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龙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元末明初·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关于欢庆元旦的诗句精选《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湖口送友人》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关于欢庆元旦的诗句推荐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大多喜欢美食,并且写下了许多充满情趣的动人诗句。今日,捧读这些诗句,我也不禁感到食欲大增,想一饱口福。
提到喜爱美食的诗人,我首先想到的是坡。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坡的诗词书稿中也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
陆游也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如“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一句中,“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片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洁白的鲈鱼肉片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就像天上苏陀一样。陆游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曰:“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鲜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食粥》一诗中:“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以明白如话的语言肯定食粥是一种长寿之道,颇有见地。
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也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如《丽人行》一诗中:“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又如“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一句,描写出了唐代厨师加工生鱼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对吃的也有一定的研究。在其诗作中,像“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都很为人称道。
当然,对美食情有独钟的诗人还有很多,像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还有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杜牧的“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等等。这些诗句,今日读来,仍让我流连忘返,满口生香。
历史长廊
准备起跳的青蛙、翩翩起舞的蝴蝶、娇艳美丽的花朵……它们一亮相,不仅吸引了小朋友,也抓住了众多行人的目光。
它们就是棕编,是以棕榈树的丝和叶为原料,手工编制出来的。
早在三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棕丝和棕叶来编制工艺品了。算一算,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当时的棕编工艺品注重实用性,种类并不是很多。
你们知道,最早的棕编工艺品是什么吗?
是蓑衣。一听这个名字,你们肯定会想到关于它的好多诗句。
《诗经・小雅・无羊》中有“何蓑何笠”的诗句,意思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中,也有“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的诗句;张志
和的《渔歌子》中,也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
这些诗句,都有力地证明了棕编有着悠久的历史。
到了清代,棕编工艺有了更大的发展。生活在四川省成都市新繁镇的农妇开始用棕叶、棕丝编制拖鞋、凉鞋,并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棕编行业。
瞧瞧右边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它就是棕帽,在民国初年,它在四川等地可是十分流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呢!
二十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棕编业发达昌盛。新繁棕编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四川草”,深受外商欢迎。
艺人风采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棕编大师的编织现场,来感受棕编大师的独具匠心吧。
左图中正在编织的就是棕编艺人李文祥,今年60多岁了。他少年时学会了棕编手艺,一直从事并推广着棕编工艺。如今他已经收了徒弟,自己当师傅了。
李师傅要展示他的绝活了。他要编什么呢?咱们一
起来看看吧。
1.先取4片棕叶,将它们去棕丝,并剪掉两端,形成8片长宽一样的叶子,再将它们对折,用剪刀将对折处剪掉一个角。
2.取一片棕叶,将叶子2/3部分的棕丝与棕叶分离,并将棕丝弯成一个圈。
3.将分离的两片棕叶分前后依次弯成圈扣在棕丝圈上,前后各扣4次。
4.将步骤1中准备的叶子夹到最后一个扣子处。
5.取新的叶子增添到原有的叶子处,与原有的叶子一并往棕丝圈上扣,两边叶子各扣4次。
6.将叶尾穿过棕丝圈,将棕丝拉紧,便做成了主体。
7.用剪刀剪出嘴巴和脚,并将多余的叶子修掉。
8.用针和线将两个小珠子固定在收尾处的两边。
9.将图1中的叶子分散开,并用细小的棕丝将其串联起来,摊开。再用剪刀将其修成翅膀样。
10.用锥子穿过身体部分,形成小孔,将棕丝从小孔中穿过去。
不一会儿,一只展翅高飞的喜鹊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普通的棕叶和棕丝,经过穿、插、绕、缠、刺等多种手法,便成为了绝妙的喜鹊,令人称奇。
李师傅说,他平均7分钟就能编织出一件简单的工艺品,比如青蛙、蝴蝶、喜鹊等;比较复杂的工艺品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龙和蛇,李师傅就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才编成。
在看编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李师傅的一个工具很独特。
这可是李师傅专门设计的锥子。在编织喜鹊的步骤10中,这样的锥子可以更方便棕丝穿过去。
你们可能要问,叶子是会干枯的,这样工艺品就没有这么漂亮了,该怎么办呢?
转身四顾,六座高大的青铜门户环绕耸立,锈迹斑驳的匾额上,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笔走龙蛇,分别写着藏书、利器、省道、丹石、技击、杂物。你知道有哪些笔走龙蛇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笔走龙蛇的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笔走龙蛇含义笔走龙蛇,汉语成语,拼音是bǐ zǒu lóngshé,意思是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二、笔走龙蛇典故唐朝时期,秘书监贺知章在府上宴请宾客,李白在席上作诗《草书歌行》。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擅长草书,当众被要求作书法,怀素援笔蘸墨,凝神运气挥毫,很快写就,贺知章赞叹道:“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真是笔走龙蛇。”
译文:阴历八,九月,秘书监贺知章府上宴请宾客,正在酣饮之间,主人离席迎宾,大家只见厅堂站着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他老家长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屏嶂。”
酒过三巡,贺知章起身向来宾敬酒致谢,并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诗仙李翰林属辞以纪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想请怀素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怀素畅饮的同时,书僮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僮几人轮番注水研墨。
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怀素掷笔近座时,。李白的《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是只见龙蛇走啊!好字,好诗!”
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三、笔走龙蛇造句1.当今学毛笔字的人已很少,笔走龙蛇的书法家更不多见。
2.舅舅家有一副书法家写的字,写得特别好,笔走龙蛇气势万千。
3.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
4.张爷爷的书法如同笔走龙蛇,怪不得他在书法界这么有名呢!
5.他的书法苍劲有力,真有笔走龙蛇之势。
6.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7.这部脍炙人口的古代长篇小说是作者手写的,其笔迹笔走龙蛇,真是世间少有。
8.他的书法给人笔走龙蛇的感觉。
9.这种笔走龙蛇的书法,真是世间少有。
10.这个人博学广记,笔走龙蛇,真是个才子啊!
11.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地写了一个仁!
12.要想练得一手笔走龙蛇的好字,必须要刻苦练习。
13.小冰饱蘸浓墨,觉得一股墨香扑鼻,灵感便从天而降,笔走龙蛇,写下一首七绝。
14.你这篇文字书法别具一格,字字笔走龙蛇,实在是书法中的"阳春白雪",可谓妙笔生花,不同凡响。
15.你这篇文字书法标新立异,字字笔走龙蛇,切实是书法中的"下里巴人",堪称妙笔生花,不同凡响。
16.这幅字笔走龙蛇,刚劲有力。
17.这幅书法笔走龙蛇惟妙惟肖。
18.周遭悬挂各种字画,笔走龙蛇,流水行云,工笔精巧,写意传神,都很是不错,应不乏名家经典。
19.帅哥身穿雪白的长袍,长长的衣襟上笔走龙蛇的写满了鹊返鸾回的风流诗句。
20.听着闫立强语无伦次的话,李建手下笔走龙蛇,他不是在写,而是在抄,从脑子里面翻出来一本计算机基础,把里面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写了出来。
21.那些诗句一句句出现,那泼墨狂草笔走龙蛇,写出了一招招剑气纵横的招式,那横、那竖、那钩、那撇,风行雷厉,锐不可当。
22.李豫不敢怠慢,急忙提起朱毫,刷刷点点,笔走龙蛇,草拟了一道诏安圣旨,交与快马刘德彪,去追赶走了大半日的郭子仪大将军。
23.说着笔走龙蛇,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将丹诀描述的基础和中级部分都默写出来。
24.不说笔走龙蛇,但笔酣墨饱却还是能形容姬昊写字时的感受。
25.李默的毛笔字甚是不凡,笔走龙蛇,跌宕遒丽。
26.【执笔鬼抄】四个毛笔大字,笔走龙蛇,铁画银钩,其遒劲之风到有几分书法的味道。
27.新落成的观光别墅不落窠臼,告别了雕梁画柱,却又别具一格,设计师采用了现代主义创作理念,借海滩成开阔之妙,尤其是那幅门楹,可谓妙笔生花,字体是笔走龙蛇,语言是不同反响,完全做到雅俗共赏,真是美不胜收。
28.李明同学学习很认真,每谈到课外知识时,他总是不同凡响,写起文章来也是妙笔生花,笔走龙蛇。
字更是字体中的阳春白雪。
29.笔尖儿,沙沙,沙沙,若蚕食桑叶,若抽丝剥茧,轻快地一路书写,文不加点,笔走龙蛇,好一份敏捷的诗思——但,他的双眼惊骇地睁大。
桂花结:富贵平安花好月圆
祥云结:祥云绵绵瑞气滔滔
同心结:比翼双飞永结同心
团锦结:团聚美满锦上添花
盘长结:回环延绵长命百岁
方胜结:方胜平安一帆风顺
如意结:如意安闲为所欲为
吉利结:吉利如意大吉大利
中国结,不同的结有不同的寄意,送人更要讲究因人而异,一错可就闹笑话了。”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讲究的是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其魅力所在便是“以结寄意,以结表情”,左盘右绕的式样确是各与千秋,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利”。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编结方式及其对应的含义: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唐代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诗词等文学作品对结的承颂也成为凸起。唐朝闻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告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章.哀郢》中写到: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 不释,作者用“圭而不解”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古汉诗中亦有: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告别此。其顶用“结不解”和胶漆相融来形容感情的深挚,可谓是恰到好处。晋朝的刘伶在《青青河边草篇》中写道: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
《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可,一面叮嘱很多礼仪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典礼,使“ 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寄意福在面前,福运迭至。 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 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利。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的 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宁代诗人林逋有“君 泪盈、妾泪盈,罗携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 “结”来表达情意。 至于结的表意价值,历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动的描写。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绳结收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跟着中华民族和繁衍繁衍壮大,糊口空间的拓展,生命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世代相传。
关于梅花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赞美梅花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梅花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诗句如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译文】
听说梅花在寒冷的清晨绽开了,那些梅花像雪堆一般的在整山遍野开放;我很喜欢梅花,真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化作千亿个我,在每一棵梅花树下欣赏梅花。
《墨梅》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冕。其全文诗句如下: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翻译】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梅花落》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鲍照。其全文诗句如下: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黄鹤楼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译文】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鹧鸪天·西都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朱敦儒。其全文诗句如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译文】
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菩萨蛮·江南未雪梅花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几道。其全文诗句如下:
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忆远上楼时。晚云和雁低。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译文】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全文诗句如下: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清平乐·年年雪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全文诗句如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诗句如下: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中。
《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亮。其全文诗句如下: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译文】
稀稀落落地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么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山路梅花》作者为清代文学家冯山。其全文诗句如下: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译文】
听人说山下有几株梅花,途中路过忍不住把车旁的帷帐打开去观赏。试着亲手去折林梢上开的梅花,早早感到春天已经接近了。若能在路上不时见到,最好能让东风将它们逐枝吹开。莫把梅花当做寻常花草看待,它一年一次地把江南春的讯息带来。
《西江月·梅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旭。其全文诗句如下: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梅花》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其全文诗句如下: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踏莎行·雪似梅花》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吕本中。其全文诗句如下: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翻译】
吕本中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留春令·咏梅花》作者为唐代诗人、文学家史达祖。其全文诗句如下: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作者为唐代诗人、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译】
一旦成为贬滴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句如下: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我终于来了,海口湾!今夜,我轻轻地向你奔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你的面前,感受着你的宽广,感受着你温柔的碧波,就像是感受着梦寐已久的恋人的怀抱。
漫步在你的岸边,柔和的月色洒满大地,微风从海的那边轻柔地拂来,携带着醉人的花香。
满天的星星点缀着夜空,在这样温柔的夜,一排排的浪花从远方赶来,轻吻着礁石,诉说着他们甜蜜的爱恋。
海口湾啊!我多想一直这样沉醉在你的怀抱中,永不醒来。
2
漫步在十里长的银滩,一路上,我心情欢畅。让我想起海子吟唱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多么美好和让人向往的诗句啊!
世纪大桥彩灯璀璨,流光溢彩。犹如一条巨龙飞腾于海面上,述说着海口的繁华。豪华的游艇,安静地停泊在港湾;平地而起的幢幢高楼大厦,闪烁的彩灯,把海口妆扮得就如一位艳丽的美人。
这就是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海岛发生的巨变,就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就。
在茫茫的大海里,渔火点点,指明灯在指引着渔夫们归来。
一排排挺立的椰子树、迎着海风,在台风登陆之时,它们像卫士一样抵抗台风,守卫着海口这一片热土。
行人,来来往往,伴着爱人在海边悠闲地漫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一个人在漫步,脚步轻轻,一边生怕惊动他们,一边我的心里却感受着初秋的凉意。
3
海口湾的夜晚,是多情的,浪漫的!
在每一段休闲场地,都有一群群穿着时髦的妇女,在一首首动感的歌曲中,翩翩起舞。
有的在《映山红》、《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怀旧的歌曲中跳起了民族舞,让人回到了那个艰难而美好的岁月;有的在印度的歌曲中跳起了印度舞,仿佛让人走进了他国风情。
露天下的舞会,我想,这是城市里妇女们最爱的精神盛宴了。在露天舞会还没有传到这里之时,她们大部分也许在家里看电视、洗衣服,或者擦地板之类的家务活,其中一些在会所里、夜总会里、酒吧里疯狂。
当露天舞会渐渐传入,她们提前把家务做完,三三两两地赶着去参加舞会,有时一个人跳跳自由舞,有时男女搭配一起跳。舞会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舞会中认识更多的人,这让她们的心灵像鲜花一样尽情地绽放。
每个夜晚,她们准时地到达约定地点,一群人在歌声中展开她们优雅的舞姿。在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也许这是她们心灵得到最好的释放了。
她们涌入这个时代的潮流,抒写大都市妇女思想的解放……
4
海口湾的夜晚,是诗情的,画意的!
我还在银滩上漫步,露天舞会的人们早已散去,城市的灯光早已熄灭,也许整个城市已进入梦乡了。剩下的仅有银白色的月光静静地流泻,几颗星星在天边闪烁,海水轻轻拍打着礁石,它们发出优美的声音,像是爱人吟唱的迷娘曲。
在这温柔美好的夜,也许海口湾也已进入梦乡了。
睡着的海口湾,多么恬静,又是多么安详,像是一位睡着了的仙女。那点点的浪花,是她梦里甜美的微笑;那缕缕的清香,是她呼出的气息。
面向着苍茫寂静的大海,面向着安然在睡梦中的海口湾,我轻轻地作别,再见了,海口湾!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5
海口湾,一个都市休闲的缩影。
早春咏雪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望雪
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
雪霁
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
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关键词: 辞格 作文 定向操练
“文采”就是文章的文辞、风采,也就是说写文章不光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还要进行文字锤炼,讲求藻饰。《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作者把文章的情感与文采比作一经一纬,说明了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有文采”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最具操作性的。古人把文章的开头称作“凤头”,如果把文章的“凤头”写得引人入胜,充分展示个人才华,无疑大有裨益。下面说几种常见的辞格在平时作文开头中的训练,这实际是对写作上思路混乱、格格不入的蒙昧状态而进行的一种自我“入格”的定向操练,是一种“过程与方法”的显性运作。学生们可在反复操练中求精,在反复操练中创新。
一、类比推理,增加意蕴
类比推理开头是根据事物间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进行推理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操作过程是先找准事物后借助一定句式用一组排比句表述出来,再由此推出自己的观点或论题。其作用是铺金敷彩、神采飞扬,增加文章的意蕴。如:
鱼儿没有拒绝食饵的诱惑,葬送于吊有美食的钩上;熊没有拒绝美味的诱惑,失足于猎人布下的陷阱;寒号鸟没有拒绝安逸的诱惑,终归冻死在石缝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对种种诱惑时,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会拒绝。
二、巧引诗句、采其神韵
巧引开头法就是在开头根据话题要求,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等,使引用部分与话题一致,并在行文中自然和谐、融为一体,从而提升得分档次的一种方法。其操作过程是把引用的诗句等借助一定句式构成一组排比句,然后推出论点或话题。其作用有采其神韵、开拓与升华主旨之妙。如:
如果没有心灵的平静,就不会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如果没有心灵的平静,就不会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怡然;如果没有心灵的平静,就不会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情趣。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只有守护住心灵的平静,才能得到心灵的超然,正如禅语所说的“心静如止水”。
――《守护心灵的平静》
三、妙设比喻,化腐为奇
比喻开头法,是用具体浅显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生疏的事物的一种说法。其操作过程是运用三个比喻句分别描绘出鲜明的形象,构成一组排比句或一组博喻,然后提出观点或话题,其作用是使语言优美、形象、有光泽,化腐朽为神奇。如:
诱惑是一盒包装精美的糖,尝尝未必是甜的;诱惑是一座海市蜃楼,摸摸未必是真的;诱惑是一座虚幻的桥,走走未必是实的。聪明的人请你不要吃诱惑的糖,摸虚幻的楼,走不归之桥,因为它不值。
――《素质与诱惑》
四、精心铺排,气势磅礴
排比开头法,是根据话题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语句连起来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可分为事例排比、诗句排比、自然现象排比等。其操作过程是借助一定句式把事例或诗句或自然现象构成一组排比,然后提出观点或话题。其作用是内容丰富、增加文章气势,使语言有一种气势磅礴之美。如:
面对诱惑,嵇康化作一缕悠长的琴音,在空中飘散;面对诱惑,文天祥化作一股浩然正气在狱壁上铭刻;面对诱惑,谭嗣同化作一腔滚沸的碧血溅洒在史册上。面对诱惑,个人的信仰左右着他们的选择。
――《信仰与诱惑》
五、恰当对比,泾渭分明
对比开头法,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列举出来,从而肯定一方的一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营垒分明、气势旺盛。如:
雏鹰在猛烈的风雨中冲向天空,因此它炼就了丰满的羽翼;麻雀在暴雨来临时躲进屋檐下,因此它注定寄人篱下;同样,如果我们在逆境中勇于拼搏,将会拼出精彩的人生;回避逆境,选择坦途,终将一事无成。
暑假,我和妈妈到四面山旅游。四面山的风景比我想象中的要美丽许多。四面山距江津市区有八十八公里,山深林密、风景秀丽。 【在第一段显得有点多余】
带着对四面山无限的向往, 【关于向往,可以在前文作一些铺垫】我们直奔四面山而去。蜿蜒崎岖的山路旁,树木茂盛、植被葱郁,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进入四面山后,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望乡台瀑布。我们一行人默默地走着,都在心里想象着瀑布的样子。随着我们的前行,听见了轰隆隆的水流声。声音越来越大。声瀑布!所有的人都激动了起来,向瀑布飞奔过去。放眼望去,一道白色的水幕从天而降,好高好宽的瀑布。让人不由地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乡台瀑布高152米,宽37米多,巨大的落差腾起的水雾就像蒙蒙细雨。我们往瀑布的最里面跑去,水雾越来越密,风越来越大。淋湿了我们的衣服,吹坏了雨伞,可是没有人在意这些,我们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忘记了一切。
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时(是)大洪海湖。由响水滩南行两公里,有一个高坝。坝后就是长近万米的大洪海。湖的两岸时(是)密密丛林,湖水中不时有成对的鸳鸯戏水。坐在船头,耳边凉风拂过,真是凉爽。湖面上游船来往穿梭,有兴致的游人可以和迎面而来的船上的人打打水仗,或者和同向的游船赛起了龙舟,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高喊“加油”,笑在一起,闹在一起。到处都是游人的欢声笑语。好开心哦! 【描写比较细致,但是语言不够通顺】
四面山还有许多景点,比如小洪海、水口寺、卧龙沟等等地方。四面山真是修身养性、旅游避暑的好地方。有机会我还会再去的。 【结尾稍显匆忙】
[关键词]形容词;动词;拟人;喻体;和歌
[作者简介]曾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100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2―0llO―03
韩国学者李御宁先生在研究日本人的意识时提出这样一种新奇的观点:“土壤分析不总能解释花的美丽……与其说深刻分析、探索文化的形成原因,注重因果评论,不如从更深的角度去探讨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系列现象。”暂且放下对历史文化以及潜意识的研究,而只是将现存的种种文化现象连缀起来,应该有助于我们对某种文化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同样,这也不失为一个品味诗歌的好方法。如果我们暂且放下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属派别等等巨细的背景知识,而单从诗歌本身着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赏析中国的部分唐诗,以期获得新的感悟。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最合理又不失艺术创造者之感性特征的。他说,人首先存在,然后创造自己的本质心。换言之,你可以决定自己之为何人。同样,你也可以决定自己所见之物为何样。这虽然是唯心的观点,却适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领域的气象。比如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也有“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阴晴雨雪、四季轮转本是自然规律,诗人却让其与人间情感建立联系,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月”在诗歌中属意象。《周易・系词》有云:“圣人立象以尽意。”我国清代文论家叶燮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与前者也。”可见,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单个的意象很难表达作者的情感,月只有配以“幽篁”(王维《竹里馆》)、“江波”(王昌龄《乌栖曲》)、“子规”(李白《蜀道难》)、“金樽”(李白《将进酒》)、“碧海”(李白《哭晁卿衡》)、流云(韩愈《谒衡遂宿》)才能营造出一种意境。诗人在选取月为意象的同时又配以哪些意象,就取决于作者的心境了。这便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
不同的诗境中,月以不同的模样出现,如“素月”(王昌龄《乌栖曲》)、“孤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明月”(王维《竹里馆》)、“清月”(韩愈《山石》)等。有的诗中,月还被赋予人的情怀,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有的诗人也以月喻人,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说:“长安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再如李白的《哭晁卿衡》中有“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梧桐”,等等。这里,笔者从五个方面来品味唐诗中的“月”。
一、与“月”有关的形容词
前面提到过一些形容月的词,如“素”、“明”、“清”、“冰(bing)”、“霜”这些表色彩和光泽的词;也有富于感彩的“孤”、“徘徊”这类词;有时,诗人会直接用其他景物来与月相互衬托,如“孤城月”、“江月”“夜月”等。
其中,“明月”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明”是一个有光泽又略显清冷的形容词,因此常与孤独的意境相关。沈俭期的《独不见》中有:“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想念之人迟迟不归,唯有窗之月光关照着主人公。试想,如果这里不用“明月”,而用“素月”或“缺月”会有什么不同的意味呢?
“素月”在李白的《乌栖曲》中出现过:“起看素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晓何!”延绵的江波配以“素月”,将清晨来临时的景色细致地描写出来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素月“应该是一个远景,而且缺乏光泽。《独不见》中,已有一个不归之人,我们暂且把他作为“远景”,如果将月亮也置于主人公不可及的位置,笔者认为就不符合远近相生那种和谐之美了。同时,富于光泽的“明月”,使得分隔两地的人儿那种思念之情更彰显于沉沉黑夜,在色觉上产生一种明丽的悲伤之美。
再来看“缺月”。苏轼的《卜算子》中有诗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缥缈孤鸿影。”这也是一首含有孤独之意的词。“疏桐”与“缺月”构成了绝妙的意境,但如果这里用“明月”呢?其实,在我来看,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只是那样的话,首联营造的气氛就不一样了,“明月”的孤高清冷之感将代替“缺月”的哀戚深幽之感。如果再将“更教明月照流黄”替换成为“更教缺月照流黄”,就更差强人意了,因为“缺月”并不符合“照”这个动作。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沈俭期这首《独不见》很有色彩美,其提到地名,也选用有颜色的词,如“白狼”、“丹凤城”以及最后一句的“流黄”,这些词都会给读者不自觉地在潜意识里绘制一幅富有色彩美的图画,我觉得正是“明月”给这些颜色增加了光泽,这是“缺月”不能代替的重要原因。
二、拟人化的“月”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出现了很多“月”。其中有一句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觉得,这个“待”字用得极好,与日本俳人松尾芭蕉的那句“日月是百代之过客”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待”字,将月亮描绘成含情脉脉的少女,又体现了时间的流逝。王维的《竹里馆》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相”字,也将月拟人化了,显出一种殷勤乖巧的模样。李白的很多诗中都有“月”,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个“送”字,使得天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这里的月仿佛是一位女神,助凡人一臂之力。
韩愈的《八月十五夜》则将月与人情置于对立的关系:“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这与李白那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娱之情形成鲜明对照,充满愤懑之感。
三、与“月”相关的动词
在收集与意象“月”相关的唐诗歌时,笔者对这一部分最感兴趣。人与月、山与月、江与月、鸟儿与月、碧海与月皆因巧妙的动词的使用而充满了和谐之美。现在,试举几例:
首推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诗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宣州谢眺饯别》有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中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应是少有的几个将月作为“友人”的诗人。月可以送他前往剡溪;月可以为他所揽,与他相拥;月也可以做他的信差,想好友传递愁情;月也可以与他举杯对饮。在李白心里,月应当是人格化的仙子。那种天人和谐之美在李白的诗中有很多。他还曾将逝去的好友比作明月,在《哭晁卿衡》中有诗云:“日本晁卿辞,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梧桐。”晁衡便是作为遣唐使来中国的留学僧阿倍仲麻吕。他几次因遇海难归国不得,这一次又再次遭遇灾难,但是后来流落于他方辗转回到中国,最终终老于斯。李白当时听到他遇险的消息,以为他已经遇难,痛不欲生,故作此诗悼念之。
其次应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笔者觉得,这首诗有日本“物哀”的意味,没有什么更深刻的不安或孤愤,只是随着景物而发生的关于思念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因此显得纯净又优美。江月待人,斜月藏于海雾,人儿乘月归来,这种种与月相关的描写皆因这几个动词“待“、“藏”、“乘”使月亮活了起来,显得绰绰约约,含情脉脉。
最后,有一些比较相似的诗句。王维的《鸟鸣涧》有云:“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李白的《乌栖曲》有云:“起看素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晓何!”还有《将进酒》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韩愈的《山石》有云:“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白居易的《琵琶行》说:“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几处的共同之处是,诗中有包括月在内的两个意象相互结合来构成美丽的意境。月与山鸟,素月与江波,金樽与明月,清月与山岭,江水与夜月,这两两一对的意象都因恰到好处的动词实现了完美组合。其中,笔者最欣赏白居易用的这个“浸”字――“别时茫茫江浸月”,读来有一种湿漉漉的悲戚之感。
四、作为喻体的“月”
前面提到过,李白将归国途中遇难的日本遣唐使晁卿衡比作“明月”,相同的将“月”作为喻体的例子还有一些。比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有句诗云:“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这是描写家门前来客云集的诗句。这里用“月”来形容妓的美貌。我觉得“月”与“云”相呼应,还隐隐暗示着男女之欢。
张籍的《节妇吟》中也有诗句说:“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拒绝他人招纳之诗,但是以女子拒绝男子求爱的口吻写就的,比较有情趣。诗中将男子的心地比作太阳和明月,读起来可知道这位坚贞的女子原来内心里也是充满矛盾和无奈的,更让读者顿生爱怜之心。
五、唐诗与和歌中的“月”之比较
日本曾经师从汉学,以会作汉诗为身份高贵的象征,《和汉朗咏集》便是以汉诗某句为题,拟作和歌的集子。但是,日本人喜欢的汉诗诗句多以吟咏风物的为多,比如杜荀鹤的“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东山酌白云”,金立之的“山人见月宁思寝,更掬寒泉满手霜”,白居易的“不明不安朦胧月,不暖非寒慢慢风”。这些是收在日本人编的《文华秀丽集》中的汉诗诗句。可见,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文化观念。这里仅从“月”的意象稍作比较。
日本的和歌中也时常出现“月”这一意象。以松尾芭蕉的散文和歌集为例,里面的和歌俳句中,有21句提到了“月”。有的诗句中,“月”的角色与唐诗中的相似,如“雪中卖豆腐,归途月相映”,再如“马上惊残梦,月远茶烟升”,又如“月圆酒杯满,一饮共三名”,等等。后面这一句,其实是受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启发。在平安时代,自居易的闲适诗和感伤诗在扶桑很受欢迎,到了幕府统治的镰仓、室町时代,李白、杜甫之诗流行起来。
也有一部分诗句体现了他们对月亮不一样的情怀。如“红月属谁有,孩童竞相争”,“盗贼进我家,惟剩窗之月”。可见,他们将月亮当成了自己袖中的宝物,争抢她、怜惜她。松尾芭蕉也有诗云:“开锁引月入,光映浮御堂。”他们降低了月在空间上的高度,试想,这与小国意识有关吧。
前面提到过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也曾寄思乡之情与明月:“翘望东天月,神驰奈良三笠山,皎月一样圆。”作者凝望着大唐的月亮,慰藉自己家乡的月亮也如此这般。
[参考文献]
[1]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赵毅衡,傅其林,张怡,现代西方批评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戴上小耳机,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1、这段话的主要写:
2、这段话介绍了故乡晋江的 、 、 等几处名胜古迹。
第 站:知识大本营47℅
一、词海拾贝(请看拼音,写词语)。5℅
páng bó zǔ zhòu kuí wǔ jié nàn shēn ào
( ) ( )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5℅
慨( ) 询( ) 峦( ) 嫌( ) 逾( )
概( ) 殉( ) 恋( ) 歉( ) 愈( )
三、填成语,猜谜语。7℅
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横向的顺序连作谜面,打一动物。
( )针引线 ( )上添花 ( )冠禽兽
张冠李( ) ( )颜薄命 ( )言巧语
( )苦连天 ( )目了然 ( )东击西
( )天动地 ( )马奔腾 ( )喻户晓
这种动物是( )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6℅
1、( )大事小事,他做起来( )是那么认真。
2、( )这里是缺水地区,( )人们对水格外珍惜。
3、( )人类大肆砍伐森林,( )会破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五、句子加工厂(请按要求写句子)。10℅
1、在工作。(扩句)
2、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访了作家贾平凹。(缩句)
3、我们胜利了,大家露出了喜悦的心情。(修改病句)
4、难道我没权漠视他的痛苦吗?(改为陈述句)
5、春风吹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改写成拟人句)
六、课内外对对碰。12℅
1、看见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此刻,我联想到的诗句是:
。由于人们的破坏,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成了一条真正的“黄河”,请你为黄河写一条广告语,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2、通过课文学习,我认识了 , 的桑娜,排球名将 。感受方记笔下《
》的美景。
3、“岁寒三友”指的是 、 、 ,它们象征了
的精神。
4、不要把善良从 挤走,更得严防 。给道德以 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
;让每一天成为一项 ,
面对着它,我应当 ;给别人 , ,不要挤,
!
5、目前,中国正在为举办 年的夏季奥运会而积极努力。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勇于拼搏,硕果累累。你能写出四位中国奥运会冠军和他(她)从事的项目吗?
七、我的视角(请任选一题作答)3℅
1、本学期第二单元的综合活动是“排演小话剧”,你们小组编写的剧本叫什么名字?请写写你参加演出时的感受。
2、本学期第八单元的综合活动中,哪些关于松竹的诗句、对联或绘画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第 站:阅读快乐堡17℅
将心比心
⑴“简直受不了。要命!”
⑵朋友在电话那头感慨万千地抱怨受不了爸妈的唠叨。
⑶“他们为什么总不理解我的想法,我做什么他们都要唠叨。太不体谅人了。”
⑷“是这样的啦。代沟!”
⑸“太对了!”
⑹你一言,我一语,讲了大概半个钟头,终于在“理解万岁”的高呼声中挂上了电话。
⑺“讲什么讲了这么久?”妈妈问我。
⑻“怎么?电话也不能打了?”大概是刚才那激昂情绪的余波还未散尽,我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转身进了房间。
⑼妈妈沉默了。
⑽晚上,书桌前仍送来半杯牛奶,温热的,妈妈送来的。妈没说话,出去了。平时她总要问一两句的。
⑾我意识到我犯了错,刚才的话或许伤了妈妈的心。可是,妈妈还是送来了牛奶。
⑿那一霎,我感到浓浓的母爱。
⒀回想那一幕幕母爱的片断:风雨中送伞的母亲,病榻前照料的母亲,上学途中护送的母亲,比赛场外等候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那颗爱女之心。
⒁回想,当母亲为了让我添一件衣服而唠叨时,无非是怕我着凉;回想,当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是怕影响成绩;回想,
;回想,母亲唠叨过的一切事情,竟无一不牵动那颗爱女之心。
⒂“时间不早了,收拾了准备睡吧!”她忍不住又唠叨:“睡晚了明天起不来,会影响学习的。”
⒃我突然想到,唠叨居然是母爱的表达。
⒄我顺从地照办了。
⒅月光从窗台射进来,柔和的,像妈妈的手。
⒆将心比心的想一想,我觉得爸妈真好。
⒇将心比心,总是要求父母理解的子女,为什么不去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会发现他们理解你其实比你理解他们多。
(21)将心比心,总是觉得父母对你不好的子女,为什么不先想想你对父母的爱有多少?你会发现他们给你的爱大大多于你对他们的爱。
(22)真的,将心比心地想一想,你会发现这一切……
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唠叨——
代沟——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抱怨——( ) 照料—— ( )
反义词:激昂——( ) 温热—— ( )
3、第⑿段中“一霎”表示 ,我知道还有 、 、 这样几个词语和它表示的意思一样。
4、给第⒇段中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与原文意思一样:
5、给第⒁段空白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6、“唠叨居然是母爱的表达。”结合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读了第⒁段中划波浪线部分的句子,令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的诗《 》中的一句,文中第(21)段是对这首诗中又一句的诠释,请将这两句写出来:
第 站:习作七彩园30℅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歇后语吧。可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诞生”的吗?当你读到“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时,一定会想到《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故事。其实,我们也可以凭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来编写歇后语的背景故事。下面这些歇后语,请你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演泽一个有趣的故事吧!题目自拟。
(1)老鼠想舔猫鼻子——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