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

时间:2023-05-30 10:16: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制度

第1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良的发展前景。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因此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具有了其不忽视的重要性。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全面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将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奠定更加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发展;改革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进展,促进其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财政部在2012年12月正式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且在2015年1月1日,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工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全面制定和有效实施,对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的同时,也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内容和理念全面的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进程中,可以促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完善性和系统性,进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奠定更加稳定的基础和提供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的所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流程。国家事业单位的会计分布结构包括: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以及三级基层会计单位。事业单位在设定和应用会计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所规定的规章制度,有些项目可以根据行政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事业单位核算的资金单位为“元、角、分”。制度执行开始,各个地区的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原有执行的制度,全面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不存在盈利目标,属于社会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收入和经济支出以及其他经济状况的系统性掌握。由此可知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国家的经济收入保持稳定性、平衡性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的开展,更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提升,进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保障奠定稳定的基础。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

在明确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后,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可以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一)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全面的改革会计主体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首先应当开展会计主体的改革工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主体的划分有着明确的规定,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项目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主体的改革工作,也应当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项目详细分为:资产、负资产、纯资产、资金进项、资金支出,从而实现会计要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提升,可以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核算工作时获得更加明确的参考信息。同时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模式下,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以其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工作为核心,因此会计核算工作最终得出的结果往往与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不相吻合。根据这一情况,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基本财务经济状况为基础,根据事业单位的各个时期的基本经济状况开展详细的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内容和结果与事业单位实际的经济状况保持一致性,从而使得我国的事业单位开展资金分配工作的工作过程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实现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的全面提升,为社会的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力。

(二)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进程中,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的核算工作没有分别进行,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将国库统一支出、国家收入支出分别划分、社会经济管理、部门核算以及部门财务预算等各项内容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内容相结合,可以实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完善性的全方面提升。同时针对传统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不完善之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两项新的项目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进而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结余核算和会计结转核算两项工作能够分别开展,单独核算,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精确性的保障。

(三)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开展进程中,主要是应用“固定资金”和“固定基金”两个模式表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基本状况,由于“固定资金”和“固定基金”两种模式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不能够真正地、细致地反映出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因此也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的财务数据。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这一现状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以“非流动资产基金”和“累计折旧”两项新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代替了“固定基金”这一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下,事业单位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对应的冲减方式评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并且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的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虚提”在固定资产和非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进程中的有效应用,进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测评工作的开展的精确性。

(四)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

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可以有效促使事业单位的“大账”内容更加具有全面性。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模式中,会计“大账”的内容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整合其中,而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需要建立独账,单独的开展资金的统计工作。在降低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效率的同时,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开展环节相对分散,缺乏对接性。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将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与事业单位的“大账”核算工作的开展相整合,则可以在增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的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开展环节的有效对接,进而保障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的核算工作,与事业单位的“大账”核算工作的整合,也可以增强事业单位对于其建筑工程的资金支出状况的掌控力度,降低了不必要的建筑工程资金支出状况的产生的可能性。

(五)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

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是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有序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根本所在。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当中,由于其体系缺乏明确性,因此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在开展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漏算或者是重复算的现象,无法有效的保障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工作质量。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进程当中,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并且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项目和结构进行重新的规划和修改,建立起明确的“编号管理制度”,按照顺序为会计核算体系的各个项目建立明确的编号,并且对于这些文件明确地按照编号进行整合、存储和被备份。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的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工作质量。同时资金资料的规划的明确性,也可以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资金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获取相关的资金资料,进而增强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的高效性和精确性。

(六)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也是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文件之一。因此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核算制定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实际状况的全面反映的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上充分地体现出事业单位的财政负债情况,可以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资金分配和资金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资金的分配方向更加具有明确性。同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也需要将事业单位的每个年度的补助状况、支出状况以及盈余状况体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内容当中,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内容的全面性的有效提升,为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可以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内容分为: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全面的改革会计主体;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以及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共六个方面。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理念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为我国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四、结束语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进而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保障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可以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性的有效保障。

作者:刘丹丹 单位:西安市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玲丽.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思路[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1):72-74.

[2]周云晖.事业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及权责发生制在核算中的利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111.

[3]邵淑莉.浅析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18-19.

[4]陈平平.对我国会计制度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2:4.

[5]常凌杰.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面临的挑战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67-69.

[6]潘力峰.事业单位会计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190.

第2篇

摘要:为了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在2012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不仅是对原有会计制度的继承,更是创新和发展,对于现代医院财务会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就医院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做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核算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全国公立医院实施三年以来,推动了医院会计核算方面的积极进展。新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报表体系管理,促进了医院成本核算规范化建设,促使医院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一、新制度完善了医院财务报表体系,提供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新制度设计的财务报表由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报表组成,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基建投资表、收入费用表、成本表、预算收支表、财务补助收支明细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1.增加了现金流量表,使资金管理更加规范。现金流量表一般反映医院的年度现金收入和现金指出情况。分析该报表,得以了解医院的现金构成及现金的往来状况,加强资金管理,评价医院经营状况,保证资金安全,弥补了旧制度中资产负债表的缺陷,督促管理者既要关注资产以及负债,也要关注现金流量这一指标。2.增加了成本报表,加强医院经营能力。该报表提高了财务成本控制分析手段,促使医院管理者有效控制医疗业务成本。3.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完善了会计报表体系,利于财务分析。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指的是单位价值: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在800元以上,新制度分别提高到1000元、1500元以上;新制度建立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制度,避免以往医院固定资产虚高,财务状况不实状况。新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体现,这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观,能够真实反映医院资产价值。

二、新制度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制度保障,促进医院成本核算规范化。1.新制度完善了医疗成本归集方法和成本核算体系。着重对科室的成本范围、科室成本、成本归集作了统一的规定,把医院科室分为四大类科室: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临床服务类指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医疗技术类指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动力、生产、加工等辅助服务的科室;行政后勤类指除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辅助科室之外的从事院内外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2.新制度规定科室成本实行三级分摊法。三级分摊法明确规定了四大类科室之间的分摊方法与分摊比例。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工作量、业务收入、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第一级分摊先核算出医辅类的科室成本;第二级分摊再核算出医疗技术项目及医技类科室成本;第三级分摊再次核算出临床科室成本、病种成本、床日成本及诊次成本。3.成本核算基础数据要求准确、精细。形成以科室成本、病种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五个成本核算对象;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

三、新制度促使医院完善了会计核算体系,满足医院会计核算需要会计核算体系是指由各种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会计方法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检查方法等。新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的会计核算体系,较旧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新制度会计科目的变更,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建立完善包括净资产类、资产类、负债类、用类和收入类费等类别会计科目。增设了“累计折旧”科目,巧妙解决了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避免了资产的虚加;删除了“修购基金”、“固定基金”科目;“事业基金”与“专用基金”科目核算口径也发生了变化。2.新制度取消药品加成核算,真实反映医药成本旧制度对医院药品采用售价进行核算,计入“药品”总账科目及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新制度按进价核算,并取消了上述科目,将药品在“库存物资”科目中核算,出售时按照规定计入医疗收入科目。新制度下的药品核算比较符合实际,彻底破除了“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机制。3.新制度合理反映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新制度设置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科目。增设了累计折旧和长期待摊销科目。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一目了然反映出医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影响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成本费用,合理反映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旧制度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新制度资产负债表中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可以方便资产分析固定资产真实的价值,提高财务分析的真实性、可靠性。比如:通过固定资产增长率,可以看出医院固定资产投入力度,真实反映医院长期发展能力;通过固定资产收益率,可以看出医院资产的利用效率和获取收益能力。通过固定资产净值率,可以看出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等。

四、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问题。新制度在细节方面做了许多修改。比如:新制度把基建帐会计科目归入医院在建工程,把基本建设转结至大帐。处理好新旧制度的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否则,很容易使当期财务报表不准确,引起审计质疑。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端正态度,又要加强专业学习,准确理解新制度的内涵。2.在医院层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信息要求极高,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成本核算流程,并引进相匹配的财务软件。目前,许多医院都没有购买专门的财务管理软件,普遍采用一般企业的管理软件,这往往导致在信息的共享、信息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变。医院有条件的,可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形成ERP管理模式。3.新会计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缺陷。比如:新制度没有确切规定医疗赔偿款是通过“医疗成本”还是“其它支出”计入支出,虽然已增设了“预计负债”的科目,但是未确切规定是否归入该科目。再如:应付票据是医院的一项负债,反映医院的偿债信誉。但新制度报表中不能直观显示出应付票据余额。建议医院应该弃置“投资收益”、“应付票据”这些明细科目,单独设立投资收益”、“应付票据”会计科目。

参考文献:

[1]田立启,李江峰,贾卓霞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13(02).

[2]马瑞成,乐永辉,卢惠华等.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J].经济师,2012(02).

作者:贾晓琳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748(2016)01-0021-02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事业单位为了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然而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会计核算制度跟不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滞后了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因此为了跟上事业单位发展的脚步,确保企业经济不受影响,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非常必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善,并将其作为企业研究课题的重要一课。加强管理制度,加大审核力度,意在保护事业单位自身正当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1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遇到的问题

1.1会计核算基础和其体系的不完整

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都采用收付实现制,该制度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在这种会计基础下,如果是本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那么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会作为本期的收入来处理;同样的在本期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也会作为本期获得补偿。然而这一制度不利于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无法真实的记录该期的收入和支出,对于会计核算造成巨大影响,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同时收付实现制也造成了不同时期财务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使得会计核算时无法与以往比较,不利于绩效考核的进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该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需求。

1.2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要素进行更具体的分类科目,对再次记账有着很大的意义,在会计基础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但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其收入类别有着具体的收入明细,却未对支出方向进行明确规范。因此在实际核算中,会对事业单位相关核算中造成巨大影响。对于资产、成本、损益科目的混淆不清使得事业单位在分类核算时发生重算或漏算的情况。同样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同,各个单位的科目设置也出现混乱。容易造成制度规则不明确,不利于企业后期的会计核算的进行,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行。

1.3控制和监督力度问题

从预算管理到记账、报账,会计核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少不了强有力度的控制和监督。事业单位应严厉杜绝假账,腐败现象的发生。而推出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在两个部门进行,权力的分割化势必导致控制和监督的职能弱化。另外对于财务报表时,相关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对相应会计核算要求掌握不够。在审核时,只对其账单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对其内容是否真实却不再核实,使得不法分子伪造票据内容,进行不合法的行为,出现转空子的现象[1]。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措施

2.1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及其体系

相对于事业单位使用的收付实现制,应建立可行的权责发生制度。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也就是说如果本期已经有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那么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同样那些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会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符合计量方面的要求,它有效解决了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也解决了收付实现制中不通期所引起的会计核算问题。因此建立有效权责发生制并加强收付实现制的使用力度,可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有效核算,也能使资金的支出和收入与时期相匹配,使企业资金更好运转。为后期绩效评估,资金核算提供了便利。

2.2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

为了满足事业单位会计合算的需要,可以适当的调整部分会计科目,如月末时将各账户余额对应结转到“结余”账户,明显反映非营利组织增收的结果和运用资金的情况;还可通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可反映出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消耗,也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运行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此外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要相互对应,将成本并入资产,损益拆分为收入和费用类。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的结合可使会计核算工作高效进行。另外在科目命名时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可降低工作人员的记忆和理解难度,也避免一些有歧义的词语引起错误,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和高效性。总之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明确表明科目种类,不可出现意义相近类别,杜绝不法行为的发生,对事业单位资金造成影响[2]。

2.3加强控制和监管力度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工作中,不能只是将核算制度作为重点,还要加强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管理能力。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的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监督和赏奖惩罚制度。有效对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不定期对日常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进行检查,严防转漏洞,做假账的行为。在大众面前公开财务制度,通过互相监督来规范行为。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加强其素质培养,不定期进行考核。会计核算中心要充分的发挥其内部核算监管的职能,对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实施不定期考核,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

3结语

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压力和许多复杂的经营环境,事业单位在发展时,会计核算也要跟上步伐。因此对会计核算的环境和信息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而会计核算在改革的过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在解决时也要面临很多问题。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也可以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更加完善。这项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必须结合会计核算的现实出发,完善会计核算的基础及其体系,加强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检查。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断地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使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实际发展脚步并行,进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其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莉华.试论行政单位中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25-26.

第4篇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化,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被运用到了教育财务管理中,在此影响下各地区中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开始纷纷成立了教育会计核算中心。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不仅可以规范好会计监督,还可以利用好资金,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怎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就成为了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

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分析研究

前言:

对于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来说,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很容易出现资产流失或是贪污舞弊等行为。因此可以说,建立出完整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且对于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来说,就是将会计服务与监督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可以有效发挥出会计监督的效果,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目前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内部制度不完善。

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来说,在内部控制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失,这样也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岗位上的不合理。

就目前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来说,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专业人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之受到工作量大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由于职权上的混乱,使得责任也不能落实到实际中去,这样也就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发生[1]。

(三)工作流程上的问题。

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中,专业的审核人员不足,这样一些大额的资金就由领导部门来进行审核,而限额以下的资金,则是由核算中心的审计人员来进行互审。且一些会计人员还要负责多个学校中的审计工作,这样也就使得工作量增多,而会计人员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就直接签字,这样也就没有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最终也就使得会计监督职能不能落实到实际中。

(四)会计信息失真。

在一些学校中,许多学校在收支上没有及时入账,这样也就出现了“坐支”的现象。且在一些学校中,在费用上出现了一定的随意性,如将招待费等划入到会议费中,甚至是一些学校中的原始票据并不能反映出实际的业务,严重的还有一些人为捏造的等,这样也就使得会计信息信息上出现了信息失真的现象[2]。

(五)核算与资产管理上相脱节。

从实际上来讲,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与学校之间,不论是在资产记录上,还是在管理上,都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这样也就使得学校中针对物资管理等方面问题不断。如在一些学校中的固定资产有着账面上的记载,但是在实物上却并不存在。甚至是一些学校之间在进行资产转移的过程中,并没有办理相关的调拨手续,也就没有记录到账面上。此外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中,一支综合素质高与专业能力强的团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却存在着专业人员少于工作量大的现象,加之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这样也就没有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最终也就造成了工作效果不高。

二、提高教育会计河段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虽然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问题也不断涌现,所以就必须要不断深入发掘与探索,建立出完善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实现长远的发展。

(一)建立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就目前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来说,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来进行,在此基础上建立出完善的控制制度与执行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核算中心与学校的控制实现有效的融合,规范好学校。同时也可以保证内部牵制、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落实到实际中[3]。

(二)建立出岗位分离与定期轮岗的制度。

通过科学的安排来设置出会计岗位,对于不相容的岗位之间要进行分离,同时还要对岗位的职责进行划分,以此来将责任落实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仅实现了岗位之间的制约,还提高了监督与管理的效果。此外还应当要制定出完善的岗位轮换制度,组织会计人员做好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行为的发生。

(三)规范审批与工作流程。

只有明确岗位的实际业务权利与范围,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审批程序与责任,同时还可以建立出会签制度等,以此来规范好会计事项的处理流程,只有保证岗位之间形成完整的“流水线”才能提高核算监督的效果。如在学校中,可以先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然后在递交到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来进行制单与复审,只有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避免学校中的财务收支上出现违法的行为,避免不合理的支出现象[4]。

(四)做好会计核算与预算上的管理。

只有制定出完善的收支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校预算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学校中出现公款私存等现象。只有将各项收支全部划入到学校预算工作中去,才能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与具体。通过加大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可以及时发现不满足要求的原始凭证,并要求学校要及时进行补充,这样才能进行报销。对于超出业务范围的工作,经办人员有权进行拒绝,同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

(五)做好财产上的控制工作。

在核算中心中,要明确固定资产的增减报账程序,做好各项环节的流程,避免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现象。对于学校来讲,也要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建立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

(六)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条例,做好统一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以此来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还要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只有建立出完善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做好经费上的管理,保证学校中的资产完整性,避免出现信息虚假与贪污等现象的发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自山 单位:庐江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沈永祥.高校产业集团会计核算中心的实践与思考——基于翔宇集团的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2,(10):75-76

[2]张家旺.完善会计核算中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2,(11):34-35.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核算;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行政职业单位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制度,对改善财政资金拨付环节多问题、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需要不断的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给行政事业单位营造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一)导致会计入账依据和账务处理方法发生改变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和收入依据由财务部门提供,而不是将货币资金流或其他原始凭证作为主要依据,需要将相关的原始凭证和作为企业财政收支的主要依据,按照《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中的内容,进行入账通知书中金额、入账日期的确定。但是在财政授权支付条件的影响下,会导致《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中标注的金额发生改变,导致账务处理程序发生较大的变化。

(二)导致银行存款账户核算内容发生改变

银行存款账户核算内容发生改变,会导致会计科目增加,事业单位的“银行存款”科目的核算内容会变成各项往来款项、以前年度结余和单位自筹资金收入,拨付财政性资金将不会再列入该科目中。增加的会计科目主要为:财政拨款结余、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调剂收入等科目。

(三)导致银行账户发生改变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影响较大,将财政资金纳入到国库的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管理体系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在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要求下,合理设置基本存款账户、零余额账户、应缴纳财政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等。

(四)导致会计核算趋势与职能发生改变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国库集中制度影响较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制度相精细化发展,使会计核算科目更加明细化,业务量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业务范围会不断扩大,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会计职能由简单核算型逐渐向复杂管理型进行转化,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报表信息不完整

自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之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发生变化。由于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人员不能清晰的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财务业绩和债权债务情况,并且大多数会计报表信息都相对较为单一化,涉及到的债务信息相对较少,给财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阻碍。

(二)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监管模式和会计监管内容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从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系整体情况上来看,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对会计监管体系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会计监管体系的创新性不强,与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呈现出不相适应情况。第二,目前,虽然有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对会计核算方式和会计报表编制方式作出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和调整,但是却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会计监管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无法形成高效的会计监管体系,不能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零余额账户管理不规范

零余额账户管理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管理情况上来看,存在诸多的问题,各项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管理的目标和发展要求,各项管理手段不合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现阶段的零余额账户管理体系不合理,上级单位对基层单位的收支情况约束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出上级单位的监管职能。第二,零余额账户的管理经验较为欠缺,账户管理人员不了解账户的操作方法。账户资金的支出进度与资金到账情况呈现出不一致现象,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制约,无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三,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严重的账户清算不合理现象,没有及时将当天的账户余额清算为“零”,影响着账户的管理效果。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报表信息

要想促进会计报表信息完善,需要增加会计报表内容,将投资性资产、债券、资产等内容融入到会计报表信息中去。为了确保会计核算人员决策的准确性,需要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将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及时提供给会计核算人员,为会计核算人员的决策提供依据。另外,需要做好现金流量表增加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供依据,通过增加现金流量表,能够确保流入和流出的现金真实的披露出来,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增减变化。

(二)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完善的会计监管体系对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纯净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引导下,不断的完善会计监管内容,改进会计监管方式,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基层会计监管人员的培训,做好会计监管体系的改革,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监管体系创新。

(三)确保零余额账户管理的规范化

零余额账户管理对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做好零余额账户管理工作,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零余额账户管理时,上级部门应该承担起基层部门的资金收支管理工作,对基层部门的资金管理进行严格的调控和监管,促进行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其次,对零余额账户资金的到账进度情况进行规范,确保资金支出进度与到账进度相一致,防止资金出现到账延迟现象。最后,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需要做好零余额账户资金退款项目的信息核查和审查工作,避免零余额不为“零”现象的存在,减少资金“退款”现象的发生概率。

四、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进行应用,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高,强化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风险管控能力,需要认识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规范会计核算管理流程,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 医院会计 会计改革

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财政部、卫生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医院特点,参考国外非盈利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于1998年11月17日颁布并于1999年1月1日实施的。这次改革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是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重大改革。它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迈向医院会计现代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其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现行制度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会计要素更明确,平衡关系更加清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经济活动,也使中外医院会计的交流更具有实用性。

第二,明确了医院收支性质,建立了“大收入,大支出”概念。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医院的所有收入均是事业性收入,相应的支出均为事业性支出。

第三,明确了医院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范围。医院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分别核算。

第四,取消了奖励基金与事业发展基金的提取,规定了成本的列支范围,直接增减事业基金,使医院的资金使用更具有灵活性。第五,药品核算与管理更加科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简化了药品出入库核算手续,将药品折扣直接打入药品进销差价,当药品售出时,折扣才算收入,避免了药品收入的虚假性。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自颁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及中国加入WTO,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愈来愈显现出不足及局限性。笔者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

第一,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对成本的核算不够准确,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应考虑增设“财务费用”以及相关间接性费用的过渡性科目。管理费用所包括的范围较广,除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服务的辅助部门的费用以及借款利息费用等。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成本、药品销售成本和制剂产品成本,最终影响到收支节余和净资产。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地将管理费用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中进行分摊,不能准确反映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笔者建议,增设反映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的相关间接费用的过渡性科目,用于归集属于医药成本但不能直接进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的各种间接性费用,月末再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中分摊;增设“财务费用”科目,把原在“管理费用”科目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归集到“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

第二,增设“累计折旧”科目,避免医院资产的虚增。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固定资产原值计提“修购基金”作为提取折旧的一种变通方法,提取时只增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再加工材料等,不冲减固定基金,直至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完毕之前,账面上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始终保持原始价值不变。笔者认为这种对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的账务处理不合理,提取修购基金时未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会引起医院资产和净资产虚增。故建议设立“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便于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始价值,“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已提折旧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下方,两者相抵后的余额应为固定资产净值。此方法的优点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金额、“固定资产净值”项目金额与“固定资产原价”项目金额相比较,可以获得医院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使用状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人作出相关决策,也可避免医院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

第三,进一步完善资本性支出会计处理程序。医院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购置房屋和设备、固定资产改良、大型维修等,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均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不对医院的当期效益发生影响。即购置或接受固定资产时,一方面要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另一方面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时,才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笔者认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部分中小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支出,而这些支出在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不能完全列支时,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只能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即发生资本性支出时,借记“固定资产”和相应的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其一是不利于考核单位及负责人的业绩和经济效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是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因采用这一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会使考核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其二是不利于固定资产实有价值的动态反映,容易导致单位家底不清,实力不明。其三是会导致支出的虚增,使医院当期甚至当年的收支结余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医院会计可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记入“累计折旧”科目。

第四,应改进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坏账是医院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医院的坏账损失主要发生在出院病人欠费这一环节,与“应收医疗款”相关,提取坏账准备时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括在内。笔者认为,应按应收款项账龄长短,依据不同比率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期限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善臻.非营利医疗机构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第7篇

摘 要 良好的医院会计内控制度对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医院会计内控制度所具有的作用及基本原则出发,在分析医院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策略。具体的完善策略包括:提高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管理意识;加强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医院资金内控力度的加强;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和健全医院会计内控体系;加强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等等。

关键词 新医改 医院 会计制度 完善

会计内控制度是为保证医院实现经营目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国家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规范的总称。

一、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够

医院会计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从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医院里,还没有建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然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审计的独立性较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简而言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力度不足,影响了医院会计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

2.人员管理及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从医院的正常经营,还是从会计内控制度的角度来看,医院的人员管理方式与人员素质都非常重要。从目前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内部会计人员利用自身职务的便利,的问题经常出现,而医院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是人员管理的必然结果。除此以外,医院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的缺乏也影响了医院会计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

3.医院会计内控制度实施力度不足

好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好的实施才能实现其应用的作用。从一些医院的管理实践来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会计内控制度实施力度不足的问题。甚至有的医院的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导致形式主义,等同于没有设置会计内控制度。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管理。

4.成本核算的科目和内容缺乏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缺少成本类科目,对成本和费用的界限不明,成本范围狭窄,在口径归集、计算方法和成本分配标准等方面都不明晰,导致不同医院间的成本核算口径缺乏一致性、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公益性会计科目。缺少对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设计,无法提供公益性会计信息;医院使用公益性资源时,缺少支出科目,如对医疗机构公益性活动产生的费用采取“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等处理方法。会计制度又缺少“累及折旧”科目,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支出项目无法反映医院成本消耗情况,使得财务成果失真,医院资产账面价值严重不实,缺少公益性会计信息。同时对医院在固定资产改良及大规模维修产生的后续支出无相关核算规定,造成了会计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二、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策略

1.加强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以独立、客观全面的对各项经济义务进行审查,通过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效的确定医院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对医院会计内控控制目标的完成进行评价,针对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的促进医院会计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

2.加强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

在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中,必须关注的是要不断加强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实施制度。首先要确立医院合理的组织结构,只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才能有效的保证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实施。在这个组织结构中确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与授权审批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医院监督执行的岗位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3.增设“累计折旧”科目,避免医院资产的虚增。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固定资产原值计提“修购基金”作为提取折旧的一种变通方法,提取时只增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再加工材料等,不冲减固定基金,直至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完毕之前,账面上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始终保持原始价值不变。笔者认为这种对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的账务处理不合理,提取修购基金时未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会引起医院资产和净资产虚增。故建议设立“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便于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始价值,“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已提折旧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下方,两者相抵后的余额应为固定资产净值。此方法的优点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金额、“固定资产净值”项目金额与“固定资产原价”项目金额相比较,可以获得医院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使用状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相关决策,也可避免医院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

4.改革相关医疗、药品业务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

新医改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将作废;二是增设药事费并一定程度弥补医院收入减少或亏损,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应新设有关会计科目及进行核算规定等;三是“以药养医”的核算结果不再出现,医院运行机制将大有改善;四是医院提供的各类会计信息将更加真实充分,为政府统计分析医疗费用、制定医疗价格、财政补偿提供重要参考。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后,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增设药事费并一定程度弥补医院收入减少或亏损,规范核算内容;加强规范医疗、药品核算及相关会计信息。

三、总结

总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通过扩大适用范围,增设新会计科目,进行合理的会计核算,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瑞君.医院会计制度的变革环境与措施分析.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6).

第8篇

 

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也是为了更好满足经济发展下企业的需求。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医院的会计核算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医院的会计核算必须针对新的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得医院会计核算朝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升医院会计核算的质量。

 

一、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医院的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医院会计核算是一个问题多发的环节。以下就主要分析会计核算中常见的问题。

 

(一)医院会计收支方面

 

医院每天服务的病患不计其数,每天的收入额也是比较大的。会计收支这方面能否进行准确的核算,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切身利益。在电子信息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采用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收支计算的需要。一般来说,药品都是采用售价核算的方式,管理中的支出费用以及采购费用包含在药品的支出科目中核算,在核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进而影响了收支的核算结果。

 

(二)医院固定资产方面

 

医院作为一个公共的服务性企业,医院包含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核算方法。医院按照固定的资产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行提取购买基金时,应该是借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固定资产的核算,都需要按照实际需求设定合适的会计科目,但是医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没有设定专门的核算固定资产的科目,如此一来,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的项目一直都是原来的值,这样不利于明确资产的增减值,在后期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中不方便计算。

 

(三)医院成本核算方面

 

会计制度核算中,需要考虑的六大因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每一项内容都是会计核算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医院的成本核算包括医院使用的各项仪器设备、药品费用、职工的工资等等多项不同的内容,可能还涉及到一些比较不是很清楚的项目,以致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考虑的不全面,因而核算的不准确。医院的会计核算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成本会计科目,在成本的分摊方式上面也处理的不够完善。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

 

1、会计核算科目的完善

 

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确定会计核算中需要使用 的会计科目,有利于保障后续的会计核算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会计核算体系是由多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新财务制度的出现,满足了医院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对于传统会计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新的会计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会计核算水平。新财务制度首先在会计科目方面进行了完善,增添了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公益性会计核算这三个科目,对于医院在公益方面做出的相关事情的核算,需要进行明确的统计。与此同时,医院根据实际核算的需要,删减不必要的核算科目,有利于简化整个会计核算的程序,进一步规范医院的会计核算流程。

 

2、取消了药品的进销差价

 

医院的药品种类多种多样,而且很多药品的来源地区不同,药品的价格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和收入核算的时候,都与药品的价格紧密相关。传统的会计制度对药品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购进价格和卖出价格不一致,会计核算中需要进行差价处理。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取消了药品的进销差价,实现了药品的零差价,防止以药养医情况的出现。取消了药品的总账核算科目,增加了库存物资核算科目。在药品的成本管理方面,新的财务制度是按照出售的成本进行转结的,而不是像之前按照管理费用进行分配,如此一来,成本的核算过程会更加简便,同时核算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3、调整了支出类会计科目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统一用医疗收入进行核算,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统一合并为医疗业务支出,会计科目的合并,有利于提高会计科目的核算水平。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医院的业务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满足现代医院的业务需求,在收支中设计了教学收支和科研收支这两个项目,规范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核算。通过对医院的科目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削减,使其更好地适应医疗会计核算的需要,简化了会计核算的流程,从而不断提升会计核算的水平。

 

(二)促进医院成本的规范化

 

医院的成本核算是医院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促进医院成本的规范化,有利于提升整个会计核算的水平。新的财务制度不断更新了成本核算对象,增添了科室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项目成本这五个成本核算对象,更加精确了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同的成本核算内容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都是不容小觑的。新的财务制度规定了医院成本核算一般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与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的核算。不断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化,简化核算的流程,提高核算的效率。

 

(三)促进医院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

 

1、规范医院的收支核算

 

医院的收支核算内容多种多样,为了规范医院的收支核算,新的财务制度需要对原有制度在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新的财务制度取消了医院管理费用的分摊制度,管理费用从医疗成本中分离出去。与此同时,医院在科研项目方面的支出科研列入医院的收支管理项目中,根据进行适当的会计核算,明确反映出医院资金和科研资金的变动情况,有利于及时了解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规范对医院的科研项目资金的核算,进一步完善医院的收支核算。

 

2、规范政府财政新资金的核算

 

医院作为一个公共的服务性机构,是国家发展中必不可缺少的机构之一,国家在医院的发展中会不定的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在新的财务制度中,政府的财政拨款的结于部分不能用于年终分配,而应结转至下年或者是上交财政。如果是政府拨款购买的固定资产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方面,不得计入医疗业务成本中,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在核算中进行单独反应,完整的体现出政府的拨款情况,同时又保障整个医院的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实行,医院的会计核算过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不仅简化了医院的会计核算流程,规范了具体的核算程序,同时提高了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从而推动了医院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第9篇

关键词:新旧会计制度;医院会计核算;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医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上不同于普通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它的重点内容是向社会大众、政府以及医疗相关机构提供全面、完整、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现行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需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本文就目前在新旧会计制度下,我国医院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差异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并就其如何提高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医院会计核算中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1.适用范围的调整。旧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主要适用的范围是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卫生院等医疗机构)。

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适用范围则包含了基层医疗单位在资金补助政策、职能定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并专门制定了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会计标准和制度。

2.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在旧会计制度下,医院缺乏系统、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定体系,具体表现为:缺乏合理、统一的核算范围、对象、方法等的确定标准;医疗成本不完整,而是被分划为两个部分,即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各医院使用的核算标准不一致,导致各个医院在成本核算的信息、口径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对比性不统一,从而影响到国家对全国医疗卫生改革在政策、价格收费以及绩效评价方面的制定和管理控制。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着重对成本归集的核算方法以及自制物资的成本项目进行管理和规范,并按照成本核算的对象对医院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耗费进行归集、分配,然后经过相关的计算编制成对应的财务成本核算的报表,使得医院的各种成本都能够通过报表体现出来。

3.集中支付核算的规范。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原来旧会计制度中所没有的“财政应返还额度”以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两个会计科目,从而将已经纳入到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当中的医院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和行为进行了系统、完善的规范。

4.基本建设项目的地位上升。在旧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项目不作为医院在竣工结算前的主要会计项目。这就使得医院在会计核算中由基本建设项目所产生的资产负债不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表现,从而造成医院的总账会计核算同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脱节,使得医院最终的整体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真实性,造成医院资产负债的管理效果不明显,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新会计制度下,将医院的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作为重要的核算项目并入到了医院的总账会计核算当中,从而完善和提高了医院整体会计核算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5.将科教资金纳入到收支项目核算当中。旧会计制度下,科教资金的核算管理并没有纳入到医院的收支项目核算管理当中,而是将其当作专用的基金项目或者不定款的项目进行核算管理的。这就使得医院在整体的收入数据上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将科教资金的核算管理纳入到整体收支项目的核算管理当中,从而确保了收入核算信息的全面性、有效性,使得它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出一定阶段内医院的收支状况。

6.取消药品差价,其收支列入医疗收入核算。旧会计制度下,由于药品的价格存在差价问题,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是将其单独进行核算的。

新会计制度下,将原先的“药品收入”并入“医疗收入”的会计科目核算当中进行统一的计算,而不再进行单独的核算,并且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新医疗改革方案的相关规定,取消了药品在价格方面的差价加成,从而有效避免了以药养医等问题。

二、医院在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会计核算的措施

1.增加“财务费用”的科目核算。在旧会计核算的制度中,医院在进行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借款利息支出的会计核算时,是分别将它们纳入到“其他收入”和“管理费用”这两个会计科目当中进行核算的。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大部分医院的运营状况是处于一个负债经营的状态中的,这就要求医院的管理阶层必须对医院的债务利用以及债务负担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必须将涉及到的借款利息支出等相关情况罗列出来,而“财务费用”这恰好能够对医院的债务效益和成本进行分类度量。

2.增加“医疗赔偿”的科目核算。在旧会计核算制定下,医院往往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措施而在许多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当中遭遇风险危机的打击,给医院的经济运营造成重大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要增加针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医疗赔偿”会计科目,将赔偿医疗纠纷的相关费用的核算纳入到这一会计科目的核算当中,从而使医院能够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准备,提高医院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建立健全修购基金的提取制度。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要加强对修购基金相关提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同实际价值的统一和一致,使它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医院当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使用状况。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困难,特别是在新旧会计制度的交替阶段,医院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更是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因此,各级医院要对当前会计核算工作在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差别和不同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确保新会计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从而使医院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是是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监督专业会计,是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单位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保护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它在吸取会计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借鉴了国外的先进做法。因此,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各个方面。本人认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对象发生了改变

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一般是针对预算资金,以预算资金为主要对象,这就使事业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在自身经济管理方面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新的会计制度指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该以事业单位自身经济活动为主要对象,这就说明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让事业单位明确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也就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不仅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同时要注重资金的利用率和资金效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该做到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管理,主要包括科学进行预算、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健全相关制度、反应经济情况、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工作内容涉及到预算、收入、支出、成本等方面的管理。

二、预算资金管理的改变

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中,预算资金分为内外进行核算,这种制度在过去有很大的作用,但在经济形势不断变更的情况下,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使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如今,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原来那种对内外资金分别进行计算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在一个单位内部记两种帐不利于资金的高效利用,对资金的使用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各项资金,对资金进行统筹。新的会计制度就在这一点上进行了突破,取消了原来对内外资金的分别管理,将核算内容进行统一。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与支出进行统一预算,经报相关部门核定。事业单位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对资金进行合理调度,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益。

三、会计要素的改变

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分为3个会计要素。这三类要素分别反映了资金收入、支出以及结存情况,这种分类是不太科学的。新的会计制度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比原来的分类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有利于促使事业单位改善管理状况,也有助于解决原来会计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做的更好。

四、记账方式的改变

会计要素反应着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方向,会计等式记账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的反应,在这种记账方式下,各种会计要素是通过会计等式联系起来的,但组成等式的方式是不同的。采用比较多的是资金收付记账法,这种记账方法是在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背景下使用的,能够提升资金利用效果。

五、报表体系发生改变

会计报表是在整个会计工作之后产生的,也是单位传递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金活动情况表、基本数字表等,以预算外资金收支结算表等来进行辅助。这种报表体现出了要素执行情况,执行结果以及预算管理情况。新的会计制度就报表体系做出了重大的改变,对会计报表进行了规范,使报表的实用性大大增加。新的报表体系内容比较全面,主次也比较分明,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和社会的需要,能够帮助单位工作人员全面详细的了解单位资金运用和管理情况,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能够及时了解。这种突破是通过借鉴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经验来进行的,也体现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这种报表体系有利于进行资金运算和分析,也使得资金监督工作更容易的进行,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走向市场,有助于国家进行经济管理和监督。

六、结束语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也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转变管理方式,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都要对管理方式进行转变。同时,要更新管理观念,使会计核算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且要对会计职能进行转变,要将会计核算的重点转移到对单位经济的管理,指定比较科学的会计核算计划,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对新的会计制度掌握还不是很好,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新会计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发展问题,总结经验,提出相关措施,促进会计核算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戚艳霞,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5.

第11篇

关键词 医疗体系 新旧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新的会计制度的颁布势必弥补了就会计制度的缺陷。1998年针对医院会计核算问题,我国开始实施新一项《医院会计制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率。近年来,我国对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往的《医院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医院财务的需求。因此,我国财政部于2009年8月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再一次的修订,针对基金的提取、对外投资、存款利息的等问题做出了一定的修正,虽然新的医疗制度比之前旧的医疗制度完善了很多,但是新的医疗制度逐渐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脱节。笔者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的差异,为当前的医院会计制度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新旧会计制度的几点主要差异

1.两者的缺点

旧医疗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有3个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为会计核算缺失,主要表现为很多项目无法进行核算。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和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医疗单位都出现了一些无法预算的项目,这对于医院来说财务就成了最大的漏洞。其二的缺点就是医疗收入没有全部计算。医疗单位的收入有医院对病人收取的费用还包括了一些医疗研究课题等重要的合作项目上,以往的制度单单只有医院对病人的收入,却忽视了其他的能带来收入的核算上。其三是收费收入的权责制度不完善,医院在出现欠款现象时没有专门的责任人处理此事,导致了部分的坏账、烂账,当然其他情况下的权责不对称现象也时有发生。

新会计制度则表现为资产特征和确认标准不明确。固定资产是指生产的商品、生产力以及经营管理的持有全,最重要的就是资产的使用寿命。其次就是财务报告体系的不完善。医院的资金使用和支出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当医院工作人员需要动用财务时,都应取得领导批准后才能到财务处去领取需要的资金。但是在这一方面,新会计制度的管理体系上还是有不完善的。第三十会计科目的不完善。新制度虽然对会计科目体系做了一定的调整,但还是需要添加资产类和医院收入等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资产的分类上并不明确,导致了会计核算的不准确性。

2.新制度比旧制度增加或调整的范围

一是新制度调整了使用范围,加入了基层医疗机构上的单独制定;二是规范了几种支付会计核算,简单点说就是增设了两种额度的会计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科目[1];三是增设了对科技资金的管理。在旧制度中,科教资金不纳入资金管理的范畴,它是作为一种专用资金进行项目管理的,是一项不定期款项。以往的核算中,由于没有加入科技资金的管理,医院的整体收入会出现偏差,也就无法反应医院的收支情况;四是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加以完善。旧制度中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是非常不健全的,当时对核算的对象范围偏窄,各地的执行标准没有得到统一,医院把医疗成本单纯的分成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两个部分,造成了各个医院的成本核算的内容过少,缺乏了成本信息等的统一,从而影响了医院对绩效评价的实施。五是紧跟新医改。新制度把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纳入了医疗科目中,把两者合并成为了医疗业务成本,从而避免了药品的随意抽成,杜绝了药品无限贵的问题[2]。其他的改善还包括了医院财务报告体系等的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和方式的调整、会计报表格式细节调整等情况。

二、提出的几点建议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虽然存在着局限性,但是医院方面并不能改变它,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具体的处理方法。

第一从核算内容出发,医院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界定后,明确界定的范围,并避免一些无形资产起到的费用影响,从而了解无形资产在核算中的最用。药品方面则应该以内部和外部两者进行区分,根据两者自检的分类配比来明确医院的实际收入。

第二是从核算方式出发,为了满足医院的资本最大化,可以选择分期计入的方式来缩减较大金额支出对医院财务的影响。再则,药品的支出应该有明确的核算,对那种情况的结算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并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为资金的使用过程制定一套完整的利用体系。资金的收入与支出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加以分析,从而有利于下一年对资金核算标准的制定。

医院的会计制度还要重视医院的会计科目的体系改革,会计信息要保持一定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准确的反映医院经济活动。会计科目包括了资产类的分类和统一,尤其是医院的基础建设拨款及几件工程的明细科目,能够确保医院在这一方面的会计核算应该更加的清晰[3]。医院收入科目应从不同级别的科目进行添加,比如在一级科目中增设横向收入,或者在二级科目中增加卫生材料等等都是现行会计制度核算中需要改善之处。

参考文献

[1]张新慧.浅谈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财经界.2011(20):211-211.

第12篇

新的会计制度完善了旧制度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全面性。此次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力度很大,在报表体系构成、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报表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所以,势必会给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1修订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财政部先后颁布了八个补充规定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调整,涉及的范围包括财政拨款结转、管理结余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既可以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的会计准确性和有关性,促使使用者更好地使用信息,也可以大力改革我??公共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在修订《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坚持如下几项原则:一是,新制度有助于提高行政单位会计实务工作水平原则,而不能阻碍着行政单位工作的实施;二是,新制度实际内容与改革财务需求相符,要接轨国际公共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公共事业管理的国家有助于强化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率,促使政府更好地发挥自身效能;三是,《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与《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中规定相符,特别是在如何定义会计要素、怎样编制资产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工作要求相符,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结果的可比性,事业单位经营结果分析更有价值。

2实施《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1满足改革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在推出《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前,我国推出了多种类型的改革财务工作条款,其中牵扯的内容有政府拨款、制定预算等,改革这些内容都需要会计核算制度有效支撑。同时,我国财务部制定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规章》中,明确规定了行政单位预算工作的实施,对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进行了完善,落实了有关于会计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加强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这样既能够大力建设行政单位权责制财务报表制度,也能创新和变革国内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进而强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22有利于加强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水平高低影响着整个财务工作水平高低,行政单位会计信息水平高低关系着财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行政单位财务预算执行质量。在传统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体系中,并没有涉及一些会计核算内容,也并未遵循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对策。如:旧的制度并未处理计提折旧固定资产问题,这样势必会虚增行政单位账面价值。在新的会计制度中严格规定了此问题,不但强化了行政单位会计工作水平,而且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在新的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出行政单位要大力培养与教育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不但完善了旧制度的不足,而且还督促会计人员不断学习,让广大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3实施《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31掌握了核算内容

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体系中,设定了行政单位核算“固定资产”科目的内容,并将旧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由具体负责人展开管理和维护,核算了公共基础设置,并将核算结果纳入公共基础设施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能够有效地划分固定资产核算项目,确保了与固定资产核算有关的项目。

32转变了旧制度中的库存材料项目

在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库存材料”这一项,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新的制度中完善了这些不足,并将其改变成为了“存货”“政府储备物资”两项科目。新增加的这两项科目与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要求相符,并结合行政单位实际工作状况,“存货”科目就是核算单位内价值小的物资;而“政府储备物资”科目就是直接核算单位内部直接管理和存储的物资。

33取消了旧制度中的暂付款科目

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取消了旧制度中“暂付款”这一项,并遵循这项科目的内容与性质计入进“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中。并将旧制度中“暂付款”还未出售的物资款项在“应收账款”中记录。这种转变,可以完善旧的会计制度不足,并促使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4双核算制度的实施

在旧的制度中,能够明确到“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制度就是采用了“双核算制度”,这样的制度在核算中有很多漏洞,新的制度正好弥补了这些漏洞。新的制度在旧制度基础上,增加了很多非货币性与核算负债科目制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35增加了资金基金与代偿债净资产核算

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里增添了代偿债净资产、资金基金两个新科目。其中,核算资产基金科目的内容就是对单位内部的存货、预付账款、无形资金等所占的金额进行核算;代偿债净资产核算内容就是核算对净资产的抵押资产,一般状况下,在核算我国行政单位净资产中,一般都需要结转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之后再实施核算。

36注重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中有两大优势:第一,在“大账”中并入基建财务,“在建工程”新设中,要求按月在单位会计账中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账目,这样就可以在会计核算范围内融入行政单位一系列经济业务活动;第二,“双分录”应用范围的有效扩大,不但原本使用的“双分录”固定资产,而且在很多业务上都推行了“双分录”核算,如:在建工程、公共基础设备、无形资产等。

4执行新制度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41存在的问题

在增加会计科目下,再加上大量使用“双分录”,导致行政单位在会计处理遇到很多问题,任务量和会计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有着新的要求。

42提高新制度执行率的对策

想要更好地执行新制度,必须做好如下两项工作:一是结合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实际情况,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素养,加大力度培训会计人员。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措施,对于表现优异的会计人员,及时给予奖励;二是对会计核算软件及时更新,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对以前的财务核算软件系统进行更新,并确保会计核算软件、决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系统数据有效对接,唯有确保各系统数据的有效对接,才能保证新会计制度切实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