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素质拓展项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本文是我们在中职教育第一,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案例,阐述了我们在“项目+素质拓展”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项目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和岗位,各司其职;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做,而是由教师确定项目,学生主导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参加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团队意识,锻炼岗位能力;我们制定了个人表现、个人作业、团队表现和项目作品四个方面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价。
关键词:教学案例;项目教学;素质拓展;评价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31-0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并从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该项目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素质拓展训练能使青少年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一、中职学生学情
(1)学习目标不明。(2)缺乏自信,有自卑感。(3)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4)基础差跟不上,没有学习兴趣。
二、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只管教的现象普遍。(2)课堂教学不能和学生所学的专业岗位有机结合。(3)部分专业课教师实训教学力不从心。(4)企业外聘教师不能有效组织教。(5)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三、“项目+素质拓展”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1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4)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专业能力。(1)多媒体素材的编辑能力。(2)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3)多媒体作品的评价能力。
四、《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项目+素质拓展”教学与评价方案
1.团队建设方案。(1)教学班级为2014级数字媒体专业,共17名学生,划分为3个小组,每组5人,另外二人为:项目总监一人,助教一人。任课教师为主讲。(2)项目组人员分工:项目组长、项目策划、程序员、文书、顾问。项目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与实施,项目策划负责项目的构思和设,程序员负责作品的编程、调试和修,文书负责项目素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以及小组活动的资料。顾问负责项目作品的调研,需求分析,素材的搜集,对作品的评判及修改。
2.项目内容方案。
项目一:难忘的一天(演示文稿的制作)
大家对印象深刻的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利用文本、图形图像(照片)、动画、声音、视频的形式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时数为5周30课时。
项目二:片头片尾的制作(移动动画的制作)
对项目一的作品加上移动动画。可以是文字移动动画,图片移动动画等。教学时数为2周12课时。
项目三:我们的团队(交互式多媒体作品)
项目组的成员介绍、岗位内容、项目一、二的成果等利用Authorware软件提供的按钮、热区域、热对象、目标区域、下拉菜单等交互类型编程,达到对团队全面介绍的分类信息阅读方式。教学时数6周36课时。
项目四:作品
对项目组制作的作品进行网络。时间为1周6课时。
3.素质拓展活动原则。培养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职业的岗位意识;增强集体和个人的荣誉感。
4.《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教学计划。
5.《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项目+素质拓展评价方案。①“个人和项目组表现”中个人表现为学生考勤、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等互动活动的个人加分,项目组表现为团队在素质拓展等集体参与的活动中的加分。②“团队表现”为本组“个人和项目组表现”栏合计。③个人总分=个人和项目组表现栏+团队表现栏。④学生既要为自己争取获得高分,也要在集体活动中为项目组争取高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增强团队意识,即使表现不理想也会有一定的成,不让任何一名同学掉队。
6.课堂作业及项目作品评价方案。①课堂作业指除了项目作品外,针对每个知识点教师讲解的案例作品,学生要反转完成案例的制作。②“按时完成”指按时提交作业。③“符合知识点要求”指把知识点内容在学生制作的案例中表现出来。④“作业完整”指案例内容表现自然得体,符合逻辑。⑤“自由发挥表现良好”指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有个性。
期末个人成绩=(课堂表现)个人总分+(作业成绩)个人总分+项目作品总分。
五、项目实施和教学
教学形式分为室内课2节和上机实训课4节,周学时6节。
1.室内课的教学内容。(1)作业的演示、评析和判定分数。在上机实训期间,学生要完成两类作业:一是项目作品,二是针对知识点的课堂作业。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学生作业进行逐一播放演示,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评析,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全体学生根据“作业成绩记录表”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然后汇总得出每个同学的作业成绩。(2)项目作品的研讨。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活动,对本组项目作品进行策划、论证、修改、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学生对作品做大胆的设想,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找出下一步需要学习和辅导的新的知识点。(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以案例的形式对设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4)拓展活动。例如:用牙签传递橡皮筋、演讲比赛、竞猜《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关键词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即复习了课程知识,又达到了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高个人岗位素质的目的。
2.实训课的教学内容。(1)素材的搜集和整理。
(2)素材的美工处理。(3)程序编制。(4)程序测试。
(5)程序修改。(6)教师演示案例制作过程,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六、教学效果
1.根据学生在策划和设计阶段提出的问题和困难,教师确定要讲解的知识点并通过案例的方式加以解决。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模式,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又加深了师生的互信和沟通融合。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分工,完成岗位职责要求的工作。在这一情境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意识。
3.在素质拓展活动和学生评价中,引入了个人和团队之间的竞争,每个人都要为团队荣誉去竞争,也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去竞争。提高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本身的素质。
七、存在的不足
1.有的项目组由于组长本身能力有限、工作不利,导致本组的各个环节工作不通畅。
2.由于分工是教师指定的,有的学生不适合指派的岗位,导致工作脱节。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素质拓展课程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体育素质拓展进入我国大学教育的时间很短,还缺乏透彻的研究,对拓展训练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对于拓展课程进入高校体育教学,国内各个高校也是持不同的态度,下面我们就简单地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课程。
1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拓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返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现代意义的拓展训练,一般是指把受训人员带到大自然中,通过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利用各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或个人经历一系列的活动,以达到增进团队精神和战胜自我的目的。因此,素质拓展课程在某意义上是把这种挑战性的项目带入课程教学课堂中,通过设置一些项目来促进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例如:个人挑战项目、个人沟通项目及团队协作项目等。其中个人挑战项目是通过一些小的活动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个人沟通项目是通过设计话题让同学们学会沟通及倾听;团队协作项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感悟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以上素质拓展课程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拓展课程虽然项目不大,但是形式很新颖,内容也很丰富,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及步入社会后的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仅仅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相比,素质拓展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充分认清自身的能力素质,充分提高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团队协作项目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心和人际关系的改善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帮助。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素质拓展的游戏中学知识、长见识及培养能力,让他们不觉得乏味,能在感悟中学到知识。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加强对素质拓展课程的研究。
2素质拓展课程的特点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主要是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等,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集趣味性和锻炼性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热情。素质拓展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方式截然不同,它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训练学生的目的,一些素质拓展项目充满快乐、刺激与挑战,学生可以在参与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可以在参与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挖掘个人的潜力。这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能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树立健康体育思想打下坚定基础。
二是集挑战性和体验性为一体,能够磨练学生意志。素质拓展课程中有一些特设项目训练,这些特设项目充满了挑战性,是素质拓展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设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障碍,在亲身的体验过程中,对自己树立起信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进一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三是集灵活性和易行性为一体,便于课程设计开展。素质拓展课程所需场地要求不高,且器材也可以自制解决,只需要保证安全即可,同一个培训目标也有多个项目可选择,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也可以延伸到课余时间内进行。基本上不会受天气、场地的影响,方式灵活多样,而且比较容易实施。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因校制宜,因学生制宜,设计适易于实施的项目与体育教学相衔接。
3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的建议
从上述对素质拓展课程的意义和特点分析来看,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将素质拓展课程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有效结合,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与趋势。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对素质拓展课程的理论性研究。科学的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加强的对素质拓展课程的体系研究,使之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的有机组成分,可以为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施开展提供理念借鉴和指导。
二是要加大对素质拓展课程的宣传力度。要结合当前社会上很多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的做法,把课程宣传与其自身可以为学生带来的帮助相结合,充分宣传其特点和意义,使学生在了解中参与,在参与中体现出使素质拓展课程的效果。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实地访谈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对黔南地区中职学校体育素质拓展教学进行分析,了解黔南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素质拓展教学情况,对素质拓展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职体育素质拓展教学及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黔南 中职学校 素质拓展教学 SWOT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提出的,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词汇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本文通过对黔南中职学校体育素质拓展运动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为中职体育素质拓展教学建言献策。
一、黔南中职学校体育素质拓展教学概况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外展训练,英文名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当时盟军大西洋补给线上的船队屡次遭到德军的袭击,许多海员因缺乏经验而丧生。为避免受袭击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创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专门训练海员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达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军事领域扩展到教育、管理、商业等领域,并于80年代实现国际化,1995年进入我国。素质拓展训练对激发队员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独到的作用。
(二)黔南中职学校素质拓展教学安排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黔南地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已经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内容(表1)。在开课方式上,存在单独开设体育素质拓展课程和在体育课中进行教学两种方式,以在体育课程中开设居多;在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的地位上,有将素质拓展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主教材,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围绕素质拓展这个教学中心;也有以传统教学项目为中心,将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荔波职校、瓮安职校素质拓展训练内容贯穿整个学期课程,罗甸职校主要安排在开学军训期间进行,在体育课中涉及较少。
二、中职体育开展素质拓展教学的SWOT分析
(一)素质拓展运动优势分析
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应注重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素质拓展训练一般分为个人类项目和集体项目两类,在教学中一般以团队项目为主。在拓展运动学习体验过程中,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分担不同任务,各司其责,为团队及自己争取胜利和荣誉,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体现。
2.重拾学生自信心
受中职学生生源影响,大多数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或是自律能力较弱,经常违纪犯错;或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自信心不足。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如何提振学生的自信心?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拓展运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动参与,敢于挑战失败,体验成功,发现自身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
(二)劣势分析
1.运动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要求
通过对中职体育教师访谈发现,拓展训练项目一般为运动量小、启智性强的智力类项目,通过体验“小项目”获取“大智慧”,通过“成立团队――接受任务――参与体验――经验分享与交流――联系实际生活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管理、思维、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然而,由于体育课时间有限,素质拓展项目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环节较多,花费时间较长,练习强度和密度也会受到影响,单独将体育素质拓展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运动量难以得到保证。
2.缺乏自身特色项目
经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黔南3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体育素质拓展项目以引进为主,根据运动器械确定项目,缺乏自身创编项目。
(三) 机会分析
1.符合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传授体操、田径、球类项目技术和体育理论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较少,主要由教师简要介绍教材、讲解动作要领、动作示范、组织学生练习、纠错等环节构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运动项目知识交流多,联系生活、学习方面的交流较少。易造成体育项目技能学习快、忘得也快,体育运动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迁移能力不强等现象。
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拓展运动具有挑战自我、自我教育、协作学习等特点,通过“体验―感悟―成长”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获得真正的运动体验和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拓展训练的学习过程为:(1)活动分组,教师根据拓展训练的项目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活动分组,并选出或指定小组长;(2)分配任务,教师将教学体验的计划和器材交给各小组长;(3)参与体验,小组长组织本组队员,将教师交给的计划同队员讨论,共同确定并执行行动方案;(4)成果展示,各组队员将参加活动的心得在小组内分享,组长汇总内讨论情况,确定小组发言人并代表小组发言;(5)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情况,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揭开最初的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能从小活动中领悟到大道理。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实施策略
在现代社会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高中体育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注重教育方式的多元化,以培育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然,这不仅需要学生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需要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与团队精神,同样无形意志与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而素质拓展训练在团队精神与责任感培养、意志磨练、人格提升等方面有着独特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素质拓展的必要性,结合实际,巧妙引入。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是很有必要的。第一、符合社会需求。在当今社会,所需要人才不但应有知识与技能,更应有良好心理品质。而当前,不少学生为独生子女,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个人意识强,团队意识较低。而拓展训练正好可解决上述问题,进行情操陶冶、意志磨炼、团队熔炼。第二、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在传统教育中,未能将教学拓展至精神层面,忽视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在素质教育下,教师则应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与方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调控力,塑造优秀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力。第三、培育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需创造创新性人才。在拓展训练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其重点之一。如电网、扎筏等项目,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思维,需要学生依靠自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策略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而教师需思考的就是如何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当前,有不少从事该训练的结构,但是教师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成纳体育教学,也不可将这一模式硬套入教学之中,而应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与归纳,同时结合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这样才可将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1、科学设置拓展项目
在传统素质拓展训练中,通常为室外拓展项目,如攀岩、天梯、求生、断桥等项目。而对那些有较高要求的项目,教师则应与实际条件密切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拓展项目。在设置拓展项目时,只要教师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内涵,掌握素质拓展训练含义,把握学生身心规律,则可突破限制,设置出优秀的素质拓展项目。
第一、以信任为支撑的心理挑战。在拓展训练中,信任背摔是其中一个经典训练项目,可以建立起团队信任感,责任感。具体操作是:团队中的一位同学站在约1.6米高的台子上,然后背对着下面向后方倒,而下面的其他同学则两人一组以特定方式来接住那位向后倒的同学。对许多同学而言,从这一高度往后倒下,其内心不免会产生恐惧。而这一项目的意义目的就在于让同学们体会到信任与责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的对比,学生可感受到实际操作的作用与意义,深切体会到心理障碍突破的瞬间感受,体会到挑战自我的真正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由心理上得到突破,获得发展,并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
第二、紧急突境下心志考验和心志突破。在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有些项目是需要同学们在特定时间内来实现一些具体任务。这些任务往往时间紧迫,并情况危急,若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那么所有学生则面临着一定的“生命危险”。通过设置这些情景模拟,有利于学生在压力下一起完成规定的任务,并学会在紧急突境下展开讨论,争论等,而找出解决方法。
第三、团队压力下的个人心理极限突破运动。在素质拓展项目中,其最有挑战性的则是空中抓杠与断桥。这些项目属于个人心理挑战类型,多数同学在跳跃之前,亦或跳跃之后往往会有极度恐惧之感。有些同学因为害怕、恐惧,而退缩,想放弃。然而在拓展训练中,其基本要求就是需全员参与,共同体验,而不准许任意一人退出。同时在团队激励与鼓舞下,每位学生均能振奋精神,鼓起勇气,敢于挑战,超越自我。
第四、互助双赢和多赢下高峰体验运动。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其主要理念是“自我挑战,团队熔炼”,主要内容则为通过团队来共同完成所规定的具体任务。在每一个拓展项目中,都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建绳房、钢丝桥、逃生墙等等,若不能团结协作,那么难以完成任务,面临着一定的“生命危险”。同时需要个体对队友能够充分信任,得到队友的支撑。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感受到只有主动付出才可以获得回报,深刻领悟到“人”字的蕴涵意义:一撇和一捺间的互相支撑与依靠,体会到人之社会性。
2、注意组织与引导
一、拓展训练在体育课中开展的意义
拓展训练具有极强的挑战性、熔炼性和教育性等特性。体育教师把拓展训练引入到中职体育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中职生的团队意识,并对中职生起到教育作用。
1.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与普通体育课不同的地方,是拓展训练的强度较大,一般多会含有大量的体能类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在拓展训练活动中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最大限度地锻炼体能,使学生的身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普通的中职体育课仅仅是热身、自由活动和一些球类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并不明显,而拓展训练则不同,其多为挑战性项目、竞技性项目,而且会有时限要求,要求参与者凭借经验和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虽然会十分辛苦,其身体素质却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2.可以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多数拓展训练都是实施的分组活动模式,注重组与组间的竞争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种训练是熔炼性的,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集体合作,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得荣誉,感受到凝聚力,提高团队意识。例如,“挤圈” 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克服困难,如此便增强了团队意识。
3.可以起到教育作用
中职体育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但是将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多地w验,感悟,在训练中获得启示与教育,从而不断地在体育训练中获得人格修养的提升,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拓展训练在体育课中开展的策略
在体育课中开展拓展训练,需要确保拓展训练中的安全,注重拓展项目的内容设计,注意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体系设计。
1.确保拓展训练中的安全
拓展训练不同于普通的体育训练,其对于学生本身的体能素质要求较高,而对于场地的要求更是十分严格,一旦准备工作和保障工作不到位,那么拓展训练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安全保障是拓展训练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拓展训练活动开始前,先确认现场安全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可以适当降低某些项目的难度和要求,并指导和监控教学的全过程,使得课程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样一来,安全得到了保障,后续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2.注重拓展项目的内容设计
拓展项目的内容设计是拓展训练的灵魂所在。教师在进行拓展项目时,可以将其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两个层面。
(1)基本素质训练方面。基本素质训练的要求相对来说会简单明晰一些,主要是提高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与能力,设计的内容多为一些挑战自身极限的项目,比如“孤岛求生”“巨人梯”等。
(2)综合素质训练方面。综合素质是相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来说的,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的重要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
3.注意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体系设计
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体系设计是关乎拓展训练成效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注重二者的设计与构思。
(1)组织形式设计。所谓组织形式设计,就是指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训练形式,安排训练场地和训练时间,设计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预想拓展训练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事先的准备。
(2)评价体系设计。拓展训练不能忽视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此,教师在体育课中引入拓展训练时,要关注评价体系的设计,对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价,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是一种面向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文章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并在大学生教育实践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意义, 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庄立臣.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2005年5月第3期
关键词: 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38-02
0 引言
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体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贯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高校学校体育改革的大潮,拓展训练作为一项对促进素质教育和新大纲“健康第一”理念贯彻有积极意义的运动形式,理应步入高校体育课堂。
1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1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也称为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战胜一个个的困难。它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当时盟军的舰艇和商运船只经常遭受德国潜艇得袭击。许多缺乏临战经验的年轻海员在炮火中丧生,但是在灾难中总有少数人能顽强地自救而获得新生。人们逐渐发现:那些幸存下来的海员并非因为他们身体强壮,而是因为他们心理素质良好,善于与人相处。针对这种情况,德国教育家库尔特· 汉恩(Kurt Hahn)等人提出了“拓展训练”的理念,并于l941年在英国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专门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巅峰。
1.2 拓展训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风靡全球半个世纪的拓展训练在1995年由原北京拓展训练学校(现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力先生引入中国市场,中国第一批受训人员新华社全体员工。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拓展训练行业不断发展,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他现代化企业的培训课程。拓展训练进入西北地区也有七八年之久,目前陕西也有多家比较大的正规拓展培训机构(如西安蓝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安金舟咨询公司,西安彼岸拓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安力为管理资讯有限责任公司等)。2001年底,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之后许多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各种素质拓展训练营。
如今,拓展训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通行、最科学、最有效的体验式培训方式。它是素质教育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一个分支。它以利用大自然和人工创建的特殊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项目来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潜能,帮助企业增强团队活动力、凝聚力和创造性,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提高团队绩效,帮助员工达到心态稳定开放,敢于挑战,富于创新精神,促进团队形成的综合目的。
2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2.1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时代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部分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娇惯、纵容,在倍受呵护的教育背景下长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缺乏自信,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在合作关系中更是团队意识淡漠,集体协作能力差。随着社会竞争和学习压力的日趋增加,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逐年上升。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团队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而拓展训练在提升人格,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方面有着特殊功效。如果在高校体育课堂中适时开展拓展训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增强体育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很有必要进行拓展训练。
2.2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2.2.1 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大学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也符合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2.2.2 拓展训练有利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和学习都比较顺利,缺乏困难的考验,意志力相对薄弱,一旦受挫,会极大地打击他们,以至于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在高校所设置的拓展训练中,可以使每一个参与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磨练他们的意志,从而迸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2.2.3 拓展训练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养成了一些任性、孤立、自私等不良习惯。在拓展训练中,一些团队协作项目(例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等),不仅有语言上的交流,身体上的接触,还有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参与拓展训练能让大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相互信任,团队协作的魅力。
3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实施对策
3.1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项目设计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拓展训练课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所不同,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主要借鉴拓展训练的先进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培训项目,但不能简单地照搬拓展培训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高校的拓展培训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置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许多简单便于操作的拓展游戏(如雷阵、盲人摸号、信任背摔),可直接安排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情景,使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结合,用拓展训练的内容、手段改进当前体育教学枯燥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推进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3.2 高校拓展训练的具体项目 高空项目包括巨人梯、高空断桥、高空漫步、空中抓杆、泸定桥、天使之手、空中相依、高空绳网、软梯、合力制胜、绝壁逢生、高空天平、高空独木、缅甸桥、极限攀岩等;场地项目包括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人生棋盘、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移花接木、罐头鞋、金字塔、梅花桩、孤岛求生、盲目障碍、礼让通行、齐心协力、奇宝奇兵等。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开设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水上项目包括游泳、潜水、跳水、划艇、赛龙舟等;野外项目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城跋涉、野外定向、滑翔、野外生存等。高校可以把拓展训练课作为选修课,利用周末在高年级展开拓展训练,合理安排课时与内容。
3.3 高校拓展训练的场地和器材设备 拓展训练项目所需要的场地比较简单,它不需要标准的田径场,只要有一片空地就能开展拓展训练。只有像高空项目需要专门的场地,但它的建设成本也不高,只需建12米的钢架,在其8米处设置具体的设施即可。在拓展游戏中需要的许多器材并不需要购买,都可以自制,有些项目基本上不用器材,比如信任背摔项目。与其他体育器械相比,拓展训练所用的器材简洁紧凑,功能强大,节省空间,适用性强,便于快捷安装,同时,科学的组合也节省了器械使用,节约了体育器材的开支。
3.4 高校拓展训练的师资队伍建设 拓展培训师是拓展训练课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高校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角色,但是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没有拓展训练的经历,因此在开拓展培训课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学习有关资料,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到正规的拓展训练营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将社会上拓展训练的方法与体育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3.5 高校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拓展训练课课程模式主要包括: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提升心智——改变行为。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
3.6 高校拓展训练的经费来源 高校可以向政府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用于高校拓展课场地建设及师资的培训。高校自身也可以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拓展训练课的启动资金。另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高校的拓展训练场地,也可以对外开放,利用寒暑假对社会人士做培训或把场地对外出租,以尽快回收资金。
4 高校开设拓展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4.1 高校拓展训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时刻保持警觉。在训练期间,所有活动均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实验,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危险因素,并由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严格地依照安全程序指导和监控活动的全过程。
4.2 高校应健全风险保障制度 一方面,高校应在拓展训练课上设置医疗应急机制,处理一些擦伤、撞伤、扭伤等意外伤害。另一方面,各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人身意外险或各种意外伤害风险,万一发生意外状况,也可得到赔偿。
5 结束语
传统的体育课程在其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拓展训练课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它不仅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迫切愿望。因此,在高校进行拓展训练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洪峰,李世昌.试论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2003,(1).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33.
[3]潘胜.普通高校实施拓展训练课的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
[4]庞元宁.体育课程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结果与分析
1.1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员工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无缝衔接,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就是无缝连接的接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
1.2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培训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载体(项目),对受训者进行体验式的一种培训。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过程中受训者会遇到设定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感觉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因此会暴露出隐藏在受训者身上的一些问题(如胆小恐惧、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责任心等等),然后受训者会在培训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控制以及队友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最后培训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让受训者有深刻的体会和难忘的经历。1.2.1拓展训练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力;可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克服恐惧、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果断、自信、敢为的优良品质;此外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认识能力,以及感恩心理,从而减少对社会不满情绪等。而这些品质和能力基本上属于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范畴。1.2.2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开设情况我国从1995年引进拓展训练以来,随着受训人数越来越多,各大城市素拓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拓展训练受训人群也从军队、企业、单位开始逐渐走入到学校当中。而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最早进入课堂的是北京大学。2002年,北京大学开设了供本科生选修的以“体育综合素质训练”为名的拓展训练课程。目前开设的学校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本科学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6所,高职学校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5所,一共11所,占据浙江省高校总数的1/5左右。
1.3高职院校拓展课程的设置2.3.1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选定拓展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培训师实际情况而定。设定过程中应当要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为辅。可以在高校开展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很多,包括:“破冰”、“求生墙”、“盲人方阵”、“生死电网”、“七巧板”、“雷区取水”、“突破雷阵”、“无轨电车”、“风火轮”、“极速60秒”、“挑战五分钟”、“卓越圈”、“交通堵塞”、“过河”、“激情传递”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包括:“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抓杠”等高空项目。以上团队协作项目中大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操作也比较方便,可实施性强。2.3.2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为例,上课年级为大一新生,上课周期为一学期9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18课时。课程内容、项目介绍以及教学目标见表2。2.3.3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上完拓展模块的行政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602名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342人,对团队协作、沟通、责任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操作、集体感、感恩、积极进取十个维度的能力素质进行授课后的提升认可度的统计分析。每个维度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14个班级学生在上完9次课的拓展模块课程后,对自身团队协作等十个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认可度最高值为集体感4.9,最低值为创造力3.9,平均值为4.46,均大于3,说明认可度高。
1.4拓展训练师资培训2.4.1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重点拓展训练师资培训的重点有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在以往的培训中,受训者往往只重视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应付上课这就足够了,至于过程的控制只要讲好规则就可以,而结果的评价大多都不会。其实拓展训练的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不能控制住全场,对团队或者个人的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可能整个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而结果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懂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将所感受到的,所学体会到的真正领悟进去。2.4.2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途径拓展训练师资的培训应该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现在拓展培训师的培训有很多,机构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方和项目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外面的资深培训师请进学校进行培训,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2结论与建议
通过拓展训练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后的调查得出,拓展训练能够有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在拓展课程的项目选定上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开设课程要尽可能考虑器材的简便性;同时应该设有两副以上的背摔台和求生墙,并可以分开建设,能够解决上课时的互相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培训应该注重的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以及培训途径: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
作者:刘立军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1.1 拓展训练的起源
二战期间,许多英国军舰遭到攻击而沉没,令人震惊的是那些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强、决不放弃的中青年人。受此启发,汉思等人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随着后来不断发展,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1.2 青少年排球训练的特点
1.2.1 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其不同的身体素质、基础、个性特征、位置和分工的不同等采用区别对待,此外重点对个别青少年队员的个体差异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练习、训练,促其迅速突出自身特点,从而更好地提高专位技术发展,以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技战术风格。尤其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比赛作风和心理状态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1.2.2 排球专项素质训练与其它项目训练相结合原则
体育运动训练各项目之间具有相当的联系,如田径、举重、体操、游泳、足球、篮球等项目对排球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不仅可以通过这些运动项目来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柔韧、力量、爆发力、弹跳、肺活量,而且可以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使其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
2 拓展训练对排球训练的促进作用
2.1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传统排球训练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低,仅限于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赛场精神,而拓展训练中通过各种不同游戏、越野跑等方法手段对青少年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如信任背摔的游戏不但练习青少年的自我胆量,而且练习青少年信任整个团队和其成员之间的相互信赖;这种自信在排球比赛中极为关键,首先是青少年会较早的养成自我信任的习惯,无论学习新技术,还是技战术配合在比赛中的使用,尤其是最为熟练的技战术在关键比分时的大胆使用。
2.2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
拓展训练中的素质拓展训练打破了排球运动以往单一的专项素质练习,如负重深蹲、800米跑、36米移动、助跑摸高等,而是采用青少年极为感兴趣的游戏性项目进行练习。如挑战极限中的项目就非常合适,攀岩项目不仅对青少年臂力和全身协调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身体素质。虽然以往的排球训练中也会通过游戏等活动来提高青少年对身体素质练习的兴趣,但方法手段的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新生代孩子们的要求,此外通过学习国外一些先进手段,也是提高和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极好的方法。
2.3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创新思维发展
通过鸡蛋飞行器、八仙过海、穿越A4等游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发展给予很大的自我空间去展示、发挥,而且可以穿插排球创新游戏,可以把沙滩排球、软式排球、坐式排球、气排球等的游戏运用到训练中,或者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自己进行创新和发明,以此鼓励他们更好的对排球运动产生兴趣,从而终生受益。
2.4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原本在排球运动中就非常重要,但是如何利用现代的训练和教学手段来培养青少年的这种意识和精神,是拓展训练给排球运动训练的思考。不仅仅是拓展训练培养青少年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所有团队的集体活动都可以良好的促进青少年这些素质和意识方面的提高。
2.5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沟通能力
在拓展训练的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及活动后积极表现自己,通过活动体验自我的能力和位置,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体验沟通的快乐。然而正是这一点使得青少年在二传与攻手的交流沟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首先二传与攻手之间沟通如何更好地配合技战术,从而更轻松地完成简单的技战术配合;其次攻手与攻手之间可以通过交流,相互切磋,来选择出最适合本轮次的进攻战术;最后就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沟通,而更好的选择出适合本队进攻法的整体战术风气。
3 拓展训练的开展与青少年排球训练相结合的思路设想与改革办法
3.1 各种拓展训练可以与排球专项素质练习相互结合
打破以往单一男女队分开训练的模式。如男排训练就是男子青少年运动员在一个极为封闭的训练场馆中进行排球专项训练。但是通过拓展训练就可以改变这种传统的训练模式,男女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共同协作才能拓展训练项目,增加趣味性、互动性,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和训练方式。
【关键词】电力类专业 高职生 职
业心理素质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97-02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可以分解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三个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包括职业心理素质在内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力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电力系统生产与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不仅要注重培养电力类高职生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同时还要关注其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现状
目前电力类专业高职生因职业心理素质缺乏导致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多在毕业班出现,88.2%的高职生曾在求职、就业中因害怕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而出现过不安、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退学或者其他极端行为。在社会上,叠加了心理因素引起的如“富士康跳楼事件”等社会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高职院校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的主渠道,其作用越来越得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重视。
但是,目前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实训课以及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都有涉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甚至专设章节,但不同课程间缺乏合作,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不明显。二是目前电力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或过于注重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或偏向心理活动手册,鲜见和职业岗位活动相联系的心理素质拓展教材。三是职业心理素质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学生缺乏兴趣,教学的实效性不强。而有关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的研究也不多,主要涉及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培养途径等方面,针对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更少,没有对当前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对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构成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实问题。
二、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在电力类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是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理念,将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课程教学与电力行业职业岗位心理素质要求相结合,在教学中结合行业的不同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心理素质的特点设计职业岗位心理拓展情境,在项目化的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成电力类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目标。“情境学习理论的产生源自对手工业学徒的实地调研,它强调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应在真实的活动中建构”,认为只有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和项目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在学习中进行摸索,才能使学习者真正形成多种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态度和能力。对于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这一针对特定专业和职业岗位群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项目化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过程工作化,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在适应性、责任感、宽容度、参与意识、自信心、主动性、灵活性以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心理素质的各方面都得到真正的检验和提高。
三、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电力行业是一个具有独特工作情境的行业。电力类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未来的企业员工,还要关注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下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为了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和职业岗位心理素质的需要培养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在校内建设了心理素质拓展基地,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全院新生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对高职新生2420人、2138人、3210人开展了心理素质拓展培训。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首先基于前期对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现状及相匹配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心理素质进行调研。比如,对电力类专业各年级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到电力系统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实地考察、加强交流和学习等方式,了解其具体工作情境和心理素质要求,进而探索课程教学中职业心理素质形成的有效路径和项目载体,构建适合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电力行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项目化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和模式,并通过对五届高职生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构建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模式,总结了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改革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理论。
以电力类“高压输配电专业”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为例。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从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气设备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内容大部分属于高空作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登高的职业素质。针对这一专业岗位特点,为使学生克服高空恐惧,更加适应高空作业,增强个人自我效能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项目的设计具有明显的电力行业具体工作岗位的针对性,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和电力专业课程教学等多学科的资源,本项目教学时间为4个课时,包括空中抓杠、同心桥等两个高空素质拓展项目。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模拟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分组,并进行安全设施检查和强调安全问题和纪律。第二,学生配合培训师示范讲解,学习设备及保护操作。第三,开始高空训练。高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结束后,由培训师、心理老师、电力专业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使职业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内涵和价值得到深化。比如,参训同学感受“以前看别人在很高的电杆上作业,感觉不可思议,今天我战胜了自己,站到了8米的圆台并成功抓杠”,“在‘同心桥’项目任务中,感谢我的队友为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能成功完成其实是大家合作和支持的功劳”,负责后勤保障的同学则表示“虽然没有站在高台上,但我深切体会了岗位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心理老师、电力专业教师还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的角度,分别就观察到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培训的全程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作了总结和点评,如分析了学生从试探到坚定,从犹豫到勇敢的心理发展过程,分析各专业岗位规程及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通过实际岗位模拟项目在短时间内达到提高胆量、战胜自我的目的。此外,不同专业的高职生还可以通过校内心理素质拓展基地所建有的信任背摔、雷阵、电网、求生墙、步步为营、梵天之塔、团队车轮、越障等20多个项目,选择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项目来提升职业心理素质。通过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项目的实施,高职生的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自信心及职业心理素质等都显著提高。
四、成效评估和展望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以行业工作情境下的项目化任务为载体,紧扣高职生职业心理成长需求,结合未来从事的职业关键职种岗位的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很强的职业生涯发展针对性。教学项目设置结合电力行业职业和电力类专业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探索了电力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今后,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还可朝着项目设计专业化、项目培训系列化、项目培训专题化方向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项目教学改革在达成增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这一目标的同时,还培训和锻炼了高职院校自己的师资队伍,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创新了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石晓春.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模块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14)
[2]高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3]杨延.国外职教的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0(10)
[4]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2008(11)
[5]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A类项目(2012JGA382)
关键词:拓展训练 体育教学 综合素质
教育部的调查显示: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心理承受力较低以及与他人合作与沟通意识薄弱是近年来职校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明显差距。因此,把拓展训练模式引入职校公共体育课程,使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互融合,使传统公共体育课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提升其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两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该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方面的价值,是当前职校体育课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拓展训练在体育课中开展的优越性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拓展训练教师只负责把规则和安全措施讲解清楚,其余的活动都是学生自主的进行,其中多数以游戏为主。就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协作的能力。这就区别于以往的老师以讲解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自由的空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
2、综合体验身心
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生在进行拓展活动中,不只是简单的身体活动,他需要与同伴交流;需要与同伴协作配合;需要同伴以坚强的后盾让其克服自身的胆怯,例如“信任背摔”这个项目,克服胆怯的同时也获得了信任;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所以拓展训练对学生锻炼是综合的多方面的。
3、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同步
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的合作。力图使每一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或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在拓展运动中首先让学生选出一个队长,由于在不同的项目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擅长。例如:“挤圈” 这个项目中,有的学生力量大,有的学生个子高,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克服困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表现出了集体主义精神也表现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再例如:“水果派对”项目,既需要队长的睿智、果断又需要队友的默契协作配合,同时还需要团队与团队之间在“双赢理念”指导下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个性在团队中得到升华,团队在个性中得到统一。
二、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开展措施
1、训练计划的制定
要实现拓展训练的目的和目标,必须具有出色的提案及有效的实施计划。而制定好的实施计划,则要同实施体育教学一样,事先要了解参加心里拓展训练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我校各专业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评价和分析,通过与学生和学生干部见面谈话,达成共识。认为做拓展训练能适合我所教的学生,同时拓展训练也适合普通的人群,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高,性别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同进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训练计划设施进行设想,明确那些设施是必须的,那些是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改进创设的,并结合其实践不断的调整完善计划。
2、拓展训练课的项目内容设计
开设拓展训练课,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它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如“孤岛求生”“巨人梯”。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室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另外,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来进行;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还要具有共同性,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专业性质的差异,无形中形成他们素质的差异。所以项目设计中还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力求通过拓展训练,达到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补充及加深。
3、培养师生安全意识,确保万无一失
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首先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其次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其危险因素。如对室外项目,应该预先精心设计,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再次每个项目训练前讲清实施的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管理。
拓展训练直接针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它能够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意志;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他人合作。拓展训练有机地进入体育课不仅是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和补充,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理念上的创新。它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对深化体育课程的改革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结合本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情况在体育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训练课程,一定能让体育课充满时代的气息。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
[2]张吾龙;周惠娟;拓展训练教学对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摘 要 本文首先对素质拓展运动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然后从青少年生长特征、青少年认识发展、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开展的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详细分析了素质拓展运动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素质拓展运动 开展价值
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是以科学育人为理念,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运用其特有的随意性、社会性、趣味性、灵活性、挑战性、开放性、自我教育性等特性,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发展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并让其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的认识和教育,及时改正不良习惯,积极面对错误,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青少年再教育和补充教育,对社会建设和稳定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
一、素质拓展运动发展状况分析
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培训方式。培训的项目主要有高架绳网、攀岩、跳越、远足露营、攀岩速降、野外定向、户外生存、伞翼滑翔、游泳、跳水、扎筏、漂流等。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活动是将传统场地素质拓展培训融入大自然,并与生存体验相结合的,以做中学为中心的全新体验式培训方式。素质拓展训练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力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
二、青少年身心特点分析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Adolescence)。青少年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青少年期生长特征。身体迅速长高是青少年发育期身体外形变化量最明显的特征。第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从十一岁至十五岁,青少年思维能力超出了只感知具体事物的范围,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推理,这就进入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第三,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在人类认知或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尤为重要。所以,加强辩证思维技能的训练,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少年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伦理道德观已开始形成,但在很大程度上却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而青年初期的伦理道德观则带有很大程度的成熟性。他们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伴之而来的是世界观的初步形成。
三、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开展的价值分析
(一)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素质拓展运动是一项兼心理和身体为一体的运动,无论是攀爬类、越野类、集体协助类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有身体运动。所以,身体各部位都会在拓展运动中得到发展。如攀岩,这个项目就需要全身各小肌肉群的参与,在运动中那些平时没有锻炼到的肌肉群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越野项目中,人体的心肺功能都受到了挑战,使得参与者心肺功能得到加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在很多拓展项目中,人体的柔韧、灵敏、耐力等各个项目都会得到锻炼。除此之外,拓展运动有助于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连续的攀爬、奔跑、智力挑战、知识记忆、团队合作过程中,无时无刻都需要大脑分析和判断。
(二)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
1.促进青少年认知发展。通过识别农具农作物、识别野生动植物、采摘野果、地图阅读、定向识别、指南针使用、观星象、地貌及水资源知识等相关项目可以丰富正在认知快速发展的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他们的阅历,为抽象思维的形成打好基础。
2.促进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拓展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为他们自觉完成任务创造了机会。团体性、新颖性等拓展运动让他们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等得到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促进青少年人格与正确的道德观的形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初步从辨证的角度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各种事物。面对成功和失败都保持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在拓展运动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敢袒露自我,真诚待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消除心理上的伤痛,积极调整心态,从而健全人格。
4.使青少年的毅志力更坚强。通过独木桥、梅花桩、有轨电车、铁甲战车、信任倒扑、生死电网、金字塔、托力接运等相关项目的训练,会使青少年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拥有超过自己想象的意志力。青少年体会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领悟成功带给自身的重要性,克服胆怯情绪和性格懦弱面,培养忍耐能力,感受成功带来的无穷乐趣。
5.促进青少年发现自我潜力。命题对白(思辨能力)、命题拼版(动手能力创造力)、独索、缅甸桥等相关项目的目的就在于激励人的斗志和勇气,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地增强人的团队精神。青少年通过认识自我潜在的能力和极限,克服恐惧心理和思想障碍,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完善人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根据青少年成长中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适当地开展素质拓展运动,对于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佐丽.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的价值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