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赛事新闻

赛事新闻

时间:2023-05-30 10:16:57

赛事新闻

第1篇

关键词:体育赛事 炒作 新闻媒体

体育比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魅力并拥有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育比赛凭借自己提供的精彩场面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一社会现象又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关注。体育赛事之所以成为众多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成为吸引受众、广告和赞助商的一大利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赛事如果不被宣传或报道的话,就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它经常借助新闻媒体来“炒作”,以达到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目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炒作”是指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通过媒体作反复的宣传。所以,对“炒作”不应一贯地以一个贬义词来理解,相反,像体育比赛这样的事物需要进行“炒作”,因为,新闻媒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对体育比赛的炒作可以起到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具体来说,炒作这个现象,其性质不是统一的。例如,它的驱力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炒作,有独家新闻媒体炒作的,有多家新闻媒体参与的炒作;这些驱力有的是政治的、有的是文化的、有的是商业的。目前新闻界对炒作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可以说炒作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对某些特定的事件进行有意识地宣传。它可能会是利用人类本身特有的敏感、猎奇等心理引起社会舆论和公众群体高度关注的一种活动;也可能是新闻媒体或商家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未来某项工作或事情事先进行有前瞻性、有创意的构思与设计,制订和选择可行的执行方案,并根据目标要求和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的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过程。如果执行得好,有可能在一定的时段内产生轰动效应,但它一般来说是一个片断性的、区域性的、具有战术意义的活动。

新闻媒体炒作体育赛事的原因及类型

炒作要从两方面来看:一要看事件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二要看事件本身的社会价值是高还是低以及报道量的大小(在宣传过程中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报道,这里面包括策划)。

体育赛事需要炒作的原因。如今,体育比赛空前激烈,不同的体育项目之间也存在对体育市场资源的争夺。如果体育从业人员对项目本身的报道活动进行得有前瞻性、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能够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多数地赢得受众、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体育项目本身迫切需要的,如果一些中性的炒作能达到或接近这种目的,何尝不能对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尤其是走职业化道路的项目进行必要的炒作呢?

新闻媒体对体育赛事的报道,能引起广大球迷对体育赛事的关注、激发球迷的热情。我们可以认为,没有新闻媒体的介入,就不可能有NBA、意甲、英超今日之火爆。当前,把竞技体育推向市场,首先从观念上要把竞技项目作为特殊商品去认识。承认竞技项目是特殊商品就要抓这种特殊商品的特质,即抓好买方和卖方的同时,还要抓住这两者之间的中介组织。提高竞技项目的水平以及一切相应的服务水平,搞好电视、广播、网络、出版等新闻媒体的“炒作”,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竞技体育,欣赏竞技体育,加入到竞技体育的宣传舆论中来,是竞技体育走向市场的关键。

体育赛事炒作的类型。事件是正常发生的,没有可预见性,媒体是一种被动的宣传报道或炒作:有较高的正面社会价值、报道量大,这常常被称为宣传或报道。例如,时隔17年之后,在2003年,中国女排重新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本届女排发扬老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在比赛中,她们不畏强手,团结奋战。她们在世界杯赛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将和老女排精神一样成为激励我们的精神财富。对这次女排重新夺冠,我国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大力报道,这种热度报道和宣传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很多人仍记忆犹新,因为这样的报道有较高的正面社会价值。

事件非正常发生的新闻媒体策划与炒作。事件不是正常发生的,而是由于新闻媒体的介入,甚至是在媒体的操作下才发生、发展的,即媒体提前进行了策划,如果报道量大,则被认为是一种炒作,这一般也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良性炒作。如果这种炒作有较高的正面社会价值,出于公益目的,则是一种良性炒作。如2002年6月(《北京青年报》)推出“为膀爷送T恤”的群众娱乐性体育活动的策划报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新闻界的热烈讨论。虽然(《北京青年报》)送出的T恤远远满足不了京城那么多“膀爷”的需求,但却把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调动了起来,那些曾收到T恤的“膀爷”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形象,没有收到T恤的“膀爷”也逐渐有所收敛,对促进北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很多读者走在路上,一看到那些“膀爷”会很自然地想起(《北京青年报》)“为膀爷送T恤”的事情,无形中就记住了北青报,这种既亲切又温馨的活动怎能不叫读者感动呢?二是中性炒作。如果社会价值一般,则是一种中性炒作。如名人参加体育比赛,许多采用的就是炒作的手法,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使自己的新闻影响力更大,同时满足人们对“名人”的各种各样的了解。这种情况下,名人的知名度提高了,媒体扩大了发行量,起到了双丰收的效果。这种炒作行为市场会自行进行调节。此时的炒作,可以说只是一种包装信息的手段。新闻报道需要把信息包装成有诱惑力的产品,网民和读者才会去阅读。而信息的这种包装策划在今天看来,好像势在必行,但它不能解决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三是恶性炒作。如果社会价值非常低,或者是假新闻,违背社会道德或信仰,则是一种恶性炒作。恶性炒作的原因大致有:面对同类竞争、生存竞争的残酷事实,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盲目追求和有意制造新闻轰动效应;为了提高媒体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片面迎合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追求“卖点”,制造轰动效应,以获取短期经济利益。

新闻媒体炒作体育赛事时应注意的问题

“热门”与”冷门”问题。竞赛市场上,“热门”与“冷门”的操作难易不同。热门奥运项目、有希望夺取奖牌的项目、我国运动员技术水平高的项目、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等竞赛市场很容易运作起来。这些项目因服务于社会的影响力大而容易得到社会的赞助。因为“热”,门票、广告、运动员转会、市场“炒作”等的运作要畅通得多。相反,“冷门”项目,像射击、射箭、举重等,本身对抗性、竞争性、观赏性不强,在群众中开展得也不广泛。项目自身的特点限制了它们在竞赛市场中能取得与其他“热门”项目同样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冷门”项目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它们还是靠国家拨款,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管理形式,那么长期下去将会导致“热门”项目越炒越热,越发展越有活力,而“冷门”项目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以重竞技项目为例,举重、摔跤等共设有60多枚奥运会金牌,但这些项目和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热门”相比,是不折不扣的“冷门”,不仅观众寥寥,媒体也不怎么感兴趣。“热门”与“冷门”的反差之大,令人唏嘘。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散打运动,在走向市场时,也遭受过各种尴尬,但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散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竞争中抢到了有利的地位。如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运作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同时它也是“冷门”变“热门”的典型案例。

种种事实告诉新闻媒体这样一个真理:冷与热是相对的,像武术套路、中国式摔跤、举重这样的运动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它们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新闻媒体在宣传时切忌急功近利,应加大对我国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报道力度。

竞赛实力与“炒热”运动员问题。奥运竞技体育离不开金牌。夺取金牌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竞技实力。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改革目标下,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开拓竞赛市场。如篮球、足球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促成了企业的积极参与,搞活了招标、扩大了广告、增加了票房收入,炒热了运动员转会。这些项目的市场经营有声有色。但是,从近几年的运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如打入职业联赛的运动员在国内的竞赛市场中被“炒”得身价数十万元、数百万元,金钱的驱动使一些运动员把目光只盯在“对内”的比赛上,而训练却缺乏系统、缺乏扎实,竞技实力水平的提高并不显著。这些问题都需要新闻媒体在报道中注意其舆论导向问题,引导人们意识到参加体育比赛不只是为了经济利益,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是为了强健体魄,为了体现体育的价值。

炒作中的“包装”问题。从体育项目本身来说,要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炒作使大众了解、喜爱、参与到该项目中来,首先要对自身进行一定的包装,使这一体育比赛获得更好的推广。例如,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而那种没有包装的产品价格便宜却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反而有处理的嫌疑。赛事作为一种产品也是一样,要使得观看比赛成为一种假日或休闲的享受,就要能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

任何一项赛事要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得到新闻媒体的青睐,都离不开包装和炒作,即在同一时期里,利用多种媒体集中地、大规模地对其进行宣传、推广,以扩大其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其来龙去脉,向而往之。综观成功的赛事炒作,一般都有以下特点:其一,需要早做准备,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筹备班子。这个班子最好有权威的政府机构和重要媒体的参与。这样不但具有高度权威性,而且行动起来也比较方便。其二,自始至终最好拉上一两家电视台和几家大报社加盟。这样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喉舌,炒作起来如鱼得水,行动起来如虎添翼。其三,宣传、报道要坚持连续性,要不断地主动提供和各种有关信息,供媒体采用和进行二次创作,使宣传、报道工作连续不断,高潮迭起。如早在重大赛事大体落实的筹备阶段,就应有关赛事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如赛事的内容、规模、历史、趣闻逸事、主要参加者的情况等。如系新项目的赛事,则应及早介绍该项目的特征、规则、魅力和花絮。以便一方面吊观众的胃口,让大家早做思想准备;另一方面吊企业的胃口,吸引他们前来赞助。其四,在整个筹划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制造和把握卖点和悬念,大肆渲染和炒作,把公众的胃口吊得高高的,情绪煽得旺旺的,必欲千方百计、争先恐后地一睹而后快。

企业利用新闻媒体对体育比赛进行的炒作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探讨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它是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且,职业体育具有独特的魅力,使得其社会需求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职业体育赛事一般都由企业作为后盾,他们经常利用新闻媒体对比赛进行炒作,一方面使比赛得到更好的推广,另一方面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利用新闻媒体炒作时应造势,造势前找准所需的题材是至关重要的,找题材就是“选料”,这是造势工作的核心,除了“随机而动”的突发事件之外,这些题材一般都是企业经过研究分析后选定的。其一,自己造“料”:放眼内部,挖掘潜力,创造对企业有利的新闻,例如容声冰箱进驻人民大会堂和联合国。其二,紧抓新闻事件:对于发生在身边的各种新闻事件要善于分析和观察,注意从中找出与企业和产品的结合点,利用其中的商机为企业服务。其三,新闻会:召开新闻会不仅具有更为隆重、更高规格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记者可以在会上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自认为最佳的角度进行采访,也可以促使双方的联系和合作更加紧密和默契。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王均如:《浅谈现场新闻的构成特征及其传播效应》,《山东视听》,2005(5)。

3.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2篇

【论文摘要】 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了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还需向西方学习。要尽量做到客观报道,同时,要注重运用写作方式与技巧,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

体育新闻不仅是对有关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涉及到体育背后的社会文化。西方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冲突性、搏击性的体育文化与中国平和的养生体育文化在意识观念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融进世界大家庭,我们应自己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随时去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接受西方一些成熟的技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之处,尽快提升报道的制作水准,提倡有创意以及创造出可以媲美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下面以两则报道为例作一比较。?

其一,中国网球:中国女双组合晏紫、郑洁苦战三盘,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帕斯奎尔/苏亚雷斯,为中国赢得了首个温网女双冠军。作为大赛4号种子,晏紫、郑洁分别以6:3、3:6和6:2的比分击败对手,为中国女网谱写了新的历史。此次冠军争夺战历时128分钟,冠军奖金为205,280法郎。赛后,郑洁总结了她们这场比赛:能成为中国首个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双打冠军,我们很高兴很骄傲。她说,“这(冠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继续这个势头。”郑洁完全有理由感到高兴和骄傲—温布尔登的胜利为她赢得了超过1百万美金的职业奖金。在取得温布尔登比赛胜利之前,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她们就成为了首个拿下大满贯冠军的中国选手。国际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网球选手并不是只有郑洁和晏紫,李娜也曾成功地打入了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只不过后来输给了比利时的Kim Clijsters。似乎有迹象表明:在赢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后推动了中国的网球的发展尤其是女网。来自上海电视台的顾珏(音译)对此分析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女子网球加大投入力度,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方式去提高比赛成绩,但是男子网球的竞争更加激烈,女子网球更容易出成绩。随着今年六名女子选手出现在温布尔登的赛场上,相信男子取得同样的成绩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二,大杨扬为中国夺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第一个项目女子1500米比赛失利之后大杨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可以说大杨扬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最主要的希望所在。进入决赛的五名选手中只有保加利亚的拉达诺娃是最强劲的对手。此前,拉达诺娃一直是女子5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幸运的是大杨扬今天抽到了最有利起跑的第一道,只要起跑时占据第一位,拉达诺娃就基本上没有了追回的机会。发令枪响了,大杨扬果然跑在了第一位。这一次杨扬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王春露也获得了宝贵的一枚铜牌,两名中国姑娘紧紧拥抱,主教练辛庆山与两名爱徒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杨扬:今天最后我战胜了自己,赢了以后我还在喊:杨扬我不是别人。刚才冲刺,我还在喊:我是杨扬我不是别人。我要冲刺!我要冲刺!此时,杨扬终于可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一周了。第一次冬季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因金牌而升起了五星红旗。?

何振梁:咱们参加了六届冬季奥运会,前几次六块银牌,就差一块金牌。有几次就差手指头这么粗的距离,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次终于实现了我们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小杨扬:从她一出发,我就觉得她能拿冠军。?

主教练辛庆山:盼这块金牌已盼14年了,从1988年到现在已努力14年了。作为我们冰雪项目来讲,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杨扬:它应该是最辛苦的,我想说,现在感觉非常灿烂,但我觉得(拿这块金牌)是最辛苦的。?

比较这两则消息,体裁不同但赛事新闻对新闻要素的要求来说都是一样的。?

一、相同点?

都属于硬新闻——体育赛事报道,结构安排上都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以及赛后或赛中教练员、运动员的点评,消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围绕各自主题都具有由重到轻,层次分明,条理性强的逻辑特点。?

二、不同点?

1、主题不同?

西方报道就赛事而论,紧紧围绕运动员而写,突出选手的个人成绩。也报道了赛事奖金。即使有对中国网球发展的预测也依旧以赛事为主,不脱离运动员。?

中方以夺金牌为中心,紧紧围绕金牌的意义而论,运动员是叙述整个事件的线索。运动员角色在赛事报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赛事数据的使用不同?

西方报道以赛场的运动员为主,紧紧围绕赛事进行写作。有关赛事的数据交代详细。中方以运动员为线索,但更多关注的是赛事的意义。大杨扬的赛事数据交代不明,她的比赛成绩做了淡化处理。?

3、客观性?

《中国网球》,标题客观,不带有主观性的语言。内文以温网女双冠军引出赛事背后的新闻,预测中国网球的发展。以逻辑推理证实“似乎有迹象表明”的可信度。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引述中国上海记者的分析,使读者看到双方的声音,增加客观性。《大杨扬…》的标题以热情的笔调赞扬赛事的结果,报道中“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一路流畅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主观性的语言富有情感煽动性。?

4、语言使用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经验老道”与“苦战”的“苦”,形容词的使用凸显了中国新手的胜利。此后就鲜有形容词了。没有使用“激烈的冠军争夺战”、“兴奋地总结了”等形容词性主观词语。《大杨扬…》的报道全篇洋溢着激情,形容词使用较多,抒情性很浓。导语中动词的使用,“组合”、“苦战”、“击败”、“赢得”与“失利”、“背负”、“是”相比,《中国网球》的动态性要强。?

5、结构安排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采用断裂式结构,把材料分散形成小段落,角度多变,一段落一个意思,简洁明了,信息量大,显得结构松散但又紧绕赛事而论,文章富有跳跃性,起伏波动,既把多重的信息传递出来又让受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沉闷。《大杨扬…》讲究结构的完整,层次分明,严谨、稳重但缺少流动感,缺少变化,概述性的语言多。?

三、中西赛事新闻报道的区别给我们的启示?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还需向西方学习。?

1、做到客观报道?

西方经过了多次的新闻改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商业报纸与大众化报纸时期,强调报纸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的要求促使西方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具体操作上,从上面例文就可看出,(1)对中国网球的预测,在事实做论证的基础上,再用中国记者的语言证实,主客双方的意见都表明,显得中立客观。(2)引语的使用上多采用直接引语,因直接引语具有可信性和历史性,尽量避免间接引语,因其具有修饰和重编的可疑。(3)多用数据说话,因数据的引用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显而易见,他们充分运用写作技巧尽量表现的客观些。?

尽管西方标榜其新闻的纯客观性,但新闻毕竟是上层建筑,有其意识形态。纯新闻是不存在的。“报纸的新闻方针并不是贴在布告牌上或印在工作手册上的,它是通过种种办法加以贯彻的。称职的把关人和记者受到奖赏,懂得方针的记者委以重任。不符合方针的新闻报道受到修删以至被扣押。报纸的实际做法,就是雇员对新闻的方针是什么心领神会了。”西方的新闻工作者是深谙新闻报道宣传的,每篇报道后面都有其引导作用,只是其尽量表现的隐晦不明罢了。西方注重个体意识,赞扬并鼓励竞争,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为荣,肯定奖金的获得。商业经济带来的对金钱的追求也就毫无遮掩的成为正当的目标,也就难怪用充满羡慕与肯定的语气报道通过竞争角逐获得高额的奖金了。?

中国则注重群体意识。《大杨扬…》开首就提到“中国代表团…希望”,以后的官员、教练、队友等反映出群体的力量。这样一对比,西方新闻突出客观性与我们的舆论引导和宣传的表面性截然不同,一目了然。?

2、注重写作方式与技巧?

从《中国网球》的写作结构上分析,基本不脱离西方赛事写作的惯例。(1)导语,最重要的内容。(2)对导语的支撑,细述赛事经过,各局比分。(3)点评,运动员或教练员的直接引语。(4)细节,跳跃性地选择与赛事相关的细节描写。(5)背景,与赛事相关的背景介绍,(6)相关的事件等。一场赛事要写的内容非常多,而不论何种媒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要压缩,因而形成这样断裂式的写作方式,富有跳跃性,显得轻松、活波,易于随内容而改变形式。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使其具有求异、创新的特性,而这点也就促使他们在写作方法上与众不同,不断创新。过去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太强调新闻的写实性以致放弃了文学的许多创作手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文学中的一些手法也可借用,正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都可借鉴,有广博的中国文学作基础,我们一定可以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参考资料】?

[1] 程道才.《西方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4.?

[2] 唐•彭伯.《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新华出版社.1992.?

第3篇

【关键词】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趋势

我国足球的职业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职业足球联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来自联赛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而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就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新闻报道过程中对职业足球联赛的报道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与评价,进而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1]本文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新闻报道媒介、新闻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分析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趋势,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成功的经验,认识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制定新的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期促进我国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良性发展与和谐发展。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

作为竞技体育的职业足球联赛,以其紧张激烈、场面壮观等特点成为体育媒体关注的中心,因其比赛过程斗智斗勇、比赛结果充满悬念而成为现代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是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其官方英文名称是Chinese Super League,简称为CSL。该联赛开始于2004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有了庞大的观众群体,并引起了众多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由于该联赛被定位为“中国最优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的全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简称为中超联赛),因而观众寄予的期望值也特别高。然而,其发展至今并不如前期那么火热,究其原因,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过度渲染与其实际发展的相对滞后不无关系。综览当今的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在各类体育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上都可见到相关内容,凡是有职业足球赛事,无不竞相报道。竞技体育赛事成为体育媒体报道的重心,而职业足球联赛又成为重中之重。以电视为例,可以将职业足球联赛激烈的对抗场面和运动员斗智斗勇的心理完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甚至有人指出“像《足球》、《体坛周报》等纯粹的市场化体育报纸已经不再报道有关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方面的内容”[2]。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符合事实,但基本上反映出体育新闻报道侧重于关注竞技体育的情况。这种发展趋势从原因上分析,与其说是受到商业利益和消费主义的利导,不如说体育新闻传播已经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并且是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向。

随着体育新闻报道主体的逐渐转变,传播者不再是“权威”,而是信息的采集、制作、者。体育新闻媒体对职业足球联赛的报道也逐渐打破“从传者到受众”的禁锢,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走向一种和受众平行对等的状态。这种转变是对受众的尊重,也是对受众需求的关注,这种发展趋势是一种良好的市场化发展状态,受众不再处于信息接受的被控制状态,而是处于被关注和被关心的状态,甚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3]从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更加关注“人”了,这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对人的价值的关切,是对人类自我的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对受众需求的关注和对运动员的尊重,不再局限于足球事件本身,而是更加深入关心、理解、分析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情感因素。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中,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暴力语言或制造八卦新闻来吸引大众的新闻报道已经很少有了,而关于“人”的故事和关于“爱”的故事大大增加了。以人性的视角观察竞技的舞台,关注成功与荣耀背后的人生,理解与谅解失败或失误,客观分析问题的原因,已经越来越为媒体人所践行。毕竟,人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在参与形式上,电话互动、短信互动、网络留言等,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实时报道的过程中。主持人不时穿插受众的意见信息,从而使职业足球联赛观众对职业足球联赛的点评以及对职业足球联赛报道过程本身的评语都能融入其中,以至于观众也成为主持节目的参与人,这样既增强了观众新闻报道的参与性,又促进了节目的趣味性,还使报道更加客观,这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向受众延伸的具体体现。广泛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必将促使足球新闻报道和职业足球联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

新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通信之间的边界正在被消解,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也在媒介融合中不断发展,呈现主动性、跨时空性、交互性、移动化、个性化等特征。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之网络与3G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融合与发展,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更是以革命性、颠覆性的冲击力推动着媒介的发展,丰富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职业足球联赛信息的方式。新媒介在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实现了时间上的即时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特别是随着3G手机的普及,“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查看即时新闻和所需资讯”已经成为现实,正在发展的电脑、手机、电视三屏联动信息模式,将为我们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这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比拟的。如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通信之间已经基本实现跨媒体的联动,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所用的融合状态,社会发展对资源共享要求的提高,媒体间相互界限淡化趋势的加剧,必将使单一媒体在未来媒体发展中被淘汰。多种新闻传播媒体的综合应用以及传播的全球化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结合,新闻传播介质和途径的创新,为博客、播客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满足足球迷各方面的服务需求,甚至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职业足球联赛相关信息的、采集与获取渠道的增加,使其受众大大增加,由此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职业足球联赛,这无疑会对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产生一种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的发展,为观众与体育传播媒体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信息渠道的畅通使观众由被动欣赏和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体育参与者,这种发展既体现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多元化特点,又缩短了职业足球联赛与球迷、观众之间的距离。随着体育新闻传播的进一步发展,“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4]。可以说,这既是新闻电子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有体育新闻工作者观念转变的功劳,还离不开足球爱好者的有力促动。其中,新闻电子技术发展方面,我国早在1987年就创办了《新闻电子技术》,随后又在1993年开始正式出版《中国新闻科技》,以此推动我国新闻报道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事实证明,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结合的成效是显著的,并因此促进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推动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对体育新闻报道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不仅采取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报道方式,而且对足球赛事、体育明星的报道越来越多地采取故事性、情节性和趣味性的方式。不同类型的感官刺激使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得以交互式传播,读者、听众、观众统称为受众,即信息的接受者。以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例,传统的传播者与观众的信息流是单向流动的,而现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已经采取交互的方式,对于即时播出的节目,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聊天等方式进行评论或者对节目提出反馈意见,甚至还可以与主持人进行直接交流,实现了足球联赛节目报道过程的交互。新的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让受众可以通过聊天室、网上论坛、网上民意调查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迅速的信息反馈,既加强了受众与媒体之间的联系,又让受众在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让受众不再仅仅是听众或观众,而成为主动参与者。

另一方面,随着职业足球联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受众,提高经济利益,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加大了商业化运作的力度,采取娱乐化的方式,使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有较为明显的娱乐化发展趋势。体育新闻娱乐化本身没什么问题,并能为大众所接受,但是,如果用偷窥、捕风捉影以至于无中生有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则无疑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八卦”化。虽然我们说“媒介的产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但为了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应充分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做到新闻第一位、娱乐第二位的体育新闻传播,将职业足球联赛相关信息客观、真实地呈现给受众,以便受众能正确地认知体育,避免过于娱乐化导致报道偏向,失去体育新闻报道尤其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应有的价值[5]。

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方式来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体育综合报道到创办足球专业期刊,从体育综合栏目到足球专栏和大板块足球节目,足球新闻报道不断得到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职业足球联赛随着以网络为主题的新闻报道而得到迅速发展,报道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发展主要呈现两种明显的趋势:一是直播方式增加,为了满足足球爱好者的需求,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从简短的新闻延展为直播方式;二是网络报道方式增加,依托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网络化趋势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职业足球联赛都在第一时间经过网络进行传播,与此同时还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这是传统体育新闻报道所无法比拟的。[6]正因为如此,有人提出,网络将成为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主流媒体,与传统体育新闻报道媒体竞合发展,形成未来体育新闻报道的新格局。事实上,这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势所趋,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走向,每一位足球爱好者都有意无意地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或大或小的推动作用,推动着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朝着大众需求的方向发展。

结论与展望

综上关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已经由媒体扩展到受众,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当多的足球爱好者也成为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之间加强了联动,趋于一体化,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虽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我国足球进行职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由于我国职业足球联赛还处于发展改革探索阶段和经验积累阶段,所出现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解决的。在今后的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工作中,我们要克服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开拓创新,加强媒体监管并逐步法治化,为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创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同时我们还要扩大社区体育新闻稿源,适时开展群众体育报道竞赛,以扩大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强群众性,推动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J].新闻传播,2007(2).

[2]郝勤.体育新闻报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8-53.

[3]殷勤.媒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徐勤荣.转型期体育新闻报道主要误区及质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

[5]谷鹏.1949年以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视角的变化[J].体育学刊,2011(2).

[6]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中国媒体发展报告[J].有线电视技术,2009(3).

第4篇

【关键词】“道源寻家” 活动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

成功的活动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对丰富媒体内容、塑造媒体品牌、提升媒体社会效益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媒体时代,“策划带动、内容为王”成为各家新闻媒体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兼具党报和都市报职能的《亳州晚报》,在做好常规新闻外,近年来也推出了“婚庆文化节——缘来是你大型相亲会”、“3·15,我们一起安全消费”等一系列活动策划。特别是5月份策划举行的道源寻“家”徒步邀请赛活动,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晚报的品牌影响力。本文通过“道源寻家徒步大赛”这一活动,谈谈对“策划带动、内容为王”的几点体会。

一、策划带动,“道源寻家”邀你同行

2012年5月26日至27日,由《亳州晚报》举行的首届“道源寻家”沿涡河徒步邀请赛在亳州成功举办。来自苏、鲁、豫、皖等地的500名徒步旅行爱好者参加了这次“亲近自然生态、感受深厚人文底蕴”之旅。活动不仅有力地宣传了亳州的历史和文化,展现了“天下道源”涡阳的魅力,也让参赛者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和自然“亲密接触”,朝着一代圣哲老子的出生地前行,让心灵有了“家”。

《亳州晚报》策划“道源寻家”沿涡河徒步邀请赛的灵感,最早源于2011年9月组织当地驴友开展的沿亳州母亲河——涡河行走的一次探秘活动。在这次徒步探秘活动中,网友们一路好奇、一路激动、一路感叹,认为此条线路是把亳州的厚重文化与健身活动融合的最佳的载体。随后,《亳州晚报》提出了“穿越历史时空,沿涡健康徒步”的活动设想,决定以倡导健康、绿色、环保为理念,以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旅游发展和全民健身为宗旨,举办亳州历史上首届徒步比赛——“道源寻家”沿涡河徒步邀请赛。

创意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报社领导层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大力支持,认为该活动立意高远,创意新颖,将民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当地政府打响老子品牌的区域发展需求结为一体,在参与层面搭建了全民运动的活动平台,在文化层面得到社会各界的“情感共振”,凸显出亳州晚报“高扬党性 走近百姓”的办报思路和价值诉求。

在活动组织实施中,《亳州晚报》充分利用媒体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联手亳州市文化旅游局、涡阳县委县政府和高炉家酒业,在有效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的同时借势发力。并邀请了来自苏、鲁、豫、皖等地的20多家黄淮海地区报业联盟媒体,展开跨媒体合作报道,最大限度的扩大了赛事影响力和受众覆盖面。

二、内容为王,营造浓郁寻“家”氛围

当今新闻媒体界的普遍认为,新闻媒体策划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在采写思路、写作风格、编排处理等方面的策划,目的是让新闻报道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二是突破媒体新闻报道者的角色,对现实事物潜在的新闻进行策划,或者催生新闻事实,或者推动新闻事物向前运动。

“道源寻家”徒步邀请赛的策划便是对后者的一个实践。即用活动策划引出新闻报道策划,反之再用新闻报道策划营造社会舆论,推动活动开展。

在赛事发起筹备阶段,《亳州晚报》开设《“道源寻家” 你我同行》栏目,在重点版面围绕活动内涵、社会反应以及赛事信息、提示等服务信息进行报道。

从《沿涡徒步赛 邀您一起走》的开篇报道,到《“徒步大赛,为心灵找个“家”》对赛事内涵的解读,从介绍民众报名参赛情况的《徒步寻“家”赛引爆亳州热情》,到对许多人因名额限制无法报名参赛的解释性报道《留些遗憾待明年》……在不到三周的时间里,《亳州晚报》围绕“道源寻家”活动策划,恰当选择、把握报道的时机、重点、力度和节奏,相继刊发了16篇不同题材的新闻稿件,使“道源寻家”徒步邀请赛在“从无到有”中,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市民热议的话题。

赛事进行中,《亳州晚报》还首次尝试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及时性和互动性的优势,通过官方微博,对赛事活动进行全程直播,为读者提供获取赛事第一时间信息和进行交流的渠道。

赛后第二天,《亳州晚报》推出《一路走来》特别报道,分别以见证、感动、瞬间、分享、回响为版面标签,以《46公里足迹,见证寻“家”之旅》、《累并快乐,收获几多感动》、《捕捉瞬间,留下一路精彩》、《胜利喜悦,大家共同分享》、《寻“家”余韵,回响涡河两岸》为题,用包括封面在内的六个整版的篇幅进行了图文并茂、浓墨重彩的报道。这组报道互相衔接而又层层推进,感性描写与理性概括融为一体,在全景展现赛事精彩的同时,将“道源寻家”上升到了“打造药都城市品牌”的高度,提升了活动的厚度和高度,形成了新一轮的新闻冲击波。

三、好创意需要“接地气”

经营媒体时代,“策划带动、内容为王”,然而,什么样的策划才能带出影响力?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为王?通过这次“道源寻家”徒步邀请赛活动,我们认为,一次成功的策划,需要做到创意新颖、承接地气、报道出彩这三方面的相互结合。

活动策划创意要新颖。“道源寻家”主题切合了亳州文化的特色。亳州是老庄故里,是中华道文化的发源地,道文化长期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组成部分,讲究和谐与内敛,被许多中国人当做精神家园的支撑。在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将“道源寻家”徒步邀请赛提升到一个文化的层面,既突出了亳州的厚重文化特色,也符合当代人们的对弘扬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期盼。而“天下道源”这种地域文化特色决定了“道源寻家”活动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活动策划要承接地气。活动策划要充分考虑活动受众的需求,准确捕捉和把握社会生活的真正热点,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否则就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成为“看上去看美”的空中楼阁。“道源寻家”徒步邀请赛活动,一方面满足了当代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一方面将当地文化资源融入体育赛事,使得赛事活动无论在文化上、情感上,都有着丰富的土壤。实践也证明,众多单位和群众的参与,体现了“道源寻家”徒步邀请赛活动的生命力。

活动策划报道要出彩。活动策划与新闻报道策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功的活动策划既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产品,也必须要有精彩、连续、多角度的新闻报道作配合,这是新闻媒体的特色,也是优势所在。《亳州晚报》根据“道源寻家”赛事节点,早谋划、精打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每天都有报道亮点,通过赛前多角度报道、赛中官方论坛微博直播、赛后特别报道全景展现等方式,一方面为“道源寻家”积攒了大量人气,一方面也向读者呈现了精彩的新闻产品。

总之,从发现需求,到形成创意,从策划活动,到报道互动,《亳州晚报》突破新闻报道者的角色,积极敏锐地发现社会各方需求,将“道源寻家”创意变成为全民健身的参与平台、宣传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良好载体,在实现各方需求对接的同时,既塑造了“道源寻家”的赛事品牌,又提升了报社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取得了一举多得的共赢局面。

第5篇

关键词:体育新闻;新媒体;发展前景

一、核心概念界定概述

(一)新媒体新媒体的重点在于新,表明它长期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1]。同时,新媒体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它是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后出现的逐渐发展壮大的新兴数字化媒体。新媒体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当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时,需要在基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网络交互平台上进行操作,信息经互联网传输后,受众通过移动技术创造的例如手机、电脑、新数字电视等移动端设备来接收信息。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流程更加清晰简便,传播范围覆盖更加广泛。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传播速度有了质的飞跃。除此之外,新媒体平台的信息量空前庞大,信息的海量性是新媒体标志性的特点。不仅如此,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信息时,受众和传播者拥有极高的共享性与交互性,基于原有的信息展开的交流与评论,甚至会衍生新的信息。

(二)体育活动赛事及新闻体育赛事往往和大型的体育活动紧密相连,在活动与赛事举办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新媒体时代的移动设备以及移动客户端极大地促进了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尤其是体育新闻的报道。在新闻种类中,体育新闻传播的内容和题材对其传播速度和精确程度提出了高要求,如何让受众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准确的体育新闻报道,如何让大型体育活动的宣传推广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2],是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的关键环节。

二、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应用价值

(一)提高体育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新媒体在传播效率方面的强劲优势一直以来都是有目共睹的。传统媒体时代,与体育赛事相关的新闻需要采访、录制、编辑后才能传播,而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应用直接省去绝大部分的中间环节[3]。这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报纸、广播、电视相比,时效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虽然电视节目也有直播形式,但举办一场正式的电视直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新媒体时代的直播成本大大降低,甚至自媒体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央视更是实现了5G+4K和8K超高清电视节目在新媒体平台的对接。从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传播的应用价值来看,新媒体平台同样发挥了时效性优势,例如中甲联赛直接引入短视频平台,既获得了全场次的短视频权益得以迅速进行赛事新闻和热点集锦的推送,又可以通过直播重要场次比赛来进行全程比赛的传播。并且,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视频的实时直播,还可以进行类似于微博、微信平台的即时文字图片传播。这进一步保证了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新媒体平台实现的实时直播不仅提升了体育新闻的时效性,还确保了体育新闻的真实性。传统媒体时代流行的电视节目几乎都是经过编辑后在电视平台定时播出的,而新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造就的这种传播渠道便捷、传播成果高效、传播成本大幅降低的实时直播方式一经面世便广受大众青睐,使得实时直播成了目前传播体育新闻消息的主力军。由于实时直播无法剪辑,无法对信息进行编辑和修改,确保了体育新闻的真实性。

(二)满足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体育新闻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包括文字、图片等传统媒体一贯具有的形式,又萌生了例如视频、直播这样的新兴形式。譬如抖音APP就有各大专业赛事、球队以及相关媒体平台入驻;微博和哔哩哔哩的长视频也有很多博主进行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的分享讨论与传播,同时还包括微博的图文直播、各大直播平台的直播,以及新媒体技术下实现的移动端APP的直播。市场经验表明,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和移动设备普及应用背景下,体育新闻的受众广泛且多样。大众不再满足和拘泥于单纯的文字、图片的形式来获取体育新闻信息,而是倾向于全方位、多角度地接收相关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不同形式为主导的信息传播平台的消息推送,以满足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此环节是为受众提供优质内容这一整体流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4]。同时,为了更好地达到体育新闻多样化的要求,新媒体可以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两者融合以构建多平台网络,并借此实现信息的多样式传播;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利用传统媒体一直以来的行业优势,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于传统媒体而言,则可以学习借鉴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自我改造和创新。

(三)强化与受众的互动互联网环境下,受众不再是单方面接收内容的被动角色,他们可以在移动端的不同平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受众角色的转变不仅体现为从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选择者,更体现在互动交流层面。如今,对体育新闻和赛事的评论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普通大众也可以在新媒体架构的平台上对相关赛事和新闻报道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微博等新媒体就构建了与受众的实时互动平台,加强与受众的实时互动并随时接收用户的反馈。这一点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而且,不同的平台拥有着符合自身定位的高辨识度的互动方式,譬如微博的实时互动评论,微信文章下的精选评论,虎扑文章下可以被点亮和统计的评论,哔哩哔哩播放视频和直播时流动的弹幕等。这些新媒体平台的独特设计,增强了受众与体育新闻的互动。

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实际应用

(一)推广宣传体育赛事出于商业运作和经济盈收等目的的考虑,为了能在一些大型赛事开办前就提高和扩大比赛的影响力,要求主办方对该项赛事进行有效宣传和推广[5]。众多新媒体平台上的前瞻与预热推送是宣传推广体育赛事的策略和方式。譬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推送的文章,微博平台进行的图文宣传预热和宣传短片预热等,这样多方位、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很大程度拓宽了体育赛事的宣传推广范围。相较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并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拥有即时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使大众能够非常快速且直观地接收相关内容的宣传。此外,新媒体平台拥有的大众基础,为赛事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无论是赛事的前瞻还是往届比赛的回顾,其传播影响范围都得以进一步扩大[6]。不仅如此,平台的特定化传播方式也针对性地产生了正面的宣传影响。例如新浪体育微博经常使用一句话新闻的形式,对体育赛事的重要节点事件进行及时传播,让受众不用观看赛事,也能够立刻获取重要的赛事讯息。还有一些平台会在赛前就推送赛事的日程安排,这样人性化的考虑既为大众提供第一线的赛事讯息,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选择权,受众可根据喜好自主安排收看赛事或新闻报道。这种以人为本的传播方式给受众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更不失为一种对体育赛事的良好宣传与推广。

(二)直播转播体育赛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体育相关产业的关注度日渐攀升,侧面体现在大众对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报道的关注上。例如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最终夺冠的那场比赛,收视率创奥运会历史新高,单场比赛总市占率超过70%,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自然成了直播与转播各种体育赛事的重要阵地。例如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公司成了目前唯一的CBA数字媒体战略合作伙伴、5G+全场景独家合作伙伴。咪咕视频作为一个新媒体视频客户端,基于5G网络技术的支持,为广大球迷进行CBA联赛的直播与转播,它是全球第一个5G+4K/8K+VR的体育赛事直播。除体育赛事的直播与转播外,新媒体平台的直播还可以通过与体育明星连线的方式来进行用户的获取与稳固。例如2020年3月8日举行的一场举世瞩目的格斗比赛,中国职业综合格斗运动员张伟丽作为亚洲第一位UFC女子草量级世界冠军,在UFC248的卫冕战中击败了乔安娜,成功卫冕。比赛结束后,体育新媒体平台PP体育就通过云直播连线了张伟丽,这样的接触模式获得了很多用户的好评,而这样的直播连线方式也为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和粉丝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值得注意的是,直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不完善,或将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想要达到更好的体育赛事直播或转播效果,还需要对新媒体的各种平台及众多终端进行不断优化,广泛接收受众的意见,并针对不同的平台与终端有的放矢地进行直播或转播。

(三)构建体育爱好者交流平台更具自主性的选择阅读浏览和即时的互动交流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平台的典型特征。为顺应这种特征趋势的发展,大部分的新媒体平台往往都具有社交属性,发挥着社交媒体的作用。这些社交媒体还可以通过构建社群、交流群来帮助相关的体育爱好者实现兴趣的直接交流,甚至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也能够凭借着相似的喜好在相关的平台汇集为一个社群化的受众群体,进而展开讨论与互动。如微博的“超话”社区就有专门的体育板块,“超话”的全称为超级话题,体育板块的超级话题里更是细分了足球、篮球、综合体育、运动教学等。“超话”均是由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经过筛选之后汇聚而成。单独的“超话”包含了帖子、精华、视频、相册等部分,以便针对性的为体育爱好者传播相关信息。可以说,拥有着如此严密的规则和秩序的超级话题社区为体育爱好者构建起来了交流的平台。类似的还有虎扑APP上打造的社区板块。当受众关注了相关的专区、用户与话题后,就可以直接在社区板块浏览自己关注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对社区里面的帖子进行评论、点赞、分享和点亮。这同样是为特定的体育爱好者而搭建的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除了建构体育爱好者平台,在实际应用中,新媒体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管理平台;如何让平台自然产出更优质的内容;如何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当平台积累了一定的体量之后,还要探索如何发展出一套良性循环的、有规律性的传播,从而为整个行业带动氛围。

四、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一)5G时代体育新闻新媒体传播方式变革5G时代的技术变革将会体现在智能媒介移动设备上,智能媒介移动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使得体育新闻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从更新速度看,如今的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的报纸相比省去了印刷与出版的工序,体育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今后,这样的更新速度会随着5G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日益提高。当与体育新闻相关的信息被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便可在5G技术的支持下第一时间进行近乎无间隔的更新与信息的获取。更新速度的跨越提升必然会带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阅读方式的变革,大量且快速的更新可能会导致受众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内容而提高浏览速度。如果浏览速度提升,那就可以预见为适应阅读速度提升。适应阅读是指每个受众需要找准符合自己浏览与阅读习惯的特定阅读界面。只有更为合适的定制性阅读和浏览形式,才能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这正是5G时代体育新闻新媒体传播方式的重要变革。为此,体育传播应紧跟时代趋势,保持信息的零时差传播,同时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界面。

(二)5G时代体育新闻与新媒体新型融合模式5G时代不仅会带来视觉体验的进一步改善和视频缓冲速度的大幅度提升,还会在与受众互动方式方面进行新的升级。譬如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与受众的参与感,5G时代体育新闻与新媒体的新型融合模式会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个人社区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地获取支持的球队或者喜欢的球员的相关新闻信息推送,并和同时处于一个社区的拥有相同喜好的其他受众进行无障碍地直接交流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新手段来进行评论。例如静态的图片评论、动态的gif图片评论、通过智能的移动设备或专业的录音麦克风记录自己的声音音频来进行评论等。如此多而新的互动形式推动着5G时代体育新闻与新媒体的新型融合模式,为体育新闻在5G技术支持下经由新媒体平台更长远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5G时代体育新闻与新媒体相结合的问题5G时代,体育新闻报道与新媒体紧密结合,创造出多样化的传播模式。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例如5G时代带来的高速无延迟信息传送和手机移动端对于信息的快速获取接收,必然会为整个平台带来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很多不准确的信息以及粗制滥造的内容。如何及时监管这些内容,对相关的平台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考验[7]。此外,便捷的途径也会改变受众的阅读与观看习惯,过度娱乐化、碎片化阅读的人群直线上升,浮躁的风气与不客观的情绪化观点会随之而来。能够妥善地处理和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为体育新闻报道与新媒体的结合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为受众带来优质内容提供重要保障。

第6篇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按内容可以划分为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从新闻的定义来说,体育新闻就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

1983年,美国人普利策在《世界报》上首次设置体育新闻部和专职的体育编辑,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体育新闻也由传统的体育赛事与活动报道演变为“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一切人或事的报道”,涉及政治、经济、商务、法律、娱乐等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新闻不仅具备了一切新闻的共同特征:真实性、时效性,还逐渐呈现出自己不同于其他类型新闻的主要特征:竞争性、全球性和娱乐性。

真实性

真实性是一切新闻最重要的特征,《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准确,不能任意扭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四条:“维护新闻真实性。”与一般新闻相比,体育新闻的真实性范畴更为广阔,它不仅包含对已然事实的客观反映,更包括对未然事实的客观反映。

现代社会中,严密的赛程安排已成为许多体育运动尤其是大型体育运动会成功的关键所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体育运动成了“未然的已然事实”,而残酷的胜负结局更使人们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充满期待,于是预测性体育新闻应运而生。而通过对这种预测式报道的文本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报道虽然涉及的是尚未发生的事情,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通过分析客观事物的历史与现状、竞赛各方的实力对比、心理状况等探求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

因此,根据莱布尼兹的“可能世界”概念,“凡是不包含逻辑矛盾的语句所指称的情况都是可能的,可能的事物、可能的状态和可能的事件,各种可能的事物组成可能的世界”,而其中“所谓现实可能性就是合乎规律的状态、事件和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对事件进行合乎规律的评判和推测,同时用没有逻辑矛盾的语句建构文本,那么所表述的就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可能世界”。

这样,合乎规律的科学预测也因此具有了现实可能性。虽然它并不等于有了实现的必然性,毕竟体育的胜负并不完全遵循于规律,异常性“爆冷”也是体育新闻重要的价值要素,但却包含了“真实”这一范畴。所以,有理由认为,预测式体育新闻具有“真实性”,尽管不是“现实的真实”,而是“可能的真实”。

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共性特点,只有迅速反映现实,传播最新信息,新闻才具有生命力,而对于体育新闻更是如此。因为体育的魅力就是快速运动、变化万般。体育竞赛,赛的就是时间。体育记者的职责就是要在短暂的瞬间以最快的速度报道赛场情景,捕捉现场瞬间的形象,作出快速反应并判断点评。在精彩纷呈而又瞬息万变的体育风云变化中,记者需随时观察到体育界细微的变化、运动员细小的动作与表情等。只有捕捉到细节才能作出快速反应,抓住新闻。同时,抢发消息是时效性表现的手段之一。众多记者同时报道一件事,发稿的速度慢了,就会失去竞争力;哪家媒体报道晚了,就会失去受众。

如今,伴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体育新闻的时效性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殊性。它不仅表现在赛后抢发消息上,在赛前、赛中亦如此,在赛事的专题网页或者栏目中,大量滚动式报道详细地描绘着比赛过程中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直到比赛结束,新一轮的赛后报道更是接踵而至。

竞争性

体育的主要特点是竞赛,没有竞赛就没有体育。现代运动竞赛充满着紧张激烈的竞争性。尹卫星同志在《中国体育界》中把体育竞争比喻为“战争”,他说“在未来那无限的年轮里,战争将随着精神的昌明和物质的发达愈来愈少,人类追求安逸、追求享受的心理趋向将会把战争减小到最低限度。但是,人的本性并不会随之改变,体育的竞争将会代替战争,成为没有死亡、富有人道的合理战争,不同种族、不同国度,无论大国小国、强民族弱民族,无论白人、黑人、黄种人,还是其他有色人种,都不会自愿放弃运动场上的竞争,体育大战将笼罩全球”。奥运会便是这一“全球性战争”的有力体现。

这种激烈的“战争”,给体育新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也使得体育新闻具备了与社会新闻、综合新闻等不同的特征,那就是竞技性和竞争性。争夺激烈、变化万千的竞技性竞争给体育带来了丰富多彩、扣人心弦的激烈情景,而运动员高超的技艺,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更给体育新闻提供了展示力与美的舞台。以竞争促进赶超、促进发展成为体育新闻的一大特色。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中,不论是何种体裁、何种内容,最后突出的都是体育精神:在竞争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体育新闻的竞争性就如运动场上运动员的激烈拼搏,场上场下都存在。不仅表现在体育内容上而且表现在报道的过程中。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记者,而是整个媒体采、编、发各环节都力求迅速,并且还须配备最先进的通信技术设备。在报道组织、采访、写作、传播等环节“快”字上下足工夫的同时,各稿件的新闻视角是否独到,独家新闻是否准确,可读性、可视性是否很强,写作技巧是否高超,等等,报道质量上要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敏感性。这都带有强烈的竞争性。

全球性

新闻具有广泛传播性。新闻的传播,由古及今,从口头的、手抄的、印刷的到电子的传播,真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标志着传播方式的巨变,而且也标志着传播领域的扩大,由此及彼,从一个地方传到四面八方、传出本洲、播向世界。

体育的全球性体现在体育运动本身的跨文化性、体育组织的全球性以及体育赛事的全球性上。一场精彩的足球或篮球赛,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能看懂,都能从球场上各种技战术的变化,从各种竞赛情境中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这就是体育运动本身的跨文化性,它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宗教等因素的障碍,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身体文化。

在今天政治、经济、文化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体育竞赛风靡全世界。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竞赛几乎从未间断,甚至有“每天都有一项国际性运动竞赛举行”的说法。伴随着这些运动竞赛的频繁举行,各个项目、各个地区的国际性运动竞赛组织也相继成立,反过来促进了全球性体育运动的发展。此外,参与运动竞赛的竞技运动队,也突破了以往由不同民族或种族背景下的运动员组成的限制,最近几十年,各国竞技运动代表队开始纷纷引进外援。如享誉世界的、欧洲的各种足球俱乐部,在全世界招募运动员,这种运动员不代表自己的国家而自主选择参与国际运动竞赛的现象,更丰富了体育运动全球化的内容。

如前所述,体育新闻的传播对象主要是体育运动,因此,新闻的广泛传播性和体育的全球化决定了体育新闻具有强烈的全球性。体育新闻报道的就是这些全球性的身体符号、全球性的运动情景、全球性的竞赛过程。

娱乐性

体育人文社会学者在对体育史的研究中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体育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在人们的生活意识状态中尤其显现出来的是与休闲娱乐活动之间的联系。恩格斯曾对原始公社时期北美印地安易洛魁人这样描述:闲暇中“胞族间互相球戏,每―胞族选出自己的优秀球员,其余的人按本胞族旁立观看,并以本胞族球员的获胜打赌。”这说明了远在原始社会末期,专门的球类游戏和竞赛是以休闲娱乐的形式出现的。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交往、娱乐、爱与归属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需要最容易得到实现的一种方式,莫过于在休闲时人与人之间,以身体活动来进行的各种竞赛游戏,因为这种娱乐形式不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只要双方说好了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就可以开始了。这种情景无论在历史上或是今天,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可见体育活动无论参与和观赏,始终都与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体育是体育新闻的传播对象,因此,体育新闻与娱乐是天然接近的,它的娱乐性不仅体现在它的报道内容之中,还体现在各种媒介手段(如电视的特技、报纸的各种新闻体裁)中。其娱乐性在报道中主要体现在:标题越来越新颖、通俗化;图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分辨率高、清晰度好的照片大量刊登,给受众动感的直观冲击;报道方式越来越追求故事化,借鉴文学写作的手法报道与体育有关的人、事等,轻松、活泼、愉快,语言文字生动幽默,情感性加重;在报道内容方面,娱乐性强、时尚性强的体育项目报道越来越多,如:攀岩、蹦极、挑战极限等。另外,赛场花絮、花边新闻所在版面也在逐步加大。

综上所述,时代在变化,体育新闻也在变化。走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的新闻、体育事业朝着更加清晰的方向飞速发展,上述的这些特征也许会趋于完善,也许会慢慢消失,新的特征也会逐渐萌生并形成,这需要我们体育新闻工作者秉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实践中去发现、认识、分析、掌握它们,以促进自身工作的开展,推进体育新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威人,《体育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郝勤,《体育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尹卫星,《中国体育界》,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第7篇

关键词:媒体运行 注册记者 媒体服务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前,国内媒体对媒体运行(media operation)这一概念还很陌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后,媒体运行这一概念已经被国内外注册媒体记者广泛了解。

笔者在北京奥组委与广州亚组委时都工作在媒体运行第一线,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许多国内注册记者对媒体运行所提供的媒体服务并没有完全掌握,以致浪费了一些资源,犹如“入宝山空手而归”,非常可惜。鉴于此,笔者特意梳理了掌握大型国际赛事报道的“三大法宝”,有了这“三大法宝”,就能帮助注册记者充分熟悉各大型赛事组委会提供的专业媒体服务,保障采访报道任务的顺利完成。

要点之一:顺利注册

任何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召开前,承办城市组委会都要通过奥委会把媒体注册名额分配给各国奥委会和组委会认可的国家通讯社,再将名额下发到各媒体单位。只有成为注册媒体,持有并激活组委会发放的身份注册卡,才能享受到组委会提供的系列服务。因此,通过相关程序成为正式注册媒体,是采访大型体育赛事的第一个“法宝”。

笔者于2010年11月前往深圳大组委考察时,注册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向中外媒体敞开注册,不限数额,这意味着给国内各媒体提供了一次采访报道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机会。国内各媒体应密切关注即将在我国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媒体注册事宜,应按照组委会的注册程序,及时获取《媒体注册指南》,并在组委会注册截止日期前填写回寄或通过网络联系方式发回《媒体注册申请表》,才能保证及时注册,准时拿到组委会身份注册卡。

根据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惯例,媒体注册卡发放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种:文字记者E类、摄影记者EP类、专项文字记者Es、专项摄影记者EPs,非持权转播商ENR、主转播商HB、持权转播商RT。证件注册类别不同,其所拥有的通行区域和权限也不同。

要点之二:找准阵地

场馆媒体中心――提供各场馆媒体服务。综合型赛事期间,每一场竞赛所在的场馆都会设置场馆媒体中心(简称为VMCs),这是记者采访报道大型体育赛事的前沿阵地。到了场馆媒体中心,记者在媒体服务台可以咨询比赛相关事宜,登记领取储物柜钥匙等,也可以提出采访需求,了解场馆交通、餐饮、天气、新闻会、赛程变化等信息,了解通往各功能区的路线等。

注册记者可在工作间内储存设备,在成绩公报柜取用赛程、赛事前瞻、赛后回顾等信息,也可在INFO终端查询其他场馆的比赛信息,然后在工位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写稿。也可提前到看台席就位准备观看比赛,看台席分为带桌记者席和无桌记者席。记者可在带桌记者席上给笔记本电脑接上电源,插上有线上网端口,通过有线上网卡登录上网,也可享受免费无线上网,随时上传撰写好的稿件和编辑好的图片。比赛期间注册记者在记者看台席上还可收到新闻服务志愿者提供的运动员出场名单、成绩公报等。摄影记者持EP证、穿上摄影背心(有PHOTO字样)可以到看台席摄影位置或者换上POOL背心到场地摄影位置拍摄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瞬间。

比赛结束后,教练员和运动员会按赛前约定走混合区,记者此时也应该进入混合区采访,直接与运动员面对面交流,但应注意控制时间,混合区采访时间也就几分钟左右。从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混合区运行情况来看,由于记者对体育项目不太熟悉,有时会不知道混合区安排有采访。比如垒球比赛结束了,看台席上有的记者还浑然不觉,以致错失混合区采访。

场馆媒体中心会在颁奖仪式结束后组织新闻会,邀请获奖运动员和教练员出席,并配备有不同语种的专业口译人员。新闻会开始后,主持人会先请教练简述比赛情况,请获奖运动员表达获奖感言,再把余下的时间给记者提问。

但在许多赛事的新闻会上,笔者发现有如下情况:记者们无人举手提问,以致气氛尴尬,浪费了与教练和运动员面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如2010年11月16日广州亚运会男团乒乓球决赛的赛后新闻会上,教练刘国梁和运动员王浩、韩国教练金泽洙都出席了新闻会,但到会的记者只有两人提问,现场一度冷场,笔者忍不住提问了刘国梁先生一个问题:“请问您认为中国乒乓球几十年长盛不衰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刘国梁的回答非常精彩,事后许多媒体、网站也转载了这一问题。这说明,对注册记者而言,用心挖掘、寻找亮点,总能找到向运动员与教练提问的精彩角度与落笔点,因此,不要浪费在新闻厅的提问机会。

还有一个注意事项,要注意前往新闻会是否需要贴标。“贴标”是一个不干胶的标签,由组委会专门制作,可以贴在注册记者证上,表明注册记者有前往新闻会的权限。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新闻会于2010年11月12日23时30分准时召开,该新闻会采用了记者持证、贴标的准入政策。但有的记者忽视了通知,没有去领标签。有的记者领了标签却不贴在注册卡上,结果在新闻厅入口被安保人员挡住,导致不必要的通行权限上的麻烦和纠纷。只要事先了解一下政策与如何使用贴标,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主媒体中心――提供媒体服务的大本营。大型国际赛事主媒体中心的主新闻中心MPC是赛事承办城市组委会和国际赛事组委会新闻运行总部,也是注册记者获取各种新闻与资讯、服务的“大本营”。

MPC服务大厅内设主服务台,安排有志愿者值班,对刚抵达的记者发放媒体采访包和媒体服务指南。提供住宿、餐饮、交通、停车、收费卡、城市和场馆地图、报刊亭、出版物、主办国及主办城市和地区旅游等信息服务。

MPC提供文字和摄影记者工作间,里面专设服务台,记者工位、储物柜、成绩公报柜等设施。并按标准配备电视机、INFO终端(提供专业的赛事新闻服务)、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付费电话、付费有线上网和免费无线上网等设施设备。记者可以各取所需。

MPC内设立规格不等的新闻厅,定期召开新闻会和新闻通气会。记者可以通过INFO系统和各服务台的公告板获取新闻会召开的内容、时间和地点。

广州亚运会还首次建立了媒体服务移动平台,注册媒体能够非常便捷地通过手机查询最新的媒体公告、媒体班车、赛程安排、场馆运行、天气以及运动员等信息。

这类服务可提供的基本上能满足记者各方面的需求,要充分利用。此次亚运会这类服务的运行非常成功,其他国内赛事也会考虑借鉴,所以应充分掌握。

要点之三:专享服务

这个专享服务指的是注册记者专享的专业赛事新闻服务,北京奥运会时称为ONS,即奥运新闻服务;广州亚运会时称为ANS,即亚运新闻服务。这些专业的新闻服务机构会将所提供的新闻与资讯上传至INFO系统。INFO系统是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专业新闻服务的内部网站,也可称之为组委会的官方通讯社。它通过电脑终端以网页形式向运动会大家庭、媒体及其他所有注册人员提供赛事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运动员简历、比赛成绩、赛时新闻、奖牌榜、日程表、赛事前瞻、赛事回顾、混合区即时引语、新闻会摘要、活动安排、背景信息、纪录、交通、天气等信息。注册记者可以立足一个场馆,采写本场馆生动鲜活的比赛现场,同时也可获取其他多个场馆的比赛情况,全面撰写有关赛事的新闻稿件。有重点有兼顾,有主有次,保证采访全面高效完成。

据悉,2011年8月,深圳将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3年10月,天津将举办第6届东亚运动会;2014年8月,南京将举办第二届世界青奥会……这些大型国际赛事组委会都会参照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媒体运行经验,为注册媒体提供专业的媒体运行设施和服务。所以,掌握了上述“三个要点”,国内媒体就可以及时注册,了解组委会所提供的种种媒体服务,了解一些特殊的政策与紧急通知,熟悉自己的活动区域,确定自己的采访计划与路线,保证“入宝山而收获甚丰”,使得“采访之旅”顺利进行。

第8篇

随着新闻媒体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兴媒体的不断壮大,体育新闻报道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和挑战。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得到了广大体育新闻人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体育新闻采访中却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电视体育新闻节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广大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工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革新,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媒体采访的方式和方法,不断促进电视体育新闻采访质量不断提升。

1 精心策划问题

电视体育新闻的采访通常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采访缺乏针对性和重点性。记者采访技术不到位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记者对体育比赛新闻点的认识不够准确、存在偏颇和错位。记者只有充分掌握好不同体育赛事的新闻点和关注点,才能使采访中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深刻性,使观众的在赛事报道中得到信息满足。如果记者没有紧紧把握这些关注点,而只是报道比赛进程和结果,肯定效果欠佳。赛事相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其中的新闻的关注点也会不同。很多赛事的新闻点并非都是很明显的,这就需要记者利用其特有的新闻敏感去挖掘比赛的多角度分析和深入本质。要想使观众得到急切想得到的答案,体育记者就必须明确体育比赛的新闻点并依照这些新闻点整合思路、提炼出针对性强的问题。所以说,找准新闻点,是做好体育赛事采访工作的首要前提。

2 做足准备文章

做好准备工作是圆满完成采访任务的关键。准备工作分为长期积累准备和针对性准备。没有专业体育知识的记者不可能完成好体育采访工作,只有长期坚持体育知识的积累、竞赛规则的学习、体育精神的研究,才能完成好体育新闻采访这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体育记者的注意力也不能完全集中在比赛的比分和胜负上,但是如果记者对体育赛事的战术打法、技术风格等完全不了解,也就无法深入分析其胜负原因,无法使采访更加深刻、更加生动。人们观看体育赛事直播的目的不在于了解比赛现状而在于原因分析,所以体育记者需要对比赛本身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满足观众需要。在一场具体比赛中,记者必须从该赛事的历史起源开始了解,还有赛事背景和运动员情况都要完全掌握,才能在采访中提出精彩的问题,吸引观众的关注。综上所述,体育记者需要搜集、整理、归纳尽量多的资料和信息,才能保证发现比赛新闻点的准确性。

3 拉近双方距离

每个优秀的体育记者都善于和运动员交朋友,这也是他们完成出色采访的关键之一。因为,如果运动员觉得与记者在心灵和感情上的距离很接近的时候,他们才能够意识到面对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话筒,才能够向记者敞开心扉,配合采访工作。体育记者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与运动员交朋友的能力。第一,注意采访时穿着的服饰。一身运动服、运动鞋可以为给运动员良好的印象,使运动员心情舒畅,会成为采访良好的开端。第二,注意采访时使用的语言。记者采访运动员应该是不卑不亢的态度,语言应该平和亲切又具有针对性。第三,关注运动员的生活、训练。记者可以经常去体验运动员生活,拉近与运动员的距离。

4 控制好采访的情绪

体育记者应该把握好采访节奏,控制好、调动起运动员的情绪。真实、客观是新闻的生命线,记者必须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记录事实、反应事实,而不能去刻意渲染情绪、偏离客观的轨道。同时又要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配合采访。比赛取得胜利的运动员一般容易进行采访,因为他们情绪比较高涨所以比较配合采访工作。对于比赛失利的运动员采访工作则比较困难,记者必须从运动员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安慰他们引导他们说出心里话从而缓解他们的压力,运动员不抵触采访反而能在采访过程中得到释放,这种关心和引导式采访已经超越了采访本身,更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精神境界和工作理念。

5 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配合

要想采访获得成功,除了体育记者与运动员的对话精彩外,还必须实现记者与摄像的默契配合。只有摄像领会了记者的意图,捕捉到最精彩、最关键的采访细节,才能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采访效果。体育记者在采访之前,应该与摄像进行坦诚的交流,把自己的采访意图、采访方案和拍摄需求交代给摄像,使摄像对整个采访有整体把握。例如,在报道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时,摄像应该注重拍摄出运动员的赛场特写和动作细节;在报道整支球队的战术打法时,摄像应该注重拍摄出球队的整体中景配合和远景场面。正是因为不同报道内容对拍摄要求的不同,所以只有在记者与摄像完全沟通好之后,摄像才能捕捉到采访的精髓,才能将记者想要表达的内同通过图像和声音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采访运动员的过程中,摄像与记者的配合更为关键,通过对运动员的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符号的准确拍摄可以提升采访效果,对运动员的语言回答给予精彩有力的补充和配合,使观众对运动员的形象有全面、立体的认识。这些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摄像良好的捕捉镜头能力,更需要摄像与记者间的默契配合、密切沟通。

第9篇

2016年荷赛奖会有众多难民题材的作品参选早在意料之中,最终获奖结果于2016年2月18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颁布。这场全世界最具声望的新闻摄影赛事已经举办到第59届,此次共计评选出8个类别的奖项,分为单幅和组照,最终45项作品摘得一、二、三等奖。涉及难民的获奖作品总共就有7项,它们分别是突发新闻类的单幅一等奖《渴望新生》,照片记录了一位难民抱着孩子穿过欧洲国家的铁丝网;突发新闻类的组照三等奖《打破边境》,记录叙利亚难民穿过铁丝网涌入土耳其边境。还有一般新闻类的组照一等奖《欧洲难民危机》、一般新闻类的单幅二等奖《暗夜前行》、当代热点类组照二等奖《同舟共济》;此外,人物类的单幅一等奖和单幅三等奖也均对准了难民肖像。

难民问题格外受评委青睐,源自中东的难民问题在过去一年的国际新闻中处于主导地位,有海量的新闻摄影聚焦到难民题材;另一方面,作为受到叙利亚难民危机最直接冲击的欧洲,对相关题材影像更加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难民问题作品获奖的背后,也反映出荷赛奖仍旧侧重于新闻性。荷赛奖的另一中文译名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荷赛的新闻组主席、终评主席弗兰西斯・科恩认为,荷赛的定义很广,但它还是有“Press”一词夹在里面:“我不想去缩小它的范围,但就我个人而言,获奖照片肯定要跟2015年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有所联系”。

荷赛奖也再次用行动强调,真实是新闻摄影的命脉。三度担任荷赛评委的中国摄影师黄文说,2016荷赛奖组委会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一是倡导现场新闻抓拍类作品;二是对进入决赛的照片调看原始数据量增大且对PS容忍度降低;三是在评选结束后对全部获奖作品进行新闻事实核查,无论是PS还是新闻事实,只要出现问题一律取消资格。“这次不少拍摄相当不错的摄影作品倒在PS这一关上”。

无论是今年参加荷赛奖评选过程,还是此前与荷赛基金会赴华访问的领导团队的沟通中,黄文都感受到,荷赛奖愈发回归到新闻摄影传统。她认为,此次荷赛获奖的作品不单是某一个国家的灾难或负面社会事件,而是多涉及全球各国的重要新闻。除了人物类获奖作品留下了比较具有观念特色的开口之外,其他类别的获奖作品多是在向传统的现场新闻影像致敬。观察这些获奖作品,可以看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摄影师用新闻摄影的方式在追逐世界的真相。(曾鼎) 2016荷赛奖年度图片奖 渴望新生活,也是突发新闻(Spot News)类的单幅一等奖,澳大利亚摄影师Warren Richardson。当地时间2015年8月28日,一个逃难的难民抱着孩子通过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边境勒斯凯地区的铁丝网。Warren Richardson回忆说:“我与难民们在边境待了五天,后来来了一个200多人的队伍,他们走到了围栏边的树下。让妇女和孩子,然后是老父和年长的人先行。我确信我至少与他们走了五小时,整个晚上都在和警察部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拍照前,我已经精疲力尽了。那时大概是凌晨3点,由于警察的缘故,你不可能使用闪光灯,我心里想‘让他们过去’,所以,我只能借用月光。”荷赛奖评委Vaughn Wallace说:“我们看了成千上万张关于难民危机的照片,但这幅照片真正吸引了我。它引发你停下来思考,端详这男人的脸庞,还有他的孩子,你看到铁丝网的锋利,看到从黑暗中伸出去的双手,这不是一趟旅程的终点,而仅仅是漫长前路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对我来说,它必须是今年的年度照片。” 2016荷赛奖综合新闻(General News)类组照一等奖 欧洲难民危机,俄罗斯摄影师Sergey Ponomarev。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6日,难民乘船抵达希腊小村Skala。包括荷赛在内的诸多新闻摄影大赛多年来一直背负着“嗜血”的指控,被认为总是青睐苦大仇深、触目惊心的照片,但在新闻摄影人看来,若以恪守“新闻性”为信条,以见证事实为标准,不是照片太刺激,而是现实太锋利。荷赛奖关注触目惊心的战争、冲突、犯罪、歧视等国际故事,希望对人的基本权利与生存环境传达现实关切。 2016荷赛奖当代热点(Contemporary Issues)类单幅一等奖 中国雾霾,中国摄影师张磊。2015年12月10日,中国天津,雾霾笼罩下的中国北部城市。这张照片是在天津的第一高楼117大厦上拍摄,当时张磊所在的位置大概有500多米高,能看到天津的全貌。画面最上面是蓝天,中间是雾霾,最底下是人们生活的建筑,层次鲜明地呈现出被雾霾笼罩的情景。画面看上去空旷、干净。荷赛奖评委黄文认为,张磊的雾霾照片观察和呈现视角很难得,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2016荷赛奖日常生活(Daily Life)类单幅一等奖 中国的煤炭依赖,加拿大摄影师Kevin Frayer。2015年11月26日,中国人在山西的一个燃煤发电厂附近社区中拉三轮车。荷赛奖评委黄文说,中国的环境问题摄影作品在此次评选中尤为世界各国的评委们关注。中国媒体和民众普遍讨论的问题,也是世界关注的问题,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在国际地位上逐步提升,能感觉得到国家的强大和别人的关注是成正比的。 2016荷赛奖人物(Portraits)类单幅一等奖 等候登记,斯洛文尼亚摄影师Matic Zorman。当地时间2015年10月7日,塞尔维亚普雷舍沃一处难民营,一个身披雨衣的孩子排队等候登记。这一获奖作品虽然也是传统的现场直接拍摄的新闻照片,但在人物类的其他得奖作品中,评委许可了有几件比较突出地使用特殊材料或特殊表达手段的观念类作品。 2016荷赛奖综合新闻(General News)类单幅一等奖 库尔德医院里接受治疗的IS士兵,巴西摄影师Mauricio Lima。当地时间2015年8月1日,叙利亚哈萨卡郊区一所库尔德医院,一名医生在16岁的IS士兵雅各布身上擦药膏,背后的海报上是被捕的库尔德工人党领袖阿卜杜拉・厄贾兰。 2016荷赛奖长期项目(Long-Term Projects)类一等奖 美国军队里的犯,美国摄影师Mary F. Calvert。21岁的娜塔莎是美国陆军军士,她曾被迫隐瞒训练期间遭受教官殴打。娜塔莎拒绝让步,最终殴打她和其他四名学员的参谋军士路易斯被判了四年徒刑。美国军队嘉奖娜塔莎有勇气报告她被攻击和性骚扰的事,并通过视频宣传她的故事,现在她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美国军队中仍有妇女被犯的情况存在,但只有十分之一的性暴力案件被报告并进行法庭审判,大多数的受害者被迫退役,她们在军队遭到的创伤引发包括抑郁、物质滥用、偏执等负面影响。

第10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 人才培养 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

当前,无论是新闻教育还是体育新闻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而新闻教育资源又相对有限,整体教学质量将受到质疑。因此,各高校应把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摆在首位。而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是学风建设。所以,在现阶段中,高校学风建设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于学风建设,教育部《关于扎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要求》中指出,一是建立学风建设专门机构,促进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将学风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结合教育部精神,成都体育新闻系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积极创新学风建设机制,并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成都体育学院自1995年成都体育学院开始在研究生层面进行了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尝试,开始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理念、目标、途径的探索,2000年,成都体育学院开始招收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的本科生。在15年的人才培养中,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重视对体育新闻工作规律的探索,并紧密结合人才市场的变化,以“面向传媒、体新结合、能力至上、素质第一”为培养理念,以“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形成了“特色突出、注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在建系之初就推出“模拟演播厅系列活动”,为使“模拟演播厅系列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2009年推出了“首届新闻艺术节”。通过“首届新闻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形成了具有我系特色的学风建设机制。WwW.133229.coM

一、体育新闻专业学风建设新模式内容

体育新闻专业学风建设新模式内容见下图:

1.理论支撑

在新闻界有这样的共识:新闻专业实践性强,新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媒体不需要,媒体需要的毕业生新闻院校培养不了。0针对这一现状,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重视对体育新闻工作规律的探索,依托成都体育学院开设有新闻学专业的独特优势,以学校“以体为主、体文结合、体医渗透,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为指导思想并紧密结合人才市场的变化,以“面向传媒、体新结合、能力至上、素质第一”为培养理念,其中,“面向传媒”是我们对人才走向的定位;“体新结合”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上的专业性;“能力至上”和“素质第一”是在人才培养上的目标,形成了“特色突出、注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体新结合”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培养为体育媒体服务和具有体育精神的大学生。

2.教育目标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自建系以来,确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及教育目标,即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熟悉体育运动理论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记者、编辑、营销、公关、广告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2010年,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走过了十年,通过十年摸索。新闻系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学风。“素质第一,能力至上”成为新闻系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也成为了其学风建设的风向标。目前,新闻系立足实际,以专业为特色,开展了各类“促学风、展风貌”的特色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创新途径

我系建系以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学风建设机制,深入各级媒体进行调研,并请各级媒体负责人与我系共同商讨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论证后认为:仅依靠第一课堂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闻人才的需要,只有结合第一教学同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系列活动,这样既能弥补第一课堂的疏漏,又能创新学风建设机制,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社会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在2009年推出了“新闻艺术节”。

(1)以“新闻艺术节”各项目推进学风建设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推出的“新闻艺术节”由“5+1”个项目组成,其中的“5”是紧密结合我系在国内率先创新和开设了体育新闻传播特色课程体系(《体育新闻概论》、《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体育新闻采编与制作》、《电视体育专题》、《体育传播实务》、《体育新闻评论》、《体育传播概论》、《优秀体育广告评析》)同期开展的。“1”是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后经学生公开投票产生的。“5+1”个项目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既满足了我系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设想,又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取向和兴趣点。

①配合《电视体育采编与制作》、《电视体育专题》课程举办的dv大赛

结合第一课堂《电视体育采编与制作》、《电视体育专题》同期举行dv创作大赛。dv创作不仅仅能使学生提高思想境界,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加强交流与台作,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dv拍摄的各种元素如撰稿、摄像、后期编辑及配音等,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剧组成员都需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其他人员互动,而且彼此建立起联系。

开展主题鲜明的dv创作大赛,对学风建设起积极促进作用。

②配合《播音与主持》课程举办的体育主持人大赛

体育节目主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且体育节目中经常采用直播形式、直播新闻、直播赛事、直播谈话节目,如果没有丰富的体育知识沉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是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因此,围绕这些要求来开展诸如主持人大赛、体育知识竞赛、普通话朗诵比赛、体育赛事解说、诗歌朗诵比赛等的训练项目,以此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③配合《体育广告评析》、《体育传播概论》举办的体育广告策划、体育赛事策划大赛

配合第一课堂《体育广告评析》和《体育传播概论》教学同期举行体育广告策划、体育赛事策划等,如在2010年我系已和成都市体育局签订了《体育赛事实践与传播基地》,对在2010年在成都举行的“运动成都”、“idsf世界杯标准舞大赛”、“成都现代五项世界锦标赛”等活动中,我系师生以此为主题进行策划比赛,最后推荐出最优秀作品上交给成都市体育局,以此来提高学生体育广告策划和赛事策划水平,提升社会竞争力。

④配合《体育新闻摄影》课程教学举办教学摄影成果展

配合《体育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同期举办教学摄影成果展。通过体育新闻摄影的实践,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修养、欣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⑤配合《平面设计》举办的平面设计及网页设计大赛

为使《平面设计》课程务实化,在“新闻艺术节“中平面设计大赛是广大学生热衷的项目,在艺术节中以杂志封面和个性个人博客主页为主题进行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⑥配合《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体育新闻评论》举行的新闻作品大赛

紧密结合《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体育新闻评论》课程,以“发现新闻,培养记者”为目的,通过实战和评奖集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新闻报道意识和新闻采写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热情、兴趣。

(2)“新闻艺术节”活动特点

①参与的广泛性

从我系成功举办的两届“新闻艺术节”来看,是针对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在校学生展开,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性参与其中。据统计,每届“新闻艺术节”参与人数达到了

第二届新闻艺术节报名参与人数累计人数达到327人,占在校生人数(毕业年级在外实习)总人数的79.4%。

②活动的层次递进性

所谓“层次递进”,即在学风建设中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共性,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推进学风建设。如低年级可以参与“新闻作品大赛”、“体育主持人大赛”、“诗歌朗诵比赛”等;高年级可以参与“dv”大赛、“体育赛事策划大赛和广告作品设计”、“平面设计及网页设计大赛”、“体育摄影大赛”等。

③正确的导向性

坚持正确积极的引导,充分营造良好学风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

新闻艺术节是新闻系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实践,每个人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会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目标就更明确。各项目从初赛、复赛到决赛均有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教师均由请媒体相关专业人士和我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聘任业界人士担当。认初赛、复赛到决赛无论在比赛中可以走到哪一阶段,广大同学得到了很好指导。

④严密的系统性

“新闻艺术节”每年一届,每年年底召开“新闻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宣布下一届新闻艺术节比赛项目,次年5月中上旬停课两天进行作品展示和决赛。并且已经纳入学分考评体系,形成了院系学工系统、教务系统齐抓共管的工作,实现了“教与学”紧密结合,带动了院系学风建设的新局面。

5.评价体系

“新闻艺术节”学风建设模式注重评价和反馈的应用,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动态的、多元的学风建设评价体系。

(1)评价目的:通过评价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最真实的反映,更为重要的是以评价为手段,使反馈回来的信息得以有效地促进下一个学习周期学习质量的提高。

(2)评价内容:评价以各特色课程的同期举行的活动为主要对象,包括活动项目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准备及操作,最终得出学生关于新闻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整体评价情况。同时,为全方位检查教学效果,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经过教务部门特批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停课展示和比赛,在比赛和展示均请业界人士作为评委和进行点评,这样既保证了成果的专业性和比赛的公平性。学生通过媒体相关专家现场点评,更明确了自身努力方向。

(3)评价方法。本学风建设评价方法坚持评价力‘法的多样化,采用现场点评和网上投票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专家、教师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评价的过程客观、标准、全面与准确。

二、创新新闻传播学专业学风建设运行机制

1.营造新氛围,不断提高“新闻艺术节”的聚合力

“新闻艺术节”是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扬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为了不断演绎新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我们每年更新活动形式,创新开辟校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项月,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设计、策划和组织富有创意的活动,不断丰富学校文化教育的百花园。力争形成院系教工系统、学生系统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体育新闻专业方向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2.面向人才市场,开展“精品工程”活动

为形成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品牌效应,扩大系、院的知名度,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通过“新闻艺术节”实践平台,选拔几十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利周末和用假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等重点培训,力争使使其成为该专业学生的“精品”,为该专业就业广开门路奠定一定的条件。

3.挖掘新渠道,不断扩大“新闻艺术节”的渗透力

注重培养体育新闻报道业务技能与能力,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不断挖掘新的媒体教育资源,扩大“新闻艺术节”渗透力是大势所趋。

4.充分发挥各级行政组织管理协调作用

学风建设创新机制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必须设立一个专门对学风建设机制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管理和评价部门,这项工作应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去。

学校各级行政组织不仅要担负起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而且要把学生的德、智、体、美、情的教育作为一项大事来抓,要积极配合学生管理部门搞好学风建设活动,并为之尽可能的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第11篇

1、短小精练: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举例及分析

“土建杯”篮球赛圆满落幕

2011-5-7来源:本站原创李慧章阅读187次

5月7日,“土建杯”男子篮球总决赛及闭幕式在南区室外篮球场举行。土建学院团委副书记杨宇出席(注意用词)闭幕式,并为获奖集体及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点明事件

闭幕式上,杨宇(领导名字要正确)发表讲话,他说,运动员们在比赛中,

第12篇

“国际化”一直是举办华赛的重点所在。本届华赛的参赛作品有28000多张,来自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通讯社、图片社和平面媒体。“所有的参赛作品中,国外摄影师的作品占到30%。而在13位评委当中,国外评委占了7位。”评委会主席徐祖根介绍说。

国际化的另一个内涵是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届华赛第一次实行申办制度。作为总承办方,北京航线廿一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耀波透露,本届华赛找到了荷赛的赞助商之一佳能公司赞助,在未来的几年内,希望能成立华赛基金会来运作华赛。而荷赛正是由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柯达公司和佳能公司等赞助的荷赛基金会来维持的。

今年3月,13位评委完成了进入复赛的11000多张图片的评选。本届华赛的国际评委当中,包括来自全球最大的图片社盖蒂图片社、德国《明星》杂志和日本共同社的评委,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荷赛基金会总经理米歇尔・蒙内克。在已经举办的3届华赛中,每届都会有来自荷赛的评委。

照片的力量

意大利摄影师马克・安德鲁・迪・劳罗关于以色列与黎巴嫩冲突的作品《空袭之后》,获得了分量最重的年度最佳图片奖。“这幅照片中每个人的表隋都不同,有棺材和痛哭的女人两个亮点,它的视觉线索不见得第一眼看上去就能读解,有复杂的视觉元素,有层次感,每看一次都能读出新东西。更可贵的是,被拍摄者并没有被拍摄行为所干涉。”评委会执行秘书黄文评价说。

陈庆港是为数不多的获得2个奖项的参赛者之一,他的《灰度空间――抑郁症》和《第8号强台风》分别获得了日常生活类组照金奖和战争灾难类组照优秀奖。除此以外,陈庆港曾经凭借《中国慰安妇》赢得过首届华赛日常生活类组照金奖。

《灰度空间――抑郁症》拍摄于2006年4月,拍摄难度最大之处在于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并赢得他们的信任。拍摄过程中让他记忆很深的,是其中一位病人甚至主动向他描述自己的濒死体验:“看着自己身里流出的血,就希望它快点流干。在死亡越来越近的那刹那间,自己好像终于获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安祥……”。几乎所有的评委都一致认为,这组照片捕捉到了抑郁症患者内心深处的痛苦。

2006年8月初,“桑美”台风登陆中国。陈庆港接到消息后,直扑台风的第一登陆点,温州霞关镇码头。当他赶到时,海岸边排满了等待认领的尸体,浓重的尸臭味让他戴的两层洒满白酒的口罩都失去了作用。码头上“人山人海”,站满了等待亲人归来的人们。在一片混乱的场面中,他凭借自己的职业敏感,迅速确立了一条从海岸到避风港再到村庄的叙事线索,用台风为村民带来的心理创伤来体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无力和脆弱。

被误读的荷赛样板

张文波是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的硕士研究生,他曾撰文分析过华赛与荷赛“作品评价的趋同性”。2006年的第49届荷赛和第2届华赛都设有“突发性新闻”的奖项,在非突发性新闻中,荷赛叫作“一般新闻类”,而华赛的奖项名为“非突发性重大新闻”。根据张文波的统计,荷赛的12幅(组)突发性新闻和一般新闻类中,全部都是展现战争、犯罪、冲突等负面内容,而在华赛,这个比例高达83%。

而今年的第3届,尽管主办方专门为负面题材的作品设置了“战争灾难类”奖项,但在6幅(组)“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获奖作品中,葬礼、抗议、游行题材仍占到5幅(组)。

摄影评论家鲍昆认为,这与中国摄影界对视觉冲击力的片面理解有关。“他们理解的是画面的冲击力,更准确的说是构图的冲击力,认为画面的张力越大说明冲击力越大。但更多的应该是影像所表达出来的内在问题,最后打动人的绝对不是使用了何种能夸张的镜头和拍摄的技巧,而是照片所能表达的非同寻常的情感以及社会历史之下的各种命运冲突。”

今年华赛的5个评奖标准中,第4条是“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个概念来自1988年荷赛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新闻摄影展。鲍昆说,从那次以后,直到1995年新华社与荷赛合作举办的大型新闻摄影交流活动,荷赛的摄影风格对中国新闻摄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由于对“Visual Impact”概念的误读让他们过于强调照片的画面、构图,中国的新闻摄影界存在一种过分追求炫技的倾向,而忽视了新闻摄影应该是用视觉语言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新闻本体的要求。

参加过荷赛大师班的黄文曾经请教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为什么中国摄影师很少在荷赛中获奖”,普雷基回答说,“你们的作品有时在追求完美,总是希望有完美的构图、用光,主人公要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瞬间也得是完美的。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也不可能要求照片表现的比这个世界更完美。”

不仅仅是照片问题

在2006年的第2届华赛中,一个细节曾引起过争议。贺延光拍摄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与中国主席连战的《历史性的握手》,在13位评委中只得到4票而未能获奖。当时身在评奖现场的网友“斯坦尼”描述说:“评选中,我看到众评委从该片子前匆匆走过,一刻都没有停留,只是一个特别关注中国的日本评委(来自日发行量800万份的《朝日新闻》)熟悉地对我说,是胡桑和连桑啊。(投了一票)” 这种事件不是个例。在同一年的第49届荷赛中,担任评委的黄文也发现,一些表现手法朴素、最初颇为引人注目的中国题材照片,由于外国评委缺乏对相关事件社会背景的最起码了解,同样在较后轮次的激烈竞争之中被淘汰出局。“例如几幅表现湖北农民工小学学生在课桌上午睡和在楼顶上做操的照片,最终没能进入更后轮次的竞争。”对此,西格玛图片社的创始人、法国华榭集团驻美国公司图片总监艾丽昂妮・拉芳女士对她解释说:“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些照片,但是中国的这些事情需要让世界知道,不然,你很难得到足够的票数,因为这里的人们对这些了解得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