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时间:2023-05-30 10:1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因材施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

2、我觉得由于所带学生的年龄层不同,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3、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路与措施。

4、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

5、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6、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7、李老师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用同一种模式来塑造学生。

8、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在传统教学的班级授课制中采用集体教学,要实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9、同一家庭的孩子,智力、兴趣、性格等也各不相同,父母应该要因材施教。

10、教学采取的是因材施教,但也并不完全是中国式教学:班级的规模很小,学生可以随意挑战老师的观点。

11、我会按照课程需要来安排我的课程,同时也会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12、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因材施教。

13、研究了改革课程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重视实习和实验教学对提高聚合反应工程教学质量的影响;

14、因此,研究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5、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

16、普通话语音教学针对“中学教师”这一特殊教学对象,存在“因材施教”的实际需求。

17、分级教学遵循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上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18、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搭建能彰显个性、发展共性、共获成功的适宜的教育平台。

第2篇

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优秀生”与“落后生”问题

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与落后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就需因材施教。优秀生智力高,接受力强,成绩优秀,对他们采取自学加点拨,主要靠自学,如遇到难题时,老师给予指导点拨。这样做他们印象深,效果好。对差生的教育是个难题,这些学生智力低,接受力弱。对待他们更要因材施教。首先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不要冷落、歧视、贬斥,而要亲近他们,鼓励他们。在教学中,对差生要倾注更多心血,下最大功夫,多讲、多练、多提问、多检查作业,让他们吃偏饭,组织一帮一、一对红,优生带差生,想方设法转化差生。有些教师把差生教育看成对牛弹琴,不值一教,放手不管。这是教师的无能,还说明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

三、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根据学生的性格、才能、优点、缺点进行教育,一个人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有的学生智高德疏,心强体弱。虽然学习用功,成绩优良,但是德育方面不足,思想不进步,身体不健康,不爱体力劳动。另有学生德高智差,思想品德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但是他们智力差,学习成绩不优秀。这就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各有所长,老师要进行扬优补缺教育,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完善人才。

在学科方面也做到全面发展,既要有一技之长,也要全面晓通。当今时代,需要有综合知识的全面人才,单科独进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学生偏科现象,教育学生全科发展,文科强理科差的要补理科,理科强文科差的要补文科,做到学文通理,学理者习文,成为文理双全的有用人才。

四、因材施教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爱好兴趣、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理,随时变化教法,激发兴趣,在课堂出现疲劳状态时,随时讲小故事,唱短歌,用以提高兴趣。小学底年级教学,根据他们智力低的特点,要采用直观教法,利用图片教字词、课文,这样学生学得会,记得牢。

在教学时,要掌握学生接受程度,不要盲目推进。有的年轻老师在这方面欠缺,只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不顾学生接受程度,多讲快讲,结果成了对牛弹琴,费力不小,收效甚微。一定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适当推进教学进程。

根据学生爱讲故事的特点,对故事性的课文,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战”、“飞夺泸定桥”等文章,老师按故事发展顺序把主要词句写在黑板上,再口头讲述一遍,再让学生自己讲,以故事会形式学习课文,学生心情愉快、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对景物文章,要采用挂图教学,如“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老师指导学生由远及近观察事物,老师再口述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景物描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因材施教要考虑课堂情况

课堂就是战场,战场上需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课堂上则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小幼稚,注意力不能持久,出现不专心听讲现象,有的学生玩东西,有的学生看画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故意停讲,眼睛直视该生,示意,警告,让其专心听讲。老师在授课中,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当教师讲课太快超过学生接受能力时,他们就会挠头、皱眉;当老师讲课满足不了学生需求时,学生就会抠桌面,东张西望,面部出现明显的不满。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动态,随时改变教课方法和速度。

六、因材施教要适当运用面部语、手势语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反思 学情 因材施教

为了落实新课改,很多学校采用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是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能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它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忽视学情,盲目设计

有些部门为了表示对新教改的支持,规定教师课堂务必要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必须上台展示合作的成果,学生讲的越多越好,教师讲课不能多于多少分钟,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过多地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好像非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每堂皆用。有的教师活动设计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逢问题必讨论,每课皆有学生展示,课堂热闹非凡。结果由于时机不当,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浪费课堂宝贵时间。

(二)流于形式,走过场

教师大多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耗时费力。小组互动学习占用太多时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成绩很难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迎合新课标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公开课也就成了作秀课,事先布置,事先排练,公开课热热闹闹,精彩纷呈,平时又是另一种课堂。公开课上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作秀成分多,小组合作互动的目的性不强,效益不大。

(三)追求热闹,异化了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只有弄清“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基础,实现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小组合作互动学习中,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过分强调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则被要求退到幕后,很多教师的课堂从头到尾都是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展示,教师讲话不能超过多少分钟,凡是学生活动多的课就是好课。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成了放羊式的课堂,教师完全没有了主导学生学习的地位,产生了很多低效课。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因材施教,视教材和学情设计合作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认为“教无定法”。这是很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任何生搬硬套、一刀切的方法,其理论依据再充分,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诗歌散文,学习这种文章,老师与学生一起美美地读,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在读中感受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能达到的效果吗?有的课文,很适合教师营造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利用情境唤醒、发展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思考、联想、想象,使情境中的场景、事件、角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入情”到“动情” 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学生通过具体的、丰满的形象去认识世界。有具体形象的感受,就会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类似朱自清的《匆匆》、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等较难理解的散文,有《荷花》、《桂林山水》等文笔优美的散文。对这类文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多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去感悟,再指导学生朗读理解,与小组讨论相比,哪种教学方法有实效,相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知道。

(二)拒绝作秀,落到实处

作秀的小组合作互动学习课,比满堂灌的传统课堂危害还要大。因为这种课堂不但无效,而且无形中让学生学会了弄虚作假,实在是贻害无穷。

1.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要视实际需要。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选择教学模式的最根本的依据。因此,是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学生是否认同,要看是不是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了解学生学情。当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才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是多少,一节课要多少次,展示的人数是多少,完全要根据教材和学情来决定。只有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生相互启发,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进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才是小组合作讨论的良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第4篇

任何语言都是由两个层面组成的:书面语和口语。英语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口语会话十分重要,然而对于我所接触的初学英语的农村孩子来看,有大部分同学羞于启齿,尤其是些内向胆小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不敢发言,生怕出错。所以针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如何让他们大胆的开口说呢?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创设语言环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力量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一般来讲,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其学习欲望强烈,学习态度也比较积极端正,学习效果也比较好。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往的过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利用上课前的一些活动来调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比如唱韵律感强的英文歌曲,且边唱边做动作,还有对话或者讲英文幽默故事等活动,形成固定的每日英语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前气氛,又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他们轻松无负担的接受知识,从而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中,为了让课堂舞来,我采用一些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如:实物,音乐,VCD等,用生动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牛津5B第4单元Buying fruit 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种或以上水果,然后我把它们归类好,在新授课文时,先让学生观看VCD了解用英语购物的语言有那些,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操练,接着摆出水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买水果和卖水果,于是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都抢着去买和卖,刚开始对Howmanykilos?/pineapple/grapes等这类单词发音不准的同学,最后都熟练了,在不知不觉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我还尝试着扩展了一些其他的句型。如:What would you like?/How much?/Here's...yuan等。最后对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有进步的同学进行鼓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信心,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主动性。

二、模拟生活,强化听说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熟练”是与人会话的前提,只有熟练,在会话时才能流利。熟练的标准就是要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小学生对所学的英语口语要做到熟练,有两大步骤不能忽视:一是要模仿,二就是要听说。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 采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VCD、投影机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视听模仿。小学生视、听觉敏锐,标准的语音、语调,特别是一段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录音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视听,学生会积极模仿。通过模仿、听说,再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大量口头练习,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例如:要让学生大声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模仿时要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一板一眼,口形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小声小气地在嗓眼里嘟嚷;老师领读时声音、语调要有感彩,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随着情节的发展,要有逼真的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或使用实物,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更有真实感;或者.让学生听简单的英文歌曲如:Happy Day 并复述歌曲的内容,听一些浅显易懂的幽默小故事,看一些英文的动画片,反复的看,并尝试讲述;看图,安排学生对话,互相提问,进行听力测试。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学英语的氛围。还可通过建立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开展各种竞赛如:演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小诗歌、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各种途径进行训练来提高口语。

三、因材施教,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充分了解学生。教学和训练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分别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活泼大胆,反应迅速。对于这一类学生,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让他们说得对,说得准,说的好;并且不吝表扬。而对一些口头表达不太好的学生,只要他开口说了,就要给予鼓励,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表扬。这些学生,动作较迟缓,反应慢,要采取激励法,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说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大胆的开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比如,我班级新转来的一位同学,对环境还比较陌生,怯于开口,紧张,怕回答问题。我就用期待和信任的眼光一直看着他,以适当的手势来引导提示他。最后,他终于由不敢说到小声说到最后大声的说出来。我不失时机地请全班同学以热烈的掌声鼓励。很快这个同学就容入到了这个氛围中来,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总之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口语的习惯,让口语像花儿一样绽放。同时作为教师口语更要注重提高。Withtime and practice the leaf of the mulberry becomes satin. (只要功夫深,铁锤磨成绣花针)。

【作者单位:东海县牛山镇英疃小学 江苏】

第5篇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新课程教育研究要求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课做为培养学生们美学方面有个不可替代的责任。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能够达到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美化行为的作用,使音乐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用它那独特的美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能仅仅教授学生以音乐基本技术技巧,而需要进一步彰显音乐教学在德育方面的独特作用了。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因材施教,在音乐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

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有热爱祖国的,如《祖国颂》;有热爱劳动方面的,如《劳动最光荣》;有反映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的,如《春天在哪里》等。这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材料,使学生感受其作品的内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体会乐曲的内容、精神过程中受到教益和启发。而还有一些教材所隐含的德育内涵和深刻哲理,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到小熊家里去》,则是以培塑学生开朗性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为目的;而《小乌鸦爱妈妈》,则是以儿歌的形式情景化展现“乌鸦反哺”故事,增强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图报的素养。在教学这些教材中,需要教师创设情景,通过强烈的形象感染,使学生的感情融入歌曲,在共鸣中潜移默化,在情境中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

二、设景施教,在教学互动中培育道德素养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发育成熟情形,也就有着不同的教育接受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实现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则还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形式,即如何搭建起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毫无疑问,让学生参与带有游戏性的教学活动、创设学生能够参与、融入的情景,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的共识。如在教学儿歌《蝴蝶》这一课中,教师可先把教室布置成花园,学生分组带上各色各样的卡通蝴蝶头饰,学蝴蝶飞进教室,做采花的游戏。再如,在教学《七子之歌》中,可以在教室里挂上一张中国地图,再把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分别代表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让每个小组通过自学讨论,对各自代表地区的认知。然后由教师介绍歌曲歌词的创作背景,通过对旋律的吟唱和歌词的理解,增强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认知和感悟。再如欣赏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老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图片进行播放,使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理解乐曲的变化及情节发展.通过对旋律、音色、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们想象自己就是那个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的少年,感受着处处鲜花、和小伙伴们嬉戏时的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拓展施教,在课外活动中渗入德育教育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必然地应该成为德育教育拓展的重要范畴。因为,如果教育者带领他们去唱、去听健康向上的优美歌曲,他们就会少接触甚至抵触那些低级庸俗的音乐作品。课外音乐活动主要有技能技巧训练、比赛、联谊等活动形式。笔者认为,需要根据不同活动形式,确定不同的德育教育目的和德育渗入方式。在器乐训练、演唱训练等技能技巧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体会“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意境。在歌舞比赛、文艺汇演等竞赛类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性对待成绩、客观认知自己的意识。而在联谊类的活动中,则主要培养学生善待他人、奉献以美、取长补短的意识。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作者单位:镇江市桃花坞小学 江苏】

第6篇

1、因材施教释义: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2、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好,所以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好,以适应以后各行各业的需要。但现实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其后果只能是损人害己,培养、锻炼不出优秀人才。例如,兔子长着健壮、灵敏的四条腿,最擅长短跑。它已经在动物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如果发挥这一特长,坚持短跑训练,它就可能成为世界冠军。但是动物管理员却让它练习游泳,它学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学会。“兔子学游泳”这个寓言故事更能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因材施教,才是成才之道。

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天资就比较聪明,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超强,被誉为神童。更多的孩子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下,在某一方面有兴趣,有特长。如果家长和老师对这些孩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那么,这些孩子就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才。反之,就可能会使孩子输掉一生。

我国著名的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如骏马奔腾,一举夺得110米栏的金牌,获得了世界冠军。然而,刘翔当初选择的项目却是跳高,训练多年也无多大长进。如果像这样一直下去,就不会有现在的刘翔。后来,教练发现他的双腿速度比弹跳力还好,就开始用心指导他练习短跑。在教练和刘翔的共同努力下,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为祖国争了光。

以上事例证明了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才。但是在现实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却存在着严重地违反因材施教教育原则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不顾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揠苗助长,强迫孩子报名参加校外的各种辅导班,剥夺孩子休息、玩耍的权利;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分析原因,耐心教导,而是态度暴躁,甚至拳脚相加;有的老师缺乏爱心,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是诚恳地发掘他们的优点,加以鼓励,而是态度冷淡,视为“笨蛋”;有的老师不讲究教学方法,不做个别辅导,一味地增加学生作业、加重学生负担;有的学校一到期中、期末就开始占用音乐、美术、体育等非考试学科,甚至根本就不设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这些都是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其后果只能危害孩子健康成长,给青少年成才设置障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为我们的祖国负责,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第8篇

教学方法的因材施教

1.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那些学习声乐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从未接触过专业的训练的,对那些初次接触声乐学习的学生,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对症下药。教学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2)对于那些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学生,老师要让他们进一步接收系统的声音训练,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充分调动他们的演唱特点。老师如果不注重学生各自的特点,以为的寻求难度的提升,这样,不仅发挥不了学生自己的声音特点,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受阻,歌唱水平也不会得到有效地提高。因此,老师要注意不同学生的歌唱特点,根据不同的个体选择不同的曲目,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不同学生的才能。(3)在声乐学习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其长处,并尽量做到救其之短。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能发展这部分学生的自身特长,还要帮助他们纠正自己发声的不足。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演唱素养,以使他们获得更加精湛的歌唱技能。

2.对不同才能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那些才能不突出的学生,往往学习接受过程较慢。这就给老师的教学进度提出了要求:适当控制教学节奏。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和帮扶,从而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使得收到良好的效果。(2)对于那些较聪慧的学生,他们学习往往接受较快。因此,要是他们注意大好基础,老师在布置祖业和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反复的斟酌,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态度,循序渐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3)对于那些对声乐学习很有天赋、基础知识又比较扎实的学生,往往要注重他们在曲目演唱技巧和现场表现水平上的提高。不同的曲目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表演一首曲目时,应该详细的分析曲目的结构艺术,了解曲目的主题等,对不同的曲目,老师都要做详细的分析,久而久之,使得学生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曲目表演的能力。

教学手段的因材施教

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手段的使用,往往会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学生群体,由于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所养成的生活习惯、智力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因此,同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不同的个体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每一位声乐老师,往往都会采取示范的手段用以教学辅助。老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亦是声乐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每个学生的模仿能力、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这就要求老师采取不同的示范手段。

气质差异的因材施教

气质是一种具有天赋的性质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的个体往往具有鲜明的气质差异。气质的特点及其差异性在一些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上也会有表现。例如,一些婴儿爱哭,一些则活泼多动,一些则会显得安静。不同的声乐学习者也会具有不同的气质差异。那些活泼好动、思维灵敏的学习者,往往更能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总是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为不全面。每一种气质类型的背后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也有它的消极因素,作为声乐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同个体的气质差异,从而肯定和表扬学习者的有点,克服其不足,从而合理科学的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本文作者:张琼莹作者单位:长治学院师范分院

第9篇

一、了解情况,分析原因

教师对被辅导学生口语交际情况的了解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在口语交际情况中有的是“说不清楚”,有的是“不敢说”,有的是“语言表达不完整”,还有的是“条理不清”“与人交往时,缺乏起码的交际礼貌”等。分析其原因有的是由于认知方面的,例如注意力、元认知、记忆力等存在缺陷;有的是个性方面的,如错误归因、缺乏主动性等。对被辅导学生口语交际情况的了解分析,有利于得出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辅导方法,设定辅导起点。因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相吻合,那辅导结果自然会收效好。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被辅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辅导过程中对学生充满肯定、期盼、鼓励,那么效果一定会更好。能否把辅导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平时比较合得来的学生进行配对(最好是一名优生配一名学困生),由优生辅导学困生,一方面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一直听教师讲解,穿插几次听自己同学说一说,效果会更好。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多创设一些机会给学生,自己充当旁听者,适时点拨与引导,给自己适当“减负”,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因材施教,绽放光彩

春风化雨润心田,爱心呵护育新苗。教师蹲下身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在辅导时针对不同学生教法各异,因材施教。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心理的脉搏,多方面引导,使学生产生练好口语交际的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兴趣培养。

1.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从而引发他们对口语交际的喜爱。

2.创造情境欣赏。让学生能经常欣赏到他们可接受的口语交际现象,引起他们的惊叹,感受到美。再辅以指点,让学生知其所以美,确立前进方向。

(二)对症下药,分类突破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样是口语交际有问题的学生,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鉴于此,我对口语交际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类:第一类是认识方面的,第二类是个性方面的,第三类是没有信心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存在的类别,这里就主要存在的现象谈一谈。

对于第一类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我把他们安排到讲台边听。口语交际的时候,我就在他们耳边唠叨,身边指导。当然,这样还不够,为了根除这类学生口语交际“痼疾”,必须不断对他们实施负强化。对于第二类口语交际有问题的学生,我则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说,在个别辅导时引导他们说身边事,学生很开心地与我交流。对于第三类学生,最要紧的是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三)重视口语交际“听”的指导

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教学,就缺少了成功的保证。因此,对于口语交际有问题的学生,要从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抓起,特别是认真倾听的习惯。一是要求做到“正确地听”。这主要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即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看着说话者,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二是要求做到“主动地听”,即要求学生能大体听懂对方的话,并能对说的内容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来。当然,教师可以把自己作为交际的参与者,静静地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和他们一起倾听。教师的认真倾听,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示范。

(四)加强口语交际“说”的训练

指导口语交际有问题的学生把话说具体。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插图,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观察之后,连起来说一说图意。他们在说话中常犯的语病是“说话不完整”,简单的一句话不是没了主语(谁),就是漏了谓语(干什么或怎么样)。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经常让学生通过基本句式的练习,或判断句子是否完整,或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学生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条理不清”是学生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通病,我指导学生说话前先想一想,想好了再说,要注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五)表扬激励,体验成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侯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否则容易使儿童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口语交际教学也不例外。那么怎样锤炼口语交际困难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真正愿意把口语交际练好呢?

1.纵向比较,持之以恒地热情表扬。对于口语交际有问题学生,笔者在评价上采取纵向比较的方法,只要找到他们进步的蛛丝马迹,笔者就立刻表扬。认真倾听、会倾听的学生,大力表扬,这其中不妨也树立几个口语交际有问题的学生,让他们自信起来:“我也行。”当然也可以采用小记者采访:“你听到了什么?”哪怕学生只说了一句,就大力表扬他,让他树立信心。

2.横向比较,取长补短。注意让学生与同层次有差距的同学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信心面对不足,奋力赶超。

3.以暗示为学生的进步找个起点。有进步就表扬,但要是他们中有的学生始终没有进步,那怎么办呢?每天批评?显然是不可行的。采取的是暗示激励法。比如几个小女生说话时细细的,根本听不清,于是就激励她们:“这星期如果你能说得清楚些,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父母。”“这几天你的声音再响些,我请大家向你学习!”后来这几个学生在说话时真的响多了。

第10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优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047-01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优生转化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教师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应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所谓"一俊遮百丑",在高分的光环下,许多尖子生的心理阴影被掩盖了。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我们也应该注重优生的转化。

1 狂妄傲慢的优生

此类优生往往成绩名列前茅,得到父母老师表扬,觉得自己了不起,渐渐自捧甚高;在公众场合下经常受到表扬,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加之班级、学校又要靠他们"支撑门面",因而受到众星捧月的优待。久而久之,他们认为自己十分了不起,常常口出狂言,行为乖谬,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姑息,应采取一定的方法促其自醒。我对这样的优生从不客气,在课堂上,我专挑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只作点头默许,答错了就先让全班讨论,过后再找他单独探讨,同时找一些相关的话题与之交流,以达到警示的作用。这样,他既会从内心深处折服于你,又会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有限。面对这类优生,教师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给他们做出示范,并随时讲生活故事给以警醒,这样他们就会意识到傲慢是学习的大敌,是走向失败的催化剂,傲慢的人最终是难成大器的。

2 冷漠自私的优生

此类优生的表现是:对班集体的事不闻不问,成天钻在书本里,不愿与别人交流,更不愿接近老师,也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对这样的优生,首先,教师要以长辈的身份出现,主动出击,学习上、生活上多给以关照。如经常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找一些难题与之共同探讨,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等。其次,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多找他们谈心,多为他们提供一些交流的机会。曾经我带的班就有这样一位优生,因为他的数学成绩在班上属于上等,我推荐他当了数学科代表,鼓励班上同学多请教他,几次"训练"后,我发现他比以往有所改变。接着,我通过一些集体活动来改变他孤僻的性格。如在班上开展的集体活动中,有意让他承担一定的任务,在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中,非要他参加一两个项目不可。面对这类优生,一定要用暖意融融的关爱去化解他们内心的坚冰,努力营造一种大家为公的集体氛围,让他们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改变冷漠自私的处世态度。

3 任性专横的优生

曾经班上有一部分优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什么都不屑一顾,稍有不如意就使小性子,甚至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死钻牛角尖,更有甚者以不做作业、不读书相威胁。遇到这样的优生,教师绝不要听之任之,否则会一发不可收拾。我的办法是:一是单刀直入,指出他的所作所为,问他使性子的理由是什么;二是移形换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老师,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三是立足长远,通过聊天,让优生感受老师的真挚关怀,师生有了同理心以后,老师进而可以了解他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其成长的故事,洞察其父母的教育方式,优生的既往习得,帮助学生分析其人性专横即叛逆的表现及对自身成长和人生带来的影响,指出这种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非要学生回答不可,如果他缄口不言,教师也要给出一个台阶,即花费一点时间陪他反思悔过,过后再让他以书面的形式承认错误,并作出保证。这样,慢慢地,他就不会任性而为了。

4 脆弱小气的优生

个别优生,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生活上、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神情沮丧。这类优生,一般自尊心特别强,心理承受力也特别差。一次考试考不好就会失去信心,老师的一句批评重语就会让他哭鼻子,甚至寻死觅活。这种优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否则会酿成不良后果。遇此,教师一方面要客气地规劝,引导他们把眼光放远一些,把问题想开一些;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其寻找"参照物",横向纵向进行对比,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但是,和这类优生交谈时,语气要和蔼,措辞要有分寸,既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放下包袱,增强信心。

5 好胜嫉妒的优生

好胜本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但这种心理状态如果过激,就会铸就不健全的人格。有个别优生,为了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总想抑制他人的发展,自己有好的资料从不借给别人,别人有什么好资料总要想方设法弄到手,当有人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明枪暗箭对其进行攻击,语言上夹枪带棒,恶意制造事端,挑拨他人关系,俨然一副不把别人搞下去誓不罢休的架势。这种优生,教师往往最伤脑筋,由于他们的阴暗心理非常隐蔽,不易被他人抓住把柄,因此教师也不可能面对面地批评,但教师应知其危害性,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一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明确指出这种不良现象,是嫉妒心和心胸狭隘的表现,以不点名的方式批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习的得失、分享生活的快乐,全体学生都要营造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班风;二是在召开主题班会课时,找一些刊载有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名人事迹的书报让这类优生读给大家听,教师再有意点评;三是找身边的典型事例,以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用这种含蓄的批评方式既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优生的转化,要以爱心为基础,耐心为前提,诚心为支撑,但方法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铸就优生的健全人格。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每一个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优秀学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 个别课 集体课 节奏 速度 音乐素质

钢琴教学中应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我接触了各种年龄段的不同学生,发现对其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幼儿钢琴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弹钢琴。由于幼儿的教学方法与辅导方法与青少年有较大差别,更不同于成人,所以往往教师和家长满腔热情地教学和辅导,而效果却又不那么理想。

1、孩子初学阶段的上课方式

五到七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十五分钟,年龄稍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只有充分利用孩子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变换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并及时休息,才能让孩子减轻疲劳度,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学琴已有一定程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可以上课时间略长,要求他约束自己专心听讲,逐渐锻炼其毅力和增强意志。但发现孩子确定因疲劳而不集中了,则需及时休息,使紧张的大脑松驰下来,否则会由于过度疲劳而损伤大脑的细胞,再说,在疲劳的状态下上课也是徒劳的,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式上课。

a.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龄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手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讲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孩子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唤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B、个别课要动静结合的方式:

“静”是指端端正正地坐在钢琴前弹奏,“动”是指离开钢琴在放大的五线谱表上摆摆音符,跟着教师练练听音,或听着音乐声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击乐器、唱唱歌等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渡到以“静”代替“动”。

C、课堂安排要劳逸结合的方式: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一般说来,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得住一些。教师要能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地逐步延长,如开始是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步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坐得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2、初步弹好一首乐曲的标准

完美的演奏一首乐曲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意味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把孩子当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他不可能做到,会望而生畏;要求过低,又会使孩子得不到提高。因此,对于孩子只能根据其学琴的不同年龄,程度以及接受力、音乐感、技术条件的差别提出高低不同的要求。总的来说,下面几个要求是应当力争达到的:

a、在知道了乐曲的标题、作者和性质之后,要准确地读谱,完整地弹奏;

b、用良好的姿势及奏法演奏,声音基本通畅、均匀;

c、弹出乐曲的情绪,力求有表情,有对比——强弱的对比,旋律和伴奏的对比;

d、用内心歌唱带动手指弹奏,能够弹出基本的分句来;

e、节奏准确,速度基本合理。

二、青少年钢琴教学中的特殊性原则

一般说,由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接受启蒙教育的程度、内容和方法均有所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起点并不一样。加上他们事实上存在的个体音乐素质、生理条件、琴感和悟性,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用统一的模式去实施教学是肯定行不通的。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特殊性,才能迅速地、针对性地找到各自的突破口,走上适合个人的成长和提高之路。

在我们分析因材施教之前必须辨别和了解学生。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综合素质怎样,教师必须心中有数,才可能决定施教的内容和方法。

一般说钢琴学生应基本具有音乐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当然不同的学生,在听觉感受性、曲调感、节奏感、对钢琴作品的领悟和理解能力等等方面,肯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青少年学生大致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程度高、悟性高:这些学生有着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和敏锐的反应能力,是可塑之材;

2、程度低、悟性高:学生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和敏税的反应能力,但因条件所限,接触音乐作品的量少,程度低;

3、程度虽高,但对作品的理解定位不准,规格较低;

4、程度与技能掌握不匹配,或前者高后者差,或前者低后者较好。

基于这些不同情况,教师必须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等方面有的放矢。以我县钢琴教学为例,我们的生源多数来自业余教学,一般没有进行正规的系统训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在使用教材、对技术的要求及各种风格的掌握方面,只能因人而异。

第12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齐头并进聋校班级管理之我见

聋哑学生由于听不见、说不出,很少同外界交流;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长与他们也缺少沟通、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要让孩子们个个乐学上进,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从“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中等生上进心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注重优等生的强化工作和服务意识”三方面齐头并进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班都有后进生。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自信心较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感情上与中间者和先进者有些疏远,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对其他人筑起一道防线,持有一种怀疑与不信任的态度,比其他学生更具有逆反心理,容易自暴自弃。作为老师必须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隔阂,做好转化工作。

一要倾注爱心,走进后进生的心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联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后进生在各方面更渴望老师的爱。为了叩开后进生的心灵之窗,我用心呵护他们:引导存在自卑心理的孩子融入集体;和脾气浮燥的孩子谈心;给敏感脆弱的孩子安全感;时时体谅他们学习中的难处,在教学中处处给予照顾,课后有针对性地补习等等。促使他们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比如,向杰同学脾气暴躁,一次他和最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感到很委屈、很难受,为表明朋友间的友谊,他竟然跑到四楼窗口要跳楼。我赶紧找到向杰同学进行疏导:首先安慰他,对他的哭诉表示同情;接着和他谈起父母为医治他的病到处打工的艰辛;然后教育他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情和态度,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时间自会证明一切,绝不可以让一时的冲突化作一生的悔恨……经过我的一番劝说,向杰同学当即承认自己跳楼的做法是冲动的、不理智的,并答应以后遇事先冷静思考,还连声对我说了好几个“谢谢”。就这样,通过对孩子长期的关爱,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要多些耐心,促进后进生成长。聋哑孩子与正常孩子相比,容易自卑,脾气比较倔强、任性。有些孩子,你教他的,他不爱学;没教他的那些不好的东西,他早会了。有的孩子不但不受教,还会对着干。作为班主任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不懈地教导、关心和爱护他们,努力找准每个后进生的症结所在,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时间长了,他们的错误少了,脾气也就温和许多。

三要搭建舞台,展现后进生的亮点。后进生在某些方面虽然较弱,但也各有自己的特长。我总是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找回自信。比如,龙呈辉同学成绩较差,但她在文艺方面表现很突出,我充分利用她的这一优势,安排她担当班级的文艺委员,放手让她编排“六一”、“元旦”等活动节目,通过多次锻炼,她终于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找到自我。覃金明同学书法很好,我常叫他帮我写词卡、写大字课文、办班刊。就这样,通过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找回自信心。

二、加强中等生上进心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中等生是班级学生的一个大群体,人数较多,他们大多养成了一种随大流的思想,理想不高、追求不远,在班级中既不愿冒尖,又不想落后;但他们又存在着很大的潜能。因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势在必行。

一是通过树立榜样,激发上进心。要想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断进取。这些中等生也有自己的目标,只是不明确、不稳定,他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容易妥协。我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课、故事活动课等途径介绍海伦凯勒、张海迪等名人身残志不残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奋斗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竞争意识。中等生数量较多,他们的好坏程度影响整个班级。为了提高其整体素质,我利用每星期的班会活动、大课间活动、文体活动等时间,设立目标、设计活动,要求中等生自行组织,开展不同的竞赛活动。如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的竞赛、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赛等,通过“比、学、赶、超”等形式,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发挥优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活动的组织、筹划,还常常在活动后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既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又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进步显著。

三、注重优等生的强化工作和服务意识

优等生是班里的领头雁。对优等生进行强化,培养他们抗挫折、抗失败的能力,发挥其特长,树立他们以班级服务为荣的意识,与同学互扶互助,有助于使师生生活在一种互相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要加强优等生的强化工作。首先,要提高优等生抗挫折能力。优等生虽然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失败也是难免的。我在每一次考试或活动后都会要求他们总结出“我失败的是什么,我成功的是什么,我今后要注意的是什么”等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意识到一次成功不足喜、一次失败不可怕,从而明白“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真谛;让他们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有与挫折抗争的勇气和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其次,还要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扩大学生视野,多读、多看其他学校或名人的优秀之处。要让学生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尽。

二要让优等生树立“服务”的意识。首先,要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班级建设出力。工作中,我奉行“班集体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我时常教育学生要珍惜集体荣誉,树立为班级服务意识。在班里开展“我为班级出份力”、“争做优秀小主人”等活动,取得良好的实效。例如委任他们为课代表,向同学传授学习心得,担当困难习题咨询解答的顾问者等等。其次,我要求以优带差,携手共进。由于后进生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跟不上步伐,优等生对他们通常比较冷漠,认为他们“笨”。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举行一帮一、以优带差的活动,让老师和同学、同学与同学形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每周我都开座谈会,让他们谈成绩、谈失误,定目标、定计划,让每个同学都各尽所能,携手共进。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育人工程,班主任必须耐心、细致、深入、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不辱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汉芳主编《班级管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2]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 华夏出版社;

[3]彭剑飞主编《班主任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