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喻户晓的意思

家喻户晓的意思

时间:2023-05-30 10:1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喻户晓的意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就是做生意上的人吹嘘自己的东西好,大肆的宣传自己的产品。

2、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句歇后语几乎家喻户晓,比喻对自己的东西没有根据大加赞赏,以骗取他人的钱财。现在经济生活里,很多人在引用这句歇后语时,多是带有一点贬义的意思去点评某人或某商家的自我宣传和推销的做法。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当你和父母在一同散步时,当你和同学在一起谈笑时,当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时,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语文?

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一加一”、“

Q

一代”、“扮靓坊”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其实呀,这里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

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一个个“

94

”(就是)、“

7456

”(气死我了)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形形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没点语文功底,理解它们还真是件难事儿呢!

第3篇

可以说中国人很少有不知道“床前明月光”的,家喻户晓已不必说,但我在一次查找它的朗读节奏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耳熟能详的这句话却还有更确切的理解。

那是关于“床”的理解,很多人都认为是类似于现在的床的东西,最多是像古人用的榻,反正是躺和睡的,可看了人家的解释我才明白“床”原来是“井栏”的意思,前两句诗可理解为诗人站在井栏边,看到月光洒在上面,就像是秋日夜晚落下的霜,这样一解释,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想想有理:床在屋里,月光照进来,很难到地上,即使到地上,也不会有如霜的感觉,霜在外,如月光自然倾泻在井栏上则能让人理解如霜的样子,在屋内则不妥。更有证者曰《辞源》中解释“床”的第三种意思即为“井栏”,且古人称“床”不为“床”而是“榻”,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徐孺下陈蕃之榻”即是。另外,李白的诗中还有“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行》)其中的床也应解为井栏,整个理解应为“妾的头发刚刚覆盖前额的时候,在门前折花时遇有困难;恰逢你骑着竹马来到,绕着井上围栏用竹杆(所骑竹马)为我设法取得青梅。”如若是床的意思,则不妥。

由此看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怎能不叫人扼腕?想来,中国百姓自小知道这首诗开始,都只知月光是洒在床前的,那么多年以来,那么多的书本教材,那么多的言传口授,却都发生了错误,直觉得知识不真、所学不实了。

再推开去,我不知道我们学的知识里,或者已知的东西里还有多少是错误的,还有多少是被我们快乐地接受而错误地存在的,怪不得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勿庸说,现代的报刊电视有很多误导性的东西在灌输给消费者,那铺天盖地的广告有多少是真的?那经过编辑们精挑细选的文字也经不起读者的审视,错字错句及错误的常识遍地是,让人如何放心地学习?就连我们认为不可能错的字典、词典也是有不少错误的。这样看来,真正的、正确的东西真是不多了。

我想到了人的质疑精神,有人说在一流大学里能学到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质疑。大概,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真正的学习,也才算得上是真正地成熟了。物必有疑,唯吾发现不足罢了。那么是否没有一样东西可信了呢?这倒未必。去伪存真恰是我们要做的,只有不断地发现真理,才能不断地接近真理。我们在自己所知的圈子里满足、快乐的时候,或许跳出圈子能够看到另一种更高的境界。

(时2007/05/09)

第4篇

2012年8月7日,在伦敦奥运的赛场上,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110米的跨栏英雄——刘翔,在比赛时摔倒在第一个栏上。英雄再度陨落,他不得不黯然离开赛场……

刘翔,八年前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现在成为了一些人唾骂的对象。我倒要问一问那些唾骂刘翔的人们一句:你们该骂刘翔吗?你们不觉得不好意思吗?八年前,你们以他为骄傲,现在他受了挫,你们不但不安慰他,给予他信心,还把他说的一无是处,这不是很可笑么?将心比心一下,如果你是刘翔,你该怎么办?所以我们不该在这个时候给刘翔压力,伤害他的自尊,毕竟,他也是个普通人啊!

我发现,刘翔的奥运背负着沉重的数字。刘翔04年夺冠时,国家对其的投入已是300万元起跳,08年的意外退赛对赞助商来说是30亿的损失。而09年的成功复出,刘翔的费从百万迅速上涨到千万。被商业“绑架”的飞人如何飞翔?这回还不得闹个“鸡犬不宁”?这便是刘翔最大的压力之一。

刘翔昨日给父母发短信说:我已经决定尽快做手术,作为一名运动员受伤很正常,你们放心,我还会回来的,栏还在那里,我还要跨过去!为了刘翔的坚强,赞叹。的确,刘翔为了奥运,付出了太多……

刘翔,卸下所有的期盼,无论是走,是跑,是跳,完成你的路,无论所有的结果。

第5篇

我今天看了《家有儿女》这部家喻户晓的家庭喜剧,里面的人物,另我记忆犹新,特别是刘星,讲到这,我不经想夸刘星是个演喜剧的好料才,她们这个家是许多小孩子想要的:平等、快乐、自由、没有压迫感。但有些大人却反对我们看《家有儿女》理由是:那节目是在教小孩子学坏,可,我并不这样觉得……

《受委屈的滋味》这篇,讲的是:刘星做了好事,她的妈妈没有表扬他,反而说:“只不过是一点小事,哪得奖励、表扬,人家小雪,考了那么多个第一,得了那么多奖,人家也不要奖励、表扬,凭什么呀……”刘星听了这话,心里老不是滋味,小雪回来后,妈妈笑眯眯地走过去,小雪对妈妈说:“妈,今天插花比赛我得了第一,看,这是奖状。”妈妈惊喜万分:“是么,我女儿就是懂事就是乖,妈妈晚上给你做糖醋排骨!”……吃完晚饭后,刘梅(就是刘星、小雪、小雨的妈妈)做在沙发前,说:“猴孩子们,过来过来,妈妈要宣布二件事,(刘星听了可高兴呢,以为妈妈要表扬他)坐好了坐好了,第一件是,你们的姐姐,也就是小雪,得了插花第一名,值得表扬,鼓励鼓励!第二件事是妈妈在单位里又升了一级,呵呵!”刘星在也忍不住了,大声嚷嚷道:“凭什么啊,凭什么我做好事没表扬,小雪插花第一名就表扬拉,这不公平!”刘梅说:“瞎嚷嚷什么呀,就你那点小事,还值得表扬?”刘星也不争什么,就走进卧室……

第二天早晨,小雪找刘星,对刘星说:“刘星,我知道妈对你太不公平了,要不我们让妈妈对你改变看法?”刘星无奈的说:“别白费劲了,妈妈对我能改变看法,那天都塌了!”小雪极力说服刘星,刘星终于同意了……小雪对妈妈说:“妈妈,我看你升级,是给哪位领导送营养品拉,还是巴结你们院长呢?”妈妈一脸狐疑:“小雪,你什么意思呀,你妈是那种人吗?”小雪说:“我的意思就是您的升级根本不是您自己争取来的,是巴结上司来的!”刘梅气得快步走进房间,生气着,小雪走进来开导着刘梅,刘梅最后知道了委屈的滋味,表扬了刘星……

我认为《家有儿女》这部戏大人也可以看,也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现在许多大人像刘梅一样,对孩子执偏见,但孩子也会伤心难过,只是不和家长说罢了,我们应该极力和家长沟通,了解对方的心思。

第6篇

一、联系成语释义

许多成语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利用这些成语解释文言实虚词词义更加利于学生接受,便于学生记忆。

《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厌”与成语中“贪得无厌”的“厌”同为“满足”的意思。

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堪”与成语“不堪设想”中的“堪”意义相同,是“能够”的意思。

《庄暴见孟子》文中“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句中的“举”与“举世闻名”、“举国同庆”等成语中的“举”意义相同,是“全、都”的意思。

荀子《劝学》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成语有“欲盖弥彰”,“彰”字都是“清楚、明白”的意思。

二、结合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1.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状语

成语“星罗棋布”中的“星”、“棋”活用为状语,意为“像星星一样、像棋子一样”;“川流不息”中的名词“川”活用为状语,意为“像河流一样”;“风起云涌”中的“风”、“云”意为像风和云一样,做状语。其他如“瓦解冰消”的“瓦”和“冰”,“玉洁冰清”的“玉”和“冰”,“前呼后拥”中的“前”和“后”等等也是如此。

(2)名词活用为动词

成语“不胫而走”中的“胫”,本为名词“小腿”之意,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长腿”,成语意为“没有长腿却能跑”,用来比喻消息传播迅速;“华而不实”中的“华”、“实”都是名词,意为“花朵”“果实”,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开花”、“结果实”。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成语“披坚执锐”中的“坚”、“锐”不再具有形容词性质,而变成表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名词;“挑肥拣瘦”中的“肥”、“瘦”已经不再具有形容词性质,而变成了表示“肥的东西”、“瘦的东西”的名词,又如“抱残守缺”中的“残”、“缺”。

(4)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成语“敬而远之”中的“远”在这里已不再具有形容词性质,它表示“远离”,具有动词性质;“集思广益”中的“广”也丧失了其形容词性质,而具有动词性质,表“增广”之意。

(5)动词活用为名词

成语“救死扶伤”中的动词“死”、“伤”不再具有动词性质,而临时具有名词性质,表示“死的人”、“受伤的人”;“路不拾遗”中的“遗”不再具有动词性质,临时具有名词性质,表示“丢失的东西”;“量入为出”中的“入”、“出”都不再具有动词性质,而临时具有名词性质,表示“收入的东西”、“支出的东西”。

(6)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语“沉鱼落雁”中的“沉”、“落”也是使动用法;“劳民伤财”中的“劳”、“伤”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劳”、“使……伤”之意;“众口铄金”中的“铄”同样是使动用法,再如“生死肉骨”中的“生”、“肉”。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成语“富国强兵”中的形容词“富”、“强”是使动用法;“独善其身”中的形容词“善”也是使动用法;再如“完璧归赵”中的“完”。“正本清源”中“正”、“清”。

(7)意动用法

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成语“不远千里”中,形容词“远”是意动用法,意为“认为……远”;“不耻下问”中的形容词“耻”是意动用法,意为“认为……可耻”;“厚此薄彼”中的“厚”“薄”均为意动用法。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成语“草菅人命”中的“草菅”即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意为“把……看成草菅”;“鱼肉百姓”中的“鱼肉”也是意动用法。

2.通假字

成语中也有通假字,如:水清石见(“见”同“现”),虚与委蛇(“委蛇”同“逶迤”),厉兵秣马和再接再厉(“厉”同“砺”)等等。

3.语助词

与古汉语相同,成语中也常用语助词,如:“惟妙惟肖”中的“惟”字;“下车伊始”中的“伊”字等等。

4.互文

成语“舜日尧年”指“舜、尧时的年日”,比喻太平盛世;“口诛笔伐”是口和笔一起责罚、声讨;“奔走相告”,“走”与“奔”为同义,都为“跑”的意思,类似的还有“家喻户晓”、“左顾右盼”、“东奔西走”等等。

三、结合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1.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岁不我与”、“时不我待”与《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相同,都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何患无辞”、“何罪之有”、“何去何从”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词中的“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文以载道”就是“以文载道”,“一言以蔽之”就是“以一言蔽之”,这类成语是介词的宾语前置了。

(2)状语后置

“问道于盲”和《师说》“学于余”句式结构相同,其他还有“青出于蓝”。

2.判断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民为邦本”、“草木皆兵”是肯定判断;“人非草木”、“答非所问”是否定判断。

3.被动句

成语“见欺于人”、“贻笑大方”、“蔓草难除”等。

4.省略句

古汉语省略成分很多,成语也如此,例:“付之一笑”应为“付(之)于一笑”;“沧海一粟”应为“沧海(之)一粟”;“狗尾续貂”应为“狗尾续(于)貂”;“不以为然”应为“不以(之)为然”;“不以为意”即“不以(之)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祸起萧墙”即“祸起(于)萧墙”,省略了介词“于”。

第7篇

语文,是个博大的词,不仅是学生的一门功课,也是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要留心,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随手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点开网页,摁开手机,撞入眼帘的都是语文素材。

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少男少女”、“Q一代”、“自由空间”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就这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因为它们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这些好的店名,当然也是语文能力的体现,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店家的文化品位、志趣格调和思想境界。比如利用谐音取名的 “衣依布舍服装店”;突出特色的“胖子没烦恼男装店”;突出优秀服务质量的“穿帮”;谦逊得体的“也叫画室”等。

电视上,商家的广告无孔不入,一些简练、形象、响亮的广告语其实就是非常精彩的语文教材。“一切皆有可能”、“不走寻常路”、“我选择,我喜欢”、“非一般的感觉”、“因为网络,地球如村”、“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等广告语生动有趣,内涵丰富,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典型实例。其实,那些短小精悍的广告词还具有深刻含义呢。一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写出“美的”空调对人们的重要;时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效。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一语双关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

手机上,一种新的文学——“拇指文学”应运而生。仔细欣赏这些短小精悍的短信,也是一种语文素养的训练与提高。“红色的是游子的心,黄色的是平凡的脸,蓝色的是思念的河,绿色的是家乡的水,白色的是母亲的发,永远牵挂的是故乡的人。愿家人幸福平安。”这样的短信文字优美,感情真挚。“一个扛梯子的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在寻找/从哪里/可以登上青天。”这条短信简直就是一首诗,极富哲理。

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一个个“94”(就是)、“7456”(气死我了)、596(我走了)等简短的语句无形中表明了人们的意思。形形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语文,这个博大的词,是我们生活的基座,是我们不息的脉搏。我们还不认识它时,它已经灿烂悠久;我逐渐熟悉它时,它是那样的五彩斑斓。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会璀璨如花!

指导老师:王秀凤

第8篇

“中国的精华――青岛;青岛的精华――海鲜;海鲜的精华……”哎哎哎,你怎么不让我说了?嫌我无视中国其他的大好河山、精品美食?NO,NO,NO,我只是抒发一下心中的情感,并没有其他意思哦!不说话啦?那好,请听我说完――“海鲜的精华――原汁蛤蜊!”

又怎么啦?哦,你说普普通通的蛤蜊有什么好吃的?“原汁”又是啥东东?知道什么叫“孤陋寡闻”吗?说的就是你!其中奥秘就听我慢慢道来――

如果你来到青岛,那一定要找一家酒店,要上一份原汁蛤蜊,最多五六分钟,你就会看到一份绝对养眼的菜:略带点乳白色的汤中,花纹各有不同的蛤蜊躺在汤底,像是一枚枚安静的美丽的鹅卵石。只需要看,就能让再饱的人也感觉到饥饿。

再说说吃。吃这道菜,首先要喝汤,而且是要像品茶那样,慢慢地喝。汤一入口,你就会感觉到无比的鲜美,就像有一阵惬意的微风吹过你的全身。如果你喝快了,那也不要紧,只要咂咂嘴,那美妙的感觉立刻会充满你嘴的每一处空间。多喝上几碗,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海鲜”了,而且晚上梦到蛤蜊也说不定啊!(绝不属迷信)

吃这道菜,其次是要品尝蛤蜊。青岛的蛤蜊是99.9999%不带泥沙的,吃上一口,软软的,很鲜美,像是出自世界顶级大厨手下的美食,蛤蜊的精华不像别的食物一煮就归属于水了,汤中的蛤蜊永远不会丧失它的完美,它永远都是美味的。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吃完这道菜,还要复习一下哦,细细品味它,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原汁蛤蜊的价格特别低廉,普通的人家都能吃得起,这可比奇贵无比的海参鲍鱼好得多,所以一年四季常能看见它的身影;它的做法简单、家喻户晓,这又比做法难以掌握的海参鲍鱼胜一大筹,它就理所当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怎么样?我引不动你的馋虫我就是“猫”!记住,口水流太长会破坏形象!如果你想吃那美味又美味的原汁蛤蜊,那就来找我吧!记住:中国的精华――青岛;青岛的精华――海鲜;海鲜的精华――原汁蛤蜊!(又开始做广告啦……)

第9篇

“鬼”家喻户晓,谁都相信这个迷信,这是真的吗?你聪明的,告诉我,这世间有没有鬼呢?相信你无言以对……是的,即使世间真的没有,但“鬼”这个阴影始终在我们的心中“飘来飘去”,让我们害怕……

从迷信的观点来说,人死了就变成了鬼,它是一种可怕的,有十分吓人的东西,让我们相信那些“鬼话”,……天灵灵,地灵灵,妖魔鬼怪快躲开!……哎呀,我看你今年面相不好,只要你恳出钱,我们就可以帮你……

其实,这些都是骗人的,哪里有什么神鬼,只不过自己人害怕了而已,只不过是自己心里有鬼,可有的人想,是呀!即便是这样,可是你怎么能摆脱呢?你心里还是有这样的阴影,这不相信还不是没有什么意思……

的确,曾经我也是这种信神信鬼的人,有是睡在床上,生怕有鬼向我扑过来;一个人坐在家里,生怕有千百个鬼正在向我靠近,要抓我,要吃我,是呀!迷信界里可是说的有头有尾,但我深深的知道我心里的“鬼”是怎样来的,迷信的吹嘘,再加上电视里的有些恐怖片段的溶入,一个人自然就形成了这种不安与恐惧的心理,其实想摆脱它,也不是什么难处,你淡淡的回想,那恐龙时代到现在的这个文明社会,历经了许许多多的年代,那在这些年代里,又死了多少生灵呢?千千万万,不计其数,可是又有那么多的鬼吗?这可能吗?永远不可能的!

我想,鬼其实并不可怕,只不过是指一些特殊的人而已,像“懒鬼”“酒鬼”“烟鬼”谁人不之,那这就是所谓的事实上的“鬼”,可怕吗?不!不过,你用塞翁失马的角度来讲,“鬼”这个称号也是蛮不错的呀!像“精灵鬼”这也是很好的啊,看的出来是个光荣的称号!其实人是人,鬼是鬼,我们何必过度的去探究了解它呢?我们现在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正值学习的大好时机,我们现在应该完成我们的最重要的大事,俗话说的好啊“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做一个“无用鬼”哦!

第10篇

想必大家都知道,勤俭节约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传统美德就要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这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究竟我们能不能够理解这当中的意思?

也许我们并没有发觉自己已经浪费,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处处都存在着浪费。有些同学中午是在学校托班的,他们一点都不懂得珍惜粮食,对饭菜十分挑剔,不爱吃的就不吃,最后都倒在一个大桶里,让人看了多惋惜呀!

目前世界上有38个国家严重缺少粮食,其中有23个在非洲,有8个在亚洲,有5个在拉丁美洲,还有两个国家在欧洲。由此可见,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现在吃好的穿好的,我们是否想到了正在挨饿的人们?

我为大家提以下六点建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不偏食,不挑食。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同学、老师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积极监督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要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们辛勤的劳动才取得的成果。节约,就从我们做起,就从现在做起,就从实际行动开始!

第11篇

文言文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语文大师叶圣陶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给方法,训练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一)利用学生已积累的有关的成语 典故 名言 历史故事引入课文,使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例如教《出师表》,利用三国中家喻户晓的故事,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你喜欢谁?在此基础上在学习和理解《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简单快捷得多,在背诵此文就感到亲切。

(二)表演法激发兴趣,对于故事性强的文言文把它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上台表演,如《晏子使楚》和《郑人买履》学生们就非常感兴趣,学起来也容易。

(三)绘画法教学,让学生在动手 想象 创作的氛围中体验文言文的魅力。如在教《即承天寺夜游》和《爱莲说》在古乐声的伴奏下,老师吟诵,学生想象,依据自己的感悟画出美丽的画面。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例如,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样的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学习,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其次,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方面提出问题。再次是合作,这一步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其间,教师加以评价,肯定译的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三、教会综合比较

教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同义词的比较。例如“视”是近看,《曹刿论战》中有“吾视其辄乱”,“视”是“远看”,现代文还常说“近视眼”“望远镜”通过同义词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区别词义,从而确切掌握词义。

古今词义的比较。古今词义的差别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古今形同但词义不同:如《石壕吏》中讲“出入无完裙”。这个“完”作“完整”讲,跟现代汉语的“完结”的“完”(结束)词义不同。第二,古今词形式相同词义也好像一样,其实并不相同,如苟子《劝学》中的“劝学”,应当作“鼓励学习”讲,现代汉语的“劝”作“劝告”,“劝阻”讲。当然,古今词义也并非一刀切,要看有无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不少常用的文言实词有很强的生命力,必须保留在现代汉语里;另一方面现代普通话又常常采用一些历史性的或陈旧的词作为语素或构成熟语的一个词。如“完”在“完全”、“完美”、“完好”、“完璧归赵”、“完美无缺”等词中仍作“完整”讲,这对教学文言课文有很大帮助。

程度的比较。《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得罪”是“获罪”(词组),程度重;现代汉语说“得罪你了”,“得罪”(词)只是“抱歉”的意思,程度较轻。

文言文的虚词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学时也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虚词“之”,在“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中是“他”的意思,在“吾欲之南海”中是“到”的意思,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中是“的”的意思。

另外,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了解一些相关的文言句式的特点。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并不是指除了现代汉语常见的句型,文言文还有一套独特的句式,这也需要我们对这些句式进行综合比较,理解其结构,准确译出内容。

四 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魅力

第12篇

一、 不求甚解背诗文

古诗是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含义深湛,篇幅短小却包含很多内容,对语言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是比较困难的。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决定了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首古诗都字字明白,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重点可以放在引导学生诵读积累上。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然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我们要利用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诗篇,做一种终身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从第一学期起,我就充分利用语文课预备铃与上课铃之间的那段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背古诗。刚开始,学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但一个星期下来,能够熟练背诵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第二周,在领背结束以后,我又让学生齐背上周背过的古诗,及时巩固。尽管有的学生只会跟着大家滥竽充数,我却能感受到他们背诵的热情。遇到有些拗口、比较长的古诗,我便延长背诵时间,保证一学期能背完10首古诗。那次语文课上,学到生字“床”时,有个学生胸有成竹地说:“床,ch-u-án,我会背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我既惊讶又激动:这可是个经常要被我留下来背书、改作业的学生呀!看来,背古诗还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痕迹的。

二、 图文对照知诗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画面。现行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往往都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为我们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搭好了台阶。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资源”,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观图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

例如,苏教版一上“练习4”安排了李白的《古朗月行》(节选),诗文的背景就是一幅小儿观月图,简单明快的线条,留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诗句中的“小时不识月”与观月小儿对应,“白玉盘”“瑶台镜”与圆月相似,诗句涉及的内容大多可以在图上找到对应物,既便于学生理解诗句,读起来也有根有据,有滋有味。这样一来,既便于学生诵读和记忆,又可以让他们形象地了解古诗的意思。

像这样的古诗还有《江南》等课文,在关注课文插图时,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诗词的感知,学习兴趣浓,积极性也高,背诵时大脑中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诗句描写的画面,避免了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学生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诵读”,不知不觉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

三、 借助故事悟诗情

故事是经讲解人加工过的艺术品,讲解人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声音包装,包括对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的艺术处理,不仅艺术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还使同学们从中知道了善与恶,懂得学习什么,扬弃什么,与此同时,又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常会发现,许多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听故事却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唯恐自己少听一句,足见故事对学生影响之大、感染力之强。在教学古诗前,可以把诗人的心态、所处的时代背景、古诗中的科学知识、古诗意境编成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用精彩的故事叩响学生求知的心灵大门,那么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一定能理解古诗背后的道理。

比如,一下“练习4”安排骆宾王的《鹅》一诗,图画背景是一个荷叶摇曳的小池塘,一群白鹅正在水面上弯着长脖子朝着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见的红色脚掌在有节奏地划动着,“绿、白、红”色彩艳丽,煞是好看。池塘边站着的两个人是谁呢?学生肯定不会忽略。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个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对答如流,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考考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就作了《咏鹅》一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客人听后,不禁拍手叫绝:好一幅形象、生动、逼真的白鹅戏水图!从此,骆宾王名声大振,“神童”这个美誉家喻户晓。这样借助故事进行诵读、领悟很有情趣,也让学生印象深刻。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