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网智能化

电网智能化

时间:2023-05-30 10:16: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网智能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网智能化

第1篇

关键词 智能;电网;电力

引言

电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已经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了起来,而有关电的研究更是如雨后春笋。电网的发展与国家经济、人民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我们目前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那么,电网的未来发展究竟路在何方,我们又需要怎样做,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下面我们就电网的未来发展进行较为详尽地论述。

1 定义

所谓的智能电网就是我们电网智能化的一个统称,但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的严格定义,由于全球各个学者和流派的不同,没有办法给出一个严格的说法,综合地来说,所谓的智能电网,就是在高度集成的、双向高速传输的通讯技术基础之上,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先进的测量设备及其他先进的控制方法等,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以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可靠安全性能。在我国,目前智能电网还在研究和试验阶段,由于起步晚,加上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我们技术上难度大为增加,不过,也正是这些因素锻造了我们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的决心,只有在不断完善目前的通讯网络水平,才有可能把智能电网建设推向另外一个。

2 特征

无论各流派学者分歧如何,但总的来说智能电网必须具有以下5个特征:1)坚韧。回顾我们电网的重要任务就是可靠安全地给负荷供电,但苦于目前继电保护的技术以及电网回路建设技术的水平,由于事故而造成停电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期待的智能电网应该是在大事故或者自然灾害中都能持续地供电或者将停电的面积降到最低,此乃坚韧品质;2)自监。目前在线监测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成为了一个主流。在线实时的监测是自愈能力的一个基础,我们只有对系统实时的观察,才可以有效地防止大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期待智能电网应该是具有自我事故诊断,并且能实时监测系统状态的能力;3)兼容。新技术的发展要在经典技术中产生,如果一项新的技术普及需要把已有的设施设备全部摧毁,那么这样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期待的智能电网应该是具有很强的兼容能力,能够实现与负荷的多元化接合;4)高度集成。我们知道,目前的变压器、断路器等重要的电气设备,由于其体型庞大,材料花费大,导致了价格高昂,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另外,体型庞大导致的事故危险系数也会增加,因此我们期待智能电网应该是高度集成的;5)经济。电网发展除了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外,最重要就是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比如说我们提高可靠性,如果不考虑经济问题,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多回路,可以使用更为高质量的材料。但是,我们知道电力是一个市场经济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达到平衡,因此我们的智能电网应该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的。

3 发展

上面已经阐述了智能电网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情况,下面来谈一下我国目前的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及与欧洲智能电网发展的异同。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虽然已经放到了政府工作议程上,但成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在国家电网已经开始试验智能电网新技术,而这里面需要我们自己的自主技术,我们要选择一条适合本国的发展技术才能有所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如果仅仅用美国及欧洲的城市智能电网技术,那么很可能就走上了一条无果之路。历史表明,我们只有借鉴国外技术,然后加以自主的研究,才有可能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技术成果,如中国移动的3G技术,尽管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如西宁这样偏远的地方,都将会注入智能电网的光辉[1]。

对比起欧洲的智能电网,由于欧洲的基础设施充足,加上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成果。总的来说,他们目前主要在双向连接技术、ICT输电网应用技术、输电网能效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都可以借鉴其的方向,探索出自己的道路。当然,光只有技术的口号是空洞的,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经济资金的投入,需要的是我们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认为要做到三点:1)经济投入。我们知道,一门新技术的诞生和经济是分不开的,由于电力涉及的专业知识水平之高,设备试验之频繁,因此国家需要大力扶持智能电网的建设;2)科研队伍。人才是新技术的血液,是铸造新技术的灵魂。我们在选拔科研人才上需要选择一些涉及多个交叉领域的人才,也需要一些电力方面的专才,这样才有利于发展智能电网;3)企业管理。我们知道,智能电网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最优的控制,那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企业管理上着力,力求把最优方案写成代码,便于智能化的管理。

4 应用

上文中已经指出智能电网应用非常广泛,现在着重指出其两个与民生最为贴近的应用。智能电网深入小区。通过智能电网,电力消费者可以在家里对电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测。双向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企业到用户之间的互动,不仅让用户用电用得放心,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诸如电子医疗、社区活动等诸多信息。

电动汽车充电。电能号称最为清洁的能源,目前电能应用于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仍然是目前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主要是安全性还有充电时间的问题。而我们的智能电网,通过智能分析,了解人群及车辆等情况,做出统一的充电分配设置,让车主可以随时知道充电位置及目前拥挤情况,同时智能化地做出选择充电判断,这不仅使得充电效率高,还解决了车主无电的后顾之忧。

5 结论

本文对智能电网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以及讨论,由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技术还在完善中,电网智能化显得非常迫切,本文适合广大电力工作者以及电力学习者参考学习,对普及智能电网有重要的意义。

第2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智能化;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2-0094-02

1 电网调度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由于国情大不相同,各个国家现有的电网发展状态也有所区别。大多数西方国家现阶段主要致力于智能电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与国外的技术相比,我国的电网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智能电网发展在我国也处于起步阶段,而与之相对应的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也起步较晚。在重视技术引进和着重发展战略的促进下,近几年我国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电网的发展还是处在转型期阶段,尽管相对于国际主流技术还有差距,但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在电网各个层面技术的发展上采取了大量的相应措施。

其中,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所面临的局面也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最主要的一点变化特征正就是市场化的趋势。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市场也随之变得更加的繁荣,更多的经济实体加入到了电力市场中来,使得电力调度更具有多元性也更有活力。但同时,电力调度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注入并网的技术问题,调度方式的理念问题等等都对电力调度有着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类问题,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来调控,而是要借助市场的力量来磨合、调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而相应的电网构建也会越来越庞大,电网组成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电网调度智能化与自动化也随之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电网调度基本上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在第一个阶段,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很低。信息的传达基本上都是依靠电话和语言表达,仅仅是在机械方面完成了部分的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很明显这种程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完全不能有效提高电网调度的效率。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第二个阶段是以远程技术的运用作为起点的,在这一阶段为了适应跨区域的电网调度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调度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调度中心来完成不同区域的协调工作。在这一阶段的初期,电力调度中心的通信手段还是依靠电话,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步发展,通过远程通信和遥控技术电网调动实现了又一步智能化和自动化过程。而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伴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发展的,这一阶段主要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主,主要完成电力系统的监控、高智能度远程操纵和实时信息反馈等功能,各种新型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等的运用使得电网调度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电网调度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电网调度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注意到现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果能够积极处理就能将其变为发展中的机遇。而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所面临的首要挑战第一机遇即是西电东送工程。西电东送工程是我国21世纪能源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最具代表性的工程。其目标是开发内蒙古、山西等地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明显不足的京津唐和上海等地区。西电东送工程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包括市场监管、利益分配、交易机制等,其中电网的调度就是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因此,在这一工程中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必将发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再就是国家处于战略安全角度的考虑,将电网的运行安全也加入到了整个国家的安全防御体系考虑当中,这对电网调度在特殊情况下的反应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都有着新的要求,这也是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中防护等技术未来的主攻方向。

3 发展趋势分析

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把握的方向,因为根据以往的发展态势来看,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伴随着在其他领域技术的创新。当然,将与之相关的领域的所有技术联系起来分析,可以对电网调度智能化合自动化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动态了解,其大体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①数字化。当今信息时代虚拟技术的爆发使得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能用最简单的数字来表示,电网调度的发展也不例外。不论国内国外,电网调度的发展必将是以数字化电网为研发和实际应用为重中之重,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也必须依托电网调度数字化的系统建立,必须通过信息、通信、决策和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取得更大的进步。

②网络化。网络化其实在一方面也是数字化的延伸,没有数字化也就没有网络化,也只有网络化使得数字化有意义。网络化是提高电网调度效率的必然途径,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包括电网调度的所有技术如果没有结合网络技术那就必将被时代所淘汰。网络化的引入也能为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实时性、密切性,更能确保各个层次的电网调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化模式 电网调度 关键技术 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01-02

1 智能调度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应用逐渐普及开来。电网的发展更是朝着快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电网调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而传统的依靠经验进行电网调度的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快了电网网架的建设速度,以促进各级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努力形成统一完善的智能电网。而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智能调度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内容,其功能相对于智能输电网的神经中枢。

不仅能够维系电力的生产,还能够保障智能电网的运行与发展。新的电网网架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的,强调的是各级电网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其安全运行的需求,为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智能调度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电网监控的质量和效率,对电网的状态能够做到预先感知,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同时,还有着实时自愈的功能,能源接入的方式更加灵活,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效率、以及节能减排的水平,更好的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1]。

2 智能调度的架构

在输电网中采用智能调度,需要借助于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与智能化的手段,以达到对输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控、分析、预警与处理控制,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技术支持。整体而言,智能调度具有感知能力强、自动化与精细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运行经济性好等特征。从应用的效果来看,智能调度应用于电网监控,不仅更为敏锐和具有前瞻性,且其自愈调整效果更佳,极大的提高了电网的运行经济效益。

对于调度中心内部来说,智能调度借助于智能化的手段,以可视化为主要特征。从测量分析、到建模计算、再到管理控制,服务于调度的各个环节,为其各个专业提供了更加精益化的服务。对于输电网来说,智能调度相当于输电网的大脑神经中枢。不仅能够对能源资源起到优化配置的作用,更提高了其他能源接入的技术支撑。无论是电网运行的监控能力,还是信息的自由交换与随需访问的能力,以及对特大电网的驾驭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个电网的输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能够达到主动性、前瞻性、多周期、多防线的安全防御效果。

3 关键技术的控制管理

3.1 广域分布式网络架构

实现区域内广域网络的互联,是区域电网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和基础,也是传统调度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的体现。通过若干个级联交换机,将每个区域的后台主干网相连接,以实现双网冗余。双环形、双星形网是较为典型的系统网络架构,其中以环形网的投资更省。采用高效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对一体化系统网络进行抽象,能够将大多数的平台模块与应用模块之间的差异进行屏蔽,有助于路径解析与解析效率问题的解决[2]。

从物理角度来看,在不同子系统的交换机之间,能够通过网络链接成环。充分考虑了网络本身所存在的冗余及其自身的可靠性,将部分通路设置为阻塞的状态,能够防止网络风暴的影响。当出现3点故障时,对于一体化系统来说,能够保证其网络的畅通,提高复杂条件下电网运行的稳定可靠。对于部分地区出现的网络带宽窄等情况,系统能够全过程的对数据传送进行分析,以便提供多种策略解决通信资源的占用率问题。将数据压缩技术应用于传输环节,可以实现大块数据的传输,大幅度提高了传输数据的压缩比。本地化数据在数据接收端的应用,进行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区域内访问,使得数据流量大大减少。

3.2 一体化智能应用的技术支撑

智能调度的建设,离不开一体化智能应用的技术支撑。首先是模型与数据的管理技术,通过提供及时、准确、完整、可靠、一致的一体化模型与数据基础,以满足智能调度中所开展的新型业务的技术需求。其次是海量信息的存储管理,电网实现互联后,在空间和时间域中会出现海量信息。其处理、存储与读取的速度,关系到能否提供精确有效的海量基础数据。同时,可视化展示技术的应用,是以人机展示方式进行的,是智能化调度的重要体现。其对象不仅仅包括电网运行的信息,而是以调度中心为范围,包含了各个专业的人机界面。此外,地理信息的接入,不仅提高了智能电网的抗风险能力,更便于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3.3 特大电网的智能运行控制

智能电网的一个关键性特征,就是特大电网的智能运行控制。通过构建智能电网的安全防御系统,以实现更为广域便捷、精确同步的量测感知,提高自适应智能决策的能力。一方面受到决策指令的控制,另一方面要与动态响应相协调,形成智能化的安全控制执行能力。当电网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时,如何通过优化调度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可以通过输电容量的提高,实现电网运行成本的降低,进而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当电网处于警戒状态时,需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采取有效的诊断和消除措施。以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避免发生大规模停电的事故,达到控制和降低电网运行风险的目的。

3.4 一体化调度计划运作平台

智能电网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体化调度计划运作平台上。该平台以节能减排为目标,通过优化模型和算法,使得一体化调度计划更加安全经济。一方面要对多时段能量计划进行研究,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到辅助服务计划,通过多层次的安全校核,对调度计划进行充分的评估分析。运作平台不仅先进实用,且可扩展、易维护。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实施电力生产管理,能够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节能、经济运行水平,更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3]。

3.5 一体化调度管理

在智能化的模式下,实施电网调度的一体化管理,不仅需要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制度,更需要精益化、指标化管理措施。以调度中心为基础,纵向互联各类功能和数据,提高服务的窗口水平。调度管理类的功能涉及的方面较多,从调度门户的使用、报表的统计分析,到各个专业与生产控制的管理,再到业务流程的处理,以及运行值班的管理等,需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

参考文献

[1]李莹雯,周云峰.输配分离后电网调度管理模式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11(5):46-49.

第4篇

随着电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智能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此,本文就智能化技术在电网改造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 电网 改造

电力体系中大部门元件是具备庞大的物资性子,这也就申明电力体系是一个典范的动态大体系。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电力系统控制就会增加难度。随着电力系统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是电力系统控制需要更加先进的智能技术,智能技术通过先进的设备、控制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力系统运用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使电力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

1 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是采用世界较为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先进的通信技术、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能源电力技术。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企业由于自身建设的不同,对于未来智能化技术也提出了不同的构想。欧盟委员会根据自身国情,定义智能化技术的电网为一个可以整合的传输网络,进而达到能够提供较为持续、经济和安全的电能。

2 智能化技术在电网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恰是由于智能技术的运用,它的应用不但使电力更加廉价与便利,还协调电力系统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该系统自身的不稳定性。智能技术主要包括一下几大类:

2.1 模糊控制

它是一种十分简单且很容易掌握的方法,能够对系统宏观的控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有效的对随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它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相对于常规的模式相比更具有优越性。

2.2 专家系统控制

它在实现控制是利用智能协调、组织和决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对各种启发式和不确定的知识信息进行控制。专家系统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专家系统控制技术仅仅运用的是一些浅层技术对于那些功能理解的深层适应无法满足,其次是无法完全模仿电力全家的创造性和及时的应付新情况能力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因为没有良好的分析组织能力工具得不到解决。所以在专家系统控制的分析方法等相关问题得到提升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才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取得非同一般的效果。

2.3 神经网络控制

由于神经网络控制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相适应的特征,加之神经网络控制本身具备较强的自我组织和学习能力以及其有强壮的网络系统和处理能力,所以神经网络控制能够实现非线性的复杂映射,在很过范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神经网络控制的方式是由大量且简单的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学习算法,调节了隐藏在其连接权值上的大量信息权值,实现了非线性的复杂映射。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在自动控制领域、传感型号处理领域和医学领域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2.4 线性最优控制技术

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重点就是控制发电系统。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发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如何改善发电系统的运行品质。现如今,发电机制电阻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是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它不仅仅适用于发电机电阻中,还应用于大型机组方面,通过最优励磁控制方式,能够对动态的品质进行改善,特别是对于远距离输电线路能力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中应用最多且最广泛的就是线性最优控制技术。

2.5综合智能控制

它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智能集成化,不再是单取某一项的优势,而是将多项智能技术结合于一体。它实现了现代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这二者支架的难度集合,能够在自适应性组织模糊控制、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性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综合智能控制能够实现对各种智能控制方法的融合,在复杂而且庞大的电力系统中,综合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发挥出更为突出的作用。神经网络系统中的不足之处就是只适合于非机构化信息的处理工作,而模糊控制系统对于机构化知识的处理更加行之有效,所以如何使神经网络系统与模糊控制系统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必须有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强项就是能够从不同方向来为智能系统提供服务,然而两种技术又有其不同之处,对于非统计性的不确定问题可以在模糊逻辑中得到解决,模糊逻辑属于高层次推理过程,而神经网络主要适用于低层计算方法。如何能够使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一定的技术支撑便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智能化的改造能够降低投资以及降低运行成本,主要是从节约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建筑工程量、能耗几个方面(见表1),智能化技术同时也可以降低运行成本以及维护。

4 结束语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的技术的结合,电力系统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中进步。研究和发展电力系统中的智能技术对于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智能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不足,然后对于问题加以研究,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加上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出一套属于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结合的理论,推动我国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以后这一切都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进升.智能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

[2]肖云峰等.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1(15).

第5篇

[关键词]10kV电力系统;智能化配电系统;应用;配电网

中图分类号:TP2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087-01

1 配电网网络结构的现状

城市配电网的发展对配电系统运行的智能化管理及可靠性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同时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大幅度提高及微处理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智能化电器元件的发展,更完善的智能化电气管理系统也逐渐产生。相对于10 kV电力系统的综合保护及系统监控(SCADA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作为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电力设备,其智能化应用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有不少应用于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基本上是在SCADA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的,这样虽然满足了基本的监控功能,但却不能很好的体现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特点和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能源控制公司(AEC)开发并向市场推出了符合城市配电网控制要求且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及其微机综合保护装置,更有效地实现10 kV电力系统的配电管理。

2 智能化配电系统的模式

2.1 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

根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及配电网网络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配电智能化基础模式,配电智能化系统多采用分层控制处理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城市1 0 kV配电智能化系统分4层,智能化配电系统是由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化设备(比如AEC公司的智能配电仪表等)经数字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网络连接,实现了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管理的智能化。这个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故障分析、数字通信、实时采集、保护定值管理、远程操作与程序控制、事件记录与告警、各类报表和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等功能。面对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有时要直接面向控制终端,分布广、设备多,且现场条件很复杂,其本身设备频繁操作,容易出现故障脱扣等原因产生的谐波干扰及__强电磁等现象,智能化配电系统能实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操作模式,其超强的抗干扰能力,重要的控制功能都是由设备层智能化设备完成,逐步形成了网络集成式的完全分布控制系统,如此才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快速而安全的要求。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元件就其功能可分为:开关保护与控制、电能质量监测及电动机保护控制等。电力系统中智能化设备可以不依赖计算机网络而独立工作,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满足工厂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及电器设备运行管理的需要。

2.2 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的应用模式

智能配电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系统是美国能源控制公司(AEC)智能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成套电力设备的要求和特点,该公司推出了AECONTROL监控系统 其是集成变电站设备、变压器及中压电力设备的一体化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络管理系统。10 kV 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主机是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平台,提供电力系统集中监控功能。该系统现场层面都会配置前端机(PC机),经内部局域网与监控主机连接;前端机以下是设备层开放的现场总线网络,与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装置相连。前端机为工业电脑,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及通信处理功能,从而简化了网络的结构,也实现了底层变电站设备的无缝连接。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装置虽具有数字通信的功能,但却不是严格经互操作性和一致性测试过的电力设备,如果协议达不到统一,通信兼容性就会变的很差。而优化后的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装置就具有灵活的处理功能,满足配电网络开放性的要求,既兼容其他智能化装置,也可连接标准的现场总线产品,扩展灵活,满足用户在变电站内不同设备系统集成的不同要求。

2.3 配电智能化对设备开关的要求

配电智能化与设备开关有着密切的关系,配电智能化网络重构故障和自动隔离,都要通过PC机对设备开关进行远程操作来完成。配电智能化数据控制及采集,同样也是通过设备开关的相关接口来完成。正因为这些原因,我们从配电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出发,对应用在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全部设备开关有如下要求:

(1)开关具有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

(2)具有弹簧储能、直流电动操作机构,操作电源要采用直流48 V/24 V,尽可能小的容量。

(3)设备开关应要具有绝缘化、无油化、小型化和低功耗特点。

(4)设备开关与TA (电流互感器)、TV(电压互感器)一体化设计,电压互感器作为单相电源,容量应为50 VA~100VA,应装三相电流互感器,且电流互感器饱和度在测量电流互感器和保护电流互感器之间。

(5)状态信号包括弹簧储能信号、开关分/合闸位置信号、刀闸信号等。

(6)控制接口必须具有分闸/合闸外接的控制接点。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设备开关应在操作电源、操作机构方面也要有所创新。传统的模式中,采用的是直流220V或交流220V作为电源,这样就很难与配电智能化系统相互协调。存供电的配电系统中,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使整条馈线失电。

2.4 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技术

如今先进的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新型的传感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种电压等级中,10 kV配电设备最具智能化的条件。10 kV 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都是采用计算机检测技术,各个模块之间相互连接。具有可靠、高速的优点。通信介质用的是双绞线,在总线上最多可挂100多个节点,而且具有总线仲裁技术,支持信息传输可用短帧结构,多主式通信,通信协议标准化,这些特性都很适合于电力系统智能化的通信。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的通信控制器主要是与上位机通信、完成内部通信和远动功能。与上位机通信可以用串行口通信方式或局域网方式,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6篇

【关键词】 综合监控 智能化 电网调度 自动化

电力系统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不仅要重视供电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还要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发展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符合社会经济对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了供电企业电网调度的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适应了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经营管理工作,是当前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综合监控和智能化的技术支持。

1 电网调度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调度主要的任务是配置和运输电力资源,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工作环节。电力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下,实现了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存在以下问题:

1.1 运行不稳定

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稳定,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会发生系统故障,出现安全问题,不能实施有效的电网监控,进行故障处理的时候,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定位,不利于系统的恢复,不能满足系统连续性的需求。

1.2 不能进行有效预防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管理,通常都是在问题和故障发生后,才能进行查找和处理,不能在发生故障前进行有效的预防。而且在对系统故障和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会涉及到开发商、厂商和业务等多个企业或部门,协调过程比较复杂。

1.3 耗费人力

实行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保证调度自动化的正常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因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很多工作内容和机械设备,维护人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掌握系统的工作情况和设备状态,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一项复杂的、耗时耗力的工作。

2 供电企业的综合监控和智能化

我国电力企业的电网调度部门,针对自动化存在的问题,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改善和调整,寻找相应的措施实现供电企业的综合监控和智能化。

2.1 综合监控

(1)综合监控的定义。综合监控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应用中,配备了完善的高级应用、调度培训和网络分析等相应的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了综合的特点,通过对这些系统的利用,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开放性的体系。(2)综合监控的系统功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监控主要应用是实现系统对UPS机房、自动化机房和配电间系统的实时监控,分析EMS系统的关键数据和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工作情况,应用报警装置,及时向系统监管人员通知系统出现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实现系统运行的报警和自动监控功能。综合监控还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可以对电网调度自动化存在的故障和问题进行安全管理,收集不同设备和系统的安全信息,实现综合监控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全面掌握。分析收集的安全信息资料,不断的优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安全风险预警和安全策略。

2.2 智能化

(1)智能化的定义。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是通过高级传感器、双路通信和分布式计算,对电力资源进行分配和传输,以提高电力传送的安全、有效和可靠为主要目的。

(2)智能化的特点。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跟传统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相比,可以拓宽对电网调度的获取信息。智能化可以保证电力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一种以实体电网为基础的信息交互平台,服务于整个电网工作过程,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营和生产信息进行整合,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工作进行分析和优化,加强对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管理,为自动化工作提供依据,最带程度的实现运营管理的精确、及时和优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智能化,不仅可以优化电网控制,还可以实现电网系统组态、功能模块和系统结构的优化,进行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实现网络结构变换、系统效能的优化配置,保证系统结构的智能重组和电网服务质量,形成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智能化体系。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智能化,可以保证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综合投资率。

3 完善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方法

3.1 建立完善的综合监控系统

(1)建立综合监控系统的重要性。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对电网调度的运行情况和机械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掌握,通过报警装置,及时反映故障和问题,对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快速修复,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2)建立综合监控系统的方法。建立完善的综合监控系统,需要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运行、安全质量、发展目标和数据流程等特点,调整电力系统结构,对电力安全区进行分配和规划,做好安全预警工作,按照综合监控系统做好防范,防止故障问题的发生。

3.2 实现电网调度的智能化

我国经济建设的进步,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保证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运行和发展,不仅要建立完善的综合监控系统,还要实现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因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要想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供电企业的要求,就要与时俱进,进行自动化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电网调度的智能化。

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智能化,需要供电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不断的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特点,进行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的更新和完善,提高工作的精准度,促进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发展。

4 结语

对电网调度自动化进行综合监控,收集电力信息,掌握安全状态,分析信息数据,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智能化,建立预警机制,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降低安全风险,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化;配电自动化;SCADA;调控一体化

1.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系统描述:配电自动化系统由主站、终端/子站、通信系统组成;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故障报修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配变采集与监测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为外部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FA)和电网分析应用等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借助多种通信手段,实现数据采集、远方控制,通过就地型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切除与自动恢复供电。通过信息交换总线,与外部系统进行互连,整合配电信息,外延业务流程,建立完整的配网模型,扩展和丰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支持配电调度、生产、运行以及用电营销等业务的闭环管理。可以扩展对于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电网等接入,通过电网分析应用软件实现配电网的自愈控制和经济运行分析,实现与上级电网的协同调度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

2.配电主站

配电主站必须满足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具备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并可根据各地区配电网架结构、配电自动化应用基础以及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和配置软硬件系统。

2.1基本功能

配电主站的基本功能包括配电SCADA和电网分析应用,其中配电SCADA为必备功能;电网分析应用为选配功能,可根据数据完备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配。

配电主站在保证图形、拓扑来源的唯一性的前提下,具备下列功能:数据采集、状态监视、远方控制、交互操作、智能防误操作、图形显示、事件告警、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数据统计、报表打印和配电通信网络工况监视等。

电网分析应用软件包括:模型拼接、拓扑分析、故障判断及处理、解合环潮流、负荷转供、状态估计、网络重构、短路电流计算、快速仿真、负荷预测、预警分析、经济优化运行和可视化调度操作等。

2.2扩展功能

配电主站通过与其它应用系统的相关信息交换和业务流程交互而实现的扩展功能,包括:模型/图形信息交互、停电管理、保电管理、双电源管理、计划检修作业、供电可靠性统计、事故紧急处理和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等。

2.3与其它系统的互连

配电主站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互连,应采用基于IEC61968标准的信息交换总线来实现,若有综合数据平台,可作为基于数据库方式的应用系统接入信息交换总线。

数据的唯一性要求:配电主站应充分利用其它系统中已有的数据,通过信息交换总线整合“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数据的完备性要求:配电主站根据应用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约束,通过信息交换总线对输入/输出信息进行转换、映射、校验、过滤等,保证数据的完备性。

接口的单一性要求:配电主站采用单一的接口通过信息交换总线从其它系统获得相关服务或对其它系统提供服务。

2.4智能化功能

智能化功能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接入和监控、配电网自愈控制、输/配电网的协同调度、多能源互补的智能能量管理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等。

3.终端/子站

3.1配电终端

配电终端主要指用于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线路等配电设备的监测和控制装置。配电终端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及维护的方便性。配电终端的配置应满足《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的要求,配电终端的功能应能适应不同可靠性、不同接线方式的一次网架。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方案应充分考虑不同于一次设备的特点。

3.2配电子站

配电子站放置在变电站或开关站中,负责该站供电区域内的配电终端的数据集中与转发。按功能需求分为通信汇集型子站和监控功能型子站。配电子站功能应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的相关要求。

3.2.1通信汇集型子站基本功能

⑴终端数据的汇集与转发。

⑵远程通信功能。

⑶终端通信故障检测与上报。

⑷远程维护和自诊断能力。

3.2.2监控功能型子站基本功能

⑴应具备通信汇集型子站的基本功能。

⑵在所控制的配电线路范围内发生故障时,子站应具备自动故障区域判断、隔离及恢复非故障区供电的能力,并将处理情况上传给配电主站。

⑶信息存贮功能。

⑷人机交互功能。

4.通信系统

配电通信网的建设应综合考虑配电自动化、计量、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的多种需求,统一规划设计,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不同实现模式,合理设计、建设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配电主站与配电子站之间的通信网络为骨干层,配电主站、子站至配电终端的通信网络为接入层。

配电通信网应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对于需要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区域宜采用光纤专网通信方式;对于实时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具备遥控功能的配电终端,优先采用专网通信方式,采用公网通信方式时必须符合相关安全防护规定要求。光纤专网通信方式可应用到所有类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宜选择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工业以太网等光纤以太网技术。配电线载波通信技术是光纤专网通信方式的补充,配电线载波通信系统使用频率、发送功率和组网方式等应符合DL/T790相关规定。选用适合配电自动化业务的无线专网技术,应充分验证技术的成熟性、标准性、开放性和安全性。无线公网通信方式以GPRS/CDMA/3G通信方式为主,可用于不需要遥控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终端通信需求,应用时应符合电监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相关要求。

5.信息交换总线

5.1总体描述

信息交换总线应遵循IEC61968/61970标准,以松耦合方式实现主站和其它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支持标准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统一融合的全CIM模型和IEC61968消息交换模型,并可采用适配器将非标准私有协议转换成标准协议,实现符合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数据集成。

5.2功能要求

具备61970模型/61968模型/扩展模型的动态集合管理功能。具备61968消息模型管理功能,包括消息定义、消息规则定义、消息版本定义等。具备61968适配器接入、适配器管理及监视功能等功能。遵循电监会二次安全防护规定,支持安全Ⅰ/Ⅲ区的信息交换。支持任务流程化和业务流程化的服务(数据)共享。支持消息的路由、转换、映射、校验、过滤等功能。实现应用系统和交换总线之间的单一性接口。

6.结束语

智能化配电网研究适应国网公司精益化管理需要,满足实施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对技术支持体系的需求。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的原则,统一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功能标准进行设计,确保配网生产运行的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10KV电力;智能化配电系统;应用;配电网

1 配电网网络结构的现状

城市配电网的发展对配电系统运行的智能化管理及可靠性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同时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大幅度提高及微处理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智能化电器元件的发展,更完善的智能化电气管理系统也逐渐产生。相于10KV电力系统的综合保护及系统监控(SCADA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作为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电力设备,其智能化应用与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有不少应用于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基本上是在SCADA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的,这样虽然满足了基本的监控功能,但却不能很好的体现10KV 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特点和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能源控制公司(AEC)开发并向市场推出了符合城市配电网控制要求且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及其微机综合保护装置,更有效地实现10KV电力系统的配电管理。

2 智能化配电系统的模式

2.1 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

根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及配电网网络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配电智能化基础模式,配电智能化系统多采用分层控制处理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城市10 KV配电智能化系统分4层,如图所示。

图 10KV配电智能化系统

1――配调中心 2――分中心 3――子站 4――FTU A――中心层:局机关、电力公司 B――分中心:分局、电力公司 C――子站层(站控层):开闭所、变电站、住宅小区 D――终端层:柱上、变压器、供电站等

智能化配电系统是由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化设备(比如AEC公司的智能配电仪表等)经数字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网络连接,实现了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管理的智能化。这个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故障分析、数字通信、实时采集、保护定值管理、远程操作与程序控制、事件记录与告警、各类报表和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等功能。面对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有时要直接面向控制终端,分布广、设备多,且现场条件很复杂,其本身设备频繁操作,容易出现故障脱扣等原因产生的谐波干扰及强电磁等现象,智能化配电系统能实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操作模式,其超强的抗干扰能力,重要的控制功能都是由设备层智能化设备完成,逐步形成了网络集成式的完全分布控制系统,如此才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快速而安全的要求。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元件就其功能可分为:开关保护与控制、电能质量监测及电动机保护控制等。电力系统中智能化设备可以不依赖计算机网络而独立工作,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满足工厂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及电器设备运行管理的需要。

2.2 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的应用模式

智能配电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系统是美国能源控制公司(AEC)智能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成套电力设备的要求和特点,该公司推出了AECONTROL监控系统。其是集成变电站设备、变压器及中压电力设备的一体化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络管理系统。

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主机是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平台,提供电力系统集中监控功能。该系统现场层面都会配置前端机(PC机),经内部局域网与监控主机连接;前端机以下是设备层开放的现场总线网络,与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装置相连。前端机为工业电脑,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及通信处理功能,从而简化了网络的结构,也实现了底层变电站设备的无缝连接。

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装置虽具有数字通信的功能,但却不是严格经互操作性和一致性测试过的电力设备,如果协议达不到统一,通信兼容性就会变的很差。而优化后的10KV 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装置就具有灵活的处理功能,满足配电网络开放性的要求,即兼容其他智能化装置,也可连接标准的现场总线产品,扩展灵活,满足用户在变电站内不同设备系统集成的不同要求。

2.3 配电智能化对设备开关的要求

配电智能化与设备开关有着密切的关系,配电智能化网络重构故障和自动隔离,都要通过计 PC 机对设备开关进行远程操作来完成。配电智能化数据控制及采集,同样也是通过设备开关的相关接口来完成。正因为这些原因,我们从配电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出发,对应用在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全部设备开关有如下要求:

(1)开关具有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

(2)具有弹簧储能、直流电动操作机构,操作电源要采用直流48 V/24 V,尽可能小的容量;

(3)设备开关应要具有绝缘化、无油化、小型化和低功耗特点;

(4)设备开关与TA(电流互感器)、TV(电压互感器)一体化设计,电压互感器作为单相电源,容量应为50 VA~100 VAI应装三相电流互感器,且电流互感器饱和度在测量电流互感器和保护电流互感器之间;

(5)状态信号包括弹簧储能信号、开关分/合位置信号、刀闸信号等;

(6)控制接口必须具有分闸 合闸外接的控制接点。除了上述要求以外,设备开关应在操作电源、操作机构方面也要有所创新。传统的模式中,采用的是直流220 V或交流220 V作为电源,这样就很难与配电智能化系统相互协调。在供电的配电系统中,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使整条馈线失电。

2.4 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技术

如今先进的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新型的传感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种电压等级中,10 KV配电设备最具智能化的条件。

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都是采用计算机检测技术,各个模块之间相互连接。具有可靠、高速的优点。通信介质用的是双绞线,在总线上最多可挂100 多个节点,而且具有总线仲裁技术,支持信息传输可用短帧结构,多主式通信,通信协议标准化,这些特性都很适合于电力系统智能化的通信。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的通信控制器主要是与上位机通信、完成内部通信和远动功能。与上位机通信可以用串行口通信方式或局域网方式,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结 语

目前,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智能化技术地推广应用,受到现行部门管理体制的限制,一、二次系统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和维护,工程上也是进行分别招标。但是随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智能化不断发展,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智能化必将是配电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方向,作为配电智能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市场前景也是相当的广阔。总而言之,智能化配电系统正在向多功能、小型化方向发展,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智能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技术的发展将提高智能化电器产品在整个电力网络上的可靠性和兼容性,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 张红斌,贺仁睦,基于 KOHONEN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负荷动特性聚类与综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朱方,我国交流互联电网动态稳定性的研究及解决策略,电网技术

第9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电网智能化;支撑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去全世界的共识。2009年,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规划,在我国掀起了建设“绿色、节能、环保”电网的新篇章。

电力通信在电网运行中起到感知、传输、交互的作用,是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的重要基础设施,被成为智能电网的“神经系统”。

智能电网的发展将建设特高压电网,大量电力电子元器件将应用到电网领域,同时,大量分布式能源的应用、一次设备的智能化等新的特征,使得智能电网的接入环境更加复杂、接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发展都给电力通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下文中,就将结合智能电网的特征以及对电力通信的新需求,对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展开研究。

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提出

2007年,华东电网公司率先启动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推行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踏出智能电网技术探索的第一步,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计划。

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总体的发展趋势,也成为近年来电力通讯的研究热点。

从智能电网的各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基本保障就是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

二、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在电网的建设中,包括发电、变电、送电及用电在内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高效的电力通信服务,电力通信担负着自动化控制、商业运作及现代管理服务的责任。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优质可靠的通信,才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电网需要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为智能电网的保护和控制提供有效而准确的数据。近年来,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通信方式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获得了极大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电力线通信(BPL)、无线通信等技术也得到了极大普及。

为了加强电力通信在电网智能化中的支撑作用,应加大对电网通信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综合性的配套网络,对电力通信的通道建设和环境管理及维护进行可靠升级。

进而充分发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推动作用,为建设智能电网打下坚实基础。

1.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电力通信的发展初期,我国电网中,主要采用的通信方式是电力线载波与微波通信,这两种方式的规模相对较小,技术也相对简单。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增大,电力系统的传输质量及通道容量等具有更高要求,原来电话指挥已无法满足安全用电要求,另外,电力系统中的调度管理技术也日益复杂。在此背景下,光纤通信日益成为电力通信的基础网络。

经过多年建设,国网公司的骨干通信网基本建成了覆盖各级电网主网架、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的“三纵四横”通信传输网。光缆总长度近40万公里,基本覆盖各级变电站。

在配网通信系统的建设中,综合利用光纤、无线、电力线通信等多种方式,通信网规模小,覆盖率低(不到15%)。用户侧通信方面,建设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系统,在部分城市开展了用户宽带接入试点工作,尚未形成具有电力特色的服务模式。

随着智能电网的兴起,电力通信经历了从明线与同轴电缆发展到光纤传输、从横交换发展到程控交换、从模拟网发展到数字通信等发展阶段,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已经日渐成为智能电网的神经中枢,成为智能电网的业务交流的基础,有效支撑智能电网的发展。

2.电力通信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体系,具体如下:

(1)发展基础设施体系,例如网架、装备等基础设施。

(2)技术支撑体系,例如国外已采用的成熟技术、信息通信行业的新发展等。

(3)应用体系,包括发电领域、输电领域、变电领域、配电领域、用电领域、调度领域等。

下文中,将从智能电网的各应用体系和领域出发,并展开分析,提出智能电网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具体发展方向。

(1)发电领域

通信在发电领域中,主要用于电力市场交易、水情预报与水库调度、运行监控和新能源的接入等。智能电网应能有效消纳新能源,并对新能源的安全接入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解决好新能源并网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并网接入的研究,包括:通信接口相关标准的制定,接入后的电能质量、功率、电压等方面的自动调节。

2)新能源发电控制技术研究,包括:新能源的启动、停机、有功功率控制、无功/电压调节、低电压穿越能力等的控制。

(2)输电领域

通信在输电领域中,主要用于继电保护和安稳装置等实时数据传输、调度控制以及应急、可视化监测和巡检、输电监测和安全预警等。

智能电网将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进行电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的不断优化升级。智能电网的建设对输电领域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对输电线路输送能力的挖掘和状态监控。

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通信方式,实现不同单位、机构、装置的实时监测信息灵活接入,方便进行数据融合与统一,是智能电力通信对输电网的建设要求。

(3)变电领域

通信在变电领域中,主要用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可视化运行、远程监视控制、巡检等。

近年来,智能变电站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智能变电站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数据和控制对象,多种先进的通信和控制保护技术也应用于智能变电站中。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传感、信息、通信、控制、智能等技术,以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规范化信息平台为基础,因此,开发新的电力通信技术,实现变电站实时全景监测、自动运行控制、智能调节、与站外系统协同互动等功能,建立变电可靠性高、人工干预少、能支撑电网安全运行等目标的变电站,电力通信在我国大有可为。

(4)配电领域

通信在配电领域中,主要用于配网自动化、配电管理巡检、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的接入、电源质量监测等。

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是电网智能化的重要环节。智能配电网具有系统集成互动、自愈、兼容、优化的特点,它集成了现代计算机与通信、高级传感和测控等技术,具有灵活可靠且高效的配电网网架结构,并建立在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可以支持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的接入,具有较高的电能质量。

(5)用电领域

通信在用电领域中,主要用于智能用电信息采集、高级计量管理、互动营销管理、智能小区、智能化需求侧管理等。电力通信的应用应集中于合理选择适用的通信方式,集成应用无源光网络技术、电力线载波、短距离无线和无线公网技术,构建智能用电通信网络。实现用电信息的采集、电网与用户的互动服务。

(6)调度领域

通信在调度领域中,主要用于管口电量采集、实时监控与预警、节能调度发电、可视化全景调度等。

通信在调度的应用将集中于基于 SDH 技术建设继电保护通道专线、提供高可靠、低时延继保、安稳信号传输要求。基于TDM技术构建的SDH/MSTP电力调度数据网,提供电网调度、安稳、PMU等电网生产控制业务。

三、结语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容量进一步提升,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电力通信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电力通信将在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网络、骨干通信方式等方面发生更大的变革,电力通信的技术将不断进步,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电网建设;施工技术;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电网建设工程中,智能化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与它相对应的输变电施工技术和装备必须要朝着交互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更好的保障电网的高效经济、安全可靠的运行。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施工装备的自动化、技能化,本文将对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电网建设的工程特点

1.高空作业、露天作业多

因为电网行业本身的特殊性,电网的架设大多处于高空,所以在普遍情况下,电网建设工作者需要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露天作业,这就出现了施工修理人员的安全难以保障的情况。而此外,大部分电网处于露天位置,除了很少情况下相关人员会在在电站内部工作,大部分都需要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施工,特别是还需受天气的影响。另外由于电网的修理是不能耽搁的,需要保障居民用电,这使得在一些比较恶劣的天气情况下,类似暴风、暴雨、冰雹、曝晒、大雪等,建设工作者都要继续进行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安全上也存在更多的不定因素。

2.体力劳动、交叉作业过多

在输电送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送电线路在山林深处,若要进行机械操作便存在着机械运输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大部分只能靠人力。施工人员需要在翻越崇山峻岭,长时间的攀爬过后还要进行需要高度集中的电网建设工作,是极为耗费体力的,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中易出现疲劳、集中力不够、操作不得当等一些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电网建设施工过程十分复杂,但是建设工期又非常之短,且交叉作业较多,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丝问题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强化安全管理体制,做好防护工作,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3.电网建设劳动密集,但技术含量不高

在大面积的电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但多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处于比较低下的位置,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导致事故发生的几率较高。解决这个弊端需要承包商在进行电网建设工程时,严格监控人员招收,实施竞聘上岗制度。在施工人员确定后,需及时给予安全教育和必需技能的培训。但现实是,大部分承包商关注的只是利益,真正能做到这些的并不多。

二、智能化系统在电网建设中的运用

现如今,现代的电网工程项目建设逐渐走向了系统化和大型化,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设备、人员、材料以及层级等内容,这增加了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输变电工程建设早电力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电力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跨大区联网、智能化电网以及特高压电网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建设的好坏对于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直接的关系,它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安全投入运行,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变电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与它相适应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更好的适应电网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加强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节约工程的成本,提升建设的质量,保证建设的安全,电力企业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缩短项目管理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大力开发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好的达到全面提升电力水平的目的。

智能化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思想,更好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服务,更好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型式和等级具有多样性,而且输电线路以及变电工程中的导线、铁塔等规格、型式与种类较为复杂,再加上对应的的一些施工设备的用量大,种类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上述工程管理信息进行高效的分配和处理,这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和偏差,容易造成一些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输变电建设施工中,其数据量较大,计算较为复杂,再加上环境多变,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器具的选择,这就很容易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更有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人员分散等原因,使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损失,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以其计算准确、运行速度快以及信息储备量大的优点,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电网建设施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大力提升工程施工方面的管理,要把工程量的计算、工程节点控制、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工程配套施工设备等方面和施工管理密切的配合,逐步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高效协调,更好的提高电网建设的施工管理水平。智能化施工管理就是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保存、维护以及使用,并且运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工程以及专家系统等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智能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包括基本施工的计算,又包括了现场施工管理中所需要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施工规范以及安全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对于输变电项目中最薄弱、最底层的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智能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研究,不仅能够实现施工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统一化、实时化和智能化,而且还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有助于输变电施工的科学、高效化管理,更好的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益。

三、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目前,基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生活用电量的增加,其电压等级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对于电网施工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于交直流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大型的牵、张设备配套施工共同完成。于此同时,对于一些快节奏的建设项目,工期越来越短,但是施工的质量却越来越多,在安全环保的情况下,对于牵、张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力研究和开发智能化的牵、张设备,对于提升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单台设备智能化

单台牵、张设备的智能化,要在整机方面集成控制中心运用微处理,使微处理器完成对放线数据的采集和监视,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数据的采集运用的是配置的测定张力的拉力传感器和测定速度的速度传感器,并经过总线传输通道,把牵力和张力的数据传送给主机控制中心。而主机控制中心要事先设定好程序,并且对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及时有效的调节总张力或者是分张力,更好的达到牵、张设备智能化控制的目的,真正实现电网工程的智能化施工。

2.机群设备智能化

机群设备的智能化主要从两部分组成,即单机智能系统和管理中心系统,单机智能系统能够对牵张设备及时有效的实施多种功能,例如,状态测量、运行显示、通讯和调节等,通过智能系统的通讯单元模块,把施工中各个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传送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并建立起一个集成化的施工作业模型。这一模型不仅能够对施工系统内部的任何一个智能分支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且还能够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有效对的对于各个智能分支单机进行分析和调整,有助于优化施工方案,更好的进行施工。机群设备智能化能够使操作人员实时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使用参数的透明度,能够有效的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

结语

根据上文,主要针对电网建设智能化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可知,要加强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增强施工智能化和自动化,有效的降低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10kV电力系统 智能化配电系统 应用技术 设备要求

智能配电网将使配电网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参与、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产生越来越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智能化配电网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而自愈控制技术、智能微网技术、用户服务和需求响应技术、集成通信技术、设备技术等是配电网智能化的核心支持技术。根据我国配电网实际建设步伐,进行智能配电网核心支持技术的掌握,使配电网能够自行预测、预防、恢复、优化、恢复等,从而使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建立的智能电网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运营效率,从而代替传统电网的控制方式,从而对国家、人民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重大的贡献。

1智能化配电系统的模式

智能配电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系统是美国能源控制公司(AEC)智能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成套电力设备的要求和特点,该公司推出了AECONTROL监控系统 其是集成变电站设备、变压器及中压电力设备的一体化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络管理系统。10 kV 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主机是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平台,提供电力系统集中监控功能。该系统现场层面都会配置前端机(PC机),经内部局域网与监控主机连接;前端机以下是设备层开放的现场总线网络,与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装置相连。前端机为工业电脑,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及通信处理功能,从而简化了网络的结构,也实现了底层变电站设备的无缝连接。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装置虽具有数字通信的功能,但却不是严格经互操作性和一致性测试过的电力设备,如果协议达不到统一,通信兼容性就会变的很差。而优化后的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装置就具有灵活的处理功能,满足配电网络开放性的要求,既兼容其他智能化装置,也可连接标准的现场总线产品,扩展灵活,满足用户在变电站内不同设备系统集成的不同要求。?

2 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

根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及配电网网络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配电智能化基础模式,配电智能化系统多采用分层控制处理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城市1 0 kV配电智能化系统分4层,智能化配电系统是由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化设备(比如AEC公司的智能配电仪表等)经数字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网络连接,实现了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管理的智能化。这个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故障分析、数字通信、实时采集、保护定值管理、远程操作与程序控制、事件记录与告警、各类报表和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等功能。面对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有时要直接面向控制终端,分布广、设备多,且现场条件很复杂,其本身设备频繁操作,容易出现故障脱扣等原因产生的谐波干扰及__强电磁等现象,智能化配电系统能实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操作模式,其超强的抗干扰能力,重要的控制功能都是由设备层智能化设备完成,逐步形成了网络集成式的完全分布控制系统,如此才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快速而安全的要求。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元件就其功能可分为:开关保护与控制、电能质量监测及电动机保护控制等。电力系统中智能化设备可以不依赖计算机网络而独立工作,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满足工厂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及电器设备运行管理的需要。?

3 配电智能化对设备开关的要求?

配电智能化与设备开关有着密切的关系,配电智能化网络重构故障和自动隔离,都要通过PC机对设备开关进行远程操作来完成。配电智能化数据控制及采集,同样也是通过设备开关的相关接口来完成。正因为这些原因,我们从配电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出发,对应用在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全部设备开关有如下要求:?

(1)开关具有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

(2)具有弹簧储能、直流电动操作机构,操作电源要采用直流48 V/24 V,尽可能小的容量。?

(3)设备开关应要具有绝缘化、无油化、小型化和低功耗特点。?

(4)设备开关与TA (电流互感器)、TV(电压互感器)一体化设计,电压互感器作为单相电源,容量应为50 VA~100VA,应装三相电流互感器,且电流互感器饱和度在测量电流互感器和保护电流互感器之间。?

(5)状态信号包括弹簧储能信号、开关分/合闸位置信号、刀闸信号等。?

(6)控制接口必须具有分闸/合闸外接的控制接点。?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设备开关应在操作电源、操作机构方面也要有所创新。传统的模式中,采用的是直流220V或交流220V作为电源,这样就很难与配电智能化系统相互协调。存供电的配电系统中,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使整条馈线失电。?

4 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技术?

如今先进的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新型的传感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种电压等级中,10 kV配电设备最具智能化的条件。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都是采用计算机检测技术,各个模块之间相互连接。具有可靠、高速的优点。通信介质用的是双绞线,在总线上最多可挂100多个节点,而且具有总线仲裁技术,支持信息传输可用短帧结构,多主式通信,通信协议标准化,这些特性都很适合于电力系统智能化的通信。10 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的通信控制器主要是与上位机通信、完成内部通信和远动功能。与上位机通信可以用串行口通信方式或局域网方式,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智能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从技术上涉及远动、自动控制、测量、通信、传感技术、机械、计算机等知识,完善的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智能化必须通过各专业人士的相互配合和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才能够完成。智能化配电系统正在向多功能、小型化方向发展,10kV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智能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技术的发展将提高智能化电器产品在整个电力网络上的可靠性和兼容性,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电网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发展价值

智能化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有利于自动化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性能并实现调节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并处理信息,智能化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对它的控制效率。智能化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更适合实际的电气工程工作。仅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即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调节控制,避免了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在场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操作电气工程人员的相关操作,使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得到提高。

二、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和应用

(一)智能化优势

(1)在电力系统中智能化技术可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对各个开关量与模拟量进行实时采集,并可根据要求对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存储。(2)智能化优势体现在画面显示上,通过模拟画面将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真实的反应出来,还能显示出电压、电流,并根据模拟量、计算量、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等自动生成趋势图。(3)智能化优势还体现在运行管理方面,专家系统的应用便可快速生成日志、报表,并实时对数据、运行曲线进行储存等。(4)智能化实现了模拟量的故障录波、顺序记录、波形捕捉及开关量变位等。(5)智能化实现了停机操作,通过键盘、鼠标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控制,通过系统设置限制操作人员权限,加强值班管理。(6)智能化实现了参数的在线修改和设定,还可对不对称的运行在线分析并计算负序量。(7)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可实时监控模拟量数值及开关量状态,并通过声光、语音等形式进行自动报警同时记录事件顺序。

(二)智能化应用

1、电气高压设备的智能化

在实际需求基础上为电气高压设备配置适合的智能组件,该智能组件在相应指令下对电气高压设备进行智能自动化控制。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化属于多项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精密结合的综合智能科技,是根据开关设备的需求属性和高压开关的技术标准和实际运行中的需求进行研发的智能化设备。高压开关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对运行状态的检测,通过对多项技术指标进行评估实现模块化、一体化的效果,大大提升了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2、电力系统电网的智能化

基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需求电网智能化继而产生,智能化电网设备与传统电网设备相比对电网的优化和改革有着重要作用。智能化电网设备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相结合可实现电力系统电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电力系统电网的智能化不仅确保了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还大大增加了电力调度的实用功能。智能化的电力系统网络推动了低碳环保和能源再生的发展,诸如智能变电站的出现便是基于智能化电力网路概念所衍生出来的,智能变电站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六个环节的中转站相衔接,使电压的变换和对电流方向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操作,这是电力系统中电网整体智能化建设必然的发展方向。

3、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管理

基于智能电网不同阶段发展过程中对电力通讯和网络技术的需求,电力系统电气工程需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全面、高效、个性强的通信网络,该网络需支持多项业务、设备的使用,实现信息通信的灵活运用和所有的接入方式。我国电网铺盖面广、电源输出与用电需求距离远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电网及结构模式的复杂性。那么在基于我国电网实际情况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即插即用”的通信设备网络才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电网智能化系统。而对所建立起的智能化系统进行管理是建立在强大数据和理论基础之上的,需要对地区内的能源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并按照增强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思路的管理思路,对能源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智能化市场的计划的管理可提高终端能源消费也有着推动作用。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前景

(一)电气工程设计应用前景

电气设备设计复杂,往往需要人、财、物三方面的支持。电气设备雨电气自动化中的电路和电机、变压器以及电磁场等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电气工程设计难以计算的难题有效解决,会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准度。

(二)电气工程控制应用前景

电气工程中的智能化有效完成生产和流通、交换以及分配的操作,对电气自动化的控制降低人、财、物三方面的浪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模糊控制和专家系统控制,其中模糊控制比较简单且紧密联系实际,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三)电力系统应用前景

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是电力智能化的主要体现,基于专家系统的复杂性,它将大量的规则、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结合,通过判断和分析有效解决难题。电力系统中智能化技术应用需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及时更新系统规则和知识库,逐步适应国家发展需求。

(四)电气故障应用前景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故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模糊理论三个方面。其中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体现在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应用中,其中变压器的故障诊断需结合实际情况,快速确定故障范围,通过逐步排查不断缩小故障范围,以此提高故障诊断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不仅是时展的需求,更是市场不断进化的要求。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系统和设备的监控和控制两方面,还需不断深化研究扩大智能化应用范围,为电气工程设计提供便利,加快电气工程控制效率,使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变得容易,提高电气故障诊断和监测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本庆,李仲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3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