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下的力量作文

当下的力量作文

时间:2023-05-30 10:1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当下的力量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下的力量作文

第1篇

??那时候的江南农村穷得厉害,那里的学校大多是复式班,一个班有30人,包括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你上数学,我上语文,哇啦哇啦乱叫,好像在比嗓子一样。叶兆言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学完了二、三年级的课程。

??四年级时,他到镇上去读书,语文老师是一个复员军人,眼睛不大,却喜欢老瞪着眼睛;个子不高,看人总是昂着头。有一次作文课,作文题是:将七律《送瘟神》二首改成白话文。小兆言借题发挥,浮想联翩,洋洋洒洒,一口气写了很多、很长,口气很大,气势豪迈。老师看了非常满意,并且有此激动,当下就在课堂上对这篇作文大加称赞,说可以破格打105分。据说这105分是他老人家的轶事之一。到底是给别人打这么高的分数,还是别人给打这么高的分数,谁也说不清楚。语文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讲述,再加上两个拳头在空中比画,使坐在前排的同学不停地回头看着小兆文盲。小兆言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小兆言常受别的同学的欺负,而这次作文课使他在同学们的眼中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了,他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看,这就是一次105分作文产生的力量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方法 创新途径

一、引言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进行全面探讨,对于推动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二、小学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效率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使用的教材一直是一样的版本,比较陈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与时俱进,从而无法满足小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人文方面的知识涉及比较少,语文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过多,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影响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效果方面的问题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上课教师,基本没有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致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出现师资力量不够,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课前准备,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发展,给小学生未来良好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三)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

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语文作文教学非常枯燥,没有注重题目的高效性,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没有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没有合理的进行点评,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教学带来较大影响。

(四)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初级学习阶段,对语文作文教学没有充分认识,从而无法感受到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不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同学的互动非常少,不能用比较优美、形象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情感等,从而影响小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必须快速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与时俱进,才能不断丰富信息技术课内容,从而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主动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写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未知的世界中不断摸索和前进,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促进小学生大胆创新。

(二)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建立深厚的感情,从而与学生成为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语文作文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的告知给学生,让学生轻易掌握相关要点,形成独特的学习思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的讲授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然后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探讨,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增强学生交流的能力,从而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格,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高师资力量,提升创新教学水平

学习应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提高教学师资力量的同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并强化考核和评估,才能真正提升创新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积极赞扬和夸奖,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前,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构建完成的教学框架,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语文作文的写作技能,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要求下的小学语文作文的创新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找到学习方向,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实践应用,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作文的创新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实践应用,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在学习如何形象的描绘春天的景象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春天有些什么植物、动物等,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装饰,以提高文章的美感。在不限制格式的情况下,每个学生所描绘出来的景象会各不一样,从而展示出每个小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以公正、公开的评价,即使是一段很简单的句子,教师也要尽量使用正面的词语给以激励和表扬,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发展。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小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庄燕咏.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 学周刊,2015,03:56.

[2]仇山奇. 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1:47-48.

[3]陈俐. 关于改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分析[J]. 学周刊,2014,36:51.

第3篇

自从我的腰出了毛病,每天的锻炼就像吃饭穿衣一样重要,特别是对广场舞真是情有独钟。舞蹈我一直觉得那是很高雅的,与我的生活无缘,似两条永不交集的平行线。

自从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广场舞也走进了农村,我们街上一位热心的老人组织大家学习太极,并自费邀请县城的老师教我们。于是,我也在那年暑假积极参加。确实,学习舞蹈真好,优美的乐曲声中,随着忽急忽缓的节奏,尽情地舒展着自己的肢体,那不仅是肢体的放松,更是精神、心灵的放松,舒服、美好,开心、幸福!

有一段时间,腰病犯了,不能去,心中真的很失落。就是这样,我依然会不时地打开视频欣赏,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曲子,即使躺在床上,也会随着旋律摆动几下胳膊……不久,我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来到大家聚集的地方,又开始了心灵的放松,哪怕只能舞一曲,也要扭几扭。后来在网上无意间看到糖豆广场舞宣萱的课堂,就迷上了这个网站,学了几支曲子,这些都是合自己性情的,无论什么烦恼,只要舞几只心爱的曲子,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

真的,舞蹈唤醒了我,让我不再萎靡。舞蹈,快乐着我的工作,快乐着我的学习,快乐着我的课堂,也快乐着我的孩子们!

这又不由得让我想到孩子们,特别是孩子们的习作,道理不是一样吗?喜欢做,就一定能做好,而且心甘情愿地为此付出时间、精力,哪怕占用其他的时间,挤时间来做,而且是有创意地做,做得不亦乐乎,做得乐此不疲。

可事实上,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没有按照新课标中的建议,很多时候都忽略了作文的本质。作文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让生活通过写作江苏省睢宁县官山镇中心小学 欧阳书琴――读《生活作文研究》有感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承递相关信息的一种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既是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同时也是对当下生活进行自我表达的真实需要。

怎样让孩子们也对习作乐此不疲呢?“让生活通过写作”,又在我的耳畔回响。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虫子都从角落里飞出来,何况是孩子呢?他们喜欢室外活动,于是我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带着他们到校园去寻找春天。一棵玉兰花孕育了一冬的力量,在光秃秃的枝头凝聚着一个个小小的米粒般的土黄色的花骨朵,我带着他们前来祝贺;一朵桃花即将裂开小嘴儿,似露非露的粉色牙齿,我带着孩子们与桃花一起绽放;四季常青的瓜子杨,一场春雨过后,绿得油光可鉴,我领着孩子们在它们面前驻足;不起眼的小兰花开得那样旺盛,把蜜蜂蝴蝶都引来了,也引来我们惊喜的呼唤;一个个豆粒般的红色小脑袋,那是小海棠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热烈欢迎我和孩子们。

不久,海棠花花苞那黄绿色的“脑袋”绽开绯红的笑脸,硕大的玉兰花那样润泽透明,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多彩的月季也在不知不觉间仰起了娇艳的小脸……这些可爱的花草们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惊喜。温暖的阳光下,孩子们忽聚忽散,一会儿仰起稚嫩的笑脸,一会儿挤在一起谈论,一会儿拿起笔不停地写着什么,写着写着,又跑到玉兰花下仰望,仰望。那甜甜的笑容漾满脸颊,溢满心间;那甜蜜的笑声响遍校园,也流遍我们的心田。

我想,作文的用途除了应试,更重要的是要能应对将来踏上工作岗位,踏上社会后的一切书面表达形式。用于交流,表达情感,解决现实生活面临所需,这应当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作为公民素质普及的原因所在吧。至于文章具有的审美性,那既是作文的属性之一,也是对文章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我们不妨立足生活,学会表达。

其实,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作文。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这个观点已经倡导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依然很不乐观,依然存在很多担忧,那些优美的句段背后是什么,那真正的佳作背后又是什么,只会让更多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的时候无所适从、愁眉不展。

第4篇

乍一看,这些悬挂在墙上的照片色彩斑斓,有的如桥,有的如花环,有的如陨石,每件作品散发出神秘的气息,殊不知,它们原本都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均置身于纳米世界。创作者使用了特殊的工具,在显微镜下“精雕细琢”,制成了一个个特别的艺术品,如纳米桥、纳米陨石、纳米星球等。

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宜方介绍,纳米技术的诞生,给整个人类的生活和活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手机、iPad、DVD、卫星导航系统等的应用,都是在纳米尺度(1纳米至1微米)下,不同结构所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所决定的。原先非常粗大笨重的一个元器件,通过纳米加工技术,被改进为肉眼无法看见的纳米尺度的半导体晶体管,使其放大率和灵敏度大大提高,同时功耗大大减少。这不仅是一种科技,也是一门艺术。

(摘自《新民晚报》)

【运用点拨】将科学技术以如此美妙的形式呈现给世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科技艺术展能让普通民众在获得新奇、美妙的体验的同时,走进科学的世界,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一改沉闷、单调的呈现形式,让人觉得科技其实离我们并不远。该素材适用于以“科技与艺术”“别样的科普”等为话题的作文。

中国首次进行太空授课

在迄今为止最高的中国“讲台”――天宫一号上,三名航天员20日向地面上的千万名师生演示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物理原理。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太空举办科普活动,让高端神秘的航天工程走近普通民众。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

10时许,授课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两名担任地面课堂教师的中学物理老师先播放了一段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短片。

之后,地面课堂与太空讲台连线。王亚平演示了太空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实验。

在演示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测量质量时,她让“助教”聂海胜固定在仪器上,启动机械臂拉他向舱壁运动,仪器测出机械臂的力量和聂海胜的加速度,计算出他的体重为74公斤。另一名航天员张晓光担任摄像。

地面课堂上,330余名中小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不时回答地面和太空老师的提问。全国有8万多所中学的6000余万名师生收看了电视直播。

(摘自新华网)

【运用点拨】在太空中授课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一次全新的尝试,从社会反响来看,效果十分理想。在太空环境下演示物理实验有许多新奇之处,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探求真理的欲望。此外,太空授课也反映出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该素材适用于以“探索太空”“探求真理”“关注教育”等为话题的作文。

辨别信息真伪,考验人的理性

时下有一类电视节目挺受人欢迎的,就是邀请专家讲解怎样鉴别各种伪劣产品。比如,就在我写这篇评论时,一位专家就在北京电视台某频道上,在一堆瓶瓶罐罐旁边,告诉观众怎么鉴别好酱油和劣质酱油。

这类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其原因地球人都知道,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市场,几乎影响到我们每天吃喝拉撒睡的各个环节,人们不得不靠提高自身的鉴别力来重建安全感。

而有一种东西,不像这些日用产品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却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法割离,那就是从不同的媒介、渠道涌进我们生活的各种信息。在媒介愈发多样、日渐发达的当下,信息就像货架上的商品一样琳琅满目,却也时常混入各种劣质货甚至假冒货。伪劣酱油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或许还有害健康;虚假信息则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往往有害一个社会的公共生活质量。

有些信息的背后隐藏着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的利益团体正当或不正当的目的和诉求,有时甚至是操纵之手。在一个利益多元、人人都应拥有正当言说权利的社会,如何甄别、判断、接收、利用媒介传播的信息,是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素养;而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越来越多的人从信息的接受者变为传播者的新媒体时代,这种理性的甄别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鉴别那些虚假信息,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在看到各种能让你瞬间眼睛瞪大、嘴巴张圆的消息时,留个心眼儿,问一句:“真的吗?”说难也难,你如果不能核实,至少也得推敲一下它讲不讲论据和逻辑,看论据是否站得住脚,论证过程是否遵循逻辑。如果凭一己之力难以鉴别,那么至少可以选择多听几种声音和意见。在追求理性这件事上,至少可以做到反对狂热、抵制煽动、提防偏激、警惕激情。

第5篇

关键词:倾听者;精神家园;灵性写作

面对新一轮的高考,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写作,教会学生技巧性的写作方法呢?这样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和高考满分作文的一次次涌现而变得不容忽视,也成了语文教师思考的重点。要真正成为学生灵性写作的守护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成为学生最忠实的朋友

教师只有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关心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欢喜愉悦,为他们的烦恼忧愁担心,学生才可能对教师打开心门,才可能和他们走得近。

那次我们班两个女同学无故旷课,我着急坏了,作为班主任,我很担心她们。放下了一切教学工作,我去寻找她们,找了几节课都不知道她们的去向,最后我翻出了开学报到的登记册找到了家长的电话,打过去一问,一个女同学在家里,一个已经跟着老乡去西安打工了。我出了校门,打了出租车,直接去了那位女同学的家里,父母见到我泣不成声。我们班的萧洋(化名)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来,也不和父母沟通,只是一个人躲在房里哭。我对她说了很多安慰的话,最后她打开了门,我才知道是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她考得太差了,怕拖班级的后腿,不想念书了。我对她讲了很多,告诉她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去想对别人会怎么样,每个人因为自己的天赋和个性及后天努力的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会不同,不必在意别人的想法,做事情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了;我们要在年轻时要不怕挫折、不怕困难,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和毅力。回到学校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学生,大家纷纷给萧洋发了励志短信,让她回到班级中来,同学们都愿意帮助她学习,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做学生灵性写作最忠实的守护者,我认为语文教师还得守护学生的天真,守护学生天性中的幼稚,同样守护学生情感中最懵懂的“爱”。由于年龄和思想的差距,他们有时候会被时代的污浊所影响,为了赶时髦、学前卫而忘记自我,这时教师就要正确引导,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驰骋想象的机会,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态度,让他们可以从容面对这个世界,面对异性,面对写作中另一个“我”。

二、成为学生灵性写作的参与者

中学生可以说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代表了新事物的产生,代表了新知识、新活力、新时代的一切,很多时候他们的“与众不同”并没有反映在作文本上,而是在日记本、随笔中,在这里他们才可以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而在作文中则是板起面孔,装“老夫子”。我们不能否认学生的力量,也不能一味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学生的一切;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学会学习,放下教师的架子成为一个带头参与师生互动的人。

我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个大胆尝试。我准备了一个精装笔记本,把它命名为“我们的秘密”,它又是一本流浪日记,到谁跟前谁写,当然也会回到我手里,我也可以参与去写。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回一次家,这就是我的另一个角色――妈妈,从家长的立场去和孩子们聊鸡毛蒜皮的小事,聊生活中的大事,聊理想,聊感情,时时刻刻去引导大家。学生做得非常好,我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呈现出的优点都分析得很到位,让他们继续去大胆写自己的故事。

另外,我还让学生不要放过生活中的小事,从作文的要求各方面让他们学会“斤斤计较”,抓素材、抓立意审题、抓态度、抓感情,学会创新等,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为学生灵性写作的倾听者

不管怎么样的学生,他们在这个年龄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他们需要倾听,需要认同,需要有人赏识,语文教师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我们班上不乏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我常常把优秀的习作集结成册,起名为“青春进行曲”,并倡导同学们成立并参加学校文学社,举办校刊,这样便使很多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还让同学们在班里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在学校,通过语文教研组举办同题作文征文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母语的学习中来,让他们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学会做一个倾听者,我们会听到花季的絮语,会听到学生心底的声音。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把学生教好,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守护学生的灵性写作也就是守护学生的精神家园,守护学生的成长,守护学生的阳光。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素质;综合训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78-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当今初中作文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一直未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在此,笔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当今初中作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增加阅读量,从量变到质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都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可偏重于经典文学作品,所谓“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笔者以为,《红楼梦》中黛玉堪称师者典范,其中对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现了其重视积累的教学思想。她让香菱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在“博览”的同时也注重了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对次一点的即是“一看”即可。这种积累方法可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之中。

二、从基础开始,从模仿入手

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从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模仿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仿写是作文的必由之路。模仿离不开“现成的样子”。刘勰《文心雕龙》曰:“摩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才”。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教材所选课文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首可得。因此,只要因材施教,引导得法,定能立竿见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长期以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坚持从仿句作起,由单项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做到每次练笔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当然,模仿别人只不过是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自己走路。“照葫芦画瓢”的作品如果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是不足为训的。但作为一种训练方法都能够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能够使初学作文者少走弯路。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多读多写 养成习惯

多读多写是一条通向学好作文的成功之路,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鲁迅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多读多写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优秀的书籍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既是人类群体才智的结晶,也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展现。读这样的著作,我们仿佛直接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高尔基的名言:“爱书吧,它会给你力量!”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座右铭。

作家赵树理曾经说过:“写起文章来要像走路一样的顺当,我认为这和我小时候坐在板凳上哇啦哇啦的读书有关系。譬如,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庄子》,我们就学到庄子的句法;读韩愈的文章,又学到了韩愈的笔法。各种风格的文章都学,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读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像游泳、开车、踢球、唱戏等,如果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奏效。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当然不能例外;同时,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多读多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熟能生巧,当你体会到读书写作的无穷乐趣时,你的作文必能一天比一天圆熟自然,得心应手。

四、注重作文批改

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批改学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优点,其次要明确指出不足之处,并寄予希望修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评、他评,由自己或同龄人充当读者,然后交流,进入“议”的环节。“议”即交流。在组织学生自评、他评中,教师应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只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予以点拨。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因是经过自己和同学共同努力探索发现的,会倍加珍惜,修正也会更彻底。

五、从细节出发,注重作文写作中的细小部分

第7篇

关键词:音乐;语文

      牵手语文与音乐

      语文是什么?语文绝不是枯燥的字词句练习,语文是耳边的一曲音乐。她打破宇宙的死寂,让它布满生机。语文,它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声音回荡在天地之间。每一天不同的风景,每一句不同的问候,每一次心灵的到达,这都在语文的范畴内。无论学习工作生活,我们都与我们的朋友“语文”欢聚一堂,让身心得到滋补滋润,让灵魂得到升华。

      音乐是什么?音乐不仅是一种时尚元素,更是一种经典的文化艺术。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的确,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莫扎特的小夜曲让多少躁动不安的灵魂找到了休憩的家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多少跌倒在路上的行者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而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又让多少双眼睛在泪光盈盈中变得更加清澈明亮。

      《荀子•乐论》中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刘勰《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音乐和文章都有强烈的情感魅力,我想可以牵手语文与音乐,通过音乐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们感悟语文的美好境界。

      诗乐教化的声情魅力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充沛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音乐最擅长细腻地表达人的情感,也最容易触动听众的内心,在音乐欣赏中赢得情感的共鸣。

      音乐和语文如影随形,怎样联袂都是精彩好戏。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可以请音乐来做常客,并成为语文课的最佳配角。

一、 文本解读课。

      这种课型是最适合插入音乐进行的。音乐能弱化学习的“任务性”,强化兴趣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还是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配乐朗诵,丰富学生的联想。

      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用《枉凝眉》的曲子导入,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去揣测,“阆苑仙葩”指的是谁,而那“美玉无瑕”说的又是个什么样的人。抓住小说三要素之一“人物”,自然而然的调动学生去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二、 习题课。

      谁说习题课不可以有声有色?无论学习遣词造句,还是学习修辞润色篇章,都可以让音乐增添美的情趣,给人更大的动力。比如进行病句专题练习时,我经常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歌词中选择一首,找出其语病修改,以此增加他们对语病题的兴趣。有学生曾选择周杰伦的《东风破》做例子——"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他指出,虽然作者把古典的内涵用现代的流行来解释,很有韵味,但是“月下推门”前缺少主语!对此,其他同学也纷纷用自己找到缺少宾语或谓语的的歌词做例子,证明歌词中有不少不合语言规范的现象。我及时给予肯定,并带领大家立即就语句“成分缺失”现象展开对病句的深入探讨。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习题课也上得很生动活泼,效果显著。

三、 作文课。

      作文是教学重难点,而“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它能触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听音乐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写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把音乐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找到写作灵感,去想象、去创作,这一定是个很好的作文训练办法。在讲完《诗经•氓》一文后,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我们不仅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还打算进行抒情短文比赛。尽管铺垫已经比较充分,可学生还是无从下手。我只好拿出杀手锏——反复播放王菲的《红豆》。看着同学们专注于音乐的神情,我料定在诗乐的启发之下,定会有佳作出炉。果然,很快就有同学跃跃欲试要展示自己的即兴创作——

      一曲《红豆》,道出千千万万恋人心中淡淡的心愿。雪花飞舞的冬天,两个人手牵手,漫步在那银装素裹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因这雪精灵而寒冷,却因紧握着的双手而倍感温暖。

      ……

      你说,你爱这个季节的纯粹。

      你说,你爱这漫天纯白绽放的温暖。

      ……

第8篇

生死时速的决战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奇幻大师罗尔德・达尔,学生们喜欢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夸张情节和恐怖色彩,他的故事往往构思奇特,大胆新奇,既是虚幻又映衬现实。它以幽默、机智、引人深思的笔触,将“狐狸爸爸”至于一个与人类展开激烈斗争的故事背景之下,其“符号意义”便更加凸显了出来。

他逆风而行一点点靠近饲养场,隔着很远的距离就能从风中灵敏的嗅出潜伏者的气味。面对守候在洞口外面的枪管,“狐狸爸爸”小心谨慎,耐心等待,可谓一个潜伏智者。当生死时速对决之后收获了大量的食物时,他没有独自享受,而是邀请了很多小动物,教给孩子们去分享,对明天满怀期待从不畏惧。

认同与信任

面对狐狸太太的小心愿他毫不犹豫去尝试,而狐狸太太也以他的丈夫为骄傲,对她关怀有加,小心叮嘱,也毫不吝啬当众对“狐狸爸爸”的赞美。这是一个彼此认同的家庭,真是令人感动。处处都显示着希望和温情。

难怪狐狸太太会当众演讲赞美道:“我丈夫是个了不起的狐狸。”不管他在别人眼中是不是令人讨厌的小偷,但在妻子和孩子们眼中,他是个了不起的狐狸。这样,也足够了。

全家团结,追捕与反追捕

“狐狸爸爸”清楚自己的优势,并且恰当鼓励自己的孩子,命悬一线之时能够调动全家人的力量,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家的力量,家的力量有多惊人。

聪明、机智机警、嗅觉灵敏、随机应变、勇敢有冒险精神、有责任心、有担当、沉静冷静镇静、大方、善于激励、爱护孩子…… 这或许就是“狐狸爸爸”的“符号意义”吧。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很聪明、机灵、勇敢在人类无休止的侵犯中,非人类终会摆脱无声息的消极逃避与退让。“狐狸爸爸”带领动物从消极逃避转化为积极应战。化险为夷,上演这场追捕和被追捕的战争。用他坚不可摧的力量、睿智缜密的思维、条理周全善用本能的优势,团结协作、自助自强最终实现胜利。而故事中面目可憎丧心病狂丧失理智的人面对狐狸一家却显得无能为力了。

“狐狸爸爸”的“符号意义”告诉我们:狐狸一家即使命悬一线,生死未卜,也能运用智慧,勇于抗争,超越自我,改变原生的家庭出身和阶级地位突破重重围困,改变命运的格局。同时,若能惠及他人,带给别人快乐和福祉,这将是人生追寻的意义。而对于农场主,笔者想告诉你们,幸福固然重要,但别赶尽杀绝,我们和动物应该相亲相爱,我们作为人应该有悲悯心、怜爱心、敬畏心、愧怍心,这才是大情怀,否则,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立于天地间还有何意义呢?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便是敬畏人类自身。

我们无需讨论这是不是一个关于道德的故事。“狐狸爸爸”这种没有暴力的抵抗,这种反追捕,本身就是软弱和妥协。利奥波德说:“人只是生物队伍中平等的一员”――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先进的机器最终在自然地野性面前功亏一篑,人类活动引起生物生存危机,也能引起我们对“好人”“坏人”的思考。

角色朗读,深入文本

为了能更好地体会“狐狸爸爸”的形象特点,感受“狐狸爸爸”的“符号意义”。笔者让学生们阅读文本并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文段进行朗读。可以一生朗读,可以小组合作朗读,还可以表演。精彩处,有的学生声情并茂,情态毕现;有的学生屏声静气,不敢呼吸;有些学生激动呐喊,掌声雷动。通过阅读,学生们很好地领会了角色,融入了角色,让笔者更加坚信,这是一部贴近生活又能超越生活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笔者一直觉得语文是情感的体验,是多种感官的表达,是输入更是输出。输入的是文字,是别人的体验,输出的是情感,是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有情怀的语文老师,在这样一部书里感受“狐狸爸爸”的“符号意义”,实际上也是感受学生们身边的生活,当下的自己。

思考人物的“符号意义”

课后,我们还就这个话题进行了作文练习。你是我了不起的“狐爸爸”。很多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狐狸爸爸”的符号意义,写到了母亲、父亲、兄长甚至朋友。笔者想,“狐狸爸爸”的符号意义或许就在此。他让我们反观生活,明白当下,能从日常的点滴中发现美,感受爱。能从凡俗的事情中梳理出那些年那些人带给我们的满满的温暖和能量。

第9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微信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学习荣耀”……当Wifi成为“底层需求”,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里,人们彼此联系得更加紧密、便捷;但真实中,人与人却越来越疏离、孤独和焦虑。你我的生活被“架空”了,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了。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考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现实来阐发自己的思考。写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材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电子媒介分享来刷存在感,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人们生活在“架空”的世界里。然后指出真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和焦虑的真实现状。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

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我分享、故我在”,“存在感”“架空”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如“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构思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或写议论文,或写记叙文。如写议论文,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如写作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件或几件能关于慎独的心灵上坚守的事件来写,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考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生发多个方面的立意: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等。也可反弹琵琶,莫为“存在”丢智商,“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等。考生凡是能够围绕材料中的存在感来生发各种立意,比如,充盈丰富,自信自律,真实等,都算符合题意。从行文思路来看,考生可以先评材料,即对事件做出评论,引出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标题和开头。

参考立意:

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5、莫为“存在”丢智商。6、“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7、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佳作赏析】: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目前在微信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荣耀”的人比比皆是,当下Wifi成为人们的“底层需求”,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由此而引发的分享热潮,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沉溺其中,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诚然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厚非。但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靠“刷屏”或者“哗众取宠”刷出的存在感就如无木之火,很快就会消亡,即使暂时得到也是表面光鲜而内里布满了虱子腐朽不堪华美貂裘,他会使你表面风光无限,而内心依旧空虚。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只要心中有了生活,刷不刷都存在。

然而,互联网时代,有人为了刷存在感,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有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面对别人批评也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别人关注自己来获得虚假的存在感。若是发展下去,社会将会变成虚拟社会,人们将走不出网络的牢笼。

第10篇

他们是一群勇者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本书收集了44篇文章,作者有的是校长,有的是班主任,更多的是教学一线的教师。虽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任务,但他们都行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是一群“领跑者”。这些文章,呈现了他们朴素的思考、精彩的课堂、草根的研究。

王建荣校长用了一年多时间撰写了《学校非正式教师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从学校智慧树俱乐部这一社团组织探索了校本化培训之路,从习以为常的学校教育科研与管理常态化、常规化中提取了与众不同的观点,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路子。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黄芳老师认为,可以从实践层面把握好浅与深、薄与厚、显与隐、静与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她的《“辩”化有“常”》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给出了问题的解――无论是解读还是实施教材,最终都指向“和而不同”的境界。

对于一个经常接触但又常常停留于边缘地带的数学问题――估算,于毓青老师认为,要让有形的方法停留在孩子手中,让无形的估算停留在孩子心中。她的实践与思考,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好文章是做出来的!

理想的牵引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瞿卫华老师的《理性教学:用形而上的方式关切阅读教学》一文,给人以思想的启蒙:“理智、抽象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理性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否则理性教学将有理性主义的倾向。”瞿老师语出惊人,在众说纷纭的语文教学中,敢于亮出“理性教学”的标杆,用形而上的思考方式对语文教学进行解构与重构,可谓棋高一着。

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张兴文老师阐述了《逻辑之美,语文教学的理性觉醒》主张,以逻辑的视角烛照鲜活的语文教学,彰显语文课程的理性精神。“小学语文离儿童有多少远?”卞志鹃老师也给我们抛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一文,卞老师以“行进、求索、展望”为线索,对儿童学习进行了文化审视,他所追求的“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儿童语文学习境界,不正隐喻着一种朴素而真切的语文教学走向吗?

刘卫锋老师《把脉“被生病”的语文教育》一文,缘于他在《人民教育》上阅读到的相关论文,折射出刘老师对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现象的理性思考,一种可贵的批判精神,一种独立、自由、专业的研究精神。

他们是一群行者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教师成长,唯有走向教师自觉,才能诗意地栖居”,这是段安阳老师在《专业成长:从“众人推车”到“发动引擎”》一文中给我们的启发。

捧读汪树林《通向“儿童数学”的途中》一文,对汪老师近年来守望的“儿童数学”充满了敬佩之情。他研究的“儿童数学”――以生命的虔诚在儿童数学教育中实现着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刻提醒我们儿童数学就是儿童、数学、教师之间的真实相遇,课堂是相遇的场域,数学教学就是“儿童带着数学走向教师”的过程。这些属于他自己的句子,相信会给数学教师以清新之感。

欣赏《民间数学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价值分析与思考》一文,看到黄海滢老师在对民间数学的搜集、整理、挖掘、提炼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他虚心向乡村老人请教,请身边教师指教,不断丰富对民间数学的认识,也不断丰厚着自身的文化底蕴,其勇气、精神皆可嘉!

阅读储冬生《儿童的智慧在指尖跳跃》一文,看到储老师为了了解教师对数学实验的看法及具体实践情况,开展了大量的问卷调查,把脉问题,分析对策,结合大量真实鲜活的数学教学案例,寻找路径,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实验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文章之所以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是因为这篇文章捕捉了教学一线的“真”问题,展开的是基于实践的“真”研究,是专家认可的“真”成果!他的真实思考、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样,邰霞老师的《画中英语画中话》,是她从国外学习培训中获得启发,巧妙地将儿童绘画、语言习得以及会话习作三者相互糅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关注语言发展规律的同时,创造性地开辟了英语会话习作教学的新天地,令人赏心悦目……

这一个个行者,有着不同的努力姿势:行走、疾步、奔跑、飞翔……他们认为:探航,是登山,无限风光在险峰!探航,是行走,梦想永远在路上!

他们是一群智者

大凡有智慧的人,都能从一块石头里看到最美的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一个精彩的世界!

特级教师王兆正《向儿童展现数学本身》一文,为我们讲述了“儿童生长数学”的核心理念:儿童是生长的,儿童需要生长的数学。数学本身的生长才是数学教学的最好资源。儿童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数学知识的生长性,给儿童的生长以启蒙和滋润。因此,“儿童性主体、数学味本质和生长型结构”三个特点跃然纸上。这和我所追求的“自然、真实、对话、生长”的课堂教学风格,似乎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们都强调儿童学习的自然性,倡导真实、自然的学习生态环境,课堂上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诚对话与交流,强调师生通过学习共同生长的理念。

朱萍老师的《绘本作文教学的两极之辩》,源于绘本作文课《记忆的瓶子》,现场研讨会上的质疑之声,给了朱老师研究与思考的勇气。因此,写作的过程,就是朱老师回首自己儿童习作教学研究之路的过程,也是梳理教学成果的过程。绘本作文教学,不仅在儿童纯真的心田种植童话,丰富他们的精神底色,也让朱老师迈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在全国已颇有影响。获奖文章《儿童写作:一种朴素而真切的教学走向》是他近年来“童化作文”的研究成果,他以守护的情怀,找到了作文教学的三条路径:“梦想”是最丰富的写作资源,“交往”是最真实的写作动力,“文心”是最持久的写作指导。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作文有“我”情自出。好的文章总是有“我”的存在、“我”的主张、“我”的教学场景及扑腾在文字背后的“我”的心灵。

王晓奕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三棱镜”》,针对语文课程及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模糊”问题,旗帜鲜明地倡导走“科学化”的语文之路,用大量真实的案例诠释了“为言语智能而教”的语文教学主张,引起我们的共鸣。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洪永秀老师的《追寻有意义的对话》还是朱静怡老师《从“横着切苹果”中“切出”的智慧》、娄小明老师的《表象性研究》、徐磊老师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梦”资源的分析及心理诱导策略》……都是精彩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获奖感言和专家点评,我相信:我们的心头有一股暖意流动着,这些心声是中国教育的“好声音”:

写的过程伴着思,思的庞杂伴着写的迷惘,注定是“苦并快乐着”,认真“做”的论文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卞志鹃

写作,需要直面自我的勇气;写作,需要甘于寂寞的心境;写作,需要对教育现场的敏感。――张兴文

唱响“海之梦”,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执着,更需要海纳百川的积蓄,需要直抵心灵的叩问,需要且行且思的探索。――王晓奕

写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写。――顾红亚

诚如特级教师魏星所言:“获奖的意义在于,它让你始终处在一个情景中,完成一个像样的思考,做好一件像样的事情,拥有专心做事的好的状态。”读着,想着,也自然与作者对话着。这些文章为什么能获奖呢?是选题好、构思巧、立意高吗?是文字功底好吗?

是,但不全是。我以为,这些探航水手写作的灵感来自于教学实践,文章的切入点在于一种“意义”的追寻――或是课题研究的成果梳理,或是教学主张的深度挖掘,或是热点问题的叩问思辨……他们的教学思想在其中得以沉淀、发酵、浓缩,最终凝结在字里行间。他们的智慧与坚韧的行走姿态,让我为之叹服。他们的成长故事,给了我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认真地付出,终有回报!

第11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其中语文科目有两点主要变化: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二是“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以达到“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对于这些变化,广大师生有赞赏,有质疑,有困惑……

请根据材料,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这次高考语文科目的某一点调整及其意义阐述你的认知与理解。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社会热点类的新材料作文题。题目从最新的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高考考纲修订引发关注一事入手,没有任何的情感态度倾向与隐性引导,极具客观性。所以我们在审题立意时需要从材料本身出发,深入挖掘材料的实质,并探究文件颁布的深层次原因,从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入手,结合社会的种种正在热议的语文教育和改革方面的种种问题,从历史溯源,向现实看齐,试着从青年人的角度来谈谈这一及修订社会影响和价值导向。

从语文学科考纲修订的内容看来,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这则修订,可以主要从语文学科考查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重视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方面来看,可以说这样的修订,体现的是语文学科面对信息化时代的积极应变的态度,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

二是“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以达到“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我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色独具。为了提高中学生现代汉语的读写能力,批判性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作为中国人我们也要知道,传统的文化是中国社会和中华儿女的精神之“根”,只有根系茁壮成长,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为健康地发展。修订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果考生能够更进一步,从修订一体现出的积极面向未来、适应时代的倾向,和修订二体现出的勿忘传统、薪火相承结合起来,联系到高考考纲对学子综合素养提升与培养的宏大布局和良苦用心,可谓是把材料吃透,以这样的整体观照的眼光和视野去行文,定可无往而不利。

合适的立意可以有:与其抱怨怀疑,不如激流勇进;努力做适应新时展的新人才;找回我们失落已久的文化之根;新时代的语文,新时代的命运与责任等。

例文1

找回失落的情怀

郑宇琦

无论何时想起,拥裘衣炉火,泛舟湖上,烹茶煮酒,踏雪寻梅,在一片银色素白之中,都是那种令人心醉的恣意。

无论何时想起,四世之家,长辈高坐,慈眉善目,小辈承欢膝下,欢歌笑语,热闹满堂,都是那种令人心暖的温馨。

无论何时想起,暮春之时,竹林送爽,二人对坐,闲敲棋子,夜挑灯花,读书分茶,都是那种令人心驰的自在。

无论何时想起,也都只是想起,也许在当下匆匆忙忙的日子里,我们已经无意间失掉了前人的那一份情怀,无处寻觅,而眼下高考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便刚好给了我们一个找寻的契机,去寻回那份不知何时失落的情怀。

当下,我们有林林种种要追求、要顾虑的事,在紧张的现实生活中,为了让我们多了解古代文化,只能高考做出硬性要求,诚然这是无奈之举,但确实是最为行之有效、最有意义的办法。

高考要求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是在我们去真正感受这个文明古国经久不衰的宏大气息,是在给我们机会去触摸它那温热跳动的脉搏。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是黄钟大吕,是笔墨春秋,是一段段铮铮铁骨的故事,是一幅幅素淡朦胧的丹青水墨,可是我们整日里慌慌张张地奔波,有多久没有想起它,即便高考现在提及了它,可我们也确实要真真切切地回望它,走近它,找回我们伟大华夏的庄严与博大。

高考作此要求,也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陶冶了我们的素养。

当我们走入历史,忘记高考,一想到这个世界曾来过孔孟老庄、大小李杜、岳飞苏武、秦皇汉武,一想到空气中留有他们的温度,树木上有他们的指纹,怎么不会让你热血沸腾,豪情万丈?高考的要求恰好让我们得以名正言顺地去学习和感受先贤留给我们的深沉睿智,旷达洒脱,让我们与之共沐风雨,代代守望,提升的怎能仅仅是我们的作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高考的要求,让我们真正地可以转身,凝望过去,去触碰那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去感受那些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去寻找那些先人们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做好一个历史重任在肩的学子,锻炼历史中人应有的魄力与情怀。高考如此恳切地放我们收拢过去的岁月,熔炼隽永的情怀,去发现有美可以留恋,有梦可以相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12篇

我带的班是双语八年级一、二班,基础很扎实,但是成绩却很不稳定,可能是因为这帮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既没有七年级时的青涩懵懂,又没有九年级的升学压力,精力充沛,思维活跃。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策勒县第三中学,把所有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双语班,双语班是很有希望考上内高班的,我所带的双语八年级一、二班是明年冲刺内高班的主要力量。

学校每个月都有月考,汉语也不例外,每个月末我们都要进行月末测验。起初,我们班没有一点儿紧张的气氛,似乎对于这种考试司空见惯。但我有些紧张,一是担心他们复习的不够充分,有些知识可能还没有复习到;二是紧张他们会考成什么样,毕竟这也是作为检验自己这一段时间教学质量的一个方法。我在考试前扯着嗓子提醒他们考试时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但部分学生玩的开心极了,每节课需要停好几次才能维持课堂纪律。办公室的一个老师开玩笑说:“现在考试,学生不急,急死老师。”当时觉得他说的太对了!

这周一监考完在办公室改卷子,当改到他们的试卷时,我好想哭。没改他们的试卷之前,我粗略的翻了一下,翻得我心凉。好多试卷的作文就写了几行,有的更过分,只把选择题蒙完,其余全都空着,当时就像浇了一盆凉水在身上,心里拔凉拔凉的。当改他们的试卷时,越改越心凉,改着改着要哭了。之前反复讲过的内容大多数同学还是出错,感觉自己好委屈,自己的努力全付之东流了。当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办公室里又不好意思哭,偷偷抹去快掉下来的眼泪,那时真的好难过。

情绪一直很低落。改完试卷统计结果时,发现我教的班有23个同学及格,比上次月考及格的人数多了十个。心里多了些许安慰,毕竟他们还是进步了!

这个星期过的有喜有悲。喜的是他们的成绩总体有了提高,有些孩子的成绩进步很快;悲的是试卷上有很多原题,而且我讲了不止一遍,但依然有很多人做错,感觉很惋惜。记起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当你遇到困难然后想办法解决困难的时候,正是自己进步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重视现实,立足当下。我觉得说的很对,我以后要对每位学生负责,无愧于学生,更无愧于自己,只有用心付出了才会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