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题

小学数学题

时间:2023-05-30 10:16: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题

第1篇

新课程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不仅仅是要学生能完成解答数学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题目的能力,因此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分析能力,主要是想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了解认识整个事物,以及对题目的各个细节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分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维模式和方法。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好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来说,最主要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好题目中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小学生留意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生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的时候,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回答,这样首先就能够加深他们对数量关系的记忆,使学生在对应用题进行解答的时候就能够有最基本的思路。通过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善于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来比较复杂的数学题转化成为图形的分析,相应的就更加简单明了,变得容易分析。并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图形的直观表达使小学生能够容易理解。根据数学题目画出相关的图形,利用题目给出的数据进行对应分析,因此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小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运用合理的分类和比较进行解题分析

数学题中有很多的题型是差不多的,往往存在数据和解题思路的变通,所以进行一定的分类和比较是很重要的。通过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来对数学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比较题目的要求和数据的不同来进行分析比较。

四、提高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分析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题中有很多是有多种解法的,例如一道题目会有两到三种,甚至更多的解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表。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能够表现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分析能力对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多利用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以及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2篇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0-02

对于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关键点就在于密切结合数字和图形。教师如果可以妥善运用数形结合,那么就能够借用形象化的描述方式来表述晦涩和抽象的数学基本原理。在数学课中如果渗透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路,也能够创造愉悦和轻松的课内气氛,从而让小学生更喜欢数学课。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有必要把数形结合的新式教学思维融进数学课堂,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兴趣,提升数学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处在特定的成长阶段,身心还没能达到成熟。这种状态下,小学生具备很强的好奇感,喜欢直观且形象的事物。然而面对数学学科时,很多学生仍感觉到很难理解某些抽象的公式或者定理,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表现出畏难的心态。借助数形结合的新思路,师生就可以共同探求针对特定数学题目的解答思路,数学题因此也变得更直观并且更简单[1]。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学包含了数形结合的思维,妥善利用这种思维,那么就可以简化原本繁杂的数学问题,进而提升数学课的成效性。

面对抽象问题时,很多小学生通常感觉到无从下手,这是由于小学生并不具备很强的抽象思考能力。然而在大纲中,数学题经常呈现为逻辑性的抽象内容,同学们很难去透彻理解。这种状态下,数形结合就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在数形结合的引导下,教师就可以把原本僵化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便于同学们去体会特定的数量关系。通过绘图的方式,就能够呈现形象且生动的数量关系。这样做,也能够简化某些步骤繁琐的数学题。

同时,小学阶段内的数形结合也有助于激发兴趣,让同学们保持浓厚的探求兴趣。通常在面对枯燥的数学题时,很多学生倾向于逃避解题,或者简单套用某种既定模板来解答问题。从本质上讲,这种僵化解题的流程压抑了创造思维,同时也不利于培育自主探究的思路[2]。为了改进这种现状,采用数形结合的途径就可以调动探求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也塑造了敢于探索的精神。教师要指导小学生通过亲手画图,明确数学题定的数量关系,密切结合图形和数量关系。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成功解决了难题之后,学生也会感受到愉悦的心情。

二、渗透教学的具体思路

(一)直观展示特定的算理

相比于其他学科,小学数学包含了更多抽象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体现为算理以及数学公式。针对较复杂的算理,同学们通常很难理解。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来启发思索,用直观且生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在学习基本的乘法算理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具体可以选用苹果来代表数字,通过摆放多排苹果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乘法算理的基本内容。这样做就转化了原本抽象的乘法算理,更加便于理解。

(二)透彻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表现出很强的抽象特征,如果要达到透彻的概念理解,那么应当借助图形来加深这种理解。这是因为,用图形表现出来的数学概念更易于直观体会,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去接受数学概念。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具备了探求的兴趣后,就会转变为主动探求的学习模式[3]。

(三)激发探求的兴趣

小学数学与平日生活具备紧密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师生都应当善于利用这种深层的联系,通过数形结合来激发学生们针对数学的探求热情。在数学课中引入数形结合,就会为数学课堂增加无尽的乐趣,学生不再感觉数学课乏味和枯燥,而是可以集中精力来寻求某些数学难题的解答对策。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行程的应用题时,可以先指引学生画出相关的图示。学生在步行上学和放学时,也可以自己计算出行程与步行时间二者的关系,这样做有助于深入理解应用题的规律性。

在新课改的思路下,数学教学的根本点就是要培育小学生必备的数学思维。为了达到目标,教师应当因地制宜,提高课堂环节内的数学理解能力。在数学课中如果能够融入数形结合,将会有助于同学们透彻理解特定的数学原理以及公式内涵。采用渗透教学,也可以创造更活跃的数学课气氛,引发自主探求的兴趣。依照数形结合的新思路,师生共同来探求特定问题的对策。未来的实践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摸索经验,在数学课范围内强调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用这种方式服务于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5(06):60-61.

[2]曹红涛.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129.

[3]张进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77.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对策

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在数学题解答这一问题上很多学生都存在解题错误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教师认为小学生是由于马虎或大意而造成了解题错误,一般对这种情况不会太在意,也不会及时、主动的去观察和分析学生解题出现错误的问题。从而导致一些学生还是会出现同样数学题解题错误的发生,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为什么总是出现数学题解题错误的重视,在解题错误中可能会出现一次马虎,但不能每次都对同样的问题马虎,所以教师要提高对小学生数学题解题错误的分析,查找具体原因,及时给予相应对策的解决,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下面本文就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1.1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小学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其学习和解题有非常大帮助,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及理解力不强,所以会出现概念理解不足、规律性问题观察不强的情况,从而导致解题错误的发生。概念上容易模糊定义,就像周角与射线的相似性与差别性;规律性问题如1、4、7、()、13,如果学生的观察力比较弱,不能找到其间的关系,两两间差3,很容易出现错误。

1.2缺乏解题技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随着概念知识的不断学习,综合性题型逐渐出现,就如体积与容积学习中,有很多综合的应用题型,但由于学生缺乏解题技巧和分析能力,造成其不知如何列式的情况,或出现混淆的问题,从而出现解题错误或不会计算的状况。

1.3思维定式的干扰:学生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在对数学题解题中易出现类似题型解题的错误,因为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遇到相似问题时总以一种方法去解决,这种思维固定的学习不仅易造成解题错误,也会影响学生扩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就像99+49×99=?这种列式,小学生总会以学习时形成的固有模式进行解题,将列式形成(99+1)×49的方式来解题,从而出现解题错误。

1.4理解能力弱,容易受题目已知条件干扰:在小学生数学题解题中存在一个理解误区,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会出现对已知条件是否理解到位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给出的条件就必须用到列式或计算中,反而导致解题错误。就如三年级全体学生去郊游,共用8个小时,而在去的路上花了1/5的时间,玩了3/4的时间,问他们回程用的时间是几分之几?有很多学生会将8个小时计算在内,出现列式解题错误,实际与其没有关系,只需要找好整体定量用1-1/5-3/4列式即可,回程占1/20。

2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解决对策

2.1归纳学生在解题中经常犯的错误,形成错题集:为了能够对学生数学题解题错误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需要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解题错误进行收集、归纳和总结,并将这些问题归纳到一起形成错题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需要与其他数学教师加强沟通,了解同级其他学生对数学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他班级学生的错题收集起来,适时给学生进行错题讲解,针对其发应的数学知识再次进行剖析讲解,并将其延伸的内容进行补充,加强学生对错题中含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小学生解题的有效性。

2.2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小学生处于思维发育时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时会出现偏差,尤其对相似性概念的理解,所以会因为概念理解错误的原因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概念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和了解,同时为了加强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讲解概念性知识时应该多采用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可利用教具对学生进行实物模拟讲解,或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某一物体现象进行联系讲解等,对相似性的概念,加强用实物讲解,并让学生利用教具动手操作来加强理解和区别等。

2.3加强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教师根据对学生解题错误问题的分析,应该加强对小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在数学题中有很多综合性的习题出现,这种习题囊括了较多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利用综合习题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审题、分析数字关系、找到问题的相关性,理清思路再进行问题解决,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解题速度。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对解题错误问题的分析,从中锻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从而在教师帮助下学会如何正确解题,并提高其对某一类型题的理解度,避免再次发生错误,提高解题效率。

2.4打破小学生的思维固定模式,加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而且还能够从学生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发散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错题的传教和讲解中,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对问题的出现存在质疑,并提出质疑,然后通过所学的知识从不同出发点进行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转变能力,打破其固定思维模式,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要加强对不同问题从多方面入手考虑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扩散其思维和想法,从而提高其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第4篇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倡的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到国内各个地区,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已经蔓延至我国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偏远地区。从现实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农村教育机构的条件以及课程设置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农村数学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佳,因此,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极为必要,并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

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教学机构而言,先进教学设施十分奢

侈,所以,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同样,教学模式的调整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实际上,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较为简单,往往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字计算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但由于农村小学教育机构的教学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数学教学工具不完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化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就会为其日后学习数学科目带来阻碍,此外,有的小学生较为内向,当有些数学题没解答出来时,也不好意思在课堂中询问老师或同学,这与课堂中的交流互动环节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

从广义概念来看,互动式教学模式涵盖了教师的备课过程以及课堂中的实际应用等内容。教师在针对某一课程教学之前,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筹备,借助农村环境中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来强化课堂互动效应,尤其是需要将农村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如将秤砣等乡土教学工具引入课堂,调节课堂氛围,从而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实到课堂之中,并且,教师需要凭借系统知识内容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角色扮演,把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数量计算内容用情境表现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问学生:“三只鸡加上四只鸡,再加上五只鸡,一共是多少只鸡?”这样一来,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字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还能时不时地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有些小学生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再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研讨小组,并分别给予每个小组一个较难解决的复杂数学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难题攻克,并推选一个小组成员进行表述,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农村的田间,让学生计算插秧苗的行与列,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不仅能够让绝大多数小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实质上,互动式教学模式最初是为了顺应当前城镇化素质教育理念而采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目前来看,农村教学环境同样适用,但要调整教学思路。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从教学过程来看,互动式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的教学策略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改善教学氛围,进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结合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可知,在我国农村小学教学机构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的内容,还能够缓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氛围,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如

果遇到不会的数学题目,也能够积极地询问老师或同学,直至找到准确的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小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小学生与人沟通、探索答案的自信心,对其日后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此外,还有助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促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课堂引导式教学的作用,并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的教学策略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突出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善教学氛围。总的来说,通过加强师生互动来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较为可行。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思考方式;四维空间;换位思考

学生的逻辑思维,关系到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从而会影响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通过多年的研究可以发现,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强,主要是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导致的。因为学生的经历,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比较少,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学会换位思考,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仅仅是关系到小学数学学习问题,更关系到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四维空间的拓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应该重视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改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

学生最开始接触数学题目的时候,只会按照第一直觉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第一直觉适用于简单的数学题目,但是对于过于复杂的题目,则需要改变思考方式。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首先应该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考方式的改变。比如,老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内容,会讲到平行与垂直,而后期再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对于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可以进行联系,甚至可以和正方形、长方形进行联系。而学生就需要熟悉这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从计算出另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例如,图1,一个等腰梯形,已知上底是5厘米,下底为7cm,高为4cm,求去除左下角以后,剩余的多边形的面积为多少。通过看图,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整个等腰梯形的面积为多少即为(5+7)×4÷2=24(平方厘米),那么可以继续计算,左下角的小三角形的面积,因为是等腰梯形,所以左下角的三角形的底为(7-5)÷2=1cm,依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算出三角形面积为1×4÷2=2(平方厘米),那么剩余的多边形的面积就是24-2=22(平方厘米)。这道题是多边形求面积中比较简单的一种例题,其实这道题还有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即,去掉左下角的三角形以后,剩余的就是一个直角梯形,因此,只需要知道直角梯形的下底具体数据,就可以知道剩余的多边形的面积为多少,即,直接梯形的下底为(7-5)÷2=1cm,7-1=6cm,然后依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得到;(5+6)×4÷2=22(平方厘米)所以,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可解决数学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学生能够转变思考方式,自然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2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互动模式,让老师和学生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有一个高效率的互动模式,让老师学生能够换位思考。也就说,老师需要以学生的年龄和思维方式思考数学题,寻找到数学解题的困难之处,而学生则需要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思考,看是否能够全面理解老师的想法和要求。在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可以以某些数学案例为主。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特征的时候,一定会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是学生不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什么。这时候,老师就需要以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为什么学生不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含义。首先可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直接接触过和三角形有关的东西,因此没有人讲过这个知识点。同时,三角形在生活中,不是以一个平面三角形而存在的,而立体的三角形,因此,学生不能把数学模型和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进行对比,因此,不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因此,老师需要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同时需要学生准备数学道具,能够连接在一起的所料棍,进行三角形连连接,然后可以拼接一个四边形,通过拉扯,让学生自己感受。这是通过实际动手,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2.3进行多维度数学角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

多维度数学教学方式,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转移到立体空间之中。比如,老师在讲解图形的运动的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划分,不同的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的图形,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立体空间思维模式,在脑海中呈现出一个立体图形,这样才能够分析出图形运动的轨迹和方形,以及最后形成的立体图形。这是也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主要方式。

3结语

本文对学生提高和培养数学解决能力提出了四点建议和要求,但是其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即为转变学生的思考方式。学生的思考方式会受到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限制,因此,老师应该有针性改变和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十分的重要。而且老师也应该改变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主,并且采用多维度教学方法,开拓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扬州大学,2015(06):167-168.

[2]庄晓婷.低段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发表时间[J].中外教育研究,2015(07):122-126.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类比推理;数学教学

0前言

所谓类比推理实际上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思维对象在某些方面具有的相似点或是相同点进而推理出在其他方面这两个或两类思维对象具有的相似点或相同点。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让学生在领会数学的中心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因此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而类比推理作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采用类比,推出公式

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部分时,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面积的知识,这对推导出圆的面积很重要。学生首先需要认真观察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关系,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将圆分成n等份,再进行组拼可以得到“长方形”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可以推出圆的面积=πr×r即πr?。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圆的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可以轻松记住这一公式,而且对公式的由来也能记忆深刻。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走入了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来,并且公式在数学中的应用十分频繁,公式编辑器的使用无疑会让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符号得到轻松处理,尤其在试卷的编辑、书籍的出版等方面会更得心应手,教师在备课以及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公式编辑器这一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课件质量。

2采用类比,找出解题办法

小学数学中工程问题经常出现在应用题当中,例如一项工程,如果由甲施工队来做需要20天,乙施工队来做需要30天,若两施工队合作,多长时间可以完工?在解这道题时,我们常把工程量看做单位1,则甲乙两施工队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20,1/30,合作的时间为1÷1/20+1/30。类比工程问题我们也可以将这种解题思路应用到其他问题当中,例如一工厂新进来一批布,做成衬衫可以做200件,做成裤子可以做150条,则这批布做成套装可以做多少套?虽然这两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是一类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参照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来解答,这就是类比在数学当中的应用。通过类比我们可以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这类问题的变形,在学习中举一反三。

3采用类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中有这样的数学题:

1/2×3=1/21/3

1/3×4=1/3-1/4

1/4×5=1/41/5

……

类比运算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类比运算可以考察学生的四则运算掌握情况,例如运算的先后顺序、运算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对学生来说更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够有所提高。

4采用类比推理,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思维能力

类比可以说是在数学领域数学家们公认的引路人,类比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之间更多的联系。通过类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无尽的联想,思维拓宽,得出新的观点和想法,丰富知识,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掘自身的创造性,来发现知识上更多有趣的地方,在知识上有更大的突破。我经常在课上留出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有关类比推理的数学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创新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以一道经典的数学题为例: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两数首位和是10,个位数相同,通过速算法我们可以知道两数的首位相乘得出的结果再加上个位数,以及两数个位数相乘之积连起来即是最终结果,例如23×83=1909,学生用计算器可以验证这一结论。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如果变成三位数,后两位相同,百位数相加是10又该如何计算?学生对这一问题都很有兴趣,通过一番思考、计算学生对得到的结论很是欣喜,不仅对数学更加有兴趣,同时也让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5总结

我们不难看出,类比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锻炼。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黎光兰.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推理[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3):17-18.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提到阅读能力,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语文阅读,但是在很多数学考试结束后,有不少的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刚才那道题目没看懂啊!”“我没理解到题意。”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较差,不能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及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与语文阅读所不同的是,数学阅读中带有数学专有的符号和学术用语,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从成才的角度来谈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

小学生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学校的群体,其身体和心智的发育都处于最关键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会感到好奇。根据这个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以及课本外的辅助教材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题目的含义以及学习内容的基本概念。但通过近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缺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原因在于学校认为学习小学数学是不需要培养阅读能力的,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方面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阅读能力弱,这是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所导致的。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不同,数学阅读需要快速地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并转换数学思维,这种转换能力就是数学阅读能力。

二、课堂上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1)挖掘教材内涵。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地体会,将课本中重要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找准知识点进行着重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能力与教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题目以及教材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学生才会因此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2)注重关键词语的理解。数学的阅读和语文阅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语文阅读中若是不理解一个词语基本不会影响对整篇课文的理解,但在数学阅读中,原本阅读的内容就比较少,几乎每句都是重点,若是在数学阅读中错过一个词语,将会导致将全文都理解错误的后果。

(3)注重数学符号的理解。在小学数学阅读当中,有时并不是靠单纯的文字来表达字句的意思,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一点就是数学拥有自己独特的数学符号,因此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很容易读到很多数学符号,学生若是对这些符号没有熟练掌握,那么在阅读时就不容易理解题目的要求。

(4)通过习题的解答提高阅读能力。虽然在日常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效率,但是在阅读中迅速反映出数学字符和字句的意义,还是要通过多练习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率。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拿出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练习阅读,熟能生巧,只有多看多做不同的习题,才能从中找出阅读技巧,从而养成快速理解习题的能力。

三、课外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1)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仅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也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阅读拓展训练。因此,教师可以定期进行一次数学课外阅读,例如像学生推荐几本有关于数学的书籍,或有益于学生成绩进步的辅导书和练习题,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样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例如在商店、银行等需要数学计算的地方,从而在这些场景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每天记录数学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记录下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定期在课堂中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数学知识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

(3)注重数学文化和历史。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适时介绍下数学的发展历史和由来,或向学生介绍某一数学知识的产生及过程,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的魅力,阅读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和著作,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开展研讨学习。适当开展研讨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学生制定出课下自主活动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如在学习“点”和“线”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线段的形成,并提出如果是20个点,能够画出多少线段等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并尝试自己动手画线段等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想答案,在热烈的研讨学习活动中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结语:目前,对数学阅读教学来说,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为了让学生盲目地应付考试,忽略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是错误的。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应该充分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成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静.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J].小学时代,2012(2).

[2]李子贵.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2(8).

[3]程红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考试周刊,

2012(8).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有效教学

以问题为索引,开展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让问题及解决问题穿插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充分体现出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解决问题教学的内涵

1.应用题

按照题目的功能可以分为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两类。规则应用题也叫做良构性应用题,通常指的是传统教科书以及各种复习资料、习题集中的常见应用题。规则应用题的最大特点在于题目的规范性以及问题的可求解性。而不规则应用题,也叫做不良结构应用题,主要指的是那些和具体生活场景相类似的情况,这种题有可能通过数学方法得到唯一的答案,也可能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

实际上应用题还有很多的分类方式,比如,根据题目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文字、图表、常见应用题三个类别;根据涉及内容可以分为代数、几何应用题等。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虽然取材于实际生活,但是往往已经是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或者

模拟。

2.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解题,但是这种解题并不是本文所要说的问题,本文探讨的解决问题既包括纯粹的数学题,也包括以各种非数学题形式给出的各种实际问题,它的内涵要远远超过传统的数学题的范畴。这也是使用解决问题而不是大家更为熟知的应用题概念的原因所在。主要是让广大的数学教职员工能够转变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题的作用,而忽视了应用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老师要以问题作为引领,更多的站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当然传统的应用题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谈论问题教学并不是完全否定应用题。

二、有效优化问题教学效果的策略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心中的问题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教学中,以问题为牵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首先必须构建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将自己心中所想、所思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尤其是不能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传达各种知识,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机械的知识接收者。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态度如何实际上取决于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如何。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老师要积极建立和学生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之上始终能够保持一个活跃的思维,不会出现任何的紧张、不适,可以大胆地向老师、向同学吐露自己的心声。

2.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想提问题

仅仅敢于提出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这就需要老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出各种适合产生疑问、进行思考、提出问题的良好条件,引导学生走上问题教学的路子。首先,要立足于小学数学教材。教材始终是教学的基础,不能让感性思维脱离教材。作为数学老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可以产生质疑的条件和环境。在课堂上要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合提问的情境,逐渐将学生带入问题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包括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更加适合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情境。再次,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3.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会问问题

以问题为引导开展有效教学,问题是关键,但并不是说问题越多越好,同样需要讲究问题的质量和效率。低质量的问题不仅效果不明显,还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反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可以产生高质量问题的情境,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疑问和提问。首先,要注意在方法上指导学生。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提出问题的方法,逐渐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问,如何去提出相对较高质量的问题,但也要注意把握一个度,不能让学生的提问变成固定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学生从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需要一个时间来思考,老师必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可以独立地思考。再次,要对学生的提问尽可能地给出积极的评价。来自老师的肯定评价会有效地激励学生不断地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提问给出这样的评价: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个问题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等等。这种评价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带着真情实感去给予积极的评价,否则只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统一于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1]。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知识教育与人格教育同等重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保证数学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特点,学生学习数学能充分受到这一品质的熏陶;数学紧密联系实际,学习数学要审视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思考型人格;数学逻辑性强,掌握数学知识是一个攻坚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而学习数学是双向互动,多方沟通的过程,能使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更加包容;很多数学题目通常有多种解法,需要学生主动自主探究,久而久之就塑造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1.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原则

1.1遵循规律,科学渗透[2]

人格教育属于思想文化教育的范畴,讲究潜移默化,不是一朝之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必须参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特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利用渗透的方法,从学习态度出发,从学习习惯着手,以学习品质为目标,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里逐渐塑造学生人格。

1.2为人师表,带头示范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外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从心理学和生理上讲,小学生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一切行为都该注意正确的引导,而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自身就必须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教师要求学生学习严谨,自己就要尽量避免疏漏;想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就要带领学生战胜一道道难题。

1.3多方协作,共同促进

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协助,在校期间老师通过渗透和示范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课后家长要负起辅助和监督的责任,要监督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出现“两极分化”。社会层面则是对孩子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熏陶,这是塑造人格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2.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格教育实践

2.1善用情感力量,打造意志型人格

在教学的任何阶段,数学因其逻辑性强等特点,普遍都是学生难以应付的学科,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甚至放弃数学。针对这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常用激励和暗示,使学生心里产生“一定能把数学学好”的信念。从坚持学习到习惯学习,热爱学习,学生的意志力逐渐强化,最终形成意志型人格。

2.2尊重个性,打造主动型人格

数学教学是双向互动过程,是双向的反馈,教师教授方法和思路,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而不是一味等老师传授,教师可以采用竞技比拼的方式刺激学生的主动能力[3]。

2.3科学引导,打造思考型人格

数学题目变幻无穷,学习数学需要依靠思维的力量,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思维方向,通过科学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类型题的教授锻炼学生的这一人格,主要手段就是课后自主研习变换题型。

2.4合作学习,打造容纳型人格

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大有裨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来实现这个目的,小组中分工协作或者集思广益,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相融合。

第10篇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促使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有效地吸引小学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的教学。

一、提高小学学生数学综合实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小学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和素养。第一,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小学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视野和深化知识层面。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因此,它拥有强大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储量,小学学生和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随时随地找到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关辅助教学资料和想要学习和涉猎的课外数学知识,而且多媒体技术的一大功能优势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将一些国外的优秀数学教学资料同步翻译成中文,方便小学学生数学知识的查找和学习,拓宽学生的的数学学习视野。第二,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小学学生活跃大脑思维,促进其大脑思维的发散,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小学学生找到最为科学、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丰富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多元化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绚丽的图片、视频和幻灯片等构件活跃小学学生大脑思维,帮助小学学生建立属于自己个人的大脑思维殿堂,从而让小学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懂得主动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将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发散到最大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小学学生,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应当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第一,简化多媒体课件的数学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时需要重点考虑这两个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具体的实际题例相融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生动形象的将数学知识和题目表现出来,为小学学生创造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件中所传达的新知识。第二,动态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小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编程软件、平台技术以及文字语言来给予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小学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里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了解所学知识的相关作用,从而在认识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解观点。第三,优化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的设计。小学数学中有不同的授课环节,新型的数学课堂知识、重难点数学题目的讲评和解题练习为三个主要环节,其中往下细分有概念形成、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所以,针对这些不同的环节,数学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一定要提高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是否高效、合理,对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能否正常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科学、高效地应用策略,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从而将多媒体技术对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效果发挥到最大化。比如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将多媒体课件与数学题目解题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路程与速度的运算方法》这一知识点的题目解题教学为例:“彭烁是一名走读学生,他每天需要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学校读书,已知彭烁家到其学校的路程为10公里,彭烁的自行车平均车速为20公里/小时,请问彭烁每天去上学时在路上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虚拟场景模拟的功能来为小学学生直观地模拟题目中所描绘的情节,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3D立体模型,通过动态的人物模拟,将题目的静态的题目文字动态地展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认知。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小学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和学科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促进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白亮.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46.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是教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推送数学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数学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数学视频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要如何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呢?本次研究提出了数学教师在翻转课堂上要抓住“两习一点拨”这个三个教学要点。

一、应用翻转课堂合理分配学生学习时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堂的时间中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外拨出大量的娱乐时间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负担。因为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知识占用了他们太多的学习时间,所以不愿意再积极地学习数学。翻转课堂的特点为教学时间短,翻转课堂的视频时间一般为两分多钟,最多不超过五分钟,学生可利用吃饭的时间学习、等车的时间学习。

现用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有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这一名教师推送的视频内容为: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数吗?请你现在结合生活实践,写下一个小数。你认为小数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从教师推送的内容来看,这一名教师推送的视频非常简短,教师的教学重心也非常明确。小学生可以利用很少量的业余时间来看这段视频,了解学习的方向。学生在空闲的时候,可以随手拿一支笔、一张纸完成视频中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思考教师布置的数学问题。由于学生可以利用大量零碎的时间来学习,因此就不必用太多整块的业余时间来学习,于是这种教学时间保证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与娱乐时间,亦等于变相地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缩短视频教学的时间,抓住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愿意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应用翻转课堂引导学生精练数学习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引导学生做数学计算题,这个教学过程既是强化学生计算水平的过程,也是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过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布置海量的习题引导学生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令学生极厌恶做数学习题。数学教师可以应用翻转课堂视频为学生精选数学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锻炼思维水平。

现用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节课为倒。这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后拓展的环节引导学生做一道数学习题:现在惠惠要买三个水杯,一个水杯3.5元,她要买三个需要付多少钱?在这段视频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出这道数学题?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比较简洁呢?为什么?”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数学计算题,学生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获得答案,也可以用小数乘法的方法获得答案,当学生做完这道数学题,开始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单时,学生就能开始关注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关注数学算法的本质。这一名数学教师仅仅只用一道数学题就能引导学生了解到乘法应用的本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精选数学习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教师只有精炼数学习题,才能给予学生更多时间思考数学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少练多学”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要点。

三、应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有一些数学问题比较复杂,这种数学问题是否只能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不能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呢?并非如此,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比较困难的数学难题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学生便可结合以往的旧知识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比如以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分类》这一节课为例,这一名教师给学生推送了以下的视频:参看图1,你能结合旧的知识完成图1的分类吗?

这一名数学教师曾经引导学生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过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小学生感受到和其他人一起学习可以突破学习的难点,能够共同合作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感受到沟通交流的乐趣。当学生看到这一则翻转课堂视频时,学生们纷纷去找当时一起学习过的小组成员再次共同学习四角形分类的知识。学生结合旧的经验立刻克服了学习的障碍;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取长补短,迅速找到了新的分类切入点,比如学生认为三角形分类的方式比较简单,只要依照角的性质分类就可完成几何分类,而四边形的分类不仅涉及到角的问题,还涉及到边的性质,于是学生认为四边形的分类应以边的性质分类,这种分类方式比角的分类方式科学;学生在沟通和交流的时间,再次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于是愿意享受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第12篇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是一项互利双赢的举措。将探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使数学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较大收获。

关键词:心理环境;教学环境;小组合作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环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环境,要创设愉悦民主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动性。愉悦民主的心理环境,是指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同时更加侧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乐于倾听教师的指导,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甚至对一些数学问题提出新的看法。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注意多以鼓励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讨论。学生表现好时要直接肯定和赞美,表现不好时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学生改正错误。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中,要多关注学生的性格习惯特点,保证因材施教。

二、关注教学环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高年级学生对于高效课堂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创设活跃积极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意学习,而更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小学的教学课堂,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便利。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一些知识的学习往往凭借自己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进行开放式教学就会游刃有余。高年级数学更加注重启蒙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抽象思维等。在传统教学课堂中,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数学教师对于很多数学题目,只能给出一种或两种解题思路和答案。但很多数学题目是可以一题多解的,存在多种思路和答案。而教师所提供的单一思路和答案,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也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呈现多种解题思路。学生在这种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思维,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乐于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发散思维,取长补短,对数学问题会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但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合作讨论的情景,避免浪费上课时间;而规定讨论完成时间,给了学生紧迫感,可以杜绝学生在组内开小差,从而提高讨论合作效率完成既定目标。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分组之后马上向学生讲解本次小组讨论的具体问题,要达到的结果和目标,以及对目标结果的评定标准等。第二,在各个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应该尽可能做到每个组进行倾听和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可以有效监督各个小组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另一方面,小组内学生对于某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可能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其他问题,那么教师的参与可以对各个组的讨论进行进一步引导和深入,帮助学生解决交流合作中的问题。

数学一直是一门精彩的学科,要让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的精彩和生动,就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运用教学的艺术,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所收获,尽早建立数学的知识思维,同时实现小学数学高年级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赵贤文.高效课堂下的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新课标,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