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分层级管理

护理分层级管理

时间:2023-05-30 10:16: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分层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分层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管理;现代医院;应用

为评价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现对比我院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各300份护理资料,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2012年至2015年间的300份护理资料作为观察组,2009年至2012年间的300份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62例占54.0%,女性患者有138例占46.0%,年龄在24~74岁之间,平均年龄(38.3±9.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69例占56.3%,女性患者有131例占43.7%,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36.3±1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未有过大变动,所有护理人员均为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后的持证上岗人员。1.2方法。观察组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按照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考核成绩等分为三个层次,一级为助理护士,主要负责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二级为执行护士,主要负责有创技术操作及对一级助理护士进行工作指导;三级为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有创治疗和处置、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工作[1];分级分组后,每组任命一名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为组长,指导和监督小组工作,制定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总结每日护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并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会议;另外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主要学习新的护理理念、护理操作方法、新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等,从而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即常规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轮班护理[2]。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技术能力、病情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护理质量及临床服务满意度。1.4统计学分析。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其中的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技术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讨论

现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逐渐增高[3]。在医院护理管理中,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患者需求[4]。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必然趋势。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提升护理质量为目标,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级,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承担不同程度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上到下形成指导、监督机制,从而逐层提升护理质量[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技术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结论:在现代医院中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金艳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

参考文献

[1]刘红燕.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51+54.

[2]苑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10:105-106.

[3]董金金.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06:110.

第2篇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作用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就是护士了,因此,病人在住院期间要快速的恢复体质,护士的护理效率与质量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对医院的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主要的目的是合理利用现有的护士人力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人才的浪费[2]。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选取70名护士,其中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选取70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基础护士有20例,护师26例,主管护师24例。按学历和经验可以分为:高中10例,大专36例,本科24例。实验组35例护士年龄20-45岁,平均为(29.8±1.7)岁。对照组护士年龄19-46岁,平均(30.1±2.6)岁。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职称上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5例医护人员均以常规管理模式为主,与以往的工作模式没有区别,仍然采用轮班制度。实验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构建层级管理模式

以职位的高低来组成培训队伍,每一队伍配有一名主管护师,以职位的层级来进行针对性的考核和职位选拔。

1.2.2层级分工明确

为了避免出现工作安排不清楚的现象,确保医护人员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有明确的认知,可以进行层级的分工。工作细分,能够避免产生护理工作出现脱节的情况。护士长作为护士部门中的管理员,对于整个护理构架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都要实行统一化的管理。

1.2.3排班模式

当前医院都是24小时工作制的,大部分的医院采取的都是轮班制度,没有考虑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因此可以采取三班制的轮班制度,一天中安排三名医院工作者,这样医护人员在上班期间才不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现象,对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1.3观察标准

从我院选取的70例护士,在分成两组后,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工作后,让两组的护士护理的对象对自己进行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同时让两组护士对其所在组运用的管理模式进行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

1.4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对对照组护士的满意度为(78.2±2.4)分,护士对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为(69.6±9.5)分;患者对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2.2±6.5)分,护士对实验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3.7±5.5)分,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分层级管理模式满意度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在当前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对护士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护士管理模式中护士责任感较低,长久下去,患者与护士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实验组护士服务的满意度和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此,目前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护士工作中具有提高工作质量和护理质量的良好作用。综上所述,对护士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护理质量,因此,值得在护士工作管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何晓娟 单位:成都新华医院

参考文献:

[1]刘伟,江志强,刘斌,何贤禄.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士进行杂志,2010,51):29-34.

第3篇

1 一般资料

    我们科室护士 54人,其中男护2人,女护32人; 年龄在23〜38岁之间;职称有护师48人,主管护师 5人,副主任护师1人;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我们按 照工作年限分2年内,〜5年,〜8年,年以上组, 根据不同组安排培训考核。54名护理人员中34名 为在编护士,其余20名为合同制护士。

2 方法

    2.1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

    将54名护理人员分成6个组,每组9人,并尽量 平衡每组的职称、编制和年龄、工龄等情况。6个组 的成员分成8个层级:仪器组、压疮组、基础护理组、 功能锻炼组、气道管理组、病历书写组、管道管理组、 院感组。每个组由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士老少搭 配,负责各相关的内容。由组长组织,讨论科室现存 的问题,大家出点子然后进行整改。每位护士各司 其职,小组合作。按照小组合理排班,实施8小时连 续值班制。我们自2012年2月开始的排班模式实行 三班制,白天2名,夜班1名,责任组长负责日常工 作,负责监督、指导工作。组长由年资较高、工作能 力强的护士担任。

科室根据具体情况和护理人员层级,明确工作 制度和工作规范,按期规范培训,明确责任。上级对 下级定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理论、法律意识、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科室对6个小组实施 定期的技能操作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和护理质量监控 结果评分,小组组长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技能操作考 核、绩效评估和护理质量评分,并统一上报护士长。

2.2评价工具

    采用自设的护理质量评分对重症医学科的患者 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采 用自设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 意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问卷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评 分,分数越低代表心理状况越好,负性情绪越少。

    2.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问卷的数据录入Excel表中,采用 SPSS17. 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z检验。检验 结果以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 SCL-90症状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进行比较P〈0. 05,表明两组表1实施前后护理人员SCL—90得分比较(S土s)组别 n SCL-90得分实施前 54 60±1. 38实施后 54 39±0. 93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在分组分层级管 理模式下心理状况好转,负性情绪减少。

3.2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进行比较P<0. 05,表明两组 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在分组分层级管 理模式实施后工作满意度有所提升。

    4.讨论

 

    两组进行比较尸〈0.05,表明两组 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实 施后重症医学科的护理质量有所提高。4讨论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 式,是针对重症医学科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而提出的一种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和缓 解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一项管理举措。

第4篇

1、评价方法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按等级医院优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对分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与安全管理、专科护理进行检查;每月对住院患者及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对护士分层管理的满意情况。//html/zongjie/

2、结果 作文 /zuowen/

分层管理实施后,在分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专科护理检查相关指标测评上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病人、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上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士的离职率下降。/

3、讨论

3.1分层管理使护理人力资源更加合理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分层级管理是将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经验和护理水平,以及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通过科学分层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作用[3]。在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中,制定了具体的任职标准和岗位职责,体现了分层级使用人才,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有用武之地,年资低、能力弱的护士也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激发了她们努力工作的热情。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下,护士吃的是大锅饭,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在工作及待遇上没什么差别,这势必造成高年资护士心理不平衡,使她们看不到希望,失去继续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实施分层管理后,有效地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积极进取,高年资护士也信心百倍。分层管理为各层级护士提供了更加合理的工作平台,发挥了护士的优势,调动了工作积极性。通过选拔,部分高年资护士担任了责任组长,体现了她们自身的价值,并锻炼了她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责任感,真正达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实现了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html/zongjie/

3.2分层管理有利于护理队伍稳定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分层级管理并非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而是对不同护理层级的护士更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或培训,以使所有护理人员均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护理能力,并尽快实现护理水平的提高。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其内涵是将护士安排在其最适合的岗位,根据护士的能力,让其承担病情严重度相符的病人的护理,这样才能保障病人得到最优质的护理,也使护士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提高护士工作认同感,提升护士职业满意度,营造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的宽松氛围。分层管理后,各层次护士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4],形成了一个更利于相互协调开展工作的整体。//sixianghuibao/

第5篇

摘 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分析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科学管理,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Yuan Yuho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yuan City,Henan 459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summarizes its clinical value.Methods:We compared and analysed th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care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ratification. Results:All of the quality of care,nurses' job satisfaction and in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Conclusion:We implementated the human resources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are,and improved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s through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Key words Nurs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Nursing management;Application

目前,我们的护理工作依然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不同工作经验、不同学历的护士从事的工作都是相同的。不能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能力和潜能,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护士分层次管理。现就心内科在临床护理中实行层级管理取得的成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心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分层管理的时间将护理质量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即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的护理质量;实施后,即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的护理质量。

方法:①制定护士层级框架和任职条件:依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学历、职称和年资将护士划分成5个层级,即N0~N4,工作能力是最主要的层级划分依据。a.N0级:无执业证护士,由新入科和轮转护士承担;b.N1级:成长期护士,由工作3年及以下的护士承担;c.N2级:熟练期护士,由超过3年工作经验的护士和低年资护师承担;d.N3级:专业精通型护士,由高年资护师和主管护师承担;e.N4级:最高层级护士,相当于临床护理专家,由高级职称护士和专科护士来担任。②制定各层级护士职责:a.N0级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b.N1级负责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一般专科护理和患者的健康指导;c.N2级负责较重患者的护理,参与危重患者抢救等;d.N3级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及抢救、专科护理指导、临床带教等;e.N4级负责危重患者专科护理,危重疑难查房,护理科研,持续质量改进等工作。通过明确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各级护士对应承担的工作内容不断熟悉,护理技术逐渐深入和精湛,改善了护理工作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1]。③明确层级护士业务要求及分层培训:分层培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在内容上满足学习者需要[2]。a.N0级培训各项规章制度,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完成护理工作;b.N1级培训相关专科的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具备正确的治疗处置能力;c.N2级培训发现问题能力,完成重症患者护理的能力,较好的文字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指导低层级护士及护生的能力;d.N3级培训教学方法、授课技巧、科研设计等;e.N4级主要进行管理技巧、护理质量改进和循证护理等方面的培训。④细化各层级考评及晋级标准:定期对各级人员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同时将护士的工作表现、工作质量、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岗位风险等因素纳入考核要素,每年综合评定1次,确保不同层级的护士能上能下,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真正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效果评价:由科室质控组对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每月向患者及本科室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对护士的满意度,另外还要在护士中调查她们对分层管理的满意度。研究者在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和调查表前,要求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详细耐心地向调查对象解释问卷填写过程中的疑问,当场发放调查表及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结 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技术操作、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大幅提高。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该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每位护士学习专科知识和各项操作技术的主动性,管理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医护之间的主动沟通,使得医生在各工作环节能够与护士共同协调,医护工作关系更和谐,同时护士会主动跟医生查房,根据掌握的患者治疗方案及医疗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是临床护理工作高质高效完成的重要保障。

护士分层管理促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以往护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日常的医嘱性治疗、护理和记录工作上,缺少巡视病房时间,缺乏护患交流以及对患者生活护理需要的关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得护理岗位、技术要求、工作职责与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实现了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层级护士的作用[3],分级使用护理人员,不同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责任明确,这样护士就获得了时间和精力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落实基础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健康教育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巩固了专业基础,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

护士分层管理能够提升护理队伍的凝聚力。这一管理模式体现了充分授权,高层护士接受护士长的授权,并且对护士长负责,履行对下级护士工作质量指导和监督责任,各层级护士组成护理小组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共同为患者服务,营造了团结、和谐、发展的护理团队。

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只有将不同的护理人员安排在其最适合的岗位,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力与水平,因此,这一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和建设护理人员梯队,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还能够提升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使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使其看到了未来,感受到了专业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章晓军,夏海鸥,徐彬彬.护士分层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36):307-310.

第6篇

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危重患者,病情随时都发生变化,要求护理人员应急性特别强,因此ICU护士必须及时有效地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和处置。为提高ICU护士的应急救治能力,保证护理质量,合理的护士排班是至关重要的。为探讨重症监护室合理的护士排班模式,确保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我院心脏外科治疗中心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重症监护室护士排班施行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将护理人员根据技术能力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充分体现护理分层级管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心脏疾病以及大血管疾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后的患者,设置床位12张,床位使用率达94%~104%。全年监护患者1000余例。监护室配有护理人员3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任护士长,主管护师8名,护师8名,护士15名。护士年龄19~42岁,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7人。

方法:①分组方法:将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根据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学历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综合评估技术力量、临床经验和工作能力,分为四个护理组,每组平均7人,其中,主管护师和护师各2人、护士3人。每组成员分配相对固定,由主管护师担任该组的责任组长。②排班方法:排班方法以相对固定的护理组为单位,每班12小时进行轮换值班。分为白班(8:00~20:00)和夜班(20:00~8:00)两班,轮班顺序为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和两天休息,各组循环在岗。保证每班次至少有一个护理小组在岗,各组成员相对固定,班次有规律循环。同时安排行政总务护士1人,负责监护室各类物品的准备、药物的领取和划价、收费记账等工作;自由护士2人,主要是替换休假或工作量大时做为替补人员的补充进组。③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奖金=工作量×职称系数+奖励-工作质量扣分。工作量主要是根据监护患者危重程度制定相应分值,各级护理人员按职称级别给予不同职称系数,责任组长在职称系数基础上再增加两个百分点。责任组长奖金最高,其他护士奖金的高低与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有关,最大限度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

结 果

对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进行满意度调查,护士满意率为93.5%;心脏外科医师满意率为96.5%;90.5%的护士和98%的医师认为重症监护室应该推广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护理部综合质量检查时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缺陷的发生也显著减少,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5.6%。

讨 论

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体现了护士的分层级使用,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人员根据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学历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综合评估技术力量、临床经验和工作能力分为相对固定的护理小组,每组护理人员新老搭配、强弱搭配技术力量有保证。通过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责任组长根据当班工作量安排护理人员分管监护患者,除了参与监护危重患者外,还要协助和指导其他护士完成监护任务,随时指导和监督护士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减少护理缺陷,同时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有保障。同时责任组长锻炼了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发挥了护士的骨干作用[1]。高层级护士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结合实行的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体现多劳多得,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各护理小组成员相对固定,经过工作期间的磨合和了解,配合比较默契,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精神。每一组新老搭配,高年资护士可以对低年资护士固定带教,还能有效解决监护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使低年资护士护理水平和监护技能得到尽快的提高。同时不同能力护理人员的价值得以实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有多种多样,但是没有一种是绝对适合任何一个护理单元的,只有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2]。现采用的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由3次改为2次交接,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同时护士充分掌握所监护患者的病情,保证了观察患者病情的最大连续性,及时提供有意义的监护数据,有利于病情的观察、护理和治疗,并且减少了因交接班频繁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改变了传统排班方式,确实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的效率。

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惫感有显著相关性,护士的排班制度能增加工作疲惫感[3]。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班次轮换顺序相对固定,护士每上一个白班和一个夜班就可以有连续2天的休息时间,使护士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减少护士工作的疲惫感。由于固定循环倒班,护士可以有预见性的安排自己家庭事务,减少了工作和家庭的矛盾冲突,同时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蓝惠兰,黄惠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29-1131.

第7篇

本文作者:黄竞竞工作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制定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岗前护士(助理护士):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班轮值,且能够胜任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工作。N1级(注册护士1级):胜任各班工作,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和基础技术操作,能承担轻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并独立完成护理病历的书写。N2级(注册护士2级):在N2级的基础上,胜任责任护士工作,独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和专科疾病的护理,能够及时识别病情变化,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同时具有较好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N3级(注册护士3级):在N2级的基础上,能够承担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并承担一定的临床教学工作。N4级(资深护士、专科护士):在N3级的基础上,参与或承担护理科研和病区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院内外教学工作。N5级(高级护士):在N4级基础上,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本专科领域国内外发展的动态,能够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参与各种核心质量标准修订和护理工作计划制定。分层使用,按级定岗科室成立分层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除护士长外,其他成员共同选举产生。管理小组在根据不同层级人员的准入标准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层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按级定岗,定期对各级人员进行考核,每季度评定1次,对不符合岗位级别的护士予以调整岗位,降级使用,对于能力较高的低层级护士可以提升到高一层级使用,并予以相应的岗位系数,真正发挥各层级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调动工作热情。效果评价分别于实施前和实施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患者、临床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以及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10次,总计760份,有效回收率100%。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5个试点病区临床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5个试点病区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比较。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5个试点病区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得到提高,除呼吸科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实施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分层管理模式提高了临床医师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后,对我院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实行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后,护士岗位严格按照其资历、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设置和考评,各级护士职责明确,工作重点突出,使处于不同疾病状态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及时、全面满足。同时分层管理是建立在对各级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处于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的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由具备相应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来承担和落实,从而在急危重等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能及时落实。作为护理人员,临床医师和患者是其职业生涯中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他们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程度将会对护理人员对自我工作的认同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施分层管理前后,临床医师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被社会承认,而这种被重视、被承认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标志[3]。临床医师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其本质就是对护士工作的一种尊重和认可,因此,通过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我院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可,进而提高自身工作满意度。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结果显示,试点病房的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在分层管理模式运行前后得到明显提高,因为分层管理模式是针对不同层级护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岗位职责设置,这样就为各级护理人员提供了展示、发挥各自才能的平台,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各尽所能,更能体现自身专业价值,同时通过职责明确的岗位设置,使护士能够清楚的知道向上一层级提升的标准,有利于帮助其个人职业规划和工作愿景的制定。

第8篇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乳腺肿瘤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进一步深化,临床护理人员除全面履行护士岗位职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外,更要求完善工作流程,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真正实现让政府满意、群众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本文探讨了开展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乳腺肿瘤科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乳腺科编制床位45张,医生8人,其中男5人,女3人,护士19名,护士长1名,护士18名,均为女性,年龄21~42岁,平均31.5岁。护理人员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1人,护士15人,学历:本科10人,专科9人,工作年限2~24年,平均6.1年。

1.2方法 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方法:①做好动员工作,统一认识。实施前多次召开科内会议,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并仔细思考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为顺利开展医体一体现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打下了良好基础。②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根据其职称,工作年限,技术水平及应急能力等将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采用自愿报名考核上岗的方式,共设责任护士12人,为A、B组,每组6人,其中N4 1人、N3 1人、N2及N1 4人。由N4级护士担任责任组长。③制定岗位职责,N4.N3级护士负责特一级护理、手术及疑病人的护理,制定护理计划,指导下级护士完成整体护理工作,并参与专科护理讨论及健教实施。N2级护士全面负责二三级护理的患者治疗`落实护理计划,康复指导等。N1级责任护士负责三级护理的病人,包括出入院护理、基础护理及病历书写等。责任组长还负责协助护士长完成本组护理质量评价。④优化成员分组,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分组原则为新老搭配,快慢搭配,性格及融洽度搭配,A、B两组为动态管理,每3个月轮岗一次。每组护士与2名管床医生组成2个责任小组,即一名医生对应A、B组各2位护士组成医护责任小组,共同分管该医生所管病人,责任组长负责2个医护责任小组。使每位病人治疗总过程均由该名医生及至少2名护士全程负责。⑤制定医护一体化整体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弹性排班,每日由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一起查房,参加病情讨论,沟通治疗护理方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士及时向医生汇报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根据结果及时下达医嘱,保证了治疗、护理快速、准确的执行,彻底改变了以往医护分开及护理工作流水作业的现象,实现了护士对病人全程的护理,护士长及N4级护士可以根据当日工作量临时调整护理人力,以保障护理安全。⑥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为了确保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效果,我们制定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并且责任护士在与医生查房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

1.3效果评价 自制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考核表,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所有医生、责任护士及出院患者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后,实施前后各调查共100份。护士长对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考核各50份,进行了综合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2%、98.6%。责任护士对工作满意度88%、94%。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88%、95%。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考核分84分、94分,计算后P

2.2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责任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做到了8 h工作,24 h负责的全程服务,病人的安全感增加,同时,职业自豪感、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3提高了医护工作配合程度,和谐医护关系,使病人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护理,杜绝了交接班可能出现的差错,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2.4实现了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升了护士群体素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新老搭配,性格及融洽度搭配,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医护之间优化组合,促进了年轻人的成长,通过每日的医护查房、病情讨论,使她们学习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

2.5延伸了护理服务,和谐护患关系 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使患者得到连续、全程的医疗、护理服务,避免了只知医不知护士的弊端,护士掌握病人病情、治疗更加彻底,护理服务延伸到非住院期,如出院后的回访,患者在入院前就可通知责任护士,方便责任护士接待入院的准备工作,切实改善了患者的住院体验,使医、护、患关系更加紧密。

3讨论

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合理设置岗位,体现按需设岗,能级对应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全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医护沟通更顺畅,配合更紧密,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负责,促进了病人的康复,这一举措,创新了优质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年轻护士的成长,同时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病人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为最终实现护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保障。不足:如护理人力部达标(1:0.4)或护理人员分层不合理,将影响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蒋艳,曹华,彭小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05.

第9篇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优质护理; 小组责任制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218

ICU是收治各类急危重症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 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 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的和定量的监护和加强治疗的特殊护理单元[1]。如何对ICU护理工作实行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 合理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极为重要。2010年5月本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 ICU设立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组的整体护理模式,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ICU共有床位14张, 护士39名, 床护比为1.0∶2.5~3.0;学历:本科11名, 大专23名, 中专5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5名, 护师13名, 护士20名;工作年限:10年以上8名, 5~10年10名, 3~5年9名, 1~2年7名, 1年以下5名, 均有护士执照, 其中合同护士15名。

1. 2 方法

1. 2. 1 转变观念并提高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 活动开展初期, 很多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情绪不高, 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对此本科多次召开护士例会,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现卫计委)及省卫生厅相关文件精神, 明确优质护理服务是在夯实基础护理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模式[2]。并根据ICU特点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 修订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 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1. 2. 2 构建护士岗位层级体系

1. 2. 2. 1 组建护理小组 护理部根据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的不同, 将护理人员分为N0~N4级, 选出责任组长, 将ICU分为5个责任护理小组。

1. 2. 2. 2 层级责任整体模式的实施 责任组长职责:全面负责本组的护理管理并保证护理质量。各级责任护士岗位职责:N0级护士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患者常规护理工作。N1级护士主要负责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N2级护士主要负责病情较重患者的护理, 完成部分临床教学工作。N3级护士主要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的抢救, 临床带教。N4级护士主要负责危重症患者的专科护理, 指导督查其他层级工作, 协助护理质量管理。

1. 2. 2. 3 层级排班 科室实行12 h值班制, 以减少护士交班次数。国外有文献报道, 频繁更换护士不利于护士对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的了解, 也不利于护理和医疗的沟通[3]。

1. 2. 3 实行责任小组负责制的整体护理模式 将整个病区39名护理人员, 分成5个责任护理小组, 每组7名责任护士, 均有1名责任组长负责。患者入院时,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相关规章制度, 病房环境;住院期间为患者实施治疗, 病情观察, 生活护理, 并为患者家属提供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转出ICU时,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康复与健康指导, 真正实现了全程管理、全程服务。

1. 3 观察指标

1. 3. 1 护理质量 采用本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质控办通过稽查和月检查的形式进行考评, 考核内容6项, 各项满分100分。

1. 3. 2 患者满意度评价 根据本院《病房护士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表经相关专家审定, 效度合理, 信度可靠。分别于优质护理活动实施前后3个月, 对全科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包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评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小组责任制护理实施后, 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小组责任制护理实施后,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通过分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 在岗位责任明确的前提下, 护士按相应层级工作, 有利于不同层级护士优势互补, 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的作用[4]。实行分层管理后, 高层级的护士可对低层级的护士进行指导和督导, 既保证常态工作的安全有序, 又确保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5]。

3. 2 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实施分层管理可调动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对实现护理人员的客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分层管理既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 又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而且调整分配机制, 实现了同工同酬, 优劳优得, 激发ICU护士的工作热情, 体现了层级护士的自身价值。

3. 3 提高住院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护士的工作模式由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服务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实行弹性排班, 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 有效地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同时针对患者在ICU期间对护患交流、探视的需求, 本科实行了人文关怀护理,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 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蓝蕙兰, 黄慧根, 李利屏, 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12):1129-1131.

[2] 马晓伟. 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护理管理, 2010(4):5-7.

[3] Donelle MB, Kathleeh KC, Kathryn B.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in holistic nursing literature. 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 2000, 18(3):207-221.

[4] 刘雪琴, 彭刚艺, 李漓, 等.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2):22-24.

第10篇

【关键词】层级全责护理;临床护理;妇科;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如何在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不合理、不科学,存在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能力的护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合理[1]的情况下,探讨一个合适的护理模式,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满足现代医学需求,成为临床护理管理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007年9月始,我院妇二科把层级全责护理应用在临床护理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整班次,均衡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我院妇二科主要收治妇科良、恶性肿瘤;妇科损伤性疾病;妇科炎症性疾病。定编床位42张,现有护士13人(含护士长1人)。其中副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4人。既往采用责任护士加功能制护理的护理模式,按分管床位分为2组,每组21张床位,由主管护师以上学历护士一名担任每组的责任护士,每3个月轮转一次,其他护士按功能制排班。2007年9月始实行层级全责护理,把病区床位分为3组,每组14张床位,设责任护士3人,辅助护士3人,助理护士2人,4人进行夜班轮转。上班时间采用三班制,高级责任护士日班固定,初级责任护士日班相对固定,3个月轮转一次。取消以往大、小夜班。日班2名护士负责1组患者,7AM-3PM、3PM-9PM各设立助理护士一名,全病区设护工1名。

1.2 施行护理模式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层级、分责任管理与使用。

1.2.1 护士的分层使用

1.2.1.1 护士长的职责要求 对病区护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包括护士工作安排;上传下达及对内对外联络;负责组织护士的培训、晋升与考核;安排临床教学工作;负责临床业务指导、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开拓及学科的发展等。

1.2.1.2 高级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负全责,能运用护理程序指导本组下级护士开展护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①在护长指导下全面负责所管患者的评估,制订护理计划,检查指导辅助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情况,评价护理效果;②熟悉本组患者的情况,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并准确记录;③负责所管患者的护理文件书写及质量控制;④组织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⑤及时与本组医生联系,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情况;经常与病者家属沟通,改进服务质量;⑥完成带教任务;⑦休息时负责安排好本组辅助护士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1.2.1.3 初级责任护士岗位要求 在责任护士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责任护士休息时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指导助理护士进行生活护理。

1.2.1.4 助理护士岗位要求 在辅助护士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悉心的生活照料。

1.2.2 护士的分层管理 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高级责任护士有责任对初级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的业务技术及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和考核。

1.3 检查标准及效果评价 根据护理部制订的《病区管理工作检查表》、《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表》、《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表》、《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健康教育情况调查表》、《医生对护士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对病房护理质量、服务质量进行调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资料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指标对比见表1。

2.2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前后护理服务质量指标对比见表2。

3 效果分析

3.1 层级全责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实施全责护理,责任护士负责提供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全程护理、治疗、服务。责任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增强了,在患者一入院时就能主动迎接,自我介绍,热情介绍住院环境。责任护士每天进行查房,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饮食、心理等情况,并经常与主管医生沟通,做到有计划、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服务,避免了盲目性。患者感到安全有保障。有文献报道,频繁更换护士,不利于护士对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的了解,同时也不利于护理与医疗的沟通[2]。由于患者住院期间,每组护理人员固定,使患者能迅速消除陌生感,与责任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且由于各项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因此护士的工作受到患者及医生的好评,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

3.2 层级全责护理有利于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 病区内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管理模式,避免了区护士长统管科室所有事务,由于辐射面过大,很难深入、细致及系统地进行管理[3]。由上一级护理人员对下一级进行技术和业务水平的指导和考核,真正充分发挥了不同职称、学历和能力人员的工作优势,并对病房工作的不同层面进行相应管理,从而使护理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和深入。从表2中可见: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书写质量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3.3 层级全责护理有利于降低病区的护理风险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前,由于除2个责任护士外,其他护士均参加日、中、夜班轮转,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导致护理措施缺乏连续性、落实不到位。同时交接班次数多(5次),与妇科护理高峰时段(中午接送手术患者、接瓶高峰;17:30-21:00患者术前阴道准备与晚间护理),护理人力不足等均存在较大护理风险。实施层级护理后,改变以往的排班方式,改善护理人员不足的现象。通过调整班次,加强了妇科护理高峰时段护理人力,使上、中、下午各工作时段护理人力配置较实施前均衡,能满足患者日常及治疗的需求。交接班次数减少,降低了交接班不清、漏交接的情况,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3.4 层级全责护理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激活护理人员的潜能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后交接班次数减少,节约了交班时间,护士用于护理患者的时间增加了。且实行三班制排班,均衡配置人力,这对于现阶段缓解护理人力不足起有效的作用[4]。以往护理工作由于分工不明确,未规定每个人的具体责任,所有护士都做同样的工作,工作中易出现互相推卸责任,拈轻怕重的现象,而且使部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护师缺乏上进心,没有真正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层级护理给了高级责任护士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能根据患者情况开出护嘱,指导初级责任护士执行;初级责任护士对高级责任护士制定的护理计划和护嘱变化亦可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使各项护理得到真正的落实。增强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主动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彭刚艺.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4,4(2):15-20.

[2] Donelle M B,Kathleen K C,Kathryn B.Chambers:A review ofthe concept of culture in holistic nursing literature .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2000,18(3):207 - 221.

第11篇

关键词 APN排班 层级管理 效果评价

医学模式的转变,扩大了护士的职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在我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科率先在全院对护理排班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自2010年1月开始,我科按照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方式[2],实行连续性APN排班层级制度,经过两年的运作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外科现有床位60张,护理人员18名,大专以上学历占78.6%,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高年资护士6名,助理护士3名。将病区分成2个护理小组,选出4名护理组长,4名责任护士,6名为辅助护士,每个护理小组分管30张病床,。护理组长实行全白班,保证每天有护理组长当班。设护士长1名,办公室护士1名。

方法:①培训学习,转变思想观念,达成共识: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层级管理模式和连续性排班的方法,让全科护士深刻理解护士层级管理及APN连续性排班的目的及意义,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积极主动参与。②制定APN排班模式:根据广东省卫生厅《护理工作管理规范》[3]的基本要求,结合本科护理实际情况,调整上班时间,实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具体安排工作时间,A班一般8人,8:00~16:00,期间各半小时轮流吃中餐;P班2人,16:00~22:00;N班2人,22:00~8:00(次日),各班提前15分钟交接班。附设白班2人,护士长、办公班护士1名值白班。③构建层级护理管理框架:遵循护士层级管理制度,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资历和能力水平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④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将病房工作分为两个护理责任小组,设普外组和骨科创伤组,且相对固定,每组设护理组长1名,1名责任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助理护士。护理组长负责护理技术和护理记录的持续质量改进,带领下级护士高质量地完成本班工作;责任护士实行全责制,实行管床制,负责一组患者观察全过程,检查护理效果,担任教学,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辅助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各项治疗工作和配合抢救工作;助理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工作等。⑤发放调查表:研究期间医护人员不变动,选取患者的标准是住院5天以上、成年、能够正确理解并判断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每月25号向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累计发放满意度调查表600份,收回590份,10月底向本科室医生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表12份,向本科室护士发放APN排班认可程度调查表18份,回收率均为100%。

结 果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及各因素的评价比较:在热情主动、服务需求的及时性、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对服务的总体评价等五个方面,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实施层级管理及APN连续性排班前的90%上升到98.7%。

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及各因素的评价比较:实施后科室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施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92%上升到97%。

护士对APN排班认可程度情况:100%护士认为实施APN排班后工作压力减轻、搭建成长平台、强化层级管理、质量安全得到保证、拖班现象明显减少,夜班次数由原来每月8次减少至每月4次。

讨 论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护士分层级管理,重在环节,职责明确,保证了治疗护理及时到位。保证了对患者连续性、系统性的治疗与照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由于各班职责的分移调整,工作相对均衡,护士执行医嘱及时高效,医护工作配合更为紧密和协调,提升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整体认可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改善,为医生开展工作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APN班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护士对病情了解清楚,减少了安全隐患,并增加了高峰时段和中午、晚夜班等薄弱环节时段的护士人数,合理均衡了每天的工作量。实施APN排班后,护士由单独承担责任和风险变为由小组团队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可以使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护理管理水平提高:APN排班将不同职级的护士配置到各班共同值班,明确各级护士职责,设立护理组长,实行护理小组责任制,强化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责任和技术的环节管理;对各班职责进行合理的调整,将白班繁重的工作适当分移到常白班以外的时段,使之相对均衡,各班职责更趋合理;安排中午晚上双人以上值班,新老搭配,加强了薄弱时段护理人力资源的支持与管理,使护理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APN排班表面上看是一种排班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在排班中融入了以人为本、关爱护士的理念。在实施中,高级责任护士履行监督和教育的职责,自我价值感增加;初级护士获得良好锻炼机会,加快成长,工作成就感增强;各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工作的均衡调整,舒缓了护士工作的压力,班次和职责的调整,护士与患者交流沟通时间增多,工作更为细腻体贴,患者的满意度提升,APN连续排班与层级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病房中的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银桥,卢海涛.护理排班模式改革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02,9(4):85.

第12篇

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万州区4041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服务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护理服务进行管理;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对研究组的护理服务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住院治疗期间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服务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分层管理;护理服务;效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我国广大住院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本次对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3.6±1.2)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发病至住院时间1-13天,平均发病时间(4.1±0.6)天;研究组患者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3.8±1.1)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发病至住院时间1-12天,平均发病时间(4.3±0.5)天。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护理服务进行管理,基本内容包括:

(1)常规病房巡视。

(2)常规执行医嘱。

(3)统一模式心理干预。

(4)统一模式饮食配置。

(5)统一模式健康宣教。

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对研究组的护理服务进行管理,主要内容为: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将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划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层级。护士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护理部的具体要求和所在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服务计划;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对科室内的复杂护理技术进行学习,并鼓励在实践中不断的合理创新,大力开展新的护理服务业务;对实际护理服务工作中发现的一些不足进行及时的总结,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护理组长主要负责对科室内接诊一些病情危重的患者实施护理,执行高技术的护理和具有高风险的护理项目;负责组织和执行二级、三级护理查房,二级查房工作应该每天进行1次,三级查房工作应该每个星期进行1次;负责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行管培训及教学;对科室患者进行巡视,负责与医内其他人员进行沟通。责任护士在护理组长指导下负责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的病情,记录护理工作。助理护士在责任护士指导下负责低技术要求的一些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实施[2]。

1.3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出院的当天对护理管理工作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3]。问卷具体内容包括:

(1)护理服务态度20分。

(2)医嘱落实及时性20分。

(3)护理服务操作娴熟程度20分。

(4)解答相关问题专业程度20分。

(5)突况处置效果20分。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对住院治疗期间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护理服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2结果

2.1对住院治疗期间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对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21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1.6%;研究组中有25例患者对分层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12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7.4%。

2.2护理服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有4例出现不良事件,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

3讨论

目前护理人员的实际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已经不再单纯的局限于一些治疗性的操作方面,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层面的护理,也已经成为决定护理服务的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能够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有效管理,使护理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4]。

在护理服务管理工作中实施分层级管理,可以对相关科室内的人力资源、工作量、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控,切实保证每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各司其职、尽其所能,不断的学习护理服务的相关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和自身的沟通协调技能,通过高级责任护士对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实施预见性护理,并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而作为下级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提供方便条件,以保证各项护理措施都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能够保证责任到人,使护理人员与广大患者之间更加熟悉,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显著增强,以便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更好的与相关护理人员配合[5]。

参考文献

[1]周书义.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18.

[2]王东禹,李佳慧,姜楠.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与护理管理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6.

[3]常永红,毕玉美,邓亚玲,等.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