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妇产科; 护理; 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112-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妇产科护理是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科目,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牵动着几代人的心。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心理阴影,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好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实施微笑服务,人性化服务。为了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来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针对隐患采取防范措施,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有4个妇产科,护理人员52名,女52名,年龄18~45岁,平均(28.6±1.3)岁;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39名,专科学历8名,中专学历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8名,护师、护士21名。
1.2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1.2.1 孕产妇不配合 多数孕妇对医疗知识有所了解,但对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往往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住院待产过程中,身体和生理一旦发生异常,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导致风险的发生;每个孕妇存在的危险性和复杂性不同,要求护理工作要因人而异做好风险防范。大多数人认为女人生孩子是人生正常阶段,孕妇及亲属认为在医院分娩是十分安全的过程,因此部分孕妇在住院待产期间,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会造成孕妇的情绪激动,就有可能导致胎盘早剥的发生,只有剖宫产终止妊娠,如果产后发生并发症,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2 护理技术方面 部分年轻护士专业知识不扎实,操作技术不娴熟,临床经验缺乏,技术水平不到位,容易引发护理风险。如对重症妊高症孕妇的症状观察不准确,不到位,导致孕妇发生子痫。如助产士的经验不足,对子宫收缩不强的孕妇,未按医嘱正确使用缩宫素,影响产程。对宫缩及产程观测不仔细、不准确,异常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新生儿窒息,严重的会导致脑瘫的发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在分娩过程中,责任心不强,会阴保护不到位有可能造成会严重裂伤。
1.2.3 护理人员工作失职 医院每天收住入院孕妇30~80例,但护理工作人员有限,入院人次多时,如果值班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工作疏忽极易发生事故和纠纷。如孕妇检查不全面,导致漏诊,有可能因未知疾病危及到产妇或婴儿的生命健康。值班护士责任心不强,产程观察不认真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孕妇在无人护理的情况下分娩在床上或厕所,危及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产妇子宫按摩不及时,子宫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当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等症状时,医疗设备、急救药物准备不妥当,延误急救时机,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1.2.4 药品及医疗设备方面 治疗中用药量不正确或药物过期会给孕妇带来无法挽回的危险。如常用缩宫素,如果用量不够或药品过期,子宫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量加大,出血不止还会危及到产妇生命;催产的过程中滴速过快,宫缩过强,导致子宫破裂。如应用硫酸镁,要严格掌握它的适应证,超量使用容易引起中毒,导致孕妇膝反射消失。医疗设备不全,如抢救新生儿窒息用的喉镜,容易出现灯不亮的情况而延误抢救时间;一次性吸痰器,容易受气温的影响造成塑料管软硬不均而延误急;氧气瓶的氧气不足,监护仪的电池电量不足也属于设备隐患[1]。
1.2.5 医患沟通方面 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及方法,对孕产妇及家属所提问题反感,或生硬、简单回答,在潜意识里认为护理是单纯的打针、吃药[2]。
1.3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风险预防措施
1.3.1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有计划的定期对妇产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安全防范和法律保护意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妇产科护理操作规程,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也是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重要方法,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针对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岗位,要强化责任,做到专人负责。护士长每天要不定时的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当场分析原因,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平时要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全方位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与孕产妇及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产生纠纷时,护理人员要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1.3.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要求责任心强、技术性高的工作,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平。随着现在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开展,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经常参加培训和学习,及时的掌握现代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敏锐观察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工作中重视“四关键”管理,即关键(值班,交接班,查对,消毒隔离,抢救)制度;关键(新参加工作,进修实习,责任心不强,技术较差)人员;关键(急危重,手术,接受新技术治疗)患者;关键(节假日,夜班,交接班)时间的管理[3]。
1.3.3 加强医疗设备、药品的管理制度 必须保证医疗设备完好,做到定期检修,保证随到随用,对急救药品要严格管理,避免过期、失效药品用到临床,最好指定专人管理。
1.3.4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对患者和家属多采用鼓励性和安慰性的语言;行动上要主动给予患者帮助、关心及体贴;语言行为要做到讲感情、讲原则、讲场合;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以及消费同意权。尽量让患者能够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引发的纠纷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4]。
1.3.5 入院微笑服务、住院细心治疗、出院精心关怀 孕妇入院时,接诊护士代表医院形象,首要任务是微笑服务,服务既要热情又要周到,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孕妇感到医院就象家一样;并在不经意中,详细询问孕妇的经产史、既往史等情况。入院后护士要给孕妇详细介绍注意事项,及时进行宣教工作,耐心回答孕妇及亲属提出的各种疑问,温馨待产。对分娩的产妇,要及时和家属一起做好产妇的护理,让产妇感受到人性化服务,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出院时,详细告知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协助家属办好各种出院手续,给产妇发放产后注意事项手册[5]。
1.4 观察指标
(1)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1月1次进行调查,95分以上为满意,(2)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护理风险、专科护理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实施防范措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时间 护理质量(分) 满意度(%)
实施前(2012年) 92.36±0.68 93.19(3615/3879)
实施后(2013年) 97.57±1.08 95.95(3957/4124)
t或字2值 -13.56 29.27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特殊的的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给产妇及亲属带来的是欢乐和希望;安全隐患的存在就像个定时炸弹,处理不好随时就会带来灾难,这是谁都不愿看到和发生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维持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诸多因素会引发安全隐患的发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事故较难理解[6]。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并熟练掌握预防、规避及处理风险的有效方法。护理人员必须从患者的利益出发,积极、耐心、负责任的工作,重视细节,加强慎独精神,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临床操作水平,对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8]。
本文通过总结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发现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喜晶,鲁丽君,李红景,等.当前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中外医疗,2012,32(4):164.
[2]孙玉香.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10):2222-2223.
[3]孙海英.探讨产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性及其防范[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11-112.
[4]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39-140.
[5]孔萍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易发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2):3424-3425.
[6]李亚洁.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7]刘芳.350例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管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0):128.
①护士缺少责任感、素质偏低,患儿表达能力不足,常以哭闹来表达心理恐惧与生理不适,儿科护士长期处于嘈杂哭闹的环境中,这就要求其具备良好素质与高度责任心。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士应更具耐心,更能吃苦,因此,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严重影响着临床护理的安全。②护士专业技术不全面,缺乏业务知识。儿科护士直接面对的病人多是表达能力不足的小儿,且患儿病情转变迅速,护士要担负的责任也相对较大,严格要求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③许多医院为降低成本,加大经济效益,删减护理人员,导致病人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不符合规定的标准。随着法定假日的增多,在岗实际人数也相对减少,频繁倒班、过重的工作量与来自部分家长的一些冲动言行导致护士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快,导致儿科护士心理与身体双重疲劳。④护士不被管理者重视,在福利、待遇方面被传统观念所影响,医院常出现重医轻护的现象。部分医院领导认为,护士的工作只是给病人测量体温、发药、生活护理以及输液,因此,只关心如何使护士可用度最大化,不看重护士的培养,甚至是限制护士晋升,护士的薪资待遇常处于医院基层。特别是儿科护理人员,虽工作繁忙、压力大,但是儿科的护理服务价格较低,大多数细致工作无任何费用收取,在现今医院按照各科室收入分配奖金的制度下,儿科护士的奖金仅能在倒数几位。
2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以法律规范贯穿护理工作,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提高护士的自律能力,保证医疗秩序正常运行。护理服务做到周到、严谨及耐心,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的素质,还须强化自身法制意识。
(2)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培训,护士长定时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工作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并进行考核,保证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对交接班、早会时间加以利用,进行护理安全提示工作,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安全提示言语,领导所有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应急预案的学习,对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分析,讨论提出护理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增强风险预防能力。
(3)控制管理好关键环节,充分评估安全隐患,强调控制护理工作当中的重点时间、人物与制度。护理人员存在结构差异,年资不超过3年的护士是儿科的重点控制对象,护士长对不具备过硬理论知识、性格不够稳定与服务意识不高的人员单独进行谈话,给予成绩肯定,指出不足之处。在工作中,提倡安全与效益就是质量,灌输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加强对保险防范意识、自身保护意识以及防患于未然意识的培养。
(4)在节假日、连班、双休日等相对薄弱的主要时段,结合工作量与技能需求,合理安排值班护士,排查不安全因素,对薄弱环节进行弥补,安排好下一步工作。学习重点制度,规范护理工作行为,以确保满足患儿需求与安全护理。
(5)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专科业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儿科所需专业性较强,儿科护士必须要保持自信平稳的心态,处理事情沉着冷静,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取得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与配合;儿科护士要掌握各项娴熟的抢救技巧,对各项先进检查设备熟练使用,做到精益求精。对儿科新入护士安排专业技术过硬的资深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每周考核一次,以达到尽快提高新入护士穿刺技术的目的。
(6)对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为确保护理的安全性,护士长结合各时段儿科护理的工作量变化,可尝试性对排班方式进行改革,根据工作量动态安排值班护士人手。
3结论
【关键词】护理 安全因素 分析 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99-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的法制维权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帮助护理人员增强护理本领,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和医疗护理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人员素质
1.1.1 主要指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助能力不强。大多数护士起点学历较低,理论水平总体不高,接受临床实践时间较短,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意识淡漠,缺乏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不懂得在自律的同时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在岗学习不够,到岗后对一些专科知识,如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病情观察等临床方面学习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药理知识,如对新药的使用方法、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掌握不够,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1.2 规章制度
1.2.1 护理常规、规程是护理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指导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护理常规了解不够全面,尤其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方面和护理操作中不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存在安全隐患。
1.2.2 查对制度不严格,“三查”、“七对”存在形式化、机械化,发现不了问题,如加药配液和检查无菌溶液不仔细,瓶口松动、瓶体有裂缝、溶液内有异物等;摆药不仔细,摆错药,经查对仍未发现;到血库取血时,不认真与血库人员核对,拿错血;治疗单不及时更改,造成执行错误等。
1.2.3 交接班制度不严格,如交接班时不到床头交接,交代事情不清楚或忘记交代,对病情发展、个体差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1.2.4 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如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未按有关消毒隔离原则进行处置;各种消毒液未及时更换,或消毒液浓度不符合要求等。
1.2.5 安全防范教育制度不落实,入院宣教不到位、内容不全面,缺乏个体针对性,或者没有详细介绍各种物品、设施的使用,为护理安全埋下了隐患。
1.2.6 病房管理制度不严,病历保管上有漏洞,病历柜不锁,造成病历部分丢失或患者不经同意自阅病历等;病区欠安静,尤其中午、晚间熄灯后,引起患者不满;服务态度不好,或解释、说明不到位,或沟通时语言措辞不当,引起患者误会,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2 改进措施
2.1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讨论通报安全问题,建立健全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
2.2 加强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教育。护理安全不但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大多数护理活动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的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尽职尽责,确保护理安全。
2.3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操作技能,消除不安全因素。科室要有学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业务学习,如请专科医生讲课,资深护士辅导,相互学习交流,组织护理查房、经常性的技术练兵,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增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引进的新设备要详细了解其原理、使用范围、效果、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建立新技术、新方法学习制度,使护理操作熟练、可靠、安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继续教育,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风险管理
由于新生儿病房里患儿均为初生儿至出生28 d以内的患儿,在患病后其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密切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加之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先天畸形、早产、感染、窒息、产伤等情况较为多见,促使人们对新生儿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护理风险相对增加。针对新生儿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持续整改,防患于未然,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比较2013年1月~12月分上、下半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及临床的护理上存在的隐患进行探讨,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新生儿科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护士慎独精神缺乏,由于新生儿病房的工作极为特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护理人员趋向年轻化,这些年轻的护理人员存在着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对工作流程不熟悉等情况,而且大量的工作致使其过度疲劳、情绪化,并且有个别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过于自信等,甚至有个别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任意简化操作规程,致使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及时,这些原因均可增加护理风险。尤其病情巡视不及时、输注刺激性药液过程中药液渗出、针头脱出等情况未能及时发现或延迟处理,可能会给患儿造成皮肤坏死或死亡。
1.2本科室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患者需要,病区设置床位20张,配备护士12人,每年平均收治患儿450例左右,危重患者数占40%,对无陪护而病情变化大的患儿,工作量大,护理难度高,任务重,稍有疏忽,容易延误抢救时机,危及患儿的生命。从而导致很多护士工作严重超负荷,长期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质量下降。
1.3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方面,尤其低年资护士,比较年轻,可能会有个别护士素质不高,经验不足,情绪波动大,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力,有安全隐患风险。
1.4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掌握不够,加上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医护团结协作意识,应变能力较弱等,也就大大的增加护理者的工作风险,甚至在护理工作中,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不能按照规程操作,导致存在安全风险,影响到了对患儿护理的安全[1]。
1.5仪器设备因素如未按仪器使用标准程序操作的、篮光箱的湿度和温度不标准、各种仪器设备没有定期检修、不会处理临时故障等等均均可有安全隐患的发生,给患儿带来伤害。
1.6医院感染方面,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区,每个月进行各项标本采样检测,及时反馈结果,防止发生新生儿院感事件,坚持各项操作和洗手人人过关,有医务人员感染者,调离新生儿室。
2护理安全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无陪护的新生儿病房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行为。
2.2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配置,保证患者安全,按卫生部三甲医院的要求合理配置新生儿科护士,护士长对本科护士年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要充分了解,合理调配。合理排班,执行三班制交接班,每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包括病情,治疗,静脉输液情况,皮肤状况,认真落实患儿"十知道"并责任到人[2]。
2.3我们要求新生儿病房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有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操作,而且必须对专科知识、专科理论、专科操作达到精通,以使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故而我们必须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对其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培训并考核,另外还需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学习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使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并进行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及时通报其它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等[3]。
2.4每个班都有专人对所有的物品、仪器和抢救物品进行严格查对交接。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合理的设计物品摆放位置,如将辐射台保暖床、心电监护仪、输液泵、氧气装置构成一个床单元,方便操作。如将不常用的呼吸机放在靠里面固定的位置,对每台仪器进行编号。抢救物品在用后都会有专人及时补充,平日抢救仪器要求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维修,定量供应,始终保持备用状态。抢救器械不可擅自外借,对于外借的物品要有登记,明确去向。分管的护士每周对各自所管理的物品、仪器进行总查对、保养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责任到人,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每一台设备设施均建立档案资料,并制定相关制度。
2.5加强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 控制流动人员,手是传播疾病的关键,洗手是切断传染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为患儿治疗时,严格执行标准洗手制度,对探视陪护人员、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现场过程观查,要求探视陪护人员在每次探视前,进行认真彻底有效地洗手,可有效地切断医源叉感染。加强细菌微生物的检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要求科室每月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液、无菌物品进行采样检测,不合格者马上重新消毒,确保婴儿的生命健康。
2.6加强护士长一日五查,护士长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来抓,认真落实"五查"制度,对违反制度、出现工作缺陷的人和事,严格批评教育,按奖罚条例处罚,加大对各环节监控和检查,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在良性循环中发展、提高。
3结果
通过新生儿科2013年和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χ2=34.489,P
4结论
通过总结2013年上半年科室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持续有效的整改,结果下半年科室成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勤巡视,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是安全护理的保障。护理管理者能抓住护理质量的重点,清楚哪些是不安全的环节,从这些环节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增强护理安全意识,预防为主,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保障了患儿安全。我们认真分析,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排查、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减少了医疗纠纷,杜绝了护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患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194-196.
[2]朱晶.医院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疗,2010,26(19):3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296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全球医疗质量服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从而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护士长处于最基层,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对患者的动态和要求也最了解。因此,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重起重要作用[1]。
本文探讨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的作用。通过护士长对护士准入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业务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护士的能力,同时不断医护沟通,注意细节管理、质量管理,从而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现阐述如下。
严格职业准入
护士长根据《护士条例》严格把好执业准入,护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无证护士不能进行与医疗有关的操作。
护士长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患者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还应包括护士的职业安全[2]。护士长应知识全面,自身素养高,除了业务知识,还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重视护患纠纷的预防。
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制: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健全管理制度,执业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预防性和洞察力;对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定期的分析总结和改进从而有效地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操作流程、工作重点环节及应急预案、服务行为标准等,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最大限度的杜绝安全隐患。
加强护士的培训学习:①加强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律观念:护士对各种法律法规重视不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法律意识淡泊,对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认识,以至护患纠纷时有发生[3]。因此,护士长应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每个护士了解和掌握护理人员职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②增强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慎独既是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避免护患纠纷的手段[4]。培养护士养成严格的慎独修养和良好的职业情感,强化自我管理意识,确保护理安全。③提高整体素质,加强业务培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才能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所以护士长应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在职规范培训方案。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及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措施。使各级护理人员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护士长加强管理,重视护患纠纷的预防,要从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抓起,护理工作具有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操作多、环节多,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到护理结果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护士长既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学习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护患纠纷的因素和信号,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的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建立后勤保障制度,服务于临床
完善的后勤保障才能真正形成临床围着患者转,让医护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患者治疗护理工作中,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做好护理质量“零缺陷”管理
要求护士一次性把工作做好,不留后患,只有护理工作达到“零缺陷”,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才能降到最低,才可以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做好急诊急救管理
急诊急救患者最易引起护理纠纷。护士长应制定专人管理急诊急救器材、药物,保证设备完好,用物齐备,同时加强护士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培训掌握情况,仪器保养和急救药品准备等情况,要求合格率100%。
护理文书方面的质量控制
护理文件书写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及道德实施护理过程的动态记录,遵循客观、真实、及时、完整的原则。在护患纠纷举证责任倒置重起重要作用的法律作用与证据作用[5]。因此,护士长加强记录者资质的管理,反复组织护士学习书写标准和要求,如实记录病情变化和医疗护理措施,同时加强环节质控,要个检查医嘱的查对和护理文件书写情况,以避免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
加强医护沟通,护患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患者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保障。通过沟通,密切医护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工作中互相提醒、监督、及时弥补工作汇总的缺陷与漏洞。同时加强护患沟通可使护着和家属明白其目前的状态,及需要家属配合的内容,以减少和避免意外发生后所引起的纠纷。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从而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科室护士长处于最基层的一级,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患者的动态和要求也最了解。因此,护士长在护患纠纷的防范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长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重视护患纠纷的预防。要从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抓起。护理工作具有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操作多、环节多等特点,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到护理结果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护士长在防范护患纠纷中起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应在维护护士权益的同时,查找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对护患纠纷各环节发生的管理,从而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桂芬.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的作用.全科护理,2010,5:1195-1196.
2 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3):192-192.
3 谢菲.结合护士条例探讨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0,12:1077-1079.
为进一步提高敬老院、托老所管理和服务水平,明确敬老院的安全管理和服务职责,确保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托老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经牌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同意,特制定《**区牌楼街道敬老院、托老所安全管理服务目标责任书》。
一、明确敬老院、托老所管理职责。
街道分管领导是敬老安全管理服务工作的等一责任人,院长为直接责任人。街道要与敬老院、托老所签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具体抓好敬老院、托老所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同时聘请管理人员,监督落实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制。
二、严格遵循入住程序。
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2010〕第37号)的规定,街道、敬老院、托老所应根据五保对象申请,与所在村(居)委员会及本人签订《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养协议》、《敬老院、托老所入住协议书》,安排五保、托老对象入住。建立个人基本信息档案。敬老院组织五保对象认真学习《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院规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相关文件,增强法治观念。
三、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敬老院、托老所要建立健全《敬老院管理服务公约》、《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保卫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卫生保洁制度》、《经济与则务制度》、《供养人员分级护理制度》、《院民公约》等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敬老院、托老所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工作人员佩证上岗,外出老人戴证出行。
四、切实履行职责。
督促敬老院、托老所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不得擅自脱、离岗,未经同意,在院老人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要严格履行出入登记手续,以防老人走失;随时掌握老人的思想动态,及时调解之间的矛盾,杜绝意外事件发生。
五、确保安全防范到位。
加强敬老院工作人员、在院老人的安全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查找各类安全事故隐患,重点做好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等工作。严禁在室内外堆放柴火、烟花爆竹、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灯头,确保用电安全;严禁在室内吸烟和擅自用火用电取暖;严禁食用霉变、过期食品。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及时整改安全隐患,确保无意外伤害、无非正常死亡、无院民走失、无重大火灾和房屋倒塌等事件发生。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及时组织力量妥善处理,并按程序及时上报,不得漏报、瞒报、迟报。
六、建立每日巡查制度。
重点关注五保户托老老人衣食起居和身体状况,确保饮食饮水卫生无污染。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加强用电管理,对损害的线路及时修复,避免竞外事故的发生。
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敬老院、托老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期间做到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点名查房到位、夜间巡查到位、设施设备检查到位、应急处置及时到位,防患于未然。
八、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因院、所领导不重视、防范措施不力、制度不建健全、执行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敬老院、托老所安全管理服务事故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并视其情节轻重提请区政府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实行问责。
**区牌楼街道办事处
牌楼街道
敬老院(所)
1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5436例,发生意外事件20例,发生率0.36%。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80岁。脑出血4例,脑梗死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癫痫2例,帕金森3例,重症肌无力(MG)1例,其他2例。发生跌倒6例,坠床3例,烫伤4例,胃管脱落5例,窒息1例,走失1例。
2结果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见意外事件与疾病、年龄密切相关,神经内科患者发生意外主要以跌倒、烫伤、胃管脱落为主,占75%;而发生意外的高峰年龄段为61~80岁,占75%。
3原因分析
3.1跌倒
(1)生理因素。年龄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力差。
(2)长期卧床。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身体虚弱,起床后出现头晕而易发生跌倒。
(3)疾病因素。性低血压、一过性脑缺氧、帕金森病、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等引起平衡失调,影响老年人稳定能力而引起跌倒。
(4)环境因素。病人入住病区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在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或地面湿滑(拖地后地面有水渍)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极易滑倒、跌伤。由于院内的安全防护措施大部分由护士落实,而且治疗护理工作量大,床护比配置不足而致护士监管能力下降,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如家具的防范设施不足、墙壁无扶手、卫生间未放置防滑垫、病床摇手刹车零件损坏,“谨防跌倒”警示牌不起提醒作用,病床未加用床边护栏、床铺过高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3.2坠床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向患者陪护或家属反复强调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措施的重要性。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患者,如家属不重视,或护士操作后不及时上好床栏,或在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时进行约束不当,均可导致患者坠件发生。
3.3烫伤
由于患者感觉运动障碍,患者不能感知温度、疼痛等,常见在冬天家属为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导致局部烫伤。
3.4胃管脱落
在护理过程中,对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患者未及时使用约束带或使用不当,或家属擅自解开约束带,在监管不到位时而致患者不慎拔管;另外,个别护士固定胃管不正确或固定不牢,导致管道自行脱出,或患者翻身时忽略管道、过度牵拉而致管道脱出。
3.5窒息
本组1例窒息患者由于吞咽功能障碍,其家属在喂食时速度过快,出现严重呛咳未及时处理而引起食物误吸。
3.6走失
本组1例罹患脑梗死、糖尿病的患者走失。分析原因是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经多方努力找到患者。
4预防对策
4.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的保证,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每月进行安全检查2次,及时排查病区的安全隐患,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不断持续改进,使护士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维护护理安全。
4.2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
由接待入院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跌倒、坠床、烫伤、压疮、走失等安全教育及简单的预防方法宣教,责任护士应常调查患者的知晓度,适时进行宣教。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集患者及其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证护理安全。
4.3评估危险因素
(1)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应从以下方面对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①患者最近1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②意识、视力、活动障碍,身体虚弱(生活部分自理,白天过半时间要卧床或坐椅),头晕、眩晕、性低血压;③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④孕妇,无陪护,腹泻、尿频。根据评估结果(以上情况者每项评分为1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需求;指导患者家属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可及处,使用床栏或适当约束,保持地面无水渍、障碍物,病房光线充足。对评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4分者,在床旁挂“谨防跌倒”标识。
(2)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如教会患者传呼器及便器的使用方法,渐进下床的方法(先平卧30s双腿下垂30s下地)等。
(3)烦躁、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偏瘫、痴呆患者应加床栏保护,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要求专人陪护,并向陪护者说明上床栏和约束的重要性。
(4)对瘫痪、感觉减退、感觉障碍的患者在擦浴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尽量不用热水袋,必须使用时温度不超50℃,并在热水袋外加布套,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且不宜长时间置于一个部位,并加强巡视,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做好交接班。
(5)管道脱落。对留置管道的患者,插管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其理解和配合;插管后妥善固定,必要时征得家属同意后使用约束带,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护好管道,以防脱出;严格交接班,每班检查管道位置及固定情况。
(6)窒息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意识障碍、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因此,患者入院时应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做好指导,患者进食时宜取坐位,观察有无呛咳现象并及时处理,必要时插胃管鼻饲流质;鼻饲前吸净痰液,取半卧位,鼻饲后尽量少吸痰,避免刺激而引起呕吐。有义齿的意识障碍患者应取下义齿。
(7)精神异常、年老、痴呆患者应上手腕带,24h陪护,并在患者口袋内放入注明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外出检查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由专人陪护,尽量缩短外出时间。
4.4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下半夜、节假日)的护理
关键词:安全管理;产科;地位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医院的生命线。护理安全管理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也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产科的护理对象面对的是产妇及新生儿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事故高发的科室〔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医学知识不断普及以及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2〕,如果我们安全管理做不到位,产妇及新生儿中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均会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抓好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防止医患纠纷。医患纠纷的发生,影响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而处理医患纠纷需好浪费时间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对医院的声誉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医疗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重要的课题之一〔3〕。所以为了保障母婴安全,产科护士长的工作中应将护理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4〕。现将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影响产科护理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
1.1.1 护理安全管理仅靠护士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不安全的因素〔5〕,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6〕,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7〕。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较普遍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8〕。同时医院制定的奖罚规定不分明、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尤其是高危科室与清闲科室之间更加明显,不能体现高危科室人员自身价值,由此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工作主动性差,这也是造成护理安全的较大隐患〔9〕,这些管理因素上的缺陷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2护理人力资源构成 目前在很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参差不齐,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较少,未受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多。护理人员的数量始终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10〕。在一些基层医院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以特别重视成本核算,护理人员明显少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人员编制要求护理人员同按规定编制的要求相比(医:护为1:2;床:护为0.4:1)大为不足〔11〕。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一些制度常规得不到有效落实。
1.2护士自身的因素
1.2.1护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不足,如对病人的隐私、知情同意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不能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不能从法律的角度保护自己和病人的权利。《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3条明确规定,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12〕。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的权利、护理人员的义务认识不够,举证意识不强,对于具有法律效应的护理记录重视不够,文字书写字迹模糊或随意更改,记录内容与医生的病情记录不相符,或患者病情变化抢救后不及时完成各种记录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病人有权利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这一重大举措将意味着由医院保管、病人家属不得查阅的内部资料要全部向病人公开,在出现医疗纠纷而对簿公堂时,病历将作为原始记录,成为法律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断是非、分清责任的法律依据之一〔13〕。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14〕。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就不能为自己提供有效的证据。
1.2.2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不到位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15〕。但一些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违反各种规章制度,简化护理工作流程,凭印象草率进行护理工作,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不能将“三查七对”工作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王美云在210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和对策一文中分析:210例差错中因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计120例,占全部护理差错的57.1%〔16〕。而一些护士则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敷衍了事,对待患者态度冷漠,在进行治疗护理时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而遭投诉。
1.2.3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和常识,对医方期望值过高 在医学专业上,医患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17〕。患者因疾病原因而发生的身心的变化,对疾病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差,对医院期望值过高,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以及家庭经济原因而拒绝治疗〔18〕,从而出现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当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时,对医护人员产生疑虑,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2 安全管理对策
2.1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 医院管理者要按照卫生部规定标准配置护理人员,改变护理人员缺编问题。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防止长期超负荷运转给护士带来的职业疲惫和危险,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提高护士的从业信念,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品质,降低护理风险〔19〕。护理管理者要根据产科的特点对护士的排班模式进行尝试性的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地安排人力资源,在护理高峰阶段要实行弹性排班,如有突发事件发生或遇到重大的抢救时均可实行动态排班,全方位解决产科护士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护理安全。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20〕,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在护理管理中,管理者要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着手,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聘请法律界的老师对护士进行经常性规范培训,通过法制教育,培养护士良好的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主动去做,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维护了患者和自己的权益〔21〕。
2.3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机制,实行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2.3.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院核心制度,作业指导书,教育护士养成周密、审慎、慎独的工作作风〔22〕。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书写各项护理文书。
2.3.2严格执行护理安全预警机制,畅通上报途径,共享缺陷经验 护理安全干预的目标是排除诊疗错误和护理损害,护理安全干预有益于分析诊疗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预警进行预防,干预和补救是安全问题的两种处理方法,事前的干预更为主动,又可以避免损害;事后的补救是干预失败后的补救行为〔23〕。安全专家指出,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患者安全管理的唯一最大障碍〔26〕。管理者传统的处理方式为犯错归咎于个人,是当事者不愿主动公开错误的症结所在。管理者传统的思维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差错报告的次数预示了安全的程度,是上报不畅的重要原因〔24,25〕。护理差错隐瞒上报的后果在于使护士失去缺陷分享的机会,消弱了红灯警示的作用。护士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执业机会排除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护士长每月对科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于月底在科室的护士会议上通报,对发生的护理差错要鼓励护士上报,对发生的护理差错的护士实行非惩罚性管理机制,科室形成畅通的差错呈报制度,没有隐瞒现象发生,在科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
2.4加强细节管理,注重警示标识的设立 标识信息的载体,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一种警示的信息,使其对此有所反应、有所触动,从而对其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26〕。管理者可根据科室的工作特点设立各种标识:人员标识、环境、区域标识、药物警示标识、提示标识等,如三查七对标识:药物配置室墙上贴:“您三查七对了吗?”;发药车、治疗车上立:您三查七对了吗?您呼叫病人名字了吗?;护士站有:“请您回顾在下本班工作完成了吗?”的标牌;病房紫外线开关与日光灯开关应有不同的颜色,并有醒目区分标识,以防病人与家属开错开关。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可以规范护士工作行为,强化护士工作的风险意识,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行之有效的护理警示标识系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行业,大多数的病理产科和生理产科并无绝对界限,病情较复杂,影响预后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一旦出现意外难以得到孕产妇及家属的理解。随着国家“降消”项目的开展,母婴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注母婴安全,共创医患和护患关系双赢的局面,也是现代化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产科管理者要重视安全的管理,坚持科学化的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母婴提供安全有效的就医环境,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陈亮,黄贤华.产房护理纠纷隐患及防范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77-78.
〔2〕樊淑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实用护理杂志,2010, 1(17):90-93.
〔3〕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4-75.
〔4〕郑雪如,陈U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73-274.
〔5〕龚静.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基层医学论坛,2010,18(1):122-123.
〔6〕范文英.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07(20):4808.
〔7〕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8〕遆彬.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原因分析与预防.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72-173.
〔9〕林聪贤.引起妇产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及防范对策.吉林医学.2010,3(31):1275-1276.
〔10〕黄建明.对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31.
〔11〕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12〕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13〕刘 宁,孙素玲。关于病案书写中潜在性法律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3):45-46.
〔14〕牟洪香,杨志彩。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护理文书应注意的法律问题〔J〕。护理研究,2003,17(2A):183.
〔15〕李 婵.苏彦芷,张惠丽。分析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强化安全防范策略。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82-83.
〔16〕王美云. 210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和对策.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
〔17〕潘海玉.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海南医学,2009,20(1):111-114.
〔18〕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区大学出版,1998:224.
〔19〕郑明.护理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10.2.18(1):60-61.
〔20〕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196.
〔21〕岳秀云,王少坤.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24.
〔22〕葛建一,金艳.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中华护理杂志2010.1.45(1):53-56.
〔23〕刘义兰,张亮,王桂兰.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会护理杂志,2007,42(9):827-829.
〔24〕徐学军,刘先娥,李金娣.从我院护理人员满意调查度析加强护理人性化管理的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88-89.
一、指导思想 :我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二甲复审”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1)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优质护理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工作忙时可加班,闲时可轮休。
(2)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设立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3名,每名责任护士护理10名病人。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全面履行护士职责。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4)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依据科室特点丰富服务内涵,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5、定期满意度调查
(1)每月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定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 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医院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结合护理部20xx年部署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计划,特制定20xx年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病区护理管理,在我院护理部的领导下以创二甲医院护理要求为目标,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积极配合护理部加快专科人才的培养,并做好我科护士的量化和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增收节支,创造护理经济价值。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3、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4、加强重危病人的管理,把重危病人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5、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6、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护理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8、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每月组织病人召开工休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9、加强管床护士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护理部工作计划10、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11、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每月对质控小组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12、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完成中医自学笔记一万字。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13、抓好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进入的每一批实习同学,都要给予科室的岗前培训,并制定实习生带教计划,予以专科知识讲课,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体温单的绘制及护理记录的书写,合格后方可离科。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带教,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
14、加强护理员,清洁工的管理,抓好病区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病房干净,厕所无臭。
总之,我们要在医院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以创二甲为目标,使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二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在20xx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总结上一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严格落实《护士条例》,严格执行护士执业准入制度,单独上岗护士有执业证并注册。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 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 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3、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
理,体现能级对应。明确岗位职责,小组内不同层级护士能力互补,满足患者的需求,护士之间相互合作,低年资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工作。每个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提供全程全面整体护理服务,履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职责,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责任护士不在班时交由本组其他护士分管,保证同一组病人护理的延续性。常态情况下,护士在病房或病人身边,把工作站前移到病房,配置流动治疗车,车上有病人需要的护理用具,减少来回走动时间,定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
4、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分级护理、消毒隔离、中医护理等进行检查,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会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5、夯实基础护理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满足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基本生活照顾需要,增加晨晚间护理时段的护理人员,主动帮助患者进食、饮水、服药、翻身、拍背等,实行关爱式的基本生活照顾,切实让患者体会到优质服务。
6、落实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患者入院、出院的全过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适合的康复训练,让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7、开展满意度调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大力开展满意度调查,每月召开护患沟通会,并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以了解优质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患者对服务的感受,对患者提出的有待改进的方面科室及时进行分析整改,使薄弱环节得以及时纠正,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三
手术室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操作性强,要求手术室护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熟悉的操作技能。手术室的医护合作是处于手术时紧张,焦虑的应激状态下跨科室的医护合作,手术室护士要做到准确而默契的与医生配合,不但要求护士应有对此种特殊合作关系的经验,而且要熟悉医生的工作习惯,且手术室护理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要加强常规手术器械准备和配合,我在术前准备常规器械时,要善于观察,配合手术时注意总结和记录医生在手术中对使用器械的特殊要求,力求掌握一些特殊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我制定了适合本手术室特点的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早会、报纸、网络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拥护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严格以一名优秀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态度方面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我要做到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流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消毒无菌观念,做到不怕苦累、全天侯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树立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事,以工作为中心。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积极协作,打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完成。
三、专业技能方面
在工作中能积极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熟练掌握护理急救技术,抢救程序及抢救药械的使用。日常做到严格查对,严谨细致,杜绝细小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保质保量完成手术过程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新业务的开展。
关键词:危重患者;外出检查;风险因素;对策实施
在我国多数医院还没有做到所有检查都能在床边进行,危重患者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某些检查需要转运到相关科室进行,途中虽然只有几min到十几min,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静脉输液管路、胃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等。因此,采用安全、有效地转运方式,做好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从本病区患者外出检查登记本上收集了从2014年4月~7月的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人数及出现并发症情况。现统计结果如下。
本组危重患者外出检查74例次,其中男46例次,女28例次,上消化道出血25例次,胰腺炎17例次,有机磷农药中毒5例次,其他消化系统疾病27例次。其中5例静脉输液管道回血造成输液针头堵塞,4例未通知检查科室做好准备,2例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不牢固而脱出,2例氧气袋供氧不足,1例心电监护仪使用故障,1例胃管滑脱,并发症共15例。
2危重患者外出检查风险分析
2.1外出检查前未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未及时清除患者口鼻、气道分泌物,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而脱出。
2.2部分医护人员专业知识薄弱,急救技能与应变能力差,患者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送检由护士和护工完成,途中出现意外时因人手不足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2.3外出检查前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不足,如心电监护、微量泵功能异常,转运患者专用药箱未及时清点、补充,未处于备用状态。
2.4外出检查前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迎接收准备,未联系转运电梯,未告知检查科室到达的时间。
2.5氧气供给方式不合适,氧气管连接不牢固,检查项目较多的患者氧气量不充足,不能全程供氧。
2.6静脉输液管道堵塞或脱出未能及时发现,液体量估计不足,导致输液中断,引起病情变化,导致严重后果。
2.7外出检查前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运送方式及。如休克患者运送时头部应置与平车的前方,昏迷患者未给予头偏向一侧,易引起误吸而导致窒息。对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未采用有效的约束和防护措施,造成患者自伤或坠床。
2.8外出检查前医护人员未与家属充分说明转运途中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和风险,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即使医护人员实施了全力抢救措施,也会因家属不理解而引起医患纠纷。
3转运途中的对策
3.1规范患者的转运制度
3.1.1应重视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让护士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利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和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在科室护士长监督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1.2医生下达检查和治疗申请单后 办公班护士核对医嘱无误后将医嘱转抄到患者外出检查治疗登记本上,及时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工作。
3.2外出检查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需对患者潜在的利益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作出评估和批准。综合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道管理、血氧饱和度水平、要求、潜在的安全隐患。要求既对患者的全面情况有充分了解,又清楚患者护理重点所在。应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告知检查的名称、目的、部位、时间、地点、方式,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征得同意,签字认可。
3.3外出检查前协调与沟通 转运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并作好准备,并通知预计到达的时间。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转运路线、途径各关口等。检验、检查科室的准备,减少等候时间。
3.4外出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转运前作好充分的解释工作,给予心理疏导,取得配合。各种引流管合理放置,长短适宜,妥善固定,确保通畅,放空引流袋,避免搬动时牵拉,防止逆行感染及管道滑脱。静脉输液要妥善固定,衔接紧密,检查补液剩余量维持时间,确保输液通畅,固定好输液架,调节输液速度。连接移动供氧装置,准备充足的氧气枕,充分吸净痰液,冬天注意保暖。
3.5仪器设备与药物的准备
3.5.1建立最低要求的转运设备及药物。设备需要: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测仪、微量泵、氧气袋、口咽通气管等。药物需要:常用复苏、镇痛及镇静药、抑制胃酸、止血药,治疗低血压和高血压、心率不齐、过敏反应等药物。其他:定期检查转运物品专用箱,转运工具,由专人负责。3.5.2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检查轮椅或平车等运送工具的面板是否平整,支架是否完好,轮胎气是否充足,刹车是否灵敏,病床能去的检查科室,尽量不用平车,减少搬运次数。
3.6转运人员的要求 运送危重患者至少由两名医护人员完成,由一名医师,一名护士共同运送,要求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转出前核对需要携带的药品、器材,认真书写护理记录。负责转运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多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3.7转运的实施与检测 临转运前再次评估患者,核对、调整相应物品,检查气道支持,各种管道的牢固与通畅,出发前再次认真核对各项工作,然后转运。
3.7.1实施 正确搬运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肢体,动作应轻柔,运送平稳,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并为患者做好保暖。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严格按照患者外出检查流程进行各项工作。
3.7.2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有无躁动,重视患者主诉,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8交接与记录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包括、固定管道、吸氧等。进行详细交接及记录,转运前后和途中的事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治疗、初步诊断、各管道在位情况、液体出入量、皮肤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贵重物品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检查时监护仪屏幕朝向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通过透明视窗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呼吸机报警情况。
3.9返回病房后护理 检查完毕后回到病房与主管护士进行交接班,安抚患者,连接好监护仪器,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各引流管有无异常打折、脱出等,并妥善固定。为患者安排舒适的,整理床单位,检查所携带的各种物品、药物、仪器,确定完好后放归原位,及时向主管医生反馈检查治疗的有关情况,做好各项记录。
3.10建立持续质量改进 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将转运中的意外、科室间反馈信息,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要求人人掌握急救知识,具备应急能力,确保安全转运。
4小结
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检查前的正确评估,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检查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检查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严格交接班,可降低危重患者外出检查风险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若在此期间发生意外,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干扰医院正常的工作程序。因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管理是值得更进一步的学习与探讨的。
参考文献:
[1]赖海燕,卢桂花,秦丽平.神经外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检查的安全护理[J].广西医学,2006,01.
宋世麦: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宋世麦房小利孙永青徐桦李艳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12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共39起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品管圈活动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络,制定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统一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并在2013年1~6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2年9~12月的19.14%下降为2013年1~6月份的6.5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患者的安全性增加,同时使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拔管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24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management
SONG Shi-mai,FANG Xiao-li,SUN Yong-qing,et al
(Ganyu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Lianyungang2221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used in ICU patients of indwelling eatheters unplanned extubation.Methods:The September-December 2012 even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39 onwards,analyzed the causes,through the QCC,to take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three networks,the development of catheter assessment,monitoring mechanisms,unified catheter fixation method,select the appropriate fixing materials,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less experienced nurses.January-June 2013 for improved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tracking.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19.14% from Sep.-Dec.2012 down to Jan.-Jun.2013 6.56%.Conclusion: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increas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while nurse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Safety management;Extubation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过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自行拔出,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医院内发生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1,2]。传统的管理方法只解决单一事件,有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品管圈(QCC)是指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3]。为了有效减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13年1~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开放床位10张,2012年9~12月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9起,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9.14%。我科现有执业护士16名,年龄20~45岁。其中本科4名,大专10名,中专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9名。另有助理护士2名,护理员4名。
1.2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发起并组成品QCC小组,确定小组名称。小组成员共18名,组长1名,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全部成员均接受ICU患者安全管理知识培训。QCC活动按PDCA的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场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
1.3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小组成员针对39起非计划性拔管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逐一进行原因分析。2012年9~12月留置导尿拔除5例,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均未破裂,患者急诊导尿气囊内注入气体,讨论后一致认为尿管被拔出与气囊内未注气有关。在气管插管被拔除的4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极度烦躁,未应用镇静镇痛药物,1例患者烦躁后吐出固定牙垫,将内镶钢丝的气管插管咬扁导致吸痰管插入困难,同时,因患者出汗、烦躁、口腔分泌物浸湿而松动导到脱管。另外,中午班、夜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常见,这与ICU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情绪烦躁以及夜班护士相对减少有关。根本原因是护理人员培训不足,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士业务知识不够扎实、操作不规范、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全面的分析、预见性差,不能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缺乏一套完整的、简便而操作性强的导管评估机制。
2护理对策
全体小组成员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组长,负责科内导管的监控记录及护士的培训、质量控制,填写导管日志;第二层为责任护士,负责所管理患者的所有护理、导管的护理及评估;第三层为助理护士2名和护理员4名,协助护士进行护理,对发现的导管问题及时汇报责任护士。详细拟定护理对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报护理部审定实施[4]。
2.1建立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小组成员根据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参照嵇桃英[5]设计的评分表,根据我科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ICU留置导管每日查检单”,用来评估和筛选高危患者。评估的项目为导管的分类、患者的意识情况及其他3大类。(1)对留置Ⅰ类导管的患者评3分,包括胸管、T管、气管套管、动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管;对留置Ⅱ类导管的患者评2分,包括双套管、负压球、深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和造瘘管;对留置Ⅲ类导管的患者评分,包括导尿管、胃管、胃肠减压管、输液管、吸氧管。(2)对烦躁的患者评4分,对意识不清的患者评3分,对既往使用镇静剂和不配合的患者评2分。将评分≥6分的患者定位高危人群,3~5分为中危人群,≤2分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每日评估,中危人群每周2次评估,低危人群每周评估。对每例患者从入院第1天起开始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分后,根据评分的情况,进行处置。评分6~9分的患者,在床头悬挂非计划性拔管的警示标示,管床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每2 d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主管护师每日填写导管日志,每日向管床医师汇报,进行导管是否继续留置评估。对评分≥10分的患者,护士长每日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填写“ICU预防导管脱落监控单”。
2.2制定导管护理流程经过QCC小组讨论,制定出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及流程,根据科室导管应用情况,制定胃管、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插管、胸管、T管等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固定方法及应用流程[6],例如根据2012年尿管拔管5例均因患者入院时带入,经检查后均未气囊注气造成,制定导尿管入科检查流程,接班护士抽出囊中气体,注入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可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形成结晶。
2.3加强品管圈知识培训由于ICU大多护士均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强化护士培训至关重要,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QCC基础知识培训,活动过程中,ICU根据科室情况,制定导管知识的培训。(1)培训计划。培训采用每月集中4次及晨会针对护理案例进行。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时间、考核标准、考核时间。每月初制定本月学习重点,上半月为培训时间,下半月为考核时间,采用床边实际操作和指导的形式。(2)新型导管培训。在每一种新型导管使用前,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详细介绍导管更新或使用的理由、作用、性能、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每月的质量分析会进行共同讨论导管存在问题,并进行护理改进。(3)对所指定的导管评估、监督机制、关键步骤、交接班流程,每周二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专项督查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全科共享,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并实施。
2.4加强管道安全质量控制ICU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密切关系。因此科内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三级质控网,对管道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护士长实行一日五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导管问题,当即现场反馈,及时纠正,必要时正确示范,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发现问题晨会讲解及纠正,每周一按照护理安全质量标准进行督查,由圈长总结上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全体QCC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护士长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提出需要继续改进的措施。
3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3年1~6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并上报5起,占全院不良事件6.56%,较2012年9~12月的19.14%有了明显下降。
4讨论
4.1有利于管道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QCC活动是科内护士自发组织应用多种管理工具,遵循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6]。结果表明,将QCC活动应用到导管安全管理中,取得明显的效果。本科护理人员经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找出每位患者拔管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共同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进行追踪,在重点时间及环节加强防范措施,保证管道的安全应用。
4.2参与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QCC小组是非正式组织,因此小组成员享有较高的主动权、参与权,发挥了护士的管理潜能。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在活动中,通过培训,护士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工作,业务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当患者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或再次出现脱管问题时,护士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在进行各种导管的固定方法学习时,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培养了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4.3存在问题QCC活动尚在探索阶段,活动之初护士对活动缺乏了解,由于护士严重缺编,活动时需应用护士的私人时间,因此,早期的活动均由护士长召集进行,将此项活动与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结合在一起,每周每人提一条合理建议,并给予激励措施,使该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过活动的持续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减少。因此QCC活动能保证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宋雪萍,张淑敏,蔡欢欢.2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6(6):1026-1029.
[2]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5]嵇桃英.实施导管三级管理网络对预防意外拔管的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3):203-205.
[6]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8,21(2):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