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0 10:1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灯光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灯光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 教学设计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的有效学习主要是指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贴近新课程的理念。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这里,我就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为例,阐述教学设计的优化有助于使数学教学更有效。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设计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只有知道了已有的知识,会了才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更进一步的知识。而已有的知识并不是不会遗忘的,如果一个知识点有一段时间未接触,那么孩子们的遗忘程度是很可怕的,因此,在新知之前需要温故,才能使新知更易于孩子吸收。例课,线段是射线和直线的基础,端点数更是三者的重大区别之一,也决定了三者能否延长、如何延长。在第一次尝试时,并未给孩子复习线段、端点,在教学中发现,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出“线段”,更小部分的孩子能知道端点如同两道门,让线段无法延长。从而影响孩子判断中间一个点是否为端点,从而为发现射线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在之后两次教学中,注意到复习线段及端点的知识后,学生在进行判断时,显然自信了很多,举手发言的同学也更多了!在之后的归纳总结中,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端点的不同点,提高了孩子自我学习、总结的能力。

无论是古人孔子,还是现代心理学家,都如此重视“温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从具体到抽象——情境设计

数学中,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的想象力和阅历有限,很难接受,而这些抽象的知识又大多来源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从抽象到具体,便易于孩子接受、吸收。

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图形,那么在设计中加入生活图片,从情境入手,便能使孩子跟好的接受这突兀的抽象知识。

情境一:在课前,给孩子播放公路、铁路、灯光、湖面的图片,让孩子心中设疑,为何出现这些图片呢,自己去搜索相关知识。随后,在图片中勾勒出一些直线、曲线、射线、线段,让孩子发现图片中所蕴含的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知识,达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设计。孩子们也能清晰的认识到这些线,都是来源于生活,更便于理解。

情境二:“无限长”概念的引入。再次出示灯光图片,发现灯光图片中图形并非线段,它只有一个端点。灯光是生活中熟知的事物,灯光可向外无限延长,也是孩子们能够想象的。抓住这个具体现象,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象夜晚的霓虹灯向着美丽的夜空不断延伸。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射线能否延长,就容易多了。如同灯光,射线也能向着一个方向无限延长。过具体事物及情境,孩子们扎实的掌握了,射线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情境的设计,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抓住孩子的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情境,能使抽象的只是具体化,便于让孩子学习,同时,丰富的情境也让孩子乐学。

三、丰富课堂内容——环节设计

单一的讲练,往往使课堂缺乏生机,小学生往往无法集中四十分钟的精力来听课和做练习,那么丰富的课堂内容,便能有利的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在第一次教学中,我并未加入过多的环节,感觉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孩子的思维并未完全的开发出来。于是,在第二次教学中加入了猜词游戏:请一位同学看谜底,用最精简的话描述出谜底的特点,请其他同学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在谜底的设置中,由“线段”到“射线”,出现一个层次,学生自然的猜第三个谜底是“直线”。此刻,谈话:第三个谜底有难度,仔细听,让孩子浮躁的心沉寂下来,设置悬念。当出现谜底“直线和射线”时,追问二者相同点,从而使知识点更深的印入孩子的脑中。

在游戏之后,将下一个知识点——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改变成比赛。要求孩子在10秒钟内按要求画直线,看谁画的最多。比赛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单纯的老师演示效果好很多。让孩子在10秒钟的比赛中,发现还能继续画,并且只要再给时间能不断的画,感受无数条的含义。让孩子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并且掌握知识。

同时,在课堂的最后,让孩子欣赏春晚节目《激光舞》,激发孩子发现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孩子热爱数学,热爱生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2篇

Maya三维软件因为在电影特效、游戏动画、电视广告等领域的杰出表现,目前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维软件之一。在国内,各高职院校的影视动漫专业中,Maya软件技术已经成为典型的专业核心课程。但因该软件的功能涵盖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渲染等各个领域,因此,各高职院校对以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在不断研究、探索。笔者在总结实践教学经验的同时,结合各高职院校的改革成果,设计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并制定《Maya软件技术》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Maya软件技术》是影视动漫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开设在动漫专业的大专二年级,学时234小时,其先修课程有美术类基础课程如《素描》、《结构》、《色彩》等,基础操作类课程如《计算机基础》、《PhotoShop》,影视动画专业基础课程如《动漫基础》等,其后续课程主要有《影视后期合成》、《非线性编辑》等。

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面向影视动漫专业的人才需求,同时根据Maya软件的功能模块,将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分为建模师、动画师、材质师、灯光师、渲染师,而此即为学生毕业后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本课程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在不同职业岗位上的职业能力。

为方便教学,将5个职业岗位分为三类,其对应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如下:

第一类是三维建模师,其典型工作任务是为游戏、影视设计并创建场景和角色,其职业能力包括能够应用MAYA软件管理项目;能够用MAYA软件管理其它软件创建的模型;熟练掌握MAYA的多种建模方式,设计创建不同精度的游戏场景、角色;具备初步的模型材质能力。

第二类是材质、灯光及渲染师,其典型工作任务是为游戏或影视、建筑表现中的场景、模型、角色创建材质,调整灯光,并渲染成图,对应的职业能力包括能够应用MAYA软件管理项目;具备较强的光线、色彩掌控能力;能够应用MAYA自身的功能或者第三方插件创建材质;能够用MAYA自身功能或者第三方插件进行不同层次要求的渲染。

第三类是骨骼绑定、三维动画师,典型的工作任务是为游戏、影视、广告场景设计动画,其职业能力包括能够应用MAYA软件管理项目;具备一定的语言编程能力,能够应用MEL语言控制角色动作;能够熟练应用MAYA骨骼绑定功能,设计各角色的各类基本动作(如行走、奔跑、跳跃等);能够应用MAYA软件自身功能或者应用第三方插件,设计制作角色的表情动画等。

鉴于上述的人才发展方向分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与钻研深度。如对有兴趣并立志于建模的学生,在建模的学习内容上加入更多的训练项目并相应减少其它模块的项目。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课程学习,本专业的学生能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视频短片,能够掌握游戏场景开发和角色设计、影视广告特效、建筑表现等行业的基础职业能力。

1、能力目标

本课程设计八个教学项目,预期达到的能力目标如下:

(1)通过完成简单模型(如火箭)创建,学生能运用MAYA软件进行MAYA项目文件管理、MAYA操作界面设置等基本操作,掌握MAYA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完成家具模型(多边形)的设计与创建,学生能够运用MAYA多边形建模的方法和功能,设计、制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模型。

(3)通过完成老板椅、手枪、汽车等模型的建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MAYA的多边形建模、曲面建模、细分建模等方式,设计、制作游戏、电影场景中的常见物体模型,并能够初步设计游戏、电影中的场景。

(4)通过完成人体角色建模,学生能够运用MAYA的角色建模方式,设计制作游戏、电影中的角色模型(如人体、卡通动物等角色)。

(5)通过完成“夜读书桌”场景的设计与渲染,学生掌握初步的场景设计与制作能力,同时能够运用MAYA软件的灯光、材质,模拟实际场景,并且能能够运用MAYA软件的渲染功能设计制作静态场景。

(6)通过完成“星空地球”模拟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熟练运用MAYA项目管理进行场景设计与管理,并且初步掌握关键帧动画的设置,能够渲染连续帧,并且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短片。

(7)通过完成“模拟卫星发射”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学生能够以小组一为单位进行项目化管理,能够运用MAYA软件进行场景设计、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渲染等完整的短片制作流程,初步具备应用MAYA软件进行三维动画创作的工作能力。

2、知识目标

课程知识目标以欧特克(Autodesk)MAYAI级认证大纲为参考内容,主要有:

(1)MAYA软件的历史,MAYA软件的成功应用案例及应用领域。

(2)MAYA软件管理项目的基本方法,MAYA软件中场景内各元素的管理方法,场景各元素的相互关系(父子、群组等关系)。

(3)MAYA软件中命令的执行方法,多边形建模的常用命令的类型及使用方法。

(4)MAYA软件的功能模块,MAYA软件界面设置的基本方法,MAYA软件多边形建模、曲面建模的常用命令。

(5)MAYA软件的材质、灯光操控的方法,材质灯光的作用,一般场景的材质灯光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6)MAYA软件创作影视动漫短片的制作流程。

3、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的设计以职业道德及职业基本能力为出发点,主要有三项内容:

(1)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不仅能够组织专业创作团队,而且能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各自角色的能量,协作高效地完成创作任务。

(2)良好的项目管理习惯。学生不仅能够用MAYA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而且还能够应用、管理其它相关软件的素材和源文件。

(3)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MAYA软件的应用,更大程度的是艺术的创作而不是技术的应用,因此,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要有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运用MAYA软件创作出更高水平、更新创意的作品。

(二)教学项目设计

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职业技能,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将教学项目不断改进优化,现设计八个项目,分别是“认识MAYA”、“MAYA建模”、“材质”、“灯光与摄像机”、“动画”、“家居设计”、“模拟火箭发射”和“剧情短片制作”(其中剧情短片制作作为学生的实习项目),并且在每个项目中又设计若干个具体任务(共22个任务),通过各个任务的完成掌握不同的技能,从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八个教学项目中,前五个项目中包含15个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学生在完成15个工作任务后,基本掌握MAYA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渲染等),从而具备与MAYA软件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后三个项目中包含8个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小组成员一般四到五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在完成小组项目后,学生不仅具备了就业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基本的职业道德,而且具有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甚至可以将项目工作中创作的作品作为求职的依据。

(三)第一次课设计

播放由Maya软件设计制作的精彩视频,引出MAYA软件,并总结MAYA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领域(电视特效、电视广告与包装、游戏场景与角色),激发学生对MAYA软件的兴趣。

再介绍课程的基本设计,指出该课程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有趣的职业选择,并介绍不同职业的职业能力,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最后给学生展示业界的成功应用案例,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和最终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完整的学习计划。

(四)考核方案设计

该课程不组织期末理论考试,其课程结业成绩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依据进行考核,理论知识以欧特克论证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以每个子项目(7个项目22个任务中,学生至少提供12个作品,学生可以自行选择7个作品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的作品为依据进行评价。

四、本课程设计的特点及不足

本课程设计不仅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职业教育不断探索的结果,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主要特点有: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性强,从而容易达到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艺术短片的创作过程,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刻能够体验到成就感,不仅能保证持续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克服困难的钻研精神。

(2)针对职业人才导向,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给学生提供锻炼团体协作精神的机会。在设计的后三个教学项目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小组的不同成员分别从事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动画等工作,不仅能加快项目创作的进度,还有利于小组成员在职业技能上“精”、“专”的要求。

(3)课程考核摒弃考试,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及工作的成果即为课程的结业成绩。这种考核方法经验证不仅行之有效,而且公正公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创作的作品,经老师公开点评后,提出主观评价并给出客观分数,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和同学意见进行作品再创作而获取更理想的分数。

(4)本课程所设计的创作项目虽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但各个项目是单独的甚至是不相关的,以致于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所创作的作品不足以作为求职的“资本”。不足之处主要局限于教学设备(学生用于创作的电脑设备配置不够)。

五、小结

第3篇

关键词:三维动画;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评价体系

三维动画课程体系综合性较强、课程内容涵盖广、教学环节衔接较紧、课程内容跨度较大,需要将问题分解逐个攻破。譬如,将三维动画分解为“动画造型表达、动画角色及场景材质灯光表达、角色动画表演、短片创作输出”四个贯穿于两学期的一个课程体系。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思路进行引导、建立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三维动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激发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兴趣及能力,是具体到课程内容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 本真的教学理念

动画是一种无国界的视觉语言传播形式,优秀的动画作品不分种族、不分年龄受众群体,并且能够达到文化信息传播及教育娱乐的目的。但是,从事动画工作又是一件相对繁琐和劳累的事情,能够在动画领域取得优秀成果的人,一定能将真诚融入角色去吸引观众,并用自己的信念坚持,始终如一地投入到动画工作中。

1.1 用真诚去做动画,用信念去坚持探索

首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获奖的三维动画短片或者精彩短片节段,并进行交流与分析,用片中真诚的角色表演感染学生,使他们明白每一个三维动画角色都是有生命的,做动画并不只是简单地使角色动起来,而是要赋予其性格特征。并且,学生要学会通过细腻的表演去打动观众或者影响观众。

其次,三维动画课程是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在课程中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钻研,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中是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由浅入深、拓展训练等方式,结合最新、最前沿的与动画相关的资讯,让学生在逻辑衔接方面产生兴趣,使其在对自身前景的展望中坚定信念并不断拓展、潜移默化,最终实现创作。

1.2 尊重差异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第一,尊重差异。每位学生前期掌握动画原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不一,实践的进度总有快慢差异,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基础薄弱,这就需要进行实践课题的调整。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跨过难点、由简到繁,逐步巩固、熟练,并在实践指导中对其多加鼓励、耐心引导。此外,在三维动画课程的四个内容阶段中,教师应设计好拓展训练项目的具体内容,如在材质环节、角色UV材质强化训练部分,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实践技术,充分发挥想象去完成“角色变变变”拓展任务。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民族传统服饰大比拼,呈现出多样的原创角色造型配饰。在“游戏”竞技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提高。

第二,发挥特长。案例演练应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做到难点逐一分解、不断强化巩固,从而使掌握得快的同学熟练、拓展,让基础薄弱的同学经过三轮实践突破难点。在造型、材质灯光、角色表演、短片创作四个课程阶段具体的拓展训练课题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所在,使其在各自擅长的环节内建立学习的自信,并不断地加强训练巩固。这样,学生即可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完成相应的创作内容;同时,也可以为短片创作环节遴选出合适的人选。学生通过项目认领、自由打组,依据特长合作完成小组短片创作,从而在案例演练、拓展训练、综合创作的三个过程中完成三轮的巩固学习。

2 综合的教学方法

按照西方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方式、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即呈现法、讲授法、示范法、发现法、强化法,进行一系列三维动画课程内容的教学。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呈现法:通过动画角色表演案例及精彩短片片段呈现――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提出问题。讲授法:通过图例讲授并巩固,如动物解剖特征及运动规律等具体课程内容――回顾动画原理基础知识。示范法:通过具体的小案例进行实践示范――结合理论进行实践练习。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经典案例并分析――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强化法:布置拓展训练任务――强化实践的熟练程度,并渐进深入研究,继续发现问题。通过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实践检验,这种采用几种方式相互转换的模式,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理论回顾、实践示范、讲评交流、拓展渐进巩固”是这一课程教学的基本流程。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寻找案例并分享,在分享案例视频时发现,学生平时获取优秀短片的意识较弱、途径较少。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现在学生的手机浏览习惯,介绍一些专业的微信订阅号;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如“动画学术趴”等微信公众号。并且,短片呈现部分可以交由学生完成,学生主动搜寻案例也能刺激自身的积极主动性。理论回顾:根据课程要解决的内容具体回顾,如灯光环节,将影像布光原理理论系统回顾,包括主光、补光、辅光、强调光等灯光原理;通过图片案例的具体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灯光的前提下,对常用的几种灯光进行反复练习。实践示范:选取案例进行实操示范,这是三维动画最基础的部分,故不再阐述。讲评交流:通过学生的n堂案例演练和呈现,了解学生掌握的差异,此环节交流多于讲评,学生间会自然地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拓展巩固:按照每节必须掌握的内容布置拓展练习创作,发挥学生特长及个性呈现,这个环节是最为有趣的环节,学生能够在所掌握的技能范畴内反复发挥,创作出各异的小作品。

4 尽可能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四个模块的课程皆采取评价内容扩展的方式,避免以往终结性评价比例过重造成的评价不够全面等问题。学生特长难以把握和发挥,采取加大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中,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另外,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将自评、互评、导师评结合,隐性评价与显性相结合,更为客观地得出学生可以信服的评价结果。

依据教学大纲中动画造型、场景材质及灯光、角色动画、短片创作的四个模块内容,在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每一阶段的课程都需要有具体的评测点,以学生能够理解和熟悉的方式形成学业评价的传统形式,四次课程考察模式相同,但测评点非常具体且各有侧重。

以角色动画模块课程为例:过程评价(U1)占50%。其中,小球关键帧动画拓展作业占10%;二足动物骨骼设定、蒙皮、绑定及姿态设计占10%;角色步迹动画设计占10%;角色动态设计占10%。每个阶段完成拓展作业后,都会进行一次成果展示。终结性评价(U2)占50%。结课时,创作11秒角色动画作品完成后,先由创作者展示并自我评价,再进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评价(学生间进行评价时进行定性评价方法,采取推优方式)。平行班课程时,由两位导师同时参加评价,综合得出终结评价结果占50%(见表1)。其中优(A)、良(B)、中(C)、差(D)分别约合为:95分、85分、75分、65分,总体评价U=U1+U2。

通过两轮实验检测,该评价方式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是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开拓学习兴趣的办法。在评价过程中采取评价内容扩展化,以便于了解学生的特长,分阶段内容考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具体化。案例和任务的具体也形成了各阶段学生竞争学习和展示交流的氛围。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取自评、互评、导师评结合。其中,自评即在各个阶段作品展示时,学生通过作品展示陈述收获、困难解决办法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表述能力。互评即采取与平行班定性评价,通过纸条评价形式,学生定性地选出自己认为表现、完整、创意等方面最为优秀的学生;通过数量比较,即可判定出学生角度认为优秀的作品。这种方式一来可以避免学生和教师将太多精力耗费在无谓的评价结果的统计上;二来可以避免学生在互评中出现主观因素误差。此外,该方法更能够使学生互相交流,拉近学生间的距离。经过两年的检测表明,这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评价方式,隐性加显性的评价更加客观地得出了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使学生间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和互相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维动画课程是结合实践非常强的理论课程体系。教师应在模块建立和教学体系设计的前提下,理清课堂教学思路。并且,在系统的教学体系设计中,尽可能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也是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叶风,吴冠英.数字三维动画创作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

教学设计思想:课文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并能发现别人或自己

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提出几条保护美丽星空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教师: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你见过的银河的样子。

学生交流。

教师: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二)新课教学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

教师: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关于银河系,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学生活动。

第5篇

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与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广义上在教学过程中能被教师利用的所有数字化资源都称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在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后。还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且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中还要遵循一些原则,这样才能使信息化教学资源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一、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1.盲目使用多媒体

伴随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许多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习惯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课件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多媒体成为许多教师眼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必备“武器”。尤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下,部分教师更是盲目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认为只要是用了多媒体,就是信息化教学,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因此,形成一种不考虑教学实际盲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是现在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学校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授课,但绝对不是让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课堂教学。

2.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

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相关调查发现,我国教师课件制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过于注重内容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容纳的信息量大,部分教师充分利用课件的这一优点,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将教材的内容全盘复制到课件中。(2)过于重视技术的展示。多媒体课件能够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部分技术能力强的教师习惯在课件中运用大量的技术(图片的插入,大量的动画运用以及色彩的多变等等)来展示教学内容。由此产生两种品质不高的课件,前一种课件虽然内容翔实,但难免过于充实,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对重难点难以把握,仅仅是信息化版的“填鸭式”教学。后一种课件表现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过度追求这种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及知识的传授,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这种授课方式会逐渐失去兴趣,从而无法发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此外,如字体大小设计不合理、背景颜色与文字搭配不协调等问题也常常出现。

3.教师的信息化教案设计缺少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互动交流是课堂质量的保证。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变得少之又少,课堂缺少活跃的气氛,师生间极少的情感交流让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学习显得很被动;大量的课堂内容,使教师只是顾着自己讲课,对学生的关怀很少,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课件内容播放速度太快,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还有教室灯光比较暗,教师为使学生很好地观看幻灯片的效果,经常将教室的灯光调得很暗,却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在记笔记时候的不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学生的需要,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二、对策探讨

1.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首先的任务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因此,转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非常重要。教育相关部门要通过教师培训等多种途径向教师传递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聘请资深的教学专家或学者做报告,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化理念的掌握和实践运用,树立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的观念,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能力,促使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2.用教学设计思想指导教学

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反之,多媒体的使用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可能产生一些课堂负面影响,降低学习效率,那么,就应该果断舍弃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课程内容与特点,因科而异,因课而异,以学习效果最优化为目的来设计教学,在此前提上再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同时把握多媒体授课与传统课堂授课之间的运用尺度。也可以两种授课方式结合运用。

3.提升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复制到课件当中,把书本内容数字化,而是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展示出来,还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教材以外的有关资料,来丰富课堂内容,然后根据课程内容的结构及特点,合理地运用图片、视音频形式展示出来。

对于课件内容的选择。课件内容是教学当中的核心部分。内容的选择就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然后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课件的内容不需要繁琐,但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分明,突出重点与难点。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混乱、条理不清晰,教师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抓住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课件内容的切换与链接技术。内容固然重要,但要有好的技术支持才能使课件更加完美。所以,教师要掌握制作课件的技术,使课件的内容画面切换合理、链接准确,但同一课件中切忌使用过于复杂的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课件的字体与背景选择。字体的大小一定要突显出内容与标题,字体的颜色搭配要合理,能够突出重点、难点(如重点内容可以将字体加粗或改成与内容不同颜色的字体)。课件的背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背景一定要和课件内容的字体颜色搭配,颜色不易过深,图案要简单。总之,制作好的课件是需要各种技术手段和现代教学理论作指导。

4.开展教师培训

要实现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教师课件设计制作质量,鼓励教师用教学设计理念来组织多媒体教学活动等要求,首先需要有公共的渠道让教师有学习及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我国的国情及长期以来教师学习方式决定了开展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最具可行性。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教育技术培训”是“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并且对教师培训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培训目标指向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定义概念的理解。信息技术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仍然是陌生的,在没有清楚概念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活动显然无法把握教学的尺度与重心。因此,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与概念,教师才能对信息技术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2)加强教师对课件制作技术的掌握。主要包括Powerpoint,Authorware等课件制作软件的学习。(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课堂的能力,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更好地整合,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6篇

知识目标

1、知道振动中的偏振现象,了解什么是偏振现象,知道偏振是横波的特点.

2、知道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知道偏振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光的偏振现象和机械波的偏振现象的实验对比,理解光波是横波的实质.

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验来验证理论.

知道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做好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在复习前两节内容干涉、衍射的基础上进行小结,让学生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波的偏振现象,然后演示光的偏振现象实验,最好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观察偏振光.引导学生分析横波的偏振特性,区别纵波的无偏振特性,再让学生区别偏振光与自然光.并分析讲解偏振光的产生方式,这一部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查找资料.最后进行总结。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

1、光的偏振可以用激光演示仪和偏振器进行演示.

方法:使激光束的行进方向正对着学生的观察方向,使激光束通过偏振器.转动偏振器的某一个偏振片,用毛玻璃屏接收透过偏振器的光束,可以在屏上看到光的亮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当两个偏振片平行时,透光最强;当两个偏振片垂直时,透光最弱.

2、本实验也可以将偏振片分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用两个偏振片对着光线来观察光的偏振现象.

教学设计示例

光的偏振

(-)引入新课

问题: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波.我们知道波有横波和纵波,那么,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呢?

让学生思考、猜测.

教师让学生观看机械波的偏振实验.

(二)教学过程

1、首先用机械波来说明横波和纵波的主要区别.

我们已经知道绳波是横波,如果在它的传播方向上放上带有狭缝的木板,只要狭缝的方向跟绳的振动方向相同,绳上的横波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过去;如果把狭缝的方向旋转90°,绳上的横波就不能通过了,这种现象叫偏振.

横波的振动矢量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时,偏于某个特定方向的现象纵波只能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所以不可能有偏振.

光是否也会产生偏振呢?

2、演示光的偏振现象:

自然光:从普通光源直接发生的天然光是无数偏振光的无规则集合,所以直接观察时不能发现光强偏于一定方向.这种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的光叫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这种光都是自然光.

让太阳光或灯光通过一块用晶体薄片作成的偏振片P1,在P1的另一侧观察,可以看到它是透明的.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偏振片P1,这时看到透射光的强度并不发生变化.

再取一块同样的偏振片P2,放在偏振片P1的后面,通过它去观察从偏振片P1透射过来的光,就会发现,从偏振片P1透射过来的光的强度跟两偏振片P1、P2的相对方向有关.

把晶片P1固定,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偏振片P2时,从P2透射过来的光的强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当P1与P2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当P1与P2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等于零.把上述的光现象跟机械波的偏振现象比较,表明光通过偏振片时产生偏振现象,由此确定光波是横波.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现象,尝试类比机械波的偏振来解释上面的实验现象?

自然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P1(叫起偏器)后,相当于被一个“狭缝”卡了一下,只有振动方向跟“狭缝”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l后虽然变成了偏振光,但由于自然光中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所以不论晶片转到什么方向,都会有相同强度的光透射过来.再通过第二个偏振片P2(叫检偏器)去观察就不同了;不论旋转哪个偏振片,两偏振片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最强,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最弱.

光的偏振现象并不是罕见的.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除了从光源直接射过来的,基本上都不是自然光,只是我们的眼睛不能鉴别罢了.如果用偏振片去观察从玻璃或水面上反射的光,旋转偏振片发现透射光的强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知道反射光是偏振光.

3、光的偏振的应用:

光的偏振现象在技术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拍摄水下的景物或展览橱窗中的陈列品的照片时,由于水面或玻璃会反射出很强的反射光,使得水面下的景物和橱窗中的陈列品看不清楚,摄出的照片也不清楚.如果在照相机镜头上加一个偏振片,使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把这些反射光滤掉,而摄得清晰的照片;此外,还有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等.

探究活动

第7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科学、合理而实用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本专业职业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的保证。而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要按照“WWH”模式进行,即Why―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What―这门课讲什么(课程教学内容);How―怎样设计课程(课程教学方法)。

本文将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电脑效果图”的建设实践,与同行进行交流讨论。

1环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1.1环艺专业的培养目标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建筑装饰设计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室内设计策划与表现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具有室内设计策划与表现技能”是核心内容。在培养方案中,根据市场调研,在分析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后,归纳出本专业的几门核心职业能力课程,“电脑效果图”是其中之一。

1.2环艺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目前高职课程设置的最新理念,该专业课程设置采用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案,如表1所示(表中只列出了“电脑效果图”课程的部分学习情境)。

表中的“学习领域”,是从实际职业岗位调研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归纳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学习情境是某一学习领域(课程)中相对独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一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是在企业(装潢设计公司等)收集的相关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中归纳、筛选和提炼而成的。

课程体系的逐步实施促进了“两个转变”,即学生基础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变,单一能力向综合能力的转变。

1.3制定“电脑效果图”课程标准

制定课程标准就是解读“WWH”模式,课程标准包括:

(1) 课程性质―根据课程体系确定,包括课程职业能力的定位、与前后课程的衔接。

(2)课程设计思路―包括课程组织方式、教学环节设计。

(3)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不是学习3ds Max软件,而是学习借助软件来表达设计思想与方案的效果图技能。

(4)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情境、每个学习单元的案例、知识点、主要技能、学时安排。

(5) 实施建议―包括教材选用和自编教材的编写要求、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参考建议。

2电脑效果图课程建设实践

2.1教学设计与组织

“电脑效果图”按环艺专业项目教学的改革方案组织教学。相关课程组成三个课程项目组,“电脑效果图”课程是课程项目组中的一门主要课程,三个课程项目组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个学期。相关课程与主要专业课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分3个学期完成,不同课程按需要前后错开或同步进行,如表2所示。

这样交叉同步安排教学能使效果图技能与专业设计结合紧密,不脱节。软件应用更具有专业性、目的性,专业设计的表现技能更强,效果更好。课程学习周期的拉长也使学生的训练更充分,保证综合职业能力逐渐而坚实地形成。毕业设计时,学生的作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每一个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型工作过程,随着多个学习情境学习进程的展开,学生的知识逐渐增加,技能逐渐深入,最后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

2.2课程教学内容

3ds Max是专业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也是目前制作建筑与室内设计电脑效果图广泛采用的三维设计软件。它的功能强大,命令繁多,使用3ds Max作为电脑效果图课程的工具软件,只需要选择与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部分功能作为教学内容,而不宜全面系统地介绍软件。

比如学习情境一是“效果图制作的准备”,知识点包括效果图概念、3ds Max的操作界面和常用基本操作、简单的建模、材质的初步应用、渲染出图的方法等,教师通过讲解简单房间一角效果图的制作案例来讲解这些知识点,使学生在课程初期就能完成简单的效果图,通过这张看似幼稚的效果图来熟悉常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制作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学习情境二是对象建模,教师用小型的家具、陈设等工作任务讲解基础建模的各种方法及用各类修改器创建完善复杂模型的技巧。其他的学习情境各有侧重点,如材质表现、场景设计等,都通过客厅、大堂、卧室等实际的效果图工作案例进行,后期的学习情境为综合实际案例。

2.3教学方法

传统的设计软件教学方法是按照软件的功能,系统讲解界面、工具、命令、参数、选项等。例如3ds Max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是从软件用户界面开始到二维绘图、三维基本体、扩展几何体、材质编辑器、灯光、场景建立、摄像机、渲染等,学生至少要到课程中后期才能完成一幅效果图。以工作任务、典型案例引导教学,将相关知识融入工作任务中,看起来不系统、不全面、不完整,但对于熟练操作,迅速掌握技能却相当有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电脑效果图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法。用小型案例讲解常用工具命令;用中型案例串起相关命令功能;用综合案例熟练操作,最后形成电脑效果图制作的职业技能。

典型的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引入案例(效果图的最终成品),分析制作思路,示范操作,学生课上重复练习熟悉操作,教师进一步提供新的实例,简单提示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完成的同时加强答疑和辅导。课后练习案例扩展和加深,可以逐渐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2.4教学资源建设

2.4.1建材建设

课程改革需要高水平的教材配合。目前出版的有关3ds Max的书籍非常多,表面上看似乎不需要再编写了,但市场出版的书籍适宜高职教育的不多。一类是只讲软件本身,全面介绍命令工具参数选项,篇幅过大,只能作为参考手册查阅。另一类书籍是根据企业优秀案例编写的,案例水平高,尽管步骤详细篇幅很大,学生照书可以做出书中的一、两个优秀案例,效果也不错,但离开书就不会做了,以上两类书籍可以作为提高的参考资料,却不适合做教材。

高职电脑效果图课程的教材面对的是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初学者,教材要满足“教”和“学”两方面的使用要求,要符合教学规律。教材要按照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组织编写,兼顾软件基础与专业应用、兼顾普及与提高。电脑效果图课开设以来,笔者先后在高教出版社出版了《3ds Max4.0实例教程》(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电脑效果图与动画制作教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两本教材。

以上2本教材虽然也被很多高职院校选用,有较高的发行量,但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仍有差距。目前由笔者正在编写的《建筑与室内设计电脑效果图》一书,专门针对室内与建筑环境类专业,根据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按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设计理念,将更加符合专业建设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2.4.2网络资源建设

本课程建成了网络课程,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开发了练习题库、测试题库,制作了实用的教学课件,整理收集了网络资源,包括行业优秀效果图库、材质贴图库、3D模型库、光域网灯光等教学辅助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上网搜集相关学习资源,如图2所示。

这样的教学资源建设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为青年教师上好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一点体会

第8篇

关键词:3Ds Max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3Ds Max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Shen Guojun

(Enshi Polytechnic,Enshi445000,China)

Abstract:The 3ds Max courses in computer animation teaching ability,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3dmax courses in design teaching,the teaching reform,focuses on th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practice,and focus on the positioning of 3ds Max courses professional students identify problems,analyze problems,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but also has skills.Therefore,the traditional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systemic strong disciplinary program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above core training goals must be project-based teaching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3ds Max courses;Teaching reform

一、3ds Max教学存在的问题

《3Ds Max》是计算机动漫设计专业和室内外效果图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讲解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设计的美学素养;通过讲解当代各种设计风格的建筑和装修案例,培养学生在建筑和装饰方面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创意能力;通过制作大量经典案例从而初步形成学生自己的设计风格并且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效果表现技术。随着计机的普及,各种操作软件的更新,3Ds Max课程不再是陌生的课程,但对于计算机动漫专业的大学生来说3Ds Max的实际操作依然是动手能力差,老师课上讲解的步骤,学生课上听懂,课下不会操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提高3Ds max课程教学的效果是3Ds Max教学研究的一个难题。

二、3Ds Max课程实现课程能力标准改革的途径

(一)要做到理论够用就行,重在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但操作技巧的掌握较难。因此,必须通过在教学中穿插大量的实例制作分析和大量的上机实例制作实训,来提高学生在3Ds Max室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采用项目教学方法,首先制定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从企业出发,完成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要从以前的“以知识为体系”的观念转到“以能力为目标”的观念中去。

(三)培养自学能力。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教会一门课,更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提高自学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四)培养职业能力,突出实操技能这里所说的职业能力是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完成职业岗位任务的能力。《3Ds Max》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对实体绘制、造型等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求对参数设置、功能使用等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和应用,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在安排《3Ds Max》课程教学时,要注意课堂讲解、实操演示与学生实训练习的结合,注意在实训教学时对技术理论和实践技能形成加以指导和帮助,并控制好它们之间的时间关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设置依据,以达能进行动漫设计的基本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按照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编排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际案例演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学生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和用3Ds MAX制作效果图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室内模型的建立,材质的设置,灯光的创作及效果图的渲染出图,并进行后期渲染制作,最终创作出理想的方案效果图。

(二)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3Ds MAX软件的各种绘图命令知识和操作命令知识。

(三)职业技能目标: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通过课内实训,掌握装潢类方案效果图的绘制技能,达到基本的室内设计的绘图职业能力。

四、改变考核方式

《3Ds MAX》是一门以软件操作为重点、运用造型原理结合软件制作各类动画模型的动画课程。以检验学生的建模制作能力为考核目的。根据设计图和语言描述,运用3Ds Max软件制作一个特定的室内场景模型,其中包括必要的道具、造型和灯光。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每个小组将派一个代表,到讲台进行演示,讲述项目的成果。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更出色。到学期末,对学生项目进行综合验收

五、结语

高职应当站在全球的高度来看待人才境况,直接面对并参与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要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否则就难以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计算机是一门发展性学科,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为了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当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还有许多方法,这有待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细细体会,并从中选出适合学生的方法,力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俊波,王德才,于翔.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教育[J].高教科研,2006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参观感知;实习感知

根据当代教育研究成果归纳,将教学方法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根据师生活动方式的特点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第一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第二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第四类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包括欣赏法、博物馆参观法等);第五类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方法(包括探索法、研究法等。《声乐表演》教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参考行知合一理论以及当代教育教学理论,主要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有:参观感知法、实习感知法等。

一、参观鉴赏感知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参观器乐音乐会、戏曲音乐会、歌曲音乐会、综合性质晚会等,对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音乐听觉、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了解乐音组织的结构与运动规律,掌握乐音传到的听觉系统,以及分辨音高、音强、音色等的听觉功能,分辨不同乐种的声音特征,包括与声乐升学共性与个性。这样就对音乐在表演艺术中如何调控声音的有机、和谐变化奠定了基础。从构筑音乐艺术的声音材料来看,它属于声乐范畴,是械厮邓属于音乐音响学或音乐声学。则更应该综合乐律学、乐器发声特点、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戏曲等)混音特效等,帮助演员在声音表现能力上训练提升。

A:教学案例《音乐欣赏》

教学主题: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感受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情感态度;重视艺术歌曲的表现过程与方法;掌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与独特,观摩学习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技能。

教学内容:吴碧霞“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歌曲音乐会”鉴赏教学(现场聆听)。

A:《红楼梦》的故事背景。

B:词(曹雪芹)曲(赵季平)作者的创作背景。

C:歌曲旋律的特点:抒情性、旋律性、大量使用大付点音符、长音、连音、椅音。

D:歌曲词的特点:诗歌性。

E:吴碧霞的演唱特点:民族腔为主、声音甜美、高低音落差分明、一唱三叹、深情专注。

F:交响配乐的特点:民乐民族性、渲染性等。

教学设计与方法

A:故事导入、作品简介:讲授法(10分钟)

B:音乐欣赏:欣赏参观法(80分钟)

C:歌曲鉴赏:讲授法、问答法(20分钟)

D:学生讨论:讨论法(10分钟)

音乐欣赏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通过具体的作品音乐会的观摩,了解作品背景、学习艺术家的表演手法、聆听乐队的渲染力等,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模仿能力,帮助学生在聆听中掌握较难掌握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

二、实习践行感知法

实习法又称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进行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实习与练习都是为了运用知识于实际,但实习的实践性、独立性、创作型更强,能使学生学到课本学不到的知识。

音乐表演是一个综合的表演形式,音乐表演艺术与心理学有着必然的直接联系,演奏演唱中乐器、嗓音表现、音高高低、顿挫、连续,节奏的力度......实际上音乐表演的外在生理表现,其实是内在心理情感的发挥。我们所谓的‘声情并茂’其实声指生理的外在表现,情势心理的内在速发......也可以说这是音乐表演的艺术辨证观。

B:教学案例:《音乐表演实习(声乐)》

(1)教学主题:声乐表演的舞台表现力

(2)教学目标:通过舞台表演的实习,熟悉舞台灯光音响设备、掌握舞台情感表现力、实地演出的声音掌控能力,以及表演的心理战术等。

(3)教学内容:感受不同场地演出的音乐表演实习

A:露天舞台演出场所的通俗歌曲表演

B:露天舞台演出场所的民美声表演

C:音乐厅(大礼堂)的通俗歌曲舞台表现力

D:音乐厅(大礼堂)的民美声舞台表现力

E:教室教学中声乐示范教学的表现力

教学设计与方法:

A:实习计划与方案设计,讲授法、讨论法(40分钟)

B:开展实地实习,教师演示法、学生实习练习法(四周)

C:实结,讨论法、论述法(一周)

第10篇

一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安排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字体设计是安排在第二学期的一门设计课程,共60课时,内容多、时间紧,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是重视文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掌握,一般都以拉丁字母和宋体、黑体为基本字体展开临摹练习。对文字的创意培养与材料的使用很少强调,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临摹上,忽略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二是学习者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在学习字体设计过程中,熟练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文字自身的意义与视觉审美规律,而学生往往忽略这些知识的掌握,大多数学生想一步到位,直接掌握字体的创意变化设计,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三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字体的创意设计就是对文字进行“联想”,根据文字的内容和特征为基础,以文字的语义为创作源泉,进行耳目一新的、有个性的、识别性强的视觉形体语言创造,但很多学生习惯性地跟教师或范例模仿,缺乏自我创新的意识。四是社会实践能力较差,课堂上学生长时间地摹写对字体产生厌烦,甚至有的学生用电脑把字打印放大后再拓印,作业不动脑筋,对枯燥的字体设计内容形式不感兴趣,更不考虑其使用性。

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性改革

1.课程内容模块化。

字体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创新,精心组织设计。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把字体设计课程分理论与摹写训练、创意字体训练两大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新的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内容是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掌握字体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即可读性、识别性和美观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笔画结构等构成基本字体的方法和特征。随后进行基本字体训练,将宋体、黑体、拉丁字母临摹改为课外作业训练,节省浪费的课时,在课堂中提升教师对创意字体设计的辅导效率。学生再次上课时带作业来,通过互相讲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字体设计训练模块训练包括字体设计的表现和字体设计的应用。字体设计应用能力训练是学生灵活运用创意设计的基本方法。找寻文字间的内涵进行创意设计是字体设计课程教学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内容丰富化。

教学设计很重要,直接关系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创意文字设计训练,使学生有兴趣地进入设计创作中,教师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单字创意字体训练。灵活地运用和掌握笔画拉伸、笔画与图形、文字与图形化表达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进行多字、词组组合训练。为了激发学生对字体设计创意的热情,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取社会中最为广泛流行的网络语言作为素材与字体设计相结合。如“亲“”hold“”神马浮云“”宅男宅女”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流行语中新鲜、时尚、生动、简约的特征语言与字体设计进行结合表现。引导学生通过笔画间、字词与字词间的构成形式所传递出的视觉空间组合效果。也可通过笔画共用、笔画延伸、空间的组合以及字与图形相互融合表达自己情感或引起共鸣的流行语言进行创意表现。

3.制作手段多样化。

以往的字体设计教学常常忽略材料中材质的肌理美在字体设计中的作用。单纯的字体训练缺乏形式美感与设计内涵。面对大量习作练习,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通过改革,除了要强调书写准确规范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制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掌握字体间架结构基础,体现构成形式美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不同肌理、不同质感的材料,发挥材料自身的肌理美。在创作中同学们萌生出许多奇思妙想,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立体化效果,通过灯光透光方法。或选用生活中事物形象拍摄英文字母的事物照片,学生开始寻找事物形象时很艰难,在教师的启发下,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眼镜、同学听音乐的耳麦、水管的弯头生成“B”“G”“Z”等字母形象。学生还借用中国传统艺术中剪纸手法,经过灯光照射产生具有浮雕的效果,使字体由二维转化到三维,完成字体创意表现。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作品展示中一个亮点。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及材质的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仅学会“纸上论战”,还学会如何用最恰当的材质肌理表现出最佳视觉效果,增强文字传达信息量。通过各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字体设计与制作,产生新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了字体创意设计新思路。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职业技能。

4.实际课题参与化。

在具体实践和真实市场环境要求下学习,学生通过创意字体设计训练得到思维锻炼,为了能够和实际课题联系在一起,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字体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运用具有实用性的课题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知道字体设计不仅张扬设计者的个人情感,也要充分考虑社会性、应用性、市场性和审美性,推动字体设计教学改革进程。字体创意设计的过程训练要将课堂教学实践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字体设计的功能是传递信息与视觉审美,在应用性与艺术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获得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它与色彩、图形的组合,共同构成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三大要素。实际课题训练使学生的设计逐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走向市场,与社会对接。在此阶段学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刺激,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的不足。

三、教学成果展示与体会

第11篇

从理解的角度设计问题

从理解的角度出发,问题可以设计成以下的提问。

(1)计划阶段提问(理解和分析题目时)。“老师讲解的内容听明白了吗?对于每一项操作我都掌握了吗?”(自我提问)“你的影视制作策略是什么?你的整体规划是什么?结构清晰合理吗?”(互问)

(2)监控阶段提问(在拍摄或者编制过程中)。“你的策划执行得怎么样?你需要修改你的计划吗?”(互问)“我现在做的内容是否是我预期设想的?有什么偏差?我要不要改呢?”(自问)

(3)评价阶段提问(课后阶段)。“今天的课结束后我学到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自问)“哪些拍摄和剪辑技巧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在实践中积累的?”(互问)

过程性教学设计

(1)经常动手操作,夯实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影视欣赏与制作课的教学活动要以基础影视知识为基础,通过对画面、声音和字幕的配合,表达一种人文的意境和情怀。这门课的学习应该将书本中的知识积极主动地用于实践,深刻理解每一个拍摄和编辑技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上讲,这样做会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在实践的过程真正体会到哪些知识我是真的懂了,哪些知识是陈旧的,没有创新的,在拍摄的过程中被遗忘的。在具体的实践中理解知识、发现知识。

(2)欣赏优秀作品,加强影视美学素养。在影视欣赏与制作课中,很多教师会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影视作品,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卧虎藏龙》等,在扣人心弦的剧情中,分析画面的构图、颜色、角度等设计,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风范,大师的拍摄和剪辑技巧。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拍摄和剪辑的技巧和方法都掌握得很好,但是缺乏美感,自己感觉很满意,但是拿给其他同学看却得不到太多的认可,这都影响个人影视素养的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多欣赏、多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反思性教学设计

反思就是对所经历过的活动进行回忆和思考,通过这个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在理解性教学的实施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明白什么东西需要反思,怎样进行反思。

(1)引导学生反思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在新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涉及旧知识,那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回忆呢?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教师应当循循善诱,正确引导,让学生习惯思考与联系。当然回忆旧知识是一方面,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更加重要,注重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

(2)引导学生反思不同画面的不同感彩。在影视鉴赏课上,教师会让学生观看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那么画面的不同相对应的感彩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反思,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强调思考的过程,如“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颜色、为什么要这样的布局、留白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灯光效果有哪些作用”。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网站上布置作业,同学们也可以在网站上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将同一个要展现的主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将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对比,实行自评和他评,在评价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发现问题,互相学习。例如,“和其他同学的作品相比我的作品的亮点是什么、相比之下我的作品还有哪些不足”(自问)、“为什么你要这样设计、你的灵感来源于哪里”(互问)。

技术性教学设计

理解性教学的思想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能真正做到长期的理解性教学的教师还是很有限的,教师应该将理解性教学的思想和策略应用到常态课中,将理解性教学的成效惠及每一位学生。将理解性教学融入日常课,而不是一种理论,一句口号,一项课题,将理解性教学的精髓逐步渗透给学生。教师还要创新理解性教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除了日常学习的课堂以外,还可以结合网络平台、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来进行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大部分可以实现课程的回顾、知识点总结、提交作业、在线交流等学习活动,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更加注重泛在学习的学习思想,目前我们经常用到的移动设备应用多为图片的处理,对于视频的剪辑和制作比较少,这一块是有待开发的,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移动应用软件,在课程的学习之余可以使用这类软件实现移动学习、视频分享、作品互评等活动。就目前的移动终端视频剪辑应用中,可以实现的功能有很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这些应用,在小组作业或者课外作业中完成作品,进行班级内的和评比等功能。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一课教学案例

1.教学活动一:观看《千与千寻》《冰河世纪》影片片段

(1)学习目标。①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影视片段有哪些亮点,制作者采用了哪些影视特效,学生自主寻找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②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习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将发现学习转化为一种思维习惯,将理解生活化。

(2)学习任务。①小组讨论,你认为好的影片都含有什么特质?在观看影片之前先小组讨论,回忆你看过的影片,谈一谈你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并记录下来。等待一会儿一起讨论是否正确,可否归类。②观看《千与千寻》和《冰河世纪》影片片段。在观看影片片段的过程中,记录下来你认为优秀的场景片段。③小组讨论并总结影片的制作效果好在哪里。小组互相讨论交换意见,说出你认为好的片段好在哪里,有哪些艺术效果,为什么不能去掉。

(3)教学评价。传统的课程知识点都是教师讲述,然后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基于深度理解的影视课程教学设计是将知识点放在影片中,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体会,践行建构主义理论,实现具有逆向教学本质的理解性教学环节。

2.教学活动二:讲授镜头的定义、分类、蒙太奇和运动镜头

教师分析学生总结出的优秀分镜头片段,讲授对应的分镜头和蒙太奇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有道理!尤其是××同学说的这种艺术效果,在影视制作角度上讲叫作蒙太奇。那什么是蒙太奇呢?蒙太奇是……

生:是不是任何视频片段都可以进行重新组合?

师: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不同的场景相组合,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三个不同的场景分别是人、手枪、医院,我们就能猜到剧情是什么呢?

生:这个人自杀或他杀了,然后送进医院了。

师:嗯,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猜想,蒙太奇手法的神奇之处就是它不用展示每一个镜头却可以把故事情节讲述清楚,同时它还可以控制整个电影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

3.教学活动三:提供不相干的几组视频片段,学生自行编辑视频

(1)学习目标。①通过对视频片段的选择,发挥想象力,制作有特色和创意的影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素质教育。②将刚刚讲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及时动手操作,巩固知识技能。

(2)学习任务。①让学生自行选择要剪辑的影片片段,设计合理的剧情,编辑属于自己的影视作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理解性教学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②在重新组合影片顺序的同时,运用刚刚讲过的蒙太奇手法对影片素材进行编辑,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特效和字幕,这方面不做硬性要求。

第12篇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很生活化的,抽象的教育知识变得生动和形象化,所以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对孩子也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更容易实现教学的目的。科学技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在讲授科学知识的时候,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工艺原理,这样传统的方法是很难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而直观的现代教育技术,将使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实现一定的结果。所以孩子们需要使用在幼儿教育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很多人认为,手指的活动可以控制孩子的神经系统和使大脑发育进一步的完善。在许多游戏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一个游戏,那就是手影游戏,它是采用手编织出的各种形状的游戏,它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游戏中可以用手编译不同形状,孩子会对这种现象感觉好奇,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可是手影游戏需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幼儿园一般都是利用灯光,灯光的局限和孩子的分布比较分散,不能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相比之下,可以使用幻灯将手影游戏反表现出来,游戏将不会受到影响,光源和时间能得到保证,孩子可以集中在一个画面进行游戏,屏幕的高度调节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并且显示的相对集中和明确,对于幼儿在游戏操作的时间更加便利,充分地调整孩子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先通过手教的方式教幼儿简单的手影投射,让他们体验到游戏中的乐趣,掌握手影的技能。通常需要通过看动画片、看书,四处寻找周围事物,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素材,以丰富孩子们的视野。当年幼的孩子对编手影的技巧基本掌握时,教师可以指引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做出各种花样,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幼儿在编手影的进程中,需要敏锐的手指移动,因此它可以在幼儿智力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同时也建立积极的教育过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充分认识到现代媒体的价值,改善其使用视听教育,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还要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能力,包括视听媒体技术、视听教材、多媒体教学设计技能的组合。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更好地履行幼儿园教育的职责。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一个很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幼儿活动的根本方式。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的目标、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根据孩子的特征和年龄,在幼儿游戏全方位的现代教育技术渗透的过程中,做到创新的进一步深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游戏的良好氛围教师可以在手工课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充分发挥出来,让课件变得灵活,对相关问题的图像进行设置,更换老师的讲解。比如在泥工制作课,做一只乌龟,教师可以把制作乌龟的步骤拍下来,根据流程将步骤显示在教室墙上,孩子们可以按照步骤来进行制作乌龟,降低老师的讲解,幼儿就多了自我的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殊功能可以更充分的体现。在表演课上,老师播放一些音乐,让孩子们自主的进行。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进到幼儿园教育后,可以使用投影机来显示各种歌曲、舞蹈,这样可以见识到很多的动作,感受到音乐与节奏进一步的合作,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体验到表演的喜悦和乐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幼儿园的条件都不一样,丰富幼儿游戏体验的程度也不同。条件好的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一些场馆,如在公园、超市、农场等进行游戏,有的幼儿园条件不好,只能经过图片和枯燥的讲解,让幼儿来想象活动场所的样子。在幼儿园加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后,老师可以将真实的活动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减少实际参观的次数,让孩子们不再想象,有效的节省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

三、在日常生活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一)拓宽孩子的视野在放松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让孩子们自己去阅读,或者有计划的安排机器自动播放,这样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做一些充分的准备,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孩子们自然会被吸引到知识的海洋。

(二)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让幼儿教师和家长更方便的沟通联系,家长可以通过信息交换系统,查询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甚至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活动图像,可以对教师、幼儿园提出意见。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交换系统中了解到孩子在家里与家长的情况,实施对幼儿的即时教育与保育,进而更多完善和管理儿童早期教育体系。

(三)促进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事故是在幼儿园最敏锐的话题,因为孩子们都是父母的宝贝。信息系统可以用来监督孩子们的活动,以便即时解除安全隐患,可以用于家长接送交接过程,可以用来防止假冒者领取孩子或儿童丢失。

四、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