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谨就文言文学习内容之一的文言句子翻译作简单的总结。
一、翻译要求和原则
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句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对。直译要求原文每字每句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每字每词在原文中都有根据,并且译文的句式特点和风格都要和原文保持一致。比如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等在译文中都要体现出来。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但不必完全不拘泥于原文字句,它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甚至可采用与原文很不相同的表达方式。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作为考试,文言语句的翻译基本以直译为主,实在难直译时才采用意译的方法。
二、四种翻译方法
1、按序翻译。
就是随着原文的词序,遇到一词解释一词,依序解释翻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直译”。例如翻译《刻舟求剑》一文中“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一句,先逐词解释:其,他的。剑,古今同义,不用翻译,直接用。自,从。舟,船。中,方位词,不用翻译,直接用。坠,掉。于,到。水,古今同义,不用翻译,直接用。那么,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是: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又如翻译《郑人买履》一文中“吾忘持度”一句,先逐词解释:吾,我。忘,忘了。持,拿或者带。度,尺码。依次排列,整个句子的意思即为:“我忘了带尺码。 ”
2、调整语序。
就是适当调整翻译成现代汉语后的某些词语的顺序。有时,通过直译翻译的句子词序不太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尤其是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都要调整过来。例如翻译《幼时记趣》一文中 “徐喷以烟”一句,用直译法 “慢慢地用烟喷”,显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应该把词序颠倒为“用烟慢慢地喷”,这是状语后置的例子。再如《陋室铭》一文中的“何陋之有”一句,应该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句中“之”字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宾语“何陋”提前,因为在古汉语中,习惯将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习惯将宾语放在动词的后面,所以翻译时要将其调换过来,这是宾语前置的例子。
3、添加成分。
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省略某一词语或某一成分的现象,运用直译的方法很可能会使句子因缺少成分而不通。这时,就需要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词语,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完整、通顺。例如《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一句,直译为:“人家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这样翻译,句子的意思就难以理解了。其实这个句子中省略了一些成分,补充完整应该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人家),(我)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这样句子的意思就非常顺畅且好理解了。
4、词语替代。
论文关键词:睹物思人,情何以堪,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鉴赏
《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属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中教学篇目。这两篇文言文篇幅较长,实词虚词用法丰富,但学生手头有相关作者、背景资料,有翻译,还有内容分析,所以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两篇文言文时,设计第一步,就告诉学生要深入课本和资料,第二步将学生分组,整理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第三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两篇文言文的异同。
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属主张古文运动的散文大家,两文又都书写了对已逝世亲人的至痛之情,读来悲恻动人。无论是作者与被记者关系和情感,还有抒情的方式,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作者的形象和思想情感,都有可比性,所以在学生扫除文字障碍之后,通过两文的比较,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抒情的方式。从比较中还可以学习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以下是让学生讨论交流两篇文言文的异同的教学片段。
师: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及作者与被记者关系和情感,还有抒情的方式,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作者的形象和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作者都是主张古文运动的大家。
生:都抒发了对已逝亲人的至痛之情。
生:都通过叙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师:情感相同吗?
生:不完全相同。
师:请说一说怎么不完全相同。
生:《祭十二郎文》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生:是的,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
师:这是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生:这是间接抒情。
生:总之,文章抒发了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宦海苦情,难怪有人说它是“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师: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生:作者先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
师:哪些趣事?
生:第一件,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生:第二件,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
生:第三件,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
师:为什么记述这些趣事?
生: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传递出深切的悼念之情。
师:两篇文章还有不同点吗?
生:《祭十二郎文》睹“书信”而忆事,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则以“竹”为载体。
师:为何以“竹”为载体?
生:文章开始写到画竹的技法,中间写到偃竹记的来历,最后写到作者在文与可病逝之后看到偃竹图,想起文与可,不由产生感伤悲痛的情怀。整篇文章就是围绕竹子在组织材料,由竹子引起了作者的感伤情怀。线索是竹子。
生:由我们还可想到文与可的为人。
关键词: 文言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陶冶情操,更要通过文言文的学习,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初中生应“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是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总要求。但是文言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尽量少的文字传达尽量多的意思,并且与人们的日常口语严重脱节,这给我们理解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进而实现教学总目标中的要求,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从现实的教学角度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文言文自身的规律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分打好基础合作学习个人练习三步走,这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一、打好基础,启动独立
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坚实的地基做基础,万丈高楼是造不起来的。同样,要培养好学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打好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打好这个基础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甚至有些枯燥,但这个过程又是必需的,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儿。只有迈过了这个坎儿,《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打好基础呢?
(一)要多读。文言文虽然理解起来比较难,但初中课本中的课文除一些特例,如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外,一般不会存在读音障碍。在预习时读课文能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熟悉课文内容;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部分的或大致的意会。这时虽然谈不上理解,但这种意会有时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的意思。学习后的读又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要重视词义的理解。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这一点在现实教学中有被淡化的倾向,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句子和课文的整体理解而不重视对词义的讲解,这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或许问题不大,但长久以往,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就会降低,积累的词义量就会减少。当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文言文时就容易出现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的现象,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要重视词义的理解,尤其是“掌握古代常用词汇的意义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必须坚持以词汇为中心来进行文言课文的教学”。[1]
1.要恰当地理解词义,在打基础阶段教师串讲这种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仍然是必需的。这一点又常被许多人诟病,认为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只充当了录音机的角色,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他们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学习文言文,教师做好指导就行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有了相当的基础后这样做是可行的,但在打基础阶段这样做反而欲速则不达。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学生连“器”都没有,又怎么“善其事”呢?刚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文言文对学生来讲无异于天书,如果没有老师串讲这根拐杖,他们就很难较快自立或者说要走很多弯路。串讲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让学生打好基础的手段。
通过串讲,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释词,这是关键。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的形式上有很大差别,古代汉语多为单音词表意,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表示一定的意义;现代汉语多为复音词表意,一个词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表示一定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文言词语的解释其实就是要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成一个意义与之相当的现代汉语的复音词,只有少数解释为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词。文言文中的复音词表意在初中阶段并不多,可以作为例外加以掌握。在弄清了词义之后,再连词成句,意思就大体清楚了。如《幼时记趣》中“余忆童稚时”一句,“余”解释为“我”,“忆”解释为“回忆”,“童”解释为“童年”,“稚”解释为“幼小”,“时”解释为“时候”,把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观察这个句子还可以发现:有的文言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时,这个文言词本身就包含在现代汉语词当中,这种情况在词语解释时并不少见,可以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加以掌握。另外,文言文由于其用语的高度凝练,一词多义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师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做好辨析归纳工作,以利于今后的学习。要强调的是,在打基础的起始阶段,串讲并不全是老师一味地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听、记笔记等,而是以串讲带动词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2.在文言文词义的学习中有些问题还要引起重视。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记忆一些常用词汇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石。只有具备一定的词义量的积累,才会带来文言文学习上的质的飞跃。这个做法看起来笨拙,但从实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磨刀不误砍柴工,适用的就是好的。在文言文词义的学习中还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初中阶段,文言词语中所涉及的一些语法知识和虚词用法是教学的难点但并不是重点,做一般了解即可,个别重要的强调一下,以免主次不分,影响学习效率。打基础这一步持续的时间以一到一个半学年为宜。
(三)要会翻译文言文。文句翻译得好与不好是文言文学习能力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文言文的句式和现代文的句式在结构上多数差不多,因此翻译时在句法结构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初学时学生容易机械地将每个词的意义相加来翻译句子,这种做法在刚开始时可以理解,却是欠妥的,要引导学生改正。文言文翻译有它自己的要求:一是文意上要忠于原文;二是文句上要翻译流畅;三是文字上要用语优美。要实现这个目标,翻译时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据许多教师的经验可概括为五个字:增、删、移、留、换。增,指补充原文省去的成分;删,指删去某些不能译出的虚词;移,指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词序;留,指保留原来的某些词语,如人名等专有名词;换,指更换古今词形不同、词义不同的词”[2],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练习、掌握。
二、合作学习,推动独立
在释词译句和词义的积累量有了相当的基础后,就可以进入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合作学习阶段。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不再以老师讲解为主,而是以学生交流学习、合作解决问题为主,老师只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解答,处于指导者的地位。
在课堂上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呢?分组交流合作学习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这种分组应该以方便为原则,让学生不用离开座位就能进行交流讨论,那种在公开课上让学生搬动位置围成一圈所进行的表演式的分组是不足取的,在日常教学中并不实用。参照微软系统中的小游戏——挖地雷的方法,采用“定点分组法”是比较合适的。即以一个座位为中心,以与它相邻的前后左右、斜上斜下围成一圈的座位形成一个学习交流小组,组与组之间人员不交叉,因班级座位编排关系而落单的同学并入邻近的组,这个点位是固定的,不因换座位换人而改变。当然,班级座位排法不同,分组可能也会不同。按照这种方法分出来的学习交流小组不多,组内人员相对多一些,这样既便于学生集思广益地进行交流学习,又便于老师巡视指导,还避免了因搬动座位而产生的副作用。由此可见,分组学习首先是组员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在预习时组员之间各自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在交流学习中,甲没有解决的问题,乙可能已经解决了,这时乙就可以帮助甲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在组内就可以解决。其次,合作交流学习是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在一个组中,如果有问题大家都没能解决或没能取得一致意见,就把它作为组的共同问题向老师提出来。教师这时不要急于作答,而是要先问其他组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若其他组已经解决了就由其他组来作答;若其他组都不能作答,再由大家集体讨论看能否解决,出现这种状况时教师要注意控制好节奏,以免耽误教学进程。最后才是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对于同学们未能解决而又讨论未果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解答。其实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就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注意辨析他们的说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适的,这样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回答,让学生信服。例如《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一句中的“下”的解释,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解释为“向下”,因为战车不高,低头完全可以看见车轮压过的痕迹。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战场上很混乱,车轮印相互叠压,又被人马等踩踏,在车上不易分辨清楚,必须下去才能看得清楚,所以应该解释为“下去”。双方都是从战场角度去理解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忽视了从语言的角度去思考。后文有“登轼而望之”一句,“登”是一个动词是被大家认同的。前后文联系起来看,这实际上曹刿一下一上的两个动作,突出曹刿谨慎沉着地指挥作战的形象,因而解释为“下去”更恰当,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这一阶段的训练也应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达到相应的效果,安排半学年到一个半学年的时间是比较好的,这样有充分的调节余地。
合作学习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在相互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同别人相处,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这些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个人练习,实现独立
经过前两步的学习,学生们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时就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文言文阅读来检验。这一阶段的做法比较灵活,所选的阅读材料可以是课内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的资料。课外资料的选择应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要太难,要浅显些,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当然,老师在这一阶段仍要做好必要的释疑解惑工作。这一阶段训练的时间比较灵活,课内课外都行,由老师根据情况控制掌握,但训练时间不应少于一个学期。
这三步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说第一步是双手扶着学生走的话,第二步是一只手扶着学生走了,第三步则是放手让学生走了,这也是“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只要认认真真地走好了这三步,《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就不难实现。
参考文献:
一、统一中考复习单元重组的标准
单元重组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目标明确,标准统一。在认真分析学情、梳理复习内容、研究中考要求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按文章体裁进行单元重组的标准。
按文体进行单元重组可组成相对独立的语文知识复习体系和语文能力发展体系,为达成中考复习目标服务。这样做符合学生应考的心理特点及复习规律,学生能按新的单元系统地进行自主复习与训练,从而巩固和完善所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语文能力,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小说单元的重组。小说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理解掌握小说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是初中生应具备的小说鉴赏能力。小说单元的重组便于学生集中强化复习,能完善学生有关小说方面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积累素材,借鉴小说的写作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中考复习以文章体裁组元的实施
根据文体组元标准,笔者把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复习内容重新编排为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模块,并细分为十个单元。具体实施如下:
(一)文学作品
第一单元:诗词
单元复习目标:背诵;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以《诗人谈诗》为纲,涉及文本有《冰心诗四首》《天上的街市》《词二首》《现代诗二首》《有的人》《歌词二首》《组歌两首》《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古代诗词三首》《七律・》《古诗四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诵读欣赏中的诗词。
第二单元:小说
单元复习目标:归纳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艺术手段的作用;体会小说的丰富内涵。
以《小说家谈小说》为纲,涉及文本有《孔乙己》《范进中举》《故乡》《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草》《伟人细胞》《甜甜的泥土》《三颗枸杞豆》《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父母的心》《窗》《热爱生命》《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安恩和奶牛》及名著赏析中的《西游记》《水浒传》《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文训练:注重细节描写。
第三单元:散文
单元复习目标:体会散文的不同风格;反复品味散文意蕴深长的语言。
以《散文家谈散文》为纲,涉及文本有《春》《济南的冬天》《夏》《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画山绣水》《蔚蓝的王国》《飞红滴翠记黄山》《绿》《雪》《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柳叶儿》《枣核》《繁星》《错过》《散步》《背影》《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囚绿记》《享受生活》《送行》《给我的孩子们》《为你打开一扇门》《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及名著赏析中的《朝花夕拾》。
作文训练:抒发真情实感。
第四单元:剧本
单元复习目标: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欣赏人物语言;注意舞台说明。
涉及文本有《威尼斯商人(节选)》《市长(选场)》《江村小景》《一厘米》《(节选)》。
(二)非文学作品
第五单元:新闻、演讲
单元复习目标:了解新闻体裁及演讲稿的特点。
涉及文本:
(1)新闻:①消息:《三个太阳》《录音新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新闻两篇》。
②通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始终眷恋着祖国》《一双手》。
(2)演讲:《悼念玛丽居里》《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五篇。
第六单元:记叙文
单元复习目标:把握中心意思;梳理记叙线索,注意详略;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涉及文本:
(1)叙事文:《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社戏》《斜塔上的实验》《老山界》。
(2)记人文:《我的母亲》《童年的朋友》《一面》《我们家的男子汉》《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我的老师》《台阶》《呼兰河传(节选)》。
作文训练:重视立意构思。
第七单元:说明文
单元复习目标: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掌握常用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
涉及文本:
(1)事物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松鼠》《松树金龟子(节选)》《国宝――大熊猫》《苏州园林》。
(2)事理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沙漠里的奇观现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叫三声夸克》。
(3)科普介绍:《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4)专题:《长城》《汉字》《广告多棱镜》《气候物象》《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
第八单元:议论文
单元复习目标:抓住中心论点,了解论证过程;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揣摩议论文的语言。
涉及文本:《事物的正确大答案不止一个》《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成功》《创造学思想录》《学问和智慧》《论美》《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三)文言文分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目标:读懂、读通、读透文章;归纳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句子翻译字字落实;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观点。
第九单元:文言文中的寓言、说明文
涉及文本:
(1)寓言:《古代寓言二则》《黔之驴》《愚公移山》。
(2)说明文:《梦溪笔谈二则》《黄鹤楼》《于园》《活板》《核舟记》。
第十单元:文言文中的记叙文、议论文
涉及文本:
(1)记叙文:《赵普》《晏子使楚》《人琴俱亡》《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幼时记趣》《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