弹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做了两句诗。‘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的无上法门)。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四个大字“慈悲喜舍”,也蕴含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

“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人类可能要回到侏罗纪,回到恐龙时代。全球化同时意味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惩罚人类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季羡林曾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则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

“我提‘天人互益’,是以《易经》‘益卦’为理论根据的。我们如果要大展鸿图,不是光说说而已,而是要展开‘大作为’,或许可以达到像苏轼所说的‘天人争挽留’的境界。

我们要向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一壶天地小于瓜”

关于人生哲学,饶宗颐曾提出“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饶老已不再没日没夜地钻研学问,他也开始进入海德格尔所说的那种生活,“人,当诗意地栖居”。

饶家位于香港跑马地,于赛马日从阳台望下去,可一览骏马竞逐英姿。饶宗颐常在躺椅上看着,当休闲节目。他现在甚少出门,几乎不应酬,每天清晨四五点醒来,写字、看书、做研究,然后睡个“回笼觉”,中午就到附近一个潮汕饭馆用餐。

“我是每天坐在葫芦里。”饶宗颐笑道。他引用元代诗人的一句话:“一壶天地小于瓜。”他在自己的天地里,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我从14岁起,就学‘因是子静坐法’,早上会沐浴和静坐,然后散步,晚间9时必宽衣就寝。”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不好怎么行万里路?因为有了强壮的身体,为了研究一个问题,我可以跑到发源地去考察。1962年,我第一次跑去莫高窟,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是乐趣无穷,因为我亲自印证了我所知道的东西,而且受此启发,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研究问题要穷其源,‘源’清楚了,才能清楚‘流’的脉络。”

令人感动的是,如今已97岁高龄的饶宗颐并没有忘记肩上的重担,仍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奔走呼吁。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恰好可以用来赞颂饶老毕生求索、重现国学经典的学术情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饶宗颐在为人修学中也有自己的“三境界”:

“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

第10篇

经典影像的来之不易

800里流沙,浩瀚戈壁,曾开启了玄奘法师17年坚定不移的西行之路。2010中印友好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带来了戈壁体验之旅――已经举办四届的国内国际著名商学院之间的徒步戈壁挑战赛。今年我们“between design”工作室一行两人有幸以随队媒体的身份亲身体验了整个旅程。

这次比赛共有十几家门户媒体参与现场报道,我们此次参与该项赛事,是受大赛主赞助商邀请和《大众DV》杂志“青年导演扶植计划”的资助,拍摄名为“经典影像”的主题片。顾名思义,与其他媒体任务并不相同,我们拍摄的影像是能够永久保存的,以美感为本质的经典镜头,这就与新闻摄影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的“玄奘之路”与大部队已然不同。

本次比赛赛程为四天半,其中三天在戈壁露营。第一天早上从古城敦煌出发。我是第一次来敦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梦寐以求的无边旷野,兴奋之情自然难以平息。新鲜、激动、憧憬,这是首日敦煌之旅的全部心境。在驱车两个小时左右后,我们来到了整个比赛的出发点塔尔寺。因为刚刚从喧闹繁华的城市中脱离出来,身边飘过的泥土的清香让我们都精神饱满,充满力量。可是没过多久,西北特有的狂风沙尘天气就让我们的好心情顷刻间灰飞烟灭。5月中旬西北的天气因为刺骨的寒风让我拿摄像机和三脚架的双手冻得僵硬,耳边呼啸的风声让我顿时变得慵懒,并不想多碰一下冰冷的机器,这样的条件下忽然感觉之前的一切拍摄计划都是“美好的理想”。

“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在这里引用玄奘法师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文来鼓励自己,也为克服艰苦条件留下珍贵的影像。

首日行程经过塔尔寺,锁阳城,大墓子母阙这些汉唐时期的遗址,踏入这些断壁残垣之中,身边仿佛再现出古丝绸之路上喧闹繁杂的人群,而今却已封存在永久的记忆中。

每日的露营是最为有趣也最为辛苦的。在六七级大风中搭帐篷的感觉绝不是轻易可以体验的。戈壁的夜晚尤其寒冷,但是已然没有了狂风,走出帐外, 200多顶整齐划一的各队帐篷真让我想到了古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军旅生涯。仰望天边一抹橘色,宝石般剔透的夜空,顷刻间之感悟,我权当做“情迷意乱”吧。

在经过前两天的兴奋之后,身体和心理的疲惫逐渐显露出来,这个时候真得依靠梦想和勇气了。虽然我们有吉普车跟随,但是还是需要走上大段的路程来拍摄队员。

我们十分怀念“平整”的戈壁,因为眼下的盐碱地貌真是寸步难行。地上布满了骆驼刺,一种十分坚硬的带刺的植物,我要扛着摄像机和三脚架穿行在这里,还要尽量跟上队员的速度,自认为体能出众的我也不得不咬牙坚持。此次玄奘之路的终点是白墩子遗址,又名白虎关,据传为唐初名将薛仁贵殒命之处。后来一直作为西域之路上重要的关卡和驿站,今存残墩。选择这里作为终点,也颇具意义。看见所有队员冲过终点的一刹那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也颇为感动。

虽然自己没有机会亲身体验撞线的自豪感,但是作为影像记录者,我也亲身实地地体验了这种心灵的超越。当最后一天行程结束回到宾馆的时候,四天来的疲惫像山谷间的瀑布一样倾泻而下,荡尽几日来的尘土和疲惫。四天的旅程是很快的,这期间再多艰苦,再多汗水,也是值得的。

佳能XH-G1和EOS 5D Mark的混合双拼

我们此次选用佳能XH-G1和佳能EOS 5D Mark II这两款机器。

佳能XH-G1具有大倍率变焦,取景范围广阔自由,等效32.5mm广角端,拍摄视野广阔清晰的特点,尤其适合户外拍摄。这款机器是我非常喜欢的机型之一。虽然这是2006年已经推出的机型,但是它的体积和性价比绝对是占有优势的,它几乎具备专业高清摄影的所有需求,可以满足多数拍摄条件,并且因为体积小巧,对于户外灵活、随机的拍摄需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从操作上说,由于参照了广播级专业大机器的操作习惯和按键设置,使用户在使用中会感觉相对顺手。白平衡、增益、光圈控制都在机身左前端底部,调整光圈也直接设在镜头上,这都与过去使用的大机器类似。有一点我认为不算特别合理,功能转盘的设计在需要特殊情况快速开机或转换模式时容易手忙脚乱,需要两手换位操作,有些麻烦。这一点与大机器不同。

这款机器的防抖设计使得我们在跟拍和手持状态下拍摄的镜头稳定性上有不错的表现,即使手持拍摄变焦特写镜头也较多数同档次机型表现出色。XH G1引入了先进的DIGIC DV II处理器,这就为这款机型获得高画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DIGIC DV II还在色彩还原处理方面提高了性能,特别在人物肤色、高亮条件等环境下都有上佳表现,在侧逆光和逆光条件拍摄中,对人物面部颜色的还原以及轮廓的处理比较让我满意,没有出现边缘模糊或者曝光过度的情况,非常利于塑造坚实的轮廓。并且天空蓝色的饱和度较好,说明这款机器的感光元件通透度有相当出色的改进。

如何在戈壁风沙中保护摄影机

XH G1/XH A1的最高增益可达到+36dB,可以在暗光线条件下进行正常的记录,在新闻、纪实拍摄领域非常必要。但是暗光条件下会有一些噪点的问题还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上述这些性能在此次拍摄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最后提一下,这款机器的材质很出色,与佳能EOS 5D Mark II一碰即伤不同,在野外条件下,与坚硬物体摩擦后虽然会留有划痕,但是只要过后用布擦一擦,就会完好如新。唯一遗憾的是这款机器只支持最大1440×1080的1080i HDV格式,没有达到1920的全高清尺寸分辨率。所以我们配备佳能EOS 5D Mark II以使在拍摄图片的同时能够拍摄支持纯高清尺寸的影像,且成像质量相当出众,颜色、景深都非常到位。只是在拍摄快速运动镜头时稍显不足。在这里要分享一下沙尘强风天气下的拍摄经验。首先的任务是对机器的保护。西北特有的细软黄沙颗粒极小,打在脸上绝不会有任何的疼痛感。但对于摄影器材来讲就是天敌。因为颗粒细小,故而在扭动摄像机变焦环以及更换镜头的过程中,对机器损坏极大。首日就有好多媒体记者的设备遭受“黄沙侵袭”,导致摄像机,单反相机变焦环出现“咔咔”的响声,甚至变焦环失灵。但是不要害怕,只要之前有所准备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首先用湿纸巾擦拭整个机身,然后立刻用保鲜膜缠绕变焦环,以及机身重要按钮位置。因为机身未干,与保鲜膜产生粘合,便于缠绕。最后用皮筋把变焦环两端绷紧,目的是实际拍摄运用变焦环的时候不用担心保鲜膜的脱落以及沙粒从缝隙进入机身。一定要用皮筋,否则保鲜膜作用为零。这是第一道保护,再者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购买原厂出品的防风防雨套,可以严丝合缝地对机器产生保护。这样的双重保护绝对可以保证安全拍摄。最后每天晚上都要用气吹或纸巾擦拭机器,以免灰尘堆积。

拍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沙地、戈壁地貌空旷无垠,遮蔽物较少,白天光线极为强烈。所以不要看摄像机的LED屏幕,还是以取景器为准。因为一来风沙大,对屏幕有所损伤,二来容易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推荐使用纯手动模式,以利于及时根据光线控制曝光量,避免曝光过度。在空旷的沙漠或戈壁地带,为使拍摄镜头中景物和人物更具立体感,推荐选择逆光或侧逆光的角度进行拍摄,人物的影调层次会更为丰富,并且画面中投影的方向使得画面更具构成感,以利于塑造画面中元素的体积感和空间纵深感。时间的选择上十七点的时间是最佳的,这时太阳与地面的交角变小,极其容易塑造出人物的轮廓和外发光效果,使画面和人物的关系形成一种中世纪油画般的神圣感。另外戈壁上的日落和日出一定不要错过,由于戈壁浩瀚无边,地平线清晰可见,天边的鱼肚白和晚霞辉映的画面不容有失。这个时段也利于塑造人物的剪影效果。

最后应该注意不要使用自动对焦。原因也在于沙漠,戈壁地貌空间太大,当人物运动范围过大时,在取景器中看其实没有什么空间变化。但捕捉的人物很容易跑出摄像机自动跟焦的范围,出现一虚一实交替的情形。在转瞬即逝的比赛过程中镜头的准确与速度是必须保证的,如果出现这样的虚实变化,可能导致一个漂亮的镜头被废掉,镜头的损失就意味着整个工作的失败。故而一定选用手动对焦。因为比赛中队员运动很快,稍不留神可能就“抓”不到他们,所以我们会提前驱车选择拍摄点,架好机器,等待队员进入视野,拍摄之。

比赛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节发生。这是之前无法预料的。不想错过经典的瞬间,最好的办法是蹲守。我为了拍摄一条蜥蜴的活动状态,在戈壁石子地面上匍匐了两个小时没有移动。让我找到了战争中狙击手的感觉。事后证明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因为这些蜥蜴的镜头为我之后的剪辑过程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素材。

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虽然拍摄了许多素材,但是也会遗憾于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某些镜头,如果拍了该有多好。所以在拍摄类似记录性质的影像时,纵然不是摆拍,有时候也需根据情况设计镜头,并且前期一定准备详细,绞尽脑汁去构思镜头的创意,这样在现场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第11篇

首次踏入她15平方米长形的独居室,居家用品环墙而放,墙上醒目的镜框镶嵌着王羲之的《兰亭序》。起身仰读《兰亭序》,发现那俊美的字和大大小小的红章,竟是十字针绣的作品。惊喜的我与闫姐四目相对。闫姐看出了我的喜爱,翻出了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十字绣作品,在床上铺开,一沓沓大大小小的绣布像五颜六色的花朵…… 闫学英2014年在巡展中讲解自己的作品

困惑中抚摸到阳光

退休那年闫学英闲得没事,拎着个包,推着个车逛早市跑超市,米面油盐酱醋茶、瓜果蔬菜想怎么买就怎么买,一觉醒来可以是第二天晚上。可她折腾了一阵儿心乱了,乱得一天比一天重,什么也不想买了,吃饭无滋无味,睡觉辗转反侧。不行,得做点事!我这还不到60岁呢,怎么就过上老年人的生活了?

多少个夜晚,12点的钟声敲响了,她眼睛瞪着天花板,那个问题在她脑子里绕成了疙瘩,又化成一片空白,渐渐地呈现出一个亮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于是她捡起了多年不用的、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手艺活。那曾经是母亲对她的全部希望,那是她10来岁时,母亲教会了她缝衣、做鞋、绣花、补花、拨云母片等,让她练就了一双巧手:“我妈教我这点技能,让我受益一生啊! 1976年大地震,在住地震棚的日子里,我绣出了20对枕套。”

现在,生活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她瞄准了“十字绣”。社区党员活动她参加,爱心公益活动不落下,值班、捡垃圾,一对一老弱病残服务,她时常帮帮忙;还有做饭买菜收拾家务,掐头去尾剩多少时间全用在了绣活上。这十几年她C了大小100多件,小的手把件、车上的挂件、方巾件,大件活出手就不凡。学书法上瘾那会儿,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序》,绣!读着的诗词《沁园春.雪》,感受了伟人的胸怀,绣!朋友们求她绣观音菩萨,一幅幅普度众生的佛像,让她肃然起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送到她眼前,一开始文字都看不懂,后来随着手起针落竟能字字如珠地诵读。

那年,是中国龙年,她又相中了一幅《盛世龙腾》图,仰视着巨龙一样的万里长城舞动在崇山峻岭之中,1000多元她没打磕巴儿就买了。历经6个月,两米多长的新作,被层层推荐,送到北京市妇联的“2015年创新创意大赛”上,得了个优秀奖。

《富春山居图》绣得艰难

再去她家的时候,我就为看那幅在我心中很神圣的《富春山居图》,闫姐是不给别人看的。原因有三――一是太长,有13米;二是还没裱起来;三是太珍贵了。在那长度5米的居室里,这边小心翼翼地打开,那边得慢慢地收卷,仿佛长卷的能量要把房间撑裂。

2011年《富春山居图》刚刚被媒体抬出,闫姐的心里就萌发了绣的冲动。她着了迷一般,无数次关了电脑又打开电脑,一遍遍地看。问价,砍价,最终花了1万多块钱买来了“十字绣”样布。

2012年4月她在绣架上挑起了第一针。“别的没想,我就想我什么时候能绣完它啊。”绣架前,她埋头穿针、换线、上下穿梭,不看左边绣过的,也不看右边没绣的,眼睛直盯住了手下那一米方地,然后绣过一点卷起一点。

绣活让她没了浮躁,让她像打太极一样由外而内地练着功夫。“

“姐!我到底看看你绣的什么!这么不顾一切的。”妹妹一下把绣布从架子上扯了下来,不容分说地抻开了绣完的那部分。 “大姐你真棒啊!”激动的妹妹像第一次认识自己的亲姐姐,“我以为你天天悠闲自得呢!真不知道你干着这么大的工程,你真够有恒心的啊!”闫学英也是第一次看到绣过的部分,她轻轻地抚摸着平整的十字针搭出的立体画面,一寸、一段,心被陶醉也被激励了。“对!为祖国、为先人、为自己,绣!”那一天姐儿俩捧着只绣了三分之一的长卷,久久地在山水之间陶冶着心灵。 2015年正在家中绣《富春山居图》

“志愿者”让我炫耀

2008年闫学英一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风采,她也跃跃欲试,说道:“2009年,我荣幸进入百名共和国同龄人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青春的力量又注入了我的心脏。”

她回忆:“我小时候全家6口人,要靠父亲一人蹬三轮维持生活。”她11岁那年,体重不足70斤,第一次独自出去打鱼草挣学费,出了家门顺着马道口儿的一条河往东走,见草就找,跑了好多路。快到中午时才在豆各庄苇子坑一带发现了一大片鱼吃的草,她细细的胳膊抡起大镰刀,割了好大一堆草,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才捆到一起,却背不起来,她用绳子拽,累了歇会儿再拽,夕阳西下才拽到团结湖渔场,一上称80多斤。收草的大爷心疼地说:“孩子,别这么干了,把你累坏啦!”疲惫的闫学英虽然一天没吃没喝还逞强地说:“大爷,累不坏,我妈说使劲长劲,要不然交不上学费就不能上学啦!”大爷愣了一下,付给她5块钱说:收好!快回家吧!“那时1斤鱼草才5分钱!怎么给5块钱?可学费够了!那时候就顾高兴,没问大爷姓名,这几十年我都感激,牢牢地记住这位60年代初团结湖渔场收鱼草的好心人,也是影响我乐于助人的第一人。”

那是2010年的春天,社区负责人找到闫学英:“咱们成立个‘巧手组’,你给大家当个老师吧?”“行!”这一句话就锁定闫学英和“巧手组”的6年之情。“三・八节”那天,社区为此举办了开学启动仪式。第一堂课来了10几个人。胸有成竹的闫学英为引发大家的兴趣,从梅兰竹菊绣起。 2012春节她和巧手组的姐妹们把编织好的帽子、毛袜子送给社区的特困户空巢老人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年龄跨度从50岁到80岁。没做过针线活儿的拿针都费劲,理解能力也各有不同,闫姐这边那边地满屋子转着讲,把着手教搭十字,看到那些绣错了的活儿,默不作声地拆,生怕扫了大家的兴。“说也奇怪,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的耐心,就我这个急性子从没跟大家发过脾气,倒是被他们这么大年纪的学习劲头儿感动了。”她笑着说着。

最不好绣,可80岁的退休老干部胡家廉大姐把绣得鲜活着呢,老人家美滋滋地把作品[在家里。老同事们来了就夸,她也很自豪。组里还涌现出快手,像闫素兰、王兰英,绣什么像什么,绣出那个大肚弥勒佛像人见人笑。在组里闫学英总高声地说:“咱们相互切磋,谁也不能看不起谁啊。高兴就行。”闫姐又说:“我那时候就想让他们体会出学活儿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只要他们有兴趣学,作品出不出成绩都不是主要的。” 这是她和巧手组的姐妹们拿着自己的第一部“丝绫堆绣”的作品与老师合影

融入社会的巧手组

巧手组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熟练地掌握了十字绣,十几幅作品在这年龄参差不齐的姐妹手里一一完成。她们带着作品去展览,听的都是喝彩声。

闫学英看着她们心里热乎乎的。“这样一群可爱的老人,若是学不好,那也是我没教到位。”

第12篇

卫夫人留下的《笔阵图》,收录在许多读书法的书里,也有人认为是伪托王羲之的名字撰写的。对我来说,《笔阵图》流传的真正意义是,可以借此了解卫夫人当年是怎么教导王羲之进入书法领域的。

点――高峰坠石

点,在文字书法结构里是最重要的基础。

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王羲之)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石头是一个物体,视觉上有形体,用手去掂的时候有重量。形体跟重量不同,用眼睛看它是视觉感受到的形状,用手去掂时则是触觉。

石头拿在手上,可以秤它的重量,感受它的质感。在石头坠落的时候,它会有速度,速度本身在“坠落”过程中又有物理学上的加速度;打击到地上,会有与地面碰撞的力量――这些都是一个小孩子吸收到的极为丰富的感觉。“感觉”的丰富,正是“审美”的开始。

横―― 千里阵云

“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者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就像两边横向延展的感觉。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用硬笔很难体会“千里阵云”。

竖――万岁枯藤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写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起来的张力。

“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万岁枯藤”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树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书法上的进境。

撇――陆断犀象

“陆断犀象”讲的是汉字结构里向左去的一“撇”,例如匕首的“匕”最后一笔,从右到左斜向切入。这一“撇”是逆笔,毛笔笔锋逆势而行,要像切断的犀牛的尖角。要像截断的大象的弯曲象牙,有锐利而又坚硬的质感。

“陆断犀象”这一课,是从动物身上理解书法中的“撇”这一根线条,如同“万岁枯藤”是从植物现象中学习“竖”这根线条一样。《笔阵图》是将书法的学习通向自然万物的。

弋――百钧弩发

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练习写“弋”或“戈”这一类字的时候,提醒年幼的孩子,笔画里有一股巨大的弹性,就像力量非常大(百钧)的弓弩,要把一支箭射出去。

卫夫人强调的不是弓弩或弓箭的形状,而是弓弩拉开后绷紧张力下巨大的弹性,因此,“发”这个字变成重点―― 一根线条要充满弹性的力道,可以“发射”。

“射箭”使用弓弩,拉动一张弓,我们的臂膀与弓弦之间会有张力,力道的强弱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卫夫人正是要王羲之体会箭射发出去那一刻弹性的力量,把这种感觉用到书写“弋”这根线条上。

这是彻底而完全的“美学教育”,不是在教技巧,不是在教写字,而是通过写字,回归到自己的感觉去体悟生命。

力――劲弩筋节

“劲弩筋节”讲的是汉字写“力”这个字的转折。从水平转向垂直,把水平的力量过渡到垂直书写,如何让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线条之间,找到最好的“筋节”。

就像人的关节,因为要承担巨大的力量,筋骨错综复杂。我们的手肘、手腕、膝盖、脚踝,都是如此。

观察一张好的弓弩,木制或铁制的弓体两端,连接动物筋皮制成的弓弦。弦与弓之间,为了防止松脱,用胶用线缠绕固定,完全像人的关节,非常壮大有力。弦一拉开,紧绷的力量使人觉得“有劲”,“劲道”十足。

辶――崩浪雷奔

用毛笔写这一根线条时,会有不断拖出、拉长的感觉,就像宋朝黄山谷(黄庭坚)的书法――“一波三折”。好像那条线一直拖、一直拖,力量里涌现出力量,力量再带出力量。

“崩浪”是河或海的波浪,一层一层,往前或往上涌动,层出不穷。

我们听到夏天的雷,像是从很远的地方滚来,由很小的声音慢慢变大声,一波一波,有连续不断的力量,这就叫做“雷奔”,是我们写“远”写“近”最后的一笔。长长地拖出去,连绵不绝,是海浪崩涌,是雷声喧哗。

“崩浪雷奔”――这四个字,是海浪与雷声的记忆,不单只是眼睛在看海浪,卫夫人似乎是要王羲之自己变成浪,感觉身体的滚动汹涌。“雷奔”也是如此。在巨大的宇宙空间里,有声音不断传来,好像有很大的郁闷。就像夏天的雷,从很大的压抑与郁闷里,突然爆发出呐喊,低沉却不暴烈,声音层层堆叠而来。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23行、234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苏轼《新岁展庆帖》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苏轼曾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新岁展庆帖》作于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时年46岁,是他写给好友陈季常的一通手札,共19行、247字。此帖信手写来无拘无束,横竖斜直,率意而成,挥洒自如,姿态横生,笔力雄健,骨劲肉丰。

赵孟《前后赤壁赋》(局部) 赵孟是元代书画家,浙江湖州人。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画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赵孟所书之《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董其昌书法册页 董其昌是明代官吏、书画家,今上海松江人。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康熙皇帝就酷爱董其昌书法,一生临写董字甚丰,曾遍搜董氏真迹。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