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教育的方法

医学教育的方法

时间:2023-05-30 10:1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教育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教育的方法

第1篇

目前, 知识、信息爆炸和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及多样性增加, 以及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竞争性的愈演愈烈,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 现代学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临床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高, 简单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 才有可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本文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 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 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 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 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 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 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 ,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 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病人就诊情况的不同, 他们对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很难完全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 因此, 在临床教学中, 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 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 单纯依靠授课和临床带教很难满足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临床医生的要求。这一方面内容可用多媒体课件来弥补。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为授课和学生自学打下基础。随着电脑及其应用的普及, 学生普遍掌握电脑的使用, 这是学生自学和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完善, 一方面为授课增添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提高授课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课时的限制, 一些在授课时无法讲授或讲深讲透的内容可留给同学自学, 同时也便于他们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对一些临床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 也可通过此形式来不断加深同学的印象, 以利于他们能很快地融入临床诊疗活动中去。这也要求临床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

总之, 当前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迅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和获得的快捷、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临床教师不断改革和摸索, 以最大程度地应对挑战, 认真负责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为培养新一代名医而打下良好基础。转贴于

第2篇

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随机抽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同职称、学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500名,针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情况发放自编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4份,回收率94.8%。其中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为100%。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占32.57%,女性占67.43%。医生占60.4%,护理人员占23.3%,医技人员占16.4%。学历为大专人员占28.5%,学历为本科人员占49.8%,学历为硕士及以上人员占21.7%。初级职称人员占47.2%,中级职称人员占30.5%,高级职称人员占22.3%。30岁以下者占40.4%,30~45岁者占33.7%,45岁以上者占25.9%。同时调取2013-2015年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关数据。1.2研究方法1.2.1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填写者基本信息、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知和参与情况、对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成效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建议。1.2.2随机抽取访谈对象90人,其中院级领导5人,中层管理干部15人,临床医生25人,医技人员20人,护理人员25人,调取2013-2015年继续医学教育相关资料。1.3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2结果

2.1对CME的认知情况:认为开展CME有必要441人,占93.0%;有时参加CME活动289人,占61.0%;经常参加CME活动166人,占35.0%。2.2收获及影响因素:认为可以提高专业水平的占56.1%;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占30.8%;认为开阔和发展思维的占66.5%;认为可以提高理论水平的占46.0%,见表1。2.3医院职工对CME活动的评价:内容符合和基本符合“四新”占74.7%,对授课老师方法满意或很满意占9.1%,对CME教材质量满意或很满意占4.4%,见表2。医院职工认为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占75.1%、扩大硬件设施投入占84.8%、信息化建设占90.3%,见表3。

3讨论

3.1医院管理层要重视和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结果显示,医院职工对继续医学教育很有需求,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对提升专业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医院管理层要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和卫生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特点,统筹全局,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一是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形成医院和科室双重管理体制;二是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质量监控作用,建立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例会制度;三是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部门的发展;四是保证经费支持,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医院业务收入作为继续医学教育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3.2加强和扩大宣传,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思想意识:结果显示,仍有部分职工存在学习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现象。因此,医院要从根本入手,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宣传力度,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为医院职员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是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彩页、播放宣传教育片、制作展板和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宣传;二是增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5];三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和远程医学教育建设,尽快实现网络医学教育平台的全院覆盖,使其对内是宣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平台,对外是树立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形象的窗口。3.3加强制度和体制建设,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之所以会出现“经常参加”、“有时参加”、“根本不参加”等参差不齐现象,主要还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建设,是继续医学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6]:一是从规章制度着手,完善、更新医院和科室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二是成立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职业再注册等紧密结合[7];三是建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及时有效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3.4进一步丰富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根据表2中结果,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目前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本符合“四新”要求,但在“三性”方面差些,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配备、活动形式等方面尚未兼顾到不同学历、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群体的学习需求。因此,结合医院发展和人才培养,注重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动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适应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8]。3.5发展壮大继续医学教育师资队伍: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现有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要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一是每年拿出一定的教育经费用于选拔科室业务骨干外出研修、攻读学位、出国深造,搭建老中青分布合理、构建科学的师资队伍;二是借助CME项目的实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的疾病诊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保证师资队伍能够及时接收到最前沿的医学科技信息和医学研究成果;三是与国内外的知名医院、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高层次卫生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从而保持师资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先进性。3.6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硬件设施投入,引进软件管理系统:结果显示,医院目前尚未实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职工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网络化管理效能。因此,引进继续医学教育软件管理系统,通过应用互联网、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IC卡、POS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CME项目信息公开化、个人学分电子化存储与查询,个人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查阅学分获得情况。

[参考文献]

[1]徐婷婷.关于肿瘤学会开展国际继续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8):3127-3128.

[2]谢冰,林婧,蒋莹,等.医疗联合体内继续医学教育共享平台的建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497-501.

[3]马晓红.某所2008-2012年继续医学教育数据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2):149-150,160.

[4]凌蔚.中医医院临床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8-29.

[5]付晓宇,孟群,敬蜀青,等.新时期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4):2-3.

[6]李燕云,马维红,马静.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436-437.

[7]王玲玲,鲁立,盛伟.国外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及启示[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1):1189-1191.

第3篇

1.1北美和英联邦国家的医学教育模式

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以哈医大教师学习的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圣迭戈分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悉尼大学为例,教育模式分北美医学教育MD(doctorofmedicine)模式、英联邦国家医学教育MBBS(medicinebachelorandba-clelorofsurgery)模式。美国作为世界医学教育中心,实行本科后医学精英教育的体制,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高等医学教育以本科生为起点,学制4年。英国高等医学教育以中学毕业生为起点,学制为5年,毕业后经过1年实习期后方具有行医资格。澳大利亚的医学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和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澳大利亚也开始由传统的MBBS模式向MD模式转变,其转变的思路与策略值得借鉴。北美医学教育体系非常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十分先进,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于1969年首次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推动了新一轮的医学教育改革。美国医学院校的PBL教学始于1979年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第一个完全采用PBL教学的美国医学院校是1982年新建的摩斯大学医学院,目前美国已有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100所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1]。其中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扮演了全球教育教学改革风潮的引领者。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展的“新途径(newpathways)”项目,对世界医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课程重整为核心,将传统医学教育课程的有关知识重新组合成课程群[2]。一方面针对医学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希望将导师制和学生科研项目整合到课程中;另外一方面对课堂教学的医学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既横向将基础医学各门课程进行整合,又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纵向整合。这种医学教学方式包含两个突出特点: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导师制引入医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研究的能力[3]。与哈佛大学一样,当前美国顶尖医学院校正在纷纷进行以课程重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

1.2日本医学教育模式

近年来,日本各医学院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日本医学生经过6年本科医学教育毕业后通过全国医生执照考试,再经过2-3年的研修医培训,可以获得执业医师执照,并在全国范围内通用[4]。日本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同样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基础医学院日语医学班学生参观的日本新澙大学医学部为例,学生7人左右组成学习小组,每次授课前先由指导教师发给每个小组共同的病例,学生围绕病例中的问题自学,并进行小组讨论。基础医学院教师参观学习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1990年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还有2所医学院于1995年开始实施PBL课程。据文献报道,2001年全国已经有39所学校采用了PBL教学[5]。另外,在新澙大学医学部,教师在教学过程更多采用自制讲义、幻灯。学生课堂笔记认真详实。教师之间在工作中更多切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1.3俄罗斯医学教育模式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留有其痕迹。俄罗斯的高等医学院校有着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特别是一些重点名牌院校,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在基础理论教学和对学生技能及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6]。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卫生部医学俄语培训中心,在历史上基础医学院与俄罗斯高等医学院校交往频繁,吸收了很多优秀教学经验。目前,尽管中俄两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着一些差别,但是俄罗斯医学教育现有的独具特色的方面仍然值得借鉴。俄罗斯医学院校的教学特色包括无固定教材,学生非常重视课堂笔记,授课形式多样,评价手段包括笔试、口试、计算机考核等多种形式,教师授课比较重视个性化培养。

2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横向整合课程模式改革实践

在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充分利用各种契机,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目前多数医学院校改革的状况[7]。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教学的横向整合课程模式改革及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改革正是在此契机下在七年制学生中全面开展[8]。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因此哈医大利用CMB项目选送了60余名教师分别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和香港大学医学院、台湾地区进行医学教育培训。这些学习和培训开阔了教师的眼界,使他们认识到课程整合的意义,同时学会了PBL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和要旨,为哈医大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在借鉴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医学院校的经验,结合哈医大的实际情况,基础医学院参照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按系统框架的横向课程整合并采用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首先,对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在系统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整合,第一学年进行普通基础科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较宽厚的社会、人文知识,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第二、三学年将学院各学科13门基础医学单科课程按人体系统有机整合为导论课程、系统课程(八个系统),实施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基础医学各学科的课程内容整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医学导论,主要包括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共性的内容;第二部分为8个系统模块,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免疫)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与该系统相关各学科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第三部分为专题讲座,主要是不涉及单一系统或者无法确切划入8个系统模块的知识[9]。课程整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线,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大班授课(lecture)与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相结合,其中PBL教学学时占20%。在教学实施中,每10名学生编成一个讨论学习小组,建设标准的PBL讨论室,通过大量临床案例的讨论,培养运用综合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实验教学依托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进行,采取的教学方式以案例讨论辅助进行,同时加强实验技能培训。至2013年,该项改革至今已经稳定运行7年。通过对参与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学生与没有参与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面对临床病例综合分析试题,实验组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多数能够运用多种学习资源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也屡获佳绩,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总体来看,学生通过学习在自我学习、交流沟通、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极大的提高。

3基础医学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思考及下一步改革思路

第4篇

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是我国在改革不断深化新时期下的重要课题。研究比较中美医学院校建制、医学教育体系构成、医学生培养环节以及医学人文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改进措施,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的整体水平提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中美比较;诊断;治疗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学教育的探讨也倍受重视和关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经验,培养具备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有利于我国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美国高等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代表,近两年,笔者通过走访留学生、查阅文献,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等医学院校进行交流访学,对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有了深入认识。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高等医学教育在建制、教育体系构成、医学生培养环节以及医学人文品质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有所借鉴和启示。

1中美医学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1.1中美医学院校的体制存在差别

中美医学院校在建设、筹资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有医学院127所,其中州立76所,私立51所,而我国医学院校均由政府建设。美国医学院校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有偿服务、研究经费、政府拨款和校友捐赠等,筹资能力较强,而政府拨款则是我国医学院校较为主要且单一的经费来源。美国医学院校的质量评估主要由非政府的第三方组织高等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进行,联邦和州政府通过教育拨款和科研资助等形式对各医学院校略加影响,我国医学院校由政府统一领导,全国实行基本一致的学制和课程[1]。从上述方面可以看出,中美医学院校在办学性质和宗旨上存在本质差异。美国医学院校实行“精英教育”,旨在提高医学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院校具有很大的自,可以自主调整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强的灵活性。我国医学院校推行“大众化”教育,旨在在较短周期内培养能满足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医药卫生工作者,但受制于院校隶属关系的差别,或由于区域间的政策差异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均衡,较容易导致不同医学院校间办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出现差异。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差异从根本上是由中美两国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适应了本国国情。

1.2中美医学教育体系存在差别

美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较为完整性,通常由“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部分组成。其医学教育起点较高,报考考生须完成4年大学本科学习且修过医学预科教育课程,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后才能就读。美国医学院校教学大纲为4年制,成绩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medicaldoctor,M.D.)学位。M.D.的学习课程与医师执照考试挂勾,学生在前2年学习医学基础课,结束后要参加执照考试的第一部分,后2年进入教学医院,临床课程、见习和实习结合在一起,结束后参加执照考试的第二部分,合格后才具有申请住院医生的资格。M.D.毕业后须经过年限不等的培训(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等),完成执照考试的第三部分后方可获得行医执照。美国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法律规定医生须接受知识更新教育和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准更新执照[2]。相比之下,历史原因造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院校医学教育”的学制和培养模式较为复杂,主要有五年制临床本科、八年制本硕博一贯制、三年制临床型或科研型硕士、三年科研型博士等。“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较为薄弱松散,我国的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以上即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硕士、博士在读期间只要有单位挂靠,也可以申请考试,通过后即可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工作。医学教育体系所导致医学生专业素质的差别较为明显。美国医学院校的培养模式要求所有具备行医执照的医生都有在大型教学医院的从业经历,保证了医生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临床功底和较为一致的专业水准。对基础科研感兴趣的医学生在校期间还可申请攻读生物医学哲学博士学位(philosophiaedoc-tor,Ph.D.),毕业获得M.D.和Ph.D.的双学位。双学位博士除了临床知识学习和实习以外,还需要在实验室接受长时间的基础科研训练,发表一定质量的科研论文后才能获得学位[3]。相比而言,我国医学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现阶段通常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且不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水平差别较大。在研究生层面,由于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研究生阶段进行科研的同时,往往不能兼顾临床技能的训练,毕业后存在到了临床“不会看病”的问题,而专业型研究生虽然临床技能娴熟,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科研培训,创新能力难以提升。

1.3中美医学教育实施的各环节存在差异

首先,中美医学院校的生源存在差异。如前文所述,美国医学院学生的入学条件严苛,只有成绩拔尖、素质全面的本科毕业生才能通过,相当于研究生教育。从医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在学医前就接受了高等教育知识体系的训练,并选修了医学相关课程,保证了在进入医学院后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可以说,在美国上医学院绝非一时冲动的想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学生的稳定性和成熟度也更好。相比而言,我国的医学院校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由于每年招生数量较多,竞争不太激烈。尤其在近年,医学院校报考人数还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对于我国的医学生来说,多数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于未来职业的认识度和责任感并无感性认识,以致在今后求学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失去耐心和热情。其次,中美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存在差别。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医学教育将基础课程进行学科间交叉整合并集中安排授课,不仅能减轻学生负担,更能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客观、整体地学习和思考,知识体系搭建得更为牢固。美国医学教育还注重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联系,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密切联系临床,在临床见习、实习中继续强化基础学科知识。临床实习时,科目设置除“内、外、妇、儿”等常规科目外,还设置了急诊医学、老年医学和家庭社会医学等科目,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4]。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基本框架仍然遵循着基础、临床、实习的“三部曲”,三个阶段过分明确和独立,加之学科界限明显,把完整的人体和生命现象人为地割裂,医学生在学习过程感觉较为枯燥,也难以对医学体系形成综合、整体的认识。再者,中美医学院校的教学目标设定存在差异。美国医学高等教育一方面强调培养在高校或医院中兼具基础性与临床性的专门医学人才,另一方面强调培养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和传播知识的医教人员,目标设定较为清晰,能够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5]。我国医学生培养的目标较为模糊,按教学目标要求,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应该具备较为基本的临床技能,但实际情况却无法满足医院需求,促使毕业生纷纷考研。而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学业培养本科化,课程设置专业化,过于强调专业性的学习训练,导致研究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足。部分医院的专业培养并未能融入临床实践,甚至有些学生仅会做课题写文章而与临床脱节较严重,导致临床能力较差。此外,中美医学院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存在差异。美国医学院较早开展标准化病人和计算机模拟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我国医学院校,受制于发展水平和经费投入等客观条件限制,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美国医学院校中已普及“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PBL)”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BL)”等教育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有所裨益[6]。我国的医学院校现阶段仍然维持传统学科型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灌输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得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多是会考试的学生,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中美医学院校在学业考核方面存在差异。美国每个医学院都自主建立了考核体系,除了对读写综合能力、与病人交流能力和标准化病人的评估,还需要评估学生对医学道德、医疗法规以及循证医学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此外,还要评估学生对待病人的耐心程度和紧急状态下对病人处置等能力[7]。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考评通常是考多评少,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为主,考核方法也较单一。此外,对医疗法规、医德人文等方面则较少考评,使得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得不对这部分内容重新补课。

1.4中美社会医学人文品质的差异

中美两国教育体系的差异,以及两国文化经济等国情方面的不同,直接反映在两国医学生在能力、个性、气质等方面。美国医学生交流能力强,无论是同患者交流和与同事交往,都能够从容应对、侃侃而谈。讨论问题时,美国医学生常能提出不同见解,能够有理有据的进行辩论。在课题研究进展汇报时,即便是进展不多或者不顺利,往往也能娓娓道来。我国的医学生大多生涩腼腆,交流和沟通能力有所欠缺,和病人接触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专业性和信任感。在学术场合,我国医学生提问和发言也不够积极,反映出学生在校时这方面能力较少接受训练。美国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愿强烈。在美国院校的实验室,假期经常可以见到高中生来见习实验技术并参与学术活动。由于学生较早接触科研活动,创新的理念也较为超前,使得他们与我国的同龄学生相比思维更活跃,求知欲和创新欲也更强。我国医学生通常接触科研较晚,往往在研究生阶段才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不少医学生把临床和科研对立起来,对科研活动疲于应付,实用主义明显,创新的动力和后劲都明显不足。美国医学生职业远景明晰,加之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入职后享有的丰厚薪酬和崇高的社会地位都使得医学生精益求精、发奋学习,而我国的医学生临近毕业时往往境况较为窘迫,为寻找工作或升学等大费周折,养家糊口颇有压力,难以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业务中去。

2美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中美医学教育的比较,不难发现中美历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与差异。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和模式中不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方面。

2.1改革医学院校体制,完善医学教育结构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改革深化的机遇下,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模式应当体现出向“政府宏观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自主办学”的新体制模式转变,从宏观上推动医学院校质量提升,突显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在医学教育体系结构不均衡、不完善,一使得医学院校在有限的时间内负担了过重的教育任务,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高等医学教育体制,在加强和规范医学院校教育;二是在缺乏完善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情况下,使得医务人员过早地专业化、专科化,因此必须着力加强和完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

2.2明确医学教育目标,优化医学生培养模式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实际上是短时期内的高度专业化教育,虽在较短时期内缓解了医疗资源短缺的状况,但却影响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和对医学生兴趣潜能的培养。因此,我们亟需探索和设定适应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目标,适当简化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并提高医学生相关待遇。我们可以参照美国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明确不同年制、不同学制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让医学生能根据自身兴趣进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职业道路。

2.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

在医学教学中,我们应当秉承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应当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培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应当鼓励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环境。应当及时升级教学硬件,引进标准化病人和计算机模拟系统等方式进行教学、训练和考核。应当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推广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培养医学生的社会医学能力,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教育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喜的是,近年来全国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医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信在汲取、总结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后,我们能够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教育体系,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凌保东.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33-35.

[2]吴春丽,RichardS.BaeMD.美国医学教育体系运行简述[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676-680.

[3]朱洪英.美国医学教育的特点与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207-2208.

[4]丑赛,赵峻,杨萍.浅谈美国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反馈[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10):1440-1442.

[5]周蓝波,周国平.美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470-473.

[6]刘隽,赵周彦,舒静.新一轮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6):107-114.

第5篇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卓越医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03-02

随着高校发展从大规模扩招转为内涵式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近百年来已历经三次重大的改革。在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和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今天,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呢?

一、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为改革指明了方向

1.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于2001年6月正式确定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它分为九大领域共计36个亚领域。该标准主要针对学校自身的建设。[1]

2.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医学教育质量,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于2002年4月,通过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即不管在任何国家,培养的医生都达到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它一共包括七个领域和具体的60条标准。该标准特定于医学本科毕业生,对今后从事医生职业所要求的各基本(核心)要素,予以了详尽规定。[2]医学毕业生的能力=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地区和国家要求医生具备的能力。

3.我国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育标准。我国教育部在上述两个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二、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推动了第三次医学教育革命

1.第三次医学教育革命推出的背景与核心内容。人类在进入21世纪以后,新的传染病、环境风险、行为风险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安全。医疗成本越来越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对医学卫生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品格等职业特征?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培养具有上述品质,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2010年12月第4期发表的《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报告,全面阐述了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全面医学人格的塑造,成为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文件。

2.在医学专业岗位胜任力的具体内涵。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角度研究如何测定和评价一个人能否适应某种职业或某一岗位的综合素质时提出的,用以高度概括职业综合素质的核心概念。那么在医学专业就是要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3]

如果说以科学为基础的第一次医学教育改革是规范了医生的培养,那以问题为中心的第二次医学教育改革则是从专业知识的掌握转移到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则是医学生全面人格的塑造以适应新世纪医疗卫生的需要。

三、我国医学教育结合十年中长期规划开展了卓越医生计划

为了推动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2012年5月28日,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关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确定将在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开展4项试点。其中一项是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推动高等医学院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我院的医学教育现状

我院2000年才开始临床专业的招生,起步相对较晚,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延续了老牌医学院的传统作法,只是根据自身特点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局部作了一些调整。在课程整合与教学模式改革上迈出的步子相对还不是很大。比如在以问题为中心,以课程整合为手段的教学改革中只是才刚刚起步。教学理念上相对落后,重授予式学习,轻以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形成性学习。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转化为整合信息用于决策,从为专业文凭而学习转化为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而获取核心能力,从不加批判地接受现有教育转化为借鉴全球经验,致力于针对本地需要的创新的转化式学习,这方面我们做的工作就更少了。

五、我院在卓越医生计划下进行的医学教育改革

我院于2013年下半年加入四川省五年制临床专业卓越医生计划。为此在2013级设立了一个卓越医生实验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多种教学方法;在考核方法上,注重学习学习过程的考核,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整合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将基础医学六门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综合1、2、3,在一年级的二学期就进入到基础医学综合课程1的学习。突出预防医学,加强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相关人文课程学习。将相应教研室调整为形态、机能、预防、人文四大科室,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有利于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

2.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派人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将外面先进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中。近年来陆续外派教师去川内各大医学院校以及周边云南省昆明、大理医学院,还外派教师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作访问学者,参加PBL导师培训等。回来后开展各种学术讲座,介绍新技术、新方法,开拓教师的视野,鼓励新方法的实施。把教师从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到重视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3.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根据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只有在通过自己去发现和转化复杂的信息,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自己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或者借助同伴的帮助,通过交流协作,最后构建出意义。在卓越医生班课上有教师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如提前一周交给学生临床实际病例,给出从诊断到鉴别到治疗到预防四方面问题。由学习各小组抽签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小组内查阅资料,讨论并得出答案并以幻灯片形式进行讲解,还要回答其他小组相关的问题,根据幻灯片的质量及讲解还有回答问题质量进行给分。其他小组同样要负责一个问题的讲解,同时对其余三个问题要进行研究,并能提出问题,根据提出问题的数量、质量同样要进行给分。学生课堂上踊跃发言,对问题的阐述详尽、清楚,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解剖学教师在实践课中就相关内容联系生活、临床中的实例进行问题讨论。极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拓,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形成。如泰拳中为什么常使用侧踢?联系大腿体积最大最有力的股四头肌。跟腱受损对人行走有何影响?联系小腿三头肌的正常功能。癫痫病人发作时肌肉痉挛式收缩,请问会出现什么样姿式?联系人体各大关节及其周围肌群的配布及强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理课教师就出现的病理现象,启发学生思考,追踪其来龙去脉;还有一些教师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所有的这些教师都把重知识的传授转到重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培养上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观念,教学改革的成功指日可待。

4.开展技能比赛:为了促进学生对实践课实验课的重视,医学院进行了多项技能大赛,对优胜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在新建医技大楼中,利用国家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特别加强对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建设。在卓越医生班,学生利用一年级放假前一周时间,进入医院进行临床早期认知,有利于专业思想的树立。早期接触临床,也更能理解临床的需要,促进对临床知识的学习。了解的医疗需求,提早感受医生职业价值和精神,加快医学生角色转变。提早感受“病人诊治需要、疾病发病机理、患者症状和体征表现、临床诊断和用药及治疗原则”等难以在基础阶段从书本上获得的“类”知识。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内化、融合,促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基础与临床的融合。这样再回到基础医学课堂后,他们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学习动力会更加提升。

5.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从一次终结式考试到重视形成性评价,而且不断丰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自觉学习、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终结性考试中,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增加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方面能力的考核。切实对学生执业能力进行培养,以其胜任今后的岗位。

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医学与人文融通,基础、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创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授予式学习向形成式学习和转化式学习过渡,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推动卓越医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J].医学教育,2001,(6):1-4.

第6篇

1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缺乏认识

长期以来,疗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重视不够,认为疗养院医疗业务相对单纯,工作技术含量少,同时医务人员对疗养医学专业的发展也缺乏认识,造成思想上普遍轻视继续医学教育。此外,随着聘用人员的增多,部分科室工作必须依靠聘用人员来完成,以至存在着重工作轻培养,重深造拿文凭轻实践学习,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提高,重近期利益轻远期效果,重在职人员轻聘用人员,重院外教育轻院内教育,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

2对继续医学教育缺乏整体远景规划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目前疗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虽然已经很重视,但还没有制定出比较明确的政策和远期规划,在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各相关部门协调、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仍然缺乏整体设计和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人员的知识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但疗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人员多由医务部(处)科训助理兼管,他们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因此存在着表面性工作做得较多,而缺乏对远景规划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

3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制度建立不完善

一是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医务人员产生“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思想,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往往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一个比较配套的措施和监管机制,无法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进行科学量化和管理。三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考评方法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不强,仅仅是注重形式,缺乏长远的计划和目标。

二、探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新思路

1营造全员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的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卫生技术人员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3]。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终身就业,继续医学教育首先是个人受益,其次是单位受益。健全调整继续医学教育组织机构,制定疗养院继续医学教育规定、五年规划及各种培训制度,将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与聘任、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形成全院、全员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的良好氛围。

2推进疗养院继续医学教育要推陈出新

医务人员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是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知识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而要唤起广大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热情,关键要在继续教育的形式上推陈出新。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内容要动态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内容单一的教育方式必须逐渐被淘汰。近年来,疗养院与医学院校进行联合办学,成为医科大学的临床学院,联合承办硕士研究生班培训,与科研机构建立健康管理体系的研究,提升了疗养院的学术水平,搭建了医务人员求知的平台,开展国家级及军队级的继续教育项目、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进修学习、院内学术讲座等,这样提高了医务人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医务人员得到更好的继续医学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探索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化管理

第7篇

调查对象:对全程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均为工作在医疗服务第一线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涉及医疗、护理和检验等专业。调查内容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经历、对培训的评价、对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形式及培训评价等。共发放问卷131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5%。所得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测。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二级医院80人,一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共44人。被调查医生平均年龄38.57岁,45.96%(57/124)为女性,54.04%(67/124)为男性。28.23%(35/124)的基层医务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62.90%(78/124)为大专学历,8.87%(11/124)是中专学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学历构成有明显差异(P<0.01)。在基层医院中的医生中,高级职称占2.42%(3/124),中级职称占43.55%(54/124),有54.03%(67/124)是初级职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职称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调查对象曾经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24人中,曾经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者有53人,占42.74%;其中二级医院为45人,占56.25%;一级及以下医院有8人,占18.18%,二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被调查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在全部被调查者中,表示收到很好培训效果者91人,占73.39%,选择培训效果好者33人,占26.61%。本项调查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124名被调查者中,有120人选择希望继续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其中二级医院为76人,占61.29%;一级及以下医院有44人,占35.48%。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在参与调查者中,91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很大,占73.39%;33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较大,占2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很满意者95人,占7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满意者29人,占2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很满意者91人,占7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满意者33人,占26.61%。

3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更安全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作者及其团队采取不同常规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将培训地点安排在某国家级贫困县的二级甲等县医院进行,目的是方便基层医师就近接受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培训,吸引更多工作在最基层的医务人员,减少培训隐形支出,使授课内容更容易为基层医生掌握,增大辐射效应,从而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容易直接应用于广大山区群众。

3.1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基层医生是农村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生力军,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农村的基本预防保健问题,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快速发展,医务人员面临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转变,基层在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医疗环境。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二级医院中仅有56.25%的医务人员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而二级以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继续医学教育参加率为18.18%,从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的人员组成来看,基层医务人员中大专及中专学历者较多,相对于拥有本科学历的其他医务人员,他们在校培训时间较短,学习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对于疾病的理解不足,限制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完成疾病的系统治疗,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不能彻底改变目前现状,因而这部分医务工作者更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今后重点培训的人群。

3.2对于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

随着继续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基层医务人员无论出于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或是晋升职称等目的,对继续医学教育抱有积极态度,但现有继续医学教育特别是高级别继续医学教育从体制上不能满足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继续医学教育申请人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范围内,基于申请人所在工作区域,相应培训课程的承办单位一般不会继续医学教育的场所安排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基层医务人员由于信息传递、工作冲突、经费限制、领导不重视和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无法充分享有与高级别医院相同的继续教育机会。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上述实际困难。

3.3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在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往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学历构成及培训经验,立足于使本次继续医学教育更加贴近基层实际需要,能够达到使基层医务人员听得懂、用得上的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按照通常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思路,应以突出当地常见病的诊治为原则,兼顾学历提高和执业资格的培训,以该疾病最新指南和成熟的诊疗技术为课程重点,辅助以相应三基知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新知识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3.4进行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措施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已有相当多的医务工作者从中受益。结合本次问卷调查,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前期继续教育过程中并未成为培训的重点。针对既往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选择在县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将县医院从原来被动参与培训转变为主动承办,使该地区的医疗机构优先获得培训便利,减轻参加培训的隐形支出,另外将培训时间、地点安排在工作日和医院内部会议室,可使参与培训人员兼顾临床工作。

②转变培训理念。常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地点一般选择在省级或地级的中心城市,通过信函或学会通知形式进行培训信息传递,培训人员在培训会场“等待”学员的到来。对此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培训人员的流动达到送知识下基层的目的,使基层医务人员花费最少的时间、经费并且在对工作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完成知识更新。

第8篇

英文名称: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主管单位:中华医学会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8569

国内刊号:50-1149/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医学教育研究期刊之一。

本刊以医学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探讨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交流医学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反映国内外医学教育动态,沟通信息,活跃医学教育研究的学术空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把人文、社会等相关学科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引入医学教育,关注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经济和法律等问题,促使医务人员、教师和医科类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和大健康观,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学习和借鉴各科类高校办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探讨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介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向,引导医学教育观念和手段的更新与改革。

第9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南宁市18所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师、药师、注册护士、技师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18所医院包括了2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2所省级医院、2所市级医院、3所县级医院和9所乡镇卫生院。共发放问卷945份,回收有效问卷936份,有效率99.05%。其中男265人(28.31%),女671人(71.69%);25岁以下125人(13.35%),26~35岁440人(47.01%),36~45岁247人(26.39%),45岁以上124人(13.25%);工龄5年以下262人(27.99%),5~10年228人(24.36%),10年以上446人(47.65%);医学院校附属医院296人(31.62%),省级医院200人(21.37%),市级医院155人(16.56%),县级医院150人(16.03%),乡镇卫生院135人(14.42%);初级及其他职称476人(50.85%),中级职称300人(32.05%),高级职称160人(17.09%);中专及其他84人(8.97%),大专283人(30.24%),本科408人(43.59%),硕士及以上161人(17.2%);从事专业方面,医师376人(40.17%),药师(士)87人(9.29%),注册护士375人(40.06%),技师(士)51人(5.45%),其他卫生技术人员47人(5.02%);有执业资格者837人(89.42%),无执业资格者99人(10.58%)。

1.2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职称、学历、从事专业、是否取得执业资格等。采用自行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2011年936名调查对象中,85.15%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14.85%没有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40.52%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少于5次,29.11%为5~9次,14.81%为10~15次,15次以上占15.56%;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内容上,选择“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新成果与新进展”、“相关法规与技术规范”、“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和“其他内容”分别占34.04%、25.90%、23.82%、15.57%和0.67%;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形式上,选择“面授”、“远程医学教育”、“自学”、“函授”和“其他”分别占40.32%、20.35%、18.18%、8.87%和12.28%;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上,选择“单位或科室承担”、“单位、科室和个人共同承担”、“个人承担”、“企业和社会资助”和“其他来源”分别占37.89%、30.87%、23.59%、5.40%和2.26%;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自费比例上,不用花费任何费用的占8.53%,花费比例为20%以下的占19.57%,花费比例为20%~50%占21.46%,花费比例为50%~80%的占9.28%,花费比例为80%以上的占41.16%。

2.2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价

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调查对象中,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持“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者分别占49.44%、48.31%和2.25%;对继续医学教育形式持“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者分别占48.68%、48.56%和2.76%;对继续医学教育安排时间持“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者分别占39.52%、53.58%和6.90%;认为个人承受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合理”、“一般”和“不合理”者占34.00%、50.56%和15.44%。

2.3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

此问题为多项选择题。医院卫生技术人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前两位为时间安排(30.04%)和费用(21.33%)。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在继续医学教育影响因素的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2,P<0.05)。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和费用,而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费用和单位是否要求。不同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在继续医学教育影响因素的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63,P<0.05)。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费用和内容,而具有大专学历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费用和单位是否要求。2.4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有35.22%的调查对象选择“面授”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选择“远程医学教育”、“自学”、“函授”和“其他”者分别占26.30%、19.67%、17.04%和1.77%。有36.60%的调查对象选择“新方法与新技术”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选择“从事本专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关课程培训”和“其他内容”者分别占36.27%、26.18%和0.95%。对个人承受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比例,选择“不用任何花费”、“20%以下”、“20%~50%”、“50%~80%”和“80%以上”者分别占52.78%、40.06%、5.45%、1.18%和0.53%。

3讨论

3.1积极推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适应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继续医学教育的环境将从教室逐步转移到工作环境中来,继续医学教育的策略和学习工具将以卫生技术人员的能力提高和患者结局为导向。通过远程医学教育,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使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解决了过去仅靠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获得学分的难题,同时节省了大量学习经费和时间。因此,各级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和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举办单位要积极推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要制订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准入和评估标准,规范项目的适用范围和学分授予标准,推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3.2按需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工作

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用于医疗实践中。因此,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举办单位要根据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知识层次、结构的不同精心安排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医学院校应当利用其自身优势在继续教育领域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要紧密结合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开设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和项目。要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宜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

3.3多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继续医学教育属于多重行为,即国家行为、单位行为、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多重行为需要多渠道出资。因此,应积极争取多方投资继续医学教育,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资金筹集使用的良性循环。政府和医院需根据不同培训项目,适当调整各方的出资比例,引导和鼓励个人承担一定的培训经费满足自身学习的需求。医院不但要强化现有相关政策的落实,更应切实完善经费保障、经费使用、激励机制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接受商业资助的有关政策,规范商业赞助行为。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资金使用和评估机制,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经费落到实处。

3.4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评价与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的约束力与强制性。继续完善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监督管理机构,对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机构和提供的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进行认证和评估,实行对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医院应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职业再注册等紧密结合。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身教育,才能终身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需要针对不同评估对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避免单一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庞杂,无法反映和甄别真实情况的弊端。未来应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开发更多的工具帮助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自

第10篇

河南省医学会隶属河南省卫计委,是河南省卫计委二级机构,承担着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工作,是我省医务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基地,肩负着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授予与登记管理,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全继委〔2006〕11号)和省卫计委、人事厅颁发的《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豫卫发〔2002〕20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人才进步,也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河南省医学会作为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管理单位,负责对全省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组织管理机构健全。采取广泛的方式宣传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以我省医学会不同的专科分会学术年会为主要培训载体、以各医院为主体申报的继教项目为依托,着重培养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专业技术,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能够让医务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参加到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来。

结合我省医学会各个专科分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的开展,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我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更好地规范管理各个专科分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针,为我省医务科技工作者服务,探索为我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档案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我省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1 明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材料构成和形式不同于其他档案。在建立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工作中,我们规定存入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材料有以下几种:

1.1 国家、我省有关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规定、实施办法或细则和学分授予、项目管理、评估制度等制度文件。

1.2 我省每年制定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计划、总结、方案,继教项目申请、备案,反映继续医学教育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的各类综合统计资料。

1.3 我省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讲课资料、音像资料、照片、学分记录培训情况、日程等有关资料。

1.4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动态管理资料花名册、每年度学分登记表和达标情况统计表等。

1.5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继续教育证书和周期审验证明材料等有关材料。

2 规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档案材料收集与整理

2.1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收集。一是日常收集和集中收集相结合。注重日常原始材料的积累,及时掌握继续教育动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收集。二是收集和鉴别相结合。对收集到的原始材料,去伪存真,切实反映继续教育项目真实性,原始材料归档。

2.2 管理类档案材料的分类整理。对管理类的材料,如:文件、花名册、登记表、学习资料、讲义等,在整理时按照文书档案的归档要求,进行分类、组卷,并纳入文书档案统一编目,著录卷内目录,拟写案卷题目,制作封皮,装订成册,存放于文书档案柜内,由专人保管。对录像、光盘及照片等材料分别按照声像档案和照片档案归档方法和要求保管。

3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档案管理

3.1 材料收集。对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材料各个收集单位、个人严格要求,纳入考核,做好材料收集的及时性。

3.2 材料审核。认真规范上交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有关材料后,严格把握学分管理,进行登记审核。

3.3 材料的时效性。严格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档案要求,在规定时效内进行项目申报、备案,完成项目后及时进行登记,以便做好医护人员考核依据凭证及时性。

3.4 材料归档。做好收集、审核、登记后,及时归档,必须完整、准确、真实,不得涂改,便于以后查阅。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位了,才能科学合理公正地出具统计数据,为医务科技工作者提供年度考核、晋升、聘任、注册四挂钩,极大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保证了年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工作的完成。

4 发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档案作用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是医务科技工作者从事医务工作、科研、教学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其丰富而翔实的材料反映最基本的职能活动,是实施培训规范、规范培训程序、完成培训目标的指挥系统,可以反映出继续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是衡量继续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材料为医务科技工作者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奖优罚劣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为了解人才成长和发展情况,制定中长期培养规划和实施计划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也是医疗工作者职业生涯的记载,可促进医务人员充分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整体上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5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我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目前还没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但是,该系统的使用对医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对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与纸质化管理同时并存,提高了档案管理安全性,便捷了档案管理,拓宽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管理渠道。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避免了过去传统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手段滞后、依靠人工查询信息的局限性、继教学分上传的延迟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核的繁琐性,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和档案管理同步进行。采取信息化管理后,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和医务工作者的继续医学教育现状、档案查询同步进行。

其次,能够随时提供全面完整详细的数据信息。“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能提供完整、全面、翔实的数据和信息,便于查阅继续医学教育现状,我省目前医务科技工作者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一目了然,节省人力,高效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审核,便于查阅。信息化管理使每一个医务科技工作者个人继续教育档案清晰明确,及时了解培训进修动态。

6 思考与建议

6.1 向先进国家学习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及时更新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做好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动态管理,对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6.2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6.3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材料比较分散,涉及每个地市、每个单位,每个人员,要求各地市医学会及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加强工作主动性,加强密切联系,及时收集,督促收集,及时归档,必须专人管理,多部门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6.4 学分制形式化。学分制应切实根据医院学科发展需要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需要而制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灵活性、先进性等特点,避免单纯的“挣学分”。学分制未设定分类标准,根据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及不同年资分类进行制定达标标准。

6.5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优化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创新培育模式。

6.6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信息化管理和终身制继续教育相结合,形成一套健全的制度。

6.7 为扩大提高我省医学工作影响力,吸纳国际化、全国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我省召开。

6.8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倾斜基层,加大基层培训力度。

第11篇

很荣幸受科教科邀请参加这次培训会。

一、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分类

继续教育分续教育科目分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选修科目三类。今天开展的就是专业科目中单位自管项目。

专业科目。根据本行业系统专业领域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开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侧重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能力。

二、参加人员

按照市、区文件精神,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100%。中心将所有符合学习条件的在职在岗卫生专业技术员工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进行管理。

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各类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对继续医学教学学分不达标的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罚措施。

四、继教管理及要求。

中心人事科要严格按照《重庆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要求,认真落实学分授予、考核登记和年度验证等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严格学分登记和审核。

五、其它

第12篇

【关键词】 医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动态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7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01-01

Management of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iles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quality of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iles,provide a reference for nurse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long-term training programs.Methods Archiving clear scope,focusing on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aterials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Result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iles were improved.Conclusion There was imported function o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ization,standardization,dynamic file management,and it is good for promote health and continue development.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群众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加强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丰富和更新护理人员专业内涵,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是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对于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在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中,突出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明确归档范围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材料构成和形式不同于其他档案,在建立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中,参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规定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归档材料范围:

1.1 永久性材料

1.1.1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本院制定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制度、方案,反映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的各类材料。

1.1.2 本院举办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讲义、音像资料、照片及培训教育资料、主讲人及参加学习情况等有关资料。

1.1.3 护理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及学时记录。

1.1.4 护理人员每学年参加培训的花名册,继续医学教育IC卡登记表,动态管理资料及学分登记表。

1.1.5 护理人员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1.2 30年保管材料

1.2.1 应届及新进护理人员花名册、继续医学教育考试成绩单。

1.2.2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年度考核等级表。

1.2.3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证书。

1.3 10年保管材料

1.3.1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自学计划、学历教育等材料。

1.3.2 本院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自编教材,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试用期培训、进修期培训等资料。

2 注重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2.1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收集

2.1.1 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在日常工作中,负责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的兼职档案人员要强化档案意识,增强建档责任心,对工作中产生的档案做到随时收集,定期将随时分散收集的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进行集中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无缺。

2.1.2 注重归档质量,加强对资料的甄别和鉴定,切实将反映本单位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资料归档。

2.1.3 注重动态管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客观反映医院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现状,便于护理管理部门从宏观上掌握护理人员接受新知识的变化过程,要求档案必须真实反映护理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全貌和动态变化,从而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最直接的、最原始的、最真实的依据。

2.2 对管理类材料的整理 如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制定的文件、护理继续医学教育花名册、登记表、培训资料、讲义等,按照文书档案整理的要求整理归档,装订组卷。

2.3 对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材料的整理 实行一人一盒一档,按件用线装订,以工号为序编制案卷号和目录,卷内包括个人工作学习简历和学历教育材料,继续教育证书(培训证明)及审验证明和培训材料,自学培训计划和培训考试试卷及成绩等,学术论文和科研材料。按照文书档案的整理要求编制卷内目录,整理立卷。

2.4 对在护理继续医学教育中形成的照片、音像、声像及光盘按照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