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维生素d

维生素d

时间:2023-05-30 10:10:04

第1篇

维生素D的功效

维生素D能够帮助宝宝有效吸收钙,以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D,就可能出现软骨病,影响宝宝骨骼的健康生长。

怎样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人们的观点也不同,因此,许多父母感到很困惑。

⒈维生素D的来源

维生素D最重要的来源不是食物,而是太阳光。宝宝皮肤内储存的胆固醇经过太阳光的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如果宝宝接受的太阳光照射不足,就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现象。

⒉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早产

・母乳喂养的妈妈自身缺乏维生素D

・宝宝铅中毒

・用低钙食物替代母乳给宝宝喂食

一些国家对维生素D的补充策略

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不同,养育方式不同,各国政府对于宝宝的维生素D补充的指导标准及方法也存在着差异。

在美国,小儿科协会建议所有母乳喂养的宝宝都服维生素D补剂,因为儿科医生认为,母乳中含有的维生素D不够充足。而添加了维生素D的强化配方奶中则含有足够的维生素D,因此,喝配方奶的宝宝则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

但是,世界母乳喂养联盟反对上述意见,这些拥护母乳喂养的人士认为,只要接受足够的日晒,对于获得了充足母乳、身体健康的宝宝来说是不需要额外添加维生素D补剂的。

瑞典社会福利部和加拿大小儿科协会也建议父母给宝宝定期添加维生素D补剂(这两个国家地理位置偏北,日晒相对较少)。

英国和澳大利亚,只给那些有疾病症状的宝宝开维生素D补剂。

新西兰卫生部建议只给那些经检测确实缺乏维生素D的宝宝添加补剂。

维生素D可以食补吗

许多爸爸妈妈都想知道,是否可以通过食补的方法,让宝宝摄入更多的维生素D,以避免接受阳光照射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但事实上,只有少数几种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而且含量也不是很高,因此,不能单靠饮食来满足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求。

另一种方式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尽量增加自己的维生素D摄入量,因为,乳汁中的维生素D含量跟妈妈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是直接相关的。哺乳期的妈妈每周需要最少吃3次富含脂肪的鱼(如鲑鱼、金枪鱼、鲭鱼),才能满足自身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让宝宝适量晒太阳仍然是最重要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第2篇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佝偻病的发生与食物因素及日光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开展,更发现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佝偻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农村,寒冷多雾的冬春季发病率多于阳光明媚的夏秋季,户外活动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的发病率高,儿童长大开始行走后,由于能得到较多的日光照射,发病率明显下降。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医生们开始用鱼肝油和晒太阳的方式治疗佝偻病。但是,引起佝偻病的原因到底何在呢?为什么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可以治疗同一种疾病呢?

“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

随着化学、医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阳光中的紫外线和鱼肝油中都与人体中的“抗佝偻病因子”――维生素D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可以在阳光的照射下由存在于皮肤下的7-脱氢胆固醇直接合成,所以维生素D又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除此之外,在紫外线不足时,人体也可从鱼肝油、蛋黄等食物中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上,更详细地说,在人体中起作用的是维生素D家族中的维生素D3。

机体自身合成和从膳食中吸收的维生素D3,要经过肝、肾的活化之后才能在小肠、骨骼、肾脏的靶器官发挥作用。它可以维持细胞内、外钙的浓度,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等。

因为维生素D与钙吸收和骨骼代谢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很多的钙补充剂中都添加了适量的维生素D。

缺乏维生素D时会有什么危害?

因为与钙磷代谢密切相关,在缺乏维生素D时,最先危害的就是骨骼系统。但在不同的人群,表现出的形式有所不同。

佝偻病 多发生于婴幼儿。因为骨骼不能正常钙化,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弯曲变形,如O形或X形腿,胸骨外突(鸡胸),肋骨串珠,脊柱弯曲,出牙推迟等等。

骨质软化症多发生于成人,特别是孕妇、乳母和老人。表现为骨骼软化变形,甚至导致孕妇骨盆变形发生难产。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人,主要表现为易发骨折。

怎样获得维生素D?

人体中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阳光(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另一个是从食物中摄入。

经常晒太阳是人体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儿童和年轻人每周2-3次的短期户外活动就能满足维生素D的需要。老年人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所以应适当增加接触阳光的时间。夏秋季时阳光充足,可以合成较多的维生素D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以备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时维持机体需要。

在食品中,海水鱼、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和鱼肝油制剂中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植物性食品中几乎不含有维生素D。

常见食物维生素D含量(每100克含)

食物

维生素D含量(IU)

鱼肝油

8 500

金枪鱼罐头 232

脱脂牛奶

88

炖鸡肝

67

鸡蛋

49

牛奶

41

维生素D过量的害处是什么?

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一次大量摄入或者长期超量摄入会使维生素D蓄积在脂肪组织中引起中毒,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多尿,甚至出现软组织钙化及肾结石等。尤其是儿童,对过量的维生素D的耐受能力很低,曾经有报道幼童每天仅摄入45微克即出现维生素D过多的症状。

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中毒的情况一般都发生在过量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或是维生素D强化食品,所以,千万不可盲目补充维生素D。中国营养学会指出,维生素D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微克(800IU)。

小 知 识

维生素D的数量可以用(国际单位)或μg(微克)表示,目前我国常用的是微克,两者换算关系为:

第3篇

日前,美国及英国科研人员不约而同地发表两份关于维生素D的新报告,其中一份指出,维生素D缺乏易患心脏病;另一份则显示,维生素D有助延缓衰老。

美国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患心脏病、心力衰竭及中风的风险较一般人高。根据美国《循环》月刊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波士顿哈佛医药学院研究人员以5年的时间,调查了1739名平均年龄为59岁的研究对象,这些人都没有心血管病史。

在调查期间,研究人员定期给研究对象验血,测维生素D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将糖尿病、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等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与维生素D含量高的人相比较,含量低的人患心脏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要高出60%,如果还同时患有高血压的话,这种风险将会加倍。

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表示兴奋。但他们也不否认,现在断定摄入维生素D便可以降低心脏病等风险还为时过早,同时,现阶段也无法建议人们出于此目的而摄取维生素D。

另一方面,英国科学家日前也发表报告说,长期坚持适当晒太阳是保持青春的秘诀。研究显示,皮肤受到阳光照射后而自然产生的维生素D有助于延缓衰老。研究表明,维生素D有助于延缓DNA的衰老,从而延缓整个人体的衰老。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向来被看做是一种作用于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其代谢活性物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磷和钙,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或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一般认为,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吸收钙、磷能力下降,钙、磷不能在骨组织内沉积,成骨作用受阻。牛奶和奶制品是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首次表明,体内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人比体内维生素D含量较低的人衰老得慢。晒太阳虽然增加患皮肤癌风险,但与此同时,对于延缓整个衰老进程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或许也可以解释维生素D是如何预防如心脏病和癌症等很多与衰老有关的疾病。但研究人员也认为,研究结果需要经过进一步研究以便加以确认。

其实,过去也有研究证明,上年纪的人如果缺少维生素D则体质会衰老得更快,同时,缺少维生素D的老年人一般来说都比较虚弱。维生素D的含量不同,也影响人的身体状况,包括走路的快慢,保持平衡的能力强弱以及手的握力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D与阳光关系密切,人体有90%的维生素D必须通过日照获得,因此维生素D又被称为“阳光维生素”。专家建议,为改善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人们可常晒太阳,一星期晒3次太阳,每次10-15分钟,就能获取所需要的维生素D量。而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主要是一些海鱼,例如沙丁鱼、鲱鱼、鲑鱼、鲔鱼,以及牛奶、奶制品等。

第4篇

维生素d当然是可以口服的。

不过市面上很少有单独的维生素d剂,一般都是和维生素a一起做成复合型维生素,比如鱼肝油,其主要成分就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有一些维生素d是与与葡萄糖酸钙一起存在的,在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一些保健营养品时根据说明书食用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 高危儿; 早期干预; 维生素D缺乏

围生期各种高危因素可导致不同程度脑损伤。如在生后6个月内给予正确诊治,可治愈或最大限度恢复脑功能,否则将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高危儿保健已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课题。高危儿中很多伴有维生素D缺乏,是由于围生期维生素D贮存不足及生后生长迅速需要维生素D多造成的,干预中不能忽视。本文选择维生素D缺乏高危儿给予早期维生素佐治干预,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1~2006-12对大运动发育落后的高危儿163例确诊后,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发现62例大运动发育落后并伴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儿,其中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3.3个月。62例均为剖宫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3例(双胎儿10例),新生儿窒息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高胆红素血症14例,母孕期先兆流产6例,妊高征4例,将其随机分为服维生素D药物干预组32例,常规干预组30例。2组患儿的月龄、体重、高危因素、喂养方式、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62例高危儿符合文献的诊断标准[1],行相应的头颅CT、脑干诱发电位、染色体、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查除外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大运动落后诊断参照正常婴儿发育标准[2]。其中3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CCD)的肌张力、异常姿势的判断依照文献的诊断标准[3]。BALP异常诊断参照俞淑敏等[4]《对佝偻病诊断标准中部分指标的几点看法》作简易诊断:200~249 U/L为维生素D缺乏状态;250~299 U/L为佝偻病初期;≥300 U/L为激期。

转贴于

1.3 干预方法

2组患儿按照鲍秀兰教授[5]编制《挖掘儿童智能始于0岁》给患儿运动、语言、认知及个人社会交往4方面训练,做抚触、婴儿被动操2次/d。CCD的训练方案:患儿由专人做推拿按摩1次/d、手法运动功能训练1次/d,包括肌张力改善及运动功能训练、中药浴1次/d。疗程1个月。药物干预组:给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状态口服维生素D 600 IU/d疗程1个月;佝偻病初期口服维生素D 10~20万 IU/次;激期口服维生素D 30万 IU/次,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复检BALP。常规干预组:给予生活指导,如饮食、晒阳光等。

1.4 训练疗效判定

有效:大运动达到相应月龄发育水平或较治疗前提高1个月龄水平;肌张力正常或改善;异常姿势消失。

2 结果

2.1 2组患儿在大运动、肌张力、异常姿势改善方面疗效不同。大运动、肌张力两方面改善药物干预组优于常规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姿势改善2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伴维生素D缺乏高危儿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比较(略)注:观察期为1个月

2.2 药物干预组口服维生素D治疗前BALP为(254.69±32.03)IU/L,治疗后为(214.58±26.50)IU/L,治疗前后BAL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62例高危儿BALP初检情况

各期BALP增高改变多发生于月龄3个月左右的婴儿;维生素缺乏程度与月龄喂养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见表2。表2 62例伴维生素缺乏高危儿BALP初检情况(略)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除骨骼病变外,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当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0 nmol/L时肌肉力量明显减弱、运动功能减低,其机制考虑与维生素D参与肌肉细胞内钙的代谢有关。现认为维生素D是一种激素,通过维生素D受体可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及脊神经靶器官[6],加速大脑神经纤维髓鞘化,使传导更有效、动作反应更灵敏。本文维生素D佐治干预组大运动、肌张力均改善明显,与常规干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不要忽视维生素D缺乏,以免影响疗效。

大运动的发育受生长发育自然规律影响,早期干预效果不如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性干预效果明显;一般认为即使不干预,随婴儿生长异常也会有改善,但是早期干预会使异常提前2~3个月消失[7]。本文2组患儿62例仅干预1个月大运动改善50例,也证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62例BALP检测结果表明小月龄儿,母乳喂养儿维生素D缺乏也很明显,说明“母乳喂养儿和配方奶喂养儿均应补充维生素D”这一观点是十分正确的,专家建议所有婴儿在生后前2个月内每天至少摄入200 IU维生素D,尤其早产儿在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BALP主要来自骨和肝,由成骨细胞合成,它可及时准确地反映婴儿钙营养状况和骨健康状况,而且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我们体会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中要积极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的综合疗法能够促进高危儿脑损伤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玉昆,付文芳,许植之. 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 2版. 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41-46,377-388.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 实用儿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4.

[3]谢鹏,林义雯,吴绍林. 高危儿保健和脑损伤的早期诊疗[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7-58.

[4]俞淑敏. 对佝偻病诊断标准中部分指标的几点看法[J].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55-56.

[5]鲍秀兰. 挖掘儿童智能始于0岁[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1-100.

第6篇

对于维生素D,我们一定不会陌生,而且可能只要提到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就会想到需要补充维生素D。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远非如此,不仅可调节血钙水平,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密切相关,有关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观念也有了更新。

正因为如此,有关维生素D的新认识还入选了2008年WebMD的十大健康新闻。而且随着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维生素D有望成为疾病防治领域的“明日之星”。作为社区医师,了解维生素D的多项作用,跟上观念更新的步伐,并将其作用与日常诊疗工作巧妙结合起来必将大有裨益。

维生素D属脂溶性激素原,在肝脏羟化为25羟维生素D[25(OH)D],再于肾脏羟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1,25(OH)D],1,25(OH)D的生理活性较高。

半数美国人患维生素0缺乏症

多数专家认为,25(0H)D500 IU/日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

高血压病动物实验发现,维生素D信号转导系统受损可导致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S)激活,引起高血压和心肌肥厚。2项前瞻研究均提示,维生素缺乏的男性(65岁的老人约30%每年发生1次跌倒,>80岁 者该比例高达40%~50%,而跌倒是老年人外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补充维生素D 800IU/日者的跌倒风险最低,而补充200~600 IU/日者该风险无差异。Meta分析提示,与补钙或安慰剂者相比,维生素D可使跌倒危险降低22%,且不依赖于性别、额外补钙、维生素D补充种类及时程。目前认为,维生素D降低骨折风险除改善骨密度外,还可直接改善肌力。

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可多方位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调节树突细胞分化、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排泌。动物实验证实,补充维生素D对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治疗作用,如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抗原诱导性关节炎、TIDM、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最近研究证实,高维生素D状态与远期多发性硬化症发生率低有关。

结核病临床研究显示,约50%以上的结核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低下,原因主要包括:①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接受阳光照射少且体内合成不足:②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因此结核病患者不仅易发维生素D缺乏,甚至可出现软骨病。为预防上述风险,专家建议将补充维生素D作为抗结核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此外,维生素D缺乏还与乳糜泻、囊性纤维化和肝脏疾病有关。

补充维生素D优于补钙

补充维生素D的获益和安全性明显优于钙剂。近期研究发现,补钙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特别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为钙剂可能加速动脉钙化。相比,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呈反比。

美国政府建议,年龄70岁者为600 IU。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日维生素D的摄入量应为400 IU,并需要从出生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有研究发现,多数情况下,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为1000~2 000 IU,因而有专家呼吁应将每日维生素D的摄入量提至800~2000Iu。FDA的营养指南认为,每日摄入2000Iu的维生素D是安全的。

第7篇

关键词维生素D2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2 25-羟基维生素D3

中图分类号:R151.41;R97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10-0472-03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its supplements selection

ZHOU Jian-lie1*,Christopher YANG2

(1. “Vitamin D Today” Website,Shanghai,200234;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07)

ABSTRACTLC-MS has been able to accurately distinguish and quantify serum levels of 25(OH)D2 and 25(OH)D3 over the last decade. It is found that the nutritional effects of vitamin D3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vitamin D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asons for using 25(OH)D as assessment for nutritional status of vitamin D and an evolution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25(OH)D2 and 25(OH)D3 levels,and reviews clinical research data on improvement of 25(OH)D2 and 25(OH)D3 levels in serum by supplementation of vitamin D2 and vitamin D3. Therefore,clinicians should prefer vitamin D3 supplements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treat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and deficiency.

KEY WORDSvitamin D2;vitamin D3;25(OH)D2;25(OH)D3

世界各地有近10亿人维生素D不足,需要补充维生素D[1]。维生素D补充剂有两种: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来自植物性膳食,而维生素D3(胆钙化醇)来自动物性膳食或紫外线照射人体自身合成。随着1997年公布维生素D的参考摄入量[2],血清25-羟基维生素(25(OH)D)水平被定义为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功能指标。近10多年来,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法)已能精确区分且定量测定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故已有一些研究通过测定补充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后提高或维持血清25(OH)D2和25(OH)D3浓度的能力发现,维生素D3的作用优于维生素D2[3~6]。

1用25(OH)D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理由

近年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水平低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各种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7~9]。1997年美国医学科学院膳食推荐摄入量(DRIs)制定委员会认为,以前用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很难肯定维生素D和健康的定量关系,且不再用抗佝偻病活性作为指标,而测量血清25(OH)D水平可以作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2],理由为:1)维生素D的循环半衰期(T1/2)较短,为24 h[10],而25(OH)D的T1/2为3周,能直接反映可利用的维生素D量;2)1,25(OH)2D的T1/2仅4 h,不能用来常规评价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11~13]。

2定量测定25(OH)D2和25(OH)D3方法的演变

从发现维生素D到1997年美国公布维生素D参考摄入量经过了70年,量化维生素D效力的主要方法是用生物学方法笼统评估总维生素D的国际单位相当于多少摩尔当量,且至多只能做到半定量测定。首次检测25(OH)D使用的是维生素D结合蛋白法(DBP法),1985年开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法),后又改进为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但DBP法和RIA法都只能评估25(OH)D的总量而笼统评估总维生素D,不能区分25(OH)D2和25(OH)D3。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HPLC法用于测定25(OH)D水平,能区分25(OH)D2和25(OH)D3,但因血清脂质萃取制备等步骤非常繁琐,故还不能常规临床应用[14]。近10年发展起来的LC-MS法、特别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法)可以同时检测25(OH)D2和25(OH)D3,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高通量,已成为医院规范化测量25(OH)D的金标准方法,能用来评估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在体内的效应。

3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缺乏的首选补充剂

2004年,Armas等[4]给予20例健康男性单次口服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 50 000 IU,结果发现:1)口服后第3天两组25(OH)D水平均上升,但第14天后维生素D3组的25(OH)D水平持续上升到峰值,而维生素D2组的25(OH)D水平却迅速下降到基线;2)第28天时,维生素D3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04.7 ng・d/ml,远远大于维生素D2组的60.2 ng・d/ml(P<0.002);3)维生素D2的效力不及维生素D3的1/3。作者提醒道:医师应当知道,与维生素D3比较,维生素D2的效力明显较低、作用持续时间明显较短。

2006年,Houghton和Vieth[15]指出,维生素D2不应再被视为与维生素D3等效,因为它们提高血清25(OH)D水平的能力不同且血浆中维生素D2代谢产物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所结合的量比维生素D3少、维生素D2有一个非生理代谢和半衰期较短的特性。因此,在讨论维生素D的营养作用时,重要的是要区分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了解这两个不同维生素D分子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维生素D2不应再被视为一种适用于补充剂或强化食品的营养素。

2008年Romagnoli等[6]的研究表明,不管是口服还是肌注,补充维生素D3提高的血清25(OH)D水平几乎等于补充2倍量的维生素D2所提高的25(OH)D水平。

2008年Mistretta等[1]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2增加血清25(OH)D水平的能力低于维生素D3,且维生素D2的血浆半衰期较短,维生素D2与DBP、肝维生素D羟化酶和维生素D受体的亲和力也低于维生素D3。因此,虽然维生素D2目前仍为葡萄牙和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采用,但其不应再被用于补充剂或强化食品。

2011年Binkley等[16]给予64例65岁以上社区居民每日口服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 1 600 IU或者每月1次50 000 IU共1年,结果显示维生素D3能比维生素D2明显更有效地提高血清25(OH)D水平。

2011年Heaney等[17]对33例健康成人随机、单盲每周给予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 50 000 IU共12周,结果发现:1)平均25(OH)D增量面积,维生素D2组为(1 366±516)ng・d/ml,而维生素D3组为(2 136±606)ng・d/ml(P<0.001);2)平均25(OH)D稳态增加水平,维生素D2组为(24±10.3)ng/ml,而维生素D3组为(45±16.2)ng/ml(P<0.001);3)维生素D2组皮下脂肪维生素D2含量增加50 μg/kg,而维生素D3组的维生素D3含量增加104 μg/kg。即:维生素D3提高和维持血清25(OH)D浓度的能力比维生素D2强约87%,维生素D3存储维生素D的能力比维生素D2强2~3倍。这些结果与其它几项采用不同的剂量和给药方案的研究结果一致[3~6]。鉴于维生素D3的效力更大、成本更低,笔者认为,这些结果不仅可以安全地推广到日常临床实践中,而且也能指导临床医师的实际处方,即维生素D3应该是治疗维生素D缺乏首选的补充剂。

4结语

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十分普遍,需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预防和治疗,但具体究竟是选用维生素D2、还是维生素D3补充剂呢?根据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知道,应首选维生素D3补充剂治疗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

参考文献

[1] Mistretta VI,Delanaye P,Chapelle JP,et al. Vitamin D2 or vitamin D3?[J].Rev Med Interne,2008,29(10):815-820.

[2]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Institute of Medicine. 1997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magnesium,phosphorus,vitamin D,and fluoride[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7:250-286.

[3] Trang HM,Cole DE,Rubin LA,et al. Evidence that vitamin D3 increases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more efficiently than does vitamin D2[J].Am J Clin Nutr,1998,68(4):854858.

[4] Armas LA,Hollis BW,Heaney RP. Vitamin D2 is much less effective than vitamin D3 in human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11):53875391.

[5] Glendenning P,Chew GT,Seymour HM,et al.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in vitamin D-insufficient hip fracture patients after supplementation with ergocalciferol and cholecalciferol[J].Bone,2009,45(5):870875.

[6] Romagnoli E,Mascia Ml,Cipriani C,et al. Short and long-term variations in serum calciotropic hormones after a single very large dose of ergocalciferol (vitamin D2) or cholecalciferol (vitamin D3) in the elderl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8):30153020.

[7] Holick MF. Vitamin D deficiency[J].N Engl J Med,2007,357(3):266281.

[8] Wang S. Epidemiology of vitamin D in health and disease[J].Nutr Res Rev,2009,22(2):188203.

[9] Kulie T,Groff A,Redmer J,et al. Vitamin D:An evidence-based review[J].J Am Board Fam Med,2009,22(6):698706.

[10] Tai SS,Bedner M,Phinney KW. Development of a candidate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25-hydroxyvitamin D3 and 25-hydroxyvitamin D2 in human serum using isotope-di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Anal Chem,2010,82(5):19421948.

[11] Seamans KM,Cashman KD. Existing and potentially novel functional markers of vitamin D status: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Clin Nutr,2009,89(6):1997S2008S.

[12] Endres DB,Rude RK. Mineral and bone metabolism[M]//Burtis CA,Ashwood ER,Bruns DE,eds. 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4th ed. St. Louis,MO:Elsevier Saunders,2006:1891-1966.

[13] Kavathia D,Buckley JD,Rao D,et al. Elevated 1,25-di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tracted treatment in sarcoidosis[J].Respir Med,2010,104(4):564570.

[14] Holick MF. Vitamin D status:Measurement,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J].Ann Epidemiol,2009,19(2):7378.

[15] Houghton LA,Vieth R. The case against ergocalciferol (vitamin D2) as a vitamin supplement[J].Am J Clin Nutr,2006,84(4):694-697.

[16] Binkley N,Gemar D,Engelke J,et al. Evaluation of ergocalciferol or cholecalciferol dosing,1 600 IU daily or 50 000 IU monthly in older adul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96(4):981-988.

第8篇

关键词 抑郁症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7-0013-05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and depression*

WANG Xue-mei1, WU Yan1**, MAO Xu-dong2

(1.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School of Medicin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2. Shanghai Xuhui Central District Hospital,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Depression is one of the common and leading causes of disability mental disorders, and the course easily repeats, whose etiology is still unknown. At present, it generally believes that it is caused by comprehensive reasons. Lots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hortage of vitamin 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n up-to-date summary of recent study and advance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and depression.

KEY WORDS depression; vitamin D; 25-hydroxyvitamin D

抑郁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五大疾病,且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二大的疾病。我国抑郁症患者已超过2 600万人。但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综合成因,与家族遗传、个性特质、内分泌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和躯体疾病等均有关。

目前,除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外,有关抑郁症病因的假设主要包括:①抑郁症与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特别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密切相关,许多实验室研究也证实抑郁症患者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低于正常对照者。临床上常用的三大类抗抑郁药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均主要是通过增加突触内5-羟色胺水平、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症症状作用的。②应激在抑郁症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应激状况下,机体下丘脑会释放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PH),从而刺激垂体分泌糖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释放皮质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损害与抑郁症密切相关。近来有研究发现,一些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提出了抑郁症的营养学病因观点。但相关研究尚不多,已发现与抑郁症相关的营养成分主要是叶酸、维生素B12、锌、硒、铁和脂肪酸等。最近一些研究还发现,情绪低落和抑郁也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维生素D在抑郁症发病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维生素D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1 维生素D及缺乏现状

第9篇

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危害导致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罹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阻碍儿童身高的生长、导致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婴幼儿是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之一,婴幼儿生长旺盛,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较高,尤其需要注重维生素D的补充。

维生素D很重要:维生素&类激素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为,预防和治疗佝偻病、促进儿童身高生长、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预防感染、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增强对湿疹的抵抗力等。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维生素D的研究较多,认为维生素D不仅仅是一种维生素,更起着类激素的作用,对调控机体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和维持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能调节钙代谢,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血液中的钙和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促使人体达到最大骨峰值,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此外,维生素D还能促进钙吸收和骨组织形成,促进骨骼钙化和身高生长;保护和促进牙齿健康;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促进孕期母体将钙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

日常膳食很难做到营养均衡中国营养学会在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均衡营养和平衡膳食,这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年龄大小,都难以做到均衡膳食。例如,人们的食欲会随身体状况和食物喜好而变化;食物的品种受到季节、购买力等因素的影响;准备食物的过程会受烹调习惯、时间、炊具、灶具等因素的左右;体重高低和对形体的要求会影响食物的摄入量;工作环境和特点会影响进餐次数和进餐量,等等。当膳食不均衡时,出于保护和促进健康的考虑,需要根据膳食情况补充膳食未能提供的营养素。日常人们所需的营养素包括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宏量营养素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水,微量营养素包括微量元素和常量营养素。用于补充膳食营养素之不足部分的主要是微量营养素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当谷物等主食摄入量较少时,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当肉类摄入量不足时,需要补充铁剂、锌剂、维生素A;当奶制品摄入量较少时,需要补充钙制剂;当没有吃适量的蔬菜、水果时,需要补充维生素C、叶酸等。营养素补充量的多少,根据膳食摄入量、个体身体状况、营养素检测结果等因素综合而定。

晒太阳有帮助,但是不够维生素D的补充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内源性维生素D是人体皮肤内的7 - 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这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通常情况下,正午时分阳光的波长才能较为有效地转化成维生素D2,这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维生素D最简单的方法。可是,经皮肤转化的维生素D2几乎没有活性,必须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反应 ,最终生成骨化三醇,才是活性最高的维生素D的形式,可以调节小肠、肾脏和骨骼对钙的吸收与代谢。

一般来说,无论成人或者儿童,在正午时分去太阳下暴晒的情况较少,过强的紫外线也有损于皮肤健康,因此通过日照获取维生素D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便在澳大利亚这个阳光充足的国度,调查资料显示,成年人中骨化三醇不足的发生率达到25%左右。而我国北方地区,成人中骨化三醇不足的发生率更是高达75%左右。

维生素D的补充:每天都需要一般情况下,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量为每天400国际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日照时间、身高生长水平、维生素D强化食品摄入情况、年龄等情况酌情增加,若身高生长不理想、强化食品摄入不足等,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补充量。若膳食钙摄入充足,加上适宜的维生素D补充,则机体钙营养状况应良好。骨密度可以间接指示骨强度,并间接指示钙营养状况,可作为参考,尤其在纵向监测骨密度时,若补充维生素D后,骨密度值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则可间接说明维生素D补充的必要性。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每天400国际单位,最大推荐摄入量为每天2000国际单位,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天的补充量在2000国际单位以内进行调整。

第10篇

冬季天冷,许多人有晒太阳取暖的习惯。即使在南方,天气并不寒冷,人们在阳光下行走、作业或活动,都不会戴遮阳帽或伞。在冬天里晒太阳,对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增强人体各部位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均大有益处。特别是对防治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质疏松症,都有着非常好的疗养效果。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在冬季里晒太阳也是如此。因为纬度不一样,不同地域接受阳光照射的强度不一样,紫外线的强度也不一样。每天的不同时间段,阳光的强度也不一样。因此,冬季晒太阳也有注意事项。

晒太阳注意事项

宝宝晒太阳时,可戴上小眼镜或用小伞遮住头部,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曝晒。

空腹及早餐后1小时内宝宝不宜晒太阳。

晒太阳有时会引起日光性皮炎。

时长可从5~10分钟起逐渐增加,每次日光浴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时间也需要根据季节而定,春、秋季一般在10时~11时;夏季在9时~10时;冬季在11时~12时。

晒太阳时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皮肤潮红或灼痛等反应,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用温水给小儿擦身。

已有佝偻病症状或从未服过鱼肝油、钙片的宝宝,不要急于晒太阳。应在服用维生素D制剂一段时间后,再接受日光照射。

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最好方式

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大都市,以及寒冷的冬季,由于日照不足、户外活动较少,皮下合成的维生素D严重不足。很多女性为了保持雪白的皮肤颜色,害怕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皱纹,一年四季都要涂抹防晒霜,又大大地减少了维生素D合成的机会。

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得到充足的日光,人们最好能够通过天然食物补充维生素D,如全脂牛奶、奶油、蛋黄、多脂肪的海鱼和鳕鱼油。植物性食品和肉类当中几乎不含有维生素D。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摄入过量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骨骼钙化异常和动脉钙化,因此吃鱼油时应控制在每日两小勺以内。然而,如果不直接大量食用海鱼肝脏或鱼油,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D是安全的,不会引起过量的危险。

但即便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人们仍应注意增加日照时间,因为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90%由日光照射产生,这种来源的维生素D效果最佳,且无任何毒性。

研究证实,如果完全不接受日光,而是每天补充5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目前推荐量为400国际单位),虽然可以避免发生佝偻病,但体内活性维生素D仍然低于正常水平。正常接受夏季阳光照射的成年人每天体内产生的维生素D可达50,000国际单位——如果每天吃这么大量的维生素,几乎肯定会发生中毒,而晒太阳却不会引起任何毒性!

而维生素D对身体有防癌功效

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减低罹患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科学》杂志的一片研究论文推测,充足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分解由高脂肪膳食诱导产生的一种胆酸类诱癌物质,从而将低人体结肠癌的发病率。

第11篇

维生素D,除了可以促进人体内钙的吸收、储存和利用外,还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今年3月19日,广西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进行了“不同纬度居民维生素D调查”时发现,办公室一族日晒时间不够,而且日晒的时候也不正确。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维生素D基数调查,涉及浙江、福建、海南、广西等6个省份,选取了多个年龄段和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如学生、办公室人员、户外工作人员和渔民等,以助于疾控部门分析居民体内维生素D的具体含量水平。

调查维生素D水平,有其深刻的背景。对成年人来说,缺乏维生素D除了会导致骨质疏松外,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患慢性疾病和肿瘤的几率。有研究指出,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男性患直肠癌的几率;对儿童而言,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营养不良。

200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关于儿童和母亲营养状况的进展跟踪报告》指出,在中国农村有大约40%的儿童发育迟缓,城市比例低于农村。营养不良最大的危害发生在孕期至2岁以内的儿童身上,造成的伤害多数是不可逆转的。婴幼儿期间的营养状况是人一生的智能、体能和健康的基础,早期的营养不良除了反映在体格发育迟缓上以外,还会影响儿童的智能及心理的正常发育。

因此,桂林市作为国家营养调查的监测点之一,此次调查主要包含了3类人群,分别是小学生(以三年级为主,10岁左右)、初中生(以初一年级为主)和办公室人群。每个人群的调查数量约200人,总共调查人数为593人。他们除了要做基本的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红蛋白以及血糖的检测外,还要做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包括平时的日照时间和膳食结构等。

虽然目前仍未公布最终的调查结果,但有消息透露,办公室一族普遍缺乏日照时间,这是调查中发现的“通病”。

办公室一族每天工作8个小时,顶多在午饭时,有几十分钟晒太阳时间,但是晒的时候不对。中午晒太阳。对于生成活性的维生素D来讲没有太大价值。因为紫外线波长的原因,早上9时前以及下午17时后,是晒太阳的“黄金时间”,这时的紫外线波长能够有效地帮助维生素D的生成。其他时间的太阳,晒久了很容易导致皮肤晒伤,而且对维生素D的生成作用很小。

第12篇

1维生素的作用、用途及滥用的危害

维生素DVitD对钙、磷代谢和小儿骨骼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钙、磷对骨的供应,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主要用于佝偻病、骨软化症及手足抽搐症的防治,但长期大量使用就会引起低热、烦躁哭闹、惊厥、厌食、体重下降、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病症,比佝偻病危害更大。

2维生素的合理使用

2.1区分治疗性用药和补充摄入量不足的预防性用药在治疗性用药时,使用维生素的指征应明确。预防维生素D缺乏,成年人口服日剂量0.01~0.02mg(400~800u);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性用药,成人口服日剂量0.0235~0.05mg(1000~2000u);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日剂量0.25~1.5mg(1万~6万u),最大量日剂量12.5mg(50万u)。用以治疗低钙血症时,需要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治疗维生素D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予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

2.1.1明确维生素缺乏症的致病因素:

2.1.1.1摄入不足:如食谱不合理、偏食

、长期食欲缺乏、牙病、老人吞咽困难等;

2.1.1.2吸收障碍:肝胆疾病、胃液分泌不足、胃酸缺乏、肠瘘、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减退、慢性腹泻等;

2.1.1.3需要量增加:儿童、妊娠及哺乳妇女、特殊工种工人、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2.1.1.4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细菌受抑制而不能合成维生素;

2.1.1.5烹调方法不当:如淘米过度、煮粥加碱、油炸食物等;

2.1.1.6药物相互作用:如久服液状石蜡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长期服用异烟肼的患者,易发生维生素B6缺乏;

2.1.1.7某些疾病所致的缺乏:孕妇、哺乳期妇女、疟疾患者出现叶酸缺乏;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严重肝脏疾患时易出现维生素K的合成障碍。医学教育网搜集。

另外,维生素还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如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缺铁性贫血常辅用维生素C,维生素B1则辅助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2.2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有些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较安全,有增强人体抵抗力,故可任意使用,这是不可取的。急性中毒可发生于大量摄取维生素A(成人超过150万u,小儿超过7.5~30万u)6h后。患者出现异常激动、头晕、嗜睡、复视、头痛、呕吐、腹泻、脱皮,婴儿头部可发现凸起肿块,并有躁动、惊厥、呕吐等颅内压升高、脑积水、假性脑瘤表现。每日服用25万~50万u的维生素A长达数周甚至数年者,也可引起慢性中毒,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还可导致胎儿畸形。

2.3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大多数维生素缺乏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所以应找出原因,从根本上进行治疗,而不应单纯依赖维生素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