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

时间:2023-05-30 10:1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洋权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洋权益

第1篇

海洋权益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通过这些年参加各种会谈和多种相关学术活动,笔者感到当前有四种模糊认识亟须消除,亟须在重大理论问题上达成共识,否则就会继续增大无谓内耗和无端争执。

一是所谓“维护大局”论。有的官员认为,对于海洋权益争端“应顾全大局、从长计议,当前应保持稳定、发展经济”;提出“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争端是化解矛盾的唯一出路”,要求国民和军方不要有“过激言行”,不要给国家“找麻烦”;不厌其烦地规劝日本要承认存在争议,期待人家“早日回到和平谈判的正确轨道上来”,这些说法既毫无意义,也让国民反感。我们应改变仅通过外交辞令方式提抗议、说反对、称无效的做法。因为我国核心利益已经屡遭侵犯,安全底线一再退缩,海洋资源日失千金。

二是所谓“国强自然解决”论。有人认为,之所以存在海洋争端,根本原因是我们自身不够强大,只要国力增强了,许多纠纷和争端就会迎刃而解、自动消除。我们感到,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国家,必须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一些中小国家,如古巴、伊朗、朝鲜等国,既不大也不强,但是它们有着强硬的国家立场,致使大国对它们并不敢贸然动武,也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尊重和本国国民的支持。可见,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上坚定强硬的国家意志,才是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

三是所谓“力避动武”论。有的官员和学者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和平发展,对于海洋争端,“不要总讲打打杀杀,这样只会给国家惹事”。《司马法》中写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成都武侯祠有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中国人并不想打仗,中国军人也不是好战的武夫,但世事并不会按照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只要战争的策源者――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我们必须牢记主席曾经教诲我们的“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的英明论断。

四是所谓“美国很快衰落”论。有专家认为,美国占全球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负债也很多,断言“少则1-3年,多则3-5年,美国必将走向衰落。我们研究和决策海洋问题,没有必要把美国因素看得这么重”。我们认为,虽然美国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但在可预见的20-30年内,其综合国力和军力仍将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忽略了这个现实,我们将在战略判断和举措上出现重大失误。

对于上述四论,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并就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要明确,在涉及国家和的重大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和让步的余地。(作者是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摘自《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 王浩钟)

第2篇

一、竞赛时间

2014年9月1日―11月30日,以微信或邮戳发出时间为准。

二、竞赛目的

旨在宣传普及海洋国土意识和知识、宣传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和海防政策,使全国军民增强海洋观念和忧患意识,激发爱国热情,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维护海洋权益。

三、竞赛内容

主要包括国家安全与国防、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海上安全形势、海洋法规和防卫政策、海防建设等知识。试卷答案参考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知识200题》。该书已于8月起由各地新华书店发行。“现代兵器”微信公众号亦将开辟专门模块介绍相关知识,供关注“现代兵器”微信公众号的读者参考。

关注“现代兵器”微信公众号的方法如下:

(1)在微信“发现扫一扫”中扫描右边二维码进行关注;

(2)在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号“xiandaibingqi”,即“现代兵器”的汉语拼音全拼进行关注;

(3)在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中搜索汉字“现代兵器”进行关注。

四、竞赛形式

试卷刊登在《现代兵器》2014年第10期杂志上,试题共50道,每题设A、B、C、三个答案,参赛者选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在试卷所附答题卡(答题卡复印有效)相对应的题目号码中,将Ο涂黑。参赛者须在答题卡上填上自己的姓名和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

完成答题后,已关注“现代兵器”微信公众号的读者,可以将答题卡扫描或拍成照片(务请将答题卡拍摄清楚、完整)发送给《现代兵器》杂志社;未使用微信或未关注“现代兵器”微信的读者,将答题卡沿虚线剪下,寄交《现代兵器》杂志社(地址:北京2413信箱8分箱,收件人:《现代兵器》杂志社,邮编:100089)。集体组织答题的单位,务请将答题卡集中在一起,加写单位名称和参赛人数,寄交《现代兵器》杂志社。答题卡复印有效。

五、奖励办法

全国共设个人一等奖100 名,二等奖200 名,三等奖300 名,纪念奖1000 名,单位组织奖50 名。《现代兵器》杂志社奖励名额由组委会根据各举办单位收回的答卷数量按比例分配,按组委会制定的评奖方案评奖,将获奖人姓名上报组委会办公室由活动组委会统一颁奖。

第3篇

关键词:海洋意识 海洋社会组织 海洋民间信仰

进入21世纪,“蓝色国土”、“海洋世纪”等词语不绝于耳目,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及近年来我国关于“”、“南海”等海洋问题的激化,我国的海洋权益、海洋安全和海洋意识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公民的重视,这一切让我们意识到海洋越来越重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海洋的开发利用与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海洋意识状况[1]。

一、 世界海洋强国公民海洋意识的发展历程

从世界历史来看,尤其是在近代史上,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它的海洋战略分不开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葡萄牙称得上是海上霸权国家,它的发展崛起,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亨利王子、若昂二世的海洋意识很强,在他们的支持鼓励下,达.伽马、麦哲伦、迪亚士先后进行了航海探究,这些远航探究使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也奠定了葡萄牙在海外贸易的主导地位,给葡萄牙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二战后,美国海洋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为提升公民的海洋意识水平,美国教育、科研、海洋各部门相关代表召开了研讨会议,要求因时因地建立多个海洋教育网络中心,为全国海洋意识教育活动的推广提供平台。为了能让海洋意识教育进入美国中小学课堂并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美国国会了世纪海洋蓝皮书,该书阐述和强调了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奠定了学校普及海洋意识教育的坚实基础。美国认为海洋意识是为了增强公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意识和知识,是建立公众和海洋之间的联系,让公众通晓海洋问题,知道和理解海洋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美国大力宣传海洋意识教育,努力让海洋成为国家进步繁荣的法宝。

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海岛国,它的公民海洋意识相对比较普及,日本政府特别重视全体公民的海洋意识教育,他们在小学生国情教育的教学资料中写到“我们没有土地和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韩国很早就开始向幼儿园提供海洋玩具,而且在小学、中学中逐步增加海洋内容,在大学开设海洋专业,海洋意识教育逐步深入[2]。

二、我国公民海洋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分析

在这个海洋的世纪,相比于以上国家,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相对比较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历史原因

虽然秦、汉、唐、宋都是海洋意识得到推崇的时代,但这大都是统治者为了长生之道而开展的。秦始皇时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时方士寻找海上长生之地等等,唐朝时鉴真东渡还算是有点意义,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为防倭患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实行了消极保守的海禁政策。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使公民的海洋意识弱化了很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伤痛。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上重视力度不够

1998年进行的 “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调查”显示近九成的被调查者竟然不知道除960 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外,我们还有300 万平方千米的海疆国土。我国对公民海洋意识教育的探索开始的比较晚,且也只是在部分涉海高校领域内,因此在战略规划和教育体系的研究方面比较匮乏,基础教育研究的深度不够,更欠缺全体国民研究的广度,缺少政策理论和经济物力的支撑,与其他涉海国家比起来差距还很大,海洋意识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3]。虽然政府在公民海洋意识教育上也有较多的政策引导,比如出台了《关于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权教育的工作方案》、《全民海洋意识教育指导纲要》等方案纲要,但还没能细化、没能有效地落到实处,更没能形成有效地指导海洋意识培养的相关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的任务刻不容缓。要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中国必须量身定制一些海洋意识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公民的海洋意识。

三、我国公民海洋意识培养模式的探讨

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转变和海洋战略地位的提高,人们对海洋权益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的地步。从过去的以军事殖民为目的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由争夺有利的海上通道转变为争夺海洋。当前,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岛屿被不良居心的人侵犯、海域被无礼的分割、资源被无情的掠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4]。显而易见,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是不容置疑的事情。但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入到海洋权益维护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海洋意识,树立一种全新的海洋观。

(一)改变学校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海洋意识

我国海洋意识教育在学生层面暂时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没有形成一套专门的教育模式理论。但是有一些涉海学校在海洋意识培养模式方面却做出了突出成就,为我国海洋意识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青岛市39中学在2011年被评为全国第一个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这所学校的做法是,让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引导学生从小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倚重海洋。该校还将海洋教育融入到学校课程中,建立了海洋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班,在校长白刚勋的带领下,青岛市39中学又被评为全国第一个中学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并创立了全国第一个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舟山市沈家门小学是我国第一所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定位在海洋特色教育层面,校园内到处都充满着海洋文化气息,无论是海味七彩园和海洋绘画秀秀墙,还是海洋知识长廊和海洋艺术长廊等,都蕴含着对海洋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平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影像、报告论坛、博客等各种现代媒体手段了解海洋文化、学习海洋知识。他们的海洋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海洋和了解一些海洋课本知识,而是为了把海洋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浙江海洋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也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大学,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海洋历史发展战略研究、海洋观教育研究,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与海洋观学习有机结合的方式,在深化传统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展有关海洋的特色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在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层次上展开了海洋意识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全国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可以借鉴他们的模式,但是这些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因此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二)运用媒体的高效传播特性来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

21世纪也是新媒体的时代,各种媒介不断涌现,像微信、微博、QQ等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海洋时代的特征将为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注入新的精神内涵,二者互为补充,互为融合,互为促进,相生相长[5]。要提高我国公民的海洋观念,唤起大众传媒的海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大众传媒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众传媒的类型以及优缺点见表1。

大众传媒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助推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二法宝。在国民海洋意识培养教育过程中,大众传媒的独特特点是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的,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制造、翻印、传播有利于提高公民海洋意识水平的新闻、信息、影视作品及娱乐节目,让 “海洋问题”的关注度在公民中不断提高,使有较高海洋意识的现代公民层出不穷,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

(三)借助海洋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公民的海洋意识

海洋社会组织,是指一切在海洋社会中活动的群体。海洋社会组织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另一种是非正式的,两者的内容及功能作用,见表2。

正式的宣传海洋意识的社会组织,这些机构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海洋意识的宣传工作,比如开展有关海洋事业成就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有关海洋文化的论坛等。非正式的宣传海洋意识的社会组织,它是由社会热心人士组建的,不要小瞧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它是最有效,也是最接地气的组织,它能很好地宣传海洋意识。

(四)运用海洋民间信仰传承海洋精神

海洋民间信仰是指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认为有神灵主宰海洋、决定人世命运,它是伴随着海洋社会的发展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海洋民俗是指涉海居民依托于海洋,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它反映着海洋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地貌、社会形态以及日常心理[6]。二者的特点与作用,见表3。

由于古时候海洋科技的不发达,海洋上的一些现象不容易被人们认清楚,海洋的浩瀚和神秘,让人们对海洋有了的无限假想,久而久之人们就不约而同的形成了对海洋的敬畏之情,进而形成了对海洋的信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他的积极作用来培养公民的海洋意识,比如可以利用海洋信仰劝人们爱护海洋,维护好海洋社会的秩序,利用海洋信仰博大的文化内涵教化人们,使人们提高文化知识素养,进而增强海洋意识。

四、结论

十三五规划要求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可见海洋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海洋意识的强弱关乎中国海洋权益的大小和整体利益的得失,中国要想在已经到来的海洋世纪里成为一个海洋强国,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基本国情,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来稳步的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使国民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海洋观,让每个国人都对海洋产生一份信仰之情,让他们在了解认识了海洋后,能更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海洋,进而较快的实现海洋强国梦。

参考文献

[1] 赵宗金,尹永超.我国海洋意识的历史变迁的类型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2(4):65- 69.

[2] 郭景鹏,王雪梅.美国卓越海洋意识教育中心简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10):56- 57.

[3] 高建平.论国民海洋观教育体系的建立[J].浙江学刊,2012(1):184- 189.

[4] 何立居.海洋观教程[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01.

第4篇

2012年4月10日清晨,海上风平浪静,12艘来自中国的渔船像往常一样到达黄岩岛,准备开始一天的捕鱼工作。

“大约8点左右,我看到从海平面那端渐渐飘来一个船状的东西,等到它靠近,才发现是一艘巨型的军舰,再看那剪刀似的国旗,那是菲律宾的军舰。”因为常年在海上作业,海南省琼海市谭门镇的渔民李成端心中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9名菲律宾士兵从军舰上跳到充气艇上靠近中国渔船,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7名士兵,居然携带着冲锋枪,登上了中国渔船的他们关掉了船上的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要求检查渔民的证件并进行拍照,还让渔民们在太阳底下站了4个小时,不允许他们说话。

幸好,在菲律宾士兵登船之前,一位渔民已经用船上的卫星电话发出了求救信号。

仅仅过了三个小时,两艘中国海监船横亘在了中国渔船和菲律宾军舰之间,看到中国海监队员,渔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但是,谁也不曾想到,这场中国和菲律宾关系史上最持久的一次对峙,才刚刚开始。而在这场对峙中,一支神秘之师——中国海监总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

这是一支英勇之队

当中国渔民被菲律宾军舰围住,菲律宾士兵甚至想用军舰带走渔民时,中国海监出现了。

“海监75号”和“海监84号”首先到达出事地点,他们隶属于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南海总队,“75”和“84”代表了它们所属的海监支队。从2007年开始,中国海监被授权在我国全部主张管辖海区进行巡航。

根据中国海监的航海记录,10年前的黄岩岛,这样的巡航一年或许只有一次,但是如今,中国海监每年有十多次能够到达这里。

“这次对菲律宾,制止他们对我们渔民的抓扣,本身就是中国海监的维权行动职责。中国海监船在这一带海域进行巡航,收到求救信号后,我们一方面往出事地点赶,一方面按程序报告,用了三个小时赶往黄岩岛,及时进行了解救。”对于这次行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实际上中国海监在巡航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艰巨的考验。但是他们一直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了我们的领土,为了海洋权益,我认为中国海监在这些年来,包括这一次对黄岩岛的的维护上,做得都很漂亮,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的确,这些年来,中国海监一直很低调,但一直做得很漂亮。

2012年7月8日,中国海监定期巡航任务完成,抵达广州。

十多天前,由中国海监83船、84船、66船、71船和B7112中国海监直升机组成的海监维权编队从三亚启航,赴南海进行定期巡航,履行海洋巡航维权执法的神圣职责。巡航过程中,中国海监编队分别在2日和6日共展开两次海上演练,并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抵近观察、维权取证。

此次巡航共航行2700多海里,一路上,编队基本按照计划航线进行巡航,但期间也有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在南海中部海域巡航的时候,就曾接到上级指令,编队全速赶往附近一个海域,对当时一艘外籍起火渔船进行救援。除类似指令以外,编队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既定路线进行巡航。

中国海监总队有关人员此前曾表示,中国海监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始于2006年。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制度是履行中国海监维权执法职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支万人之师

1998年,中国海监总队成立。

这是一支在国家海洋局领导下、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行政执法队伍,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海监机构共同组成,是中国海监队伍的领导机构。

这支队伍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我国管辖海域(包括海岸带)实施巡航监视,对侵犯海洋权益、非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上设施、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中国海监成立后,按照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法等法律进行执法,对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临海比邻区维权执法,捍卫国家权益,监管外国调查船、外国石油平台等在中国海上的活动。

海监成立14年,发展相当迅猛,尤其是这几年,几乎一年一变样。

这也就难怪,回忆这些年来的发展,中国海监有关负责人颇有感触:“经过14年岁月的艰苦历练,今天的海监队伍,已经成为我国海上一支强有力的综合执法队伍。省市县地方执法队伍,由我们进行业务领导,省里叫总队,市里叫支队,县里叫大队,目前全国共有14个总队,104个支队,206个大队,这是一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执法队伍。”

这些年来,海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总人数已经超过一万人,在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区直属总队,分别设立行政执法支队、航空支队、维权支队等。他们统一服装,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标识,均匀分布在一万八千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

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手段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中国海监成立初期即开始使用全球通信指挥技术,建成了卫星通讯地面站,使用专用卫星通道和专用光缆,建成了基于天基、空基、岸基、海基为平台,具备多渠道信息搜集、现场侦查监视、实时通讯传输、快捷决策指挥等四大功能的执法决策指挥综合系统,装备了一系列高技术专用维权执法设备。

现今,中国海监大型船舶与高新技术装备比较齐全:飞机10架,其中固定翼6架,直升机4架;各型船艇330多艘,这还不包括在建的大中型海监船和高速快艇。

国家海洋局所属的一批研究和业务中心——预报、卫星、标准计量的研究机构,同时对海监进行业务支撑。中国海监对黄岩岛的海况“未卜先知”,以及海上是否有台风,遇到紧急情况通知船舶提前回港都是得益于此,这些技术保障支撑能力是其他队伍所不具备的。

这是一支维权之队

第5篇

党的十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战略理念、战略思路、战略举措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世界历史充分表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必须要建设海洋强国,掌握世界一流的海洋开发、控制和管理能力。

 

深刻认识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十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是首次。我们看到,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到“海洋”两字,指出军队要“保卫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十五大报告提到要“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十六大报告提到要“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十七大报告提到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这些报告对海洋的表述都只有寥寥数字。十报告首次用40个字完整阐明海洋强国战略,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

 

中央为什么要在现阶段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首先是反映了对历史的清醒认知。我国近代百年屈辱,直接源自于海上的衰落。海权的丧失,多次打乱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使之延后了至少上百年。历史荣辱表明,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必须建设海洋强国。其次是反映了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和洞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之后,海洋作为国土空间和资源宝库的地位迅速显现,开发利用海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成为沿海各国矛盾冲突多发的新焦点。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海上形势,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第三是反映了对未来的清晰谋划。海洋是全球化的战略通道和贸易走廊,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开发。

 

建设海洋强国,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关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拓宽未来发展空间,培育未来发展新增长极,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支持系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战略上突破“海上包围圈”,形成区域海洋控制权,进而推动“和谐海洋”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总之,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自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

 

深刻领会海洋强国建设的任务要求。海洋强国战略,是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三位一体”的国土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主攻方向。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拥有管辖海域30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海岛7300多个,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着力开发海湾、海岛等海洋重点区域,培育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石油天然气等海洋产业,有望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保护海洋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生态支撑。目前我国近岸海域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溢油风险加剧等,随着新一轮沿海开发全面展开,加强海洋资源环境支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主权保障。海洋强国战略,首先是主权战略。没有海洋控制权,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海洋经济。必须树立海洋国土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开创海洋发展的远大前景。

 

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宏伟战略。近年来,为探索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广东、山东、浙江、福建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这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海域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海岸线占全国的60%以上,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数量占全国的7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左右,是现阶段海洋强国建设的重点所在,是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导区和先行区。其改革发展,将为全国海洋强国建设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广东省以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主载体,以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横琴岛等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2011年,广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达到980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郾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郾5%,连续17年领跑全国。

 

山东省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主载体,以青岛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2011年,山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3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郾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郾1%。

 

福建省以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为主载体,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市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全国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创新海洋综合管理试验区”。2011年,福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41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5?郾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郾7%。

 

我省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主载体,以舟山群岛新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2011年,我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5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4%左右,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0%。从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来看,我省在海洋经济总量、比重等方面,跟广东、山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第6篇

加强海事立法建设,提升在海洋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广东海事部门担负着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清洁、维护船员整体利益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三保一维护”职责,为满足全面履职的要求,应当着力加强海事立法建设。

部分专家指出,1983年颁布的《海上交通安全法》需要及时修订,使其适应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和海洋权益维护的需要;同时查找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涉海管理部门分工的交叉和缺位,对其进行完善和弥补;并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海事部门一定的强制执法权,充分树立海事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的权威。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海事监管和服务能力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海事部门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了对海上交通动态的全方位实时掌控。实践充分证明,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在提升海事监管和服务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基层海事机构,调研组发现基础装备还有待提高和加强。今后,海事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满足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能快速反应的海事立体监管体系相配套的各类监管装备,重点建设飞机、船艇及各类现代化电子监管手段等设施,加强安全监管、应急搜救和航海保障能力建设,打造与“海事强国”地位相称的现代化监管装备体系。

同时,海事部门基于自身的工作属性,科技创新理应成为当务之急。对此,上海、江苏、天津、广东等海事局都提出,信息化建设重点是要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充分整合利用好各类信息化资源,建成全国性的海事信息平台和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实现电子政务和网上办公,加快实现信息化监管和服务模式,从而提高海事工作效能。

强化国际履约能力建设,提升广东海事的国际影响力

海事管理具有较强的涉外性,是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平台,也是可以籍此充分提升和施展国际影响力的不可或缺的舞台。这就要求海事部门,一方面应当严格履行国际公约的相关义务,通过国际公约、规则的国内化转化不断促进国内海事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我国履约水平;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海事事务,加强对重点国际海事议题的研究,提高国际海事公约和标准制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从而提高在相关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的地位。

据了解,在国内涉海部门中,海事的国际认可度较高,主要是缘于海事部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程度较高。因此,业界很多人士都建议,提高海事的国际地位,非常需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政府间、地区间的合作渠道,深化双边多边国际合作,在国际海事公约的框架内,加强与海事强国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事磋商、合作与对话机制,加大交流互访和业务合作力度。同时,积极承办各类国际海事会议,提高我国在国际海事界的声望和地位。

积极主动作为,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

在广东海事局看来,海事部门应当立足自身职责和专业优势,积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他们指出,一要因时制宜,服务航运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航运业长期低位徘徊,出现了“需求放缓、运力过剩、成本上涨、运价下降、亏损扩大”的态势,海事部门应当主动作为,促进航运经济加快复苏进程,增强航运业竞争力。二要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海事部门应当利用专业技能,通过积极服务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加强航道通航安全管理、推进航运企业“转型升级”等举措,重点发挥好安全保障、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等作用,全力服务地方港口及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海事的优势,加强海洋强国建设的力量

党的“十”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这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涉海监管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国家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必将为海上交通运输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海事履职提出新的要求。

本刊对涉海部门及业界广泛了解,“海洋力量的整合”成为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舆论呼声。但整合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合并,不是形式上的组合,而是资源配置的整合,管理集约化的整合,最终的目的是解决行政效能的问题。

以海事机构为例。海上活动以船舶为基本载体,通过船艇和信息化监管手段,能够实时、全面掌握海上各种船舶的动态,是海事部门参与海洋事务管理的核心优势。那么,如何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这些核心优势呢?

部分专家建议,如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海洋强国做法,分类归并海洋管理职能,完善管理体制,以优势力量为基础,海事将形成更加专业、强大的海上执法力量,在配合国家国防与外交战略部署、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维护国家海洋以及维护国家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等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7篇

国内首家省级海洋产权交易平台――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日前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该中心主要功能是: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平台功能,实现以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海砂等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权、海洋排污权、海洋知识产权、涉海企业产权和渔船等为核心的各类海洋资源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市场化配置;海洋经济的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为各种海洋产权提供托管、质押融资;市场化手段保护海洋权益的功能,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海洋资源,达到海洋权益规范流转的目的;阳光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服务平台。

山东小额担保贷款已累计扶持近千家小企业

近日,山东省已提前下达2015年小额担保贷款中央贴息资金1.4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山东省财政共拨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43679万元,全省共发放39515笔贷款,累计发放贷款金额41.17亿元,较二季度增加13.85亿元,增长50.7%,全省担保机构数量达到122家,担保基金规模突破35亿元关口,最高可为175.85亿元的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截至目前,山东省已累计有934家小企业获得贷款扶持,14余万人直接享受到政策红利。

《山东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实施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会,通告了《山东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该《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实施。

《条例》对征收住宅房屋,继续保持省拆迁条例确定的拆旧补新补偿标准,按照所处区位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评估确定,高于国务院征收条例补偿标准。另外,对不同条件的被征收住宅房屋适当向下找差,体现出不同住宅房屋的补偿差异,防止造成补偿不平衡。考虑各市情况不同,对被征收住宅房屋的最低补偿标准作出授权条款,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从工作实践看,各地最低补偿标准一般设定为新建商品房市场价格的90%。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房颤门诊及心律失常远程会诊中心正式揭牌

11月29日上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孙洪军与国内著名的房颤诊疗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医院董建增教授共同为千佛山医院房颤门诊及心律失常远程会诊中心揭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闫素华及全省56个县市医院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心律失常的诊治是省千佛山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其中,医院经导管消融根治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省千佛山医院房颤门诊及心律失常“心动在线”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会诊中心的建立,通过“院外―心内”相结合的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与医院120急救、心内科病房构成前沿、基地以及后盾三位一体的救治模式,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随时携带,只要有手机网络覆盖的地方,7导联心电数据会随时传到远程监护服务平台,有效提高高危心血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同时,作为山东省惠民计划项目,省千佛山医院集团内部各级医院及合作医院、合作科室进行深入合作,建立垂直网络,联接省、市、县、乡等多级心电监测网点,利用远程监测作为纽带,通过当地就医、远程指导、就地会诊或大病转诊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各级医院联合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保障偏远地区患者健康利益实现各级医院资源技术共享等多方共赢的局面。截止目前全省共有56县市纳入此惠民项目。

(杨梅)

青岛外资金融机构已达28家

新加坡星展银行青岛分行近日已获银监会批复筹建,将于近期开门营业。至此,青岛落户的外资金融机构已达28家,数量占到全省的90%,其中外资银行15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澳大利亚澳新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等外资银行机构也初步达成落户意向。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青岛经营业务品种超过300种。

目前,青岛市全部38家分行级银行机构均已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2441家青企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将业务范围覆盖至全球5大洲118个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国际收支的比重为15.44%,货物贸易结算金额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7.2%,人民币已成为青岛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

第8篇

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经对目前尚无名称的39座离岛完成了暂定命名工作,并将在地图上正式加以标注,其中包括周边的四个小岛。按照日本政府的说法,可作为“日本专属经济区”的依据和“基点”的离岛共有99座,2011年5月以后还有39座尚未命名。所以,这些剩余岛屿的命名也是全部命名工程的扫尾部分。

日本推动命名工作,是因为对已命名的离岛,日本政府可以根据2010年颁布的“离岛法制”进一步加强对岛屿的各种调查和管理,特别是实施包括保护“离岛低潮线”在内的“护岛工程”,向国内外宣示日本领海的范围,并趁机扩张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面积。

日本的占岛圈海行径,尤其是被认为针对中国的部分,并非自今日始。其一错再错的机理,实际上孕于其作为国家发展大计的海洋战略之中,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

首先是一厢情愿。就是只顾自己意愿,搞单方面主张和行动,一不顾历史,二不顾现实,似乎占岛圈海跟其他当事者和攸关方都没有关系,甚至国际法和准则也可以被曲解歪用,自己的主观认定和利益需求就代表公正和公平。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在实施其国家大计之一的海洋战略进程中,围绕占岛圈海的“一厢情愿”的做法屡有出现。诸如日本在冲鸟礁问题上指礁为“岛”、圈占“经济专属区”的做法,遭到了中国和韩国的反对,但日本就是置若罔闻,强词夺理,百般狡辩。

其次是一叶障目。无数事实和教训证明,涉及到领土及利益争端,国与国之间必须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否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因小失大,误国殃民。历史上日本不是没有机会去推动领土争端问题朝前走,然而,日本总是汲汲于小利、苟苟于眼前。在问题上,日本官方甚至也承认自己的算盘,那就是如果日本占得该岛,则可与中国在划分东海大陆架和专属区时多得为数可观的海洋国土和油气资源,这是典型的唯利是图,取于利而不是取于义,不见大局和长远。

再次是一意孤行。在问题上,远的不说,单从2002年起,日本就有实施岛屿租借和灯塔“国有化”、举行“夺岛”演习、增派并常驻大型巡逻艇、冲撞及抓扣中国渔船等单方面举措。并且,极为反常和悖理的是,从2010年9月撞船事件中,日方更多地是从中吸取了“逆向经验”:朝野两大党的一些头面政客极力否认在问题上来之不易的“72年共识”和中日间的长期默契,高调呼吁政府加强对的有效控制,其中的强硬分子甚至提出应派驻自卫队上岛。此种一意孤行的偏执和固陋,实属不知己不知彼、不知两国大局和世界大势,无异于带有赌博和玩火之嫌的危险之举。

日本的离岛命名工作,实际上是其综合海洋战略的新动向和子课题。从日本2010年通过“离岛法制”以来,以上命名之举已经是“题中之义”。进而言之,自日本2007年通过海洋法制建设以及“离岛法制”的母法――《海洋基本法》后,命名之举也被认为是迟早发生的“规定动作”。因为“保护离岛”也是基本法的主要内容之一。该基本法宣称实现“新海洋立国”大战略,规定了日本政府管理海洋的制度、政策理念和基本方针。

新海洋大战略,无非是从海洋获取维持或增进国家生存、发展和安全保障的空间和资源。上台后又在其《新增长战略》中提出开拓海洋新边疆的战略,应该说无甚新意。但是,可以看到,战略目标和内容虽然没怎么变,但战略实施主体的心态和举措却变化很大。日本当前的决策层和政治精英们――特别是执政的少壮战略派,面对世界格局变动和日本国运的颓势,为振兴日本经济和确保日本安全而利用海洋、扩大海洋权益的心态非常急切,充满了危机感;同时,在遇到具体的对外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时,他们又异常敏感,常常态度强硬、拼抢意识强烈,缺乏平衡、务实的大局观和协调精神。这些因素的变动,导致对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争议、中国和平利用海洋资源和国际公共空间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也给双方战略互惠关系的深入发展带来了直接挑战。

但是,“形势比人强”,中日之间的客观形势发展应该胜过这些少壮派的主观作为。两国分属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分别是对方的第一大和第三大贸易对象国,相互依存之深之密,已远非昔日能比。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稳定发展,既关系双方国计民生,也关系地区及国际的和平与繁荣。如此大势和大局,说到底,已经容不得日方某些人为其一厢情愿的海洋战略而一叶障目、一意孤行。不从大局出发,一不讲战略大局,二不顾互惠互利,对中国要求正当的领土被尊重的诚意和耐心置若罔闻,那么其结果只能是一种: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医疗费自负。

(据人民网 吴怀中/文)

第9篇

关键词:环境公民;海洋公民;环境公民;海洋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2)02-0018-05

随着人类海洋开发活动的日益拓展和深入,海洋开发过程中的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海洋经济、海洋生态以及海洋社会之间能否持续协调发展,成为各个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因为海洋区域空间的特殊性质,海洋环境治理也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处理的重要主题。本文尝试从环境公民与海洋公民的关系人手,考察海洋公民这一概念对于海洋环境治理的意义。

一、环境公民理论:背景与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林兵认为,中国环境问题的总体状况应当说是一种发展中的环境退化趋势。这种退化趋势形成的原因是:①长期实施的计划经济政策,其发展目标重于环境保护要求,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迄今未能遏抑;②环境管理乏力,环境政策滞后;③社会生活副产品形成主要污染源。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不容乐观,呈现为发展中的治理格局,既体现出一定的环境治理力度与成效,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治理目标同社会发展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从治理方式看,我国环境治理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形成相关制度。这种治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治理主体单一、环境法制存在失灵现象、规划环评程序不够完善合理、环境政策滞后于环境问题变化。

正是因为我国环境治理的基本框架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所以其基本行为通常表现为规划环评和行政执法。其中,在环境执法环节,环境治理通常以“环保风暴”的方式进行,也就是由中央环保部门在最高权力的支持下开展运动式的行动,借助阶段性速效行为来提升中国的环保工作水平。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常规的管理办法,这种自上而下、权力主导的环境执法模式存在着诸多缺陷。当然,政府主导模式有其速效和强有力的优势,但是从目前环境治理面临的复杂情境看,单一的管理主体已经不能够适应日益严峻的环境恶化压力。发展环境公民权、形成环境治理的多元主体、发动公众和组织广泛参与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理性选择。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自上而下的环境保护运动也在日渐转向强调公众参与和社区参与的环保行动;环境治理的主体从政府行为逐渐过渡到强调公民个体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的转变过程开始得更早一些,与这一转变过程密切相关的环境公民理论也较早地出现。在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现了公认的环境公害事件。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状况的持续恶化,环境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知识生产领域,环境社会学、生态社会学以及环境政治学等学科范式也逐渐出现,这些学科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的理性思考。随着公众与各类社会组织环境问题意识的提升,环境治理运动也蓬勃展开。毋庸置疑,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对立逐渐加剧,构成了环境公民、环境公民权概念及其理论形成的深刻背景。

环境公民、环境公民权以及环境公民社会等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目的是要克服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公民个体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一致性,从而有助于创建一种真正可持续的社会。环境公民是指那些在面临环境问题时通过改变个体态度实施环境保护行为的个体。而环境公民权就是实施环境保护行为时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责任。随着环境公民理论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实践,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行为和环境公民理论指导下的广泛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已经成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环境治理行为的常态。

环境公民理论的核心就是处理环境治理中的个体责任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公民理论的实在论基础、论证逻辑和环境公民权基本内容等方面。

第一,环境公民理论的实在论基础。公民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实在关系问题,表征了环境公民行为有其实在论基础。个体责任与环境问题之间关联的基础,是个体与生存环境之间存在的实在性关系。这种实在性关系将环境公民权置于物质性的环境实践活动中,使得权利和义务有了现实的归依。

从现实的环境治理实践来看,中西方采取的环境治理策略存在显著差异。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环境治理策略是给予公民社会发展的空间,表现出多主体、多中心和协同参与的特征。目前,上述治理策略在我国的影响非常有限。在环境政策制定方面,有观点认为中国的主要环境政策是由,官员在大体上不受公众意见影响的情况下制定的。而且“所有重要的环境组织,如自然之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都受政府的严格控制,其主要功能是提升中国的绿色形象,利用外国的帮助,进行环境研究,在政府绿色政策的执行方面寻求公众支持,并且将绿色价值社会化。在政策过程中,它们不允许发挥积极作用”。这种观点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也大体指出了我国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既有特征。这种环境治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割裂了公民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实在关系,客观上增大了环境保护的难度。

第二,环境公民理论的基本逻辑。其基本逻辑是如果公民个体能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的环境责任,而且能够基于一种实现环境正义的天然需要而不是显示其关爱与同情之类的道德情感来履行这种公民权责任,那么社会的生态可持续性水平将会得到空前程度的提高。这个逻辑至少包括两个基本判断:一是个体具备环境问题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环境问题知觉和判断;二是个体能够形成环境保护行为的动机并产生环境保护行为。从个体学习能力和行为产出或形成动机的能力来看,这两个判断都可以成立。在此基础上,个体能够将环境保护与个体环境责任结合在一起,克服个体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间的不一致现象。当然,除了个体因素之外,上述两个判断的成立还需要特定的语境和现实条件。这些条件的形成又有赖于个体之外社会的、文化的环境因素。判断一的成立,至少需要进一步拷问环境知识的来源和个体环境知觉判断的一般特征与个体差异特征。判断二的成立,则要对环保动机的激活过程、环保行为的类型和内容等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在这个意义上,环境公民行为总是与特定社会环境(或社会文化)提供的语境和条件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环境公民理论实际上把个体与社会、个体责任与社会文化建构紧密的关联在一起。

第三,环境公民权在实践问题上的局限性。首先,公民的环境责任与义务具有有限性,个体间的环境责任存在差异。这既表现为环境责任意识水平上的差异,也表现为环境保护行为结果的差异。每个公民个体的生态轨迹不同,从而形成了公民的环境责任与义务,用来确保自己的生态轨迹不会减少和阻碍其他个体包括后代从事有意义生活的机会。所以,环境公民权尽管在很多方面体现为人对自然的关心,但本质上只能是一种并非无限性的人类责任。其次,公民的环境责任主要强调了公民个体对于环境问题解决的单向责任。也就是说,环境公民权主要强调了公民个体的单向性义务,强调了公民责任对于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公民的个体道德层面,甚至有悖于个体的现实利益诉求。

二、海洋公民:环境公民理论在海洋领域的延伸

我国的海洋环境治理实践也与一般的环境治理过程相似,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动员型环境治理实践来进行。这种实践活动方式一方面体现了环境治理中政府主导的特征,保障了我国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也忽视甚至在客观上压抑了社会力量积极自主参与环保实践的动机。

当然,海洋环境治理过程也存在自身的特征。从治理对象看,海洋环境问题较之于陆地环境问题更为复杂。这种复杂性既体现在海洋生态资源的流动性上,也体现在海洋环境问题的易扩散性上。从治理主体看,海洋环境治理的主体通常具有跨地区、跨国家的性质,更加强调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合作。较之于一般环境治理,海洋环境治理的难度更大,更难以确定统一有效的法律规范和一般原则。因此,更应该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弥补自上而下式治理活动的不足,发展海洋公民的理念和行为应该成为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

海洋公民是指在海洋活动过程中行使海洋知情权、海洋决策权和海洋事务诉讼权的公民及公民组织。海洋公民是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社会秩序的基本主体,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权益维护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海洋公民主要的活动方式,就是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权益维护中积极参与和影响其他公众、企业、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海洋实践过程、海洋决策过程以及海洋管理过程。

海洋公民的观念是随着海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而发展起来的。这一概念既来自于传统公民概念,也直接脱胎于环境公民研究。传统公民概念主要讨论公共领域的问题,因而主要与公共生活、公共事务及决策等问题相关联。随着环境社会学与环境政治学等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公民的概念开始扩展到社会成员的环境心理、行为和态度领域,并被看做是一种鼓励公民行为转变的基本机制,用来降低人类对环境的消极影响,环境公民理论也应运而生,并为海洋公民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条件。当然,海洋公民概念的内涵更为宽泛,不仅仅局限在海洋环境治理的领域,也不仅仅只与海洋环境保护行为相关联,还涉及海洋事务的各个领域和层次,包括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海洋权益维护上的公民行为等。

在海洋环境治理的领域内,海洋公民的概念发展了环境公民的理念。从两者的关系看,海洋公民这一概念满足了环境公民理论的实在论基础和基本论证逻辑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海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环境公民理论的实在论基础在于公民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实在关系导致了环境问题与个体责任的关联。对于海洋公民而言,其实在论基础一方面继承了环境公民的实在论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海洋公民的实在论基础根植于比一般“人一地”关系更为复杂的“人-海”关系上。“人-海”关系即人类活动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以海洋为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扩展了人类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活动聚集度最高的海岸带首当其冲,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退化、灾害频发等问题触目惊心,人海关系向着不协调、恶化的方向急速演变。人类的涉海行为与海洋环境的恶化构成了海洋公民概念在海洋环境治理领域的实在论前提。

从海洋公民个体责任的论证逻辑看,海洋公民这一概念满足了环境公民权成立的两个基本判断:一方面,公众日益具备海洋环境相关的知识并能够对海洋环境问题进行知觉和判断。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以及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球各国特别是沿海各国的重要议题。海洋环境保护中的个体责任问题也成为上述议题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公民的关注和广泛参与。在海洋空间内,当前公民个体已经能够形成海洋环境保护行为的动机并产出海洋环境保护行为。基于上述判断,海洋公民概念的论证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

此外,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海洋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为海洋公民行为的发展提供了主体特征条件。海洋环境意识是环境意识在海洋空间领域的表征,是人类涉海行为的自我认知,是人类对海洋空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意识。从当前的人类海洋实践来看,经济社会的进步仍然意味着海洋权益争夺和海洋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反映出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日益扩大,新生态文明的海洋意识观念也初显端倪。这表明,公民的海洋环境意识在逐渐地提高和改善。

不同于具有封闭性的陆地社会,海洋空间(领域)的特性使得海洋社会更趋复杂。在海洋实践中,人类的涉海行为及其在这种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都与海洋环境的变化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总之,海洋公民这一概念扩大和延伸了环境公民理论的研究。将环境公民权与环境公民行为置于海洋空间或海洋社会这一领域,有利于进一步细化环境社会学和海洋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如果把海洋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人们的海洋实践行为,海洋公民概念突出了人们的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等涉海行为的实践特征,能够更好地把海洋社会理论研究和具体海洋实践对策统合起来。此外,环境社会理论与生态政治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在海洋公民这一概念中体现出来。

三、培养海洋公民理念和规范海洋公民行为的策略

从海洋实践的角度看,加强海洋公民研究、推广海洋公民的理念具有以下意义:有助于扩大政府海洋开发与治理决策的公众基础;有助于提高政府海洋政策的决策水平;有助于提高海洋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降低海洋管理的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包容海洋环境治理的多主体特征,尤其强调海洋环境保护的个体责任;有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海洋开发保护与治理的各个环节。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及其面对的挑战不同于一般的环境公民参与行为,海洋公民研究突出了海洋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独特特征,有助于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因此,在海洋开发、保护与治理的领域需要大力培育海洋公民理念、规范海洋公民行为。

首先,改善海洋教育的形式和水平。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海洋教育能够更大地提高海洋公民感水平。海洋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具体途径和做法是大力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海洋知识体系建设,从而提高海洋相关的教育水平。此外,海洋意识教育水平也不能仅仅依靠正式教育体制内的改革,大力发展非正式教育组织机构和非传统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和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涉海培训活动也都是重要的举措。

其次,增加与海洋环境相关的个人接触。在个体行为层面上,培养和发展亲海洋行为是有效提高海洋公民行为水平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海岸带居民的海洋环境意识水平要高于内陆居民。公民个体与海洋空间有关的历史生存经验、家庭与工作的区域特征以及娱乐休闲的方式,都会对海洋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再次,加强海洋保护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海洋决策参与制度。从确定社会秩序的角度看,环境立法可能是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可以把环境保护的个人责任、组织责任等考虑在立法程序内,使得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有法可依。在政府海洋立法与政策制定过程中,在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涉海事务决策过程中,同时也在海洋环境和海洋事务的监测与评价过程中,规范海洋公民行为,需要有制度性的保障,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政策与决策制度。

最后,大力培育海洋环境非政府组织。一方面,各类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公众与政府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于环境保护个人与社会责任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海洋环境非政府组织活动范围非常宽泛,既包括海洋环保宣传教育、海洋环保策划组织活动和海洋环境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包括与海洋环境相关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参与、与海洋环境相关问题解决和事件处理的监测、咨询及评估事务。

上述具体措施一方面从个体行为的角度着手,另一方面从公民行为与环境、海洋立法及决策过程的关系人手,以求在社会组织和政府行为的层面上实施更为宏观的影响。

第10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经济特征;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092 ― 02

前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从传统经济的发展进入到新型经济的建设,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构建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我国在发展新型经济过程中,不断探索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信息网络等等产业,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与此同时,海洋能源产业、海洋材料化工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等也成为沿海省份和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探究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探究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让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海洋经济概念

早期国内普遍认为海洋经济就是与海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比如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交换等。这种观点缺乏全面性,因为其不包括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活动,也漏掉了一些与海洋g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也赋予了海洋经济新的概念,其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狭义海洋经济、广义海洋经济、泛意海洋经济。狭义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经济海洋资源包括海洋水体和海洋空间。广义海洋经济是指包括与海洋资源相互产生上下接口的对应产业,还有陆海通用设备制造等在内的海洋开发提供便利条件的经济活动。泛意海洋经济是指与海洋相连接的海岛内陆上的产业、沿海内陆的内核经济,包括海岛经济和沿海经济。随后国务院颁布了官方的海洋经济的概念,其是指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因此,国内海洋经济的概念主流观点就是指与海洋相关的经济内容,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相关都称为海洋经济。

二、海洋经济特征

1.资源依赖型特征

海洋是不同于陆地的资源载体,其有着独特的性质,相比陆地而言海洋系统受到破坏或者污染将很难进行回复或治理,所以在开展海洋经济之前就应该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对海洋区域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没有海洋区域,那么海洋经济就不存在,所以海洋区域的大小决定着海洋经济的潜力,海洋区域越大,所拥有的海洋资源海越大,海洋资源质量越高,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所以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2.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高风险特征

现代的海洋经济产业分为两大类:像海洋造船和运输,港口发展业这样的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不断进行结构改变,组织创新和管理升级,如今有了新的变化,展现出新的面目。还有一类向海洋油气业、海洋能源业等的新型海洋产业,其则是依靠高薪科学技术为基础开发出来新型海洋产业。但是无论是传统的海洋产业还是新兴海洋产业都作为海洋经济的核心内容,帮助海洋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由于海洋技术开发的增加,导致资金投入不断增多,给海洋经济带来了高风险。此外发展海洋经济还有其他方面的风险,比如创新失败导致高投入没有达到预期回报的风险,再就是不可抗力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海啸、飓风、赤潮等海洋自然灾害,还有地震带来的损失。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环境压力逐渐加大,更多的自然灾害发生,加大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风险。因此,在发展海洋经济时,要充分考虑风险防控、规避、防范等方面的问题,强化此方面的课题研究,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

3.国家主导型特征

目前我国海洋资源的控制权都在国家手中,但是国家又不能直接的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经营,所以必须转接给个人或者地方政府来开发和经营,所以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需要合理的分配和利用。然后政府部门作为监管部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一个监督和主导的作用。为了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海洋管理部门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职能,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生态破坏、损坏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等。因此,不断完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海洋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国家的制度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1.海洋资源开发,优化产业布局

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相对于国际上发达国家还很落后,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合理规划开发海洋资源,全面优化海洋产业布局。首先,从从海洋经济概念的辨析入手,分析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特点,探求一种能够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方案,规划好未来5年甚至10年的海洋资源发展计划。其次,对目前的海洋计划进行改革,解决海洋发展计划中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部分,致力于统一一个发展目标,优化海洋产业的整体布局,不能因小失大。最后,提高国民对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为我国未来的海洋经济健康稳步持续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现海洋跨越发展

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各种关于海洋政策还不够健全,政策内容也不够完整、清晰、统一,同时也缺少创新体系和完整的体制。在海洋高速跨越发展的今天,没有创新的体系很难支撑其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制定一套专属的策略,解决海洋经济发展、资源保护问题。把现有的技术结合最先进的理念进行科技创新,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一方面保障我国海洋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的进阶提供重要的经验和梁海的基础。

3.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工程建设

目前我国对海洋工程的投入相当不足,因为海洋经济的技术要求国家必须加大对海洋科技和工程研究的投入,才能奠定海洋经济的科技基础,保持其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保证国家在重点海域进行海洋方面的投入,可以设立专项海洋研究资金,加大提高在海洋领域的投入研究力度,重视研究项目,由浅至深不断探索研究。当然对目前研究形式比较落后的中国,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引入人才,提高其相应的福利待遇,促使其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开发。

4.启动海上安全战略,优化海洋经济服务

海上安全关系到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海洋面积将近300万平方海里,许多岛屿与海域受到邻国的侵扰,相当一部分的海域已经收到国外的分割或实际控制,所以我国必须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保护我国海洋权益不受侵害。因此,目前国内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加强保卫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发展,海上运输安全战略应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中国应当一方面严厉打击海盗,一方面强调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各国务实合作,共同打击海上犯罪行为,在保证海上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强化海洋经济建设。

结语

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海洋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要求。现代化海洋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创新国家海洋政策,坚持合理、科学的海洋资源开发,注重对海洋的开发和养护,让海洋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进行。

〔参 考 文 献〕

〔1〕秦月,秦可德,徐长乐.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11):1405-1411.

〔2〕刘大海,葛佳敏,纪瑞雪,李晓璇.中国沿海和内陆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及变化趋势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01):14-20.

〔3〕张永波,辛峻峰,王继业.山东省游艇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03):14-19.

〔4〕滕欣,徐伟,董月娥,胡恒.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的动态效应――以天津市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01):27-32.

〔5〕王双,张雪梅.沿海地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天津为例〔J〕.理论界,2014,(11):35-40.

〔6〕狄乾斌,高群.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11):74-78.

〔7〕王显丽,姜国强,王君丽.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04):107-112.

〔8〕孙瑞杰,杨潇,于保华.国家与沿海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预期比^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02):77-79.

〔9〕孙才志,李欣.基于核密度估计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演变〔J〕.经济地理,2015,(01):96-103.

〔10〕洪伟东.海洋经济概念界定的逻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10):97-101.

〔11〕滕欣,董月娥.海陆经济竞合协同演化模型及策略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09):90-95.

〔12〕李彬,韩增林.辽宁省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04):93-97.

〔13〕张少峰,张春华,邢素坤.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04):103-106.

〔14〕蔡先凤.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安全保护:重大挑战与制度创新〔J〕.法治研究,2012,(10):108-116.

〔15〕刚晓丹,韩增林,彭飞,等.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沿海地区经济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异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04):19-26.

〔16〕陈艳丽,王波,王峥,等.在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01):21-26.

第11篇

关键词:海洋文化;小学海洋教学;作用

一、海洋文化简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开发利用史,在长久的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在海洋教学中,将海洋文化与小学教学有机融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将海洋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形成自身的海洋教学特色。海洋文化包含了地理、历史以及一些人文故事,它从综合的角度反映了海洋开发利用的历史,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该种海洋文化,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海洋教学的综合水平。

海洋文化凸显了一个地区和国家海洋发展和利用的历史及特点,也从某种程度上彰显着对海洋权益的维护,对国家海洋的维护、学生海洋意识及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海洋特质来提高教学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海洋文化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就青岛市来讲,依托城市发展了较为丰富的海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将这些海洋文化应用于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和民俗有更多的了解,实现海洋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海洋文化对小学海洋教学的积极作用

海洋文化是一种历史、地理以及文化的沉淀,将海洋文化融于小学海洋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海洋文化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海洋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包含地理知识以及有关历史、民俗等知识和内容,并且该种海洋文化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将海洋文化与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的介绍和引入,使得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激发其学生对于海洋知识学习的热情,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海洋文化知识的介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和锻炼。

2.海洋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

在小学海洋教学中,将海洋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整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结构,能使海洋教学与地理、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的综合提升。以海洋文化作为指导,将相关的地域资源以及科学内容应用到教学中,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保证了教学效果。

3.海洋文化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小学海洋教学中,学生海洋意识及海洋观念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海洋文化及相关海洋知识的应用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海洋及其重要性,使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将海洋文化应用于小学海洋教学中,能够以更为生动、直观的文化现象深化学生的认识,加深其对于海洋文化及海洋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4.海洋文化的应用需要有效的教学措施来保证

为了更好地将海洋文化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海洋文化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来提高教学质量。实践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的综合应用来为学生提供一种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海洋,掌握相关知识。具体来讲,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活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一种欢快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来推动教学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推动教学措施的完善,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新课标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小学海洋教学而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这对于教学而言,应该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海洋文化与海洋教学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通过教学手段的应用来推动小学海洋教学水平的提升。实践中,教师应该将海洋文化以物质等形式外化出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提高小学海洋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亚英.新时期在中小学推广海洋教育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2(15).

第12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在国家经济战略的指导下,海洋经济迅即成为新的“增长点”。如何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岚桥集团董事长叶成多年来一直关我国注海洋经济的发展,在他看来,发展港口经济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叶成认为,在发展港口经济的过程中,“前港后厂、两头在港”的临港工业应成为重要依托。

作为一家拥有石油化工、港口物流、旅游地产、国际贸易四大板块的民营企业家,叶成对于海洋发展的独到见解来自于其多年的实战积累。据介绍,2005年,山东岚桥集团就正式设立日照岚桥港务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岚桥港,构建港口物流产业的战略发展布局。岚桥港位于黄海海州湾北岸,居山东沿海最南端,其地质、自然条件是最难得的建设深水大港良址;水路、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依照国务院批准的《日照港总体规划》,岚桥港区将建成以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矿石等大宗散货运输的综合性深水港区,规划设计年通过能力2亿吨。港区规划为三个作业区,分别为液体化工作业区、中部作业区、深水泊位作业区。

随着对港口、物流产业的深入接触,叶成对我国港口行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说,目前,我国港口行业正处于产业的扩张期,港口码头泊位大型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港口码头行业正面临着持续繁荣的契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群初具规模,码头泊位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沿海各省市政府也纷纷将经济发展重心从陆地向海洋转移,将港口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投入力度,谋求区域和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并陆续推出了加快港口发展的有力政策。

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港口行业的繁荣和发展。叶成指出,这一时期,应大力发展港口“前港后厂、两头在港”的临港工业。“前港后厂”是“大港口、大泊头”发展的新模式,指的是大企业直接设在港口旁边,原料从海上运来以后,直接进入化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通过海运运走。这样不但极大节约物流成本,也有利于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业,拉长临港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点 评

短短20年,岚桥实现了“港口梦”、“炼油梦”、“五星级酒店梦”,实现了从“小舢板”到“大航母”的嬗变。很多人认为,这是奇迹。但叶成却说:“硬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