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课件

时间:2023-05-30 10:1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历史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历史课件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多媒体技术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相结合,有利于创设一种视觉化、生动化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了解历史的强烈渴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同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将学生过去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当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并非那么完善。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缺陷

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很多便利之处。与此同时,也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虽然,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种生动化、视觉化的教学情境,然而这种历史教学情境是虚假的,会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重心无法集中到课本知识点上面,而是沉浸在虚拟的画面中;再加上教师需要制作相关的历史课件,会耗费大量时间,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教材学习中,对教材内容缺乏一定的研究,也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一定的适度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中,需讲究适度性

1.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不能对多媒体教学产生过度依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制作相应的历史课件,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以及主动提问。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课件,要有自己的教学节奏以及教学风格。还需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取得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以及每位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来制作恰当的历史课件。不能为了纯粹的画面感而忽视了课本重要的知识点。如果课件制作的太过漂亮,会造成学生沉浸在画面中,忽视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与重视教育心理学中相关的注意规律。课件不能太过花哨,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价值。与此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不足的一面,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相关教材内容,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适度性,以期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21(05):229.

第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资源;整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步入高中历史课堂,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开始发生巨变,高中历史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把历史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历史过程等配以视频、音响和动画效果,“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突破了历史的时空限制,控制了历史的运动变化,契合了学生的思维特征,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果把多媒w资源与高中生的认知过程、与传统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将会使计算机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加熠熠生辉。

一、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如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的flas,配以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认识统一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每一媒体信息,都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在设计历史教学课件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

那种让计算机教师把历史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就是按键和顺序播放的做法,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意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而不是受课件限制和左右,失去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二、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计算机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特别是动态演示更是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但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机的放大演示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纯粹以计算机代替小黑板和挂图,单纯让计算机“唱戏”,而忽略了教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那将会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呆板和僵化。实际上,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挂图上填写“战国七雄”的方位,再辅以教师的“口诀”(“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其效果要远胜过单纯的计算机地图展示效果。实践也证明,那种“用鼠标代替教鞭”、“用屏幕代替黑板”的提法未免过于偏激和片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现代手段与传统完美整合、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三、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硬件设备缺失、相关课件的匮乏和制作的困难、历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使得历史课件的利用率很低,往往是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即使是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精制的课件,也仅在公开课上露露脸,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被束之高阁了。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另辟蹊径,才能化难为易,让更多的课件走进课堂,把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一是可以因地因人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但是制作复杂,对多数历史教师平时教学而言,不太适合。因此个人建议更多的一般性的课件可试试PowerPoint,易学易用,省时省力,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二是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应集中精力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切忌堆砌素材、面面俱到;图片的处理宜简洁,切忌滥用色彩、哗众取宠,否则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淡化授课效果。可以适当地播放音像资料和动画,增强直观性;增加理性分析。三是可采取“拿来主义”,将市面上的历史课件拿来,采用抓图、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制作,过程会轻松得多。

总之,我相信,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知识,以可视的画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历史知识,这样,高学历史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更大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孙汉群:《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的基本方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高荣国:《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中国远程教育,2002.

第3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转机

一、历史及历史学科的地位

历史是什么?简单来说,历史就是对人类经历的社会活动所进行的一种记录,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就高中历史而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历史教学人文特点突出,肩负的责任重大。

二、历史教学现状――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

历史学科以其丰富、生动的史实具有调动学生好奇心的有利因素。可是,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很多学生爱好历史却不爱上历史课,爱看历史影片、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如此强烈的反差,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深思和忧虑,究竟怎样才能改变历史学科的地位,并让学生因为喜欢历史而上历史课呢?

原来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历史老师出了一个难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给历史教学带来的转机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应包括: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交互式功能系统、信息网络与控制中枢系统和与之相适应的平_与教学课件。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历史课堂,为传统的课堂历史教学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使高中历史教学枯木逢春,给传统的历史教学带来的重大转机。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改变传统教学方面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学习历史应该是兴趣盎然的事情。为把枯燥无味的历史教材演绎的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历史热情和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可以使历史知识生动有趣、图形并茂,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被激发了。

2.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媒体表现功能。历史教学的关键是能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让那些很遥远的人和事得到模拟和再现,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现代教育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3.改变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

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现实性、有趣性、探索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要比单纯的传授和单纯的接受有价值得多,学生也会感到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会产生学习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补充大量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从而提高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教材以平铺直叙的文字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学生讲清本节的主要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显示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应包括: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交互式功能系统、信息网络与控制中枢系统和与之相适应的平台与教学课件。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历史课堂,为传统的课堂历史教学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五、结论

第4篇

一、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创设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活泼的学习环境,也会增加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其次,高中历史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于发言,充分发表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见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述趣味历史知识,例如,在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笔者为学生讲述了“土豆加牛肉”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这种趣味小故事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会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不仅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历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研究探讨的平台,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组织专题讨论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开展专题讨论会,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同历史教学相结合,开展研讨会,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节,笔者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首先,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或询问长辈,为课堂讨论做准备;其次,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共同交换信息,有的小组介绍了家庭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从摩托车到汽车,家庭收入呈增长的趋势。有的小组还搜集了第一代巨型手机“大哥大”的图片,在多媒体上演示了手机的发展历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的重要性,使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性。

四、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高中历史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教师挑选影像资料的来源一共有两种:一是在专门的历史网站上查找相关文献和历史记载,然后将这些学习素材与教学课件相融合;二是选取经典影视剧的片段作为学习素材,这些学习素材的选取一定要服务于高中历史课堂,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并对课本知识进行一定的补充和拓展。例如,在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建及其实践”这一节课时,笔者通过播放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的由来、艰辛的谈判历程、浩荡的回归场景以及当今港澳繁荣稳定发展的现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性,生动的影像演示也增加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实践拓展,增加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投入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仅限于课本知识的讲述,而是高中历史教师充分整合课外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从而使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师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拓展活动,将更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热情的激发。可以在学习了某一知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去感悟、分析和研究。例如,在学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后,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形成课外调研小分队,分工协作,开展调查研究,然后在实践研究结束后提交研究报告,教师通过组织这样的调研活动,使学生对本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社会习俗的变迁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增加社会阅历和经验的同时,还能放松学生的心情。高中历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将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堂,并主动学习历史?n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把握历史学科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第5篇

关键词:历史课程整合;资源共享;学习型组织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的整合,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特色,从学生兴趣入手,以“培养学生历史课综合能力为核心”,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溶入历史课教学过程中,以推进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资源共享理念的树立与落实则是实现历史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一、高中历史课程整合中,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的整合的课题实践过程中,解决资源共享问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1.新一轮高中课改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设置的“综合化”要求教师知识跨学科化,教育内容的“社会化”要求教师知识宽广化,开发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知识结构深厚化,这些都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更上一层楼。

2.本地的高考模式要求实现跨学科的资源共享。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的资源也十分广泛。特别是3+x高考模式出现后,政、史、地三科的综合过程中更需要共享资源。

3.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有机结合中,需要更多的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更需要网络共享资源。同时,教师制作课件的技术水平与教学水平脱节也需要利用共享资源扬长避短。

4.当“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的意识成为科学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共识时,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共享意识是时代的呼唤”的理念。

正如肖伯纳所说,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们都只有一个苹果,我给你一种思想,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们都拥有两种思想。其实经过两种思想的碰撞,又往往会产生新的思想。知识共享本质上是可复用性的共享,即把你的知识分享给别人后,你还拥有这种知识,甚至通过互动,你的知识还会增加,资源共享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高中历史课程整合中,如何实现资源共享

有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需要学校、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等多方面的努力与实践。

(一)学校:营造学习型环境,培育学习型文化

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治学氛围,大力强化教师的学习者、研究者角色,培养民主、和谐和合作的校园文化,构建资源共享与交换的平台,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有利于其交流和互助的宽松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二)教师个人:建立历史学科的素材资源,为知识共享创造条件

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积累共享资源:

1.从网络上搜寻共享资源

在教学中我主要使用的教学网站有百度、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资源网、高考学习网,历史学习网等等,通过下载一些共享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素材,既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2.购买的资源:通过购买书籍、光盘等收藏共享素材

历史书籍、历史教学资料、课件制作光盘、历史图片光盘、历史练习光盘,都是很好的素材,例如《大国崛起》光盘,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这部纪录片和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的课程内容联系较为紧密,可以适当地在教学中应用。

3.自制的资源:运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获得资源

将报刊、杂志、书籍(本)、幻灯片、照片、图片等资料经过扫描、识别、校正、编辑等数字化处理后作为作素材使用。这里还需要掌握较高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运用photoshop软件,flas制作,acdsee浏览器及各种媒体播放器。

(三)教师群体: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成长

1.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建学习型组织

通过听课、集体备课、为青年教师指派“导师”、聘请校外专家讲学、外出观摩优质课、外出进修、讲评课堂实录、交流教学反思、建立历史学习网站、网络交流等方式实现课件、教案、试题、高考热点等资源的共享,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选择更恰当更有效的整合方式。

2.进行课题研究,教学相长

选取典型的有实践意义的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对不同的课题成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发挥各位老师的特长:让年青的交际广泛的历史教师负责搜集素材,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将各种素材制作成课件或软件;年纪大的熟悉网络的教师搜集文字资料,由年轻教师将其制作成“ppt”课件共享……

3.建立校际学科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在开展《历史教师知识共享机制》这个研究课题时,历史组教师共同设计创建了西昌一中历史学苑网站,包括关注课改、资源共享、史海钩沉、史上今日、友情链接、在线交流等环节,教师可以下载、上传课件、教案、试题等素材,为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但是共享资源不等于只有索取,不讲贡献。而应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西昌一中历史学苑中要求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下载精华就是一条不错的措施。

三、如何利用共享资源为历史课程整合服务

在历史课整合中,除了直接可利用的课件、影视资料、图片、声音、文字资料外,共享资源更多的需要使用者根据教学需要学会取舍。特别是课件,可以从共享课件的制作思路、摄取课件模板、保存课件需要的背景、图片资料和关注课件设置中的问题意识等合理性因素方面批判地吸取。

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可直接利用的共享资源为历史课整合服务

有了丰富的共享资源库,能够直接解决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例如在讲人民版必修二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我直接在共享资源库里选取了戈尔巴乔夫的视频,这段视频详细地阐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在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更容易理解。

2.整合共享资源,丰富和完善教学设计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共享资源库建立后,我们能从中浏览大量参考书目、练习题,教学幻灯片,从中截取精华部分,整合到我们自己的教学课件中,完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教研组也可以展开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从他人的课件中体会“课件设置中的问题意识”为我所用,更好地促进历史课课程资源的整合。

3.从共享资源中吸取精华,实现历史课与文科大综合的整合,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

我们还可以从共享资源中摄取历史课教学所需要的课件模板,保存历史课课件所需要的背景或图片资料,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将政治课与历史、地理、语文等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共享资源中的试卷、文字资料、时事报告、高考真题等汲取知识,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升专业素养,真正实现整合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历史课程资源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1.对共享资源整理时,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将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2.历史课程资源的取舍要恰到好处,精选精用。特别是课前导入时资料的选择更应该注意,它不仅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否为后面的教学服务。

3.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要注重实效性,学生是否有所得,是否贯彻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整合意义重大,但能否有所收获,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充分利用共享资源。这需要学校营造合作的教师文化;需要教师个体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合作意思,突破原有的心智模式,提升专业素养;需要教师群体组建学习型组织,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实现历史课程资源的恰当取舍与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的浪潮。

参考文献:

[1]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教师教育研究,2007(01).

第6篇

【关键词】高中 艺术生 历史教学 方法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艺术生是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历史教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艺术生需要有一技之长,因此高中阶段重点任务是学习音乐、体育或者美术等特长,这就使得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历史课作为文化课中的非主干课程,本身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艺术生大都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等高考前两个月再来学习和背诵还为时不晚,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上,都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效果。另外,高中艺术生以艺术技能见长,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一般。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更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艺术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例如高中历史在讲述各朝生的重大事件时,往往会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顺序对其做横向梳理,许多艺术生本来就对各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掌握不清,高中课本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进行的这种横向梳理,他们学起来更是云里雾里,就这样艺术生薄弱的历史基础给历史教学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教师造成的。一方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对艺术生历史教学不够重视,认为所有的艺术生都只重视艺术技能而不在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给高中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的质量一般不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当前学校和师生都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因此学校为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大都质量一般,这就使得历史课堂往往鲜有生动、枯燥无味,于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肩负着编写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系列重任,所以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师德素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做好历史教学不断地积蓄资本。例如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提到“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了解“什么是简仪”、“简仪的用途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并将其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要培养“民主型”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校要让历史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课上多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真正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课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艺术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历史教师要想对其开展好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兴趣需要,并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位历史教师为了培养艺术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艺术生加深记忆,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在一条很有名(名家)的大道(道家)上有一位儒(儒家)者,他左手拿着一瓶墨(墨家)水,右手拿着一本法(法家)学著作,这本法学著作里既不讲述玄妙的阴阳(阴阳家)之气,也没有高深的纵横(纵横家)之说,而是记载了一个农家(农家)中所发生的杂七杂八(杂家)的小事”。历史教师利用历史知识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快乐中好学历史。

3.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夯实艺术生基础知识

“授课―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学生则参与甚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这种理论灌输式教学大都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热情。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的课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且易于对课件进行修改,这将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展开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为艺术生授课时,还要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做好由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与衔接,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方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教学。

三、结语

总之,虽然高中艺术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应对教学中的难题,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第7篇

1.多媒体技术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将促使历史的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看到悦目、听到悦心、想到舒心的良好学习情境,打破和穿越了时空阻隔和界限,为学生再现每一个历史画卷和场景,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2.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大大方便了师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过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进入历史教学课堂后,使得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图文俱全、声音与图像俱佳、动静结合,让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投入到历史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理解,节省了很多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3.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到历史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课件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展开思维的翅膀,促使学生积极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力、观察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空间无限拓展,这大大方便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和操作。

4.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方便师生设计和创造丰富多彩的德育情境,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实现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高中历史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德育是其素质教育的三大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尤其是在历史政治的这种学科教育中,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三观的树立和建构。过去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局限于空洞、无聊的说教,没有具体的、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载体和介体,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情感教育非常不成功。自从多媒体教育手段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后,其特殊的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等教学功能可以为学生学习历史制造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场景,反复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大大增强学生对各种历史图像的真实感觉,让学生切实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到历史时代和历史场景发生历程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和认同其中蕴含的各种真理性教育。

5.多媒体技术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师生现代素质等等的改变和提高了带来了诸多的新变化新进展。一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改变高中历史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与观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高中历史教学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做法和观念,改变了仅仅将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当成是一种工具,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复合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大大推进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变。二是大大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进展。这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改变字过去那种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入诸多新鲜的血液,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拓宽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和载体、空间,促使教学更加灵活、直观和现代化,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越来越朝着复合创新型方向发展。三是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素质和拓展了其知识面,促使高中历史教师的现代转型。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真正实现有待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接受、认同和学习实用。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掌握新的教学手段的挑战和诉求,由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遍促使师生知识面大为拓展,进入了一个信息世界的海洋。

二、多媒体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多媒体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的方便,比如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促使教学过程更直观形象吸引人、大大方便师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推动了学习交流更加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是也带了一些新问题和不足急需要科学及时处理和解决。

1.在对多媒体教学功能的认识上,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存在两个极端的想法与做法。就目前而言,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技术是没有必要,两者风马六不相及,因为历史包含的是过去几千年的东西,多媒体是现代新生事物;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一本万能的,高中历史教学完全可以用它来取代所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两种观念各持两个极端,均表现出了对待多媒体功能与地位的认识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观念还处于艰难转型和整合的关键阶段。

2.在历史教材处理和历史素材的选择使用上,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个误区是一些历史教师完全撇开历史教科书,一门心思追求课外的新史料、新素材和新观点,展现出了大有喧宾夺主之态势;另一个误区是一些历史教师上课时偏离历史教学本身的重难点内容,过分强调和重视课堂的大容量,导致历史教学课堂的内容显现出超载和超负荷运转的尴尬现象。这些误区都非常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轻松行进,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明确规定。

3.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高中教师在教授历史教学内容时还存在只重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误区。一是部分老师把历史课堂变成单一的课件展示和播放,导致师生直接沟通的过程大为缺乏、学生学而不实,达不到历史新课标的很多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积极发挥,更不要说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了。二是历史教学课件制作非常花哨,太过艺术化,模糊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的主次关系和地位,导致学生真正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注意与教学内容本身不大相关的内容。这些均展现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在处理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关系还存在一些错位与越位的地方。

4.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高中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历史教师看重多媒体对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的展现和演示,轻视或者说忽略对历史知识、历史想象和历史事件等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总结提升;二是重视课件的反复简单演示,对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的点拨和启发引导不够,这就导致了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思维训练方面还做得非常不够。这些均反映了高中历史教师在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关系中还存在一些不成熟和不理性的地方,需要教师们正确对待。

5.在教学过程上,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有演变为多媒体灌输的不良势头。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高中历史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教学方面的工作和事务,从头到尾地单一使用多媒体“唱戏”,忽视自己应该起到的导向作用和发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教师个人应该展现的教学风格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生动,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演变为目前常见的“机灌”,导致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较以前疏远,交流不多。这种现象彰显了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急需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展多媒体的教育模式。

三、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与举措:如何实现教学与多媒体最佳整合

1.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摆正它们的主次关系,防止多媒体教学技术发生错位与越位情况的出现,力求科学归位这些教学要素。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积极处理好自己的主导性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促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师主导性作用的正常发挥,在多媒体的辅助情况下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各种主导功能。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交互进行,力求良性互动。由于使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和多向反馈的,教师务必要用电教手段分步提示讲解和启发式阐释,积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推动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行进和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师生互动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去。

2.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力求围绕教学目标适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任何学科的所有教学手段都务必为教学目的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另外,必须服从服务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所有目标和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务必要紧紧围绕历史教学目的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要有利于并且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时才选择使用,否则就不一定都得非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科学处理多媒体和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坚持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来选择性使用和开展,这样才能保证历史教学课堂不会偏离历史教学本身。一是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细节,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常规来说,比较直观形象性的历史知识,比如各种历史图表、历史地图、历史影片、历史图片和历史知识结构图等资料,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工具,以便增强这些历史知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的历史教学活动,就可以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即可。二是坚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和历史教材紧密结合和有机整合,彻底改变那种忽视钻研与运用教材和只管课堂多媒体展示的现状。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怎样采用多媒体也不可能代替高中历史教材,制作的历史教学课件和展示讲解这些课件都务必要与同步的历史教材紧紧相连,这样才会使得整个教学内容不会偏离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各项要求和指导,促使教师和学生完整把握历史教学的所有内容。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理解

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既有新旧观念、方法的冲突,又有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学科观念上要放弃旧有的观念,才能实现新课改后的素质教育。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笔者认为要加深对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解。

1.打破传统历史理念的认识误区

高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对历史课程性质的认识,关键是对“基础”这个概念的重

新认识。中学历史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主要是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打基础,具体说是为高考历史打基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历史教材越编越厚,历史知识越讲越深,历史考试越来越难。学生是越背越烦,越考越怵,历史学习兴趣从初中到高中呈递减趋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清楚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定位,明白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到底是在为什么打基础。

2.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价值

历史知识是文化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一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素养和最起码的历史常识,如“炎黄子孙”、“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四面楚歌”,还有长城、故宫、天坛、北京人遗址等,都应该有所了解。

学史使人明智,这里的智,既包括鉴往知来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进取、推陈出新的创新智慧。史学的宗旨在于“经世致用”、“彰往而察来”,学习历史要注重从中领悟做人行事的智慧。历史,其实就是人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进步的经验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思想、文艺无所不包,历史教科书所撷取的是其中的精华。治国安邦的道理、军事外交的谋略、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刻、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及个人成就的历程,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

历史思维是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带有历史学科独特性的思维品质。前苏联著名教学专家莱纳对历史思维的定义是“历史科学范畴内的创造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关于历史思维的独特性,我认为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点:首先是思维的综合性和发散性。历史上一些重要决策和改革,总要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是联系性,包括时序的、空间的、因果的。这些联系有双向的,也有多向的。搞清这些联系,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历史,才能构建科学的历史知识结构。再就是“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历史认识必须以客观的历史材料为依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立论,可以向“权威”的观点质疑。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我认为,历史学习,追求的主要不是结论,而是得出历史判断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的教科书要尽可能地少写现成的结论,就是写结论也应以介绍观点的方式为主,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依据材料去得出认识。

科学史观主要是指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地认识和阐释历史的观点和方法。这是指导我们研究历史的思想方法,主要有:社会生产力决定历史进步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观点;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等等。科学史观的养成必须通过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学习和探究来训练。如西欧的殖民问题,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然后再用今天的眼光从历史进程的发展角度来分析,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分析,就会有多方面的认识。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是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如“”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自己的答案,它的设问是在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中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历史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鉴于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应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9篇

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打破,促使教师更迫切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手段的贫乏,长久下去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都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学手段的直接把握者,教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利用网络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二、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益处

1.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

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主导是学生,课堂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渗透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重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学习目标,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搜索历史资料,获得问题的答案,独立地完成学习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的教育,但是这些道德教育不但需要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才能产生效果,而且也需要更适合的教育手段。因此,我对学生的引导是这样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以文字、声音、图画、动画等为载体而创设的极具画面感、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课堂环境下感受历史长河中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而不是将历史知识和道德教育生硬地空洞地联系起来。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信息技术水平等,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是越多越好,更不能机械教条,而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应用。

2.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时,注意明确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和制作简单的课件,而不是沉溺于网络。

3.教师应该注重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实践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高中文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历史知识十分繁多复杂,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可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主导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有关历史知识。过去,教师讲授知识大都凭借课本、粉笔、黑板。然而,书本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漫长的课堂和枯燥的讲义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部分时,教师可以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一战和二战的视频。在放映相关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两场战争的有关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会被视频中的画面吸引,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兴趣主导课堂。

2.提高效率,加深理解。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便利性,以大量图片、视频、音频向学生展示精彩的历史场景。由于学生生活的年代与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相距十分遥远,生活年代相距较远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某些词汇或某些思想。例如,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作为历史中最伟大的思想家,更是高中历史课程必讲的人物。然而,过多的语言讲述无法充分表述孔子所生活的年代和所发生的事迹。多媒体技术就弥补了语言的不足,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一个战争频发的春秋时代,在这个战火纷飞、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的时代,孔子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遍走诸国,主张以“仁”的思想让天下太平,百姓衣食富足。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生平事迹,更能够真正体会孔子人格的伟大之处。

3.易于构建框架,梳理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

多媒体教学具有立体性,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利于对整个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时,教师通常会布置非常具有层次感的习题,通过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谈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时,由于南朝和北朝是在同一时间并列存在的两个朝代,各有更迭。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历史时,应该利用多媒体制作南朝和北朝各自的结构图和更迭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南北朝的分布状态和更迭顺序,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

二、几点建议

1.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课件和视频。

历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杂性,而网络上的视频和图片等信息复杂多样,其中很多视频都会对人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对网络信息进行谨慎筛选,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多媒体中信息的先进性,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

历史这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具有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这些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无法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例如,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意义、对中国的影响、的意义、一战和二战对于世界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历史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所有高中学生都应该对这些问题了如指掌。多媒体教学为历史知识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师生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将历史知识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尽管历史知识已经是过去的、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分析,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外,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加入时事政治的内容。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高中生要多多关心时事政治。因此,教师应该讲授当今国际形势、各国主要事态动向等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确定长远目标。

4.过犹不及,把握好度。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应用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凡事过犹不及。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这种客观媒介,应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有优秀的文化水平,学生才具有十分优秀的文化素质。历史知识作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应有重视。教师切不可过于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手段,应该把握好尺度。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多媒体在我国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方式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想让这种教学方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越走越远,相关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保证我国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屹立在世界最前列。

参考文献:

[1]徐红英.论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科学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2.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历史教学

新课程强调在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为了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要求,我们的教师不光要能“授受知识”,还应能够“启迪智慧”,最终达到“润泽生命”的目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熟练驾驭教材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将会是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高效课堂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从中掌握历史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思维开阔、见解独特、感官敏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的感官以新的刺激,使其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搞清楚哪些知识适合视觉冲击,哪些知识适合听觉感受,哪些知识适合动手实践。此外,问题的设计要巧妙、有深度,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要避免形式花哨走过场。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耳闻目睹、口诵心思,始终保持他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无声无息中自觉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活用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一般比较长久,是对过往事件和相关内容的学习,一般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中,尤其是将面对高考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显得枯燥、沉闷。但是,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历史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藏于我们的心底。古人云“六经皆史”,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说“生活皆史”。现实生活蕴藏着历史的传承,历史是沉淀于现实生活中的。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存在于现实就体现出来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学习宋代文化史,了解宋代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其南北的差异,就可以联系现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进行参照。

四、善用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与教材中相关历史内容有机结合,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地图中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空间状态的变化,进而明确其历史时期、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的原因。这样,学生可以借助历史地图进行形象、直观表述历史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的特定时期的发展情况,相关的多幅历史地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其发展变化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既涉及时间、地点、区域、方向等基本历史要素;又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多种因素,以此培养学生历史阶段综合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这样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

五、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历史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在课堂中展现出了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和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现象及其规律。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加大传输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革命、战争等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构建真正的历史高效课堂就应去掉那些片面追求形式、甚至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彻底纠正轻视历史学科的观念,真正做到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脚踏实地地去研究、实践历史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多媒体 信息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重视设计技巧,忽视师生互动作用。许多课堂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的作用只是切换那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历史图片,播放那些高亢的音响与唯美的动画,如此师者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学生也不再是课堂思考的主体,历史课堂的主角由人变成了机器,这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教学的宗旨。

(二)片面追求音响、动画效果,忽视历史学科的内在特点与熏陶。多媒体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片面追求课件中的听觉与视觉效果,在一个课件里设置了大量的、无关紧要的音响与动画。想通过这种求新、求异、求奇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三)片面罗列知识,忽视课堂信息质量反馈。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途径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历史教学的难点知识,教师无论如何讲,甚至反复讲几遍,同学们还是不易理解,想象不出,事倍功半。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以化难为易,把难点分解成图象,图形,由抽象变为直观。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然而,如果仅仅让学生侧耳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所有这些多媒体展示的场面,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从而记住大量有关的历史知识。

(三)引导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问题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利用电教手段,巧妙设置问题,有很快击中学生的兴奋中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一课时,我首先播放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片段,然后大屏幕打出以下问题:1.顾维钧演说有理有据,充分说明了山东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也得到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为什么列强仍然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3.如果当时你是北京的一位大学生,听到这一消息后会有什么反应?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四)课件的制作要突出重、难点问题,设计要实用。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信息和表现形式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接受有用信息。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实践我们感觉到由于课件展示时间过快,信息量太大,学生目不暇接,有些内容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已经被切换。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本着科学适用的原则,符合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能够切实表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学会严格筛选资料,根据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教学对策,精心设计、合理编排资料,灵活地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