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赞美长城的句子

赞美长城的句子

时间:2023-05-30 10:10: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赞美长城的句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一、启情导入

1.出示带背景音乐的长城图片。

2.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为什么说长城是雄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长城》齐读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方砖、间隔、屯兵、堡垒、打仗、扶手、智慧、气魄、望口。

(1)自读。(2)指名正音。(3)指名领读。(4)开火车读词语。(5)交流预习情况:关于这些词语你还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纸条展示。

3.汇报: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文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的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教师归纳总结。――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到课文里找一找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四、再读课文,学生默读、汇报,学习具体内容

第一自然节: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板书远景,长、弯)

引导学生抓住“远看”“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观察的位置以及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雄伟的气魄。体会比喻手法的好处)

2.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的作用。

第二自然节(建筑材料、作比较、军事作用、形态)

1.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板书近景,高大坚固)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2.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动手找一找。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

(1)结合第一、二自然节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三自然节自由读。

1.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

3.“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气读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吗?指导读第三自然节。

4.(过渡)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于是作者忍不住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个句子吧。

五、反馈整体

第2篇

语文教学的特定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即语言训练。课文是规范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范文,读课文是基本的语言实践。

而我们现在的小学语言教学中,是以问答为主的讲读,侧重让学生"理解"课文,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段话是什么意思,总之是为了获得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课文语言反倒不是学习重点,学生只是为了回答问题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接触一下课文,结果往往课文上完了,而课文中的词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读不顺畅。至于课文所蕴含的学生十分需要汲取的情味等多种养料,都白白地随问答而流失。再谈,这种问答式讲读,学生多数都是被动地,能参与的是少数,也有违于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如果语文课上让学生去读,他们将获得许多"讲解"所不能给予的东西,而当课文熟读成诵,变成自己的语言,一旦用时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读的应用。

一、读中感知全文

我们以看图学文为例,教给学生采用图文对照读,在正确、流利读课文的基础上,凭借图画突出感知对象, 引起学生观察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联想,逐步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画意之中,提高想象能力与口头 表达能力。如《长城》一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图文对照。第一幅图是长城的远景,读的过程中学生自会体会到她的雄伟、壮观,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号称"万里"。第二幅图是长城的近景,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了解长城的构造,还会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那么,他们也就不难感知《长城》一文的主要内容。

其它类型的文章也相同,我们没有必要把学生一读就懂的东西,一讲再讲,要在读中感知,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也就跑不了。读的过程中,当然也有学生费解的内容,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二、读中体会思想

学生个体情况不同,所以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会体现出差异,在出现不同质疑时,我们应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采取疑点、难点用多种形式反复读的方法,熟读精思,小组深究内涵,教师给以提示,而不是轻易地把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让他们"跳一跳"去摘下"果子"。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对于这句话可让学生反复读,体味其中蕴味。初读,他们不会发现奥秘,而当提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想想鲁迅的话用意在哪里?这样经过朗读、讨论、探究就不难理解"黑洞洞"、"碰壁"的真正用意了。而鲁迅先生顽强的斗争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不难从学生们的朗读中体会得到了。

可见,读的运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两者是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必将变成主讲、主问,而不是真正的主导。

三、读中领悟运用

读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规律。规律不能由教师授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教师的任务是引导,本领在于善于点化。领悟规律的方法很多,有的可采取比较、揣摩、赏析的方法,经过一番增、删、调、换的推敲,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如体会用词的准确、凝练,造句的简洁,生动等。有的可对某些结构相似的段落进行归纳,领悟出共同的表达规律。如《再见了,亲人》,前三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三段是段式结构相同的文字。学生阅读第一段时,引导认识第一段中告别的话,过渡句,回忆往事和深情赞美四个层次,并引导他们体会志愿军在离朝时与朝鲜大娘依依不舍话别的情景,接着朗读过渡句,体会由现实转入回忆往事的过渡作用,再读回忆的两件往事,了解大娘为支援志愿军所作的巨大牺牲。最后,饱含深情地朗读段末深情赞美的句子,体会中朝两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起来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学生通过引导、通过读,总结此段的结构安排,"告别的话过渡句回忆往事深情赞美"。通过朗读,理解第二、第三段的结构,掌握、领悟其中规律。小学中、高年级以读写为重点,所以在领悟其规律后,试着采用课文的表达方式写《再见了,XX》,以达到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课文前三段都有话别部分,我们可用"改读"方式,检查学生的领悟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原文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然后进行两种表达的比较,或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或区别表达的优劣.学生从语言转换的训练中,领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逐步养成创新学习的能力。

总之,情要在自己读中悟,理要在自己读中悟,法儿也要在自己读中悟,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既得到了猎枪又得到了兔子;而听老师讲懂,只是得了兔子。可见,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而我们教师不应怀抱知识走近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走近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策略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中蕴含的巨大的德育能量,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以语文教师的优良品质为补充,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适时渗透

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通过对和魏校长的人物分析和相关语句的品读入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之情,文质兼美的课文,具体形象而又为学生乐于接受。凭借教材,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地、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锲合点,努力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熔铸意志品格。《长城》中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极尽赞美。教学时,我紧扣这一点引申开去,如在“想起”前加“很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用“血汗和智慧”说明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的赞叹和对他们聪明才智的钦佩;“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既概括了长城“长”的特点,又说明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又如《我们成功了》一课生动地介绍了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激动的心情和欢庆的场面。二年级学生不易体会,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资料,举行“奥运知识知多少”交流会,通过学生展示,介绍收集到的图片、歌曲、故事等,增进了对奥运会、对北京申奥的了解,水到渠成地感悟到了文章的情感。

二、加强学生阅读指导,让学生读中悟情

语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品味文中的感情,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以读求物,读中悟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亲生感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对课文塑造的生活原型有设身处地的真切感受,催化自己的情感,与作者心灵相通,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可安排学习活动一:静心默读课文1-15自然段,勾画出体现父母对小巴迪“爱”的句子,从中体会“爱”的含义。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朗读,体会出母亲的爱是“支持的爱、鼓励的爱、自豪的爱”;从对父亲语言描写句子的朗读中,体会出父亲是“警告的爱、严格的爱”。在学习活动二中安排学生再次回读课文1-15自然段,了解巴迪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让学生带着当时的心情读句子,学生此时对父母之爱就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这样指导学生朗读,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又如教学《长相思》这一首词,可让学生抓住对词上阙“山一程,水一程”的朗读,来体会纳兰性德与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和“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在学词的下阙时,我们抓住“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个句子,用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配乐读的形式,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诗人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身心分离的痛苦。最后,在升华感情时教师再次引读: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风一更,雪一更.....);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风一更,雪一更.....);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风一更,雪一更……)。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学生齐读: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学生齐读:长相思);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学生齐读:长相思)。通过这样分层次的朗读,让孩子们的情感与文本情感浑然一体,并从读中悟出了真情。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口语交际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任务。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样才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空间:同学们,许多年以后,当人们挖出了残缺不全的铁罐,铁罐会对陶罐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兴致很高,有的说:“陶罐兄弟,对不起,从前是我太骄傲了,今后我一定与你和睦相处。”有的说:“陶罐兄弟,我知道了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还有的说:“陶罐兄弟,你善良、真诚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又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以诚待人》的教学,课堂意伊始,让学生联系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课文内容,理解“以诚待人”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的树叶》这一书本故事,来迁移感受以诚待人;最后创设情境:1.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又不在家;2.班里的一位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学校上课;3.校园里,有同学乱扔纸屑或随地吐痰。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以诚待人。这样,课堂不但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以及发言时做到举止大方、态度诚恳、语言流畅的能力,而且受到了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教育。

四、充分利用习作教学时间,让学生在习作中表露真情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会让学生在提高习作能力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人教版小学3-6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一学年都安排有一次写人,记事,写景的习作训练,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时间,让学生从中受到德育教育。如写人的文章,我们不光要介绍这个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还要通过一两件小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所谓人物的品质就是那些值得我们学习,值得人们赞扬的精神;写事的文章,可以选择《难忘的一件事》、《玩得最开心的一次》等内容来写,写作时不仅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写清楚这件事如何令人难忘(开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抒情,揭示从中得到的启示,明白的道理;写景的文章,不管是家乡的景点,还是祖国名山秀川,我们写作时,既要介绍这些景点的特点,美在何处,还要表达出我们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这样就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智育、德育教育的双重目的,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

泉眼找准了,凿下去便会有清泉喷涌;文眼抓准了,掘下去自然也会有激情勃发。所谓文眼,就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词句,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文眼或是课题,或是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或是文中的一句话,能牵一发而动全文,有制约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这样的词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感悟、想象,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融。因此,文眼也是阅读教学之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时抓住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全文的钥匙。文眼的表现形式有字词型、语句型、段落型。下面我们就以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章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抓文眼来读懂课文。

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则文章的叙述方式也不同。文眼在前,文章后面内容必须顾及到,如《白鹅》开头段中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一句总领全文,是篇首“点眼”,下面五个自然段分别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来表现白鹅高傲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文眼在中,则前注之,后顾之,如《秦兵马俑》第三自然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既是对前面第二自然段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概述,又是对后面五个自然段将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导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眼在后,则前必注之,如《乡下人家》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前面内容就都紧紧围绕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特点从不同时间、不同季节进行具体的介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突出课文要表现的中心。

巧抓文眼进行教学,可以治繁从简,制杂从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标题中找文眼

很多课文的课题其实就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更像隐藏在树叶丛中的瓜果。只要顺着“文眼”这根藤去搜索,一定能摘到丰硕的果实。文章的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设计教学,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在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可以从题眼“变化”切入,引导学生讨论: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使学生明确文章主要是写:黄河的变化及其原因。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又如我在教《爬山虎的脚》时,觉得这篇课文的文眼就是“脚”。上课时,我问学生:“脚大家太熟悉不过了,谁有脚?”学生说:“人有脚。”“还有一些动物也有脚。”我又问:“你能画出人或者某些动物的脚印来吗?请上台来画画。”有的画了人的脚印,有的画了小鸡小鸭小马小狗的脚印。于是,我话锋一转,说:“爬山虎的脚,你们见过吗?”同学们有的说:“没见过。”有的说“见过爬山虎,但不知道它还有脚呢!”“是啊,爬山虎是一种植物,植物也有脚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子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并画出爬山虎脚的简图。”学生很快结合课文和画图,了解了爬山虎脚的基本情况。我接着又说,其实爬山虎的脚跟人的脚一样,也是会走路的。那么它到底是怎样走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学生很快用自己的话说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在墙上爬的以及它的变化。学生这样学起来,无须老师口干舌燥地讲解,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悟,学得更踏实。尤其是,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的美丽。怎样导到学习爬山虎叶子上来呢?刚才不是有同学说见过爬山虎,但不知道它还有脚吗?于是我就问学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难以发现爬山虎的脚呢?”学生说:“是爬山虎铺得均匀的层层叠叠绿得发亮的叶子挡住了爬山虎的脚。”“是啊!这么美的叶子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围绕“脚”这个“文眼”展开教学:脚的样子――脚的颜色――脚的变化――脚隐藏在叶下。学生学起来思路清晰明朗,老师教起来轻松自如。真的是顺藤摸瓜,水到渠成啊!还如《富饶的西山群岛》《大自然的启示》《桂林山水》,可以分别从“富饶”、“启示”、“山水”,去思考梳理“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自然走进了理解、分析、品味、体悟的习得过程。

二.从课文词语中找文眼

中心词是理解语言的突破口,抓住了中心词,就能更加深刻地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如,在执教课文《触摸春天》这课时,可以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奇迹、灵性、感动、热爱”设计如下几个环节:(一)读解课题,初读课文。(二)细读课文,感受“奇迹”。(三)用心品味,体验“灵性”。(四)自主朗读,抒发“感动”。(五)拓展延伸,表达“热爱”。这种巧妙的设计,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中“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再如,我在执教课文《长城》这课时,就想:怎样在文中找一根主线,把课文串起来呢?我反复通读课文,发现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咦!“奇迹”这个词岂不是串起文章的一根主线嘛?它不就是引领全文的“文眼”吗?课文就这样开头:“同学们,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那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并说出你的理由。”于是学生纷纷读文,说远看长城怎样怎样,近看长城又怎样怎样,踏上长城又是怎样一番滋味。就像满头蓬乱的头发,因为有了“奇迹”这个“词眼”,让学生一下子梳理得顺溜光亮。这样不但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大教学容量,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课文句子中找文眼

有些课文中的“文眼”,不只是一个词,而是一句话。透过这句话可以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息,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抓住了这样的句子,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感悟、想象,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融。因此,抓住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全文的钥匙。通过围绕文中某个句子,把全文串起来导读,读得一遍比一遍深刻,一遍比一遍富有情感。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学得深刻仔细。例如:执教《呼风唤雨的世纪》这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课文的“文眼”,围绕这个句子,我说:“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的学生说:“因为20世纪,人类已经登上月球,潜入海底,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接着用手指着那句话:“所以说……”学生顺着我的手指读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的学生又说:“因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又指着黑板上的那句话,学生感情递进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有的学生回答:“因为20世纪,人类实现了古代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腾云驾雾’的梦想,幻象纷纷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学生对第一段这句话,由毫无情感的朗读到赞美,到惊奇,再到赞叹。感情层层递进,对课文的了解层层深入。理解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之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创造的兴趣。又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第五自然段普罗米修斯的一番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是文章的文眼。教学时,以普罗米修斯的这番话为支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聚焦“造福”和“痛苦”,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感悟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形象,从而巧妙地突破课文重点。我把整篇课文分成三个板块展开,利用第五自然段中普罗米修斯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把各个板块巧妙地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反复地适时地将普罗米修斯的这番话进行呈现朗读,让课堂中常常回荡着普罗米修斯坚定的话语,带给了学生一次次的震撼,普罗米修斯善良、坚强、伟大的英雄形象也深深地烙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上。

总之,文眼是能统摄整篇作品内容、揭示全文主旨,能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或脉落层次的关键性词句。它是文章的精要所在,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阅读教学之眼。抓住“文眼”来进行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以简御繁的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总揽全文、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准确领会文章主旨的一条捷径。

宋万芳,湖北省保康县县直幼儿园教师。责任编校:郑利玲

第5篇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69-02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着眼于学生的认识和在认识领域,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则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力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着力解决“为什么而学,将会怎么去学”的问题。语文课程“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障。

一、以文本为平台,着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语文课的知识才能得以体现,知识的汲取又必须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去挖掘,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指什么呢?即指文中主要讲了什么事,并通过所讲的事情来反映某一问题,或歌颂了什么,或赞扬了什么,体现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体味文章的内含,来有效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教师要抓住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让学生了解张家界景色的优美及资源的丰富,体会作者对张家界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增强环保意识。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要抓住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再如教学《小英雄雨来》,要抓住抗日小英雄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与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争的教育。又如教学《丰碑》,要通过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验课文内涵,识记文章知识要点,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自我形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习意识。

二、以字、词、句教学为依托,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字、词、句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石,基石墩厚才能垒起大厦,才能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如《长城》一文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句中的“才”字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十分不容易。再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里把长城比喻成“长龙”,非常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不仅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建造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用双手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建筑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只有字、词、句把握的准确,理解的深刻,学生的情感才能融入文本,民族自豪感才能得到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才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人文性”是师生共同感受,是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是字、词、句理解后的升华。没有字、词、句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人文性”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更谈不上统一。

三、通过质疑、讨论,以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古人云“学须有疑”,有疑问才能体现思考。质疑过程是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感知后的知识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问题,并通过质疑、讨论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是志愿军战士说的,因为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也可以说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因为他们在与志愿军长期的并肩作战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为什么要选用“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做题目呢?通过讨论方知,这句话更能说明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依依惜别的深情。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动人的场面?通过讨论可知写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依依惜别的三个动人的场面。再如“亲人”指的谁?志愿军为什么让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为什么永远不会忘记朝鲜阿妈妮?小金花和妈妈是怎样救出侦察员老王的?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怎样高的代价?等等问题都应在讨论中解决,并在讨论中进行想象,想象大嫂到前沿阵地为志愿军挖野菜,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想象小金花的妈妈救侦察员的情景,通过讨论使学生感知到这篇文章写得情感真切、强烈,体味课文通过对依依惜别场面的描写,盛赞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文中运用了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例,采用多种句式,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这些情感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的渗透,并不是教师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让学生在感知、体验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我感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有效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现代语文教育理论认为,读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语文知识、文中情感和学生受到的情感熏陶,是学生读书读出来的。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才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想,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长城》一文,之所以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在指导学生朗读长城雄伟壮观和结构特点的部分时,要求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在指导学生朗读由看到的长城展开联想的部分时,要求学生带有赞叹的情感。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时,要学生带有自豪的语气去读。让学生在表情朗读中,把心放到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表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再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中,教师要抓住前三段中表达志愿军战士无限感慨的句子进行指导。对三个感叹句和反问句,要指导学生正确断句,找准重音和尾词,语调上扬。例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最后三段要指导学生读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无限眷恋之情,感知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教师在创设读书的情景之后,学生读书的兴趣浓了,读书的情感生发了,文中所蕴含的感情自然流入学生的情畴。“人文性”教育在学生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所负载的科学文化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内涵,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的知识,提高理解语言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上接168页)才会产生探究的愿望。教学《分数的认识》中,我以分西瓜的故事引入新知,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想想,师徒4人平均分,可以吃1/4,猪八戒却想吃1/8,它的想法是聪明,还是愚蠢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些同学拿起了准备好的纸片,又画又剪彩。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了1/41/8的道理,无须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

3、以数学知识的价值,增进对应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中我常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展示生活这个在舞台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实际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圆的认识”时,我提问在生活中哪些是圆的?学生说了很多,又追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正方形的车轮,椭圆形的车轮又是怎样的前进的?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让学生明白车轮要做成圆形的真正的原因。数学来源于生活,同学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感受着数学,经历着数学,体验着数学。

4、造悬念设疑问,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

心理学家,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索反射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只有有了疑问和惊奇人们才可能做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在教学中我竭尽全力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常制造一些悬念,设计一些疑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趣、质疑,萌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和强烈的思考探索欲望。

5、主动探究,体验数学有趣

第6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感 赏识 分组活动

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职高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职高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侧重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扩大词汇量,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但时下很多家长、学生盲目追求就读普通高中,导致职业高中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职高英语教学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大部分的职高学生都是英语差生。要想搞好职高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多费心思。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教学,也不能任其自由,那样也只能使学生对英语渐行渐远。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坚持情感、兴趣、知识相互作用原则,理解、信任、赏识学生,多渠道丰富教学手段,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情感引课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语言教学过分强调认知因素而忽略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导致情感空白,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它具有激励、推动、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一大任务,情感引课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探究的强烈动机,能勾起学生阅读的强烈欲望。

在教学课文The Great Wall时,教师先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古老文明,让学生感到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China is famous for the Great Wall.(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以长城而出名),然后通过问答及资料介绍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The Great Wall was first built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built the Great Wall under terrible conditions, without modern machines or modern technology. The amount of the bricks and stones which were used to build the Wall is believed to be enough to build a wall five meters high and one meter thick around the earth. The Great Wall is over 6,700 kilometers long.在课文学习之前,学生就树立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以及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强烈愿望,勾起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的欲望。

二、赏识教学重燃学生阅读的兴趣

现在的职高生素质相对偏低,在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方面都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任务式地实施阅读翻译教学,在学生理解受阻时,不是任其自然就是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指责:“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难道课前你没有阅读吗?”“读不出来就罚你抄课文N遍”……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差生迷路于知识森林,无人指点迷津,再也没有信心寻找太阳和出路,心态变得更自卑、更胆怯。

因此,只有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积极有效的阅读教学手段,才能重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作为一名职高英语教师,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大至一方面,小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教师激励学生的素材。我们不必等待学生取得巨大成绩时才表扬,学生看似平常的小进步都应得到教师的赏识与认可。

在英语学习中,习惯了自卑和受责备的学生突然听到“Right”“Yeah, very good”“Well done”“You have made fast progress”,学习心情会豁然开朗,必会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新审视及定位。阅读教学中,学生一个单词发音发准了,可以表扬;一个句子读准了,错误少了,可以表扬;一个问题回答对了,一个讨论积极参与了,应该得到表扬;一次考试进步了(即使还未及格),一次学习态度端正了,更应该得到表扬。

赏识是一枚火种,能够点燃人心中的希望之火,能够给成功插上飞翔的翅膀。试想,如果教师以赞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的错误,学生能不欢迎教师的课吗?赞美是学生喜欢教师以及教师所教的课的秘诀。学生会期待教师的到来,因为教师将发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让他们看到太阳,看到出路,使他们不断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原来我在英语学习方面还真行,我还能阅读英语课文,我有这么多优点,我正在不断进步,老师很关注我,我是个受到老师赏识的学生,老师认为我是很有潜力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竭尽全力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喜欢上英语,喜欢上阅读。

三、分组活动发展学生阅读的能力

阅读是职高英语教学的难点部分,既要扩充词汇,又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职高生而言,要一口气完成阅读理解教学内容,既枯燥又吃力,必须注意分解阅读任务,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分组活动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组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各抒己见。分组活动打破了一个人完成所有教学任务的尴尬和无助局面,营造了相对宽松、流动性的环境,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赋予学生权利,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在参与中体验,在参与中感悟,在参与中创造,在参与中发展。分组活动非常适合在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

(一)分组完成教师设置的阅读任务

在教学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把阅读理解的任务细致化,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活动小组,指导每组学生有计划地共同完成指定任务。如在教学课文Learning English时,教师可以针对整篇课文,细化、简易地设置如下四组问题:

1.Can the salesgirls in Xiushui Market speak English well?How can the salesgirls speak English so well?

2.Which school did the salesgirls in Xiushui Market graduate from? Why do some students lose their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nglish?

3.How can we practice reading English? How can we improve ou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

4.What should we do in order to write well? 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Learning?

然后,教师把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活动,共同寻找问题答案,最后由小组派出代表或教师点名回答该组问题。这样就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二)分组完成对阅读文段的讲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出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后,根据文段意群,把教学文段分为几个部分,发出指令,要求每个小组组织讨论一个文段,讨论文段的理解思路、重难点内容、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把讨论结果做好记录,然后每小组推出一位学生,到讲台上充当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授该阅读部分的学习内容,讲完后再由教师给予评价以及补充。这种模式增加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探讨的积极性,发扬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大面积提高了阅读课文的教学质量。

此外,在分组完成教学任务时,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各小组在参与中竞争,看哪个小组完成任务最好,并给他们分别计分,一段时间后总结、公布成绩,以此促进学生在竞争中发展。

总之,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艰巨,但只要教师多想办法,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曲.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06.

第7篇

关键词:学生;朗读能力;“五者”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992-7711(2017)05-0126

每次上完公开课,听到教师称赞笔者班上的学生读书读得真好,真有感情。笔者心里顿时产生一丝成就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才能使学生既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读,以及如何去读,才能使学生爱上朗读呢?

一、善于做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者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学生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平时课堂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课文中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课文中表现高兴、喜悦和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课文中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课文中表示悲痛、沮丧和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样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读《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应读得稍慢、轻柔些,读出漓江水的美。

二、积极做学生朗读的示范者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但是低段、中段的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和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下,是不可能体会到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掌握好朗读的技巧有些困难,学生朗读时容易添字漏字;朗读语调平淡,感情不充沛;句词之间没有轻重急缓的变化等。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段的小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示范朗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三、耐心做学生多样化朗读的规划者

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如果朗读的形式单一,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所以要注重朗读的多样性,如:有齐读、领读、轮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一般说来,低段和中段学生常运用轻声读、大声朗读、齐读和分角色读,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段学生可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和默读,有利于静思默想,潜心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教师可充分利用每节阅读课,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的方法,调整学生的阅读疲劳,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万年牢》;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或片段,则适合分角色朗读,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而词句较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长城》。

四、用心做学生朗读情境的设计者

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如笔者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其中的第12自然段,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众鸟在大榕树上生活的快乐。笔者让学生一边闭上眼睛听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一边想象着画面。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百鸟齐鸣,千鸟竞飞的景象”;有学生说:“鸟儿在这里想唱就唱,想跳就跳,生活得自由自在”;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一只娇小美丽的画眉鸟和同伴在愉快地聊天……”;此时,笔者见时机已成熟,便说:“鸟儿在这里生活得如此温馨、幸福,你能不能读出小鸟的感受呢?”于是,大家带着各自的用心朗读,获得无需多言,自有妙感的最佳体验。

五、坚持做学生朗读时间的预留者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一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又让学生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的教学模式,让位给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让那些花俏形式的和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师生集体朗读。

第8篇

散文,主要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中最为自由的一种文体。它不讲究音韵,也不讲究句式,准确说来,是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的一种文体。从内容上来看,散文一般可分为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两大类。

抒情散文虽然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清逸的语言见长,但它的着力点却是在于准确表达作者的感彩的语言运用上。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便往往会借助具体物象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关于这一点,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

【即学即练】

杏花村访酒

梁 衡

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一是风景特殊的好,赏心悦目,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的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来参观的人,一般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喝酒,二是看酒。先品其味,再看它的由来。餐厅是蛮别致的。墙上挂着名人字画,最醒目的是郭沫若手书的那首“杏花村里酒如泉”诗。墙脚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着“汾酒”和“竹叶青”。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柜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竹叶青呢?则呈一点淡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主人举杯,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隽远。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的恬静。原来我国的名酒有四个香型,即:浓、酱、清、复合。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浓妆艳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贵州的“茅台”,是清康熙年间,一个山西盐商传去的。陕西的“西凤”,是“山西客户迁入,始创西凤酒”,至今我国不少地方的酒名中,仍带有“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可见其渊源。

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瓮又要深埋入土中。这些原料及工艺看似很粗糙,甚至还有点不卫生之嫌。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是酒。酒泉接着汇入“酒海”。那是一个双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一万三千多只半人高的大缸。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呆上二至四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这套工艺大约酿酒之初即如此。每参观至此,客人们都会问,那粗瓷大瓮难道不可以换成水泥池或搪瓷罐吗?那丑陋的大甑不可以换成工业蒸馏塔吗?换是可以的,也确曾换过,但是那汾酒也便不是汾酒了。这些粗则粗点、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得仔细。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杏花村上空的空气。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却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汾酒的发酵特别有利。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全身的解数,那酒终不姓“汾”。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主人每向游人讲到此处,脸上总要漾出一种微笑,神秘、自豪、得意。这汾酒一九一六年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的金奖,一解放又被列为我国的名酒。以后其他名酒虽各有交替,它却稳坐交椅。

喝过酒,也看过了酒,我们被让到招待所里小憩。这招待所也别致,是一所中国式的四合大院,取名曰“醉仙居”。院心有古井,有假山,山下有水,有草。草地上有一条泥塑的黄牛从山脚处转来。牛背上牧童横笛,牛后山石上有碑,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环院,南北为客房,东侧为碑廊,记录着南北朝以来汾酒的历史。西侧为陈列室,里面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词。这时,虽主人已在房中泡好热茶,连声招呼客人休息,但人家却总在院中流连。不错,人们是为访酒而来,但要是这里没有这些酒外之物,那种酒何处没有?人们之所以固执地要到杏花村来,实在是要来品味一下这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就像在八达岭的长城上远眺,在故宫大殿前的柱旁沉思。

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闲情谐趣卷》,有删节)

1.请你结合文章的第二段谈谈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解题思路:在文学创作中,抒情散文的主体是景物,这些景物就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因此,准确把握景物的特点,就可以增加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同学们需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行文中所运用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回答即可。)

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杏花村汾酒的酿造过程。

(解题思路:这类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同学们只需紧扣文中相关段落进行理解即可。)

第9篇

2、蛟龙下海潭深渊,神舟太空观九天,世界关注咱强盛,满域全球共赞叹,奥运金牌多包揽,扬眉吐气谋发展,祖国昌盛我骄傲,幸福祥和保平安!国庆节到,祝福祖国鸿运无边!

3、十一送您十一颗心:睡得安心;吃得顺心;出门小心;玩得舒心;朋友贴心;遇事耐心;做事细心;交友留心;待人诚心;对家人关心;最重要是国庆开心!

4、中秋国庆喜相逢,合家团圆庆国庆,载歌载舞共欢腾,同庆祖国繁荣强,共祝亲朋身健康,短信传递祝福情,愿你国庆佳节好心情。

5、不能被疏忽的是祝福,不能被吹走的是思念,不能被放开的是关怀,不能被抛下的是等待,不能被取代的是欢快,不能被忘记的是朋友牵挂,祝国庆长假快乐!

6、唱起红歌,日子美美;跳起热舞,欢喜连连;挂起灯笼,福气满屋;端起酒杯,阖家欢乐;燃起烟花,美好无限;放飞祝福,心花怒放:祝国庆开心!

7、在这个美丽缤纷的秋季里,明月送走了中秋又迎来了国庆,趁着长假的功夫好好给自己放个假,扔掉做不完的工作,把烦恼统统抛之脑后,放松心情好好玩,开开心心度假期,祝你国庆快乐!

8、祖国又把华诞庆,九州大地乐淘淘。张灯结彩夜如昼,鲜花绽放秋如春。百姓安居又乐业,祖国富强人自豪。社会和谐大发展,千家万户笑声高。祝愿祖国更美好,英雄豪杰看今朝!

9、离离原上草,国庆问声好。一岁一枯荣,山水又相逢。海上升明月,朋友思更切。天涯共此时,鸿雁送福至。短信传递幸福花,传得越多越快乐。国庆愉快!

10、欢渡国庆,共渡中秋!年年国庆,庆祝新胜利;处处笙歌,歌唱大丰收。万紫千红迎国庆,片片红叶舞秋风,家和国盛万事兴!神州奋起,国家繁荣。祝君国庆节快乐!

11、在这个美丽缤纷的秋季里,明月送走了中秋又迎来了国庆,趁着长假的功夫好好给自己放个假,扔掉做不完的工作,把烦恼统统抛之脑后,放松心情好好玩,开开心心度假期,祝你国庆快乐!

12、金秋十月迎国庆,万紫千红好心情,大街小巷挂灯笼,快乐逍遥伴君行。一路好运且莫停,一生康安赏美景,合家幸福俱太平,吉祥如意身安宁!

13、转眼国庆,中秋佳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只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和简单的问好:神啊,希望你保佑这看短信的人平安到老,有我祝福的日子再无烦恼!

14、国庆连着我和你,海峡两岸同生息,回首当年两分离,华夏儿女盼归期,今朝同庆共欢喜,锣鼓喧天震寰宇,祖国振兴同福气,明日辉煌不可比。十月一日国庆节,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15、从千苍百孔中走来,长江黄河,两条感情丰富的乳腺,分泌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的,我的祖国,您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总是充满着收获:从北国到南疆,时时弥漫馨香;从东方到西部,处处欢声笑语。飘扬的五星红旗,总是格外艳丽:从机关学校到工厂商店,时时鲜红肃穆;从国门哨卡到竞技赛场,处处庄严神圣。强大的中国使十月跃上新的高度

16、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举国同庆喜气添,屈指长假七天。快乐再攀高峰,忧愁交给西风,今日喜迎国庆,何时方能聚首?老朋友常联系,国庆节快乐!

17、中秋国庆,双节合璧,花好月圆,欢天喜地,普天同庆,分外美丽。月饼飘香,红旗高扬,大街小巷,热闹登场,国泰民安,团圆吉祥。一份祝福,两节兼顾,快乐相伴,好运无数,健康顺利,幸福一路!

18、万紫千红花含笑,莺歌燕舞枝头闹。山河壮丽美景俏,神州大地俱欢笑。张灯结彩颜色耀,礼炮声声上云霄。丰衣足食乐逍遥,团结一心把国保。国庆喜气盈盈闹,祝福送你身边绕。祝国庆节快乐!

19、期间天气预报:预计在节日前后,你周边大部分地区有幸福风暴,局部地区伴有短时爱情闪电和幸运冰雹。请做好相关准备,过个快乐“十一”!

20、委婉明丽的江南丝竹,曾让细腻的南国听众倾倒;粗犷雄浑的马头琴声,却使剽悍的北疆骑手陶醉。但是,世界上还没有哪组乐曲,能如此深切地溶化在十几亿人民的血液中。请听听那热血沸腾的旋律吧:祝中华崛起,愿中华飞腾,炎黄子孙就是那道永不坍塌的长城!

21、万缕的问候只为美丽的重逢,深深的思念源自心中的期盼,美好的祝愿温暖孤独的心田,金色的十月欢度国庆的佳节,朴实的短信平添节日的气氛,真心的祝福只为快乐的这天,祝国庆佳节合家欢乐,幸福团圆。

22、喝下一杯酒,思念在心头;品上一杯茶,祝福到永久;时间的流逝将你我分离好久,空间的转换将你我久违好久,短信轻轻的问候,十一又到,国庆快乐!

23、十月,良辰美景;国庆,佳节喜庆;短信,传递真情,祝福,浪漫温馨;快乐,如影随形;幸福,必须肯定。祝:国庆节快乐!

24、国庆到,别人的祝福都是一个调调,你要全部忘掉。不是我霸道,而是你在我心中最重要。我的祝福加了真心调料,充满幸福味道,愿你与快乐永相靠!

25、到到到,国庆就要到;妙妙妙,心情真美妙;闹闹闹,处处都热闹;笑笑笑,好运陪你笑;早早早,祝福要抢早;好好好,愿你一切好。提前祝你国庆快乐!

26、祖国生日人民庆,全国上下人心喜,长假迎来作休息,繁忙工作且放边,朋友相约结伴行,祖国河山自由行,清山绿水国壮丽,和谐社会民心齐,国泰民安日子好,十一国庆胜过年。

27、金秋到,国庆至,阳光灿烂红旗飘;思亲人,爱相伴,祖国妈妈你可好;买束花,献给你,祝福你万寿无疆;愿你国庆节快乐,永远幸福。

28、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在这国庆来临之际,给你特权,走路像螃蟹,横走没人管;吃喝像八戒,吃到大肚圆;桃花像唐僧,人见惹人爱。钦此!

29、摘一千颗星星照亮您的前程;种一千朵玫瑰陶醉您的心情;折一千只纸鹤放飞您的欢乐;找一千种理由让您幸福安宁;说一千个句子祝您国庆团圆喜庆!

30、装一袋阳光两把海风,自制了几斤祝福,托人到美国买了些快乐,法国买了两瓶浪漫,从心灵的深处切下几许关怀,作为礼物送给你,祝国庆快乐!

31、永远保持国旗的鲜红灿烂,大家幸福小家美满,您老快乐俺就心安;祝福祖国繁荣富强万年长,你得好好活着来发光,我这颗星星才能闪亮。国庆欢喜,祝福送你,幸福如意。

32、佛祖告诉我,你只要在国庆当天,顶个乱糟糟头发,穿着破烂衣服,拿个破碗蹲在路边,嘴里念叨:行行好吧!就会财源滚滚!哈哈,提前祝你国庆快乐!

33、昌盛时代,山水腾跃诗画里;大兴年头,人民欢笑歌舞中淡照霜飞的是一丝银菊,书写秋空的是一片月华,温润心田的是一抹恩爱,缘系今生的是一世情缘。国庆佳节,盼望与你相聚!

34、对恋人的爱,是甜蜜缱绻;对亲人的爱,是无悔无怨;对朋友的爱,是真心思念;对祖国的爱,是忠诚奉献。国庆佳节,愿爱与你相伴,幸福陪你永远!

35、金秋喜获的日子,迎来了祖国华诞,举国上下欢呼雀跃,母亲万岁!人们利用国庆节日纷纷出游,享受自然风光,缓解压力愉悦心情。国庆节祝愿朋友幸福快乐!

36、放大我对你的思念,缩小我对你的距离,复制我对你的祝福,加粗我对你的关怀,我将上面一切制成文本发送到你的手机,祝你国庆节快乐。

37、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四十块锦秀壮美的宝地是我们的骄傲。也许你已将眷恋揣进满怀激情的胸膛,将痛楚深深地埋藏在这片泥土,而把惊叹和欣喜留给了炎黄子孙。

38、不管空间的距离或远或近,真挚的友谊是恒久不变的。尽管国庆的日子唯一不变,温馨的祝福是无穷无尽的。祝心想事成,万事顺利。国庆节快乐。

39、幸福像点点繁星越多越叫人陶醉;真情像淡淡花香越久越叫人沉醉;累积点点幸福,送去滴滴真情,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欢乐,一同心醉!

40、腰酸背痛腿抽筋,身心俱疲肾太亏,幸好十一来救驾;向远去的尘埃敬个礼,发霉的心事向流水,放松呼吸溜溜马,快快乐乐渡十一。

41、十一长假到,让快乐和欢笑共同舞蹈,让温馨与祥和奏出美妙,让幸福和健康成为你最好的朋友。短信祝你在国庆节开心面对每分每秒,愉快度过每时每刻。

42、烦恼太多?学会放手;痛苦难忍?喝点美酒;快乐不久?分享与友;生活无助?多交朋友;假期孤独?出门走走;长假将至,祝你快乐无忧!

43、国庆来到心欢喜,鲜花怒放满园香;红旗飘扬喜洋洋,华夏神州俱欢腾;举杯同贺乐陶陶,共享盛世好年华;祝福祖国更美好,繁荣昌盛步步高!

44、国庆节手牵手,幸福美满到永久。国庆节脸贴脸,共同踏过困难与艰险。国庆节嘴对嘴,一生一世不后悔。国庆节头碰头,共同偕老到白头。祝国庆新婚愉快!

45、红旗飘扬国庆到,各族人民起欢笑。祖国母亲华诞好,祝你万岁永不倒。我要为你高歌唱,翩翩起舞来庆祝。献送鲜花祝福您,祖国强盛辉煌耀。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46、祖国,我的母亲,在欢庆您诞辰60周年之季,我热血沸腾,思绪澎湃。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有多少赞美的歌儿对您歌唱。6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伟大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到处是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建设的洪流。我仿佛看见南湖的红船沐浴着太阳的金辉,向今天驶来。井冈山的红旗,杜鹃笑靥和映山红的壮美像的红霞款款飘来。宝塔山的热风,延河水的激浪,青纱帐的故事挟着黄河的琼浆,孕育了千万英雄的儿女。

47、在这个美丽缤纷的秋季里,明月送走了中秋又迎来了国庆,趁着长假的功夫好好给自己放个假,扔掉做不完的工作,把烦恼统统抛之脑后,放松心情好好玩,开开心心度假期,祝你国庆快乐!

48、国庆身心减负,胃肠却不堪其负。节后要注意饮食调节,可多吃食用菌、鱼类及豆类、水果和蔬菜、酸奶、山楂等,平衡膳食,补充微量元素,改善胃肠功能。

49、月缺月圆又一年,春华秋实美丽天,梦里梦外把你念,天涯海角共婵娟,中秋国庆双节到,我的祝福先来到,愿你:好事连连、好梦圆圆、合家欢乐、喜气洋洋!

50、紧急提醒,一种新型手机病毒传播方式:由手机国庆祝福语来传播,为了您的健康,收到祝福语后,务必将手机浸泡在消毒液中一小时后方可使用!

51、摘一千颗星星照亮您的前程;种一千朵玫瑰陶醉您的心情;折一千只纸鹤放飞您的欢乐;找一千种理由让您幸福安宁;说一千个句子祝您国庆团圆喜庆!

52、国庆加班的艺术:偶尔打打瞌睡,反正没人监督;偶尔偷偷小懒,尽情舒展筋骨;偶尔同事调侃,感情更近一步;偶尔发发短信,送给朋友祝福!

53、金秋灿灿到十一,秋菊香香庆国庆,百花齐放同祝贺,祖国华诞吉祥伴; 红旗飘飘迎十一,红歌声声贺国庆,中华儿女齐祝愿,祖国强大永安定,国庆节到了,愿我们的祖国更辉煌。

54、难忘当初天安门城楼的宣告,迎着万里长城的雄风,铭记“神舟系列”的飞天,望着红旗猎猎的伟大,国庆节来到了,让我们唱响国歌,奋发图强。

55、国庆长假将至,我提前把七天的祝福送给你:一天压力减倍,二天快乐加倍,三天精神百倍,四天轻松常备,五天身心不累,六天万事俱备,七天幸福翻倍!

56、十月的阳光,慵懒而温暖;十月的歌声,嘹亮而悠扬;十月的花朵,艳丽而香溢;十月的神州,热闹而喜庆。国庆佳节到,愿你将快乐传递,把幸福延续!

57、就知道国庆你会被铺天盖地的短信包围,英明的我一早就让祝福趟过小溪越过高楼大厦穿越大街小巷,寻找快乐幸福的你,最终钻进你的手机:祝国庆快乐!

58、问候的发射架已搭好,升空祝福的天宫一号,由情谊精确制导,快乐电波为你送到,好运如天女散花为你飘摇。国庆佳节之际,祝你幸福直冲云霄,好上加好!

第10篇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特色很浓郁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探讨。

一、从挖掘课文课本中体现的自然美与社会美入手

1.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淡雅朦胧、清新幽静的荷塘之美,也有摧山坼地、不可遏制的长江之美;既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极光之美,也有瑰伟奇特、壮丽无比的楼阁之美;既有一望无边的草原之美,也有清雅秀丽的兰亭之美……一套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把大自然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

2.语文犹如生活美与丑的一面镜子,引领着学生的价值观。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社会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较之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对人们的熏陶感染也往往更强烈,因而更具有审美价值。诸多描写社会生活、沧桑人事的课文里表现出来的情感,如父母至爱、儿女亲情,忠贞的爱情、纯洁的友谊,高尚的情操,大公无私的凛然正气、细致入微的生活琐事,无一不体现着社会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美与丑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侧面,作为生活反映的艺术当然既反映生活中的美,也反映生活中的丑,生活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化为艺术美,丑和美一样也属于美学范畴。作为美学范畴的丑,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丑恶现象,反映在艺术中便成为反面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反面艺术形象,从而认识到丑的可恶,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东西。

二、通过比较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分析,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收到美育效果。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闹”能换成“叫”吗?这就能促动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这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色,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通过比较,就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有比较才有鉴别。如的《沁园春・雪》和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通过写雪景来抒发感情的,但写法和表现的意境却截然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而《沁园春・雪》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固然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更多则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沁园春・雪》始终赞美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娇,感情乐观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抒发了因朋友远离而产生无限惆怅的感情。尽管两首诗存在如此不同,但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对于不同的文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实现不同格调作品之间意境、主题的比较等,如对《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学习就可以在不同格调作品之间意境、主题方面进行比较。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审美感受力

语文新教材对学生施行审美教育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优化组合起来,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通过声、光、电的强大交互功能,形象化、动态化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容量,营造审美的情境,收到情感体验、美文欣赏、语言积累等立体化的审美效果。以《春夜喜雨》一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好雨知春”、“和风细雨”、“黑夜明火”、“繁华潢城”设计成四幅画面,然后将其逐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鲜明的直观印象,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认知,使学生渐渐融入意境,将四幅画面整合为一,感受诗的美,接受审美教育。又如教学《沁园春・雪》,通过制作语文课件,将长城的美景、悦耳的音乐和动人的朗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书、画、音乐”一体的意境妙不可言、美不胜收,这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来欣赏文章的美。

四、从语言入手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塑造的形象、描绘的自然和环境,都要由语言来体现,如果不理解作品中的语言,那么作品的形象无论描绘得如何生动,也无法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在审美对象(即文学作品)和审美主体(即学生)之间巧妙地架起一座桥梁,给学生开辟一条审美通道,把学生带入审美的情景之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语言的音乐美、意境美。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作品中这些美的东西,探究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的知识殿堂里快乐地飞翔,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享受美的生活。

参考文献:

第11篇

在学生和教材间有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教师的职责就是衔接、引导,寻找结合点,让学生借助教学资源主动获得发展。教师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使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性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效益。这里所指的“学生”不是宽泛的概念,而是指“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不仅是有共同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的学生,而且是知识背景、生活背景、个性特征各不相同的学生。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仅仅考虑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

二、如何了解学情

(一)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期望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不同学段和年龄段的学生所具备的母语水平不一。小学生在学龄前已经在母语口头表达和语言运用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甚至通过电视等媒体,部分小学生已经认识一些汉字。在这样的情况下,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并非“零起点”。通过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小学生识字量和语文能力更是飞速发展。小学生除了渴望识字而独立阅读外,更希望语文课情趣盎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母语水平进行调查,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期望和需要,加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

语文教师除了根据学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书本知识外,还须分析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生活视野。这里所说的知识视野主要是学生课外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范围。这里所说的生活视野,则是指学生从其生活环境中可能得到的知识范围。

(三)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分析学情时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任何教学都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突然革新”,而应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顺应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中积极的方面,使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所认可。同时,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指导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必须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了解学生对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编排的,同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或在内容上有内在联系,或在形式上有相通之处。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其内容都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

三、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

(一)把握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对学情的把握。例如:我们在上《秋天的雨》一课时,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4、积累好词佳句。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6选择文中秋天的一处景色,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不难看出,前面五点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而第六点是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体现了把握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的特点。

(二)课堂授课要把握学情

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训练机会,老师从旁为他们及时纠正错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达成巩固。在上课时,要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要面向全体的总要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区别要求。分类自学、分类质疑、分类指导、分类练习;集体讲授、集体归纳;记录本课心得。这样总体要求,区别对待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做到优、中、学困生兼顾。对学生学习要求要有不同的梯度。对低层次的学生着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对高层次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提问上,问题的设置要顾及各个级别的学生,让大家都能回答,有话可说,只是在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在学法指导方面,在对全体学生普遍施以最低层次和基准层次的学法指导内容的同时,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施以较高层次和最高层次的学法指导内容。这样各层面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学生们都积极表现自己尽显才华,学得兴味盎然。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一直处在积极探索新知的激情中,他们不断为不同层次的知识思索、讨论、归纳、获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全面调动了。例如:在上《给予树》一课时,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类来提出:第一类:《给予树》这篇课文有几段?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都是谁?课文中的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的;课文中有哪些量词、成语、词组是你喜欢的说说喜欢的原因等,这些问题可以提问学困生。只要他们能认真读文就一定能回答。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类: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意思。这一类问题属于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理解内容,段落间的联系文中有哪些语法知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你从课文哪儿找到的。文中的哪些段落,是我们历来习作时常见的类型题,谈谈你的理解等这些问题是不会难住中等生的。而且回答对问题也需要勤动脑。在中等生回答时,穿插优等生和学困生的补充或回答,这样相互帮扶启示,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运转,把优、中、学困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起课来事半功倍。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第三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金吉娅的看法,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怎么学习。这一类问题属于文章发散拓展思维类的拔高题,就要优等生挑头回答了。在优等生回答的基础上,穿插中等生与学困生的补充回答,再次做到优、中、学困生兼顾。让每个学生都满怀兴趣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课堂不可缺少他们任何一个,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在不同层次知识点的认知上,自己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评价标准与学情相结合

改变以往将评价作为教学工程中的终了环节,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模式。布卢姆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各类活动中,要及时给每个学生随机的评价,做好平时的资料记录,评定等级;根据学生的平时等级,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评价类型,再评智力或能力等级。两项相加即为学生的最后评价结果。例如:在课堂发言积极,思维敏捷,语言流畅,观点又新颖又创新的学生,以平时的表现记“甲”。记“甲”等的该类学生在考试时可以避轻就重,有选择性的去考,甚至可以免笔试或只进行口试来得智力或能力等级。那些平时表现比较普通的学生,平时的记录等级为“乙”。记“乙”等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知识的笔试考试或选择部分发散思维题型、拔高能力题型的口试,来为自己的考试得智力或能力等级。其他平时考评“丙”等的学生,选做一定量的基础知识,除此外,他们还可以选择发散思维题型的口试,来为自己的考试得智力或能力等级。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有可观的成绩分值,起到考评作用,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奋进。可谓一举多得。评价等级平时表现加考试成绩的新颖设计有坡度,使不同的学生各取所需,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这样的设计可以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有了新的目标,争取以平时好的表现,得到老师好的评价。(四)根据学情安排作业因材施教是长期被公认的我目教育的优良传统,是整体提高目民素质的重要教育原则。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是教师授课的信息反馈,因此,设计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即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基本作业——完成教学起码要求;中等生布置优化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优等生布置强化作业——注重通过作业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长城》一课的作业布置上,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来布置:基础较差的同学,熟读课文,默写课后生字,给每个字组两个词,并解释其意思;基础中等的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课文插图中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优等生,谈谈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一些什么道理,并以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看法。通过给学生分类布置作业,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除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促使全体学生各有进步,整体提高。

(五)根据学情安排预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更多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在下放预习题提纲时不会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以试着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例如:在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预习时,按照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分别制定预习任务: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预习时主要要求,了解课后生字新词,查参考书标注“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成语意思,并通读课文一遍;自学能力中等的学生,预习时主要要求,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指出哪些句子说明了中华不振。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主要要求,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对做一定的了解。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就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期推进的目的。

四、如何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教学

(一)美化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工具。它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者应着力抓好导入语和渲染语的精心设计,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课堂随机的“碎语”“插入语”等鲜活的语言美。

(二)整体教学设计,强化“板块教学”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规律,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体化、序列化,整体统一于每篇课文之中。

(三)注重教材开拓,激活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内容,要用活教材,要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能力,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深藏心底的求知欲望。

第12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7、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本学期教学进度周次总课时数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目标:

1、观潮学习第一单元,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想象画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并能试着运用。积累好词佳句。学生在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雅鲁藏布大瀑布。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5、古诗两首学习第二单元,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慧眼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发现世界的奥秘,体会其中的乐趣。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9、巨人的花园学习第三单元,使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学习童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

本学期教学进度一览:周次总课时数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目标:

13、白鹅学习第四单元,使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作者描写动物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体会作者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丰富自己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4、白公鹅

15、猫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17、长城学习第五单元,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并做好积累。

18、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20、古诗两首学习第六单元,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解词的能力。提升通过抓重点句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联系课外相关资料理解本单元课文的能力。

21、搭石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本学期教学进度一览

周次总课时数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目标

语文园地六学习第七单元,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的成长经历。联系生活,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认识,懂得如何自立,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能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学会正确的书信格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学习第八单元,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开阔眼界,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二》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仍继续担任六年级上册一、二、三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知识的灵活扩展,真正将英语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实处。在五年级的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的内容和难度。本册中所涉及的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时等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对小学生都是一个难点,要打好此部分的基础,为六年级的毕业考试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供小学6年级的学生使用。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激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材重难点

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还是要狠下工夫监督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后做到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班主任多做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六年级的教学任务。

优秀生提高措施:

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年教学时间紧张,学习内容多,因此对本学年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教材共六个单元。每单元6课,其中5节新授课,计两周一个单元。书本知识共32课,不排除因为课文难,学生接受较慢而增加课时。教学中还穿插各种形式的小测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还有数次作业、考试的评析,同时由于放假、学生差异、教学容量、教师进修、考试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将按实际需要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这是六年级学习小学英语的最后一年,本学期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为中学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UnitOne6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UnitTwo6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UnitThree6课时

第七周、第八周RecycleOne6课时

第九周、第十周UnitFour6课时

第十一、十二周UnitFive6课时

第十三、十四周UnitSix6课时

第十五、十六周RecycleTwo6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总体复习6课时

《三》七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6班及8班现有学生132名,英语水平不等。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虽然在小学接触过英语,但应用能力十分薄弱,特别是听力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起来都很吃力。面对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不一,将采用分层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努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另外,两班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个别学生不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些同学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不敢用英语表达;缺乏小组合作意识;一些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能力发展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拼读和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通过比较级、最高级的学习,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了解动物习性,培养描述动物特性的表达能力;对语言点的归纳能力;增强用英语谈论过去活动的能力;培养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2.思想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学习好习惯;增强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社会交往素质;尊敬长辈,与人和睦相处;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3.认知目标

语法:一般现在时BE动词的基本句型;物主代词的用法;

课文:听懂课堂用语,并做出反应;逐步学会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听懂课文语音材料;学会查字典。书面表达:对人物特征进行描述;能用正确的所谓写信;描写人物;

本学期教育教学具体工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更要做个“教育者”,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适度的处理,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立即提出,请其它英语老师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在实验初级中学我还是一位新教师,还需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尽量多深入课堂听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知识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生动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课堂上说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5.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做思想工作,从生活上关心他。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6.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对学生的亲和力,与学生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我信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跟学生做朋友,心心相通,学生才会愿意接近你、亲近你,才会乐意地去学习你所任教的科目。

7.尽量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农村学生大多性格内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胆小,在学习不愿意开口。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摸准他们的心理脾气,在教学中尊重他们,关心体贴他们,及时鼓励他们。对那些双差生,我满怀热情地关心爱护他们,决不嫌弃、歧视,而是不厌其烦地说理教育。在学习中尽量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尽力鼓励他们,尽量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

8.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重心:

1.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坚持每周集体备课。

2.继续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

4.注意课内操练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继续抓好课间口语操练,

5.建立成绩跟踪档案,实行分层教学,以提高整体成绩

6.抓好单元考,完善课后辅导,结合区命题趋势,作到命题规范性、实效性、针对性。

《四》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当今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英语教学必须响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主要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二、教学原则

以听为首,以听助说,听说整合,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废止“聋哑英语”。教师全情参与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高质量的上好每一堂英语课,使知识、技能、兴趣、音乐、情感、享受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在玩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激发潜能。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分析、研究许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教材编写有如下特点: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经过三年级一年的英语初步教学,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由听说逐步转向英语的读写。乡村小学中普遍家庭不能辅导,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比较难以落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阻力。课堂中一星期仅120分钟,也给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增添了难度。四年级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五、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听懂、会说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在情境中运用,能够进行初步的交流。

2、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生词的读音、书写及中文意思。

3、通过歌曲、游戏、歌谣、游戏、制作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七、教学评价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将教学同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辅导。注意渗透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营造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

八、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本学期教学36课时,另加考查、讲评4课时,本学期共计4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第二周UnitOnemyclassroom6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UnitTwomyschoolbag6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UnitThreemyfriends6课时

第七周、第八周RecycleOne6课时

第九周、第十周UnitFourmyhome6课时

第十一、十二周UnitFivewhatwouldyoulike6课时

第十三、十四周UnitSixmeetmyfamily6课时

第十五、十六周RecycleTwo6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总体复习6课时

《五》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所授课程为七(2)(5)两班数学,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授课程为七(2)(5)两班数学,作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2)(5)作为两个刚组成的班集体,学生数分别为61人和62人,基本情况差不多,学生成绩相差较大,有部分同学在90—100分数段,比例较小,大部分同学在60—80分数段,也有不少60分以下的同学,其中最低的就十几分,因此教学困难大,在抓总体的同时要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

二、教学目标

第一章有理数通过实际的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理解整式中字母,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整式表示。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三、教材分析

综合分析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返璞归真的反映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有效的掲示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联系内容,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知识首先是粗略的、定性的、直观的,然后才是精确的、定量的、抽象的,通过“思考”、“探究”、“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课程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2、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位同学制定一份学习方案,帮助他们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每月进行一次师生交流会,分批和同学们谈学习数学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并记入学生档案袋,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改变计划。

4、做好学优生的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差工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

月份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9月131------9月6日第一章第1节27-----13日第一章第2节314-----20日第一章第2,3节421------27日第一章第3,4节528-----10月4日第一章第5节及“国庆”放假10月65-----11日第一章本章知识小结及第二章第1节712-----18日第二章第2节819-----25日第二章第2节及本章知识小结926—11月1日第三章第1节11月102-----8日第三章第2节119-------15日第三章第3节1216------22日第三章第4节1323---29日第三章第4节及本章知识小结1430----12月6日第四章第1节12月157-----13日第四章第2节1614—20日第四章第2,3节1721-----27日第四章第3,4节1828---元月3日第四章第4节及本章知识小结元月194----10日期末复习专题2011------17日期末复习专题2118-------24日期末复习专题。

《六》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一学期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