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典现代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探究现代诗歌教学模式,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力打造高效诗歌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代诗歌教学部分让学生学有所得,实实在在受到高尚情操与文学素养的熏陶,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个体的独特的鉴赏经验,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及成因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高中的语文老师抱怨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对现代诗歌的掌握不多,鉴赏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学习的内容也只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以至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无所适从,茫然无措,更是无法有效的解决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诗歌鉴赏这样的题目。我们也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写作练笔或考场作文很少用诗歌这样的文体。而且现在的学生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缺乏诗意。总觉得生活乏善可陈,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点……
造成以上现状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中考考纲的导向、现代诗歌让学生缺乏兴趣,使用修辞种类多,不易理解,加之不少老师对诗歌探究有限,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很难做到通过诗歌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因素,导致学生对现代诗歌不重视。
1.教师以中考为导向,忽略了现代诗歌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考什么,教什么,将“海量”阅读变成“滴水”阅读;怎么考,怎么教,将课堂的丰富性变成单一的对答案;用记忆代替思维,如让学生背答题常用语等现象是教师在进行所谓的“有效教学”的经典误区。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九年级六册课本,其中有五册有现代诗歌(其中八年级下册是散文诗),全套书总共26首,约占课文总数的六分之一,占总教学课时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见现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紧跟中考导向的前提下很多老师很难把现代诗歌教学落到实处。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阅读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深入开展研究的更少,导致教师文学素养相对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应试知识点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意境韵味,无法有效胜任现代诗歌教学工作。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部分教师完全以单向讲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是出于考试的目的,至多也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也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种为考试而教学的片面理念,无法有效彰显现代诗歌美的因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上述条件下,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生动性也较为有限,学生所学习的是相关知识点等应试内容,教师通过单向讲解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没有能够通过引领感悟的方式展示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导致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缺乏浓厚兴趣。甚至由于某些省市没有把现代诗歌内容列入中考范围,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根本不重视现代诗歌的学习。
3.文本内容缺乏时代感,课外延伸较为狭隘。初中语文课本在经过几次改版之后在各方面都注入了新的血液,加之各地教科书的陆续出版使语文教学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我们的课本并不是完美的,其中还是有不少缺陷。新诗虽然有新的东西加进来但是精读课文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还是以前的诗歌。就是加进略读课文中的诗歌也大多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很多语文教师又没有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延伸拓展,语文课本似乎是中学生了解现代诗的唯一途径,从而造成除了从课本上学到的为数不多的几首诗外,学生们基本上再也说不出其他的现象。当然选入文本的这些诗歌都是中国现代以来很好的作品,但这还是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广度。以至于现代诗歌教学拓展似春风不度玉门关,导致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二、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诗作要做适当的调整
1.选编现代诗歌的标准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入选教材的作品原则上要是名家名篇,要用最优秀的诗作教育中学生,培养他们的诗歌素养、文学素养。70后的人都会对贺敬之的《回延安》和柯岩的《,你在哪里?》印象颇深。现行版本的教材里就缺少这样的经典之作。
(2)要兼顾各个时代和地域性的作品。既有现代诗也有当代诗,既有中国诗,也有外国诗。作为外国诗作要讲究典型性,莱蒙托夫的《祖国》和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不可谓不经典,但相比于雪莱、拜伦、惠特曼而言就稍嫌逊色。
(3)内容的深浅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既让他们能够理解,又对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有一定的挑战。
2.提升教师对现代诗歌作品研究、鉴赏能力,改变现代诗歌教学的传统方式。相对于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诗歌方面的积累,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的短板。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增加现代诗歌阅读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诗歌的意境、背景、主题、结构、用词等多方面开展分析探究,多接触现代诗歌,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的底蕴。语文教师不但要会讲课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要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甚至是文学研究者。语文的教学只有和文学相联系才能有深度和广度,才能进而培养学生们对文学的热情,使学生具有人文情怀。一旦教师对新诗有了兴趣,有了较深的认识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和教师一起进入诗的世界,文学的世界。
同时,教师还应当潜心研究现代诗歌内容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听课、研讨、座谈以及上网搜索、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将先进的现代诗歌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的心灵进入诗歌中所描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主题以及恰当的用词,以此为切入点,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感悟研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之中深化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解读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够指导学生立意练字、推敲词句,在深刻领悟理解意境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读诗读好诗。在国外,特别是在英美国家,现代诗歌的普及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初中生是开展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理想群体,由于他们正处于各种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要让他们通过感受诗歌的意境,陶冶性情,熏陶品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音乐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过看视频朗读,听录音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教师和学生分层朗读、自由选择朗读等等,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之中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情境的画面,增强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度,让他们在美中阅读、感悟、享受、理解。在进行朗读技巧基本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实际指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构建诗歌的绘画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引导想象让学生开启思维的翅膀,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简约的词句所展示的诗歌艺术境界,从而深刻领悟诗人的情感。
4.注重课内外结合的高效诗歌教学模式,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创作。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比如学习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戴望舒另外一首《狱中题壁》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找一些其他作者写的相关的主题的诗歌,引导学生自己谈感受,对比着进行分析理解。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扩大阅读视野,还可以加深对此类主题作品的理解,锻炼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学习效果会好很多。一位教师在讲授冰心的《荷叶母亲》时,巧妙地把余光中献给母亲的诗《母难日》作为课文的延伸材料,取得了绝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大量的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增加文化底蕴积累。同时,还可以开展与现代诗歌教学相关的活动,来促进和巩固教学成效,如进行诗歌朗诵竞赛、诗歌创作竞赛等等,以赛促学,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诗歌专题研究活动,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领会技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仿写,在教学一种题材类型的现代诗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借鉴教材的写法,自选题目进行仿写、改写或自由创作。对学生来说,创作诗歌并不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正处于天真烂漫、才思如泉的黄金时代和诗歌天然亲近的诗兴年华,通过仿写、改写或自由创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当然教师在学生仿写或创作中要有必要的指导。刚开始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过严格,只要情感表达清楚即可。慢慢地在形式上、结构上进行要求,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学生至少可以在考试中做仿写题时会得心应手很多,对于作文写作也有不小的帮助,对于水平稍高的学生来说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没有问题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当我们学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后,班里有个父母离异的女孩仿写了一首《我用黑色的画笔》表达了父母从争吵、离异到分开独立生活的内心情感过程,表情达意清楚明了、结构完整修辞使用贴切、形式较为完善,让我很是震惊。
有人说:忽视现代诗歌教学,是抛弃当代精英文化的一种表现,最终会对整个中国文学写作和继承造成莫大的危害。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新提起一些当年诗歌界的人和事,当我们再次诵读前人的作品。我们毫无疑问将看到一双双茫然的眼睛。的确,“诗歌的衰落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原因,但是,诗心不应该随着诗歌繁荣时代的消亡而一同被埋葬。我们提倡诗歌教育,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人,而是让他们读诗、爱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
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诗趣是可以培养的,语文教育理应担负起这项工作,尤其是初中语文教育。现代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审美赏鉴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文学书写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过诗歌他们可以逐步向真向善向美,并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思考时代。所以,我们的现代诗歌教育要充分发挥其陶心养性和人文素养的审美与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光潜. 《诗论》,三联书店,1984,245.
[3]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4.
[4] 朱自清. 《新诗杂话》,三联书店,1984,7.
[5] 王克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学,《语文教学》,1673-0992(2011)06-275-02.
[6] 王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育亟待改进》,新浪博客.
[7] 顾冠群. 《中学诗歌教学误区初探》,语文教学参考,1994(5),113.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2301
众所周知,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因此,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就专门安排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的学习,可见编者的用心良苦。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教师愿意花大功夫去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美,也很少有学生真正对现代诗歌感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现代诗歌地位不高
中国的现代诗歌诞生于前夕,它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及民族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但是中国现代诗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以及诗人的数量上都远远不及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典诗歌。
造成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考语文试卷并未将现代诗歌作为重点考核的部分。比如在考查诗歌鉴赏时经常会把古典诗词的赏析作为重点考核对象,高考作文也明确注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等等。在现在这样一个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急功近利的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不会花大力气去学习、关注与高考无关的内容,现代诗歌的地位也就被慢慢地边缘化了。
2.教师的诗歌素养不高
语文教师的诗歌素养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现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属于小众文学,一般的人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喜欢看小说而不喜欢看诗集,甚至许多语文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体验、对于现代诗歌的知识储备非常少,再加上教师工作的繁忙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原因,平时接触现代诗歌的机会少之又少,诗歌素养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只会枯燥地照本宣科,就诗论诗,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美。有的教师甚至是“一笔代过”,草草教完,大大抹杀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
如何能够提高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从诗歌中获取更多的文学养料,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要有深厚的现代诗歌素养
高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领者,要想让学生在诗歌课堂教学中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深厚的诗歌素养,要成为一个有诗意的人,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有独到的艺术见解,有较高的艺术修为。
2.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提高现代诗歌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现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并且不定期地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举行新诗创作大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诗作推荐给出版社进行刊登,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
3.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艺术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诗歌更是如此。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整首诗歌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极富音乐美;句式灵活自由、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具有建筑美;夕阳下的柳树,随波起伏的青荇等美妙的意境可以让读者陶醉其中,极具绘画美。这正是闻一多先生“三美原则”的完美体现。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觉、去体会诗歌中的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不能孤立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中国的现代诗歌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及民族风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古典诗歌、外国诗歌的鉴赏,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将会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1、伊人。
“伊人”是用来形容女孩美好、美丽的词,早在诗经中就有特别经典的句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美好的人儿,再水的另一方与我隔空相望,美好的感情由此产生,懵懂而梦幻,所以现代诗取名表示“伊人”是一种特别美好的情感。
2、蓝萦。
这是宋带诗人王安石《渔家傲》中的一句诗,句中的“蓝”字用的极好,可以根据这句诗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蓝萦,蓝指蓝天白云,荆蓝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寓指心胸宽广、握瑜怀瑾、才华横溢。“蓝萦”是一个很动听,很温婉的名字。
3、鹂夏。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一句诗,诗句《阴阴夏木啭黄鹂》描绘的是在茂密的树林中黄鹂婉转鸣唱的场景,有这句诗得出一个好听的名字:鹂夏,夏指四季中的夏季,寓指满腔热忱、热情洋溢、生如夏花。“鹂夏”这个名字清丽、动听,给人一种悦耳动听的感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感知
诗歌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存在,是语言艺术的体现。童年读诗,诗歌可以使一个人与诗意相伴,渗透锻炼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
一、高度重视诗歌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追求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战略选择,是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中国古代文化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经典现代诗歌作品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课程严格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全面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和继承创新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了解诗歌的形式或特征
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接触和学习了一些诗歌,了解了诗歌简洁、押韵的形式特征,但远未理解诗歌形式的完整性,不区分诗歌和其他文学流派。对于古代和现代,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中外诗歌作品没有明显区别。对于这种情况,集中诗歌单元使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诗不像小说、散文和童话故事那样主题明确。所以学生不能从细节分析,而应该整体理解,应该首先通过反复背诵捕获诗人的心,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整体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人的心境明确告诉学生:诗需要用心去感悟。
三、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
诗歌留给读者的精神遗产在许多情况下不是整体的感触与大内涵,通常是在一小块触动内心力量。所以,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欣赏等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美好,这正是诗歌审美的特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因为一旦在诗的广泛持久的阅读理解中,心灵便自然产生诗意。但由于古作严格,容易束缚学生气质,所以,我们鼓励多写能反映学生童年乐趣的现代诗歌。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诵读;欣赏;仿写;实践活动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新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大力倡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一、“诵”——诵读经典,浸润经典
1、校本教材为经典诵读铺路搭桥
要顺利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就要先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倾力编写了一套《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教材,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兼及古今中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中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自然精妙的古韵联对、富含哲理的名言古文,还有情趣盎然的童谣童诗、清新隽永的现代诗歌散文……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欣赏,每首古诗词后面都附有注释、译文、赏析和插图。
教材的编排体系也有所创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年级分为6册,按文化主题分单元进行编排,且单元主题力求与语文教科书的单元主题相联系。例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化主题为“童年的足迹”,校本教材中则相应编入“童年足迹”组诗(包括崔道融的《溪居即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及《舟过安仁》)。这样,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把校本教材中的篇目作为拓展材料,从而使经典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采用“古诗连璧”的教学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此外,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也有利于学校实施统一的考核和评价,检验古诗文诵读开展的效果。
2、校园环境为经典诵读营造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环境创设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壁画、展牌、黑板报等平台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在操场北侧整面墙上,我们悬挂了13幅古色古香的经典劝学诗展牌;厕所外墙上则书有《三字经》片段和《新编三字经》;大门口电子屏上打出了“传承中华经典,构建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等标语。校园里矗立着几块展牌,用来展示学生的各种作品:诗配画、赠诗卡、诗词手抄报、主题征文……教室的黑板报和墙报也都设置了“经典诵读”园地,引导孩子们亲近经典。
3、吟诵美读为经典诵读增添乐趣
每天的早读20分钟,是我校法定的诵读时间。每周的语文活动课,各个班级也常常创造性地开展诗词诵读活动:读、讲、唱、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经典诗文演绎得有声有色。老师们还善于“挤”出点滴时间,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诵读。如有的班开设了“课前一首诗”,不让预备铃后的短短两分钟闲过;有的班放学时朗诵诗词走出校门,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美丽风景。
经典是美的,但这种美不会主动呈现出来,需要我们带领孩子去激活它、唤醒它。我校老师尤为重视诵读技巧的指导,引导孩子们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和节奏,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在诵读方式上也有所创新,除了常用的范读、领读、齐读、自由读、配乐读、合作读等方式,还有以下种种方式:
拍手诵读:两个人面对面边拍手边诵读,如唱歌谣;
击节诵读:个人拍手诵读,节奏可快可慢,富有变化;
接力诵读:一人一句轮流诵读,做到衔接流畅;
表演诵读:诵读时加上动作表演,既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增添了趣味性;
伴奏诵读:有别于配乐读,是要与乐曲的节奏合拍,如同说唱;
古诗诵唱:演唱诗词歌曲,或选熟悉的曲调配上诗词演唱。
以上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交替使用,可以让学生们百读不厌,乐此不疲。熟读自然成诵。
4、多彩活动为经典诵读助推加力
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各班会自主开展一些诵读比赛,如举行“诗词牌”、“玩转‘诗词宝桶’”、成语诗句接龙比赛等等。我校每年都举行班级古诗文诵读成果展示。各班同学精心选择诵读主题及篇目,进行独具匠心的编排,通过灵活多样、饶有童趣的诵唱方式,展示自己的风采,抒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有的班级还邀请家长参与,玩起了“看表演猜诗”之类的互动游戏,更是乐在其中。经过评比,我们对优秀班级予以表彰。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生成更大的动力。
二、“赏”——欣赏经典,享受经典
诵读经典要融入生活。我们大力倡导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诵读活动,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唤醒经典,享受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老师们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之美、享受诵读之乐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办报:以办古诗文手抄报的形式引导学生课后搜集经典古诗文及相关文章,包括诗人简介、诗文赏析、诗人轶事、诗词知识等。高年级可以进行专题阅读和欣赏,如“诗人与酒”、“月到中秋”、“剑舞唐诗”等等。
绘画:以诗配画的形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将文字转化成画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写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其他文体;开展经典诵读主题征文、演讲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己诵读收获和个性风采的舞台。
游戏:课间结合跳皮筋、托球背诗等游戏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达到诵读积累的同时收获健康和快乐。
歌舞:利用一些节日举办集体歌咏活动或诗词歌曲演唱会,让学生一展亮丽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
三、“写”——仿写经典,践行经典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专家、教师对经典古诗文诵读作过研究,但大多是关注诵读、积累层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则证明了仿写诗词的可行性。引导学生走进仿写和创作诗歌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纵情挥洒才思,这是我校老师做的新尝试。
1、 诗词格律玩中学
古典诗词讲究格律,这是仿写的难点。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们并没有在诗词格律上做太多要求,而是 抛开一些束缚,让孩子们放胆提笔。然而,押韵、对仗等基本的格律还是应该让孩子们掌握的,否则何以成诗?我们在中年级经常开展接压韵词(句)、对对子的语文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一些技巧,为以后的诗词仿写打下基础。
2、诗社博客勤交流
有的班级在老师的引导下创建了诗社或文学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写实践活动。师生之间常常交流,推敲玩味,反复修改,学生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有的班级还创建了博客,为学生搭建起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5、校园诗报展风采
我校创办了校园诗歌报《诗心童趣》,专门发表学生的诗文创作,报道学校的特色活动。“诗心童趣”诗歌报为孩子们开创了一片辽阔天地,也成为展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扇小小窗口。
从学习个体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中职生更注重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往往忽略对美的体验、感受与陶冶。再综观时下,语文课的文学味被一些丰富的“活动”取代了,课堂气氛热闹,真正打动心灵的东西却少了。
钟启泉先生提出:学生独特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必须借助于种种体验――生活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产体验和文化体验等。事实上,语文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于其能通过文学作品的体验感悟,引发学生的美感并陶冶其性情,以弥补其他教育所不及养成的高尚情感。诗词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为璀璨耀眼的明珠。诗词教学也定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验与感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了古典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使学生能够“读出自己”。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以下是笔者在探索如何让中职生走近诗词、接受诗词并喜爱诗词道路上获得的心得。
一、 以诗为伴,明确目的
一首好诗,有时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影响无数人的一生。若将人生分为五个阶段:童话时代、诗歌时代、小说时代、散文时代和哲学时代,那么十七八岁的学生正是天生的诗人,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诗歌时代。上了高中,直至三十岁前,人的特点是充满激情,不用考虑柴米油盐,只关注鲜花、云朵和社会正义,如诗如画、色彩绚烂,这段岁月正应以诗为伴。古代中国最早的文学是《诗经》和《楚辞》,诗在中国几千年来美不胜收,没有哪个民族的人像我们的先辈那样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作为后代的我们,理应让生活充满诗意。
诗歌为我们的人生平添了许多真、善、美的光辉。为了让学生明了学诗的目的,对诗词产生兴趣,笔者经常为学生作有关“诗词的魅力”的讲座,旨在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认同诗歌,接受诗歌,直至喜爱诗歌。笔者也从盲人乞讨“行行好吧,给我点钱”至诗人改写文章“春天来了,可是我看不见”的故事,到趣味诗词、经典诗词的举例赏析,让学生看到诗词的光芒,点燃学生对诗的热情。
二、 精神感召,激发兴趣
让中职生走近古典诗词,旨在培养其良好的意识,感受诗词巨大的魅力。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调整传统教学对学生生硬灌输、强加要求的模式,不硬性要求学生一定要背诵多少首诗歌、知道多少诗人,而是通过熏陶,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受诗歌带给人的精神体验。为积极调动学生学诗的兴趣,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一) 培养古典诗词源于生活的意识。“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词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要消除学生对诗词的敬畏感。
(二) 循序渐进地去赏析。从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回文诗、对联欣赏到经典古诗词赏析,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诗词学习的乐趣。
(三) 入情吟诵地来品味。入情地朗诵诗词最能读出诗味。从诵读中,我们可以体会诗词的美感,并且可以延伸至现代诗歌,品味诗词带来的音韵美、节奏美。
古诗文诵读教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诵读读出作品所传达的情、所阐述的理。吟诵品味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抒发的真情、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也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折服,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强烈兴趣,体会古诗词学习原来是如此地奇妙与精彩。通常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间的对话中,我们也能偶然听到参杂的诗句,说其一,对方就能明白其二,这样的玄妙使学生乐此不疲。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因诵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方面的相异而有所不同,且许多作品本身存在理解的多义性,这些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地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 自编教材,深探方法
本着“课内得法,课外迁移”“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原则,笔者邀请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共同参与、研讨适合中职生的古诗词。例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编写校本教材《我们的诗》;在选编课外古诗词时,特别注重与文本的联系,或同步拓展,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不同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如何讲诗词方面,笔者也下了不少工夫,努力探讨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方法,避免枯燥乏味、生硬灌输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学生乐学、爱学。耳熟能详的句子,教师要多说多讲,以点带面:可设计有张力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进行专题讲述,对同一风格、同一题材、同一情感、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比较分析。
在诗歌解读中,我们还应坚持用诗化的语言解释诗歌,尽量避免字面直译;应知人论世,善于因诗说事和以事说诗,以增强感染力。
在教学中,我们也注重课堂探讨的氛围。学生间的探讨、师生间的探讨总能在不经意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无意中便丰厚了作品本身的内涵。教师可引领学生自己去找诗句、读诗句、分享诗句,让学生试说感受,同学间再相互探讨。这样探讨的过程便是主动学习的过程。
班级黑板报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平台。笔者班级的黑板报每期有“诗词一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名诗推介,有诗人介绍,有诗坛趣话,也有学生稚作。这些都发挥着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和展示学生才华的双重作用。
四、 依托文本,展开想象
教师应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二度创作。如在执教《用意象说话》中,我们由意象“丁香”展开,结合李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与李商隐诗《代赠》,也结合现代诗《雨巷》中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的形象展开,让学生用现代语言描述,以达到美的享受。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适度想象,联系到意境、风格相似的诗文,让学生共同参与,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再适时加以点拨,学生便可举一反三。这样既展示了教师的学养,更为学生搭建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培养能力和拓展视野的平台。
五、 吟诵经典,仿写诗句
学生如果从心理上接受诗词,便会不自觉地去吟诵,这自然会增大其古诗词背诵的容量。诗词的魅力在吟诵中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学生品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都起着很大作用,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也是一种耳濡目染的熏陶。
在诗词诵读活动的引领下,班级可以兴起诵读经典热。很多学生必然会向成语、歇后语、三字经、《增广贤文》、名人名言等方面拓展延伸,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便会慢慢地丰厚起来。这时,我们可以开始诵读散文精品、进行演讲比赛。在我校的一个班级,学生自行组织了演讲比赛,在诗歌良好氛围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可谓空前高涨,也取得了很好效果。如今,该班有四位同学是学校朗诵社成员,三位同学是校广播室成员,更有一位同学被评选为校文艺大型活动的主持人。
在大量吟诵的基础上,便可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仿写诗歌的方法。
(一) 套用经典仿诗句
我们可以改诗造句,套用经典诗词,改动诗句进行创新;也可以编写回目,如学生在赏析经典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情节细分为八个过程,再用章回小说回目的写法给每个过程加标题;还可以编写对联,力求句子工整,表意明确,尽量追求押韵,追求词汇的美丽。
(二) 还原生活写诗句
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生活、联系实际。如前段时间“我爸是李刚”事件轰动一时,各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纷纷谴责,更有网友套用古诗词为“我爸是李刚”进行遣词造句。在课堂上,笔者亦让学生结合古诗词自主创新造句。由于活动内容新鲜,贴合时代,学生的创作可谓丰富多彩。这样的教学既能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又丰富了诗词教学的内容。在一片调侃声中,寓教于“侃”,寓思于“侃”。
(三) 自创作品,共同分享
学生的作品创作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适时分享、点评,以肯定为主,建议辅之,以此更好地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六、 德育为重,延伸写作
中职生的进取心相对较弱,厌学心理和美德缺失是日益明显的问题,也是老师们甚感头疼的问题。如校园中为小事而引发的口角矛盾、打架事件,学生的早恋问题,都让教师犯难。而古典诗词中蕴涵着诸多中华民族的美德:谦让、礼貌、才子佳人高尚隐忍的爱情观等,学习这些对中职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文化体验。因为在赏析诗词中,我们不仅可以触摸诗人的灵魂,也能感受到诗人的真性情和真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做温文儒雅的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
关键词:现代诗歌 中学生 精神家园建设
一、中学生精神现状及现代诗歌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地全面迅猛发展,“快餐文化”正渗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商业性特征所体现出来的追求物欲和感官享受的文化环境,很容易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带来拜金主义影响和功利主义色彩。中学生因其特有的年龄、心理特征逐渐成为“快餐文化”消费中最活跃的群体,进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我们知道,“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在青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人生经历浅,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选择能力和辨别善恶能力较弱。低俗化的文化产品,影响了中学生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部分中学生精神生活具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倾向。他们学习上不肯努力,行为上迷恋网络、电子游颍思想上胸无大志。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自古以来,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的传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指出教学应“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课程标准如此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引领学生阅读富含“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搭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歌在提高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诗歌因其自身“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独特的人格”特点,不失为我们帮助学生更好地搭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条“捷径”。
二、现代诗歌对中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呵护,致使他们意志脆弱且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就逃避现实,这不仅不利于学业的进步,对其身心也将造成极大的影响。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运动,历经了“”这一特殊年代,其中不乏我们先辈在巨大苦难面前勇敢前行的不朽篇章。如牛汉的《半棵树》,“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诗歌在向我们交代了半棵树的命运遭际同时,更为我们塑造了半棵树倔强挺立、韧性战斗的不屈形象。诗人在《谈谈我这个人,以及我的诗》中这样说:“如果没有碰到诗,或者说,诗没有找寻到我,我多半早已被厄运吞没,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诗在拯救我的同时,也找到了它自己的一个真身(诗至少有一千个自己)。于是,我与我的诗相依为命。”在这段叙述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笔下的不屈于命运的“半棵树”就是诗人“自己的一个真身”,他的“真身”就是缘于我们这个民族“天行健”的意志。教师在教学《半棵树》时,可以以“读《半棵树》有感”为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以练笔的形式写一段文字,以期达到学生能从“半棵树”上汲取精神力量,培养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直面挫折的勇气的目标。
2.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2015年3月第10期节目中,嘉宾马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言论受到各界人士的批判,但从另一方面折射了现代女性的择偶观――金钱至上。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清晰地注意到此类相亲节目受到了我们广大中学生的喜爱,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少学生的爱情观会受其影响,从而对其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对此,本人认为,教师不能忽视或回避“爱情”这一话题,而应该通过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感悟“什么是爱情”。针对这类学生,舒婷的《致橡树》则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在诗中,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比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坚决的否定态度。诗人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以一种独立的身份出现。这首张扬女性意识、宣布女性人格独立的诗歌,无疑是对《非诚勿扰》中女嘉宾的“金钱至上”的择偶观的有力反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婚恋观,相信在学生心中自有一杆衡量之秤,孰轻孰重、孰是孰非自有选择。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诞生于“五四”运动的现代诗歌,从出生时间就注定它必须正视祖国人民的命运并为之呼喊抗争。在汹涌澎湃的社会变革中,诗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反对侵略、捍卫、振兴中华成为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或慷慨激烈,或愤恨不平,或厉声疾呼,写下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感人篇章。如郭沫若《黄浦江口》,“平和之乡呵/我的父母邦!/岸草那么青翠/流水这般嫩黄!”这种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字字句句让读者在吟诵之余感受到诗人内心炽热的爱国情怀;再如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诗歌开篇就用如此沉重的声音击打着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对祖国灾难沉痛的悲吟之情;再如梁小斌《雪白的墙》,“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我们惊讶于诗人孩子般口吻的同时,更为祖国走向新生而欣喜不已。现代诗歌中表现家国之思、爱国情怀的诗歌不胜枚举,这就为我们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通过爱国主义诗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现代诗歌能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学品味
现代诗歌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和形象之美,在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具有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阅读吟诵它们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学品味。如徐志摩《沙扬娜拉》,“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在优美的旋律中将诗人对“不胜凉风”的“水莲花”般日本女郎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得恰到好处。又如郑愁予《错误》,借用“莲花”“东风”“柳絮”“青石”“春帷”“窗扉”等意象,创设了一个优雅美妙且又极具江南风骨的古典情境,使读者感慨哀叹于那淡淡忧伤、悠悠情韵。又如郑愁予《错误》,借用“莲花”“东风”“柳絮”“青石”“春帷”“窗扉”等意象,为读者创设了一个优雅美妙且又极具江南风骨的古典情境,置身其中无不让人感受到那淡淡忧伤、悠悠情韵。美是人类独有的情感体验,带给我们情感满足的同时又使我们精神愉悦。别林斯基曾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现代诗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启迪学生感悟人性之美,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学品味。
5.现代诗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社会化的生产和发展使如今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功利现实。在如此纷扰喧嚣的人世中,人一旦没有了诗意的栖息地,精神家园也将不复存在,从而使心灵异化甚至扭曲。现代诗歌是诗人灵感的顿悟,阅读诗歌,这种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将会毫不保留地感染读者,扣动读者灵魂的心弦,使其终身受益。如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这时河汉无声,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马群忘记了飞翔/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的诗句,带给我们强烈的时空感。品读着诗句,不由使我们深临其境,仿佛自己已置身于哈尔盖荒凉广阔宁静的天空之下,在深深地感受到自然的博大和永恒同时,更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哈尔盖的草原、哈尔盖的天空,感受到小草的美好,感受到人生的美妙,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感。而这种自然的诗意、社会的诗意、内心的诗意也许只有现代诗歌才是我们能找寻的至美答案,从而唤醒沉睡麻木的灵魂,开辟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素养。
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传达着诗人的情感,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学生精神文化建设中必然需要这样的精髓来丰富提升,从诗歌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理想、培养高雅的文学素养、感悟人生的真谛、丰富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S].民族出版社.2005.7,P23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P8.
[3]赵志峰编著.中国现代诗歌经典选读[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9.
[4]李新华.现代诗歌教学的价值存在与改革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8.5.
[5]王倩倩.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意义及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5.5.
音乐创作和表演是音乐家个人意志和审美的体现,但只要打算公开发表和表演,它就是一种有对象的表达,不再属于音乐家的个人隐私了。音乐家需要在作品或表演中构筑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可以隐藏得很深,也可以形状很怪异,只要能在创作者和听众心灵之间起到连通作用就可以。
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院长、钢琴家哈特穆特・霍尔在他的公开课上曾说一句很经典的话:“德国艺术歌曲是很个人化的音乐,但不是私人的。”我想这句话也可以适用在其他音乐门类。
我们的发型、服饰、谈吐、措辞风格等等都属于个人的,能充分展现个性的自由,但前提是不能令周围绝大多数人感到讨厌、恶心;我们的家居装饰、食品口味、沐浴习惯、睡姿等等则属于私人的,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其怪癖程度可以没有底线。它们的区别就是:“私人”的是可以不见人的;“个人”的是要见人的,所以不能“见不得人”。
音乐创作和表演是音乐家个人意志和审美的体现,但只要打算公开发表和表演,它就是一种有对象的表达,不再属于音乐家的个人隐私了。音乐家需要在作品或表演中构筑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可以隐藏得很深,也可以形状很怪异,只要能在创作者和听众心灵之间起到连通作用就可以。没有通道的音乐要么是创作者抱着“吓死你们”的高傲态度,故意拒绝和听众交流的“私人收藏”;要么是作者本来就没有表达的意愿,或者不具备构筑通道的能力,为了完成“作业”而生产的“产品”。这种“私人”的音乐如果拿出来见人,不是人就是恶心人。
但这并不是说音乐作品和表演就应该都是“公共”的。八面玲珑人见人爱的音乐当然好,但就像八面玲珑人见人爱的人通常都不是个性突出的人一样,宫保鸡丁类型的音乐并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高端智慧和审美,经典隽永的音乐作品和表演都有着强烈的个性印记。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属于“个性”是不能脱离时代环境判断的:牛仔裤、染发、手持话筒演唱、音乐会现场和观众互动等等现在很“大众”的事物,在当年刚刚出现时可都是很“个性”的。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勋伯格等古典音乐大师,现在被所有音乐专业人士奉为先师,但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是标新立异的“先锋派”;“猫王”、甲壳虫乐队、迈克尔・杰克逊、罗大佑、李宗盛等经典流行音乐家,在当年也都是从“非主流”起家,开一代先河的。但是这些经典音乐家的个人风格,并没有完全脱离他们各自的时代风格,在超越时代的同时,也代表着那个时代,成为音乐历史时代的分界坐标。
中国文学史家、诗人林庚曾对一位激进的现代诗爱好者说:“写诗尽量可以说自己的话,但不能说黑话、胡话。”黑话属于行业暗语,还可以小范围流通;胡话则是不清醒状态下的自说自话,属于没人能懂私人臆想。由此看来,“个人的而非私人的”,这句话也许也适用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和表现吧。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词大赛开场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1男:今天,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那么,就让这快乐响彻云宵吧。
女:陈捷,你知道吗?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像,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
女:我当然知道,就如《出塞一样》,作者以诗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战争的仇恨和失去家人的痛苦。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由劳获、陈捷、朱朗晴、李煜涛、冯朗荣、周钧信等同学带来的朗诵《出塞》,希望你们能从中体会到边防战士们远离家乡,失去亲人的情感。
男:让我闪一直来感受吧。
男:人未还。战争是多么残酷,诗人用真切的情感写下了这首悲壮的诗,体现了自己对战争的痛恨,诗是如此裸露地展现了自己。
女:的确,接下来,陈麒名、林文静、黄子谦、戴健锋一组同学将描写春夏秋冬的四首诗结合在了一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次来自四季的感受吧。有请--
女:多美的意境啊!四季真美好!我们知道,描写四季的不仅有古诗,还有现代诗。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2女: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女: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人们称之为“经典”。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女: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男: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女)让我们读着诗唱起来;让我们唱着诗舞起来。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老师共六位,他们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判这次比赛,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光临表示欢迎。
接下来有请戚校长就古诗文唱诵比赛活动发表讲话。大家欢迎。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在,我宣布:兴谷小学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3尊敬的各位领导、广大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伴随着火热夏天的热情步伐,第二届古诗文朗诵大赛如期而至。大会第一项:有请张校长为本次大赛致开幕词。
一、张校长致开幕词。
感谢张校长的一席话,它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诗词的璀璨耀眼。下面进行大赛的第二项:有请教师代表李老师发言。
二、教师代表李老师发言。
听了李老师对古诗词的独到理解和精彩诠释后,让我们再来聆听一下学生的心声。第三项:
三、学生代表发言。
在选手的摩拳擦掌中,在观众的认真聆听下,第二届古诗文大赛拉开了序幕——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4望千古故乡明月,唱一阙历史弦歌。古往今来,每年当夜,文人骚客面对良辰美景,小饼嚼月,评古今、论兴亡,引诗情、上碧宵,看那大漠长河,边塞雄关,春花秋月,雨雪风霜。
在这竹舍青青,月上西楼的美丽夜晚,让这似曾相识的古远意境,唤醒我们心中渺远迷蒙的情思,能够照耀尘世的,不只是诗仙邀约的明月,更有那万世流芳的日月山河一卷诗。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1.《古诗联颂》
你可曾见过江南水乡莲叶何田田的醉人风光,你可曾听过婉转动人的春鸟啼鸣,你可曾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遇到采药的隐者,你可曾珍惜过粒粒皆辛苦的盘中餐,你可曾感慨西楚霸王徒留千古壮烈英名?今晚,一群特殊的吟诵者将再现这些诗情画卷,开启我们的精神之旅。
2.《春江花月夜》
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是附小的小学生和留学生朋友一起表演的古诗联诵,接下来请欣赏兰霞老师朗诵《春江花月夜》。
在《全唐诗》浩瀚的星空中,被闻一多先生称为“孤篇压全唐”的作品,正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花木流霜,如梦似幻的小夜曲潺潺流动,这哀而不伤的盛唐之音伴随着江潮明月缭绕千年。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春江花月夜》的美好境界吧。
3.《钗头凤》
沈园孤鹤轩前的残垣断壁上,记载着陆游与唐婉的凄婉爱情。八百年间,那深挚无告的缱绻真情被诗情和画意渲染着,被时间和记忆洇润着。“错错错”、“莫莫莫”,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诗人陆游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他一生都放不下的,除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就只有这位“咽泪装欢”的女子了。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5甲:敬爱的各位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大家好!
乙:我们四年级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
甲: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乙: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诵中华经典,展示同学们激情澎湃的风采。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乙: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甲: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释,恰恰与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的理念相契合,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指向育人、指向人性、促进人的发展,让“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落地,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于是就应该有“学校搭台,语文唱戏”的“地利”。
作为新课改引导下的教师,我们应有“让每个孩子带着微笑走进班级,带着自信走向成功”的教育理想,这恰恰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人和”。
一、以语文课前展示为载体,将综合性学习渗透在每天的课堂上
每节课的语文课前展示,可由2名学生主持,以小组为单位,以月份为周期,分别设置我们规定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主题,以“友情”为内容,具体安排为:“千秋一诗心”环节要求一组古诗配乐朗诵+赏析,一组现代诗配乐朗诵+赏析+仿写;“书海拾贝”环节要求美文背诵+赏析+仿写;“历史故事”环
节要求叙述故事+感悟。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积累了知识,展示了才华,为课堂营造了浓浓的语文氛围,同时也实现了在活动中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以学校大型活动为平台,将综合性学习落实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学校每届新七年级的开学典礼都要进行神圣的“入学式”,在庄严的拜师礼结束后,学生便依次走上大舞台,进行不少于1分钟的自我介绍。这个过程是学生第一次在全年级的同学和家长面前亮相,是对他们勇气的培养和潜能的激发。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要想办法用新颖的形式来“包装”自己的发言,并且要制作一页包括自己姓名、照片、爱好特长、座右铭、梦想等内容的PPT,以便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具体实施过程。
三、以语文学科活动为手段,将综合性学习根植在每名学生心中
顾明远教授说:“教育在细微处,成长在活动中。”教学实际上是经过策划好的“教”与“学”的游戏活动,“游戏化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
升。因此,我们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谋求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学校每周给语文学科一小时的学科活动时间,旨在通过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体语文教师集思广益,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在每月末的年级语文活动中展现出来。为了保证学生的参与率,每次活动都是经过班级一至两次海选,选拔出最适合该活动的选手,代表班级出战,进行年级层面的展示,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们的学科活动具有明确的评价机制,与学校的“评星晋级”评价体系一脉相承,每一次年级活动都进行现场表奖,颁发春田中学精心设计的证书,拍照留念。根据获奖等级予以个人加星的奖励,金奖、银奖、铜奖、参与奖分别对应加10颗、7颗、5颗、3颗星的奖励;设立个人单项奖,如“最具创意奖”“最美声音奖”“小小演说家”“最佳挑战者”等,予以个人加10颗星的奖励,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本学期,计划开展如下学科活动:9月份:现代诗歌朗诵大赛;10月份:读书汇报会,主题为《我眼中的 》(《西游记》人物评析);11月份:现代诗创作笔会;12月份:课本剧大赛,将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装》《寓言四则》《西游记》经典片段通过学生的表演展现出来。这些活动就是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的设计。
另外,每个学期学生创作的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随笔,还是文学评论,我们都要求学生不断修改整理。每个班级成立文学社,由学生负责设计栏目、征集稿件,每两个月或一个学期出一次班刊;每名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将自己的作品精心设计,结集成册,给予加星奖励。这正是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的体现。
二十年前的学生时代,拜读著名诗人艾青先生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为先生所塑造的大堰河形象而深情流泪,为造成大堰河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而诅咒。今天,作为老师,教读此文,亦颇多感概。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今的教育提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让学生做一个有德之人,而不是有才无德。特别是时下独生子女的教育,更有必要让他们上好这一课,新编人教版语文教材就很好地选用了艾青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这首现代诗很好地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感恩社会从感恩父母做起——这是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语文教学的使命。传承德行,寓于文化之中,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虽然这首诗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但母爱却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另辟蹊径,从感恩教育入手。
一、修辞让母爱情深
全诗为了充分表现大堰河对“我”的养育之恩和“我”的感恩之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浓烈。首先,在诗歌的第四节、第六节,作者对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两个家庭之间经济鸿沟的明显;诗人在“自己家”与“大堰河家”受到不同的对待,不同感受的对比显示出了诗人的亲疏与爱憎;大堰河的梦想与现实、生前勤劳与死后凄凉,这些对比无不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其次,诗歌把反复与排比两个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如第四节的8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表明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用墨很省,但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另外,诗歌还运用了呼告手法直抒胸臆。在诗歌的结尾,作者写道:“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至此,诗歌把一个善良、勤劳、仁厚、慈爱的母亲形象非常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揭示了“我”的怀念、感激、赞颂、讴歌。
二、细节让母爱真实
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如第四节一口气用了8个排比句“在你……之后”,这8个排比句其实就是8个生活细节,大堰河在搭好灶火后,在拍去炭灰后,在尝过熟饭后,在放好酱碗后,在补好破衣后,在包扎伤手后,在掐死虱子后,在拾起鸡蛋后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些生活场景真实而亲切,让母爱就流淌在身边。再如,在第七节也用六个“她含着笑”来揭示大堰河劳动的场景。她洗衣,洗菜,切菜,喂猪,炖肉,晒麦之后,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读到这些语句,我们的双眼怎么不会湿润,怎么能不被打动,内心的那根琴弦怎么能不被拨动?母亲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于是,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母亲为我们的操劳,体验母爱的伟大,自然就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三、仿写让母爱彰显
在朗读的基础上有了深切的体验后,让学生仿写母亲形象,文体不限。经过仿写,可以选取优秀作文示范,也可以就细节描写好的作文加以点评,让母爱这一话题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从心灵深处去打动学生,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可以在教学结束时,齐唱母爱之歌,让母爱情结长驻心间,进而把教学推向。教读中,和学生一起聆听歌者的智慧,内心再次受到震撼,灵魂也受到净化。
“大堰河”,让我们找到了心灵的港湾,让我们有了文化的传承,是千百年来孝行的范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很好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诵读经典吧,去感悟经典的魅力。
一、课前诵读,精彩纷呈
课前的诗词诵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良好的语感,还能借助诗词的优美意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诗词的语言特色的熏陶和感染下,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开设一个“诗文采集本”,每周采集五首诗,一个星期内的语文课前三分钟都需反复诵读这一组诗。同时,我引导学生尝试“四段式诵读法”,即将一周七天划分为四段。周二至周四是朗读阶段;周五开始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并要求利用周末两天巩固记忆;周一要求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并在对方的诗文采集本上给已背过的诗词贴上红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还根据学生的得星情况,在班上开展“诗文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累大量古诗词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诗文导入,情趣横生
导入新课时利用古诗词特有的语言艺术来创设情景,能有效地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把情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如在导入《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齐背《游子吟》,然后让学生说出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的理解。在学生回答后,我饱含深情地导入:母爱是春夜的小雨,物细无声;母爱是三月的阳光,静静地奉献。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唐代的孟郊用了这首《游子吟》赞美了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所写,他用这篇课文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也一定会被这份浓浓的母爱所感动……这样的导入,渲染了课堂气氛,触动了学生心底对母爱的共鸣,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
三、即兴穿插,加深感悟
在学习课文时,即兴穿插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是一门教学艺术,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的心灵在浓浓的充满诗意的氛围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如沐诗香。
《小草之歌》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在学习最后一个小节时,我以小草的口吻说:“我就是一株小草,但不要担心冬天我会面容枯槁,因为当春风吹遍辽阔的大地时,我又会绿遍天涯海角……同学们,听了我这株小草的自述,你们能想到用哪一首诗来赞美我吗?”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情不自禁地朗诵了起来。
四、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结课延伸往往是教师对课文主旨的升华。在这时渗透经典诗词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余音缭绕”,可让诗歌的音符像清泉一般在课堂上流淌,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做到“人散课终情未了”。
1. 学文引诗点中心。如教完《失去的一天》一文,我让学生诵读一些珍惜时间的诗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学生在古诗的声韵里接受了诗词的熏陶,在诵读声中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懂得了珍惜时间,珍惜今天。
2. 以诗带诗展思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学完这首诗后,我又出示了其他的一些送别诗,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