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前期准备,最近,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了《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办法》,决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工作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自2007年开始,计划两年完成。
在全国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是《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任务,是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档案事业管理模式,推动档案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关键。《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的框架结构,突出了以《档案法》为依据,以档案业务建设为基础,以档案馆建设为主体的特点,内容涵盖了档案工作的外部条件、法制建设、业务指导、档案馆工作、科技与信息化建设、服务社会功能等等各个方面,注意体现当前档案事业发展的水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并力求对今后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指导作用。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就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档案事业发展评估体系,并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充分运用评估这一手段,逐步完善评估体系,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是档案事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与以前开展的档案馆目标管理考评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是依据现行档案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各地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通过对大体同一时间段中各地档案事业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使各地对自身档案事业发展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从而不断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强化档案工作各项业务建设,促进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评估工作对象主要是省级档案局、馆,同时也涉及到当地整个档案事业,一些考察点还延伸到地、县级档案局馆、省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通过评估可以促进、带动全省以至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可以说,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是继档案馆考评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档案事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能够增强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评估工作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制定定性定量的指标体系、科学公正的评估程序并实施综合评估,从而对各地区乃至全国的档案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更加科学、能够量化的认识,进而为评价、引导和推动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和具体的数据支持。切实发挥综合评估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档案事业科学决策的水平,使针对档案事业发展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更加能够符合科学规律、反映实际情况、发挥积极作用。并有助于最终实现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从宏观粗放型向科学量化型转变,档案工作机制从行政命令型向自我约束型转变,档案管理模式从封闭管理型向开放服务型转变。
要使即将开展的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真正取得实效,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涉及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评价和为宏观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关乎档案事业的未来发展,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刻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要敢于暴露问题,自亮家丑,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事业迎难而上,取得新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共识
全局一致认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实现我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重要契机。发改局作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政府综合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应勇当重任。同时,全局党员干部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要求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抓学习,必须深化科学发展理念
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做到科学发展观入脑进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具体目标上来,力求实现思维方式向科学发展理念深化、强化。
(二)重实践,必须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要把科学发展理念融入到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中,着力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五种能力。一是前瞻谋划能力,准确把握宏观政策,深入把握市情,提出更具超前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二是破解难题能力,灵活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破解发展改革中的难题;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善于突破常规和定势,深入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统筹协调能力,增强统筹思维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五是跟踪服务能力,对重点工作实行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全面提高行政服务能力。
(三)探路子,必须着力破解科学发展难题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突破口,健全发展机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一是健全产业导向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机制,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三是探索我市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化解协调发展压力,大力促进我市各方面协调发展。四是探索要素流动机制,促进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及流动,确保全社会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稳定、快速、良性增长。
总的来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引导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努力转变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着力解决发展改革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全面提升我市的经济实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谋新篇、创新业。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情况
回顾党十六大以来,我局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工作实践,主要经验做法和成效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观念更新的统一,提高综合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我们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市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学习本职业务结合起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以学习为基础,以实践作检验,不断要求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切实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同时,注重加强实践锻炼,采取外出考察调研、下基层调研等形式,不断提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谋划我市发展有机统一,科学编制和推进各项重大计划
当前我市正处在大发展、大转变的新时期,对发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我们着眼全局,精心谋划,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我局用科学发展观来贯穿始终,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正在对“十一”规划进行中期评估。二是按照现念和21世纪的高标准,创新发展的思路、策略和模式,编制和安排年度计划。三是确定发展的定位。充分考虑我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明确在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发展定位。四是认真做好编制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重大项目计划、循环经济项目计划等,注意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起来,将各方面引导到科学发展道路上。
(三)坚持速度与效益同步、规模与质量统一的发展路径,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市正处于产业升级和变革的新时期,坚持以产业带发展原则,全力推进经济发展,着力提升全市经济发展质量,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我市本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产业第一原则,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为目标,正确把握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的关系,盯住高端,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农业为支撑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20*年我市农业保持了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完成31.4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比07年高0.6个百分点,完成年初目标1*.3%。其中,畜牧业增幅达到14.1%、同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畜牧业、渔业、水果等优势产业产品出岛出口大幅增加。生猪出岛超过20万头、增长11.2%;文昌鸡出口出岛34万只、增长37.1%;水产品出口创汇2.46亿美元、增长70%;荔枝出口美国400吨,香蕉出口500吨。
都市农业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面积7.8万亩,无公害瓜果菜基地10.3万亩;农业生产补贴力度加大,落实各种补贴6235.1万元,主要用于种粮、沼气、农资购置和能繁母猪补贴;加大推广电子农务力度,安排400万元建设了10个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建成3家“全省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登记注册合作社达243家,带动农户3.7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6%。农村产业规划初步完成,完成了10个中心镇总体规划、7个镇的控规。
2、以工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为抓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在20*年度中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工业发展情况,制定进一步扶持工业、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完成了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海宇锡板二期、海马三期等项目顺利开工,经过多方努力,第二产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13.3亿元,增长1.7%。
3、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去年我市第三产业的主导性进一步凸显。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8.5亿元、增长14.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6.4%。从产业结构看:
一是传统服务业继续支撑第三产业发展。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均实现了11%以上的增长速度,其增加值总量占整个第三产业的53.3%。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旅游业稳健增长。通过落实《*市进一步鼓励航空客运市场开发暂行办法》和旅行社奖励办法等多种奖励政策,以北京奥运会和建省2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举办各类会展、赛事、旅游商品交易会等活动,促进了旅游业的稳定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过夜旅游者637.9万人次、增长8.5%,实现旅游总收入60.02亿元、增长8.4%;房地产业平稳增长。完成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房屋销售总额77.3亿元、同比增长26.5%,完成投资71.3亿元、同比增长18.6%。物流业在全省的中心地位逐步显现。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推进了马村港一期的建设,秀英港二期已简易投产,启动了新海港滚装码头一期、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前期工作。重点打造各类专业中心批发市场,推进了*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前期工作,完成了海南钢材交易市场新址和海南花卉交易市场的建设;金融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实现整体盈利17.1亿元,同比增加3.0亿元。储蓄增长24.9%,贷款增长24.8%。金融业呈现各项存款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平稳增长,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协调性进一步加强等特征。
4、政府投资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0*年上半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市及早动手,积极准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确保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基本闭合。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良好。使一批项目及时竣工,如绕城公路、海甸岛环岛路(美丽沙段)、海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药谷二期、滨江西路、白沙门环境综合整治、龙塘饮用水源点环境保护建设工程等22个项目都已按计划完工;续建的项目,如旧城改造、中心次干路整治、南渡江环境综合整治、自来水管网改造、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等27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新建的项目,如白沙门、长流污水处理厂、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三期)等14个项目均顺利开工;还组织一批重大储备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扶持,*年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专项资金2.96亿元。
5、不断增强物价监测能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针对20*年特殊的物价上涨形势,重点做好强化稳定物价能力和减少物价对低收入群体影响的工作。审议通过了《*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修改意见,扩征价格调节基金,增强了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出台了《*市20*年度经济适用住房指导价格》,强化了物价综合调控;制定出台了《*市低收入困难群众CPI上涨动态补贴方案》对收入困难群众进行动态补贴,受到了国务院检查组的肯定。20*年,我市CPI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2个百分点,基本保持了市场物价的稳定。
6、一批民生项目扎实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取得积极进展。今年我市继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号工程”,市财政在公共服务上投入了22.4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6.1亿元,25项为民办实事事项全部如期完成。一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投入6000万元,完成道路30条,16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完成农村饮水项目226个,解决5.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70处和镇村级沼气服务站13个,“三沼”综合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5%。完成1个行政村标准文化室和15个乡镇标准文化站,建设9个行政村卫生室;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投入1.5亿元重点推进青年路民安小区、市美舍河、盐灶、岭下村2364套廉租房项目建设,投入17亿元推进玉沙村、海甸溪等安置房和棚房区改造。三是教育基本建设有力推进。教育基础投入1.1亿元,新建、扩建新玉沙、滨海九小、龙华职业中学等学校,新增1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四是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投入医疗卫生基本建设3.5亿元,推进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市医疗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市中医院等项目建设。
7、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献计献策。为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局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协调职能,切实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对热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市领导提出各项工作建议,及时就项目建设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提出参考意见供市领导决策。
(四)坚持机制创新与项目推进紧密结合,致力于增强和积蓄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在我市发展的大时期,以狠抓项目的推进和管理工作,促经济快速发展。
1、着力构建新机制。一是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随着强区扩权改革深入推进,我市已分两批下放了66项权力,同时,对省里下放的197项行政权项,主动对接,平稳过渡。二是不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简化了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和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三是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组建了*市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海峡股份上市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水务集团股改上市工作积极推进。劣势国有企业退出市场步伐加快。四是区域联动发展和合作交流加快推进。积极参与“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去年8月组织了香港投资推介会。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加强物流、旅游和口岸建设合作,加快推进了琼北湛江区域合作组织。
2、强化项目管理。严格把关,实行项目评审制度。对拟建项目严格按标准进行审核,并根据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项目设计、材料选用上提出合理意见。在社会投资方面,根据市的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加大基础设施、旧城改造的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局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牢固树立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尚有差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认识上有一定差距。有的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需加强,尤为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深层次的调研和探索,一些同志工作的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2、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有时缺乏深入实践的自觉性,处理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不够。
3、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提高,这是贯彻落实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因此我局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与下属及其同志之间如何加强沟通与联系,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民生等问题上仍需努力。
4、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制度,且强化其执行力度。
(二)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
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深究其因,主要在于:
1、对科学发展观的至关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客观原因造成工作业务太忙,很难挤出时间学习,另认为现在人员文化程度都较高,理论一看即懂,对年龄大的同志认为过去理论学习的基础扎实,又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基本够用了,所以在主观上就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2、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不强。一是只想发展,却忽视联系实际怎样发展,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二是还需探究我市投资建设项目等工作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密切内在联系,尊重运用客观科学规律,做好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如何在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促进*市的社会、经济建设上下功夫。
3、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基本价值取向认识不够,未能充分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我局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关心民心、民生,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增强群体凝聚力,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为促使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及与之相应工作的落实,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制和制度建设是其根本保障。但是,我们有个别同志在此方面的制度意识较为淡薄,受到一些重人治、轻法制或制度建设社会意识影响,致使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一些工作环节上执行不力,效率不高。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对应这些问题,经领导班子反复研究,我局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了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力求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促进各项工作。
(一)沉心静心学习,储备充足知识
今后,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沉下心来,挤出时间带头学习,不得再因工作繁忙放松学习和培训。一要储备充足政治理论知识,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要储备充足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增强从宏观思维把握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储备充足的业务知识,特别是加强项目、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要储备充足的各种知识和信息,以全球的视野、世界的眼光审视我市的发展,增强高瞻远瞩的能力。
(二)增强改革意识,突破思维定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发改部门创新思路,全面履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责,要求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今后,我局一是要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三个解放出来”。从过去习惯于考虑促进GDP的高增长的思维惯势中解放出来,切实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过去习惯于考虑眼前和局部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切实确立以长远眼光分析谋划我市未来发展的宽广视野;从过去习惯于按部就班、被动等待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切实确立主动研究问题、自觉服务大局、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二是要明晰思路,实现“三个新突破”。我们要明晰新发展阶段对我们发改工作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实现重大问题、重点领域、重要对策的研究上新突破;明晰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管理应该采取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实现重大项目、重点设施建设和管理上的新突破;明晰新时期下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实现为民办实事上的新突破。
(三)加强能力建设,确保发改工作质量上新台阶
鉴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困难、新问题、新考验比以往都要复杂和艰巨,为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我局将重点增强“三种能力”:
1、增强研判形势、科学制定政策的能力。这是当好参谋助手的前提,也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基本功。为此,我们一是加强形势分析。加强对国家、省、市宏观政策的收集和分析,完善信息采集渠道,及时提出季度、半年和年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资料和各种信息。二是做好重大问题研究。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确保提出的政策建议有理有据,真实可行。在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方面,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调动和发挥好各方的积极性。
2、增强科学规划、组织策划的能力。规划策划既是引领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实发展改革工作的有力手段。为此,我们将做好三项工作:首先,做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要有效跟踪各项目标和任务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后期工作建议,重点从我市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协调发展、节能减排、关注民生等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要求重新审视,看哪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需要进一步坚持;哪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和调整,也为“十二五”规划做好充分准备。其次,科学、高水平编制年度计划。对每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重大项目计划、循环经济计划,创新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衔接,强化部门信息的沟通,增强计划的指导性和执行力。第三,加大力度策划一批重大项目。加强与基层、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对上级决策的呼应、对接,主动策划项目、承接项目,推动一批重点项目上马,坚决不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要上对我市长远发展有益的项目。为加入环北部湾经济发展圈的创造条件。
3、增强统筹协调、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统筹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手段。一是用科学发展观理念统筹管理建设项目。要统筹资源、土地、资金等要素,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统筹兼顾推进项目。二是实行更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减少投资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协调各有关部门全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赢”。
(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效能倍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发改部门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每一件事项,对投资者报来的每一个文件,都要跟踪进度,督促检查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同时,为提升单位工作效能,满足上级和群众的实际需要,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改进管理方法,减少管理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对该放开的要坚决放开。
如何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意见。
一、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定好位,用心描绘学校未来发展蓝图。
我校的未来发展蓝图就是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一所校风、教风、学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初级中学,成为一所有办学特色、文明和谐、积极进取、家长放心、社会肯定、政府满意的学校。
二、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
1、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活动,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出具体方案,细化学习的要求和步骤,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树立终身学习、受益终身的学习理念。
3、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学目标管理制度。
4、努力营造健康和谐、关心互助的工作环境。
三、创造条件,开展富有特色的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1、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德育管理制度,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使德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体验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环保意识、感恩思想等,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3、建立“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认真做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定,让学生健康成长,得到全面发展。
4、健全管理机构和德育网络,争取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会、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教育的帮助,加强与社区、家庭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交流信息,形成教育合力。
四、细化管理,强化过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创新,致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
根据省委和省文化厅党组的统一部署,江苏省文物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于4月下旬全面展开。目前,第一阶段集中学习调研工作已经结束,第二阶段分析检查评议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
XX文物局的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一鲜明主题,牢牢把握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结合当前主要工作,结合文物工作的特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加深理解。在参加文化厅集中学习活动的同时,组织局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科学发展观学习资料,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充分利用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工作检查、人员培训和召开会议等机会,采取调查、座谈、无记名问卷等方式,积极听取对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影响和制约我省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排查。三是深入分析原因,理清工作思路。对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了梳理汇总。6月26日,省文物局召开了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反馈回来的问题和意见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形成了省文物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一、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解放思想,形成共识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省文物局深刻认识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人类发展进步的客观趋势提出来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对于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近几年文物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的集中学习、深入调研,省文物局在推动我省文物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上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共识: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文物工作
科学发展观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简单的古董、古物,发展到文物、文化,现在又发展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这一更加全面的概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从简单的、静态的、博物馆式的对文物本体的保存,发展到对文化遗产及其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的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是不可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深刻长远的影响,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关系,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文物保护工作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实现珍贵历史文物的长久保存、永续利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在发展中做好文物工作
对于文化遗产来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文物保护不是简单的守护,而是保护、抢救、传承、研究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文物工作。保护是前提,抢救、传承、研究是手段,发展是根本,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文物保护过程中的问题。在继承和保护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使文化遗产与时展同行,为时代所用,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在合理利用中传承、升华,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力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力量。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文物保护工作
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守护者。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要积极动员和依靠人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自觉守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走近文物,了解文物,共享文物保护的成果,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发挥文化遗产在凝聚民族精神,助力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金峰开发区;招商引资;科学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04-02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些年来,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各个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地,近几年发展势头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开发区经过上一轮的高速增长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低谷。面对非常时期,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来谋划发展的新思路,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进一步推动金峰经济开发区全面发展。
1金峰经济开发区基本概况
金峰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地处漳州市区西北部,是漳州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2005年底成为国家发改委第一批审核通过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福建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创办以来,开发区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调整拉起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组织开发,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9家企业落户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钟表、家具、机械制造、生物制药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一些知名企业如万利达集团、侨兴集团、正兴钢圈、国辉工贸、科华电子等成为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支撑。金峰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是:
1.1工业经济高位增长
始终坚持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办工业、办大工业。2007年新办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其中外资企业4家,合同外资额2550万美元;民营企业6家,注册资金4018万元。净增规模企业10家。年产值上5000万元企业有30家,其中5000万元~1亿元10家,上亿元企业20家,分别创产值7.09亿、78亿,规模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8.75%。其中,汽车配件行业1家,创产值37亿元;家具制造行业23家,创产值13.5亿元;食品加工行业8家,创产值4.5亿元。
1.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截至2007年,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6家企业落户开发区,已投产企业277家(其中规模企业125家),总投资68.17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17个,合同外资额4.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内资项目229个,总投资9.7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石英钟表、钢木家具、建筑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成为芗城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
1.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开发区相继投入资金近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64米宽的北环路1.89公里、56米宽的319国道1.9公里,构筑20~40m宽的区内道路30多公里,实施完成了金峰污水处理厂工程、三湘江改造工程。特别是今年来,金峰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年”的契机,克服资金紧缺等困难,采取前期招商、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全力进行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1.4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重在提请、主动服务、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要求,加大软环境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了三个服务体系,即项目投资审批的一条龙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实行“无费区”管理,扩大企业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在项目审批、规划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治安管理,采取治安岗亭进开发区、进企业、进工地的有力举措,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定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
1.5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强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的繁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内企业不断增多,吸引外来人口2万多人,人气不断提升;扩大了就业门路,帮助农村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起到了稳定社会的良好效益。以新区建设为契机,激活商贸流通,发展配套服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10元。
1.6开发建设持续推进
始终突出加快土地开发建设这个重点,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土地的开发,不断拓宽工业发展平台。截至目前,已开发土地面积14537亩,建有路口小区、康林小区、北斗工业园、珠里片区、金星片区等多个工业园区,形成“一区多园”的竞相发展态势。
2对加快金峰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集中全力在重点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植和支柱行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工业园区、资本运营、新区建设上打造新亮点,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执政能力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推动开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1坚持科学规划,严格执行规划
金峰经济开发区的面积有33.9平方公里,覆盖了芝山、石亭、天宝三个乡镇,要建设好、发展好这样的经济区域,首先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作为一个成功的开发区,在规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讲究形象,着力营造环境效果。要规划好通道,主次干道宽度协调,留足充分的绿地和空间,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项目分布的功能区要明确,为不能类型、不同规模的项目提供相对集中的适宜场所;三是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开发区分步开发和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四是规划要紧贴实际,要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开发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降低开发成本;五是规划要着眼于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厂房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号召,努力克服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规划的布局还要有利于辖区内水、电、污水处理管网等资源使用的便利和节约。另外还需要严格去执行规划,尤其是注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切实防止科学的规划被实践的随意性所破坏。
2.2灵活运行资本,推进开发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在资金筹措方面,一要加大贷款投入。继续跟踪落实开行贷款9000万元未到位资金;二要加快上市融资。支持业绩比较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帮助理顺方方面面关系,做好科华、正兴的上市工作,力争实现全区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三要强化前期运做。采取招拍挂等方式,运做开发片区生活配套用地,实现土地增值,逐步解决开发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四要用足用好上级为加快开发区建设和加快开发区发展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抓好上下衔接,抓紧对列入省市计划盘子的项目跟踪,争取上级的资金补助。在开发建设方面,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从公、检、法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征迁办公室的作用,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重点抓好北斗片区、谢溪头片区、浦尾二期、正兴汽配工业园等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形成“一区多园”竞相发展的态势。
2.3创新招商理念,提高招商成效
金峰经济开发区目前不是没有项目,只是好项目、大项目不多,尚不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因此,要增强开发区的发展后劲,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一是转变传统招商引资由政府搭台,机关人员唱戏的做法,逐步推进招商工作市场化,营造专职的招商引资机构和经纪人;二是招商引资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要选择与本开发区主要产业相对接或可能对接的大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推动企业对接,延长产业链;三是招商引资必须考虑效益原则,把供地量、地价与单位土地投资密度、科技含量、投入产出率、建设速度、税收挂钩,积极吸纳占地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值和附加值高的项目,努力防止和规避“圈地运动”,切实提高招商效益;四是招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不能轻易引办污染严重的项目,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来推动经济发展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
2.4改进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首先在服务上合理定位。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不干预企业内部事务,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项目引导等外部环节上。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积累资金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其次,要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类活动,突出宣传开发区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另外,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在提请、主动服务”,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事前、事中的提醒、监督和服务上,对投资者提出的要求,办事要从简从快,既遵循程序又善于变通,全方位为投资者提供高效服务。
2.5立足本地优势,发展民营经济
金峰开发区现有民营企业200多家,规模以上有64家,一批综合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如国辉工贸脱颖而出,民营经济已成为关系开发区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力量,开发区必须大力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一方面要极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在硬环境上,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为民营经济搭建平台,在软环境上,切实加强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出一条让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成功路子;另一方面,要在民营企业中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使民营企业普遍上档次、上水平。另外,要积极通过招商,借助国外、省外的力量“嫁结改造”民营企业,培植起一批新的骨干企业。
2.6统筹各项事业,力促和谐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党展开。__*委也召开了动员大会,10月6日,__*委宣传部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强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服务河北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宣传文化系统一定要增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那么宣传思想战线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我感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深入把握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联系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实际进行反思,看看哪些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就进一步发扬光大;哪些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就改进;根据工作实践和各项建设事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呼声,需要在哪些方面开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探索创新;外国、外地、外领域(__*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同志倡导的“四式工作法”——课题式设计、工程式推进、项目式管理、台账是监督,就融汇了宣传思想领域之外的很多科学理念)有哪些好的思路、做法、模式,可以用来丰富、提升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等等。
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所以,我们整个的宣传思想工作都要围绕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业来开展。稳定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氛围,是有利于党和国家发展大业的,所以这个主基调一定要牢牢把握好。舆论导向的作用力量太大了,我们从历史故事中、从文艺作品中都有深深的体会,大到兴邦亡国,小到立名亡身,毁誉都在于舆论导向。就像蒋干盗书,就像岳飞被诬陷“莫须有”。所以,我们要坚决防止那种言论绝对自由和不负责任甚至别有用心的局面发生。我们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应该着眼于全局、着眼于发展,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防止少数人利用个别事件过度煽情诋毁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状况。那样不利于发展的大局。同时,对丑恶现象、违法施政等状况进行舆论监督,通过舆论的力量督促改正错误、警示不法、鞭策后进,也非常重要和必要。舆论监督同样有利于正确舆论导向和正确的工作行为取向的形成。舆论监督需要把握好度,力度太小,隔靴搔痒,引不起触动,不行。火候太过,又容易给人一种整个面上的势态非常严重的错觉、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拿事件来大做文章。所以度的把握需要掌握好。同时,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自身也要不断发展,通过科学发展不断壮大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贡献度。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我们整个的宣传思想工作同样要强调以人为本。要依靠人民,引导人、凝聚人、团结人、尊重人,维护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通过舆论的力量维护人民广泛的合法权益,激发人民群众投身国家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活力。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照本宣科、冷面孔、咬文嚼字、灌输式等弊病,考虑工作对象的接受能力、接受习惯不够,所以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更加强调采用通俗易懂、互动交流、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真正吸引群众,真正在群众思想上形成共鸣。工作的内容更加贴近、反映、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是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但往往思想问题和现实的生活问题、生产经营问题是密切关联的,所以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努力提升综合能力,通过为他们的生活、生产经营活动提思路、提建议,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我们需要掌握通过互联网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通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需要增强融入人民群众中间去与群众心交心打成一片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十分中肯。要全面而不要片面;要协调而不要失调;要可持续而不要浅尝辄止或断断续续、时断时续。经济建设是这样,社会事业发展是这样,党的建设是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宣传思想工作也要求这样。反思我们以前的工作实践,有时候设计、谋划工作和活动比较多,但是难免虎头蛇尾,布置下去了,检查督导和奖惩激励没有同步跟上,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流于形式或销声匿迹了。这种状况在别的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是需要克服和纠正的。需要长期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长期坚持,扎扎实实做好,哪怕枯燥、哪怕形式上没有什么创新,也需要按部就班,不能轻言放弃,否则真的会前功尽弃。而对于开拓性的增进人民文化权益的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长效机制建设,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财力、智力支撑。以我们__*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活动来说,就规划了一定四年的整体工作目标,并细化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年年见成效,年年有进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内政外交国防,都要抓,都要硬。以社会建设领域来说,教育、就业、养老、住房、医疗等等方面也要统筹兼顾。以经济建设领域来说,防止经济滑坡和防止通货膨胀也要兼顾。拿今天央行宣布的调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缓征收利息税这一揽子政策措施来说,就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统筹兼顾方法。这样做就既考虑到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又考虑到银行的效益,同时也考虑到储户的权益维护,从而也避免了储户过度提现,避免了所可能产生的消费拉动物价上涨,客观上也有利于股市资金面的宽松,从而避免刻意做空力量危害股民权益。从宣传思想战线来说,也要强调统筹兼顾: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要兼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兼顾;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与管理要兼顾;面向国内受众的宣传与面向国际社会的宣传要兼顾;既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上传民情民声;既要注重硬件建设,又要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建章立制等软件建设;既要强调宣传有纪律,又要倡导研究无;既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立足本职搞好工作,又要积极配合各有关方面搞好
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根据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以及提升行业国际形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按照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总体要求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并根据中国纺织行业的实际情况,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带有行业自律性质的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006年开始至今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CSC9000T的试点实施工作,并与国际相关组织和采购商进行了广泛交流和友好合作。从试点情况来看,各地、各有关企业精心组织,细化措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已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了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理念,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在国内外获得良好影响并改善了行业的国际形象。我们欣喜地看到,并热烈祝贺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研究项目获得了2007年全国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也是很值得其他行业学习借鉴的。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太力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纺织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国家发改委十分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在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指导纺织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商务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对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宣传推广,推进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与欧盟企业总司联合举办了中欧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层论坛,增进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沟通和认识。去年12月,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推广应用项目得到了国家专项的支持,今年4月,我委在向国务院《关于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汇报》中提出要“率先在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试点”,今年,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了行业标准计划。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支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10、100、1000”试点工程的实施。
下面,我就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几点意见:
1、要坚持企业为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发挥企业在加强社会责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管,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行业协会要从加强行业自律的角度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逐步形成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实施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2、坚持规范与倡导相结合。
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必须依法经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已基本涵盖了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各个方面,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劳动保护、职工权益等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法律保证。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面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非法定社会责任。
3、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
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能资源,保护环境,保障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要在坚持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4、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在全面倡导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要选择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先行推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希望在重点突破和综合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5、坚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相结合。
【关键词】 农机化 体系建设 服务水平 工作力度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可持续性很强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农机主管部门,必须把农机推广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精心谋划,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不断深化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机推广模式。把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改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加强农机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的农机技术推广科技人才。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流通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
2.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
农机推广机构要在深化改革中求稳定,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要强化公益性职能,又要搞活经营服务。通过进一步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市场化水平。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农民的需要和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结合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化重点技术的推广,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产业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大规模作业。通过提高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加快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力度
要按照《农业部关于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的通知》的要求,大力推广水稻机育机插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农机节能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等农机重点技术。农机推广部门要将农机化重点技术推广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因地制宜,有重点地选择适于本地区推广的技术,准确理解和把握农机化重点技术的要点和内容,加快推广普及。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积极促进农机化的发展。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争取多渠道投入,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项目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承担各类项目,积极开展新机具选型配套、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
4.推动农机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原因分析
一、 当前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情况
自从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尽管有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但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增强了广大领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单位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通过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班、培训班、专家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加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和教育,使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坚定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念。
2.着重强化实践锻炼,使领导干部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
具体表现在,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领导干部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五种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全党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普遍提高了能力素质,并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努力克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主要难题,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领导干部加强了与基层的联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并逐步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
3.围绕如何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了一些有效制度。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制度,在选人用人的导向上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紧密围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融入到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这一总目标,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内容、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方法、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引入群众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建立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上大胆探索,并建立了一些有效机制。
二、 当前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存在的问题
1.“为什么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些领导干部对“发展”这个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导致工作措施不力,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一些领导干部的机遇意识不强,对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时不我待”的创业精神,过多强调本地区在资源、区位、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发展劣势,不能因时因地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对上级存在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对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尤其是比较棘手的突发存在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精神状态低迷,不善于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2.“为谁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些领导干部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识不够,落实不充分,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没有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导致利民、富民、惠民、养民措施不力。表现为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损害群众利益以换取一时政绩的现象,如上项目不论证,不征求群众的意见,甚至在征地、拆迁时,维护开发商的不正当利益,存在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以致引起干群关系对立。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漠,个别地方存在靠土地生财,靠拼资源换来一时发展,以及发展损害群众利益、发展与民争利的现象。一些干部藉口抓主要经济工作,忽略人民群众关心的“三农”、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等热点难点问题,重视“显政绩”,忽略“隐政绩”,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大局,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靠谁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些领导干部忽略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不能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导致在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能调动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协调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存在“重物轻人”的思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只注重资金、技术的投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在关系地方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中,盲从领导与专家的建议,忽略群众意见,不能广集民智。
4.“怎样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些领导干部在制定本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时候,忽略了系统性、配套性、协调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偏差。表现为过于依赖主观愿望和主观能动性,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够重视;过于依赖党委政府的政治作用,而对市场的作用不够重视;过于追求眼前GDP的增长,而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够重视。
三、当前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能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自十七大召开以来,全党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深入,但一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存在片面理解。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科学发展认识片面。如将“科学发展”理解为“经济发展”,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等等。二是对政绩认识片面。一些领导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如,急功近利、惟上是从、单项出彩、追风赶潮、消极无为,导致了诸如数字出官、工程献礼、一哄而上、借债开发、贪大求全、牺牲环境等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现象。三是对群众认识片面。在推进地方发展中,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片面地认为人民群众素质差,不理解、不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因此决策时不考虑群众是否拥护、满意,在实施过程中不考虑群众和当地环境是否承受。
2.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缺乏针对性。
一些领导干部仅仅是通过发放相关学习材料,迫于压力组织极少次数的讨论,甚至请来所谓专家作一次讲座,就算完成学习教育的任务,不能真正使科学发展观入脑入心。一些领导干部能够系统学习、熟练掌握,但存在着重视科学发展观知识,而对其精神实质把握不准的问题,不能联系实际,领导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活动单一化,过于依赖讲授式的理论灌输,书本式地教条学习和静止式听讲,不能紧紧围绕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在学习内容的设置、活动手段的丰富上改革创新,这就使得一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此外,一些领导干部忙于具体工作任务,学习实践活动的时间短,因而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系统、不深入。
3.一些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结构难以适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如,一此基层领导干部起点偏低,文化素质不高,致使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和领导地方科学发展的能力欠缺,缺乏制定和实施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人民意愿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的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不足,处理好“五个统筹”关系能力不强,致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做得不够,促进科学发展的监督体系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具体能力有待提高。如,学习创新能力欠缺,科学决策能力不强,依法行政,统筹兼顾能力薄弱等。另外,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健全。
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增长20.3%和35.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超过170%,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承接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和利润分别达到19.5%和60%。
围绕保障工业经济健康运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平台、强化监测,重协调、稳定运行,抓调整、优化结构,创机制、增强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四个结合”、“四个着力”,切实加强和改进经济运行调节工作。
一、坚持建立系统与完善制度相结合,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在于及时掌握运行情况,通过监测到的一系列真实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其特点不在于权威性,而在于是否真实、迅捷和有效。针对统计数据的相对滞后和缺少时效性问题,我省探索建立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三个系统”,落实了“两个制度”。三个直报系统:一是省百户重点企业直报系统。与省统计局共建,是依法设立的掌握重点企业动态情况的系统。二是行业重点企业直报系统。目前机械、医药、烟草、电力、黄金等行业已运转。三是各市重点企业直报系统。三个系统实行“四个统一、两个监督”,即:统一报送平台、统一报送表式、统一报送时间、统一设计分析软件;数据上报由省、市两级经委监督运行。两项制度:一是重点企业监测制度。从全省遴选100户具有地区、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直接调度对象,实时掌控企业主要产品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情况、电力能源保障情况、生产组织变化情况、重大项目投资和投产情况、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情况、突发事件影响情况等等。二是分析预测例会制度。按照“缩短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保障质量”的思路,通过定期的例会制度,多抓情况、少要材料,保证重大情况的及时交流。目前,我委正在建设经济运行调度分析视频会议系统,便于与各市经济运行部门和企业的直接联系与沟通。
二、坚持市场调节与综合协调相结合,着力解决经济运行重大问题
煤炭、电力和运输是计划色彩较浓的行业,解决煤电油运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为做好2005年煤炭供需衔接工作,我们创新煤炭订货方式,召开了全省煤炭供需协调会,为煤炭供需双方搭建直接衔接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鉴于经济运行与其他工作的内在联系,为提高工作效能,我们建立了由经济运行局牵头,电力、煤炭和运输等相关处室参加的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经济运行内部协调机制,定期会商,信息共享,防范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针对20*年煤电双方在电煤价格上的较大分歧,我们在充分尊重煤炭供需双方自主订价权的同时,通过科学测算,研究提出了市场交易参考价作为煤炭供需双方洽谈的参照,有效地化解了煤电双方的价格分歧和供需矛盾。2004和2005年夏季,我省经历了煤电运全面紧张的局面,在加强监测调度和需求侧管理的同时,我们建立健全了煤电运供应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加强考核,表彰奖励,有效地缓解了供需紧张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三、坚持宏观调控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在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市场准入管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和企业集中,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了打造“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工程;把全民创业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在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规范和完善配套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把企业改革与资产重组相结合,以强优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联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加大调查研究工作力度,注重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与此同时,我们一方面坚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国家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先后开展了铜冶炼、铅锌、电解铝等项目清理,研究了有关市场准入问题,提出了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贯彻意见,从源头上较好地防止和控制了钢铁、电解铝、焦炭以及水泥等高耗能新上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纺织、有色、建材、医药等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如根据国家关于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纺织行业走出去等政策精神,在通过调研初步摸排了一批重点支持的意向性项目基础上,研究制订了《纺织专项资金项目初审办法》和《评审细则》,组织开展了项目初评和排序,向国家发改委推荐项目30个,最终有12个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获取专项资金1800万元。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重点支持的水泥企业和中药材扶持项目,其中海螺集团被列为全国重点支持的10家水泥企业之一,获得中药材扶持资金100万元,有力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升级。
四、坚持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着力建立经济运行保障机制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工作,要在继续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资料供需协调,保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高峰时段供应的同时,加强经济运行应急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通过建立生产物资供应长效机制,全力保证经济运行中生产资料的供需平衡。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我们以预案编制为重点,逐步探索建立经济运行应急协调保障机制和体制。先后制定印发了《*省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省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和《*省煤矿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指挥机构和应急协调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了涉及经济运行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物资储备应急保障工作需要,我们还下达了3400万元年度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省级医药储备计划,着手编制《*省物资储备应急预案》,着手开展应急物资信息调度系统项目建设,推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对经济运行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必须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必须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做好经济运行调节的各项工作中,如制定有序用电方案、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三)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必须坚持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取向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着力点和方向。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2、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落实全省重点项目现场会议精神为契机,一是全力推进“三个一百”重点项目,及时掌握动态,适时提请市领导现场办公,分片组织现场推进,协调解决问题,明责加压促动,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跟踪推进省部属企业扩张再造项目。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项目、天铁铁前系统改造工程、新兴铸管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峰峰集团煤化工项目、邯矿集团2×30万千瓦矸石电厂等项目要积极加快进度。三是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申办力度。组织项目专题申办小组,积极推进邯黄铁路、石武客运专线、邯长和邯济铁路复线前期工作。加大青兰高速二期建设、邯武快速路以及主城区“两路四延”工程等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力度,力争尽快建成。
3、谋划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协调推进美的北方基地项目,全力确保美的集团年产350万台空调项目顺利建设。积极推进中船重工邯郸高技术产业基地制氢装置、特种气体、空气净化设备、OPC鼓等24个系列产品项目,力争汉光产业园和派瑞科技园项目一期尽快开工建设。
4、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全力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协商引进的中船、美的、中棉、中化、中粮“四中一美”项目,做好跟踪对接,争取尽快开工。会同配合有关部门、县(市、区),加强与中纺集团、恒天集团、美旗集团、冀东机电、中国五矿、中国外运等战略投资者的跟踪对接,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5、努力化解要素瓶颈制约。成立铁路项目和运力跑办专题小组,加强与铁路部门热线沟通,加快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缓解重点企业运力需求;对腾龙纺织、彦亭活性灰、邯郸县无缝钢管等省重点项目,与土地部门联合争跑,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对新峰水泥、德源纺织搬迁改造、海盛威高仿真面料等存在资金缺口的项目,协调金融机构与项目业主现场对接,缓解资金紧张。
6、开展节能减排集中行动。对100家能耗大户,邀请国家级专家分行业指导研究循环经济技术路线;对100项重点减排工程,进行一次集中现场督访;对列入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建台账,定时限,指导有序淘汰。
1、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颁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夯实环保工作基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注重调研和善于思考,不断提高领导综合素质,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咨询、听证、联席会议等制度,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实行建设项目环保“首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河流生态补偿,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严格环保目标考核。
3、进一步明确重点,确保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积极实施省“双三十”、市“双百”和限期治理工程,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加快脱硫工程进度,实现钢铁、电力行业脱硫工程的新突破。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力争年底前市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
4、进一步严格执法,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子牙河流域、生态水网沿线、化工区、马头工业城等流域、区域的综合整治。全力开展环境隐患百日排查行动,加大环保后督察力度,解决久拖未决的遗留问题。
5、进一步强化服务,积极为企业和基层提供支持。搞好项目、技术、资金支持。积极为企业帮办、跑办项目,想方设法让项目早日开工。建立技术信息数据库,加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切实加大资金争跑力度,争取全年争跑污染治理资金突破亿元大关,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资金保障1、关于立体化交通辐射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快主城区中轴延伸工作,2008年中华大街南延至马头全部贯通;机场路南延至成峰公路,2008年启动前期工作,力争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0年完成;开工建设邯武快速立交桥工程,2009年建成;2008年完成柳和街、岭南路、百花大街等城区内10条群众关心的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邯郸与周边的立体交通连接,强化我市中原地区物流中心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国家的土地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破解国土资源利用的发展难题,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储备工作。
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编制土地储备中长期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要求,要与相关部门、区、街道、村等携手,本着节约集约的原则,对拟征收的储备地块,通过挂牌招标,组织力量编制控制性规划,完成各项规划参数指标修建,高起点、高标准综合平衡各类用地,为征收地块科学合理落实规划提供依据。为确保合肥现代服务业、商业楼宇经济的集聚发展和房地产平稳发展准备必要的土地储备资源。
二、不断探索用地新形式,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
从目前合肥发展现状看,工业用地结构还不尽合理、单位工业用地的产出值偏低,惜土如金意识还不够强,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改进。采用高密度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势在必行。要积极探索集约用地新形式,提高利用效率。在总体规划许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地下,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企业向高空发展,严格限制单层厂房,倡导支持建造多层、高层厂房、公寓房,合理使用商住楼地下空间,如地下商场、停车库等,谋求内涵式发展。通过政策机制促进用地模式的改变,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开发。对闲置土地视不同情况,通过土地储备机构,分别采取无偿收回、权益托管、协议收回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置方式进行“腾笼换鸟”,盘活其土地资产,也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关键。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结合“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我市应加大相关功能储备地块的征收工作。紧紧围绕一个老城区、四个组团、一个滨湖新区,充分运用土地储备机制,提早介入,加大土地征收储备力度,加快前期基础性开发和建设进度,使之早日尽早启动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各自的辐射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除此以外,还要以轻轨交通、新桥机场建设、“通江达海”工程为契机,对周边的基准地块、格网地块,加强规划控制,尽早制订规划方案,实施地块储备,优化储备土地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形成一个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征地过程中要规范征地动迁运作,保护群众利益。在储备过程中对集体土地征收要严格规范征收手续,确保群众利益,并对社会保障等关系到百姓生计的问题解决好,使他们在被征地后能后顾无忧。
总之,土地储备各项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国土开发、节约集约土地资源为当前工作方向和目标,融会贯通地理解科学发展观,以扎实的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化作具体工作行动,从而促进合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