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巴尔扎克守财奴

巴尔扎克守财奴

时间:2023-05-30 10:1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巴尔扎克守财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记叙文写作中,写出一个有个性的人物,让其形象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里,是写作上的一个难点。因此,在写作中,除了平时多留心观察人物的言行外,还要恰当地运用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样就能塑造出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了。写作时,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文章。

一、选择典型事例

选择典型事例最能凸显人物的个性,最能塑造出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事例有的很概括,有的很具体,有的很一般,有的很典型。这就决定了在选材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所塑造的人物的特点和本质,凡是不能表现出这一点的事例一律不入文。如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一文中选取了老葛朗台临死抓金十字架这件事,反映了葛朗台贪婪的个性,塑造出一个贪婪成性、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再如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在写蔺相如时对事例选取上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塑造出一个善于审时度势、有随机应变之智且具有宽容大度之心的蔺相如,给人印象深刻。

二、描摹语言和动作

在一个具体的事件中,哪些语言和动作最能体现人物个性,这是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之一。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摹,也是塑造人物形象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方法之一。曾把中国小说推至顶峰的大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人物语言就精彩至极。《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一出场的那几句话非常具有艺术魅力:“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几句话只有王熙凤这样的人才说得出,也就是说这几句话是和王熙凤的身份个性极其相符的,并恰当地塑造出她大胆泼辣、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个性特点。

三、注重细节描写

一个好的细节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不仅能塑造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还能让整部作品活色生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如果多关注一下细节描写,人物个性就能更加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如巴金在《小狗包弟》中,日本女士询问小狗包弟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小狗包弟的善良、可爱,又为后文被送往医院做实验品埋下伏笔。

四、用别人来衬托

衬托法看似闲来一笔,其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用反面人物衬托正面人物,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这样一正一反,一主一次,人物的个性就鲜明地凸显出来了。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评论、神态动作、环境影响、生活场景来凸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对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这一场景的描写:一看到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啊,救救我们!”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葛朗台当时是用怎样的目光瞪着金子的,而是另起一笔,从葛朗台太太看到他目光之后的反应写起,用葛朗台太太的言语来衬托葛朗台的性格,从而塑造出贪婪到疯狂程度的守财奴形象。再如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也采用了人物衬托映衬的方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用刘邦的老谋深算来衬托项羽的妇人之仁,用刘邦的能屈能伸来衬托项羽的居功自傲,用刘邦的果断坚决、知人善任来衬托项羽的优柔寡断和不善用人,这样就凸显了项羽的悲剧性格,塑造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悲剧英雄形象。由此可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恰当的侧面描写能避实就虚,收到烘云托月、含蓄蕴藉的独特效果。

用四句歌诀来总结记叙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就是:典型事例考虑先,描摹动作和语言,注重细节可传神,烘云托月效果显。

第2篇

一、教师示范

要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思维求异,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如果教师自己是个手捧教参、奉之若经、照本宣科的人,怎么去要求学生求新求异呢?所以,笔者平时很重视对学生新思潮的关注,注重从多角度而非单一地讲解课内外知识。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教师,课堂讲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与之相关的十本书、百本书的精华,这种旁征博览,会使教师发挥榜样与示范的作用,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阿Q正传》艺术描写中参加革命往往被正面夸大,而在原作中用大量篇幅加以表现人的精神弱点,常被降到一个次要层次。其实鲁迅的深刻之处正在于将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加以全面审视。他几乎面临“人”所有的生存困境:生存欲求不能获得满足、无家可归、死亡的恐惧等,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包括投奔革命,都不免是一次绝望的轮回。而对挣扎无望的困境,精神胜利法成了一种无可非议的选择,但也正是这种选择使他陷入了更加绝望的深渊,阿Q的悲剧性其实正体现在这里。这样,我们就可以跳出教材,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去审视作品。文学的审美功能、教育价值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二、巧妙提问

作为一个单一的个体,每个人的审美趋向、价值观必然千差万别,不能统而划一,所以应巧妙地提问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石钟山记》教学重点本是词语及石钟山得名的由来,赞扬作者亲自“目见所闻”不凭主观臆断的认知方式。当所有教学内容都进行完毕之后,笔者问学生:“作者苏轼为什么不在白天看得清楚的时候去探访石钟山,反而偏偏夜泊绝壁下呢?”问题一出,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客观条件中时间的限制,有的说是为夸张探求真理的艰苦,有的说是与月亮的潮汐有关。笔者借机和学生研讨有关潮汐知识,石钟山是形如覆钟的一个空壳,只有夜间潮来,水涨到一定程度,才会“涵淡澎湃”“声如洪钟”。语文课是一门杂学,包罗万象,语文教师也应是一个杂家,“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行不通的。

三、善于引导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上,教师也应使用一些技巧,使教学过程纵横捭阖。《守财奴》一课,最后巴尔扎克说:“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这与前文中他所塑造葛朗台太太这个恬退隐忍的纯洁的基督羔羊,寄希望于宗教救世,表面上看很矛盾,如何理解?笔者在讲课过程中故意埋下伏笔,上完整堂课后,才提问学生。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有的说这是巴尔扎克的一种调侃幽默,有的说道德、宗教感化的苍白无力,有的说是作者从宗教欺骗的本质对宗教救世论提出批判,有的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读者对社会和人生重新审视。这样一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获得的收益就绝不限于一文一事了。

四、鼓励学生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学习,毕竟学校教育是一个早晚要结束的过程,学习是终身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学,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一些单元的文章,教师可以只讲一至两篇,引导学生赏析品味,展示分析思路、角度和技巧,为学生做好示范,其余的文章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出身、爱好、性格,了解本文的背景,所要表达的意旨等等。同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说说文章的意境和文章的表达技巧等。这样,学生肯定会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对文本的印象也一定会十分深刻。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3篇

【关键词】比较式阅读 拓展阅读材料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1-01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到十二册的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或选读课文,或新旧版本教科书的课文,或课外小短文 ,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拓展阅读资源。部分拓展阅读材料的内容、主题与课文密切相关,体裁相同或接近,难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式阅读探索,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比较阅读中认识阅读材料的共性或个性,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新的思维视角。

比较式阅读,是探索性阅读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优化信息群的思维过程,在中高年级的拓展阅读中常常能以运用。

一、对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语言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感悟语言。阅读材料可编排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让学生比较它们在体裁方面的区别,进一步理解文章体裁对文章内容的特殊作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十册《将相和》一文,可给学生提供两篇文章和一首诗歌。无论外国故事《华沙一跪》,中国故事《管鲍之交》,还是诗歌《抒怀》,都给我们的学生传递一种思想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利益,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就是一种胸怀,为世人所称颂。通过对三篇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表达同一种主题,可以运用不同的体裁进行表达,能很快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运用不同的体裁进行表达的愿望。

二、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同一题材不同的作家会有不同的风格,因此把这样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作家语言文字的不同表达,推敲两者间的异同,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比如人教版第十册的《人物描写一组》中,推荐阅读《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部分,很有意思。在拓展阅读中,可引导学生阅读巴尔扎克笔下欧也妮・葛朗台临死情形,欧也妮・葛朗台盯着金子,抢夺圣器,叮嘱女儿交账的情形和吴敬梓笔下严监生临死指着两茎灯草的情景是多么相似,通过比较,学生惊奇发现,原来世界上的守财奴、吝啬鬼都是一个模样,只是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而已。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学生很快发现,《临死前的严监生》着重神态描写,《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部分着重动作和语言描写,并和学生介绍两位守财奴的故事,学生会发现人物弥留之际,严监生的守财是可悲的,欧也妮・葛朗台的守财是疯狂甚至是失态的。学生通过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发现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承载着多么重要的任务,更加明晰文章构思、人物描写、遣词造句为中心服务的意识。

三、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把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能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如人教版第七册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了李白的这首著名的送别诗后,我会向学生推荐阅读《赠汪伦》。《赠汪伦》是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过的送别诗,通过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虽然都是写李白和好朋友告别,但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更开阔,《赠汪伦》写出汪伦送别友人的有趣之处,可见李白的诗歌意境优美,极其传神,不愧为“诗仙”。

第4篇

《欧叶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也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幅葛朗台一家、侄儿查理和欧叶妮的追求者三条线索组成,作品一开始就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以描写,到了出现家庭纠纷后立即推向,然后突然结束,使人回味无穷。整部作品于简洁的构思中蕴含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作品通过葛朗台夫妻、父女、伯父与侄儿等家庭矛盾,深刻揭示了资主阶级家庭中的金钱关系。作者通过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成功塑造了葛朗台这个典型形象。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是他的癖好,临死前他也不忘吩咐女儿到那边去交帐。他家财万贯,但每一顿饭的面包、每天点的蜡烛,他都要亲自分发,一点也不能多。他的吝啬越来越膨胀,吞噬了他的整个人。葛朗台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使他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典型形象之一。故事讲述守财奴葛朗台这个精明的箍桶匠靠投机和算计聚敛了百万家产,然而非常吝啬,妻子和女儿因此备受折磨。格拉森和克吕旭两家为了争夺葛朗台的独生女儿展开了尖锐的斗争,老奸巨猾的葛朗台决定利用女儿“钓鱼”。葛朗台的侄儿查理从巴黎来投奔叔父,不久与堂姐欧也妮产生了爱情,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查理被葛朗台送往印度……;可是在期待中丧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读完此文我感到老格朗台吝啬爱财如命,他所有的乐趣都集中在积聚财物上,死时留下一份偌大的家私,却无补于女儿的命运。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圣洁和美丽格朗台小姐的善良慷慨。圣洁的价值观在金钱统治的社会只有遭到无情的蹂躏,格朗台太太临死时胸怀坦荡,因为死对她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她只心疼从此抛下女儿一人在世上受苦。在这阴暗的小天地中,欧叶妮的形象显得特别美丽明亮,但是这颗明星注定要黯淡下,我为她感到悲哀。

现在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一切都是向“钱”看齐的,确实钱是个好东西,他可以满足你所有的物质需求,满足你莫大的虚荣心。屈服在钱下的人也数不胜数:为了钱偷东西的,为了钱杀人的,为了钱贪污的等等,这些人始终经不起钱的强大诱惑。钱也许可以使你生活富足些,但钱不是生命的一切,钱不可以左右你我的生活,更不可以遮盖我们的人生目标,我们是有思想的人,我们都渴望有一个纯洁,宁静的社会环境来过生活,钱给我们的快乐不是长久的,我们心田渴望的是真甜;家庭的甜美,成功的甜美,施恩的甜美。这种甜才是值得久久回忆的甘甜。人不该是钱的奴隶钱不是万能的。把握自己,人才是万物的主宰。

第5篇

钱也许可以使你生活富足些,但钱不是生命的一切,钱不可以左右你我的生活,更不可以遮盖我们的人生目标,我们是有思想的人,我们都渴望有一个纯洁,宁静的社会环境来过生活,钱给我们的快乐不是长久的,我们心田渴望的是真甜;家庭的甜美,成功的甜美,施恩的甜美。这种甜才是值得久久回忆的甘甜。人不该是钱的奴隶钱不是万能的。把握自己,人才是万物的主宰。

《欧叶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也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幅葛朗台一家、侄儿查理和欧叶妮的追求者三条线索组成,作品一开始就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以描写,到了出现家庭纠纷后立即推向,然后突然结束,使人回味无穷。整部作品于简洁的构思中蕴含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作品通过葛朗台夫妻、父女、伯父与侄儿等家庭矛盾,深刻揭示了资主阶级家庭中的金钱关系。作者通过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成功塑造了葛朗台这个典型形象。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是他的癖好,临死前他也不忘吩咐女儿到那边去交帐。他家财万贯,但每一顿饭的面包、每天点的蜡烛,他都要亲自分发,一点也不能多。他的吝啬越来越膨胀,吞噬了他的整个人。葛朗台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使他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典型形象之一。

故事讲述守财奴葛朗台这个精明的箍桶匠靠投机和算计聚敛了百万家产,然而非常吝啬,妻子和女儿因此备受折磨。格拉森和克吕旭两家为了争夺葛朗台的独生女儿展开了尖锐的斗争,老奸巨猾的葛朗台决定利用女儿“钓鱼”。葛朗台的侄儿查理从巴黎来投奔叔父,不久与堂姐欧也妮产生了爱情,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 ,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查理被葛朗台送往印度……;可是在期待中丧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读完此文我感到老格朗台吝啬爱财如命,他所有的乐趣都集中在积聚财物上,死时留下一份偌大的家私,却无补于女儿的命运。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圣洁和美丽格朗台小姐的善良慷慨。圣洁的价值观在金钱统治的社会只有遭到无情的蹂躏,格朗台太太临死时胸怀坦荡,因为死对她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她只心疼从此抛下女儿一人在世上受苦。在这阴暗的小天地中,欧叶妮的形象显得特别美丽明亮,但是这颗明星注定要黯淡下,我为她感到悲哀。

现在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一切都是向“钱”看齐的,确实钱是个好东西,他可以满足你所有的物质需求,满足你莫大的虚荣心。屈服在钱下的人也数不胜数:为了钱偷东西的,为了钱杀人的,为了钱贪污的等等,这些人始终经不起钱的强大诱惑。钱也许可以使你生活富足些,但钱不是生命的一切,钱不可以左右你我的生活,更不可以遮盖我们的人生目标,我们是有思想的人,我们都渴望有一个纯洁,宁静的社会环境来过生活,钱给我们的快乐不是长久的,我们心田渴望的是真甜;家庭的甜美,成功的甜美,施恩的甜美。这种甜才是值得久久回忆的甘甜。人不该是钱的奴隶钱不是万能的。把握自己,人才是万物的主宰。

第6篇

写人物短评,写事件短评,不但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完《茶馆》后,运用人物评论的形式,让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写人物短评。

一、抒发真情实感,写出具有感染力的美文

要做到:融入话剧,感受人物情感,与剧中人物同哭泣、共欢笑。感情真挚,饱含深情。或批判,或赞扬,爱憎分明。

[学生习作]

命运的捉弄还是把你逼上了那条绝路,轻轻的你走了,却迈着你无比沉重的脚步。

一个充斥着邪恶的秋夜,你还是留恋着你的那个伴你一生的茶馆。于是你的魂飘到了这个乌烟瘴气的“泪城”,你远远的便看到曾经萧条的茶馆如今变的何等的繁华。你还是免不了伤心,还是挥不去你那曾经的伤痛。

曾经年富力强的你继承了你父亲的茶馆生意,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你精明能干,善于应酬,为了生存,在那个黑暗的旧中国你也在不断的改良,但是,无论怎么改良都摆脱不了你悲惨的命运。当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向你袭来时,你才真正觉悟了。弥留之际,你悲叹自己的命运,既无秦二爷那种实业救国的远大志向,也无常四爷不甘受奴役敢作敢为的正义感。

于是你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在伴你一生的茶馆悬梁自尽,死成了你的宿命之源。

这时的你已是泪眼朦胧,痛苦的回忆使你更加厌恶这个黑暗的社会,而你对那个茶馆却又生了几分怜爱。于是,带着不舍,伴着秋风,你又飘到了那个没有了利害纷争、没有了仇恨、人人平等的“自由王国”。

(高三16班 徐艳伟《痛苦的回忆》)

二、运用发散思维,多方位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独到的见解

针对大家有争议的人物进行评论,形成自己独到而有说服力的见解,要做到:见解深刻,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论证有力。

[学生习作]

世人皆说:“十七岁的少女是盛开的百合,纯洁芳香;十七岁的少女最无忧最无虑;十七岁的少女陶醉于美丽的梦。”可她,有着同样美丽的花季年龄,但却只能在黑暗中开放。

小丁保,美丽的名字,美丽的人,却有着黑暗的梦。在那个吃人的、到处散发着死人气息的社会,那个如一滩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的社会。一没父母,二没钱财,三没靠山,四没手艺,只有美丽的脸蛋。为了生存,她只有吃着青春饭,直到香消玉殒,红颜老死时,便也是她随风逝去之日。

为了一日三餐饭,她虽然谁的胳膊粗就跟着谁,如墙头草,可她也有着王熙凤的泼辣,对寄生在她们身上像刘麻子这样的人,用刻薄的语言直戳他们的要害,去揭他们的短,用风凉的话抚慰自己破碎的心。

别人眼中,她是不干净的,是残花败柳,是玩偶,是满身污迹的残败花朵。可她也有着百合圣洁的心,她甘冒风险,给王利法送信,有着那个时代最不值钱的东西――同情心。

或许她如柳絮,永远只跟着风走;或许她如墙头草,只会两边倒;但她更是失足泥沼的百合,更是开在黑暗里的、盛开了的、怒放着的纯洁百合。

(高三16班 李春霞《黑暗中的百合花》)

三、深入挖掘人物精神,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把握人物形象,训练优质的论述语言,为写好优秀论文打好基础。要求:深入思考,准确表述,严密论证,优化语言。

[学生习作]

斗转星移,世态变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不为武所屈,君不向禄低头,君不为贫所变。你的心中没有谄媚,没有屈服。你有刚强的意志,坚毅的品格。你的赤子之心将你升华。

啊!我心中的大丈夫――常四爷。

四爷,你的坦荡使我钦佩,你生在统治阶级,却不骄奢逸。你看透了社会,也为之发出呼号,“国之将亡矣”,因此你被囚禁一年,而你并没有屈服,并没有停止你那心中的民族情感。你参加战争,熊熊烈火你已经历过,死亡对你无所畏惧。

姓常,人不“常”,心不“常”。你有着平常的血肉之躯,却没有别人的那种愚昧,你有着不平常的爱国心。

四爷,你临死时绝望地说:“我爱咱们的祖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是呀,在那个社会形态下,中国的一切都不平常,坏人活得那样“好”。而好人却在他们的压迫下挣扎。你是我心中的大丈夫。你的大无畏展现在那种社会中,你喊的好,就应该为这种不忿而呼喊。

大丈夫就应一生坦荡,一生不变他的初衷,为心中的那份情,那份义,那份爱作出无畏的牺牲。

人生难得大丈夫,此乃心中常四爷。

(高三16班王自远《谁是大丈夫》)

他敢作敢为,富于正义,直言不讳。朋友有难时两肋叉刀,在所不惜;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无所畏惧。虽然贫困,但他仍有着对新生活的希望;他无视那些给洋人办事的走狗;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他仍是用自己的力量去为国家作贡献;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响当当的男子汉,敢于对社会的不满反抗,他就是常四爷。

他一生做过许多善事,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他雪中送炭;对无人照顾和料理后事的松二爷,他将自己的善良发挥的淋漓尽致;对饥饿难耐的妇女,他给予面汤;他同情那些受欺压的人民,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看见别人挨饿,人性在他身上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然而他的结局却是那么的悲惨,奋斗了七十年,却落得卖花生仁。而且,连自己死了也买不起棺材,也没有认为他撒纸钱,他最后落得个在街上捡人家撒剩下的纸钱留作为自己送葬。命运的捉弄,使好人悲惨的死去,恶人却潇洒地活着,生命好像是一场戏。

虽然命运是这样的捉弄人,但是他的侠肝义胆是永远不能被抹去的。不一样的人,演绎不一样的人生,常四爷将傲视群雄,独领数百年。

(高三16班 史慧洁《侠肝义胆》)

话剧的人物可以这样评论,小说、诗歌、散文中出现的人物、事件同样可以进行评论。现实中的事件亦是如此。近几年高考作文注重对学生评价能力的考察,一定多训练。如2007年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是在反思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弊端与缺失。2010年的作文《猫吃鱼》,实际上是对一些只知道看着盘中的鱼而不坚守自己岗位职责的人的批评。经常进行思维训练,写人物和事件短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作文耗时费力,学生厌烦。不妨经常性地采取这种小作文的形式,学生不但喜欢这种形式,还易于集中思考,写出好文章。不断训练表达能力、思维习惯。这样,大、小作文交叉训练,会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欲使形象丰满,巧用描写河南固始慈济附属中学夏伟军

“形象丰满”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有关记叙类文章的要求之一。它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多种描写,使人物“活”起来,使人物有血、有肉、有感情地跃然纸上,丰满可人,呼之欲出。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肖像描写,凸现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就是对富有特征的外貌(包括容貌、身体、姿态、服饰)的描写。如《祝福》中对祥林嫂有这样一段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一肖像描写,把祥林嫂因丧夫失子及受鲁四老爷等人的严重打击后,精神完全麻木的形象凸现了出来。

二、语言描写,活现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对话或独白的描写。它也是展示人物个性,丰富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描写四个青年妇女寻夫前在水生家里的一段对话描写:

甲:“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乙:“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丙:“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丁:“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描写把第一位精明细心,第二位胆大爽朗,第三位谨慎小心,第四位天真温顺的特点活现出来。人物形象鲜明。

三、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具体行动过程的描写。如巴尔扎克《守财奴》中对葛朗台老头生动精确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守财奴形象,当看到金梳妆匣时,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弥留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这里的“一纵”“一扑”“一抓”等动作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葛朗台守财奴的本性。

四、心理描写,彰显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特定情境下的感情、情绪、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描写。如莫泊桑在《项链》中描写路瓦栽夫人向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出席晚会而如愿以偿时的心理活动,就借助了动作描写,来刻画她欣喜若狂的心态。文中这样描写:

“她跳了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这“一跳”“一搂”“一亲”“一跑”的动作,使她欣喜若狂的形象再现在读者面前。

五、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本不引人注意的细微末节的描写。它是展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手段。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写水生嫂听说水生明天要到大部队去时的心理反应: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节,就把水生嫂听到丈夫参军时的复杂心情及急于掩饰的心理展现在读者面前。

六、情景描写,渲染人物形象

情景描写就是通过对一定场所,一定环境的描写来达到以景衬人的作用的描写。如高考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作者一开始就营造了深深的庭院、迷茫的灯光、扑火的飞蛾这样一种压抑的情景,而“就在这时……昭君走了出来,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这样,昭君为国献身的形象就突显出来。

七、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第7篇

【关键词】朗读;方式;策略

朗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之一,无论是字音、字形,还是文学鉴赏、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从朗读教学开始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朗读的方式和策略。

一、朗读的方式

1.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训练适用于新课文的初读阶段和学完课文的品读阶段。初学课文,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其作用有二:一是随意性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高中生有自己独立的认识、思辨能力,自主探索作品,自由空间广阔,符合认识新知、独立感知的要求;二是有利于发现朗读难点,如字音、词义、断句等方面的问题。

2.齐声朗读

这一训练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督促学生准确读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丢字、不加字、不倒读、不回读。训练学生眼到、口到的能力,看得要准确,读得更要准确,在朗朗书声中,促使自己专注于文章,达到准确读出文章的目的。针对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增多的现状,适当安排齐读,是非常必要的。读得准确,才能熟悉文言文语言习惯,对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有了把握,才能做到读来“上口”,产生文言语感。齐读并不一定要求众口一“调”,齐读可以大声地、放开来读,专注程度比自由朗读要高,是指名朗读的“预备式”。

3.指名朗读

大部分教师都青睐这种朗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指名朗读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把握文章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指名朗读相关段落也是探讨答案、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读”中悟,在“听”中悟,心、眼、口、耳并用,自是理解的另一番天地。指名朗读可以是针对全篇的整体朗读,也可以是分部分、段落的朗读,不拘长短,酌学情而定,依篇章而行。重要的是读得及时,读得精彩,读得恰到好处。在美读中,不仅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包括文章难以言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另外,指名朗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4.分角色朗读

针对文学作品中部分体裁――小说、戏剧的学习,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其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学习鲁迅的《药》、的《雷雨》、巴尔扎克的《守财奴》等作品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理解、把握作品准确,构筑起鉴赏小说、戏剧的框架,作品优美生动的语言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规律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语言能力、思维经验和审美情趣。

5.熟读背诵

篇幅较短的诗文,适合采用读背结合的方式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高中生处在理解、背诵的黄金时期,正确引导他们朗读,排除所谓“死记硬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积极朗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背诵大量诗文,为“渡江河”准备“舟楫”,为“登高”准备“梯”。在朗读中,不断品味诗文的韵致,达到背诵的目的,那么对作者的诗文风格的体会就会不待老师“讲”,学生就会自己“悟”出。如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气势磅礴,浪漫主义色彩飘然而来;读杜甫的诗,则沈郁顿挫、忧国忧民,现实主义风格呈现眼前。同是“唐宋家”的散文,欧阳修的雍容委婉,王安石的刚劲峭刻……当然,顾城的《一代人》、卞之琳的《断章》等小诗也自然受到学生的喜爱,给学生以哲理性的启迪。

二、朗读的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在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行动中,带动学生“读”起来;在效果上,让学生发现朗读之后的感悟更多更透彻,使朗读成为主动的学习方法。

2.努力创设朗读情境

带领学生置身于朗读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养成敢于创造性朗读的习惯。教师认真创设朗读氛围,或介绍作品相关信息,让学生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或做部分示范,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作品,更好地演绎作品。

3.定期组织开展诗文朗诵会等活动

第8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引导学生写作求真,展示“真我”,比单纯教作文技法更重要。初中语文教材中,能用来矫正学生写作失真现象的典范美文比比皆是,比如丰子恺的《白鹅》、朱自清的《背影》、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典型范文,指导学生探寻对人物、事物或事件的写真,从而引领学生写作文时触类旁通地求真,写出富有真味的作文,展示“真我”。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丰子恺的《白鹅》时,我被丰子恺先生在文中的真性情所感动,感受到他那浓厚的生活情趣。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特地以此文为范本,为学生上了一堂有关抒发真情实感,写出感人美文的作文指导课。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那是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的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他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丰子恺先生在《白鹅》开篇的引文中是这样写道的:“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环境太荒凉了;我去屋如弃敝屣。倒是屋里养的一只白鹅,使我恋恋不忘。”所以丰子恺先生写下此文,“就好比为一个永诀的朋友立传、写照”。这些内容在原文是有的,但编者在编撰本文时删除了,我在上这堂作文指导课的时候把它们还原给学生听了,我觉得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那种真情实感。

那么,如何效仿课文的讲求真实,写出富有真味的作文呢?我根据教学《白鹅》的一些心得,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引导。

一、引导学生用亲身经历触发真感受

冰心老人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真正感人的文章。只有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才是最难忘的,最真实的!

在《白鹅》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生活的原型,我们看到了作者亲自在喂养一只白鹅,一只“傲慢”的白鹅。这只白鹅有“高超”的头颈、“厉声呵斥”的叫声、“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这只白鹅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没有作者亲身的经历,就不呢写得如此的真实生动,不能写得如此的令人难以忘怀。

学生的写作也要反映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情感或体验,只有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才会引发真切的情感或独到的体验。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生活中孕育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由此可见,只有引导学生投身生活,用亲身经历来触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有真实感受的作文。

二、引导学生用朴实语言叙写真素材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趋利避害,用朴实的语言叙写源自生活的真素材,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因为农村学生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较少,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较难。

在《白鹅》中,丰子恺先生虽然运用了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但更多的是运用浅显质朴的文字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浅显朴实,就如平常聊天一样。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

作为初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为我所用。平时在家帮父母做的一件家务,在学校帮同学或老师做的一件好事,都是作文的真素材。老舍先生在《人物、语言及其他》中也提到“语言朴实,是对文章风格的一种描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种至真至纯的作品往往与我们内心深处的质朴与纯真契合。所以,适当引导学生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来自生活的真素材,同样能够让人感觉到你的真性情,体会到你作文中的真情实感。

三、引导学生用细节描写刻画真形象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刻画手法。使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形象真实再现出来,使读者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临死前神甫让他亲吻镀金十字架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一细节画出了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可感,形象栩栩如生,使整篇文章产生极强的感染力。

在《白鹅》中,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刻画也运用了很多的细节描写。比如写白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等等。这样的细节描写,使作者笔下的白鹅个性鲜明,形象逼真,也突出白鹅排遣作者当时的焦虑苦闷,作者因此喜爱和怀念白鹅的真实感情。“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正是作者平时细致观察白鹅的生活形态,才能把白鹅的生活习性、步态吃相等,刻画得如此生动传神,如此饱含深情。

第9篇

1、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2、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5、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6、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7、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8、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9、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10、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11、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12、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1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4、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15、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16、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17、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18、你热爱佐丹奴官方网站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由于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19、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2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21、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22、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23、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24、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5、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26、一切节省,回根到底都回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7、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28、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0、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____歌德

31、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32、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卧冬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英国剧

3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34、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35、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36、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37、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往了的钟点。——拜伦

38、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39、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40、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_____莎士比亚

4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2、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43、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44、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45、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46、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47、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48、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9、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50、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51、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52、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5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4、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55、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56、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57、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58、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往流水。——约翰·洛克

59、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60、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61、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62、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63、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64、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65、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66、懒人嘴里明天多。

67、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68、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69、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70、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71、春光不自留,浪漫一身官方旗舰店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72、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7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74、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7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6、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77、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78、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79、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80、公道安排时间,就即是节约时间。——培根

81、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____杰弗逊

8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83、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84、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85、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86、任何节约回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87、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8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9、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90、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9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92、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93、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94、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95、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96、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97、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98、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99、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00、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101、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10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3、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10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105、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106、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107、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108、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

109、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110、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111、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112、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11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1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15、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第10篇

多年来,在课堂导入艺术方面,我曾做过一些尝试,而其中较有感触的是:根据课文文体、内容、语言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学习愿望出发,选择比较理想的导入方法,从感情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与教师一起徜徉于语言文学的园林之中,尽情地吸收文中的知识营养。现总结如下:

一、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的标题导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窗户。好的标题,其语言摇曳多姿,含蓄无垠。它不仅能如磁石一般地吸引读者的双目,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还能让读者沿着一级级闪光的阶梯步入奥秘的知识殿堂,陶醉于佳文美景之中而久久不能忘怀。在语文课本中,此类有血有肉有灵性的高妙文题,举不胜举。无论是鲁迅的《药》、《祝福》,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还是罗贯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司马迁的《鸿门宴》等等,都属此类,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的标题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一把钥匙。

二、从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文眼导入

有些作品有文眼,特别是散文,文眼有时就在文章的开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也可紧紧地抓住文眼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及教材特点的意境,让学生随着语言内容的波澜产生如泣如慕、如怨如诉的感情流动,从文眼导入,挖出文章的主旨来,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以语言优美、形象鲜明诗句导入

鉴于诗歌的语言十分优美,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学生喜爱诗文胜过一般课文的心理实际。有些课文,教师可以把那些想象丰富、形象鲜明、比喻新鲜,表现劳动人民高度智慧且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诗文作为导语,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活动。

四、以内容丰富、深刻动人的故事导入

在我国悠久的语言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优美的故事,如夜空里亮晶晶的星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表现了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反映了人民热爱祖国、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内容丰富、深刻动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的语文课文,常常话出有因,语中有典,所以上新课时,以故事为突破口,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作为导语,既能增添课文的情趣,又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走上一条愉悦的学习道路。

而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课文,那么,也可以以讲原著故事概况或讲原著中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为导语,同样能收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效果。

五、从生动形象、精彩逼真的插图导入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对部分课文配有插图,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作为导入的教学手段,就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做法是在导入新课之前,让学生认真欣赏和仔细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让学生把图面用口头语言讲述出来。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学生极为熟悉,都争相发言,互相补充,之后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大家对照比较:自己是怎么讲的,作者又是怎么写的,作者笔下的内容之生动,语言之精彩,手法之高超,经教师稍微剖析,学生就心领神会,豁然开朗了,这种领悟是自悟自得,效果特佳。如教《核舟记》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看图说话(或看图写话),要求按一定方位把人、事、物一一细述,这一来学生个个雀跃,兴趣盎然,尤其是对图中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甚至心理活动都描述得十分生动形象,到了一定的火候,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步入课文,学生正处在一定的兴奋点上,跟着教师一起推敲字句,品味内容,末了大家都为这船上诸多的人和物,却仅用一只桃核雕刻而成大吃一惊,叹为观止,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主旨也就自然揭示出来了。

六、以画面优美、真实可感的录相导入

现代的电化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观赏课文录相是最直观的、全方位的导入法。它把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和形象通过录相屏幕再现出来,这种导入法也是学生最欢迎、最兴趣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先把小说中人物关系简单图示一下,然后让学生看一遍录相。学生情绪很高,自始至终,认真看,注意听,细细品味,那全神贯注、心领神会的神情,绝无仅有。观看后,再设计几个问题,让他们朗读、思考,最后分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教师只需三言两语地点拨,学生就能理解了。

上面提到语文课导入的六种方法,显然,它们的使用都有特定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应用这些方法设计课堂的导入时,必须有的放矢。既针对教学内容,又针对教学对象,这样的设计才会产生实效。其次,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要特别重视使用语言的艺术,这也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

第11篇

一、观察要细

细,即细致观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只有细致观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意识地用眼睛看、用脑子记,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善于捕捉对象的特点,才会有所感悟,写得有个性、有灵气,才能细中见深,小中见大,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只有看得细,才能写得细。好的细节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善于捕捉。观察越认真、越仔细,越能捕捉到那些情真意切、细致入微、打动人心的经典细节来。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柏林阴暗的咖啡室,乔伊斯冷峻地打量着游荡的、骗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酝酿着震惊世界的《尤利西斯》。老舍先生在《风》一文中描写风中的人们:“他们的身上、脸上落满了黑土,像刚从地下钻出来;发红的眼睛不断流出泪来,给鼻子两旁冲出两条小泥沟。”“两条小泥沟”形象地写出了风中人们的惨象,深刻表达了作者对风的憎恶。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怎能写得如此入木三分?

细节来源于生活――“一个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捕捉那些令灵魂战栗的人和事。”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要细心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让文章更生动,更细腻,更传神!

二、选择要精

精,即典型,有个性。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最富表现力的细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定精品,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优秀的作家,大都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利用它来把人物塑造成血肉丰满的形象。比如,赵树理《套不住的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圆圆的指头肚儿像用树木做成的小耙子”,“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这一段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典型,突出其主人公的特征,也表现出了劳动人民那种健壮、勤劳的共性特征。又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所进行的动作描写,攀、缩、倾等动词突出了父亲虽然承受着家庭的变故和自己歇业的双重心理负担,但还是给予了我无私的爱,这种爱入微深沉,读来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就把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点了出来,而且把令人陶醉的习习春风也画活了。如果没有作者的精心选择、提炼,哪来这千古佳句?

三、描写要真

真,就是真实,所谓真实,是说细节描写必须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围,必须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特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只有真实才可信,才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才可能产生“以微知著”的艺术魅力。故事情节可以虚构,人物形象可以整合,甚至情感也可以矫饰,但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的。细节不真实,人物形象就不真实,文章就缺乏感染力,缺乏生命力。怎样才能使细节描写真实可信呢?只有靠作家丰厚的生活积累。正如所说:“作家头脑里积累的生活细节愈多,作家笔下表达这些生活细节愈准确,作品才能真实、生动和感人。”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

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四、表达要神

神,就是传神。即能准确抓住事物特征,把握人物个性和精神面貌,给人以生动逼真的印象。“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好的细节描写,寥寥几笔,就使人物栩栩如生。如果说真实是细节的生命,那么传神则是细节的翅膀,如鲁迅在《药》中对康大叔递给华老栓人血馒头时的那段描写:“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就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词(抢、扯、裹、塞、抓、捏)极其深刻地显示了康大叔这个人物凶残、贪婪的本性。这些传神的动词把一个刽子手的形象凸现得如此圆满,给人一种如在眼前的感觉。如此传神的细节描写在巴尔扎克《守财奴》里也可以见到。

第12篇

首先,女儿们与他人私定终身之所以与父女亲情直接冲突,与母亲们不在场有很大的关系。杰西卡、艾莉丝、亚历山德拉・斯捷潘诺夫娜三人的母亲都早逝,并没有在书中出场。而欧叶妮・格朗台的母亲虽然并未早逝,但因为身体以及心性上的柔弱,她对家庭的控制力,远远不及其丈夫格朗台,甚至她本人都完全屈从于丈夫的――“早已给他压迫得成了百依百顺的奴隶”。因此,杰西卡等人不得不担负起家庭女主人的部分角色,这对一个年轻小姐来说,既无趣,也不浪漫,甚至可能会耽误她们的终身大事。而且,这种角色的承担,让父女在发生矛盾之时,失去了缓冲的余地。尽管女儿们代不在场的母亲行使了部分女主人的职权,但很明显,她们自己的婚姻是被排除在该职权之外的,所以,在夏洛克、阿尔巴贡、格朗台、普柳什金他们四人的家庭中,女儿们的婚姻问题这本该由母亲来操持的大事也就完完全全被置于父亲们的权威之下。然而,夏洛克与普柳什金显然忘了自己在为女儿择婿这方面的责任,也忽略了女儿感情方面的需求,这种忽视既为杰西卡、亚历山德拉・斯捷潘诺夫娜与人私奔埋下了伏笔,也为她们的私奔行为做出了充分合理的解释。阿尔巴贡貌似关心儿女的婚事,早早地为儿女操持婚姻大事,但实际上他只是为了让子女早点结婚,不再花他的钱,所以他可以为了“不要嫁妆”这一理由选一个女儿明显无法接受的人。这种婚姻与艾莉丝对感情的预期显然是有差距的,即使她未与法赖尔相爱。

格朗台则与另外三个吝啬鬼恰恰相反,他把女儿看管得过于严格,为了把欧叶妮培养成跟他一样的守财奴而煞费苦心。他小心地注视着家中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思想去操纵妻子与女儿,扼杀了家人的生命活力与天性。正因为此,至少在感情问题上,欧叶妮是四大吝啬鬼的女儿中最富有悲剧性的――同样是与爱人私定终身,杰西卡、艾莉丝、亚历山德拉・斯捷潘诺夫娜起码都做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欧叶妮却只能在初恋被牺牲之后,成为追逐金钱的人的猎物。综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女儿们对感情、婚姻的需要与父亲对其需要的忽视、不尊重之间的矛盾,迫使女儿们只得暗中与人缔结秘密婚姻。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中,阿尔巴贡的吝啬性格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不要嫁妆”这一台词的反复出现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而这句话正是出现在他说起要将艾莉丝嫁给昂塞耳默爵爷的理由时。为何嫁妆会如此重要,甚至可以左右父亲对女儿婚姻的选择?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当时欧洲的婚嫁习俗中得到部分解答,在当时的欧洲,为了让女儿能够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女方家庭往往要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没有嫁妆的女子,是很难得到同阶层男士青睐的。原因正像美国学者斯蒂芬妮・库茨在《婚姻简史》中所说,“从中世纪早期一直到整个18世纪,女子结婚时带来的嫁妆――现金、物品或土地――常常是一个男人所获得的最大一笔进项”。其实,至少到19世纪前期《欧叶妮・格朗台》《死魂灵》诞生之时,情形依旧如此。例如,在巴尔扎克的另一名作《高老头》中,高里奥老头为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贵族雷斯多男爵和银行家纽沁根,近乎倾其所有地为两个女儿置办嫁妆。而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情人阿瞿达侯爵为了二十万法郎利息的嫁妆而离开了她,娶了洛希斐特小姐。作为一个吝啬的人,要将偌大的一笔财产分割出去作为女儿的嫁妆,这简直就要了阿尔巴贡的老命!身为父亲的阿尔巴贡因为别人“不要嫁妆”,迫不及待地要将女儿艾莉丝嫁给她不喜欢的人,为了让儿子克莱昂特结婚不花他的钱,逼着儿子去娶一个有钱的寡妇。对儿女的意愿、未来幸福与否完全不管不顾,一切都以自己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去谋划,这位父亲,不只是吝啬,他自私而又霸道专制的一面也因此完全展现出来。

当然,在婚恋这个问题上,杰西卡等三人的命运与艾莉丝不尽相同,但父亲们为了财产问题,而逼得女儿们不得不在婚恋问题上违抗父命、私定终身却是毫无疑问的。以杰西卡和罗兰佐私奔为例,从剧中描写我们可以得知,私奔之前,杰西卡在写给意中人罗兰佐的信中,着重提出会带着财产出逃;而私奔之后,罗兰佐依靠杰西卡私奔时带来的财物生活,这些都可以看出罗兰佐对婚恋对象杰西卡物质方面的需要。在这一点上,罗兰佐和他的朋友巴萨尼奥相去不远,两个人摆脱债务危机的方式都是找一个有钱的女人。不同点只在于罗兰佐是诱拐杰西卡带着父亲的部分财物与其私奔,而巴萨尼奥是向安东尼奥借钱去追求丧父的富家女鲍西娅。当时的贵族青年们之所以需要娶一个有嫁妆的女子为妻,一方面,这是出于门当户对的考量。当然,在这里,门户并不是狭义地指门第,金钱同样是通往高门大户的通行证,毫无疑问,能够为女儿提供丰厚嫁妆的家庭,即使只是商人出身的资产阶级,与贵族也是门当户对的。巴尔扎克的很多小说都是写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却在金钱面前败下阵来,尤其是当他们面临婚姻的抉择时。这一点,通过《高老头》一书中鲍赛昂子爵夫人黯然离开巴黎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正像前文中所引述的斯蒂芬妮的话那样,“女子结婚时带来的嫁妆――现金、物品或土地――常常是一个男人所获得的最大一笔进项”。这与当时西方的财产继承制度不无关系――例如当时英国的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这也就意味着长子之外的其他子嗣,在父母离世后,不能够继承爵位以及主要财产。当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继承制度在整体上与英国相仿,大都延续了《圣经》时代以来的做法。正像法国学者让-克洛德・布洛涅在《西方婚姻史》中所说,在当时的西方,为了避免土地、财产被无限分割,维护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婚姻为基本结构的社会体系,就这样在遗产和采邑的转移中建立起来了。正式的婚姻(唯一能确保继承人的婚姻)限于一家一个孩子。”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长子以外的贵族子嗣在父母死后,若要继续保持自己现有的体面生活,必须得娶一个能够给予其物质保障的女人。莎士比亚之所以将巴萨尼奥借钱去追求富家女鲍西娅以及罗兰佐与杰西卡私奔看做是光明正大的行为,与当时贵族社会中流行的此种现象恐怕不无关系。

有意思的是,不只是巴萨尼奥得到了鲍西娅以及她的全部财产,罗兰佐、杰西卡在安东尼奥和鲍西娅的帮助下,也获得了对夏洛克的遗产的继承权。莎士比亚之所以需要设置罗兰佐取得继承权这一情节,大概是因为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的女继承人保护条例,美国研究者查尔斯・罗斯在其论文《莎士比亚的和英国的女继承人保护条例》中指出:“这一条例并不能阻止秘密婚姻。一旦一个女孩儿结了婚,她就保持着已婚状态。但这个条例试图阻止那些猎取财富的人获得女继承人的钱。”按此条例,尽管罗兰佐与杰西卡的秘密婚姻是有效的,但夏洛克死后,杰西卡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他也没有希望染指。于是,在剧中,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这个猎取财富的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对于一个吝啬的鳏夫而言,还有什么比女儿财产都被人夺走更可怕?可以断言,即使没有宗教原因,单单因为财产问题,夏洛克也不会同意女儿嫁给罗兰佐。

欧叶妮・格朗台是对格朗台的财产有继承权的独女,格朗台不允许欧叶妮嫁给她的堂弟夏尔,不是因为不舍得出嫁妆,而是因为夏尔之父已经破产。他不会允许自己的唯一的女儿――继承人陷入债务的泥淖,从而把他自己也陷进去。 《吝啬鬼》

当然,在巴黎的格朗台死后,格朗台依旧掺和进了兄弟的债务问题之中,但那是以一种可以盈利的方式去经营,而不是拯救。普柳什金的女儿亚历山德拉・斯捷潘诺夫娜与军官私奔情况与此类此,在普柳什金眼里,军官就是赌徒、败家子,自然类似于毫无财产的人。综上可以发现,四位吝啬的父亲,对女儿的婚姻其实是有共同的期许的――男方有钱,且女儿出嫁不会减损父亲们的财产。但这种期许,对女儿们自由的感情来说,显然是一种剥夺了爱情的沉重枷锁。

既然父亲们对女儿婚姻的期许,与女儿对爱情婚姻的憧憬产生了矛盾,私定终身好像成了女儿们达成目标的唯一选择。那么为什么杰西卡她们在爱情与父女亲情之间,可以毅然决然地选择爱情、放弃亲情?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性经验史》中写道:“穆索尼乌斯认为婚姻共同体是最崇高的、最重要的和最令人尊敬的。它的力量表明它优越于能够把朋友与朋友、兄弟与兄弟、儿子与他的父母联结起来的共同体。它甚至优越于把父母与他们的后代联结起来的共同体(这是关键之处)……这样,配偶关系成了最根本的和最紧密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杰西卡她们为了爱人背叛父亲的行为才有了合法性。杰西卡、亚历山德拉・斯捷潘诺夫娜等四人在挑选配偶时,对父亲意志的反抗,无一不是以此为出发点所做出的选择――夫妻之间的关系要比父女之间的关系更重要,当两者出现冲突时,父女关系是可以牺牲的,何况,她们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原本就不亲密。 《欧叶妮・格朗台》

与莎士比亚、果戈里笔下的私奔的女儿们不同,两位法国作家笔下的吝啬鬼的女儿们,虽然也与别人私定了终身,却没有选择私奔。除了作家关于情节展开的考虑,以及角色性格差异等导致的不同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法国独特的婚姻传统有关。当时的法国并不承认秘密婚姻的合法性,也就是说,即使艾莉丝、欧叶妮・格朗台与恋人私奔,他们也无法缔结婚姻,得到政权承认,并进而取得双方父母的谅解。关于这一点,加拿大学者伊丽莎白・阿伯特在其著作《婚姻史》中是这样描述的:“法国的婚姻传统与欧洲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该国的教会和政府之间为了抢夺对公民婚姻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法国政府则宣布……秘密婚姻通常是拐骗、引诱或者性冲动导致的结果,违反了尊重父母的‘自然法则’和法国民法,因此是不合法的,是对法国政府权威的挑衅。

“法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对抗教会的影响。1557年,法国的第一部婚姻法令的推出为此事定下基调……法令允许父母通过法律手段剥夺秘密结婚的子女的继承权,可以因此收回女儿的嫁妆或儿子继承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