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如止水的意思

心如止水的意思

时间:2023-05-30 10:17:05

第1篇

中秋,思念的时节,我将真诚与祝福浓缩至短信,带着关怀与思昐,随电波飞向你。

转发国务院七条禁令:禁止假装工作忙不理我;禁止发财忘了我;禁止有时间不想我;禁止有趣事不告我;禁止好吃的不带我;禁止有好玩的信息不发给我;禁止每天不快乐!

我们的距离虽然远,但是你永远挂在我心中,就如八月十五这一天,希望永远记的我,中秋节快乐。

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跃水精。月到是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祝你们节日愉快,身体安康

中秋佳节中秋月,月圆事圆人难圆,思念、思念,不禁泪潸潸。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送上香甜的月饼,连同一颗祝福的心!

在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愿你心情如秋高气爽!笑脸如鲜花常开!愿望个个如愿,中秋快乐!

关掉你的手机,慢慢地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月饼,你会发现我和月饼一样可爱!中秋节快乐!

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团圆。人顺心顺事事都顺。祝全家幸福、和气满堂、合家欢乐!

明月千里难以触摸,对你的思念无处寄托。举杯邀明月,说:福多!财多!快乐多!

月亮说,她会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安排美丽的月光,将我的祝福送到你的眼里,写在你的心上。

年年圆满如意,月月事事顺心,日日喜悦无忧,时时高兴欢喜,刻刻充满朝气,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

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共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祝中秋快乐,记得留块月饼给我呦!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祝您的事业更加成功,从本次月圆时开始,好事不断…

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今夜明月圆,家家人团圆,幸福好因缘,快乐朋友缘,甜蜜爱情缘,愿你日日花好月圆,中秋更是幸福团圆!

中秋之夜我在月宫宴请客人,为大家准备丰盛的晚餐:清蒸浪漫,红烧祝福,水煮团圆,油炸快乐糕,真诚温馨汤,十分开心果,温暖幸福酒。敬请光临。

中秋到了,送你一个月饼。第一层:关心!第二层:体贴!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永远开心!

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很想你,可是有不好意思打给你,怕你正在忙,怕你不理我,怕你觉得我老骚扰你,真的好想和你联络,但是猪是不会和我聊天的,只会傻傻的看我发的短信~~猪你中秋快乐!

一个微笑可以融化沉重的脸,一句安慰可以鼓舞丧气的心田,一点帮助可以减轻人生重担,一次分享可以激励奋发向前!愿我的短信可以温暖你的疲惫~买衣服~:

今天细雨漫漫,你在哪里浪漫?如果时间允许,我想请你吃饭。我们讲好地方,到时不见不散,如果现在很忙,信息你就不看,反正没事逗你玩玩~~

第2篇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生成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藉心灵

(海子《重建家园》)

海子是第三代诗人中一个早慧也是一个早夭的诗人。作为一个诗人,他生前的寂寞和死后的荣耀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他短暂的二十五年生命中,留下了大量关于麦地、村庄、河流以及家园的诗歌。

爱默生说:“诗人是命名者和创造者。”海子去世后有一部分人质疑海子对于当代诗歌的贡献,但从这一意义上说,海子是无愧于一个优秀诗人的称号的,因为他在诗歌中重新命名了麦地这一意象,并将它延伸到土地、故乡以及与农业相关各个方面。

《重建家园》是海子众多麦地诗歌中的一首,重建其实是诗人灵魂向家乡的回归。

“在水上 放弃智慧/停止仰望长空/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这是诗歌的第一节,也是理解全诗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理解为一颗漂泊的灵魂应该放弃俗世的所谓生存智慧,停止一切不切实际的空想,用在异乡艰难生存中流下的屈辱的泪水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海子出生于安徽农村,十五岁考上北京大学,贫穷落后的故乡一直是海子心中的隐痛,很多人认为诗歌中的“在水上”起语突兀,“智慧”和“长空”似乎也与重建家园并不相悖,未免有点随意,如果我们了解海子的成长背景,理解起来并不难,水上意味着漂泊,漂泊意味着远离了故乡,之所以要“放弃智慧”、“停止仰望长空”,海子是希望在内心永远保持故乡给予自己的淳朴,在艰难的生存中重建心中的家园。

“生成无须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这是诗歌的第二节,是进一步表明自己重建家园的意愿。“生成无须洞察/大地自己呈现”——大地缄默无言,但呈现世间万物,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苦苦追求就可以得到的,我们应该像大地一样阔大厚实,坚实地呈现自己,这里的“无须洞察”很巧妙地照应了第一节中的“放弃智慧”,而且“智慧”的意义也显得更加明晰,可以说是俗世的生存法则,也有点类似于庄子所谓的“机巧之心”。在海子看来,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只有故乡才是一个人灵魂的归属,我们应该用它来重新构建故乡的精神世界。“家乡的屋顶”是部分指代整体,我们也可以从屋顶的荫庇功能上作进一步的阐释——只有故乡才是我们赖以存在的根基,只有故乡才能包容我们全部的幸福和痛苦。

“放弃沉思和智慧/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诚实的大地/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第三节紧承前二节,告诉人们,即使我们不能为家乡带去什么,我们在内心深处也应该保持对故乡、对土地的敬畏。与第一节不同,这里不仅要求放弃“智慧”,还要求放弃“沉思”,沉思是什么?沉思就是认真、深入地思考,在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考。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海子把沉思和智慧放在一起,要求我们放弃,这里其实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一节中的“停止仰望长空”,仰望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但海子更关心的是心中的故乡、诚实的大地——如果不能带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智慧和空想又有什么意义?海子甚至承认这种农民式的本性是幽暗的,更进一步表明自己希望切实地重建家园的渴望。

第3篇

英雄的心

溱潼实验中学九(9)班 全 敏

芦苇在寒风中摇曳,芦花像流苏云上下起伏不定,凄凉苍白的芦苇拨动着历史的画卷——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燕太子丹正在为荆轲壮士饯行。荆轲端着酒杯,无言的踱步到江前,他愁眉紧锁,心潮波澜起伏,思绪情愁剪不断,理还乱。

荆轲睁大眼睛眺望那远处的家乡,随风舞动的芦花挡住了他的视线。他无意地转着酒杯,眉毛拧成了一条线,像在沉思什么?

荆轲的心中放不下年迈的老母亲,她此时肯定正柱杖在家门前,期盼着自己,作为人子,我又怎么舍得离开自己的母亲呢?荆轲的思绪像乱了的麻,剪不断,理还乱。

荆轲望着这浩浩江水,脸不禁制动了一下,他仿佛听见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在呐碱,他仿佛看见永无休止的倒毙的人们伤口与死亡。这一切何时才能终止呢?这思绪剪不断,理还乱。

芦苇随风舞动,发出“呼呼”的声音,仿佛在说些什么。江水奔腾着,如铜管齐鸣着,仿佛在说些什么。荆轲望着,听着这一切的一切,他沉思着。

燕太子丹走过来,“放不下家吗?”荆轲望着这浩浩江水,点了点头,江水激打着江石,澎湃的声音震人耳目。蓦地,荆轲双眉展开,脸上的肌肉耸动着,他一瞬间好像明白了什么。在这种暴政下,每一秒都有新的生灵惨遭涂炭。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何时才能终止这一切。没有国家的太平昌盛,哪有小家的温馨安乐。我不去为国做贡献,还能做些什么来制止这一切呢?祸害的根源我不去除,何人去呢_荆轲一口饮净杯中酒,顿觉得心胸坦荡。他嘴角略带微笑,转身对燕太子丹说:“我真心愿意去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如有不测,请照顾我的母亲。”燕太子丹为荆轲赠满了酒,满怀敬意的敬了他一杯。荆轲仰起头,一口饮完了杯中酒。敞开心扉畅然大笑起来。这声音清朗而响亮,在易水江边来回荡漾,永久不息。

荆轲腰佩宝剑,踏上了远去的道路。他身后的芦苇在风中摇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把荆轲的情感浓缩成亘苦的沉默与永恒……

第4篇

2、中秋将至,奉上一个月饼,配料:五克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用幽默扎捆,用手机送达;保质期:农历八月十五前;保存方法:请按保存键。

3、中秋,思念的时节,我将真诚与祝福浓缩至短信,带着关怀与思昐,随电波飞向你。

4、转发国务院七条禁令:禁止假装工作忙不理我;禁止发财忘了我;禁止有时间不想我;禁止有趣事不告我;禁止好吃的不带我;禁止有好玩的信息不发给我;禁止每天不快乐!

5、我们的距离虽然远,但是你永远挂在我心中,就如八月十五这一天,希望永远记的我,中秋节快乐。

6、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跃水精。月到是秋分外明,又开始,好事不断…

7、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8、今夜明月圆,家家人团圆,幸福好因缘,快乐朋友缘,甜蜜爱情缘,愿你日日花好月圆,中秋更是幸福团圆!

9、中秋节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如诗如画,良辰美景,送给我心爱的你。遥远的星空下,共同仰望同样的美月,是你我心灵的契约!

10、中秋节月光下,人静默,促织噪,仰面映圆月,只教思乡的人把故乡念又念。仲秋夜,叶飘零,西风吟,遥望星河汉,只令得异乡新客把对岸故人恋啊恋。

11、中秋节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整日工作挺辛苦,天凉别忘加衣裳。保重身体多餐饭,珍惜友情常想想。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12、中秋节小时候,妈妈是天空,长大了,我是妈妈的天空。中秋来临,妈妈在等,等我的问候,等我的微笑!祝愿天下妈妈:中秋节快乐,永远安康!

13、中秋节中秋的喜悦渲染着美丽大地,月亮的柔美感动着灿烂星空。在这佳节来临的日子,我想借着圆月告诉你:认识你,真好!朋友,就是一生一世!

14、中秋节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祝中秋快乐,记得留块月饼给我哦!

15、中秋节月亮是诗,星空是画,愿所有的幸福伴随你,问候是春,关心是夏,愿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温柔是秋,浪漫是冬,愿所有快乐跟随你。祝你中秋节快乐

16、中秋节秋高秋爽秋日,恰逢双节,花好月圆今宵再度良夜。留意月下丝丝白云,许下我问候万千,陡增相思,祝愿你快乐一万年!

17、中秋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人,虽然我很是想你,但我不会寂寞,中秋商务祝福语因为我与你在分享同一轮明月。

18、秋高秋爽秋日恰逢中秋,花好月园今宵再度良辰。留意月下丝丝白云,许是我问候万千。倍相思,祝你如意有佳。

19、采一轮松间明月供你观赏,织一件秋日的凉爽为你披上,斟一杯月宫的琼浆醉你心上,做一份仲秋的祝福圆你梦乡。

20、又是一年月圆夜,月下为你许三愿: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三愿美貌犹如月中仙。

21、这个最美丽的节日,想送你最特别的祝福。试着寻找最华丽的祝词,我没能做到。一句最朴实的话:中秋快乐!

22、天上有个月,水中有个月,我这儿也有个月。为送礼!现将月饼放在水中,用月光返照原理速递过来。祝中秋节快乐,月圆人更圆!

23、声声祝福请微风替我传送,缕缕关怀托流水替我寄予,虽然忙忙碌碌无法常相聚,但却时时刻刻把你惦记。

24、中秋之夜我在月宫宴请客人,为大家准备丰盛的晚餐:清蒸浪漫,红烧祝福,水煮团圆,油炸快乐糕,真诚温馨汤,十分开心果,温暖幸福酒。敬请光临。

25、中秋到了,送你一个月饼。第一层:关心!第二层:体贴!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永远开心!

26、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27、很想你,可是有不好意思打给你,怕你正在忙,怕你不理我,怕你觉得我老*扰你,真的好想和你联络,但是猪是不会和我聊天的,只会傻傻的看我发的短信~~猪你中秋快乐!

28、一个微笑可以融化沉重的脸,一句安慰可以鼓舞丧气的心田,一点帮助可以减轻人生重担,一次分享可以激励奋发向前!愿我的短信可以温暖你的疲惫~~

29、今天细雨漫漫,你在哪里浪漫?如果时间允许,我想请你吃饭。我们讲好地方,到时不见不散,如果现在很忙,信息你就不看,反正没事逗你玩玩~~

30、亲爱的上帝,请保佑那些不打电 话给我,也不发短信给我,更没有想念我,也不管我是否开心健康的朋友们,但愿他们的手机掉到厕所里去!阿门~

31、八月中秋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

32、佳节到,送您个月鉼:第一层财运;第二层幸运;第三层福运;第四层浪漫;中间夹层甜密,祝您天天好心情!

33、听到~想到~心到,说到~做到~得到,时间到~我的美好祝福已全部让你收到。中秋快乐!微笑甜甜!

34、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中秋快乐!

35、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36、嗨,嫦娥让我给你带个话,今年中秋给她留点月饼渣,她明年会给你送个大金月饼。祝中秋节快乐!

37、我绝望了紫霞离开了我,师傅又太唠叨,牛魔王借我的钱又不还,好不容易买下了水帘洞又被菩萨恶意收购,还好可以上网,发个消息,祝二师弟中秋快乐!

38、给老总发短消息祝中秋节快乐,片刻收到回信,心想老总真客气,打开一看——“今晚公司没人值班太不安全,要不你就辛苦一下吧”——欲哭无泪

第5篇

一、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在课上通过简短而精彩的演示,就能营造出浓郁、热烈、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学习“沸点与压强的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将一装有水的烧瓶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直至沸腾为止。然后将烧瓶移开,迅速将塞子塞紧并将烧瓶倒转过来(此时学生会观察到烧瓶中的水已不再沸腾),这时教师将一杯冷水浇在烧瓶的底部(此时学生会发现烧瓶内已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起来)。教师做完这个小实验后提问:“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会回答:“一是达到沸点温度100℃;二是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教师再问:“我用一杯冷水去浇一杯刚刚沸腾过的水,这杯水的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温度降低。”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温度降低到100℃以下的水仍能沸腾?”此时学生会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一个大大的“?”,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为讲授新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并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内容归纳总结出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

二、通过演示实验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的演示实验能提供给学生鲜明生动的直观现象,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记忆、迁移等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神性和概括性上得到发展。因此,在演示时教师要做到:①从容不迫、大胆心细、爱护仪器、节约材料、注意环保,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道德行为做好学生的表率。②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兴趣倾向及个性心理特征,加以正确引导,不断提高认知兴趣水平,使他们在感到“有趣”的心态基础上把兴趣提高到“乐趣”以至“志趣”的水平,使短暂兴趣变为持久兴趣,由直接兴趣转为间接兴趣。

三、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建立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靠单纯的讲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很难理解的。例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概念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以往的静止、运动概念和我们物理学中所讲的静止、运动概念有所冲突。我们就可以借助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来解决:取一只玩具小车,在车上固定一个小电动机,再把小车放在木板上,接通电源让小电动机工作。教师问:“它们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回答:“小车静止,电动机在运动。

”教师再问:“为什么说小车静止、电动机在运动?”教师的这一追问,可能会使学生感到难以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什么是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经教师的启发后,学生回答:“小车位置没有变化,所以说它是静止的。电动机在转动,所以说是运动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做如下补充:电动机的转子相对于机壳位置在变化,所以电动机转子在运动。而电动机机身相对于小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不应说电动机在运动。并强调指出:“我们说小车静止是相对于木板而言,说电动机转子运动是相对于机身而言。”经过这一段提问讨论,学生对“相对性”涵义的理解就会深透得多。 四、复习、巩固物理教学内容和应用知识的作用

物理演示实验是用来进行物理复习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用简单的电路的连接来系统地复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和电阻串、并联知识以及欧姆定律。利用实验进行复习有多种方式,如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重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变换实验条件或部件,讨论实验的成败关键及现象的因果关系;采用与课本上不同的方法进行演示(例如:低压沸腾就有多种演示方法);配合讲解和讨论,穿插一些小实验等。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进行复习,可以使复习过程进行得生动活泼,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育能力。

五、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如演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要求学生留意观察温度计液泡的位置、使用温度计的正确顺序和方法、实验现象,并在演示结束后请部分同学回答问题。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及学生的参与,很容易打动学生好奇和好动的心理,从而对实验的现象和操作产生兴趣。由此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展现矛盾,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维。不仅新课引入要设置矛盾、展现矛盾、形成“悬念”激发思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也要设置疑问,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产生“疑——问——思”继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得到有效的训练。

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6篇

【关键词】肛肠病;术后;疼痛原因;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56-01

1临床资料

本组8 6例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疼痛患者中,男性5 6例,女性3 2例;最小年龄1 8岁,最大年龄6 6岁,平均年龄4 2岁。病程在3年以内30例,5~8年42例,10年以上的14例。86例患者中混合痔4 0例,血栓痔1 2例,肛裂8例,肛瘘2 6例。

2术后疼痛的原因

2.1术前准备不充分由于患者对病区环境、手术缺乏认识,对肛肠病手术疼痛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对疼痛的认知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造成这种忧虑思想可能是术后疼痛的原因之一。

2.2手术操作不当局部消毒不严格,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导致术后感染并发疼痛。切口引流不畅导致术后水肿疼痛,缝合创面张力过高,其牵拉创面而致疼痛。术后填塞物过多,患者肛内异物刺激或括约肌痉挛引起强烈疼痛。术后换药操作粗暴,创面清洁消毒欠轻柔。术后便秘或腹泻引起强力扩张或创面反复刺激等。

2.3疼痛的处理措施

2.3.1手术操作熟练轻柔注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熟练轻柔。手术中切除组织的范围大小,对局部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直接影响伤口疼痛程度,故手术时一定要做到轻、熟、准、快,尽量减小组织损伤。出血点结扎要准确,尽可能减小结扎线的数量。手术麻醉尽量少采用局麻,这是减轻术后伤口疼痛最重要的措施。

2.3.2解除心理障碍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恐惧不安,精神过度紧张。做好解释和思想工作,对患者术后恢复及解除疼痛和一些并发症很有必要。术前可给患者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手术方法和术后一些处理有所了解,减小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3.3药物治疗超前镇痛:即术前口服镇痛药。如进行结扎术前口服曲马多镇痛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术前30分钟口服曲马多50mg,胃复安10mg,骶麻后3小时再口服曲马多50mg,胃复安10mg。采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使平滑肌兴奋,肌门括约肌松弛,从而缓解术后疼痛。笔者用芬必得0.4术前口服,也起到很好的止疼效果。

2.3.4尽量减轻局部伤口的刺激可在术后排便的前一天给予通便药物。因术后一般第一天控制一次排便;第二天排便前半小时给予口服止痛药物,让患者心理放松,括约肌放松,这样可减轻排便时大便对伤口的物理刺激,便后及时坐浴(用消炎止痛的中药方剂)清洗伤口。使肌肉充分放松,同时也减轻因大便污染对伤口的刺激。

2.4术后疼痛的护理

2.4.1饮食调护手术日及术后第1一天,可进无渣饮食,但慎食豆制品面食等胀气食物,多饮开水,保证术后首次排尿通畅;术后第2天改为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辛辣、刺激食品,禁烟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治肠道病的发生。如便秘者晨起蜂蜜冲饮,泡茶或饮盐开水,小腹部按摩同时多食粗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因患者避免排便疼痛,从手术前一天开始禁食致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心慌、入厕晕倒等即刻予以葡萄糖静推或食糖块后缓解,护士应细心观察患者的情况,做好思想工作,使其配合治疗护理。

2.4.2肛周护理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便后坐浴,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局部水肿;术后7~1 0天结扎线脱落,应少活动,便时勿努责,不牵拉结扎线,防止出血;观察创面生长愈合情况及用药后效果,有无过敏反应,如出血、疼痛、水肿、皮肤瘙痒等,如有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2.5预防与治疗

2.5.1术前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精神放松,告知手术目的及注意事项;饮食调理,避免术后便秘、腹泻的发生。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手术操作动作轻柔稳重、准确迅速,保证引流通畅,填塞物适宜。术后:不宜剧烈运动,不能久站久坐,不持重物,衣裤不宜过紧,透气好,减少刺激引起疼痛不适。

2.5.2治疗外治:清热利湿止痛中药制剂,如:痔疾宁熏洗坐浴,美辛唑酮肛塞消炎止痛,创面大的用5 0%M g S O 4温湿敷。内治:调畅情志,放松精神,嘱患者听喜剧音乐。中医认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五音入脏可通调血脉,畅五脏之气血,经络畅通,通则不痛。根据术后疼痛程度不同可给予美辛唑酮肛塞消肿止痛,针刺或大拇指指压穴位镇痛。

总之,肛肠病手术选择合理的方法达到无痛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根据针刺或大拇指指压穴位镇痛的护理方法的逐渐完善及肛肠病手术疼痛特点,我科对疼痛的治疗也逐渐改进,由原来的止痛剂到中医针刺和大拇指指压穴位镇痛。通过对8 6例患者疼痛分析及防治护理体会,大拇指指压穴位镇痛疗效好。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苏轼;文论;自然观;平淡

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发生剧变的关键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汉唐时期的气度、浮夸、进取、浪漫精神已大大消退,代之而起的求安静、尚平易的心理。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与豪情,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深沉、浓重的忧患意识,参禅悟道、争相趋禅的风尚,积极入世,却仕途坎坷、命途多舛,故形成参禅悟道、争相趋禅的风尚。苏轼自七岁始知读书,八岁入天庆观北极院,从道士张易简读小学,可以说道家无为的思想从很早就影响了他。后被贬黄州,此时道家思想正好切合苏轼的境遇和精神需求,为饱受磨难的心灵提供了精神上的解脱。四川当时佛教很发达,其母及周围很多亲友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这使苏轼很小就对佛禅产生兴趣,他曾自称“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①苏轼在为官和被贬期间,与和尚、道士之间的交往甚密,并留下了许多此类作品,他的佛学造诣尤令当时的高僧所钦佩。苏轼的一生虽波折连连,但政治上的失意并未让他一蹶不振,转而从佛理出发,寄情于山水之间,于自然万物之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写出诸多富于哲理的作品,同时形成旷达乐观的人生观。

此外,苏轼还受其夫苏洵“风水相遭”说的影响,他后来提出的“行云流水”的美学思想,与苏洵的崇尚自然,反对刻意雕琢,其实是如出一辙,从苏轼以后的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来看,苏洵的这一文学创作思想对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除了其父苏洵外,对苏轼追求平淡自然的创作实践影响最大的应当属陶渊明了。在《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中苏辙记录了苏轼对于陶诗的评价:“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陶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对于陶渊明诗歌的极度地赞赏与推崇。苏轼的一生在某种程度上陶Y明有一定的相似,他积极入世,空有一腔热血与理想抱负,却仕途坎坷,多次遭贬,饱经磨难。这些相似的经历使得苏轼和陶渊明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苏轼文论中的自然观表现之一是强调创作上的自然。苏轼自己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③苏轼写文章就像一万斛水的泉源一样,随时随地源源不断地涌出,并能随着遇到的事物变化莫测地变换形式,整个创作过程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不受任何外界压力的束缚,却又能“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行与止都遵循自己内心的法度。他称赞谢民师的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④文章好比行云流水,开始并无固定的目标,常常是该行就行,不得不止就止,这样的文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行云流水有自己的行止规律,文章也有自己的行止规律。文章行止受理的制约,文章止于达意。关于自然地创作,他在《 叙》说:“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⑤山川之兴云雾,草木之吐华实,是因为内在生命力充满勃郁,不得不发的产物,而不是为取悦于人而生华实、兴云雾,只有摆脱了现实功利的束缚,以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化的自由的精神状态去创作,才能写出“工”的文章。

其表现之二体现在审美境界上。“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⑥苏轼认为自然是平淡和朴素,但这种平淡并非是彻底放弃形声色,而是一种超越,是一种无限大的形声色。正如青春年少到耄耋年迈,自然是历经繁华绚烂后的平淡朴素。正如他晚年教导其弟苏辙之二子苏适的文章中所讲:“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⑦平淡是一种老成美、成熟美,它既是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又是一种超然成熟、造诣极高的人生境界。因此臻于平淡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须经历一个文字与胸襟的双重磨练的过程。

苏轼追求平淡自然的思想不仅让其受用终生,在勾心斗角的权势纷争中始终保持着一份宁静与淡然,也给予当时和后世人很大的启发和影响,然而,要达到“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这种超脱之境,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

注释:

① 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74页。

② 引自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③ 苏轼著,许伟东注释:《东坡题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④ 《东坡后集》卷十四《答谢民师书》

⑤ 《东坡集》卷二十四《 叙》

⑥ 苏轼著,许伟东注释:《东坡题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页。

⑦ 颜中其:《苏轼论文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页。

参考文献:

[1]苏轼著.东坡题跋[M].许伟东注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

[2]苏轼著.苏轼文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3).

[3]颜中其.苏轼论文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118.

第8篇

一场雨冲刷了候鸟飞过的痕迹

我找不到它们远去的方向

怎么去追随着寻找我的梦想

遗失了太多的快乐时光

不如意总围绕在身旁

心念旧时欢语

一场游戏 一场梦

此情此景

给人总是悲伤

看白杨陨叶萧萧落下

忍不住热泪盈眶

泪如江水不绝

如碳火焚人心房

一阵秋风拂过

飕飕凉意灌满全身

突然间心若止水

也停止了思想

寂寞来时,淡淡忧伤

对亲人的思念

只忆重阳

菊花溢香

满山飘黄

置身其中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41-02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转归,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治疗,而且与良好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自2005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由于进行了精心护理,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98%以上的患者得到治愈。现介绍我们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女4例,年龄28--60岁,溃疡病出血20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

2 护理体会

2.1 做好心理护理,减少精神紧张,防止紧张性继发大出血

紧张性出血是指由于精神紧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而加重的出血。故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除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等一般护理外,还应注意做好心理护理。这类患者往往表现精神紧张、顾虑重重。因此,应及时解除其思想顾虑,对病情要进行耐心地解释,以安慰为主,说明本病虽有危险的一面,但只要治疗及时,出血很快就会停止。我们的体会是抓住出血静止时期做思想工作,患者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可以增强治疗信心,从而解除紧张情绪,防止由于精神心理上的不良反馈而导致大出血的可能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如:一位男性农民患者,因胃溃疡反复大量出血而多次住院。前几次出血时,由于病人精神紧张,加之医护人员对心理护理重视不够,致虽经多种方法治疗,但止血效果缓慢,每次均需住院两周以上。最后一次患者来我科治疗时,由于医护人员的态度和蔼可亲,照顾热情周到,解释病情耐心细致,从而解除了患者恐惧心理,增强了治愈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结果仅住院一周就痊愈出院。

2.2 辨证施食,促进止血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律禁食是不符合辨证原则的。我们的体会是:应根据病情轻重,出血量多少及出血原因,辨证施食和酌情禁食。对大量呕血患者必须禁食,而对少量出血患者给予温凉流汁饮食是有益的。因为进食既可增加热量及营养,补偿血浆蛋白的损失,又可提高胃壁张力,压迫血管促出血停止;同时还可中和胃酸,防止自家消化,保护溃疡面,使之早期愈合,防止再度出血。

2.3 加强对输液、输血的观察

输液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正确掌握输液速度。为青年患者输液速度可稍快约100滴/分,但老年患者,心、肾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控制在60滴/分以下。选用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时,滴注速度应快,必要时给予静脉注射则效果更佳。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时,滴注速度不宜太快,以避免导致血压快速上升,出血不止。应用思他宁止血时,必须现化现用,0.9%NS 40ML+思他宁3000iu,开始2分钟内以80ml/h微泵注射,随后4ml/h微泵注射,持续使用72小时。对老年患者输液过多过快可引起肺水肿,诱发再次出血,若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腹水的患者,还会使腹水增加,进一步加重病情。对输液患者,应定时测定脉搏、血压或中心静脉压,记录出入量。若中心静脉压达正常低限,尿量>50ml/h,应及时减慢输液速度并与医生联系处理。对输血患者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反应,最好选用新鲜血。

第10篇

[关键词] 周易;艮其背;主静

[中图分类号] B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7)01―0032―06

Abstract:The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 on Gen Qi Bei in The Book of Changes extends in two aspects: practical politics and mind transcending.The NeoConfucians assimilated resources from The Gen Hexagram,adding metaphysical motiva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The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editation in selfcultivation and people’s settlement. Not only does it help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pure commitment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politics from only experiential dimensions,but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integrating Confucianists’ dream of setting oneself , individuals ,people ,country and then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 The Book of Changes;Gen Qi Bei;meditation

《周易》的第五十二卦,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汉代以降,经学家通过文字训诂、文献互证、义理阐发等方式,对“艮其背”展开多种诠解,认为不仅有卜筮吉凶悔吝之用,更关涉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心,呈现出从“治事义”到“心性义”的诠释路向。本文通过检视“艮其背”的诠释史,着重探讨宋儒释艮与主静功夫的融合,旨在厘清由“治事”“心性”开显出来的“拯救”与“超越”的主题,辨析艮止之静与佛、道之静在学术理路上的差异,重新审视主静思想本身的特质,试图实现《周易》文本的诠解和历史情境的视域融合。

一治事义:正纲常,明人伦

《周易》原是“卜筮之书”,但其成书所历非一时、一人,在递变发展中,旨趣随之丰富,故又被视为“设教之书”。四库馆臣曾推明《周易》主旨:“《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永,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3页。儒者理解和诠释《周易》的思想时,往往强调纲常伦理之义,这是自汉代以来易学诠释史的一大特色。《周易》“推天道、明人事”的宗旨同样体现在艮卦的诠释中。

艮卦的诠解,最初主要着眼于治事,通过对位分的强调,阐发了艮卦对于现实人事的重要性。艮卦《象传》有:“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孔子所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所说“君子思不出其位”,大致与“艮”旨相同,强调君子应该止其所当处之位,“谋政”应该与“其位”相符,否则就是僭越,将招致灾祸。先秦儒家面临礼崩乐坏的现实,提出重建礼乐文明秩序,主张君子安处其位、不可僭越,认为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汉代关于“艮”的解释进一步深入,就字源、字义而言,刘熙(生卒年不详)《释名》云:“艮,限也。”《说文》:“限,阻也。”金文“限”字写作“”

康殷:《文字源流浅说释例篇》,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79年,第60页。,意为人遇阜难行,当有所止。《子夏易传》

四库馆臣云:“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然对照出土文献,该书当不至于“伪中生伪”,参看刘大钧:《今、古文易学流变述略――兼论真伪》,《周易研究》,2006年,第6期,第6-7页。解艮卦卦辞说:“艮,两止也。各止于所向也……君子之道无固也,时可止则止之,时可动则动之……而道乃光也。”

卜商:《子夏易传》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册,第75页。所谓“两止”,一义为艮卦为“兼山艮”,故谓之“两止”;另一义则旨在说明,作为对立统一的两方,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社会关系,当各止其位,以成就“君子之道”。这里的“君子之道”仍致力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旨在规范人伦家国的政治秩序。郑玄(127-200)承续此说,从君臣各安其位的角度对“艮其背”作了更明晰的说明:

艮为山。山立峙各于其所,无相顺之时。犹君在上,臣在下,恩敬不相与通,故谓之艮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54页。

而言,郑玄以阳爻喻君,阴爻喻臣,君居上,臣处下,艮卦六爻中初六与、六二与六五、九三与上九,皆“上下敌应”,阴阳不浃,故郑氏以“敌应”喻君臣当安处己位,互不相通,其义所强调的正是君臣、尊卑名分,不可逾越,这是着眼于社会纲常立意。谶纬之学主导的两汉易学诠释学风,易著虽多流于术数之列,但其立说之中,暗含诠解者“明人事”的诉求,充分体现了汉儒“经以致用”的学风。

魏晋时期的易学与老庄思想交汇融贯,开启了阐发义理的先河,但在“正纲常,明人伦”的治事诉求上,则别无二致。何晏(?-249)说:“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正人。……正道可弘也。”

陈寿:《三志・魏书》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22页。正己、正人实是儒家人君之教,可见玄学方兴,并非遗弃事务、专事虚浮。与何氏一同“祖述老庄”开启魏晋玄风的王弼(226-249),在玄言以外,融贯他对经纶事务的关切。

王弼入于老庄,“好论儒道”

陈寿:《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95页。,发明义理,善阐幽微,其释艮亦着意于人事,他说:

艮其背,目无患也。……艮者,止而不相交通之卦也。各止而不相与,何得无咎?唯不相见乃可也。施止于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背者,无见之物。无见,则自然静止。……令物自然而止,而强止之,则奸邪并兴……则凶。王弼:《周易注》卷九,《王弼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79-480页。

王弼释“背”为“无见”,是考虑到“物”对“心”的影响和干扰。背为无见之地,故能“目无患”,目不见外物,则不受物诱,所以“不隔无欲”,即得艮止之道,这受到了老子“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影响。他认为“止而不相与”,反会得咎戾。如何止呢?受老庄所强调的“自然”“无为”之道的影响,他区分“强止”与“自然之止”,认为强止则“奸邪”生。王弼以“自然静止”治“奸邪”,以避免“奸邪”引发的失序,这仍是从社会人事的秩序出发。这里他以道家的静止之道诠解艮卦,最终仍落实在人事层面。钟泰曾论魏晋谈玄风气,与两汉以来儒者兼习道家不无关系,但对于“经世体国”,“礼教行政之要”,魏晋名士“仍一本之六艺”,治事与心性追寻“未尝不隐然有判也。”

钟泰:《中国哲学史》卷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41页。

唐孔颖达(574-648)疏王弼注:“艮,止也。静止之义,此是象山之卦,其以艮为名。施之于人,则是止物之情,防其动欲,故谓之止。”

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3页。孔氏认为艮止之意在“止物之情,防其动欲”,制欲实际指向对“道”的秩序性关怀。唐人史徵(生卒年不详)“以王注为宗,约孔疏为理”,认为:

艮者,静止之义。……以人事喻之,贪欲之情伤性坏义,防其动欲制其未成。……艮之为义,各止其所,故君子象之,思虑不出已位,不妄动,求不相侵也。

史徵著,徐芹庭疏:《周易口诀义疏证》,北京:中国书店,2009年,第169页。

艮止之义须以“人事喻之”,不止则“坏义”,以“君子”为喻,均着眼于社会秩序。

历史地看,从王弼黜汉注繁琐的象数学风与谶纬迷信,不讲互体、卦气、卦变、纳甲,以简易言语阐发义理以明人事,到韩康伯为之作注,以及孔颖达为之作疏,史徵以“王注为宗”,无论是“多参天象”,还是“全释人事”,实际呈现出易学诠释史中对《周易》文本“推天道以明人事”的不断尝试

李鼎祚:《周易集解・序》,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第2页。。推天道是落实在人事;之所以推求于天道,乃是基于天道的法则为人间秩序立法。

后来,宋代胡瑗(993-1059)、李光(1078-1159)、杨万里(1127-1206)、叶适(1150-1223)等儒者

宋邵雍、司马光、李觏、苏轼、朱震等人亦有易著,考其释艮,邵氏为易数学家,司马光易说极简且无发明,东坡多近庄子;李觏则“毫折幽微,我未暇也”(《删定易图序论》)。朱震本于程颐《易传》,又会和邵、张之论,且南渡以后,“言易者不主程氏之理,即主邵氏之数”(《四库全书总目》),于义理上无发明,故本文论义理止于程颐。,解艮或以史事明义理,或以发挥义理明人事。如李光《读易详说》解艮以史证经,引汉二龚(龚舍、龚胜)、魏范粲以明九三之位当自为敬戒

李光:《读易详说》,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册,第421页。 。杨万里《诚斋易传》释艮初六爻,引《史记》张释之议文帝用啬夫之弊,以申艮之初六是“止而初动”,有不失其正(贞)之义。叶适释艮为“限”,认为“限立而内外不越。”

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叶适集》,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54页。知行(“内外”)不逾法度规矩(“限”),即不仅为外在行为立法,同时,对人心之思(“内”),亦有规范作用。显然,这些诠解既着眼于人事,以社会的治理为务,又倾向于心性,对心物的义理发挥逐渐成为重点。这点在胡瑗的诠释最为明显,以程颐诠释最为精密,此后的艮卦诠解很少能出其外,如《诚斋易传》释“艮其背”为“绝人欲而全天理”

杨万里:《诚斋易传》卷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0页。,显然受《伊川易传》的义理影响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是书(《诚斋易传》)大旨本程氏,而多引史传以证之。初名《易外传》,后乃改定今名,宋代书肆曾与程传并刊以行,谓之《程杨易传》。”第23页。。因此,这些诠解,与宋之前的易注,无论是论说的细致精微,还是所论之依据,已大为不同,艮卦的诠释已转到心性路向上来。

二心性义:制欲念,求超越

姜广辉对艮卦诠释史作了梳理后,认为艮卦“宋以前学者无善解”

姜广辉:《易经讲演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38页。。的确,关于艮卦的诠释,宋儒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宋以前解释之所以无善解,是由于并未将天道与人事融贯起来。程颐(1033-1107)就曾反思:“王弼注《易》,元不见道。”

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8页。如何在《易》中寻绎出儒家之“道”来,这是宋学的主要任务。就艮卦的诠释而言,宋儒从重“明人事”的诠解中抽绎出对心性的关切,“将义理的依据植根于现实社会的秩序与趋势之中”

朱汉民:《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239页。,试图实现人道与天道的贯通,艮静所涉的心物关系成为重中之重。

道学宗主周敦U(1017-1073)认识到艮卦的止静之义,说:“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经只言止观。”《二程集》,第81页。程颐亦忆师说:“周茂叔谓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卦可了。”

《二程集》,第408页。二说虽略有出入,但不可否认的是均强调了艮卦对于宋儒非同寻常的意义:艮卦不仅成为儒家对抗佛老的重要资源,也是儒者安身立命的需要。就社会人事言,如何回应佛老精致的宇宙论与心性论的挑战;就心性义理言,如何安顿个体人生,实现对内外心物二分的超越,宋儒将目光都投注到艮卦上了。“经只言止观”的批评并非仅为贬抑佛典

台湾学者黄守正认为艮卦并不能涵盖《华严经》全部经义,濂溪的评论是对佛典经义的贬抑。参见氏著《〈艮〉卦与《华严经》止观法门之比较》,《东海中文学报》,2012年,第24期,第95-97页。按:我们亦认同,艮卦不能完全涵摄《华严经》,但细绎濂溪语,知其立意并非分疏艮卦与佛典义理之不同,而是意在说明艮卦较《华严经》多了修己安人的儒士之道,而《法华经》等停留于止观妙法,可知此是对濂溪论断有所误读。,而是暗示出艮卦内涵的提升与阐发方向,不但应涵摄心性上的静止之道,而且也应统摄对社会人事的关照,从而挖掘儒家艮止之深意――止于礼教的主静。

实际上,宋初胡瑗就从体用两端阐发艮卦的这一内涵。他认为,艮背是视力无法所及之处,论艮止之道则当止于人之心意“未萌之前”,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在禁“民邪”、制“民欲”、止“民事”三端,要在“心未动之前,先正其心”,使“不陷于邪恶”,其手段是“建官分职”,各有所止。

胡瑗释艮,就人事言,四民各安其业,官民各得其止,守其“定分”,不相糅杂,社会才能安定。于心性言,“心未动之前”就须正人心念,这已经开理学家陶铸心性义理之先,《伊川易传》的义理发明,源出于此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册,第7页。。胡氏释艮与他强调儒学“明体达用”不无关系。所谓体,即“仁义礼乐”等万世不变者;所谓用,即由“体”而“润泽斯民”,归于“皇极”。前者偏为内圣,后者偏为外王,这就将心性与发用统合起来。

余敦康:《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2页。

胡氏从明人事推阐心性,开出了宋儒由“治事义”以阐发“心性义”,“治事义”与“心性义”结合的新范式。这一典范的意义在于,从“治事”中彰显了儒士群体的担当精神,即“拯救”价值;从“心性”中寻求儒者的安身立命所在,即“超越”追寻。显见,这已与魏晋阮籍、嵇康等以“名教”“自然”为对立,舍“名教”以求“自然”相去甚远,更与佛、道以事物为虚幻纷扰大相径庭,宋儒已立意建构自“拯救”中求“超越”,“超越”必源于“拯救”的诠释系统和价值系统。

但如何于“心未动之前”正人心,胡瑗与王弼、孔颖达一样,并未进一步提出具体的修养工夫。周敦颐首先将艮卦与工夫结合,提出“主静”一说。《通书・蒙艮第四十》:

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则渎矣,渎则不告也。山下出泉,静而清也。……艮其背,背非见也;静则止,止非为也,为不止矣。

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42-43页。

显而易见,“主静”思想成为艮卦阐释的主要方向。清张伯行(1651-1725)指出:“此篇杂引《蒙》、《艮》彖、象,以见主静之意。”

张伯行:《濂洛关闽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1页。此处引《蒙》卦辞,“蒙”是“微昧暗弱”之谓,“蒙童”指初学者。初学“暗弱”,但“意愿亨通”,则须求教于师

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8页。。但初学者心气难定,故须“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将“艮其背”的静止之道贯穿为学的终始,以成己之德,期以修己成圣,这是周敦颐关于艮卦的整体设计。后儒不断引申这一内涵,黄百家(1643-1709)曾指出 “《艮》有终始成物之义”

黄宗羲著,全祖望补:《宋元学案》卷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494页。。李光地(1642-1718)进一步肯定:“蒙,初学也,艮,成德也。自初学至成德,一以静为本焉。”

李光地:《榕村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24册,第795页。显然,主静贯穿在“初学”蒙童到“成德”的动态过程中,而艮卦的行、止之道则是主静之静的内涵。

此“心”如何与“物”互动从而步入圣人之境呢?周敦颐提出“学”与“思”的方法。他认为圣贤非天生,圣人可学而至,以“养心”实现

《周敦颐集》,第31,52页。 。如何学呢?“学”的关键在于“一”,“一”即“无欲”,无欲则能志气专一,才能“虚静、动直”。又引“思者睿,睿作圣”(《洪范》),确认“思”为圣功之本,将“思”与“静”从字义层的互诠,上升于学理层。“思”有体用两义:“无思”为体,“思通”为用。“无思”意指意识主体无妄思和执着之“思”。“无思”并非“不思”,因为不思就无法识别事物的细微,不睿则不能于事、物无不融会贯通。显而易见,“无思”虽是体,却需经由“思”而实现。这样,“思”贯通了寂然之静和感通之动,这与艮止的“行”“止”之义实际是同条共贯

《周敦颐集》,第21-22页。。圣境固然“无思而无不通”,而成就圣人则以“思”为本。“思”后才“无不通”(睿),这与《思第九》由“思”成圣是符合的。周敦颐的“无思”,非“块然”独立的无知无识,而是不接物时则“无思”,才一接物便思而通。故“无事时都无所思,事至时才思而便通耳。”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154页。“无事时”无思,即同寂然未发之本然诚静;“事至时”思通,即已发而皆中节的发用。

这与佛道的止观、心斋显然不同。佛家止观妙法由止、观而静,由止实现空明“一心”;道家的心斋,则跳脱外在仪式(斋)的规定,人须“听之以心”,“无听之以耳”,隔断感官对外物的感知,最终,“心止于符”,超越了心的内思,才能与道合一,进入“忘我”之境

杜霞:《周易・艮卦释义》,《周易研究》,2005年第1期,第27页。。而周敦颐的主静思想,明确了一条由“思”开显的由内而外的境界修养路向。“思”之所起,源于接“物”,因此他一面要追寻孔、颜之乐与曾点气象,一面又在接物中要作伊尹功业,即怀揣着“超越”与“拯救”的双重追求,这正是周敦颐区别于佛、道之处。由此看来,儒道佛三家的静思想,就其旨趣而言,佛道隔绝“心”“物”的交接,归于个体性的心灵的虚静和超脱,而儒家更着意于止于礼教

虞集:《虞集全集》(下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728页。,儒家之礼不离于“静”之道,但就其指归而言,已与佛道不同。

以“思”统合动静的主静说,着意的“心物”问题,毋庸置疑非知识学上的认识论,而是对我心之静与外物的纷扰之间张力的释解,即如何在接物中实现德性扩充与人格完满,表现为既对个体存在的生存处境寻求安身立命之道,又对休戚与共的群体的人、物充满关切。

历史地看,对“心物”问题,王弼提出不应隔绝外物的主张,基于此,周敦颐结合“艮其背”提出影响重大的主静功夫。但“思”如何接“物”,在接物中如何实现个体价值与意义,则未及展开。张载(1020-1077)、程颢(1132-1085),

程颐、朱熹(1130-1200)、陆九渊(1139-1193)等时贤后儒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张载释“艮”,认为“物我”不可隔断,“虽处喧哄”,也“无害为学”。学者明于动静,把握动静之宜,才能体道不蔽。他说:

学者必时其动静,今人从学之久,不见进长,正以莫识动静,见他人扰扰非关己事,而所修亦废,由圣学观之,冥冥悠悠,以是终身,谓之光明可乎?

张载:《横渠易说》,《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57页。

张载主张在接物中体察万物,“视天下无一物非我”,与天地万物一体融贯。这正是《西铭》“民胞物与”的旨归,“疲癃、残疾、亩馈Ⅶす选币辔倚值埽故能“尊高年、慈孤弱、幼其幼”

《正蒙》,《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62页。。这表明,“宇宙的一切无不与自己有直接联系”

陈来:《宋明理学》,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第81页。。这种广泛而普遍的关联中,每个人都不置身事外,用其大心而思,大心即公心,故可以克欲,实现“无欲而静”。个体“小我”之私在对万物的关联中提升为“大我”之公,无物非我,从而实现天下家国的平治和个体的安顿,即儒者“拯救”与“超越”的合一。

张载释艮,强调直面事物,但“我”在直面纷扰之“物”时,如何保证“清虚一大”的本心不扰?“思”如何不随“物”走作?二程的答案是“以敬代静”:

横渠教人,本只是谓世学胶固,故说一个清虚一大,只图得人稍损得没去就道理来,然而人又更别处走,今日且只道敬。

《二程集》,第34页。

此“心”之“思”随物而起,不能安于当止之处,皆“动于欲”,“思”刚“损得道理来”,又走作到“别处”,心如何静得下,只能以“敬”定此心。故程颐承王弼释背为无见之说,当止于无见:

止于所不见,则无欲以乱其心,而止乃安。……(则)忘我也,无我则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不交于物,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二程集》,第968页。

周敦颐说“无思”,此“思”的发出在“我”,程颐说“无我”,由“无我”而静,对于“物我”关系,他提出“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又f“物安可恶”?在程颐看来,佛家之学是摒弃事务不过问,“但事物是合有合无?若是实有,则如何摒弃?事物若是无,自然更无须摒弃”

《二程集》,第195页。。程颐从实有论的角度认为,人心必然与物交接。但“心要在腔子里”

《二程集》,第96页。,这就是“敬”。

故接外物时,须以敬为工夫,不使本心驰骛,以至于无法收拾。何为“敬”?二程说:“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又:“主一者谓之敬。一者谓之诚。主则有意在。……一则无二三矣。”

《二程集》,第169,315页。朱熹合而言之:“主一无适之谓敬。”

《朱文公文集》卷六十,《答曾择之》,第2894页。依二程,“主一”就是心意在一事物而不把此心意参插到他事上。依朱熹,“主一之谓敬,只是心专一不以他念乱之。每遇事与至诚专一做去,即是主一之义。”

《朱子语类》卷六十九,第2326-2327页。“主一”就是“无适”,“无适”才能主于一。

对于主敬之说,南宋舒U(1136-1199)却不以为然:

持敬之说,某素不取。强自体认,强制束缚,如篾箍桶,如藤束薪,一旦断决,散漫不可收拾。

舒U:《舒文清集》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7册,第509页。

舒氏之疑,未可轻易略过。这是关涉工夫修养的大问题,程颐谨严持敬,当时人已疑此劳苦,但他以为“日履安地,何劳何苦”

《二程集》,第8页。。这实际上体现了程颐解艮的深意:“安其止”正是以此心意制欲,心意专一,则无欲故静。故治心的操持之要在于“一”,敬一则静,静则返归本心。思虑纷扰,只是因为“心无主”,若心主于敬一,则心自然无纷扰而静,“譬如以一壶水投于水中,壶中既实,虽江湖之水不能入矣。”

《二程集》,第191页。心中有主,由此涵养,自然心静;但心与物接而动,则需由敬而静,返身省察,由静的功夫步入圣人之域。明儒薛u(1389-1464)就说:“圣人千言万语,皆说人身心上事,诚能因言反求之身心,摆脱私累,则身心皆天理矣。”

沈佳:《明儒言行录》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8册,第625页。返之身心即是省察体悟之主静功夫,反省体察、磨炼此心,最终实现“身心皆天理”,即是儒家觉世牖民与安身立命的合一,摆脱私累,则实现身心与天理的合一,超脱了生死、利害。

这种静中涵养,敬中省察的工夫,实际实现的一种超越心物“判然为二”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忘我、无我之境。程颢认为,首先认识自己的潜在仁性(“识仁”),以诚敬操存它,心及万物(“心普万物”),又不滞情于万物(“情顺万物”),则能“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摆脱私累,心物内外之别,得以两忘,故能行止皆静,这即是“无心”

《二程集》,第460页。。张浚(1097-1164)解艮其背为“忘己”,“己忘而物亦忘之”,静乃“圣人止德”处,故能“与天地为一”,由艮知静,“体道之静,天下事物,莫或干焉”

张浚:《紫岩易传》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册,第162页。。身心与天地一,所以行止能与道律动。陆九渊解艮背为“无我”,解“不见其人”为“无物”,“无我”即我心澄澈,“无我”故能“无物”,物不再异己的“二本”,则“动静非有二也”

陆九渊:《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19页,第36页。。明人皇甫撸1497-1546)说:“定静者,孔氏之遗言,主静者,周子之卓见。此静之在心……夫心固可使如槁木乎,死灰乎?”皇甫氏之学虽近心学一路,但认同“心”须接“物”而静,“则万感俱寂之时,此心湛然……众理自然昭著。”

皇甫撸骸队敕窖锷铰矍罾硎椤罚《皇甫少玄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6册,第627页。“万感俱寂”之静就是“中”之“未发”,“此心湛然”即不落尘累,这实质是“拯救”与“超越”的合一。

质言之,从王、周、张、二程、到朱、陆,论析艮卦皆辨析心物关系,实质是追寻人何以安身立命,将儒者的道德心性与物连接,在迎物不累中实现儒者个体的安顿。理学家反复讨论“孔颜之乐”“曾点之志”与尧、舜、伊尹事功,周敦颐说:“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周敦颐集》,第23页。二程说:“圣人于忧劳中其心则安静,安静中却有至忧。”

《二程集》,第91页。朱熹说:“曾点之徒,气象正如此”,“尧舜事业也只是这个道理。”

《朱子语类》卷十六,第565页。陆九渊说:“宇宙仁拢是己分内事;已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陆九渊集》卷二十二“杂说”条,第273页。参互以求这些说法的共通处,即超越之境的实现有助于伦理主体性的开显,伦理主体性的开显正是拯救的价值所在,以使人道归于天道般的秩序,这正是宋学家释艮的基本取径。

三余论

第11篇

科学课堂如同生命的树林,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独特个性的林中鸟儿,我们无法预知结果。课堂教学虽经过精心预设,但是绝不会按部就班地上演,课堂中随即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一些转瞬即逝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不乏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师生互动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或新发现,我们若能敏锐捕捉并善加利用,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精神。

一、巧妙捕捉猜想中生成性资源,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离不开猜想,组织学生猜想与假设是科学课堂与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猜想点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猜想时心理自由、思想放松,此时思维开阔、奇思妙想,随即会迸发会一些非预设性的“意外”,有些临时生发的“意外”或许正是创新精神培养的良好契机。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我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土豆在水中是沉是浮?”有的猜想“沉”,有的猜想“浮”,学生猜测后动手实验得知,土豆放在水中会“沉”。我紧接着提出新问题:“你们有办法使沉在水里的土豆浮起来吗?”我组织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我原本预设的是通过“加盐”的办法,没曾想学生出现了各种预设外的猜想,有的说:“加盐”,有的说:“掏空做成船”,有的说:“加糖”,看到学生的求异思维激活了,我表扬了他们的想法,赞赏他们善于思考、敢于猜想,并鼓励他们继续发散思维,接着有的说“切成薄片”,还有的说“将土豆装在塑料泡沫上也能浮起来”,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课堂成了孩子们放飞想象的舞台。猜想往往是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问题的分析与加工,学生思维活动在冲突中不断升华,往往会出现一些另类的奇特观点,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物,我们要及时把握住这些创新的火花,及时点评鼓励,激发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二、灵活捕捉实验中生成性资源,提高操作能力,培养求是精神

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们要发挥教学智慧,利用这些生成性错误资源,相机开展教学。在科学兴趣班教学《吸热和散热》这个内容时,我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分组实验:给同体积的水和油同时加热,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然后停止加热,再每隔1分钟测量出各自温度。在实验完毕后,我让各组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数据,以便分析得出结论。在10组汇报的数据中,有8组数据显示在给油停止加热后温度立即下降,而有2组数据反映在给油停止加热后温度继续升高,而后开始下降,我知道这里面有学生的数据不真实,私自篡改了数据,我首先表扬了2组学生,赞扬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接着告诉学生:“油在停止加热时短时间内会持续氧化,所以温度会继续上升,然后慢慢下降。”我问另外8组的组长:“你们的数据为什么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物体一旦停止加热,就没有热量可以吸收,温度应该会下降,其实我们测量的数据也和那两组一样,只不过以为自己实验出错了,所以就改写了原来的数据。”他们不好意思的回答。“其实,油是液体中的一种特例,水和其他液体一般都是停止加热温度立即下降。你们今后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我趁机教育说。课堂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我们不必惧怕学生出错,而要及时发现灵活捕捉学生的实验错误,巧妙利用这种突发性的“节外生枝”,使之成为一种教育资源,用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敏锐捕捉合作中生成性资源,提高合作能力,培养集体精神

合作探究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合作中学习可以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开展互动交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合作效率不高,影响教学效果。《形状与抗弯曲的能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教学目标在于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我组织开展了合作学习,各小组进行设计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折成的形状承受力最大?在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小组成员合作不融洽,不讲究相互配合,组内的个别学生我行我素,为了不影响其他小组的探究,我当即对他们进行了个别批判教育,教育他们为了小组的荣誉,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动脑动手,增强凝聚力。他们再也不好意思单干了,为了集体利益,他们很快融入团队之中。在集体展示交流时,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踊跃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为自己小组的成功欢呼,为其他小组的胜利喝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潜藏着太多的生成性资源,让我们开启慧眼,巧妙捕捉和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精心挖掘和开发科学教育资源。

作者:黄小梅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第12篇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的出现有着很大的负效应。从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类型的原因分析发现,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由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学校、家庭和等客观因素所致的。解决大学生逆反心理,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接受率。应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心理素质入手,灵活运用教育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消除或规避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按照学术界现有的概念表述和概括来看,逆反心理属于情感范畴,又叫反常情绪。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之间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或对受教育者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受教育者产生排斥、抵触、厌恶等情绪的心理现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常见类型

(一)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刺激的强度过大、过于集中而导致客体产生抵触、排斥的心理。生物学与心的研究表明。对于任何刺激,包括给机体带来巨大满足的刺激,机体的接受都是有限度的。当刺激超过一个最适当的水平之后。刺激对机体的意义就会从带来满足转向造成伤害,此机体就会逃避这种刺激。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内容一旦超过某个限度,也必然引起大学生的逆反情绪。特别是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大学生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等反复呈现,不但不能满足内心的需要,反而在客观上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中常出现的“溜号”现象。有时不是因为讲座不精彩,而是讲座的时间超出某些学生的心理承受极限,使得学生在讲座持续1个多小时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2小时后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退场者,会场秩序较混乱;3小时后已有接近一半的学生离开了会场。总体来看这样的讲座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讲座中出现了明显的“超限逆反”现象。

(二)信度逆反心理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态。一种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递的内容无可非议,而本人的人格却不端正;另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无可非议,而传递的内容却是虚假的或含虚假的成分。如此等等,都会造成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本人或所传播的内容产生怀疑,继而引发逆反心理。如大学生逃课、迟到、考试作弊等。随着大学年级的递增。这类违规现象也随之递增。虽然校纪、校规明确了此类行为的处分规定,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按规定执行,致使校方的信度丧失,使学生产生信度逆反心理。

(三)自主逆反心理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客体因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威胁,为了维护其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自主理论认为,人都存在着一种趋向自己做主的现象。当对方施加压力,使人感到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就可能诱发逆反心理,从而拒绝别人的意见。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有些教育者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肆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不顾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迫学生做伤自尊的事这就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自主逆反心理。

(四)禁止逆反心理

禁止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这种禁止不仅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诱致人的注j馥力集中到“禁止”上。思政工作中的禁止逆反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中忽视了青年学生所处青春期的好奇心理所致,最直接地表现在“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偏要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充分的教育疏导,而只是简单地禁止做某种事情,就会激起大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发“探究反射”,形成与禁止相悖的意向和行为。如目前的情况是大学生校外同居现象日益增加,这种现象在当前的和舆论范畴中是不被提倡的,在高校里更是用严格的校规校纪加以禁止。不过只要思政工作者引导适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性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现象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还表现出情境逆反和评定逆反等心理现象。情境逆反心理,是指因时机和场合不恰当而引起客体的逆反心理。情境逆反心理说明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象也会“紧闭心扉”予以抵制。评定逆反心理是由于思政工作者对思政对象不恰当的评价而引起的,过分地表扬与批评都会使思政对象产生抗拒和抵触的情绪。有许多老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这样往往使班内其他同学产生一种不公平、不服气的感觉;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过分批评那些不中意的学生,这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甚至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敌对情绪,而且班内的其他同学会打抱不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常见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与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体能和智能迅速发展,身体各种机能趋于健全,大脑发育成熟,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向发展,这为逆向心理的形成提供了生理基础。同时,大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其个性意识、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趋强烈,需要多样化,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和好奇心强,其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认知的过程中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实际锻炼等方面还很缺乏,看问题易主观武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有时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行为上有较强的反控性,在情绪和行为调控能力上易动荡多变和缺乏克制力。

(二)由学校、家庭和等客观因素所致

1.学校因素。如学校思想内容陈旧,不能鹪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难以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 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单调、呆板、缺乏灵活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不高,不能够凭借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征服、说教学生,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2.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根本,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三是社会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极易导致大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识定位不清晰,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不明确,生活动力不足,这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

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信度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对教育者的人格产生怀疑,对教育者的说教就会产生反感,并进而质疑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所以。教育者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为人表率,成为学生所敬重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有效抑制逆反心理的产生。此外,教育者还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心、、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且要善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实践中经验教训,在实践中长见l识、增才干。

(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既要与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符,又要反映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内容须真实可靠,避免“假、大、空”,要体现时代性,富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要贴近学生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着重消除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在方法上,要从灌输式向启发式、从说教式向引导式、从单一式向复合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魔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其是网络、多媒体和现代传媒等手段,改变以往静态化、程式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努力构建—个更加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沟通平台。

(三)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心理素质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增强他们的政治信念,坚定他们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还要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室、心理协会等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和人格塑造,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大学思想政治素质好了,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强了,就能从根本上消除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

教育者要经常从受教育者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其心态与变化,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教育者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尤其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更应尊重;理解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关心学生是要针对学生的合理需要,通过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教育者要有真挚的感情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制“逆”,从而减少和削弱消极的逆反心理。

(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相关文章