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再寄小读者,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是个爱看书的女孩。
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我都会缠着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本来我并不喜欢看书,但是我偶然间发现了读书的乐趣。于是我便喜欢上了读书。我读了许多本书有:冰心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还有曹文轩的《草房子》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等。渐渐地我爱上了读书……
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读书可以让你走进一个书的海洋;读书可以让你跟着作者去领悟人间的喜怒哀乐;读书可以让你了解更多的知识……这就是读书的乐趣。
你想不想和作者走进一个书的海洋,那就快去看书吧!
南实小四年级:迷迭香
我习惯涂鸦,从黑的、白的到五彩的,从小幅的到大面积的,从无意义的到深刻的。给纸上色更给心灵上色。
我想,嗯,美丽的色彩应该有一个美好的诠释:
红,热烈而奔放——浓浓的西班牙风格。
蓝,冷静和博大——如海洋一般的迷茫,凉而舒爽。
白,纯洁和理想——天使的羽翼般温柔。
……
生活也许就是色彩的一部分,红的火热,灰的黯淡,紫的浪漫,绿的生机……也许生命本身就是由色彩构成的。
依稀记得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中的那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春天还有花会开。也许这是对的。人生苦短,不完美而求无憾,不求惊天地泣鬼神而求回味。也许,无色无味的生活才真正透着那么一点儿——悲凉吧!
我的目光重新停留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那仅仅是娇嫩而脆弱的新芽,以及尚未绽开的蓓蕾…… 想到那些已经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着的和未来将要经历的事,我知道我已经无法沉默了。面对着未来的风雨阳光,眼前只有一种选择——用自己的心灵和双手去勾勒出美丽的线条,创造这美好的未来!
忽然,我意识到这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涂鸦——而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了。
九月二十三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支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的知识点、难点;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语文的效率。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体验和感受。
那么,怎样使预习变得有趣,好玩,充满乐趣,甚至在无形中,就接受了,感悟了,积累了?通过第一阶段“以学定教”的学习,我深深感悟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不断给学生新的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课文,巧设预习题目,采取不同的预习形式便可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进而各显神通。
1、 巧设识字妙招
根据小学生喜欢爱动脑筋的特点,新课前,我让学生为新课作谜面让老师和同学们猜,比如:“瓣”猜的谜语是“辛辛苦苦来种瓜”等,给字宝宝照朋友,例如“未“与”“末”;编顺口溜,例如“巳、己、已、”三字让学生自编儿歌……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牢牢记住了生字的读音,既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重复机械抄写,又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潜能。真是一举两得。
2、 巧记好词佳句
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预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摘抄并赏析,再辅之以美读。既让学生在预习中选择自己认为生动有没得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例如在教《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学生在预习前我以“这是一课( )的大榕树,我是从文中( )看出来的,我想把它读给同学们听”,在这样的预习题目前学生的心境是无拘无束的、轻松而愉快的,在这样的预习题目前,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3、会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平时我常鼓励学生在预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开始时,学生们会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很多问题,而后我又告诉学生“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质的飞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总结了许多质疑方法,如:可以从题目入手质疑。在教《爬山虎的脚》时学生质疑“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怎样爬?”还可以从文章中心句质疑,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时,抓住“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呀!”学生们质疑:为什么昨天的我眼睛骗了我?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为什么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此问题正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文章的重点。还可以在文中随时质疑,又如在执教《爬山虎的脚》一文时讲到爬山虎叶子时,学生又提出“写爬山虎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此问题的提出正巧是我担心上课时难讲的问题,一问道破“天机”,验证点不攻自破,同时为讲课文内容奏响了序曲。
基于学生(尤其是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为进城务工子弟)因阅读少而文化底蕴浅,因地方方言的影响而语感差的现状,为适应教革形势,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把抓好课外阅读作为突破口,多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一至五年级的教学中尝试以下做法。
低年级课外阅读从听故事开始
“小朋友,今天的故事会开始啦!”低年级以故事促阅读,开始,老师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渐渐地,老师只讲半个故事,或者讲到最精彩处打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明天你们来告诉老师吧!”再后来,班上发展了越来越多的“讲故事大王”——“老师的故事都快要讲完了,请小朋友们回家帮老师找故事吧……”;孩子是可爱的,他们会争着做“故事大王”;他们会吵着爸妈讲故事;他们会往书店里跑;他们会为少看了一本故事书闷闷不乐,甚至用买玩具的钱去买书……这样,低年级学生在听故事中迈出了课外阅读的第一步。
中年级开始主持读书日阅读活动
二年级下学期,老师逐渐隐退,“故事会”放手让学生轮流主持。到三年级,讲故事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可以开展每周两次的“百草园读书日”阅读活动。周一以周末的阅读为主,周五回顾一周的读书心得,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主持人课前准备一个话题。“晒晒我的课外书”“我又添新书了”“共读一本书”“图书交换日”“分享精彩”……推陈出新,为课外阅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中年级开展的阅读活动,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所具有的一定顺序性和阶段性制定的,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中年级学生思维、情感有了较大飞跃,他们既需要引导,又需要更大程度的自由空间、拓展空间,可以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可以启发他们在阅读中融入自我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
高年级在主题阅读中唱响课外阅读的主旋律。
1.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作品
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便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推荐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的深浅,同时注重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自相矛盾》《惊弓之鸟》后,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多用成语故事》;学习了《冬眠》《太阳》《鲸》等课文后,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介绍《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改写本》;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词后,可参考大纲中“小学生古诗背诵篇目”开展“经典诵读 传承经典”主题活动会。
2.根据作者,指导阅读系列作品
在学习了某位作者的课文后,向学生介绍该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例如,学习了白居易的《暮江吟》,介绍读他的《赋得古草原送别》《钱塘湖春行》等美妙的小诗;学习了冰心的《再寄小读者》,介绍读她的《小桔灯》《樱花赞》等儿童文学作品;学习了鲁迅的《少年闰土》,介绍读他的《朝花夕拾》《故乡》等文学著作。 系列作品阅读方式,对提高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提升孩子的阅读品位效果显著,对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关键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17-01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那么,我们应如何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去了解,去品味,去享受。
一、授之以鱼,培养兴趣
1、凭借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要认识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结合课堂教学,我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安排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则安排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二、授之以渔,激活兴趣
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了课外阅读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当。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教给他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兴趣。
1、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唱游的作用,把古诗、儿歌、名言警句、绕口令、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读书快乐
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可以建议学校在一学期中开展 “名人读书故事会”、“母亲节感恩”、“摘抄日记评选”、“成语接龙”、办板报、手抄报、演话剧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通过多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达到热爱读书的目的。并时常组织学生及时交流、评比读书结果,如评比读书笔记、读书卡、读书心得等,以评促读。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及时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更乐于读书。
四、拓展领域,发展阅读能力
少儿图书馆的传统阅读取向较为单一,其阅读范围狭窄,阅读对象常常局限于普通图书,阅读类型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而固定在学习型阅读范围之内。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少年儿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取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现阶段少儿读者的阅读范围来看,少儿读者广泛阅读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人文技术中等多方面的图书,涉及到大量信息,内容多样化,帮助了少年儿童获得了教科书以外的广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开拓了少年儿童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少儿图书馆要想提高借阅率就需要密切结合少年儿童群体的阅读需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少年儿童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积极性,吸引广大少儿读者和家长进入到图书馆中,从而更好促进图书馆借阅率的提升。
一、新时期少儿读者阅读取向发生的变化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间文化知识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给我国少年儿童的阅读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领域,少年儿童读者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知识性信息,同时还会对社会各种各样的新动态和新信息感兴趣。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少年儿童吸收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传统的印刷型图书文献,同时,还能够从图文、声音等视听文献总获取相应的信息。近些年,随着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少年儿童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对少年儿童的阅读产生了深渊的影响。面对新时期少年儿童阅读取向发生的变化,就需要图书馆及时做出应对。
二、少儿图书馆图书借阅率现状分析
1.少儿读者对各类图书喜爱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
中外名著、寓言、童话等图书深受广大小读者的喜爱,而基础拼音读物常常受到低年级少儿的喜欢。最近几年,随着家长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使得外语类数据借阅率不断提升、一些自然科学类书籍如天文、地理、生物等书籍因为其所占据的比例较小,常常供不应求。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少年儿童图??馆通过开展微笑图书室活动,使得一些情绪控制类书籍的借阅率也大大得到了提升。
2.少年儿童读物种类比较匮乏
少年儿童读物内容单调,种类单一一直是出版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少年儿童读物多以重童话、寓言和国内外名著为主,因此,在少儿图书馆中这类书籍占据了馆藏资源的一大部分。最近几年,少年儿童读物品种不断增加,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连环画、低龄幼儿读物不断涌现出来,对于少儿图书馆来说有了更加充分的选择余地。但是也出现了同一个类型和品种的少年儿童读物重复采购的现象,很多出版物虽然有几十种之多,但是内容基本相似,针对这些类似的少年儿童读物如果不进行科学的选择,不仅严重浪费了图书馆的经费,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图书馆的馆藏质量。目前,少儿图书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涉及到计算机、自然科学等少年儿童读物藏书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少年儿童十分感兴趣现代科学知识、数字化知识的书籍十分紧缺。
3.采购分编不合理,读书功利性强
少年儿童读物采购一般要在不同的图书供应商间选择,但是由于采购人员专业能力有限以及图书软件系统的局限性,使得图书工作存在种种弊端,导致少年儿童读物重复采购的现象。此外,图书馆常常将同一种图书分类到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编号,导致分编不合理,给少年儿童借阅造成极大的不利,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此外,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少年儿童在选择读物过程中,只选择有用的图书,认为其他图书不用阅读,这也是少儿图书馆多年来教辅类图书占据图书馆藏书重要比例的原因。由于家长、教师阅读的功利性,对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到少年儿童的阅读质量,更不利于少儿图书馆借阅率的提升。
三、微笑图书馆促进少儿图书馆图书借阅率提升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从2016年7月开始微笑图书室活动,该图书馆以本馆的馆藏资源为载体,通过开展绘本剧的表演,所表演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本馆的绘本图书。通过开展绘本剧的表演吸引少儿、家长广泛参与其中,从而更好提高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微笑图书室活动主要以有关情绪控制的绘本剧表演为主,促进情绪书籍的借阅。
1.绘本剧的表演促进少年儿童参与,提高图书借阅率
绘本剧表演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他是将相应的绘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保证少年儿童充分参与进来,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体会绘本中所传达出来的深刻含义。少年儿童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又是情绪控制的关键时期,少年儿童只有知道该如何控制自我情绪才能更好的成长。从2016年7月开始,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就开展了多种有关情绪控制的绘本剧表演,吸引了大量少年儿童参与。例如2016年7月16日下午,微笑图书室的志愿者们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港台馆,开展了第一期情绪管理系列绘本剧课堂――《会飞的抱抱》。40个亲子家庭在一起通过玩游戏,听故事,演故事,寄信件,去感受快乐,传递爱。活动开始,志愿者们与读者一起玩“动作传真机”,通过传递不同的动作,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接着大家随着欢快的《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随意走动,当音乐停下来时,就跟身边最近的人拥抱。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体验了大大地拥抱、轻轻地拥抱、紧紧地拥抱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拥抱。但“会飞的”抱抱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们都很好奇,因此,在听故事的时候特别认真。绘本故事讲述的是小猪阿文想送一个“很大的抱抱”作为特别的生日礼物给千里之外的奶奶。通过每个站点工作人员的“努力”,这个“爱的抱抱”终到了奶奶家,奶奶很高兴,决定让邮差再寄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吻给她的孙子阿文……。故事结束后,志愿者邀请11个孩子参与角色的扮演。按照路线图,“传递者”们把拥抱一环接环地送到了“奶奶”手上,再把“奶奶”的爱传递回来,活动现场的读者们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或握手,或击掌、或拥抱、或亲吻……,传达浓浓的暖意和满满的正能量。表演完毕,孩子们都领到了一张信纸和一个贴着邮票信封。把自己的爱,写到了纸上,画进了图里,寄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老师……。图书馆的空间,爱意在暖流在涌动,好和谐,好温馨,令人感动。活动结束后,在志愿者的带领下,40个亲子家庭一起去寄信,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寄信,一路好奇的问着老师、家长各种的问题。其实书信在科技并未这么发达的以前,是人们对远方亲人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借这次活动,微笑图书室希望能让孩子们发现书信的魅力,未来可以用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信为自己珍藏回忆,更让广大少年儿童能够体会到亲人、朋友的爱,让少年儿童更好表达自我情感。此外,该项活动还能够加深少儿对绘本的认识,激发少年儿童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图书借阅率。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观察可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想象,发展思维,为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奠定基础。首先确定要观察的事物,找准重点,明确目的,然后再全面、仔细、深入地观察。这样才能愿意观察,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抓住主要的,收获才能更大。
二、通过比较,抓住特征。
什么是特征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所特有的,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东西。无论是观察人的相貌、穿着、动作、语言,还是事态的发展变化,是静物,是动态,都有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使你所描写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鉴别。”所谓比较,也就是把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对比。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完全一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比较可以分为“自比”(纵比)和“它比”(横比)两大类。“自比”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以便发现各个阶段的不同,做到同一事物中求差异,例如: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比较,就属于这一类。“它比”就是两个以上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便在不同事物中发现相同,做到不同事物中求相同。比较时,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也就是相似、相同之处,否则就失去可以比较的基础,如形态、色彩、声响、气味、作用、性质等等,然后再重点比较,从中找出异同。
三、按照顺序,有条不紊。
观察事物的关键,是抓往特征。但是,当一个事物出现在你面前时,怎样才能抓往它的特征呢?这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观察时,根据事物的特点,可以按时间顺序,如《海上日出》《雨》《第一场雪》等;可按空间顺序,如《景阳冈》《草原》等;可以按总体、局部、总体的顺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林海》《桂林山水》等;可按比较分类的顺序,如《海底世界》《火烧云》《鲸》《趵突泉》等。一般地说,观察人,多数按照从外表到内心;观察事多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配合时间和地点顺序;观察景物,多数按照方位顺序、地点顺序或空间变换顺序;观察其它事物,多数按照分类顺序等。当然,运用什么顺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情况,如:同是观察人物,《我的战友》是按照从外表到内心的顺序,《视死如归》是按照从牢房到旷场的地点顺序,《詹天佑》是按照材料的分类顺序。
四、注意角度,变化有序。
我们观察时可以平视、俯视、仰视,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看到的东西就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样东西,也会有不同的姿态,得到不同的感受。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就是说: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峰;从侧面看,它是峭拔挺拔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又各不相同。又如唐朝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的壮美的景色,就是他站在低处仰望时所见的景象,所感受到的情形。如果他到山顶峰俯视,那就不会见到这种“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象和气势了。
五、看想结合,展开想象。
在观察过程中,你要开动脑筋,努力思考。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看到它们是“什么样的”,还要问几个“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做出初步的推断。你只有在观察中做到一边看一边想,观察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否则,如果不思考,即使你眼睛睁得大大的也没有用的。像《再寄小读者》中,冰心奶奶对第二个孩子成绩好的原因的推断;《琥珀》《黄河象》对化石形成的原因的推断,也都有是这样。同时,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就是在观察人、景、物的同时,把见到的形状、姿态、颜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等,借助贴切、逼真、新奇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在实物和现象之间架起一座彩桥,使已有的印象更具体,更形象,更新颖。如《草原》,把草原上的羊群比喻成无边绿毯上绣着的“白色的大花”;把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拟成人,说它们“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把河比喻成“明如玻璃的带子”;把在小丘上骑马疾驰,穿着鲜艳的迎客人群比喻成“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等。这些都起到使观察对象活灵活现,使想象神奇、新颖、真实的作用。
六、投入热情,融进感情。
观察要有热情,就是要热爱生活,对生活怀有浓厚的兴趣。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对所写的事物毫无兴趣,又怎样写得好呢?因此,同学们要有向生活要素材的迫切愿望,有向生活请教、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不断认识生活,积累材料,写好作文。观察时,注意融进饱满、浓厚的思想感情,以便习作时情景交融,物具感情,真切感人。老舍正是对家中院墙上的爬山虎非常喜爱,经常充满喜爱之情地去观察,所以,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才使我们读了以后有目睹其物的感觉。巴金正是十分热爱生活,十分渴望看到海上的日出,所以,才能观察细致,才能写出栩栩如生的《海上日出》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七、勤于观察,随时记录。
关键词:阅读;发展;语文素养;基石
童年阅读带给学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进入书本,进入阅读,学生便走到一个个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的面前,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
可是,现在这一代学生,是出生并成长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未成年人,社会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媒体“你方唱罢我登场”,电视、电影、网络的普及,对学生的阅读活动造成了很大冲击。我们发现孩子们更喜欢各类卡通漫画图书,没有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更有不少的孩子连坐下看书的兴趣都没有。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呢?
一、巧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即使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也是没有负担的。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我却故弄玄虚,戛然而止,每天的故事不是讲不完整,就是讲头留尾……一个个悬念,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看着孩子们那焦急的眼神,急于了解全局的样子,心中不由得为自己的小“阴谋”而得意,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没有多久,班中就出现了一部分“嗜书如命”的小书迷,他们往往在听了故事后,迫不及待地向我打听故事的出处,回家后央求父母买来书,利用刚学会的拼音一字一字地读着。第二天,他们神气活现地告诉我已经知道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并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讲述着故事的结局……看着孩子们得意的样子,我心中暗自高兴。就这样,在第一学期里,我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利用这个机会推荐书目,引导学生看书,由点到面,带动了一大批,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小书迷越来越多。
二、课本为源,方法引导,拓宽阅读层面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这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但是如果学生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去茫茫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内悟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1.精读法:我主要是先指导学生对文中碰到的一些生字新词进行仔细研究、推敲、辨析;然后通过品味重点语句,如含蓄句、中心句、过渡句、修辞句等,体会句子的语意,从而培养学生对句子的感悟能力。
2.略读法: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我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该单元训练重点,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完成该课的重点阅读任务。
3.摘录批注法:即是我们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注重引导学生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积累本――“采蜜集”中,为以后的阅读、习作积累素材。
同时,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由课内到课外,有意识、有系统地进行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阅读量,让阅读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乐土。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
1.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文章
我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的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惊弓之鸟》后,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多用成语故事》;学习了《冬眠》《太阳》等课文后,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可介绍《三国演义》让学生阅读;学习了《景阳冈》后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词后,则参考大纲中“小学生必背古诗”适时指导学生读、背相关的古诗。
2.根据作者,指导阅读系列作品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我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例如,学习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可以介绍李白其他浪漫的律诗;学习了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可以介绍读她的《小橘灯》等儿童文学作品;学习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介绍读他的《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
3.根据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母爱的表达方式有许多,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用诗或文的形式来赞美无私的母爱,学习课文《嘱咐》前,可先让学生诵读古诗《游子吟》,体会诗中母亲表达爱的方式,课后可引导学生围绕“母爱”这一主题继续阅读相关赞美母爱的诗或文。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具体的做法很多,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可以:由文及人,即到课外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由文及史,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由文及“著”,即到课外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
三、家校合作,营造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养成阅读的习惯,我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向各位家长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使他们明白了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会觉得读书很有趣,对书籍充满着好奇。
交流中我给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1.家长要经常利用双休日带孩子逛书店。2.在家庭中创设读书的氛围,让家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与孩子一起感受浓浓的亲情,分享阅读的快乐。3.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书橱,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
我的建议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结合家庭阅读,我在班里还开展了“爬书山”和“评选读书迷”活动。书山一周一上。既阅读量大,又复述得好,就可以把名字贴到“书山上”,成为登山英雄。“读书迷”一月一评,依据是家长写的学生平时在家读书情况,评上后发红花奖励,为了当上读书迷,学生更爱读书了。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就这样,家校合作,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了图书世界,使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起点的拔高,通过对中国直销主流企业2010年业绩的盘点可以看出,主流企业普遍已经度过了暴涨的时期,渐渐进入平稳发展的态势。
有行业人士指出:“企业业绩上了10亿,就要考虑稳定。”当没有暴涨的业绩刺激兴奋的神经,当行业的格局已经初步定型,企业注定要进入常态化的运转。一位行业人士如此表述:现在拿品牌企业已经基本稳定。而未拿牌的企业很难再有足够话题性与震撼性的出场。所以经销商们很难再体会到2009年到2010年期间的那种暴涨的兴奋与竟合的激烈――不管是企业还是经销商,正在走入一个应该转变心态的时期。
那么,我们的行业正在迎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转变呢?这是否意味着发展空间的收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太阳神直销总部总裁朱厚丞、厦门金日科技总经理罗永亮与宁波三生运营副总施光辉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希望本次圆桌可以给读者新的启发。
探讨一发展空间的收缩?
朱厚丞:竞争向外,空间更大
这样的理解有偏差。发展空间不会收缩,反而会变大。
大家所看到的2007年之后的暴涨期,其实只是对几个企业而言。从横向看,大牌的直销企业在这个时期并不存在所谓的暴涨,比如完美公司,业绩增长显著的时期是在2000年到2004年间。
纵向看,2004、2005、2006年这三年间,直销从将要立法,到政策公布,使很多企业看到这是一个进入的好机会。老牌的传统保健企业,新生的小型企业纷纷在这个时机里进入并瓜分市场,因此也使行业进入一个混乱期。到了2007年之后,在前一个三年里进入的企业发展成熟,基本定型。
在常态化下的发展,就不再是对市场的瓜分,而是建立新市场的过程。实际上直销在整个保健品行业占的份额非常小,只占有大概百分之几的比例,常态化下的竞争,也将不再是内部的竞争,而是与整个保健品行业的竞争,去占有传统份额的竞争。我们所面对的发展空间,就不再是直销行业内部的空间。
罗永亮:暴涨不是空间
我曾经说过,如果不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使用非常规方法拉动业绩从而达到所谓的暴涨,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取得的所谓成绩也只能是短期利益,根本无所谓空间。
我以为真正的发展空间应该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打好牢固的基础以达到长期稳健的发展。最近很多企业现在业绩不过是10亿元左右,可是就宣称2011年就要突破100亿元,除非真正的奇迹,否则也只能是天方夜谭。其实偶然一年的10亿元业绩是否就一定进入平稳期还有待观察,如果真的进入了平稳期的企业,每年有50%的增长就非常了不起,如果硬要100%以上的增长也非不可能,但肯定是恶性投资未来的市场,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施光辉:把握高端竞争机会
行业进入常态化的问题,需要从变化的角度来理解。举个其他行业的例子:家电行业也曾经历过洋品牌一统天下,后来民族企业发展起来,迎来爆发时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慢慢地发展到现在民族企业可以占据主导地位的状态。直销是一个消费品行业,我相信也会有这样的发展趋势。
大家可能会关心发展空间的变化,但其实在常态化的过程当中,发展空间大与小的变化不会影响行业的走向一常态化一定会出现。
当然暴涨期相对于稳定发展期来说,机遇肯定会更大一点,但暴涨期始终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发展,行业必定会进入一个常态化发展。
2009年的直销行业可以说是处于一个特殊阶段的状态,我相信发达国家的直销行业,同样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在成熟的市场,机会小于新成长的国家,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机会与竞争。我们回到家电行业的例子上,几年前家电销售巨头国美、苏宁等一统天下,成熟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但谁也没料到京东商城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突然闯入,而淘宝网也开始在发掘家电方面的网购潜力。进入常态化后的机会与竞争,将不再是低层的小打小闹,而是进入高端竞争的态势,对企业的素质、实力等要求较高,行业的门槛也就相应提高了,直销的草莽时代已经过去了。
探讨二并购扩张的可持续性
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和2010年,新老企业、团队几乎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整合,而2010年尤其突出的是各种合作型整合,更有不少企业正在寻求整合。在各位看来,这种整合是不是实现增长的最佳方法?还会不会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发展方向的主导思路?
朱厚丞:整合的机会正在变小
在2004年到2006年立法期间进入直销的大量企业,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压缩灰色空间,或自身运营不畅,就迫使一些渴求长期发展的企业寻求合作,行业便进入整合期。据我所知,太阳神的不少经销商在这期间也得益于整合的市场,它的特点就是―个字:快。2007年到2009年间相信很多直销企业都能感受到整合带来的几何增长。
但这只是非常态的一个阶段性状态,来源于立法时机引发的大量企业参与的积累。经过立法期间老牌传统企业试水直销的成功与失败,给整个行业带去一个信号:并不是有实力就能拿牌做直销;而最近某大型药企那张极可能被雪藏的牌照,也发出一个信号:有实力拿了牌照也不一定能做好直销。有了前车之鉴,企业不论大小,不会再轻易尝试。这个机会就正在变小。
现在我们需要稳定与规范,有节奏地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我们尝到了整合的甜头,但是我们不能总是想着整合,毕竟借助外力的时机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回归到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去。
罗永亮:只适合创业期的企业
资源整合确实是一家新兴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最好途径之一。但这种方式我认为只适合处在创业期的企业,对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期的企业并不适合采取该方法。原因有:
1 通过整合而来的团队一般是有条件或付出代价换取的,其稳定性并不强,也可能会因为别家企业所给的更好条件而离去,结果可能是还会带走原有老团队;
2 整合来的团队会因文化和运作模式的不同而和原有体系发生冲突,也会考验管理体系的应变能力,如果两种文化没有办法融合的话,结果将是致命的;
3 由于新整合进来的团队获得了比老团队更多的市场正常支持,导致原有团队心态不平衡从而可能导致老团队消极或流失;
所以,我认为一家企业要真正做强、做大、做久,那么就必须培育真正属于自己的团队资源,只有完全认同企业文化并和企业有共同价值观的团队才能和企业共进退,并和企业共同成长。
施光辉:吃了要能消化
并购的情况同样也不是直销所独有的,传统行业并购的案例也很多,但并购只是企业发展的方式之一,而非惟一。
确实近一两年,直销行业并购较多,似乎形成了一种风
潮,大家就误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并购只是为了达成战略目的,还得挑选合适的并购对象。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近两年新生代直销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并购团队,我不否认这些并购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我觉的更重要的不是并购本身,关键点是吃了还要能消化。
在为最终的稳定状态作储备的时期里,“大鱼吃小鱼”的情况还会继续,2011年也许还会有不少并购出现,这是行业在这个发展时期的需要,是阶段性的主导情况,当发展成为几大企业占主导,小企业配套的格局之后,企业就应该转向发展自己的商业道路了。
探讨三挖掘整合后的效益
已经完成了整合或是完成初步整合的企业,应该如何挖掘整合之后的效益呢?
朱厚丞:归位与坚持
整合期结束后是一个时机,我们说“归位”的时机。行业回归到一个基本选择的状态,企业要练内功,要做大品牌;经销商要选合法、选稳定。大家都开始考虑走向更长久的发展问题,而不再寄望于所谓“潜力股”,寄望于“暴富”。那么这种状态下如何成功呢?我举个实例。
记得以前我去参加一个系统的会议,当时见到了4个人,其中两人经验丰富、综合实力非常强,另两人说实话我并不看好,因为不论是个人魅力还是综合实力上都与前面两人有差距。但结果呢,前两位实力强劲的经销商中途因备件原因退出了,而后两位陪伴着企业,慢慢发展,坚持了下来,他们告诉我说:“我们是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这是他们选择“慢”并坚持听取得的成绩。
罗永亮:统一、坚持和妥协
现在很多公司为了引进某一所谓的团队而不惜破坏原有体系,甚至单列多套运营系统,有些甚至产品和分配机制也不―样,那是非常危险的短期模式。我以为要挖掘整合之后的效益应该撒到以下几个方面:
把整合的团队资源纳入到统一的文化体系、统一的运营体系、统一的管理体系内运作;打造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只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能有市场;坚持和妥协相结合,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企业的立场,在小的利益方面可以适当对团队做些妥协。
施光辉:让树生根
如何挖掘整合的效益,这是个技术性的话题,不同的企业会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我个人认为难点在于文化的融合。
在三生对于团队融合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我们买了很多树,树龄都在几百年,在移植的时候,需要把它生长所在地的、包裹着根系的泥土一起移植,到了新地方再一起种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护理,让树的根系生长到新的泥土里,适应新的环境,它才可能生长下去。
这个过程跟移植团队是一样的。你要研究需要移植的对象,北方的树在南方不能生长,所以先要有相互的了解,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双方在发展上的分歧等等。重要的是要让移植后的团队真正融入现有企业当中。
我们现在的基本思路是相互信任尊重、,团队要跟企业保持同样的价值观,但也允许保留其个性的地方。
探讨四高起点的发展模式
在常态化下的发展,可以说是巩固已有成果,寻求新突破点的过程。而站在高起点,企业和经销商分别需要什么样的变化来适应?
朱厚丞:修德聚人
我们相信文化可以引导做事方式方法的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讲究一种中庸的理性与务实,而不是所谓快速赚钱的“成功八步”,我们追求“修德八步”,这是个人休养与素质的提升,不靠机会宣传,不靠利益引导,而让消费者信任你,自愿跟随你,这样的境界和顺序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所以我们说“德不孤”,“必有邻”,“必有福”,也“必有利”。所以要以德为先。
太阳神秉承的“德不孤,必有邻”,正是我们对常态化发展的―个思路,练内功练的是什么?正是文化。
企业的发展就像滚雪球,内核强大,附着力强才能让雪球滚得越大。因此文化的打造才是一个企业自我修炼的重要核心,文化可以产生自我约束力,我们听说的行业自律、自省,都需要在文化引导之下进行。“修德聚人”,寻求和谐共赢。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发展会“慢”,相对于前面所说的整合期似乎确实很慢,但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坚持正确的、以打造核心文化为主要目标的才走得远,走得长久,这也是常态化下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的企业和经销商最需要转变的一个地方。
罗永亮:保稳统一
1 保持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市场最旧的是不断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政策的不断调整,所以保持市场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就非常重要,给市场以长久的信心,
2 保证政策的一致性。现在很多公司的政策对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待遇,导致团队失衡,最终影响市场发展,所以保证市场政策的一致性,对任何市场、任何团队一碗水端平,那样才能让团队找到安全感;
3 不断挖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最大的资本就是能拥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竞争力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文化等;
4 产品的竞争力非常关键。产品的竞争力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品质;第二是性价比;第三是品种;
5 保持管理层的稳定;
6 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让市场团队真正能在公司找到归宿感、认同感、安全感。
施光辉:先练内功
对于新生代企业来说,现有的高起点只是暂时的。新生代企业大多在短短几年里就能达到一定的业绩规模,这实际是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
直销行业的增长模式与互联网公司很像。近几年来,网民的增长速度很快,幅度也大,从CNNIC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2007年前后,中国网民增长率达到了50%以上,而后逐年下降,但数量仍然非常可观。
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赢利状况并不是很好,但新增用户填补了这个缺陷,仍然表现出疯涨的状态。专家预测,2012年后网民增长会放缓,这时候互联网公司才真正开始面临经营管理实力方面的比拼。
直销行业同样也处在这个关口。当行业团队整合的人口红利优势失去以后,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就会降下来,这时候企业会开始暴露出各种缺点,管理、产品、渠道等等的不足从被掩盖到慢慢暴露,所以企业应该转向“练内功”,把精力放到基础工作的完善上,应该比初剑期更用心地去做基础工作。
那些著名的企业为什么发展的好,你观察。下可以发现,他渠道比你深一点点,产品比你有特色一点点,服务比你好一点点,管理比你完善一点点……什么都比你好一点点,但他们就可以达到更高的程度。没有绝招,基础第一。
现在直销企业都可以自我审视,你现有的基础是否能满足目前的业绩水平,是不是能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服务?
这对于经销商来说同样适应,经销商应该更加注重自我能力素质的培养,就像前面提到的,以后面临的是更加高端的竞争。
探讨五常态化进程中的风险
请谈一下常态化发展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
朱厚丞:放眼大前景
相信大家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常态化下的风险,正在于“温水”里的懈怠。高层管理人员的
懈怠,经销商小富即安的懈怠。企业进入常态化发展的一个显著转变就是,许多高级经销商已经没有了市场拓展的压力,他们会开始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可能开始追求享受,追求攀比,个人意识膨胀,失去自律,最终把自己辛苦打拼的事业毁于一旦。
不久前我们的一个会议,直销总部总经理张鸣先作了一个演讲,题目叫“怎么样做好一个有钱人”,正是为这样的成功者在思想理念上作引导。我们面临的是要提升整个团队的素质和境界,我们采用的是“使命经营”的概念,“牢记使命,更加谦虚,更加谨慎”。直销是事业,我们只是分占了传统市场很小的―杯羹,当你发展到一定程度,你就不再是为个人而做这个事业,你要拥有企业家的素质,让自己进入更高的领域,拥有更宽的眼界。所以说修德保家,修德保命,修德保业,以此来提升责任感,让行业保有持久的动力。
我们如果是为做事业而来,那么事业成功,利益也随之而来,要把修德成事的顺序摆对。
当行业进入到真正的常态化,前景肯定更大,因为那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整个中国的大市场,是整个世界的大市场。
罗永亮:切勿担上牺牲未来的风险
如果企业真正能进入到所谓的常态化发展,我认为最大的风险就已经过去了因为基础盘已经大了'抗风险能力也加强了最可能的风险也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善、或创新不够;我最担心的是现在很多所谓进入了常态化发展的企业其实并没有进入,现在的业绩有很多的偶然性或是牺牲未来而产生的。
企业在进入真正的常态发展后,在中国直销行业至少具备50年以上的高速发展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施光辉:未雨绸缪
进入常态化是行业必经的过程,而且这一进程是不等人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级,行业却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那么企业就将失去行业发展的机会,供我们挥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企业发展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树一样的企业,根深叶茂,可以生长得非常巨大,年龄也非常久远;另一种则是盆景一样的企业,它也能四季常青,但却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