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9: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黄河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图片(1)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图片(2)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图片(3)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图片(4)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图片(5)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的内容:经典古诗名句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8)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的资料:五言律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有关于古诗的手抄报模板图片
2.有关古诗手抄报的模板图片
3.各种诗词的手抄报图片
关键词 古诗词 诗境 诵读 特色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说:“不读诗,无以言。”诵读经典古诗词就是直抵孩子内心的歌唱,它可以雕琢孩子的心灵,感化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的志趣,开阔孩子的胸襟,端正孩子的言行,塑造孩子的人格,陶冶孩子的情操。近年来,我在班级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一、诗意环境: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我在班级开展诗香班级建设,将墙壁、生物角、小书架处处都有古诗词的影子,墙上的评比栏上冠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的标题,而“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栏目则粘贴着孩子们自制的读书卡,读书心得。桌子上摆放的小组组牌中亦见古诗,用“花之君子——兰花”“花中清友——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佳友——”等花中十友给小组命名,正面写组名,背面写相关的诗句,学生说他们班是在用和“花语诗情”相关的诗句来装扮教室,以花之精神怡情养性,以花之品格感染激励。“花中之王——牡丹”小组的同学在搜集研读了众多牡丹的诗句之后,竟然从资料中发现,洛阳牡丹原来是始于隋,成名于唐,甲天下于宋。教室的墙壁上的诗句,我们年级确定选用吟咏“黄河”的诗句,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作为一名洛阳人,我们更是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黄河水哺育着我们,黄河精神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些诗句更能引起学生共鸣,领悟到浓浓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我和学生们一起精选了许多吟咏黄河的诗句,从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看黄河的奔腾不息;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悟黄河的博大情怀。此外,我们班和本年级其他四个班的班级诗词布置主题也各有特点,分别是“花语诗情”“日月星辰”“上善若水”“山川锦绣”,加上各班墙上粘贴的“黄河精神”诗句,归纳到一起,我们年级的诗词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自然之道”。
这些,都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一份份收获;这些,不仅成了校园的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去欣赏、诵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影响。古诗词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得到滋润。
二、经典诵读:情趣课堂,融合所长
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语文课堂是古诗词诵读的主阵地,为了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讨,课堂上,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展示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和诗词浑然一体的音乐、生动再现诗文意境的图片,为学生理解古诗文搭建了桥梁,打通了时空的间隔。教师们通过吟、诵、唱、舞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受诗韵,浸润诗情。古诗课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寻春、探春、赏春,感受春之生机;在《卜算子咏梅》说梅、问梅、评梅、赞梅,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不禁令人感悟到: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念在唐诗宋词中得到了浓缩和提炼;唐诗宋词凝聚了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和人生智慧;唐诗宋词寄托着中国人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唐诗宋词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
每月一个主题吟诵古诗,让学生在不同的时节积累、吟诵不同的诗词。三月我们以“春天”为主题,四月以“牡丹”为主题,五月以“夏天”为主题,六月以“励志”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春游芳草地,夏观绿荷池;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文化、品味生活。一路走来,琅琅童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三、特色活动:品味诗韵,体验成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对教师来说,在古诗文的世界里,无论李杜,无论韩柳、无论苏黄,随便哪一位,都是古今中外绝世无双的奇才。教读经典诗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诵读经典诗词,更是一种永远的传承。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1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61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迎国庆颂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一:组织各年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活动二:“祖国在我心中”。为了提高我校学生了解、使用地图的能力,自觉维护国家版图的尊严,要求每个班张贴标准的中国地图,老师上好一堂关于国家版图知识的主题班会教育课。
活动三:低年级国歌班班唱。本周利用音乐课和综合实践课时间各班统一唱国歌,以宏壮的歌声迎接国庆。
活动四:中年级书画赛。本周请美术老师举行看祖国变化书画赛,优秀作品在橱窗展览。
活动五:高年级颂祖国征文。国庆期间走亲访友,了解祖国的日新月异,举行颂祖国征文比赛,获奖的文章将被“红领巾广播站”录用。
希望学生通过对活动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2
一、活动主题
金秋十月礼惠全城
二、活动时间
20__年9月20日——10月10日
三、活动目的
1、以国庆节为契机,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提高知名度;
2、挖掘潜在客户,尽力留住浏览过__店的客户,提高店铺知名度。
3、利用国庆节流量大优势进行促销,留住大客户,实现老顾客营销。
四、活动内容
1、全场耗材5折疯抢
新风机高效过滤器、粗效滤芯、净化机耗材活性碳片、初效滤芯(SC125、SC250、SC500)
2、满200元包邮
单笔订单满200元,即可享受包邮优惠
3、每日前5名
每单赠送远大鼠标垫一个,3M防霾口罩一只
4.购机五重豪礼:
礼包1:购机有惊喜,凡购买远大空气净化机、远大新风机任一型号,都有惊喜大礼包,请详询客服。
礼包2:凡购买远大任何型号净化机,每台赠送1年相应型号的活性碳片;
礼包3:凡购买远大任何型号净化机,赠送会员卡一张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3
一、活动目的:
为隆重、热烈、活泼的庆祝67周年,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特开展“庆国庆,心向党”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举办以“祖国,我爱你”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推荐:祖国我爱你手抄报图片大全)
请各年级各班根据活动主题要求,出一期高质量的主题黑板报。
比赛时间:9月22日至9月28日
评比时间:9月29日中午1:30
评委: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三、五年级各班检查员
(一)评比细则:
1、评分表:
(1)评比项目:字体内容色彩排版图案
(2)评比内容:字迹工整、美观大方;切合主题、联系实际;鲜艳、引人注目;有创意、切题;美观。
(3)各项分值:各占20分,总分100分
2、评分统计:学生评委自己班不打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平均分。
(二)各中队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活动。
时间:9月26日周一的班会活动课
各班主任于国庆节前上交相关活动方案。
(三)3—5年级设计一份“国庆专刊”手抄报。(每班至少上交5份作品)
上交作品截止时间:9月27日
要求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活动,积极开展工作,10月9日大队部将组织学生会对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节到来之际,组织全体初二学生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画画、手抄报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教师准备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
3、教师准备祖国风光录像(包括长城、故宫、长江、黄河、天安门等祖国风光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录像)。
4、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坛,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四、活动设想
对于如何过国庆节,学生都比较熟悉,一般是家长利用长假带着外出游览或走亲访友,国庆节的由来及对祖国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制作手抄报入手,以“我为祖国过生日”这一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说对国庆节的了解弄清学生的未知,针对学生的未知开展下面的教学,并播放相关录像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观看祖国风光录像知道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并在收集资料、观看十一庆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等活动中体验人们庆祝国庆节时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5
中秋佳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国庆节更是万象更新普天同庆,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能让全校师生充分感受到节日的气氛,感受到泰安小学这个大家庭里的温暖,值“中秋、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学校大队部将举办“庆中秋迎国庆”灯谜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庆中秋。迎国庆”灯谜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5日(周二)下午
三、活动内容及地点:
1、猜灯谜
活动地点:篮球场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具体分工:
1、秩序维持:学校值日生
2、灯谜准备:大队部大队委
3、场景布置:教导处、大队部
六、活动规则:
采取自由猜谜方式,参与者将心中的谜底及相对应的谜语序号写在自带纸上(要求写清班级、姓名)交给猜谜语活动(兑谜处)的负责人,如果谜底正确,兑迷处负责人做好登记并给猜谜者发放奖品。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6
一、活动目的:
1.为庆祝60周年,喜迎国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继承发扬诗歌文化;
2.配合全国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美化校园语言环境
3配合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活动规则:
1.各年级以年级组为单位参赛设奖,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
2.朗诵要求:(1)所选诗歌,思想内容应积极向上;(2)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3)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4)表达感情准确、自然;(5)服装统一。(6)时间根据所选内容在5-10分钟以内。
3.内容以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歌颂家乡的诗歌、散文及古今诗词均可;形式以朗诵为主,可配表演,尽量多样化。
4、所需音乐自备,9月27日交政教处。诗歌内容于9月20日前,诗歌串词24日前交教务处。
三、活动时间、地点:
9月29日上午8:30-11:00,活动地点在天宝一中教学楼前。
四、奖项设置:
关键词:地理教育;防灾减灾;校本课程
一、背景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高中地理教材在改编时专门出了一本《自然灾害及防治》选修课本,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渗透着丰富的自然灾害的内容,比如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但都是零星散乱地穿插在课本相关知识中,例如,地震是在板块教学中讲到,洪水是在气候教学中涉及,初中地理每周只有两节课,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地理教师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灾害教育。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掌握灾害的基本知识,培养灾害意识也被写进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中。笔者通过对学校的300多名八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很多学生都有相关自然灾害的知识储备,但是大多数仅停留在概念理解的层面,防灾减灾能力意识较差。
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各种灾害,实实在在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笔者创建了“防灾减灾”社团,这也是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做初步探索。
二、社团创建
1.挖掘课程资源
为了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社团教学,笔者研读了大量灾害地理书籍,对常见的气象、地质灾害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积累了很多灾害的影音及纸质资料,对社团课程安排做了详细规划,提前撰写好了社团章程。
2.招生
为了保证学生有一些地理知识储备,我将社团招生对象定为级学生。为了保证生源,我精心设计宣传海报,力求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心。
三、社团教学
1.联系实际,情景化教学
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存的特征,如何让我们的社团成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就成了我们社团活动中的难点。针对社团成员好奇心大、求知欲强的特点,我们的社团活动采用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情景化活动方式,每一次社团活动,我们都依据实例展开探索。
学年伊始,我们的社团观摩了大量日本3·11大地震的视频影音资料,用了半学期的活动时间,强化社团成员的地震自救知识;2011年末,全球寒潮肆虐,极端气候频现,社团抓住这现成的研究对象,普及了应对寒潮的常识;我国中西部多山地带,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我们便开设了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及预防逃生专题;沿海地区台风频发,于是我们从成因、分布、预警、防御各个方面把台风分析了个透彻;眼看长江黄河流域都进入汛期了,我们社团又开设了一堂洪水灾难及防御的讲座……可以说,与现实密切联系的原则,贯穿于我们每一次社团活动的始终。
2.形式多样,趣味化活动
自然灾害林林总总几十种,各有各的特征和预防措施,对于正处青春期的社团成员来讲,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刻板枯燥的。为了激发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学习活动的兴趣,我们的社团活动,总是多姿多彩,趣味十足。
在“人人都是小主编”的号召声中,我们的社团成员用一张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检验了自己的所学,同时又向身边的同学家人宣传了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校园灾难逃生演练中,我们的社团成员人人都是逃生专家,个个胸有成竹、一马当先,使学校灾难逃生演练活动更加完美;社团知识竞赛上,我们的社团成员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在竞争中,大家学到的求生知识更加牢固;5·12防灾减灾日,我们的社团用最温情的海报,既缅怀了汶川地震遇难同胞,又在校园里宣传了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
四、实践感悟:播撒种子,孕育新希望
笔者在基层多年,发现不少初中语文老师忽视或淡化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态度敷衍。平时教学课文,老师们会认真备课:考虑师生互动,设计预设生成,研究进行哪些知识技能情感的教育。而遇到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往往草草了事,活动形式上单一,或办个手抄报,或让学生简单地查找相关的资料,有时干脆放弃教学。
二.以师代生的大包大揽式教学。生怕学生查找的资料不够全面,老师亲自查找大量资料,然后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统统灌输给学生,将生动有趣的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活动课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知识课;或虽学生动手动脑了,但不给学生交流表现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各种活动,但从不指导。学生不能辨析正确与错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其学习完全是“自生自灭”放羊式的学习。
凡此种种,我觉得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对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而综合性学习最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体现为它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在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每位语文老师必须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同等重要,并在教学中备好课,引导好,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呢?
第一,在备课上下功夫。钻研教材:研究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研究通过怎样的途径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锻炼或形成哪些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受到哪些思想教育,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研究学生:学生的知识储备怎样,对待各种活动的兴趣能力如何,学生的性格是否需要完善,人际交往如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如何。
第二,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初中学生的时间紧,知识面窄,能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做为老师,就要组织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并做好指导工作。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形式,学生的兴趣特长,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一两个项目,项目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遇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具体指导时,老师不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中,如果让学生介绍黄河的发源、流经的省份及沿岸景点,就应提醒学生:讲述这些知识时是否应该脱稿,稿件能否写成导游词,需要制作怎样的图片;在学习关于黄河的诗歌时,提醒学生:是否能与现场的同学做个互动,能否当一回语文老师和同学们赏析、吟唱其中的一些诗歌;整场活动是否需要主持人,主持人如何统筹规划……以上这些问题不一定都得由老师去解决,而是不断地“提醒”,让学生去开动大脑,互相协作,解决问题。总之,指导是为了增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在成果交流展示中倾听与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往往在课下,但成果的展示应该在课上。交流课上的老师应该是个学生,是个认真的倾听者。要及时给予学生以尊重、肯定、鼓励和赞扬,老师还应该记录收获、精彩与不足。学生之间交流完了,关键的是点评,点评可以是老师,也要发动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要有点有面,点要尽量多,有肯定赞扬,也要提出中肯的建议。但赞扬鼓励要多。哪些语言表达精彩或存在问题,各个环节是否衔接好,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如何……一句话,教师一开始的预设最终生成了没有。
只有这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起到陶冶情操,增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的作用。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综合课,上好综合课势在必行。
常玉光,教师,现居内蒙古达拉特旗。
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内容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它也是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提醒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学会与人共享,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这个内容就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目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比较重视综合性实践学习课,每一单元课文结束后都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知识,并进一步将视角转向自然、社会、身边,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为例,就安排了认识自己、关注身边的语文、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热爱家庭、追寻人类起源这些涉及自然、历史、地理、生物、社会等学科,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但是,正因为综合性学习课的内容涉及面广,费时费力,让许多老师在这一环节上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从而导致这些极好的资源白白浪费。那么,怎样上好综合性学习课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这几个关键。
一、教师要立足全册,做好授课计划
由于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可能会涉及物候观察、社会调查、走访等需要耗时较长的准备环节,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学期初教师针对课本内容做一个周密的授课计划是很重要的。在这个计划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这册课本的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想好时间安排,做好实践部署。例如,七年级综合实践学习《漫游语文世界》,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一理念,就涉及了搜集新鲜大众化语言、网络语言,搜集标语、广告语、说明书,找寻语言不规范现象,编写“集锦”“举隅”“荟萃”等诸多环节,这样最少需要三至四周准备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寻找、整理,如果教师提前没有做好安排,学生没有时间到生活中去寻找,到上课的时候就无法体现“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能是白白浪费语文资源。
二、搜集整理环节,教师要起好引导作用
以目前中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来说,教师完全放手是很不现实的。一方面,针对活动主题要做哪些方面的搜集,要通过些什么方法来寻找,学生往往很迷惘;另一方面,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该如何取舍、如何分类,学生往往手足无措。所以,在搜集整理环节,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搜集来的资料要么价值不大,要么偏离主题,要么乱七八糟,在课堂交流展示环节就会没有条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那么,在这个环节,教师该怎样做呢?首先,对于每次综合性学习课的目的、重难点、学习形式,教师应该认真考虑,以便做进一步的安排。还是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例,如果涉及的内容每个人都准备,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该分几大类、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几个人,每个小组采用些什么搜集方法等,教师都应该做好安排。其次,学生搜集来的资料如何取舍,如何整理,如何汇集成册,教师一定要事必躬亲,深入各个小组,和学生一起交流,教他们去劣留精,引导他们分类归纳。尤其是在汇集成册时,教师如果过于疏懒,学生在汇编时缺乏指导,出来的成品往往良莠不齐,会使学生辛苦搜集来的资料付诸东流。
三、课堂环节,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在课堂环节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地展示、积极地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展示自己的能力。就目前中学语文课本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环节,就可以采取演讲、故事会、手抄报、歌唱、朗诵、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在进行过程中都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在上课之前,教师也要做好合理安排,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不能老是在展示课上随机抽查,抑或是让展示课成为少数优生的舞台。口才好的学生,可以安排作为主持人或者是辩手的身份出现,普通话较好的学生可以作为资料讲解员的身份出场,美术好的学生可以担当会场布置的任务,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可以选为评委……总之,要各尽其才,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参与的课堂。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黄河,母亲河》,教师可以事先分为地理组、历史组、文学组、音乐组、记者组等小组,除了搜集好所在小组的资料外,还要推选出每个小组的主持人,负责各小组展示内容的串词。每个小组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立相关的环节,每环节再在组内挑选主持人,负责本环节成果的展示。如文学组,就至少需要4到5名学生,将搜集的与黄河有关的故事、诗歌、成语、谚语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几乎每位学生都有了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教师只用在课堂上充当好助手就可以了,将空间还给学生。
最后还有一点很关键――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一定要根据综合活动的目标,结合各班的不同情况,着重对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整理、筛选、设计、展示的过程等进行评价。对于能力普通的学生,要肯定他们分工合作、搜集资料的能力,表扬资料搜集质量较好的学生和资料被采用的学生;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即参与成果展示的策划、主持、解说和表演的学生,则更要肯定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社会在向前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及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培养兴趣,打开创新。
一个老师成功的秘诀首先是要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是无可言喻的,孔圣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高,如情绪不高,趣味索然,只能被动应付,精神涣散,感到头脑迟钝,谈何创新?;有兴趣,学得主动,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索,主动去感知新事物,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人的创新思维。如教学《黄河颂》时我首先拿了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黄河发源地及流经的省市,是他们知道黄河是从我国的第一阶梯流向第二阶梯且流经高山,峡谷,因而形成了浊流滚滚 ,一泻千里的景象,知道了这些,激起了学生兴趣,学生很容易把握黄河精神。其次,让一位同学领读,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饱含感情,大声朗读,读出了民族精神和英雄气魄。变课堂的一潭死水为一汪活水。如教《散步》一文时,因为这篇文章是歌颂亲情,提倡尊老爱幼的。因而我一上课就播放了《常回家看看》,用深情、甜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浓郁的亲情氛围之中,这样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
二、以疑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问题开始的,“疑”可以引人思考和探索。
从设疑到解疑的过程,是开启学生思维的过程。作为教者,应注意设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阅读教学时,无论是字、词、句的选用,还是表现手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都可以设疑。如在教《风筝》时,可以这样设疑:如果你是当时的小兄弟,自己做的风筝被哥哥踏扁了,你会怎样做?你同意哥哥的做法吗?各人的想法可能是不一样的,可以充分让学生展开讨论。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不轻信现成的结论。如我在教《木兰诗》这一课时,我说:若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假如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你将怎样欢迎她?还将怎样跟她当面交流?为什么花木兰的故事会流传至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证明了他们的质疑的价值。当然,当学生观点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时,就能更坚定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思考的信心,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翅膀,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心理基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写出《读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三、用老师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俗话说:“一个光辉的榜样胜于十打教科书”。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讲《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学生通过表演就进一步把握住了孔乙己这个人物“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并且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里,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末段叙述孔乙己命运的文字,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想象力的目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语文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拓展了学生主动创新的天地。生活即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既能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国内外世人关注的事件。教师可就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他们谈谈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及感受。
2.生活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对父母的工作展开细致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活动中,学生能够从中发现父母工作的劳累,产生极大的震撼,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更加爱自己的父母。
3.自然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季节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春天到来,教师可组织学生去踏青,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寻找春天的踪迹。然后,开展“春天的踪迹”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诗词佳句、名家名作,也可以采集春天的标本。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上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还有许多,如猜谜语、演讲比赛、开展创作座右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等。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 学习方法;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24-001
教育家舍吉宁曾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我们体会到:“互动”教学方法,能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做法不仅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激发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例如:
1.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2.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
3.自主表演法――在学生能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此外,诸如: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写谱比赛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等,也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三、培养学生乐于“互动”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时,课前先让坐过火车的学生谈谈坐火车时的所见所闻,交流坐火车时的亲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火车乘客一员,参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的开火车、坐火车游戏。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一味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四、不断营造师生课堂“互动”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或组织学生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
作为特级教师李凤名师工作室的一员,一次次感受着师傅李凤无痕语文的内涵。这里的“痕”,便是刻意的雕凿,是板着面孔的教化和符号系统的理性压迫力。无痕语文教学,即是尽可能隐藏教学意图和目的,淡化教学痕迹,在伙伴化关系、生态化情境中,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语文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知识,涵养智慧,锻造精神,从而达到自由,自主,自然,本真,和谐,灵动,共生的状态。由此,我推想到不管是语文课堂亦或是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顺应自然,无痕而为,乃是教育的高境界。
鉴于此,我在思考,有很多东西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撑一片,哪怕是一小片属于他们的自由天空,努力做新时代的郭橐驼!
一.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思维自由驰骋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因为,语文课只有开放才有活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自然无痕间,点燃起思维驰骋的火花。
教学范仲淹的《渔家傲》一文,学生在陶醉的美读后,咀嚼文字,由“浊酒一杯家万里”之浊酒而大发奇想:或许是守边将士思乡的泪滴进酒里而浊;或许是守边将士条件艰苦,只能饮质量较差的酒,因此而用浊……有的还联想到浊乃是谦逊之词,浊酒指一般的酒,还举例如“一壶浊酒喜相逢”……各抒己见,争执一番,点开网页:“浊酒与清酒相对。清酒醪经压滤后所得的新酒,静止一周后,抽出上清部分,其留下的白浊部分即为浊酒。”众皆笑,但,又何妨?课堂就是大胆思索的舞台,谁又能说他们是无稽之谈?雪融化了是水,更是春天,难道不是吗?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动手能力展示的舞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口、动脑,并动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的让学生脑、眼、手等全方位地动起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始终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主动向前。
在学习保护野生动物语文实践活动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活动。他们于是群策群力,制作了30多份手抄报,制作了8张大型宣传海报,在校内外张贴,还走上街头搞调查研究,发宣传单、发倡议书、还写成研究报告,到处投稿、发表,收获颇丰!我也真正感受到学生一旦自觉动起来,学习才如此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音乐展示的舞台
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它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唤起学生感受的共鸣。我感受到适当的运用音乐教学,借助音乐之美的感召力,定能事半功倍。
学习《歌词三首》的时候,我和学生先初步学唱,大致唱出之后,再来共同探讨学习歌词的内涵,探讨之后再次唱起,已是别有滋味。此时,学生领悟的情感全部融入了唱词,课堂不是单纯的音乐歌词呈现,更是渗透着浓浓情感音乐展示的舞台:《我的中国心》他们深情款款,唱出了真挚与热爱;《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满面笑容,唱出了自豪与欢快;《黄河颂》他们竟然全体主动起立,唱出了不可遏制的澎湃激情!引来无数张望的目光,但,又何妨?谁说语文课堂不能歌声飞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课堂 趣味 兴趣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语文难学”,老师们也往往觉得语文课气氛沉闷,要上好的难度很大。的确,一旦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师再怎么努力,教学效果也难以取得突破。要使课堂活跃起来,关键就在于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语文难学”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趣味课堂:
一、以角色扮演,引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就语文学习来说,引起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如诵读一段情真意切的文字,也可以迸发出撼人心肺的力量。要想打动学生,教师就要先被文章打动,要懂得欣赏,能够品味出语言的趣味来。对于一些蕴含丰富肢体动作的语句或片段,教师不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领会文章的内涵,增加语言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望岳》时,针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让学生通过扮演诗人演示动作来体会其心境。前句可演示为目光随手势上升而仰望山顶,后句可演示为以手齐眉而俯瞰众山之巅,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语言的趣味性,又能切身体会到诗的意境,从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识、作者的趣闻轶事等,增长学生见闻。比如讲到陆游时,讲述他与唐婉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讲到陶渊明时,讲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通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二、以故事介入,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往往会对新颖事物感到好奇,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积极性。因而,教师可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别具匠心的加工,把教学内容通过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寓教于乐,使平淡的语文课堂激起涟漪。比如,《黄河象》一文,前两段相对容易教学,但第三段的过渡连接讲究一定的技巧。倘若教师通过“科学家的假想是否有依据”的问句来过渡,虽然也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显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担当小导游,给同学们讲故事。当前两段教学完毕,笔者趁机介入“你们讲得真好,我也忍不住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了,想听吗”,随即胡编乱造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如何形成的故事。这时没等笔者讲完,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拿出课文列举的事实予以反驳,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活跃。经过笔者的精心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对第三段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以情境铺垫,增添探究趣味
一个妙趣横生的课堂有利于师生互动,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计问题,以充满疑问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匣子,让学生充分释放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的情境,笔者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结局是什么样的,并且说说理由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学生各抒己见“狼吃掉了羊”“狼把羊咬伤了”“一只比狼更强大的动物把羊救了”“碰巧猎人见到这一幕,瞬间端起枪扣动扳机”……这样开放性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探究趣味,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培养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发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情境,不规定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主思考、踊跃发言,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四、以实践引导,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之所以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课缺乏实践活动,学生得不到动手的机会。虽然其中有语文课自身的一些因素,但如何施教,关键还在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组织各类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参与其中。比如,诗朗诵、故事会、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识字比赛、手抄报展示、出板报、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通过和语文知识建立连接,让学生扩大视野,积累写作的原始素材,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在活动中提高,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热情。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启发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以课外阅读,体验学习乐趣
语文知识是十分丰富的,如果语文教师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就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的做法是利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讲述一个典故,主人公多为勤奋好学、公正廉明、为民请命的古今中外名人,并让学生在课后查找与主人公相似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于下一节语文课头五分钟给大家讲述自己准备的材料。这样,学生知识视野得到了丰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讲究教学方法的艺术,方法运用得当,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趣味的营造,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知识、思维、能力都有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解,通过这一课程学习产,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在科技进步和社会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 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要对教学中的对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才是获取知识的主体。中职学校的生源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人基础差、不爱学习,纪律差,对于学习完全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生;也有少部分人是想学一门技能,认真好学,会思考肯动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环境中重要的部分,只有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才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能性。对于教育不要太过于死板而没有趣味性,学生本来就不喜欢被束缚,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插曲或者小新闻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由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力不相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免出现很多问题。但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在工作中探索分层次教学法就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了。
把握差异因材施教是老师的最好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让他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缺点才有动力去改变,只有找出矛盾的真正根源,才能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当今的社会对于求职者的要求都是很高的,要求要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加严格。最受欢迎的就是一专多能的人,综合素质较高适应能力极强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联系,针对已经有一些技能的学生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及时给与其它技能补充。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的单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一些知识没有进行牢固学生过两天就会把它遗忘。有时候遇见实际的问题学生不能解决就是学以致用,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并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呢?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并给出措施。
二 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学生自身不同程度的情况,学校应该进行分层次教学。新生入学的时候做一次计算机考试,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就不用再进行初级教育了。而对于那些完全不懂的要加强对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建立一个"教学一体化"的课堂,加强教学中需要的设备,对于教学教师进行层层考核。建议让学生在机房完成全部计算机课程,老师先控制学生的计算机进行讲解说明,然后就是学生自己上机实践。这样学生就不会只是听老师解说,而是更加喜欢这种亲身体验并创新的感觉,会给不少学生带来成就感。把课堂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被调动出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主体,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工作过程的导向性,针对当前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要引进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来。比如一般公司都会运用到行业之间的书信、公文、PPT、商业合同等,还有一些文字编辑的工作。财务、预算和数据汇总等计算量很大的工作,针对这些就要有相应的措施去解决,一般就是应用Word 、Excle 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这些就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进来的,这就要求新的教学方法要跟上时展的脚步。"行为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教育模式,就是创设一种学与教互动性强的教育情景。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构建并形成一种能力,不仅满足了与职业岗位对口的要求,还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的教学要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更是要严格的进行考察。这样的教学肯定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增强了学校声誉,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校进行学习。
三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
还有另一种解决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产生的问题的对策,那就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制定教学项目内容让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一个指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不再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讲授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会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先制定一个项目内容,使这个内容和实际应用方面联系紧密。使人人参与进来创作于同一个任务,这样才可以生产出具体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计算机课程是知识和技能集中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实践性也相对较强,不仅要掌握好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的特点给出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设计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每个教学模块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这就是项目教学的层次性所在。在教学之前找一些美观手抄报让学生先进行欣赏。首先激发出学生自己也想动手完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的欲望,兴趣激发之后,再安排本节课应完成的项目,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设计原则之后就是确定项目,老师要确立学生的任务和分组进行上机操作,对于OFFICE办公软件要重点练习,最后进行项目评估,使学生记忆力加深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中等职业教学的目标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技能的需求等问题。这些尽可能的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就可以显示出来,把工作的过程作为模式研究和课程开发的根本。这一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对于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获取有利的信息对信息加工制造的能力给了详细说明。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环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河.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J].才智.2011.21
[2] 刘丽丽.改进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之探讨[J].成功(教育).2011.03
关键词:课程资源 渗透 环保教育 生态文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绿色文明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下面谈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与做法。
一、选准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例如:人加班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燕子》、《燕子专列》、《翠鸟》、《珍珠泉》、《咏柳》等课文,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借助课件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的热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提问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中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师:“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巧妙地进行环境教育。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例如:教学《燕子》、《鸟的天堂》、《翠鸟》、《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着重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利用语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很多还配有插图,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例如:开展环保手抄报、写环保征文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